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的资料范文

2024-05-14

气象的资料范文(精选8篇)

气象的资料 第1篇

利用安徽省江淮地区15个代表站 (定远、明光、合肥、巢湖、含山、天长、滁州、全椒、六安、霍山、岳西、潜山、舒城、桐城、庐江) 1953年~2007年3~5月各月降水量、气温、冰雹、干热风、连阴雨等资料。江淮地区最北、中部和最南的代表站分别选明光、合肥、潜山站, 其气候平均值采用1953~2007年共54年的平均, 此资料来源于安徽省气象档案馆。

一、江淮地区春季 (3~5月) 的气候特征

1. 降水量比冬季明显增多、年际变化大。

江淮地区冬季降水量一般偏少, 进入春季以后, 降水量明显增多 (图1) 。江淮地区自北向南平均降水量为210~440mm, 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南北差异很大, 达200mm之多 (图1) 。由图2可见春季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像1959、1963、1964、1973、1977、1987、1993、1998年和2002年降水偏多3成以上, 其中1964年和1977年超过7成;1953、1978、1981、1986、2000和2001年降水偏少3成以上, 其中1953年和2001年超过了5成。由图2也看出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较大, 50~60年代接近常年, 70年代降水偏多, 80年代进入少雨期, 90年代又转入多雨期, 而2000年以后又进入少雨期。通过对历年气象档案降水资料整理分析, 发现春季降水明显的偏多或偏少将导致某一地区的春涝或春旱。

2. 气温冷暖幅度较大。

江淮地区春季平均气温比冬季明显升高。江淮地区春季平均气温自北向南为14.3~15.9℃。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 使得天气气候变化无常, 气温冷暖变幅较大。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较大。1953年以来, 春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以上的年份有:1954、1956、1957、1970、1980和1991年, 其中1956年偏低最为显著, 偏低1.7℃ (图3) 。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以上的年份有1994、1997、2000、2001、2002、2004、2005、2006和2007年, 其中2007年偏高最明显, 偏高2.2℃, 偏高年份都在90年代以后, 表明江淮地区在90年代以后春季变暖很明显 (图3) 。

表1是明光、合肥、潜山三个站1953~2007年春季各月平均极端气温。先看3月的情况, 3个站平均极端最低气温都低于0℃, 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在24℃左右, 3个站平均极端最高最低相差为23.9~26.1℃, 表明3月气温冷暖变幅大。同样4月和5月也如此, 4月尤为明显, 3个站平均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差为24.0~27.0℃。由此反映出春季气温冷暖变幅之大是春季气温的一大特点。

二、春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春季是粮棉等农作物播种、午季作物开始返青、生长加快的季节, 天气的好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前面通过对江淮地区自1953年以来的降水和气温历史气象档案资料的分析, 得出春季气温冷暖变幅较大对农作物将造成危害。根据统计分析春季影响江淮地区农事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1. 春旱。

春季降水偏少, 空气干燥, 气温回升快, 风大, 蒸发快, 一旦春季长期无雨或少雨, 就容易发生春旱。春旱会影响夏季作物返青和生长, 使穗数、穗粒数减少, 粒重降低, 还会影响春播作物正常出苗, 往往造成缺苗断垄, 苗期生长不良。例如1975年3月5日~4月4日合肥出现了长达31天的春旱, 严重影响了农作物适时播种和生长。

2. 低温连阴雨。

连阴雨是指连续阴雨达3~5天或以上的天气现象。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的播种、生长影响很大, 特别是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低温连阴雨, 大于7天的低温连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显著。春季低温连阴雨往往会引起早稻烂种烂秧, 影响棉花、玉米的播种和出苗以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和收获。例如1958年4月29日~5月11日, 合肥出现了长达13天的连阴雨, 严重影响了春播和午季作物正常生长。

3. 春季涝渍。

春季降水明显比冬季增多, 而且春季除因暴雨造成地面积水外, 有时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累积雨量大、雨日多造成耕作层长期水分多, 使农作物根系腐烂或招致病虫害的蔓延, 形成渍害。严重的春渍影响农作物适时播种、早粮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冬小麦生育后期及麦收季节出现的渍害, 对于午季作物危害更大。例如江淮地区因涝渍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8%的年份有1954、1962、1969、1975和1980年等。

4. 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 (一般指3月) 气温回升较快, 而在春季后期 (一般指4月或5月) 气温较常年偏低的现象。前期的高温易使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提前返青、拔节, 而在它们返青、拔节后, 抗寒力降低, 遇到倒春寒, 气温突然下降, 最易造成冻害, 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并造成春播作物烂种烂秧。

5. 晚霜冻。

晚霜冻也称终霜冻, 晚霜冻会对使农作物受冻或秧苗死亡, 延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江淮之间地区主要是对小麦、油菜和早稻秧苗造成危害。

6. 大风。

大风是指瞬间风速≥17.2米/秒的风, 是我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春季则是大风的多发季节之一, 统计发现春季多寒潮大风, 而且风速大、风力强、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可造成油菜、小麦等农作物倒伏, 影响产量。例如1956年8月2日从23时28分到8月3日16时28分, 大风持续了17小时, 给农作物造成极大的破坏。

7. 冰雹。

冰雹是江淮地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降冰雹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 因此它对农作物有强大的破坏力, 可砸死秧苗和农作物, 严重的会造成减产或绝收。例如1981年5月1日在滁县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冰雹和强大的龙卷风袭击, 造成了严重损失。

8. 干热风。

浅谈气象档案资料的社会利用与服务 第2篇

关键词 档案;社会利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 P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210-01

气象档案是在气象观(探)测、气象预报和气象业务技术管理、气象科学研究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一琮的归档制度,集中保存起来的技术文件材料(包括各种原始记录及各种报表,天气图,整编成果和其他有关的技术文件材料等)。深入挖掘气象档案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档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共享是气象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 气象档案资料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气象档案部门逐步把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服务形式:

1.1 电话、手机咨询服务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天气变化,拨打电话咨询天气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解气象信息的过程也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现在的“主动咨询”。据统计,2008年新疆全区定制天气预报手机短信的用户达43万人,12121声讯电话的拨打次数达125万次。

1.2 内部借阅抄录服务

内部借阅抄录服务是指气象工作人员到档案室借阅抄录气象记录报表或整编出版的气象资料成果。主要是为了天气预报业务、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等问题。

1.3 接待咨询服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气象档案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直接到局内查询、利用气象档案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多。

1.4 计算机加工和网上检索下载服务

根据用户的需求,按照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查找,加工处理气象资料,关快速打印或录入载体提供服务,这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大大方便和扩大了用户对气象资料的利用。

2 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增强服务意识

2.1 对气象记录档案进行统计分析

气象记录档案是在大气探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地球大气各种气象要素状况和天气气候变化过程的历史记录,能为农业、林业、保险、工业、执法等各行各业提供服务。

2.2 对各类观测资料进行加工整编记册

气象科技汇册是我局以各种地面气候资料为主要内容整编的气象资料,现有馆藏档案资料2万余卷(册),馆藏档案资料的历史跨度70余年。基本可分为七大类,其中气象记录档案1.4万余卷(册),约占馆藏总量的70%。对自治区范围内的各类基本气象观测记录及重要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区气象局机关、直属单位及气象台站移交的属于永久保存的气象档案;区气象局及有关部门立项的、气象部门负责和参加的科研项目中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科研档案:涉及本区范围内所有气象科技事业发展史料和天气气候史料文献;区气象局所属气象台站的历史沿革档案及撤消台站所遗留的各类气象档案等。另外,解放前(1937~1949年)13个站101卷(册)气象记录档案,是唯一现存于世的珍贵气象资料。国家下发和全国所有省、市、区交换的地面气象记录月、年报、高空气象记录月报、历史天气图、各种气候图等资料,与外部门交换和购买的各种资料以及部份国外的气象资料也是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馆现存这种气象资料共5300多册。

2.3 对气象业务技术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气象业务技术档案是在气象服务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气象科技资料,包括气象业务技术总结、技术报告、业务技术产品、气象情报、气象旬报、气象月报、气候影响评价,重大灾害性天气调查分析报告等,为方便用户利用,我局对气象业务技术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筛,为馆藏机读载体有:磁盘、磁带、光盘和缩微平片档案以及卫星云图照片档案等。

3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效

近年来,新疆气象信息中心在不断拓宽气象档案资料服务形式,对各类气象档案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分析、整编,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气象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气象档案资料的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气象档案资料的社会利用效益。

3.1 为防灾减灾服务

新疆气象信息中心利用几十年的气象档案资料,建立了新一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对强降水、洪涝、大风、低温冻害等重大气象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准确、可观、综合的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灾害发生范围、强度及其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分析,为减灾、防灾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自2009年12月入冬以来,新疆连续出现19次不同程度的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多次遭受雪灾、低温等灾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冰凌、融雪性洪水及雪崩,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损失。,氣候资料在为各级政府部门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服务中都发挥了积极重要地作用。

3.2 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服务

在为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服务方面,我局档案室先后为发电、能源开发提供及时的气象资料服务,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及大中型水库建设提供气候资料的分析服务,较长年代的气候资料,为国家重点建设勘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3.3 档案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必将使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全面建设。首先是提高了贮存、收藏能力。近年来,新疆气象档案馆已全部(分阶段)购置和安装了档案密集架装具,并装有自动监控消防报警设备等。现代技术,特别是光盘信息储存技术的采用,为日益增多的档案存贮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增强了档案馆的收藏能力。其次是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及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功能。在档案资料审核、质检、编目、分类、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中,已逐步代替人工操作,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质量有了极大提高。

引进和开发研制了《气象科技档案目录管理系统》、《地面常规气象资料数据库》、《地面气象资料非实时处理准自动化系统》、《可视化高空机制报表自动处理系统》、《地面气象台站历史沿革微机管理系统》等多种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系统。通过气象档案的社会利用实践,笔者认识到气象档案资料要受到社会各单位和个人的欢迎,只有不断拓展气象档案服务形式,加快对各类气象档案资料加工整编、统计分析、汇册及出版,才能更好为各行各业建设和百姓生活提供气象服务,更好地发挥气象档案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构建和谐家园提供更好的气象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忠义.中国气候资料工作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18-226.

作者简介

气象的资料 第3篇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是整个大气探测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的基础, 资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气象服务效果及工作效益, 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存贮、传输等各个环节进行通过测报员监控、查询、分析、处理等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以降低数据误差, 维护大气观测资料质量, 使气象观测原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完整性, 为气象预报工作提供准确性、代表性和可比较性的气象数据资料。彭山县气象局属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 担负着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象行政执法、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科技服务等工作任务, 因此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对于获取准确、及时的气象观测数据从而提高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质量以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1.1 控制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主要由原始数据Z文件和人工处理B文件储存, B文件在每下月初转换生成月报表A文件, 次年初生成年报表Y文件, 为满足自动气象站数据储存需要, 可增加多要素分钟文件J文件, 用于A文件的补充, 气象测报员在作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时, 主要就是针对A、J、B文件数据进行维护。《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簿表格式》等技术规定中对A、J、B文件中所涉及的观测要素数据产生的各种情况都有着详细的说明, 因此可作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

1.2 控制码含义

质量控制码可表示观测数据的质量状况, 通常台站级质控过的数据, 其控制码显示为0。在A文件中, 其数据格式定义了数据的正确、可疑、错误、订正值、已修改、缺测、未质控等7种质量属性, 每一个观测数据后面都对应一个质量控制码。

1.3 控制方法

彭山县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可通过实时数据监控软件、各种查询平台、审核软件等, 开展气候极值范围检查、极值检查、格式检查、逻辑检查、时间与空间一致性等检查, 然后加以人工维护数据来完成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2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基层台站自动气象站在数据采样、处理、存储到传输, 每个工作环节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 因此在日常测报工作中, 要根据气象观测的不同环节做好不同的质量控制工作。一般情况下, 基层台站的数据文件都要经过日监控和预审及审核, 才可防患于未然, 其中观测资料的日监控和预审是搞好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最基本的保障, 而且据统计, 这一阶段的数据质量问题可占所有疑误信息的66.7% (此数据的依据是哪里来的?) , 所以要在此阶段重点做好按时巡视仪器等工作, 并通过人机交互监控以保证观测仪器的正常工作, 同时做好分钟、小时、日数据的查询, 及时发现异常并按照规范规定进行人工判别处理。

2.1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 (AWSDataQC) 软件在对于Z文件、J文件的维护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Z文件、J文件数据异常的机率较小, 如若数据异常或遭到破坏但RTD文件正常时, 可利用RTD文件中的数据导入Z文件 (J文件) 对其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来维护Z文件 (J文件) 数据质量的准确性。

2.2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人机交互监控平台

2.2.1对A、J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时, 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附加信息4部分构成A文件, 且最后结束符为######, 只有一个回车;台站参数、观测数据2部分构成J文件, 最后结束符为??????, 有一个回车。利用上月观测资料作比较来确定A、J文件台站参数是否正确, 如果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出现不一致时, 应先查看A文件附加信息是否进行了特殊备注;遇季节转化时, 要查看观测项目标识有无变化, 观察其变化是否与观测数据变化保持一致;还要注意观察降水量观测标识与A、J文件的一致。建立省站 (我们是一般站, 应该叫本站) 审核规则库, 根据《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数据维护功能对A、J文件进行格检审核和审核维护, 对于软件检测出的疑误信息要认真逐条检查分析, 判断出记录的变化是否合理, 并对异常或缺测信息进行正确维护及处理。

2.2.2人工配合对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时, 要重点配合检查云、能见度等目测项目及相关要素。同时有高、中、低云存在时, 要先检查记录的云状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云系的演变是否具有一定规律, 降水性质是否符合云系特征等。值得注意的是, 气温的月最高 (低) 值一般应与地面温度的月最高 (低) 值出现在同一天或前后几天;水汽压最小值与相对湿度最小值通常发生在同一天或前后几天。

3 彭山县气象局2.7 (2012) 案例分析

随着嗲面气象观测系统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 各种传感器及电缆线等极易出现故障和老化、磨损现象。通常, 地温传感器主要故障主要为取值范围的线性变化异常, 一天中会有几个时次出现突变, 造成数据资料不可用;雨量传感器故障一般为记录值偏小等。因此, 要做好日常正点后的数据维护工作, 通过多个时次监测对比判定数据是否正常;当出现故障后, 能及时判断数据的异常。本文以彭山县2012年2月7日20cm地面温度传感器质量控制为例, 对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处理操作流程作出阐述分析。当地温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可能造成数据差别较大, 故障造成了11:00~15:00时20cm地温缺测, 分析判定15:00地面最高温度未受影响而地面最低温度受到影响时, 可按缺测处理, 15:00对应的0cm、5~15cm地温可利用内插法求得;20cm地面温度可按实有记录统计进行24次平均得出, 4次平均值以24次平均值代替;20cm地温11:00~15:00旬、月平均值应按实有记录进行统计, 日平均地面温度栏内对应的旬、月平均值要按横行统计获取。这种处理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最后应在值班日志和气象记录薄上作出明确备注。

摘要:准确、可靠、及时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资料是气象部门开展气象活动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气候预测预报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入手, 分析探讨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的控制及处理, 以期获得完整、准确的地面观测资料。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数据文件,质量控制,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薛鸣方, 王瑞余.提高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资料质量的探讨[J].

气象的资料 第4篇

生态需水量指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需水量的总称,包括生物体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水量,是维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栖息环境动态稳定所需的用水量。广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用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主要包括保护和恢复内陆河流下游的天然植被及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围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设、维持河流水沙平衡及湿地、水域等生态环境的基流等方面。

目前,关于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尚不充分。在有限的研究成果中,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水临界值可用以水质目标为约束的方法求得,或按照简单的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估算。前者需要知道上游来流中的污染物浓度、河段内污染物产生量、河段内污染物治理程度、河段内污废水资源化程度、河段内城市污废水产生总量和污染物削减等详细信息,在不易获得准确信息时可以近似采用后一种方法。

《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与应用指导意见》(2010)提出,生态基流是指为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的河道内最小流量。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主要为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水生生物群落遭受到无法恢复的破坏等。在水电开发建设过程中,过去考虑较多的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发电效益,而对保护生态水环境考虑的较少,如不考虑电站大坝最小下泄流量而引起下游河段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引水式电站,由于其大坝与厂房之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脱水段,脱水段的形成必然会给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确定大坝最小下泄流量,满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如湿周法、Tennant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等等。目前,我国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法等多种生态基流分析计算方法,水文学法和水力学法运用较为普遍。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的表达及适用条件见表1。

2 气象探空资料与水文数据的关系

2.1 气象探空资料概述

气象探空是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观测高空大气中任意高度上气象要素的瞬时分布。气象站探空观测业务主要是每天早晚2次定时施放气象探空气球,搭载无线电探空仪对高空平流层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探空仪在飞行过程中感应周围空气的温、压、湿状况等,并将气象要素转换为无线电讯号,连续不断地发送给地面接收系统,接收人员对无线电讯号加以整理,获得不同高度层大气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数据。气象探空资料一般有不同高空气压如850、700、500、200 hPa等的湿度、温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

2.2 生态流量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新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塔什库尔干河是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叶尔羌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为“一库四级”,其中下坂地、齐热哈塔尔水利枢纽已建成。水电工程使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受大坝阻隔、河道水文情势变化等影响,导致生境破碎化程度提高,鱼类的觅食、繁殖等生存空间缩小,特别对于电站工程下游如涉及特有或保护鱼类,为加强珍稀鱼类保护,需确定坝下河道生态流量。

由于历史原因,新疆南疆地区由于水利设施较少、水文监测站点匮乏,仅有的几个水文站监测连续性较差,基础资料严重不足,对于预测水电站坝下游生态流量带来较大困难。

2.3 气象探空资料与水文数据的关系分析

塔什库尔干河的水电开发河段河水以融雪性洪水为主,年降水量很小。融雪性洪水指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一般在春、夏两季发生在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南疆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北坡,冬季漫长而严寒,积雪较深,来年春、夏季气温升高超过零摄氏度,积雪融化形成融雪性洪水。当夏季气温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永久积雪和冰川发生融化并形成夏汛,它与冬季积雪融水洪水相比,涨落较缓,洪水总量则受控于消融范围。塔什库尔干河汛期易形成二者的混合洪水,而该类洪水较难把握和准确预测。

结合气象探空方法特点,考虑利用流域附近气象站的500 hPa左右的气象探空资料,可推断出汛期塔什库尔干河上游冰雪融水造成的洪峰流量,进而计算塔什库尔干河多年平均径流量。

3 气象探空资料对于推算生态流量的应用

3.1 基础资料分析

3.1.1 水文站点和水文资料概况

塔什库尔干河流域内人口稀少,水利水保设施较少。流域水文资料短缺。1959年在塔什库尔干县附近设立过塔什库尔干水文站,1960年8月下迁改名伊尔烈黑水文站,1968年停测,2000年为修建下坂地水利枢纽恢复观测。伊尔烈黑站有1960—1967年和2001—2011年共19年完整的实测流量资料,原塔什库尔干站有1959—1960年1年资料,实测径流资料共有20年。本研究以伊尔烈黑水文站为设计代表站,资料采用至2011年。

此外,叶尔羌河干流和提兹那甫河山口以上20世纪50年代设立了卡群、库鲁克栏干和玉孜门勒克水文站作为控制站。在邻近流域的盖孜河上设有克勒克水文站。这些站点作为参证站。

下坂地枢纽2009年10月建成,具有多年调节能力,其坝址径流由伊尔烈黑站径流与伊尔烈黑站—下坂地坝址区间径流组成。伊尔烈黑站—下坂地坝址区间属中低山区,其径流量可依据卡群—库鲁克栏干—伊尔烈黑区间的径流模数计算。卡群一库鲁克栏干—伊尔烈黑区间径流由卡群站、库鲁克栏干站、伊尔烈黑站的月径流对应相减推求,区间1954—2011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81亿m3。

伊尔烈黑站径流、伊尔烈黑站—下坂地坝址区间径流叠加,组成下坂地坝址1954—2011年共58年的径流系列,其多年平均流量为34.6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91亿m3。

3.1.2 气象站点和气象探空资料概况

塔什库尔干河流域设有塔什库尔干县气象站、喀什探空站。塔什库尔干县气象站,位于东经77°16'、北纬28°26',海拔3 091 m,气象资料统计年限1957—2014年。观测项目为基本气象要素。喀什探空站位于喀什市,位于东经75°19'、北纬39°28',海拔1 291 m,有1957年至今的完整探空资料。

塔什库尔干河水利工程规划河段位于塔河下游,规划工程场址均无气象站点,从地理位置、距离、高程等因素综合考虑,气象资料主要参考塔什库尔干县气象站资料。塔什库尔干县为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其河谷地周围高山环绕,流域气候差异较大,只有冷暖两季,冷季寒冷漫长,暖季气候温和。气温的年、日变化显著,日温差高达20℃。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匀,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塔什库尔干县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39.1℃。多年平均降水量68.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5~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5%。

3.2 气象探空资料与水文站洪峰量相关性分析

塔什库尔干河的洪水是由于气温升高并有所持续时冰雪消融形成的。通过采用气象探空手段,对伊尔列黑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和高空600hPa气温进行分析,发现伊尔列黑年最大洪峰流量和喀什探空站日600 hPa的07时、19时气温之和大于5℃的年积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关系式:

洪峰流量的插补延长除采用喀什探空站大于5℃的年积温资料插补延长外,还可用伊尔烈黑站汛期(7~9月)的径流资料插补延长,2种方法得到洪峰流量均值基本接近。为满足设计需要,对伊尔烈黑站径流系列进行了插补延长。其中,1954—1958年径流采用卡群站实测资料插补延长,1959年径流采用伊尔烈黑站实测资料插补,其余1968—2000年的主汛期采用喀什600 hPa的07时气温插补延长,春汛期3~5月和汛后期9月采用盖孜河克勒克站月平均流量插补延长,枯水期10月一翌年2月采用本站相关插补。

由喀什探空站日600 hPa的07时、19时气温之和大于5℃的年积温,计算得到伊尔列黑水文站1957—1958年和1968—2003年最大洪峰流量。经插补延长后,得到伊尔烈黑站1954—2011年共58年的月、年径流系列,其多年平均流量为32.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10亿m3。

3.3 气象探空资料成果的应用

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建成后,将造成从发电引水口至电站厂房之间约22 km的河流减脱水段,根据环保部相关规定要求,河流生态流量应不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为了维护该段河道的生态环境,水电站规划由下坂地电站尾水渠控制闸向河流减水段下泄最小生态流量3.2m3/s,以满足下游鱼类最基本的生态需水要求,减免因水电站建设带来的下游河段减脱水段生态环境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人工释放探空气球的方法进行高空综合探测。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是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的气象情报和资料的主要来源。在我国西部地区地表河流水文基础设施落后、水文系列资料不足等情况下,可采用气象探空资料进行反演推算洪峰流量,研究与径流流量的相关性分析。同时,也可作为已有径流成果的参考和补充验证。

4 结语

针对水电开发建设过程中,电站坝下游河段受引水后带来的水生态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需下泄生态水量以减缓不利影响。本文以塔什库尔干河齐热哈塔尔水电站为例,考虑到部分地区水文监测等基础资料不足的特点,利用气象探空资料反演水文数据对最大洪峰流量等水文资料进行差补延长,在确定月、年径流系列的基础上推算河道生态流量。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气象资料与河流径流及洪峰流量的相关性,进而确立了气象探空成果与生态水量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系,运用较为便利,节省了大量的野外工作,为水文资料匮乏地区的同类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的确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摘要:水电开发中引水式电站大坝与厂房之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减脱水段,如何确定大坝最小下泄流量,满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由于历史原因,新疆部分地区水文监测站点匮乏且基础资料严重不足,难以取得有效的径流成果。以新疆塔什库尔干河齐热哈塔尔水电站为例,探讨利用气象探空资料对最大洪峰流量等水文资料进行差补延长,结合洪峰流量和探空资料分析成果之间较好的相关性,进而推算河道生态流量,为同类水电工程生态下泄流量的计算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气象探空,水文数据,河道,生态流量

参考文献

[1]陈宝根,何建新,贾秀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初探[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1):86-87.

气象的资料 第5篇

日常工作中, 酸雨观测需要地面气象观测要素风向、风速、降水量、天气现象等资料。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的加快,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基本实现单轨业务运行, 过去人工观测项目都变成了自动观测要素, 酸雨业务不得不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而进行相应调整。而往往在刚过渡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提高酸雨业务质量, 学习总结新规定就显得更为重要。

1 酸雨定义概述

酸雨是指p 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雹等。

降水的p H值是测量降水酸碱程度的量, 反映自然界降水特性以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大气中的各种污染气体和颗粒物的可溶成分进入降水后, 使其导电能力增加, 降水电导率值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降水中这些物质的总含量水平, 也是降水被环境物质污染的指标之一。

2 气象自动化相关酸雨观测气象资料采用规定

2.1 降水量

降水量采用自动观测记录的降水量。

2.2 风向、风速

风向、风速取自自动观测十分钟平均风向、风速记录, 四舍五入后取小数点1位。如果酸雨软件读取数据不成功, 人工查看自动站记录后手工录入到酸雨软件中。

2.3 天气现象

当自动站有降水记录, 并且天气现象为雨时, 以降水记录为准并判别降水起始时间。

降水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符号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规定的为准。

3 酸雨观测降水采样

3.1 酸雨观测降水采样规定

酸雨观测降水采样按照《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中关于“夜间不守班的气象观测站”的相关规定执行。即:08时至20时期间, 由人工安放、收取采样桶进行采样;20时至次日08时期间, 在20时将未使用过的采样桶放置于采样架上, 并使其处于采样状态, 用于对夜间降水的采样。

3.2 酸雨观测降水采样记录

08时至20时期间的降水采样记录 (即采样桶安放和收取时间) , 按照《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相应规定执行, 20时至次日08时期间的降水采样记录, 则按照采样桶的实际安放和收取时间填写。比如:20时10分至次日08时08分。

4 夜间不守班 (含不连续守班) 站酸雨观测薄降水起始和终止时间填写

4.1 有自动观测降水量记录

有自动观测降水量记录时, 以夜间安放采样桶时间至收取采样桶时间之间的分钟降水值来确定, 即首个分钟降水量值大于等于0.1mm对应时间为降水起始时间, 最终分钟降水量值大于等于0.1mm对应时间为降水终止时间。

4.2 无自动观测降水量记录

无自动观测降水量记录时, 酸雨观测降水采样起始和终止时间按缺测记录。

4.3 跨日界降水

当降水延续至8:00到8:30期间, 以收取采样桶的时间作为降水终止时间。

4.4 间歇性降水记录

酸雨观测记录中降水时段的起止时刻分别是, 降水采样日界内第一次出现降水的时刻 (连续降水时, 为日界起始时刻) 和最后一次降水的结束时刻 (连续降水时, 为日界结束时刻) 。每日只填写一个降水时段记录, 不考虑间歇性降水时段的划分。

5 关于酸雨观测文件传输

酸雨观测文件传输时限是北京时20时前, 由观测员通过酸雨观测值班软件完成数据文件上传。目前暂不考虑在软件中实现自动传输的需求。

6 结语

酸雨观测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 为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等国家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 酸雨观测的历史相对较短, 酸雨观测业务相关规定将随气象观测自动化不断进行完善, 在今后的观测工作中, 我们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尽职尽责搞好酸雨测报工作, 提高酸雨业务质量。

摘要: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基本实现单轨业务运行, 涉及到酸雨观测业务相关规定的变动。这里结合工作实际从酸雨定义概述、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相适应的酸雨观测所需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观测记录等进行归纳、阐述, 旨在为今后做好酸雨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观测,酸雨调整,大气污染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编.酸雨观测业务规范[M].2005.12.

气象的资料 第6篇

关键词:MICAPS3.1,气象资料,监控

0 引言

随着观测方法的改进和电子设备在气象领域的广泛应用, 数字气象得到了快速发展, 基本建成了以地基、天基、空基相结合的综合观测体系, 形成了以气象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机等为代表的实时气象观测系统, 气象资料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和传输时效显著提高。但是, 如何综合利用这些资料,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与精细化, 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安阳市气象局与鹤壁市气象局联合开发了河南省地市县级预报平台, 充分利用雷达观测、卫星遥感、闪电监测、自动气象站、实时雨量等即时信息资源, 辅以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二次产品, 预报员能够更好地分析判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为公众决策提供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 较好地规范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丰富了决策服务产品, 为省级预报平台建设提供了思路。目前, 该平台已在全省推广完毕, 并投入到了业务应用中。

河南省地市级预报平台基于MICAPS3.1开发。主要功能包括:实时信息监控、预报信息调阅、本地会商制作、预报预警产品制作、预报产品分发、预报业务管理。

1 系统环境和软件开发

该预报平台开发环境为Windows XP Professional, 主要利用Visual Basic 6.0可视化开发语言进行编程, 利用Photoshop等图象处理软件进行界面美化。硬件选用深圳惠通公司的GSM—MODEM模块, 并向当地移动公司申请办理一块SIM卡, 并开通短消息业务。GSM—MODEM模块提供众多程序设计语言和开发工具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 (DLL) , 在此基础上选用Visual Basic 6.0语言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2 实时信息监控子系统结构

实时信息监控子系统主要包括:雷达产品动画、天气雷达报警、卫星云图动画、太行山协作区预警信息监控、全省预警信息共享、实况资料监控、雨量等值线图、闪电监测报警等模块, 主要提供天气雷达、闪电等实时信息监控, 乡镇雨量等值线图等。下文简要介绍其主要模块。

2.1 雷达产品动画

间隔一定时间 (一般设置为10min) 自动调取全省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时反射率因子、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一小时降水量、液态含水量等实时拼图, 生成动画产品, 便于预报员分析强对流天气发生、演变的过程。

2.2 天气雷达报警

用鼠标右键单击选取经纬度, 或在右侧表格中直接输入设定经纬度值, 并以此为中心, 在可设定的范围内, 自动扫描雷达回波强度, 当强度达到45DBZ以上时采用声音、弹出窗口等方式自动报警。

2.3 卫星遥感产品

在MICAPS上可实现红外、可见光、水汽等各种卫星云图的动画。

2.4 预警信息监控

预警信息监控分为两部分:一是全省的预警信息监控, 一是太行山协助区的预警监控。

全省预警监控是从中央气象台网站上读取全省预警信息 (即各地市采用灾情直报系统上传的预警信息) , 实时监控预警的发布情况, 使预报员能及时了解周边地市的预警发布情况。

太行山协助区预警监控是采用短信方式发布, 将联防号码加入到协助区的MAS平台上, 协助区成员单位一发预警, 就可以监控到。时效上比全省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更优, 只是需要软、硬件系统的合理组建, 另外还需要联防单位的密切配合。

2.5 实况资料监控

该模块主要监控自动站资料的实时温度、风向风速、降水等, 设定阈值, 达到设定的阈值可报警。

2.6 雨量等值线

通过VB6.0, 结合Surfer8.0实现雨量点资料的填图、等值线绘图及色彩填充, 更直观地反映出降水区域的中心以及降水量的大小, 也可作为雨情服务材料的一部分。将自动雨量图与人影作业点叠加, 并嵌入到人影业务系统中, 可及时、准确地了解作业点附近以及上游的降雨情况, 为更好的选择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和地点提供参考。此方法也为今后开发具有绘图功能的业务系统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方向。

太行山气象防灾减灾协作区自动雨量站分析程序:

中国局通过DVB-S的PUBA通道下的AWS-QC目录向全国下发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本模块将通过编程对其进行数据处理, 生成MICAPS3.0软件能够识别的数据文件, 并利用预报员信息处理平台对其进行绘制等值线, 分析降水的特征, 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移动方向, 对暴雨天气做到早发现、早预警, 可极大地发挥区域自动站的作用, 方便预报业务人员使用, 可有效地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提高预报质量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7 危险天气报实时报警

该模块是从省局内网上调取危险天气报文, 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出来, 能较为直观的监控显示危险天气情况, 有“声音报警”、“弹出窗口”等多种提醒方式。

3 关键技术应用

3.1 短信接受

将惠通公司的GSM-MODEM连接好, 打开电脑, 红色LED灯亮, 无线MODEM进入正常工作。4个基本方法:打开端口、关闭端口、发送短信、接受短信。

读取短消息 (YhReadSms) ;

参数:YhReadSms (sId as string, sDel as string) As String;

SID:短信存放位置;

Sdel:值为“是”, 阅读后删除那些短信, 别的值, 不做删除处理;

返回:String简单短信组合结果。

3.2 Surfer绘制等值线图

Vb具有强大的“所见即所得”图形用户界面和编译功能, 支持ActiveX自动化控制协议, Surfer也支持Active X自动化服务协议, 因此在两者之间很容易建立Active X自动化连接, 实现Vb应用程序对Surfer绘图功能的调用, 从而实现雨量图可视化。

4 结论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整合当前丰富的气象信息资料, 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平台, 综合各种资料, 将其应用到河南省地市级预报平台上, 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在本文中也得到了解决。通过在河南省地市县级预报平台上的测试, 证明了该系统能够充分整合现有气象资源, 提供给预报员更多的即时气象信息, 为预报员及时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报结论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提升了气象服务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分析自动站资料对气象预报的重要性 第7篇

1 自动气象站的内容

自动气象站是一个具有高度自动化水平的气象站, 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 进行定时、定点的记录和发送地面气象资料的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的分布面积教广, 记录获取的气象资料信息准确度较高, 传输较快, 在复杂地形下进行无人观测, 为气象资料的获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现阶段在气象服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自动气象站在我国进行大面积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被广泛的采用, 自动气象站成为了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应用也标志着我国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 进入了一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新阶段。

2 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于气象预报的意义

2.1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近年来, 全球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各种自然灾害现象不断增加, 强降水、干旱、台风等各种天气对我国社会生产和各行各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 气象部门需要在面对自然灾害时, 气象服务利用自身职能, 提高准确的气象灾害信息, 为减少人民群众和国家的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强大的帮助。在采用自动站进行气象观测获取气象信息时, 由于自动气象站的自身特点, 可以有效的提高天气预报信息的准确率, 提供及时精准的资料和气象信息, 对短时间的天气预报有很大的意义。采用自动站进行气象预报提高了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预警能力, 使面对自然灾害的决策更为准确和实际, 对社会防灾抗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2 提高灾害监测能力

自动气象站的分布具有区域性, 在特点的区域内, 自动气象站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当地气象信息资料, 掌握当地气象信息情况, 并且面对地形复杂的地区也能很好的进行气象观测, 提高了对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例如, 在汛期, 地区气象部门根据自动气象站进行定时、定点的精细的气象信息资料的处理, 可以为政府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随着大规模的自动气象站的建立, 在各地进行气象监测时, 可以有效的将即时雨水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降水情况, 作出合理的预测, 减少盲目决策的现象, 有效的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减少相应的损失。在区域气象站进行气象信息获取的时候, 气象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的进行信息查询和处理, 对相同气候条件下的气象变化进行分析, 研究气象变化的各项因素, 同时总结预报经验, 增加对气候条件的监测能力。

2.3 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自动气象站可以对气象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 并且覆盖面积很广, 可以有效的为社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在高效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下, 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自身效率。在林业管理当中, 根据气象信息调整林业各项工作, 可以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注重对林业防火工作的关注, 在冻害发生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证林业的自身经济不受影响。另外,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当今情况下, 对全国各地局部小地区的气象变化也要进行重视, 对于局部地区的气象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也有很大的意义。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气象部门可以提高特色的气象服务, 提高气象信息的针对性, 气象部门可以与农业大户进行沟通和联系, 建立高效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 在气象预警和气候多变的季节上加强气象信息发布工作。气象服务机构利用自动气象站主动积极的与农业生产主力企业进行沟通和练习, 在提供气象信息的同时, 准确的对气象进行评价, 辅助安排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活动, 保证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园区建立气象服务场所, 同时与各大农业种植企业提供气象信息指导, 保证气象信息的特色化和当地化。

3 结语

在我国社会发展当中, 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发展, 尤其是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气象事业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预测, 为社会生产提供了减少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的保证。同时, 气象预报工作对于人民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自动站资料的实时更新, 提高了气象预告的准确率, 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面, 也为其他行业规避自然灾害, 合理安排生产工作计划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气象信息和整个社会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 气象机构要完善自身工作, 利用自身的职能来优化天气预报工作, 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 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气象机构要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加强气象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在自身服务上, 要优化自身结构,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自身的气象预报工作, 建立完整的气象服务体系, 更好的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孟昭辉, 李庆军.自动气象站综述[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09 (06) .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第8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气象观测数据资料的优劣对服务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于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储存以及传输等环节工作的加强, 对于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天气预报质量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1.1 质量控制处理依据

气象观测数据主要涵盖了4个文件的详尽内容, 对地面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所涉及的一些基础资料都经过B文件和Z文件储存, 在下个月月初会由B文件生成月度表A文件, 到下年初再生成Y文件, 而中间用于补充文件的多要素成分J文件会添加, 这4个文件是质量控制处理的重要依据。

1.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包括的内容

从地面气象的采集基础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存储和传输等方面来分析, 包括:观测软件、人机结合预审资料、基层台账自动气象数据日监控及预审、不定时系统自动气象资料处理、多线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以及台账基础参数的录入及审核等内容, 这一处理内容能有效提高时间效率和CPU使用率, 从而能将观测数据处理带入集成化、自动化分析的新阶段。

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 集中能源发展地面气象自动测报

对于地面气象探测数据的资料控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观测场的环境、观测的人员、观测设备运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把能源集中起让自动气象站得到发展。把传统复杂的人工测报的过程, 转成自动测报, 从而让控制和检查得到连续性的进行。从而让电子传感传输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使得预报数据发生偏差的现象得到了避免。除了这个以外, 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想结合, 制定出能够符合自身的控制、处理系统, 能够让人机得到完美的结合, 以此弥补了电脑对数据不能详细判断、人工检测的不准确性等不足, 从而使数据处理的时效能力和自动进程得到有效提高。

2.2 提升观测质量规范观测

自动气象站要规范自身对于气象的观测方式, 从而让获得的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确保。尽管有不一样型号的气象站, 但是气象站的观测方式要保持基本一样。地面气象观测必须要遵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相关的数据簿表格式来进行。观测方式的规范标准, 要作为文件来让观测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阅读。据此, 要加大对观测规范的严格要求, 在要求全面、具体以及详细的同时, 还要求必须具备很高的可操作性。观测规范中必须要明确地规定出观测资料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和方法。

2.3 集中能源发展地面气象自动测报

明确观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明确观测环境以及观测人员, 是集中能源发展自动气象站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对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而言这3个要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把传统复杂的人工测报的过程, 转成自动测报, 从而让控制和检查得到连续性的进行。如此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让数据的观测时间得到缩短, 从而让电子传感传输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使得预报数据发生偏差的现象得到了避免。

2.4 加强台站级控制措施

台站级的基础控制是质量控制, 必须把握好这一关, 在质量控制方案设计中规划好所有能进行控制的工作, 在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中严格把关, 及时发现自动提示信息、数据缺失以及人工对气象数据的影响问题, 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2.5 分层次进行质量控制

对气象观测数据按照国家、市、站这3个级另层次进行质量控制, 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层次进行控制处理, 层层把好关、环环相扣, 从而有效推动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的控制处理水平。

2.6 自动站仪器控制处理

针对自动站仪器控制处理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解决设备因素方面引起的问题。气象观测资料质量出现偏差主要是由自动站仪器所产生的校准漂移所引起的, 因此, 应深入研究质量控制流程, 定期对仪器输出资料进行检查, 从而排除漂移对数据产生的影响。

2.7 突出人机结合中人的作用

在自动测报数据的过程中还应长期保持人机结合控制处理气象观测资料的方式, 有利于解决特殊环境下发生的一些特殊问题, 要依靠人工检查的方式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好的判断和处理。但人工检查也有一定的要求, 应注重质量评估家的作用, 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于整个气象预报来说, 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来说, 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加强对于质量控制的体系建设, 通过多种控制措施, 让气象观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从而为我国的气象预报, 和气象灾害的预防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兴荣.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3 (6) .

上一篇:高职艺术设计素描教学下一篇:汉英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