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段范文

2024-05-18

高中学段范文(精选12篇)

高中学段 第1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局限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实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性学习,重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知识发现能力。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教学理念,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影响到了对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等的调动,同时限制了“研究中学习”教学战略的实施。

第二,研究性学习,旨在设置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寻求答案→交流成果教学环节,而由于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灌输式”教学理念,继而无法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以情感体验形式达到问题探究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可行性

(一)问题探究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贯穿,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学习新思路。例如,某教师在“黄花零落人憔悴———李清照”古诗专题讲解过程中,即鼓励学生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同时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整合与主题思想内容相关联的信息,通过信息的整合探索复杂情感表达问题、古诗表达方法等,继而基于探究问题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间对问题的分析,获取古诗中意象使用、文字驾驭、离别情意表达等知识点,就此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即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贯穿,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空间。

(二)学习自主性

在《滕王阁序》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作品中意境和语言的认知,教师将45名学生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包含9个小组成员,且基于学习成员设定的基础上,依据《滕王阁序》教学内容提出:(1)该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文言文中语言应用特点包括哪些?(3)你最喜欢哪个段落?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5-10min的课堂讨论,继而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表自身见解,且发散思维,对文言文内容、意境等进行思考,达到自主性知识点探究目的,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贯穿有助于对学生能动性的培养,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

(三)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方法,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通过民主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语感等。例如,某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即设置了《苏轼诗词欣赏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且设定确定研究课题、成员讨论研究资料、研究成果展示、教师小结四个研究阶段,同时基于研究项目确定的基础上,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研究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就此达到研究性教学实施目的,并就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索,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高中学段 第2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数学思考:

●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态度: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高中学段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学段 英语教学 衔接

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刚刚接触新课标教材时,有些不适应是正常的,面对骤增的词汇量,语法难度的增大,教师在课堂中又倾向于英语授课,学生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显得有些无所是从。再加上高中新生来自不同初中学校,在英语发音、语调变换方面差异明显。种种新“景象”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困扰。高一学段是关键的过渡期,如果处理失当,势必会造成未发兵就失败的结果。笔者作为高一学段英语教师,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重要抓手,从教学结构优化、模式更新、手段创设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尝试。以下与同行分享:

一、引导学生发掘最佳学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观高一英语学情,之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学法不优,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形成,难以适应当前教学需要。高一学生面对突然复杂的学习内容,在找不到良方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地取材,采用单词死记、语法套用的方法,学习内容也仅仅停留在听课做作业等表面层次,导致最终学习举步维艰,学习自信心尽失。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有的放矢的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一定指导,鼓励学生把课堂笔记做好做精,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搭建好框架。

第一,把握听课的中心环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但应注重课堂教学策略,还要关注学生的听课形式甚至是全程的听课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听什么、如何听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要紧紧局限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还要认真倾听审题技巧和探究思路,善于体味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之美,从多个侧面神悟教师对典型例题或重点句型的剖析讲解,做到于无声处心领神会。

第二,发挥笔记辅助功能。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力求精、细、实,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师的授课思路和动向,还要启发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适当做一些必要的标注,催生学生的质疑意识,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达到记录和心悟同时进行。此外,为了保证学生记笔记的持续性,保持较高的质量,高中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活动设计环节设置一定的检查和督促内容,可以游戏或活动为载体进行,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第三,教师应积极走进学生心里。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学段,所听所见已与过往的初中生活大为不同,高中英语教师应主动接触新生,用心倾听他们的心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特别是在常规教学中,应注意信息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准。

二、在教师英语教学艺术层面做文章

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知识点的庞杂繁复让学生眼花缭乱,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将学生初中时的英语兴趣延伸过来,让学生继续怀着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学习,是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课改的突破点。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一旦品尝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1.谱好前奏曲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也是这样。在进行教学内容开头创设时,教师应立足教学效果,把握好节奏快慢,特别是课前三分钟的设计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每节课英语课的初始,按照学号让学生做口语练习,内容可以截取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小片段,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叙述,先用汉语,再用英语。教师还可针对这一小活动,制定相应标准,设立各种奖项,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催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

2.为教材“标配”适宜教法

第一,新课程高中英语教材模块性较强,每一单元都有一定的内容所指,所以,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内容选取大多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根据这些鲜活内容,鼓励学生畅谈自己观点,积极融入课堂,为学生创设别开生面、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场景。

第二,搭建好阅读课的辅助教学平台。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大杂烩,内容涵盖语音、词汇和风土人情等,因此,阅读课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切换进行,保持英语教学的新鲜感。在对文本材料进行阅读前,高中英语教师可依据特定材料创设若干思考题,让学生在限时内快速诵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大意,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课文时,先设计好思考题:在对课文进行串讲时,可引导学生勾画出关键词和重点句,巧妙运用板书勾勒课文概要,让学生在通篇理解、问题思考、文本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考量,感受英语用词和语言表达的精湛准确。此外,在文本阅读时,还应注意后进生的感受,切不可使快速阅读成为后进生继续“沉沦”的推手。后进生对文本内容大都难以读懂领悟,教师可为其适当降低要求,如放慢语速,分段理解,对产生的疑问,教师应积极点拨,适当提示,善用启发式教学,尽量从基础知识理解入手,层层推进,逐步解决问题。

第三,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法归纳。当学生对教材内容通过阅读大致了解时,教师可择取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要点,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增强课文内容的系统性,帮助学生串联课文情节,梳理出文本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初中时,教师大多用汉语授课,进入高中后,教师的讲课风格和授课形式发生了一定改变,教师开始长篇英语教学,学生的心理一时难以适应,因此,课文阅读是增强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而在阅读的适当档口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英语视听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多措并举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一,学生从初中阶段步入高中阶段后,由于环境“突变”,心理处于一种从未有过的动荡期,思想不稳定,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果堪忧。因此,面对此情此景,高中英语教师应有的放矢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转换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尽快转移到正轨中来,用心体味自身思维变迁过程,做创新意识的先锋和思维运行的收获者。无论是日常课堂训练还是平时的测试,教师不应以成绩取人,不可短视将成绩提升作为测试的目的,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要点,引导其寻找优良预习或复习方法,避免心理波动失分,使全班学生的分数大抵持平,落差降低,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第二,在日常教学和常规测试中,高中英语教师还可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有计划的设置一些荆棘或门槛,适度增加学生的挫折感,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努力方向。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充分藐视,大胆寻求问题解决突破点,让学生在磨难中体味成功的快感,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雄心,将学生的心智淬炼成无论难易,都能自由掌控,气定神闲的发挥出应有水平。

总之,高一英语虽然较初中英语难度和知识量骤增,但其承上启下的本质不会变,只要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学生的学习心理一定能够快速沉静下来,学习状态也会得到一定优化,从而为高二、高三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杰. 浅议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J]. 现代阅读,2012年10期.

[2] 陈芳华. 小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J]. 新课程,2013年08期.

高中学段 第4篇

针对高中生缺失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设计、缺乏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缺失职业准备和规划意识等现状[1],立足高中生的现实需求,嘉兴市积极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引导其将未来的发展愿望转化成当下的学习动力。我们通过对嘉兴区域内32所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的专项调研,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期望通过透视“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实践样态及问题,探寻其深化开发之路径。

一、“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及问题

(一)疏忽对课程愿景的描绘

什么是课程?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文“Currere”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2]也就是说,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目标,就得向学习者提供预先设计好的教育内容,借以发展其品格、开发其潜能。这种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一般谓之“课程”。在生涯规划的“学习进程”中,起点处是人,是人的前行方向设计,即人的各种能力培养;终点处还是人,是人幸福生活的抵达,即开辟幸福之道的能力实现。这“学习进程”中的沿途风景,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鲜活的生命体验和真实感悟。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生涯规划”课程愿景,就是我们期待通过这“学习进程”中的经历,让学生更早地将学校教育与自身发展形成有机联系,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职业世界尽早建立关系,使“生涯规划”成为学习的原动力、人生发展的导航仪。但纵观嘉兴区域高中学段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其疏忽对课程愿景描绘和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课程开发陷入盲目状态,只局限于眼前的需求,热衷于规划方法的介绍、心理性检测的罗列,为学生“幸福明天奠基”的终极目标显得模糊,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缺乏有机联系,原本为生涯导航的学习内容,沦落为基于认知层面的知识罗列、职业兴趣的单项测定,学生就难以体验美好而深远的课程愿景。

(二)整体性设计不够到位

每一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校级层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既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又协调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虽然“生涯规划”是新创设的课程,缺乏国家和地方课程资源,但其在开发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整体性设计。从发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角度来考量,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体系中担当着引领性的作用,因而课程的整体设计显得更为重要。但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整体性设计不够到位,主要表征有以下两点。

1.课程元素之间缺乏关联设计

开发一门新兴课程,尤其需要对课程元素之间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相关元素的整体设计,这是衡量课程开发优劣的一个主要指标。作为前所未有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需要开发小组对课程元素进行整体策划,可以呈现:“多元而合力的”课程目标设立,“体验为特色”的课程内容选择,“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创设,“学有感悟、悟后呈现”的评价内容倡导。但目前嘉兴区域内学校领导层专门为本课程达成“怎样的教育目标”“采用怎样的内容和方式实施教学”进行实质性研讨的并不多见,以埋头编辑书面文稿为重任,导致课程元素之间缺失了协同一致的有效呈现。

2.单凭任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体开发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有三类:教师个体开发、教师集体开发和校社集团开发(由校内教师与校外社会人士共同合作开发)。[3]据嘉兴区域内的专项调研统计,开发“生涯规划”课程,涉及“心理健康教师”承担开发任务的高中有20所,其中属于心理健康任课教师个体开发的有16所,所占比例是80 %,几乎没有校外行业专业人士的参与。究其原因,大部分学校则认为,教师人手不够、缺乏时间是影响本课程开发缺乏其他人员参与的主要原因。由于受个体知识的局限和个人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原本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创生行动,变为带有严重个人色彩的教材编撰行为。作为一门实践特征比较显著的“生涯规划”课程,仅凭教师个体埋头撰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校内教师与校外社会人士的共同合作开发,需要以专业的视野不断开拓课程资源,链接课程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体现本课程的统领性特色。

(三)内容呈现有悬空之倾向

“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幸福明天奠基。因而,其课程内容的选择更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但现实的实践样态却不尽如人意。

1.检测说教内容过多

鉴于当下高中的“生涯规划”课程资料不多,因而,在嘉兴区域内学校开发的课程内容,除认知性的一些文献知识外,都选择了霍兰德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的系列调查表为重要内容;有的更扩展一些,用奥尔波特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实际检测。教学内容选择比较高远,将其放置在高校课堂也未尝不可,而真正适用于高中生了解和实践的内容不多,适合高中生体验职业发展趋势、展望大学专业学习愿景的相关内容也寥寥无几。在具体阅读并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总感受到课程内容远离高中生生活,泛泛而言、说理教条的色彩比较浓郁,有种高高在上的悬空教育之滋味。

2.朋辈实例呈现过少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中生的心理成长期自我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希望自身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能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更为迫切。在现实的生涯教育情境中,需要借助各种途径,才能达成高中生自我尊重需求的实现,而朋辈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据本次调研统计得知,可近、可亲、可信的朋辈生涯规划成功事例呈现较少,区域内的校本教材中呈现的也只有三四例,而勤奋努力考上重点大学的事例则比比皆是。如何让朋辈成功规划、努力实践的真实事例成为其生涯规划学习的生动内容,即如何让生涯规划成为学生产生学习源动力的话题,需要课程开发者深化研究。

(四)课程实施创新意识欠缺

即使有鲜活的课程内容,也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承载才能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在归纳嘉兴区域内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实践样态,其课程实施形式有常态动作频现、创新意识不强之嫌疑。

1.传统式讲授占主流

笔者从听课经历中看到,嘉兴区域内的高中选择最多的上课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有时教师也会拿一些测试题让学生做,小组活动偶有设计,但效益很低;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课例设计很少,遇到需要去职业世界进行体验的活动,大多只是走出教室在校园内找校长、老师、会计、保安、驾驶员调研谈访,进入企业进行真情体验的概率很低。在一次公开课上,有教师提问学生:你希望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连问5个高中生,只有一个女生能响亮地回答说“我要做医生”,其他4个都说“想都没想过”,导致公开课一度陷入僵局。高中生对职业世界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如何能让他(她)去憧憬未来的职业?因此,我们需要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培养任课教师的改革意识,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提供学生对职业世界和工作岗位真实体验的经历。

2.“授人以渔”被忽视

“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除理念引领之外,需要一些具体方法的习得。比如,自我规划法、调查问卷法、礼仪交往法、自我检测法等。但在实验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忽略方法的教授,只注重过程,导致学生经历了过程,却对方法的把握还是比较茫然。例如,有教师让学生进行亲友访谈,只布置了一个题目“你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职业就业”,对访谈问卷如何设计交谈过程,需要哪些礼仪等,均不作指导,也不提任何要求。

(五)评价指标缺失感悟元素

综观嘉兴区域内高中的评价内容,有16所学校以设计一份自身三年规划报告书作为本课程学业考量的主要内容,其他学校就是知识层面的考量,到期末做一些问答题,打个分数就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了。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嘉兴地区鲜有学校采用“体验—感悟—展现”评价要素实施评价。“生涯规划”校本课程,观其理想的教育教学状态,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关,因而其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的设计更需要有创新元素的渗透。既要有对参与度的考核、对参与效率的考量,更要有对自身未来生涯规划的清晰勾画。笔者认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而产生的深层感悟,才是影响其生涯规划的重要元素,也是推进生涯规划和发展管理的源动力。

二、“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深化开发之路径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门新兴课程,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还处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必然有曲折和困难,需要我们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观察实践历程,反思其中问题,在不断的研究中,探寻深化开发之路径。

(一)明晰实施理念,建构课程元素之间的关联度

1.明晰“以学生发展”为基点的实施理念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引导高中生学会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关注时代进步与国家发展对职业人的要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积极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将当下的学习与自身的发展尽早建立联系,为自身发展早作规划,为一生幸福奠基。

2.达成课程元素之间的整体性设计

明晰的课程实施理念,是体现学校对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也是决定课程品质的重要指标。课程元素之间的一致性,需要在学校办学目标的统领下得以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当下更要依据高考新思路,通过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方式的创设、教学评价的倡导等相关元素的协同设计,促成其相关性和一致性的清晰呈现;需要校级层面在开发前期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在清晰的课程愿景引导下进行开发和实施。

(二)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生涯教育的协同体系

1.建立三方协同教育体系

生涯规划教育仅靠学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协同体系。如政府搭桥,企业、学校协同,建立特殊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生涯规划实践基地和生涯教育导师团队,定期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观与实习体验的机会;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政府牵头,构建职业信息资源系统,提供各层次的职业信息服务:政府或企业定期编撰《职业信息》,及时介绍各职业的发展信息等,同时制作《职业目录》,介绍各职业的具体情况、就职要求及培训情况;要求企业以视频形式介绍本企业岗位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

2.挖掘校外专业教育资源

需要实验的学校要主动获得校外专业人员的支持,将专业性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课程之中,丰富课程资源;聘请行业能人和成功人士来校讲课,传授专业技能,作生涯规划的指导;架构中职与普高的直通线,开设职业技能类的选修课,操练行业基本技能,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专门开设“工作体验日”项目,以固定的时间规定高一年级学生在相关社区、企业进行义工活动,品尝某个岗位的技术操作过程,体验职业人的心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了解,深化其对职业技能的体验。

(三)明晰教师施教理念,提升课程创新能力

1.厘清教师施教理念

“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在明确任课教师施教理念的前提下,提升课程实施的创新能力。任课教师的施教理念可以不尽相同,但基本点应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是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谋长,但绝不可担当指挥员、教练员。教师的施教理念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包括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法的设计、教学材料的准备、实践场地的安排等,教师仅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援助者,应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身才是整个活动的推进者。任课教师有无明晰的施教理念,是检测生涯规划教学质效的关键。

2.创设课程创新的实施范例

明晰了教师的施教理念,才能提升任课教师创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创设的特色课例有:倡导学生走进职业场景,将传统的“传授认知性”课型,转换成“社会学习前导性”课型;突破课堂时空观念,实施“生涯规划理实一体”教学法,在具体职场情境中感受职业人;进行“朋辈示范式”传授法,在亲眼目睹中经历体验;倡导“感悟考量法”,将实践体验后的真切感悟作为考量元素,对自身规划书进行实效考评;等等。唯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情绪投入,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四)成立家校合作联盟,开创生涯规划两重合力新路径

1.家校合力势在必行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价值观念,影响或制约着学生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是指导学生制订生涯规划和发展管理的重要人员之一。如何发挥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将家庭教育资源融进课程,形成家校生涯教育的合力态势,推进四方协同教育体系的有效运作,是“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不可忽视的问题。

2.家校合力教育新路径

鉴于嘉兴经验,各高中可以成立“生涯规划教育家校合作联盟”“家长讲师团”,定期聘请具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来校讲课,或担当“生涯导师”,使家长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提供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开设各种讲座,引导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薄弱的家长来校听课,进行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携手家长共同成为孩子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合作者和辅导者;制订“家长指导日”,确定某一天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体验;建立“家庭互访日”,让学生家庭之间互动交往,相互切磋,在各种朋辈交往中,自觉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家长的生涯指导能力。

各学段写作目标 第5篇

1.对表达有兴趣,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练习说自己想说的话,说想象中的事物。有兴趣的可以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愿意用学过的部分词语练习口头造句,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3.认识句号、问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年级下学期写话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继续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练习自己想说的话,说想象中的事物,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参加综合学习活动,继续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愿意用学过的部分词语练习写通顺的句子。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句号、问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年级上学期

1.对写话有兴趣,继续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练习用几句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学习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学写简单的日记,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继续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3.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学习使用逗号、感叹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年级下学期

1.对写话有兴趣,能留心周围事物,能用连贯的几句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练习写简单的日记,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 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3.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年级上学期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用一段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愿意写日记,对参加综合性学习感兴趣,参与做书面表达。

4.初步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开始学习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能不拘形式地用一两段话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坚持写日记,能参加综合性学习,做书面表达。

4.愿意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会用问号、感叹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开始学习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三年级下学期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能不拘形式地用一两段话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写日记,能参加综合性学习,参与书面表达。

4.继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会用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注意观察中自己的感受。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努力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坚持写日记,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努力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四年级上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有个人的感受,学习观察要有重点。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知道要把内容写具体。

能坚持写日记,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努力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观察周围的世界,能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有个人的的感受。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把内容写具体。有写日记的习惯,能自觉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继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四年级下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观察周围世界,能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展开想象,有个人的感受。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习把内容写具体。知道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写。

有写日记的习惯,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

4.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初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观察周围的世界,知道要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继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知道要有重点。

写日记养成习惯,能自觉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书面表达。4.主动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5.继续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五年级上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知道要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知道要围绕一个意思写,继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感情真实。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知道要有重点地写。愿意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学习做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愿意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发展目标:

1.初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继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感情真实。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有重点地写。能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五年级下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进一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继续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继续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努力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继续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有重点地写。能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发展目标:

1.进一步知道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继续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继续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努力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继续学习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练习有重点地写。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六年级上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继续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努力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练习有重点地写。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发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努力做到有条理、有重点。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六年级下学期习作目标

保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有重点。

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完成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发展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有条理、有重点。

积极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认真完成有关的书面表达。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低学段萌芽作文教学初探 第6篇

关键词 说故事 编故事 画故事 写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6-03

小学中高段教师常常感觉学生写不出、写不好作文,造成这一现象当然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到中年级才开始进行作文教学,起步还是比较晚,孩子没有写话意识,少了缓冲期。我们应该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提早渗透——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作范本,非照本宣科,而是信口拈来、天马行空的故事,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临睡前,如果爸爸妈妈能陪着孩子坐在床边,讲上这么一段,那么这个夜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就在思考,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故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运用故事这个资源,对一年级孩子进行习作萌芽状态的渗透?不必讲究习作的框架脉络,注重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规范,让孩子在故事这么没有任何压力的特定环境下,达到想说话,会说话,能写话,从而对习作产生朦胧的好奇心。

一、阅读绘本故事,说想象故事

绘本具有图文复合的特点。在最初阶段,我们选择从绘本起步。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绘本,网上更有很多免费阅读的电子绘本,这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绘本里面那些或美丽、或恐怖,或温馨、或滑稽的画面,配上短短的几行点睛之笔,都会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

1.阅读图画,渗透故事接龙

开始绘本阅读之旅时,我们先引导孩子阅读图画,用引人入胜的画面吸引孩子,让孩子沉静在教师营造的故事情境中。在教师讲完几组图片文字内容后,试着让学生来猜猜接下来的故事。

例如,绘本《蚂蚁和西瓜》中,一只蚂蚁在路上看见了一块红红的大西瓜,它就回到老巢召集同伴,于是四通八达的地下宫殿里,涌出了一大群密密麻麻的蚂蚁。它们快马加鞭地来到现场,可是使劲所有力气都搬不动西瓜。我们便引导孩子说说该怎么办?当蚂蚁化整为零把红红的西瓜囊瓜分完后,剩下的皮又该怎么办呢?孩子们这时坐不住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出来了,有的说做大伞遮雨,有的说可以做桥当船,有的说做跷跷板、滑滑梯,还有的说给小宝宝当摇篮……孩子的想象力在故事中高高地飞扬着,孩子的语言在故事中无拘无束地表达着,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看故事的人变成了一个编故事的人。

2.品味语言,感受文字之美

绘本的语言具有重复现象,往往也很简洁。这对一年级识字不多的农村孩子来说,也不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我们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带领学生感悟文字的故事性。在朗读中,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让故事内容在孩子的脑海里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活动画面,并与绘本上的图画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同时,逐步引导孩子与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记得我给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一看到这个奇怪的名字,孩子们就被吸引住了。当画面上出现一只捧腮的鳄鱼,睁着一双痛苦的眼睛,他们马上就猜到这只鳄鱼牙疼(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掉牙,有这方面的经历)。这时,我模仿鳄鱼的样子痛苦地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让学生猜猜它为什么不想见到牙医?而牙医会怎么想?画面转换出现了一个躲在屋子里胆战心惊的牙医,和那句“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通过孩子惟妙惟肖地朗读,课堂上霎时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当鳄鱼和牙医一模一样的对话和表情一一展现:“我一定得去吗?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哎哟!明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学生已经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我的语气进行角色对话。这真是一次开心又成功的阅读和习作的双启蒙课。

通过听老师读、和老师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3.整体阅读,合作编说故事

绘本的故事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故事情节的高低起伏,情节不断发展变化,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通过情节推想,让儿童的思想与绘本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碰撞,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感悟作者的奇思妙想,领悟故事的结构美。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一直围绕着“小毯子”的变化,不断地制造悬念。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次变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想画面内容进行想象,从而感受爷爷的心灵手巧。当约瑟的小背心变得又破又旧后,他向爷爷提出帮助的时候,爷爷将布喀哧喀哧地裁剪起来,并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学生想象这小毯子在爷爷手中会变成什么。在学生充分想象后,共同朗读“一件奇妙的外套”。还可以想象妈妈、邻居、同伴看到他穿上这件外套后,会说些什么。适度的情节推想,可以让学生获得创造语言的愉悦。

二、同题异构故事,编新奇故事

所谓“同题异构”故事,就是指根据同一个故事题目,要求孩子们说出不同的故事内容来。我们尝试着让孩子把故事录制成MP3格式,在故事整体、具体情节、说话节奏等环节进行点评和指导。

1.同一主题,同一材料

这一阶段的练习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和材料,指导孩子在一些情节适当进行添加来展现这一故事。教师重点指导和点评学生对情节的添加是否合理,说话节奏上是否合乎讲故事的要求。如我们曾以《小猴子捞月亮》为题进行“同题异构”说话训练,有些孩子在内容上适当做了一些添加,虽然不多,但是添加的内容使故事更加完整,更加有趣。有些孩子由于在幼儿园时期听到过小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在说故事中大量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虽然比较啰嗦,但是很多语言形式都是孩子独特的视角,我们也特别珍视这样的作品。同时在播放一些孩子的作品时,我们又加入适度的问题,使这些作品更加完善。endprint

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不仅认识到自己说话的不足,还无意识地学到许多写作的技巧,这样的形式必定为孩子将来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同一主题,不同材料

在第一阶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尝试进入第二阶段(一年级第二学期):“同一主题,不同材料”的练习。即只给孩子提供一个主题,要求孩子自己展开想象说一个好听的故事。如时下流行的动画片《熊出没》,我们就让孩子自己设想一个故事《熊出没——到光头强家作客》(此故事电视中没有的),通过自己语言的组织,完成一次故事比赛。我们尝试先让孩子们录制成MP3;而后筛选出几个作品,通过让孩子现场展示自己的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来评一评,哪个故事更动听,哪个故事你最喜欢。在每个故事讲完后,教师适当对语言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从而强化语言的规范性。

这二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是基础,重在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阶段是拔高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进行训练,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三、画画、说说故事,作故事日记

前二个方面,我们重点以学生练说为主,而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尝试采用画、说、写三结合的手法进行训练,推行《我的故事》三步走:

1.画画图片,讲有趣的故事

第二学期伊始,我们便重磅推出让孩子画自己的绘本故事。可以是单一的图画,也可以是连续的图画。但必须要求孩子做到心中有故事,能完整表达心中的故事。并在家中把这些练习及时说给家长听,让家长记录并进行点评。坚持每周一画,练说自己的故事。

如一个孩子在参观了杭州野生动物园之后,就画了一幅很有趣味的图画,同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

今天,我去杭州野生动物园,看到了很多动物,有脖子长长的长颈鹿,有大熊猫……你看,这二只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真可爱啊!

又如一个孩子在奶奶家看到可爱的大公鸡时,也画出了美丽的图画,说出了这样的一段美文:

奶奶家养了几只大公鸡,又高又大,翘着五颜六色的尾巴,整天追着虫儿跑来跑去。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语言活了,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后续的真正意义上的习作开好了头。

2.看看照片,写生活的故事

写话、习作,必须要从中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此,进入第二阶段后,我们让孩子们收集和留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将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照片拿出来进行冲印,贴在《我的故事》中写生活故事。从而真正让孩子们接触生活的事儿,生活的语言。例如,一个孩子有一天掉了人生的第一颗乳牙,他的妈妈就用手机拍了留作纪念,孩子也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这样的文章:

消失的乳牙

那天,吃完晚饭,我又吃了个桔子。突然,“咯噔”,桔子籽儿嗑了我一下,牙齿就动了。

妈妈看见了说:“天哲的乳牙要掉了。”我用手掰了一下,发现有血。爸爸妈妈就送我去了医院。医生拿来一把小钳子,抓着我那一颗小小的乳牙,只一下就把它给拔了。

妈妈看着拔掉的乳牙,高兴地说:“天哲,你长大了!”

3.关注生活,写自己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周让孩子梳理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开心的、伤心的等不同的事例,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提出选择最值得你写的内容写进《我的故事》中。同时,在这一阶段,适度放宽了要求:画画,配上照片,可以凭自己兴趣,只要有文字记录,即达标。因孩子有了前二步的练习,写自己的故事时可以说是精彩不断。

当然,低学段的作文渗透教学是一项艰辛而长远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倾注满腔的热情,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跨学段的学习旅程 第7篇

故事一:从期待到理解

2012年3月,我们走进了幼儿园。

集体活动开始了。操场上,孩子们围在教师身边,安静地听教师讲活动安排:测量树的高度。孩子们找来了许多测量工具,各类尺、纸条、线甚至是玩具等,两两合作,在树下尝试测量。很快他们发现有的树太高,无法用现有的工具测量,怎么办?在问题的引领下,教师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汇总集体的智慧,再进行第二次测量。虽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完成任务,但是在做做、玩玩、想想、说说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合作意识。接着,在教室里又开展起了孩子们自主参与的区角活动。红茶坊里,孩子们为客人配茶,认识各种植物及用途;创意坊里,孩子们用树叶、种子、橘皮进行各种创意活动;配菜中心,孩子们当起了小小营养师。看到活动热情如此高涨的孩子们,小学的孙老师不禁感叹:活动材料丰富多样,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也想参与其中。

而在小学的一日观摩活动中,语文教师优美、明了的语言也给幼儿园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颇有用意,要求明确,让一年级的孩子一听就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一个简单的“数学分类活动”生成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从中,幼儿园教师感受到了教师言简意赅、思路清晰的魅力。

在一次次的相互了解中,我们认识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要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适应从一个丰富自由的环境到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环境变化,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到课堂讲练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比较艰难的。为此,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更需要相互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更多地向幼儿园靠拢,更多地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搭建有效合适的阶梯,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中去。

故事二:从理解到反思

小学和幼儿园的两扇门打开了,作为“互通型教师”的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育场景。于是,在2012年9月,我们带着彼此的经验和智慧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尝试:丰富教育环境、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为的是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比书包》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探究课。以往在课题引入环节,孙老师只是请两位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书包。观摩了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后,孙老师觉得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让孩子们更加自由、主动些。因此,再上这节课时,她一开场就设计了参观“书包展览会”活动,请学生走出座位自由观察班级中自己最喜欢的书包,并介绍喜欢它的原因。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孩子们有的在“展区”内兴奋地穿梭,有的卖力地介绍自己的书包,还有的相互比较书包的功能等。自然而然,本节课的探究主题被孩子们挖掘出来了。

引出一个课题为什么要那么大费周章呢?因为这次互通培训中给予孙老师很大的触动: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的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由于活动参与面广,其所生成的资源也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学段融通,打通儿童成长通道 第8篇

编者按: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 12 年的语文学习, 是一条什么样的轨迹?我们教师往往在自己的学段甚至年段“埋头拉车”, 却不能跨越学段“抬头看路”。近日, 编者走进江苏扬州市语文高级研修班。这是一个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33 名语文教师组成的研修班。以“安身立命, 回归原点”为宗旨。在深入读书研修的同时, 开始“学段融通”的探索与实践, 意在打通学段界限, 让孩子们12 年的语文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符合语文学科规律, 让学生在适合的年段学习适合的语文。近期, “高研班”小、初、高三学段开展了以“杜甫诗歌”为主题的三节诗歌教学研讨活动。现将三节课分别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学员评析、专家点评几个角度呈现出来, 以供大家从不同学段来探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基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刍议 第9篇

一.阅读资源少之又少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教育投入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仍明显不足。学校的图书购买和发达地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我所在学校为例, 我校属于国办中学, 是一所大学校, 尽管藏书也有一些, 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却少的可怜。《新课标》中建议读的作品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例如冰心的《繁星.春水》, 高尔基的《童年》, 《伊索寓言》等作品就找不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几乎没有, 试想阅读教学又谈何容易。

二.课业负担排斥挤压

如今城市学生课业负担重, 升学压力大, 而农村学生在这方面尤其如此, 有过之无不及。许多老师和家长都要求学生只看与教学考试有关的内容, 而与此无关的课外阅读, 包括经典阅读和古典诗词, 往往被认为无关紧要, 甚至是不务正业。即使偶尔无课外作业, 老师和家长也会想方设法给学生加压, 做为一种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只能埋在书本中, 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阅读的事情。

三.家庭氛围不容乐观

从现实看, 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家庭的文化氛围淡泊。文化活动仅限于看电视。对于孩子, 教辅用书可以买一些, 阅读作品则很少花钱, 许多学生在家中没有一本文学读物。去年我在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做过一个调查, 90%以上的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 剩下10%的学生只是零星翻阅了一些, 并不系统, 学生大都是从电视剧中了解了一些内容, 阅读状况实在堪忧。由此可见, 家庭影响是多么厉害。

有鉴于此, 我个人认为, 除了政府,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多方筹借资金购置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作品, 还应大力吸收民间资金, 充实图书馆建设。但做为语文教师, 仍需做大量的工作。

一是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阅读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阅读不应该是硬性要求, 否则就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反而会使学生更加厌倦阅读, 关键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 以初中生为例, 学生阅读作品多喜欢热闹, 那么教师就应选择一些具有精彩故事情节的作品, 例《西游记》《水浒传》等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有更多的热闹可看, 进而让学生从故事中看出更多潜在的东西, 最后让学生喜欢上所阅读的作品。

二是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启明老师认为“学校是学生阅读的最佳场所, 也理应承担和推动学生阅读的责任”。因此, 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推荐一些作品让学生阅读, 并且鼓励学生谈一些对作品的看法, 交流一些读书的心得体会, 也可以组织一些读书讲座。当然, 这些活动, 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才能完成。实践证明, 这些活动的开展, 非常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 也能促进学生的品格成长和文化认同。

三是联合家长, 创造环境吸引孩子阅读

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 我觉得教师非常有必要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最好是由教师向学生家长推荐一些作品, 让他们去阅读, 在家庭中创设一种阅读的氛围, 家长和学生还可以就某个情节、故事、人物展开探讨, 谈论各自不同感受, 从而获得阅读乐趣。这样的结果是, 一方面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也有效抵御网络、卡通, 青春写手的冲击, 更重要的是, 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 通过阅读吸取营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钱理群教授就认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基础学段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第10篇

通过熟读、背诵, 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不添减文字, 不读破词句, 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 与字词多次“见面”, 牢固掌握字的读音, 强化识记字形, 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地朗读, 能使学生读得正确, 读得流畅, 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 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 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学生朗读, 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掌握规范句子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能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 不是主要依靠理性分析, 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 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诵, 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 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 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漓江静、清、绿的水, 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 甚至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 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用声音再现画面, 让学生进入意境, 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 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 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通通的, 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 学生脑海中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红通通的, 金灿灿的……,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 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 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 让学生感到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倾注于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感染学生, 使学生入景入情, 不但加深学生的理解, 更唤起美的共鸣, 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 诱发他们去想象, 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 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 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 通过朗读, 品味诗句, 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 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 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是学生认识语言, 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 通过指导朗读, 让学生想象, 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 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 整个潜伏部队,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像千斤巨石一般, 一动也不动, 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 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 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 在教学时, 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又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 再从事情的结局, 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赞美, 对小珊迪的同情, 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 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 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去判断事物。此时, 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拓展低学段说话训练空间 第11篇

一、把说话训练贯穿于语文课中

1、在拼音教学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步,也是听话、说话训练的开始,并且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定要高度重视,倍加珍惜。刚入学的儿童,对读记拼音的音形如同嚼蜡,毫无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采用了编儿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如在教d、t、n、l和yi、wu、yu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读出音;然后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编出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i、u、ü齐步走,大y、大w来带头,大y带小i,大w带小u,小ü眼泪擦干净、跟着大y齐步走。”学生边说儿歌边用手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字母活起来,寓教于玩乐之中,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能力,而识字组词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先凭借图和拼音学完了每个独体字的音义形后,再进行扩词、造句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

爱 爱心 汶川大地震时同学们都献出了一份爱心。

这样训练既简便易行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把口头语言逐步转变成规范的书面语言。

3、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朗读、复述、背诵、回答问题等方法来练习说话。运用课文插图,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如教《四季》一课,课文插图中的春季图和夏季图分别画了小鸟和青蛙这些小动物。教师看准了这个说话练习的好机会,便问:这两幅图画了些什么?春天来了,草芽尖尖,小鸟飞来,会对草芽说些什么呢?夏天来了,荷叶长得圆圆的,青蛙跳上荷叶会说什么呢?同桌之间练习说话,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活泼有趣的语言从一张张可爱的小嘴里飞出来。本课是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四季不同的特点,每一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在学生熟读成诵后,教师设计了“小小诗人”句式练习环节,先做了一个示范:菊花金黄,他对蚂蚁说:“我是秋天。”顿时,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小诗人就诞生了。有的说:西瓜圆圆,他对喜鹊说:“我是夏天。”有的说:雪花白白,他对大地说:“我就是冬天。”虽然是模仿,但仿中会变,说得多好呀。另外朗读和背诵等一些训练方式,也可以使学生丰富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各种句式,进

而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精炼、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

二、说话训练贯穿于其他课和学生的生活中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主要是在语文课中进行的,但是单纯依靠教材的这种训练方式,学生说话的空间就相对狭窄,怎样扩展学生的说话空间呢?这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其他课中寻找话题,找出的话题能使人人感兴趣,人人有话可说。

1、玩出快乐

在课外一次活动中,事先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体验、感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如:带领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首先让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到操场上吹泡泡。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看看他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这时学生们可来劲了,有的仔细看别人吹泡泡,有的向伙伴们炫耀自己吹的泡泡多奇异,还有的天真地跳着、跑着去追泡泡,学生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最后根据要求练习说话,学生说得既连贯又通顺,兴趣盎然。

2、做出喜悦

三八妇女节快要到了,在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大家做一件小礼物送给自己亲爱的妈妈,教师利用这件事指导学生把制作的经过以及把礼物送给妈妈后,妈妈高兴的样子用通顺连贯的话说一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亲自动手,感受很深,就有话可说。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教师要把握机会,及时训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应肯定成绩,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学段语文课堂结尾巧“点睛” 第12篇

由于在小学语文的课本编排上,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设计课堂结尾时,教者应根据所执教的课文来精心设计结尾。

一、“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由于低学段的学生刚从幼儿期度过,幼儿园的老师总是采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小朋友们学知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低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种被赞许、被肯定的情感需要。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知识汇报法,即“我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例如,在《小动物过冬》一课结束之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知道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飞往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天气暖和,而且虫子又很多。”“嗯,真不错!”“老师,我知道青蛙的过冬方式,它会把自己吃得饱饱的,然后一个冬天都睡在泥土里。”“哦,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老师,我知道小蜜蜂的过冬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在老师的赞许声中,学生体验到了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我受到了什么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来展开,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还要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明白课文的主旨,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的结束之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狼和小羊在小河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时,如果你也在场,你想对小羊说些什么?”一番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要对小羊说,快跑,狼不是好东西,它本性爱吃羊,它不会放过你的!”有的说:“可怜的小羊啊,狼是残忍的,它根本不讲道理的,你快跑!“还有的说:“小羊,你别再天真了,狼只是在找借口,它恨不得一见到你时就吞了你,你还是赶快逃命去吧!”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课文主旨很容易地就被揭示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由于都是学生自己设身处地,感受出来的,所以学生们都能从中受到了教育,那就是“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三、“我来当个小老师”

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但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往往把课文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再逐一加以分析、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课堂结束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前结合板书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或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反馈,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水乡歌》一课结束之时,我让同学们试着到黑板前,结合板书说说《水乡歌》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乡。这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当然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同学们个个积极举手,对照板书说出了《水乡歌》一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课堂结尾方式,可以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其连贯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样的结尾方式,不但便于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四、“我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根据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结束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想象,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感内容的感悟,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小鹰学飞》一文的最后一句是“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在本课教学结束之时,我紧抓结尾的这句话启发学生思考:“此时的小鹰会怎么想?它会怎么做?”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作铺垫,所以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回答:“小鹰会想,天啊,还有飞得更高的呀!我不能停下来,我一定要超过它们。”“小鹰会想,本以为我已经飞得够高的了,可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小鹰会猛吸一口气,继续向上飞”……一时间,同学们的思绪犹如礼花纷飞,各抒己见。这样的结尾方式,让孩子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亲身感悟到课文的寓意所在,同时,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

总之,合理得当的课堂结尾,对优化低学段语文课堂教学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它不但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切实促进了低学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老师们常常为设计一个标新立异、引“生”入境的“课堂开场白”而绞尽脑汁,更为设计一个结构严谨、引人入胜的教学过程而反复推敲。笔者认为,课堂结尾更为重要。因为一次完美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用心”的结尾,这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至关重要,对于低学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精心于课堂结尾的设计。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结尾,结尾设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家园失落下一篇:怎样搞好美术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