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2024-06-20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精选9篇)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第1篇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境

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等功能, 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动画、视频、有声读物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 创设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 能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教与学的互动中, 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从而让老师充分体会教学, 再次领会教学的发生、发展和延伸。

例如, 在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一些具体数学问题时就可以从教师的资源库中拖出来有关物体的图片, 如小鸟、蝴蝶、小鱼、小汽车等物品。咱们以一道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应用题“5 + 2 - 1 = ( ) ”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教师先在白板上呈现5只小鸟, 接着再拖出2只小鸟, 并陈述“又来了2只小鸟”, 这时学生对“5 + 2”的问题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然后, 再用电磁笔拖动其中的一只将它移走, 同时陈述又飞走了1只。如此一来, 原本抽象的加减混合问题, 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可以说, 电子白板及时生成了课堂所需的素材。它生动形象、客观真实, 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突破教学重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绘图”等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恰当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 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探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 先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接着再克隆一个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旋转和平移, 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 ( 或长方形, 或正方形) 。看到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这个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 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功能, 教师还可以反复演示几遍这个探索过程, 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探索过程的理解, 从而形象地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区设计交互式学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分为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预览区等区域。通过区域工具操作, 教师可以实现资源的存储、使用以及其他各项操作。在进行课堂练习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以达到教师使用要求。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 运用屏幕遮罩功能, 向学生展示3个三角形各露出一个锐角在外面, 然后让学生猜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最后通过魔术笔的聚光灯和放大功能强调直角三角形、锐角三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等感官的协同作用能力, 强化记忆, 巩固认识, 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个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的过程, 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 动手参与, 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 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概念, 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实现“智能化”学习

基于电子白板的课程信息采集系统不仅操作简单, 而且用它所录制的录像大约只有几十兆。采集时自动压缩、合成、编辑并上传, 特别适合网络直播, 无需安装任何播放插件, 使用IE浏览器即可访问。它可以用于支持学生自学, 为学生实现“智能化”学习提供保障。只要教师把课程信息采集系统录制下来的课发到网络平台上, 让学生在家上网就能下载课堂录像, 再现该课的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再学习机会。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可以使手写文字和手绘图形的传统黑板变得五彩缤纷, 既可如以往一样自由板书, 又可展示、编辑数字化的图片、视频,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保持其注意力。同时学生可以在上面书写算式, 教师可在上面进行修改、集体评议。

例如, 在教学小数乘法时, 竖式的横线以及进位乘法, 都能像黑板一样板演, 这个在课件上难以做得到, 但在白板, 可以像普通黑板一样板书竖式, 而且随时更换新页面, 页面用过还可以暂时保存随时调出, 非常方便。

交互式电子白板现在已经成为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媒介。教学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 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 实现了师生的高度互动, 使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 也给我们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充分挖掘交互电子白板的优势,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巧用电子白板, 让它完全为课堂教学服务, 为学生学习服务, 使每节数学课都变成高效课。

摘要:如何让课堂更生动, 如何让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是每一位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在认真思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认为, 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特点, 可以让师生交流更顺畅, 让课堂更活跃,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交互式,智能化

参考文献

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 第2篇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生生交流。偶尔有几次的问答,也是意料之中的一问一答,书本知识的形式化翻版。没有深度交流,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安排交流,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唱独脚戏”,学生只有听的份,哪有什么交流可言;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一节课都在紧张中度过,不敢说话,不敢动手,哪敢交流。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要达到这样的境地。首先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交流,否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想交流也没有机会交流。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请说说理由”,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否则,教师听不进不同意见,棒杀不同见解,学生就会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交流也就成了形式。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 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喝一喝实际上是一种很直接简便的方法,由于教师的武断,学生就不敢说话了。如果教师这样说: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一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这样,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

⒉教师要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还应该准备有效的材料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讲解练习时,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有8个小孩、2个大人一起去游植物园,成人票每人是8元、儿童票每人是5元、团体票每人是6元(5人以上、包括5人),请你设计购票方案,怎样买票较合算?题目一说完,有些人开始设计起来,不一会儿,大家都陆续有了自己的答案。

A生:我准备买8张儿童票和2张成人票。因为儿童票只要5元,成人票要8元。B生:我准备10个人都买团体票,因为团体票6元,比成人票便宜2元。 C生:我觉得他们的方案都不是最便宜的。我准备让2个大人和3个小孩买团体票,再让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几个都是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没有总结,仍旧微笑着倾听,这就意味着允许发表更多的想法,很多学生得到鼓励胆子大了起来。一时间,教室竟像菜市场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孩子们个个坚持己见,“吵”得好不热闹。“争吵”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争吵”需要理由,需要表达。在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争吵”的时候,教师开始进行“调节”。“你们的安排都很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各种方法比较一下,如何购票比较节省呢?”在一阵紧张的计算以后,许多同学沉默了。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方案使得票价太贵,并不划算。最后大家都认定最合理的方法是让3个大人和2个小孩买团体票,其他5个小孩买儿童票。

这一材料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所以积极性很高,交流热烈。由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广度

传统的课堂缺乏交流,而现实的课堂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许多中下生没有参与数学交流,尤其差生,成了课堂的摆设。而他们同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新加坡教育部长在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生命。如何关注每一位个体,使他们也参与交流并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好生自不必说,他们是课堂的活跃分子,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增强课堂的热烈气氛,作为教师,自然高兴,但不能满足于几个好生的表现,而要深入课堂深处,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关注生理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广度,真正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关注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第3篇

1.小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阻碍小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师常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习惯性地把课堂上的主体归为教师和学生两个身份. 学生也往往把教师作为具有控制地位的主体, 而自己便成了服从领导和指挥的弱势一方. 对于有着逆反心理的小学生而言, 无疑是适得其反. 师生互动是一个整体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和双方的地位应该是处于平等的,而实际上,很多小学教师都会忽略这个问题,下意识地将课堂双方放在对立的位置上, 造成了角色失衡,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束缚,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互动强调的是一体化, 师生之间应该成为一个共存的主体,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愉悦,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另外,部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采取的是比较单一的模式,即老师与个体学生的互动,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事实上,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起着指导的作用,能够带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学生在思维方式上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可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促进思考. 而很多课堂上,只有单纯的一对一的互动,而缺乏群体与群体的多样化的互动方式.

2.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策略(以苏教版为例)

2.1在互动中适当增加一些肢体语言

小学生思想纯真,爱玩,喜欢愉悦的气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讲解中使用生动的语言来缓和课堂上的严肃气氛, 适当使用一些肢体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创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肢体语言可促进学生的理解,增进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中,老师可用手比划出毫米、厘米、分米、 米的长度,让学生对长度有更直观的印象,对各种长度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或教室里举出类似长度的物体. 另外,教师在讲课中,应该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和缓的语气方式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

2.2在互动中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上提问题是教学互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提问题可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一课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个两边分别为5 cm和7 cm的三角形,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谁能告诉我另一条边的长度? ”学生就会根据之前所学习到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猜出另一边可能是6 cm,有的同学则会将另一边作最短边,必须大于2 cm,有些则猜另一边是最长边而小于12 cm. 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无疑就带动了学生开动脑筋,调动课堂的氛围.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全部否定,指出错误的同时,也应适当给予激励.

2.3在互动中增加课堂学习小组

小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可在课上增加一些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学习探讨,这就避免了只有老师一人在讲课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比如教师在教《统计与概率》这一章时,可准备一些装有红色和白色卡片的盒子,每个盒子的卡片数量相同,分发给每一组学生,每一组盒子中卡片数量相同. 之后让每一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对卡片进行排列,从而能一眼看出哪种颜色卡片最多. 可增添评分小组,进行评分,选出最合适的排列方法,创造既愉悦又充满竞争性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3.结语

师生互动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 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课堂不仅仅是单向性的教学, 也应注重师生间的相互合作. 良好的互动在促进师生和谐的同时,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在新课标这个大背景下,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成为了教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教学模式不仅对小学生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对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当下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小学教学中,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每一位小学教师加以重视.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第4篇

关键词:课改 中学数学 师生互动 地位 作用 平等 合作与交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2.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 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導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目前,中学教学班的班额还普遍偏大(一般50多60人,有的甚至达70多人),要实现充分交往活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1.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2.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3.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与这两种课型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首先使小组内生、生交流互动比较充分。其次,因为人人都要当组长,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也都能注意地倾听。由于代表组内同学发言,主人公的意识也更强一些。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互动创设较好的条件,是目前条件下有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M].

[2]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

[3]邓友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M].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师生日常交流问题的思考 第5篇

一、师生面对面, 保持基本沟通 渠道畅通

1.教学交流。专业课程领域, 教师有较高的权威性, 学生会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特别是教学能力较强, 功底深厚的老师, 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对象, 师生交流学习问题、学习心得与困惑的过程中, 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其师”并“信其道”, 是良好交流的基础。

2.针对性谈话。以解决学生问题为 目的的交流, 多带有紧迫性。多采用一对一面谈的形式。

3.非功利谈心。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 学生才会认同你。可以和学生交流各类话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 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双方像朋友一样, 交流自然愉快, 多在课外进行。

效果分析:这种面对面的传统的交流方式因其发生及时便捷, 有真实的情感交流, 仍为师生交流的基本方式。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 是顺利交流的重要因素。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态度, 尤其是教师的态度。所以有效沟通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信任、接纳对方的基础上。学生能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愿意和老师沟通, 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心理状态, 站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去沟通与交流。

二、善用辅助手段, 使沟通渠道 丰富多样

1.用文字走进学生心灵。周记是教师探求学生心灵的窗口。从这里, 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琐事, 探求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 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的老师不仅仅是良师, 更重要的是益友。

2.班级活动的激励作用。教师平常就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辩论会、运动 会、社会实践、节日晚会等活动, 创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 把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方向转化为班级氛围和意志,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与学生的交流。

效果分析:进入青春期以后, 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 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 不愿意与人交往, 对教师敬而远之。消极情绪控制与封闭的内心往往相伴, 而文字或活动交流往往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与学生主动交流的愿望, 能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防范心理, 尤其是与老师有严重对立倾向的学生。班级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亮点, 进行鼓励赞扬, 这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心理沟通的基础。但文字沟通与活动沟通进行过程较长, 需要教师营造温馨的“自己人效应”, 要学生视自己为自己人, 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三、使用现代技术, 让沟通超越 时空

1.网上聊天, 师生交流无障碍。作为一种即时通讯方式, 腾讯QQ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中普遍喜欢使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 在课余时间或者是放假的时侯, 学生可以用QQ很快联系到老师和同学, 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选择创建一个班级群, 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把自己生活中的灵感、学习的困惑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网络即时交流的联系方式既方便了学生与老 师之间的沟通, 也提高了开放教育的教学灵活性。学生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 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网上博客论坛, 平等交流的空间。现代的学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学生喜欢网络, 师生交流也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适应学生心理变化。在网络上创建的个人空间、博客可以自由书写心情, 记录生活, 表达意见, 学生、教师作为平等的朋友, 使用网络昵称相互拜访, 发表评论, 学生仿佛带着面具与老师交流, 想什么就说什么, 没有太多的顾忌, 这让大多数学生有了发表意见的地方, 很受学生的欢迎。网络论坛更因真诚、自由、富有个性特征成为学生真情流露的地方, 学生在博客或论坛中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而不必在意老师与家长的态度, 所以网上的学生更加真实。网络交流联系方式既方便了学生与老师之间顺畅交流, 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灵活性。

效果分析:现实生活中, 学生拒绝与教师交流的原因很多。师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教条, 以尊重、理解、真诚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内心, 采用灵活多变、贴近学生心理的方式与之交流。而网络因为拉开了双方距离, 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 学生显得异常放松, 教师在互联网另一端成为一个倾听者。喜欢新鲜、流行、刺激的学生也能在这里体会到真正的平等, 可以畅所欲言, 加强了交流的实效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有效生成 第6篇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 活跃师生交流氛围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进, 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集图文并茂为一体的视频、动画——多媒体已经逐步走进课堂, 学生对教学中的知识要点更加感兴趣, 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逐渐增强, 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促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节课时, 由于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更多丰富的图形, 如果仅凭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或者教师准备的各种图形, 终归是有限的, 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课件, 教师在课前从网络信息里搜集各种各样的图形, 在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分别展示给学生,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带着兴趣和教师一起讨论和研究, 不仅创造了很好的气氛, 增添了更多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语言, 而且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连接而成的, 教师在课前准备问题是必要的, 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注意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会存在不会、不懂就不参与的心理, 那么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师生交流的前提是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准备了以下练习题: (1) 2 (x-2) =4-6 (x-2) ; (2) 5 (x+1) -3 (x+4) =8x+5; (3) 2 (x+7) +4 (2-x) =3 (x-2) ……, 学生解题时, 主动权掌握在我的手里, 我随机抽取学生的姓名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解析,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紧张的情绪, 还能集中学生精力, 学生解析之后再进行讲解, 说说自己解题的方法和体会, 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 那么这就成功地形成了和谐的师生交流模式。

三关注全体学生, 提升有效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与其进行友好的沟通和交流, 对学生的了解是必要的,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才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方式,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 这样才有利于设计教学环节和策略,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 教师通常会与个别优秀的学生交流得较多, 而往往忽视了与后进生的交流, 教师要找到后进生学习习惯的误区, 以及学习的兴趣所在, 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激发他们的斗志, 让其参与教学活动, 这样, 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更好地促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互动时,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 帮助他们树立起参与教学的信心, 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 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互动效率。

四师生角色互换, 提升教学效率

新型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师生角色互换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 让学生体会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理论之后, 让学生做练习巩固时, 教师为学生准备典型习题或科研究性问题, 在探究和分析之后, 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讲解给老师和学生实现的。然后师生共同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学生, 学生亦是教师, 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参与评价, 整个课堂教学处于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氛围之中, 学生也不会顾忌教师的身份, 积极地与同学、老师一起探究、学习、评论, 师生角色互换, 更好地促进了教学中师生有效交流的生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有效生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涉及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不能有一点疏忽。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有效生成。

摘要:初中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发和强化, 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有效生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交流

参考文献

[1]李伟程.“互动教学”如何“有效互动”——基于初中数学《圆的认识》案例的对比分析[J].数学教学研究, 2008 (4)

[2]阎军、赵建华、赵晓兰等.师生互动双主体教学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第7篇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开始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完善。但是,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依然是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那么,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 分组不够科学合理

当前, 在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的过程中, 存在着分组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象, 如很多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 往往习惯性地将前后座位的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模式, 不仅简单易行, 而且操作起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但是, 这样的分组模式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 人员搭配不尽合理、组员之间的差异性小, 成员之间缺乏互补性和差异性, 没有对学生的个性特质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 没有达到优势互补的分组效果。从某种层面来讲, 这种分组模式是比较粗糙的, 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致使教师的分组不够科学和合理。

(二) 课堂交流讨论仅仅是优秀生的专属表演

在课堂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 那就是一般都是爱表现或者是优秀的学生在主导着整个课堂交流, 而一些不爱说话的学生却在整个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沉默寡言, 这样的课堂交流模式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三) 教师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

对于课堂交流来讲, 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如果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 则会导致整个课堂交流呈现乱糟糟的局面。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的做法都是提出问题, 随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然后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交流讨论, 进而出现学生之间嬉戏打闹的局面。这样的课堂交流现象的存在, 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引导缺位。

(四) 农村区域限制

在农村地区存在着教学条件差, 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现象。此外, 对于学生而言, 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自卑、羞涩、不善言谈、不敢表现和展示自己, 致使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冷场的局面。

二、提高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有效性的策略

(一) 科学合理地分组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 学生之间存在着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因此, 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从根本上来讲, 课堂交流展示无非就是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在分组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 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模式, 才能够促进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例如, 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优秀、中等、稍差的三类同学分成一组, 这样, 在优等生的带动下, 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可以不断努力, 达到鲶鱼效应的目的。总之, 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给予学生平等的交流合作机会,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 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讲, 由于存在着心理、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缺陷, 很多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不敢展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 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理的分组和组织实施,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来,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交流意识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三) 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龄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过程中, 如果教师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将会使整个课堂交流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指导, 并通过深入小组观察、倾听, 了解学生的观点和见解,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性的点拨, 确保整个课堂交流有序进行。此外,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 应当把握好一个度, 既不能过度帮助学生, 也不能放任自流, 这样, 课堂交流效果才会得以有效提升。

(四) 重视课堂交流氛围的营造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的过程中, 融洽的交流氛围是确保学生交流合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课堂交流氛围的营造。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交流讨论欲望, 进而形成人人争相发言的局面, 促进课堂交流效果的不断提升。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第8篇

一、转变观念, 创设师生互动交流的条件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人类进行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与挑战, 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也是一样。因此,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我们就必须从转变观念着手, 创设有利于互动交流的条件。

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课堂, 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 无形当中我们就会产生一些惰性, 习惯于现状, 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即使迫于形势的需要进行了一些改革, 也是“换汤不换药”。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方法,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二、创设情境, 提供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叶澜曾指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 需要一个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问题情境。有了这个平台, 师生就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1. 联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概率》这部分内容时, 我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第十二届全运会进行教学,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师:辽宁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的福建代表团旗手只有一人, 如果现在王哲林和李健都想担当此重任, 很难取舍, 真不知该把旗给谁, 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抓阄。生2:抽签。生3:猜拳。生4:投硬币。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抓阄、投硬币等较好想法予以肯定。

师: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生 (经过讨论, 异口同声) :这样做公平, 能保证二人当旗手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 教师进行归纳:用抛掷硬币的方法, 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 还上“反面朝上”, 但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所以能保证二人当旗手的可能性一样大。那么, 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用投掷硬币为例, 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联系实际设置情境,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师生互动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合理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师:如果要从我们学校出发到辽宁去看第十二届全运会, 你打算怎样走?

生1:我打算做火车去。生2:我打算做汽车去。

生3:我打算做轮船去。生4:我打算做飞机去。

教师对各个方案并不进行简单的孰好孰坏的评价, 而是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出到辽宁去看第十二届全运会的路线, 学生一目了然, 很快就得到了“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个结论。此时, 教师还可以布置下面的问题, 进行延伸与拓展:如果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爬到顶点B, 怎样爬行路线最短?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蚂蚁的爬行路线, 进一步加深了对“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的理解。

三、加强指导, 保证师生互动交流的实效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其中却少不了教师的指导, 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不等于学生自发状态下的探究, 要不然我们就会从“大包大揽”的一个极端走向“放任自流”的另一个极端, 影响师生互动交流的成效。

例如在学习《绝对值》的内容时, 教师提出问题, 留出时间让学生分组学习, 教师则参与进去, 听取各小组的讨论, 并辅之以适当的点拨。

师:请同学们各写5个喜欢的数给同桌, 由同桌写出它们的绝对值, 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师:|a|=a吗?

生 (部分学生) :对。生2:不对, |a|也可以等于0。

师: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生2:因为a是字母, 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0, 当a是正数时|a|=a, 当a是0时|a|=0。生3:那a可以表示负数吗?

师:当然可以。

生3:当a表示负数时, |a|等于多少呢?生4:等于a。生5:等于-a。

师: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生6:等于它的相反数。生2:当a是负数时, |a|=-a。

生3:绝对值表示距离, 距离难道还有负的吗?

师:距离当然没有负的。

生3:那|a|=-a, -a不是负数吗?

师:哪位同学能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生7 (立即做出反应) :a表示负数, -a当然表示正数了。

生8 (不甘示弱) :比如a=-3, 那么-a=- (-3) =3, 所以-表示正数。

生3:那为什么“-a”带“-”号呢?

生9:带“-”号一定是负数吗?比如- (-3) 就表示正数。

经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热烈讨论, 学生大胆发言, 说出了自信;积极思考, 突破了常规;主动探究, 激发了热情;学生说服了学生, 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为下面的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可以想象, 缺少了教师的指导, 就不能够保证对相关的知识有个明确的理解与掌握, 也难以使师生交流落到实处。

四、灵活评价, 开创师生互动交流的新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起点高低进行灵活评价, 让所有同学都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不但评价学生, 学生也要评价学生, 教师还要接受学生的评价”。在评价中,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为开创师生互动的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习《反比例函数》内容时, 我尝试新的评价方法, 效果不错。

师: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 我们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 我校还有5吨煤, 则可烧天数y与每天烧煤量x之间的关系是。 (2)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 与其深度d (单位:m) 的关系是。

在思考的基础上, 不少学生都举起了手, 我选择两位“学困生”分别来回答。

生1:xy=5生2:Sd=104

师:说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样吗?

让学生探讨几分钟后, 我找学生回答。

生3 (学习一般的) :一个值增大, 另一个值减小, 是一个特殊的函数, 既不是正比例函数, 也不是一次函数。

师:你能不能告诉我这种特殊函数的一般形式?

生3 (学习一般的) :可以写成k=xy的形式。

生4 (学习比较好的) :可以写成y=k/x的形式。

教师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反比例函数。

通过教师让基础不同的学生来回答难度不同的问题, 并作出评价, 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也开创了师生互动的新意。

总之, 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类型有很多,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与学生开展互动, 力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师生交流问题 第9篇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对学生未来热切的瞩望,对学生身心健康真切的关怀。为此,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做起:精心备课,准备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准备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优质数学信息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各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树立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采用一对一的评改方式,加强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寻找更多的机会通过文体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使师生之间产生微妙的心灵接触”。由此,将教师对数学知识和学生那浓浓的爱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心中,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之情。

情动而神倾,情深而意坚。情商与智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一对翅膀。数学是理性知识,他更渴望有强烈情感的人来亲近他、呵护他,因此教师爱学生、爱文本的情商水平也影响着学生对老师、对数学知识的情商水平。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以情感人。例如,课始对学生亲切地环视,用包含温暖、关切、期待的目光对准备不充分的学生致以鼓励性的提示,对于准备充分的学生投以赞赏的目光;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环节要有针对性,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换视角,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体验和数学学习心理历程,时刻动态调整教学行为、手段、方法、速度,用充满人文性的关怀使学生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殿堂。

二、以才服人,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才高服人,初中生的心理远比小学生成熟得多,认识事物也深刻得多,让小学生产生崇高心理容易做到,而初中生则不然,他们对老师的评价要求非常挑剔,产生敬佩之情需要有足够的客观理由。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时常被人们所称颂——讲课不看教材,信息全装在脑海,源源不断地娓娓道来,抑扬顿挫,清晰有序,准确无误,板书信手捏来,如行云流水,如音符跳跃,学生对老师就会肃然起敬,对知识倍感亲切,一种获取知识、追逐教师足迹的渴望油然而生。再者教师组织教学方法多样,设计练习精心细致,教学环节独具匠心,提供资源丰富优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

课堂上教师语言艺术是传达情感最主要的桥梁:总结归纳理性规律时,简练、清丽、顿挫、凝重以引起学生对理性知识的渴望与拥有的欲望;评价学生饱含期待,充满信任,富有启发,巧妙引导,赞美成功时预示学无止境;警示失败时,但充满期待、信任与关怀, 爱成功的举止更爱暂时失败的失落,把更多的同情、理解與爱化为阳光送给艰难跋涉的数学攀岩者。这样的数学语言可以打造魅力课堂,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闪动着情感的色彩,使学生心中荡起学习数学的温馨体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厚情感。

三、加强交流,实施学科情感迁移

初中学科多,教师承担课节量比小学少,自然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少。接触少、交流少、指导少,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建立,进而淡化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自然就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初中学科教师要通过师生情感交流投入赢得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知识的喜爱与渴望,以不至于使自己所教学科被跻于劣势。为此,教师非常有必要有计划地分批对学生进行义务交流指导,无偿地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提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资源,教授学习方法,传授成功经验和迎接挑战的技巧,也可以交流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让学生领略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形象。

上一篇:高中生下一篇:安装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