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二鸟范文

2024-07-12

一石二鸟范文(精选12篇)

一石二鸟 第1篇

一、创设质疑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 而是在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 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 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 可先提问:“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 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 就必须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思维被激活了, 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时应深入挖掘新课程的教育内涵, 综合教材内容, 利用新教材编排版式多样、图文并茂,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如, 在冬天, 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 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带着问题, 学生一边读图, 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很快发现重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 但是广州地处大陆, 而台湾四面环海, 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 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 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教师在一堂课开始就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情和动作、引人入胜的地理趣闻和故事导入新课,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课堂充满笑声, 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则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 遥望苍茫的天穹,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 银河闪烁, 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 大熊 (座) 、小熊 (座) 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 伴以形象生动的描述, 学生看到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 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 学生学来有趣, 印象深刻。

四、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注意兴趣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 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 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 符合逻辑, 遵循语法, 通俗流畅,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 内容具体, 生动形象, 富有感情, 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 音量适度, 语速适中, 有节奏感, 音乐性强, 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在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 要生动形象, 创设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 要严密准确, 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 要抓住要领, 编成口诀, 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 可提高音量, 减慢语速, 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可暂时变换声调, 话语幽默, 提醒注意;在突出思想教育时, 要富于感情, 声情并茂, 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 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 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 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 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 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五、创设乡土情境, 提高教学活跃度

为了进一步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 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发挥乡土地理这一综合性学习载体的作用,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深入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家乡, 关心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如:2010年中国玫瑰之乡·永登苦水旅游节于5月18日至6月18日在永登县苦水镇举办, 本届旅游节旨在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永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城镇建设, 进一步展示“中国玫瑰之乡”的亮丽风采和玫瑰文化的深厚内涵,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玫瑰资源, 多彩的乡土文化, 纯朴的民俗风情, 充分挖掘玫瑰文化、礼佛文化、垂钓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全力打造都市休闲型、参与体验型、风景游览型、文化娱乐型精品旅游线路, 努力将玫瑰之乡建成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农业科普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美丽乡村, 给兰州市民提供一个感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后花园”。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 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较好地处理地理学中的各种图形的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生动直观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掌握,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切忌用多媒体代替教师, 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按”, 降低了多媒体的有效性,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七、创设社会热点问题, 调动学生情感

学生对当今热点问题一般比较感兴趣, 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 把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2011年月的“埃及政变”, 执政长达30年, 曾经叱咤风云的埃及前总统, 在短短的18天时间, 黯然走下政治舞台。受其影响, 中东地区多国发生反政府游行, 部分国家发生动乱, 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上升, 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再如:2012年4月的黄岩岛事件, 菲律宾军舰严重干扰中国渔船在我国海域的正常作业, 无故挑起事端, 影响局部稳定。针对以上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知识, 让学生讨论回答, 争相表达, 培养他们深刻的资源观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农业税一石三鸟 第2篇

此外,今年6月,法国安盟保险集团获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安盟保险的着力点正是农业和农村保险。安盟保险能否在中国农险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笔者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这一方面由于农业险本身的高风险和微利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多以农户为单位―――这与欧美的集约化经营有很大的不同。

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的现状决定了农业险交易成本高企,再加上农民的绝对收入较低、对保费支出十分敏感,以及商业保险市场固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必然出现农业保险“展业难、收费难、理赔难”的“三难”局面。

2002年,安盟在对中国过去25年的气象风险以及农业损失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派员参与了保监会牵头的三省17村农险专项考察。安盟得出的结论是,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只适宜经营一般性的农业保险,而对于洪涝、干旱、大面积病虫害等农业巨灾保险则无法承担。

如果将农业巨灾保险排除于农险经营范围之外,那么,本已十分疲弱的农险需求将会进一步萎缩。

另外,农业险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大灾之年为政府分担部分负担,如此一来,农业险所具有的这一功能也就泡汤了。

农业险的出路何在?能否在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国际农产品贸易等更加宏观的层面统筹考虑,拿出一个全局优化的方案?

目前,对农险经营模式的探索主要有四种取向:一是政府主办、政府经营、组建农业保险公司;二是政府支持下的合作社保险经营模式;三是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模式;四是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模式。

第一种模式完全由政府操刀,许多类似的做法已经被证明为效率低下且易出现权力异化,第二和第三种模式同样存在交易成本和管理、协调成本高昂的问题,笔者倾向于认为第四种模式具有可行性,即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经营模式。

而以农业税与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将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可以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

这一思路是:将农业税视为农业补贴,同时将农业税转化为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具体做法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分省、分县或者分地域划分不同的区域,然后由商业保险公司提出竞标方案,保费从农业税中专项列支。按照政府与竞标商业保险公司最终确定的保险合约,农户在缴纳农业税的同时即领到一份保险合同。当发生灾害损失时,根据保险合约,同样可以采取集体赔付的方式。这一做法将大大节约交易成本,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农业税中剩余的部分可以参照此模式为农民提供大病统筹等医疗和社会保障保险,或者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

一石二鸟,你能hold住吗? 第3篇

ImakeS2,000aweek.60surelywon’tmake differencetome.(2012四川卷)

A.thatabig B.athatbig C.bigathat D.thatbiga

答案选D。从表面上看,此题只设计了一个空格,属于常见的试题设计,但细细品味四个选项,你就会注意到此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一、that用作副词;二、不定冠词a/an在句中的特殊位置。

这道试题的设计方法真可谓是“一石二鸟”,确实让人有点儿hold不住。

下面就来分析该题所涉及的两个知识点。

一、that用作副词

that作副词用时,其含义为tothatdegree或so,常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在上题中,that修饰形容词big。)又如:

Youdon’tthinkwewereallthatcareless,doyou?你认为我们不都是那么粗心的,是吗?

“Sorry,Miss,”repliedtheman,“thetruthisthatitistoofoggyforthebustorunthatfar.”“对不起,小姐,”那个男的回答道,“事实上雾这么大,汽车开不了那么远。”

其实,不仅that可以用作副词,this也有如此用法。例如:

Yousee,afogthisbadisrare.你瞧,这么大的雾很少见。

Neverstayoutthislate,oryouwon’tbeallowedtogooutintheeveninganymore.再也不要在外面待到这么晚,不然你以后晚上就再也不许出去了。

二、不定冠词a/an在句中的特殊位置

不定冠词a/an通常用于单数可数名词之前;如果名词前有形容词,不定冠词则往往放在形容词的前面。例如:

Mostyoungwomenwantaslimfigurethesedays,especiallyhereinCanada.如今大多数年轻女子都想要拥有一个苗条的身材,特别是在加拿大这儿。

但是,不定冠词在句中的位置有时也有例外。遇到下列情况时,使用不定冠词需要考虑其特殊位置:

1.当名词被what,such,many等词修饰时,不定冠词位于这些词之后,形容词之前。例如:

WhataproudwomanscientistLiuYangis!

TheLegendofCrazyMonk(活佛济公)issuchaninterestingplaythatitsuitsthetasteofallages.

Itisreportedthatmanyanewhouseisbeingbuiltatpresentinthedisasterarea.(“manya+单数可数名词”形式上为单数,但意义上为复数,意为“许多”。)

2.当名词前的形容词有as,how,however,so,that,too等副词修饰时,不定冠词要置于形容词之后。例如:

ManypeopleconsiderthatFrenchisasdifficultalanguageasRussian.许多人认为法语和俄语一样难。

Howniceacakeyou’vecookedforusis!你为我们做的蛋糕太棒了!

Howeversevereadisasterwemayface,we’resupposedtoworkwithjointeffortstofightagainstit.不管我们会面临多么严重的灾难,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He’sneveragainwrittensogoodabookashisfirstone.他后来写的小说再也比不上第一部优秀了。

Thisistoolargeahelpingforme.这一份太多,我吃不了。

3.当quite,rather修饰名词时,不定冠词要放在它们的后面。

Thoughshemadequiteaneffort,itwasn’tgoodenough.虽然她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还不够好。

It’sapitythatyoudidn’tcometotheparty.Itwasratherasuccess.很遗憾你没来派对,办得可真是成功。

但当名词前有形容词修饰时,不定冠词既可以放在quite,rather之后,也可放在它们之前。

Taekondo(跆拳道)isquiteapopularsport/aquitepopularsportinKorea.跆拳道在韩国是一项相当流行的运动。

Hewasratheratallyoungman/arathertallyoungman.他是个相当高的年轻人。

4.英式英语中,不定冠词放在half和名词之间,而美式英语中,不定冠词则放在half之前。例如:

半个小时之后,我仍旧守候在珍妮的门外,想着我的女儿是否安好。

(英)Halfanhourlater,IwasstillwaitingoutsideJenny’sdoor,wonderingifmydaughterwasallright.

(美)Ahalfhourlater,IwasstillwaitingoutsideJenny’sdoor,wonderingifmydaughterwasallright.

但“……又二分之一”总是表达为“…andahalf”。例如:

ButIalsofeelthatafteraseparationofonecenturyandahalf/oneandahalfcenturies,weneedtounderstandhermoredeeply.但是我也感觉到,相隔一个半世纪使得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理解她。

【即学即练】

1.—WouldyoupleasesaysomethingmoreaboutShenzhouIXspacecraft?

—I’mafraidIcan’t.Ionlyknow much.

A.such B.that C.very D.too

2.Theairofthecountrysideiscleanerthan ofthecity,butIdon’tliketolive far.

A.that;that B.one;very C.it;that D.one;that

3.Wewerein whenweleftthatweforgottheairlinetickets.

A.arushsoanxious B.asuchanxiousrush

C.soananxiousrush D.suchananxiousrush

Keys:BAD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4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发展了个性、培养了情感,教学活动才算成功。课堂教学的效益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的高低,在于他们积极思维程度的高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地思考,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地展开思维呢?教师要创设条件,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参与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

这里以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句为例,作演绎。

1.“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一句诗学习者往往以为好读易懂,其实这种表现恰恰是语感优劣的一种流露。而造成语感优劣的原因,一是习惯性依赖注解,满足于注解,二是欠缺语义感知训练。这句诗在语义上是非常丰厚的,读者在语义获得上不应掉进知解的弥彰,而应该运用感知能力。“月落”是视觉对象,“乌啼”是听觉对象,“霜满天”既是体肤感受又是内心感知的延伸。三大对象合在一起有一种当事人的人生感受弥漫了天地,弥漫了内心。如果比照类近的诗句,那么读者会更加清楚这句诗内容的丰厚。如“鸡声茅店月,人变板桥霜。”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诗句构思方法类似,都备受世人称赏。如果学习者能主动地调动多感官,感知这些诗句的语义内容,那么语感效应将由此产生,语义获得才会走向准确、丰富、深入。

2.“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的理解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诗的意思是:“江枫和渔火相对忧愁难眠”,这样的理解淡化了诗歌中的抒情主体,其对于诗歌的意义损伤难以算计。正确的理解是“江枫”“渔火”对着“愁眠”之人,从“日落”“乌啼”“霜满天”中的“落”题、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基于此种认识,我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一、设计的问题应激活课文,体现研读价值

巧妙的提问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一石激起千层浪,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教材是教学的范本,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把重点、难点纳入教学预设中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课文,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让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进行研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容易出现“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一无是处”的主题偏差,我就提出“三味书屋”“一无是处”怎么能培养出鲁迅还有古代一大批杰出人才呢?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被调动,再进行连环的小问题的铺设和学生一起合作研读,得出作者并无全盘否定私塾教育之意,而是批判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二、设计的问题应贴近生活,体现情趣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在一定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而人的认知水平可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三个层次。对已知的我们大多会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贴近生活,具有生活化的知识设问,并尽量创设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使问题更加情趣化,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如新课标的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精彩演讲”单元设计,生活化问题对顺利开展教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学生还是首次真正接触演讲,对所选的世界级精典演讲缺少共鸣的基础,体会“精彩”可谓雾里看花。基于这种情况,在公刘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一文的教学中,要先明确这样一篇由大诗人巧妙融进了德国民间故事的答词讲了什么、有何特色绝非易事。我就设计“啼”“满天”中,读者早应感知诗中抒情主体———人,是始终在场的。其人眼、耳、身、心俱在,忧愁难眠,独对天地人生,独对江枫渔火。如若不然,那么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忽然之际,钟声该由谁来听取?

由此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主动自觉的语义感知活动是语义获得的根本环节。任是一些知名学者,由于这方面的疏忽,在文本解读中露出破绽,甚至惹出笑话也是常有的事情。

诚如李海林先生所说:“言语习得的心理规律有两个:一个是内化—外化规律,一个是心理痕迹规律。”从这些基本规律出发,抓住语感效应得以呈现的具体环节,语感培养的途径场合方法又岂止其一、其二?不然,整日说语感,而语感却如神物一般,不知从何方前来,何时前来。

语感正是基于眼耳鼻舌身意,这是无疑的。眼耳身心动起来了,语感就有了,小和尚念经,怕是念上百千遍也无法感到真趣。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尚文.语感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7.

[3]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90.

讲究导入方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张万江

(沙县第二中学,福建沙县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就是教师走进课堂进行授课时的一段开场白。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选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讲究方法,精心设计导入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复习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语文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扫除学习新课的障碍,有利于新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这首古诗吗?”同学们齐声说:“记得!”然后师生共同朗诵这首古诗———慈母手中线牵动着母子两颗心,成为歌颂母爱的佳句。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简要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交代时讲明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进步的传统知识分子。)

这样,通过复习,以旧知识为依托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教好新课铺平了这样的生活化问题突破难点: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亲友的婚礼,并且最喜欢看新郎新娘的表现,而有时新郎新娘因太高兴或害羞而紧张,经常在答谢亲友时语无伦次,你能否此时作为一个高参,为他们设计一个漂亮的答词呢?学生马上兴趣盎然地进入到生活情境中,投入到对本文重点的学习与探讨中,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具有思考价值

课堂教学提问要引领学生认知,发现探索,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问题设计应激发学生有效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即课堂提问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问题太易,虽然看上去课堂上热烈纷呈,但简单的一问一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主体意识淡化,自主探究的能力丧失。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探求不息的探索心理,而且即便搞懂了问题,也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不能整体性感知文本信息,更不要说在此基础上探究创新。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根据新旧知识衔接紧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设问,并能扩大问题的思考广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仍看公刘的演讲的教学提问设想,在引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完成对“答词”这一教学难点的认识后,继续请学生就自己设计的答词谈答词有何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思考归纳,提出对答词形式及内容的认识。简单归纳有:要有称呼,语气客气,表达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感受等。这样就不用对不熟悉的课文进行研究,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较全面地对知识进行了学习、归纳,概括能力得到了训练且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具有自主探讨价值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

道路。

二、激疑导入法

思起于疑。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促使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设疑、激疑。

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我先播放歌曲《小白杨》,然后提问:“《小白杨》这首歌曲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颗小小的白杨树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是!”我接着提问:“《小白杨》这首歌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的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通过这样的提问,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上课伊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情景导入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良好情境,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情感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的主人,问题太集中“是不是”“对不对”学生能答,但不能促进主体的发展,而指向明确地解决某个疑难问题,又会使学生无处着手,课堂气氛沉闷。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在现有资料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才能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呈开放式,具有自主探讨价值,课堂教学提问要在课程已有的知识和合理情境创设下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教学公刘的演讲的问题设想,在激趣、针对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答词”“答词有什么一般特点”两个教学重点问题后,进入对本篇答词“精彩”的认识、学习。提出形式开放式的问题:公刘的演讲符合答词一般特点吗?有哪些地方比一般答词更精彩独特?学生会根据前面教学习得的知识,自主进行比照,探讨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整篇答词的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学策略的改进。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二是努力使预设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相一致,三是教学双方在动态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动态生成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案。

例如教学评价的手段与策略的改进。评价要以激励为主。激励评价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骨头”,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法宝”。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连积极思维都做不到,何谈创造呢?

感二鸟赋阅读译文及赏析 第5篇

感二鸟赋(并序)

韩愈

贞元①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②。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③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④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⑤、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之隆景⑥。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⑦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⑧。余生命之湮厄⑨,曾二鸟之不如;汩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⑩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11},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12}而莫致。虽家到而户说,只以招尤而速累{13}。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14},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15}。

注释

①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②东归:指东归故乡河阳(今河南孟州)。③鸲鹆(qúyù渠玉):俗称八哥。乌鸦与八哥一般为黑色,其中八哥翅膀稍有白点,纯白者被视为珍异祥瑞之物。④行己:立身行事。⑤荐书:指应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⑥鹜(wù务):驰。隆景:烈日。⑦进退:指二鸟之进幸与自己之退黜。⑧逞:夸耀。⑨湮厄(è饿):阻塞艰困。⑩策名:指科试及第。{11}殷之高宗:即商王武丁。{12}两求:指求天与神。或说,指荐举与就试。{12}速累:招致忧患。{14}求配于古人:跟传说一类古贤人相配。{15}斯类:指同二鸟一般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阴:水的北面。

B.不职干戈耒耒吕 职:主管。

C.且明夫遭时者 遭时:遇到好时机。

D.出国门而东骛 骛:奔驰。

解析:A项,阴:水的南面。

答案:A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在文中能直接起到讽刺统治者作用的一组是()

①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②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③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④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⑤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③④

解析:①陈述的是行人的神态,④描述的是作者离开长安时的沉重心情。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三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经历、原委以及此时此际的心境,作者是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离开长安的。

B.在文中,作者揭露了一种社会现实:封建统治者搜罗名花异鸟供自己享乐,谗佞的官僚到处掠夺此种珍奇异物进献给朝廷,以求得国君的宠幸。

C.作者离开长安是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选择,他在京城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借此表明了他的坎坷遭遇和愤激之情。

D.“庶无羡于斯类”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和鸟相比,不像鸟那样“蒙恩入幸”,被人当作玩物。

解析:C项,文中是“吾将既行而后思”,表明作者是踏上归路之后才思考的为什么离开长安这个问题。

答案:C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行有笼白乌、白瞿鸟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

(2)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

答案:(1)看见路上的.行人之中有用笼子装着白乌鸦、白瞿鸟鹆(八哥)向西去长安的人,在路上喊着说:“某地方的某某长官,派遣使者进献它们给皇帝赏玩。”

(2)上天既然生下了我韩愈,当然也就寄希望于我,要我在人间做出一番事业来;为什么不同古代贤人比一比本领,却独独怅恨自己不曾取得官位!

参考译文

贞元十一年五月初五,我离开京师东行回归故里。五月初七,出了潼关,栖息逗留在黄河南岸。当时因为刚刚离开京都长安不久,心中有生不逢时的慨叹。那天看到路上行人中,有用笼子装着白乌鸦、白鸜鹆(八哥)西行去长安的,在路上喊叫着说:“某地方的某某长官,派遣使者把祥鸟进贡给天子,大家闪开!”当时东西往来的行人,听到后全都慌忙躲路让使者过去,不敢正眼看他一眼。于是我心中暗自悲叹,我幸而生长在太平年代,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家业,不识兵器,不必攻击拒守;不辨农具,不用耕种收割,只是读书作文,从七岁开始到今天,已历二十二年。自己的行为不敢有违背儒家道德的地方,平时闲居,想想前古当今的事情,其中一些大的事端也都都能铭记于心。在礼部选拔人才时,自己与几十人一起应试博学宏词科,但榜上无名,只好和朝廷的下级官吏一样,期盼天子光明的照拂。而这种鸟,只是凭着它与众不同的羽毛,既没有道德,又没有智谋;既不能承担利国利民的政治顾问,更不能辅助皇帝教化百姓,却能被擢拔举荐给皇帝,荣耀如此。所以我做赋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同时借以表明遇到好时机,虽然只有一点点善行也能显达起来;遇不到好时机,即使积累众多的善行也会为世所不容。

辞赋内容是:我为什么要离开长安回到故里呢!我踏上归路之后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在长安不能够养活自己,姑且因为故乡有食物就先回去吧。我出了国都的城门向东奔驰,顶着炎炎的烈日;不时地一边回头张望一边落泪,怀念那西逝的长安之路。过了潼关坐下来休息,看着奔涌凶猛的黄河之水,不禁感慨无知无识的两只鸟,正要蒙受皇恩来到皇上身边被宠幸;只是人被疏离、鸟却被亲近的厚薄不同的待遇,增加了我心中耿耿不平的愤慨;那两只鸟有什么好的思想,紧紧靠外在的羽毛才如此得逞。我的生命如此艰难,竟然比不上两只鸟;东西南北奔走不停四处觅食,连续十年不能安定下来生活;我天天吃得饱的日子都能数的过来,更何况在荐书上荣耀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时俗陋见所喜好的才被称为“贤明”,他们哪有不说我不愚顽的呢。从前殷商的高宗武丁在睡梦中得到了良相傅说,朝中每个左右谁能超得过傅说,实在是君臣二人心神相通;在时运还未来的时候,或许君臣两方都互相寻求也不能找到彼此;即使挨家挨户去找去说,也只能会招灾惹祸添麻烦。上天既然生下了我,当然就希望我能在人世间有一番作为;为什么不像古人一样,却独独怅恨于自己没有官位。得到了官位却没有才能施展,那是鬼神在戏弄他们;幸好我年轻未晚,或许不应该羡慕那些像那两只鸟一样的人。

赏析

此文为韩愈所作,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激愤不平的心情。

作此文时,韩愈已经29岁,快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然而韩愈的科举之路很是艰辛,至今依旧一事无成。

公元786年(贞元二年),韩愈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 直至公元792年(贞元八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

二氧化碳养藻,一石二鸟 第6篇

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二氧化碳的处理成为人类改善环境的首要任务。

目前,人们虽然已经找到了一些搜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如海底封存、废弃煤矿封存、油田封存,等等;但因封存成本高、操作难,并可能引起其他环境灾难等问题,上述方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在诸多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的方法中,“生物固碳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固碳方式,并在一些企业已经得到应用。

“固碳”首推生物法

所谓“生物固碳”,是指养殖一些能够快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

生物法捕集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捕集和固定二氧化碳。事实上,大多数植物的光合反应效率都比较低,尤其是高等植物;相反,一些体量较小且结构简单的植物,因为不需要耗能为自身传递养分,光合作用的效率较高,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较高。单细胞藻类就是典型代表。藻类是最小、最简单的植物,没有一般植物所具备的根茎叶的分化,它的载体是水,它几乎把所有吸收到的能量都用于再繁殖。因此,藻类的生长速度极快,与同等面积的农作物相比,藻类的产量可达农作物的数十倍。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富含糖分、蛋白质和油类的生物能量。有数据表明,藻类对光量子(太阳能)的吸收转化率可达15%~18%,而一般农作物的光能转化率只有1%~3%。每生产100吨水藻,约可吸收利用470吨碳元素,可转化掉185吨二氧化碳。因此,养殖藻类是控制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完善,水藻产业还可以通过碳交易获得额外的附加值。

生物首选藻养殖

藻类主要依靠光能和二氧化碳生长。目前,全球已知的藻类达3万多种。藻类养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从藻类中,可以提取人类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乙醇、琼胶、糖等物质,剩余的物质可以给我们提供燃料、饲料和肥料等,可广泛应用于人类食品、动物饲料、工业生产、医药开发等多个领域。

以人们较为熟悉的螺旋藻为例。螺旋藻作为藻类的一种,其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相当于小麦的6倍,猪肉的4倍,鱼肉的3倍,鸡蛋的5倍,干酪的2.4倍,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优质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

水藻可作为新型的高端有机肥料,安全无污染。水藻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对氮、磷等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从而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水藻肥料还可以活化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构成健康微生态系统,以抵抗一些有害生物;同时水藻肥料丰富的中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从而减少甚至是不使用化学农药。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水藻肥料的推广和应用意义重大。目前,有机农业在国际上发展势头迅猛,国内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立了用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农业投入品认证体系。

藻类还可以产出高质量的生物柴油。

与从玉米、大豆、油菜制取生物柴油相比,藻类有很多独特的优势。首先,水藻的培育不占用耕地面积。其次,水藻的生长周期很短,从出生到可以制油只需两周左右的时间,而其他油料作物的生长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再者,水藻的单位产油量高,是玉米的数百倍。

有数据表明,在一年的生长期内,一公顷玉米能产172升生物燃油,一公顷大豆能产446升,一公顷油菜籽能产1190升,一公顷棕榈树能产5950升,而一公顷水藻能产9.5万升。

据悉,中石化、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知名企业都在研发水藻制油。但截至目前,全球还没有产业化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主要是藻类制油的成本还太高,阻碍了产业化进程。

投资养藻需谨慎

国内关于藻类养殖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近三十年,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科研人员。但是,对于初涉这一行业的投资人而言,藻类养殖依然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首先,选种当地化。我国藻类分布很广,在藻类的养殖选种时要规避外来物种对当地物种的影响,要在当地寻找适合的藻类进行养殖。要获得高产的藻类,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生物改良,并从中挑选适合养殖需要的品种。比如,适合产油的藻类有硅藻、红藻、金藻、褐藻、绿藻、甲藻、蓝藻和黄藻等近百种。藻类养殖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养不同的藻类,通过控制各个养分的配给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其次,选择养殖区域。养殖区要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供应。二氧化碳是藻类合成有机物的碳源,二氧化碳的供给量直接影响藻类的产量,因此,藻类养殖可以作为冶金和火力发电行业的下游產业。这两个行业一般地处比较偏僻、土地价格相对也较低的地区。在选址养殖区域时,可优先考虑冶金与火力发电相关企业的附近,还可以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藻类养殖还需要大量硬件设备:(一)二氧化碳收集及净化系统。收集系统主要设备有引风机,去除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反应器等,其中,反应器要使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二)二氧化碳供给系统,根据需要,实现气体的自动调节。(三)氧气收集。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氧气,而过量的氧气会影响进一步的光合作用,因此,过量的氧气必须及时排出。(四)藻类养殖器或池。养殖池是露天养殖需要的水池,对水池的要求是无毒材料制造、无水流失即可。养殖器是封闭养殖需要的设备,需要有很好的透光性、无毒,可采用玻璃、有机玻璃材料。养殖池与养殖器的差别在于:养殖池光照好、水易蒸发,控制水的盐度和温度的难度较大,水藻生长速度不均匀(白天有太阳光照,晚上则没有);养殖器光照差,省水,水的盐度易控制,可通过对光和温度的控制实现藻类快速生长。因此,建议采用养殖器进行封闭式养殖。(五)藻类收集系统。(六)藻类制油系统或其他(依据所养藻类的具体用途而定)。以制油为例,藻类制油的方法是,采用溶剂法、声波法把脂类从藻类里分离出来,然后,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将脂类变成油,再通过对油的进一步加工获得柴油等。

藻类养殖,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固碳减排改善坏境,可谓一举两得。

QRD发展迅猛高通欲一石三鸟 第7篇

QRD作为高通推出的“交钥匙”解决方案, 启动三年来, 正走向成熟。截至目前, 已有超过425款基于QRD的商用终端在21个国家推出;超过40家OEM厂商和独立设计公司已经正式推出了QRD商用终端, QRD产品已经覆盖骁龙处理器系列中从入门级到中高端的众多芯片组。

化繁为简中国4G终端终将受益

中国4G牌照发放, 曾一度让手机厂商和运营商跃跃欲试。尤其是中国移动在今年年初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全年销售1亿台4G手机的计划, 随之多家手机厂商均相应提出了4G手机占比达40%~60%的销售预测。

不过, 从目前来看, 一个季度已经过去, 4G终端销售并未呈现爆发的态势。根据工信部日前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 期内手机整体出货量为1亿部, 同比下降24.7%;其中, 采用4G (TD-LTE) 制式的手机新品为50款, 出货量为974万部。一季度4G手机出货量规模不及中国移动全年1亿销量预期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 中国移动截至目前发展的4G用户总数仅为400万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理想和现实间如此大的差距?

“4G网络尚待覆盖, 资费和终端价格过高是阻碍中国4G终端普及不如预期的关键。”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尽管QRD每年都在进步, 但2014对于QRD来说, 应该是最具机会的一年。高通产品管理副总裁Larry Paulson表示:“2014年正值中国LTE大规模商用, LTE会带来复杂的技术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恰恰是高通的强项。客户觉得哪里难做, 高通就帮他们简化哪里。通过化繁为简, 高通将帮助用户管理LTE带来的复杂性。”

据记者在大会上了解, 高通已经推出第四代LTE/3G多模解决方案, 在极为关键的载波聚合、容量负载和功耗效率等创新功能方面, 均领先于行业其他厂商。QRD是业界首个支持多模LTE的商用参考设计。目前多个QRD平台支持所有2G/3G/4G制式, 支持双卡双待及双卡双通。包括ODM、OEM、运营商、分销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可以轻松推出满足不同运营商需求的4G多模智能手机。从之前看, QRD助力多个合作伙伴赶上了4G浪潮的“头班车”;未来, 更多、更新的面向4G终端的QRD方案正在和即将推出。

其实, 早在去年年底, 高通就已推出骁龙410处理器, 并同时宣布其参考设计版本。这款集“4G LTE/3G多模”、“64位CPU”等众多领先技术于一身的骁龙新品, 集成了很多专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特性, 比如同时支持双SIM卡和三SIM卡, 支持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 包括GPS、格洛纳斯 (GLONASS) 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支持所有主流操作系统, 包括Android、Windows Phone和Firefox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是骁龙410面向千元档4G智能手机。

今年MWC期间, 高通公司又宣布新增骁龙610和615芯片组。骁龙615芯片组是移动行业首批集成了速度高达150Mbps的4G LTE世界模调制解调器、高通的Qualcomm RF360、以及64位八核CPU的商用移动处理器。而骁龙610芯片组则采用与骁龙615同样的4G LTE解决方案, 以及64位四核CPU。这两款全新芯片组集成第三代LTE调制解调器, 支持Category 4的数据速率, 满足包括LTE-Broadcast和LTE双卡双通 (DSDA) 等新要求。而骁龙610和615芯片组的QRD版本预计将在2014年第四季度上市。

“随着高通QRD的发力和不断普及, 阻碍4G普及之一的4G终端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 品种也会大量增加, 这对于刺激用户的购买将至关重要。”与会某高通QRD合作伙伴告诉记者。

欲全面QRD化施压联发科

众所周知, 高通并非“交钥匙”模式的始作俑者, 联发科在2G时期就凭借“交钥匙”方案大大提升了出货量。事实上, 在中低端市场, 联发科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业内专家表示:“很多小厂商甚至白牌机厂商已经习惯了与联发科合作, 如果让他们接受新的方案, 是有困难的。”

然而, 由于中低端手机日益成为拉动智能手机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通在2011年启动了QRD项目, 与联发科争夺低端市场。

类似于联发科在2G时代的“交钥匙”模式, 高通QRD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一个预测试和优化平台, 该平台涵括满足智能手机基本功能的各种硬件、软件和应用, 比如内存、传感器、触摸屏、摄像头、显示屏、射频及浏览器、地图、邮件、音乐等。为此, 高通还建立一个“推荐供应商名单”, 对名单中硬件组件和软件应用程序保持更新。可以说, 三年后的今天, 高通的QRD已具备叫板, 甚至超越联发科的实力。

首先, 高通占据技术优势。作为LTE技术专家, 高通的产品研发速度和上市速度是业内最快的。目前, 高通已经推出第四代LTE/3G多模解决方案, 在极为关键的载波聚合、容量负载和功耗效率等创新功能方面, 均领先于行业其他厂商。QRD是业界首个支持多模LTE的商用参考设计。目前多个QRD平台支持所有2G/3G/4G制式, 支持双卡双待及双卡双通。包括ODM、OEM、运营商、分销商在内的合作伙伴可以轻松地推出满足不同运营商需求的4G多模智能手机。

其次, 高通越来越注意倾听中国厂商的声音, 并利用自己的全球化优势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此, 高通启动了全球支持计划 (Qualcomm Global Pass) 。其主要包含区域软件包, 以及符合许多区域运营商要求的调制解调器配置和测试等。这一解决方案旨在支持参与QRD项目的ODM、OEM、运营商和分销商加速终端的商用化进程、降低商用化相关费用、拓展市场机遇并实现更灵活的存货管理。

对此, Larry Paulson称:“对于手机厂商来说, QRD的意义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 让产品更快上市;第二, 加强产品的变现能力;第三, 减少研发复杂性。”

“由于高通QRD项目已经覆盖了中高低端, 这让仅在低端具备竞争力的联发科与之相比, 在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将变得尤其艰难, 进而对其营收和利润产生不利影响。”与会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拉拢微软消除英特尔潜在威胁

尽管并购了诺基亚, 但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仍无大的起色, 为了加快手机的上市时间和提升自己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反应能力, 早在今年2月份, 微软公司宣布与美国高通技术公司合作, 利用QRD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快速推出最新Windows Phone手机。在2014年高通QRD峰会上, 微软宣布新增两家OEM合作伙伴Blu和天语。

目前, 微软推出了一个Windows Phone通用设计方案, 方案中涵盖基础硬件、优化软件以及开发者工具和内容。微软还为此上线了一个Windows Phone OEM门户。

对于和高通的合作,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消费渠道事业部总经理张永利告诉记者:“与微软减免Windows Phone系统授权费用一样, 这也是为了降低OEM的进入门槛, 帮助OEM快速上手。硬件之类的东西可以直接使用高通提供的技术支持, OEM厂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机思考其他东西, 例如要在Windows Phone设备上添加哪些特色功能, OEM固件该如何优化。”

尽管微软加强与高通的合作能否拯救Windows Phone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迷仍有待观察, 但高通利用自己的QRD平台牢牢粘住微软的直接结果是另外一家一直企图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但进展缓慢的英特尔在未来, 除了目前谷歌的Android平台外, 将失去微软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的支持。

实际上业内一直期待在Android平台表现不佳的英特尔能够与微软合作, 再造智能手机产业的Wintel联盟。而高通也一直将英特尔视为未来潜在的最大对手。毕竟作为全球芯片市场的老大, 英特尔在芯片研发、创新、制造等仍具有相当的优势。

“高通通过拉拢微软, 将英特尔完全隔离在全球智能手机第三大生态系统之外, 消除了其未来发展的最大隐患。至于英特尔在Android手机阵营中的表现, 高通并不担心。”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一石二鸟 第8篇

一、 让文本阅读通过“框架”成为学生自觉摄取的行为

语文教学, 说穿了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 明确教什么, 学什么, 然后交流感受, 质疑解难, 明确自己真正获得了什么感悟, 逐步养成阅读、思考、观察、想象、书写、表达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目标是有规定性的, 学生没有设定自己目标的权利。当然, 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 应该是不矛盾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觉得不妨在学生开始阅读文本之前, 给学生一个阅读的一般框架和基本环节, 即围绕四个问题去开展:“作者于文本中说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作者是怎样达到表达需要的?”“你从中领悟了什么?”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就强调学习过程, 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怎样获取阅读信息知识。学生读了一个文本后, 让学生根据上述四个问题去自觉发现、自觉阅读、自觉探讨, 学生总会发现些什么。这时的课堂, 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老师要鼓励学生按照一般的基本框架去提出问题, 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当然, 教师也不能“放羊式”地任其自流, 因为那样也不能得到预想的目标, 学生可能会提出稀奇古怪、完全不着边际的问题, 导致阅读严肃性的流产。此时, 我们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把平等自由的理念教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合作分析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同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 给予一定的规范, 这样就把学生“原始的”“璞玉式”的发现在课堂上“雕琢”“磨砺”, 这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是由粗到精、纠错正误的探究性消化的过程。对于学生好的、独特的发现要给予大张旗鼓式地鼓励, 如有必要, 还可以套用某大家的发现心得去赞赏他, 让学生觉得自己发现之可贵性, 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跃跃欲试。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更需要被激化、被鼓励、被认可, 那样, 他们就会有“大无畏”的精神, 在以后的阅读文本中, 会有意想不到的让老师眼睛一亮的发现。一旦学生害怕阅读的障碍被扫除了, 阅读就会顺理成章地展开, 而且会内化为一种自觉动力, 推动他去体验, 与文本“亲密接触”, 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 即学生与文本的近距离对话, 从而, 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产生具体的、真切的心理体验。

如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 学生按照“作者于文本中说了什么”去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互相交流复述比较, 会有一个疑问产生:文本的主人公是谁呢?是琼珊还是贝尔曼?这就一石激起几层浪, 涉及到了小说的核心问题, 即小说的“内核”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又恰恰是文本主要关注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通过讨论“主人公到底是谁”的问题, 理解了作者的匠心所在, 也就完成了预设的第二个问题, 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学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贝尔曼那颗崇高的爱心, 自我牺牲的精神, 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再从第三个框架去问学生自己:“作者是怎样达到表达需要的”, 从这个角度提升自己认知文本的能力, 我们的学生会发现几个让人惊诧的地方, 比如会重新审视贝尔曼先生。作者在展示贝尔曼先生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他穷苦潦倒, 他酗酒、暴躁, 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 外表惹人讨厌。但就是这样一个人, 却有一颗火热金子般的爱心, 创造出了生命的杰作。再如一片常春藤叶作为线索串联, 以及令人惊异的结尾, 让学生明白了作者那种“出乎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逆转卒章显志的神奇力量。这样, 文本在教学参考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就在学生的自觉认知、摄取、交流碰撞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且完全是在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交流中生成, 教师只是在过程中起到引导点拨作用。学生在这堂自觉生成的课堂中尝到了发现的甜蜜、自觉学习的生机, 学生以后会更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解决。在这次文本对话中, 有的学生还灵光乍现, 喜欢上了小说的创作, 试着动起笔来, 设计小说隐蔽在文本中的“伏笔”。

二、学生有了一定的接受, 更要学会归类, 把对文本的阅读内化为文化自觉

奥苏倍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通过接受、讲解而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要使阅读文本有意义, 必须是学生对所学的文本知识能够在一个认知结构中进行归类, 并且能够将知识具体化。如果学习不能进行归类, 不能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系点, 这种学习就不太有意义。所以在文本阅读过程中, 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多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老师要做的无非就是找到这个突破口, 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 (或一组文章) 放在一起, 对比着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 活跃思想, 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又可以看到差别, 把握特点, 提高鉴赏力。但这种学习的接受不是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 在比较中可以按照基本框架就读, 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自觉的生成。

学生有了对文本知识的摄取储备, 就象奥苏倍尔所说, 更要学会对文本阅读经验、审美方式等进行归类,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判断、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这个落脚点一定要落实。文本是一种文化载体, 是文化经验积淀的产物, 体现着高度的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并对其历史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 笔者也觉得文化自觉是指对文化文本知识的自我认知、自我判断和自我创造能力, 使学生获得健康长足的发展, 这是阅读教学的绿色通道, 是一道学生探究获得新知的“栅栏”。没有这个, 学生不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灵魂, 就不会有正确的文化思考, 就会在文本阅读中产生误解和偏差, 不会形成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力和意志力。那样的文本阅读是没有效果的, 是无效的劳动,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没有文化自觉, 其后遗症将不言而喻。

再如《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外来作品, 外国小说作品普遍有一个特点, 就是喜欢开头大量描写环境, 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有些地方写得很细, 显得有些啰嗦, 在叙述情节时也有这样伸长的倾向。如果学生没有其他小说特别是我国优秀小说简洁而意蕴丰富的写作方式的储备, 就极容易在自我与文本对话生成中产生误导, 没有文化自觉, 那么在尝试小说创作中学生就会盲目模仿, 丧失自身的价值取向, 丢掉我国的文化传统。

一石二鸟 第9篇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下老师这块“石头”, 如何激起物理课堂的“浪花”。

一、转个向——让学生从结果经历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 是结果的教育。而今天的课堂, 不仅要重视知识也要重视智慧, 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结果上, 而表现在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产生过程中, 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向, 从学生出发, 带着学生从结果经历过程, 更多地去让学生经历物理规律产生的过程, 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 而是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我们必须清楚,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亲身经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更是依赖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磨炼。转个向, 实质上是转观念的向, 过去的课堂过分强调结果, 即强化了演绎思维, 缺少了归纳能力的培养。经历过程的教育正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课堂要求, 从而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退下台——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任务是:学生承担着学习的活动, 唱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程序的设计者, 是“引路人”, 是活动的引导、指导和组织者,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思辨、自主实验、自主归纳, 在小组合作中掌握知识、经历过程、发展能力, 具体实施是:

1.课前活动

(1) 对照目标、预习新知:

先浏览物理课本内容, 对重要物理量的意义等段落, 反复阅读体会, 注重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若条件允许应让学生选择材料, 通过实验加深认识。

(2) 自主发现、自主质疑:

在预习中课本上初步获取信息同时, 进一步自己发现问题, 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有的放矢。

2.课上活动

(1)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通过教师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用生动的实例创设良好氛围。如学习摩擦力时, 请学生做筷子提米实验;学习声现象时, 用玻璃杯盛不同量水作乐器, 弹奏小乐曲;讲大气压时, 演示吸管喝酸奶等, 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趣。

(2) 信息交流、合作展示: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引导, 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通过合作, 整理出本节重点及框架。教师通过正确引导, 充实框架内容。如功的概念, 可补充“物理学中的功该如何理解”、“请示范一个做功的实例加以分析”、“举出既受力, 又通过距离, 但这个力不对此物体做功的例子”, 通过学生问答、表演、举例、分析, 对新概念进行消化。

(3) 经历过程、自主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合作完成规律得出的过程, 如分组实验, 取得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否定或肯定假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困惑, 探究质疑, 通过自行分析以及小组交流, 学生对概念更加清晰。教师要抓住契机, 适时点拨, 指点迷津。

(4) 自主归纳、自主评价:

请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画龙点睛, 进行目标测试, 当堂讨论, 小组互批互改, 进行自我矫正。

3.课后活动

教师进行拓展性设计, 由学生在课下运用所学物理概念、规律解决 (或研究) 实际问题。如“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实验后, 课后探究“影响人体输出功率的因素”、“明年再测你的输出功率会变吗?”;学习“光的传播”后, 设计探究实验“隔着门缝看人, 人真的看扁吗?”。

三、导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学物理

物理教学设计中, 考虑学的程度如何, 关键是看设计的方案在实施中能否使学生动起来。学习物理, 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口问 (议) 、动脑思考, “动”起来学物理既是学习物理活动的重要标志, 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动能激趣、动能生情、动能获理。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之情、物理之趣, 乃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学生“动”起来的过程, 才能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因此在设计物理教学时, 教师要留给学生动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动起来, 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获得知识。

一石二鸟 第10篇

一、“故事导入”设置求知悬念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有意地创设悬念, 讲一些与知识有关的新颖奇特的故事, 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问题奥妙的神秘感, 引导他们追根导源, 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教师在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课时时, 可以先引用一个故事:在一次战役中, 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 为了炸掉这个碉堡, 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 在不能过河测量, 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 一位战士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 然后调整帽子, 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 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 保持刚才的姿态, 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 接着, 他用步测量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 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拉住了. 然后教师提出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 你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顿然之间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多媒体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为辅, 而多媒体是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利用它方便数学课的导入符合认知规律, 通俗直观, 浅显易懂, 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理论, 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去理解知识.

例如, 圆的引入, 教师课前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图片, 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同时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清晨, 圆圆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入夜, 皎洁的月亮也时常圆如玉盘;下雨了, 雨点飘落水中激起一个又一个圆圈;雨过天晴, 彩虹飞上天空, 勾勒出一段巨大的圆弧. 在学生领略了这些美景后, 对新课产生了兴趣, 此时教师提问:这些美丽的画面中有你们所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回答“圆”, 教师接着问:那么圆有哪些性质呢? 引发学生思索, 从而顺利地进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三、“生活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由于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因此用生活背景导入新课, 更容易撞击学生思维火花. 例如, 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一课时, 可以这样问:为什么翩翩起舞的芭蕾演员要踮起脚尖?为什么身材苗条的时装模特还要穿高跟鞋? 为什么她们会给人感到和谐、平衡、舒适、美的感觉? 一连串生活问题的提出, 马上就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此时教师再引入新课, 效果会更好.

四、“魔术导入”开启好奇的心扉

魔术是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和瑰宝. 利用“魔术”导入,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 还可以开启学生好奇的心扉. 例如, 教师在讲授“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课时, 可以先给学生表演一个魔术:教师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张扑克牌, 然后请一名同学上台来, 任抽一张, 自己看好后, 让其他同学看一下, 然后把这张牌旋转180°后再插入, 再把牌洗几下, 展开扑克牌, 教师很快说出了这张牌, 然后再找一名同学尝试一下, 教师又马上确定了这名同学的扑克牌. 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 然后, 教师顺势问:“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中心对称图形. 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出了新课.

五、“操作导入”纠正错误经验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掌握知识会更牢. 例如, 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五根小木棒, 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 cm, 4 cm, 5 cm, 6 cm和9 cm.

师:取3 cm, 4 cm, 5 cm的三根小棒, 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能.

教师让学生操作验证, 发现结论正确.

师:3 cm, 5 cm, 9 cm的三根小棒, 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能.

然后, 学生动手操作, 发现这3根并不能组成三角形, 发现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 此时, 老师再提问:“那么怎样的三根小木棒能组成三角形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问题.然后小组活动一起探讨.

总之, 课堂导入是一种艺术, 设计得好, 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调动课堂气氛, 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 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勤于钻研, 精心设计, 为每一节课选择好特定的“小石头”, 适时投下去, 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出现“万波涌动”的局面.

摘要: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 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打开学生的智慧大门, 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导入艺术呢?本文介绍了五种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导入艺术,兴趣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世斌.引领学生高效学习——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周成平.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初中数学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并购海龙:“一石多鸟” 第11篇

方威财富的快速增长,首要归功于辽宁方大(简称“方大”)在A股市场一系列“点石成金”的并购。2006年,辽宁方大锁定了第一个并购标的—国有上市公司兰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516,简称“海龙科技”或“海龙”)。

海龙科技的困境

方大早年就进入炭素领域,并连续并购3家炭素企业,无疑是已经非常熟悉及看好对这一领域。而A股上市公司海龙科技所面临的困境,为方大的炭素产业提供了绝好的做大做强的机会。

海龙科技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兰州炭素厂(或“兰炭”),该厂长期占据着中国约20%的市场份额,其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在同行业名列前茅,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年上缴利税近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明星”企业,1996年开始亏损,效益一路下滑。2002年,其通过重组优质资产包装上市,募集资金4.65亿元。上市主体为海龙科技,国有股东兰炭持有58%的股份,然而,巨额募集资金也未能使企业起死回生。

海龙科技从2002-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表1),即使在方大重组前的2005年度,收入才同比下降12.9%,说明其产品还是颇有市场。但是,自从2002年度海龙上市以来,其毛利率在重组前就一直显现下降趋势。在原材料等直接成本控制不力的情况下,其管理费用在同期也以匪夷所思的年均190%的增长速度在肆掠着企业日益微薄的利润,这是因为计提了大量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质量损失,从而导致管理费用提高。2005年度,海龙科技亏损高达1.5亿元左右。可见,海龙的“病症”并不是市场萎缩,而是内部管理问题。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海龙科技为兰炭担保了借款,但到期后兰炭无力偿还,而由担保人海龙偿还,由此造成海龙资金链彻底断裂,最终停产,同时,兰炭持有的海龙11600万股也遭质押和冻结。

乱象重生的内部运作

海龙陷入经营困境根本上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其管理层的腐败。公开资料显示,兰炭的腐败窝案曾轰动一时,企业从领导到各级管理人员层层腐败,其总经理杨立新甚至成为近30年来甘肃省因滥用职权获罪的第一位国有企业负责人。2007年11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也就是说,海龙的衰败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导致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名无实,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此外,兰炭占用海龙巨额资金及利用海龙为关联方违规担保最终葬送了海龙。从1995年开始,兰炭就已经出现了困难,流动资金短缺,到1999年海龙成立时,兰炭完全退出了与海龙相竞争的炭素制品生产领域,由于没有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支撑,仅依靠为海龙提供水电汽及部分劳务生存,自身生存能力很弱。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兰炭负债已达9亿多元。兰炭为了维持职工的基本生存和地区的稳定,在日常关联交易等活动中占用了海龙资金,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兰炭总共占用海龙4.53亿元。

海龙不仅为大股东以及关联方违规担保金额巨大,而且在信息披露问题上也多次违规,主要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和部分情况明显失实,海龙因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遭到上交所的两次谴责。正是由于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对上市公司抽血,致使海龙经营困难,陷入破产的边缘。

方大欲“蛇吞象”

由于海龙连续亏损、资金链断裂、停产,公司股票于2006年4月26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证券简称相应变更为*ST海龙。就在这一时期,方大出现了(图1)。2006年2月底,兰炭与方大开始就股权转让事宜进行初次接触。2006年3月30日,方大与兰炭在沈阳签署了《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在兰炭实施整体改制的同时,方大通过增资或受让股权取得对*ST海龙的控股权,并全额归还兰炭集团占用海龙科技的资金。方大将在兰炭集团重组完成后对*ST海龙进行债务重组,并对*ST海龙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2006年6月9日,兰炭与方大签署了《产权转让意向书》,该意向书约定:方大以承担包括兰炭资金占用、4830万元职工集资款等债务的方式继承兰炭持有的*ST海龙1.16亿股股权及集团的动力电修等辅助资产、935亩土地使用权等相关资产,在意向书签订后,方大立即接手管理*ST海龙。

由于兰炭拟转让的*ST海龙股权存在被质押、冻结的情况,同时,兰炭持有的为*ST海龙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支持的动力、电修等辅助性资产也被质押、查封,2006年9月18日,法院委托甘肃四方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拍卖兰炭持有的*ST海龙10323万股股权。竞买人在竞买成功后还需履行四项义务:1、负责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2、负责完成海龙科技股权分置改革;3、负责归还职工集资款4830万元;4、负责安置4000名职工就业。2006年9月28日,通过5轮竞价,方大最终以8132万元竞得*ST海龙10323万股股权,占*ST海龙总股本的51.62%,一举成为*ST海龙的控股股东,而兰炭仅持有剩余1277万股,退居次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方大虽然在炭素行业已经崭露头角,旗下控制着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及合肥炭素三家炭素企业,但事实上实力并不雄厚,财报显示,截至2006年6月末,方大净资产仅2.16亿元,2006年上半年净利润只不过2130余万元(表2)。而此次以承担四项义务的方式收购*ST海龙至少需支付4亿元,这笔巨款几乎是当时方大净资产的2倍。对方大而言,无异于“蛇吞象”。

股权偿债“一石多鸟”

方大收购须履行的四项义务中,归还职工集资款以及负责安置4000名职工就业并不难,而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和负责完成*ST海龙股权分置改革这两项,倒是显得颇为棘手,因为毕竟大股东占用金额巨大,而股改方案的设计也须兼顾各方利益,我们看方大如何来完成这两项艰难的义务的。

截至2006年6月30日,原大股东兰炭集团占用*ST海龙资金高达45178.84万元。之后兰炭集团以土地使用权作价13487.41万元、以股权和部分固定资产作价4029.27万元归还总计17516.68万元,剩余27662.16万元则由方大负责归还。

为了归还原大股东占用的27662.16万元这笔巨款,方大与*ST海龙进行了一项重大资产交易:方大将其持有的抚顺炭素65.54%股权、蓉光炭素35.39%股权、合肥炭素52.11%股权,以评估值28126.41万元为依据出售给*ST海龙。*ST海龙除应支付27662万元到方大指定账户外,还需要在2年内再支付464万元给方大,而这27662万元正是方大代原控股股东需要偿还的金额。也就是说,方大是以股权资产归还前大股东占用的资金,并不需要掏出真金白银。

公告中显示,注入的这3家公司资产评估作价较账面净值溢价率高达60.23-85.72%(表3)。这步操作颇为高明,称得上一石多鸟,实际上相当于方大以非现金还债,再将溢价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抵消了原大股东的欠款,在解决同业竞争的同时,方大系整体的炭素资产实现了借壳上市。这步“棋”还有一个效果就是,有利于就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博弈,因为对注入资产盈利前景的憧憬更有利于股价表现。于是,在10月23日公告这一奇特的以注入资产偿债的草案后,*ST海龙顺势在10月30日迅速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nlc202309010701

不承担对价的股改

按照*ST海龙股权分置改革转增方案,*ST海龙总股本由2亿股增至4亿股,其中方大持有的股份每10股转增10股,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每10股转增12.096股,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不转增。因此,流通股股东相当于获得了10.48%的对价,而方大持股比例不变,而以兰炭为主的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大幅缩水50%。也就是说,方大以外的非流通股股东承担了流通股股东的对价。

在常见的股权分置改革案例中,一般是由股改发起人或全体非流通股股东承担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ST海龙的股权分置改革,方大并未承担对价。

两步运作赢得重生时间

当时横亘在方大面前还有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ST海龙沉重的负债压力。财报显示,*ST海龙2006年9月30日的负债总额为93062万元,其中,57685万元的银行贷款中逾期的就达48420万元。

为了缓解*ST海龙债务压力,以便轻装上阵,方大与*ST海龙债权方协议达成了债务重组方案:在*ST海龙债务重组的过程中,方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协助企业债务重组;积极协调*ST海龙各债权银行,实施全部到期债务展期或转贷计划,贷款5年内不归还本金,所欠利息分期归还(所欠利息不计算复息)。

同时,为了让*ST海龙尽快度过难关,方大利用关联交易,包括短期内通过赊销的方式向*ST海龙提供生产必须的原材料、动力及电修等辅助生产业务。并且,方大作出了在动力、电修等辅业资产被解除质押冻结后将注入*ST海龙的具体承诺。通过这两步运作,实际上减轻了海龙的资金压力,赢得了重生时间。

重组后的重生

方大收购*ST海龙,同时将控股的三家炭素公司注入*ST海龙,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而*ST海龙主要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一旦注入资金就可以正常经营,从而发挥其在炭素行业的技术、规模优势。此次并购对方大来说无疑意义重大:其一,整合了国内炭素资源,有助发挥整体规模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其二,借助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实施同行业兼并收购,提升了行业地位。

2006年12月底,“兰州海龙科技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方大炭素”),2007年1月29日,公司股票名称由*ST海龙变更为*ST方大。

在方威将原方大旗下的三家子公司注入*ST海龙后,通过转变产品结构,由“大”转“强”,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高薪聘请了日本等国的专家,拓展销路。增强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合作,使得*ST方大在炭素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与日俱增,方大炭素目前已成为规模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炭素企业。

随着方大的进入,上市公司业绩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表4),2006年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07年更是业绩暴增25倍,公司的股票价格也跟随2007年的大牛市一路走高。2008年3月7日起,ST方大撤销股票交易其他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ST方大”变更为“方大炭素”。此后,其业绩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依然稳步增长,始终保持较高的净利润率,而且2011年度业绩又再次预增50%以上。

赢家方大VS兰碳的“杯具”

方大在此次收购中的直接成本主要为7668万元(方大8132万收购款减去*ST海龙返还的464万注入资产评估溢价)的收购费用以及所承担的“四项义务”。四项义务中的“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一项付出了账面价值为17044万元的炭素资产,“归还职工集资款”一项成本为4830万元。另外两项“完成海龙科技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负责安置职工就业”基本不需要真金白银的流出,因为,方大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持股比例并没有改变,履行此义务其并没有付出额外成本;至于解决4000名职工就业问题,考虑到在收购后方大炭素爆炸式增长,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以前职工就业问题并不会成为方大的一个额外的负担。因此,方大在此次收购中所付出的直接成本应为29542万元。

根据2006年度第三季度报表,*ST海龙账面净资产为5.03亿元,按方大51.615%的持股比例计算,方大享有的权益资产是2.6亿元,比方大付出的总成本2.95亿元略低。按方大收购10323万股*ST海龙股权计算,成本大概是每股2.86元(2.95亿元/10,323万股),远低于拍卖结果公布前一日*ST海龙4.21元/股的市价。尽管如此,此时的价格仍远未体现其实际价值,仅仅反应了市场对方大处理完成“四项义务”后的价格,而后随着海龙的治理结构不断改善,海龙股价也是不断攀高。截至2011年11月9日,以方大正式受让海龙股权的2006年6月9日算起,定点复权股价高达67.72元/股,方大持有股权市值高达100.6亿元,方大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对比方大的无限风光,拍卖*ST海龙股份的原大股东兰炭集团命运截然不同,由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行,兰炭集团两任董事长潘锡光、杨立新2007年11月分获10年、8年有期徒刑,众多中高层也获有期徒刑8-15年不等。兰炭集团于2007年正式宣布破产。

一石二鸟 第12篇

提问是课堂教学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为“主导”的有效途径, 也是将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授受”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策略.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 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就必须研究提问的策略, 要思考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

一、提问要遵循渐进原则, 确定问题的设计层次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循序渐进.一般我们把问题分为四个层次.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为例.

(1) 了解层次:能知道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能根据对象的特征辨认某一对象.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特征?)

(2) 理解层次: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 能理解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为什么相等?对角线为什么会平分?)

(3) 掌握层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在荀ABCD中, 已知∠A=70°, 求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在荀ABCD中, 已知CD=6, 周长为30, 求其余三边长.)

(4) 综合分析层次:能综合运用知识, 运用数学方法解析问题. (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AB=3, BC=4, 直线EF分别交边AD, BC于点E, F, OE=2, 求四边形ABFE的周长.)

前三个层次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 综合分析层次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深化和灵活运用数学方法.

二、提问要有导向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而提问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手段.如, 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 可设计下列问题: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如果两个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3. 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来求呢?

4. n边形的内角和是否可以用上面的方法?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引导, 学生可以较好地抓住知识的关键,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问题要有启发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启发性的提问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发展智慧, 培养能力,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显得十分重要.什么样的问题才有启发性呢?

1. 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提出形式多样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去剧院看戏, 你根据什么找到自己的座位?仿效此法, 你能想出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吗?”为了寻找答案, 学生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 起到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目的.

2.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能启发学生的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 不能含混不清, 模棱两可, 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思考.例如, 在学习“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 教师可依次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如果作出四边形一条对角线, 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3) 运用这种方法你能求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4) 你能猜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逐步深入探索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给予明确的启示, 这样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提问要注重学生发展, 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学生发展为主”是新课程的核心精神.问题的提出要促进学生在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 要适当提出答案不唯一或方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究,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达成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如, 三条直线可将平面分割为几个部分 (不考虑直线重合的情况) ?五条直线在平面内可能有几个交点?等, 这种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又如, “现有一批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地砖, 有哪些方案铺地板?”这种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情境, 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提问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讲述三角形稳定性时, 教师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 要用手托枪杆? (此时枪杆、手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 伸缩的铁门, 为什么要做成四边形?”这样的提问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反之, 教师若提出笼统、没有针对性的问题 (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开课初就问:“请同学们想一想, n边形的内角和多少度?”) , 学生就会感到茫然.

五、赋情与问

教师在“问”的同时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情感, 要饱含温情地问, 还要: (1) 认真倾听, 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表示关心和重视, 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这是师德, 是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 (2)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激励.学生能回答问题本身就值得鼓励.对回答正确全面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有时还可以实施更有挑战性的再提问;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 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 并且要循循善诱, 可将大问题分成若干较易的小问题, 引导学生逐一回答, 为学生创造再次成功的机会.这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一石二鸟】相关文章:

上一篇:运输装备下一篇: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