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绘画范文

2024-07-04

写实主义绘画范文(精选12篇)

写实主义绘画 第1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汇集了包括王宏剑、忻东旺、郑艺等写实画派的重要画家,因此写实绘画的教学在该系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笔者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就读艺术硕士的学习经历,特别是针对清华大学多元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两种写实主义教学思路,本文尝试着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这里提到的两种思路,并不是对清华大学绘画教学思想或教学体系中全部内容的叙述或记录,而是笔者作为一个学员,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画家和教员的身份,对其教学内容的感受与领悟所得,所以其中有些内容难免片面或偏颇。

清华大学写实主义绘画教学的第一种思路认为:写实主义绘画应当表现人类共性并集合东西方两种美学;观察与创作本身是对客观世界普遍性的考察和认识的过程;在写实训练中寻求对自然法则的体悟,使作品更加具有人类共性。

艺术探索面对的不仅有外部世界的面貌,还有古往今来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经典中蕴涵的种种法则,这些法则不仅包括西方业已形成的古典写实主义艺术的法则,也包含东方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王宏剑老师认为:“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表现的是一种对视觉空间的呈现,而传统的中国绘画表现的是一种时间的流动,表达的是传统文人诗的意境下的心灵图景。”在教学实践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悉心研究经典的西方造型艺术的方法和工具,同时引导学生潜心体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和作品,汲取其中蕴涵的精神信息,如中国山水画对时空的独到表述,以及对画面格局的经营和梳理等,总结出具有线索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应逐渐积累对人类文化脉络的理解和认知,并了解当代文化中有关环境、价值与记忆的形成过程,判读当代文化与东西方传统的因果关系。最终应该追求的是,在艺术的实践中努力集合东西方两种经典、两种审美。因此这种思路必然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和西方写实绘画技术结合起来表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的情感”,其中,“审美法则必须是中国式的,这才有别于西方。”比如,将色彩作为一种意象而不是写实地观察。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艺术创作将遵循四点:艺术性、技巧性、时代性和地域性。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的艺术必然带有天然的烙印。很多艺术家希望在地域性中找到自己的归宿,正如弗罗斯特所说:“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美术史很少非地域性的艺术家。艺术家发掘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自己地域性的过程。

对于写实艺术来说,长年累月的慢写练习是艺术家的长期功课,艺术的创作或创新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不可追求轻率的一时快感,需要的是确立一种价值,在精神世界中修炼出强大的定力。因此,写实绘画的教学是一个结构丰富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并不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一件或几件重要的作品,而是帮助学生构筑博大的艺术视野和健全的艺术人格。另一种思路是,在写实主义的绘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具有当代性的个人视角,以及视角背后的文化脉络。这种思路认为,当代写实主义艺术追求的是精神领域的真实,而非自然形态的真实,因此写实主义描绘的应该是艺术家心中的心理形象,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客观形象。“尽管我们觉得,自然很美,但不是艺术的美,艺术一定是经过人的这样一个环节,经过人的思维,人的创造,产生的形式。”即“要赋予的形式与心理的信息”。(忻东旺语)因此发掘和锻炼学生的感受力,成为产生艺术灵感、阐发艺术思考的关键。

在这方面,忻东旺老师认为:“作为艺术来说,我们就要用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思维,把文化从生活当中提取出来,这就会涉及到我们的感受。什么是感受呢?要由心去理解对方。在唯物认识的同时,要注意它唯心的感受,感受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功力。”感受对象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朴素诚实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以及丰富的理解力。感受力的形成是一个深沉观察思考的过程,它首先依赖艺术家敏锐的感觉能力。感受力的能量和背景更来自艺术家自身的文化能力,包括对历史的敏感、对时代的认识、文化的视野、生活带来的个体经验、社会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等等。

以往绘画教学追求的是艺术家对既定命题的个性表现和对既定对象的独特感受,而现代艺术往往培养艺术家对图像发展的能力和艺术体验的敏锐度。在这种教学思路中,学生不仅要接受传统的技术训练。还要丰富自己的文化阅历和艺术阅历,思考怎样将艺术作用于社会,表述对社会的看法。即通过写实的叙事,表现艺术家面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困境,学习将艺术家语境和大众语境建立联络。最终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为自己的写实艺术选择一个切入点。

感受力是绘画语言的来源,所谓“技由心生”。油画语言是由观察力和感受力发端和诱导,表现出艺术家对艺术对象的情感关注。即“赋予画面以心理信息和心理意义,使之成为一个精神的呈现”。正因为如此,绘画语言绝不是空洞的,艺术作品绝不是用华美的形式语言来包裹空洞的内容。深刻的艺术内容需要创新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对传统绘画造型基本功的掌握无疑是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将传统技术空间与现实空间和个性空间进行置换与融合,产生独一无二的具有当代个性的艺术作品。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定稿] 第2篇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上堂课我们已经抽签过自己小组的预习作业,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每组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圆,请大家用桌上现有的彩色粉笔,在圆中混和点色点,观察混和后的颜色。教师请几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回答自己小组得到的颜色。

大家可以发现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那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艺术风格和画派。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凡高。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卖世界的最高价,5300万美元。对,很多人说他的作品很好。我们的论坛上也有同学在讨论凡高,大家都已经去了解过凡高了。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

凡高于1888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

这张《麦田上的乌鸦》,有人说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请同学们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你能读到点什么。“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的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过来„„

我们还是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

……

凡高自杀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信中写道“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这一切都无所谓”画家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会是好画。倾注了画家全部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打动观众,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以前不少同学都说过,读不懂现代的绘画,觉得画的莫名其妙,不好看。我在这儿要说,看现代的绘画作品不能仅仅看画家的绘画技巧、或画的像不像,而是先去简单了解一下画家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再去读作品。也许你就能读懂了。

好现在我们就来实践一下。请每个小组组长上来领一张作品。播放凡高的flash。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凡高艺术馆里有一首根据这幅作品创作的歌曲“Vincent”。给大家5分钟时间,每个小组商量一下给自己组领到的那张画配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张画的感受。挑选几个小组的同学起来朗读小组集体写的文字。

有关中国现代新写实主义绘画的思考 第3篇

一、中国新写实绘画发展的内在规律

西方绘画艺术对中国艺术家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们的油画家的作品创作很愿意用西方绘画大师的方法,尽管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仅有百十来年历史,但就在这不长的油画历史中,中国的油画绘画技术已经浓缩了欧美国家油画几百年历史中不断转变的艺术创作风格,中国很多油画家通过对欧美艺术风格的学习、吸收,探索着自己的绘画风格。中国油画家在学习西方绘画时想发展出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油画艺术文化格局,就必须融合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传统内容,认识到自己的个人风格建立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的经验时常是含混不清的,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独有的,要从哲学意义上真正认识艺术经验回归到了更高层面,就像胡塞尔所说的回到事物本身的本质还原,通过内省分析从而获得各种经验中不变的部分。总之,新写实绘画比传统写实多的是个人价值判断和独立见解,画家的个人特质在画面表达中是放大了的,在一种新写实精神的引导下,中国写实油画家对事物本质进行具体刻画。当然每个新写实主义油画家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在油画创作表达中也是千差万别。因此,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会不断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不断创造出有现代意义的思想观念。

二、中国新写实主义画家的总体特征

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和其他传统写实绘画、抽象艺术绘画,包括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等形成了当代艺术的表现整体。艺术家主张新写实绘画要与自然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内心镜像,陈丹青、罗中立、冷军、石冲、俞晓夫、徐芒耀、刘小东、忻东旺等当代杰出的油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本质上是强调精神性和艺术个性,在更高的认识层面上表达了新的审美观念,不同于传统写实绘画中强调的崇高优美的审美观念,更具有现实性,表达了当下朴素的人的属性,有主观性观念的表现方法,也有从纯客观的角度用具象表达事物,让观者自己有观摩画面后的思维活动,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具体的形象塑造带给观者思考,这种比以往更具体的形象产生的观感是不同的,能比以往看到更多东西,但新写实绘画不同,它是带着一定的新眼光看待世界,反映出来的可能是带有色眼光,也可能是带有显微镜深入看事物的,很多优秀作品中其实还看得到艺术家的超越传承的学术价值。中国新写实油画作品当中蕴藏着积极的思维、中庸的态度和时代的声音,在构建中国艺术新观念时一定会向纵深发展,包括以往的绘画技术的再利用,这种视觉艺术上的新要求使艺术家综合性、跨越性地借鉴,不断保持独立的精神。

三、中国新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方向

中国美术界以绘画风格多元并存的态势不断向前发展,每个艺术家都在实践中思考,发现自己最在乎艺术上的某个方面,挖掘和保留与众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这是中国新写实油画发展方向上所需要的。尽管一大群画家的风格看似类似,仔细研究后还是会发现不同点,每个画家的最后作品效果都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刻意模仿别人的,放弃个人的理解与特色。油画由很多方面的元素构成,造型、色调、颜料肌理等等,这些因素的构成,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新写实主义油画在国外发展过程中也是艰难和有起伏变化的,有一些艺术家始终坚持自己的写实方法的理想,与各种现代艺术和前卫艺术同时并进,不愿放下塑造事物的技巧,而且对事物的写实描绘已经用当时的观念去反映自己的心理感受,不会按古典主义绘画传统、现实主义绘画传统规程和手法去美化当下的事物,比如佛罗依德与帕尔斯坦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这并不会被看成一种风格,颜料的厚薄、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整体感觉还是有很大区别。我们走的也可能是不同于西方的新写实主义油画艺术的道路,多元并存是最好的发展状态,什么材料方法,画什么都可以,自由表达,各抒己见。表达可见世界,彰显个人绘画艺术特质,从另一种角度看世界,思考当下的问题,使作品都标有个人的解读印记,看似随意的构图状态,实为精心营造的结构,构图不一定要均衡,造型也不一定要完整,造型出界于画外也无关紧要,也不一定要像传统的写实形象那样完美,尝试与以往不同的视觉创造,改变我们很已经很习惯的构图为方式,尝试各种视角的视觉构成,吸收现代艺术的色彩视觉效果,注重现实的刻画,以自然的方式表达画面;表达人的一种不加掩盖的状态,自然放松的状态。我们现在还不用界定哪些是好的新写实艺术家,哪些不是,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不用固定新写实主义油画的标准会更好。

写实主义绘画 第4篇

1919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我国现代历史的开端。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评价, 认为在新文化运动中促进了古今中西文化观念之间的撞击, 从而产生了“耀眼繁复而迅速的思潮的变迁”。新文化运动使美术界产生了许多深刻而深远的变化, 而且出现了“中国画”的名称, 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的艺术格局得到实质性的突破, 国民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社会功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名家以《新青年》等杂志作为阵地, 不断发表了自己对于新时代下天才的创建。其中, 鲁迅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陈独秀提出了要对我国美术艺术进行改良的主张, 蔡元培则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对绘画艺术的论述和主张吹响了我国现代美术的号角。在新文化运动绘画艺术领域中, 成就较高的有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傅抱石、吕凤之等人, 而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一、徐悲鸿对中国绘画艺术道路改良的积极探索

徐悲鸿出生寒微, 自小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书画和诗文。1912年, 徐悲鸿17岁之时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学校担任教师, 1916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学习, 并自学素描。1917年到日本留学学习美术, 不久之后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美术教师, 同时在孔德学院做兼职教师。1919年奔赴法国留学, 考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素描和油画, 同时在西欧多个国家进行游学。1927年回国, 先后担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务。1933年之后, 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等国家举办和展览个人画展,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 徐悲鸿在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地义卖美术作品, 宣传并且支援抗日战争。不仅身体力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 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专业人才, 对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悲鸿到上海后于1916年结识康有为并拜其为师。徐悲鸿拜师康有为之后无论是从艺术思想到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法上均有较大长进, 为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更为重要的是, 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等文化先驱对传统文化的改良, 以及为了挽救我国传统文化的腐朽、颓废而作出的奋斗、探索和牺牲, 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从徐悲鸿绘画作品探究其绘画美学风格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 他画作中的马, 既具有马本身的造型特点, 又具有人格魅力, 并且结合了时代的特性精神。徐悲鸿的马在民间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 除了形象上的独特塑造外, 画作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 受到人们的推崇。徐悲鸿画马, 不仅仅在马这一实物本身, 而是融入了他对社会、世界、生活、人生等认知, 用他对所洞察到的世界观赋予马匹和画作灵性和活力。

徐悲鸿所画的狮子也不逊于马。他笔下的狮子, 仿若活物一般, 威猛雄壮, 但却又略显悲凉。画作中的狮子虽然具有狮子的造型, 但从其愤怒且善良、痛苦且挣扎、迷茫且坚定的眼神中, 无疑不是当时苦难中国人民的写照。中国处于苦难中, 人民在迷雾中探索前进的方向, 纵然有再多的痛苦, 也会挣扎着、努力着, 坚定的等到中国走出苦难的那一天。1930年, 画作《狮》完成, 画中的狮眼神困惑、忧郁。1934年, 画作《新生命活跃起来》完成, 虽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画作中的狮子却灵动有力、腾空飞跃、锐不可当, 预示着中国人民的积极反抗精神。当时, 日本侵略中国, 这幅画作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新生命活跃起来》不仅仅指的是狮子活力四射, 更暗指中国抗日的新生力量, 要奋起向前、义愤填膺, 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挽救国家的主权领土。徐悲鸿用该画作感召普通人民团结起来, 共同抵抗外族的侵略。虽然是郁气塞胸的作品, 但是作品中却充满了欣欣向荣之感以及对胜利的渴望和自信。

1938年和1939年, 画作《负伤之狮》和《侧目之狮》依次完成。1938年,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国土上大肆地烧杀抢掠, 长沙被肆意纵火。此时, 徐悲鸿深感国土沦陷、人民水深火热带来的沉痛灾难, 悲愤中画出《负伤之狮》, 以抒发自身的难忍之气、难说之痛。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几乎生灵涂炭, 画作中的狮子就应景而生, 显得是那样的羸弱、惊恐、沧桑、疲惫, 尤其是颈部以及头部的毛发凌乱, 更显凄凉。狮子的整体造型是前肢稳稳地撑立地面, 头转向后方, 这个回首的造型, 正似乎在诉说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侧目之狮》与《负伤之狮》是姐妹篇, 但是其形象的塑造、内中的思想相对《负伤之狮》更进一步。狮子的形象依旧精瘦, 但是却不似以往的羸弱, 变得强健。颈部和头部的毛发不再凌乱, 反而根根上举, 有冲冠姿态。眼神坚定, 却有凶光闪烁, 藐视着前方盘旋前伸的可恶毒蛇, 似乎在找到某种机会进行绝佳的反击。《侧目之狮》的画面充斥着战争与伤亡的气息, 让人不寒而栗。

徐悲鸿的画作融入了作者的思想, 融入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并非简单的实物描摹, 是有血有肉的作品。整体看, 画作中的狮子造型, 比例协调, 符合视觉美感。细致看, 每一个狮子都是神采皆备的、线条有粗有细、色泽明暗有致。徐悲鸿的狮子画作, 在求“真”的前提下将狮子勾画的跃然纸上, 蕴含了惊心动魄的“善”意, 将其中的悲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神形兼备的狮子画作, 处于完美的真善美, 让狮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感染众人。

三、从徐悲鸿绘画作品探究其写实主义手法

徐悲鸿积极倡导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成为20世纪对我国绘画发展最大的影响, 以其不可置疑的优势地位成为绘画艺术的主导思想。徐悲鸿认为, 绘画艺术应该侧重于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典型意义的本质真实和细节真实。写实主义绘画艺术流派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 写实主义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特征, 被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于20世纪初期被徐悲鸿等人介绍到我国,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一经介绍到我国, 就成为对我国绘画艺术进行改造的有力武器, 迅速掀起了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革命。

写实主义具体地表现到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中, 能够集中体现徐悲鸿绘画思想的核心。徐悲鸿写实主义手法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一, 通过借古喻今的方式, 以历史的绘画题材抒发中华民族的气节。此类作品主要有《田横五百士》, 选取了田横和五百壮士惜别的场面作为画面的主体, 带有自信、刚毅的特点, 凸显了徐悲鸿作为一名美术家的责任和良心;第二, 倡导美术艺术家置身于鲜活的生活土壤当中, 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内心真切、独特感受。此类作品成为徐悲鸿和群众、社会进行沟通的重要变现方式, 以简洁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真实感受, 比如《贫妇》、《放下你的鞭子》、《洗衣妇》等;第三, 借物言志, 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丰富情感。徐悲鸿在此类作品中表现了对生活的品位、情趣, 将自己对现实的感受、思想寄托于蔬果、花鸟和动物绘画当中, 表达了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和艺术家的情感, 比如《奔马图》等;第四, 通过寓言、神话等题材的绘画作品, 表现历史的厚重与激情。比如, 徐悲鸿的著名作品《愚公移山图》表现了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极具现实意义。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手法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 对当时我国画坛中萎靡的风气造成重大冲击, 更加突出地彰显了绘画艺术的现实价值。徐悲鸿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 肩负救国理想出国学习, 在法国留学期间就以写实主义对绘画艺术活动进行了实践和改造, 回国后积极倡导写实主义, 最终使写实主义成为我国当时绘画艺术的主导思想。第二, 徐悲鸿的绘画思想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空间。自宋朝的苏轼时期开始, 我国一直以来盛行文人画, 文人画的大行其道是绘画艺术的对象局限于山水花鸟等, 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到清朝时期, 我国的绘画已经呈现出程式化、公式化、符号化的特点, 走入了一条十分狭窄的死胡同。徐悲鸿倡导绘画艺术的写实主义, 且成为当时的主导流派, 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空间;第三, 徐悲鸿绘画思想促进美术教育事业, 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徐悲鸿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画家, 而且是一名美术教育家, 他的绘画思想有力地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2]62。徐悲鸿将写实主义更多地推介给他的学生, 培养了方增先、杨之光、刘文西等诸多画家, 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和格局, 最终形成了一代主流画风。

摘要:徐悲鸿在我国画风萎靡的背景下, 积极引进和倡导写实主义, 突出地彰显了绘画艺术的现实价值。徐悲鸿绘画思想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空间, 促进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关键词:徐悲鸿,绘画思想,产生背景,意义

参考文献

[1]岳瑞芳.九州无事乐耕耘[N].美术报, 2011-12-12.

高中关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总汇 第5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

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

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风格特点?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分析:

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引导讨论: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凡高。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曾经是世界的最高价。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

通过课件了解:凡高于1888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

这张《麦田上的乌鸦》,有人说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请同学们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你能读到点什么。“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的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过来……”

我们还是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

凡高自杀后,从他身上发现的信中写道“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这一切都无所谓”画家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那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会是好画。倾注了画家全部感情的作品才可以打动观众,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以前不少同学都说过,读不懂现代的绘画,觉得画的莫名其妙,不好看。我在这儿要说,看现代的绘画作品不能仅仅看画家的绘画技巧、或画的像不像,而是先去简单了解一下画家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再去读作品。也许你就能读懂了。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明白了喜欢那幅肖像的原因是因为画家用心灵在绘画,而我们欣赏现代绘画的方法就是用心灵去读画。

四、拓展:

写实绘画的形式意味性 第6篇

摘要安德鲁·怀斯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但他常常以“现代主义者”自居,其绘画在遵循具象写实的基础上,却往往洋溢出浓郁隽永的形式意味性。他的绘画语言新颖,淡雅、疏朗而简洁;他通过对画中的色彩、线与面等形式元素的精心建构,艺术地彰显了对人性及生命隐晦性的诠释及反思,各种绘画的形式元素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内涵。

关键词写实绘画形式意味性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二十世纪非常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令人不解的是他却常常以“现代主义者”自居,究其原因是他在艺术实践中,牢牢把握住具象写实绘画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努力通过绘画的形式元素凸现对社会人生的主体的抽象意识性。他说:“许多人说我带回了写实主义。……我看,他们错了,老实说,我认为自己是个抽象主义者。伊肯斯的人物在画框里呼吸,而我的人物、我的对象,却以不同的方式呼吸。我的画里有另一种内核——一种可以称作为抽象的激动。”所以我们看到怀斯的绘画在遵循具象写实的基础上,往往洋溢出浓郁隽永的形式意味性。怀斯德绘画语言新颖淡雅、疏朗简洁,蕴含了独特的思想意蕴:写实笔触下的绘画造型有着感人的情愫和灵眸的闪动,直抵人心,发人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并存,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意识的对立融合。为此,本文从他的具体作品入手,分析其用写实的手法和绘画形式元素表现抽象意味的绘画观念,进而揭示怀斯绘画语言的抽象性与象征性美学特征。

怀斯的绘画强调具象的写实主义。并非完全照搬传统的写实主义。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和绘画的抽象主义盛行的年代,怀斯显然是受到了现代主义文化艺术观念的不小的影响。他追求绘画语言的形式美感和抽象意识,关注艺术本体的存在方式,特别对艺术的形式元素有着更为深入的探讨与表现。线条、色彩、形面、构图等因素在怀斯那里已不只是写实性艺术造型的形式因素,而是成为某种观念、情感与精神的载体,成为寓意、象征和抽象的符号,具有深深的意味性。

首先,我们来看怀斯富有象征意味的绘画语言。怀斯那些带有深深思索意识的作品,往往是由他选择的独特媒介手段创造出来的。这些媒介充分体现的绘画观念是形成其独特作品审美风格的重要因素。怀斯一生最常用的作画材料就是水彩与蛋彩。在他的早期绘画中多使用水彩进行创作。水彩画是以水调和了水彩颜料绘制成的画作。水彩颜料一般都很透明,水彩画主要是借助水来表现色调浓淡和透明度,利用质地结实、吸水性适中的画纸和水彩颜料的掩映及渗融的作用,体现一种透明、亮丽、轻盈、滋润和淋漓的艺术效果。在早期的《深蓝色的日子》中,怀斯用大笔挥刷的水彩技法表现了缅因州海岸的景色,色彩的蓝、白、黑简洁又明快,他那具有力量感的挥刷技法使观赏者联想到了刚强的男子气概。整幅画面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忧郁之中,透明的天空与水面里藏着少年怀斯的孤独与忧伤。怀斯的水彩画技法达到熟练和巧妙的程度之后,他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画法——干笔水彩画。这种画法中所使用的工具是一种精致的水彩画笔。把这种画笔蘸上墨汁。用手指或破布把笔端弄尖,并把多余的墨水挤出,然后用这种水彩画笔就可以像鸦羽笔一样画出纤细有力的线条,但与鸦羽笔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种笔有一种柔性。而且用这种画笔蘸上颜料,还能画出一大片薄薄的涂层。怀斯创作的有代表性的干笔水彩画有《远方》、《流浪者》、《对着海吠的猎犬》和海尔格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干笔水彩是怀斯最自然、最得心应手的一种画法。尽管怀斯本人一再说他还掌握不好干笔,但他的技法已非常娴熟。他在创作的时候,注意力可以集中在要画的东西上,而非作画的材料。怀斯称自己是一个罗曼蒂克的人,他的作品有时也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如《初雪》就像一首精致的小诗。“四下一片静谧,只有拂过的微风,落雪轻轻。”这是怀斯喜欢的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句子。他用细密的笔触小心的描绘着每一片雪花的飘落,这一刻被怀斯永恒的保存在画纸上。带有思索性的画面情绪,仿佛有什么事情隐藏在下面。单纯的颜色及四周的留白,含蓄的表达着他对生死的理解,因而怀斯的绘画充满了象征意味与隐喻色彩。

而怀斯最被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的蛋彩画。蛋彩画是用蛋黄、蜂蜜、无花果汁和胶水等溶合成不透明颜料而画成的画。蛋彩画颜料不像油画颜料那样干得慢,它的颜料干得非常快,但却具有油画的厚重结实感。这样一种传统古老的绘画媒介在怀斯的手中重新焕发了他的生机与活力。蛋彩画颜料的干燥色素,可以使他联想到故乡附近的泥土和冬日的景色,缅因州乡间的生活背景使他很自然地爱上了蛋彩画的那种色调,那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色彩感觉。在《欧逊家的终点》这幅蛋彩画中,画面表现的仍然是萧瑟的秋季。这是怀斯最亲密的朋友克里斯蒂娜姐弟俩的一首挽歌,也是他们长达二十年的关系的一个终点。这里怀斯再一次思索了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以及对死亡的一种诠释。他将蛋彩画的本质发挥的淋漓尽致,仿佛主人公的灵魂漂浮在缅因州的上空。怀斯的绘画与我们所普遍认识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不同,是极富感情化的表现,有意削弱了真实的对比,强化了一种精神的气氛。

其次是怀斯绘画构图的形式意味性。20世纪现代形式派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说:“线条、色彩在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包含多种形式元素,每一个形式也必须成为有意味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依照事物形成发展的规律,各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价值大于各个部分的单独存在,如此把诸形式元素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才有可能表现更加深刻的含义。因此,贝尔进一步指出“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按这种规律去排列,组合出能感动我们的形式。……我称这些动人的组合、排列为‘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的这段话,用以解释绘画中形式的构成,是完全合理的。可以说在具象绘画中,不管具体的形象多么纷繁复杂,还是可以从它们组合的轮廓中抽象出一种基本形,这种基本形本身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组成了一个概括和体现了作品内在精神的审美的外在形式。这种抽象出来的外在的形式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但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既从属于形象的基本内容,但又不完全依赖作品的具象性内容。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作品中那些线条、形体本身的美:二是它们之间的个别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节奏和韵律,这些因素交融在一起传达出作品主体思想所蕴涵的特定的情感。

怀斯曾说过:当你感觉风景的骨干时,你的得到是一种孤独——一种死亡的感觉。怀斯的作品构图和描绘常常带给人这种内

心的落寞和孤独感。在处理整体画面构图上,他通常将表现主体放在画面几何构图的中心位置,或将其置于光线重心,或将其放大。这种突出主体的方式使我们更容易受到平凡事物的震撼。在《冬天的原野》、《春天之美》等这些作品中,死去的一只乌鸦,孤立的一朵野花就是画中的主体,他将天地间的生死轮回物象在画面的中心坦白而含蓄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发人深思。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怀斯的主题通常是单一的。在绘画语言中,“一”通常象征着理性、个性和孤独。原野上一座孤独的房子,一件遗弃的旧外套,一池阴暗房间里溢出的水,冬日落日余晖下的一个孤单的南瓜等,便构成画面的主体形象,整幅画面简洁疏朗,且留有大片空白。而他在绘画中大片的空白又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作显的含蓄隽永。寓意深刻。另外,在画面构图理上,他还常常有意抬高或压低地平线使画面产生静穆或压抑感。这条线往往便是光明与黑暗的分界。处于画面前端的暗部如同一块铅石压抑着观者的神经,并常常以一种斜视视角使得画面处于一种隐约的不安和动荡之中。人们从怀斯对画面的处理上感受到他表露的不安情绪。现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构图的平面化。传统的写实主义画家利用透视规律力求真实再现三维空间,但现代艺术家认为对于抽象的冲动而言,空间是最大的敌人,因此要削弱空间的深度,回避对三维物体,即对有深度感的物的表现。对于怀斯。他是通过简化画面和保持事物外表轮廓的清晰和完整来达到这一目的的。他的《月圊》仅从视觉上像是看到了中国的一幅传统的工笔小品,圆月、枯枝、残叶等,以及大面积的空白,怀斯将画面简化到一种纯粹的精神层面,整幅画面充满了神秘的隐喻性的意味。这正像契里科曾说过,每一件严肃的艺术品都包含两种不同的孤独,第一种可以叫做造型的孤独,第二种是线条和信号的孤独,这是一种超越自然的孤独。怀斯的绘画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形式的理性意味性。

再次,怀斯作为具象绘画意味性的又一呈现方式是他对色彩的匠心运用。怀斯绘画的基本色调多是深棕色和褐色,往往给人一种清寒冷漠的孤寂感。例如他对色彩分明的一年四个季节的表现,四季在他的笔下仿佛只剩下秋冬两季。在怀斯看来温暖,鲜艳的颜色不是他内心的写照。春夏的繁华只是一种表象,秋冬的萧瑟才能显露出生命的本色,如果将四季比作生命的循环。秋冬无疑代表着衰老与死亡,这也是怀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思考。笼罩在这片清冷褐色的怀旧色调中细微色彩的变化体现着怀斯内心的语言以及饱经风霜的疲惫。在《阿法罗与克里斯蒂娜之家》这幅室内静物画中。年久的屋棚,各种劳动器具与屋内的阴影,实际上就是弟弟的化身。怀斯将他的身世与性格融入其中。而温暖的阳光。天蓝色的木门,与小窗往往都在隐喻姐姐克里斯蒂娜。对怀斯而言。克里斯蒂娜的自傲与自足,简直犹如新英格兰的圣女。女王和女巫,于是他把她画成了这三者的化身。怀斯用这样隐晦的比喻来画他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用不同但很协调的色彩在描绘画中的主人公。怀斯常说:“你必须注视表面地下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平凡,但难以找到,如果你相信它,对它有感情,这种特殊的东西就会变成普遍的东西。”怀斯赋予那些平凡的人与事物以生命本质的颜色,使画面有一种归属感。

古典主义绘画审美 第7篇

17世纪法国美术的主流是古典主义美术产生在意大利学院,17世纪的法国作为古典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理性至上,克服个人情感;强调描写“美”的绝对概念;虽主张“模仿自然”,但这种“模仿”不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自然中存在的人性和理性。古典主义推崇古代希腊罗马绘画,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传统的古典主义尊重自然,强调客观描写。但是,它并不按照视觉形象自然景象的原样描绘,而是要通过对象理性分析服从于既有的优美典雅和古典主义的美学模式,从而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与其相似的还有后来的新古典主义,二者都夸大理性作用,抹煞情感和个性。同时在内容、技巧和构图上都遵循既有的规范和秩序,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主要包括:安格尔、柯罗等一些成就非凡的艺术大师,接下来就以安格尔和柯罗为代表来谈谈古典主义艺术中的美[1]。

1、古典主义继承大师——安格尔

安格尔他是古典主义学院美术最主要的代表者。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的作品带有东方华丽色彩和唯美主义倾向,在形式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安格尔的作品不再是刻意模仿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分格和样式,他较为熟练的运用古典主义艺术的形式造型美感,把这种古典主义艺术美感融入到作品之中。他从古典主义艺术美中得到较为简练而成熟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2]。他认为古典主义艺术美中线条最美的是曲线,认为最美古典主义艺术造型形体中的形体是圆弧形,古典主义的线条在人们视觉和心理上产生较为舒适的情感体现。古典主义的作画步骤和具体技巧上,对造型线条的要求必须干净和对表现形体的造型要求平整流畅。因此基本上每一幅古典主义画作都要求运用古典主义艺术审美和古典主义艺术造型方式做到画面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准确、形象气质典雅,古典主义艺术审美特点突出地体现在他的艺术表现作品中,安格尔表现古典主义艺术审美的人体美绘画作品中,作品《浴女》、《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作品。1830年开始创作最杰出的作品《泉》经过26年的创作时间作品得以诞生,《泉》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古典主义艺术达到光辉的极点。《泉》作品是安格尔古典主义艺术审美和造型方式的杰出画作。作品把古典主义艺术审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完美地结合表现为画作,并且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安格尔这幅古典主义画作也是欧洲美术发展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美的杰出作品之一。它是安格尔裸女形象中最负盛名的一幅,从这幅画里,让观者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境界。《泉》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晚年时的安格尔,在这一幅《泉》中终于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2、古典主义的崇拜追随者——柯罗

柯罗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的抒情风景画家,在法国现代风景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柯罗跟随古典派画家学画,接受了严格的造型、构图训练,在古典绘画中陶冶情操。后来到巴比松的枫丹白露森林作画,同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结为朋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包含个人情感的浓郁的抒情画风,偏重于表现温柔、幽静、梦幻般的优美境界。他倡导对景写生、直观自然,走出画室到野外去描绘田园风光,捕捉大自然的诗意。柯罗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的全都奉献给了艺术。主要代表作品有《戴珍珠的少女》《芒特枫丹的回忆》《纳尔尼桥》《芒特大教堂》《疾风》《蓝衣妇女》等。柯罗的人物画很朴素,常常是自己身边的亲戚,或小镇中熟悉的邻居,穿着日常家居生活的服装,不会刻意为被画而摆出特异的姿势。他的笔触色彩都平实而不夸张,没有浪漫主义的线条与华丽的色彩,它大多以中间色调,褐色或墨绿色,沉稳地平涂技法,一点一点刻画出平淡无奇但又踏实敦厚的人与风景。

二、中国当代古典写实艺术的美

油画古典写实风格是一种表现手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成为中国油画不可缺少的统派。古典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西方油画近现代发展历史中,20世纪初以留法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为首提导的以借鉴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对当时中国美术发展和美术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奠定了美术写实主义道路。时下美术发展的过程人们审视徐悲鸿古典写实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的时候,也并没有忽视淡忘杨飞云、陈逸飞、艾轩、王沂东、庞茂琨等人对中国古典写实主义或写实主义绘画所作的杰出贡献。陈逸飞、杨飞云、艾轩和王沂东是中国写实画派中最著名的人物。尽管中国古典写实主义都秉持写实表现面貌,但是个体面貌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写实画派成员杨飞云、陈逸飞、艾轩等作品的风格表现完全不同。陈逸飞的作品试图不断表现古典写实的高贵典雅性,带有纯正西方绘画基因的古典风格,对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审美的理解和画家的古典绘画造型技巧和绘画语言上的个人风格主义结构造型空间表现的熟练掌握,画面人物的处理,古典色彩和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古典绘画视觉关系的协调统一和对比平衡,画面中国江南人物细节描绘与人物特征的深度表现,画面视觉的整体与和谐,这些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审美风格因素经过美术基础理论和艺术审美实践的提炼升华之后,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的古典主义艺术审美方式评判标准作为当下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创作规范的一个重要评判方式得到了中国美术审美价值体系承认。当前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形色色的新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快速不断出现,时代审美代表审美精神前沿成为当代生活审美和绘画审美的重要特征,传统古典审美并未被忽视、被淡忘,时代审美的特征具有更为强烈的写实主义特质,有中国写实主义的一些画家在坚持着中国古典艺术审美实践的理想,并以自己特有的写实主义绘画方式表达着对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宣扬,对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崇尚极端执着。中国写实主义画家热爱并且继承和熟练运用古典写实绘画方式,并坚信古典写实具有恒久的价值和生命力。无论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人生而艺术,我们均无可选择的走入写实主义美术的历史情景中。我们希望从新的角度去研究油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因为写实油画有着不同的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点,潜心磨砺,中国才能创造中国特色的油画。

参考文献

[1]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第155页

[2]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3]陈隶东.名画鉴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谈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 第8篇

表现主义涉及电影、文学、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其首先产生在绘画上, 印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 从艺术思维的渊源来看, 表现主义绘画是从后印象派演变而来的, 梵高的作品更是直接影响了表现主义运动的兴起。所以梵高被称为“表现主义之父”。早期表现主义画家表现主义这个词语来自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在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 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随后影响到音乐, 1912年, 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 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 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对于偏于情感抒发倾向的艺术作品的名称。美术史中最早的表现主义社团从1905年就已经开始于绘画的表现主义, 其矛头所向是印象主义表达的客观性。表现主义认为艺术既不应该“描绘”, 也不应该“象征”, 而应该直接直指人类的精神与体验。它是作为印象派绘画的对立面而产生, 主张脱离外型的束缚而强烈地表现个人的情绪。作为社团, 它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 表现主义在德国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有其必然的原因, 它继承了中世纪以来德国艺术重情感、主观表现的特点, 在造型上追求强烈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但作为表现主义思潮, 在欧洲各国均有所反映。表现主义是一个复杂的艺术流派, 它的成员包括不同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化不满, 对工具理性压制人性和个性心存反感, 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表现主义艺术家反对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 而主要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挪威画家蒙克堪称20世纪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 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蒙克幼年丧母, 姐妹又有精神病, 从小受到死亡的恐吓, 这对他一生的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早年, 他赴法学习绘画, 受到梵高和高更的影响, 开始在画面上尝试激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 以表达焦虑、恐惧、爱与恨等强烈的内心情感, 他的一生都围绕着“死亡”和“爱情”这两个主题。1892年, 德国柏林美术家协会举办了蒙克画展, 对当时的德国青年画家刺激很大, 对以后像格罗斯、迪克斯和贝克曼等表现主义画家产生影响, 从而推动了表现主义的发展。他们热衷于用艺术表现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作品中充斥着自杀、颓废、无政府主义和精神崩溃等因素, 揭示社会的腐朽和阴暗在生活。不可否认, 他们的艺术观念充满着这些不良因素, 或许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表现主义。

纵观艺术史上各种流派主义的兴起, 基本上都是绘画或者文学走在前面, 在音乐上的反应总是迟于这两种艺术形式, 表现主义也是如此。直到1918年表现主义才正式出现在音乐的讨论中, 因而表现主义音乐深受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1911年活跃在德国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 其中不仅刊载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绘画, 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戏剧、绘画、诗歌等方面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 其中亦有奥地利音乐家A.勋伯格的著作, 从而掀起了表现主义运动。此后, 它迅速风靡欧美, 并先后在美术、建筑、戏剧、小说、诗歌、电影及音乐领域中产生重要影响。表现主义音乐追求形式上的绝对自由, 与绘画中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表现主义的音乐, 其表现一词是从绘画艺术中借用来的。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发展一直处于碰撞与交融的状态, 两者之间有着一种难以用精确语言来表达的相通之感, 声音可以使人联想到色彩, 色彩可以使人联想到声音,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但是两者对情感的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 表现主义绘画逐渐影响音乐, 先是在德国和奥地利兴起了表现主义音乐, 进而形成了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与表现主义美术一样, 表现主义音乐是根据个人的直觉作主观的、任意的反映。表现主义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一个主要流派, 以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表现主义音乐也对法国的印象乐派所强调的对自然中的朦胧光色、虚无缥缈事物的描写的尖锐反驳。他们主张艺术要表现人类的精神本质和心灵世界, 正像勋伯格所说“艺术家为之奋斗的最伟大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表现他自己”, “我们的心灵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当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德国和奥地利现实生活中充斥着痛苦的时候, 他们便用音乐去表现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那种压抑、孤寂、苦闷、绝望、刺激和疯狂的情感。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征, 是无视传统, 无视规则, 抛弃印象派的玄妙模糊, 力求音乐表现的简洁、单纯、明快和热烈。表现主义的意义, 以无调性为其基本成分。由于抛弃了主属音的传统观念, 八度中的十二个音的价值得以相等, 从而使传统的旋律概念, 节奏、节拍的组织, 曲式的结构, 和声与对位的感觉皆面目全非。融入十分自由的形式中的若干独特音的连续, 带来了流动的、不断发展的奇妙特色。而小巧、精致的乐队编配, 体现出单纯、明快的色彩。表现主义的音乐与传统完全相反, 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 使无调性占有绝对优势。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 使得旋律既无均衡, 也无反复, 因而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此外, 节奏难以捉摸, 拍子也被无视。在形式上, 由于无视因袭的收束式、反复法与平衡法, 故显得非常自由。但它那基于新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形式, 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在对位方面, 有离开传统和声的感觉, 成为复合的自由的旋律线的进行, 即线形的自由对位法。在乐队编制与配器法上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 常有明显的室内乐性。它的色彩不像印象主义那般幽玄茫漠, 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在表现主义运动中绘画与音乐虽然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都有各自的表现技巧, 但两者在精神追求上有着高度的统一, 都在力求表现自己主观情感。个人认为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在深层结构上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破坏各自艺术领域中庞大的等级系统。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在形式本体上最突出的相似性就是对各自传统的等级关联系统的破除。而表现主义绘画中体现为:打破了传统的焦点透视法的统治地位, 将传统绘画中的立体模式转变为平面化的形式表现;在表现主义音乐中体现为放弃调性中心而采用“自由无调性”创作思维。第二方面是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在艺术创作技法上具有相似性都使用离奇、怪诞、夸张等手法渲染紧张、恐惧的气氛。由此可见, 表现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绘画相互影响, 共同促进, 它们所形成的合力使表现主义在艺术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 并深深地烙印在西方的艺术史上。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2]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写实主义绘画 第9篇

承办单位: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国民生银行

协办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昱擎天国际艺术品物流公司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35层、36层展厅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1日—12月8日

参展艺术家:艾轩、杨飞云、王沂东、陈衍宁、徐芒耀、何多苓、刘孔喜、尚丁、袁正阳、郭润文、王宏剑、朝戈、张利、龙力游、夏星、李士进、王玉琦、徐唯辛、郑艺、翁伟、忻东旺、庞茂琨、冷军、殷雄、石良、李贵君、张义波、朱春林、王少伦

巡展地点:

山东美术馆2011年1月8日—1月22日西安美术馆2011年1月29日—2月28日

这次由中国油画院、北京时代美术馆、民生银私人银行等多家单位策划的“国写实画派小幅绘画作品展”在京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以小幅绘画作品为主, 每位艺术家将展出10件左右作品, 展品总数量约250件。所有展出作品尺寸均不超过1米X1米, 除油画外还包括了大量的素描、速写和课堂、野外写生作品, 从油画棒到色粉笔, 从水彩到油彩, 从纸上到布上, 本次展览的展品几乎囊括了所有架上绘画材质。除此之外, 作品的创作年代跨度也很大, 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2010年, 时间跨度达40年之久, 而写实画派的画家中年纪最长者不过60岁。

表现主义绘画之衰微 第10篇

表现主义是对传统理性主义思想的反驳与背叛。从表现主义产生的文化环境来看,表现主义绘画产生和盛行在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后,客观唯心主义(天主教、基督教)对人的约束和调整能力日趋衰弱,西方出现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在科学主义、逻辑中心主义的压迫下,人性情感需要借人本主义精神来抒发和宣泄。人们憎恨物化了的人类社会,憎恨自己的情感被忽视,推崇那些极其本性的、极其内在情感化的东西作为他们对机器统治的反抗。康德是引起这种转向的决定性人物。康德之前的西方美学有两个阵营,或坚信美是美感的根源,或强调美感决定美。康德借助于先验综合方法提出了审美判断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将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实现了人本主义位移。而这一美学思想的重大变化又直接影响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向。20世纪西方美学纷纷通过批判黑格尔客观主义、继承和光大康德的人本主义来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人本主义美学力图洞达、诠释这不可感知的美之本体,因而只能从意志、直觉、潜意识、存在之外等方面把握美之本体,构成了美学非理性主义性质。克罗齐、科林伍德把康德作为自己的理论先驱,把主体情感、想象、直觉看成产生美、美感的根源,从而建立了全力张扬现代主义艺术、在20世纪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绘画强调的非功利性和淡漠社会效用也与康德有关。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现实外化为审美过程。审美过程既无功利又无概念,只拥有无目的性,并且在审美过程中美与美感互相对应,共生共存。受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20世纪西方美学出现了明显的唯美化倾向。唯美化倾向在表现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不是功利活动。真正的直觉和表现决不追求感性快乐和效用目的。艺术不是道德活动,直觉与主体实践活动无关。由此可见,表现主义完全继承了康德对审美过程的诠释,只不过把这个理论搬置于文艺理论中,用来解释艺术问题。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康德式阐释,为艺术的独立性、自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绘画完全成为了画家个人的事情。

反叛和战争的年代里造就了许多表现主义绘画大师。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爱德华·蒙克就是通过绘画来宣泄个人的强烈情感的。蒙克童年时代的境遇和记忆造就了蒙克伟大的艺术。画家在作画时无法欣赏自己优美的笔触,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画笔和现实中,他急于把自身无法承受的情绪通过色彩与形状宣泄出来,这是将情感固化的艺术。和蒙克一样,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柯克希卡、贝克曼、凯尔西纳等艺术家的艺术中充斥着自杀、颓废、疯狂、无政府主义和精神崩溃等因素。后来绘画大师西班牙人毕加索、法国人马蒂斯都受到了蒙克绘画艺术的影响。这些画家集中反映了德国画家对二战特殊时代的思考。画面色彩沉重、阴暗,仅有的鲜明色彩是来象征血与火以及人被撕裂的感觉。造型疯狂和扭曲,是人们在死亡恐惧中的宣泄。表现主义绘画不再关心形式的图案美,只是团他们内心,那种阴暗、混乱和疯狂的世界正是他们内心的感受。可以说,表现主义诞生在上帝暂离的年代里,繁盛在战乱时期,那时画家的心灵普遍压抑或激狂,又无法得到上帝的救赎,忏悔和祈祷的作用可能还抵不上画张画来得痛快。当周围的人也在经受着死亡威胁,而无法感受神灵的指引时,只好希冀于某一幅画来拯救自己的灵魂。二战后,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安塞姆·基弗以历史、神话、文学为主题的绘画,利用铅笔、毛发、陶瓷碎片、沙子、泥土等材料,给了表现主义绘画全新的诠释和发展,反映了德国在二战失败后的民族失落感。

古典主义绘画或再度兴起 第11篇

古典主义是主流画派

所谓古典主义(包括现在人们说的“新古典主义”),是指那种以传统的透明技法精确地再现具像的一种绘画方法。五百多年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温布里亚画派和威尼斯画派是这一技法的主要集成者,而登峰造极者则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等人。尤其是从卡拉瓦乔(1571—1610),鲁本斯(1577~1640),伦勃朗(1606—1669)起,随着现实主义绘画精神的普及,加上巴洛克艺术风格兴起,它使得这种艺术风格更加华美绝伦。这种绘画方式在着色方法上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色彩是一层层叠加上去的,而不是在调色板上混合好再涂上去的,这是一种复杂的技法(伦勃朗在其晚年的作品中开始大量使用厚涂法以追求更强烈的质感,同时,他也开始使用阔大简约的笔触,这标志着古典向现代的演变)。可以说,它是人类现代绘画艺术的起点,同时它也创造了人类绘画史上的第一个辉煌,其间巨星闪耀,佳作迭出,当今世界著名美术馆收藏的珍品画作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这种风格的。

五百多年来,虽然在印象主义及当代各种绘画流派接踵出现后,其市场份额已被挤占了很多,但直至今天,它仍然牢牢地占据着艺术品市场最高端的位置。尤其是在肖像画、人物创作以及历史场景这类严肃正规或需要体现高贵气质的主题中,它几乎是独霸天下。在美国,历届总统离任后在白宫留下的那幅肖像画就是这种创作风格的。在欧洲,贵族们或富豪们挂在自己城堡中的也是这种画。就是在日本和我国香港,超级富豪们也喜欢高价聘请著名画家用这种传统技法为自己或自己的家族画肖像。这已是欧美豪门望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有时能在欧美的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巨大的城堡或别墅中,主人翁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肖像,对刚花到手的女朋友说:“瞧!那是我爷爷,那是我爷爷的爷爷,那是我爷爷的爷爷的奶奶……”有时还真不得不佩服洋人那种对祖宗的敬重精神,咱中国人别说记得爷爷的爷爷,就是爷爷长个啥模样大多也没心思去记,真是惭愧!

在中国,古典主义曾经也是主流画派。记得十几年前北京就有画家组成过“写实主义画派”。那一阵子,靳尚谊、陈逸飞、王沂东、杨飞云等人确实有不俗的表现。就是后生晚辈如翁伟、常青等人也都着实闪亮过一阵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评价:正是那一阵子古典主义(当时他们都叫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就是这几年蓬勃兴起的艺术品投资,应该说也是从这儿开始的。因此,古典主义绘画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以及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贡献的确是非常大的。

古典主义在中国节节败退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当代艺术兴起后,古典主义很快就被挤到舞台的后边了。眼看着那些画当代的画家们大把挣钱,大放光芒,古典主义在中国已是节节败退,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因为中国不像欧美国家,有王公贵族富豪大款们在那捧着这块市场。以前的中国,除了皇帝老儿不得不留下几幅画像外,其他人甭管多富多贵也没这爱好。现今的新富新贵们大多因祖上没这份家教,所以也没养成这习惯。有那功夫,宁可去花点钱上杂志封面插页,再不过瘾索性就去上电视直接露脸扬名立万。另一方面,这种传统技法的创作又特别费时费力费神,特别考校绘画的基本功底,所以它真的很难走平民化大众化的路线,价格不得不卖得高一些。这就让普通平民百姓想说爱它也不容易,爱它在心口难开了。如此一来,古典主义在中国就被边缘化了,许多以前画古典主义的画家们也不得不改换门庭了。

看看当今中国的画坛,自靳尚谊、陈逸飞、杨飞云、王沂东们后,几乎拿不出一幅大致看得过去的古典主义作品,几乎找不到一名能接传他们薪火的年轻艺术家,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画坛的悲哀!

古典主义绘画的回归

现在情况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由于当代艺术市场的突然崩溃,中国的油画市场似乎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就像一个大舞台,原先在台上唱啊跳啊翻跟头拿大顶搞怪扮丑表演的那帮子人呼地一下就散光了。一方面是台下的观众们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另一方面是原先被挤到后面的那帮子人也懵了,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道该轮到谁上场,也不知上场后该说些什么唱些什么。所以,整个绘画市场冷场了。可这么一来,那些靠忽悠艺术品挣钱的主儿们急了,只好翻箱倒柜地先把老祖宗留下的那点东西拿出来吆喝,赚个眼球,否则人气散了谁还陪你玩啊!就像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换片时总要放放幻灯片,怕观众等急了起哄。可现如今的情况是那帮大忽悠们也懵了。

不过也不用着急,马克思他老人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归纳过,他说:“人类有个习惯,一旦迷失方向时,就会到传统中寻找。”因此,对古典主义风格的回归,很可能是现今中国绘画艺术寻求摆脱当代艺术困境的一个突破方向。也就是说在今后几年,古典主义绘画很有可能以回归的方式小小地“复兴”一下,因为市场需求始终存在,这从近期的一些拍卖中已能看出,陈逸飞及一些古典主义风格艺术家的作品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及当代艺术市场崩盘的太大影响。这说明这类产品是绩优股,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者应该都能注意到这点。此外,在当今中国,以下两点特殊原因可能也会导致古典主义绘画的快速复兴。

首先,中国现在的古典主义绘画已经陷入了一个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这种稀缺性势必导致市场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回调,从而促使近几年内古典主义绘画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技法绘画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苦差事,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画家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几个月画一幅画是太正常不过的事。这些年,眼见着那些画当代的有的一天就能“整出”几幅画来换大钱,自然也就鲜有人愿干传统技法那种费力不挣钱的苦差。如此几年下来,年青一代画家中几乎看不到有类似当年的翁伟、常青之流的青年才俊了。如今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崩盘了,原先心态浮躁的青年艺术家们现在应该头脑冷静了。问题只是谁能最先站起来接过前辈的旗帜,谁是可以顶替靳尚谊、陈逸飞、王沂东、杨飞云的新人?对投资者而言,发现新人就是发现机会。

其二,随着国人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很容易明白,就艺术流派而言,它们之间只有一个传承演变的关系,并不存在哪一个过时了被另一个淘汰了的关系。绘画艺术本身就是多样化的,比较起来,中国近几年的当代艺术一边倒的情况才是反常现象。在欧美国家,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等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一直是占大头的,相对稳定的,真正变化比较大的倒是当代艺术。因为前者已经是正装,而后者只是时装,而时装要修成正装,总要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才行。

咱中国人现今有点钱了,是得添置点正装了。

“现实主义”绘画的个案比较阅读 第12篇

刘小东&方力钧

当代绘画的众多表达形式中, 有“学院”和“民间” (自由艺术家) 两种进展方式, 学院艺术当推刘小东, 而自由艺术当推方力钧。二人同时被批评家划入“后89”“新生代”艺术家, 并由栗宪庭先生将他们称为“玩世的”“泼皮的”现实主义, 以及周彦先生所称的“调侃的”现实主义。二人绘画风格迥异, 他们是怎样准确有效、独特的记录各自的“现实”, 从而达到某种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的, 这也是对其进行比较阅读的动机。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金城镇。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1994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1989至今自由艺术家。

具体的来说, 刘小东的画中在表达无聊无奈的“现实”经验采取的是幽默的, 调侃的, 无表情的纯客观现实的“镜像了的现实” (艾未未) , “更真诚, 自由, 坦率的谈着一个个故事” (艾未未) 。这可能与刘小东喜爱电影和有一些电影的朋友及曾经担任《北京杂种》的美术指导以及曾主演《冬春的日子》的生活经验有关, 这种客观记录式的呈现“现实”的表达方式, 恰恰真实得呈现出时代现实。当然关注时代并非刘小东的初衷, 每个人身上的现实及艺术家的现实便是时代现实的反映, 客观真实呈现那种触及人个人的生命经验的“现实”却恰恰成了切入时代的入口。 (1) 在批评家看来这似乎是艺术家该做的, 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精神, 但刘小东经过一段时间后依然回到他的艺术上, “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及关注自己“真实情感”追求放松的绘画态度使其绘画在朴素传统的绘画语言中准确有效的展现着个人经验的现实, 并以独特的视觉准确地记录着自己及自己的生活中的一切, 看似平常的幽默的调侃式展现, 却一语道破我们不愿说或看不清的生存状态, 由起初对无聊的无奈的生活记录到“没有立场的立场” (艾未未) , 对宏大时间下小人物的关注同情《三峡大移民》的创作, “人们在困难的无能为力的生活常态中得到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接近关怀和同情“ (艾未未) 。 (2)

而方力钧强烈刺激的画面中, 并不仅来自“光头泼皮”这一形象及色彩单纯的视觉冲击力, 更多的是来自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意义或“波谱的”语言手法, 且极力消除笔触的平涂和艳丽的颜色并置的画面效果。在对消费时代的观者来说, 这种手法再“亲近”不过了。 (3) 而对于油画这种手法及“光头形象”的创造却刺激了观众。而从他的形象中所反映出来的“泼皮”“玩世”, 同时和刘小东一样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及时代反映在他们身上英雄主义被消解后的无聊困惑的玩世的特征。由于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化的善恶标准现实的心灵伤害以及一系列的生活经历, 使之对现实的另一面看得很透彻, 导致其“玩世”的态度的形成。而其光头形象及其相对应无情绪色彩的平涂的绘画语言总体形成“中性”态度或“暧昧”风格, 恰恰来自于他本人对现实的冷静理智认识而形成的独特处理现实的思维方法。他对技术、细节、现实与人、人与人的画面呈现都有着非常个人的严密的准确且深入的思考。而这与刘小东记录周边人及自己可感生活的创作态度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英雄所见”。他们都在用朴素、有效、易于接近人的语言手法表达着个人经验的现实。

尹朝阳&南方

若以出生年代划分当代艺术家群体, 上文两位应属于60年代后艺术家的代表。而尹朝阳与南方则是70年代后艺术家的代表。被批评家称为“后新生代”以尹朝阳为代表, 2002年在炎黄美术馆由朱其策展的“青春残酷绘画”成了他们这代人的某种经验的代名词。而批评家在对南方的绘画艺术进行读解时也提到了“伤害”的读解切入口, 南方却没有参加那次展览, 这不能不说是他们这代人身上带出某种时代体制的集体气味。而二人风格迥然, 进入艺术的切入点以及关注生活的角度也大相径庭。

尹朝阳:1970生于河南南阳, 中央美院版画系, 96年毕业, 至今为自由艺术家。

南方:1973年生于河北邯郸, 河北师范大学油画系毕业, 99年留校任教至今。

尹朝阳由“开始神话”展和“青春残酷绘画”展所体现出对青春的追忆或记录, 到“乌托邦”展的缅怀英雄主义等宏大叙事, 不能不说是进步的成熟或体现了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成长演变过程。

南方也对青春“粉红色点”和“模糊”的略带伤感的青春绘画, 进入了生儿育女后的幸福和打麻将的悠闲。而反映在画面上则是“大头儿子”和“麻将点”的幽默风趣奇异的组合, 同样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成长轨迹。 (4) 经过青春, 二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这不能不从他们各自经历, 年龄的略差上来看。但同样是对艺术的真诚执着, 所以才觉得可爱, 令人信服。

尹朝阳的题材及语言手法是几种不同方式同时进行, 这对于年青的艺术家是能做到的, 但却是难得的。尹朝阳自称他的绘画是工作, 并信赖“艺多不压身”的话, 和平常人一样开车去画室工作生产精神产品。而尹朝阳绘画作品的量是同龄画家难敌的, 并都保持在一个高水准上。他也诚实的承认向里希特致敬学习, 并不是他想以里希特为奇异而为猎奇或钻中国艺术的空子, 而是里希特的巨大工作量及敬业精神及对照片图象等媒介向绘画智慧转化及运用, 并且里希特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尹朝阳的心境相呼应。但由于生长环境和个人品性, 文化底蕴的差异而导致作品的差异是不言而明的, 且在尹朝阳这里由于相互照应及简又言精神, 而依然达到了对个人经验的现实的准确、有效、独特的表达。 (5)

南方的题材多是自画像和身边的朋友, 家人的肖像和组像和一些怪怪的风景, 南方作画喜听音乐, 且质量很高。在他看来画画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轻松的事。当然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也有困扰, 但对于一个喜欢做“绘事”的人这已不是问题, 在他的艳丽的油色所营造的带有某种情趣的同时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出的丰富的色层在版画出身的尹朝阳那里是难见的。

虽然他们二人关注点上有差异并且语言手法上有所不同, 但仍体现了诸多共性:

(一) 对绘画艺术的信赖和执著追求; (二) 对技术高度要求, 对形成语言的关注; (三) 对个人经验的现实的诚实;

试谈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历史发展

吴爱峰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兴起 (五帝及五帝以前) 、发展 (夏朝——南北朝) 、繁荣 (隋朝——清代中期) 、衰退 (清代晚期——民国) 四个方面来探索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历史演进及嬗变。

关健词:草木染;艺术

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演进、嬗变是伴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变化的。同时也是表现民族特性较完整且具体的媒介物,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讲, 草木染艺术一般都要通过其它形式的再创造, 或者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才能实现。

一、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兴起 (五帝及五帝以前)

一般的认为:中国的染色活动大约是和纤维织品的起源同步。中国是“丝”的发明国, 纤维 (丝) 的发展很早, 丝染色也很早。但是笔者认为从染色概念上讲, 可以溯源到洞穴文化发展时期。从图腾崇拜开始, 人类就用树叶、野果、花卉的色汁在人体、配饰和生活用品上染出丰富的色彩, 涂画出符号与图象;在懂得燧木取火后, 人们用火煮食、取暖, 又用燃烧后的木炭灰染出灰色、黑色。这些原始材料的应用, 为草木染艺术孕育了染色技术。据可考的资料记载,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 他们还懂得在装饰品的石珠子上染色。

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约距今4000-5000年) 。我们的祖先便开始用天然的色素进行染色, 他们把麻布染红, 用草木颜料在器物上染出“装饰图案”。不过, 这些只是山顶洞人撒红抹粉 (原始巫术, 礼仪) 的延续和进一步的发展, 审美和艺术仍然未独立和分化, 它们只是潜藏在原始巫术与礼仪的图腾活动之中。直到轩辕黄帝时代, 人们才用草木之汁来染色, 制做成衣。这些用草木染色制作的衣服, 成为了最早真正为审美而制作出的草木染艺术。传说我国在三黄五帝时就有了服制, 古代的“玄衣、黄裳”也都证明了这点。据上分析, 也能看出草木染艺术一般都要通过其它形式的再创造或者与其他工艺相结合才能实现, 如仰韶文化时期, 人们把草木灰和矿物颜料结合在日常生活的用具上进行染色活动。另外, 根据考古发现, 该时期的洞穴壁画中也留有一些用草木染色的活动的痕迹, 以及上面提到的染色制衣, 下面提到的“画缋”、印染等, 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因此, 笔者把早期在石器、陶器上的草木染色艺术活动也归纳了进来。

从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到“有意味”审美延伸, 产生了最原始的艺术。草木染色用于装饰, 用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服务中, 这既是我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起源, 同时也推进了草木染技术与艺术上的发展。这些原始草木染艺术的特点, 概括起来就是表现“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各个时期的形式又有一定的区别, 从纹样上看, 仰韶型纹饰里多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 而到新石器时代就并非动物纹样, 而是抽象的几何纹 (直线、曲线、水纹, 三角形, 锯齿纹, 螺旋纹等) , 由再现到表现, 由写实到符号化。可见, 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

(四) 初期形成的片段性, 分裂性, 模糊形象的表达方式;

(五) 带有青春的某种残酷和莫名的伤害的伤感记忆; (六) 都体现出了作为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及延续的可能性。

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 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二、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发展 (夏朝——南北朝)

中国传统草木染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奴隶社会时期。这个时期是染色技术成熟期, 传统草木染艺术在这一时期仍然以纹饰为主, 风格走向沉稳神秘, 具有一种狞厉之美。

(1) 技术上走向成熟。根据记载, 夏朝就开始人工种植用于染色的植物, 并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我国先民在那个时期就能使用兰草进行染色, 制造出的染制品主要用于制衣, 做成身体的配饰品。进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后, 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记载:商周时期的染色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植物染色料的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掌握了许多植物的染色技术。周代创造的多次套染技术, 直到近代的染色手工业还多有沿用。

西周始, 随着丝绸和以丝绸生产为主的染织业成为了当时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 草木染也得以迅速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许多文献记载里, 也可以得到证实:

“是刈是蔓, 为缔为络, 服之无致”。意思是织细布啊织粗布, 做衣穿着不厌弃。《诗经》国风和大、小雅中, 描写用葛、桑、麻等来织布的诗句还有很多。在那时侯, 染纱织布是女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以权量之, 以待时而颁之 (《周礼》) 。这句话是对当时“掌染草”职位的职责描写。另外据先秦著作的记载和一些出土文物表明, 当时还有对染色技术进行研究的专业资料, 有织物制作标准的规定。如:西周时期关于织物的染色标准就有了严格的规定, 并采用锦鸡羽毛作为染色色标等。到春秋晚期, 我国的草木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对染草的品种和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诸多方面, 都有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设“染人”掌染丝帛, 凡染, 春暴练, 秋染夏, 掌凡染事。在这个时期, 就已经广泛采用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 用媒染法染黑, 媒染剂为青钒。靛蓝是当时最常见的染料, 而且还可以随时将沉淀了的蓝靛泥再还原出来染色。

(2) 草木染艺术走向神秘, 具有一种狞厉之美。奴隶制度的确立, 出现了一批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巫师, 他们就是最初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幻想一些神秘、威吓的兽面纹, 并认为它们具有巨大的原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草木染艺术也走向神秘, 具有一种狞厉之美, 风格朴拙。

第二阶段, 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染料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染料制备的完备期, 草木染在艺术上走向纯粹化, 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我国秦汉时期, 当时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 认识了有的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 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 这也意味着单纯的草木染艺术也逐渐形成。当时, 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用融化的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 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 煮出蜡。当时多用靛蓝, 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 去掉蜡纹即成色地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

摘要:在“现实”表达的当代绘画中, 形成了众多有效、准确且独特的形式, 而其中做详尽的个案分析定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并且在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个案的总体展现, 也是对整个当代绘画的共性和个性的比较阅读。而我这里直接而简易地对个案比较阅读, 应该是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对代绘画“现实”表达的个案比较阅读, 以及对当代绘画“现实”的表达方式的研究都将是有意思的事情, 也是值得去做的事。

关键词:比较,对话,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易英.《中国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刘小东》.2007年.

[2]艾未未.《没有立场的立场》.《东方美术》.2005年01期.

[3]栗宪庭.《方力钧创造的光头泼皮》, 2006年.

[4]冀少峰.《无名的“伤害”解读南方艺术》.《艺术界》.2004年9月

上一篇:社保改革下一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