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人群范文

2024-05-20

献血人群范文(精选7篇)

献血人群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无偿献血人数80289人次,其中街头献血者56965人次,男性38908人次,女性人18057次;献血年龄18~53周岁,平均年龄(33.6±5.3)周岁。集体献血者人23324次,男性16356人次,女性人6968次;献血年龄18~50周岁,平均年龄(34.1±5.5)周岁。全部献血者献血后采集标本进行抗-HIV初、复检。

1.2 方法

根据2004年卫生部制订的《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对全部血液样本进行初、复检[3]。初次血清检测均采用ELISA法,对于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的血液标本,则应使用该厂家的试剂进行双孔复试,若结果为1孔或2孔呈阳性反应,将该血液标本判定为HIV抗体待确认。各项试验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且2次检测均由不同人员完成。随访:由我站专门人员对HIV阳性献血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与国家CDC统一制定的内容一致,并遵循随访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血清OD值≥CUTOFF值为初筛阳性,复检由免疫印迹法(WB)确证。

1.3 试剂及仪器

试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北京万泰制药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检测诊断试剂(法国伯乐公司);上述诊断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使用。仪器:微量移液器,汉美顿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和汉美顿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以及瑞士TENCAN的Genesis RSP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等设备。

1.4 统计学方法[4]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s)方式进行表示,对HIV感染阳性率差异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果多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卡方分割。

2 结果

2.1 街头献血和集体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比较

街头献血人群中2013年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4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2014年度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3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IV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HIV感染的献血者的献血次数情况比较

街头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说明重复献血感染HIV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应加强对重复献血者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详情见表2。

3 讨论

HIV是一种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但无偿献血增加了艾滋病疫情扩散的危险,增加了普通市民感染HIV的风险,严重威胁献血者的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显示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IV感染率呈逐年升高趋势,HIV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如何确保用血安全,加强低危、固定献血者的队伍建设是WHO提出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我市面临的重要挑战[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需血量呈逐年增长态势。随着公民文化素养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加深,加之采供血机构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自愿加入了街头自愿献血的队伍,为临床用血贡献了巨大的力量[6,7]。但街头献血仍难满足临床需求,部分时候仍需动员互助献血和组织集体献血。街头献血的人群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固定献血者和集体献血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探讨分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状况,有利于控制HIV疫情的发展,为后续宣传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使献血招募安全工作有据可循。

本组研究发现,2012~2014年期间我市街头献血人群HIV阳性率显著高于集体献血人群(P<0.05),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P<0.05)。因此当街头采血时,首先应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献血的相关事项。另外,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宣传力度,增加献血者的献血动机咨询,及时筛除有传染疾病的高危人群,积极预防因输血引起的HIV感染,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摘要:目的 探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和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经ELISA法筛查的无偿献血者标本80289份作为研究标本,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26份,26份样本均经免疫印迹法(WB)确证,收集上述阳性患者的资料,探讨分析HIV感染情况和感染的人群特征。结果 街头献血人群中2013年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4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2014年度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3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IV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街头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说明重复献血感染HIV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应加强对重复献血者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结论 近年来,我市HIV感染率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应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接头流动献血的健康询问工作,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确保血液安全。

关键词:街头献血,集体献血,HIV,高危献血人群

参考文献

[1]刘怡,鲍自谦.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调查及招募对策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37-2738.

[2]温秀明,刘永梅,叶有玩等.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64-166.

[3]林铁辉.莆田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944-945.

[4]向春萍,邱淑华,王军.贵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11,35(9):834-835.

[5]王丹虹,林云明.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0):2581-2582.

[6]贾国荣,王妮,董芝兰等.咸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263-264.

献血人群 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包括流动献血者 (在流动采血车献血或者咨询者) 、医院医务工作者、河西学院学生、张掖医专学生等目标人群作为调查人群, 其中流动献血人群650人, 医务工作者150人, 河西学院学生2 000人, 张掖医专学生1 00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无偿献血情况调查表》, 现场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对于问卷调查收集的资料,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指标进行全面的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献血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4类献血目标人群, 共发放问卷4 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 800份, 有效回收率为95.00%。4类人群中, 女性2 276人 (59.89%) , 男性1 524人 (40.11%) 。年龄:流动人群18~30岁占69.00%, 31~40岁占22.00%;医务人员18~30岁占9.27%, 31~40岁占47.42%, 41~50岁占24.74%;学生人群 (包括河西学院和张掖医专学生) 年龄集中在18~30岁。学历分布:流动人群高中及中专学历占44.00%, 大专占26.00%, 本科占18.00%, 其他占10.00%, 本科以上占2.00%;医务人员大专学历占52.57%;河西学院学生大专学历占30.00%, 本科占70.00%;张掖医专学生全部为大专。流动人群职业分布:国家公务员占4.00%, 机关工作者占7.00%, 卫生工作者占10.00%, 大中型企业/公司职员占11.00%, 个体私营业者占10.00%, 军人占20.00%, 学生占12.00%, 其他职业者占19.00% (包括农民、外来人员、餐饮服务人员) , 下岗职工占7.00%。具体见表1。

2.2 对献血时间、献血方式的满意度 (见表2)

4类人群中, 大学生较喜欢选择节假日、周末献血;医务人员选择献血时间没有明显区别;流动人群表示可以在任何时间参加献血。4类人群满意的献血方式依次是:街头采血、到血站献血、采血车上门采血3种方式。流动人群多数选择街头流动献血方式;大学生选择到血站献血或采血车上门采血;医务人员选择单位组织献血和街头流动献血。4类人群中都有部分人选择了采血车上门采血;只有少数人对献血方式无所谓。

2.3 对无偿献血宣传的了解情况及宣传满意度的调查 (见表3)

4类人群中, 偶尔听到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占50%左右, 经常听到的占30%左右, 从没有听到过的占5%左右, 流动人群和医务人员没有注意的分别占12%和14%。对无偿献血宣传总体满意度的调查:4类人群中, 认为满意的分别占46%、24%、23%和25%;认为一般的所占比例达到了40%以上;不满意和很满意所占比例较低。

2.4 对有关纪念品、纪念品满意度、纪念品选择的调查 (见表4)

流动人群中大部分人对纪念品持无所谓态度, 医务人员中有45%的人需要纪念品, 对纪念品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0%;学生人群中40%以上的人对纪念品持无所谓态度。

4类人群中有超过30%以上的人持无所谓态度;认为纪念品一般的, 分别占21%、43%、23%、25%;医务人员对纪念品的满意度为9%。大部分人认为纪念品的选择应有纪念意义, 同时要实用、美观大方。

2.5 对无偿献血法律法规知识、献血常识的认知情况 (见表5)

医务人员对无偿献血法律法规了解最全面, 河西学院学生次之;流动人群和张掖医专学生对献血法颁布时间和献血间隔时间较模糊。

4类人群中, 大部分人对献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献血前应该清淡饮食的知识很了解, 医务人员和河西学院学生对献血后3天内针眼不要沾水的知识比较了解, 对献血后无需补充营养一般了解, 对男性经常献血可以长寿的知识, 张掖医专学生和流动人群了解很少。

2.6 对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见表6)

3 讨论与措施

无偿献血是从根本上保证血液质量, 最大限度降低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调查显示, 张掖市目前无偿献血工作模式为:流动自愿献血 (街头、各县区个人自愿献血) 和团体自愿献血 (指无指标地由单位、血站宣传组织的无偿献血) 。

(1) 无偿献血招募模式主要包括自愿献血招募、团体献血招募。自愿献血招募以流动献血人群为主, 其中男性占69%, 团体献血招募主要为学生人群, 其中女性占65%。

(2) 调查显示, 我市4类献血目标人群中, 流动人群、大学生、医专学生中以18~30岁的青年人群占大多数, 与国内报道一致[1]。流动人群中41~50岁年龄群体所占比例极少, 表明中年人群献血积极性不高, 主要是因为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免疫力下降而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另外, 中年人工作、生活负担较重。本次调查显示, 医务人员以31~40岁和41~50岁年龄群体为主要献血群体, 提示: (1) 应加大力度宣传献血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特别是有益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 利用中年人群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宣传献血挽救生命的事例, 通过报刊、媒体感谢献血者, 以此增强中年人的价值感、荣誉感。 (3) 血站保持献血环境、采血场所清洁适宜, 布置专业。消除中年人群惧怕因献血引起传染病的心理障碍。 (4) 提倡开展家庭储血、互助献血以及人文关怀献血等献血方式, 以此鼓励中年人群参加献血, 关注无偿献血事业。

(3) 流动人群是我市无偿献血的主要献血群体, 大学生是献血和应急献血的主要群体, 与国内报道一致[2~3]。医务人员是无偿献血中特殊的目标群体, 其肩负着双重角色, 既是献血者, 又因为具有医学知识而成为无偿献血的宣传者、倡导者。

(4) 无偿献血者参加献血一般为临时决定, 且易受天气、季节、大型活动、节假日和外地流动人口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 节假日街头流动献血车献血, 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献血方式。在献血时间选择上, 4类人群尤其是学生多选择节假日献血;流动人群任何时间都可以参加献血;医务人员没有明显区别。在献血方式选择上, 21%的医务人员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 17%的人喜欢血站到单位上门采血;虽然有35%的医务人员选择了街头献血车方式, 但是在流动献血人群中, 医务人员只占3%。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 张掖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献血率为1%, 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相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5%的平均水平[4~5]。大学生更倾向于到血站献血和采血车上门采血。调查结果显示:献血方式、献血时间的选择和确定, 应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 并要适当考虑他们的具体要求, 这样可以降低献血者的时间成本, 也提高了血站的服务水平。

(5) 血站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献血活动, 不应只局限于街头采血车, 应尽可能多地设立采血点, 给献血者提供的选择空间越大, 献血者就越可能对血站提出的献血要求予以回应。尽量简化献血流程, 使献血过程更快捷。团体献血时, 由于受到来自于单位领导、同学 (同事) 以及朋友献血而形成的压力性献血非常多见, 献血容易产生同组压力, 因此, 无偿献血宣传、咨询、血液采集应采取进医院、进社区等多种方式。由于流动人群对献血方式的选择, 血站应对街头流动献血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

(6) 各种新闻媒体、血站宣传品、医院血站、街头采血车是人们了解无偿献血的4条主要渠道。4类人群中, 经常听到无偿献血宣传的占30%左右, 约50%的人只是偶尔听到。医务人员中有14%的人没有注意。大部分人认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一般化。在有关献血纪念品调查中, 大多数人对纪念品有无持无所谓态度, 医务人员、张掖医专学生很看重纪念品, 尤其是医务人员, 表示纪念品要有纪念意义, 而且认为目前血站纪念品一般。调查提示: (1) 赠送小礼品已经成为无偿献血营销的常见方式。血站为不同献血者精心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 给予特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具有重要意义。 (2) 医院、血站在团体献血和献血宣传中担负着组织动员、教育发动、示范表率作用。要对参加献血的医务人员大力进行宣传、表彰。应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 宣传临床输血抢救危重患者的实例, 将医院拓展为无偿献血宣传发动的主渠道之一。在无偿献血领域, 血站的形象可以在献血者中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

(7) 献血者从对献血知识的初步认知到采取自愿无偿献血行为要遵循知、信、行的转变过程。本次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和河西学院学生对无偿献血法律法规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其他人群, 是无偿献血的主力。由于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流动人群、张掖医专学生对献血法颁布时间、献血间隔时间等知识模糊不清, 对献血一般常识缺乏基本了解;4类人群对献血后是否需要补充营养认识模糊, 医务人员也存在误区, 张掖医专学生更是缺乏相关知识。《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如此多的人仍然不知道无偿献血, 这充分说明, 张掖市无偿献血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献血过程中, 血站工作人员的实际表现, 将直接影响献血者对血站采血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度。本次调查表明, 4类人群对工作人员服务的评价总体满意, 尤其是流动人群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医务人员、大学生和医专学生对采血人员的针刺技术、献血后叮嘱表示满意, 但是对是否讲解献血常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着装、语言以及献血过程中交流、沟通等方面的满意率不高。笔者建议: (1) 倡导人性化服务; (2) 耐心细致地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 (3) 制订从专业人员到后勤支持人员, 从献血前、中、后的服务到一定间隔期后的随访、祝福, 从献血者登记识别对献血者表示关爱等环节的全员、全程优质服务规范流程; (4) 血站引入营销理念, 首先应该以无偿献血者为关注焦点, 以顾客满意为首要目标, 让优质服务的思想贯穿广告宣传、活动准备、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接待、采血过程、献血后关爱、血费报销、健康咨询、意见反馈等各个环节, 重视献血者的感受、意见和建议。同时, 还要重视对内部员工的服务, 只有这样, 其才能为献血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张掖市,无偿献血目标人群,献血服务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雪梅, 孙红霞, 王明静.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现状调查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2, 4 (1) :31~32.

[2]陈李, 叶志勇, 陈筱华.不同人群无偿献血心态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2 (3) :173~174.

[3]刘洪莉, 唐荣才, 刘衍春, 等.南京地区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及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 (9) :1144~1145.

[4]高东英, 代爱英, 梁万年, 等.北京市医护工作者无偿献血的知-信-行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4) :314~315.

献血人群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宝鸡地区初次献血者为96 076例,男58 713例,女37 363例;年龄层为18岁~55岁。所有献血者献血后均留取血液标本,并对血液标本进行梅毒抗体初复2次检测。

1.2 试剂与仪器

梅毒抗体初、复检试剂分别由上海科华和北京万泰公司提供,确认试剂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所用试剂均通过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审批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采用RSP150加样系统、BEPⅢ酶免分析系统。

1.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断

血液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受检血浆OD≥Cut off值判为阳性,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初复检结果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确认阳性者按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统计,且血液均需做报废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行×列χ2检验,以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中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分布情况

96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经确认阳性者为826例,总阳性率为0.86%。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6%,1.11%,0.67%,0.65%,P<0.01。提示不同年份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见表1。

2.2 96 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情况

96 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中男性梅毒抗体阳性者521例,阳性率为0.89%;女性梅毒抗体阳性者305例,阳性率为0.82%,P>0.05。提示不同性别组梅毒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96 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在不同年龄层的构成情况

18岁~30岁、31岁~40岁和41岁~55岁3个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51%,1.13%和1.12%,P<0.01。提示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96 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在不同职业中的构成状况

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和其他职业阶层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3%,1.14%,1.02%,0.17%和0.88%,P<0.01。提示不同职业阶层梅毒感染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

注:χ2=113.01,P<0.01。

注:χ2=1.352,P>0.05。

注:χ2=105.93,P<0.01。

注:χ2=100.67,P<0.01。

3 讨论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可通过血液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及病变。为了防止经输血传播梅毒,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检测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

通过对宝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统计分析,96 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经TPPA确认阳性者为826例,总阳性率为0.86%,高于国内陈国龙[1]报道的0.76%和刘衍春[2]报道的0.17%,这说明我地区是梅毒高发区域,应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的筛查力度,阻断梅毒经输血传播,提高输血安全。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初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6%,1.11%,0.67%和0.65%,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初次无偿献血者绝大部分是健康公民,随着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献血人群的自我淘汰意识不断增强,血站也不断加强了献血者健康征询工作力度,发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时均劝阻其主动放弃献血,有效地减少了梅毒感染者参加无偿献血。在82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中,男性521例,女性305例,感染率分别为0.89%和0.82%,该性别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男女感染和传播梅毒的几率均等,均属易感人群。由于献血人群年龄层仅限于18岁~55岁,由表3可明显看出无偿献血人群不同年龄组的梅毒抗体感染率分别为0.51%,1.13%,1.12%,主要以31岁~55岁人群为主,构成比为74.6%,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已婚者逐渐占绝大多数,处于性活跃期并相对开放,接触感染者的机会较多。此次调查分析从梅毒感染者职业分布看,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感染率分别为1.14%,1.02%,0.93%,0.17%,与孙鹏章[3]和陈国龙[1]报道的农民阶层梅毒感染率最高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各职业人群存在文化水平、性病知识、卫生条件、伦理性道德等的差距。

因此,血站在大力推行无偿献血的同时,应加大献血宣传工作力度,使献血者了解更多的献血知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受血者,尽可能地排除高危献血者,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同时,要加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健康征询,严把体检关;加强对献血者梅毒抗体的检测,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试剂,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摘要:目的提高血液质量,增强输血安全,切断TP经输血传播途径。方法采用ELISA对96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选,初复检结果阳性者用TPPA进行确认,确认阳性者按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统计。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96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确认结果阳性者826例,阳性率为0.86%;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6%,1.11%,0.67%,0.65%;18岁~55岁3组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0.51%,1.13%,1.12%;5组不同职业阶层以工人和农民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4%和1.02%。结论初次无偿献血人群中31岁~55岁是梅毒高发年龄段;工人和农民是梅毒高发职业阶层;梅毒感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关键词:梅毒,输血,血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龙,林燕英,陈颖.献血人员中梅毒抗体的检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2):164~165

[2]刘衍春,张振燕,周知祥,等.南京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的初步调查和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21

献血人群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2011年常德市无偿献血标本223888份, 其中梅毒抗体阳性1744人份。

1.2 试剂

6年间分别使用珠海丽珠、上海科华、北京万泰、北京高达及夏门新创生物技术公司所提供的ELISA试剂。各试剂均经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仪器

全自动加样系统 (瑞士帝肯公司RSP100、XAN-TUS440H/150) 、全自动后处理 (德国贝宁BEPⅢ、奥斯邦FAME24/20) 、全自动酶标仪 (ZENYTH340RT) 、洗板机 (帝肯M8/2R)

1.4 方法

采用2种TP-ELISA试剂同时进行检测, 两次结果同为阳性者判为阳性。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梅毒抗体阳性调查

见表1。

2.2 不同学历梅毒抗体阳性调查情况

见表2。

2.3 不同职业梅毒抗体阳性调查情况

见表3。

3 讨论

常德地区2006~2011年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为0.78%, 此次调查梅毒抗体阳性总数为1744份, 其中男1151份, 占66%, 女593份, 占34%, 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 但因男、女生理因素及献血主动性造成参加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 故男性梅毒抗体阳性数明显多于女性[2]。

表2显示不同学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学历高低与梅毒抗体阳性率呈反比关系, 这与武汉地区[3]相一致, 大专以上学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0.48%, 中专学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0.70%, 而高中以下学历高达1.32%, 这可能与高学历的献血者因受教育机会多, 整体素质较学历低的献血者高, 故对献血常识更易接受, 能有效自我排除危险行为有一定关联。

注:▲:与女性阳性率比较:χ2=7.052, P=0.008

注:不同学历阳性率之间比较:χ2=423.073, P=0.000

注:不同职业阳性率之间比较:χ2=514.448, P=0.000

由表3统计得出, 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意义, 其中以学生、军人、医务人员、公务员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 (0.08%~0.77%) , 自由职业、农民职业群体最高 (1.02%~1.63%) , 这与每年春节前夕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原因所致梅毒抗体阳性检测率呈明显升高的结论相吻合, 各类职业中军人呈逐年下降趋势, 而学生呈上升趋势[2], 这可能与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性开放、国家允许在校大学生符合婚姻法条件者结婚政策等原因有关。虽然学生中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数量不多, 但我们应在此方面给予积极关注。

近几年来,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基本上控制在一定波动范围内 (见表1) , 这与我市采取针对不同职业、学历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无偿献血招募、选择国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梅毒检测试剂以及提高工作人员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等措施有着直接关系, 而现有措施只能被动筛查直采血液中的梅毒抗体阳性者。故笔者认为, 无偿献血前对血液进行梅毒初筛检测, 对有效降低因梅毒抗体阳性所致的血液报废, 节约成本, 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风险, 值得探索。

摘要:对2006~2011年常德市无偿献血标本223888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常德地区2006~2011年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为0.78%, 梅毒抗体阳性总数为1744份, 其中男1151份, 占66%, 女593份, 占34%, 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学历、职业存在统计学差异。为有效降低因梅毒抗体阳性所致的血液报废, 节约成本, 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风险, 采供血系统采取除针对不同职业、学历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无偿献血招募、选择国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梅毒检测试剂以及提高工作人员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等措施外, 无偿献血前对血液进行梅毒初筛检测, 是有值得探索的。

关键词:无偿献血,梅毒,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张君炎.我国性病流行和控制工作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J].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3) :381.

[2]黄新宝, 杨坤.2006~2009年贵港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2) :136-137.

献血人群 第5篇

1 献血者简介

献血者刘某, 现年24岁, 未婚, 本科学历, 学士双学位。2011年8月19日在我市某流动采血车献血200 ml。献血征询时见刘某精神状态良好, 本人自诉无输血史、吸毒史和同性恋史;体检医生未见其有大面积纹身;为初次献血, 献血时未见其有任何不适, 献血过程顺利, 未发生职业暴露。

2 抗-HIV筛查

2.1 试剂与仪器

抗-HIV1/2国产试剂盒 (北京新创公司, 批号:2011036604) , 抗-HIV进口试剂盒 (法国伯乐公司, 批号:IB0179) 。所有试剂均经卫生部生物制品鉴定所批检合格,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酶标仪 (芬兰Multiskan MK3) , 洗板机 (上海科华公司ST-36WT, 瑞士帝肯公司Columbus) , 普通水浴箱 (北京永光明公司HH-WZ1600型) 。

2.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 (ELISA) 法, 分别用进口抗-HIV试剂和国产抗-HIV试剂对所有献血者捐献的血液做两次检测, 两次检测由不同人员在同一时段完成。对至少一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用原试剂做双孔复试, 复试结果为有反应性者判为抗-HIV初筛阳性, 并送金昌市疾控中心HIV初筛 (中心) 实验室筛查, 筛查阳性者送甘肃省疾控中心以Westm Blot (WB) 法做确认试验。

3 结果

3.1 初筛检验

献血者刘某初筛检测采用国产 (S/Co值为18.434, Cotoff值为0.150) 、进口 (S/Co值为11.704, Cotoff值为0.258) 试剂抗-HIV抗体均为有反应性;金昌市疾控中心对刘某初筛再检结果为国产 (珠海丽珠公司, 批号为2010110712;北京万泰公司, 批号:20110303) 试剂抗-HIV抗体均为有反应性。

3.2 确证试验

献血者刘某经两级初筛实验室检测均为有反应性, 送检甘肃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检测抗-HIV, Westm Blot (WB) 确认试验带型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1p24p17, 确证结论为抗HIV-1型。

4 讨论

我站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28 258份, 其中送往甘肃省疾控中心进行HIV确认的22份, 最终确证为HIV阳性的献血者仅此1例 (感染率为0.004%) 。虽然无偿献血者人群中HIV感染者极少, 但其危害巨大, 因此, 对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抗-HIV筛查和确认, 对保证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刘某的进一步跟踪回访和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其为男男同性恋者。但该献血者在献血征询表的填写和体检医生的咨询中均否认自己有高危行为。这提醒我们在街头献血咨询和体检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策略, 细化流程, 强化服务意识, 引导献血者如实填写健康征询表, 对那些怀疑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引导其主动放弃, 暂缓献血;同时警惕那些打着“爱心”旗号献血, 实际是变相体检的恶意献血者。由此可见, 从健康的无偿献血人群中采血, 防止高危人群参加献血是加强血源管理、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和根本措施。

虽然金昌地区从近3万份献血者标本中首次发现并确证1例抗-HIV阳性感染者, 但对受血者而言, 即使1例HIV漏检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和人群中病毒阳性率比较, 献血者中的病毒阳性率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更直接, 因为献血者中的病毒阳性率高, 但因种种因素 (如窗口期等) 漏检, 阳性血发往临床, 导致输血的危险加大。因此, 献血者中的病毒阳性率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性的大小[2]。目前我站对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采用的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初复检的模式, 可以有效避免因试剂原因造成HIV漏检现象的发生, 有利于提高抗-HIV检测的准确性, 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金昌,献血人群,抗-HIV

参考文献

[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R].GB18467-2001.

献血人群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5014例,其中男性3118例,女性1896例。年龄18~55岁,其中25~40岁者3510例,占70%。采集被检者全血5ml,分离血清。

1.2 试剂

抗体筛查细胞由内蒙古血液中心自制包括Rh,Kidd,MNSs,Duffy,Diego,Kell,Lewis,P等8个血型系统的21个抗原互补;抗体鉴定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抗人球蛋白(antihumanglobulin,AHG)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各种血型抗原抗血清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春博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抗体筛选、鉴定及效价测定、抗体IgG类别检测、吸收放散实验等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2]。选取其中部分样本作单份样本筛选与10份样本等量混合后再取0.1ml进行筛选比较。

2 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

5014例献血者样本采用筛查细胞,并同时作聚凝胺试验及AHG试验。AHG法阳性者9例(0.18%),聚凝胺法阳性8例。1例AHG阳性、聚凝胺阴性者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鉴定实验为Leb 1例。本组筛查阳性者作抗体鉴定见表1。

2.2 9例不规则抗体性别分布

男性2例,女性7例,女性产生不规则抗体多于男性。

2.3 9例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

抗体以Rh系统最常见,有5例,占55.6%;MN系统抗体3例,占33.3%,Le系统1例占11.1%。不规则抗体效价均≤64,Rh抗体均为IgG,MN和Le抗体则为IgM和(或)IgM+lgG。

2.4 单份样本筛查与10份样本等量混合样本筛查比较

10份样本一组混合筛查漏检1例(抗D,效价为2)。

3讨论

在临床输血中,凡ABO,Rh同型交叉配血不合,均可引起输血反应,有妊娠史或输血史及可能反复输血者都应进行抗体筛查。也有人提出,在采血时应当对供血者作抗体筛查,以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输血。本组无偿献血者5014例,筛查出不规则抗体9例(0.18%)。国外报告,随机人群中抗体筛查阳性者0.5%[1],也有文献报告为0.3%~2.0%[3]。呼和浩特地区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率低于文献报告。本研究还发现,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分析可能与献血女性多为生育年龄者,与妊娠有关。我国献血法对生育年龄女性献血无特别规定。我们认为,女性献血者的血浆如用于单份输血或小儿输注时,宜作抗体筛查。

呼和浩特地区不规则抗体多数为Rh、MN、Le等血型系统抗体,与国内其他地区报告大致相同[4]。这些抗体都可以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因此了解本地区不规则抗体分布,可指导稀有血型血液的贮备,针对抗体分布贮存对应抗原阴性的血液[呼和浩特地区除应贮存足量的RhD(-)血液,还应重视RhE(-)、M(-)、Le(-)血液的贮备];为本地区组建稀有血型库提供参考;开发针对本地区抗体分布的抗体筛查细胞和抗体鉴定细胞。我们建议,对于特殊患者(昏迷、老人、幼儿)大量输注血浆或全血时,对供者血液应作抗体筛查,以确保安全输血。

无偿献血样本常常大量集中采集,有人提出,为了节省人工和试剂,可采用10份样本混合初筛,对阳性样本再逐份复查以检出抗体阳性标本[1]。这是基于对供者每例1次最多采全血400ml,分离血浆200ml,但用于患者时,200ml血浆输入患者体内至少被10倍以上稀释,如果稀释后原有抗体检查不出来便没有临床意义了。本研究比较10人份一组混合筛查与单份筛查,混合筛查有漏检,漏检者抗体效价均为2,即便1次采血400ml,分离血浆200ml输入成人体内是安全的,但由于混合血浆中少数低效价不规则抗体仍有漏检的可能,故混合血浆初筛法不适用患者输血前试验。

本组9例不规则抗体中IgG为5例(55.6%),盐水介质筛查均漏检。目前输血前试验普遍采用聚凝胺方法。聚凝胺技术操作简便、快速,但IgM抗体漏检均有报告[5]。AHG试验是经典技术,但操作繁琐费时。本组样本中1例Leb抗体聚凝胺法漏检。在输血前试验中,假阴性比假阳性更危险。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之一,如何对血源进行抗体检测,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从而确保输血安全变成至关重要[6]。因此建议医院输血科/血库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特别是既往发生过输血反应者,做输血前试验时采用几种方法配血更为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地区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与分布特征,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于2008年对呼和浩特地区献血者中随机抽取5014例,采用抗体筛选细胞、聚凝胺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作抗体筛查。结果筛出不规则抗体9例,占0.18%。女性不规则抗体者多于男性(P<0.01),多为Rh抗体(抗D、抗E和抗C占55.6%)。聚凝胺法漏检1例Le抗体。结论由于不规则抗体可以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因此调查该地区不规则抗体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对女性献血者或给重危病人、小儿大量输注的血浆尤应做抗体筛选以确保安全输血。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抗体筛查

参考文献

[1]McCullough J.Transfusion Medicine.New York:Mc Graw Will,1999:153-1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7-71.

[3]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0-98.

[4]吕蓉,刘忠,方勤.合肥地区4000名献血者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结果.中国输血杂志,1998,11(3):154.

[5]陈学军,徐兴强,金小波.聚凝胺试验在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概况.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32-434.

献血人群 第7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鄂尔多斯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所有献血者资料,共127 349人次,其中男性85 662人次(67.26%),女性41687人次(32.74%)。

1.2方法鄂尔多斯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唐山现代SHINOW9.0)中调取研究时间段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血液检测结果等信息。献血者年龄分组18岁~25岁、26岁~35岁、36岁~45岁以及46岁及以上年龄组。分析10年间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构成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2结果

从2005-2014年,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者中,26~35岁年龄组的献血人数最高,同时该年龄组也是不合格率最高的组别。10年间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详见表1、表2,图1、图2。

3讨论

从2005至2014年10年间,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者共127 349人次,其中男性85 662人次(67.26%),女性41687人次(32.74%)。男女比例达2.05∶1,男性是献血主力。献血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26~35年龄组献血人数最高,是本地区献血的主力军。我们也注意到,这一年龄组也是不合格率最高的,达4.16%,所以在初筛与征询要特别注意。

从年龄构成比来看,10年间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18~25岁以及26~35岁年龄组共同构成献血主力军,其次是36~45岁年龄组,最少的是46岁及以上年龄组;随后10年间,18~25岁年龄组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36~45岁年龄组及46岁以上及年龄组呈缓慢上升趋势,26~35岁年龄组基本保持不变,到2014年鄂尔多斯地区献血人群不论是数量还是构成上基本分成两个阵营,一是26~35岁年龄组以及36-45年龄组构成的献血主体,他们分别占2014年总献血人数的33.69%和34.06%,合计67.76%;另一个群体是18~25岁年龄组和46岁以上年龄组构成的人群,他们占献血人群的百分比分别是16.47%和15.79%。从结果来看26~35岁年龄组占每年献血人群的比例较恒定,一直以来都是本地区的主要献血人群。36~45岁年龄组人群所占比例上升明显,截至2013及2014年已与26~3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相当,共同构成了本地区献血的主力军。46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比例也在稳步上升。与福州地区相似[1],18~25岁年龄组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其原因:前几年,我站学习外地经验主要将大中专学校学生作为献血的主要动员对象,后来随着街头以及团体招募的推进,这部分人群逐渐被淡化;再者2009-2011年间出现了又一波小高峰,与当时鄂尔多斯经济高速发展,外来人口增加有关,其后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外来人口的减少而减少,也可能与当时一系列网络事件给年轻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

按照性别来分析:男性组26~3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36~45岁年龄组;女性在18~45岁年龄段均比较接近。

从不合格情况来看,在各年龄组均是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女性献血人群不合格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男性不合格率最高的年龄组是26~35岁,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十年来鄂尔多斯地区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依此对献血招募、初筛的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推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年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改进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2005至2014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人数逐年上升,男女比例为2.05∶1,18~25岁年龄组献血者比例从2005年的33.81%降至2014年的16.98%,其余各年龄组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6~45岁年龄组人群是当地献血的主力军。结论:鄂尔多斯地区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对献血招募及初筛策略做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无偿献血,鄂尔多斯,年龄,性别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献血人群】相关文章:

流行人群05-06

青年人群05-31

人群干预06-03

人群调查07-17

人群随访05-15

中国普通人群05-18

风险人群筛查05-29

人群密度分析07-24

MSM人群08-01

男男性接触人群05-07

上一篇:多样形式下一篇:建筑工程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