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2024-06-19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精选12篇)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1篇

1 竣工项目“变更”验收

建设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变动是正常的, 也是允许的, 这是由环评文件编制及报批工作所处阶段决定, 为了优化项目建设, 一些变动是合理和必要的。例如对于交通项目建设因工程线路的改变相应的敏感点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在验收时重点关注工程变更情况, 在验收时要注重变更内容的调查和审核。这其中要重点关注的是涉及工程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以及环保措施的变动, 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初步设计阶段, 则需要编制环保篇章报原审批部门备案;当变动处于施工阶段时, 监理单位在现场巡查时应对变动情况做到及时发现、纠正和报告有关部门;处于试生产核查验收和竣工验收调查阶段时, 也要做好相关变动情况的了解掌握。对擅自重大不利变动, 且难以逆转、补救、改正的违法项目, 采取“双移交”措施, 予以严厉处理, 并不再补办手续。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对于环评法第24条所例举的重大变动, 主观有意控制的、主动做出的变化决定, 要重点分析原因, 而对于第27 条所说的不符合经审批的环评文件情形的, 非主观有意控制的, 出现了预期外的变化, 则重点关注该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 区分对待。总之, 对于项目变动的, 对于变动情况关键是要做好预防, 做到早发现、早应对。

2 竣工项目“分期”验收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1 条规定,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建设项目, 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关于竣工项目分期验收, 首先要了解哪些项目适合分期, 哪些不适合分期验收。例如, 大型水电工程是典型的应当分期验收, 但分期验收的基础是要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相匹配、相对应的环保设施, 对于同步或提前建设完毕的项目, 具备先期投产的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的条件。不应当分期验收的情形主要有:工程主要表现在把密不可分的主体工程拆分进行验收;把主体工程与辅助公用工程拆分, 如某公司年产200×104t矿井与配套选煤厂之间分开验收;将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拆分验收。分期验收不同于分阶段验收, 分阶段是指项目还在实施过程中, 但不涉及主体工程先期投产或投用。

3 竣工项目“现状”监测

现状监测是环保验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既可以考察相关环保设施的运转效果, 也可以了解项目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及其程度[1]。做好竣工项目现状监测, 重点是要结合项目特点有所侧重, 其中主要的几项监测主要包括: (1) 水环境监测, 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环境功能区划分别设点, 尤其是水环境敏感目标处属于必设点位, 水动力有明显差别的应分别设点, 布点时应与环评文件中所确定的点位相一致。水环境现状监测的因子主要包括:BOD、COD、SS、氨氮、石油类、悬浮物、p H值等等, 必要时还需要对特征因子进行监测。 (2) 空气监测:项目空气监测主要是对废气处理设施及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废气达标排放情况以及环境质量进行现场监测评估。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挥发酚、甲醛等。 (3) 声环境监测: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要求, 对于声环境的监测布点时要结合项目有所侧重。以公路项目建设为例, 一是要对采取合适措施降噪的敏感点而试运期未采取措施的敏感点;做好跟踪监测验收;根据不同路段交通量的差异性, 选择有代表性监测点位, 尽可能照顾到不同路段的差异性。

4 竣工项目“后环评”

在竣工项目环保验收管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有关竣工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问题, 产生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有: (1)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会产生不符合审批的环评文件情形, 这就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以对环境影响分析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证, 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改进措施; (2) 部分环境影响十分复杂的建设项目, 在建成投入试运行阶段, 发生实际环境情况明显与之前的环评预测情况有较大出入, 可结合工程环保验收来开展相应的环境影响后评价, 从而重新分析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 并提出环保完善的对策; (3) 部分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可能会在其投入运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逐步的显现出来, 例如铁路、石化基地等项目, 针对这类项目, 往往在环评和验收管理中都应明确要求项目在投运后进行长期的环境跟踪监测和生态观测, 并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长期有效的环保措施。这些后评价其实也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在项目建成投运后的必要延伸。开展后环评文件应当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等分析。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铅污染、尾矿垮塌等各类环境风险事故频繁发生,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常发生, 因此,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途径, 切实抓住项目环保验收的重点环节和关节节点, 解决难点问题, 通过合适的方法切实解决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困难, 切实有效地提高执行率, 为项目环境管理的完整性提供有力的保障[2]。

摘要: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环境监测依法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监督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保障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

关键词: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探讨

参考文献

[1]吴世红, 余乐.如何做好交通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J]环境保护, 2009 (5) :47-49.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第2篇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一、验收内容

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的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包括水、气、声、渣),以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二、验收必备条件

1.企业的环保审批手续完备,环保设施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和设计要求建成;

2.环保设施的污染防治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及符合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要求;

4.环保设施的排污口符合规范化要求;

5.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经培训的环保设施岗位操作人员到位,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立了运转台账,或已委托有运营资质的企业进行承包运营。

三、验收程序

1.建设单位向市环保局监督管理科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申请表》(见附件);

2.监督管理科审核相关资料;

3.监督管理科组织有关科室和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

4.待市环保监测站出具验收监测报告后,建设单位向监督管理科提交正式的验收申请报告;

5.由验收小组、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监督管理科在验收申请报告上签发验收意见。

四、验收执行标准

1.废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2.废气: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3.广东省地方标准中未有的指标,执行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

五、验收注意事项

1.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有造假行为的,通报批评。对于有两次以上(含两次)造假行为的环保公司,将取消其在我市范围内承担环保治理工程的资格;

2.对于第一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将在二个月内实行第二次验收。如果连续二次验收不合格,必须重新整改后再申报验收。同时,整改方案必须报我局审查;

3.凡是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企业,由环保分局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验收。

六、我市从二○○二年五月一日起,所有环保设施验收均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七、受理部门

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科(简称:监督科)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3篇

关键词:环保竣工验收 风险防范 管理检查 应急预案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检查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要求一切具有环境风险的建设单位环评必须加入环境风险评价的章节,在验收时,须检查环评指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真实落实,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周生贤部长指出:我国已经步入环境事件高发期,并呈现复杂性、突发性、难以预见性的特性。据统计,2004~2011年我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占42.2%;2013年全国突发环境事件多达712起,因此,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验收时,必须要求企业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与排查,做好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有充分和正确应对准备。然而,由于可操作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验收过程中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防范作用。本人一直从事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并负责了多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本文探讨了如何切实开展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

1 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现状分析

1.1 重视程度低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环境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罗列在“环境管理检查”一节。实际验收中侧重于环保设施是否可行、污染物是否达标、总量是否达标等,而对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一笔带过,很多是照搬环评,环保管理部门侧重于是否存在应急预案,对细节把关不严,导致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应用的作用。鉴于近年来突发的环境事件,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须把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作为独立的篇章,对存在的风险源及防范措施逐项落实。

1.2 缺少标准或技术规范、可操作性低

目前验收过程中对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主要是依据环评,依照环评提出的风险源及防范措施去核查,然而因为缺少标准和技术规范,实际工作中只能凭主观经验去判断,无法进行量化评估。例如检查中只是简单确认应急池、事故池、围堰等存在,忽略其大小、管道等,还有企业已制定应急预案,而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可行性并无相关的评价依据与标准。建议尽快制定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检查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和难执行的问题。

2 开展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

2.1 明确风险企业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的规定,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应增加环境分析防范分析与检查内容。我国GB18218-2009中把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化学品定为危险品,一切使用危险品为原材料、辅料从事生产,加工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中间体中有危险品的都归属于风险企业。按2011年12月1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列为危险化学品。凡是在生产中使用或产品中含具有这些性质的企业都应列为风险企业。

在对风险企业环保验收时,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对环评指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真实落实,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2.2 环境风险检查

环境风险检查是环境风险及其管理要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及相关要求开展检查工作,以期达到了解建设单位在风险防范工作方面是否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首先明确风险源,以陶瓷厂为例,风险源有煤气发生站、焦油及含酚废水的贮存池等。根据风险源的位置、规模及环境风险物质,检查水、大气和其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应急物资、设备、材料的设置及准备情况;检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保障,相关规则制定、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对没有落实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的要明确要求建设单位整改,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2.3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建立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就能迅速调取污染事故的预案材料,指导应急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事业单位,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验收过程中,首先检查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实际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自行编制应急预案,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应急预案多是照抄照搬别的公司的应急预案,甚至在预案中出现别的公司名字。应急预案必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编制,通过专家评审并在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备案。第二,核实应急预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部分:

(一)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二)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等;

(三)本单位的环境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者现场指挥机构、环境应急专家组等;

(五)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准备措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预警相应措施等;

(六)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七)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

(八)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

(九)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等;

(十)附件,包括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标准化格式文本、工作流程图、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

第三,检查预案中的应急物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按照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而对应急预案中提到的应急物资没有落实,应急预案成了摆设。验收时要根据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责任人等仔细检查,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应急物资可用。第四,检查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部分应急预案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可操作性差。

2.4 开展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检查工作的思路

首先明确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环评及其批复的有关要求,然后根据具体企业,检查风险源是什么,风险防范措施是什么,如何保证风险防范措施能够落实,谁负责,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可行。按照这个思路进行逐项检查,对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报告中详细说明。

3 结语

浅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第4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建设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大幅度增加势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验收作为环境监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是依据环评文件对建设项目执行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管理要求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的系统检查和考核, 验收执行程度是否到位将决定着验收的效果[1], 也是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 因此, 做好竣工项目环保验收工作, 对于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流程, 简要论述各个环节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

1竣工项目验收监测前期准备

1.1确定项目负责人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工作任务重, 涉及到的行业领域多, 监测人员难以完全了解所有行业和工艺的污染物排放特点, 因此确定好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一些工艺复杂、 项目重要的建设项目可以适当增加项目负责人 (选择2~3名) 共同负责, 发挥各自对项目、工艺的熟悉程度来具体抓验收监测工作。

1.2收集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竣工监测是对该项目是否严格执行环评报告以及相关部门的项目审批意见的重要审核, 在开展竣工验收监测之前需要注意收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书、项目环保工艺设计文件, 企业的基本概况, 反映企业工程或者设备运行情况的参数或数据, 主要生产设施、生产工艺的消耗数据, 以及废气、废水、废渣等相关处理设施的文件资料等等, 只有详尽的收集项目建设的各种资料, 为后期验收监测中提出污染防治建议提供更加科学、可行的对策措施。

1.3编制监测方案

严格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 制订科学的监测方案, 方案中要明确验收监测所要实现的生产负荷、污染治理措施运行工况、现场监测人员的分工和安排, 一类污染物的采样位置、现场监测的时间以及监测报告的编写时间和提交时间, 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验收监测评价标准和监测的内容以及现场监测验收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等。

2竣工项目现场验收监测工作

建设项目现场监测时要重点关注项目的生产负荷、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工况以及一类污染物的质量控制措施等。

2.1验收项目工况

根据验收监测规范的相关规定, 企业的验收工况要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 在实际验收时要根据不同行业和工艺特点灵活计算出工况是否达到设计能力。例如, 在监测时, 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能源消耗、产品产能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 从而计算出该项目的生产负荷等。

2.2掌握污染物去除效率

在验收时要掌握废水、废气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以通过监测后准确判别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例如, 对于废水的去除效率的监测, 根据入水水质是否稳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计算其污染物去除效率, 对于入水水质稳定的, 可以在处理前、后同步采样, 而对于入水水质变化较大的, 则要充分的调查了解, 掌握废水的停留时间, 并详细采集废水处理前后的水样情况, 准确了解废水工艺运行是否满足了设计要求。

2.3环保设施管理

虽然验收监测规范中并未明确的环境管理检查工作细则, 但在实际工作中, 环境风险检查不到位时常会导致环境风险检查内容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验收监测中要着力做好环境管理检查, 逐一检查项目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帮助监测人员掌握建设项目工况及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3验收监测后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3.1做好监测结果的评价

根据不同监测项目内容做好监测结果的评价工作。例如对于废气的评价要以小时均值, 对于废水的评价则用日均值。

3.2做好监测项目总量的核算

做好监测项目的总量核算, 对于废气及其污染物的核算通过瞬时排放量和年生产时间进行核算;对于废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核算则根据污染物日加权平均浓度与监测期间的实际废水排放量均值和年生产时间之间的乘积核算出废水总量。总量核定一般采用实测法、统计法等。

3.3编写好验收报告

验收监测报告是根据验收监测的结果进行的总结性情况编制, 除了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建议、验收监测内容、 监测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部分的编写应在原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做好补充之外, 还要做好对监测条件、环保设施监测结果、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以及周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等验收监测结果与分析的评价;并阐述清楚环评批复落实或变更情况, 项目环保应急预案建立情况以及固废处理情况。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和环境管理检查情况, 得出验收监测结论, 并结合项目环保验收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尤其是要关注验收监测中超标、数据异常以及存在环境隐患等诸多情况。

4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要结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工作特点, 注意做好竣工验收前的准备、现场竣工验收监测和后期的数据处理及监测报告的编写, 严格执行验收重点、标准和流程, 保证竣工验收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

参考文献

[1]李新华, 孙红叶.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新疆环境保护, 2011, 33 (4) :29-31.

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思考论文 第5篇

1竣工验收遇到的问题

1.1环评工作滞后于项目建设

从项目建设环保竣工验收实际情况分析,也存在少数边施工边报批情形,环境影响评价尚未完成,项目建设便已开展。项目工程周期长,如果环评滞后于项目建设,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不说,还会增加施工期间的环保压力,影响生态保护工作效果。

1.2施工期环境监测落实不到位

无论是项目还是其他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落实一直是短板,普遍存在环境监测计划落实不全面(如监测频次、监测点位设置不符合环评报告书要求)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建成后的运营单位与建设单位分属不同主体,部门间缺少沟通和衔接,环境监测计划内容落实缺位;施工前的项目招投书中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措施操作性不强,对环境保护措施是否落实以及落实程度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

1.3施工期环境管理落实不力

总体上来看,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督查力度的加大,项目施工期间的各项环保措施都能落实。例如港口项目建设,也存在少数项目存在夜间施工,以及没有考虑避开项目周边鱼类迁徙期和产卵孵化期等特殊时段。导致相关环保措施落实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为了赶工期也因素,也有管理措施不力导致的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不全面。在环保竣工验收时虽已发现,但工期已结束只能采取一定的恢复和补偿措施。

2项目环保验收存在的`问题原因

2.1环保设施不当

在噪声防治中,环评报告书中往往会提出“隔声、降噪、消声”的原则性措施,并未对声源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分析,也没有对项目建成后声源的布局进行指导,一些中小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经验,导致验收时监测的厂界噪声达不到合格标准。提出的环保措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例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要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建设项目,环评单位照搬建议采用地埋式无动力生化处理设施,提出的项目环保措施明显不当,造成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无法通过。

2.2总量指标不合理

环评时提出的总量控制目标是基于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的结果,计算的主要是污染因子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并据此确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排污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这只是一个纯理论或经验值。此外,项目单位为了顺利通过评审,在工程分析或采取环保措施论证中就工程排污系数选择性地取了下限值,当项目建成后实际运行时,虽然环评项目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也实现达标排放,但在总量指标时经常出现超标现象。

2.3基础数据不足

受环评时间、经费以及人员业务素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不具体、不充分,存在随意套用现有资料或监测资料,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和污染物现状基础数据掌握不充分,对项目建成后具体会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难以有效掌握,即便发生数据超标或异常,也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而难以有效说明原因,不能很好地说明项目实施后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导致了项目环保验收延误甚至是无法通过。

3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问题对策

3.1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

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组织施工企业和人员加强对环评法,以及交通部关于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提高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环保意识,增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要性认识。此外,对于违反环评工作要求,要加强对相关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甚至可以比照“区域限批”政策来督促环评工作的落实。

3.2严格落实环境监测制度

严格做好项目施工建设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施工期环境监测备案制度,在项目申请开工时,要求施工承建单位同时要向项目所在地的环保机构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所要求编制的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明确施工期间项目环境监测单位的资质、名称、监测内容,在项目建设进行中,承建方要定期向项目所在地的环保机构报送施工期间的项目环境监测结果,并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做好施工期间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备检查验收时需要。

3.3严格施工期环保措施的落实

作业周期长、范围大,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因此要严格落实好施工期间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对项目建设采取全过程的环境监理制度,及时发现施工期环保落实不力的予以监督纠正,增强施工期环保工作的监管力度。

4结语

建设项目的类型和企业的生产情况千差万别,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但要认真做好研究,要严格把握验收的每个环节节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审核项目建成竣工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污染防治做好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为项目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做好各项工作,也是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环境的现实需要。

作者:朱伟芹 单位:广东韶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燕.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08):174.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6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思路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节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工程项目好收尾的重要前提,项目竣工验收的目的是检查工程的质量及其各方面功能是否合格,把这项工作做好,有利于避免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延期,提高竣工验收工作的效率,使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一、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许多参加工程建设的单位对竣工验收工作不重视

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其中包括对设计文件、质量评估报告和勘察设计经验总结资料的整理和归类,这些都是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施工单位负责的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将工程设计的图纸变成现实存在的物体,施工单位的人员往往忽视竣工验收的工作,导致整个施工过程的资料不完整,工程项目的质检部门人员较少,对监理资料的审查、施工等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致使审查的进度慢,竣工验收的周期延长,严重的会对整个工程的效果造成影响。

(二)工程项目竣工后出现超期验收的情况

根据我国有关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企业应该从工程施工开始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向有关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该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有的企业由于不了解生产的实际状况,尤其对工程建设的周期不清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进度的掌控意识,这就对工程的竣工验收造成了延误,有的甚至认为验收不需要办任何手续即可通过,在三个月的期限内尚未进行工程的竣工验收,同时又没有申请延长验收的时间周期,这不仅违背了我国法律的规定,还使工程项目的效益大大降低。

(三)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时机不对

项目竣工的验收在时间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确保不延误工程验收的周期,还要找准恰当的时机,如对工程项目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废水排放的检测与验收,在一般情况下,污水的处理都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即利用污水的生物化学反应来净化污水,气温对水的生化反应影响较大,因此,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必须选择最合适的气温,最好是在冬季进行。有些污水处理由于受时间条件的限制,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这就导致净化的效果不佳,有的企业为了使水质达标,甚至采用增加药剂的办法,这种方法是显然不可取的。

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一)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规范是企业地位和价值提升的基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国内的大多是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在项目竣工验收的规范流程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一些基础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持续有效的快速发展,公司在项目开发、施工、投资及技术人员发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然而,一些小型建筑企业往往没有意识到项目竣工验收流程规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追求进度,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只有把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的设计提到一个高度,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地位和价值的提升。

(二)竣工验收流程的规范是企业工程建设保障能力和工程技术提升的前提

建设工程项目往往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动态的掌握和控制及对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这些工作都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其次,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是格外严格的,因为施工人员一旦出现技术不过关,就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施工人员不仅应了解基本的建筑技术知识,还应具备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要使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达标,首先就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竣工验收设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和能力。

三、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

任何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都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设计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新动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的反映,来设计出工程项目最规范的验收流程。

(二)坚持及时性的原则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目的是提高竣工验收的及时率,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设计人员在对项目竣工验收流程进行设计时,首先必须考虑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周期,在确保不延误时间的前提下,来对验收的规范流程进行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到流程中每个程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竣工验收的流程得到更好地执行。

(三)坚持环保的原则

环境保护对于任何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企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设计必须堅持环境保护的原则,任何企业的运作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约束,一些企业由于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最终结果还是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流程的设计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准则,严格做到不破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范流程设计的方法

(一)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分工

企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领导小组是由多个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项目开发部、设计规划部、环保部、质检部、安全部等部门,竣工验收的领导小组必须确定一个专门的组长,负责对各部门验收人员的领导及工作安排,各部门负责验收的人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在验收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各部门验收人员之间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做好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是竣工验收的必要环节,建设企业必须从确定项目之日起就组织人员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监理、生产、施工等方面的工作,使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与工程建设在同一时间进行,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设备的采购工作,采购人员应明确自己的任务,及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的动态,使采购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达到契合。

(三)及时办理工程项目验收的手续

每项工程项目的验收往往都涉及多个方面的检验,其中最常见的是工程卫生验收、环境保护验收、消防验收和安全设施验收。工程卫生的验收是由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的,相关人员应联系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卫生专项验收的手续;环境保护验收也是由企业的安保部门负责的,部门负责人应向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验收;消防检验由企业的消防安全部门向政府公安消防机关联系办理相关手续;安全设施验收由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办理手续。

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检查工程项目的设计、安全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益具有促进意义,为使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符合管理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对项目竣工验收流程的设计加以重视,并使之趋于规范。

参考文献:

[1]李琴.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制模式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J].山西建筑,2014,(21):269-270,271.

[2]马庆双.关于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192-193.

[3]伍伟成.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管理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105-105.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7篇

关键词:风电,环保验收,调查220k V升压站重点

风能因其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是新能源中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风电开发还具备建设周期短、投资灵活、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合理利用风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减轻能源短缺的压力,其综合的社会效益十分可观。经过多年发展,风电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已接近具有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为此,风力发电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也是我国鼓励和支持开发的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安徽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从长远战略出发,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既能改善环境又可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风电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调整本地区能源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015年底,安徽省风电并网规模约达150×104kW,年发电量约20×108k W·h。

本文根据日常工作实践,总结出风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需要关注的要点及难点,以期为风电场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调查风机点位是否变化

风机点位的布置为环评阶段的重要评价内容,如何判定风机点位是否发生变更,是风电类项目验收调查时的重点、难点。

安徽地区风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滁州、宣城、安庆等地区,山地型风电项目居多,以凤阳风电项目为例,该风电场处于丘陵地区,占地面积达2.7hm[2],共有33个机位,分布于不同的山坡之上,山坡周边分布着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实地勘察现场时调查人员需要往返于风机点位之间,勘察周围环境状况,风机点位之间及与敏感点间均间隔较远,现场实地勘察存在一定的困难性。针对上述情况,可利用几种方法相结合来调查风机点位是否发生变化。

1.1 采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现场勘查,无人机飞行速度快,不受地形影响,一天时间内就能完成整个风电场的遥感调查,且勘查照片中地面植被情况,风机、房屋等均清晰可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航拍的图像经过后期处理,制作成实景图像数据,每个风机点位和敏感点的具体信息都被详细地标注出来,可以帮助判定风机点位的变化情况,遥感技术的应用为风电场的环保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查阅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工程施工总结报告中关于建成的风机点位坐标,与环评报告中风机点位坐标进行对比,来判定是否发生变化。如果风机点位发生变化,应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备,根据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环评。

2 升压站电磁辐射情况

以安徽凤阳风电项目为例,风电场设置1座220kV升压站,占地面积18800m[2],主要布置一台150MWA变压器、35kV开关室、SVG控制室、生产综合楼等,升压站内高压电气设备产生工频电磁场,电气设备由于局部电晕或火花放电时会产生无线电干扰。

验收时应对升压站电磁辐射及无线电干扰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表1。

备注:150MWA变压器、SVG控制室布置在升压站东侧。

根据监测结果,升压站周边工频电场强度为1 V/m~1173V/m,综合磁感应强度为0.34μT~1.27μT,无线电干扰为42.2 dB~47.1dB(0.5MHz),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表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频率50Hz的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100uT),无线电干扰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标准要求(53dB)。

3 结语

风电项目的环保验收调查过程中应重视风机点位的变化情况及升压站电磁辐射、无线电干扰情况,做好风电项目的环保验收调查。

参考文献

[1]朱京海,王晓臣,问鼎,梁婷.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风电场竣工环保验收中的应用[J].环境科技,2014(3):41-44.

[2]曹艳芳,杨月梅,王淼,赵珍伟.风力发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能源与节能,2015(9):83-84.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问题刍议 第8篇

1.1 法定制约阶段不完善

商业银行贷款、直接投资、融资租赁等等这些都是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水平以及成本。由于我国目前现阶段的法定制约阶段不完善,对投资项目的制约,无法通过法律有效途径来进行渠道制约。以致于在建设项目最初设计环节时,环境影响评价制约了评价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建设项目期间不能擅自更改施工阶段的环保设计,没有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有着严重的制约影响,此外,在整个监测工作中,错误的观念也会导致环保监测不合格,比如对环保验收监测不够重视等。

1.2 环保设施建设不规范

由于不够重视环保设施建设,没有正确认识到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通常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大力引进项目,但是由于受到资金方面的约束,没有按照验收监测标准来进行环保监测工作,没有执行调试运行、施工、设计三方面的“同时”制度。除了没有规范环保设施建设之外,在环保监测工作方面,导致监测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疏于管理、环保投资不到位、档案资料不全、环保验收手续不完善等。

1.3 环保验收监测较落后

环保验收监测工程较为复杂,而且要求方面很难满足,由于时间原因,容易改变环境标准。我国环保验收监测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第一,验收监测条件不完善,环保验收时间较长,对项目环境的状况监测,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来执行,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竣工环保验收报告。第二,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的前提,要符合设计规模,但是环保监测容易受到工况调整的影响,以致于环保监测时间延长。

1.4 环保监测跟踪力度不足

建设项目环保评价审批之后,需要进一步跟踪监测。在监察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致于无法及时掌握动态的建设项目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没有根据设计要求、环保评价来进行建设,在建设方面也没有安排人员去专项管理,监测设施以及污水排口标志等设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有关于建设项目的维修情况、设施运行内容没有详细记录,建设项目验收申请不及时,导致出现违法现象。在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环节,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不够,虽然通过网站公示信息,但是群众无法具体了解环保验收信息,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2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对策建议

2.1 建立健全法定制约环节

投资建设项目多渠道方面,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法定制约环节,按照国家要求,执行“同时”制度以及管理考核,并将竣工环保验收法律法规始终贯彻于建设项目当中。对于一些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建设要求的建设项目,必须要责令相关单位,建立健全环保设施,对一些没有进行环保验收监测的建设项目,必须严禁该单位建设新项目。

2.2 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保障环保监测工作开展顺利,必须要加大力度宣传环保意识,促进群众环保意识增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针对环保监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力推广环保宣传活动,通过会议、治疗发放等方式,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扩大环保宣传范围。进而将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思路理清,促进相关单位提升对环保监测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环保验收工作效率的提升。

2.3 促进环保监测工作效率提升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保监测工作需要很强的技术性以及政策性,必须对相关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制定验收监测指导文件,让监测单位监督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促进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换言之,监测单位对项目有关的信息进行主动收集,对各环节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动了解,比如竣工、建设等,适当拓展环保验收监测范围。从而更加全面的开展环保监测工作。此外,还要对环保验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促进验收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环保验收监测工作规范化。

2.4 加强环保监测跟踪力度

加强环保监测跟踪力度,可以创建相关环保部门联动机制,调动部门之间的力量,协调监察环保评价后的各项情况,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及时检查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辖区内的环保验收情况要定期公示,将环保工作督促落实;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过程当中,要让社会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出台合理的环保信息发布细则,使得公众的监督更加规范化。

3 总结

综上,建设羡慕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程是非常复杂的,监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环保验收工作的完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非常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事件。因此,必须要以实际情况为主,建立健全法定制约环节,加强环保意识,促进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效率的提升,最后还要进一步加大环保跟踪监测力度,进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摘要:建设项目竣工环保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至关中药的一项工作。主要侧重于污染排放、环保设施管理、环保效果以及运行方面的情况。在建设项目竣工中,开展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服务、技术支持。就目前我国现阶段而言,在检测环保验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保监测工作。本文主要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为出发点,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保验收监测,建设项目,问题与对策,竣工

参考文献

[1]郑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24):40.

[2]惠学香.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5.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9篇

关键词:竣工项目,评定体系,层次分析法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研究现状

1.1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的内涵和意义

环境管理的各种方法手段中,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节是尤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约束建设单位从建设期就重视环境保护, 控制环境污染程度, 监督检查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环评中提出的环保措施以及三同时要求执行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现实作用, 能够解决发展经济和带来的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

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首先能够有效地督促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完善工作、安装相应的环保设备以及完善部门制度等工作的进行。其次它为日后的污染源管理以及环境监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程序

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要严格按照环保部出台的管理办法实施。国家环保部是按照分类名录设计编制了相应的环保竣工验收程序。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此程序设计编制出适合本级实际工作的验收程序文件。编制的同时, 对于报告表和登记表的项目, 可以适当的进行简化。

2 层次分析模型建立原理

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处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问题时, 首先应把现场检查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现场检查考核体系问题的层次分析机构模型。在构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层次结构模型时, 首先应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所涉及的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 弄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等问题的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最终需要解决现场检查体系建设等问题;然后根据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问题的初步分析, 最后就形成单一的影响因素, 从而构成具有阶梯结构的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建立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有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所谓有效性原则即所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能够体现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中涉及的全面因素, 评价内容全面而有层次, 而且使用这个模型设计出的考核评定方法产生的评定结果要有代表性, 同时这个模型的考核评定方法还有客观真实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所谓可行性原则, 即模型中的各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置应根据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工作情况选用, 使得以这个考核评价体系模型为基础设计的考核评定方法;所谓可比性原则, 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考核评级体系模型中的各个指标应具有可比性, 只有考核评价指标相互比较才能保证权重的分配合理。

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定方法设计

3.1 研究方法与理论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定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在这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过程中需要收集现场检查工作中定量信息, 然而建验收现场检查工作中定量信息相对较少, 很多项目的现场检查项目没有量化的数据资料, 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 (APH) 对建设项目环保验收问题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科学家Saaty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的, 层次分析法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运筹学理论, 运筹学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定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考核问题决策、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考核评定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运用很少的定量化决策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考核评定方法的不确定性等复杂的决策过程提供权威的解决方法[2]。这种方法对竣工项目的环保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定方法尤其适合。使用运筹学方法建模, 主要步骤是:把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考核评定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现场检查考核各影响指标的所有判断矩阵;对这些考核评定要素一致性检验;将项目环保验收现场检查各评定方法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定方法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定层次分析法是将现场检查中定量和定性内容相结合的不定准则决策方法。在这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过程中需要收集现场检查工作中定量信息, 然而建验收现场检查工作中定量信息相对较少,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是与竣工验收环境监测相配合共同来考核的手段, 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及环境管理水平是否达到要求需要通过现场检查的考核进行评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监测定量地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建设项目竣工项目进行考核评定, 同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工作则需要参加验收的专业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验收经验, 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涉及到很多现场因素。现场检查是环保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 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一个主要程序。虽然运筹学理论是一种非数学的研究方法, 但在分析过程中使用了建模等数学方法和数学原理。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数学的表达方法[3]。

3.3 层次分析模型权重调查表设计及问卷调查设施

层次分析模型的任务是把相对比较繁琐的整体系统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几个子系统, 然后通过数学计算给予所有子系统适当的权重值, 再根据权重值把层次进一步作出单排序和总排序。层次分析模型工作的前期工作是确定判断矩阵, 就是对每一个层次的子系统进行判断它们的重要性。专家调查法是行业内的专家依照理论和经验来给出判断矩阵, 经过整合所有专家的意见并通过分析构造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为下一步的权重和层次排序提供了依据。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采用多种的统计和调查方法, 虽然采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式或方法, 但数据资料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这种情况的误差主要分为两类, 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本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属于抽样调查, 但从目前条件下一些工程项目环保验收实施情况上看, 由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抽样样本数量少造成更严重的代表性误差, 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可能缺乏足够的统计意义所引起关注是应该重视的[4]。

本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采用众值原理进行分析。在单项变量数据材料中, 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众值比较简单, 只要观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哪个变量值的次数最多, 这个变量值就是众值, 根据数据统计的实原理对众值区间的统计数据进行确定。既将众值分布在某一区间内, 通过加权算数平均法计算出加权几何平均值, 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修正后的众值, 具体如下公式:

式中:Wg———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修正后的调查统计值;

x1, x2…xn——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

fn———xn表示出现的次数。

根据这个原理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 最后得出了运筹原理模型的每层判断矩阵见表2.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考核评价体系的全面分析, 总结出现场检查工作中各项具体内容和工作流程, 并应用运筹学理论将所有检查内容构建成一套递阶层次分析模型, 并以数学建模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专家咨询, 确定了模型中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 同时引入模糊模式识别的概念设计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现场检查评分方法。

参考文献

[1]TL.Satty著.层次分析法.北京:煤炭出版社, 1988.3-10.

[2]马庆国编著.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方法、数据获取与SPSS应用 (精要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1.278-317.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10篇

水电项目环保验收调查可分为蓄水前调查和运行阶段调查。蓄水前验收调查主要是施工调查, 运行阶段验收调查应达到以下条件:电站稳定投运能力达到其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 相应环保设施已投入运行。

2 内业调查

2.1 工程概况及区域环境特点

(1) 收集分析工程的基础信息资料, 初步调查工程概况和配套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设计变更情况及工程审批过程、建设过程及参建单位等。

(2) 了解和研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工程试运行批复等相关文件, 了解区域环境特点。

2.2 环境保护要求及标准

(1) 深入研读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工程试运行批复等相关文件, 明确工程所在区域环境保护要求。

(2) 采用环评阶段的要求和环保标准作为验收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有更新或修订的, 应提出验收后按照新标准进行整改的建议。

2.3 环境敏感对象

复核环评报告书编制阶段的环境敏感目标, 包括敏感目标名称、种类、位置、规模、与工程的区位关系、主要保护内容、与报告书的变化情况等。核查有无新增环境敏感目标, 查清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主要保护内容以及工程建设和运行对其带来的影响等。

2.4 调查时段、范围、重点和方法

(1) 验收调查应包括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阶段。

(2) 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 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环评文件评价范围有疏漏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调查范围。

(3) 调查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工程内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效果;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事故以及应急措施, 公众强烈反映的环境问题;工程环保投资落实情况。

(4) 验收调查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环境监测、公众意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5 风险识别及防范预案

收集工程已经制定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与环评文件有关内容一一核对, 如有遗漏, 应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2.6 其他准备工作

根据具体项目工作内容, 确定外业调查工作组所需人员与工作时间, 并估算相关工作经费。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人员补助、食宿费、招待费、资料费、公众参与费等。

3 外业调查

3.1 工程调查

工程调查包括工程建设过程调查和工程概况调查。

(1) 工程建设过程调查。主要检查工程立项及其批复和程序的完整性和符合性;工程开工时间设期大事记、完工投入运行时间等重要时间节点;工程各阶段的参建单位;工程验收及各专题验收情况。

(2) 工程概况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施工情况、运行方式、总投资和环保投资等。在工程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内业调查工作分析实际建设中的工程变更情况, 应从工程特性及组成、施工布置、工程施工、工程运行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

3.2 环保措施落实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

(1)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项目试生产回函的要求, 注重调查是否有新增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对于临时环保措施, 采取收集资料法, 通过查阅各施工单位总结报告、监理总结报告、环保监理月报、季报、年报、建设单位各种汇报材料调查为主。

(3) 永久环保措施及运行情况调查, 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进行调查, 通过现场走访, 调查其实际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其运行效果, 调查过程中, 应注意照片及视频取证。

(4) 根据调查结果, 核对环保措施与环评文件的相符性。重点分析新增环保措施和未按要求落实措施的情况, 对这些变化进行必要的说明, 进而提出后续实施和改进的建议。

(5) 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应重点关注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增殖放流措施、库区水质保护措施等易产生明显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的落实情况。

3.3 环境影响调查

结合工程建设前、后区域环境现状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及运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包括生态、水文泥沙、水、大气、声、振动、固废及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3.4 环境质量和污染调查

结合所收集的资料, 在满足环评文件中试运行期监测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 制定合理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计划, 并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监测。

3.5 环境管理调查

此部分调查可结合资料收集工作一起进行, 了解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制定、执行情况、环境保护人员专 (兼) 职设置情况, 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相关档案资料的齐备情况以及环境监测计划的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的实施情况等。

3.6 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

调查施工期及运行期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 是否出现过风险事故;工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的制订情况;工程环境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3.7 公众意见调查

依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工作, 问题的设置应结合实际, 反映工程的实际环境影响及公众对工程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满意程度。

4 资料整理

在内业准备阶段, 对工程的相关资料应进行相对充分的收集, 外业调查工作过程中对欠缺资料补充收集。对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甄别整理, 分类保存。

5 调查成果总结

对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进行成果总结, 主要包括工程变更、环保措施落实和环境影响、监测落实和环境管理、公众参与几个方面。

(1) 工程变更。重点关注产生环境影响变化的工程变更, 对于变更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应有足够的资料和现场调查成果支撑。

(2) 环保措施和监测。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试生产批复等要求逐项检查。将工程环保措施和监测工作分为已完成和未完成两大类, 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的应提出整改要求, 待整改完成后进行第二次现场调查。

(3) 环境影响。总结工程在各个环境因子上产生的环境影响, 对于水电工程尚未显现的生态影响提出进一步生态监测和后续措施实施建议。

(4) 环境管理。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如实总结。

(5) 公众参与。应如实反映受调查公众的真实态度和意见, 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信息反馈。

(6) 调查结论。根据调查和总结的结果, 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摘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是建设项目整体竣工验收之前开展的环保达标行政考核活动。笔者通过水电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实践, 提出了水电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技术要点, 包括工况要求、工作流程、内业调查、外业调查、资料整理、成果提炼等内容, 对开展水电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电环保,竣工验收,调查应用

参考文献

[1]HJ 464-200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S].

[2]谢光武.四川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水电站设计, 2006, 22 (4) :41-43.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对策

1.引言

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要求,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必须先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情况;环评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的落实;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全面调查,以及对建设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物排放及达标情况;治理工程及其设施的处理效果;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评价等[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管理水平已无法与日益剧增的建设项目验收需求相适应,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存在问题

2.1验收监测企业认识不足

由于盈利性是现代企业的主要本质,企业在追求利益时往往会忽视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加之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认识一知半解,认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所提出的各种治理和环保要求无足轻重。有些企业项目建设的时候,环保设施有时会不建或打折扣建设。有些企业为了通过验收弄虚作假,采取降低生产负荷、排放浓度稀释等方式,造成监测结果的虚假达标[2],验收通过后,环保设施就成了摆设。有些企业建设项目发生变更后,不及时告知环保审批部门。更多企业虽建设了环境保护设施,却无专人管理,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记录混乱,最终造成环保设施作用不能落实到实处。

2.2建设实际与环评有出入

在实际中,一些企业的新、改、扩项目在环评报告审批后会根据市场变化和资金紧松改变项目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造成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情况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文有较大的出入,出现“小生产规模,大治污设备”或“大生产规模,小治污设备”等现象,给验收监测报告的总量控制评价造成了一定影响[3]。

2.3验收监测工作缺乏技术支撑

如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很多时候一些验收监测的部门缺乏新技术支持,在一些测定成份的仪器缺乏的情况下,只能用原始的实验方法进行污染物含量的测定,结果造成误差率偏大,很难做到精确验收[4]。且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文)的要求,现场实施监测须达到75%以上的生产负荷工况,也会因为市场需求、投料多少、当日产品量等,导致无法执行,影响了验收监测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4“三同时”审批把关亟待加强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对企业“三同时”建设有时会监管不到位,对建设项目申请验收时限执行的要求又缺乏强制性,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带来很多困难[5]。

3.对策

3.1规范法律政策,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为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可靠性和公平性,急需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深度细化“三同时”规范,提高违反规定的可操作性和“三同时”规定的强制性。同时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使建设单位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促使企业自觉按照环保要求实现达标排放。

3.2强化监督管理,及时修改和补充环保批文

环保监测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监测控制力度,不能仅局限对环保设施末端排放物的监测,而是要把监督贯穿到建设项目“三同时”全过程。及时发现企业已建成部分是否已按照审批规模建设,对于未达到、不能达到审批规模,或原有的生产项目不再生产的,应要求企业重新报请环保管理主管部门对排污总量进行审核和核定,及时修改和补充环保批文,并行文纳入验收监测。

3.3拓展验收监测种类,建立常态排污监控机制

环保主管部门面对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验收监测数据标准,提高验收监测技术水平,拓展验收监测种类,尤其是一些有机污染物等特征污染因子。同时可适当增加采样间隔时间,防止因市场变化等造成企业未达到75%以上的生产负荷工况下进行现场监测的情况发生。同时建立常态排污监控机制,动态管理企业常态排污水平和总量指标,及时监控企业非正常生产污染物排放情况,减少项目单位偷排、偷放、超标排污的违法行为发生。

3.4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加强验收监测机构自身能力建设管理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州市的验收监测能力有待增强,大部分二级监测站仪器设备配备不齐,导致有些常规的监测因子有时会监测不准,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困难。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也参差不齐,与规范格式标准有一定差距。建议加大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检查和技术培训,强化验收监测人员在验收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验收监测人员监测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定期考核,持证上岗,提高工作人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此外还需要对验收监测人员进行相关的反腐倡廉教育,指出怎样的不良行为会危害到个人名誉,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警示工作人员在验收过程中不能越界,建立一个良好的纪检监察工作环境[6]。

4.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也容易存在各种问题,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管理上漏洞,本文粗略的分析了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待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给于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骆虹,林宏.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67-69.

[3]唐松林,姚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63-66.

[4]崔晓.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难点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57-58.

[5]孙松.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2,25(3):101-103.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12篇

高速公路项目作为线性工程, 具有环境影响距离长、范围广、贯穿整个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特点。“十二五”期间, 高速公路行业仍继续快速发展模式, 势必与区域环境造成冲突。因此, 为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 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公路项目环保验收, 构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保验收及后评价的公路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调查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近三年来环保验收技术审查的56个公路项目 (主要为高速公路项目) , 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主要特点及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审批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2 高速公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行业特点

2.1 验收时车流量达不到负荷

环保验收期间, 高速公路车流量多数达不到运营初期设计值, 其中约44.6%的项目车流量负荷小于75%的验收要求, 33.9%的项目负荷不足50%, 如某高速公路项目验收调查期间车流量负荷仅为12%。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前、后段衔接的公路尚未建成造成全线不贯通, 或中西部部分区域车流量增长缓慢所致。

2.2 工程内容变更比较普遍

公路项目环评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介入, 项目建设过程中, 由于受地质条件、地方职能部门要求以及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行为等众多因素影响, 工程局部线位、主要技术指标、建设内容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更。验收阶段多数项目在占地、土石方量, 桥梁、通道建设及临时占地设置等方面发生变化, 甚至有部分项目的服务设施、连接线设置或车道数、路基宽度等设计指标发生变更。工程变更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2.3 声环境敏感点变化大

高速公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实际分布情况与环评所列变化较大, 如某公路原有的48处敏感点已不在调查范围内, 另新增敏感点67处。总体上看, 验收阶段敏感点数量要多于环评所列, 影响范围加大。新增敏感点数量较多主要是由于公路在设计阶段局部线路摆动、两次调查统计口径不同、原环评未列入及新建敏感建筑靠近等原因造成。敏感点数量、相对位置调整大, 会造成环评及批复所要求的降噪措施缺乏针对性, 环评有效性难以实现。

3 高速公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存在问题

3.1 工程变更不履行环评审批手续

在统计的56个公路项目中, 有41%的项目服务设施发生变化, 其中4个项目增设服务区;6个项目车道数量增加, 如全线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2个项目路基宽度明显增加, 其中1个设计速度从100km/h增至120km/h。公路建设项目的这些变更均可产生对环境不利的影响, 按照管理规定应当履行相应环评审批手续, 但在调查的56个项目中仅1个项目履行了环评变更手续, 不到总数的2%。

3.2 隔声降噪措施不到位

因环保验收阶段公路项目噪声敏感点分布情况较环评阶段变化较大, 增加了噪声影响程度和措施实施难度。据统计, 隔声降噪措施不到位是公路项目环保验收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调查中有超过39%的项目未完全落实环评要求的隔声降噪措施。由于采取的降噪措施不完善, 在现状车流量条件下仍有26.8%的项目存在噪声超标问题, 而随着车流量的快速增加, 现状达标的敏感点也会陆续出现超标, 有可能导致环境纠纷。

3.3 水环境保护措施存在隐患

调查中有38%的项目调查范围内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或Ⅰ类、Ⅱ类敏感水体, 对照环评及批复意见要求, 环保验收阶段尚有7个项目未落实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2个项目未实施桥面封闭和设置事故水池, 1个项目未落实桥位下游取水口的调整工作, 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设计阶段未列入该项措施和资金。跨敏感水体桥梁或伴行路段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车辆事故, 可能引发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 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3.4 环境影响尚未全部显现

(1) 由于多数项目现状车流量达不到运营初期设计值, 各敏感点噪声影响尚不明显, 一般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建设单位不会对环评及批复所要求的降噪措施及时实施, 而营运期一旦全线贯通, 车流量将会迅速增加, 若敏感点噪声出现超标, 将难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公路项目对生态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累积影响, 环保验收时公路项目试运营时间短, 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还未显露, 措施有效性难以验证, 而环保验收进行的1~2次野外调查本身也有局限性。

3.5 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不够

公路施工对沿线环境的扰动影响较大, 为确保设计、施工期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多数公路建设项目仅能提供施工期环保总结报告, 关于环境监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未真正起到现场监管的作用, 难以作为项目通过环保验收的依据。此外, 环评批复意见中要求的“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也未落实。

4 加强高速公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措施

4.1 减少工程变更, 明确变更范畴

建议环保管理主动介入公路项目设计审查环节, 审查工程线位、建设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等是否与环评阶段一致, 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工程的变更行为, 经审查后的设计环保篇章向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同时, 应尽快明确工程重大变更范畴, 建议参照《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从项目建设性质、技术指标, 工程内容、敏感目标及主要环保措施变化等方面进行量化, 全面界定项目变更是否属重大变更。

4.2 控制两侧新增敏感点, 强化噪声治理

加强公路项目施工、试运营期环保监管, 严格控制沿线新增学校、医院和居民点等敏感建筑。建议国家在法律法规调整时, 从法律层面上限制或禁止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新建噪声敏感建筑物, 以减少噪声扰民问题和无谓的资金投入。按照“以人为本, 尽早治理”的理念, 并对应环评阶段以运营中期噪声预测值超标提出降噪措施的原则, 建议强化验收阶段噪声治理要求: (1) 对于现状超标或批复要求采取降噪声措施且距离未明显调远的敏感点严格落实降噪措施。 (2) 对于现状车流量较小, 但车流量短期内可能迅速增长的项目, 根据敏感点运营中期的噪声推算值实施降噪措施。

4.3 严防水环境风险, 消除安全隐患

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 对跨越水源保护区和Ⅱ类以上水体的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 防范水环境风险。工程设计中纳入该项环保措施和投资, 积极开展桥面径流收集技术和实时监控系统研究工作, 地方环保部门要加强试运营准入要求, 确保措施同步投入试运行, 对于不落实的项目禁止试运营。服务设施污水处理站运行不正常的, 严禁污水超标外排。

4.4 实施跟踪监测, 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鉴于部分公路项目存在噪声、生态影响尚未全部显现的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1) 环保验收阶段要预留敏感点声屏障位置和隔声降噪资金, 营运期加强噪声跟踪监测和环保监督工作, 一旦敏感点出现超标, 及时采取或增补降噪措施; (2) 对于长期累积的生态影响, 应落实生态监测计划, 在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后3~5年内, 委托专业单位适时开展生态累积影响后评价, 对于后评价中发现的生态问题, 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4.5 推进环境监理, 完善全程管理体系

尽快修改、完善现有环保法律法规, 明确环境监理的合法性。在现阶段交通部和各省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基础上, 及时总结经验, 制定公路行业环境监理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工作指南, 完善技术指标体系, 明确环境监理单位的相关职责。一定要构建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到环保验收、后评价的全程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监理工作应尽早介入, 编制实施方案, 将环境监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公路项目桥梁、隧道、高填深挖路段等重点工程及穿越敏感区路段的施工监管, 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得到落实。环保验收阶段, 建设单位须提供符合要求的环境监理报告, 作为项目通过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5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作为高速公路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核心内容,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是最近几年来才实行的一项针对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制度, 目前尚处在发展阶段。所以, 本文在分析研究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高速公路环保验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方法, 相信将对我国高速公路环保验收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君, 胡江东.高速公路竣工环保验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方法[J].公路交通技术, 2012 (06) :45~46.

[2]姜海波.铁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内容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1 (05) :56~58.

上一篇:表面包覆技术下一篇:非洛地平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