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2024-05-05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精选12篇)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第1篇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 可经常结合世界上发生的热门时事, 如日本大地震、美国飓风侵袭等热门事件, 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这些国家或地区, 并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使学生逐渐对查找地图产生兴趣。

2.在任教的班级里帖上世界政区图和中国政区图 , 并布置一些课后读图的任务, 如中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 它周边有哪些国家, 福建周围有哪些省份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培养, 学生大多养成一遇到地理问题就查看地图的习惯。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地理图片、各类地图, 然后在课堂中展示, 并利用这些地图解决课堂中的地理问题,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氛围更活跃, 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

二、加强读图方法指导, 让学生有序读图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比较薄弱, 在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想学、爱学外,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有的学生读图时只关注图片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这就无法得到地图中所要体现的主要信息, 也就是说, 学生读图时很容易出现跑偏的现象。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让学生知道阅读地图的一般步骤。

1.读图时应当先阅读地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主题和属性, 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地图的标题为读图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线索, 因此, 读取地图主题是关键的第一步。

2.查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 图上的颜色、线条、形状等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地理事物, 一般都在图例中交代很清楚, 因此, 这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

3.看地图内容。了解了地图的主题和图例、注释后, 应当围绕地图主题展开思考, 让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解决地理问题。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 并适时板书, 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要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 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求其“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 让地图教学动态化、简明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具有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的优势,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模拟图片, 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 促使学生推理、想象, 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的图片展现在眼前, 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 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 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初一上学期的“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知识内容, 也是初一学生最头疼、最难以理解的难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版图及对书本上地图的讲解, 学生脑中难以建立起立体空间模型, 难以体验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 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得一头雾水, 甚至产生畏学情绪。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地球的经纬线一目了然, 简明易懂,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运动生动而直观, 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 提高了教学效率, 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指导学生绘图, 提高动手能力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 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自己动手绘图,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在绘图教学中, 应根据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 可以让学生由绘制学校简图开始, 了解绘制地图的几个过程、深刻理解方向、图例、比例尺在地图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利用比例尺换算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绘图, 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 取长补短, 为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教学中应该注重层次化教学。针对部分学困生读图方面的困惑, 我一方面注重课堂中的个别辅导,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读图, 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合作探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学困生的读图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同时, 在小组合作读图中应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样才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提高。

总之,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 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常规任务, 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质。作为地理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爱看图、爱用图的习惯。在地图学习中感悟地理、感悟生活, 培养热爱地理、热带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注意指导学生阅图用图, 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并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第2篇

作者: 赵陆军刘倩王胜玉顾海峰陈修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而这一些内容的呈现就必须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图,看一下我们的教材教辅以及各种试卷,各种图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因此,各种形式的考试,也都趋向于要求学生具备异性的从图像系统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以说,能否学好地理,就看是否会读图,是否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没有养成好的读图习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2.课题研究的目标 :力争通过此次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会学地理”。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等)。

(一)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还是在习题的处理过程中,重视每一幅地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于教学相关的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去挖掘,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①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② 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理示意图、模式图等地图教学,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

4.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对象:高

一、高二学生

本课题采用以下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地理学科中难易程度不同的主要图像类型来考查学生的读图现状。

观察记录法:每次练习或测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在做读图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文献研究法:参考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有效的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指导。

5.课题研究的步骤

①准备阶段: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关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文献资料 ②研究阶段: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还有哪些能力不足,需要提高,然后找出解决对策,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③总结阶段:论文、课件整理

6.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能从学会转变到会学,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确定读图步骤:图名,图例、横纵坐标,事物分布特征等。图名是一幅图的主题,先读图名即首先明确主题内容。地图图例是对地理事物的形象简化,是阅读地图的钥匙。阅读图例是阅读地图最重要的环节。因为熟悉图例体现的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学生通过熟悉图例,懂得了地图中各种符号或颜色的含义,实际上就初步完成了对地图符号的形象思维过程,为阅读地图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奠定了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就为地图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掌握不同类型图的一般解题思路

①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是最常见的一类地图,如:必修一中昼夜半球的分布,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洋流的分布,不同自然带的分布,必修二中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工业与农业的分布,必修三中涉及到的不同区域等等。关键是先要熟记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②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压线,等震线,等温线等等,这类图通过读图分析要明白并记住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凸高(指数值高)则低(如山谷,低压槽,寒流)”,“凸低(指数值低)则高(如山脊,高压脊,暖流)”。

③地理统计图: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一般必修二中的人文地理多用地理统计图来呈现。这类图非常符合一般的读图步骤,即先看图名,反映的是哪方面的规律,二看图例坐标,找出要分析哪些因素,三根据坐标找出最大,最小或最高、最低以及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分析。

(三)突破重难点:空间定位

我们知道,基本上所有的地理事物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上来表述,因而较强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以帮助考生快捷的提取有效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能力是高考文科地理解题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文综的门槛,越过门槛,在高考中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部分。要能快速准确的定位,必须在头脑中要储存大量的空间信息,而这一部分工作就需要学生记地图,通过研究总结一下几种记地图的方法。

①形象记地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例如在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时,可以根据各个省区的形状比喻成不同的地理事物,内蒙古是奔跑的哈巴狗,陕西是跪着作揖的明朝官员,黑龙江是向走向西方的大头恐龙,云南是走向东方的小头恐龙等,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记图。再如记记忆世界地理时,将意大利比喻为一只秀美的长筒高跟女靴,附近的西西里岛代表是意大利人酷爱的足球;还将阿拉伯半岛比喻为一只粗壮的男靴,斯里兰卡是一滴水,新西兰是被砍断了的猪蹄。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显著。

②学会画简图:对于有些图,光看还不行,必须要自己会简单的画出来,这样才能记忆深刻,从而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在世界经纬网格上绘出世界轮廓图以及各大洲的主要地形区,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中国山脉图,在世界政区空白上会出洋流图,在中国经纬网格上绘长江黄河的干支流图、山谷风,海陆风等。

③强化背地图:这个阶段是在熟练掌握前面的宏观地理空间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记忆地图知识,使得空间定位更为细致和准确。如:记忆特殊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及相关的地理事物,以及它们的交点所在的地形区或地理事物。从而做到“心中有图”,在做题中能应对自如。

此外,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在学生面前用多媒体展示地图,或在黑板上多画地理简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某些所学的地理

事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通过图表对比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可利用地理图册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延伸,建立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将密切相关的、同一区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引申迁移,寻找问题中潜隐的联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通过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得出“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再用一幅“中国地形图”对比阅读,就可看出地形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同理,还可以看出地形与河流、地形与城市分布等的关系。

引导学生对同一地区、同一要素、不同时间的地图进行对比阅读分析,还可以了解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例如,将不同时期同一城市图放在一起阅读,可以反映出该城市地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同理,如河道变迁、人口迁移等都可以通过此方法得以了解。

总之,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的重要环节,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所以我们要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多总结。

7.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针对目前课时少的问题,如何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②部分将来打算学理科的同学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应如何培养?

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

一、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我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技能。

例如,讲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时,教师提出有一对由西向东行驶的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弟,结果是早生的女孩成了后生的男孩的妹妹,这是为什么?用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觉主动去读课本“世界时区图”,学好相关地理知识。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在读图中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甚至是相反的答案,可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读图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在地理学习中,可以设计“一组等值线”图,从多个方面交换条件,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训练:①假定为地面等高线图,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②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气温温差的大小等;③假定为等水量线图、等深线、等压线图……这样,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加强读图的应变能力。

三、引导学生动手绘图、填图,促进对地图的理解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给学生做榜样,经常亲手在黑板绘制简略地图和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跟着一起画,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

例如,教学中国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时,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仅靠教师精彩的讲授,学生很难掌握其分布,印象也不深刻,记忆也不牢。这时结合地理填充图或者地理空白图,让学生边听边在地图上亲自填绘,有利于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加深了印象,强化记忆效果,优化了读图能力。

四、精心做好图文转换,提升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具和工具,“左图右书”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而加强图文转换训练则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采用让学生阅读北美洲的地形图的方法,将课文中对北美洲的地形格局的文字转绘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如果学生能画出北美洲的地形呈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的示意图,便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而且鲜明醒目,一目了然,掌握了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加深了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五、借助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形象思维能力

有些地理知识教师难以口头讲清,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若能用计算机模拟,定让学生对地图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在讲山地等高线的制作时,用多媒体演示山峰、山脊、山谷等不同的地形投影到地面的过程,大屏幕闪烁不同等高线的突出特征,并对比讲解,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和过去教师边讲边画相比,一是节省大量时间,形象生动、直观真实,避免了因画图不准和时间紧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对比明显,印象深刻,节奏快,效率高,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第4篇

一、初中教材中地图的分类

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 教师务必注重初中地理重点的教学, 尤其是初中地理中的地图教学。在进行地图教学之前,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类, 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对地图进行分类, 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地图的学习过程大多由“看—写—填—画”这四步组成的。学生要经常看初中地理地图, 经常进行回顾, 经常拿出不同类别的空图来进行填图, 然后再重新画出来, 并将相关知识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尤其是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事物名称。例如, 在讲解七大洲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图, 再进行填写, 然后标志出相关的名称等地理信息。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 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

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地教会学生如何对地图进行有效的分类,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当然, 任何教学的基础都应当夯实基础。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知, 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完全的。有的学生甚至连我国地图都不熟识, 对我国省份的位置的掌握也不牢。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让学生彻底地掌握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重视基础的意识, 如相关的地理名称、地理事物等。再如, 学生应当熟记一些相关的大江大海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地图上重要的国家位置等。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 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地理各章节的学习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构建起清晰完整的初中地理学习体系, 从而形成初中地理学习网络, 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库, 以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取出”使用, 能尽快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到某一新知识的时候, 教师要用联系的观点来进行讲解, 要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 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而知识体系是联系知识内部联系的方法,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记初中地理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学会看地图

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的形式, 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利用课本上的地图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养成用地图进行分析的习惯。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文字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 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学生大多无法正确地判断出整个地理过程, 而如果借助地图进行辅助理解, 就会方便很多。例如,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类比法、分析法以及综合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地图等图像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观察,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地图图像, 进而有效地启发学生大胆的创新联想。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板书或是在黑板上进行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用图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培养学生通过绘图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绘画理解问题的能力。绘图是进行读图活动的前期准备, 也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让学生绘图, 然后通过绘图来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认识, 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绘图、读图的能力。例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示范解题过程, 在黑板上板书图画, 然后通过读图解决问题。之后, 教师再提出类似的问题, 让学生自行绘图,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来解答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学习绘图, 然后培养学生用地图分析问题的意识,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成就感, 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明白地图学习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紧抓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摘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灵魂所在。但初中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时常无法正确认识地图, 无法获取地图中所有的知识点, 从而阻碍了初中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以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 谈几点自己的简单想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段焕春.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才智, 2011 (31) .

[2].梁少泉.初中地理课加强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的探讨[J].珠江教育论坛, 2012 (03) .

[3].华正林.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1 (03) .

培养读图能力 提高有效教学 第5篇

----地理课读图能力培养之探索

长武县教研室 李建兴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课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我认为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是提高地理课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地图是工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景观图等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

一.认真识图,激发兴趣

识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解决图中“有什么”的问题。识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图的类型,即初中地理课本中有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交通分布图、卫星云图、河流图、插图、景观图等;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图例符号,即在地图册中有“统一图例”的符号,学生明确相关地理事物名称要用相关的图例符号表示。例如洲界线和国界线图例符号的不同、首都和城市图例符号就有区别;再次要让学生认识图中的颜色并明确所表示的含义。例如在“地形图”中学生要知道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而在“卫星云图”中学生要知道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只要让学生认识图的类型、图例符号、图中颜色,那么了解图中“有什么”的问题就简单的多了,学生能读懂图就必然会产生兴趣。二.仔细析图,提高能力

析图是读图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明确图中“为什么”的问题。析图是对图进行积极的思维分析的活动,通过思维分析达到准确理解地图的内涵。1.分析地图要注意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有一幅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学习中要分步观察。第一步:认识石油资源的图例符号;第二步:看石油资源图例符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第三步:看石油资源图例符号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四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五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分析地图要注意探究性。即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例如在“印度”一节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水旱灾害是印度最频繁的自然灾害,那么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印度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对印度的影响;再例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大体处在同一纬度地区,而在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炎热,青藏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这就需要学生探究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除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外还受地形(海拔)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提的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

3.分析地图要注意对比性。即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所要记住的内容。例如印度地图和巴西地图的轮廓形状有些像,为了让学生区别清楚,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中让学生对比着去找各自相邻的海洋、相邻的国家、主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的城市等以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再例如在“长江的开发”和“黄河的治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的分析图列表比较它们的发源地、流向、注入地、经过的省区、经过的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将理论的知识与地图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

4.分析地图要注意时政性。时时政事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在“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联系1976年7月我国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5月我国的汶川地震、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及海啸,让学生明确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是火山和地震带;明确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明确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的分布区域。再例如在“中东”一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东是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教学中利用“班班通”设备向学生展示中东近几年战争的有关新闻报道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外战的原因有“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内战的主要原因有“匮乏的水资源”、“宗教文化的差异”和“领土纠纷”。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课本知识又有了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并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三.细心画图,灵活训练

画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尤为重要。自己动手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对于初中学生的画图训练要求画简图,即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将主要的内容标注在图中,达到训练和巩固之目的。地理画简图时应注意: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图中填注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围绕考点让学生训练。例如在“印度”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在图中填出相邻海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相邻国家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缅甸;主要的城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主要的地形区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再例如在“台湾省”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在图中填出相邻海洋台湾海峡、东海、太平洋、南海;范围构成中的澎湖列岛和钓鱼岛;地形中的玉山和日月潭;城市中的台北、高雄和基隆。这样既画图又填图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又达到了综合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方位意识又落实了重难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有效教学。

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性是和地图分不开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地理、从而提高有效教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学”,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对学生学习地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以后的地理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强化读图表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好习惯。这就要求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要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

”。

二、强化教材中图表的阅读与识记,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地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图表,只有对教材中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变式图、大比例尺的区域图等难度较大的图。

例如对变式图处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如有关晨昏线的读图题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特别多(约有20种)。但最基本的形式却只有两种,即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重点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是什么关系,是如何“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可以使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再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空是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只有从教材上识记,才能有助于认识区域

图。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 经过阅读步骤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常见图形的特点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读图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文并重,索理于文,索像于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侧重点;其次,强调对学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应用能力的拓展;最后,注重地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综合效应。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为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生地理读图学习的现状

1.缺乏读图学习的应用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课程十分有用,也喜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来教授读图知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使用地图去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学生却没有联系图像解决问题的习惯,缺乏学以致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

2.缺乏读图学习的技巧

大多数初中生对地理读图学习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认可,然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却缺乏读图学习的技巧,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习的最大障碍在读图分析题上,遇到相应的问题时,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例如,在教授“地球自转与公转”这部分内容时,发现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赤道、地轴、极点等图像知识都不知道,更别提经线、纬线了。

3.缺乏读图空间层次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剖面图最难掌握,甚至有的学生将所有图像均列为难以掌握的内容。这说明学生的地图空间观念不强,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读图能力较差、缺乏图像素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提升的策略

1.培养学生读图学习的应用能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的内容应及时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如想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必须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东西是有应用价值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日常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而对学生读图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无疑是培养学生读图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我国铁路和公路地理知识内容时,将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融入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对照地图,设计从上饶市到九华山,再到苏州、泰山、北京,最后到大连进行旅游的最佳路线方案,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将所选的路径、途径城市、穿过的地形区域及沿途风光、名胜古迹和交通方式等标注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读图应用的环节中去。这种教学方式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应用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读图技巧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地图,学会找寻读图的规律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读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授“中国政区图”时,便引导学生学会沿国界线对相应的区域进行划分;同时我以点(城市、港口),线(山脉、河流、道路),面(国家、省区)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区域进行有效划分,按照相关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记忆,加深记忆,提升他们的读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读图空间层次感

建立学生的读图空间层次感是培养他们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空间和时间。地理知识中的空间概念是根据地理事物存在的不同范围、不同距离和很多难以直接感知的特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建立地理事物存在的范围大小、远近层次关系,理解地理事物的形状、大小、结构、距离、高低起伏、坡度陡缓等。如在平面图上获得立体的、广阔的、深远的空间概念;在等高线图上获得海陆轮廓、高低起伏、各种地形的立体概念;在分层设色图上获得更为形象直观的地形概念等。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对事物和现象的地理空间概念,并由此理解空间分布、空间联系、时空变化等。为此,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读图识图的空间层次感。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看地形图”时,我引导他们采用先看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从而获得立体、广阔、深远的空间概念;再看平面地图,同时对比看剖面图、等高线图,从而获得海陆轮廓、高低起伏、各種地形的立体概念;最后深入看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从而获得更为形象直观的地形概念。采用这种循序渐进、层次步骤分明的读图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地理空间知识,并能快速建立起地理“三维”读图的空间观念,促进了学生读图能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基本的画图能力

画图能力是对读图能力学习的延伸。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来锻炼学生的读图技巧。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的地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国的山脉分布情况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我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标有长江黄河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并指导他们在该图的基础上按照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南-西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次序对照书中的插图去绘制相应的对照山脉简图,并要求他们在绘制过程中留意山脉附近省界线、长江黄河的分布情况。

5.培养学生的忆图能力

“忆图”指的是先将简单的图像信息输入头脑,然后结合已有的地理图像学知识,将简单的图像信息转化为能理解的符号信息,最终输出概括好的图像信息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起“忆图”的概念和意识,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图形知识表现出来,使地图信息能够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忆图”能力:

(1)再造回忆教学法

采用该方法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长期、大量的看图、分析图、填图、绘图等练习方式,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幅幅地理图像信息的储备库,逐渐构建起大脑图像系统。例如,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不断观看地图上长江的结构图,并帮助他们对长江在地图上的分布形状、走向进行总结分析,在不断地训练下,学生一提到长江,脑海中便会迅速涌现出长江河道的大致地理图形,即长江上游的“V”字形和中下游的“W”字形。

(2)文字图像转换法

这也是培养学生“忆图”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构建简图的形式,化抽象图形为具体内容,将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规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挖掘出地理信息中隐含的文字信息,从而有利于学生通过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加深对地理图形信息的理解和回忆。

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知识无法深入理解,也很难总结出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将上述知识结合在“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简图中,引导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图像向文字的总结,即:白昼时间长于夜间时间的地区一定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而白昼时间渐长、黑夜时间渐短的地区总是处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上。

(3)心理图像构建法

心理图像构建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的地理图像记忆环境,帮助学生将不同的地理图形存储在大脑之中,形成心理图像体系。在实践应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一些重要的地理区域轮廓图像想象成有趣的图形或事物形象,并将这些图形和形象深深映入脑海中,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将法国的地理图形想象为六边形、将意大利的地理图形想象成长筒靴等,这样一来,当学生再次遇到这些图形的相关问题时,脑海中便会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出相应的画面,加深他们对地理图像的心理记忆和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读图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学应以让他们掌握“识图、看图、用图”这一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地图成为生活工具。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有所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拿出耐心、恒心,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对他们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胡良民.地理教学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陈澄.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褚亚平.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裴新生,等.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探究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途径

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 地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地理的很多知识只依靠文字描述的话是很难表达清楚的, 比如说大气环流, 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文字的描述, 学生会感觉到一头雾水, 难以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加强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势在必行, 这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那么, 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呢?笔者将进行简略的论述。

一、读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开发学生智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他们的学习自制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的, 而且正是青春叛逆期的开始, 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这样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对地图的认识,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彩斑斓的地图以及地图里蕴含的丰富有趣的知识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通过对地图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对地图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 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基础知识的特点就是“多、杂、乱”, 学生很容易弄混淆, 要靠“死记硬背”记住地理基础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的事情。但是如果借助地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地图可以直观地将抽象的地理知识显示在图形上, 有助于学生理解。此外, 学生在学习理解地图之后, 再多次阅读、分析、并尝试自己画图, 则可以有效地记忆并强化基础知识。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一) 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读图感兴趣了, 才会自发、积极主动地去读图, 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 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呢?首先,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共鸣。将读图与学生的一些基础生活常识进行联系, 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 在进行中国地图的教学时, 不要直接画出中国地图, 也不要直接要求学生去背地图上的主要河流和省份的位置。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认识地图。笔者在课上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问:“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地图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答:“公鸡。”然后请学生上来把整个大体的形状画出来。再接着问,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所在的省份是在地图上的哪一个位置呢?还有我们祖国的两大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是在怎样在地图上流过的呢?”通过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常识渐渐的引导大家进入地图的学习, 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再慢慢地对新知识进行教学。此外, 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还有很多方法, 例如说, 通过影片的放映, 世界各地的著名美食、著名的风景等等来引导学生进行地图的学习也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 就要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这才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该如何来做呢?首先, 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识图的根本, 比如说, 学生要看懂一张图, 得先认清楚图中的比例、山脉、海洋等等, 再深入一点, 学生得看得懂山脉的海拔高度, 河流的流向, 以及它们的存在对当地气候或者地理的影响等等, 如果学生连最基础的东西都不认识, 那么就不能更加深入地对地图进行分析了。其次, 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善于思考是学生进行地图分析的主要能力之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进而得出答案, 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才是印象深刻的。比如说, 在进行大气环流的教学时, 教师问学生, 当大气环流到一座山脉的附近时, 为什么在一座山脉的东面下起大雨, 而西面却没有呢?学生也会感到奇怪, 进而进行思考。教师接着再慢慢地讲出山脉在大气环流过程中起到的阻碍作用, 使得大气在东面聚集, 导致降雨, 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明白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这样的分析方法举一反三, 在对其他图形进行分析时也能够触类旁通, 促使学生学会真正的读图。

(三) 有效培养学生的记图能力

学生的记图能力也很重要, 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记图, 这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图像集”, 让学生在进行知识应用的时候能够“随取随用”。而记图并不像我们平时背课文、公式或者单词那样简单, 记图的要求更加严格,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在大脑里显现出图像, 这样的记忆更加讲求方法,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记图的方法。比如说, 可以借助一些联想的方式来进行记忆, 比如说中国的地图像公鸡, 黄河的形象是“几”字, 法国的地图是“六边形”等, 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让学生有效的记住地图上的大概的信息。而对于更加细致的信息也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比如说把长江想象成一个树干, 它流经的省份想象成一个个果实, 那么在这个树干上的什么地方生长了什么样的果实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记住长江流域附近各个省份及其位置。

结语:

总而言之, 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要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 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措施,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晓霞.活化造型艺术提高读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引入艺术元素教学策略之一[J].新课程 (上) , 2011 (6) .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第8篇

一、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

要使学生会看图、析图、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点和地图的相互转换,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读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由于地理课时和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加上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对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是不全面的。部分学生对中国地图是陌生的,他们对我国省份的地理位置、外部轮廓和分布区域都不了解。牢固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读图能力的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容易混乱的地理名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通过课堂抽查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构建有效的知识架构体系。 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构建明确、完整和简单的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建立起高效合理的地理知识网络,才能把基础知识有条不紊地掌握起来。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且相关的旧知识说起,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的知识网络。

二、运用地图进行分类教学

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地图是把地球表面或某区域在平面上简化的、按比例缩小并附有解释的反映。地图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通过符号语言进行表达的。从地图诞生之际,地理学也就产生了。地图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多种类型。按照地图反映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普通地区、专题地图和全球地图三大类。初中地理教材常见的地图有等高线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交通地图等。教师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首先必须要明确教学内容,掌握不同性能地图的教学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地图的性能,进行地图的分类,然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循环运用 “看、比、填、画”四个步骤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督促学生时常看不同类型的地图,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回顾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把相关的知识点填写标注出来,特别是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当学生已经形成空间架构时,可以让他们画出地图。如在世界地理分区部分,教师讲解完代表性国家后,可以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写相应的地理信息,甚至可以结合气温带的知识,标出这些国家处在什么气温带。把地理课本的知识点形象具体地在地图上表现出来,不但能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教材上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地图,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学生面对不一样的地图会毫无思绪。因此,教师除了要把教材中的地图分类教学外,还要把读图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无论面对怎样变化的地图,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 “三步读图法”。第一步,读标题。所有的地理图表中都有会有一个标题,通过读标题,我们可以掌握该图表所指明的地理位置和内容方向。第二步,读图例。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地图上的线条、颜色、形状各代表着什么。第三步,结合思考的问题,读图表内容。教材里的地图多数配有“读图思考题”,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地图中由浅入深地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中探究出基本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综上所述,读图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把教材中不同的地图进行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技巧,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除了要通过死记硬背牢记一些知识点外,还必须要培养读图能力。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目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究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途径,包括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运用地图进行分类教学,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等。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第9篇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

(一) 教师授课过程要丰富多样化

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 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地基本要素, 地理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 还有地图册, 学习地理时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地图册等资料, 平时多讲解这些地图, 让这些抽象的地图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工具。在讲课的过程当中, 多讲一些区域位置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有现象、原因, 通过地图让学生们加深印象, 学生听起来也会越来越有意思, 这样日积月累地传授, 渐渐地培养起来他们对地图的兴趣。

(二) 学生自身要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学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知识, 让读图成为一种习惯。平时可以买一些世界地图、区域地图等贴在教室或者家里, 这样就会经常看到, 无意之间就会对自身学习地理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平时课下学生们多可以根据地图讲一些有意思的名人事迹, 例如, 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 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地图的认知, 同时可以使同学们课余时间畅谈读图的感想, 学生在思想上感觉祖国山河的美好, 然后有激情地学习地理知识, 可以更好地走进地理的大门。

二、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一) 读图的基本要素

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地图的热情以后, 教师还要让学生们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 知道比例尺、方向、图注还有标记、符号、颜色、数字等的这些标记所代表的意思。

(二) 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在学生的周围多布置一些地图, 图文结合, 加强学生们的感性认知, 养成学生们用图的良好习惯。

(三) 夯实基础

地理知识很繁杂, 首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学会看各种各样的地图。例如, 地形图、统计图、行政区域图等, 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作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学会认知什么样的地图是什么用途, 应该如何区分这些地图,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地图之中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

三、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培养画图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绘图能力也决定了学生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可以从简到繁, 适当地给予学生们激励, 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 让学生亲身实践, 在画图的同时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 引导学生记忆地理图形

学生们学会画图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学会记图, 地图分为剖面图, 地形图等, 引导学生们对图形轮廓和特征进行记忆, 以便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如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比如, 黄河和长江在地图上的形状, 还有南北分界线的位置等, 都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有效地沟通, 然后根据地图分析一系列的问题。

(三) 学生自身要积极分析地图

在学生们自己学会了画图之后, 还要学会分析地图,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读图的技巧, 还要看清地图的类型和各种相关的信息。例如, 在读坐标图时要分清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 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当然还要看清图标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图标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有关信息, 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要注意图中的注释和图例信息, 这些对分析和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 熟练使用地图

学会了画图、分析图以后, 最重要的是使用地图,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 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图文资料, 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完地图的基本要素以后, 教师要学会转化, 学会有技巧地记忆一些地图的轮廓。例如, 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候转换成几何图形, 在讲述太阳的直射点变化的时候, 可以将课本的图形变成平面的示意图。同时还可以学习利用多图结合来解决问题。例如, 利用等高线示意图与等高线模型图、地形图素描结合做出对比, 就可以很形象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样多图结合以后, 使抽象的地图更加的具体化、直观化, 有利用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地理课堂上培养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引导学生, 同时教学的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水平和认知水平, 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的进展。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学习, 渐渐地树立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信心。还应该培养学生们多问多思、善于归纳的能力, 部分地图知识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示意图, 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各个地域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地理新课标教学要求公布之后, 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内容和图表,课本通过图表的形式来表达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有关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便于掌握更加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地理技能。目前很多的地理章节都以地图为主,并且不同的地图样式蕴含着不同的信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并且学会怎样从地图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一、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后能够学以致用

能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以致用,这是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高境界。在进行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当中,地理教师应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序地安排,并且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从而加强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从而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动力。但是,怎样才能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我们都知道兴趣的来源是生活, 社会的实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把一些生活中经典的实例引用到教学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讨论

2.1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图的意识

在目前地理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总是忽略图片或者只是欣赏性的看看图片,并没有从内心上对图片的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地理图片中包含的地理信息比较丰富,新课标教学要求施行后,初中地理课本中很多的知识点都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读图和提问的方式来掌握地理知识。由于以上的原因,图表就成了地理知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学生对地理知识有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意地向学生展示地图,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地图的方向、图例和比例尺等内容,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读图的能力,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2.2采用多种形式演示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演示地图,从而对所演示的地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正确引导学生读图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在进行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机地结合课本和地图,针对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对提问的知识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的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看图学习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对各区域的地理因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大概的了解。

2.3采用填图、绘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填图或者绘图的形式。例如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地理信息的填充或者描绘地图的轮廓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空间的观念,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

2.4注重多媒体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成为呈现知识点的载体,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教学的主要工具和基本的展现形式。在进行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丰富课件的内容和信息,并且可以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地图,或者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并且可以在自己的角度对地图进行分析和讲解,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地发挥出课堂上学生是主体的作用。

2.5充分发挥教师的板图效应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虽然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课堂,但是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而版图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板图效应也是不能被忽视和摒弃的。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来说,板图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版图效应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集中注意力,从而最大程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读图的意识。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临摹绘画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绘图的良好习惯,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结束语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环节中最难的一点。初中的地理试题当中最为让学生感到无力的就是图标类的看图答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直都是初中地理老师探索的问题。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读图能力是初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地理认知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对给出的图不能准确的进行解读,使很多初中的学生对地理的解图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厌恶感和无力感,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直观的显示事物的特征。现在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以学习区域地理知识为重点内容。很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事物现象都通过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初中的地理学习中是很关键的一点。初中地理的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地图展现给学生,地图可以很直观显示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学生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如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老师在给学生讲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时候如果不使用地图,学生很难理解大洋和大洲的特点,在地图中以什么方式表示。使用地图以后学生就会明白用浅蓝色表示水,用其他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七大洲[1]。而且还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四大洲和七大洋的大致地理方位。再比如我国云南省的地形比较像一只孔雀,通过地图的使用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因此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

(二)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和读图的兴趣。比如非洲和南美洲的地形比较相似,都像人的牙齿,区别在于非洲的右下方还有分离的一部分马达加斯加,通过对地图进行研究将需要掌握的一些地理知识传换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形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渐的学生可以灵活的将地图上的一些地区形状自然的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地理不再是枯燥的课堂。

(三) 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地理的学习尤其是地形的辨别很容易使学生将两个相似的地区弄混,为了方便学生记住地形,老师可以使用地图为学生讲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同上述所提到的南美洲和非洲,因为两个大洲的地形很相似都像牙齿的形状,从非洲多出的部分马达加斯加入手,在地图上充分的说明非洲比南美洲多一个分离的部分,在右下方。

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读图的基础在于识图,只有识别出所给的图是什么区域的图才能根据问题进行具体的解读,因此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先学会识图。识图是做图表题的第一步,识图的时候要根据所给的信息:周围的环境、地势、气温等进一步的确认该图大致属于哪个地区。根据能看到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再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确定该图是什么地区。比如试卷上给出了一个图上面的信息有:热带雨林,那这个地区肯定在赤道附近,只有在赤道附近炎热的热带才会生长热带雨林[2]。

(二)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结合所给的信息识图以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对图进行分析,如可以根据平原对此地区的资源、农作物、降水量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的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于什么气候。根据降水量和气候判断该地区属于哪一个风带。如试题2011年春,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严重偏少,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省遭受了60年来罕见旱情;而进入6月份,随着连降暴雨,又出现洪涝灾害。结合下图1,完成问题:受灾地区主要位于A 岭—B河一线以南地区。

根据对图像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答案A、B是秦岭和淮河,根据左边地图右侧分离的一个部分可以看出是我国的台湾,从而可以分析出这个图是我国的南方,再根据右边降水量和气温图进一步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再根据左图中W形的线是长江可以看出A和B是秦岭和淮河[3]。

(三) 培养学生的记图能力。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要记图,只有记住图形才可以在实际的考试中,以所记忆的图为突破点进行一步步的分析。在实际的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记忆一些地理知识和图形的训练。如黄河的图案像一个“几”字,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试题中如果出现黄河,学生可以判断这个图片呈现出来的段落属于黄河流域的区域,进而可以对这个区域的降水量、农作物、土壤的类型等进行分析。再如通过“W”或“V”判断是长江,进而可以判断长江流域的主要产物等。再比如广东省的外形像大象的鼻子,黑龙江省像是美丽的天鹅等。通过这种比较生动的形象让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图形的轮廓,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地理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4]。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占80%。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基本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地理地图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中教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无效劳动,在教学中紧抓地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跃、民主。既改善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動活泼地学习,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谌洪飞.谈初中地理课堂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268-268.

[2]张琳.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新方式[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6):254-255.

[3]班鼎铭.浅谈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224-224.

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第12篇

一、充分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研究中被称为“第二语言”, 是展示地理信息和空间现象的重要载体, 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 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段。在地理教学中, 引导学生熟悉地图、读懂地图并学会分析和运用地图, 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空间概念, 加深对地理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难点的把握, 对于教学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发现, 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直观手段, 才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形成良好的记忆储备, 提高理解与分析能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正是发挥了这一重要作用。

二、创新理念, 有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 初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短板”。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让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上, 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足, 导致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应当创新理念,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共同进步的立体目标。

1. 强化思想引导, 教育学生重视读图工作。

初中地理教学中, 许多学生不重视读图活动, 他们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下, 已经习惯于教师圈画知识要点, 然后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然是不适应的, 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形成了制约。对此, 教师要强化思想引导, 让学生明白读图活动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让学生明白地图是各种地理信息汇集、浓缩的有效载体, 强化读图训练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地理知识要点, 也是进一步探究地理知识和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读图活动, 积极投入其中。此外,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 还应当进一步加大读图活动所占的比例,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2. 强化方法指导, 提升学生读图技巧水平。

地理教材中色彩斑斓的地图, 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如果不加以指导, 学生的兴趣还是停留于较浅的层面, 因此教师还要强化学生读图方法的点拨,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科学读图。第一要学会读题, 通过对地图标题阅读的方式明确读图的方向与内容。第二要学会读“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地图中的颜色、线条等分别代表什么, 具有什么含义, 在图例中都会进行详细的说明。学生能够快速读图必须要对图例进行准确的了解, 这也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第三要结合图所配备的思考题进行“边读边想”, 在思考题的引领下逐层深入地进行研究, 寻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归纳出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 实现“观其图”和“知其理”的统一。强化对学生读图技巧的指导, 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读图学地理方面的经验, 进一步集聚学习方面的技巧, 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3. 强化运用实践,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读图训练中的学以致用能力培养也很重要,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学习成果, 并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地图的基本要素内容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校园建筑分布情况, 绘制校园分布平面图, 便于家长迅速地找到自己。这样的拓展活动充满了探究的乐趣, 对于学生也是一次较好的实践训练。教师要善于发掘这样的资源, 并加以充分运用,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情感。

三、地理教学中强化读图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上一篇:经济刺激下一篇:专业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