替硝唑注射液范文

2024-07-10

替硝唑注射液范文(精选8篇)

替硝唑注射液 第1篇

根据预试验结果选择了四个主要因素 ( (1) 初配液浓度; (2) 初配液PH值; (3) 活性炭加入量; (4) 脱炭温度) 做正交试验, 目的是优选替硝唑注射液工艺。

一正交试验优选替硝唑注射液工艺

1.仪器与试药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 C-1 0 A TV P (日本岛津制作所) ;替硝唑 (浙江可立思安制药厂, 批号0 2 0 3 0 1) ;氯化钠 (内蒙古鄂托克制药厂, 批号9 9 0 1 2 1) 。

2.实验方法和结果

2.1正交试验设计

据文献报导[1.2.3], 及预试验结果, 本试验选择, 活性炭加入量, 初配液PH值, 初配液浓度, 脱炭温度4个因素进行考察, 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 取L9 (34) 正交试验表设计方案, 设计因素水平 (见表1) , 按设计表共进行9组试验。

2.2供试品的制备:

按正交试验表 (表2) 设计方案配制9组供试品。

分别配成130%、140%、150%浓度的替硝唑注射液1400ml各分出200ml做空白对照, 各分成3份, 每份400ml, 分别调节PH值为4.0、4.5、5.0, 然后再分别加入0.1%、0.15%、0.2%的活性炭, 脱炭温度分别为60℃、65℃、70℃, 搅拌15min, 趁热脱炭, 精滤、灌装、加膜、加塞、轧盖、灭菌 (110℃、30min) 即得。

2.3含量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 (二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 (附录VD) 测定。分别精密量取本品适量, 加水定量稀释成每1ml中约含替硝唑30ug的溶液, 取20u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量取峰面积;另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替硝唑对照品, 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1ml中含30ug的溶液, 同法测定, 计算即得。

二讨论及结果

根据正交试验得出活性炭加入量是影响替硝唑含量吸附的最关键因素, 脱炭温度和初配液PH值也对含量吸附有一定影响, 初配液浓度对含量吸附的影响不大, 所以初配液浓度根据生产情况可选择140%浓度, 故最佳组合为A2B2C1D3, 即初配液浓度为140%, 初配液PH值4.5, 活性炭加入量为0.1%, 脱炭温度为70℃。

参考文献

[1]黎开华, 陈桂钧.活性炭对替硝唑注射液含量和PH值的影响.广东药学.2001;11 (3)

[2]顾宜等.替哨唑注射液的研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 (1)

[3]袁曦等.正交试验优选替硝唑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海峡药学.1999;11 (3)

替硝唑预防干槽症125例疗效观察 第2篇

【关键词】替硝唑;干槽症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32-01

干槽症是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是拨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绝大多数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拨除术后,其发病率国内报告为10%左右。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与厌氧菌感染有关。因此,自2005年7月以来,笔者试用替硝唑片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拨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2005年7月~2007年12月门诊拨除下颌阻生齿患者138例,手术在冠周及根周急性炎症受到控制下进行,排除有严重全身感染。系统性疾病、中途停止治疗或改用其它抗生紊以及1周内服用其它抗生紊的患者,其符合标准的病例125例,男53例、女72例;左下8牙61例、右下8牙64例,年龄在21~53岁之间。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A、B、C、3组,3组患者其麻醉与手术方法按阻生法手术常规进行。

1.2试验用药和用药方法

1.2.1试验药物A组:交沙霉京片剂(200mg/片);B组:替硝唑片剂(500rag/片);C组:给予去痛片6片。

1.2.2用药方法交沙霉素口服4次/d,每次200mg;替硝唑片,首日顿服2.0g,第2、3日各顿服1.0g;去痛片,口服2次/d。每次1片;以上药物嘱饭后半小时服用。试验采用单盲法,嘱患者坚持术后用药3天,勿用其它药物及治疗措施。

1.3复诊术后除常规拨牙医嘱外,嘱患者若2日后仍有疼痛请来院就诊,否则5日后复诊。记录用药后的副反应。

2结果

2.1干槽症诊断标准拨牙2~3天后拨牙创面仍有持续性疼痛且逐渐加重,并常向耳颞部,下领区或头顶放射,服用一般止痛剂无效;检查拨牙创面牙龈组织暗红肿胀,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暴露,表面常有灰白色假膜覆盖,且有腐臭味。

2.2结果125例随访患者中,A组42例,B组41例,C组42例。可以看出,A、B、C3组之间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A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反映交沙霉紊片对预防干槽症不明显;而B组和C组之间有显著意义,反映了替硝唑片对预防于槽症有明显效果。

3讨论

干槽症是拨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来研究发现与革兰氏阴性梭形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埃肯菌有关,其产黑色素类杆菌产生多种毒性物质和溶解性酶类,致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此学说为目前较为确切且为人们所接受的病因。传统的干槽症预防方法着重于减少术中创伤、保护血凝块、预防感染。有报道于牙槽窝内放置药物,或填塞明胶海绵等来预防干槽症,但任何填塞物对创口愈合均不符合生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延迟愈合;还有人主张术前、术后用漱口药含漱,或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但效果不理想。本组应用交沙霉毒片,效果不显著,从而得到证实。替硝唑片为硝基眯眯类衍生物,是继发现甲硝唑能有效地控制口腔厌氧菌感染以后的更新换代产晶。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广泛用于各科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其作用机理为药物透过微生物细胞后。破坏DNA链或抑制其合成,与同类药相比具有血药浓度高,疗效好,疗程短等特点。笔者根据替硝唑片强力抗厌氧菌的作用,以及其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体内利用浓度高,有效浓度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将替硝唑用于拨牙后预防干槽症,经临床观察确实起到预防作用,大大减少了干槽症的发生率(仅为2.44%)。在用药的病员中,除少数有恶心、厌食外,未见特殊副作用,且停药后均自行消失。因此,笔者认为替硝唑片在拨牙术后预防干槽症的发生方面,不失为一种用药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临床疗效显著的首选药物。

降低替硝唑注射液BPR差错率 第3篇

一、现状调查

(一)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对于1-6月份生产的替硝唑注射液的BPR差错率进行了统计, 其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差错率=每批BPR中产生差错数量之和/ (BPR的总数×差错机会数) ×1000‰

(二) 原因分析

统计汇总1-6月替硝唑注射液BPR差错种类、数量及所占比例, 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未按要求附相关凭证、漏写、计算结果有效位数不统一、涂改以及计算错误是出现BPR差错率的主要原因, 分不清清场合格证正副本和前后岗位中间产品数量不一致是次要原因。

统计汇总替硝唑注射液BPR各工段差错数量及所占比例, 如表3所示:

由表3不难看出, 在替硝唑生产中, 包装, 灌装、加塞、轧盖, 备瓶、粗洗、精洗, 胶塞清洗和称量、配液工段出现的差错率较高, 在灭菌和灯检工段的差错率较低。

通过对替硝唑注射液BPR差错种类以及各工段差错比例的分析, 利用头脑风暴法, 结合树形图, 从方法和人员两方面共找到11条末端原因, 如图1所示:

逐一对上述11条末端原因进行排查分析, 共找到5条主要原因: (1) 规章制度不健全; (2) BPR格式设计不合理; (3) 培训方式单一; (4) 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 (5) 人员积极性不强。

(三) 对策制定

根据以上对出现替硝唑注射液BPR差错率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针对出错原因制定了一定的措施来降低BPR差错率, 具体措施如表4所示:

(四) 按对策实施

1. 完善绩效测评制度

(1) 制定严格的记录填写处罚制度, 规范BPR的填写。

每个岗位的操作工两人一组轮流填写BPR, BPR需在操作现场及时并按实际填写, 由各岗位机长审核发现的差错, 每个差错对填写人和复核人扣除0.1分;各个岗位的BPR汇总至工艺员处后, 由工艺员审核发现的BPR差错, 每个差错对岗位机长进行考核, 扣除0.2分;交至QA后发现的BPR差错直接对车间工艺员进行考核, 每个差错扣除0.3分。

(2) 改善绩效考核制度, 使薪酬和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直接相关。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 完善BPR

(1) 将BPR所需填写部分与不需填写部分明显区分开来—需填写部分为白色, 不需要填写的部分为灰色; (2) 各岗位注明计算公式和结果有效位数; (3) 各岗位注明需附的相关凭证。

3. 改变培训形式, 使培训形式多样化。

增加知识技能竞赛、现场指导等形式, 激发人员的学习兴趣, 强化培训效果。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巩固加强了人员的理论、技能知识, 使人员的自身的水平和意识增强了, 培训也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4. 提高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1) 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 以巩固人员的基础知识。

(2) 进行业务知识竞赛; (3) 举办技能比武。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来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5.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改善绩效考核制度, 使薪酬和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直接相关。

(2) 制定奖惩制度。

由以前惩罚大于奖励, 改进为奖罚并重, 并且提倡多鼓励少批评的管理理念, 采用此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改进氛围。在各部门内部每个月的月底考核中, 对工作认真负责、有特别贡献或考核排名优秀的员工给以奖励。

(3) 提供个人职业发展平台。

采取上岗证等级评定制度、机长负责, 机长分级制度等, 来促进员工发挥其个人专长从而达到能者多酬的目的, 激励其不断地学习, 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

(4) 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5) 改善员工生活条件, 丰富业余生活。

开放羽毛球室、乒乓球室等娱乐设施。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 进而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二、结论

本文根据PDCA循环理论探讨如何降低替硝唑BPR差错率, 根据降低替硝唑注射液BPR差错率的攻关经验, 对其他品种的BPR进行完善, 最终降低BPR差错率, 提高BPR审核的一次通过率,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替硝唑注射液产量的不断提高, BPR数量较多, 产生的差错较多, 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延缓了产品的放行。运用PDCA循环, 从BPR的差错分类出发, 分析出BPR差错的原因, 从而探索出降低BPR差错率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BPR,差错率,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黎开华, 陈桂钧.活性炭对替硝唑注射液含量和pH值的影响[J].广东药学, 2001, 11 (3) :20-21.

替硝唑注射液 第4篇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美国WATERS 1525-2487-717-15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试药

替硝唑(中检所);5-羟甲基糠醛(中检所);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61018,贵州科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61211,贵州德阳药业有限公司07051411);甲醇为色谱纯。

2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KROMASIL 100A 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38:62:0.8),柱温:30℃;检测波长:284 nm;理论板数按替硝唑计算应不低于2000,5-羟甲基糠醛与替硝唑的分离度符合要求[2]。

2.2 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5-HMF 0.4645 g置50 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定容(9.29 mg/ml)。精密吸取该溶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流动相定容,再取5 ml定容至50 ml,作为标准储备液(9.29 μg/ml)。

2.3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量取5-HMF标准储备液适量,用流动相分别稀释成0.5、1.0、1.5、2.0、2.5 μg/ml的溶液;取20μl注入色谱仪中,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峰面积(见表1);以峰面积Y对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7459x-6694,r=1.000,表明在浓度0.5~2.5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峰面积RSD=1%(n=9)。

2.4 回收率测定

精密量取已测得5-HMF含量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50 ml,置10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5-HMF标准储备液1 ml,加流动相至刻度;按样品测定方法,计算平均回收率为 101.1%,RSD=1%(n=9)(见表2)。回收率计算公式:[回收率测定含量/含量×50 ml+9.29 ug] /100

2.5 样品5-HMF含量的检测

精密量取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0 μl注入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得5-HMF的色谱峰面积;另精密量取5-HMF标准溶液20 μl注入色谱仪,同法测得峰面积,按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结果:3批样品中5-HMF平均含量分别为 1.339、1.016、3.633 μg/ml(见表2)。

3讨论

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5-HMF)是葡萄糖等单糖化合物在高温或弱酸等条件下脱水产生的一个醛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稳定性不好,容易分解成乙酰丙酸和甲酸,或发生聚合反应。生产实践证明,生产过程不当(如灭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5-HMF含量偏高,由于5-HMF的毒性及对产品质量情况的指示作用,在含葡萄糖或其他单糖的制剂中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有关物质加以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中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没有控制,因此,必须建立方法,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进行控制,确保用药安全。作者取三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在284 nm处对其进行扫描,发现吸收度均明显超过药典中0.32这个限度,但由于替硝唑在317 nm处有吸收,易干扰5-HMF的检查,可采用专属性强的HPLC法代替,以消除替硝唑的干扰,5-HMF在284 nm有最大吸收,故本法选用284 nm为检测波长。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S-HMF)的含量。方法HPLC法,以Hypersil ODS2 C18(4.6mm×250mm,5p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38:62:0.8),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5-羟甲基糠醛在0.52.5μ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1%(n=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捷。排除了替硝唑的干扰,可用于测定替硝唑萄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

关键词:5-羟甲基糠醛,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奥硝唑注射液处方工艺研究 第5篇

1 材料与仪器

奥硝唑、聚乙二醇、乙醇;灌装封口机、安瓿超声波清洗机、安瓿检漏蒸汽灭菌柜。

2 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研究。

奥硝唑注射液原研处方中主药为奥硝唑0.5g、辅料为聚乙二醇、乙醇, 通过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处方中乙醇量为1ml, 聚乙二醇量为1.0ml。按照此处方量进行工艺研究。

2.2 pH值范围筛选。

参照奥硝唑注射液质量标准 (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 [2]、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标准 (陕西金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万隆制药有限公司) [3]中溶液的pH值均在5.5以下, 因此, 对本品的pH值在5.5以下进行筛选, 配制奥硝唑溶液, 分为5份, 调pH值分别为1.5、2.5、3.5、4.5、5.5, 于121℃灭菌15分钟, 考察灭菌后pH值、有关物质及含量, 结果见表1、图1。结果表明:溶液灭菌后pH值及含量基本无变化, 灭菌后有关物质有所增加, 根据有关物质变化情况, 初步确定溶液的pH值范围为1.5~2.5。

2.3 活性炭用量的选择。

相关研究表明在酸性溶液中, 温度为70℃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 本品溶液具有一定黏度, 在温度较高时黏度降低, 便于脱炭, 奥硝唑对温度较稳定, 因此, 确定吸附、脱炭时的温度为70℃。

取处方量乙醇、聚乙二醇, 加入注射用水适量, 搅拌均匀, 调pH值至1.90, 向其中加奥硝唑25.26g, 调pH值至2.11, 溶液分成4份 (Ⅰ、Ⅱ, Ⅲ, Ⅳ) , 一份 (Ⅰ) 未脱炭, 取三份 (Ⅱ, Ⅲ, Ⅳ) , 分别加入0.1%、0.2%、0.5% (g/ml) 活性炭, 70℃搅拌30分钟, 脱炭, 检查细菌内毒素、含量, 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用0.1%、0.2%、0.5%的活性炭除热原及杂质时, 内毒素检查符合规定;活性炭对奥硝唑均有吸附, 为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 将活性炭的用量定为0.2%, 根据活性炭对奥硝唑吸附量, 确定在生产时按照102%投料。

2.4 灭菌条件的筛选。

取处方量乙醇、聚乙二醇, 加入注射用水适量, 搅拌均匀, 调pH值至1.98, 向其中加奥硝唑51.2g, 调pH值至2.04, 加注射用水 (调pH值至2.31) 至1000ml, 溶液分成5份, 一份未灭菌, 其它四份分别于100℃灭菌30分钟、115℃灭菌30分钟、121℃灭菌15分钟、121℃灭菌30分钟, 对样品的性状、无菌、有关物质及含量进行考察。与未灭菌相比, 灭菌后无菌检查符合规定, 有关物质均有所增加, 含量略有下降;121℃灭菌30分钟有关物质增加较大, 115℃灭菌30分钟与121℃灭菌15分钟所考察指标变化相似, 确定本品的灭菌温度为121℃、15分钟。

2.5 主要参数及中间体控制标准。

根据工艺研究及对小试样品制备过程初步评价分析, 初步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及中间体参数如下: (1) 脱炭:活性炭用量为0.2% (g/ml) 、70℃下搅拌30分钟, (2) pH值调节:乙醇及聚乙二醇加水后调溶液的p H值为1.7~2.0, 加奥硝唑溶解后调p H值为1.9~2.2, 补加注射用水的p H值为2.0~2.3, (3) 灭菌条件:121℃、15分钟, (4) 主药投料量:按处方量的102%。中间体检验项目及要求: (1) 性状:应为微黄绿色至淡黄绿色澄明液体, (2) pH值:2.0~2.4, (3) 可见异物:应符合规定, (4) 细菌内毒素:每1mg奥硝唑中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30EU, (5) 颜色:溶液颜色与黄绿色2号标准比色液比较, 不得更深。 (6) 含量:0.16g/ml~0.17g/ml。

2.6 小试样品的制备:

按照上述制备工艺, 制备1批小试样品, 小试样品基本性能考察结果符合注射剂项下的要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小试样品有关物质略有增加, 含量有所下降, 但均不高于参比制剂, 所生产的小试样品质量不低于参比制剂;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工艺可行, 可以进一步放大生产。

2.7 中试样品制备及评价:按照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制备三批中试样品, 结果表明样品批间一致性较好, 产品质量与参比制剂等同。

2.8 稳定性研究试验结果评价:

配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葡萄糖、氯化钠配伍良好, 对中试样品进行加速6月试验及长期12月试验, 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结果与0月比较基本无变化, 变化趋势与参比制剂一致, 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好。

2.9 安全性研究试验结果评价:

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注射液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与凝聚作用;血管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注射液对家兔无血管刺激性作用;过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注射液对豚鼠不产生过敏反应。

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三批中试样品的产品质量稳定, 证明所采用的生产工艺稳定、处方可行。综合中试样品生产、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及工艺验证各项试验结果, 所确定的生产工艺及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对奥硝唑注射液样品进行过程控制及终点控制。

2.10 讨论

奥硝唑难溶于水, 目前国内上市奥硝唑注射液处方中以乙醇或丙二醇为增溶剂, 均存在安全隐患, 本文所研究奥硝唑注射液处方与原研参比制剂处方一致, 相关研究证明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该处方安全性高, 可替代国内已上市产品处方。

摘要:目的:奥硝唑注射液样品制备。方法:对奥硝唑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通过辅料用量筛选、活性炭用量筛选、pH值筛选、灭菌条件筛选确定奥硝唑注射液处方, 工艺验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处方工艺可行。结论:所确定奥硝唑注射液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词:奥硝唑,处方,制备工艺,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上市样品说明书.

[2]奥硝唑注射液质量标准.

替硝唑注射液 第6篇

1 实验环境与仪器材料

1.1 实验环境

无菌检测室(洁净度为10 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监测数据见表1。

1.2 仪器与试药

智能集菌仪HTY-2000型,一次性全封闭集菌培养器(KSF330型,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甲硝唑注射液(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00ml,500mg;批号:0701001、0701002、0701003)。

1.3 试验用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B) 26 003]、铜绿假单孢菌[CM-CC (B) 10 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 (B) 63 501]、生孢梭菌[CMCC (B) 64 941)]、白色念珠菌[CMCC (B) 98 001]、黑曲霉菌[CMCC (B) 98 0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培养基、冲洗液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批号:070316)、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070310)、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60313)、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051026)、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070302,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配制方法按标签说明配制,0.1%蛋白胨缓冲溶液,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配制。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制备

分别取经34±1℃温度条件培养18~24 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营养肉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小于100 cfu/ml的菌液备用。

取经34±1℃温度条件培养18~24 h的生孢梭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培养物,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

取经23~25℃温度条件培养18~24 h的白色念珠菌真菌液体培养基培养物,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小于100 cfu/ml的菌液备用。

取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液置于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在23~25℃环境条件下培养5~7d,加入3~5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取洗脱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菌液的稀释度、菌落数及接种量见表2。

2.2 方法验证试验I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的3个筒中。在3个筒内分别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 ml。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仪菌器的3个筒中,其中1筒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加入小于100 cfu的生孢梭菌1 ml;其他2筒分别注入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于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孢子各1 ml。

再取2套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除无样品外,每筒分别加入6种试验菌液相应的培养基及菌液(小于100 cfu)作相应的阳性对照。

另取1套二联式的全封闭培养器分别加入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各100 ml,不加对照菌液,作阴性对照。

将以上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置于35±1℃温度环境培养3~5d;将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置于25±1℃温度环境培养3~5d。结果见表3。

2.3 方法验证试验Ⅱ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的3个筒中,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 ml冲洗6次。在3个筒内分别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 ml。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仪菌器的3个筒中,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ml冲洗6次。其中,1筒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加入小于100 cfu的生孢梭菌1ml;其他2筒分别注入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于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孢子各1 ml。

再取2套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除无样品外,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 ml冲洗6次,分别加入6种试验菌液相应的培养基及菌液(小于100 cfu)作相应的阳性对照。

另取1套二联式的全封闭培养器分别加入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各100 ml,不加对照菌液,作阴性对照。

将以上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置于35±1℃温度环境培养3~5 d;将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置于25±1℃温度环境培养3~5d。结果见表4。

2.4 方法验证试验Ⅲ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的3个筒中,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ml冲洗10次。在3个筒内分别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于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 ml。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仪菌器的3个筒中,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ml冲洗10次。其中1筒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加入小于100 cfu的生孢梭菌1 ml;其他2筒分别注入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孢子各1 ml。

再取2套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除无样品外,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 ml冲洗10次,分别加入6种试验菌液相应的培养基及菌液(小于100cfu)作相应的阳性对照。

另取1套二联式的全封闭培养器分别加入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各100 ml,不加对照菌液,作阴性对照。

将以上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置于35±1℃温度环境培养3~5 d;将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置于25±1℃温度环境培养3~5d。结果见表5。

2.5 样品的无菌检查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的3个管中,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 ml冲洗10次。在2个管内分别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其中1管加入小于100 cfu的生孢梭菌1 ml作为阳性对照管,第三管中注入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100 ml,按规定温度培养14 d,逐日观察,供试品管均澄清,阳性对照管生长良好,判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符合规定。

取本品9瓶,平均地过滤于三联式的全封闭仪菌器的3个筒中,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 ml冲洗12次。其中,1筒注入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00 ml,加入小于100 cfu的生孢梭菌1 ml;其他2筒分别注入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100 ml,再分别加入小于100 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孢子各1 ml。

再取2套三联式的全封闭过滤器,除无样品外,每管用0.1%蛋白胨水溶液每次100 ml冲洗12次,分别加入6种试验菌液相应的培养基及菌液(小于100 cfu)作相应的阳性对照。

另取1套二联式的全封闭培养器分别加入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各100ml,不加对照菌液,作阴性对照。

将以上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置于35±1℃温度环境培养3~5 d;将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置于25±1℃温度环境培养3~5d。结果见表5。

3 讨论

方法验证试验I证明,本品在未冲洗时对生孢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方法验证试验Ⅱ中对样品进行了冲洗(冲洗量为600 ml),但仍不能消除本品对生孢梭菌的抑制作用,于是在方法验证试验Ⅲ中加大冲洗量至1 000 ml,这样消除了本品的抑菌作用。经实验建立的方法验证试验Ⅲ可作为甲硝唑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以生孢梭菌为阳性对照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替硝唑注射液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伤口一般情况

患者100例, 年龄5~78岁, 男性68例, 女性32例;手术后切口感染18例, 脓肿切开引流伤口34例, 外伤伤口感染48例;伤口深度2cm以上的62例, 形成瘘管的23例;腹部切口28例, 四肢伤口46例, 头部伤口8例, 肛周伤口18例;其中癌症患者2例;病程3~180天。

1.2 伤口临床表现

深部感染的伤口创面较大而深, 伤口周围血供较差、色泽发白, 创面肉芽组织苍白、水肿, 大量脓性分泌物, 有瘘管, 脓腔弯曲;肛周伤口引流口细, 伤口深, 位置低, 脓液多而粘稠, 窦道或瘘管形成;外伤伤口创面宽, 伤口水肿, 疼痛。

1.2 治疗方法

1.2.1 浅表伤口的换药方法

按常规换药方法处理伤口:大量0.9%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75%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健康皮肤, 用0.5%甲硝唑注射液浸湿透无菌纱布覆盖表面湿敷, 包扎。

1.2.2 深部伤口的换药方法

按常规换药方法处理伤口:大量0.9%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75%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健康皮肤, 用探针探清伤口管腔的方向和深度, 用头皮针去除针头, 保留胶管, 用注射器抽取3%双氧水, 通过头皮针管的引导, 将3%双氧水缓慢注入脓腔或瘘管内, 待其充分发生氧化反应后, 再根据脓液性质及量的多少, 选用生理盐水或0.5%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 再将0.5%的甲硝唑注射液浸泡的无菌纱条塞入瘘管腔底部进行引流, 外覆盖无菌棉垫, 包扎。每天换药一次, 脓液干净分秘物减少后, 可停止冲洗, 单用甲硝唑纱条换药, 隔日一次, 直至创口愈合。如果脓腔小而深, 且底部有较牢固的坏死组织或异物, 可扩大创口引流或用刮匙刮去其表面坏死组织, 再用0.5%的甲硝唑注射液浸泡的无菌纱条引流。

2 结果

伤口治愈率100% (见表1) 。

3 典型病例

患者, 45岁, 男性, 体瘦质弱, 胆结石取出术后, 腹部切口感染, 术后45天到我院门诊换药室换药。切口裂开约10cm, 向上瘘道8cm, 向下瘘道3cm, 伤口宽约3cm, 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粘稠, 瘘道内充满坏死组织、线头和大量脓液, 伤口周围皮肤色淡, 创面肉芽组织苍白, 有恶臭。第一次换药, 常规清创、消毒, 清除瘘管内坏死组织和异物, 用3%双氧水冲洗后浸泡30s, 用0.9%生理盐水冲洗, 再用浸透0.5%甲硝唑注射液的无菌纱条填充创面和瘘道, 覆盖无菌棉垫, 包扎。每日换药一次。第一次用药后, 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二、三次用药后, 创面干净, 臭味消失后, 停止冲洗, 肉芽组织转红润;一周后, 肉芽正常生长, 管腔缩小。单用甲硝唑纱条换药, 隔日换药一次。二周后即见管腔肉芽充填满实、创面缩小到约1cm×4cm左右, 24天伤口完全愈合, 无不良反应。

4 讨论

甲硝唑不仅能直接杀灭阴道毛滴虫, 对阿米巴原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而且对厌氧性革兰氏阳性及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 外用效果满意, 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双氧水遇有机物分解出新生氧而起杀菌和除臭作用, 氧气小泡还有机械的清洁作用, 能使创口内的脓液、血块、坏死组织、较小的异物 (如线头) 等尽早脱落并排出体外。同时, 也改变了瘘管内的环境, 使厌氧菌失去了生长繁殖的条件而起到抗菌作用。故双氧水与甲硝唑二者协同作用, 不仅能抑菌、杀菌, 而且能促使伤口早日愈合。

甲硝唑杀菌力强, 作用广泛, 偶有头昏、恶心及皮疹等反应, 严重者出现共济失调, 故有中枢神经性疾病、孕妇、乳母禁用。双氧水有刺激性, 对关节腔及暴露有大的血管、神经的创口、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使用, 腹腔脓肿宜在脓液局限、脓壁较牢固时方可冲洗, 以免脓壁穿破, 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一般冲洗2~4次脓液干净后即停止使用。上述方法换药治疗, 明显地缩短了治疗时间,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替硝唑注射液 第8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TU-1900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仪器有限公司),SHW-600三用电热恒温箱,TG328B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贝克曼Φ300酸度计(美国)。

1.2 试药

奥硝唑化学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608-200301),奥硝唑注射液5ml:0.25g/支(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71105),木糖醇注射液250ml/瓶(山东省泰安制药厂,批号07020703)。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定于105℃干燥至恒重的奥硝唑对照品适量,用纯化水制成含奥硝唑10 mg/L的对照品溶液,以木糖醇注射液作空白,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奥硝唑在波长318nm处有最吸收,空白在此处无吸收,故选择318nm作为测定波长。结果见所附两条木糖醇注射液和奥硝唑对照品制得的溶液光谱扫描曲线。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定于105℃干燥至恒重的奥硝唑对照品适量,加纯化水配制成100mg/L的储备液。精密量取上述储备液2.0,3.0,4.0。5.0,6.0,7.0,8.0mL分别置于50ml量瓶中,以纯化水定容,摇匀,即得每1、0L含奥硝唑4、6、8、10、12、14、16mg的标准溶液,置于1cm石英吸收池中,在318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0.03997C+0.194,r=0.9999 (n=6)。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奥硝唑含量大约在4~16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

有关奥硝唑标准曲线的绘制的数据如下

2.3 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奥硝唑对照品适量,以木糖醇注射液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095、1.557、5.788、10.256、15.66mg/L的溶液,在318nm处测定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5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0.4596%(n=5)。结果见表1。

2.4 稳定性实验

取2.1项下的溶液,室温放置,分别在0、0.5、1、2、4、6、8h后在318nm处测定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奥硝唑含量,结果几无变化。表明奥硝唑在8h内稳定。

2.5.1 配伍稳定性实验

根据奥硝唑注射液的临床用量,其临床应用浓度为1.0~4.0g/L,分别用木糖醇注射液配制含奥硝唑1.0、1.5、2.0、2.5、3.0、3.5、4.0g/L的木糖醇注射液,分别置于25℃、37℃恒温水浴中,于0、1、2、4、6、8h取出,立即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观察溶液的外观,测定溶液的pH值。

根据回归方程,精密量取奥硝唑含量为100mg/L的木糖醇注射液的储备液3.5、4.0、4.5、5.0、5.5、6.0mL各两份。分别置于50mL量瓶中,以木糖醇注射液定容,摇匀,两份分别置于25℃、37℃恒温水浴中,于0、1、2、4、6、8h测定溶液的吸收度A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奥硝唑含量。配伍后pH值和奥硝唑含量结果见表2。

2.5.2 外观变化

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混合液在测pH值和奥硝唑含量前观察,结果在0-8h内,溶液均透明,无沉淀及气泡产生。配伍后溶液呈淡黄绿色,色泽无变化。

2.5.3 吸收曲线考查

在测定配伍液含量的同时对其进行紫外扫描(200~400nm),结果显示,在各时间点,配伍液的吸收曲线形状,吸收峰无位移。

3 讨论

☆此列的两个数值仅是配伍前木糖醇注射液的pH值

赵玮等[2]对奥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进行过对照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木糖醇分子和其它糖类分子一样,都缺少紫外吸收特征,不会干扰奥硝唑的吸收。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所用仪器设备简单,应用普及,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费用低廉。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溶液澄清,配伍后0~8h内最大吸收峰无位移,吸收曲线形状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表明含量基本无变化,化学性质稳定;PH值亦无明显变化,配伍液均透明,无沉淀及气泡产生。

目前,作为抗厌氧菌的首选,硝基咪唑类药物应用非常广泛。奥硝唑与第1和第2代产品(甲硝唑、替硝唑)相比,[4]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体外实验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奥硝唑的临床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药。②奥硝唑的耐受性好,甲硝唑、替硝唑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致癌、致畸作用,而奥硝唑则没有,并且奥硝唑其他不良反应也较少。奥硝唑作为抗厌氧菌、阿米巴原虫、贾滴虫、毛滴虫新药,抗菌力强,半衰期长,无特殊毒性。其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人群广,不良反应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对于各种糖代谢障碍病人,高脂血症、肥胖、手术前后、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需要应用奥硝唑注射液治疗。木糖醇注射液是较理想的输液载体。

由于木糖醇没有酮基和醛基,化学性质比葡萄糖稳定[3],已有多人报道,如任志强等报道磷酸川芎嗪、阿魏酸钠、葛根素、丹参酮ⅡA磺酸钠除pH值变化较大,其他无明显变化。一些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均能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与血管扩张类药物如丁咯地尔、保肝类药物如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等也可配伍应用。奥硝唑注射液能否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其配伍液的稳定性,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证明,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稳定性良好,但使用应尽可能在8h内完成。

需要强调,木糖醇注射液单独应用时需缓慢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按木糖醇计,每公斤体重每小时应在0.3g以下。同样,奥硝唑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也应缓慢静脉滴注。

参考文献

[1]惠慧,王福贵.注射用奥硝唑与几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J].徐州医学院报.2006,26(6):573.

[2]赵玮,张宏亮,张强,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5):405-406.

[3]苑振云,张如春.木糖醇的临床应用概况[J].河北医药.2003,25(6):453.

上一篇:Web短信论文下一篇:倍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