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探索范文

2024-05-18

自发探索范文(精选10篇)

自发探索 第1篇

心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随处都隐藏着教育的契机。幼儿教师应关注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捕捉,把握一切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机会,正确定位,积极引导,有效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记录的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生的几个小片段。

二、案例表述

片段一:多米诺骨牌效应

天天手上有六块积木,他先将这些积木横排摆放在面前,鼓足了气用力地吹,一块接着一块,一会儿六块积木全倒了;接着又将它们竖起来,变换位置,摆成了竖排,而且每块积木都紧挨着,他想一口气吹倒,可这回,他不管用多少力气都吹不倒,连吹了四五次都没有成功,怎么办呢?转瞬间,办法来了,他将积木一块一块分开,每块间隔三四厘米,摆好之后,长长地吸了口气,用力一吹,哇,全倒了,这时,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片段二:床底下的鞋子

午睡结束后,贝贝(小班)着急寻找着他的鞋子,一旁的小齐告诉他在床底下呢。贝贝趴下身子,果然,鞋子静静地躺在那里。毫不犹豫,他将自己的手伸了进去,可惜够不到。“可能是被我的袖子挡住了。”于是,他将袖子用劲往上捋,结果还是不行。他仰起头看看,周围都已经没了人,他们都已出了午睡室,又不敢告诉老师,怎么办?看着他发愁的样子,正想介入,发现他的眼神落在了门边的扫把上。于是,他赶紧跑过去,拿来了扫把, 可着急的他反而将鞋子越推越里面。一旁的老师终于按捺不住,直接走过去,将扫把换了一头,帮他取出了鞋子。

片段三:叠高楼

离园时间,毛毛和壮壮正玩着叠高楼的游戏。他俩较上劲了,看谁叠得高。 毛毛的速度很快,一下就叠了四块,到了第五块怎么也放不上去,这块积木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放上去整幢楼就塌了,尝试了三四次都没有成功。再看隔壁的壮壮,他正聚精会神地搭着呢,一步一个脚印,先将地基打好,再一个一个往上放,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三、案例分析

以上三个小片段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生的,它的发生存在着偶然性,是孩子自发的探索性活动,没有预设,但可以生成、挖掘,这就是老师所起的作用。在探索活动中,孩子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 支持者。但在这过程中,老师该不该介入,如果介入,何时介入,该如何介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师。

四、案例反思

1.做关注孩子的有心人

做关注孩子发展的有心人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幼儿最殷切的需要。片段一是发生在游园活动快结束时,每个班都设有一个游戏,天天的爸爸妈妈没有来,因此,他只好留在教室自己玩玩具。这时候,老师忙着组织游戏,他一般都会被忽略。如何让自己的眼睛哪怕是余光能够有闲暇在他身上停留一下,你就会发现他,发现他的探索,发现他的成功,发现他的喜悦。如果你能发现,你就成为了一个关注孩子的有心人。

2.给孩子探索的条件和机会

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 蹲下身子,摸摸他的头,听听他的想法, 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孩子间的空间距离,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让他觉得有你在也不碍事 。

而自发性的探索活动都是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有时是在上课之前, 有时是在早操之后,有时是在午睡时,这些活动可能会与你正要组织的活动相冲突,如何选择?

片段二中,老师的介入就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贝贝已经想到了办法,再尝试一次说不定他就成功了,给他一句鼓励的话或是一个暗示,让他自己去尝试,他就一定可以做到,老师的代替,夺走了他探索的机会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给孩子正确的探究方法

运用试误法去探究去学习。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任何一项研究发明都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改进、尝试,再失败、再改进、再尝试,或许就离成功就不远了。三个片段中的孩子都经历了错误、失败,但不气馁,积极观察、思考、探索,虽然结果不一样,但都经历了这一过程。教师应培养孩子不怕失败的品质。

4.给孩子情感上的保护

幼儿教育面对的是有血有肉、充满感性需求的孩子,他们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包括生理上的满足和支持。由于经验的欠缺和独立学习能力的薄弱, 他们更容易遭受探究过程的挫折,尝试之后的失败,甚至有可能很难找到成就感。由此,教师切不可只关注那些成功者而忽略了失败者,恰恰是那些失败者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呵护,促使这些幼儿在失败中感受关爱,在不断失败中找到探究的乐趣。

从“自发”走向“自觉” 第2篇

一、理论的“制高点”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发展

章先生在《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中指出,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效率得不到保证的状况,“使教学从‘自发走向‘自觉,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站在现代理论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理念的探讨”。章先生的这几句话,不仅指明了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正途——站在现代理论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理念的探讨,还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占领现代理论的制高点。

综观章熊先生长达半个世纪的语文教学与科研历程,每一项成果的取得,均离不开现代理论的支撑。无论是小论文写作的实施及其“精神意义”(对习以为常的写作教学模式的怀疑)的发现,还是由这项实验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着力点”与“高潮设计”的思路);无论是当代文艺讲座中“母语学习总是从习得开始,进入学得,然后复归于习得”理论的提出,还是语言训练的练习设计中的“模仿——类推——创造”与“系列化练习设计”的开发;无论是对语言、思维、思想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是对语言训练独立价值的发掘……,无不闪耀着现代理论的光芒。可以这样说,正是现代化理论支撑着章熊先生在语文教学科学化这一语文教学正途上走出了一片天地,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多方面的要素构成,如专业理论素养、文本解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等等。其中,专业理论素养应该是最核心的要素,因为,语文教学活动首先要符合教学科学性的要求,要遵循学科规律性的要求,教师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教学活动,才能确保教学始终走在科学化的正道上。至于艺术化的要求,这已经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追求。纵观当前语文教学中种种非语文化的倾向,究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专业理论的缺乏。笔者早在2007年就撰文强调理念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我们老师首先应树立起理念的意识,要善于思考一些带有理论指导意义的问题,如教学‘宗的问题,课堂的主次与主线的问题,教与学换位思考的问题、形式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等等。理念建构起来了,实践就有了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这样的教学实践才能是有效的,也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目标。”②

章先生说:“在这方面(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理念的探讨——笔者注),今天站在制高点上的,我觉得是王荣生先生。”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是最迫切与最根本的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只是笼统地强调读书而未对语文教师读书进行进一步的分类。语文教师的阅读,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阅读、文学阅读、人文阅读等几种类型,其中,专业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确保语文教师能够科学而正确地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包括语文专业期刊、语文理论专著、文学理论专著等。对于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语文专业期刊的阅读是最基本与最可行的,而语文理论专著则是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的必需,如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可以视为语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的必需品。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底线做起,直至不断成为语文教学的名家名师,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进行语文教学理念的探讨,是不二法门。

二、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当其冲便是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王荣生先生说:“要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教学内容问题,关键是有合理的文本解读。”③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内容确定中自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我们站在理论的高度来思考阅读教学的问题,就会发现,阅读教学除了文本解读之外,还有非常关键的理论问题亟待厘清。

章熊先生在《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中说,语文教学理念的探讨有“课程的性质”与“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两个层次,“介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是关于教学内容序列化的探讨”。这抓住了阅读教学问题的关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探讨,具有方向性意义,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则有望归纳出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可以促进语文教师的成熟”;教学内容序列化的探讨与研究,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律性要求的遵循,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章先生的这些思想,可以为我们厘清阅读教学的理念问题提供指引。

首先,从课程性质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其基本任务是什么?“培养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程标准出台之前沿用多年的带有纲领性的这句话,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已找不到相似的表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则表述为“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理解祖国语言文字”这一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在两个课程标准中都未见,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泛语文化倾向。倪文锦先生也指出:“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而且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整体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④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王荣生确定为两条:第一是帮助学生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核心是阅读方法;第二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链接点,对教师来说,是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任务。⑤使学生学到、学会阅读方法,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方法的学习不是目的,而应该是形成能力的途径;而确定正确的教学内容与明确学习任务,也只有紧紧锁定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个目标,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所教所学的符合“语文”的要求。据此,我们可以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核心是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明确地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则是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文本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基于心理学的理论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表述,学生阅读能力由哪些要素构成?吴红耘、皮连生指出:“根据科学心理学,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中小学生的阅读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与个体生活相关联且易懂有趣的课文内容,积累字词,获得词法、句法和文章谋篇布局的规则,并使之支配自己的读写行动,所以中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一种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的习得过程”。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能力的相关表述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阅读能力的表述有: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⑧综合起来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至少可以概括为理解文本与提炼读写技能两个大的层面:第一个层面包括对语句、段落、篇章的理解,第二个层面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阅读方法与写作方面的知识与启示。对阅读能力构成要素的明确,有利于我们确定科学的阅读教学内容。

第三,指向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序列化建设要考虑哪些因素?章先生在《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中指出:“语文课教学内容之所以能够序列化,在于所引导的是规范化的言语运作,它所归纳和解析的是言语运作的常态,是‘共性;而精品之所以成为‘精品,它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个性,在于它超越了常态水平。”既然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具有了可能性,那么我们就应该着力于它的建设,通过构建起序列化的教学内容来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要探讨并力争解决阅读教学内容序列化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个带有原点性的问题——阅读教学内容的要素有哪些?狭义的阅读教学内容主要指文本解读,广义的阅读教学内容则还应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思维训练的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知识的提炼等。当前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文本解读的狭义层面,实际上,广义层面的阅读教学内容才更符合语文教学内在规律性的要求。在明确了阅读教学内容构成要素之后,再逐一探讨序列化建设应考虑的要素。第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排序问题。这里既有小学、初中、高中这样大学段的时间维度,也有各个阶段内部的排序。如高中阶段,三个年级所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就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第二,教材编写中的排序。在目前人文话题统领单元主题的形势下,阅读能力排序的问题就更加迫切需要解决了。显然,人文话题的安排(从篇目很难看出单元话题之间的顺序,故而无法使用“排序”一词)不是阅读能力形成的排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心中有一个阅读能力排序的规划。可以依现有教材单元安排阅读能力训练的序列,如果依照阅读能力排序对教材进行“重构”,那么,教学效果极可能会更加突出,而这也正是优秀语文教师在专业素养上达到“自觉”境界的很好体现。(在章熊先生看来,对教材进行“重构”的都是优秀教师)第三,单篇课文与单元、学期规划。一篇具体的课文,用来落实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点可以有许多,如果不加以区分地什么都想教,结果往往是“欲多得而不可得”。比什么都想教最后往往什么都教不好稍为理想的一个做法是,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突出一两个点,教实教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这更科学的做法是,建立起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直至一个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点的体系,有序推进,逐一落实。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单篇课文有准确的把握,能够科学地确定这一篇课文最具教学价值的(对阅读能力培养最有价值)的点,并将每单元、每学期的“点”序列化,这时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构”。

综上所述,关于阅读教学我们需要厘清的理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内容不仅是文本解读结果,还包括教学方法的选用、思维训练的落实等,即学生所得不能只是课文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方法与写作知识的掌握与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序列化,经过科学序列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确保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关于写作教学

同样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对当前写作教学的研究稍加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写作教学问题至少在“原点”与“终点”上问题特别突出,而解决之道也因之问题不少。所谓“原点”问题,即教学视阈中的学生写作究竟是什么?所谓“终点”问题,即写作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换言之,写作教学视阈中,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学生?由此而产生的关于解决之道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写作?才能教好写作?在此特别强调的是,接下来的思考与探讨,都立足于语文教学视阈中展开。

章先生在《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中,就“语言训练的独立价值”提出学生言语能力发展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规范化,这是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最迟到初中阶段应该大致完成);第二个层面是熟练操作,这是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要争取达到的目标;第三个层面朝着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是走向适应和利用外部语境,侧重于实用,另一个是走向艺术化,达到文学的水平,进入运用语言的最高境界。章先生强调:“第三个层面,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个积累因素适当延伸而不能作为教学行为的目标。”章先生提出的言语能力发展三个阶段的观点,特别是第三个层面不能作为教学行为目标的观点,对我们探讨教学视阈下写作教学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教学视阈中的写作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是,学生的写作能力究竟是什么?当前不少论者以“写作是……”的标题格式,对写作加以定义,如“写作是一场倾诉”、“写作是一种生命历程”等,这样的定义,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写作与人生、生命的关联。这种以比喻的方式对写作所下的定义,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混淆了教学视阈与非教学视阈的根本区别。写作教学活动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依据的是学生写作水平上的共性,特别是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更需要基于班级整体写作水平实施写作教学。而非教学视阈特别是文学创作视阈中的写作则强调个性,突出写作者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核心是写作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要求看,写作的核心能力是“正确运用”,即不出现错误,用章先生的话来说是“规范化”、“熟练操作”。“正确”的要求是底线,而非最高要求,离“艺术化”还有很大的距离。概言之,教学视阈中的写作是一种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以“正确”为标准,而非“艺术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是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时能够符合“规范化”、“自动化(熟练操作)”的标准,达到“连贯(语言流畅)”的要求。

第二,写作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在明确了教学视阈中写作能力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前提下,要回答上述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如此。当前,“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句话,似乎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甚至成为语文教师不重视写作教学的一种托辞。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以特别代替一般,以个案遮蔽全体。“写作水平高”,笼统来说,可以理解为达到章先生所说的“艺术化”的层面,语言进入了艺术境界,甚至达到了运用语言的较高境界。这样的学生自然是有的,其较高的写作水平与其自身的阅读、经历、思考特别是对语言文字强烈的兴趣与良好的天赋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其中,语文教师的作用可能不明显。但这样的学生数量上是极少的,因而不能证明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是无所作为的。教学以面向全体、提高绝大多数为核心任务。实际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写作上还未达到教学视阈中写作能力的基本标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所作为。另外,“写作能力能教吗?”这个问题也影响到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从文学理论视角看,教学意义上的“教”的确在写作能力达到“艺术化”层面上作用有限(莫言即是一个例证),但教学视阈中的写作能力以“规范化”、“自动化”为标准,属于言语运用技能范畴,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言语训练加以实现。因此,写作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上,以“正确”为目标;我们要培养能够规范、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生,而非“艺术化”层面的文学人才。

第三,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写作,能教好写作?当前,有这样一句话影响很大:不会写作的教师教不了写作。从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情形并非如此。能够站在语文教学理论高度上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写作,并且能够教好写作,这与语文教师自身是否会写作(论文写作特别是文学创作)没有必然的关联。首先,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关注思考生活方面教写作。章先生根据自身的经历体会,认为经典作品具有“存储”的功能,而建立起一条通往学生课外听说读写的汪洋大海的通道,可以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其次,从阅读教学中教写作。选入教材的典范选文,蕴涵着丰富的写作规律性知识,章先生提出的“名家名篇+科学训练”,确立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写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关键的是,我们要避免阅读教学中只谈文本解读的现象,能够“自觉”地从经典范文中抽取出写作规律性知识,并加以科学的训练。再次,从写作技能序列化建设及训练中教写作。章先生在《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中说:“尽管学生写作的内容要受到社会意识以及学生个人生活环境、经验的制约,但是在技能方面却是有‘序可循的。”显然,能否找出写作技能方面的“序”与语文教师是否会文学写作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与语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有着巨大的关联。一个有着较高语文专业理论能力的语文教师,是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这里,仅提“有所作为”的要求,是符合实情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清晰的、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技能的“序”供一线语文教师使用,写作教材的编写就更不如人意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广泛学习现代理论知识中的教育心理学、语文学科教学、写作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在写作技能“序”的建设方面,建设到什么程度,就科学训练到什么程度,并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在总结中优化教学实施,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即将颁布的背景下,深入反思总结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得与失,显得非常有必要。评判得失,标准自然不止一条,但科学性始终是最根本的一条。所谓“科学性”,就是站在现代理论的制高点上,不断探寻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探讨语文教学理念,在理论的反思与总结中,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沿着章熊先生两篇文章所指引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语文教学改革自有一番新天地!

————————

注释

①章熊:《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10期;《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6期。

②成龙:《关于语文新课改的三点反思》,《语文学刊》,2007年第7期。

③⑤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9期。

④倪文锦:《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之我见》,《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1期。

⑥吴红耘、皮连生:《语文教学科学化,路在何方?——评章熊先生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自发探索 第3篇

在全球消费主义横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本身也被误读,成为了一种消费符号,流行元素,大量建筑被贴上了地域化的装饰便被称为“地域建筑”进入市场,而对于地域性建筑真正的设计与建造体系与模式,对于其中的人文、地域、技术等等要素建筑师还知之甚少。如何理解与参与到地域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中,是当代建筑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政府部门引导下的农村规划和建设工作正在迅速推行,大量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在实际推行过程之中,“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矛盾尖锐地表现出来,片面追求拉动内需、打造地方传统民居风格等出发点过于生硬粗暴,加速了传统农村空间的转换,使乡村肌理与特点被破坏(见图1),反而在根本上损害了农民利益。

同时,由于地域性建筑本身体系庞大,纷繁复杂,不同地域的地域建筑的建造体系都不相同,研究难度大。以至于在农村建设进程中建筑师与设计者对于地域性的、乡土的乡村建筑产生误读,使用大量设计城市空间、设计城市生活的思维设计规划乡村,使得大量地域性建筑与地域性建筑群原有的肌理与特征被抹去,将地域建筑扭曲为一种装饰主义,因而没有从建筑的使用者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反而将地域性建筑当作“居住的机器”进行大规模的复制;或者将地域建筑简单的归为一种建筑风格,放之四海皆准。

1 地域性建筑建造的矛盾与思考

地域性建筑的现有矛盾实质上是城市生活的建筑师设计与乡村生活使用者的矛盾。建筑师介入地域性建筑营建的方式对乡土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参与过农村的建设者深刻知道农民的操作模式、价值观和美学与现代建筑体系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建筑师参与农村的空间实践之中,任何家长式的文化精英主义在乡村建造中都是危险的和应当加以批判的。

因此,以“自发性”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自发性”的深入解读,拓展建筑师对地域性、乡土性的认知。“自发性”是促使地域共性成形根本动力,是探讨建筑地域性生成机制的关键。

2“自发性”建造的特点

在对地域性建筑的理论研究中,建筑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乡土建筑、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建造行为,并对自发性建造作为地域建筑、乡土建筑发展的一种途径展开了研究与阐述。

乡土建筑的设计过程是一个“模型+调整”的过程;民间传统的建造与乡土生活及地缘息息相关,体现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与使用者双方都明白所要用的类型、形式、模式,因而,建造者和使用者是有默契的,民间传统的建造有利于集体和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它最终是一个被集体所认可的聚落图。前工业化的房屋建造的价值在于表达了人们的需要和愿望,体现了对人格的尊重,它没有外来强权的介入。表现出了“自发性建造”两种特性:自发性与参与性,建筑师也应从这两种特性入手研究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建造。

2.1 自发性

自发性建造由业主需求而发起建造,也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选址、选材与建造。在功能上,乡土建筑在自发营建的过程中由业主自身定义其功能,因为业主就是使用者,同时因为有限的预算与有限的材料,建筑不会有多余的功能。拉普卜特评价乡土建筑自建时对于功能的满足时说:“一般的集体成员建房时,满足需求就如同家常便饭,只要一口口地吃饱就行了,一切都做得自然而然”。形式上,建筑由当地的建造体系出发的。在传统的自发建造中,农民与工匠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与当地村庄聚落中相同或相似的建筑形象,并在预算与材料的限制下,产生独特的变化,丰富环境与当地的建造体系。在如今现代化、多元化、个性化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乡土建筑的建造体系得到了巨大的扩充,同时对于乡土建筑的形式问题也产生越来越多的疑惑。而在建造过程中,建造材料会以当地方便获得的建筑材料为主,在建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由当地工匠解决,因此建筑的建造工艺是土生土长的,建筑也自然而然地按照当地的建造体系建成(见图2)。

2.2 参与性

乡土建筑的建造技术通常都是较为简单的,这大大提高了建造过程中普通人的参与度。吴恩荣与其团队在毛寺生态实验小学项目中让当地村民直接参与进行的建造,向当地村民们诠释了一条适合于发展现状的生态建筑之路。即使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村民也完全可以利用所熟知的传统技术和随地可得的自然材料,在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生。小学的建设施工继承当地传统的建造、组织模式,施工人员全部来自本村和周边村落的能工巧匠,让村民重新审视他们所拥有的传统建造技术,有利于对传统建筑体系经验进行挖掘(见图3)。

通过乡村建造者的自发性建造,建筑师协作设计与建造者和使用者自生各种需求的乡土建筑,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建设者充分学习乡土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的过程,了解当地的建筑体系,乡村使用者通过建筑的设计,建造的过程,了解在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建造与设计的发展趋势与设计进步,进一步扩充发展当地的建筑体系。

3 结语

乡土建筑建筑作为重要的建筑类型,其“自发性”的特性在地域性研究中应当重视。对待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建筑师应该以“自发性建造”的方式介入到乡土建筑的建造活动中。探究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其目的在于提供研究乡土建筑的一种思考方式,即研究乡土建筑的自发建造活动,探究其背后的建筑体系,并运用与反映在包括乡土建筑在内的地域性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中;也应提供一种建筑师介入乡土建筑建造的方式,即参与普通人的自发建造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思考与理解乡土建筑的建筑体系,提升本土工匠的建造与设计水平,促进农村技术发展,提升新建乡土建筑的品质。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当代建筑师在农村的地域性建筑营建中遇到的误读地区地域性、建筑功能与乡村生活不适应等诸多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矛盾是城市生活的建筑师设计与乡村生活的使用者的矛盾。再通过发掘地域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建造行为来认识这一营建活动的自发性与参与性,以此提供一种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方向和建筑师介入地域性建筑建造的一种方式,即参与当地的自建活动,以此理解与认识当地建造体系。

关键词:乡土建筑,自发性建造,共同营造

参考文献

[1]伯纳德·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M].高军,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阿莫斯·拉普卜特.宅型与文化[M].常青,徐菁,李颖春,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王冬.尊重民居,向民间学习[J].新建筑,2005,33(4):12-14.

[4]王冬.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J].新建筑,2008,36(4):14-21.

[5]卢建松.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D].北京:清华大学,2009.

[6]吴恩融.毛寺生态实验小学[J].世界建筑,2008,29(7):27-36.

[7]王晖.城市的非正规性:我国旧城更新研究中的盲点[J].华中建筑,2008,26(3):176-179,183.

[8]杨宇环.城市化进程下的农宅特征与建造体系演变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12.

[9]胡纹,奉婷.简明非正统建筑的现状、特征和发展[J].重庆建筑,2013,12(12):26-29.

自发性气胸咋回事 第4篇

我父亲今年65岁。也不知道他的肺上有啥毛病,他长年累月地咳嗽,一咳嗽便不歇气,脸红筋胀的,实在是让人替他着急。有一次,他咳得特别厉害,并感到剧烈的胸痛,喘不过气来,脸色也开始发青。不一会儿,他就倒在地上。家人急忙将他送至医院。经过检查,他被诊断为自发性气胸。请问,自发性气胸到底是咋回事?

吉林 李铁

李铁读者:

人体的肺脏就象一个可以膨胀和收缩而又有弹性的气囊。肺的外面包裹着两层胸膜。其中外面的一层紧贴着胸壁,叫壁层胸膜。里面的一层紧裹着肺脏,叫脏层胸膜。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之间有一个间隙,叫胸膜腔。胸膜腔里的气压要比肺泡里的气压低。当肺泡和脏层胸膜因病理性的原因发生破裂而出现漏气的现象时,空气就会从裂口进入胸膜腔,从而使患者形成气胸。在临床上,造成自发性气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肺组织的先天发育缺陷:有些患者由于肺组织的先天发育畸形,使肺大泡出现破裂而形成气胸。这种气胸一般多见于15—35岁的青壮年,而且以男性患者居多。

2.某些肺部疾病:有些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或肺癌等,容易使肺大泡和胸膜腔之间出现破裂口,从而使患者出现气胸。这种气胸多见于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王老汉所患的气胸就属于这种。

自发经济秩序实证研究 第5篇

伴随经济增长的贫富差距扩大是世界性难题。自发经济秩序基于Arrow-Debreu一般均衡理论, 推导出社会收入分布的具体函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求出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基尼系数警戒线, 对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尚缺乏数据来检验。关于收入分布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 Pareto (1897) 开创性的研究发现社会收入分布可能遵从幂分布, 这一结论在以后的研究中受了巨大的质疑, Mandelbrot (1960) 研究发现幂分布只能应用到高收入人群。2000年世纪之交时, 经济物理学者Dragulescu和Yakovenko (2000) 的研究显示, 美国最高收入3%人群的收入分布符合幂分布规律, 大约97%的部分服从指数分布, 并将“货币”比作“能量”, 来解释经济世界和物质世界表现出相同的BoltzmannGibbs分布。随后引发了大量相关后续研究, 如:日本, Nirei and Souma (2007) ;德国, Clementi, Gallegati and Kaniadakis (2007) 和澳大利亚, Clementi, Di Matteo and Gallegani (2006) , 但经济物理学界对社会收入的实证结果缺乏理论解释。当Tao (2015) 将“熵”最大原理引入Ar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 发现不完全竞争社会的长期均衡状态下的收入分布服从指数分布, 并建立了连接统计物理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自发经济秩序。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达的市场经济符合自发经济秩序的理论假设, 本文基于这三个国家的收入分布数据, 来验证这一理论。

二、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

(一) 自发经济秩序理论模型

Tao (2013) 严格证明了Arrow-Debreu长期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及多重性, 具体证明见论文:Spontaneous Economic Order, ar Xiv:1210.0898。同时证明长期均衡时存在大量满足Pareto有效的收入分布, 著名的“Arrow不可能定理”指出不存在统一的“社会偏好”, 引入“等概率假设”, 即每个Pareto有效的状态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无差异, 以“最大概率涌现”的收入分布即是自发经济秩序, 于是, 探索自发经济秩序的过程转化为以下两个步骤:

(1) 寻找Arrow-Debreu长期一般均衡下所有可能的收入分布;

(2) 引入“机会公平”, 筛选出包含最多收入分配数的收入分布, 即为“最大概率收入分布”。

自发经济秩序假定经济系统存在个消费者及其所拥有的家公司,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于是有如下假设:

(1) 经济系统共有n个可能的收入阶层:;

(2) 每个收入阶层的人数为, 总人数为

(3) 总产出为

对于垄断竞争市场, 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公司收入为0, 公司可以自由进出各行业, 在异质代理人情形下, 每种收入分布包含的收入分配数为

于是, “最大概率”收入分布转化为求解下面的最优化问题: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推导出ak的表达式, Tao (2013) 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 通过归一化, 得出具有经济学意义的收入分布:

其中, x表示收入, μ表示边际劳动-资本报酬, θ表示边际技术报酬, ak为收入为x的社会成员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 收入分布实证研究

(1) 收入分布密度公式。

收入分布密度的标准公式为:

F (x) 表示社会中收入水平为x的社会成员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理性人假设:x≥μ, 所以。

(2) 收入累积分布公式及回归

收入累积分布的标准公式为:

F (t≥ξ) 表示收入水平大于等于ξ的社会成员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对于人口收入数据, 用方程 (3)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并估计出β和α的值, 从而确定μ的值。

求出μ值后, 剔除掉μ以下的人口 (即剔除非理性人部分) , 再进行回归和数据拟合, 检验调整的R2值。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2012年收入分布如表1.1所示:

由于数据的限制, 剔除4%的超富人群, 由上表数据得到的具体回归结果为:

系数显著不为0, 并由μ=-α/β, 计算出μ=274.3, 去掉μ值以下收入人群, 再次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的具体回归结果为:

调整R2为0.994, 表明澳大利亚的社会收入分布符从指数分布规律。

利用Matlab画出澳大利亚2012年社会收入分布的拟合图, 如图1所示:

(二) 美国

美国2013年的收入分布数据来源:http://www.census.gov/library/publications/2014/demo/p60-249.html

由于数据限制, 剔除最高收入5%人群, 得到的具体回归结果为:

系数显著不为0, 并由μ=-α/β, 计算出μ=5693, μ值小于最低统计收入, 不用剔除。调整R2为0.998, 美国的收入分布符从指数分布。

(三) 加拿大

加拿大2012年的收入分布数据来源:http://www.statcan.gc.ca/tables-tableaux/sum-som/l01/cst01/famil105a-eng.htm

由于数据限制, 剔除最高收入2%的超富人群, 得到的具体回归结果为:

系数显著不为0, 并由μ=-α/β, 计算得μ=2839, 再去掉收入低于μ值的人群, 得到的具体回归结果为:

调整R2=0.996, 说明加拿大的社会收入分布符从指数分布。

(四) 各国经济指标比较

根据自发经济秩序对经济指标的设定与解释, 各国社会边际劳动-资本报酬和社会边际技术报酬如表1.2所示。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布的拟合可得出:

结论一, 调整R2高达0.99以上, 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收入分布的数据高度符从指数分布规律, 自发经济秩序对于具有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和选择自由的经济社会适用。结论二, 结合各国经济来看, 澳大利亚拥有以矿产为代表的丰富自然资源, 农业发达, 就业率非常高, 社会福利好, 边际劳动-资本报酬高, 直觉经验上甚至高于美国;加拿大是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 重工业、通讯和游戏开发等产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水平高于澳大利亚低于美国, 但生活水平在三者最低, 即边际劳动资本报酬最低, 边际技术报酬居中;美国高科技产业引领世界, 最低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于加拿大, 即美国边际劳动-资本报酬高于加拿大, 边际技术报酬最高。从表1.2可以看出,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社会边际劳动报酬μ和社会边际技术报酬θ的排列情况与上述现实经验相符, 说明收入服从指数分布的同时, 自发经济秩序对经济指标的设定与解释具有合理性。

参考文献

[1]A.A.Dregulescu, V.M.Yakovenko, Evidence for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the USA, Eur.Phys.J.B, 20 (2001) , pp.585589

[2]A.A.Dregulescu, V.M.Yakovenko,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money Eur.Phys.J.B, 17 (2000) , pp.723 729

[3]Dregulescu, A.A., Yakovenko, V.M.2000.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money[J].Eur.Phys.J.B, 17:723 729.

[4]Yakovenko, V.M., Rosser, J.B.2009.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money, wealth, and income[J].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81:1703-1725.

[5]Yong Tao, Competitive market for multiple firms and economic crisis, Phys.Rev.E 82 (2010) 036118

自发性食管破裂综述 第6篇

定义: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临床少见的, 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的急性危重胸部疾病。它是指健康人突然发生的食管破裂, 即非直接创伤、非异物、非食管及邻近器官疾病引起的食管全层破裂, 又称布尔哈夫 (Boerhaave) 综合征, 也有称呕吐性食管破裂、压力性食管破裂及非损伤性食管破裂等。以中年男性在暴饮暴食引起的呕吐后容易发生。

鉴别:与马-魏氏综合征 (Mallory-Wiss) 不同的是:前者为食管全层破裂穿孔;后者仅有食管下端和贲门部黏膜下层破裂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而非穿孔, 多见于酒精中毒、萎缩性胃炎、营养性肝硬化、食管裂孔疝等患者。治疗上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预后与病前有无肝硬化等身体情况有关。

1 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自发性食管破裂有90%以上是由于剧烈呕吐时腹内压突然升高而引起。虽然不是100%的患者都在发病时有呕吐, 但呕吐仍为最重要原因, 呕吐的患者多数是过食、饮酒之后发生, 也确有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患者, 在穿孔前既无饮酒、也无呕吐。报道其他自发性食管破裂原因有分娩、癫痫抽搐、哮喘、用力大便等等。

呕吐是复杂的生理活动, 呕吐时引起腹内压升高, 迫使胃内压突然增高, 当胃内充满食物时, 此时患者又主动屏气调节, 致双肺过度膨胀, 胃幽门及食管入口紧闭、胃内压力升高更为明显, 胃底无法抵抗升高的压力, 致贲门开放, 压力突然传导至食管腔内。呕吐时, 环咽肌收缩, 食管内压力无法缓冲, 食管壁压力过大, 导致食管壁肌层首先裂开, 随后食管黏膜破裂。由于中下段食管肌层以平滑肌为主, 肌层薄, 缺乏纵行肌的扩张缓冲, 又处于负压的胸腔内, 周围又缺少包裹组织, 因此最容易发生破裂。体外食管腔内加压试验及临床患者的食管破裂几乎都发生在食管下1/3段, 多见于左侧, 呈纵向, 长约2 cm~8 cm.颈段及腹段食管破裂极为罕见。

国内有人将本病分为以下三种: (1) 纵隔型; (2) 液气胸型; (3) 瘘管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理改变的轻重, 取决于发病时间的长短和外漏胃内容物的多少, 就诊时间越长, 暴饮暴食后, 食管及纵隔的化脓性炎症越重。新鲜裂口有时像剪开一样整齐, 由于漏出胃酸的强烈刺激和消化液自身消化, 可立即或短时间内出现下胸、上腹部剧烈疼痛, 数小时后裂口边缘炎性肿胀, 糜烂、坏死, 愈合能力下降。破裂至纵隔者, 气体、胃液、食物侵蚀纵隔组织引起感染, 并出现纵隔气肿, 向上发展可出现纵隔、皮下气肿, 形成液气纵隔。如果破裂一开始就穿破纵隔胸膜, 则纵隔炎症不明显, 而胸腔因化学刺激及细菌污染产生化学性和细菌性胸膜炎, 导致严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并出现中毒性感染症状及水、电解质失衡, 甚至发生休克可危及生命。

2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患者 (占85%) 明显多于女性, 多数为青壮年, 也可发生于50岁~60岁以上。发病率1/6 000[1].

Mackler提出呕吐、胸痛和皮下气肿为本病三联征, 然而临床40%的患者缺乏此典型症状, 相反约75%的患者主诉为上腹痛, 并放射至胸背部, 常伴腹肌紧张, 酷似急腹症, 容易与急性消化道溃疡、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相混淆, 往往导致一次阴性剖腹探查后才明确诊断。

2.1 胸腹剧痛食管破裂常发生于呕吐之后, 尤其是过

食或酒后, 患者突然感到胸部难以忍受的持续性剧痛, 有时则表现为上腹痛, 疼痛可以向肩部、背部、两季肋部、胸骨后放射。疼痛常位于破裂的一侧, 用止痛剂难以奏效, 患者常呻吟不止, 表情痛苦, 躁动不安, 甚至休克。随着时间延长, 疼痛可能部分缓解。

2.2 呼吸困难往往与疼痛同时发生, 呼吸短促、频率逐

渐加快, 有时出现发绀是由于食管破裂后, 张力性气胸及大量胸腔积液所致。

2.3 恶心呕吐多在食管破裂前发生, 食管破裂后多会

消失, 但部分患者 (1/3~1/2) 仍有呕吐, 或呕少量血性胃内容物, 呕吐物为咖啡渣样液体, 呕大量鲜血者极少见。

2.4 气胸及胸腔积液包括明显呼吸困难, 患侧胸部呼吸动度及呼吸音明显减弱。

气管及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部叩诊上鼓音或下实音, 此类症状、体征有时早期并不明显, 随着破裂时间延长而明显加重。

2.5 纵隔及皮下气肿摄胸片时发现纵隔气肿, 颈部及上胸部皮下握雪感。

约20%的病例, 听诊可闻及类似心包摩擦音的嘎吱声, 称为Hanlmell征, 是纵隔积气, 心脏搏动挤压时产生的声音。

2.6 急性感染中毒症状由于急性纵隔炎症及胸膜腔感染, 可出现发热、气促、脉快、躁动不安甚至休克。

食管破裂所引起的纵隔、胸膜感染, 多为杂菌性, 临床表现凶险, 进展迅速。少数患者食管、胃内容物破入两侧胸膜腔, 则感染中毒症状更明显, 可危及生命。

3 辅助检查

3.1 食管破裂患者早期可以无发热, 血白细胞计数也不

升高, 稍晚则可以有高热、寒战、血白细胞及分类增高, 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3.2 X线检查:

胸部透视具有重要价值, 不少患者经急诊胸部透视发现一侧液气胸, 而引起注意。如病情允许, 应取站立位胸中侧位片可见到后下纵隔气肿、颈部皮下气肿影;正位片可见纵隔影增宽、液气胸表现;后前位片有时可见到后下纵隔一侧气肿阴影, 呈三角形。个别破裂入心包者, 尚可发生心包腔积气征。考虑自发性食管破裂时, 最好先选用可吸收的碘油食管造影, 见造影剂外流入纵隔或胸腔, 可以确诊。必须注意造影阳性率在75%以下, 主要是与食管破裂口被食管及凝血块堵塞及检查体位、技术有关。

3.3 食管镜检查:

急性危重患者, 通常不做食管镜检查, 只有当对诊断产生怀疑或发病已久, 周身情况稳定时方可考虑检查, 以确定裂口部位长度及炎症情况。

3.4 B超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证实胸腔液气胸, 排除腹部疾患。本病发病时出现上腹部剧痛, 腹肌紧张, 应该与之鉴别的有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3.5 胸部CT扫描:

对于危重患者, CT扫描更能对液气胸, 纵隔液气, 皮下气肿, 肺部影像提供更直观的资料。

3.6 胸腔穿刺术: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急救方法, 可以缓解张力性气胸症状。抽出的胸液常浑浊或脓性, 呈酸性, 淀粉酶明显升高。而后淀粉酶升高不明显, 可以与急性胰腺炎鉴别。可在穿刺前10 min口服美蓝 (亚甲蓝) 2 m L+温开水20 m L, 如果在胸液中出现, 也可明确诊断。

3.7 胸腔闭式引流术:

如发现引流液中含有食物或口服的美蓝, 则可确诊。但食管内容物先破入纵隔, 形成包裹, 经过一段时间再破入胸膜腔内, 则早期穿刺、引流价值不大。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 本病误诊率很高, 主要是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认识不足, 而未按食管破裂进行检查, 对急腹症患者没有执行常规胸部透视;对急腹症患者临床表现异常时, 没有找胸外科专科医师会诊。急诊医师对急腹症患者应进行以下检查则能发现自发性食管破裂: (1) 呕吐后 (特别是过食、饮酒后出现的) 腹痛、胸痛、呼吸困难患者要进行胸部透视, 检查有无液气胸; (2) 对液气胸应立即做诊断性穿刺, 检查积液的性质, 根据情况可以先口服少量美蓝液; (3) 胸部透视如显示不清, 应摄正侧位立位胸片, 观察有无纵隔气肿; (4) 过食、饮酒后呕吐患者诉急性腹痛、胸痛时, 如情况允许可吞咽可吸收碘液行食管造影。 (5) 胸部CT扫描对怀疑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有诊断价值。

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出现上腹剧痛, 腹肌紧张应该鉴别的疾病有消化道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肠穿孔等;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的疾病有自发性气胸,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食管黏膜撕裂症、肺栓塞等。

5 治疗要点

相关资料:1947年Barretl成功完成第1例食管破裂修补术, 病死率由100%降至50%.

文献报道:发病距有效治疗时间与病死率关系如下:12 h内22%, 12 h~24 h 36%, 24 h~48 h 65%, 72 h 89%, 96 h 100%.显示本病病死率与发病距有效治疗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有所提高, 能尽快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病死率已经由50%以上降至50%以下。

本病一经确诊应急诊手术, 越早越好。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 且无法控制病情恶化。术前准备包括:应用止痛镇静药物, 禁饮食及放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 胸腔闭式引流;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备血,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常见外科手术治疗有: (1) 胸腔闭式引流术, 有报道如患者立即来诊, 食管破口小, 进入胸膜腔内食物残渣少, 胸腔引流彻底, 感染得以及时控制, 可以不经手术修补, 破口愈合机会大; (2) 食管破裂处置带膜支架; (3) 食管破裂口修补并用组织覆盖 (如带蒂大网膜、心包膜、胸膜、胃底、肺等) ; (4) 修补食管破裂用可吸收网及纤维蛋白胶加固; (5) 修补食管破裂加食管腔内置导管; (6) 切除食管或切除食管后颈段食管外置, 胃或空肠造瘘术, 关闭贲门, Ⅱ期重建食管; (7) 采用可吸收线 (Vicry或Dexon) 结扎颈腹段食管, 修补破裂食管段, 即“三切口”法; (8) Ⅰ期食管破裂段切除加胃食管吻合术。

6 讨论

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常有各种方法取得成功的文献报道。但患者预后与诊断早晚, 破裂口大小, 进入胸腔内容物的数量, 污染程度, 个体差异等有密切关系。

我们认为: (1) 发病距明确诊断少于12 h, 及时开胸形成共识。发病超过24 h的裂口, 由于局部的严重污染及炎症反应, 裂口愈合能力差, 如果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 可选用切除下段破裂食管及胃食管吻合, 胸腔闭式引流术。有人认为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能耐受开胸手术, Ⅰ期修补可放宽在24 h内;也有报道发病48 h后做破裂口修补, 用膈肌瓣包埋裂口取得成功的报道。

(2) 发病时间长, 局部炎症重, 严重营养不良者, 尤其合并远端狭窄时, 可采用“T”形管置入食管腔内, 并从胸壁引流唾液及反流胃液, 待窦道形成后再拔除“T”形管。

(3) 对于危重患者, 可以采用分期手术。先行颈部食管外置, 胸段食管拔脱, 关闭贲门, 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维持营养。待情况好转后, 再用结肠或胃经胸骨后隧道重建食管。

参考文献

自发性子宫破裂2例 第7篇

例2.36岁, 孕3产1, 人工流产2次。因孕16周, 腹痛5h, 呈持续性, 并逐渐加重, 伴全身乏力、出汗、头晕, 急诊入产科。查体:T 37.2℃, P 90次/min, R 20次/min, BP 80/50mm Hg,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及, 宫底脐下一指, 下腹压痛 (+) , 反跳痛 (+) , 移动性浊音 (-) , 妇检: (-) 。化验:血常规:WBC 10.5×109/L, Hb 96g/L, 凝血 (-) 。B型超声示:中期妊娠, 胎死宫内, 盆腔积液 (血) , 可疑子宫破裂, 右侧宫角处有一破口, 似羊膜囊突出破口外, 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360ml, 右宫角处有一3cm破口, 有活动性出血, 有羊膜囊突出, 子宫无畸形, 双附件 (-) , 吸净积血。沿子宫破口向前壁行纵切口, 长5cm, 取出一死胎, 胎盘胎膜完整, 子宫切口行间断缝合, 连续包埋浆肌层, 查无活动性出血, 常规关腹。患者愈合好, 住院5d出院。术后诊断:自发性子宫破裂, 中期妊娠, 胎死宫内。

讨论

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破裂称为子宫破裂, 可危及母婴生命。其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刮宫术后、子宫肌瘤摘除术后、多次宫腔操作后、子宫畸形、外伤、胎盘植入、滞产、缩宫剂应用不当等情况[1], 多发生于分娩期, 妊娠中期自发性子宫破裂实属罕见。

自发性子宫破裂原因: (1) 自发性子宫破裂考虑与多次妊娠, 多次人工流产损伤子宫肌层有密切关系。从病史及手术所见, 子宫破裂, 由于羊膜囊完整覆盖在子宫上, 故无明显出血, 致使临床医师易忽视, 尤其对多次妊娠的孕妇要高度警惕, 严密观察, 以便早发现, 早处理。 (2) 既往子宫手术史, 如前次剖宫产史, 子宫肌瘤剔除史、人工流产史、手取胎盘史等。 (3) 子宫先天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宫角妊娠、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植入性胎盘侵蚀子宫, 均有发生自发性子宫破裂的可能。 (4) 胎儿巨大、多胎、羊水过多, 多产妇亦有子宫破裂的报道。 (5) 子宫瘢痕愈合不良,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 宫腔压力增大, 虽无任何诱因, 宫壁无法承受宫腔内压力的增加而发生破裂。有报道[2], 随着围产期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破裂逐渐减少, 而瘢痕子宫成为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

子宫破裂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腹痛, 有时腹痛虽轻但子宫已破裂, 必须提高警惕, 但若破裂口被胎盘覆盖, 或子宫后壁破裂, 或无明显症状的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诊断比较困难。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 B型超声检查宫角部探及妊娠囊, 宫角不对称增大, 可提高宫角妊娠的诊断率[3]。一旦确诊宫角妊娠, 早期妊娠可在做好剖腹手术准备的情况下试行B型超声引导下吸刮术, 中晚期妊娠禁忌行利凡诺引产术, 应直接行剖宫产术。同时自发性子宫破裂应与急腹症、胃肠道系统疾病相鉴别, 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中期患者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 阴道出血, 有腹膜刺激征, 胎心不规律或消失, 以及有休克前期或休克征象, 在除外其他常见急腹症后, 应首先考虑本病, 并及时行剖腹探查术。

参考文献

[1]刘英, 刘加宝.妊娠25+5周子宫自发性破裂1例[J].齐鲁医学杂志, 2002, 17 (1) :22.

[2]汪玉娥, 郑淑敏.宫角妊娠引产致子宫破裂1例[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5, 2 (12) :69.

自发性子宫破裂1例 第8篇

讨论

子宫破裂多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 是较严重的产科急症, 虽然发生率很低, 但其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和健康, 甚至导致胎儿及产妇死亡[1]。子宫破裂的病因: (1) 分娩梗阻:在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不正 (特别是忽略性横位) 、胎儿或软产道畸形等情况下, 胎儿下降受阻, 宫缩亢进过强, 子宫上段肌层因收缩和缩复而愈来愈强, 下段被动伸长变薄, 此时如不处理, 或处理不当 (如暴力行阴道助产手术、内倒转术或毁胎术等) , 是造成子宫破裂的首要原因。 (2) 子宫肌层薄弱:如前次剖宫产 (尤其是古典式) 或肌瘤剜除术后的子宫瘢痕以及多胎, 经产妇多次刮宫所致的宫壁纤维组织增多, 弹性缺乏, 均可在强烈宫缩甚至在正常宫缩时发生破裂居第2位。 (3) 分娩时滥用催产素:不注意使用催产素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 致产生强烈宫缩, 而宫口延迟扩大或先露下降受阻, 亦可造成子宫破裂。本例主要是多次刮宫术而引起子宫肌壁原有病理改变, 子宫肌壁变薄, 纤维组织增生, 弹力纤维弹性变差, 子宫肌的弹性及扩张性减弱, 或因血管有过栓塞而引起子宫肌壁变薄或坏死。患者无宫缩, 无子宫破裂的明显症状及体征, 根据B型超声结果及患者的症状及病史, 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减少此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及围生期保健工作, 健全三级保健网, 宣传孕妇保健知识, 减少多产及多次人工流产等高危因素, 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让员工自动自发做好工作 第9篇

新时期,石油企业面临着资源有限、金融危机、国际竞争、发展求突破等多重考验。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人们社会价值观的逐步转变、企业尚不完善的管理考核激励制度、新生代员工的理想信念变化等,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在,解决员工自动自发问题,是石油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影响员工自动自发的原因及分析:

1、员工对企业认识不全面影响自动自发。一直以来,进入中国石油这样的国有企业就意味着从此捧上了铁饭碗,员工心理上有了优越感和轻松感,对自我要求也就比较放松。部分职工很容易产生 “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想法,工作中缺乏创新和激情。此外,部分职工因为对企业未来发展不了解,而产生信心不足的问题,工作干劲和动力大打折扣。

2、员工社会价值观转变影响自动自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员工价值观产生了巨大转变,事事向“钱”看,集体荣誉感、岗位责任感大大降低。员工普遍反映:虽然工资年年涨,但各类物价也在飞涨,尤其是买房、看病和孩子的教育等费用翻着倍在上涨。负面的情绪,工作积极性大幅下降。

3、新生代员工思维活跃影响自动自发。

所谓新生代员工主要是指刚刚进入职场的80后员工。他们生活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现代化通讯手段迅速普及的时代,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与老一辈石油工人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和别人分享资源的经历;他们喜欢把大量的时间泡在网络上,缺乏妥协与忍让,团队合作能力薄弱;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控制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不足;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接触到了大量的来自于不同社会的文化和知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独树一帜。

二、让员工自动自发做好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几年来,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党政联合、创新管理、大胆实践,在员工思想教育、业绩考核、人文关怀等方面努力探索新的途径和对策。

1、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员工自动自发。

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加强思想保障。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教育员工保油上产是职责、是使命,更是存在的价值,要求各级管理者树立“三个不讲条件”的理念:对重点井不讲条件,措施井不讲条件,特殊井不讲条件。一线员工当好“三个角色”:管井工、管理者、成本员。在运行机制上要求做到“三个主动”:主动加强与各建设方的沟通,主动开展质量回访,主动为建设方提供无私帮助。通过强化员工观念转变和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各项管理指标均屡攀新高,为油区生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引导员工奋勇争先,强化精神动力。2010年,公司诞生全国劳动模范乔卫东,这是井下作业公司首个全国劳模。公司党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全体员工中深入开展了“传承劳模精神,争做优秀员工”主题教育活动,采取网络、展板、巡讲等方式,使劳模事迹广为人知,在公司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2、从人文关怀入手,鼓舞员工自动自发。

坚持将发展成果惠及每名员工,员工工资逐年稳步提高。将工资指标向施工一线倾斜、向高强度岗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切实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感受到实惠。同时,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让费用支出、工资分配等敏感问题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透明开展工作,让职工心里有底。

着力改善好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工作每天出没最多的地方,也是最能影响职工情绪的关键所在。几年来,井下作业公司积极争取各种资金来源,致力于更换老式生活设施、办公场所改造和厂区绿化,石油工人风餐露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情景永远成为了历史。

在竞技娱乐中提升企业凝聚力。公司积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每月一主题、每月一竞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趣味运动会、石油儿女摄影展都是每年必搞的传统项目,极大地调动每名员工的参与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三、取得的经验及思考:

通过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成功经验的剖析,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

1、企业要让员工动脑干活。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21世纪的企业应该是每一个员工都是自己的CEO,也就是应该自主做出决策。”每个人都是CEO就是每个人都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管理、主动自我管理、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企业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2、企业要让员工安心干活。各级管理者要关注基层员工的合理诉求,积极解决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稳定员工情绪。大力改善员工生产、生活、办公以及居住环境,逐步解决一线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努力创造员工安心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3、企业要让员工顺心干活。上下同欲者胜。员工顺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带着情绪工作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安全生产。

4、企业要让员工清清楚楚干活。本单位的目标、任务、困难、潜力要让职工清清楚楚,不能出现只派活不讲要求,不讲形式,不讲目标,不讲质量的现象。不能让员工糊涂干活,要做到让员工心中有数,使员工队伍保持高昂士气。

只有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确保企业总体任务的顺利完成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

农村幼儿自发性游戏研究 第10篇

一、自发性游戏的特征

1.随意性

幼儿进行的自发性游戏往往具有随意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身居于主导地位,没有成人的过多干预。例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没有特定的对象和目的,他们会乐此不疲地把玩物扔来扔去,想到什么玩什么,这一时刻正充满兴趣的玩着洋娃娃,下一时刻就会随意地丢掉洋娃娃,转而又会对另一种玩具充满兴趣。游戏中充满着自发性、随意性特征。

2.自娱性

幼儿在自发的游戏中,会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更加重视游戏的过程,而不在意游戏的结果,更加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和充实。幼儿在自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开怀大笑、自言自语地小声嘀咕或者是大声呼喊等令人难以想象的行为。例如,幼儿在玩遥控汽车时,一边操控着汽车跑,一边还会大声呼喊:“跑起来了,跑起来了!”或者幼儿在玩搭积木的过程中,会喃喃自语地说些我们听得懂或听不懂的话语。

3.模仿性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和探索的精神,他们会把常见的工具想象成为另外一种工具,会自发地模仿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角色的行为。例如,幼儿在玩耍中,会把纸盒放到耳朵边来充当手机,模仿大人打电话。也会在“玩家家”的游戏过程中,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来进行自娱自乐。还会在吃饭的时候,要求和大人用一样的筷子等各种千奇百怪的模仿情节。

4.时间长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一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吃饭、睡觉和玩耍,而游戏则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因次,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尤其是自发性的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脑部发展,同时还锻炼了身体的发展。

二、影响农村幼儿自发性游戏的因素

1.家长的干预

家长会在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活动中,进行言语上或行为上的限制。可能是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但也可能是在基于省心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系列干预行为。例如,幼儿在模仿孙猴子,拿着一根棍子,一边跑一边玩,还大声喊:“我就是孙悟空.”家长可能基于安全问题,但也可能是嫌幼儿太闹,所以会去采取一些语言上或行为上的制止行动。例如,家长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能会厉声制止其不要太闹,或者更加直接地把棍子拿走,阻止幼儿继续进行这一游戏。

2.场地的限制

游戏场地是幼儿进行自发性活动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幼儿进行自发性游戏活动的场地包括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室内场地一般就是其经常居住的场所,室外场地大多是在距离室内场地不远的周围附近。

3.幼儿的忽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容易忽视幼儿的自我发展和自由发展,不利于日后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方面的综合提高,大大影响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在思维逻辑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农村幼儿自发性游戏的建议

1.避免成人的过多干预

家长和老师都应正确对待幼儿的自发性游戏,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自发性游戏。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价值意义,不能一味地去阻止幼儿的自由玩耍,家长和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应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家长和老师可以在一旁观看幼儿进行游戏活动,适当地为其提供游戏中所需要的小工具和小材料。例如,在幼儿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在一旁为其递送小水桶和小木瓢。

2.利用农村的特有环境

家长和老师应该善于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积极努力地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舒适、自由的游戏活动场所。例如,家长或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宽广的野外田地上,组织幼儿进行“捉迷藏游戏”,进而达到保护幼儿自由爱动天性的目的。

3.尊重幼儿的自我发展

家长和老师应积极地爱护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为幼儿的自我发展和自由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一些物质材料和行为帮助,例如,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于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小困难,必要时可以参与进去,共同完成游戏内容,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成瘾探讨下一篇:投资银行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