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2024-09-07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精选11篇)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第1篇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 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 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 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 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 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 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 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如:

(1) 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2) 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 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 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3) 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 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4)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 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 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2 岩土水理性质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 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

(1) 软化性, 是指岩土体水后, 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 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 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 透水性, 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 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 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 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 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3) 崩解性, 是指岩浸水湿化后, 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 破坏, 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 但不管什么原因, 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 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 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 (1) 土壤沼泽化、盐渍化, 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 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3) 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4) 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 管涌等现象。 (5) 地下洞室充水淹没, 基础上浮, 建筑物失稳。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 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 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 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 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 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 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 这里不再重复。

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造成制约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文地质危害,所以,要想切实提升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深入的了解及掌握,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作业时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以对水文地质灾害予以有效避免。该文旨在对现阶段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与水文地质灾害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行业人员借鉴与指正。

关键词:

试论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但目前我国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到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水文地质调查的投入的资金和力度不足而造成施工灾难。事实证明水文地质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易于忽略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准确的了解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必须要重视基础地质调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并认识忽略水文地质工作会对工程勘察造成哪些影响,又会对建设工程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水文地质工作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水量与水质评价,所以水文地质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后续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常常被忽视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工程灾难。本文从以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被忽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2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一是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巖、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二是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三是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四是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一是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二是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三是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四是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五是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1.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分析 第4篇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煤矿企业开展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就目前煤矿企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来看, 其在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给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内容及特征

1.1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内容

煤矿企业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大体涉及水源的掌握、途径的分析以及水文地质类型的判断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对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人员应在多个方面提起重视。首先, 煤矿企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人员应保障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因此, 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决定着整个工作的质量。其次,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常常被水文地质勘探人员所忽视, 部分人员在水文地质勘探的过程中, 持散漫的工作态度。但是, 基础工作是收集资料与信息的第一途径, 所以, 有关人员应改变工作观念, 对基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切实做好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各项基础工作。

1.2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特征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矿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 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 其自身往往有着一些突出的特点,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性强。煤矿企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了解和把握地下的地质水文情况, 由此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 在实际勘查的过程中, 需要应用到多种勘查仪器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由此可见, 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将煤矿企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真正做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工作的专业性。2) 全面性高。水文地质条件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有着不尽相同的表现, 煤矿企业要想对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予以全方位掌握, 单靠在矿区附近的水文地质勘查是远远不够的, 应将范围加以适当的扩大, 对整个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所把握, 确保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全面性。3) 灵活性强。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由于面对的地形地貌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需要对不同勘探方法加以选择, 因此, 在勘查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可以针对不同的勘查工作予以有效的调整, 以此减少勘查工作中的阻碍。

2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判断方法

2.1 把握充水来源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需要有一定的判断依据。在对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加以判断之前, 有关人员应首先把握好矿床充水的水源情况。水源的来源有很多种, 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等。近年来, 老空水也成为了矿床充水的水源之一。地质勘查人员在对水源进行探寻的过程中, 应对勘查区域的水源情况进行掌握, 通过细致的勘查找出造成矿床充水的水源。并且在探寻的过程中, 还应当深入的钻研充水的方式, 这对于治理矿床充水、判断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等均尤为重要。

2.2 明确充水部位

矿床的具体充水部位直接反映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类型。所以, 在判断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过程中, 勘查人员应借助先进的仪器, 明确矿床中的充水部位, 找准矿床的充水部位, 并对充水部位的地质条件、充水情况等进行分析与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进行对比, 找出符合条件的水文地质勘查项目。

2.3 综合资料分析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 通过资料的分析为煤矿企业提供实际工作的方案数据资料。煤矿企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与这些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判断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重视资料的收集活动, 并借助现代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等对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 最终判断出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类型。

3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重要性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对于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勘查对象。不同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其对应的勘探对象有所不同。所以, 在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为了减少勘查过程中的阻碍, 提升勘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勘查人员会借助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来明确勘查对象, 确定勘查的主要方向。2) 确定勘探方法。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勘查方法其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 而勘查方法与勘查类型具有一定的对应性, 这便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由此可以确定勘探的方法。3) 强化工程规划。工程的规划关系着煤矿工程的施工以及开采。矿床充水对应煤矿工程的运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加以明确后, 煤矿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勘查情况进行工程的规划, 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阻碍, 确保煤矿的正常运转。

4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十分的复杂, 主要分为类的划分与型的划分。而要想有效的提高对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判断能力, 就应当对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的不同划分方法以及划分内容有所了解。

4.1 类的划分

对矿床水文地质勘查进行类的划分,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六种:1) 孔隙矿床水。孔隙矿床水是矿床内部含有孔隙, 这些孔隙被充水后形成的。2) 裂隙充水矿床。裂隙在矿床中时有出现, 这些裂隙充水后便形成裂隙充水矿床。3) 岩溶充水矿床。岩溶水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岩溶水经常性的影响矿床。4) 老空水充水矿床。老空水是由煤矿无序开采造成的, 是现代新出现的一种矿床充水种类, 其对煤矿的开采工作十分的不利。5) 地表水充水矿床。煤矿在地下进行开采, 但是由于地表水具有下渗的作用, 经常会对矿床带来不良影响。6) 混合充水矿床。矿床的充水并不是单一性的, 有时一个矿床充水经常是由多种情况引起的, 由此构成混合充水矿床。

4.2 型的划分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型的划分较类的划分稍显简单, 主要分为四种:1) 简单型。简单型主要就是地质与水文条件, 相对比较单纯, 没有什么复杂性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段进行勘探, 并在治理过程中难度较小。2) 中等型。中等型在水文条件上稍显复杂, 含有少量的老空水, 但是勘查工作较为顺利, 可以有效的对其规模范围等进行确定。3) 复杂型。复杂型主要体现在充水较多, 并且地质构造复杂。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 无法对其的范围, 规模等进行掌握, 勘查工作难度大。4) 极复杂型。极复杂型含有大量的老空水, 含水量大, 并伴有塌陷现象产生。

5 结语

煤矿企业矿床地质勘查类型的种类众多, 对于煤矿企业的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煤矿企业应对煤矿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予以分析与把握, 并且积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勘查方法, 以便于促进矿床水文地质勘查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飞虎.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的勘探技术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12) :23-24.

[2]方向清.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思路[J].中国煤炭地质, 2012 (8) :45-47.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比照现行规范,对新疆煤田地质勘查报告中所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实例分析揭示其不足.为充分利用煤矿区资源和合理配置勘查方法进行理论探索,为在资源勘查各阶段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作 者:葛海林 盖春平 关克然 作者单位:葛海林(新疆国土资源厅评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盖春平(新疆煤田地质局161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

关克然(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第6篇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水文地质;应用

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勘查依据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水文地质的应用当中,需要对地下岩层在物理上的差异性进行勘查与分析,正因为有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可以有效的探明地下岩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水文地质的实际应用当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地球物理勘查测试仪器来监测地下岩层以及水体各方面的物理与特征变化,从而对地下岩层的岩性、结构以及岩层含水性能等多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与推测。在勘查的过程中主要的勘查依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地下岩层含水量。地下岩层的水资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存在一定的矿化度,并且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较大的影响地下岩石的视电阻率值。例如当测试仪器勘查到的是厚层石灰岩并且是无水的状态,仪器上显示的ps值往往高于500?·m,远高于水地段。

第二、地下岩层的磁性。岩石之间由于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金属元素,在磁性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别,例如绝大多数的岩浆岩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然而拥有较强的磁性;反之,较多的沉积岩缺少金属元素,导致其磁性较弱。因此,当磁性的测试仪器在这两种岩石过渡时,仪器表会有明显的磁力差异波动。

第三、地下岩层的放射性强度与热辐射强度。对地下岩层之间不同类型的岩石,会有不同强度的放射性和热辐射,特别在富水和贫水的岩石之间,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来说,断裂两侧贫水岩石地带的辐射温度要高于断裂富水的岩石地带,平均在7~11℃之间。

2、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水文地质的应用中使用的勘查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面物探方法;另一个是地球物理测井。运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中的这两种方法可以解决水文地质勘查绝大部分问题。

2.1地面物探方法

勘查地下水资源。大多数的物探方法是对地下岩石、裂隙与空洞的物理性质进行勘查,从而间接判断出地下岩层是否存在含水层或富水带。在水文地质的应用方面,较多应用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性,并能稳定、强烈显示的,不易受到环境与人为因素干扰方面的地下岩石。地面物探方法在水文地质工程中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然电场法。是指利用地下岩石或矿石的氧化还原、地下水渗透、扩散与岩石颗粒间的吸附等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电场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方法。因为天然存在的电场与地下水资源在岩层间隙、裂缝时的渗透以及离子运动、吸附等作用有关。所以,可在地面监测地下水的电场变化状况,从而勘查出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位置分布以及运动状态。这种方法有利于勘查古河道以及表面岩层是否存在含水破碎带,从而推断河床、水库、及堤坝的渗漏位置和方向,判断使用什么半径的抽水钻孔。

(2) 激发极化法。是通过分析断开供电极的电流后所形成的地下岩石与水资源的放电电场衰减特点,从而勘查出地下水的一种方法。衰减度与衰减时可科学的推测是否存在地下水以及反映地下水放电电场的衰减特点。衰减时是指地下水放电电场的电位差下降到一定数值所用的时间。衰减度能体现出极化电场的衰减速度。由于地下岩层中存在水分子偶极矩增大的含水带,并且普遍的地下水放电电场的衰减速度慢,会造成衰减度与衰减时的数值相差较大。日常中使用较多的是激发极化测深法,主要用于勘查地下岩层的岩层状态与分布位置是否存在地下水或者较大的溶洞含水带,从而推测地下水分布的深度。因为激发极化形成的极化电场值较小,所以不适用于岩层厚于80m和工业分布密集的区域。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电源较重、工作效率低与成本高。

(3) 交变电磁场法。是通过监测岩层、矿物以及地下水的良导性、介电性以及导磁性在物理空间与时间分布特点上的差异性,从而勘查出隐藏的地质体与地下水。电磁法是近代最新研究出的一种物探方法。在生产的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方法主要有频率测深法、甚低频电磁法、地质雷达法等。甚低频法能有效的确定岩石和地下水等物质的低阻体;地质雷达能有效并较高的分辨出岩石和地下水等物质的物理特征,如形状、体积及其分布空间。

(4) 放射性探测法。放射性元素广泛分布在岩石和水中,主要的放射性元素有铀、镭、氡、钍和钾。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α、β、γ射线。水文地质勘查时,可借助核辐射探测仪器来监测这些射线的强度。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所探测的射线主要由氡元素放出的,是主要的勘查对象,其他元素放出的射线所起到的作用较小。放射性探测法对勘查基岩地下水十分适用。

2.2地球物理测井法

地球物理测井法可以有效的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和确定含水层,是对钻孔剖面的地下岩性分层,并结合钻探取芯以及水文地质勘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推测地下含水层、咸淡水的分界部位、岩溶发育带以及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等。物探测井在无芯钻进或当钻进取芯不足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勘查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勘查水文地质的精度远高于地面物探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方法中的钻孔对确定地下岩层的岩层分界部位与出水裂隙带的准确性以及勘查精度会高于钻探取芯。

3、结语

水文地质在对地下岩层的勘查过程中,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必不可少,其有利于科学的分析和推测地下岩层的水资源以及后期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并应用到水文地质的勘查当中。

参考文献:

[1]吕英. 《物探方法在水文地质详查中的应用》 [J].山西水利科技,2012

[2]崔建设.《水文地质物探方法研究》[J].华章,2012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第7篇

拟建物为一栋60层办公楼, 4层地下室, 基坑开挖深度约18 m。

2 场地含水层的划分及特征

场地埋深32 m深度范围内, 地基土主要由一个潜水含水层、一个弱透水层和一个半承压含水层组成。

1) 潜水含水层。

底板埋深15.30 m。主要指全新统海相沉积层 (Q42m) 粉土及粉粒含量较高的粉质粘土。

2) 弱透水层。

顶板埋深为15.30 m, 底板埋深为25.00 m。全新统下组湖沼相沉积层 (Q41h) 、陆相冲积层 (Q41al) 粉质粘土和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 (Q3eal) 粉质粘土。为潜水含水层与半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3) 半承压含水层。

顶板埋深为25.00 m, 底板埋深为31.60 m, 厚度6.60 m。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 (Q3eal) 粉砂。

3 井身结构及井位布置

井身结构参数见表1。其中, 1号井为抽水井, 2号井和3号井为观测井, 三口井呈直线布置, 1号井与2号井之间的距离为11.7 m, 2号井与3号井之间的距离为18.1 m。

4 求参方法及结果

4.1 求参方法

半承压含水层及其顶部弱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采用无界半承压含水层 (不考虑透水层储水系数) 中完整井抽水计算含水层参数, 利用观测孔的资料, 采用“半对数拐点法”。

半承压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抽水 (存在越流量) , 当抽水时间较长, 对观测孔s—lgt曲线进行外推确定最大降深smax, 确定拐点si=smax/2, 则有:

查表求

其中, T为导水系数, m2/d;Q为抽水流量, m3/d;ii为拐点处斜率;S为释水系数;ti为拐点处时间, d;r为观测孔至抽水井距离, m;B为越流因数, m;k'/M'为越流系数, 1/d;k'为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m/d。

4.2 计算结果

采用三次降深2号观测井和3号观测井的s—lgt曲线进行计算, 如图1~图6所示。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5 结语

1) 本次试验的半承压含水层, 岩性以粉砂为主。根据抽水试验计算结果, 经综合分析, 推荐使用参数见表3。

2) 半承压含水层顶板弱透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根据抽水试验计算结果, 该弱透水层垂直渗透系数为2.23×10-3m/d~17.66×10-3m/d, 由于受弱透水层岩性差异影响, 经综合分析, 推荐使用垂直渗透系数为:k'=8.992×10-3m/d。

参考文献

[1]姚天强, 石振华.基坑降水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第8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效率,岩土层,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 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水文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要想使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最终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就需要全面评估水文地质的勘查结果。在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中, 评价体系常忽略施工现场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地下水对周围的岩土层如何产生破坏作用等, 导致评价内容失去了实际意义, 影响了勘查工作的整体质量。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将会对施工项目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 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需要了解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 有以下2 方面的内容: (1)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 需要明确水文地质的评价指标、水文地质对岩土层的影响作用;结合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 分析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分布情况, 并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估报告。由于地下水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进而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 所以, 应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增加水文地质勘查的相关评估报告。这样不仅能提高地质勘查的整体工作效率, 还间接地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2) 为了使工程地质的勘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应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 深入分析地下水的运动状态, 研究地下水周围的岩质特性, 并确保水文地质勘查的合理性。

2 岩土层水理性质的相关内容

地下水会对周围的岩石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而体现在岩石的水理性质上。因此, 为了确保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质量, 需要做好岩土层水理性质的相关工作, 真实地反映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地下水的存储形式不同, 对岩土层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需要对岩石的存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岩土层的相关特性, 地下水的存储形式主要有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管水。

岩土层的水理性质主要包括以下2 个: (1) 软化特性。根据力学的相关内容, 当水浸入岩土层后, 会使岩土层内部的整体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岩石的耐化性、耐浸水性的可通过计算其软化系数确定, 而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对分析岩土层的软化特性有重要的作用。易软化岩土层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 具有软化特性的岩土层主要包括泥岩、泥质砂岩等。 (2) 透水特性。岩土层的这种特性主要与地下水的重力作用有关, 松散程度不同的岩土层对地下水的防透水性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岩土的颗粒较小、整体分布不均匀, 则其透水特性较差。而坚硬岩石表面的缝隙较多, 因此, 其透水特性较强。此外, 检验岩土层的透水特性时一般采用抽水试验法。

3 地下水分布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3.1 水位变化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分为2 种: (1) 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降水量、岩土层自身的性质、含水层的结构、违法施工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地下水的水位在一定时间内不断上升, 其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地下水周围土壤的盐渍化。这种土壤对工程施工极其不利, 其具有的腐蚀性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此外, 地下水位的上升还会使岩土层的整体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 主要表现形式有岩土层坍塌、土石滑移等, 进而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这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 人工大量抽取地下水不仅会导致地面坍塌, 还会引发水质恶化等问题。

3.2 工程基坑开挖造成的影响

工程基坑的开挖会破坏地下水分布的平衡性, 这不仅会影响基坑施工的效率, 还会打乱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整体部署。工程基坑需要按照行业标准挖掘, 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出现操作不规范、位置不合理等问题, 进而为建筑物的使用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排水, 则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 还会造成岩土层塌陷, 进而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

3.3 地下水动态变化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会对岩土层内部的压力造成影响, 而自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易破坏地下水内部的平衡性, 导致岩土工程整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比如出现流沙、基坑内地下水的突涌等。因此, 受人为影响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极大, 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4 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水文地质勘查的整体发展现状看, 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勘查效率, 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行业的相关条例和规定, 并提升自身的勘查水平, 从而确保相关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 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勘查方法, 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聂旻.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9) .

[2]廖辉.刍议环境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运用[J].低碳世界, 2014 (23) .

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第9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重要性

在过去的岩土工程施工中, 我们往往未给予水文地质问题足够的重视, 这便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发生。这警醒了相关行业的工作者, 因此, 现今的岩土工程施工中, 我们越来越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勘察工作时, 必须要重视各类水文地质问题, 并且要预估这些问题对于工程施工的意义, 这样才能够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提供有效的依据, 将地下水运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1 对水文地质评价内容的研究。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中, 经常出现因勘测报告不够准确、科学而引起的事故, 其中较为普遍的有基础下沉和建筑物裂缝。研究之前的工程勘测报告不难发现, 质量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点: (1) 与水文地质相关的资料匮乏; (2) 设计方案和施工的要求脱节。笔者在吸取之前教训的基础上, 制定了下列几个方案来提高水文地质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首先, 结合勘测结果制定出高效的预防方案;其次, 要保证各项工程探测资料的可信性, 深入探究各种问题, 了解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状况, 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水文地质文件。最后, 将实际施工作为切入点, 评估地下水运动的作用, 最终高效解决水文地质问题。

2 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

必须深入了解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自身的强度与其水理性质有着很大的联系, 并且可以使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 水理性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勘测内容。研究之前的勘察结果可以发现, 我们在勘测工作中给予了物力力学性质足够的重视, 可是却没有正确认识岩土水理性质的重要性, 这便无法保证工程地质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岩土与地下水的运动会产生反应, 这便是岩土的水理性质。下文论述中介绍了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并说明了其水理性质, 还列举了岩土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工作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地下水的存在形式通常有三类,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结合水、毛细管水、重力水, 这三类水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其存在状态的差异。软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给水性和胀缩性是岩土的五个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确定岩土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软化系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岩石的抗风化性以及耐水浸的性能, 这一指标通常用于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岩土的评估工作。透水性的强弱取决于岩土的直径大小以及岩土分布的均匀性。透水性可以通过渗透系数进行确定, 而渗透系数则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抽水试验测算得出。岩土在遇水后, 便会湿化, 从而使土粒的连接性减弱, 最终导致岩土阶梯。而岩土崩解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岩土的直径大小和岩土的矿物组成。给水性一般以水度表示, 它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给水度作为含水层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场地疏干时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实验室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测试出给水度。岩土在浸水后体积就会变大, 这便是岩土胀缩性的表现。在这种作用下, 岩石表层的颗粒的结合水膜会变厚, 失水后又会变薄。并且岩土在这一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或基坑隆起等问题。此外, 岩土的胀缩性与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相关联。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可以标定岩土的胀缩性。

3 对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研究。

地下水运动对于岩土工程的负面作用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的, 首先是地下水位的变动;其次是地下水动水压力的影响。 (1) 地下水位的变动对于岩土工程的危害的具体表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 这有这样才能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小。首先, 地下水位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造成地下水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地质机构的变动或者是水文气象环境的变化。一旦地下水位上升, 则可能会引起山体滑坡或崩塌问题, 还会浸湿建筑工程的地基, 使建筑工程受到严重的腐蚀, 不仅会缩短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还会影响土壤的正常使用。其次, 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不利影响。人类的开采利用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现今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于是人们将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作为了一项重点工作, 但开展这一工作时并没有结果科学的规划安排, 盲目的索取利用, 不仅会使地下水位大大降低, 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极为恶劣的问题。 (2) 对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 如果地下水升降变化严重, 能够直接导致地裂, 还会使低层建筑和质量小的建筑物受到毁灭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对膨胀性岩土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测期间, 还需要对勘测区域的水位变动进行重点考察。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知道, 地下水位的变动是符合一定的规律的。通常会将地下水位的变动区域分成三个主要区域:首先是地下水位之上, 其次是地下水位变动带, 最后是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位之上的区域一直受到淋滤作用并聚集了大量的铁铝, 该部分的颗粒就会发生胶结或者是填充反映, 土体的连接性能大大提高, 因此会形成一种叫做“硬壳层”的物质, 因而会使地下水位产生一类变化规律。处于地下水位变动带中的地下水会经常性的进行变动, 所以会将这部分中的铁铝成分很快冲掉, 所以土体的密实性很差, 并且土体的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这样的状况发生。相反的,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 地下水交替相对缓慢, 氧化、水解作用由地下水交替的缓慢而变得相对弱小。 (3) 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对于岩土工程的不良作用。自然的地下水动水压力对于岩土工程的不良影响是远远小于人为活动的恶劣影响的。发生较普遍的流沙、管涌和基坑突涌等问题都是因为人为活动导致的。所以, 我们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地下水动水压力对于岩土工程的不良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时, 一定要处理好地下水位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在总结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时, 还要将以往的研究资料作为重要依据。因此, 要想将地下水位的不良作用降到最小, 就一定要严格开展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工程探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中常见问题探讨 第10篇

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第4.4.2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的条款中给出的是一个原则的规定, 具体操作上则应按《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的第16.1.3简易水文观测条款的规定去执行:每班至少观测孔内水位1-2回次, 每个钻进回次测量冲洗液消耗量。16.1.3.3钻进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柱坠落等异常现象时, 应记录其深度。

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的第4.4.2.3单一含水层 (组) 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位, 在实际执行时是被要求每个钻孔都要测量终孔稳定水位。但停止观测终孔稳定水位的条件却只是口口相传, 在检索一些资料后我们也没有看到关于矿区勘探的终孔稳定水位的观测方法, 只在《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 (80) 煤地字第638号的第2.3条稳定或近似水位观测中看到:近似稳定水位观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可停止观测。 (1) 每小时观测一次, 连续三次水位无变化。 (2) 水位呈单一方向变化, 每小时水位差不超过5cm, 且已连续观测三小时。 (3) 水位呈锯齿状变化, 每小时水位差不超过10cm, 且已连续观测三小时。 (4) 虽达不到上述要求, 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24h。那么这个是否可以作为我们的一条通用观测规程, 笔者认为无论是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成熟性, 还是以上条件的规范性和实用性都具有足够的理由。再则遇地下水自流的钻孔被要求“接高孔口管或安装测试装置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的作用, 也就变得易于理解了。

2 抽水试验

这里我们就某矿区的一钻孔抽水试验来对照规范检验其过程的符合性:

该矿区处于建设初期, 根据气象资料: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216.2mm, 年均蒸发量为1569mm。矿区及周边低洼区有大小不等的人工水塘、水沟分布, 有一条人工河, 河宽7m左右, 距离抽水试验钻孔约300余米。有一水塘, 面积约600-700m2, 距离抽水试验钻孔约150余米。据资料矿区内新断裂构造较发育, 具有多期次、持续活动的特点。

因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变化也大, 地下水较丰富, 通常q=0.1~0.2 (l/s·m) , 个别钻孔在抽水试验时用单台9m3的空压机最大降深仅2m。该钻孔位于矿区的中部, 设计孔深340m, 试验目的为调查和了解矿层顶板的含、透水情况。设计钻孔结构为:0~75m, 用覫130mm开孔至75m下入覫127mm套管并完成于75m处的止水。75~340m, 用覫110mm钻至340m下入覫108mm套管103m (兼做出水管) 。止水方法:在管靴上安装专用密封件。

钻孔揭露的地层为: (自上而下) 黄铁矿化粗安岩、构造角砾岩、黄铁矿化凝灰质粉砂岩、硅化粗安岩。钻孔终孔静止水位1.78m。根据含水层 (段) 的特征及含水性, 本次水文地质试验采用全孔混合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三次降深的试验方法, 流量及水位稳定时间不小于8h, 整个抽水过程历时61h。

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根据试验得到的数据求出其Q、k、R、q等关键参数, 为后期的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和安全保障, 因此在选取计算公式求k、R等时应认真全面的看待整个试验, 着眼于整个矿区, 选好用好公式并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计算k、R首先是要确定井的类型:完整井、非完整井、承压井、无压井等, 在本例中如考虑到该钻孔的地层及简易水文的情况和止水状况, 有理由选择如下的承压完整井的裘布衣和吉特尔特计算公式:

又因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 岩心破碎裂隙发育, 地下水活动现象较明显且连通条件较好。我们是否也可考虑如下的裘布衣和库萨金计算公式 (潜水完整井) :

不妨分别用两个公式计算后求出其各自的结果再进行比较去发现问题, 代入相关参数有 (按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推出的含水层厚度为80m, 通过岩心编录和简易水文得出的含水层厚度为76m, 两者相差仅4m) 。

式中符号及单位:

Q-抽水孔涌水量 (m3/d) ;R-影响半径 (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m/d) ;H-含水层厚度 (m) ;S-降深 (m) ;r-钻孔半径 (m) ;M-承压含水层厚度 (m) 。

从本例的表格中我们看出用潜水完整井的计算公式在计算k2时出现了波动, 这与Q值的增加k值减少不符, 说明这组数据是存在问题的。而用承压完整井的计算公式算出的数据经观测:距抽水试验孔150m处的民井中水位未受影响, 与计算结果取得了相似的结果。

经Q-f (S) 、q-f (S) 曲线图的验证说明抽水试验计算公式的选择是合理的。

以上计算公式中的“含水层厚度”的选择问题, 过大过小对计算结果影响都很大, 通常有用岩心编录和简易水文结合法的;也有用试算交叉法的;还有利用抽水试验数据进行计算的, 但笔者认为岩心编录和简易水文结合法与抽水试验数据进行计算相结合较其他方法更符合实际状况。

尽管在各种计算公式中k与Q均成正比关系, 且在均质含水层中理论上k值应是个定值, 但应用中影响它的因素太多, 地层的、构造的、完井质量的、抽水试验质量的、资料整理的等等, 所以应用中我们看到的是随着Q值的增加k值在减少。这也说明抽水试验钻孔在施工过程中被要求严格按规程作业以减少影响因素的重要原因。

该钻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的要求采用清水钻进, 完井后采取了有效地洗井措施。钻孔孔径不小于91mm。

抽水试验前已对矿区的相关水文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试验过程中对抽出的水造成回渗或倒灌等均做了预防措施并观测地面塌陷、沉降现象。

按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 三次降深分别为32.1m, 稳定9:30;24.2m, 稳定8:30;16.9m, 稳定8:00。

满足水位波动相对误差, 即抽水孔不大于1%。涌水量波动相对误差, 即单位涌水量大于0.1L/s.m时, 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抽水结束观测恢复水位的资料。

现场绘制Q-S、s-t、Q-t等曲线以便及时了解抽水试验的情况, 防止反常情况出现。

3 结束语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第11篇

1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的主要任务分析

在矿区勘查的过程中水文地质的主要作用就是查明矿床的允水条件和矿区的水文地质的基本条件, 并矿坑涌的水量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 以确保矿区的安全生产。同时开展水文地质的勘查还应当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的质量等等, 最为重要的是还要科学的预测水文地质的走向。一套完整科学的水文地质矿区勘查还应当包含开矿可能导致的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1 水文地质中进行隔水层划分的必要性探讨

在实际工作中, 查清楚含水层剖面的变化规律是做好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查的重要内容。在水文地质的报告中大部分关于灰岩含水性都是以“上强下弱”作为笼统的概念进行表述, 所以对于防、治水工程设置的标高没有办法进行准确的确定, 一般只能进行盲目的随采矿井巷来进行布置。但是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不管是进行勘查还是治水, 都需要查清厚层灰岩的含水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工作过程中所要研究的地质体认识的更加的全面, 从而为矿床的合理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

1.2 灰岩含水性厚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在水文地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一些工程师片面的认为厚层灰岩不能够划分出含水层和相对的隔水层, 将灰岩全厚都认为是含水层, 这样的认识和事实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实际上市厚层灰岩可以分出相对的隔水层和含水层, 这对于水文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水文地质矿区勘查中常见的问题

2.1 灰岩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勘查问题探讨

为了能够准确的了解灰岩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有人曾经做了有关水文、抽水的实验,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所采取的方法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岩心描述和岩溶裂隙统计资料, 只提供岩心柱状图及岩溶裂隙发育强弱的定性概念;这些资料都是根据钻孔中获取的岩心描述的, 而一些取不上岩心的地段, 大多是因为地岩层溶液隙发育最为强烈的地方, 但是大多却在描述中被忽略。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在钻探的过程中仅仅是记录了掉钻的起止深度, 但是却没有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 并且溶液岩隙的统计方法也不够科学, 因此很多矿区的所统计的结果并不理想, 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误差, 这些统计结果很难作为划分含水层的重要依据。

2.2 钻孔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问题

在实际的工作中钻孔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仅仅只是表示钻进深度以上的一个综合成果, 属于混合水位的消耗量, 不能够分别表示钻孔内的不同深度的各段的水位和冲洗液的实际消耗量。因此, 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简易的水文工作不是分层来进行的, 没有能够随钻孔衍生到已经打孔的地层逐段的分层起来进行研究。因此长期以来钻孔简易资料进行灰岩汗水层的变化的时候, 仅仅只是停留在上强下弱的概念之上。

2.3 分段压水实验问题

分段压水实验是水文地质开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主要的目的在于获得岩土层某段的透水性的参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分段压水实验要使用高压的方式对钻孔进行注水, 然后依据岩体的吸水量进行计算, 这样就可以获得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下对象岩土体的裂隙的发育状况。在实践的过程中, 在钻孔定量抽水的条件下, 通过测定孔内的不同深度的孔壁照样以及水流的速度, 就可以确定含水层的厚度。

3 提升水文地质矿区勘查效果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要强化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科学管理工作,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最大限度的确保水文地质各项资料的可靠和真实, 这是做好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其次要依据水文地质开展的规范进行工作, 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矿区进行勘探的时候, 应当加大水文观测工作的工作量, 制定科学详细的简易水文地质的工作思路, 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认真的落实, 这样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 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另外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的正常生产, 所以选拔那些技术力量强, 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很有必要。在工作的过程中, 还应当强化力学的计算理论的探讨, 将非稳定流和有限元等理论应用到水文地质的各项工作之中, 对实验结果多一种验证手段, 往往积累经验选择会更加接近于实际的数据, 这能够为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开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促进矿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摘要: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矿区频繁出现的矿难已经成为了管理层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经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矿难都是因为透水事故而造成的。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建矿的时候没有依据对矿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防范。本文主要结合实践, 就目前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矿区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水文地质,矿区勘查,常见问题,思路研究,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宋金栋, 韦重韬.高家庄井田地质条件及其对煤炭开采的影响[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 4.

[2]周尚忠, 张文忠.丰城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资源量估算[J].录井工程, 2011, 2.

[3]王小利.东宁煤田浪东沟地区找煤简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2.

上一篇:历史上的今天下一篇:高中班级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