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2024-05-26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精选8篇)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1篇

目前,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都已实现对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的24小时自动监测,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排污单位要维持达标排放, 每天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 因此, 部分排污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 通过修改设备参数等方式弄虚作假[1], 致使部分自动监控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排污情况。尽管环保部门已加大了查处力度, 但仅依靠人工巡查比对的方式, 工作量大、效率低,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修改设备参数等方式的弄虚作假问题, 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 通过监测数据、工作状态、仪器关键参数三方面同时监测的方式, 使监管单位在了解监测数据的同时, 能够掌握和控制现场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 提高监控数据的质量和传输安全, 为排污收费奠定基础, 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 总体设计

2.1 总体架构

在现场端, 数采仪通过与自动监控设备相连, 获取设备的监测数据、设备参数、设备状态、报警信息等数据, 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接收存储数据, 并通过软件平台对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审核, 同时向站点监测设备发送反控控制指令, 包括更改设备参数、更改设备工作状态等, 这些控制指令被数采仪接收, 然后传送到设备。整个系统以数采仪作为枢纽, 通过数采仪与监测设备的通信、数采仪与环保部门上层软件的通信, 实现环保端与现场监测设备之间的通讯。

2.2 逻辑架构

在现场端, 数采仪与监测设备之间实现互联, 数采仪采集监测设备的各类数据经数据加密后上传到环保部门。加密后的数据在环保部门的软件平台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

(1) 底层系统通过实时通讯模块, 接收各监测点数采仪上传数据, 经过数据解密模块将上传数据解密, 解密后的数据存入内存实时数据库;

(2) 数据在内存数据库后, 经过初步的整理, 一方面转存到关系数据库, 另一方面将实时数据直接供监控系统使用。

(3) 通过数据审核系统对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自动审核, 审核后的数据单独存放。

(4) 在线监控系统通过扩充, 增加监测设备参数、状态监控, 设备报警、反向控制功能, 通过实时数据库等系统对监测设备发出控制指令[2]。

3 系统组成

3.1 监控中心软件

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系统可实现对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工作参数和监测数据的“三同时”监控, 并对异常状态和参数进行报警、远程反控和抓拍取证, 该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

3.1.1 数据监控

系统兼容了“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模式, 保留每一个站点的污染源监测指标, 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均可查询, 并增加实测值监测。

3.1.2 监测设备参数监控

可以直接看到处于异常的参数详情, 还能查看此站点有哪些设备参数, 他们各自的情况, 当前值、正常范围、最近一次的修改记录等。

3.1.3 上传的内容

系统能实时监控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测量量程、曲线斜率、速度场系数;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COD修正因子、COD测量偏移量、氨氮修正因子、氨氮测量间隔等影响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工作参数, 并自动保存参数修改日志。

3.1.4 上传的方式

设备参数可定时上传、变化上传和手动召唤上传, 时间间隔应能灵活设置, 系统应能自动保存历史记录。三种上传方式具体描述如下。

(1) 定时上传。监测设备的参数定时自动上传, 上传频次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例如可1min上传1次, 也可1h上传1次。

(2) 变化上传。当参数发生改变时立即上传, 当设备参数发生改变时立即上传 (即:以上一个状态为基准, 第二次与第一次不同时立即上传) 。

(3) 手动召唤上传。随时手动抽取现场设备的参数, 召唤便可上传。

3.1.5 异常报警

系统能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异常工作参数、异常运行状态及参数的修改进行报警。有哪些站点属于参数异常, 哪些站点属于设备故障, 哪些站点属于正常, 当有异常情况时, 会有语音播报, 并弹出提示框。提醒值班人员重点关注, 现场巡查[3]。

3.1.6 设备反控

监控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反向控制、设置参数等操作。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反向控制操作如设备的反吹、校准、走零、走标等。

系统平台对数采仪的反控指令如对时、召唤历史数据、召唤历史设备运行状态、调取历史报警、调取设备运行日志、修改配置参数等。

系统平台对废气污染源监测设备的反控指令如启动设备反吹、启动设备校准、启动设备走零/走标、启动PLC、停止PLC、与监测设备对时和立即上传状态等。系统平台对于废水污染源监测设备的反控功能主要包括启动COD测量、停止COD测量、启动COD清洗、启动COD校正、启动氨氮测量、启动氨氮清洗、启动氨氮校正[4]。

设备反控功能主要实现对现场监测设备参数的设置和状态的控制。反控系统总体上由两部分组成:控制中心、监测站点。控制中心需要在现有的环境监测监控平台软件中添加控制模块, 每个监测站点由数据采集传输仪和现场监测设备组成 (包括烟气分析仪、PLC、COD监测仪、pH计、流量计等智能设备) 。

系统还可以通过更改与仪器的通讯规约实现对设备的反控, 可以对现场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与设置, 如校时、立即检测、自动采样频率、标定、调整参数等。远程控制与设置不应低于通讯规约内所包含的功能集。还可以直接在界面上对所选站点设备进行强制采样, 通过联网测点定时发送实时数据即采集排放口流量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

通过软件实现反控, 开发后的软件具有反向控制、调节数采装置及监测设备的功能。监控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反向控制、设置参数等操作。反向控制及时、可靠、准确地将控制指令发往被控制终端, 同时能对终端的返回指令进行及时的处置, 对设备反控成功后的设备状态及时进行处理。

3.1.7 现场取证

系统能通过门禁抓拍对进入监测站房的人员拍照和取证, 并能将取证信息上传到中心平台。如果有人修改了仪器参数, 使上传的监测数据从超标变成达标, 平台端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关注此站点, 并能调用远程视频取证功能查看是谁进入了站房。

3.2 现场数采仪

根据现场不同品牌监测设备的规格、参数, 对数采仪的通讯协议进行改造, 使之满足设备参数、工作状态上传和反控的要求。不仅满足用户对现场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与设置 (如校时、立即检测、自动采样频率、标定、调整参数等) 的要求, 而且应能通过手机短信实现对监测设备的反控功能。且数采仪应具备以下要求。

(1) 具有反控功能, 升级后的数采仪能够适应不同监控中心下发的指令, 从而对所连接的自动监测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2) 必须具有远程维护功能, 能够远程升级数采仪内部软件和设置参数。

(3) 必须具有智能多通信协议自适应转换功能, 使系统能够自动适应不同通信协议, 不用修改程序就能够保证通信系统在线运行情况下, 接入各种设备, 以不变的程序应对千差万变的协议, 真正做到智能化。

4 总结及展望

通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行动态管控, 实现了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参数等信息实时监管的目的, 从而实现“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的转变, 最大程度地减少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 从而提高数据真实性, 保证自动监控数据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实际生产、减排情况, 为环保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全过程监控必将成为自动监控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摘要:指出了随着环保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力度不断加大, 人们对数据真实性、有效性也愈加重视。正常运行的自动监控设备数据可实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情况及产排污情况, 但部分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 通过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系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介绍了总体设计、系统组成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动监控,数据真实,动态管控

参考文献

[1]鲍建国.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2]李颖, 邹雪姝.现代通信原理 (上册) :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明顺.环境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2篇

1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1 系统构成

从实践来看,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主要是由自动监控中心、监控设备等共同组成, 其主要的建设内容是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控自动监控中心与监控设备的安装与并网。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检测到的污染排放数据信息, 可及时准确地传送至相关监控中心, 其中自动监控设备主要有污染源现场安装过程中用于实现监控和污染物排放检测的各种记录仪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设备。通过在线监测仪器的运作, 可有效地监测出与污染源相关的浓度、流量等数据信息, 并且可以实现连续不断对污染物流量进行记录, 对排污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各种污染治理状况进行实施监控。对于监控中心而言, 其主要是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硬件与软件, 其中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交互系统、污染源端的数据接收设备、监控网络基础环境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等;软件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以及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和污染源监控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系统。

1.2 系统功能

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天候连续自动监测, 并且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主要污染源排放总量与浓度。对污染源实施动态的视频监控监测, 并且可以随时直观地将污染源的排污状况反映出来。同时, 还可以对污染治理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即通过对污染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各种设施、污染治理设备的实际工况进行全面的监控, 以保证其运行符合环境标准之要求。通过安装在某区域中的高空视频监控装置, 可对某区域内的各种排污源实施监控管理, 对于那些已经超标排放的重点污染源、违法排污行为进行实施监控与自动报警;通过监测, 可对污染源数据信息进行阶段性的汇总与统计, 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规范。实践中还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 对污染源的实际地理分布与排污状况进行较为直观的展示与数据信息分析。以上功能可为环境执法监管和污染减排核算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

2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采用在线污染源自动监控作业, 可有效实现环境保护及违法行为处理等目的, 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自动监控系统管理过程中, 环保系统多为环境监察部门, 实践中采用的是集建、管、用一体化模式, 并非多部门齐抓共管。环境监察管理部门在仪器原理、监测技术、质控检查以及数据审核等工作中, 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因此难以确保在线监测的准确性;企业减排总量核算过程中, 尤其在线数据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参数, 但其实际准确性存在着争议;当前污染源监管过程中, 在线监控的核心已经不再是控, 而是监, 以控为核心的监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显示需求。

2.2 污染源采样方法存在着不当之处。

自动在线监测过程中, 通过采用实现排污总量监测的方式是当前各类企业进行污染源监控的重要方式。该方法对于排水量大、较稳定的排水口而言, 基本上是可以满足实际监测需求的。但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 其排放状况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稳定, 甚至有些企业是规则的间断性排放污染物, 因此导致探头取样深度难以满足要求, 或所取的样品只是滞留水而已, 根本没有代表性。

2.3 监测仪器操作不规范。

在监测仪器具体操作过程中, 通常很容易忽略掉一些重要的细节, 比如COD在线仪工作参数设置, 仪器的消解时间是否已经设定为20分钟等。监测仪器的消解时间通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而那些组分相对复杂的水样消解时间应当比对试验结果进行确定。实践中, 一些标样是由企业自配或第三方配制等, 由于其标样配制标准有所不同, 因此也就造成了相关数据出现一定的差异性。

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应当注重动静、上下结合。

所谓动、静结合, 实际上就是指采用一系列的措施, 设置固定的监控站与流动执法点, 采用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 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弥补因长期固定监控而造成的监控盲区, 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守株待兔而形成的污染源监控盲区。此外, 还要建立上、下结合的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由省、市和县三级联动监控管理系统。从实践来看, 该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地对执法监控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 而且还可以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式的污染源监管管理网络, 并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

3.2 加强点面、远近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 实际上就是指通过某一个点的自动监控来收集和反馈某一个区域的污染管理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管理网络。通过污染源监控与生态保护系统的建立, 可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 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从而实现点带面的管理目标。同时, 还可以依托这些点, 对重点的污染源进行自动监测, 并对城市饮水、汽车尾气等污染进行监测,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网络平台, 从而促进资源的共享。所谓远近结合管理策略, 实际上是空间上的有机协作, 即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与规划, 一定要表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不仅要立足现实, 更有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仅要顾全大局, 而且还要突出重点。具体操作过程中, 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并且要认真地编制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 确保环境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以免浪费各种资源。

3.3 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 而且还要注重与外因的有机结合。

所谓内因, 主要是指各种人为因素, 及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及其个人素质;所谓外因, 主要是指各种物类因素, 即执法人员根据法律法规之规定, 实施的各种监督管理行为, 同时还包括在此过程中所借助的基础设备。在加强人的素质方面, 笔者建议提高其思想认知, 强化组织管理, 切实加强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 有效解决实践过程中各种的困难与问题。在物类建设方面, 笔者建议除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外, 还要花大力气做好各项防火和防盗设施的建设, 加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建设。

结语: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于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节能降耗之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当不断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为污染源监控与环境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污染源控制是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对各级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本文将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郑秀婷.多措并举, 提升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水平[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07) .

[2]胡立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体验[J].北方环境, 2011 (01) .

[3]陈兴, 陈颖.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综合应用及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9) .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第3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7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十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解振华

二○○五年九月十九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重点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 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制定工作计划。

第六条 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核实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三)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管理;

(五)核定自动监控数据,并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等联网报送;

(六)对不按照规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排污单位提出依法处罚的意见。

第七条 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和使用;

(二)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提出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的意见。

第八条 环境信息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二)指导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核实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技术规范;

(三)协助环境监察机构对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运行进行维护管理。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动监控系统的义务,并有权对闲置、拆除、破坏以及擅自改动自动监控系统参数和数据等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章 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

第十条 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配合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建设自动监控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自动监控设备中的相关仪器应当选用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符合国家有关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的技术规范;

(三)自动监控设备应安装在符合环境保护规范要求的排污口;

(四)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仪器的比对监测应当合格;

(五)自动监控设备与监控中心能够稳定联网;

(六)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自动监控设备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由排污单位自筹,环境保护部门可以给予补助;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由环境保护部门编报预算申请经费。

第三章 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自动监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三)定期进行比对监测;

(四)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

(五)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及时检修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必要时应当采用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

自动监控系统由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五条 自动监控设备需要维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环境监察机构批准同意。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排污单位的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现有排污单位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主体工程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

(二)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

(三)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环境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4篇

一、环保现状分析

污染源监测信息采集与监控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也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 环境污染源监测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是基于环保部门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 环境治理发展水平不一, 主要表现为:

1. 部分企业监测手段落后

部分企业, 仍然依靠落后的人工检测手段, 进行不连续的、随机性强的手工检测作业, 不仅工作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完备性查, 而且数据利用率低、不能很好的反映实际工况, 因此对于环境监察工作甚微。

2. 有些企业设备功能不全

有些企业已经安装了传感器、二次仪表、黑匣子等污染物检测设备, 但有些设备仅提供了现场显示、查询或打印功能, 甚至不具备存储功能, 设备运行, 必须专人长期值守, 因此在实际中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3. 有些企业设备过于繁琐

有些企业, 污染物监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 同时具备存储及打印功能, 但不具备数据自动传输能力, 或者未能发挥作用, 数据紧紧局限于企业自身使用, 共享能力差, 上级环境监察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监测数据, 时效性差, 因此也不能很好的满足环境监察工作的需要。由于污染源覆盖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 为了满足管理需要,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进行现场监察, 显然对环境治理工作, 存在很大难度。

在自动监控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 建立起完善而先进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 是各个城市进行环境监控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目前城市环境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 我市环保局已对部分排污企业的污染源监控实现了在线实时管理, 减轻了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了环境治理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有效地改善本地区环境状况。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简介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就是结合了环境检测、远程监控以及污染报警处理等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它采用GSM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PRS无线上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 在现有GSM网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和远程监控通讯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 可以远程所有在GSM网覆盖范围内的特定移动目标。各类监控、报警数据通过GSM网络及电信有限网络传回监控服务中心。该中心还可以通过DDN专线或电话线与12369呼叫中心、环保110事故中心或其他必要机构相联, 将移动目标的GPS定位信息, 求救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分类确认后, 实时传送到响应的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污染源的处理现场监测仪表的数据 (COD/TOC、流量、p H值、设备运转开关量等) 由智能数据采集器采集处理, 并通过GPRS模块以无线上网的方式, 发回环保局监控中心的接受服务器, 环保局监控中心软件把接受到的数据, 根据通信协议解析后, 存储于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以实现监控中心对数据的同步监控、记录、处理等, 并可根据对数据报警量的设置, 实现对多路信号的自动监视, 减少对人员的依赖, 可做到无人值守。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发出控制信号给各个污染源现场的智能数据采集器, 智能数据采集器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分别进行识别处理后, 就可以将监控室的控制信号送到所设定的控制仪表和设备, 从而完成各种控制动作和仪表的运行状态等。

三、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安装的责任、运行及维护

1. 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安装的责任

(1) 企业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 所选监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并持有生产计量器具许可证;仪器的通讯接口必须满足自治区、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组网要求, 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及通讯协议。

(3) 提供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行条件 (子站站房、供电电源、通讯线路、防雷等) 。将自动监控设备与自治区、市环保部门联网, 确保自动监控设备的安全, 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简单故障。

(4) 为环保监管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

(5) 将自动监控设备纳入本单位管理体系, 派专人 (如有变动, 及时以书面形式报所辖环保部门) 负责做好自动监控系统的各项准备配合和维护管理工作, 建立自动监控设备台账和档案, 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遵守自动监控设备的操作规程, 及时向所辖环保部门报告异常情况, 例如:仪器运行不正常和停电停产等不正常生产情况, 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6) 企业必须爱护自动监控设备, 不得故意破坏自动监控设备和联网通讯设施。如经取证是人为蓄意破坏, 企业应负有直接责任。

(7)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和验收后, 任何实质性改动 (拆除、闲置、维修、更改等) 都要报所辖环保部门批准同意, 并报市级环保部门备案, 省市控重点污染源还须报自省市环境监控中心同意备案。

(8) 自动监控设备应安装在符合环境保护规范要求的排污口, 企业负责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

(9) 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配合自动监控系统联网。

2. 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安装的运行和维护

(1) 企业或企业委托的第三方运营方应按照国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环发[2008]6号) 对设施进行运行维护。

(2) 企业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要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3) 自动监控系统委托第三方运行和维护的, 接受委托的第三方应当依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 申请取得环境无人治理设施运行资质证书。

四、铁岭市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情况分析

1. 铁岭市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情况

铁岭市共有28家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97套, 其中国控废气6家,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22套, 非国控废气1家,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1套, 国控废水4家,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8套, 非国控废水12家,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34套, 国控污水处理厂8家,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32套。

2.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铁岭市环保工作的作用

铁岭市主要通过中信通和西安长天两个平台对已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企业进行在线监测, 此平台采用实时记录原则, 每10分钟更新污染源废水和废气的瞬间流量 (流速) 、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浓度, 实时动态绘制监测数据走向的折线图, 使我们能及时有效地了解企业实时地运行情况, 能及时发现企业超标、故障、停产等情况, 并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处理, 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意义

1. 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环保部门的常规监测手段和传统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环保工作的需求。

2. 先进性

污染源自动监控是实施环境监管的先进手段, 具有自动、实时、在线等特性, 可提供海量的排污口监测数据, 使环保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污染源排放及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有着传统环境监察、监测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作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的、实时的监控, 可以快速高效发现并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实施远程环境预警、环境应急报警和指挥高度, 防止污染事故, 保证环境安全;以为全市污染物总量减排、排污收费、生态补偿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

3. 关联性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5篇

目前, 河南省各级环保部门正致力于建立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制度, 强化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监督执法,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现场端设施运行, 努力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力求用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这个海量记忆、时刻警备的“千里眼”。

基层积极性怎么调动?

目前, 相当多基层环保部门仍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不够了解, 不知道该怎么管怎么用, 一些环保部门未适应污染源自动监控带来的变化。连续自动的在线监测相对于传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开展一次的监督性监测, 可能会发现数量远超原来的超标排污情况, 造成工作压力激增。现有的工作方法及工作资源难以适应情况变化, 少数人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

单靠主动、自觉难以保障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特别是在大多数地方仍未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现阶段。

为此, 河南省环保厅规定, 基层环保主管部门负责履行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监督执法、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等工作, 并配套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体系, 为辖区内各级环保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提供了保障。

同时, 河南高度重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将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责任污染源排查, 将主要燃煤电厂的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 将自动监测发现的超标数据应用于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监管, 应用自动监测数据分析重点行业的排污现状。

通过各种基础应用, 促使各污染源单位更重视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 激励各级环保部门更重视自动监控系统管理, 进而使各级政府也更加重视自动监控工作。

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性?

现阶段, 相当一部分污染源企业抱着“自动监控是政府监管排污的手段, 排污单位不愿花钱买‘手铐’”的心态, 消极运行管理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污染源企业进行自动监控设备维护时往往被动应付式开展工作, 难以主动做好仪器日常保养维护及校准校验。甚至有部分污染源企业为了逃避环境监管, 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上弄虚作假。

环保厅加强监督执法, 坚决制止不正常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排污数据作假等行为。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应用信息化、网络化及办公自动化等手段来进行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及应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监管的有效性能否提升?

在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方面不断探索, 科学总结出一整套思路, 使自动监控手段在环保工作中大显身手。

排污收费更加客观、公平, 更有效地推动污染治理。河南省从2009年开始全面使用烟气排放自动监测数据开展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污量核定和排污费征收工作。实践证明, 使用自动监测数据核定排污量, 为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相对于采用监督性监测数据或使用物料衡算方法核定排污量, 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排放口的排污情况, 可全面反映超标排污时段的污染物排放量, 使排污收费政策推动污染治理的经济杠杆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有效避免协商收费等情况发生。

实现监督执法工作精细化, 以严密监管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大幅上升。省厅依托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组织开发了超标事件调查处理管理软件。通过软件调度, 各级环境执法力量开展重点污染源超标排污行为的调查处理。目前, 省监察总队利用软件联动燃煤电厂所在地环保部门, 强化对电厂烟气排放情况的监管, 做到燃煤电厂的每一次二氧化硫超标排放情况都得到关注、调查、监督整改, 通过严密监管促使各大电厂进一步重视脱硫工作。

利于突破现状, 开创工作新局面。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相互支持,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下级之间掌握的情况、数据等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环保系统内部职能机构之间如果不能协同开展工作,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机制。

通过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提高环保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有助于各级环保部门同步掌握排污监控数据, 增强上下级之间掌握情况的对称性, 有助于建立各级内部机构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 可推动上下级环保部门互相支持, 增强环保系统内部不同职能机构协同作战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体系, 既是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重要手段, 也是扎实推进污染减排的重要基础和科学评价污染减排工作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发展, 很多省市已经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但是, 保证在线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利用在线监控数据才是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体系成败的关键。河南省在探索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设施加强环境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减排指标不科学, 就无法客观反映实际成果, 工作方向就难免出现偏差;监测数据不准确, 环境管理模式必然粗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首先就要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 确保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源企业“自排、自建、自管”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用方法, 让企业有了弄虚作假的可能。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企业弄虚作假的可能, 需要改变固有思维, 改变污染源企业自行管理自动监控设备的局面, 大力开放污染减排监测市场, 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 以加强污染的源头控制监管。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第6篇

河南省环保厅投资6.7亿,以“覆盖全省、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全国一流”为目标,建设了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利用现代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情况等实行全过程监控,提升了全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和现代化水平。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4所示是在全省几百个重点污染企业建立上千个监控基站,通过监控基站的自动监测设备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自动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省、市环境监控机构的监控平台上,环境监控机构通过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为环境决策和管理执法提供依据。

为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保证污染源监控基站、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之间的连通,环保部制定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以下简称《传输标准》),规定了污染源监控基站和监控平台接收程序之间数据通讯、控制和报警等信息的传输通讯协议,此协议对应于ISO/OSI定义的7层协议的应用层,通常在TCP/IP协议基础上实现。

1. 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在省环境监控平台部署了上级部门下发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用于接收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并进行监控管理。此系统中监控基站与接收程序之间的数据通讯使用《传输标准》规定的传输协议。经过将近1年的使用,随着数据库中数据量的累积,频繁出现数据堵塞无法入库的数据接收故障。具体表现为数据库服务器长时间持续高吞吐量访问磁盘,达到每秒几十M甚至上百M字节,服务器几乎无法响应其它操作,致使接收平台接收的数据无法入库,造成数据丢失。同时如果出现网络或程序故障,监控基站数据无法及时入库就会造成数据丢失,无法弥补。这些故障和不足对日常管理和监控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急需解决。

2. 原因分析

笔者组织专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等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故障原因和解决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完全按照软件手册和相关要求进行部署,数据库和通讯服务器采用高于主流性能配置的服务器,超出系统软件对于服务器的硬件要求,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无误且进行了优化配置,网络畅通无阻。因此,数据接收故障可以排除服务器和网络因素。

通过跟踪分析,发现造成数据接收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对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存在不足,优化不够,数据库性能较低。每天重点污染源数据库接收数据超过40万条,几个主要的数据表均在千万条纪录以上,最大的数据表1年的纪录条数接近5000万。如此海量数据,数据库没有有效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机制,造成单张数据表数据量过于庞大,对数据库的简单操作都会造成对磁盘的大量读写,数据库性能低下,随时间推移数据库逐渐无法响应监控基站数据入库的请求,造成堵塞。

2.2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的数据接收程序处理能力较弱,对上千个监控基站同时上传的大量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入库的能力不足。该系统设计初衷是用于省辖市监控平台直接接收监控基站数据,监控基站数量较少,数据接收程序压力较小,省辖市监控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同步到省级监控平台;根据工作需要,我省环境监控平台直接接收全省1000多个监控基站数据,数据接收程序压力很大,超出处理能力。

2.3污染源监控基站与监控平台接收程序的数据通讯属于不可靠传输。对于每条监控数据,监控基站只发送一次,数据传输和入库是否成功,接收程序和监控基站均不进行确认;一旦因网络或数据库故障等原因造成数据丢失,数据传输系统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无法进行补传,造成数据永久缺失。

2.4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不够规范,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协议和规定传输数据,存在大量无用信息上传的情况,加重了数据堵塞的程度。

3. 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故障原因分析,笔者组织专人对污染源监控基站的数据传输与接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采取了四个方面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较成功地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与接收进行了性能优化和故障解决。

3.1 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上传

针对大量无用数据上传和数据解析效率不高问题,对污染源监控基站数据上传采取了下列措施。

3.1.1 污染源监控基站发送的数据指令要严格遵照相关标准。

要求监控基站上传的数据指令要严格遵守《传输标准》,并按照如下格式顺序,以利于提高接收程序解析数据包的效率:

ST=xx;CN=xx;QN=xx;PW=xx;M N=xx;CP=&&DataTime=xx;各因子监测值=xx...&&。

其中:ST=系统编号、CN=命令编号、QN=请求编号、PW=访问密码、MN=数据采集仪编号,CP=数据区标识。

3.1.2 严格规范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的数据类型、污染因子。

禁止多余和无用的数据上传,例如废气监控基站只上传下列数据类型: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烟尘浓度、烟气流量、烟气含氧量、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等因子的10分钟数据和小时数据。接收程序接收数据时同时进行判断,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一律丢弃,不予入库,减少数据库操作和存储压力。

3.2 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扩展传输协议,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的确认重发和自动补传机制,增强数据上传的可靠性,避免因网络或接收平台故障造成的数据缺失。

3.2.1 实现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的确认重发机制。

要求污染源监控基站上传数据后,需等待接收程序返回的入库成功确认信息。接收程序接收到数据并入库成功后,会向监控基站返回一条确认信息。监控基站如果收不到确认信息,则重发这条数据(有一定时间间隔),数据重发最多2次,如果仍未成功,则把此条数据放到补传队列中,通过“数据自动补传”机制来传输此条数据。

以废水监控基站向监控平台上传一条10分数据为例介绍确认重发指令的交互过程。

(1)监控基站向接收程序上传一条数据:

ST=32;CN=2051;QN=20110210114012001;PW=123456;MN=01523160184009;CP=&&DataTime=20110210114000;B01-Cou=22.10,B01-Avg=36.83,B01-Min=35.95,B01-Max=37.59&&

"S T=3 2"代表废水污染源;"C N=2 0 5 1"代表1 0分钟数据;"QN=20110210114012001"表示本条指令编号;"M N=0 1 5 2 3 1 6 0 1 8 4 0 0 9"代表基站数据采集仪序列号。"CP=&&DataTime=20110210114000;B01-Cou=22.10,B01-Avg=36.83,B01-Min=35.95,B01-Max=37.59&&"是数据区内容,包括监测时间、流量的平均值、最大最小值等。

(2)接收程序在收到这条数据指令后,进行解析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向监控基站返回一个确认应答:

ST=91;CN=9014;CP=&&QN=20110210114012001;CN=2051;&&

其中"S T=9 1"表示系统交互;"CN=9014"表示数据应答。

"C P=&&Q N=2 0 1 1 0 2 1 0 1 1 40 1 2 0 0 1;C N=2 0 5 1;&&"表示是对指令编号为2 0 1 1 0 2 1 0 1 1 4 0 1 2 0 0 1(QN=20110210114012001)的10分钟数据(CN=2051)所作的确认回应。

(3)监控基站一定时间间隔内收到确认应答后,本次指令交互过程结束;如果一定时间间隔内收不到确认应答,会重复步骤(1),重发这条数据指令。

3.2.2 实现污染源监控基站的数据自动补传机制。

因通讯或程序故障,造成监控基站无法向接收程序发送数据时,监控基站要把故障期间采集的数据进行本地存储,待故障解决后再向接收程序补传这些数据。监控基站补传数据时,如果收不到接收程序发送的确认信息,则要持续重发这条数据,直到收到确认信息。数据重发不能影响补传队列中其它数据的正常补传,避免造成数据补传的堵塞。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不是唯一实现方式):

3.2.2.1监控基站需持续监听与接收程序的通讯链接,一旦通信链接中断,新采集的数据不再向接收程序上传,而是放入本地补传数据表。

3.2.2.2待通讯连接正常后,监控基站向接收程序发送补传数据表中最新一条数据,并等待接收程序的确认信息。

3.2.2.3监控基站如果收到确认信息则从补传数据表中删除此条数据,开始补传下一条数据;如果收不到接收程序发送的确认信息,则重发这条数据(有一定时间间隔),数据重发最多2次,如果重发2次后仍然收不到确认信息,此条数据不做处理,开始补传下一条数据(两条数据正常补传也有一定时间间隔)。

3.2.2.4监控基站对补传数据表中的所有数据均进行过一遍补传后(无论成功与否),若补传数据表中仍然存在需补传数据,则重复(2)、(3)步骤,直到数据补传表中不存在需补传的数据。

3.2.2.5数据补传表中只保留最近7日的数据,超过7日的数据要删除并转存到其它表中永久保存。

3.3 完善监控平台数据接收程序功能

为保障接收程序的长期无故障稳定可靠运行,采取了以下完善方法。

3.3.1 优化接收程序性能。

接收程序工作时,与前端每个监控基站均建立一个TCP通讯链路,即使1000个基站同时上传数据,则相当于1000个接收程序同时在一对一的接收数据,保证了通讯链路的畅通。同时,根据接收程序使用的服务器是16核CPU的现状,1个核开辟1个线程可达到最佳数据转发存储性能,因此接收程序开辟16个线程把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对服务器的CPU利用最大化。

3.3.2 建立备用数据库。

接收程序使用的服务器上建立本地备用数据库,接收程序时刻监听与主数据库的通讯状况,一旦出现通讯故障,接收到的数据暂时存入本地备用数据库中,待与主数据库通讯恢复正常后,再将备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补传到后台数据库中。

3.3.3 完善接收程序异常处理机制。

通过加强代码分析、长期压力测试,分析接收程序的BUG,增强接收程序稳定性;数据接收异常时,利用短信告警功能告知相关工作人员;利用Watchdog守护进程软件时刻监听接收程序工作状况,一旦出现崩溃、中断等异常情况,Watchdog守护进程软件会自动重启数据接收程序,使数据接收程序继续正常工作。

3.3.4 接收程序实现日志功能。

记录数据接收情况、程序运行情况、与数据库连接状态、与监控基站连接状态等信息,一旦出现故障,可以据此判断原因和详情。

3.4 优化自动监控数据库

数据库是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的核心,提高数据库存储和查询的效率对于解决此次数据接收故障至关重要,为此对数据库进行了下列优化设计。

3.4.1 重新优化设计数据库。

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应用查询优化设计,建立合适的索引;并用性能更强ORACLE 11G数据库替代原平台使用的SQL SERVER数据库。

3.4.2 完善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针对数据量庞大的问题,数据的存储采用数据表空间分区技术,对数据按月进行物理存储,避免单张数据表纪录条数过多情况,单张表数据量可控制在500万条纪录以内,可根据索引来自如地查询历史数据,极大地提高查询和存储效率。

以上各种技术方法和措施实施后,污染源监控基站数据传输通畅,入库顺利,查询快捷,出现传输故障可进行补传,基本解决了数据堵塞和缺数的问题,实现了数据可靠传输和数据库性能优化。

参考文献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7篇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甚至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三废污染对环境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在部分地区已经超过环境容量。严峻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引起社会多方面的高度重视。探索科学、规范、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已经是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 部分省、市环保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 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中心系统已实现各级环境监控系统平台安装和连接。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经省级———市级———区县级环保部门三位一体全程联网, 数据逐级上传的模式工作正在开展。如何解决自动监测系统以及监控管理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 充分发挥环境监控管理平台高效的、科学的环境管理特性问题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本论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宝鸡市育才玻璃 (集团) 有限公司为例, 通过日常实际对该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该企业的在线自动监控监测, 对两者监测的数据差异情况对比分析及在自动监测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 总结宝鸡市在此项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得宝鸡市的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优势, 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介绍

1.1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可分为数据收集子系统和信息综合子系统。

数据收集子系统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 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污染物排放监控监测仪器 (COD、TOC、PH等水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 二氧化硫、烟尘等气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 、流量 (速) 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 (黑匣子) 和数据采集传输仪 (用于数据的存储、加密, 数据包转发、接收以及报警、反控) 等自动监控仪器。简称现场机信息综合子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 (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 简称上位机, 在上位机和现场机系统之间, 就是具体的数据通信传输。

1.2 环境监控管理平台

区县级平台是省级环境监控管理平台的子系统, 系统充分考虑省内县级环境管理者的环境业务需求和环境工作状况, 为省级环境管者量身设计了符合省级环境管理工作实际业务的管理模块。县级平台设置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控系统、突发时间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报表和系统管理。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和现场机相互作用, 并获取现场数据。

2 在线监控存在的问题

部分区县级环保部门和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 但由于经费问题和工作人员紧缺, 监控设备闲置现象存在, 仅由值班人员在空闲时间内打开系统检查查看, 还有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开机费电还需固定工作人员实时跟进, 所以存在虚开假象。存在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自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本身技术上的问题, 在线设备选型、安装等技术指导和要求不到位, 导致安装的仪器型号较多, 设备质量、性能与技术指标不统一, 实际运行中, 仪器设备故障时有发生, 是影响数据传输和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二是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 仪器设备厂家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维修, 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率, 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 环保分局以及企业对仪器设备生产厂家没有任何约束能力, 束手无策, 就只有剩下耐心等待了;三是各分局落实自动在线监测岗位职责不统一,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8号令《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中, 非常明确的确定了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环境信息机构承担的职责, 由环境监察负责平台监控管理;由环境监测站负责数据比对, 提供数据有效性意见;四是技术人才和培训问题, 环保分局和污染源单位普遍存在缺少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基本的工作条件, 特别是在出现异常情况时, 监控人员由于对在线系统不明白, 不能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另外, 在线监测技术培训上也非常少, 使在线监测技术长期以来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应该讲在自动在线监测方面, 无论是环保分局, 还是污染源单位都是非常重视, 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 有许多异常情况不是环保分局或企业本身能够解决的, 造成了数据传输和监测数据异常情况时有发生。

3 结束语

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的运用前景较好, 但目前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还不尽如人意, 想要真正的使系统正常运行, 笔者提出如下意见可供参考:

第一, 在内部管理方面, 一是局领导带头实施对自动在线监控, 在局长、副局长的计算机桌面分别设置访问快捷方式, 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监测站监测人员、污染管理股室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桌面也分别设置访问快捷方式, 实现快速查询环保局自动监测监控平台信息。二是在监测站安排专人每天在工作时间随时监控自动在线系统, 同时环保局配备专用笔记本电脑, 利用无线上网在节假日、非工作时间监控自动在线系统。三是在自动在线监测出现异常情况下, 形成快速处理机制, 及时通知企业查找原因, 形成书面报告传至环保局, 环保局核实后迅速上报上级监测中心站。四是加强自动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比对分析工作, 对担任减排项目的污水处理厂的自动监测系统, 结合“四个办法”实施, 每天对化学耗氧量、氨氮监测项目进行对比;在废气自动监测系统, 结合“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 每周一次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对比, 在分析比对出现较大误差时, 及时通知单位进行仪器校准, 保证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性。第二, 在外部管理方面, 一是提高企业领导对自动在线监测工作的认识, 让企业领导明白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的重大意义, 在思想认识方面首先要高度重视, 其次要付诸实际行动;二是强化企业自动在线监测管理, 要求企业制定在线监测管理制度, 安排专人负责在线监测工作, 如在污水处理厂, 成立监控室, 对自动在线监测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 监控室值班人员在发现异常数据时, 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查找原因, 快速处理。同时环保局积极组织在线监测单位到监控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监测数据传输率比较高的单位现场学习, 吸取其他单位好的做法, 引进到本单位的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监控管理系统县级系统培训第三期[Z].北京环信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2]HJ/T354-2007.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试行) [Z].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第8篇

近年来, 我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10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安徽怀宁血铅中毒事件等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领导和环保领域相关专家在多种场合均表示“中国正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

污染源自动监控具有实时、稳定、真实、持续监控污染源排放的能力, 能够预防、预测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当环境事故发生时, 需要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够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浓度, 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分析汇总, 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 有效控制污染范围, 缩短事故持续时间, 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二、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监控体系

一个体系完整、工作有效的污染源监控应急体系, 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 判断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等基本情况。逐步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前期、初期的监控环节将是最关键的。应急监控工作必须有总体规划, 确定应急监控体系、完善监控中心应急监控程序和预案, 明确应急监控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 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 形成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控体系。

三、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应急联动

建立健全应急监控体系, 构建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的应急联动平台。建议采用“整体规划、分点建设”的原则, 分步实施如下。

1. 建设省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并预留与地市环境监控中心突发污染源自动监控应急管理系统的接口, 接收应急自动监控任务, 以及反馈监控结果。

2.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建设省级、市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标准及接口标准。为市监控中心污染源自动监控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规范。

3. 全面铺开建设各地市级及下属区县监控中心的突发事件污染源自动监控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四、总体架构

1. 平台建设依据与支撑是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要完善此体系的建设;同时环境信息化安全与运行保障体系是平台高效、安全运行的首要保障。

2. 依托现有的网络通信及硬件设施, 同时支持基于有线与无线的网络传输;同时根据需要可开通卫星通讯网络。

3. 数据与共享交换层是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 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与环境应急专题库, 同时建立共享与数据交换机制, 形成初步数据中心应用。

4. 应用支撑层的支撑组件主要包括工作流、表单、消息服务、GIS平台等。

5. 综合应用层为应急业务应用的各个子系统, 各系统之间进行有序的关联。

6. 统一认证层是站里统一建设的, 为用户通过门户等集中式登录, 并进行统一身份认证, 应急管理系统集成在门户中, 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不需二次登录, 可直接进入应急管理系统中。

7. 用户接入层为业务用户通过各种信息化设备登录系统, 进行应急业务操作。

五、功能设计

日常监管与应急监管响应系统是整个监控中心应急管理产品的核心功能, 可实现监控方案与监控报告的辅助生成功能。具体功能如下所述。

1. 预警接报管理。

系统接收来自污染源企业自动监控数据, 采用一定的报警与预警机制, 对预警信息进行审核发布。同时对预警后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跟踪管理及分析。

2. 任务调度管理。

监控中心指挥长可通过短信群发等方式下达任务信息。同时支持现场专业小组对监控任务的反馈功能。

3. 通讯录管理。

支持通讯录的导入、导出功能, 在下达监控任务信息时, 可快速查找通讯录。

4. 值班排班管理。

支持手动排班功能, 记载值班情况, 可支持节假日排班功能。

5. 指挥桌面。

指挥桌面为指挥决策人员提供指挥调度过程中决策分析、资源调度、任务下达与跟踪处置等事发时救援处置的全过程可视化、集成化管理桌面。指挥调度桌面分为指挥导航栏, 主视图区、任务调度与反馈区、处置流程显示区四大部分。

六、现场车载视频系统

现场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由车载摄像机、无线编码器、视频监控服务器、电视墙等组成。

系统实现了车载摄像机进行现场情况实时输入, 由WCDMA/EVDO/TD无线编码器与监控中心之间通过3G公共网络进行视频数据传送, 进行实时的远程图像传送和移动监控的目的。监控中心可以任意调看一台或多台监控设备拍摄的现场实时图像。3G无线编码器可根据线路速率及监控需要来调整图像质量和传送速率。无线编码器加电启动后会自动拨号接入3G网络, 保持24小时在线, 也可以用户制定自己的在线方式, 包括时间段定时休眠, 短信休眠之类。远程客户直接访问视频服务器的二级域名即可实现视频浏览。如果通讯连接丢失, 监控设备可以快速恢复连接并且再次发送图像。终端用户可利用大屏幕监视设备、通过3G来观看远程监控设备实时传回的现场图像, 也可通过因特网来观看实时图像。

车载视频监控系统需结合先进的3G网络实现25帧视频的动态数据传输, 可以根据网络带宽的变化调节视频图像质量, 达到最好的监控效果;无线编码器兼容WIFI视频传输, 有线视频传输, 前端存储等功能, 满足用户更广的应用需求;无线编码器还具有无线路由功能, 设备在无线工作时能够为客户提供上网和路由的相关功能。车载视频监控系统为用户解决了被监视场景不能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无法清晰连贯传输视频的问题, 配合强大的监控平台软件, 对视频资源进行管理, 并以3G网为媒介实现了功能强大、结构完整的车载视频监控系统。

七、总结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应急监控, 需要监控中心预先通过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手段, 反馈企业的实际排污情况, 生产状况。进而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形成应急监控报告等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与应急联动机制。

摘要:随着近年来环境突发事件频发,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矛盾频出, 对人民健康、社会安全及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伴随着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力度不断加大, 人们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也愈加重视,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具有实时、稳定、真实、持续监控污染源排放的能力。将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更为有效地应用于环境应急工作中, 必将成为今后污染源自动监控发展的方向之一, 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

上一篇:新闻客观真实性下一篇:建筑工程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