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技能范文

2024-09-23

学生职业技能范文(精选12篇)

学生职业技能 第1篇

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课的现状

(一) 教师重技术传授、轻技术创新, 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中职教育必须重视职业技能。但教师把传授技术看成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 甚至是全部, 就会导致教学走进误区, 仍然不自觉地用“师徒传授”的方法替代现代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活动只会让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学生成为教师技术的模仿者, 不会去挑战“师傅”, 思考技术的创新。

(二) 学生重专业技术、轻专业理论和文化课, 创新能力缺乏理论基础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 它必需有理论的指导。烹饪技术的创新需要将烹饪原料知识、营养与卫生知识、美学知识、生化知识、烹饪理论知识等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而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校学生而言, 文化知识基础薄弱, 普遍有厌学情绪———厌文化课学习、厌专业理论课学习。

(三)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学生缺乏创新环境

在烹饪专业课教学中, 教师惯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状态, 毫无主动性。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低起点”使学生获得成功, 树立信心, 增强学习动机

教学中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并结合专业课特点, 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 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低到高逐步提升, 增强他们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兴趣。

(二) 创新观念, 在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中开启潜能

传统烹饪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就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联系不密切, 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间的步调不能一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根据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职业特点, 将烹饪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烹饪基本功模块;冷菜加工与食品雕刻模块;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每一模块都灵活地分配理论和实践课时, 让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三) 营造创新环境, 激发创新能力

1. 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学习为单位。在项目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使学生作为一个独创性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一体。

2. 学生自行创作作品

学生自行创作作品, 然后相互比较、评价, 教师给予总结,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也可打破学生“重技术轻理论”的局面。如在面点课实践教学中, 向学生提供原料, 让学生自行创作新点心, 且明确作品要求:一要合理利用原料;二要具有工艺性、实用性;三要有突破性, 不要雷同, 利用原料做出多款点心作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 积极思考, 广泛搜集资料, 借鉴不同风味流派的烹制方法, 引进西点的制作工艺,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制订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给予适当奖励, 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 也要积极支持, 努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其产生更高的创新热情。

(四) 以形助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创新思维。

1.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教师设计出良好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酥松制品的制作, 在学生掌握了“榴莲酥”制作方法后, 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从“榴莲酥”改变造型联想出“琵琶酥”“莲藕酥”等作品。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求异思维来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变一种方法”做事情。“变”是菜点制作中永恒的主题, 也是菜点给人一种历久常新的原因, 同中求异,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旁为我用, 推陈出新。

(五)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教学内容方面

许多学生认为, 只要掌握了最新、最难、最前沿的知识, 肯定就能在烹饪技能领域创新, 这是一种错误的知识观。比如, 面点的创新可以从原料创新、色彩创新、口味创新、形态创新、技法创新、器皿创新、食疗创新等多方面切入。

2. 教学方法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需要教师来启发。在教学方法上, 凡是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 便是有效的教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先设置问题, 使学生能产生疑问, 主动思考问题, 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这种情境一旦出现, 教师要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动脑、动手, 积极探索问题, 主动获取知识, 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二步;再进一步, 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其富于想象, 大胆创新。

3. 教学评价方面

春季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主持词 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宝坻中专技工部技能大赛表彰会现在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荣幸地介绍到场的领导和来宾。

他们是:宝坻中专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友斌同志。

宝坻中专副校长李卫东同志。

宝坻中专德育处主任周志来同志。

宝坻中专技工部主任张玉新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王校长、李校长及其他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大会表示感谢!

另外,今天受表彰同学的家长和精心培育学生的技工部全体老师也参加了今天的大会,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对家长及老师们的光临表示感谢。

今天的大会共四项议程。

第一项宣读表彰决定,第二项宣读获奖名单,第三项颁奖,第四项请王校长做重要讲话。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请宝坻中专技工部张玉新主任宣读表彰决定。

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由我来宣读受表彰学生名单。

第三项,颁奖。

下面进行第四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王校长做重要讲话。

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王校长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讲话,王校长的讲话语重心长。校长为我们描绘宝坻中专的发展远景和近期目标,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们要深刻领会校长讲话的重要内涵。从王校长讲话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信心和责任。

在此我以技工部全体教师的名义,向校领导承诺,我们将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把技工部的机加工专业打造成精品专业。

我们也向社会和家长承诺,我们会全心全意、全天候的为孩子们创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向上的学习环境,把你们的孩子塑造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优秀青年。

我们希望全体同学听校长的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保持良好心态,继续钻研,加强自我修养,做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职业技能 第3篇

关键词:制冷专业;技能竞赛;技能培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24-03

中职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他们的就业前景和事业的发展,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毋庸置疑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点工作。如何提高技能教学质量,是职教同行一直关注的问题。教育部提出:“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 近几年全国的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也参与了“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的学生技能竞赛的辅导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这几年辅导学生技能竞赛,深刻体会到国家举行大赛的用意不是为分出高下、优劣,重点是通过竞赛促进学、促进教、促进教改,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如何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取得不错的成效。

一、以理论知识为网,扩大学生技能提升空间

对于中职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大,导致教师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时感到吃力和效果不好。从而出现了一些专业教师不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教授,甚至完全忽略专业基础理论而只偏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这种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失去了专业基础理论,学生的再学习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后技能提高有限的后果。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才能更容易掌握专业技能,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明显缩短,专业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自学能力的提高必受到影响,必然遭到社会的淘汰。

在“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的学生技能竞赛辅导中,广州市的竞赛大概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举行。选拔选手时按梯度的方式进行选择,如果选用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训练,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刚开始学习,所以在辅导时存在着花时间弥补专业基础知识和抓紧时间训练技能的矛盾关系,但往往这一对矛盾是基本很难解决的,会导致顾此失彼的结果。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必须的,所以笔者在辅导学生时一直坚持把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的技能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近年的竞赛中,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无不是重要的考核内容,这就说明专业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技能竞赛辅导积累的经验和教学实验的研究,笔者总结了下面几条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更有效率、效果更好的有效措施。

(一)整合教学内容,生成知识网络

对于制冷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实际并不多,但因为每门课程都会涉及到一方面的理论,所以讲起来略感杂乱,学生听起来理不出主线,没有生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所以,专业课老师必须先理清这几大学科各自的内容范围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课程整合和知识网络整合,如下表所示:

(二)抓住知识本质,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要力求简、浅、明。也就是说,在进行讲授时,要尽可能简单、浅白、明了。能用最短的时间,最浅显的道理,抓住理论知识的本质,效果就会更好。如:笔者在讲授制冷循环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理解冷凝器散出的热和蒸发器制出的冷是怎样产生的。有些教师可能会更偏重于利用热力学定律进行解释,但笔者一针见血抓住本质,利用制冷剂的气液变化进行吸放热来解释,学生感到更容易理解。

由学生技能竞赛探讨中职制冷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有了兴趣,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的重要课题。对于专业课教师,我们在培养学习兴趣上,要尽可能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出发,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就如:笔者在上电冰箱检修的课程时,没有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而是先布置一个课程制作——制作一台简易冰箱来进行。通过笔者的指导,学生最后基本上都能成功制作。当学生感受到蒸发器的冰凉感觉后,就有了好奇和兴趣。此后,再把所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思维也跟随着活跃起来了。所以,在进行枯燥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们需要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可以事半功倍。

二、以基本技能为根,让学生熟能生巧

基本技能是指专业中基本的技术能力。技能的生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其特点是一旦掌握后就难以忘记,正如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技能一样。熟能生巧,形成和提高基本技能的唯一方法就是练。

所以,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练就是硬道理,练就是唯一提高的方法。当然在练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技巧,需要在练中总结,不断形成经验。在辅导学生的竞赛中,笔者先把各种专业基本技能进行讲解,然后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行练习来进行这方面技能的培养,当然在练习中还需要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基本技能就能较扎实地掌握了。

三、以自行生成为主,培养学生的高级技能

全国中职电工电子类技能竞赛项目的总评委杨少光老师在广州市电气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中的讲座中提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并且提到职业教育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个职业中从“从初学者到熟练者,到能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而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定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者(熟练者)和能手的能力阶段。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只有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具有了相当的专业基本技能,才能向专业的高级技能迈进。而在制冷专业的高级技能培养中,目标是能让学生掌握制冷设备中的运行原理,具有独立解决制冷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故障问题。换言之,制冷专业具有高级技能的学生不是在维修时只会更换有故障的电路板,而是会维修,这才是具有真本事、真才能。所以在制冷专业的技能竞赛中,已经慢慢地从考核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向专业高级技能转变,慢慢地加强学生对制冷设备的运用与维修方面的能力,突出实用性。

专业高级技能的形成以学生的自行生成为主,这种生成方式实际上就是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近几年提出的“从练中学”的生本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是一致的。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在练和做中得到体会,从而自行生成经验,这样的技能形成方式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和更深入地抓住技能的本质,才能活学活用。另外,在培养学生的专业高级技能时,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传授,并且还需要传授各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制冷技能竞赛中,除了制冷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还涉及到机械、化工、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技能是靠练,而高级技能的形成是靠悟。所以在培养学生专业高级技能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有了良好的思考习惯,学生的专业高级技能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际是培养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高级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在于练,而高级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于悟。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后,就能较容易地成为专业高级技能层次人才,才能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真正成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别的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屡屡获奖。2009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广州市“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于2010年4月代表广州市参加广东省该项目的技能大赛,两组选手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2012年辅导学生参加广州市同项目的市赛获一等奖,2013年参加省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国赛获全国三等奖。2013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市赛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名,同年的省赛又获得二等奖。并以上面的经验为借鉴,在教学上逐渐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效果。笔者辅导的学生在参加专业考证中,学生的通过率高,各班级的制冷专业考证通过率都能达到95%以上,而且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表扬。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孟源北编著.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杨象忠主编.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备赛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王亚平主编.制冷和空调设备维修操作技能与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学生职业技能 第4篇

关键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职业技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职生要想在社会中生存, 必须要有自己的长处。所以, 利用社会对技术工人短缺的空隙,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宗旨, 着重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技能, 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 就此做一简述。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寻求共性, 发展个性

中职生普遍都有学习成绩差、调皮顽劣等特点, 但是他们聪明、灵活、动手能力强。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因为他们对文化课的厌学就放弃教育, 任其自由发展, 从而给社会造成隐患。本着职业教育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宗旨。寻求学生的共性,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前提, 发展学生个性。

(一) 中职教师要做好“观念、态度、角色”等方面的转变

1. 根据中职生的个性差异特点, 教师要进行转变

教师应及时转变以教为教的观念, 转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 转变仅仅是老师的角色, 用一种朋友、伙伴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解除学生的束缚。只有师生的隔阂没了, 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让教师身正为范感染学生

大多数教师都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学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学识、素养、品行及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过程中耳濡目染, 进而产生崇拜、景仰的情怀, 使学生不自觉地模仿。

(二) 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研究中职生不爱学习的心理原因, 制订有效的解决途径

研究学生上课玩手机、吃东西、睡觉、逃课、课后上网、打游戏等现象, 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职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在这种消极思想的支配下, 造成职校学生难教难管的现状。但对学习没兴趣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学习, 对待这种学生, 应积极引导他们认识到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习信心, 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 克服不良心理。

2. 观察学生优势, 挖掘学生潜能, 确立其独立的人格

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优势, 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 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 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当学生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优点可以用时, 就会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表现在学习上就会利用自身潜能、锐意进取, 学生一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就意味着其主体意识已经觉醒, 同时也确立了独立的人格。

3. 运用鼓励与赞许培养自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尽量多地设置课堂提问, 因势利导,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评价。比如, 当学生的回答富有创意、有独到见解时, 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 对不能作答或答错时, 给予鼓励和启发, 在赞许和鼓励中寻找其闪光点,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消除他们紧张、害怕答错的心理。经过长时间的耐心指导, 不仅能增强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信心, 还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 令其发挥特长, 让他们的好动寻找到归宿,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 让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要想使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坚定学生探求专业的信心

树立中职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是培养优秀中职生的前提, 所以,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教师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安排: (1) 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介绍本校品牌专业, 即化工、机电、汽修专业的显著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化工、机电、汽修专业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原来化工、机电、汽修专业是我市能源化工基地不可缺少的热门专业,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树立起学生热爱专业、献身专业的信念。

(二) 各专业教师齐上阵, 促使学生扎实打好专业技能基础

1. 根据中职生的实际需要, 适当增删, 更新教学内容

要想牢固地掌握好专业课, 就一定不能和文化课脱离, 要始终坚持文化课是基础, 文化课必须服务于专业课, 专业课又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此来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专业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适当增删、更新教学内容, 以适应中职生的实际需要,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充分受益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 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实训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 做到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生机、充满趣味, 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增加实训课时, 强化技能训练

过硬的本领是靠实践锻炼出来的, 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必须靠大量的实训, 而化工、机电、汽修专业的实践性都很强, 所以, 在实训过程中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 在完成任务中提高技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好实验及实训课

专业教师在每一节实验及实训课上提前布置任务, 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监督学生完成, 并且要以具体的方法指导、示范学生动手、动脑, 反复练习, 精益求精。实验或实训结束后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实验、实训报告,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情况认真总结, 给学生的实验、实训报告做出严格的鉴定, 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

2. 不定时地举行技能比赛, 提高专业技能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 实训室的各专业老师要在每学期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时地组织举行各项技能比赛, 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并给予实际性奖励, 以赛促练, 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进行见习、实习锻炼,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短暂的学校学习后, 学生就会步入工作岗位。因此, 学校应把握好学生的见习、实习时间, 加强对学生的锻炼。

学生职业技能 第5篇

2011年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践行学院“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加强学院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学院决定2011年5月为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

一、比赛项目

参照国家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各系部每个专业设置1个比赛项目,比赛项目要体现专业核心技能,要与教育部、农业部、北京市教委和各教执委、行业协会组织技能大赛的项目特别是《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衔接。各系部填写《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立项申请表》(见附表1),经学院批准后生效。

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5月9日至13日,各系部完成确定竞赛项目、赛前动员、材料的准备等项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5月16日至6月3日,各系部组织学生进行赛前训练及预赛工作。

第三阶段:2011年6月6日至6月9日,各系部参照《比赛时间安排表》开展技能竞赛决赛,并上报具体决赛时间,赛后各系部将《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汇总表》、大赛总结及比赛精彩照片(附文字说明)报教务处。

比赛时间安排表

三、经费及奖励

1.比赛使用耗材由各系部购买,每个项目学院给与1000元经费支持,填写在《大赛申请表》中经教务处审批后购买,相关票据经教务处审核签字后到学院财务处报销。

2.学院为每个比赛项目提供1000元组织经费,用于支付技能大赛筹备、实施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审批及报销方法同上。

3.一般每个项目参加决赛的学生不超过20名,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秀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给以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优秀奖颁发证书。系部将决赛结果填写《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汇总表》(见附表2)及《技能大赛经费开支明细表》(见附表3),上报教务处。

4.获奖学生的奖励及证书由学院统一发放。奖励标准依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执行。

5.机电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所涉及技能大赛经费由两学院自行解决。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举办学院学生技能大赛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践教学指导中心成员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统筹指导,各有关单位要密切协作,积极配合。

(二)明确责任、精心组织

实践教学指导中心要加强对整个比赛活动的协调指导,要主动配合主办单位做好参赛各工种的具体实施工作。

相关系部要成立相应的比赛组织机构,制定大赛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周密部署,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三)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员参与。

在本系部内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发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力争实现在校生全员参与此项赛事。

五、组织机构 主任:王晓华 副主任:王福海

成员:崔坤张京生柏根才汪金营宋晓光李智勇赵晨霞杨久仙黄彦芳刘红梅杨永杰李春亭徐英岚朱京燕李艳芳白兆秀崔宝发刘淑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践教学指导中心

2011年5月

附表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申请表

附表2: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附表3:

技能大赛经费开支明细表

学生职业技能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园林专业 职业技能

一、园林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专业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国家政策的实施,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因此园林专业也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园林绿化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人们良好精神文明的最佳体现。加强园林的绿化工作,不仅能给人们提供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还能使人们的身心都得到放松,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十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也越来越密集,因此城市的环境质量出现下降趋势,但由于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上升,对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工作也逐渐展开。这种现象推动了国家对城市绿化工作的经济投资,因此园林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各省各市对园林绿化工作地重视程度都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园林专业方面的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中职学校开始加强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

二、园林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园林专业包括园艺技术人员等4个职业小类,以及园林植物保护工、盆景工等12个岗位,根据我国目前的城市绿化现状以及种植学校的教育内容,园林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职业技能:

1、园林职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园林专业并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涉及到美术、工程等多个艺术方面,这就导致了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植物栽培、盆景制作以及花卉的养护等各方面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水平高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园林专业的基础知识外,对植物花卉、园林工程等技术性较强的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在综合性的学习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满足社会对园林人才的基本要求。

2、园林职业的职业技能

根据目前城市园林植被的覆盖现状以及未来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学校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专业技能:(1)插花技艺;(2)园林的规划与设计;(3)园林植物的培养与养护;(4)假山、盆景的制作技能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园林职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前文中也提出了,近几年来,中职学校对园林专业学生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在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但是取得成果却很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在园林教学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也有欠缺。下面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1、运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对学生培养,不外乎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对园林职业人才的要求有哪些,使学生在离开校园走入社会职业岗位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培养出更多专业化水平高的人才,学校要善于运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入校的前一阶段,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一些理论知识与技能等等,在学生有了足够扎实的基础之后,在最后一年里,引领学生进入到园林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中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2、加强实践性教学

学以致用是所有学科的教学目的,园林专业当然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如果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久了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职业技能很难提高。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实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做到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加强校企合作

上文中提到的实践教学,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走校企合作之路,园林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与巩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质与人力资源,在合作中提高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园林专业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学校必须改变教学思想与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敏杰.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17)

[2] 赵居礼,田锋社. 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11)

以赛促教,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第7篇

传统的机械设计方向在经历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巨大变革之后, 使我们传统专业在近十几年来受到“学、教、改”诸多方面的挑战。首先, 学生缺乏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其次, 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制图代替了手绘制图, 学生企图以学软件代替课程的学习;最后, 我们谋求的是一种既适合当代机械设计行业用人需求, 又能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此, 我们把握好竞赛的契机, 把技能竞赛作为促进机械设计专业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通过近几年的参赛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高职学生技能竞赛的现状

为加快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步伐,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启动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 (简称ITAT教育工程) 。该工程面向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 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就业技能为宗旨, 其目标与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相一致。该工程启动十二年来, 在全国教育教学机构中建立授权推广中心20余家和培训基地400余家, 开发网络教学课件90余门, 并定期举办全国范围的信息应用水平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较以往规格更高、受关注度更高、科技含量更高, 大赛的社会反响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比赛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块、电子信息技术模块、移动互联技术模块, 比赛方式则采取校园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层级筛选的方式进行选拔。在全国有几百所院校参加, 可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 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良好态势。

二、构建大学生竞赛平台

(一) 构建学生竞赛的管理平台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是深入开展学生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我院对学生竞赛的组织实行双向管理:院级领导小组从学院层面负责学生竞赛的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和宣传工作;由大学生社团———3D动力协会牵头招聘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组成专门的课外辅导教师团队, 负责学生的发动、选拔及学生的备赛集训、参赛准备工作和赛后的总结工作。

(二) 构建学生竞赛的培训平台

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围绕竞赛活动, 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相关专业课程, 将部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 开设各类竞赛选修课和竞赛集训课, 采用课内与课外互融的模式, 这样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 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为大学生技能竞赛的常态化培训构建了培训平台。

(三) 构建互动交流功能的竞赛网络平台

为了更好地加强宣传推广和互动交流工作, 协会应建立竞赛网站包含各类竞赛项目、竞赛时间、以往历届竞赛情况介绍以及学生参加竞赛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展示, 还有竞赛指导教师及其学生竞赛团队成员的情况介绍。另外, 也可以通过开设竞赛网络课程的方式进行拓展, 其中包括教学文件、多媒体课件、在线讨论、学生竞赛动态及成果等内容, 使竞赛网站成为学生了解竞赛活动的宣传窗口和学习园地。

(四) 构建学生竞赛的激励平台

此工作应由学院层面开展:一方面, 学院应鼓励教师积极改革创新, 如加强对竞赛指导教师的奖励;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活动, 如对在竞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 参加科技竞赛给予奖励学分;最后, 学校每年投入足够的经费作为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专项经费, 为相关培训、参观交流等提供所需的保障。

三、以赛促教,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 以赛促教, 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技能大赛就是比技术、比能力。在之前,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模糊的。但在技能大赛中却是非常明确的, 理论知识要求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知识, 教师就可以根据大赛的目标和要求, 以往届的竞赛题作为剖析的对象,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赛题的分析和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高职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与其说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赛场竞技, 如说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交流与博弈。作为竞赛的指导教师, 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教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学生才可能很好地参与到竞赛中, 这就促使专业指导教师必须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千方百计地强化学生技能的应用熟练程度。因而, 通过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本质得到了突显, 使教师对教的内容以及教的方法得到了优化配置, 其引领和促进作用是方向性的和整体性的。

(二) 以赛促研, 推动专业科研实体的建设

有效地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以及专业技能竞赛培训计划的同时, 应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讨论。比如:当前的技能型教学中, 哪些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哪些技能是专业的核心技能?进而,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为教学以及科研实体的调整给出了第一手材料, 形成了“竞赛———教学———教研”的专业校园文化。另外, 怎样把握好技能竞赛的契机, 扩大与各学校、企业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在参与竞赛的同时, 应与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多层次, 多角度的交流, 对本校甚至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 实训实验环境进行补充, 修改;企业作为大赛举办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赛的方向则是未来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企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 也可以通过沟通与交流建立与企业进行横向科研的机遇, 全面带动我校科研实体的建设, 推进了我校科研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三) 以赛促管, 提高专业滚动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 我院通过构建大学生竞赛平台, 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供全方位支持, 最大限度地发挥竞赛的引导作用, 逐步形成了以技能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入专业管理, 针对新时期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复合性特点, 通过多种类型的大赛, 实现柔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管理, 因材施教,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 同时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以竞赛促教学, 以教学带竞赛”技能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增进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最终也转化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把握参加竞赛的契机, 不为竞赛而竞赛, 通过竞赛的组织、培训、选拔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有效地带动全体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的积极性, 不断探索有益于学生发挥潜能和成长成材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 让师生、让整个学校在竞赛的准备和投人中更好更快地成长。

摘要:本文探讨了机械类设计专业以组织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为平台, “以赛促教”, 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教学水平, 形成了“竞赛—教学—教研—教改”氛围的专业教学校园文化。

学生职业技能 第8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通过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 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1]。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6]15号) 中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 是技术工人的核心骨干, 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提出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 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因此, 我们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尽量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强化技能、知行合一。“以赛促教”——通过技能大赛, 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注重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组织安排教学, 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 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赛教结合”——技能大赛只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把培养职业技能如何融入到教学中, 以大赛带动教学, 促进赛教一体化。“强化技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岗位适应力。“知行合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贯通、知识与技能的交融, 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2]。

本文作者作为生物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 已带领和指导学生参加了两届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 每一次经过学生艰苦的五个月的训练, 已取得了团体一等奖和指导的学生均获得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参加技能大赛的整个过程来说, 可以概括为组队训练、选拔优秀选手成团, 再进行针对性的艰苦的训练直至到主办院校参加国家赛场的竞赛等过程。作为指导技能大赛的教师而言,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国技能大赛的竞争的激烈及巨大影响, 对技能大赛及技能大赛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作用的认识。

1 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作用

生物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于2008年举办第一届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于2009年十一月又举办了第二届, 现今已举办两届, 每次的举办均是一次比一次成功, 参赛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 第一届比赛时参赛的学生有一百多人近二百人, 第二届参赛的学生达二百八十多人, 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也是越来越多, 参加比赛的院校也是越来越多。由此可见, 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相关专业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 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当然, 主办院校组织和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的能力和水平也越来越高, 专业技能大赛的命题也是逐渐由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为实践比例加大的这种命题模式了。笔者认为这种命题模式的转变是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了, 也更贴近技能大赛的宗旨了, 技能大赛实现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技能与岗位需要的技能的零距离对接,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1.1 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以笔者所指导的食品检验工团队而言, 我院生物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团体一等奖, 参赛的学生个人均取得了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学生因为参加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证书, 从而在就业择业与其他学生相比拥有很大的优势, 因而今年组团参加第二届技能大赛时, 报名参加训练和选拔的学生很多,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报名参加选拔的学生为了能被选上都自觉积极地进入到实验室认真准备, 练习实验操作, 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了学生整体实验操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最终选拔参加比赛的学生而言, 其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自然是不必说了。据参赛学生所述, 其技能的提高是达到了一个跨越式的飞跃, 他们都很感谢这段参加比赛的经历, 虽然很辛苦, 但却觉得自己提高很多。技能大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仍以笔者指导的食品检验工而言, 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时, 要求学生能根据测定的样品中亚硝酸的大概含量, 设计合适的稀释步骤及稀释倍数, 根据所给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作标准曲线, 这个命题方式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1.2 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对于技能大赛而言, 最终的评奖有学生的个人奖项, 但只对获得技师的极少数学生个人颁奖, 更多的是对参赛院校学生团队团体奖的颁奖。而这种团体奖的颁奖加强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平时的训练自不必说, 赛场上这种精神表现的尤为明显, 团队中的1号参赛选手每参加完一个实验项目后会将其经验和遇到的特殊情况向2号和3号选手讲述, 同样地, 2、3号选手也会将比赛中遇到的情况与1号选手分享。而参赛场上某一个参赛选手的低落情绪均会得到其他选手的安慰。这些场景无时不刻在参赛场上发生着, 这些景象表明了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情谊。由此可见, 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而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也是许多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1.3 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技能大赛整个比赛过程中, 参赛项目中更多的是实验操作。比赛中, 学生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的裁判, 面对的也是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院校, 更多的是陌生的实验场所, 一个与平时训练完全不同的实验场所。

整个实验过程既要比操作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紧张和压力对每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据参赛学生所述, 当他们在比赛实验操作中遇到平时实验中没遇见的情况时, 比如微生物操作时, 由于实验室面积小, 而学生人数多, 裁判也多, 小小的实验室里一下同时二十多人在里面忙碌, 再加上水浴锅都开着, 使得深秋的实验室内的温度达到了三四十摄氏度, 以致于培养基倒进培养皿后比平时在自己院校的实验室里操作时多了好几分钟也难以凝固, 这使很多参赛选手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这一突发情况的出现让很多学生都紧张和着急了, 以致于很多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有些手发抖, 有些手忙脚乱了。当然这是第一场操作中出现的情况, 当以后的第二场第三场比赛中再出现这种现象时, 参赛学生已经不再像前面那样惊慌, 而是能保持泰然自若、淡然处之的态度, 很快的处理突发事件。同样面对陌生的裁判时, 学生们也能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有足够的信心, 不再有紧张、不自信的情绪。由此可见, 经过一次技能大赛的洗礼, 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对获奖的学生而言, 也提高了他们对自己实验操作技能的自信心。

2 结语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改,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激励广大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树立优秀技术工人也是现代化建设重要人才的科学人才观, 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 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由此, 技能大赛对提高参赛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具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 当然作为技能大赛的更多意义, 是要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 把比赛的内容融入教学之中, 最终实现让所有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技能, 让所有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小菊, 鹿路, 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 2008 (2) .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第9篇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 如何培养职业技能, 提高他们的职业竞技水平,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更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虽然, 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现实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让我们以前引以自豪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显得“落伍”了, 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现实要求我们要寻找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 使我们的技能培养, 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进入21世纪以来,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中心, 是重中之重, 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具体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训练, 是我们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专业知识传授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尽快掌握“一技之长”?都体现在学生技能的自我展示上。教师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 是不能尽快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也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特点。只有让学生“做”, 让学生“做好”、“做对”。我们才算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一系列的“比学赶帮”的“做”, 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行之有效的技能竞赛、竞争教学活动, 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尽快地给学生“渔鱼”的本领。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 实际上他们所追求的近期目标, 甚至终极目标都已经不是上大学了, 而是为自己寻找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为自己一生而寻找赖以生存的依靠。而更加现实的问题是: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在心态、学识上距离升学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这样, 我们有效地给他们所需提供帮助, 无疑是对他们谋生能力的一种迅速提升。

把技能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作为培养合格的劳动人才, 我们通过技能的强化训练, 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同理论相比, 实践会更直观些, 在某种意义上说, 操作总是比推理更简捷明了。有时我们真的应该像居家一样, 看电视, 只要会使用遥控器就行, 没有必要太探讨它的内部构造。会“用”, 会“熟练地用”, 就可以让我们的夜晚不寂寞。而给那些更愿意直观感受, 更容易直观认知的中职生, 更多的直观的技能竞赛训练的机会, 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有情景的教学更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呈现于眼睛的事物, 总是比萦绕在耳畔的话语更容易让人不忘。

作为更多的是动手实践的技能训练, 情景教学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的、直观的、新鲜的刺激, 更容易激发和调动那些青春期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有情趣的技能竞赛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同时, 在不断的评比、竞争中, 也会引导和帮助学生共同提高专业技能。

基于以上几点, 我在专业教学的实践中, 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书本的理论外,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竞赛上。在学生在校的两年半的时间里, 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首先, 我利用平时的课间和课上时间, 有重点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脑海里树立一种概念:职业学校就是要练就一种和多种技能。这就是你今后立命的资本。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 我的班级同学都能够自觉按照专业老师的要求做。每天, 他们要进行打字练习, 进行托盘练习。久而久之, 他们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不用老师说, 只要有时间, 他们就自觉地进行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 他们的打字水平逐步提高, 他们托盘行走越来越稳当。

其次, 在重点渗透的同时, 我也注意在日常的重点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的日常训练更加有重点也成效。在教授客房服务时, 我就把学校的模拟客房作为主战场。给学生设计许多问题, 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然后, 在实际操作中逐一加以改正。书本上没有的问题, 我们上几届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我也拿来给学生, 让他们互相研究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对于有创意的同学, 给予必要的肯定和奖励。有的同学为了解决老师出的难题, 甚至都到了当地最大的四星级宾馆请教领班。一学期下来, 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在客房服务的技能和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再次, 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还要经常采取比赛的办法, 通过比赛和观摩, 会让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更快。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竞赛外, 我还根据学科特点, 我还经常性开展各种小型的竞赛和观摩。在讲授“航空服务”时, 我发现教材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枯燥。理论知识偏多, 学生学起来兴趣不高, 我就从书中选出一些典型案例, 把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 像演戏一样, 把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几个小组进行比赛, 互相观摩。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加合理巧妙。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更生动真实。通过有“竞争性”的竞赛和观摩,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种集中训练, 互相观摩的方法, 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精神。无疑, 对他们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乃至走向社会, 与人沟通、和谐相处都有极大的好处。

最后,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还要有优秀的指导教师, 要把名师请到课堂。俗话讲“名师出高徒”, 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名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在讲授“酒店管理”教材时, 我就注意了让学生尽可能地早接触最好的技能。我为学生请来了我校历届的优秀毕业生, 无偿地做我们的“客座教授”。在她们认真详细的操作演示过程中, 学生近距离、直观地了解了酒店管理的特点、要求。掌握了相关的技能、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很好地解决了教材的枯燥, 从书本到书本的简单传授。

总之, 在职业学校, 我们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要根据新形势、新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 寻找到最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力争用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一技之长”, 让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招鲜吃遍天”。让我们多给学生“几招”, 更给学生“独门秘笈”, 让他们“纵横天下”, 服务于社会。

摘要: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培养对促进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技能竞赛及赛前的培训, 学生逐步掌握相应的技能并成为可用之才;通过技能竞赛, 学生可以养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并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成为有用之才。

关键词:技能竞赛,实际操作,团队协作

参考文献

[1]秦勇.现代职业学校市场化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实务全书[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2]刘显国著.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陆俊杰.就业导向:理论辨析与实践探究.

学生职业技能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技能

1、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任务。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以及技能, 锻炼身体素质, 而且还要做到结合学生的专业, 在心理发展以及职业技能方面, 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在教学中, 要以体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现阶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缺乏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硬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 现代社会缺乏高技术人才, 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是社会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 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

2.2、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现阶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本科学生相比, 相差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因此在体育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3、职业能力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 主要是要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以及体育活动中, 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 将培养身体素质和增强职业技能相结合。

3、高职院校体育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方法

3.1、体育教学整体规划要和专业特效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中, 体育课教学的课程安排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而作适当的调整。体育教学是以运动知识教育以及运动活动为主的学科, 其基本目标是使学生锻炼身体体质, 使学生在运动中得到乐趣。但是满足这一基本需要的前提下, 结合专业的特点安排。

3.2、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职业技能相结合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接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活动是团队性以及团体性的活动, 离不开同伴的支持和协作。

3.3、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体育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还存在, 模式过于传统, 教学缺乏灵活性, 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体育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样在课程设置的时候, 才能做到科学合理, 有效地将体育课程和专业相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于不同的专业都有一定的了解, 充分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3.4、开展多种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1、拓展训练模式

现阶段, 已经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课中增加了拓展训练这一内容。在自然环境中, 开展一系列的拓展活动, 例如野外生存、场地训练, 培养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应对危险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后, 还要将活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给以学生正确的引导。

3.4.2、游戏训练模式

团队游戏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传统的游戏主要侧重于锻炼体质, 因此可以开发一些新的团队游戏, 将锻炼身体和培养职业技能相结合。比如在游戏中加入企业管理的理念, 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和熟悉关于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群体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责任分配,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3.4.3、比赛训练模式

比赛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的重要活动内容。传统的比赛主要侧重于锻炼体质, 可以开发新的比赛项目, 例如开展职业技能比赛, 并且在比赛中, 安排好分工, 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 必须做好团队协作才能赢得比赛, 使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力量。

3.5、在体育活动的每个阶段, 注意培养学生技能

在体育的准备活动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按高低队列。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中, 可以开展慢跑、徒手操等项目, 还可以进行一些小的游戏等, 通过明确分工和人物,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 在学习新游戏的过程中, 学习到团队协作的精神, 增强反应能力, 激发潜能。运动技术也可以给学生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学习运动技术, 学生锻炼了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开展一些体育技能比赛。

4、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社会对于高技术人才缺乏,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是社会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能力, 因此在体育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农琳, 何长德.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 , 2009 (08) .

学生职业技能 第1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技能 改进方法

技工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因此技工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应当转移到对其能力的培养上来,应该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重中之重。技校学生如果在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更强的职业技能,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就业与创业的选择上将更加得心应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技工学校自身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法进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建立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应该以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为基础;在进行课程的选择时,应该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技工学校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刚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使毕业生供不应求,技工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课程体系创新应该以企业的需要为前提,要以技工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为基础,要以工作中应用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为中心,创建新的课程体系。也就是说技工学校学生在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外,还要结合其他一些能力,比如说交流沟通、自主独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

二、注重方法,加强教学实践

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帮助他们改善学习,取得更大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变原有的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操作的教学弊端。技工学校教学应该充分考虑未来职业的发展需求,从未来工作出发,加大实践教学的机会,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充分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此外,技工学校还应该注意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可以提供的各种信息咨询、岗位实习等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加必要的经济收入,改变原有的消耗性实习。在进行实习教学时,学校也要采取相应的先进方式方法,遵循下面的模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即老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实习检查、考核评价、老师总结等步骤,一步一步地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三、增强观念,强调队伍建设

技工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改善优化过程。老师的组成方式不能单单地以理论水平作为依据,老师自身的职业技能实践水平以及知识的构成都应该作为考察的重要方面。此外,技工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课程的设置,从社会中聘请那些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老师,邀请他们定期到学校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技工学校自身师资水平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拥有丰富经验人员的引入,还可以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从而改善学校原有的陈旧教学形式,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多的关于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宝贵经验。

四、坚实基础,注重实训建设

学校要改变原先实训基地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的状况,建立一种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实训基地模式。在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时,学校应该充分地考虑各方面的关系,合理地进行统筹安排。应该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发展的模式,除了向技工学校提供服务外,还应该主动地向社会的各种团体提供服务。争取实现社会不同力量以及学校对基地的共同建设和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过程中资源的更好利用。

五、校企合作,建立顶岗机制

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建立企业、各类中介机构、就业部门及培训单位之间的网络平台。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的专业学习紧跟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开拓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要严格按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就技校学生实习联合出台的管理办法安排学生实习,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要做到学习在先,技能在先。

总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技工学校教学最根本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办好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第12篇

一、赛前加强动员, 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技能竞赛是一个舞台, 它可以让参赛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示其高超的实践技能, 从而让企业选拔优秀技能人才, 通过竞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而适应当前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 赛前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宣传、动员、组织让同学们知道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认识到即使最终未能获得奖项, 也能通过比赛提高就业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技能大赛的培训工作时, 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它是一个复合型专业, 涉及到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 知识体系较全面。技能大赛设置的参赛项目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的这些特点, 如商标设计和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 让学生经过实际市场调研, 分析、总结, 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赛前应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突破因循守旧的想法, 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使其创造性的作品更可能被现实企业所接受, 为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重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技能大赛培训中, 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方式, 以典型应用为基本培训目标。如友好简单的用户使用界面, 丰富的菜单设定功能等, 是应用技能训练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知晓怎样设计, 设计的思路和出发点在哪里, 以及今后在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等, 以循序渐近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赛前除对学生进行技术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外, 还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 让学生既具备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也要使他们正确对待比赛, 避免由于紧张等原因造成比赛失误。专业比赛项目, 如网络营销信息检索大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所有的题目, 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要求学生在现场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赛前教师应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环境,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五、校企联合开展赛前培训,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在进行技能大赛赛前培训时, 学院还可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资源, 由企业提供人员共同参与, 联合指导学生学习, 进行技能训练, 缓解校内实训条件的压力, 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共享。通过校外培训环境, 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 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练, 提高职业能力。另一方面, 有些优秀的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发展是否具有后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进行这种技能培训发现人才, 免除了企业今后新聘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问题, 从而减轻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

六、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 可以检验学院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方面的情况, 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否正确, 在教学过程中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合理, 都可以在大赛中反映出来。因此, 不光是学生通过比赛锻炼了技能, 对老师来说, 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 因此, 这就要求学院必须要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院方面应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 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努力, 找出不足, 争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只要充分重视技能大赛的培训工作, 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加快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就能够多方位、全方面、全过程地推动学院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炳和.学生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2]江道银.依托数控技能大赛促进高职院校数控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3) .

上一篇: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下一篇:多场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