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高中语文

2024-07-25

古诗词高中语文(精选12篇)

古诗词高中语文 第1篇

一、进行鉴赏方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作出一定的鉴赏, 考纲就要求学生会鉴赏诗歌的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有鉴于前述考量, 教师在进行课堂诗歌教学讲授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点化。具体而言,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外在美感”品鉴能力, 如诗歌的精神意蕴、暗涵的意象以及特定的艺术情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诗歌词句的品鉴能力, 感受诗歌或隽永娟秀, 或豪情狂放, 或悲古怀思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格律之美的品鉴能力, 如借喻、白描等文学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借助前述方法, 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性教学, 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格调。

以李白的诗词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从下述方面提升学生对其诗词的领悟能力, 诗词的意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从而使学生把握李白诗词的浪漫豪放特质, 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李白的诗词创作本意。

二、注重模块教学

从教学体例安排来看, 《唐诗宋词选读》及其配套读本的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其中任意一个教学模块均有对作者及其诗词风格的介绍, 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该教学模块的知识学习, 形成对作者整体艺术风格的完整认知。以“豪放飘逸”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为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块知识的习得, 进而实现对“豪放飘逸”的知识认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注重对学时的合理安排, 以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 从而达到讲练结合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唐代诗词作品形成较好的知识领悟, 如此也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诗词知识的自学, 加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领悟。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在进行主观鉴赏题作答时, 学生应秉承下述原则:

第一, 作答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 一些鉴赏题带有一定的提示性:像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第二, 作答时应注意作者。通常在主观鉴赏题的题目设置时, 均会选取带有作者典型创作风格的诗歌作品, 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柳永、秦观的婉约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 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最后, 作答时要注意对注释的应用。尽管注释内容相对简短, 然而注释内容实质上对答题者进行了一定的作答提示, 如注释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则提示作答者诗歌的思想内涵;注释对诗句内容进行介绍, 则向作答者提示诗歌的艺术情境或典故出处;注释介绍诗歌作者, 则向作答者提示作品的创作风格。因此, 唯有注重对注释的应用, 方能提升学生的诗歌品鉴能力。

四、强化书面表达

通过系统化的诗歌品鉴训练, 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内容的独特体悟。然而, 在要求学生将此种体悟进行语言描述时, 学生的表述难以将其想法真实再现, 由此导致其笔下的鉴赏文字体系混乱、言不达意。结合以往的阅卷情况来看, 教师通常对内容严密、行文流畅的试卷更为欣赏。鉴于此种情形, 只有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其笔下的鉴赏文字能够做到内容严密、行文流畅。此外, 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意在笔先”的作答习惯, 如此便可避免作答时卷面不够整洁, 造成卷面无谓失分。

五、结语

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 艺术想象最丰富、艺术语言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千百年来, 诗歌教学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 《尚书》中说:“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论, 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 既强调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又注重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 在“课程目标”的“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 让他们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丰厚遗产的重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 是每个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本文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 能够使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获得一定的参考。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文质兼美, 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年代久远, 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 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指导。为此, 本文从进行鉴赏方法指导、注重模块教学、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强化书面表达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展开论述, 以供师生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模块教学,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禄凤, 翟启明.“言”“意”转换:传统诗歌教学方法的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6) .

[2]李素华.“意象”与“意境”辨析[J].中学语文园地 (高中版) , 2007 (Z2) .

[3]钱梦龙, 陈钟梁, 钱涛, 黄玉峰, 郑桂华.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J].语文学习, 2002 (3)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第2篇

古诗词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让学生对这些财富进行有效利用,吸收其精华,从而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在此,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以供参考。

一、语言描述,从情景到感情

教师在讲述古诗词鉴赏时,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那么就应先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将语言凝练的诗歌化作富有文采、能够吸引学生的白话文字,让学生沉浸于意境之中。如杜甫的《登高》中对于景色的描述,那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白话文表述可以是:天高风急,猿啸声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悲戚。孤洲沙白,只有沙鸥在不停地回旋。无边的落叶啊,纷纷飘零坠落,奔腾不息的长江,从天际滚滚而来。这样学生更好地领略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以此激发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加重视诗歌背后的含义,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了解每一首诗词。

二、将学习与实际相连系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古诗词离自己的生活较为遥远,与现在的生活不搭边而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实际相连接的方式改进教学。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将这首诗所描写的天姥山和现实中的天姥山相联系。在教学时,我们可先让学生阅读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天姥山,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介绍天姥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景色。这样通过比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古诗词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还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写作风格,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内容与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

每一首诗歌都有背后的故事,每个诗人都有独特的经历,所以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诗歌风格。所以对于诗歌鉴赏来说,对于诗人以及历史背景的探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了解诗人的人生有助于了解他们蕴含于诗歌精练的语言中的千言万语,了解历史背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诗歌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背景知识。阅读是获取背景知识的很好方式。同时,小组的讨论、团队共同的探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相关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诗词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看的。我们要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通过意境与想象将学生带入古人们的生活领域,通过学习与实际相连接,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激发对古文学的热情与兴趣,接受古文化的精神洗礼。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精神体会,开阔视野,润化心灵。因此,我们要向古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宝贵的财富。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探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高考;语文;诗歌

高考背景下的诗歌教学,已经对教师和学生在古诗词教与学的方法上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通过深入分析考纲,比较总结考试重点,掌握古诗词特征,才能总结出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来更好地应对高考,满足现代教学对古诗词鉴赏课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古典诗词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法:

一、学会剖析诗题,初步猜想把握

诗词尤其是诗歌的题目往往会相对直白地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对于鉴赏者或学生判断诗词的类型和内容存在着重要的提示作用。譬如《出塞》、《从军行》等很明显属于“边塞”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之“送”字则可判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的“览古”则可判断为“怀古”诗或借景咏志;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这一点,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就能稳稳地迈出第一步了。譬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一题,在简析“晚”、“望”二字时,学生就应紧扣观景诗起承转合的规律,从中找寻到归艘、钟声、江、青山、远帆等词。相反,片面地忽视题目的指向性,则可能会增加判题时间,或因思考失去立足点而盲目答题。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时,如何不结合诗题理解诗意,就很难准确地把握诗的主旨——“谈读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由诗题着手,力求初步判明诗词大致内容,为剖析诗词内涵提供便利。

二、诗眼意象入手,准确提取主旨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尤为讲究诗词创作的“炼字”。通常来说,诗或句中最传神的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譬如在李白诗词的拓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登金陵凤凰台》为例,将名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提炼出来,或陶渊明《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见”,都能使学生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进一步明确诗词鉴赏的答题方向。2004年广东卷杜甫《江汉》一诗中的“老马”“心犹壮”等也很明显地展示了诗人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在教材的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总结归纳,譬如“岁寒三友”梅松菊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鸿雁”是传书信使;“月亮”多暗喻思乡之情;等等。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可就其中的11个意象向同学们展示意象在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相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知识积累,对于学生以考试时以诗歌意象为着眼点来解读诗歌内容和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2010年广东卷诗词鉴赏题黄庭坚的《望江东》来说,第2小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要判定词中蕴含的虚实相生手法,就要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一句的虚写意象中感悟到现实中情感阻隔给诗人带来的感伤之情。很明显的,词中的细节描写特点明显,如“思量只有梦来去”“灯前写了书无数”等等,如学生能注意体会其中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对于词的情感剖析无疑是有所补益的。

三、品味诗歌语言,体悟深远意境

诗词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意境中品味词、句的能力。诗中的词、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这也是诗词教学与传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结合点,如《月夜忆舍弟》一诗的总体意境就须从“月是故乡明”一句总体把握和理解。具体来说,要从诗词中体悟深远意境,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把握特殊语法现象尤其是为合乎诗词规则而产生的变式句、词类活用现象等,譬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此如此。其二,明辨修辞手法,如08年考查的吕本中《木芙蓉》、范成大《窗前木芙蓉》就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分别在不同的意境中描述了闲适之士豪迈大度的形象与凄苦孤独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其三,了解典型的语言风格。古诗词语言风格有形象、生动与质朴;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之分,这与此前所述的作者生平就存在较多联系,杜甫的《江汉》《月》就是表现其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诗风的典型例子。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除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外,学生也应主动拓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把握好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同时在阅读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与诗词鉴赏教学的诸多教学手段相呼应,实现鉴赏能力乃至于人生境界的提升。

四、分析诗歌意象,明确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诗歌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诗歌又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有跳跃性,表意比较含蓄。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歌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分析诗歌要从分析意象入手。教师可根据诗歌结构脉络或者感情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领略诗歌的意境。

五、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学习诗歌非常重要。除了教材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教师可利用早读的时间,适当增加一些篇目。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知人论世,对著名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风格能做到大致了解。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张的曲折描述。学生对诗词作者人物背景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可成为学生评析诗词、领会思想的“金钥匙”。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应在日常的诗词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文学流派、创作风格及生平经历,从点滴积累;二是鼓励学生做好笔记,将相关测试和阅读中所涉及的诗人生平和创作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注意归纳总结;三是引导学生掌握构建与搜索记忆仓库的方法,使学生初步领会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诗歌的表现内容进行鉴赏。2004~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诗词鉴赏题中有两次涉及到杜甫,分别是《江汉》和《月》,但只需学生对“诗圣”杜甫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就不难回答如下问题:“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杜甫的咏景诗中我们大多可得出这样的规律,即国事艰难的忧虑、思乡的孤独寂寞使诗人很多时候都在诗中流露出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在解读杜甫的其他作品时,自然也就能举一反三。

六、立足学生实际,克服时空差异

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第4篇

一、善于运用情境教学, 创设相应的诗词意境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 更需要运用这一方式, 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意境了。古诗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韵味,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感受其中的美感。如果在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味讲解, 学生也很难感受这一美感。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与诗词相应的意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从而切身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例如, 李清照的诗词总是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 我们在教学《声声慢》时, 可以采用配乐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词的意境美。实际上,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当学生思维沉浸在柔和温婉的音乐声中时, 也可以很容易揣摩这首词的意境, 体悟作者的思想。由此可见,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实施教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育资源, 采用比较法实施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定的古诗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但是很多内容也有重复性。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 没有必要对每一篇诗词都详细讲解, 只需讲解重点即可。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育资源, 对同类型诗词进行总结,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同时, 要运用比较法实施教学,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视野。例如, 诗歌按照内容来分, 可以分为:抒情诗、爱情诗、思想诗、边塞诗等;按照诗歌结构来分, 可以分为:格律体、乐府体、歌行体等;按照句式来分, 可以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选择适合学生的比较方式, 选取思想与主题都相近的诗歌加以比较, 让学生在鉴赏诗歌的同时, 掌握蕴含其中的丰富知识。

三、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文意境当中, 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主人公, 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领悟诗人当时的写作心情。例如, 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酝酿当时当地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 有的学生这样描绘:“一根干枯的树藤绕在一颗干枯的老树上, 秋风吹动树枝上的枯叶, 发出瑟瑟的声响, 远处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 使人感到阵阵悲凉;秋风吹过, 小桥下的流水泛起阵阵波澜, 缓缓流过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在孤独寂寞的古道上, 一个孤独的游子正牵着一匹瘦马, 在夕阳西下之际, 寂寞地独自前行。”通过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可以使他们充分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感受诗文意境。

四、重视方法技巧的积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方法与技巧积累的过程。从语言运用, 到阅读写作, 无一不需要良好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支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古诗的鉴赏学习为例, 我们可以依照下面方法来开展教学:首先, 根据题目来确定古诗词的写作体裁和主题思想, 拟定表达诗词的内容与形式。七律和七绝, 一般都采用先写景叙事, 然后再抒发情感的模式, 所以能够进行诗词思路与形式的预测。如果题材是怀古类诗词, 学生就可以依据以前积累的此类诗词的常用情感表达形式来参悟本诗, 便于迅速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内涵。其次, 透过意象加深意境与情感的体会, 充分突出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特色。要进行意境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形态描绘、神韵及色彩等方面去体会蕴含的深层情感, 也可以从其描绘的画面、渲染的气氛与境界等方面去感受诗词营造的美妙意境。再次, 抓住诗词抒情句和诗眼, 加深对诗词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体会。最后, 从诗词作者概况及写作背景入手, 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进而对诗歌鉴赏基本技巧与方法进行确认。

此外, 养成随时摘抄与背诵的良好习惯。对于古诗词学习来说, 摘抄背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摘抄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进行写作时就可以随时拿来充盈文章。另外, 摘抄除了可以积累语言外, 还能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和处理的能力。对优秀诗词的阅读, 仅停留在读这一层面上是不够的, 摘抄其中优秀句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可以加深理解, 还能从中借鉴一些方法和技巧。教师有时也会让学生对一些段落进行摘抄, 但仅靠课堂练习是不够的, 课外阅读也要进行摘抄, 并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摘抄还应与背诵结合起来, 因为背诵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熟记名言警句, 就可以在作文时自由运用。摘抄与背诵这一良好习惯, 必定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总之,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于总结教学经验, 抓住学生弱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使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 与我国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进行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龙晓丹.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 (3) .

[2]丁亚俊.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4) .

[3]张金河.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中学语文, 2009 (3) .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第5篇

摘要:高中语文三年所学古诗词有几百篇之多吧,其中有些篇目是需要同学们背诵的,在高考试题中默写题型的分数才能稳拿。马上就要进行一轮复习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今天小编先给大家整理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供大家背诵,后续还会给大家整理其他内容,希望大家在复习阶段充分利用时间,给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二、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三、http://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四、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以上五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想必同学们还记忆犹新吧。除了会背,还要会写,否则在考试中一样要失分。文都中小学高考网一直在整理高三各学科知识点内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随时访问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第6篇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海洋中,诗歌作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艺术想象最丰富,语言表述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诗歌教学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可以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更是因为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

1. 提升人文素养。追根究底,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文明,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改革方向。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则对学生提升文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古诗词教学,使其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与途径,定会获取较大的教育成效。

另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浮躁,不愿踏踏实实地求知识做学问,而是追求短期的速成,在这种消极现象日益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抵制这种不良风气的腐蚀。例如,《诗经》《楚辞》等著作中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元素。通过教授这些具有人生哲理的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人格,也是当代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2. 完善学生人格。高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其文化品位的最佳时机。古诗词教学对这些方面的培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会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同窗与朋友间的情谊,使他们更加珍惜友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是为学生展现了诗人勇往直前,敢于探索他人不敢到达的奇险之处,这对培养学生冒险和开拓精神以及开阔学生视野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有极大作用。

3. 培养审美怡情。古诗词以精简、美轮美奂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进而反映出诗人情感,或思乡心切,或凄美爱情,或壮志豪情,或社会现实。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文章大意,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诗词所营造的氛围中让自己的身体、心理、灵魂都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

1. 教学方法固定僵化。我国教育现在仍然存在应试教育遗留的诟病,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应付考试,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在这种消极思想影响下的教育必定会打上功利性的烙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简单翻译课文大意,忽视诗词本身的审美和学生个性的情感体会,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2. 教师自身学识匮乏。在当代社会学校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难以支撑难度较大的教学活动,体现在缺乏对古诗词知识的深入了解,鉴赏能力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对课文中个别字词的涵义把握不准确,造成翻译词句时无法深刻理解个中意味,只停留在表面。二是讲解时注重参照标准答案,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生硬地将教学参考书里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诗词本身的意境和学生的情感体会。三是教学内容紧跟应试教育,只对考试大纲中存在的考点进行教学,考点外的知识基本忽略不计。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依赖教科书,只注重盲目地死记硬背,使教与学的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

3. 学生难以把握重点。高中语文古诗词在教学上一直停滞不前,除了教学方式有问题,与教师学识短缺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难以把握重点,从而丧失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现在的高中生兴趣广泛,爱好看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上网、听音乐、玩游戏,由于受到如此多种类娱乐项目的诱惑,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都认为其冗长难懂,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且有的学生比较偏爱理科,对学习文科方面的知识存在抵触心理,之所以学习古诗词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难以融会贯通。另外,背诵古诗词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促使学生将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科上,放弃了对古诗词的学习。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 注重诵读,了解背景。诵读不仅是学习古诗词的首要任务,也是熟悉掌握其课文大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跳过了诵读环节,未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而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听,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注意诗词平翘舌的发音与词句的押韵,使学生心、眼、鼻、耳全身投入。此外,教师还可播放音乐和借助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在优美或是跌宕起伏的旋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为其意境的分析奠定基础。

2. 分析意象,品位意境。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很多诗人都是通过描述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抓住这些意象才能对诗词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鸿雁”在古诗词中指代书信,因为鸿雁在秋季会南迁,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古人还用鸿雁表达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学生之所以难以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情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死板,强调死记硬背,完全剥离了字词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诗人情感,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并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讲解。因为诗词的每一句都渗透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在翻译句子时要让学生去想象这一刻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意境的展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把握作者的情感节奏,深刻体会其情感的抒发,感受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使自身情感得到升华。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探究 第7篇

一、在朗读中体会意象

意象蕴含于诗歌字里行间, 不读诗不懂其意, 更不要说懂得内涵, 明白道理了。因此, 读是学诗的第一步。

首先, 要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准是指读准字音, 能正确地对诗词中的字进行解读, 特别是一些多音字。读懂并不是指对整篇诗词而言, 而是指其中的字词。只有在此基础上, 读才能成为理解的前提。以《蜀道难》中的“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为例, 这两句统摄全诗, 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 但感情是豪放的, 要读得很有声势。用散文化的句子, 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 脱口而出, 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 同义重出, 极言蜀道之高;“乎”“哉”, 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 可读得平缓, 略作停顿后, 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 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其次, 要在读中体会意象。意象并非能直接在眼前呈现, 相反, 它是借助文字来构成的, 在对文字进行解读时, 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多个零散的客观物象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意象。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诗作给人展示的是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 作者是借助春江、江天、江流、江水、江畔、江潭、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等形与景、光与色的物象, 将春、夜、花、人有机结合起来的。也只有抓住了这些物象, 感受到了春江夜月图这一意象, 才能感受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 孤独的游子的静静思乡之情。

二、在情境中感受意象

意象并非实有, 而是空虚的, 要抓住意象, 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整合能力,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境进行引导。

首先,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光是让学生通过字面阅读来理解大江东去, 淘空一切, 惊涛拍岸的赤壁奇险雄伟景观是较困难的, 教师不妨以幻灯片或视频的方式来展示赤壁的景观, 引导学生从“乱”看险怪, 从“穿”看高峭, 从“惊”看汹涌, 从“拍”看水石相搏, 从“卷”看浪花四溅, 一个由悬崖、陡壁、惊涛、波浪构成的赤壁奇险雄伟景象就变得更加直观了。

其次, 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文中所表达的意蕴形成对比。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的理解不同, 而各自所理解的和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意蕴又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比、交流, 能更好地接近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意蕴。如教学《鹊桥仙》, 对学生爱情观的发展就有积极作用, 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金凤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 人间无数”和自我的理解对比, 从而让学生从一定意义上理解所谓的“爱情”。

三、在拓展中丰富意象

对意象的把握并非一蹴而就, 而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同时,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 不是单纯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过程, 是一个需要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的过程。教学中, 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中拓展, 让意象在拓展中得到不断丰富。

首先, 注重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对意象加以归纳, 对不同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要做到心中有底。如常见的菊花象征坚贞高洁, 在唐人元稹《菊花》中就有“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为傲霜斗雪的战士, 宋人陈亮《梅花》中有“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鸿雁是思乡怀亲的标志, 杜甫《天末怀李白》中就有“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此外如兰花、竹子、松树、莲花、梧桐、杜鹃等也是古诗词中常采用的物象。

其次,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谐音来丰富诗词意象。古诗词常通过谐音字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 如“柳”与“留”谐音, 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之意, 故有折柳送友的习惯, 如《折杨柳》和《雨霖铃》就是例证。“莲”与“怜”谐音, 和爱情有关, 南朝乐府的《西洲曲》中就是借“莲”来表达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第8篇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读背古诗之风,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 已经学习很多古诗词和散文, 背诵许多名句甚至许多篇章, 也领略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 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却成了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期望的相差甚远,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浓厚的兴趣。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 很少有学生能接到下一句。 有的学生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有的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 抱着这种应试心理, 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 不肯静下心多读多背, 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如何使学生通过诗歌学习, 使之得到培养与熏陶, 从而在高考中驾驭自如、得心应手, 既提高应试能力又得到素质培养, 使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效结合,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进行拓展延伸

相对而言, 诗词篇幅短小, 内容精当, 为了使教学显得厚重而又富有文化底蕴, 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有所拓展。 比如利用知识积累与储备, 为课堂增量;利用多媒体, 让课堂增彩。 然而这种拓展延伸得恰到好处才会让课堂“锦上添花”;反之, 则会让课堂“节外生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拓展的时机, 更要精选拓展的内容。

(1) 写作背景类拓展延伸

知人论世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文风流派等对于解读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将这些内容放在什么时候讲更有效果呢? 一般来说, 这些内容教师都喜欢放在开头讲, 以为这样处理学生一开始就能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 其实, 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最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意识的麻木性。 事实上, 把这些内容放在体现作者思想深邃之处或者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之时讲才具启发性, 也最能达到震撼效果。 比如要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真性情”, 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西江月》、《初到黄州》、《定风波》等进行拓展, 让学生了解苏轼在黄州的真实生活情形, 从而真切地体会苏轼在黄州时的真性情。

(2) 比较阅读类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对诗词的解读出现多元倾向, 或者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类拓展, 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发散, 大胆创新。 比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阶段,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惊涛拍岸”和“惊涛裂岸”的不同, 或比较“樯橹”和“强虏”的差异;突破难点“为什么要选择周瑜的形象入词”时, 则可以借助问题“如果时空转换, 面对茫茫大江, 苏子与周瑜会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各抒己见, 陈述自己的观点, 而不必拘泥教材的限制。 这样教学, 教师备课时不用费心把学生往既定的教学框架内引, 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当然, 这样教学绝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原则的全盘肯定。

(3) 名家解读类拓展延伸

学生已经对诗词有一定的认识, 但还不够全面、深刻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解读, 从中寻找共鸣,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比如教学《声声慢》时,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可以说出《声声慢》中的叠词一是表现了词人的悲戚, 二是读来朗朗上口。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时提醒学生关注十四字叠词之间的关系, 并引入名家解读《声声慢》中的十四字叠词的精彩文字, 就能很好地使学生的解读更规范, 并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2.进行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是高考考试内容的重要一项, 因此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 但我们必须明白, 积淀是第一步, 然后才能有鉴赏能力的提高。 离开了积淀, 鉴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了鉴赏的两方面内容, 即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诗歌中如果将形象划归到内容上, 那么, 语言及表达特色则更多地属于形式表达。 由于学识环境的影响, 每个诗人都会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关于这一点, 历代诗歌评论家都有杰出的评价, 教参上也有很多论述。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给学生分析、介绍每位诗人的语言及表达特色, 通过鉴赏分析诗歌, 使学生加深对语言及表达特色的认识, 进而独立赏析诗歌。

考试不会考课本上现成的知识, 但是考的是学生的能力。就古诗教学来讲, 很少考的是对课本上古诗的赏析, 但赏析能力却来自课内。 我在诗歌教学中在讲到赏析的时候, 应让学生少背教条, 而更多地从诗歌本身出发, 通过对诗歌本身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 在教学《登高》这首律诗时, 古今对它的分析应该说多如牛毛, 但我们不可能给学生一一列举。 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它、背诵它。 在背诵的基础上, 分析它的诗歌形象。如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先要记住它描写了三种景象, 那这三种景象的特点是什么呢? 风“急”, 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呼呼的风声, 这呼呼的风声何尝不是作者内心那强烈的不平、满腔的悲愤, 怀才不遇的潦倒心境难以平静, 而天“高”, 辽阔的天空和作者个人内心形成鲜明的反照, 猿“啸哀”, 猿的哀鸣和作者的不平不是恰相呼应吗? 分析形象, 就是根据诗歌内容本身进行分析, 而不是根据教参分析, 教参是参考, 而不是教条。只有掌握了这一点, 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第9篇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 由于高考的压力非常大, 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通常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来记住古诗词, 只是大概地给学生分析一下词意, 并没有深入讲解, 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体会不到古诗词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会使学生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以至于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 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

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时, 学生一定要有独特的想象力, 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 对古诗词进行独特的认知和鉴赏。但是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往往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再加上学生自己人生经历不够丰富, 以至于最终影响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 没有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古诗词学习的, 古诗词教学也只有教师讲解、布置作业等单一的形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状态非常消极。高中阶段, 古诗词的教学主线就是翻译、背诵, 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情感, 从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 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的情感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古诗词学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教师若从词汇开始讲解, 会给学生一种非常乏味的感受, 因此一定要创新教学策略, 创设相应的古诗词教学情境,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 从而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咏怀古迹》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边塞的歌曲, 将其当作教学背景, 给学生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从而让他们学好古诗词。又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望海潮》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朗诵的视频, 伴以充满感情的讲解, 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 设计朗读环节, 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一种体现, 其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感情, 比如愤恨、舒缓、愉快、凄凉等。教师要认真引导, 让学生将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基础的内容, 在这个基础上, 和学生一起探讨:应该怎样划分朗读的停顿, 朗读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词汇上, 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古诗词的朗读, 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找到问题之后进行改正, 再次朗读, 直到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最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小组阅读, 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中心思想。总而言之, 朗读是一种外在的教学方式, 通过朗读能够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 这不仅是一个深化学习内容的过程, 也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

(三) 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宝藏, 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方面的价值, 更要让学生注重作者在创作中应用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形式。这些内容都会在古诗词当中体现出来,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古诗词。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时, 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词的表面含义后, 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而古诗词的价值层面有很多, 教师可以应用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奥妙, 让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 古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非常好, 如果将古诗词的字音转变成音律, 让学生进行朗诵, 他们就能在朗诵中体会到古诗词的内在情感, 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除上述之外, 还有很多角度的入手点,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不断探索, 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境等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情境、朗诵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形式,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内容, 理解其中的情感,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知识。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却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 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对高中教师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15 (6) .

[2]陈志猛.高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雪莲, 2015 (8)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第10篇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也是高中生考试必考的内容。但许多学生并不喜欢古诗词,甚至非常厌恶。并不是教育者忽视了对古诗词的教学,而是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目前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教育者为了更好的成绩只能采取以背诵的方式让高中生更快的记住文章,就是在讲解的时候一般也就是简单的说了一下表浅的意思,完全忽视了学生自身从中体验诗词所包含的意境,使高中生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词,所以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意境,这种方式的教学与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完全相反。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模式下,高中生很难完全领悟到古诗词的意图,更无法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这是造成高中生反感古诗词的原因。

(二)缺乏想象力

古诗词的学习讲究的是意境美,高中生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领悟到古诗词其中的意境美。有时是由于教育者的能力有限,不能在教学的时候用自己言语的描述出诗词本身的含义,只凭借着对古诗词字面的理解,使高中生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不能联想到作者创作时的意境,所以也就很难领悟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只能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古诗词,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中生的想象能力,影响了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偏移,高中生丧失学习兴趣

很多高中生因为掌握不到学习古诗词的重点,而丧失了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 内部因素:是指高中生个人思想的偏激。现在很多高中生偏爱理科,对文科的东西不感兴趣,导致对文科类的知识有反感情绪,虽然语文是文理科都要学习的课程,但依旧很多高中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古诗词,平时生活上也应用不上,为了应付考试也就死记硬背的去学习,不想去深入的学习。再加上背的只是考试的内容,对古诗词的意境也是简单的理解,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方面有着很大的阻力。这些高中生在看待古诗词时思想上就有很大的偏见,所以他们更乐于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数理化上,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上,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

2. 外部因素:现在高中生都喜欢做一些课外活动,如:听音乐、看课外书,上网、玩游戏等都属于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的高中生,使更多的高中生偏爱于现代化通俗易懂的元素,不像古诗词,文字复杂又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教育者生硬的讲解方式,很难引起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

教育者想要高中生在古诗词方面有好的成绩,那么就要有更好的教学方式引起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一)学会感情丰富的朗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文化的传承,是古人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古诗词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生活状况,喜怒哀乐等。要想领悟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富有感情的去朗诵诗句,才能抓住古诗词的重点去欣赏,去领悟古诗词中真正的蕴意。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每首古诗词在创作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教育者必须对之前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激发高中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为主体思想,只有高中生自身乐于想象,去感受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让自身与古诗词的意境融为一体,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古人的心境与意图,才能把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流露出来。

( 三)优化古诗词的意境

在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意境一直是古诗词的精髓,因此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掌握好古人所要传递的意境,尽可能的让高中生领悟到古诗词中的意境美。引起高中生对古诗词的热情,更好的学习古诗词。

(四)强化高中生的表达能力

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在古诗词中也不例外,为了描绘出更好的意境,就更要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古诗词的意境,才能把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图完全的描绘出来,所以教育者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去引导高中生对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图真正的理解,教育者要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案来培养高中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为学习古诗词做好充实的准备。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教育者更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调整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把当今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困境打破,使高中生乐于亲近古诗词,激发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把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做好,将我国璀璨的古诗词文化更好的发扬与传承下去。

摘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讲授的必要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一种,随着近几年教育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古诗词方面的创新就更为严峻,为了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这里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创新措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古诗词 传统文化 创新 探究

由于生活时代相差太远,和现在人们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单一的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枯燥无味,学生常常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分析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古诗词的思想,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能力很有必要。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高考中占有很大分值比重。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读起来枯燥难懂,学生常常需要进行死记硬背,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古诗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方法比较枯燥,缺乏变通

高中古诗词授课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分析与理解诗意——剖析诗词及作者情感——朗读与背诵,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探究,甚至有时老师直接点明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背诵。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无法真正明白诗词,不能培养起对诗词的兴趣和分析诗词的思维,缺少对诗词想象力的培养,这也是当前高中语文学习的薄弱点。

1.2缺少想象力的培养

古诗词常常会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发挥充足的想象力,解读理解诗词的思想和意境。现在高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也是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提高,也是目前高中诗词对这方面的教学存在短板。

1.3教学重点的变化

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但由于时代久远,很多事物和表达方式现在很少提到,加上现在高中都比较个性化,古诗词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造成学生平时不用,学的时候不愿学。这主要由以下三种因素造成。

内部因素方面,现在高中生接触事物比较多,形成自己的认知,容易追求个性,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高中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容易对文学等方面的东西不感兴趣,加上古诗词需要机械记忆,有的枯燥难懂,导致学生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古诗词平时不用,仅仅在课堂上和考试上用到,造成学古诗词纯属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不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不感兴趣的古诗词学习中,而愿意去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外部因素方面,现在社会上一些游戏、音乐、通俗低质书刊等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学生由于自知力不足,很容易沉溺于此。学生偏爱于通俗易懂,不需要动脑子又能休闲娱乐的事物,对古诗词的学习偏爱于通俗化理解,加上老师古诗词授课模式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对古诗词的意境、内涵引导不到位,学生难于理解古诗词优美的意境,难以引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教师方面,教学重点过于为高考服务,所以倾向于答题技巧以及如何得高分,从而会忽视古诗词鉴赏真正的含义。这是应试考试造成的必然结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的侧整点向思辨能力培养转移,应试考试的弊端将逐渐弱化。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探索

针对古诗词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不愿意去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创新古诗词学习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找回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2.1重视有感情的朗诵

古诗词往往文字优美,有着音韵美,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抒发了作者的理想信念。通过朗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感情奔腾直泻,艺术手法夸张,想象丰富奇特,意境优美,意蕴浓郁,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式自由、叶韵宽松,朗诵时古诗词的美不言而喻。

2.2拓展想象力

古诗词文字常常经过仔细斟酌,短短的几个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这些唯美的意境和情感又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对这些诗词的解读不够优美,唯美的情景通过老师生硬的讲述后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学生自然找不到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2.3将古诗词融入生活

很多诗词表达的人生观点表达的人生智慧,在现在也很有现实意义。比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欧阳修《伶官传序》里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教师在课堂课外引导学生学习和判别一些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价值的生活观点、理念,不仅有利于古诗词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

刍议高中语文古诗词情趣化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情趣化教学,策略

“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巧”被誉为文学创作的铁律,古诗词是集知识和艺术于一体的语言载体,语言精练,意蕴深远,是创作者情感境界的化身,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推行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发现学习古诗词中的乐趣便是最佳的教学途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趣化的教学方法将古诗词中情感性和理趣性的知识挖掘出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学生的思维去理解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认识学习古诗词的人文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故此,本文对情趣化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情趣化教学的内涵

情趣化教学是指教师采用情趣化、娱乐化的教学策略实施古诗词教学,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整到最大化,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别具一格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体会学习古诗词的妙趣横生,而不再是枯燥的、遥远的、模糊的感觉,最终实现古诗词教学与情趣的和谐统一。情趣化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还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古观今,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古诗词文化知识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古诗词知识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趣化教学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温情引导,品味意蕴

原本生机盎然的古诗词,为何落到:“出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窘境?其原因是应试教育和成绩为指挥棒的理念让古诗词的教学丢了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一丝的乐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提升教师讲授的情趣化,通过趣味故事、引经据典、幽默诙谐的语言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情趣化的教学氛围,燃起学生对古诗词的趣味性,发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从而开启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大门。例如,教师在讲授《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时,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对这首诗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画有古代美女的风景画来引起学生视觉上的注意。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趣:“当一位绝色美女出现在你们的面前时,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样的诗句来描绘这幅画的意境?”,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作答。有的学生回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的学生回答:“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瞬间每位学生都成了诗人,语言犀利,用词准确,为教师接下来的讲课奠定了情感基调,吸引学生探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中描绘的别有洞天的情感世界。

(二)用心欣赏,知、情双收

古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强调的就是古诗词的教学要与情趣性的结合,要善于发掘诗词中的情感和理趣性,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枯燥和乏味感。古诗词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课型,通常教师选择课外的古诗词作为学生鉴赏的素材,不仅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灵活运用的考察,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组织学生鉴赏民歌《西洲曲》,其中经典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诗歌的全文,让学生在语音和画面的欣赏中体会其中的意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从情感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感受:“此诗表达了昔日与心中所爱一起游玩的美好回忆,并体现出深深的相思之情”;有的学生从艺术的角度上阐述自己的看法,认为:“这首诗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写法上采用了叠字和顶真的手法”;还有的学生看出这首词还采用了双关隐语。无论学生从哪一个角度对诗文进行阐述都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从中收益,体会学习古诗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真情美读,营造氛围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然而目前的很多高中生都把它给丢了,用默默地看代替了有声的朗读,把平面的有温度的文字变成了冷冰冰的语言,这样如何去体会文字行间散发出的浓烈情感?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用声音去唤醒文字间的情感,要用心去触摸具有生命热度的文字,让古诗词的意境与学生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古诗词的意蕴与学生已有的情感产生碰撞,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归田园居》这首诗歌时,教师通过演示朗读、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归田园居”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在画面的欣赏中体会诗中的美妙意境,表达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沁人心扉,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融为一体。紧接着,学生在教师播放古筝音乐情景下,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读,一字一句细细品味诗词的精妙之处,营造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激情导趣,诱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最后通过画面的演示,使得学生顺其自然的吟诵全诗的内容,让有温度的文字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四)热情鼓舞,自主创新

罗丹曾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精妙的诗词,正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横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用如花的妙笔在点缀诗词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耐人寻味的“空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则发现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有的却走马观花无动于衷。其原因在于是否有鉴赏能力,在有限的文字中发现新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晓情动理,还要授渔导行。通过角色扮演、多元化阅读、合理归类、拓宽题材等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增添诗词教学中的“情趣”。例如,教师在教授诗歌《短歌行》中,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述有关诗歌创作的背景,通过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生平介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东汉末年,正逢乱世,群雄并起,纷争不断,为了统一天下,各路英雄各显神通。赤壁之战,曹操带领将士陈兵江上,恰逢月光皎洁,故把酒狂欢,纵论天下……”,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情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诵读,此时的学生即是当日的曹操,以诗人的意境来吟诵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悟。

三、结语

朱光潜说;“文学的修养是趣味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真正的文学教育并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书,知道多少历史文学理论和史实,而是在于是否培养出具有纯正的文学趣味。”由此可知,在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情趣化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学习方式,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有益补充[6]。故此,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种角度对古诗词情趣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古诗词教学增“情”添“趣”。从艺术的审美高度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学知识,还要涉猎广泛,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素材,通过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领悟能力,让充满温度的文字焕发出生命的色彩,感染学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元春.论中学古诗文情趣化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朱姗.缘情牵念触摸动机——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天地,2013(10).

[3]李雪.中学现代诗歌情趣化教学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莎莉.中学语文情趣化教学[D].扬州:扬州大学,2009.

[5]李子孝.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甘肃教育,2014(5).

上一篇:教育家型教师下一篇: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