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2024-08-02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精选11篇)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第1篇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和谐的安全环境统领企业发展

大力构建和谐企业,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 是时代对铁路行业提出的要求, 是社会的共鸣, 广大铁路职工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 经济效益提高, 受到社会尊敬。2007年, 该段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企业精神和企业宣传广告的征集活动, 广大职工本着从关心企业、爱护企业的角度出发, 共征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口号1600多条。这个段认为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 就是为了团结广大职工, 增加全体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企业中提炼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精神, 促进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增强企业实力。按照工务段的生产特点, 最重要的是提供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 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的设备, 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为此, 他们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重新规范了企业管理制度, 特别是理顺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40多项, 铁路第六次提速后, 铁路车流密度大、车速快, 京沪线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 职工线路上检查、作业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他们就把防止职工人身伤害放在首位, 坚定不移地保证职工人身安全, 千方百计地改善和提高职工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 每年都投入大量地人力、物力、财力, 使职工安心生产, 大胆工作。二是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 把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作为和谐企业创建的重要内容, 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作为全段企业文化教育的主题。同时, 结合该段实际, 利用各种形式, 在全段开展理念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 不断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观念, 提高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 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

二、完善企业依法治理结构, 加强民主管理, 推进“阳光”经营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关键是保证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此, 该段从四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坚持每年组织好职工代表大会, 每逢段里重大经营决策, 全年重点工作, 科技工作规划, 生产财务计划, 职工工资计划, 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等重要生产文件, 都要在职代会公示。二是定期召开段领导班子和车间领导班子两级民主生活会, 通过互相谈心,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加强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维护两级领导班子的团结,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工会依法履行职能, 加强维护、参与、协调、教育方面的纽带作用, 定期召开职工代表组长会, 经常听取职工代表意见, 反馈给行政领导, 改进工作, 从尊重职工主体地位着手, 换位思考, 保护好职工权益, 解决生产纠纷、生活难题, 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四是将段务公开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点, 该段每季度都进行一次公示, 把职工群众所关心的大宗物资采购, 段生产生活重大决策、多种经营发展情况、用人用工情况、干部选拔任用、职工奖金分配情况、领导干部收入和廉政情况等方面内容作为公开的重点, 并设立了段务公开意见箱, 以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在劳务用工方面, 每年根据全段大中修任务, 都要招收使用大量民工, 为把好用人关口, 防止私招滥聘, 段党政工每次都要召开联席会, 根据生产任务量, 对用人用工范围, 工费支出标准等进行研究, 并进行公示, 接受广大职工监督, 段里成立了八个“段务公开”小组, 分工把关, 有效地推进了“阳光”经营。

三、加强企业文明建设, 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努力提高职工待遇。现在的天津工务段是由原天津工务段、南仓工务段和沧州工务段整合在一起的。起初, 管理方式和职工收入有一定差异, 整合后, 段行政、段党委在认真调研地基础上, 针对三段职工收入不同、工作地点不同的情况, 及时调整拉齐了职工的差旅费、夜间值班费、生产奖等职工十分关心的问题, 并承诺逐年提高职工收入水平。2007年, 该段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2534.4元。劳务工资做到按月发放, 不拖不欠。在职工劳保福利待遇上, 每年按规定标准为职工配备发放劳保服、劳保鞋、毛巾、手套等防护用品, 暑期按时发放防暑降温用品, 段工会按职工分布情况和工作性质, 冬送温暖、夏送凉爽, 及时为一线生产工人排忧解难。目前, 全段全体职工情绪稳定, 干劲十足。

确保“三不让”承诺落到实处。“不让一名铁路职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不让一名铁路职工看不起病, 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 是铁道部对铁路职工的庄严承诺。两年来, 该段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内容, 工会专门抽出一名干部负责落实这项工作。一是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一项惠及铁路职工的“民心工程”, 有利于和谐企业建设, 能够为铁路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稳定人心, 为全段深化改革, 确保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二是及时制定了工作制度, 保证人、财、物到位兑现, 通过建立困难职工档案, 大病职工档案, 掌握全段职工动态, 及时为职工办理救助, 解决难题, 实现了职工“困有所帮, 难有所助, 病有所医, 亡有所补”的工作目标。三是抓好帮困到位, 全段39名重困职工, 分别由段11名领导干部分工包保, 建立联系制度, 电话公开, 定期走访, 保证这39名重困职工生活有人管, 困难有人帮, 年节有人问。对一般困难家庭, 由27个车间工会主席分工负责, 定期走访, 按期救助, 全面覆盖, 不叫一名困难职工过不去。两年来, 全段共为316名职工办理了大病救助, 发放救助金136.2万元, 使多名器官移植、心脏搭桥、心脏支架、癌症手术的职工渡过难关;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基础上, 还及时为20名重困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3.25万元;共为962人次一般困难职工办理困补, 发放生活补助37.99万元。另外, 该段还建立了一种特殊捐款形式, 每年筹集部分资金, 以捐助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

落实好“三不让”工作, 极大地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他们针对实际情况, 由段行政、工会、职工个人三方筹资, 组织了企业互助补充保险, 对职工生病住院、家庭发生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亲属病亡等给予经济帮助。2007年有270名职工享受保险金93650元, 为住院职工垫付手术费27万元。每年, 该段还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针对职工劳动强度大, 很多职工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情况, 及时选编了预防七种疾病的《工务职工健康手册》及光盘, 发至每个职工手中, 帮助广大职工学习保健知识, 预防疾病, 提高健康水平。

为改变沿线工区生产生活环境差的现状, 从2005年开始, 该段每年投资300多万元, 用于整修沿线工区环境, 建设职工的生活线、文化线。段工会牵头, 按照调研的计划, 组织房屋整修、环境治理、配置职工生活所需的家具备用品和文化体育用品, 使铁路沿线工区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为职工创建了一个文明、整洁、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从2005年起到2009年止, 该段要把全段175个工区的环境彻底整治完毕, 使全段的文明建设、和谐企业建设, 达到一个新水平, 在全段形成团结、和谐、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范文] 第2篇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近年来,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坚持以建立和谐企业为载体,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用工,合理处理劳资矛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连续四年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连续三年被江苏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徐州市水利局评为“先进单位”和“十强企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质量第一,创建名牌工程

公司坚持以建设质量优良、安全文明、廉政示范、人民满

意的水利工程为目标,始终将优质安全名牌水利工程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实行“工程创名牌,管理求卓越,市场图发展”的质量方针,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和完善,促进了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公司先后获得省级优质工程18项,市级优质工程53项,其中万寨港、邳州港、双楼港获交通部优质工程,黄墩湖滞洪闸被水利部、淮委评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张楼中运河地涵工程被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工地”,公司也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委员会评为“质量管理先进集体”。

二、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效

公司改制后,为了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公司从企业内部改革入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依法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党、群组织机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按照“优质工程是基础,财务管理是核心,成本核算是关键,技改管理是重点,科技创新是动力”的管理思想和牢固树立“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先后制定了《人事管理制度》、《管理类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合同管理办法》、《施工项目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按照先进企业的目标,努力改进薄弱环节,不断打牢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的工程投标中标率不断提高。

三、关心企业职工,提高福利待遇

公司始终坚持把维护好和发展好职工利益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内容来落实。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公司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改善。普遍为职工办理了保险,职工工资标准也在不断增长,对新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工作满一年后,工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大专生每月增加500元,本科生每月增加800元,定期发放劳保用品,年底根据业绩发放奖金等。定期为企业退休职工免费体检身体和走访慰问,每年安排在职员工进行一次旅游,对职工食堂和单身职工宿舍进行了整修,建立了职工之家,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关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经常性地参与捐赠、救助等社会公益活动,支持和推进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几年来,先后解决了近百余名大学生就业;参与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援建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及员工参与社会捐助资金近10余万元。

五、狠抓思想教育,发挥党、群组织作用

公司党总支紧扣“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具有水利特色的党建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在施工一线开展了“党员先锋流动红旗”、“党旗在工地飘扬”、“党员挂牌上岗”和公示党员承诺书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定期上好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组织作用。一是在职工中开展“三培养”活动,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员工党员培养成企业的管理人员。二是为职工成才创造条件。建立了“职工之家”,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激励职工参加各类培训,自学成才。三是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先后组织职工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和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组织全体职工向舟曲灾区捐款;与泉山区永安街道一起承办了创先争优活动广场文艺晚会,坚持用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

坚持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 第3篇

一、关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解读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回归的教育思想。这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显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因此,学校管理更应该适应教育的需要与时俱进,大力施行人本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做的诗化般的诠释。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人格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高超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艺术。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全体师生,一切依靠全体师生。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学校管理者要走进学生心灵,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爱校、乐学,从而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人为本”与创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任何管理,说到底,都是人的管理。原任美国铁路公司总裁史密斯曾指出:“铁路的成分95%是人,5%是铁。”铁路如此,那么作为百年大计的教育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管理新理念,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人本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要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就要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新理念,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管理一所学校,要有规章制度。校章校规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管理的方式不应该只有冷冰冰的纪律和制度,而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性化、充满人情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互动,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教师管理新模式,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要求管理者对教师的生活、心理、健康、工作、事业倾注更多的心血。学校应配合师德教育,强化教师职业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注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现才华的舞台,创造施展才干的条件,建设发挥才能的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杠杆。在教育管理中,必要的科学的管理不仅不可缺少,而且还要加强和完善。在教学管理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管,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放,就是对学生不能管得太死,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加速教育目的的实现。

总之,“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条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手段;创建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思想用于学校管理的必然结晶,

三、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一所学校管理的内容千头万绪,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达到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心。

(一)让广大教师人尽其才

这里所讲的“才”,专指教师教书育人时所具备的专业常识。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现在姑且不论现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但就专业知识来说,不能“授业、传道、解惑”不能为师。我们知道,每位教师从高等院校所学的知识是书面的、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有许多知识的获取、积累,毕业后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校长在安排教师工作岗位时不能绝对以教师毕业的专业来判定其知识和教书育人的水准,应该让教师自我选择所教的学科,只要是专长的,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也无妨。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能否学会学习应该作为教师是否是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让广大教师人尽其力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过粗或过细都会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一名校长,其管理的水平不是体现在制定、完善了几个规范制度,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完成了几个艰巨任务上,而是如何调动教师的最大工作热情,人尽其力,人尽其职。“领”是为了“导”,“管”是为了“理”,其最终都是为了放权、放手,使教师养成“领导在校或不在校都一样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

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热衷于“出工不出力”的应付式教学。作为校长,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想方设法为教师“人尽其力”创造条件。如果每位教师气都顺了,心都齐了,力都使了,集体的力量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爱岗敬业的氛围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到那时,别说是教风形成良性循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就是学校的管理目的也达到了。

(三)让广大教师人尽其心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课堂 第4篇

一、以人为本与创建和谐课堂的关系

创建和谐课堂, 即创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谐调、平等、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在和谐的课堂中, 必然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和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 自主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获得的过程中来。老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正确的方向, 制定相对灵活的框架, 充分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质疑, 进行研究, 作出判断, 力求创新, 也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独立思维判断能力。因此, 以人为本与创建和谐课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课堂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精神, 创建和谐课堂必须始终贯彻“人本”理念, 即必须始终贯彻以“学生的成长与健康个性的发展”为本。

二、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推动教育的发展

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和作用。它有利于老师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 落实教育方针, 贯彻素质教育。在我国传统课堂中, 老师包办或基本包办了所有的事情, 全部扮演或基本上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课堂的特征是老师决定一切, 老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 实质上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 其弊端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承, 而不注重知识的发展与创新, 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而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构建和谐课堂则可以避免上述的弊端, 在和谐课堂中, 师生的关系是“共同学习者”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平等式的朋友关系”。和谐课堂的创建, 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成才, 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必将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要做好诸方面的工作

1. 以班主任为核心, 协调好各种关系。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需要班主任协调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必须制定出必要的规划和目标, 总揽全局, 艺术性地协调好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 使科任老师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必须协调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科任老师必须及时掌握所在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 与学生多交流, 在学生中树立和维护科任老师的威信, 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出现的矛盾, 要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化解。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 必须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必须及时了解学生需要, 并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 必须有全局观念, 也要搞好局部, 不能只见树木, 不见树林。

2. 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是一桶水。”在现代和谐教育的大背景下, 教师更应是一条流动的小河甚而是澎湃的汪洋大海。一句话,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 是能力、素质和品质、修养的统一体。提高教育素养是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的过程。具体而言, 一是要求教师应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二是要求教师应有较好的教育艺术;三是教师应有高尚的品质和修养;四是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 切实转变观念, 开放胸怀;五是要落实行动, 在行动中总结、思考、修正、提高和完善。

3. 坚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对学生一生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人格, 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向创新、探究、开放的方向转变。在平时教学中, 要把社会、生活、人生、实践的内容引入课堂, 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主动, 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得到自主的发展, 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创造发明。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第5篇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茂宁工会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劳动关系和谐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着力打造和谐企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先后获得宁波市和谒企业创建“先进单位、”宁波市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模范职工之家”、宁波市创建“学习型企业达标单位”、“宁波市平安企业”等光荣称号。呈现了企业和谐的可喜景象。

一、以创新推动和谐

宁波茂宁制衣有限公司为了打造一个和谐企业,把着力点放在依靠职工,依靠工会上。用“两个依靠”的创新理念来经营和管理企业。一是打造一个组织到位、思想到位、理念到位、实质到位的有创新精神的工会组织:工会委员会、经审委员、女职工委员会、劳动委员会等按期同步换届,规范选举,每位干部上岗后,在思想上尊重职工、在感情上贴近职工、在作风上深入职工,树立强烈的干部责任性。坚持工会干部的定期学习制度,每月一次学习,研究工作,提升干部的理念。二是强化机制,打造“民主型、和谐化” 职代会。保证基本民主形式的权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职工参与重大决策的主人翁地位。保证职代会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做好厂务公开。所形成的“由工会牵头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决策”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各级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的深化。职工对公司经营管理策略或方案提出建议及对公司领导不满进行举报可以通过厂区内的意见箱或互联网中邮箱、手机短信息向企业管理层上传,形成了有效的立体上传下达机制。使自下而上的员工监督与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形成合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以公正求得和谐

发挥工会的作用,在企业与职工公正上做文章。一是推动企业方的主动性。2003年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来,公司成立了集体合同领导小组,制定了规章制度,建立起工作责任制。每轮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会议后,工会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整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并要求限期答复,限期解决问题。公司高度重视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并突出平等协商环节,加强集体合同续签工作。工会针对集体合同履行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同行政部门平等协商解决。二是推动职工方的主动性。从求“企业与职工的公平”上向“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公平”深化在成绩面前,公司工会又把教育和引导职工放在重要位置,教育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岗位建功,推动企业发展。一方面让职工切实履行集体合同,)另一方面又让职工在主人翁的姿态下,正确搞好同事合作,同心同德和谐奋斗。

三、以稳定保证和谐

企业领导借助工会组织发挥维护职责,切实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建立送温暖帮困救助长效机制,设立送温暖基金,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完善职工互助补充保险。2013年1月,工会又为每位曾受江西,四川受灾职工捐款1000元。让职工感受“雪中送碳”的人间温情。二是重视职工健康、落实劳动防护措施。每年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特珠工种发放劳动用品,如对每位裁剪员工发放钢丝手套并要求上岗时必需戴上。三是注重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为特困女职工排忧解难,每年春季“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活动专门对在职女职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让全体女职工受到了实实在在“权益”保障。2013年3月,公司被评为象山县女职工“四期”保护十佳企业。

四、以文化孕育和谐

以学生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 第6篇

一、使学校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乐园

学生是校园最大的群体,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文化就是学生这个群体在校内外的文化环境中,尤其是在学校教育指引下逐渐形成的具有学生独特视角和生活方式的复合体,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同。如设计校徽、悬挂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建设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生物同、地理园和水族角等;创办文学社、爱心社、英语角、校报、光荣榜、作业展等;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及各类比赛;开设校本课程和开辟德育基地、德育展室、校园网站等。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创建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其中环境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引领师生共同发展的沃土和乐园。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让学生亲自参与,如在全校开展“读好书,谈体会,写心得”的活动,随后征集校园文化格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张贴在校园的橱窗或教室里,接受大家的监督,把自己的想法内化为自觉行动,进行自我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学校努力改善和提高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学生活动场所,提升校同环境档次和文化品位,美化、绿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突出体现环境育人。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优美的校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保证。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题。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要义。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有了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要从“说教者”的位置上走下来,通过塑造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有强大人格亲和力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指导者,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而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现象正面教育学生,并对负面影响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学生进行理性的判断,使学生不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才都是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成才的客观条件,和谐教育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存因素,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们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细雨般润物无声,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通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与学生交流要摆正自我,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教师的成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

创建和谐校园要秉承“以法治校,以德治教”的办学思想,“制度化、规范化”是立校之本。一是细化目标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建章立制,完善各部门的工作规范要求,形成宽松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优化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三是依法按章办学。自觉维护学校和个人合法权益,注重创设竞争机制,激励工作热情,体现“依法治校”和“人性化管理”的办学思想,确立民主合作的管理理念,不能把人性化理解成“自由散漫无人问,你好我好大家好”。教师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机制。

四、注重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就是学校内部教学、行政、后勤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尤其作为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发展,夯实基础,力求教育质量、效益、结构、规模同步提高。不但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专业水平,而且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进行。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科学发展的大道走下去,和谐校园的美好追求一定会变成现实。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7篇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学校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管理上要充分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一切从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谈不上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而在学校人际关系当中,校长的地位非常重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每一所成功的学校都体现出校长的智慧和思想。校长要光明磊落,有高尚的情操,不能以势压人,要以德服人,在管理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对教师和学生充满信任,相信每一位教师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搞好教育工作,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校长处理事情要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赏罚适当,能有效地激励教师做好本职工作,使教师形成一种积极上进的教学风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校长的带动下,教师群体也同心同德,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积极进取。在这样的教师群体的教育下,学生们团结友爱、力争上游。几种因素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和谐、温馨、上进的人际关系氛围。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和谐校园环境创建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是教师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也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习正确认识教师、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教育引导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与爱护学生,在教学上有严谨与创新的态度,关心时事政治,团结同事,加强自律等。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引导教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耐心教育不安心工作的教师,让他们懂得教育事业的伟大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对于有重大失误的教师不离不弃,帮助他们找出失误的根源,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树立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决心。学校还应关心教师的生活状况,对困难职工给予帮助,让教师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

所有这些举措,都能使教师形成一种健康的精神风貌,塑造出一个师德师风过硬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原动力。

对学生进行人本管理

对学生的人本管理是突破传统的高压式管理,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他们的心理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教育他们关心同学,理解家长,尊重老师,爱护生命,同情弱者等。教师除了传授书本知识以外,还应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让他们知道善恶美丑,对社会上不良现象有正确的判断,教育他们远离陋习,养成积极上进的习惯。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批评,应该先了解犯错误的缘由,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以及其严重后果,帮他们树立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战胜自己,改正缺点。

优化校园环境

创建和谐图书馆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8篇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 而不是书。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 没有读者的需求, 就没有图书馆的事业,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1营造平等阅读的和谐氛围

图书馆平等阅读是国家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反映, 是每位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文献资源的民主权利, 是读者人格的具体体现, 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反映, 是创造和谐气氛的前提[1]。坚持平等阅读是图书馆营造和谐气氛的保障, 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实践中, 根据不同阶层读者群体的需要, 特别是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农民工、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 (如残疾人、服刑人员、劳教人员) 的需要, 制订相应措施, 开展相关服务, 使广大读者能够拥有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 营造平等和谐的图书馆阅读氛围。

2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图书馆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包括:在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 做到布置典雅清爽, 布局设计大器, 色彩搭配合理。走廊墙壁上适当装饰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 过道上随季节变化放置花卉, 使读者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幽雅的陈设所感染, 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 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在制度建设上, 应变更那些损害读者利益的条文, 使图书馆各项管理条款人性化、科学化;在服务上, 图书馆员应把“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渗透落实到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面带微笑、礼貌热情地接待好每一位读者, 通过耐心周到的服务感染每位读者, 创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2]。

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首先, 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 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 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其次, 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 及时解决问题, 消除矛盾, 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在做好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 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4完善读者服务制度, 尊重读者的权益

在制订制度时, 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权益, 科学合理地进行规范, 制度措辞上应减少限制性的语言和措施;在执行时, 要做到宣传在先, 警示在前,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违章行为。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和话语权, 关照他们在图书馆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二、以馆员为本, 构建和谐的内部管理体系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广大图书馆员作为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者和传递者, 是知识信息与读者间传递的桥梁纽带, 是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 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构建和谐的领导与馆员管理关系

图书馆领导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宏观策划者, 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只有图书馆领导和馆员同心协力, 才能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建立和谐的同事协作、部门协作关系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在明确各部门责、权、利的基础上,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强化组织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 注意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工作关系、利益关系;加强信息交流, 疏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及时协调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 化解矛盾和冲突, 使馆员之间、部门之间和睦相处, 共同维护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 增强图书馆的内部凝聚力[3]。

3健全人才资源管理机制, 构建稳定和谐的馆员队伍

长期以来, 图书馆管理层次多, 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收入较低, 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图书馆员工作状态的低落, 馆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很难发挥出来, 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 这终将影响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留住人才, 稳定队伍, 就要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认真研究和制定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 通过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切实把人才能力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公平阅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人文关怀, 实行人本管理, 提供人性化服务, 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 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观念, 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 创建和谐的图书馆,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 二是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罗欣、韩继章:《更新教育理念共创和谐氛围——关于高校图书馆教育与阅读环境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 2005, (3) .[1]罗欣、韩继章:《更新教育理念共创和谐氛围——关于高校图书馆教育与阅读环境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 2005, (3) .

[2]胡波:《感悟“以人为本”——对高校图书馆办学理念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 2005, (3) .[2]胡波:《感悟“以人为本”——对高校图书馆办学理念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 2005, (3) .

试析以人文本创建和谐宿舍 第9篇

笔者在综合分析高中生不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产生原因的前提下, 提出了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宿舍的意见和建议。

一、构建和谐宿舍的重要性

(一) 创建和谐宿舍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

学生宿舍和学校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没有宿舍的和谐, 就没有班级的和谐, 也就没有学校的和谐。

我们只有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和和谐校园文化, 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才能促进学生的成才和长足发展。

(二) 创建和谐宿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设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解决高中生宿舍成员间的冲突。可以说, 高中生出现的很多安全事故都与宿舍中不良的人际关系紧密相关, 都是因为没有形成和谐的宿舍。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和谐的宿舍和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在和谐共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中更容易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这对学生的未来有重要的影响, 能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

二、不和谐宿舍产生的原因

(一) 学校教育、管理的空缺

构建和谐的宿舍需要完善的制度。但有的学校缺乏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纪律规范、行为准则, 或者这些制度只是挂在墙上, 并没有形成得力的执行措施。

(二) 学校宿舍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一般只是检查宿舍的卫生, 防止男女生串楼, 在主动促进学生宿舍和谐建设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学校在招聘宿舍管理人员之后, 没有进行业务和思想上的培训, 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三) 高中生个人的原因

不同的高中生来自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 受经济条件、城乡地域、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与行为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性格、习惯和爱好也会导致高中生在宿舍生活中出现摩擦和冲突, 这些摩擦和冲突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 就会影响和谐宿舍的建立。

三、构建和谐宿舍的措施

(一) 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和措施, 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学校要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和措施, 在检查原有硬件设施、卫生、纪律的基础上, 补充、完善宿舍文化建设制度, 把和谐宿舍的构建也列入宿舍管理议事日程中。具体来说, 学校的领导和负责宿舍管理与安全的相关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 制定和完善安全保卫制度,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要建立管理人员工作制度, 使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学校要建立学生管理制度, 促使住宿学生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建立住宿学生和管理员的考评制度。

(二) 构建和谐宿舍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建设和谐宿舍的关键就是加强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学校要选派有能力的人担任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 并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考评工作。

宿舍管理人员要想做好宿舍的管理工作, 第一件事情需要做的就是主动走进学生, 主动、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 尤其是要重点了解和把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如家庭变故学生、心理有问题学生, 切实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生活、思想问题。做好这个工作, 可采取两个方法:一是多走访学生宿舍, 和学生多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二是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学习背景等情况。在此基础上, 宿舍管理员要把收集到的学生信息整理成册, 随时翻阅, 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补充。这样, 管理宿舍的老师就掌握了一手的资料, 就能对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会对和谐宿舍的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便利。

此外, 宿舍管理老师还要给每个宿舍的学生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办公室的电话, 以确保学生能及时找到自己解决问题。

(三) 构建和谐宿舍需要学生的自主管理

1.选择、培训高水平的宿舍长

不要小看宿舍长这个“小官”的重要作用。在宿舍这个小环境中, 宿舍长就是润滑剂和促进剂。高水平的宿舍长对同宿舍人员的各种情况了解得最全面, 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 能够将不同性格的同学团结在一起, 为积极构建和谐宿舍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 学校要做好宿舍长的选择和培训工作, 提升宿舍长队伍水平,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以人为本, 尊重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生命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不可能同时朝着一个目标发展, 更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 达到同样的广度和深度。因此, 我们要以人为本, 尊重每一个学生, 将对学生的共性管理转变为个性管理, 激发每一个学生内心的需要,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四、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和谐宿舍关系的建设必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以人为本, 积极加强和谐宿舍的构建,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为新时代人文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和谐宿舍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和谐宿舍的重要性, 分析了不和谐宿舍产生的原因, 并给出了构建和谐宿舍的措施。

关键词:和谐宿舍,重要性,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彤儒, 余婷婷.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第10篇

1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实质, 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人, 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成为引导工作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2理解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及社会发生矛盾。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 就是化解这些矛盾。但人的心理又是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通过把握工作对象的言行, 多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想问题, 才能与工作对象进行思想沟通,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关心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关心人, 就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 心中始终装着他人, 动之以情, 施之以爱。在当前, 要特别注意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 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问题。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急职工之所急, 为职工分忧解难, 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

4帮助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干部职工大多是通过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来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措施的。因此, 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和方法, 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类有五种层次的需求, 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职工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以人为本也可以相应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一是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 关心职工、体贴职工、帮助职工。

这一层次是职工政治思想工作中最基础的层次。职工在企业中工作, 最初的出发点就是维系生活, 收获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金钱。所以生活上的困难最容易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 都可能造成职工消极怠工, 无心工作。

处理这一层面的问题, 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 我们需要三颗心:细心、耐心、决心。首先, 我们需要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职工的困难困惑,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其次, 在了解问题时, 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心平气和, 客观公正地去倾听职工的心声, 分析职工的困惑, 协调各方面关系, 从而尽善尽美解决问题。最后, 在解决问题时, 或许会遇到不可估量的阻力, 此时我们必须要有足够坚定的决心, 坚持不懈地帮助职工解决好问题。

要真正做到把职工冷暖放心上, 我们不妨:1) 积极开展家访谈心、送温暖、送爱心等活动, 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 提高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2) 对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劳动争议问题, 不袖手旁观, 而是要积极主动参与进去, 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3) 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 要保证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从而真正成为职工合法权益的坚定代表者和维护者。总之, 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就必须要深入倾听职工的呼声, 细心体察职工的情绪, 了解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 从职工根本利益出发, 切实解决好职工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

二是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 重业绩、讲能力、看品质。

人, 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人才则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善用这些原动力, 我们的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实现持续发展。重业绩、讲能力、看品质, 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束缚, 良才善用, 能者居之。这样不仅能提高新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更能促进老员工工作的主动性, 形成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有竞争就有压力, 有压力就有动力, 这股动力将不断为企业生产经营注入新的活力, 促使企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也意味着学历、年龄、性别不再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适合该职位的标准, 相反, 能力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用人原则, 积极促进人才选拔和培养。第一, 重视人才发掘和培养。全面及时了解职工工作状态, 搭建学习平台, 创造多种学习机会。例如, 学历深造, 专业技能培训等。鼓励职工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 培养职工学习新事物的习惯, 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知识, 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第二, 倡导“能者上, 平者让, 庸者下”的竞争氛围。鼓励职工积极进取, 毛遂自荐, 勇挑重担, 争取更高更好的职位。坚决打破“大锅饭”, 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需要细化、量化、专业化, 使其能真实全面反映职工工作能力和成绩, 成为职工晋升降级的有力依据。第三, 对于工作能力较弱的职工要协助其悉心分析, 找出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帮助职工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 端正其态度, 为其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其脚踏实地地查漏补缺, 并及时对其做出的进步予以肯定。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为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我们要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出发, 既要建立完善的优秀员工使用和选拔机制, 打破身份界限, 为职工搭建成长舞台, 让每名职工都看到发展空间, 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 让人才各显其能, 实现自身价值;又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管理章程, 做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 从根源上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三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为根本,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德国的SAP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 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 欧盟最大的软件公司。在SAP最好、最有价值的是花了数十年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 该企业文化让每一个曾经在SAP工作过的员工都会对SAP拥有某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使得每年的人员流动率都在2%以下 (1999年除外) , 而一般同业的流动率则在10%~20%之间。这不仅是因为SAP拥有相当好的福利待遇, 也不仅因为完全来自于分享利润模式, 更重要的是其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管理, 这种富有特色的管理其宗旨就是“以人为本”。在硬件上, SAP为职工提供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 高性能的办公设备, 功能齐全的休闲设施等;在软件上, SAP更是将“以人为本”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职工可以在咖啡厅悠闲地坐下闲聊, SAP认为无论你聊什么, 总是对工作有所帮助的。他们实行弹性工作时间, 员工按照自己的意愿上下班。每个月他们都会参加一个叫做团队建设的活动, 大家集体出发, 或者爬山, 或者滑雪, 总之是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而又需要互相协作和沟通的活动。SAP提倡员工根据爱好自由流动, 选择适合的岗位继续发展。在本岗位服务超过两年后就可以自行申请流动, 自己决定要参加哪些部门或者外部的培训课程。而这种培训正集中体现了SAP企业的原则———“活到老学到老”。SAP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 从中汲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通过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其效果不仅大大改善了劳资双方的关系, 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职工中汲取许多经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也是SAP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成功企业的魅力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只有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执行。自由开放的氛围和严谨规范精神相融合的“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企业通向成功的可靠保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给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明确前进的方向。是非清楚了, 疑惑消除了, 思想通畅了, 就能充分发挥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更重要的是帮助职工在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扣、情绪上解闷, 既以理服人, 又以情感人, 及时抓住职工比较关注的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结合实际, 敢于接触, 善于引导, 向职工讲清道理, 释疑解惑, 使职工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原则要求职工的同时, 也要在感情上亲近职工, 做到人性化管理与服务。要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关心和爱护被教育者, 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 考虑问题要善于“换位”, 说服教育要入情入理。要在“情”字上下工夫, 做到无情管理、有情操作, 帮助职工释疑解惑、消除矛盾、理顺情绪。要把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 把职工满意作为第一目标, 把实现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追求, 处处讲求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 乃至依靠人、塑造人, 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说服教育。

世界最伟大的莫如人;人体中最伟大的莫如心;思想中最伟大的莫如爱。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做人工作的艺术,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以心换心, 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起到团结人、教育人的作用, 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浅谈“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11篇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 “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 因此,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贯穿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 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与员工两者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细胞, 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大力倡导人文关怀, 充分调动员工的活力, 激发潜能, 集合众智, 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真正实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设想, “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 进一步将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 重视人的作用, 一切为了人,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涵义。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 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里, 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江泽民同志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强调的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要求, 同样蕴涵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 更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 把“以人为本”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坚持“以人为本”, 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 而且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必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

二、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要着重做到“三个必须”

(一) 企业必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最广大的员工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肯定以人为本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既要为员工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又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尊重人, 就是要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和价值, 就是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尊重人的个性, 尊重员工的创造性, 不尊重人就谈不上团结人。同时, 还要理解人, 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更要关心人, 关心员工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 尤其要关心困难员工的所思所想, 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做到关心员工, 才能真正理解和帮助员工, 真心实意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二) 企业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保障员工权利

倡导“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体现在企业管理中, 前提就是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在管理中发扬民主, 尊重员工权利。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根本方针, 把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评议和质询;要重视和保障员工应有的权利,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员工利益表达渠道, 体现民主管理的特征和优势;要尊重和保障员工应有的权利, 建立与现代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 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为员工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政治环境。上海石化销售供应公司在改制分流过程中, 发扬民主, 实行厂务公开, 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选择权、利益权, 把握节奏, 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保证了企业的内部稳定。

(三) 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提升员工, 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 不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还要教育人、完善人、发展人、成就人。要大力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干成事业的外部环境, 为员工搭建成长的舞台, 提升员工技能, 挖掘和调动员工潜能, 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近年来, 我局把人的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把“与员工共同发展”融入企业改革发展之中, 倡导并积极实践“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理念, 结合企业内部实际, 广泛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认真研究并制定员工长期和短期培训计划, 大力开展了员工政治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有针对性、多形式地培训和实践, 员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实现了个人的有效发展, 同时, 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反作用于企业, 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真正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绝不是靠吹捧出来的, 而是要在逆境中求胜、在逆水中游泳锻炼心智的必然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处处、事事、时时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靠人的作用创造了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民有.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谈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企业管理, 1987.

上一篇:农产品市场营销下一篇:嗜酸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