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导入方法

2024-07-21

数学课导入方法(精选12篇)

数学课导入方法 第1篇

一、温固而知新导入法

温固而知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 是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特殊四边形菱形性质时, 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 一是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同时, 也可以制作出类似的教具, 向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变成菱形的过程, 加深学生的印象, 菱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 它的性质就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这样导入, 学生就从旧知识的复习中, 发现一串新知识, 并且不难发现菱形所具有的性质。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判定时, 可以从全等三角形判定为例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大小、形状都相同, 相似三角形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 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 剪剪拼拼, 可增加感性认识, 增加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 发现刚好组成一个平角, 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从实验得出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同时,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在动手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 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 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讨论, 通过分组讨论后得出练习题的答案, 教师加以分析并订正, 使学生弄明白后再引入本节的新课, 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 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 我向同学们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 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讲物体重心时, 让学生想一想, 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在何处呢?引导学生质疑, 猜想, 鼓励学生动手验证, 通过实验产生结论,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得出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等等。让学生体会在数学活动中探究问题的层次性, 感受从简单到复杂, 特殊到一般, 实物到几何图形探究的转化思想。这种导入教学法, 使学生印象深, 容易理解, 记得牢, 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

七、直接导入法

遇到上数学概念课, 可以在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如在讲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引导学生分清题设和结论, 让学生根据题设写出已知, 根据结论写出求证, 然后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 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 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 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 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圆”。

数学课教学导入的方法 第2篇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第3篇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 “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浅析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第4篇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这是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 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所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 可采用这种方法, 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 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例如:我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 师生共同证明。

二、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从已学过的方法中进行类比, 进而学习新知, 能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 我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 就可以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都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学生就易于学习。再如, 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 就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类比, 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和接受, 并能很好的掌握,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亲自实践导入法

亲自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例如我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 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也体现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悬念激趣导入法

悬念激趣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但是,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 即“疑中生奇”, 从而达到“疑中生趣”,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 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 可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方程3x2-x-4=0的一个根为x1=-1, 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 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难, 教师可点击出判断:“由于所以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确信答案是正确时, 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 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学生都急于想弄清“为什么?”, 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 我是据此求x2的,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短短几句话, 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尤其利用多媒体, 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 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我在讲弦切角定义时, 先把圆规两脚分开, 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 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 当∠BAC的一边不动, 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 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 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 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之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印象深刻, 容易理解, 记得牢。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5篇

教师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直观呈现,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教学时,教师于课前事先准备一个细绳,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图钉,然后将图钉固定于纸板之上,用一支笔将细绳紧绷并绕两点做圆周运动。最后,教师通过对作图过程的详细分析,引出“椭圆的定义”的相关数学概念。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例探求法

利用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是探求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常见手段。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细胞分裂的实例进行导入,第一次分裂为2个,第二次分裂为4个,以此类推,当分裂第N次时,细胞数Y与N之间存在的关系,即Y=2N,而这个函数就是即将所讲的指数函数。这种导入法比较形象和直观,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深入的知识探求,同时又实现了学科交叉教学(生物与数学)之间的取长补短。

新旧类比法

在课堂导入时,新旧类比法能够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在掌握理论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对数的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在等式XY=N中,若是已知X和Y,求N,这属于乘方运算;所示已知Y和N,求X,则属于开放运算;所示已知X和N,求Y,那么又将如何计算,这就是本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引史讲故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6篇

一、学生兴趣导入法

将学生的兴趣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比如说小学生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像最近比较火的有《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胡图图》《西游记》等。我们就可以用动画片加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前把题目和动画整合起来,等到上课的时候先用动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上课的氛围会变得更加热烈,效果会好很多。例如:胡图图的妈妈带着图图去超市买冰淇淋,一个冰淇淋5块,图图妈妈买了3个冰淇淋,付给了收银员20元,那么提问收银员应该找给图图妈妈多少钱?如果只是一道数学题,学生们或许会感到枯燥,但是带入故事之后就能带着他们积极思考,从而让他们学会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甚至他们会在下课的时候还积极讨论。

二、将游戏带入课堂

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让他们在兴奋的情况下思考,更容易让他们得到答案。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安排同学进行游戏,将自己的教学目的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说,青蛙从井底跳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同学转换成平面问题,让他们在地上每前进3米后退一米,每完成这样一个步骤计作一天,那么他走完18米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这样就将青蛙跳井的问题转成与同学自己本身有关的问题,他们也就不会觉得厌烦,也就积极的考虑问题,从实际中找到答案,填补自己的思维漏洞。有时也可以让他们分组组队完成竞争问题,能够增加组队凝聚力,加快完成任务的速度。如分组竞赛抢答,胜者得到加分和奖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三、实物结合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实物将问题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太抽象的问题有时学生们不会理解,事实上很简单的问题也许会被抽象成学生眼中的复杂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5+5=10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看自己的手,一只手有5个手指,我们有两只手,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呢?这样就将问题实化了,同学们甚至只要数一下就知道问题的答案了,而不是看着题目发呆。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继续提问,“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和10有关的呢?”这就又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而且会换个角度来想,这也间接告诉他们考虑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答案才会更加全面。

四、大厦筑基法

在学习新的东西时,我们应当结合之前的学习内容来学习新的内容,让同学们能够推陈出新,这样既巩固了旧的知识,也能让同学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为此时在他们的眼中这些新的知识是有迹可循的,不是莫名其妙出现的,而是有着一定联系的东西。比如说同学们学乘法的时候,你如果直接让他们算5ⅹ5的话,可能他们一下子就蒙了,中间那个符号都不认识,但如果从5+5+5+5+5逐渐转变过来的话,学生就能够有更好的认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课导入都必须起到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作用,导入得成功与否就是看一上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在迫切求知的心情下进入新课。也就是说导入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都离不开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启迪性。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徒有其表,这是应该引起教师充分重视的。

课程导入如今已经变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方法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不管你以何种方式启迪又或者多种方式进行结合,都必须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本文论述了课堂导入法的四点建议。我希望我的一点个人经验能够帮助到广大数学教师,让我们共同来帮助学生进步。

浅谈数学课导入方法 第7篇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 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 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 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之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 而切割线定理, 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 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 发现一串新知识, 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例如, 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 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对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 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 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

七、直接导入法

指的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线定理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 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 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 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 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中的重点, 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 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

数学课导入方法 第8篇

1. 开门见山式导入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 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 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 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 比如:92600000, 12亿.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 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 以旧引新式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 难又不十分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 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 如“一桶汽油倒出25, 刚好12升, 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 让学生计算, 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 创设情境式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 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在课堂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例如,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先让学生读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谣:“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看着学生趣味盎然的样子, 我声情并茂地说道:“听到这首童谣, 仿佛有一幅生动的鸭子戏水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让同学们也画一幅鸭子戏水图, 你准备画几只鸭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3只、5只、6只、15只……”我紧接着提出:“大家的想法多种多样, 谁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 精练地表示出鸭子的只数呢?”学生经过思考后, 得出结论:要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 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鸭子的只数……在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被牢牢地吸引, 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并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 讲故事式导入

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在故事导入中, 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 帮助儿童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一上课, 他结合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 分给猴1一块, 猴2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故事讲到这里时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些?”这一问后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 积极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5. 设悬念式导入

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 不但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 过了12个生日, 可小华也是12岁, 他只过了3个生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 疑问产生了好奇, 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以后就知道了,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 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又如,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 我出示些算式:7+7+7+7+7, 5+5+5+5+5, 9+9+9+9+9+9, 让学生很快口算出来.学生面有难色, 而我很快地说出正确的结果, 让学生佩服不已.我激励学生道:“老师用了一个法宝———‘乘法口诀’来帮助计算, 你们想学会‘乘法口诀’这个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迫切地回答:“想!”此时, 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这样学生记忆深刻, 学习效果也很好.

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第9篇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提到数学课, 很多人就会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或数字联系在一起, 而这样的数学课就显得枯燥乏味而缺少活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现在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艺术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 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 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 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二、类比导入法

这种方法既可以让新旧知识接轨, 也可以让学生快速记住新知识。例如, 讲三角形相似时, 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来类比讲解, 这样, 学生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以消除陌生感。如:∠ABC≌∠A'B'C', 则对应边相等, 即AB=A'B', BC=B'C', AC=A'C';则对应角相等, 即∠A=∠A', ∠B=∠B', ∠C=C'。那么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三角形相似与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通过类比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与对应角的关系。

三、实践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例如, 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 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 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 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然后导入新课。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 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 他能不能不用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板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 我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 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 在讲弦切角定义时, 先把圆规两脚分开, 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 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 当∠BAC的一边不动, 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 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顶点在圆上, 一边与圆相交, 另一边与圆相切, 它与圆周角的不同之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印象深, 易理解, 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 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 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 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 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中的重点, 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 今天, 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

九、“抛砖引玉”导入法

两个人走在马路上擦肩而过, 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怎样的联系, 直到有一天, 你们俩成了同学, 而我们俩成了师生。数学上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 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事先谁也不知道二者有什么联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关系的神秘面纱吧!把一些事物联系在一起看似牵强附会, 其实也许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知识本身不一定难, 难就难在你对知识的认知上。

总之, 数学课导入的方法很多, 正如我们每天要说话, 而每天说话的开场白都不尽相同一样, 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激情, 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 产生互动, 从而得以升华, 使数学课变得多姿多彩。

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第10篇

一、采用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喜欢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因为专科生的理解能力较强, 看问题比较全面, 教师在导入新课题时采用直接导入法, 更能突出主体, 点出课题, 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 并对新内容感兴趣。例如, 在讲“证明函数单调性”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在进入课题时直接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板书出来, 并告诉学生单从图象观察出来的函数单调性是不准确的, 只有通过定义证明之后, 才能确定。随后教师及时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证明, 学生很快就能接受, 并能理解本课所学内容。这种方法直截了当, 对学生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很有帮助。

二、采用回顾复习导入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可采用回顾复习导入法导入新课内容。因为到了大学阶段, 学生所学的内容多了, 学过的旧知识也比较多, 而且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 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在导入新课题时, 教师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旧知识, 再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识的讲解。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 不但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点, 而且也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点一步一步进行吸收和理解, 能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 逐步得到提升, 从而促进学生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启发数学思维, 增强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时老师让学生回忆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支点, 清楚地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 并且快速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法

“疑问和惊奇是大家进行有效思维的开始”。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问题, 并能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 是现在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所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导入新课内容时, 可以有意创设问题情境, 让疑问成为悬念, 并提出一些与所导入的新知识点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解答,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来探索新的学习内容。例如, 在讲“余弦定理”时, 教师可利用学生都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要满足勾股定理的条件:c2=a2+b2, 提问: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而在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是否是c2=a2+b2-x?与此相似钝角三角形中的三边的关系是不是c2=a2+b2+x?如果上面这些关系成立的话, 那么其中的x=?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从对勾股定理的“设疑”中导入余弦定理的推证, 进而正确理解余弦定理。

四、采用类比导入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类比导入法也很常用。在讲解新知识时, 如果与学过的知识相类似, 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法引入新课题内容, 与旧知识进行对比, 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特征的理解, 就容易接受新课题内容, 从而自然地完成新旧知识点的过渡。例如, 在讲等比数列的定义时老师先领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 然后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 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将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 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

五、利用名言、名句导入法

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精炼的名人名言等, 导入新课题内容, 能体现出数学的美感。例如, 在讲“平面”时, 教师可事先把古代名人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都学过, 感到很新颖, 不知教师下一步会做什么, 都会看着黑板低声默读起来。这时, 教师告诉学生, 诗中“水面初平”中隐含了“平面”的概念, 古人都知道, 难道我们连古人都不如吗?这样, 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为进一步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六、揭示矛盾法

通过揭示已有知识结构所无法解决的矛盾, 突出引进新知识的必要性, 从而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经过巧妙地安排, 通过呈现诱导因素, 出示正反面的例证,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实际操作, 组织探究性活动等, 使学生产生疑惑, 引起认知冲突, 造成悬念状态, 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景。例如, 讲分层抽样时给出引例: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 初中生10900人, 小学生11000人。此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 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教师帮助学生分析, 如果我们选择简单随机抽样法获取样本, 可能出现一种极端的现象, 获得的样本都来自高中生, 显然这样获得的样本不符合要求, 揭示出矛盾。简单随机抽样法不适用, 引出本节课内容分层抽样。

七、教具演示法

即通过特制的教具进行恰当的演示导入新课。最好让学生也参与活动, 使知识直观地展示在他们面前,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 老师和学生共同抛硬币。将一枚硬币抛十次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总之, 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 实现最佳状态的积极作用。由于数学课枯燥, 更应抓好导入环节, 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导入,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万能的模式, 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灵活创造。

摘要:本文介绍了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 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同时以理论联系实际,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 2011.

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第11篇

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谈谈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一上课,教师就直接把要解决的问题,即新的知识提出来,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语言要精炼、简短、生动、明确,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难以和其它内容联系起来的章节导入。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这种方法在以前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广,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探索寻求更新更好的导入方法。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法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之一,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获得新知。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是:“温故——观察 ——思考——知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旧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新知,直至运用新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时,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是知道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那么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是不是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同样的法则呢?这样导入,学生能从对旧知的温习中发现新知,感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

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是根据初中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思考,由思考到知晓的一种方法。设置疑问创设悬念导入法,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有理数乘方》这一节新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学生观察后说: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教师说: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你能对折20次吗?这样经过20次对折,同学们猜猜有多厚?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每层高度为三米,我说它的厚度大约相当三十五层楼高,你相信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的学生感到疑惑:也有可能吧,更多的学生“目瞪口呆”,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教师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会相信。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这样学生为了要很快知道结果,会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演示实践导入法

演示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具的演示实验,自然巧妙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新知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五、数学典故与数学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搜集数学史料(如科学发明史、科学家轶事、科学故事等),进行选择和编排后用来导入新课,或是通过师生进行数学游戏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有关数学史料的引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转向教师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作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进行“整式的加减”教学时,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先乘以8,再加上20,然后除以4,最后再减去你想的数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5)。学生,感觉老师真“神”,非常好奇,兴趣较浓,特别期待“庐山真面目”的出现,感到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总之,数学新课的导入,不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任何导入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刍议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第12篇

一、游戏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式进入课堂内容的教学之前,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做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愉快的心情之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当中.如学习“可能性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游戏导入的方法进入课堂教学之中.上课前,教师让学生以同桌两人为单位,让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并记录获胜的情况.等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统计,获胜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多少.随后,教师可列出两人组双方出“石头剪刀布”的所有情况如下:(石头,石头),(石头,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剪刀,剪刀),(剪刀,布);(布,石头),(布,剪刀),(布,布).

可以看出,一共是九种情况,其中平局是三种情况,双方各有三种情 况可以获 胜,即获胜的 概率为三 分之一.学生就会好奇,为什么两个人玩,但是获胜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呢?教师就可以顺利进入课堂的学习之中.

运用游戏法导入时需要注意:第一,学生做游 戏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参加;第二,游戏的进行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注意控制好,否则不仅耽误课堂时间,对学生及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也有不利影响;最后,教师需要注意对气氛的控制,游戏的目的本身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活泼愉快的氛围,不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过于较真,以免影响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此外,游戏的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单的游戏,尽可能通过游戏就进入当堂课的学习中.

二、开门见山法

有些教学内容可能并不适用于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或者是内容偏向 于概念性 的,就不必太 费心思进 行游戏,而可以选择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这里的开门见山并不是指传统的教学中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做好引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提取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部分,引导学生从对课题的分析入手.这种方法可算作是上课前的热身,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又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很好地突出中心和教学主题,对学生的思维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问题 的研究中 来.如学习“数据 的分析”一课,本节课偏向概 念理论,主要通过 了解平均 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常用的统计量的概念及算法,学习对这些数据的使用与分析.按照教材安排,第一节课便是讲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这三个概念虽然很简单,教师做好引导,才可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上课时,教师可直接在黑板上写出这三个名词,然后让学生针对三个名词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会问:我知道平均数,但是中位数、众数是什么?也有学生会好奇 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当学生结合三个名词提问结束后,教师就可进入正题,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意义.

由于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 了解,过于设置悬念反而不好.但学生又不一定解释得清楚这三个名词的含义,使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既可以为上新课节约时间,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也为学生理清了思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虽然简单,仍需精心 设计内容,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温故知新法

“温故”不止表现在课后的复习,更要能通过课后的复习,来完成新课的交接.温故知新的课堂导入方法即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内容,借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方法既能够巩固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也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深入地开展教学.如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就可以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先给学生安排几道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如“3x+3=6”“6x-12=0”等.学生很快就会算出结果(分别为x=1、x=2).接着教师改变一下形式,变成“3x+3>6”以及“6x12<0”再次让学生进行解答.由于是新课内容,学生对于移项、变号等知识不了解,就容易产生困惑,教师便可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种复习导入,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同时也为学生获得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与思路做了铺垫,有利于新课的教学.同时,由于学生在现有知识程度上不了解的缘故,会产生好奇心理,有助于后续的教学.

摘要:导入成功是整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总结课堂导入方法.

上一篇:女性语言下一篇: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