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辅导范文

2024-07-08

知识辅导范文(精选8篇)

知识辅导 第1篇

关键词:知识共享,管理策略,高校辅导员

1 知识共享

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日益丰富和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知识共享对组织的益处逐渐凸现出来。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1.1 知识共享的概念

知识共享属于知识管理中的一个分支。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为这个分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美国彼得·F·德鲁克和彼得·圣吉,前者强调了信息和知识作为组织资源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彼得·圣吉着重突出了对“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建设研究。Jae-Nam Lee认为知识共享是将知识从一个人、群体或组织转移或传播到另一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活动,偏向于知识转移角度。魏江等人认为:知识共享的内涵就是指员工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电话、口头交谈和网络等)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偏向于由个人知识形成组织记忆的组织学习角度。对于知识共享,可分别从知识来源、知识转移、知识学习、知识交易、知识系统、知识类型转化等多种角度进行定义。

1.2 知识共享的作用

组织内知识共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2)促进组织的知识财富累积。(3)知识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的知识资源,使现有的知识得到最大的发挥效用。(4)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知识价值的实现。但是,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含有非契约性和不同个体心理动机等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可能会因此引起一些风险,因而有必要对组织内知识共享的风险问题及风险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1.3 知识共享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知识的独特属性,使得组织内知识共享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妨害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危及组织安全,这就是知识共享风险。从组织内部角度观察知识共享风险,主要有组织文化风险、组织结构风险、评估与激励风险、共享系统风险、主管风险及泄密风险。针对以上的知识贡献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一是组织文化风险控制策略。二是组织结构风险控制策略。三是评估与激励风险。四是知识主管风险。

2 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及管理策略分析

2.1 高等学校辅导员知识共享现状

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由校学生工作部和院系分管学生工作书记统一领导,院系分管学生工作书记是辅导员的直接领导。辅导员分配到各个教学院系办公。校党委副书记及校学生工作部在每个星期的书记例会统一布置学生工作,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工作直接由院系书记布置,对于事务性的学生工作则由校学生工作部分管科室安排。各院系辅导员到各个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公,平常一起碰面进行工作讨论或工作接触的时间较少;各院系院长书记对学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也不同,各个院系学生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交流只是局限在所在院系的办公室,对其他院系的学生情况也只能从院系书记例会中相互通报的学生工作进行了解,辅导员之间一起坐下来讨论时间更少。每个院系的学生专业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各院系学生工作之间缺乏及时了解,辅导员之间工作也缺乏沟通,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注重当前的学生安全稳定状况,但并不在意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知识共享。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普遍方法都是在书记例会上进行通报,或者由亲自处理事件的院系辅导员进行情况通报,并不会做太多的解释以及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感受分享。辅导员之间网络联系方式有QQ群,可以在群内互相通报平常发生的学生事件、发布通知文件,但并不会过多讨论有关学生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做法及感受。在学生工作过程中,辅导员之间没有构建的统一的工作知识共享渠道,没有形成普遍的学生工作知识指南。

2.2 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人群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群体主要是学校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相关的行政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因此在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体系中,能够参与辅导员知识共享的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高校辅导员的主管领导,包括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学校学生工作部门部长,院系学生工作书记,这三者在学生工作中提出的管理思想是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贯彻落实的,因此辅导员与主管领导的知识共享必不可少。二是辅导员自身队伍,高校内不同院系辅导员之间工作中必须进行知识共享,讨论学生工作普遍性问题,才能及时协调沟通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三是高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实现高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与辅导员之间知识共享,才能实现高校具体学生工作的无缝链接。四是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辅导员所带班级的专业导师,与专业导师进行学生工作知识交流共享,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五是学生队伍,特别是学生干部,生活中与学生的交流共享,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所想,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理解配合学校学生工作。

2.3 影响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的因素

第一,高等学校自身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力度。高等学校主张招聘的辅导员队伍应来自不同的高校,促进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而在辅导员招聘进来后,并未对辅导员群体进行以本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为主的业务培训,各个新入辅导员以自己在大学期间接触的学生工作理论作为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许多高等院校校领导工作关注重点不是学生工作,或者没有学生工作这个关注点,更有甚者把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极其次要地位,认为只要保证好校园安全稳定及学生不出事就算完成学生工作。

第二,高等学校自身的学生工作队伍结构。在当今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结构中,上层为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党委副书记,中间为各院系书记、学生工作组长、学生工作部门的部长以及学工科室负责人员,下层是各院系负责具体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虽然从管理结构中实现了扁平式的结构管理,但全体辅导员下到各个院系办公室工作,学生工作部对辅导员具体管理比较少,由院系学生工作组长直接管理多。各院系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上基本上是以院系为主要立足点,再者各辅导员之间的学生群体专业不同,各院系辅导员觉得学生工作普遍性不强,辅导员之间工作共享参考性不强,处理事情及处理问题方式上各有主见而不参考更有效用的做法。同时许多高校分管院系学生工作的书记或组长并未担任过辅导员的工作,对学生工作经验欠缺,对下属辅导员的工作指导性不强,即使担任过学生工作的组长书记,但他们也未对辅导员的知识共享起大的指导作用。虽然现今许多高校的学生工作机构达到扁平式管理,在实际上,学生工作对于一个高等院校来说是大的工作,加强学生工作部(处)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有助于开展知识共享工作。

第三,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评估奖励机制。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做法是对辅导员采取与普通行政人员的评估奖励机制,工资每月固定,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辅导员工作缺乏积极性,辅导员之间缺乏经验交流,更不用谈及辅导员之间知识共享的概念及知识共享的相应评估激励机制。在晋升机制上,院系学生工作书记或组长是辅导员晋升的重要途径,但当今高校许多院系学生工作书记并未担任过辅导员,严重打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工作部领导对各个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却并不了解,对辅导员之间知识共享并不注重关心,评估激励辅导员工作缺乏依据。

第四,高等院校辅导员主管领导的学生工作理念。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是学生工作部领导关心学生工作成绩,但并不注重学生工作的过程,更不注重学生工作者之间的工作交流及经验共享,学生工作领导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估了解,缺乏对辅导员自身素质的评价,对辅导员之间知识共享不具备相应的概念,学生工作中只强调的是学生的稳定和各院系的学生工作成绩汇报。高校许多学生工作书记并未形成学生工作经验知识共享概念,不具备相应的措施来主抓学生工作知识共享方面。中层主管书记对上层主管领导负责,对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需求共享缺乏实质性的调查研究,只是在出现问题了才翻翻积累的工作经验,研究工作措施。

2.4 辅导员知识共享建设措施

首先是加大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力度,高校领导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将学生工作队伍作为学校行政管理后备力量的培养摇篮,大力促进辅导员知识共享的文化体制建设,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精髓的融合,建立人人为学校学生工作出谋划策的工作思路。在科学评价考核辅导员学生工作基础上,给予辅导员的晋升途径,明确院系学生工作书记(副书记)必须从事过辅导员工作,同时针对辅导员知识共享工作,采用院系领导知识共享的做法,经常与辅导员交流学生工作知识及工作经验,促进辅导员个体的快速成长;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知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辅导员知识共享形成完善的学生工作方法,学生工作做到稳定发展。

第二,完善学院的行政结构设置。向有利于辅导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发展,设置辅导员晋升渠道。以前有经验的辅导员往往不愿意共享自身的优势知识,而是借此来体现个体工作的优秀,把优势知识作为晋升的筹码。如果行政结构设置辅导员工作晋升途径,并参照知识共享,知识传授的方法,将知识共享作为晋升级别的评价方法,将大大推荐辅导员知识共享建设。

第三,建立合理规范的评估奖励机制。对辅导员工作量及工作成绩进行科学的评估考核,同时将辅导员知识共享量,知识共享应用价值作为辅导员工作评价和考核的一部分,对有效防范学生事件做出知识共享的辅导员给予特别的奖励。依据知识共享前后学生工作的成绩来给予适当的奖励,将有效促进辅导员知识共享工作开展。

第四,主管领导支持监督作用。没有领导的支持,工作就难于开展。学生辅导员知识共享需要主管领导的大力推进,主管领导主抓共享制度建设,只是定期一次的主管书记例会及工作汇报远远不够。需要建立相关学生工作专门课题的讨论会,如心理,生活,党团建设,学习等方面的学生工作会议制度,定时开展主题工作分享例会,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知识共享。同时在共享过程中,给予知识共享同志以奖励及肯定。同时,主管领导应大力拓展学生工作的校外培训,定期派遣辅导员参加校外学生工作课题的培训及与其他学校学生工作的交流,进而对知识开展研讨会进行知识共享。

2.5 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做好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解决大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的实现,对高校学生工作、对辅导员个体成长、对大学生群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学生工作方面,实现高校辅导员知识共享,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证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而言,通过知识共享,有利于提升自身学生工作的业务水平,增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工作中不同人群的工作方式方法,形成适合自身工作的一套高效学生工作体系。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辅导员的知识共享实现,有助于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效地服务大学生群体,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学习生活中的陋习,解决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大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知识竞赛辅导资料 第2篇

1、下面不属于天然气的特点的是(C)

A无色B无味C有毒

2、在天然气交接点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天然气的水露点应比最低环境温度低(C)

A3B4C53、天然气的最小点火能为(B)

A0.41B0.31C0.234、人工燃气中含有无色、无味、有剧毒的(C)

A硫化氢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5、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之一是(B)

A 压力足够低、温度足够高B 压力足够高、温度足够低

C 压力足够低、温度足够低

6、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C)

A0.75~0.8B0.62~0.75C0.58~0.627、那种阀门只允许应用在低压管道上(C)

A闸阀B截止阀C 蝶阀

8、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1.报警。2.疏散。3.(C)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A 爆炸应急培训B 泄露应急培训C 火灾应急培训

9、在应急培训中,将应急者分为(C)种水平。

A 六B 四C 五

10、应急预案包含应急培训和应急救援预案(B)

A 应急计划B 演练计划C 应急方案

11、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B)四部分构成。

A 总预案、文件、方案和记录B 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

C 总计划、程序文件、指导书和记录

12、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最先发现者应及时采取(B)措施,保护事故现场。

A 有效B 自救,互救C 自救

13、事故处理遵循(A)原则。

A 四不放过B 三不放过C 五不放过

14、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二十字方针的第六步操作是(B)

A 关阀B 禁火C 撤人

15、现场应急处置程序二十字方针的第二步操作是(A)

A 关阀B禁火C 撤人

16、常见的三种窒息性毒物是:硫化氢、氰化氢和(A)

A 一氧化碳B 氮气C 硫化氢,氮气

17、爆炸的三要素是(A)

A 密闭空间、达到爆炸极限、达到着火温度

B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C 密闭空间,可燃物,点火源

18、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B)就可能产生静电。

A 融合B 接触,摩擦C 连接

19、燃烧的三要素是(C)

A 可燃物,空气,点火源B 可燃物,氧气,火源C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20、火灾分为(A)类。

A 六类B 五类C 四类

21、大型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A)元以上,30万元(含30万

元)以下。

A 10万B 5万C 10万元(含10万元)

22、一般事故,是指造成(A)人以下死亡,或者(A)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3人,10人B 3人,5人C 1人,5人

23、我国规定的禁止标志共有28个,警告标志共有30个,命令标志共有15个,提示标志

共有(B)。

A13个B14个C12个

24、安全标识是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识,由文字或(A)(边框)构成。

A 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 B 图形、符号、安全色 C 符号、安全色、不同形状

25、HSE管理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体系文件:(C)

A管理手册,规章制度,作业文件

B规章制度,程序文件,作业文件

C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

26、调压器是将较高的入口压力调至较低的出口压力,并随着用气量的变化自动地保持其

(A)为定值。

A 出口压力B 进口压力C 进、出口压力

27、安全阀按开启高度分为全启式安全阀和(C)

A 安全阀杠杆重锤安全阀B 全启式安全阀C 微起式安全阀

28、对运行的分离器做保养,冬季(B)进行一次排污。

A 每天B 每周C 每月

29、下面哪一项不是门站的功能(B)

A 调压箱B 存储C 加臭

30、对于门站,由输气干线来的燃气首先进入(B)

A 调压器B 分离器C 计量装置

31、燃气管道可按输气压力、用途和(B)进行分类。

A 管材B 敷设方式C 输送介质

32、城市燃气管道按敷设方式分为地下燃气管道和(A)

A 架空燃气管道B 地上燃气管道C 吊装燃气管道

33、城镇燃气输配管道一般包括(A)和低压两部分。

A 中压B 次高压C 高压

34、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分为一级系统、二级系统、三级系统、(A)。

A 多级系统B 四级系统C 高级系统

35、地下中压燃气管道与热力管沟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C)。

A 0.5mB 1mC 1.5m36、室内燃气管道与明装的绝缘电线或电缆平行敷设时的净距不应小于(B)。

A 20cmB 25cmC 30cm37、门站和储配站站内露天工艺装置区边缘距围墙不应小于(C)。

A 20mB 18mC 10m38、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埋在庭院内、绿化带以及载货汽车不能通过的地方

时,不得小于(B).A 0.6mB 0.3mC 0.9m39、次高压燃气管道应采用(A)。

A 钢管B 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C 铸铁管

40、阀门等管道附件的压力级别不应小于(A)。

A 管道设计压力B 管道运行压力C 管道强度试验压力

41、一个阴极保护站得保护半径一般是R=15km~20km,两个保护站之间的保护距离是(B)。

A S=20km~40kmB S=40km~60kmC S=60km~80km42、聚乙烯燃气管道应采取电熔连接或(B)。

A 螺纹连接B 热熔连接C 粘接

43、管道吹扫可采用气体吹扫或(B)。

A 燃气吹扫B 清管球清扫C 液体吹扫

44、管道吹扫应有足够的压力,但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不得大于(B)。

A 0.2MpaB 0.3MpaC 0.4Mpa45、室内中压以上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C)。

A 0.2MpaB 0.3MpaC 0.1Mpa46、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入厂是属于(A)。

A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B 反违章六条禁令C 规章制度

47、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内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B);

事故案例等。

A 使用方法B 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C 防护用品

48、入户安全检查要做到(B)个到位。

A 三B 五C 四

49、燃气供应到位对商业、工业和采暖等非居民用户每年安全检查不得少于(A)次。

A 1B 2C 350、维修人员确认室内燃气设备设施泄漏时,应在安全的地方切断电源,靠窗通风,切断气

源,消除火种,严禁在现场拨打电话,在确认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B)时,方可进行维修作业。

A 10%B 20%C 30%

51、燃气计量表与家用燃气灶具之间的最好水平净距(A)cm.A 30B 100C 1552、抄表遇用户不在而又无法联系,应(B)。

A 下次再来B 以文字方式告知用户C 估算表数

53、通气作业应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用户停气后的通气不宜在(B)进行。

A 中午B 夜间C 早晨

54、常见的燃气管道泄露检测方法有:检查液法,压力法,加臭法,氢气示踪法,管道内检

测法,(A)。

A 钻孔检测法B 封堵法C 明火法

55、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规定燃气管网常见的危险作业有动火作业、动土作业、登高作

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C)。

A 焊接作业B 开车作业C 起重作业

56、中压燃气管道运行检查周期应不低于(B)。

A 每周一次B 每周两次C 每周三次

57、加气完成后显示面板上一定要有显示(B)后才能拔卡。

A 数值为零B 加气完成C 999958、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应谨记十二字方针:“报告、断电、关阀、警戒、处置、撤人。”(×)

59、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0、硫化氢中毒急救人员应带防毒面具,及时将中毒者撤至空气新鲜、流通处。(×)

61、中毒是指机体适量或少量解除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

病或死亡者。(×)

62、窒息是指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

吸。(√)

63、特大设备事故指一次事故造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100万以上。(√)

64、天然气在液化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净化,甲烷纯度更高,几乎不含二氧化碳和硫化物,且

无色、无味、无毒。(√)

65、加气机的过滤器应每半年排污一次,一般情况下每年更换一次滤芯。(×)

66、户内燃气设施压力不正常时,应沿管道顺向来气方向逐段查找堵塞点。(×)

67、当管道设计压力为0.01MPa~0.8MPa时,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强度试验,强度试验压力

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4MPa。(√)

68、次高压、中压燃气干管上,应设置分段阀门,并应在阀门两侧设置放散管。在燃气支管的起点处,应设置阀门。(√)

69、排流保护法是防止地下杂散电流腐蚀的方法,除增加回路电阻(即加防腐绝缘层)、阴

极保护和牺牲阳极保护外,还可用排流保护法。(√)

70、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各种管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水平、垂直净距。

(√)

71、三级系统由低压、中压和次高压或高压三种压力级别组成的管网输配系统。(√)

72、放散管是一种专门用来排放管道中的游离水和杂质的装置。(×)

73、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中的1区表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

74、我国城镇燃气管道按输气压力(表压)可分为五级。(×)

75、压缩天然气是指经净化后压缩到20×10³~25×10³Pa的天然气。(×)

76、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结合物,在高压或高温的条件下易分解。(×)

77、天然气的爆炸极限约为5%~25%。(×)

78、天然气脱水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低温法、膜分离法等。(√)

79、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爆炸事故。(×)

80、一般事故C级:是指造成5人以下轻伤,或者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81、危害因素的产生根源是(能量)和(有害物质)

82、“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什么?

厂(公司)级安全生产教育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83、三老四严的指什么?

三老: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84、四个一样是指什么?

黑夜和白天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85、三个面向是指什么?

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86、中国石油的企业宗旨是什么?

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

87、中国石油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是什么?

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

88、中国石油的企业精神是什么?

爱国 创业 求实 奉献

89、昆仑燃气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国内一流 国际先进的专业化燃气公司

90、昆仑燃气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

责任 业绩 融合 共赢 卓越

91、昆仑燃气企业愿景是什么?

传承中国石油文化 缔造昆仑燃气品牌

92、昆仑燃气企业使命是什么?

奉献低碳能源 服务和谐社会

93、昆仑燃气的营销理念是什么?

珍惜资源 创造价值 服务社会

94、昆仑燃气的执行理念是什么?

执行就是行动快 不走样 争第一

95、昆仑燃气企业作风是什么?

艰苦奋斗 敬业奉献 只争朝夕 勇闯市场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96、“四不放过”是指什么?

要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要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要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要事故责任者没有收到严肃处理不放过。

97、安全管理要求的“三全”原则指的是什么?

全员、全生产、全方位的管理

98、公司工作目标是什么?

一个追求、两个预防、三个全面、四个加强、五个深化

9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目标是什么?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3篇

关键词 辅导员;知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30-02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印发实施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充分重视。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其处理问题能力、水平与经验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效果。而且从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到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都对辅导员的知识运用和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进新时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及方法。

1 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管理者通过管理组织的知识获取、知识交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的发掘和利用,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知识按其属性和获取、传递的难易程度及管理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一种显现于外的知识,比如规章制度、教材、教学计划等,其容易识别,传播方便快捷,便于保存,容易获取。而隐性知识难以识别,常常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比如想法、构思、感悟、创意、经验、对课堂的控制技巧、师生互动的技巧等。由于隐性知识难以交流和被他人学习,所以对隐性知识的发掘、交流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点。知识管理的难点是知识的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的创新。合理运用知识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 知识管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联系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这对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班级建设、学生党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一大批优秀的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可以通过编码而转化为存储数据的知识,若将这些隐性知识共享,实施知识管理,既体现了高校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又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 基于知识管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3.1 设立专门组织机构

建立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整合校园各种知识资源,促进辅导员队伍知识创新。机构可以设在学生工作部,安排专职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将高校的知识资源变成高校的竞争资本与创新资源。其主要职责包括:了解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特点,清楚学生工作的知识需求;营造能够实现知识积累和共享的环境,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库,保持知识更新;保证知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促进知识共享与转化,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知识管理能有效落实。

3.2 建设支持辅导员队伍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为了推进辅导员队伍知识管理的进程,必须建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管理系统,构筑知识交流平台,随时实现网上咨询对话。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快捷迅速地借助该平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该平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

3.3 建立对辅导员工作知识进行高效采集与加工的知识库

知识库建设是展开知识管理的“知识平台”,是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门机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知识库,加强对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传递和反馈等管理,实现知识积累、知识流动、知识共享。

辅导员可通过网络对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留言和即时互动,而且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在线的学习情况,了解辅导员的学习需求和知识库需要完善的内容,为辅导员队伍之间开展知识分享和业务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3.4 完善专业成长培训体系,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高校可结合辅导员各阶段成长的不同需求,通过集中培训和重点培养,通过固定的时间、地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专业方面的培训课程,充分采取有利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的措施,力争取得实效,以使更多的辅导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营造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氛围,整体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辅导员的相互分享,尽量做到每位辅导员均可以且应成为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增加互动性,适时引导和激发知识创新,更多分享隐性知识,不断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

3.5 培养合作意识,促进隐性知识分享

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基础。辅导员队伍的隐性知识大多与自身的价值观和脑海中存在的不易交流的知识相关,它对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创新和传播极其重要。但这种知识适于通过非正式交流形式来传播。基于此种原因,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不能流于浅层知识的运用,而应当致力于组织成员隐性知识的分享。负责部门应更多地搭建非正式的对话机制,如头脑风暴、博客、辅导员沙龙等。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宜利用多种途径和时机,在共同的实质性活动中提供组织成员共同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的意愿和经验,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分享的信念,从而建立起协力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形成一个强烈的鼓励辅导员进行交流的组织文化环境,为推动辅导员队伍隐性知识的分享建立共识和背景。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符合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规律的模式。在高校扩招、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辅导员队伍中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将对有效提高广大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使辅导员队伍由原来的个体向综合体方向发展,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合理调配知识资源,集中力量联合进行知识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9(9):59-62.

[2]董发广,赵毅彬.论知识管理在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7-89.

[3]孙建伟,郑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初探:以知识管理为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47-149.

知识辅导 第4篇

笔者认为,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是辅导员在实践过程中, 创造性地结合具体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理论, 形成能够适用于他所处的环境的知识, 因此,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创造理论 (即SECI理论) 可以很好地解释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他认为, 人类的知识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 人类知识的传递有四种基本类型:知识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 , 即从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的过程, 比如学徒制;知识的表出化 (Externalization) , 即从缄默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 如使用恰当的比喻、模型、类比等方法;知识的联结化 (Combination) , 即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 比如系统的总结和整理;知识的内在 (Internalization) , 即从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的过程, 即做中学。新的知识在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转换中得以被创造, 这个过程就是知识创造, 即SECI。知识在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转换中得以创造, 这个过程就是知识创造, 即SECI, 并且四个过程彼此连接, 随着知识的深入, 这四个过程螺旋上升。

一、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特点

1. 情境性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只有当辅导员经历过不同的情境后才会产生应对具体情境的知识。“情境”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它是人们产生社会行为的具体条件, 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等因素”[4]。日本学者佐藤学指出, 实践性知识是特定的教师, 在特定的课堂, 以特定的儿童、特定的教材为对象形成的知识[5]。对于辅导员来说, 特定的“课堂”就是每一个教育情境, 特定的“教材”是各种理论基础。辅导员面对不同的情境会采取不同的行动, 而支持这些行动的策略则来自辅导员的实践性知识。

2. 个体性

这种知识只有辅导员亲身经历才会产生, 不同的辅导员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实践性知识。获取实践性知识的最重要途径是个体的亲自体验, 因此康内利和克兰蒂宁在研究实践性知识时将其理解为“个人实践知识”, 强调个体性,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反思将理论知识个性化。

3. 缄默性

既然为个体所具有, 这种知识必定有难以言传的部分, 事实上也是如此。观察有经验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但是当请教其具体操作方法时, 他 (她) 会说这是“不言而喻”的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究其原因是这些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 如果不进行专业性反思, 辅导员甚至不会意识到实践性知识的存在。因此, 与专业理论知识相比, 实践性知识的缄默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4. 整体性

一切可迁移到教育教学中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情感、信念等, 都可能成为实践性知识的组成部分[6], 辅导员经过各种实践, 在个体的反思和与群体的交流中, 将理论性知识与工作经验进行融合而产生, 它融入辅导员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 实践性知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5. 策略性

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实践大多需要面临决策, 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作出判断和决定, 因此辅导员实践性知识具有策略性。

二、基于SECI知识创造理论探讨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范美楠说过, 教学即即席创作[7]。辅导员工作富有创造性, 每一个教育时机都是一个特定的情境, 面对不同的情境, 辅导员会创造性地结合具体情境创造出适合这个情境的策略性知识即辅导员实践性知识, 形成不同的知识。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创造SECI理论认为, 知识创造一定是个体创造的, 但是个体创造知识的过程离不开“场”, 这个“场”由群体构成, 这个群体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理想和目标的实践共同体。

1.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 (socialization)

这个过程的知识形成特点是缄默知识之间的转换, 个体之间不需要言语, 通过观察、模仿等实践行为在场内共享缄默知识, 个体通过这种共享而创造出自己原本没有的缄默知识。比如我们熟知的学徒与师父共同工作就是这种社会化过程。对于辅导员来说, 这个场是工作共同体, 包括同事和领导。辅导员与同事和领导是一个实践共同体, 他们共同工作形成一个“场”, 辅导员在这个“场”里观察同事和领导的工作实践行为, 在获得心理共鸣之后, 会慢慢模仿那些有效的行为, 通过与同事和领导的对话、交流进而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潜移默化地分享同事和领导的经历和处理学生问题的心智模式。因此, 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实践性知识无法言语的那部分缄默知识通过这种转换直接进入辅导员的缄默知识系统。

2.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表出化过程 (Externalization)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缄默部分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以很小的“成本”, 简单、直接地由阅读、听课等途径获得, 但是这并不这意味着缄默知识不可以被人们掌握。缄默知识的表出化可以由辅导员与同事或领导之间的有意义的“对话”或“自我反思”所触发, 在对话与反思中, 运用适当的类比、假设、比喻、概念或模型将难以沟通的缄默知识表述出来。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缄默部分转化为群体的外显知识的过程即是知识的质变过程, 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3.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联结化过程 (Combination)

辅导员对外显性知识的整理、添加、结合和分类等方式之后, 对既存知识进行重新构造, 由此催生新的知识。工作日志是辅导员记录自己每天都进行的思政教育的关键细节的好方法, 辅导员有意识地将记录下来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是教师很好提升实践性知识的一种方法。

4.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的内在化过程 (Internalization)

实践性知识的内在化方式是“做中学”, 即在工作中处理问题中将实践性知识内化。问题情境通常需要辅导员将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分析情况, 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 决定最佳行动方案, 然后付诸行动。这个过程中会与同事、领导一同形成工作“场”, 可见内在化过程又是下一个社会化过程的开始。

辅导员实践性知识四个过程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彼此联系, 共同构成了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的社会化通常起始于实践共同体创建一个互动的工作“场”, “场”内辅导员之间分享彼此经历和心智模式;当有意义的“对话”和“反思”产生的时候知识进入表出化阶段, 在对话与反思中, 运用适当的比喻或类比帮助将难以沟通和隐含的缄默知识表述出来;辅导员将已经外显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时, 知识的联结化过程开始, 组织内已有知识系统在联结化的过程得以创新, 形成的系统的知识“网络”;当辅导员实践自己的那套实践性知识时, “做中学”触发内在化过程, 而知识的内在化过程又是下一个社会化过程的开始。

在现实的工作中, 从表象来看, 辅导员工作琐碎, 似乎谈不上具有一定的知识系统, 但是深入探究不难发现, 从辅导员选拔机制可以看出, 这项工作队辅导员自身学历、文化素质要求非常高, 从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可以看出与思政专业教师一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辅导员自身发展来看, 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趋势。因此,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已有理论知识和经验, 经过与实践共同体的共同作用形成富有适用性的辅导员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1) :66-72.

[2]职业化专门化专家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3]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Division of Field Service:The Yardstic of a Profession, Institutes on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Relations, Washington, D.C.:The Association, 1948, p.8.

[4]辞海[M].第六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589.

[6]姜美玲.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属性与衍生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0, (19) :32-35.

创建绿色学校知识辅导 第5篇

凤翔县糜杆桥镇中学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创建绿色学校知识辅导

一、绿色学校的含义

“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

①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新形式下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起点和标志。

④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三、创建绿色学校应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发展原则

创建绿色学校应遵循“整体发展原则”,即学校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在各个管理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学和教务管理、思想品德管理、团队活动管理、后勤管理中,融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通过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检查纠正和总结提高的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建立机构、组织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立档案、交流信息等环节,科学、系统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并通过

有效地持续不断地改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共同参与原则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是一个共同参与地过程,要求较长、中层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根据自己地职责共同参与,为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鼓励家长、专家、社区、媒体、政府机构及人员得有效参与。

学校在对环保工作和环境教育活动进行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民主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体现师生得有效参与,特别是学生得参与。

(三)循序渐进原则

“绿色学校”活动应当是一个长期保持并发展得过程。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特别在环境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本地本校得现实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校之间在经费、设施、师资、生源、资源和环境条件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充分体现活动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积极推进 “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四、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

创建绿色学校包括以下5个步骤:

(一)学校作出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成立相应机构

(二)制定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三)实施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四)定期自我检查与纠正

(五)申请验收或命名

五、怎样实施“绿色学校”计划?

组织培训、充实所需的资料和设备、建立“绿色学校”档案等措施是实施创建“绿色学校”计划得基本保障,并为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和外部的评估验收提供依据。

1、培训

教职员工是环境教育的推动者,教职员工得环境知识和能力直接涉及到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效。学校应积极为教职员工提供参加各种环境教育培训的机会。

培训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教育得理论和教学方法、“绿色学校”和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概念。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职工应该在内容上有所侧重。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的基础内容、行政管理人员应侧重对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和“绿色学校”理念的理解,任课教师还应侧重环境教育得理论和教学方法。一般职工应侧重具体环保观念和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园艺等技术操作的培训。

培训层次分为全国、地区和本校三级,从主题上可分为专题培训和综合培训两种。

2、创建活动所需的资料及设备

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筹集和划拨资金,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有关环境类书籍、报纸、期刊、幻灯片、录象带、专题教学资料或教学资源库光盘、挂图、标本、计算机、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和活动场地,保证创建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已有的条件和资源开展环境教育。

3、信息交流

将创建“绿色学校”的有关信息,如计划、行动方案及取得的经验等,通过通讯、简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不同得形式不断向学校内部和外部传播,并将学校外部的相关信息传达到校内。建立各种信息渠道,不断获取有关“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的有关信息。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地获取最新信息。

内部包括:校长、教职工、学生。

外部包括:政府、媒体、社区、学生家长。

六、绿色学校的申请验收

学校在自我检查与纠正的基础上,按照本地区“绿色学校”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如果自评报告证明学校已经达到了本地“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就可以向当地主管机构申请“绿色学校”的命名。各地主管机构通常设立在当地环保局宣教部门,主管机构成员通常由教育厅(局)主管人员、环保局主管人员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教育专家组成。“绿色学校”申请命名逐级进行,获得当地“绿色学校”命名的学校才有资格申报上一级“绿色学校”的命名。具体为:申请省级“绿色学校”命名的学校应具备地市级“绿色学校”称号达一年以上。申请地市级“绿色学校”命名的学校,应在当地主管机构指导下创建“绿色学校”达一年以上。

七、“绿色学校”命名

(1)省、地市绿色学校活动主管机构每1-2年命名一次本地区的“绿色学校”。由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公布“绿色学校”命名结果。

(2)获得“绿色学校”称号的学校,将得到由主管机构颁发的奖牌和证书,有效期为四年。四年后需重新申请验收和命名。

(3)市级主管机构在每年命名之后的一个月内将“绿色学校”名单以及学校基本情况表报送省主管机构备案。

知识辅导 第6篇

1 对象选拔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是直接决定能否获得成绩的最直接因素。由于技工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通常只能选拔出有一定运算能力和初中数学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然后再进行辅导。而在学校内部进行数学竞赛选拔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2 竞赛培训

培训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上的培训,另一方面则是心理上的培训。

2.1 知识培训

在知识的培训上,则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总共有四部分。

2.1.1 运算基本功的培训

由于运算是基础也是最必需的,在竞赛的时候速度就是优势,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基本功呢?

第一步:在选拔参赛人选时,就需考虑到学生运算能力。第二步:强化他们的运算速度。在平常的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计算,而且不能使用计算器。第三步:出题强化。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地出一些计算量大的练习题。

2.1.2 模块、系统化教学

将竞赛涉及的知识分为模块来教学。在培训过程中,把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打散,主要的模块有:(1)集合;(2)函数基本知识;(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4)反函数;(5)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6)三角函数;(7)直线方程。再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详细、具体的学习,在每一个知识模块里加入、补充一些新的、难的知识点。在每个模块学习完后,再进行综合、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要求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从而培训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1.3 练习的分类强化培训

将历届的数学竞赛题进行分类,归类到几大知识模块中去,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该模块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将该模块的相关题型让选手做,让选手熟悉竞赛的风格和题型,从而培养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例如1996年的这道题:

例题1:不查表,求的值为:

这时候就要将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跟学生说:这类题都是运用的正弦的两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来做的。凡是这类题目,通常题目中出现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后面是前面那个角的两倍。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sin2α=2sinα·cosα。像这个题出现有cosα,只需要添加2sinα给它,而为了保持与原式子相等,则需同时除以2sinα。即的,然后分子前两项用公式变成了,再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则又可以用公式,以此类推,最终得出结果是A。

然后可以告诉学生,再遇到同类题目就可以这样补齐公式需要的项去运用公式,只要保持公式的恒等性就可以了。又比如说,1999年的题目:

例题2:在△ABC中,有sin A·sin B=cos A·cos B,则这三角形为:

A.锐角△ B.钝角△ C.斜△ D.直角△

通过几次的做题发现,其实这类题目主要考的是正弦和余弦的加减法定理,最后通常要你判断是什么三角形。通常公式中会出现sin A·sin B,cos A·cos B,cos A·sin B之类的。只要将其中一边的三角函数项变号后全部移到另一边,就是正弦和余弦的加减法定理。例如:

解:sin A·sin B=cos A·cos B→cos A·cos B-sin A·sin B=0→cos(A+B)=0∵A和B都是三角形的角∴0

而在这个范围内为0的余弦只有,

所以△ABC是直角△。

类似以上这样的题目,则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思路的引导,并举一反三,总结归纳一些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考出最好的水平!

2.1.4 模拟测试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模块学习和知识培训后,然后再进行几次模拟测试,并且进行试卷评讲,让学生在竞赛前就能慢慢地进入状态,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2 心理培训

任何的竞技场上,包括高考,总有一小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考出差强人意的成绩。这往往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心理上无法承受压力,当压力过大时,精神过度紧张,致使考试或比赛时大失水准。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典型表现。可见,心理上的辅导尤为重要。有鉴于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培训的同时,需注重从三个阶段去培训选手的心理:

2.2.1 培训时辅导

第一步,创建紧张的竞赛环境。在培训辅导初期阶段,就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所以在进行培训之初就应明确地告之选手以下几点:

(1)竞争对手多,竞争激烈,一刻也不应该松懈。

(2)时间紧迫,培训强度大,需具备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3)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第二步,适当施加压力和诱惑,严慈相济。虽然选手很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但技校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也会不自觉地想偷懒。此时则需要适当地批评几句来施加压力,然后说清楚再不努力是无法达成目标。再给学生构想一下获奖的高兴情形,通常沟通后选手会自觉地重新认真做题。

让人欣慰的是两年的培训中都能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今年的数学竞赛我校获一等奖的学生在周记里写道:“数学培训真的很累很苦,每晚不断地做题,但是我觉得很有收益,很有乐趣!”欣闻此言,让人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而另一位参赛女生平时基础很好,学习很不错,但一参加比赛或考试就会紧张,往往发挥失常,经过这次竞赛,她不再怯场了。选手的进步,这些都验证了这套心理训练方法是用对了!

2.2.2 竞赛前激励

在临近竞赛前的三天左右,选手的心态会进入一种莫名兴奋状态,对于竞赛是既期待又紧张。这时应该尽量地放松气氛。再拼命做题的意义并不大,只需要让选手将做错的题目过目一遍,同时将公式表记熟悉即可。更需要的是让选手知道:选手们现在已今非昔比进步神速,只需要对自己有信心,临场正常发挥就行。并告诉选手老师对他们有绝对的信心,过于紧张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发挥,能轻松应付就是最棒的!

2.2.3 竞赛后安抚

在竞赛后,安抚工作不容忽视。考的好的学生会比较激动,十分渴望马上知道成绩,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给予表扬和赞赏,而考得差的学生会心理沮丧,无精打采。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安慰和鼓励。

参考文献

[1]数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知识辅导 第7篇

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状

早在2004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文) , 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2014年5月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要求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现在进一步进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则必须面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 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负责在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时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从工作内容来看, 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育人三个方面。这样从工作范畴看,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知识和技能要求不但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管理学, 还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党建等, 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仍没有学生工作从业者的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专业, 专业接近的高校辅导员主要来自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学等专业, 在实际操作中, 高校辅导员专业对口的比率并不高, 很多高校辅导员为本校留校的优秀大学生。

2. 人员流动大, 经验积累不足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 工作内容繁琐, 不光要完成教务处的工作任务, 还要和保卫处、档案馆以及后勤部门经常地交流沟通, 每天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高校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的成果却很难体现,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普遍较低。这成为了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造成职业认同感弱, 很多人刚积累了一些经验就转职去行政岗位, 或者进一步考取博士学位转到教师岗位[1]。流动性大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 工作的质量不容易保证, 工作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很难实现, 过大的流动性会影响团队的士气, 动摇团队的稳定性, 造成组织经验积累不足。

3. 培训时间短, 培训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队伍目前的来源是多源化的, 很多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专业背景, 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在管理和其他知识方面也有所欠缺, 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的辅导员培训主要在岗前的政策、管理条例、注意事项的培训, 岗中的交流和继续教育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往往培训时间不足[2]。因为进入日常工作阶段, 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 事务多, 能用于继续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无法经常地接受培训, 即使是偶尔的培训, 也因为针对性不足效果不明显。

二、知识管理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在随后不断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 一些大型企业 (如IBM, 联想等) 、政府机构和学术科研组织都已证实了知识管理对于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影响力[3]。2009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了《知识管理框架》的七个国家标准, 正式认可了知识管理理论的作用, 为知识管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进一步促进知识管理的广泛应用。所以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推动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1. 弥补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缺陷

知识管理可以弥补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通过搭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及时的指导。把每个个人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拿出来交流和共享, 把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变劣势为优势, 互相学习, 互相借鉴, 弥补不足, 发挥特长, 激发创新能力。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 通过网络技术, 云存储、云计算技术, 个体和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可以进行充分、及时的交流和学习。通过对成员个体的知识、技能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存储和整理, 高校辅导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2. 稳定辅导员团队, 积累组织经验

知识管理可以减少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流失, 稳定辅导员队伍。有了可以经常交流经验的平台, 可以增强高校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 提升工作的自信心。通过对先进经验的学习, 能够开阔高校辅导员的胸襟和视野, 加强深层次的价值体验, 提供前进的方向。通过建立辅导员和教务处、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的交流平台, 促进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改进, 把高校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型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的交流平台, 改进管理模式, 从管教服务模式改为侧重引导、疏导的工作模式, 一方面工作更加主动,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一定的流动性其实可以保持团队的健康和活力, 合理的流动率应该是5%-10%之间, 但是流动出去的应该是人员, 而不能是经验。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把个人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保留下来, 进一步的转变成组织经验, 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 保障工作的持续性和继承性。

3. 完善培训机制, 提升科研水平

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为不同经验, 不同学术背景, 不同培训需求的辅导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资源, 更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的共享。高校辅导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 工作的熟练需要一个依靠实践经验积累的过程, 很多问题光靠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很难解决, 实践性知识能给予高校辅导员更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参考2011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 实践性知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工作的认识。实践性知识来自于经验, 但超越经验。随着高校辅导员高学历化的趋势, 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等科研实践性知识的共享, 可以使高校辅导员这个专业更具学术性和专业性, 进而提高专业的知识含量, 建立良好的研究氛围, 提高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水平, 持久的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案

1. 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使得人们利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的利用好现代技术, 可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 要在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的全过程中尽量的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手段, 包括知识的获得、创作、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和创新整个的过程。现在的信息手段可以支持各种形式的知识表述,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不同的媒体都可以是我们获得、创作知识的方法。云存储、云计算技术可以给我提供资源共享的条件, 很多共享数据的容量已经达到了“T”的级别, 并可以进一步扩充, 基本可以认为存储容量是不受限制的, 数据也可以随意读取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在内容的管理方面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统一管理, 当要查询和筛选所需资料时, 这种方式是传统的档案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一些WIKI之类的技术可以让多人对工作计划[4], 规章等进行协作式编辑, 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 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对主题进行延伸和扩展, 整个创作和修改的过程会被记录下来, 并且在需要时可以恢复之前的版本内容。在这个不断修订的过程中, 高校辅导员个体的方法、技巧、经验等隐形知识就可以被记录下来。现在这种团队协作的工具有很多[5], 既有共享版的也有企业版的, 当前主流的都支持多终端的访问形式, 在3G、4G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和智能终端不断普及的环境下, 高校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知识资源的共享和编辑。建立高校辅导员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以为也要在工作流程上创新, 把各类专家和相关的各个部门引入到这个系统平台里, 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提供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机会, 提供高校辅导员和各类专家的交流机会, 提供高校辅导和相关各部门的交流机会, 促进组织机构扁平化, 提高管理和沟通效率。

2. 培养使用氛围, 建立激励政策

知识管理这一新技术手段的运用长期来看能够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能力, 积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在短时间内, 会有一个学习熟悉的过程, 会遇到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阻力。这需要在开始阶段体现出领导的重视, 由领导带头参与讨论无私的把自己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拿出来分享, 培养学习和使用的氛围, 实现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一旦高校辅导员体验到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好处, 后续的使用和分享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设立知识管理专员, 通过对知识管理平台中共享的知识、技术、经验、案例、流程进行分析, 萃取出隐藏的知识资源, 归入组织知识库中。这些既包括优秀的知识资源也包括典型的失败案例, 帮助高校辅导员提高能力, 甄别陷阱。建立激励政策对于优秀资源的主要提供人给予奖励, 奖励的方式可以是经济激励、晋升激励、名誉激励、深造激励等多种途径, 从制度上保障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 提高高校辅导员分享知识的积极性, 促进个人显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 促进个人隐形知识的显性和共享。建立知识充分交流、积极共享、善于创新的组织文化, 培养知识导向型的新型组织[8]。

参考文献

[1]夏海燕.民办高校辅导员离职频发现象的深度剖析与对策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 2013, 19:45-47.

[2]陈祺, 许璐璐.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徐州高校为例[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04:645-649.

[3]杨鹤林.个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5.

[4]晏凌, 张淑君.基于语义Wiki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15:104-108.

知识辅导 第8篇

李春田是我国标准化战线的老领导、老专家,出版了《标准化概论》、《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等多部专著;季恒宽是原国家电子工业部老领导,为我国彩电工业综合标准化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刘英是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研究员。三位专家围绕综合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了精彩、生动的学习辅导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国标委陈钢主任指出,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仅仅是推动综合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求大家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工作部署,扎实地抓好综合标准化有关工作。把综合标准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研究课题,深入地组织学习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工作决策和相关业务开展,提供积极的支持。

上一篇:新能源的概念论文下一篇:中职学生的手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