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外贸易

2024-07-23

互联网+对外贸易(精选8篇)

互联网+对外贸易 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电子商务也运用到国际贸易中, 当前“互联网+”模式已经运用到很多行业。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这标志着“互联网+”模式将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依耐传统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互联网+”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能否做好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互联网+”对我国传统外贸产生的影响

1.“互联网+”改变对外贸易方式

传统的对外贸易是买卖双方面对面的完成交易, “互联网+” 时代则通过互联网打破传统的交易模式, 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首先, 在贸易双方沟通方面, 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等手段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让贸易双方沟通成本降低同时不用传统繁琐的纸质单据提高了沟通效率。其次, 在贸易支付方面也出现了巨大革新。传统支付方式主要依靠汇付、信用证和托收, 当前“互联网+”时代有更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比如最为常用的电子现金、电子支票和电子信用卡等, 针对不同的字符需要还开创了更多人性化的支付方式。“互联网+”让款项支付方面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最后, 在经营模式方面, “互联网+”时代通过EDI和互联网的运用, 实现了对外贸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经销商一级级分销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现在可以实现生产中和消费者之间直接完成交易这无疑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

2.“互联网+”使对外贸易主体发生改变

在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中看, 传统贸易是外贸企业到中间商到消费者的经验模式。中间商成为对外贸易过程的经营主体, 其通过之身外贸资源赚取利润。首先,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主体将会由中间商转换为外贸企业, 由于互联网的运用中间商的地位将会不断弱化。其次传统中间商在面对“互联网+” 模式下自身地位的弱化, 寻求新的机遇。传统贸易中间商逐步转化为贸易服务商。“互联网+”的运用不断深入, 将会使外面企业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不再需要中间商。同时却需要一个互联网外贸的服务商来为对外贸易提供服务。最终中间商成为了外贸服务商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就行提供互联网平台, 外贸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变为生产加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最终我国对外贸易, 从 “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商店”。

3.“互联网+”促进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升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外贸行业也收到“互联网+”的不断影响, 我国传统对外贸易依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明显和“互联网+”时代不匹配。为了在“互联网+” 时代发展对外贸易, 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将会向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互联网+”不断发展, 将会使得之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后市场竞争力减弱, 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不得不谋求转型, 新型高新技术参与将会成为未来对外贸易的主流。从统计数据看:2014年安徽省出口额,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2倍, 而传统贸易依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下降了11.8%。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对外贸易方面优势越来越弱, 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外贸企业必须要优化产业结构, 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立足。

4.“互联网+”降低对外贸易经营成本

对于商业活动而言, 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尤为重要。“互联网+”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运用普及, 使得企业的信息获取变得容易, 避免了因为信息不畅而发生的损失企业经营成本明显降低。 首先, “互联网+”使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极低成本获取需要的商业信息, 包括图文、视频、音频、统计数据和新型产业提供的虚拟信息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完成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数据的传输都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在这种环境下, 中介结构的优势将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提供虚拟服务的机构。其次, 在对外贸易活动管理方面 “互联网+”能够极大的简化贸易环节降低操作成本。例如, 最为常用的ERP软件能够科学高效的汇总需要的采购信息, 通过自动整理数据统一完成采购极大的节约了成本。最后, “互联网+” 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传统的办公方式, 通过纸质材料层层传递在这一过程容易出现错误, “互联网+”办公让信息的传递变得简单, 打破传统的传递渠道不但缩短了交易流程还减少了信息错误, 无疑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5.“互联网+”增强对外贸易国际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流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通过出口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的商品获得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耗费和人力物力和资源和其产生的利润严重不成正比,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难以摆脱“低端”“廉价”的标签。首先, “互联网+”在对外贸易中的运用极大的降低了贸易成本, 让本来利润很低的传统贸易产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有利于提高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由于传统出口产业技术含量低利润薄, 一直以来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是靠低廉的价格, 贸易成本的下降无疑能很好的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其次,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能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升级。虽然我国以传统行业为主, 但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在对外贸易中的运用不断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将会越来越发展壮大, 而传统行业也将慢慢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最终优化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 提高国家竞争力。最后, “互联网+”的运用提高了我国外贸企业信息获取能力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国际贸易市场瞬息万变, “互联网+”使市场信息的获取变得容易, 更好的掌握市场信息无疑能有效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以“互联网+”提高外贸竞争优势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互联网+”作为对外贸易中的新兴模式, 其在给贸易过程带来便利时比如会有其弊端。如何使其健康发展, 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则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首先, 针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 建立外贸电商行业监管体系。包括对外贸电商的准入机制以及在交易的过程中贸易双方权益保障制度。通过科学的监管体系来实现对外贸电商的把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其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其次, 对于外贸企业做好产品质量以及电商销售模式的监管, 使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够公平公正。企业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才能做到不断提自身竞争力行业良性竞争。最终使外贸电商行业建立起诚信体系良性长远发展。最后, 政府在外贸相关部门也要与时代同步, 管理升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政府外贸相关部门也也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对于相关事务的审批、注册以及税收等都应该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2.提高“互联网+”运用意识, 深入发展“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新型商业模式当前已经取得飞速发展, 但是在外贸企业在中普及度和运用深入度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首先, 政府相关部分出台鼓励“互联网+”发展政策。对于提供“互联网+”虚拟服务的企业, 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专项扶持。提供“互联网+”虚拟服务的企业得到良好发展才能为外贸企业“互联网+”运用提高良好的平台和配套服务。同时政府对于外贸企业运用“互联网+”就行商业活动也要提供优惠政策, 为“互联网+”提供适当宽松的环境, 提高外贸企业运用“互联网+”的积极性。其次, 加强“互联网+”在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中的运用。“互联网+”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流程化, 零散繁琐的事务整体化。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商业理念, 其没有固定的套路在于企业对其深入的挖掘和变通。外贸企业通过“互联网+”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型升级, 以及发展个性化定制的国际贸易服务甚至当前最为新潮的云制造与众包设计。“互联网+”思维需要企业深入的发觉其潜力, 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3.加强国际交流, 建立“互联网+”外贸国际标准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让国际交流变得容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贸易优势日渐凸显的过程中, 其它国际外贸企业也在采用“互联网+”模式。首先, 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互联网+”经验, 加强国际行业交流。我国互联网技术相比发达国家还明显落后, 要使“互联网+”模式在对外贸易中良好发展必须加强国际行业交流参与国际电商相关组织。其次, 各国之间应该建立统一组织制定行业相关规定和准则。为了国际贸易市场“互联网+”的良好发展, 各国之间应该针对“互联网+”模式制定统一的规定和准则, 使各国对外贸易在一个公平有序的贸易环境下发展。同时由于各国“互联网+”发展情况不一, 还要提高各国之间“互联网+”的兼容性, 完善国际信息共享体系让各国贸易能够更好的运转。

4.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和国际物流体系, 保障“互联网+”对外贸易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保障,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而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却明显滞后。我国必须要加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才能保障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保障“互联网+”在对外贸易中的运用。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 “互联网+” 对外贸易要健康发展要保障交易过程的安全, 使对外贸易企业保持采用“互联网+”模式的积极性。要加强信息开发水平, 构建完善的对外贸易电商平台使外贸企业在良好的外贸环境下经营运作。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保障,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皆是如此。“互联网+”让对外贸易变得流程简化, 信息传递快, 经营成本低。但是在货物能否高效安全的流通对对外贸易能否安全稳定的就行极为重要, 否则一切“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和便利都将没有意义。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物流系统与当前的“互联网+”外贸模式相匹配。科学完善的物流体系才能将“互联网+”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范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商业经济研究, 2015 (31) .

[2]管志豪.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5 (21) .

[3]张莉.“互联网+”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 2015 (07) .

[4]吴煜祺.“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 2015 (11) .

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 第2篇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联网监管,是指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或者其他计算机网络方式向海关报送能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海关对数据进行核对、核算,并结合实物进行核查的一种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方式。

第三条 实施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以下简称联网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加工贸易经营资格;

(二)在海关注册;

(三)属于生产型企业。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实施联网监管的,可以向主管海关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海关应当对其实施联网监管。

第五条 联网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或者其他计算机网络方式向海关报送数据前,应当进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身份认证。

第六条 联网企业应当将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所需进口料件、出口成品清单及对应的商品编号报送主管海关,必要时还应当按照海关要求提供确认商品编号所需的相关资料。

主管海关应当根据监管需要,按照商品名称、商品编码和计量单位等条件,将联网企业内部管理的料号级商品与电子底账备案的项号级商品进行归并或者拆分,建立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第七条 联网企业应当在料件进口、成品出口前,分别向主管海关办理进口料件、出口成品的备案、变更手续。

联网企业应当根据海关总署的有关规定向海关办理单耗备案、变更手续。

第八条 海关应当根据联网企业报送备案的资料建立电子底账,对联网企业实施电子底账管理。电子底账包括电子账册和电子手册。

电子账册是海关以企业为单元为联网企业建立的电子底账;实施电子账册管理的,联网企业只设立一个电子账册。海关应当根据联网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海关的监管需要确定核销周期,按照核销周期对实行电子账册管理的联网企业进行核销管理。

电子手册是海关以加工贸易合同为单元为联网企业建立的电子底账;实施电子手册管理的,联网企业的每个加工贸易合同设立一个电子手册。海关应当根据加工贸易合同的有效期限确定核销日期,对实行电子手册管理的联网企业进行定期核销管理。

第九条 联网企业应当如实向海关报送加工贸易货物物流、库存、生产管理以及满足海关监管需要的其他动态数据。

第十条 联网企业的外发加工实行主管海关备案制。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外发加工前应当将外发加工承接企业、货物名称和周转数量向主管海关备案。

第十一条 海关可以采取数据核对和下厂核查等方式对联网企业进行核查。下厂核查包括专项核查和盘点核查。第十二条 经主管海关批准,联网企业可以按照月度集中办理内销补税手续;联网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后,应当在当月集中办理内销补税手续。

第十三条 联网企业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后,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缴纳缓税利息。缴纳缓税利息的起始日期按照以下办法确定:

(一)实行电子手册管理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者制成品所对应的加工贸易合同项下首批料件进口之日;

(二)实行电子账册管理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者制成品对应的电子账册最近一次核销之日。没有核销日期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者制成品对应的电子账册首批料件进口之日。

缴纳缓税利息的终止日期为海关签发税款缴款书之日。

第十四条 联网企业应当在海关确定的核销期结束之日起30日内完成报核。确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期报核的,经主管海关批准可以延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60日。

第十五条 联网企业实施盘点前,应当告知海关;海关可以结合企业盘点实施核查核销。

海关结合企业盘点实施核查核销时,应当将电子底账核算结果与联网企业实际库存量进行对比,并分别进行以下处理:

(一)实际库存量多于电子底账核算结果的,海关应当按照实际库存量调整电子底账的当期余额;

(二)实际库存量少于电子底账核算结果且联网企业可以提供正当理由的,对短缺的部分,海关应当责令联网企业申请内销处理;

(三)实际库存量少于电子底账核算结果且联网企业不能提供正当理由的,对短缺的部分,海关除责令联网企业申请内销处理外,还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对联网企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联网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作为担保:

(一)企业管理类别下调的;

(二)未如实向海关报送数据的;

(三)海关核查、核销时拒不提供相关账册、单证、数据的;

(四)未按照规定时间向海关办理报核手续的;

(五)未按照海关要求设立账册、账册管理混乱或者账目不清的。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电子底账”,是指海关根据联网企业申请,为其建立的用于记录加工贸易备案、进出口、核销等资料的电子数据库。

“专项核查”,是指海关根据监管需要,对联网企业就某一项或者多项内容实施的核查行为。“盘点核查”,是指海关在联网企业盘点时,对一定期间的部分保税货物进行实物核对、数据核查的一种监管方式。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浅论互联网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国际贸易;网络贸易

一、网络性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1.网络化国际贸易的定义

互联网应用与国际贸易,就是将国际贸易网络化,要对网络化的国家贸易进行研究,就必须了解网络化国际贸易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网络化的国际贸易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去,在国际贸易进行过程中大幅度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技术,或者说让互联网成为主要的交易工具从而进行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

2.网络化国际贸易产生的必然原因

21世纪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发展最为广泛的表现和应用形式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等可移动终端为媒介,互联网几乎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与之相伴的,以移动终端为平台的网络商务模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交易额已达到了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0%,且占到社会总消费品零售额的7.8%,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个百分点,涨幅达到25%, 而随着互联网相关建设的进一步成熟,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可突破4万亿元。由此可见,互联网商务运营,已成为我国社会商业运作举足轻重的部分,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求得生存和发展,都不能不学会适应和使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市场模式。可以遇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国际贸易当中也必然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

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都是建立在双方企业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接洽,在双方相互考察、洽谈后签订合约,合约签订完成后双方通过支付资金以及产品,而后完成整个完整的交易过程。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当中国际性的大企业或者是跨国企业等等,由于在国际地位上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在国际贸易当中也会占据这有利地位,甚至存在大企业垄断的情况。这一环境对中小型企业、知名度比较低的企业是十分不利的,这种传统交易模式对国际贸易的信息获取会存在一个盲区,造成信息来源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这样的约束性,在新产品国际贸易市场当中会对交易双方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快速的情况下,这种局限性可能会使得国际贸易的局限性进一步增加,造成国际贸易交易的活力降低,全球国际贸易利润降低。另外,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影响程度不断加深,造成了国家之间的经济会存在相互干扰、影响的情况。而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加大,规模经济效应对大国、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是更大的,新技术的出现带给大国的经济逐渐降低,而发展中国家从新技术当中获得经济效益更高,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国际贸易中不断缩减非必须损耗,发展更为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这无形当中就促进了网络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新技术推出之时所获得经济效益更多,而国家自身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必然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的发生转变,并且发展中国家所获取到的经济效益会逐渐向其合作国家释放,形成了一个多元合作的国际贸易网络,这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

二、互联网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应用

1.电子商务

上文论述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是通过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接洽,在双方相互考察、洽谈后签订合约,合约签订完成后双方通过支付资金以及产品,而后完成整个完整的交易过程。一般来说,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产品的订购、销售、配送、售后等等,都是在不同的场合进行的。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之下,国际贸易的商务场所和运作方式都会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国际贸易进行的过程当中的信息获取、洽谈、订购、结算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都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在电脑系统当中完成的。这样的方式为贸易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能够尤为多元化的吸收、比较各方信息,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物流、信息等等汇总到这一平台当中来,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当中的资源共享,对于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大的意义。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出现,让参与进来的企业能够实现多边合作与交流,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能够进行企业的内部业务重组,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甚至是运营成本。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应用除了能够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外,互联网这一透明化的信息平台能够使企业的信息更为透明化,能够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同时,也更为规范化。对社会经济来说,这是使得社会经济进一步规范的重要方面。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利用快速、准确的电子数据的交换来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当中时空的显示,能够使得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更为高效的被利用,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贸易当中的一大重点,使得国际贸易开始向全球化、智能化的方面发展,许多电子商务的衍生物也开始在经济市场当中流传开来,成为了国际贸易当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当前发展快速的第三方支付产业,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签订协议,构成合作,对网上交易的支付程序进行简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完整的信息查询、支付结算、物流管理等等,成为一个全新的、更完整的交易模式。

为了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模式,我国政府也开始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推进措施,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外经济贸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当中的电子商务模块已经完成了进出口统计系统、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外汇核销系统的联网,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平台。

2.网络营销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当中的网络营销也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了所有营销方式当中佼佼者。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40%以上,而这其中的网络影响有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不难看出,网络影响对我国的营销活动、经济市场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前景。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当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自然有其独到的优势,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企业竞争开始从一个国家、地区开始向全世界范围内发展,企业发展的市场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国市场,而更多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市场。网络营销模式正好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营销市场,由于如今互联网上用户人数众多,几乎所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都会使用到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能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基地的建设,那么企业的跨境贸易合作就会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通过互联网技术,各国企业能够在网络是能够进行更为充分的接洽,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交易量。对本土企业来说,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据更好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除了空间上不会受到限制之外,网络营销模式还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这也大大加大了网络营销的价值。其次,网络营销的模式可以使得营销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营销成功的可能性,进行网络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经济当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发展网络化国际贸易也有着重大意义,对于网络营销来说,成熟的大数据环境和信息处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互联网营销,吸引更多的跨境合作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的大量出现,也为网络营销提供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营销,能够省略中介商,直接与消费者联络,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营销成本,同时消费者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约消费成本,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三、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便利化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当中,对双方企业来说,通过利用电子网络这一平台来进行交易,从前期的接触、洽淡当中的信息传递,到交易当中的合约条款的制定与协调等等,整个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只需要通过电子网络平台来完成,能够将传统国际贸易当中地域的限制最大程度上消除。这一方式的出现,让交易双方不需要再和传统国际贸易一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完全达到交易目的。这一方式的出现,能够进一步挖掘国际贸易当中隐藏的交易潜能,能够全面的将网络交易的各种方式和职能充分的利用起来,让部分由于地域限制造成的交易在网络平台上能够顺利的完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和便利性。不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成熟,互联网国际贸易会逐渐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

2.促进国际贸易模式的转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交易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交易进程的加快,交易方式、交易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信息化使得贸易当中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元化,简单来说,就是使得一般的消费者、客户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来,这也直接解决了此前的交易方式当中严重的空间隔阂。首先,网络的透明性,让交易双方参与到交易当中的同时,对于交易的整个流程也有了更为明确、透明的了解,便于双反交易的公平性有着很大的意义。其次,是交易双方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同时,能够更为及时的接收到交易双方的信息,使得交易具有更高的时效性。互联网贸易还改变了传统贸易当中的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更加注重信息的双向传递和双方之间的互动性。这种国际贸易当中存在的透明性、公平性、双向性以及信息传递的高效性都使得网络国际贸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3.降低运营成本

降低运营成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信息的获取以及传递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国际贸易当中的交易双方要获取更为丰富、全面的信息只需要依靠网络平台获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也能够使得企业的采购、配送、售后服务更加完善,同时能够节约大量的运营成本,对于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盈利情况有着很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就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企业能够提前制定好采购计划,能够有效节省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同时也能够使得这一过程更为便捷。另外,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能够使得贸易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当中的中间环节省略,减少中间商的参与,能够有效降低中间商所赚取的差价,使得产品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更具价格优势。

四、完善网络化国际贸易的相关建议

1.加强政府网络监管

互联网环境的多变性和虚拟性,使得互联网贸易难以规范化。对互联网贸易实施法律监管,是保障互联网贸易的安全性、规范性的重要手段。法律监管是防治互联网贸易行业中出现网络犯罪,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洗钱、恶意套现、盗取用户账户信息以及账户资金等情况最有效的监管方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检查互联网贸易平台当中的资金来源以及走向,对客户账户信息、产品、资金情况做好准确的了解、记录,对所有可疑账户都要做好报备,加强监管。另外,要构建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构建更为规范化的市场环境,构建更为整洁的网络化环境,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互联网贸易监管。

2.加大网络国际贸易投入

互联网经济无疑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模式,互联网模式的便利性、低成本性给了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发展契机。利用这一发展模式,降低贸易成本,避开发达国家的资金优势,在发展中寻求一套适合我国国家的道路,快速发展处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的网络贸易渠道。这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世界经济市场当中地位的重要手段,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全员参与,从政府机构到普通民众,都应当行动起来。首先是要建立有线电视、网络宽带、电信网络3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建立一个具有网络发展氛围的国内经济环境,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企业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开放市场,让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获得主动权,更好的进行互联网贸易。

3.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金融行业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的流通、支付甚至是信息传递的功能,开启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首先是电子银行、网络证券等等各种线上金融模式的出现,都为国际贸易的结算、交易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交易方式的改变一定是在成熟的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才能够完成的。通过加强科技研发,网络交易软件客户端的发行,用户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自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支付、结算模式。最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对境外资金的来源、去向的监管更为完善,金融机构的介入能够有效规范国际贸易当中存在的一些反洗钱风险以及市场的不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开始逐渐新兴起来,交易双方信息获取途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将进一步使得互联网金融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促进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开展。

五、总结及展望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网络技术开始从科研、教学领域开始逐渐向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转变。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成为了传统贸易行业的延伸与发展。国际贸易行业的网络化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大家带来众多的便利和高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便利与高效后面仍然隐藏着一些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都造成了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贸易交易时,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这些风险,有可能为自身带来一定的损失,若这些情况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蔓延,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环境的扭曲甚至带来整个经济社会的不稳定。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国际贸易当总的应用也必然越来越成熟,整个互联网贸易也会更加规范。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国际贸易必然会成为国际贸易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勇,陈新光. 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2015,04:54-60.

[2]孙晓. 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金婷婷.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键成功因素探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4]孙立群. 浅论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策略[J]. 大众商务,2009,12:18.

[5]吴钢. 人文关系网络对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

[6]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 对外经贸,2012,03:39-41.

[7]郭明. 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对外经贸,2012,12:32-34.

[8]崔雅静. 海外移民网络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

[9]高菠阳,刘卫东,Glen Norcliffe,杜超. 国际贸易壁垒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以中加自行车贸易为例[J]. 地理学报,2011,04:477-486.

英语对外传播与互联网运用 第4篇

我国英语对外传播主要网络媒体的现状

目前, 我国英语对外传播主要网络媒体的内容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包括国内报道、国际报道、生活、文化、体育、视频、观点、论坛、摄影、专题等各方面的新闻报道。总体上说, 报道以中国新闻为主, 国际新闻为辅, 点面结合, 形式与内容相结合, 每个专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编排, 主要新闻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体现了中国政府的主流看法。在页面的设计上, 大量使用图片, 辅助少量视频, 越来越追求艺术化, 与世界接轨, 设计风格日趋成熟, 更加适应外国受众的审美习惯和阅读习惯, 产生了较好的对外传播效果。为了加强与受众的交流, 很多网站还大量设计了交互性栏目, 吸引受众参与, 发表自己的主张和感受。如人民网的英文版“强国论坛”、新华网的“读者之声”, 吸引了大量网友跟帖, 表达观点, 活跃媒体。

在海量的新闻报道中, 为了突出网络的特征, 大部分英语网络媒体根据新闻发生的重要程度和关注度, 设置了各类专题, 比如中国外交、中国经济、教育在中国、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环保、人口与发展、中国地理、旅游、六方会谈等, 也包括最近发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匈牙利、英国、德国专题, 每周图集, 从干旱到洪水等最新专题。透过这些专题, 我们可以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中国和世界发生的最新事件和常规事件的官方解读, 有利于加强中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些大型专题更是成为英语网络媒体宣传的重中之重, 也更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

随着互联网建设理论的日益成熟, 服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大部分的英语网络媒体不光进行新闻报道, 还提供信息服务, 比如中英经贸信息、旅游服务信息、招聘信息、招商引资信息、日常生活信息等, 为国外受众了解中国, 与中国开展文化、经贸交流提供了帮助。为了体现差异化的办网方针, 各英语网络媒体开设的服务性栏目也各具特色。新华网的《英语沙龙》、《中国重大工程项目》、《经济统计数字》和《天气预报》等;人民网的《政府机构一览》、《邓小平文选》和《历史上的今天》等;中国日报网站的《每日经济电讯》、《留学中国》、《短信》、《翻译点津》和《漫画》等;中国网的《中国驻外使馆简介》、《中国饭店介绍》、《学做中国菜》、《中国电影》、《文化遗产保护》等, 都特点鲜明, 实用价值较高。

我国英语对外传播主要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建设, 我国英语对外传播网络媒体的水平已经有了提升,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问题依旧明显, 突出表现在总体规模较小, 影响力不足。

就规模而言, 我国的英文网络媒体总量不足, 绝大多数的英文网络媒体靠政府支持, 没有形成长期发展的运行模式。限于资金方面的压力, 新兴的英文网络媒体非常少, 政府支持的英文网络媒体也扩展动力不足。这相对于中国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符, 但不能解决盈利模式就很能产生推动发展的动力。

就内容来说, 目前大多数的英文网络媒体内容设置趋同, 千篇一律。大家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大类分题, 缺乏特色的分类。由于有些英文网络媒体原创新闻严重缺乏, 或者没有新闻采访权, 所以大量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新闻, 大量编发新华社通稿, 同质化现象严重, 新闻的特色几乎没有。在新闻图片的发布和视频的发布方面, 很多网站更是力不从心, 网站除了文字报道还是文字报道, 图片少, 视频更少。受众在浏览新闻页面时, 视觉冲击力严重不足, 不免单调乏味, 传播效果也大受影响。

就报道的方式和语言而言, 目前大多数英文网络媒体还是以正面报道为主, 媒体提供的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期待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英文网络媒体如果长期坚持作为政府的代言人角色, 很容易招致海外受众的反感, 认为我们的新闻缺乏真实性, 可信度差。另外, 大量中国式英语沿袭了汉语新闻的表达模式, 居高临下, 官方味十足, 让外国人自然产生心理的排斥, 不仅不利于传播效果的呈现, 而且很可能产生反作用。

就编辑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说, 目前我国大多数英文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较少, 每个媒体都在严格地控制人员编制, 另外, 受外语水平的影响, 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工资都相对较高, 而媒体很难保证编辑的待遇, 于是形成了一个怪圈, 英文编辑流失严重, 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自然, 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之又少, 网络媒体的编辑质量难以获得保证。在此情况下, 各英文网络媒体针对性不足、服务意识较差等问题就日益明显。很多英文网络媒体看起来内容丰富, 实际上有用的信息严重不足, 而国外读者更关注实用信息, 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详细的应用信息是各英文网络媒体的软肋, 网站此类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远远跟不上受众的阅读期待。

就经营效益而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英文网络媒体的经营能力还很差, 自负盈亏都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 我们没有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我国正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如何将新闻传媒集团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是一条漫长的路, 对于英文网络媒体更是难上加难。

强化我国英语对外传播主要网络媒体建设的思考

随着新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 我国英语对外传播主要网络媒体也在面临境外媒体的挑战。国际上的著名媒体都在跃跃欲试进入中国。目前, 美联社 (AP) 、路透社 (Reuters) 、国际文传电讯社 (Interfax) 、道琼斯金融通讯社 (Dow Jones Newswires) 、法国新闻社 (AFP) 、日本共同通讯社、彭博新闻社 (Bloomberg Business News) 等十几家世界著名的通讯社;《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朝日新闻》、《亚洲华尔街日报》、美国《财富》杂志、德国《明镜》周刊等30多家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报刊, BBC英国广播公司、日本广播协会 (NHK) 、德国广播协会、意大利FBC公司、自由荷兰电台等国际著名广电机构都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这些在国际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进入中国后, 都与自己的英文网络媒体实现对接, 其在实力、技术、管理和人才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面对这样一种竞争态势, 我国的英语对外传播,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一并予以考虑。资金短缺的现实将进一步压缩英语网络媒体的生存空间, 在目前非正常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中, 必须政府主导, 加大投入, 切实扶植英语网络媒体, 扩大中国的声音, 待它茁壮成长后, 再交由市场自由发展。

英语网络媒体的发展依旧要搞好质量建设, 这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在内容建设方面, 我们应加大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的报道数量与质量;应加大深度报道和深度评论的数量和质量;要加大与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交换的数量和质量;要加大服务性信息、实用性信息、个性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切实研究海外读者的阅读心理, 丰富报道的内容, 调整报道的角度和态度, 适应他们的接受心理, 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

为了英语网络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定要加大既懂英语又懂新闻的人才的培养, 唯有这样, 英语网络媒体才会队伍稳定, 整体实力突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 我国开始创办大量的英语网络媒体, 加大对外传播。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 英语网络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侧重研究目前我国英语网络媒体的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应对策略, 希望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和英语网络媒体的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岩:《人民网英文版对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 《兰州大学》, 2006年论文。

[2].张恒军:《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新闻界》, 2010 (3) 。

[3].陈美玲:《我国英文网站在对外传播中的技巧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007年论文。

[4].朱凤娟:《浙江杭州地方性英文媒体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东南传播》, 2011 (3) 。

互联网+对外贸易 第5篇

海关总署以海关总署令第150号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海关总署规章级的一个规范性文件,于2006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与此同时,2003年3月19日海关总署令第100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办法》废止。

一、《办法》出台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办法》(100号令)是针对海关与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专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出台是海关在保税加工监管改革实践成果在法规层面的固化。自2003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体现“守法便利”的执法理念,提高通关效率、严密海关监管方面发挥了显著效能。但是,随着联网监管的不断深入开展,100号署令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实施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准入门槛太高;联网核查的内容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海关监管手段普遍落后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该令进行修订。

世界海关组织倡导的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化管理、客户导向等三大战略,其精髓是要求海关按照“守法便利”的原则和精神,尽可能地将先进的海关监管措施应用于所有企业,在增强监管有效性的同时给予企业最大的通关便利,提高贸易效率。联网监管是一种手段先进的监管模式,在这一监管模式下,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通关便利,海关可以实施对企业的有效监管。因此,将这一监管模式进行推广,使其成为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常态监管方式,是海关落实“守法便利”原则,把握“把关”、“服务”最佳结合点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内容解读

(新办法共20条,原办法共6章26条)言简意赅地明确了立法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管理方式、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与以前的规定相比在制度建设上具有与时俱进的新亮点。

(一)重新定义“加工贸易联网监管”

将“海关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加工贸易企业提取监管所必需的财务、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修改为“企业通过海关认定的具有安全和认证条件的数据交换平台或海关认定的其他方式,向海关申请办理加工贸易业务,报送能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实际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这是一个实质性的变化,由海关主动提取数据改为要求企业主动向海关报送,在源头上明确了企业的申报责任。同时,为更加符合保税监管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正面监管的要求,将联网核查报送数据的范围调整到企业的实际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也是比较务实的、客观的。而所谓联网监管的作业方式是“海关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对、核算,并结合实物进行核查,实现对保税加工企业进行有效监管的一种方法”的表述,则进一步明确了海关对联网企业实际监管的定位。

(二)联网监管成为常态监管模式

联网监管作为保税加工监管的有效手段,同时又以其手续简便和效率提高的“双赢”优势,受到企业和海关的普遍欢迎。将联网监管扩大到中国关境内具备加工贸易经营资格,在海关注册,以出口为主的,符合联网监管条件的生产型企业。在企业类别上也放宽到具备联网条件的B类、C类企业。使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企业便利通关为主要目的的“效率型”联网监管,转变为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以提高海关监管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效益型”联网监管,并使之逐步成为一种海关常态监管。

为适应常态监管的需要,《办法》明确将确认企业是否符合联网监管资格的责任落实到主管海关。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主管海关就可以核准企业实施联网监管。

(三)对联网企业实行分层次管理

根据企业诚信守法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海关对联网企业实行分层次管理,分别对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电子帐册+联网核查”企业和以合同为单元管理的“电子手册+联网核查”企业实施不同便利程度的监管手段,引导企业增强守法自律意识,完善自身管理,实现梯度升级。一般来说,海关对能够及时、完整地报送联网核查数据的企业实行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联网监管模式。

(四)通过规范备案,事先规划海关对保税货物监管的“度”

为解决通关申报与保税后续管理的不同需要,海关在备案环节事先与企业共同界定对保税料件与成品确定“归并”与“拆分”的对应关系,设定“游戏规则”并得到企业认可,企业也可以根据海关的具体监管要求,调整内部操作,在“透明执法”的环境中开展加工贸易。

(五)统一规范了企业联网的接入方式

《办法》明确了企业联网的接入方式:“联网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或者其他计算机网络方式向海关报送数据前,应当进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身份认证”。海关总署推广的联网标准模式,在网络安全、身份认证、数据报送、数据存证等方面均具有统一的规范。

(六)明确了对联网企业的实际监管方式

《办法》明确规定:“海关可以采取数据核对和下厂核查等方式对联网企业进行核查。下厂核查包括专项核查和盘点核查”。

专项核查主要是指海关根据监管需要,对联网企业就某一项或者多项内容实施的核查行为,如对企业报送的单耗、损耗的数据进行下厂核对等;盘点核查是指海关在联网企业盘点时,对一定期间的部分保税货物进行实物核对、数据核查的一种监管方式。海关抽盘企业保税货物的实有库存,包括料件、成品、半成品、在线和在途库存等。

(七)进一步明确了联网报送的数据项目

《办法》规定,联网企业应如实向海关提供满足海关监管需要的备案、进口、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保税转内销、出口、单耗等相关动态数据。这是根据加工贸易的特点和海关的监管需要,对涉及加工贸易监管的进出转存等每个重要环节的数据都列入海关联网核查的基本项目,这也是开展盘点核查时海关对企业报送加工贸易完整数据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海关对保税加工货物“过程”管理链上各主要节点的关注程度。

(八)对外发加工实行集约化的备案管理

实行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联网企业开展外发加工实行主管海关备案制。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外发加工前应当将外发加工承接企业、货物名称和周转数量向主管海关备案。实行集约化的备案管理,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企业为办理同一个业务逐笔进行备案审批的手续性操作。企业定期报备外发保税货物收发存数据,便于海关动态了解和掌握保税货物的流向、核对外发保税货物的情况,从而可以充分享受如实申报带来的便利。

(九)严格了内销补税的时限

《办法》规定了集中办理内销补税的时限:“经主管海关批准,联网企业可以按照月度集中办理内销补税手续;联网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后,应当在当月集中办理内销补税手续”。“联网企业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后,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缴纳缓税利息”。对有内销行为的企业而言,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对内销货物的集中补税时限予以高度重视,否则极易造成技术性违规。

(十)明确了核销结合盘点核查的要求 《办法》规定“联网企业实施盘点前,应当告知海关。海关可以结合企业盘点实施核查核销”。核销引入盘点核查,主要体现在海关结合企业自身的盘点结果进行实物抽查和数据核对,将下厂核销融于盘点核查之中。既遵循了企业自身盘点的规律,又满足了海关对保税货物实际监管的要求。

海关开展盘点核查可以采取企业自盘、海关抽盘或监盘的方式,又可以借助社会中介力量开展盘点核查,海关借鉴具有资质条件的会计、审计事务部门的工作结果,协助海关开展实际监管。

(十一)规定了企业提供担保的情形

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办法》规定了对管理相对人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申报等行为的处理条款,体现了联网监管的严肃性。

互联网+对外贸易 第6篇

知识经济的到来, 互联网已经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 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 广泛在网络的发展与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渗透, 信息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受到关注。创新形态的演变也推动了互联网形态、信息通信技术形态的演变,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 在与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互动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 涌现出大量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企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 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简政放权、强化法治、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举措。2015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 并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二、“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优化, 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网络时代的到来, 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呈现新趋势和特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全球经济的衰落伴随而来的是国际贸易下滑严重。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经济发展, 必然滋生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也将更加高端, 贸易壁垒也会设置得更高。国际贸易必然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思维, 进入新常态。国际贸易通过“互联网+”, 目的是为了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的升级, 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 同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 推动国内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研究

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 推行电子贸易,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电子贸易主要是针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采用国际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际贸易的实践做法。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 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依附于网络发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性, 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无边界交易, 丧失传统交易所具有的地理因素。互联网用户不需要考虑跨越国界就可以把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提交到市场。网络的全球性特征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共享。传统的进出口企业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形态, 构建商品或服务的跨境进口电商体系中B2C (电商自营零售) 、O2O合作推广、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等, 目标定位于发展成为国内B2C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领先的综合服务商, 但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需要克服很多的瓶颈和障碍。

其次, 重点区域设置国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国际块茎电子商务产业园由保税仓库、跨境电商监管仓库、集装箱监管场站、关检查验平台等功能区构成, 集海运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保税仓储、集装箱拆装及堆存、定期集中申报等功能。在国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设立若干一类口岸或者若干二类口岸, 整合各类口岸的物流、快递、报关、金融等口岸服务优势资源, 实现国内外电商的联合互动, 坚持国内外企业商户利用“互联网+外贸”模式, 实现优进优出, 创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各个重要区域实现跨境电商直购业务规模化、常态化发展。为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 各区域应该加快提出跨境电商发展的扶持意见, 与地方高等学校深入合作, 共同培养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 推动中小电商企业向跨境电子商务转型, 打造各区域的本土跨境电商平台, 着力形成跨境电商货物集散中心, 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国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力争形成集铁路运输、陆运运输、航空运输、口岸服务、仓储、线上交易、线下展示、快递派送等于一体的复合功能跨境电商生态圈。

总而言之, 国际贸易的创新路径必须构建“互联网+”的发展思维, 提出全面、优化的方案, 发展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希望更多的学者和国际贸易的实践家们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 提供案例与解决方法, 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贸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倪龙敏, 汪祖柱.论Web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发展趋势[J].情报探索, 2013 (02) .

[2]王茜.IT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机理与路径研究[J].管理学报, 2011 (01) .

[3]蔡泽.传统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化[J].中国市场, 2011 (10) .

互联网+对外贸易 第7篇

1 塑造资源汇聚度更高的新型流通生态和组织模式

1.1 资源、服务的网络集散门户和新型集聚形态形成

电子商务平台将流通市场的各类资源、服务汇集到网上。平台以第三方经营的模式, 整合流通交易的供应方、需求方和其他第三方服务商。电商平台可以聚集各种流通过程中的交易、金融、物流、信息服务, 是传统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商店在互联网上的存在形式。电商平台可以成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统一入口, 具有流量汇聚、资源汇聚和服务汇聚的作用, 比传统集市型流通资源整合模式更加高效, 是综合门户型实体流通模式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形式。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信息模块延伸的方式, 低成本地添加各种价格比对、零售消费信贷、店铺转换、支付及物流服务商挑选等配套服务, 还能集成通用积分、各类折扣券、社交代付、打赏等创新型流通要素和功能, 实现了各类流通资源在互联网上的新型产业聚集形态。

1.2 第三方中立平台模式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

首先, 通过评价数据解决产品质量和信誉问题。电商平台是市场交易的中立第三方, 以交易制度维护和环境营造者的身份出现。与传统的实体市场平台不同的是, 依托信息技术的进步, 电商平台掌握着每笔交易的具体数据, 同时可以实时接收消费者的评价和投诉。传统市场单次交易形成的商家逆向选择和消费者道德风险问题都可以通过交易评价体系成为下次交易的口碑和声誉, 可以被实时的、近乎零成本的查询,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易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其次, 通过支付中介解决交易纠纷, 提升交易效率。传统的现货现金交易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种纠纷, 互联网平台交易模式将支付与购买行为分离, 成交后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中介支付机构的退款解决。如淘宝平台的支付宝产品允许顾客在收到产品核查满意后确认支付, 商家在消费者确认支付后才能得到货款。这种制度设计避免了部分交易欺诈行为, 减少了交易纠纷, 提高了交易效率。

最后, 电商平台在营销、物流、融资等方面更加便利。传统市场的商家促销活动需要大范围投入广告, 而平台的单一入口和大流量可以减少传统促销操作的复杂性。在平台上, 物流提供商由消费者进行多重选择, 改变了以往只能商家选择配送物流, 消费者完成“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模式, 这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家里方便购物。此外, 由于支付工具和资金信息可以在交易平台上实现绑定, 各种分期付款、小额投融资变得更加便利, 这些制度进一步降低了平台的交易成本。

1.3 流通市场的极致细分化与专业化水平提升

流通市场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长尾化、定制化的客户需求。反馈评价机制、销售量等大数据的获取, 可以使各种需求变化信息更快捷地被供给方获取, 使供应链的敏捷性大大提升。专业化、创新型的营销、物流、导购、金融服务不断出现。例如平台搜索引擎可以使优质产品信息更加精准的被潜在客户获取。预售制和冷链物流可以更有效的服务于产品鲜度要求高的客户。导购网站专业的内容意见可以直达消费者, 从而使好的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小额产品零售也能使用平台服务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等。

2 大宗B2B贸易平台和零售B2C平台冲击传统实体渠道

在B2B和B2C平台的冲击下, 线上贸易体系和线下交易体系可能形成边界清晰、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新一代流通产业。标准化、高频化的日常需求可以通过线上交易获得, 注重服务、注重体验的产品流通和贸易则在线下交易完成。同时, 交易过程的体验也成为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方便快捷、及时定位需求”的B2B贸易流通体系, 以及“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注重交付体验”的B2C交易流通体系成为了市场发展的方向。线上流通平台和线下流通实体鼎足而立的流通体系成为互联网时代新一代流通体系的特征。

3 O2O推进流通市场业态向“消费主权”时代迈进

3.1 O2O实现流通市场的全渠道运营

线上线下融合 (O2O) 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条件下, 电子商务流通体系与实体流通体系融合发展的产物。通过O2O实现流通市场全渠道运营, 是指流通市场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打通, 实现共同运营和配合发展。O2O营销除了包含新兴的线上营销和传统线下营销之外, 还包括如下几种混合型的模式: (1) 线上引流到线下, 如各种线上成交、线下消费的形式, 包括团购、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打折券营销等; (2) 线下引流到线上, 如地铁广告中的二维码扫码订单, 实体展示店线上成交等。 (3) 其他混合的模式, 如线上成交、线下消费之后获取线上返利, 折扣等营销模式。

3.2 O2O推动服务业流通模式的变革

O2O预约上门服务正在改变传统社区门店的服务产品流通渠道, 如“美团外卖” (上门送餐) , “美到家” (上门化妆) 等都在用上门服务替代传统渠道;O2O众包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服务业的组织模式, 如“人人快递”提出人人都是自由快递员, 其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 利用顺路交通提供快递服务;服务业O2O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服务产品消费习惯, 例如提供上门家政的“阿姨帮”应用, 使原来按月雇佣单一家政人员的消费市场逐步转变为按小时、按工作种类随时雇佣多位服务人员的模式;服务业O2O还存在服务一体化整合模式, 例如“饿了么”应用整合社区周边品牌食品商家实现上门送货。

3.3 O2O将推动以定制化和需求实时响应为特征的场景化消费

O2O全渠道运营对流通渠道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推动场景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渠道化消费。O2O场景化消费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 实现消费者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的各类即时性需求, 能够实现快速引流和成交。例如在百度地图上同时可以看到目的地周边的餐馆、酒店、银行、医院等信息, 可以随时跳转相关需求网页并实现下单。未来, 经过大数据分析司机消费者的习惯后, 导航场景对司机消费需求的预测更加精准, 地图应用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交易渠道入口”。这种基于场景的O2O渠道有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甚至电商平台, 未来的流通渠道可能成为终端到终端 (P2P) 的“无渠道”或“去平台化”模式。

4 关系型销售网络和共享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互联网也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生存模式。以互联网社交平台为代表的线上交流互动正在改变传统的社交模式。由这种新兴社交模式衍生出的部落化社群商业业态也在改变着传统流通体系。

4.1 微商等新型营销和导购模式不断出现

微商等社交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和导购模式, 形成了以熟人、圈子和关系为纽带的商业推荐、营销体系。例如, 化妆品销售商“韩束”2014年9月开启微商渠道, 依靠熟人关系、朋友圈关系进行产品推送, 形成了商业信息快速传播、上下游信任快速建立的销售形式, 实现了2015年1月单月微商销售业绩超3亿元。微商在模式上也存在平台、多级代理等不同模式, 但依托朋友圈的刷屏销售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4.2 集体订单、分享专业产品知识等形式快速发展

微信群、QQ群等社群电商以集体订单、分享专业产品知识的形式, 提升了流通渠道的定制化和专业化程度。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社群通过将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有类似收入、兴趣的消费群体, 容易开发社群团购和C2B反向定制生产, 经过社群充分讨论的产品, 一般具有极高的定制化程度。这种社群电商充分发挥了关系型网络的优势, 有助于产品创新、迭代和升级。类似的社群电商企业包括“美兮村”、“豆果美食”、“赞客”等。

4.3 社区化众包成为新兴共享经济模式和业态

社区化众包也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基于社区关系的交易渠道、共享经济模式和业态。社区化众包是利用社区居民的聚集性, 开展产品本地化销售和本地化物流的“众包”模式。例如“趣活网”平台立足于本地化的O2O和社会化营销, 以3公里, 30分钟保温速递送餐, 同时对送货员采用类似“人人快递”的本地社区众包模式进行整合, 实现了渠道和配送, 提升了O2O渠道“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社交属性。

5 C2B定制进一步重塑我国未来流通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 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3D打印、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 未来的流通环节将更加扁平, C2B、C2M (从消费者到商家, 从消费者到制造企业) 的理念将重塑流通体系, 流通渠道的概念内涵将极大丰富。

5.1 C2B定制带来流通渠道的“泛在化”

未来的商业区与旅游区融合, 除了一些私人定制性、试穿试用性很强的商品 (时尚、美妆) 保留专门的门店外, 传统商场、商城可能转化成为休闲旅游和享受面对面服务 (咨询、治疗等) 的场所。又如, 物联网带来网络终端平台的泛在化, 手机、汽车 (车联网) 、冰箱 (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等都将具备上网购物的能力, 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获得的“流通渠道”。

5.2 推动流通渠道自身迭代更新的速度加快

互联网+对外贸易 第8篇

“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都是尽量地从技术创新找出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 而我们忙于高速增长, 耽误了时间。不仅如此, 高速增长带来了五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资源过度消耗;二是生态恶化;三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四是经济运营普遍低效;五是为了促进高速增长我们错过了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正因为如此, 经济转入了中高速增长, 这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新常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市场的不稳定给我们的出口、对外贸易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我们遇到了两个困难:日本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是我们的对手;东南亚国家在低端产品方面是我们的对手, 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虽然比我们低, 但是他们的工资便宜。所以, 我们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应该认识到, 在新一轮科技改革和出现新的转型增长动力之前, 外贸行业缺乏突破性的发展动力, 低速增长已然成为外贸“新常态”。

2 中小企业定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江苏省的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对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整理, 我国部分行业对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如表1所示。

3 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从早期的“国际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到战后研究人力资本、技术革新、产品生命周期等对贸易的影响。近年来,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影响最大, 而汇率变动和信息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然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新焦点。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运用, “互联网+贸易”已经引起多数学者的关注。

注:国家统计局

首先, 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型。假定相邻两个国家, 一个是本国D, 一个是外国F。有一种产品, 由处于两国临界位置的企业生产, 并同时供给本国D使用和出口到外国F, 同时满足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需求。此时, 企业根据本国需求量DD和外国需求量DF进行生产, 边际成本C固定不变。假设需求函数相同, 都是

随着运输工具和运输手段的进步, 贸易成本也会随之变化。假定将运输成本看作为物流成本, 除物流以外的其他成本, 例如信息搜集成本、商务谈判成本、以及签订合约的成本视作为商流成本。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如贸易壁垒等) 的前提下, 可以认为冰山成本g主要由物流成本CL和商流成本CB构成, 即

根据克鲁格曼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对g的解释, 可以得到

将用于满足本国需求的产品所产生的冰山成本用g D表示, 出口外国所产生的附加成本用g F表示, 那么国内销售的实际边际成本为C/g D, 同理国外销售的实际边际成本为C/g F, 假设F为企业固定成本, 则企业的利润π为:

企业通过调整产量来获得利润最大化, 即对公式 (4) 求一阶导, 得到:

由 (1) 可得:

将公式 (7) 代入公式 (5) 和公式 (6) , 可得QD和QF的均衡解是:

由得出的均衡产量我们可以看出, 销往国内的数量和销往国外的产品数量都和g正相关。也就是说, g D上升会导致QD的增加, g F上升会导致QF的增加, 从而导致总产量Q的增加。

由公式 (3) 看出, g与C负相关。所以随着互联网+贸易模式的不断深入, 传统贸易方式里的商流成本CB, 例如信息搜集成本、商务谈判成本、以及签订合约的成本的减少, 会导致g增加, 从而引起Q产量的增加。将其总结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1) 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应用于本国贸易, 则g D上升, g F不变, QD增加, Q增加。

(2) 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出口贸易, 则g D不变, g F上升, QF增加, Q增加。

(3) 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同时应用于本国贸易和出口贸易, 则g D上升, g F上升, QD增加, QF增加, Q增加。

将Q代入公式 (1) , 可得结论P和g负相关:

即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同时应用于本国贸易和出口贸易, 则g D上升, g F上升, 商品均衡价格P下降。

用SD、SF分别表示国内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 可得:

将其总结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1) 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应用于本国贸易, 则g D上升, SD增加。

(2) 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出口贸易, 则g F上升, SF增加。

(3) 如果将“互联网+”模式同时应用于本国贸易和出口贸易, 则g D上升, g F上升, S增加。

综上所述, “互联网+”模式对本国贸易额起增加作用;对出口贸易额起增加作用;可以将“互联网+”模式同时应用于本国贸易和出口贸易。

4 江苏省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在“互联网+贸易”模式中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理论论证, “互联网+贸易”模式对贸易有促进作用。经济新常态下, 传统的外贸模式严重制约着国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更是负面影响巨大。传统外贸方式中买家需求信息闭塞、订单周期长、汇率和风险大、利润空间低等问题一直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前, 通过跨境电商推动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改革正逢时机。而跨境电商这种新的“互联网+贸易”的模式将给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一个重塑贸易价值链的机会。下文从江苏省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角度出发, 分析跨境电商的现状, 以及小微企业在跨境电商改革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4.1 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在我国发展非常快, 早些年所提出的关于“信用安全体系、法律法规以及物流体系等宏观环境和设施不完善”的宏观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比如信用安全体系, 关于支付方式。早前就有paypal第三方支付平台, 现在阿里巴巴建立信保, 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alipay也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再比如2015年发表的文献里提到跨境物流发展滞后, “互联网虽然实现了全球经济的无边界, 但我们还是需要像联邦快递那样的全球速递网络”。事实上, 联邦快递已经远不如UPS (寄美国最快) 和DHL (寄欧洲最快) , 甚至联邦快递寄往美国时, 客户可能还会被收取一定的上门费。2016年的今天, 中国邮政的EMS, 特别是针对寄往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2公斤以下包裹特别开辟的新航运方式E-PACKET已经做得非常好。不仅价格低, 还提供上门收货服务, 用户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关资料, 支付费用即可, 而且每一份邮件都有可查询的追踪号码。这无疑大大方便了中小微企业, 也符合跨境电商订单的周期短的特点。

这些变化都是这一两年发生的, 这种改变速度相当惊人。从宏观层面上说, 跨境电商目前遇到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真正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微观层面上的问题。

4.2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问题

4.2.1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跨境电商不仅是一种新的贸易方式, 更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国际贸易货代、营销、商务英语等传统国际贸易方式都需要的素质, 还要掌握如互联网技术、摄影、修图、美工等电子商务基本技能, 同时还要对主流跨境交易平台非常了解, 对客户需求非常敏感, 能敏锐快速捕捉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产品需求变化。企业急需这类同时掌握多项技能、能够通晓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是大多数对传统外贸业务非常娴熟的外贸业务员对跨境电商也是比较陌生的, 他们往往倾向于传统交易方式, 依靠原有的销售渠道, 依赖外贸公司和国外代理商。而跨境电商的交易对象大多数是终端消费者, 对产品需求更个性化, 甚至定制化。而当前多数外贸从业人员还不能适应跨境电商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

4.2.2 订单小而需求多样

江苏省跨境电商的出口市场结构主要以B2B和B2C为主。省内加工贸易企业由于本身客观条件如资金能力的限制, 不太可能建立自己的跨境交易平台, 往往依托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用户终端主要以个人消费者或境外小代理商为主。这就造成订单金额小, 而需求多样。传统的出口加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跨境电商的这个特点。

4.2.3 仓储物流管理混乱

目前省内发货的中小卖家, 日均单量过千的不在少数, 可是笔者通过对从事赛兔OMS跨境电商EPR的调研发现, 大多数中小卖家却真的成为了“国际搬运工”——仓储管理混乱、拣货效率低下。由于跨境电商贸易存在周期短, 货量小, 产品多属性的特点, 很多企业在发货时无法做到及时准确拣货, 经常出现货源充足却始终找不到货的情况, 时不时还会出现库管找不到问销售, 销售找不到问采购, 采购也找不到问老板的混乱场面。跨境电商的仓储管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包发货, 如果发货需要反复核对, 将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 发货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5 对江苏省内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建议

5.1 培养复合型人才

正是跨境电商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催生了一批新岗位。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 也改善了就业结构。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人才的摇篮, 更应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践行“智教实学合一、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注重专业师资团队培养,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跨境电商校企合作。通过让学生在敦煌网、速卖通、阿里巴巴等交易平台上与加工贸易企业合作实习, 培养全方位的跨境电商人才。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以这种类似“订单式”的方式, 从职业院校招聘符合要求的人才, 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培训, 解决其人才短缺问题。

5.2 实施模块化生产

用户需求决定生产制造, 传统供应链向柔性供应链转变。以江苏地区众多服装加工中小企业为例, 以前生产服装从设计到打板, 到定型, 再来回反复确认, 然后进料加工或来料加工或采购物料, 进入生产流程, 最后到出口, 基本需要几个月流程。可是跨境电商面对的终端客户, 这就反映了加工企业是否具有对潮流趋势快速反应的能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时尚潮流, 将自己的原创或者模仿创新的服装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现在“50件起订, 7天快速生产”已经成为不少中小服装加工企业的生产口号。再比如省内其他制造业加工企业, 可以改变原先生产方式, 实施灵活多变的模块化生产。这种小而快的生产模式通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用途或者性能分为若干模块, 按照消费者要求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 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3 规范仓储物流管理

作为中小微企业, 一般在规范管理方面做得不足。传统贸易中, 中小加工企业依赖外贸公司、代理商出货, 订单种类比较单一, 出货量往往比较大。而跨境电商是B2B, 甚至更多的是B2C模式。订单多而复杂, 商品丰富, 这时候仓储物流的规范化管理, 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 仓储空间货架要规范。可以采用统一标识标上顺序号码, 并作出明显标记。科学合理的货架位信息有利于对库存商品进行科学的保管, 并在商品的出入库过程中, 根据货架位信息可以迅速准确地完成货物挑拣, 提高效率减少误差。第二, 商品信息要规范。包括商品名称、商品的SKU信息、商品规格尺寸、中英文报关信息的条理化和规范化。商品信息的规范有利于对库存商品的科学管理, 同时有利于准确拣货, 提高效率。

摘要:本文首先从理论出发, 论证了“互联网+贸易”模式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提出经济新常态下, 跨境电商这种“互联网+贸易”的新模式将给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一个重塑贸易价值链的机会。其次从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角度出发, 试分析中小微企业在跨境电商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跨境电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何勇, 陈新光.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J].经济经纬, 2015 (4) .

[2]樊文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对外经贸, 2015 (1) .

[3]冯芳.跨境贸易B2C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 2015 (3) .

[4]刘阳.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 2015.

上一篇:国有资产清查下一篇: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