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转型范文

2024-09-23

外语教师转型范文(精选11篇)

外语教师转型 第1篇

高职外语教师队伍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共英语教学队伍,一类是专业外语教学队伍。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这两支队伍都存在着纯语言、单一化教学的弊端,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对语言应用的实际需求。大环境下,外语教学改革迫使许多高职院校削减公共英语教学学时、专业外语课程偏向职业化,导致师资结构不平衡,高职外语教师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转型与发展以适应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二、高职外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单一

高职外语教师具备的知识面较宽,各种知识都懂一点,但都懂得不深,尤其是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上流于表面甚至会误导学生。教师本身也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宁可把时间花费在类似中学阶段的纯语言教学上,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体现高职外语教学的职业性。

(二)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不同的教学观念,往往会导致差异较大的教学效果。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外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改意识薄弱,无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新一代的高职学生群体相适应。很多高职外语课堂中依然充斥着教师单纯讲授单词与句型、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断重复着学生大学之前的高中或中职英语知识,难以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提不起对高职英语的学习兴趣。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耐心学习这些枯燥的语言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职称晋升困难

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大量的课前备课、课程教学、批改作业等让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培训或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致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出现短板,加之教学工作中没有实习实训环节,只有纯理论课,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称晋升困难,职称评聘压力极大。

三、高职外语教师转型发展的角色定位

(一)职业型教师角色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高职英语专业已不是传统的英语专业中单纯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而是把主流语言类专业(如英语、日语)分为应用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日语)和旅游英语(日语)。以旅游英语为例,除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之外,更强调学生掌握英文导游技能、熟悉旅行社及酒店业务,把这些跨学科设置到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中,高职外语教师无疑要学习更多最新的学科知识,而不再是仅学习某一方面的专业学科,还需要掌握所有旅游方面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在驾驭学科知识的同时熟练运用英语教学该门学科。显然这对高职外语教师转型角色定位提出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

(二)ESP教师角色定位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它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非语言类专业学习或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通过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即满足他们在各学科领域对英语知识的需要,以提高教学效果。高职外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ESP教学内容的认知态度和ESP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是成功转型为ESP教师的必要保证。当然,ESP教学过程仍以语言为主,专业为辅。

(三)双语教师角色定位

双语教师应具备懂得并应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即在日常生活中能等同地应用两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也普遍存在对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外语语言好的情况。双语教师注重对非语言类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传递,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最新的专业知识,而语言更多的是发挥工具性的功能。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语言知识,还要有运用外语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双语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对师资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定位为双语教师就意味着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都必须有所提高。高职外语教师转型为双语教师需要在原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上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最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专业为主,外语为辅。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是这种转型时期的主体。社会对大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高等教育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外语教师必须从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大局和高职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当然,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和师资教学情况不尽相同,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高职外语教师的转型发展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进行实践的内容。

摘要:外语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队伍中的一个庞大群体,承担着高职学生的外语教学任务,他们的转型发展关系着整个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成败。对外语教师转型发展的研究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外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高职外语教师转型发展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职外语教师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钦.地方普通高校公共外语教师转型的角色定位[J].英语广场,2016年3月第03期.

[2]金媛.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9月第28卷第5期.

外语教师述职报告 第2篇

八月份进入珠江学院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事的协助和帮助下,我很快容如何了这个集体。顺利的开始了学习和工作。教学方面,我担任了日语专业的日企实务,经贸英语的二外日语,以及公共选修课的日语教学;管理方面,我现在是商务日语专业08级1班的班主任。现述职如下:

一、教学科研方面

日企实务这个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如果能在毕业之前,就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日本企业的基本运作方式和管理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的一般常识,这对他们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有很大帮助。在本课程的教授中,我努力做到日语基础知识的巩固,专业术语的讲解,国际贸易的介绍等各方面的平衡,达到教学目标。

英语专业的二外,作为必修课,每周平均3课时,但是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课堂上的三个课时是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大量的基础训练。因此,我每周都会有单词考试,以督促学习。强调二外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公选日语。外语方面的能力拓展。这部分学生主动选择日语,是日语教育工作者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是凭一时的热情而走进教室,我想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低估了日语学习的难度,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新生入校,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不了解,没有真实感受,需要前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顺利的进入大学生这一角色。因此在工作中,我充分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班级干部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积极与学生沟通,严格管理,热心帮助。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构建外语教材数字化转型特色方案 第3篇

而真正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有意义地结合的领域便是在教育领域。目前,很多国际知名的出版机构早已实现了对教育类图书的网络版与纸质版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在英语教育类图书的营销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显著,能够成功结合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的自身特点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所致。从英语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基于互动式的语言学习最能使学习者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互联网是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媒体。目前,这一模式的创作者与推广者英国的培生教育集团已经成功地在全球各地推广了这种英语教材营销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外语出版机构。作为一个学术性、教育性出版机构,外研社制定了“以出版为中心,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的方针,围绕“面向全民外语教育,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宗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系列化、立体化的出版框架。

早在2002年伊始,外研社就开始了把外语教材类图书进行电子化与纸质化结合出版的尝试,并且摸索出一套较为成功的经验模式。以“外研社基础英语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人性化教育。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覆盖教学全流程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包含互动性强的综合类资源、听说读写测专项资源、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等。所有资源多终端适配,为学生、教师、家长和教学管理者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与学服务。该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诸多特色。

第一大特色:外研社iEnglish基础教育数字教材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平教育、优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理念,以专家为引领,以教师服务体系为支撑,与《英语》(新标准)教材配套,适配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和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该网络教材权威科学,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美观时尚,实时沟通,个性动态,并内嵌先进的语音评测引擎,配有拓展练习和其他学习资源,具有学习管理功能,可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大特色:外研通点读笔互动教学系统包含外研通无线点读笔和一套多媒体点读软件包,是采用国际最新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和2.4G无线传输技术研发而成的新一代课堂教学和学习工具。此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点读笔基本的即点即读、无线传输、电子白板、资源拓展、师生互动功能,还加入了点读笔互动答题的设置,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自主制作课件的开放性平台,承载了一般点读产品所不能承载的多媒体学习体验,是现有点读类电教产品的一次全新升级。

第三大特色:“悠游国际少儿英语”互动白板软件是外研社专为中国5岁—12岁的青少年精心打造的零起点英语教材,是一套立足本土需要的国际化教材。这套教材配有同步互动白板软件,适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里使用。软件的设计符合孩子的认知,并且与教学内容完全匹配,包含动画、互动练习、趣味游戏、电子卡片及挂图等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帮助老师按照教学流程轻松组织课堂,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四大特色:外研社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便捷性与移动性的特征开发了“掌上新标准”这套教育软件,把教材内容、动画全部录入移动版听说训练APP,它具有同步配套教材、智能语音评测、学习内容生动、操作简易便捷、动态数据跟踪的特点,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服务。

第五大特色:外研社一书一练系统是国内首创的英语阅读成长管理工具,提供阅读服务,可以帮助学习者定位阅读能力,找出阅读方向,追踪阅读进度,记录阅读成长。该系统特点基于《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配备读物在线联系,题库书目持续更新,随机抽取练习题目,科学监测阅读效果,教师推送阅读任务,轻松实现家校同步,量化分析阅读行为,持续跟踪成长轨迹。它的课堂阅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及能力水平,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及兴趣方向,制定差异教学计划及有效目标。它的家庭阅读则可以检测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轻松找到合适读物,了解孩子阅读兴趣方向,科学加以优势引导,追踪孩子阅读成长轨迹,有效提升阅读质量。

第六大特色:为解决全国各地小、初、高教师在教学测试中经常遇到的找题困难、出卷复杂、试题难以管理等实际问题,外研社iEnglish基础教育题库系统推出了包括出题、审核、管理、组卷、打印、在线测试和报告生成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化试题库组卷系统,该系统组卷方式灵活,试题筛选精准,结果分析快速,并且试题质量高,题型涵盖全,兼容多媒体,功能人性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七大特色:外研社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测试系统是由外研社完全自主开发,用于精准判断学生阅读级别的在线系统。该分级阅读测试系统采用自适应算法,针对性地为考生推送试题,精准判定级别;系统自动评分,完成测试后可即时获得测试结果和反馈报告;测试用时短,并可分多次完成测试,不影响测试结果;操作界面简单友好,配有演示动画和音频,低年龄学生也可轻松完成。该系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阅读级别,辅助家长和教师为学生量身挑选英语读物,促进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的开展。

第八大特色: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基于英语写作实际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而设计,把机评和人评深度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交流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深度互动,全面助力教师提升写作教学效果。iWrite可助学生开心写作,它的写作规划器,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结构;它的机器评阅,在即时反馈中可激发学生写作情趣,在逐句详析中提高作文质量。 iWrite又可助教师轻松评阅,借助批注工具,快捷标注学生写作中的错误;支持句型点赞,重视鼓励性教学;错误类型统计,开展针对性教学。综上所述,外研社基础英语教育数字化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电子版英语教材的问世不等于纸质版英语教材的死亡。如前论述的一样,实现英语教材纸质版与电子版的有机统一,并且搭配使用是目前纸质图书出版营销中最为成功的一种模式。但是对于一套较为成功的英语教材来说,仅仅为纸质版的教材配电子版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这里涉及诸多的问题:电子版教材中的内容与纸质版教材的内容究竟需要有多大比例的重合才能使纸质版的教材减少重量,最终实现纸质版教材的价格降低而使学生受益?电子版教材中的内容如何定期进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的需要?电子版教材在使用中如果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对于非技术出身的英语教师与学习者应该如何应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改进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法,并实现教学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突破等等。从目前电子版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有学者发现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电子版教材接受程度不一。Rojers Joseph的研究发现,美国的大学生对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健康科学与医学领域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而宗俊峰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电子书出版情况为例的研究发现,清华大学出版的一些工程类学科的教材获得了较好的评价。由此看来,针对电子版大学教材的出版,尤其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这其中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一种完全成熟的出版运营模式的探讨与研究还远未完成。

(作者单位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外语教师转型 第4篇

1 高教外语教学的历史回顾、现状, 及对其未来改革的前瞻

洋务运动以来, 中国就有了现代外语教学。特别是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高校的外语专业更是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风风雨雨, 同时高校的非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也历经差不多同样的历程。新中国的外语教育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在国事外交、外贸金融、文化教育、新闻出版, 科技军事等方面造就了数量可观的外语人才, 其中的佼佼者不乏其人。

但时至今日, 由于社会的转型、技术的发展, 高教外语教学中隐藏多年的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首先是高校外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抱怨日益激烈;阻碍了其他学科的教学;落伍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发展等。同时, 在教育领域和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外语教育的存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关注。有些高校业已出台政策压缩或取缔某些种类的外语教学, 各类官员也在不同的场合呼吁弱化, 甚至是取消现行外语教学在学校中的存在。这一切给外语教师带来的震撼是他们的职能在弱化, 他们的地位在边缘化。几十年来, 在高校学科设置中, 曾经炙手可热的外语学科沦落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让高校外语教师困惑、迷茫, 甚至是恐惧。在时代的聚变和要求的面前, 高教外语教师还不审时度势, 采取积极应变的措施, 将来的形势也许会比当前更加地不尽如人意。所以高教外语改革的深化与拓展是当前的第一要务。目前, 高教外语改革的环境和条件, 应该说是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其一,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希望教育战略上有所起色, 早在十多年前, 教育部高教司为了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应用型综合能力的目的, 就倡导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手段, 而且这项政策的力度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强。其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这项庞大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土壤。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特别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积极依靠信息新技术。回顾这一趋向的历程, 开始所提倡的是早期的教育数字化技术, 即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第一代教育数字化革命;现在进一步提倡更先进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移动教学技术, 即第二代教育数字化革命。其三, 作为教育改革的终极服务目标, 高校学生迫切需要遵循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 在学校的外语学习过程中, 提高语言的实用性, 即外语的听、说、读、写和译等方面的交际应用能力, 和加强所学外语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紧密性。同时期待外语课堂不再是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地方, 也是学习外国不同文化和自我充实内涵的场所。所有这一切要求高教外语界彻底摒弃以等级考试为中心的痼疾, 让外语教育在高校中恢复其真正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 高教外语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从自身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 也积极呼吁面目一新的外语教学容、手段和形式。

2 外语教师在高教系统中的旧角色与新角色的转换

教育兴国的理念一个多世纪以来, 已经是深入人心。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外语教师, 在教育兴国的大潮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在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的对外交往和开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自身的功能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也在改变。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完善自身的职业发展, 迎接新的外语教育是他们无法回避的, 同时又是义不容辞的选择。而要完成这种转型, 重新给高教外语教师定位是这项任务的起始点。

2.1 外语教师在高教系统中的旧角色

在中国, 由于传统的尊师观念中, 教师被过度地捧高, 甚至有一种说法是“一朝为师, 终身为父”。其本意是尊师重教, 但其副作用之一就是形成了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单向交流:在教学中, 教师是中心和主体, 具有至高的权威;相反学生只是服从方, 其能够做到的就是被动地接受。而外语更是因为其来自异国, 能触及、使用、教授它的人相对较少, 所以便形成了一种曲高和寡的特性。受这种因素的影响, 外语教师在学科层面上更容易不自觉地自我孤立, 或者更容易被学生孤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外语教师凭借对外语知识较高的垄断地位, 更容易武断地选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类型。其后果是导致学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的缺失。所以在中国高教外语界会出现教师的教学方向与学生的需求方向之间出现尖锐矛盾的现象:教师专注于语言点、语法、文章架构层面上的教授;而大学生却呼吁加强听说、读、写、职场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实用技能的培养。

高教教师的旧角色还体现在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测评上。旧式的传统教师摆脱不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教师以课堂教学为把手, 实施“填鸭”式的单向知识传递。语法翻译法是这种教学的主流手法。在这一过程中, 不需要学生过多地参与, 也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质疑。

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呼应的是行政色彩极其浓烈的外语等级考试。灌输式教育与外语等级考试之间其实是一种互为利用、互为陪衬的关系。目前外语等级考试的系统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 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成人大学的英语等级网络考试, 以及英语语言之外的若干小语种考试。这些外语考试几乎把中国大学生囊括其中。虽然等级考试有着全国统一的考试评分标准, 表面上公正, 但实质上严重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加之由于师生在等级外语考试上的精力时间投入过大, 直接影响了其他学科, 甚至是主修学科的质量。对于这种苦不堪言局面, 高教外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其制造者之一。为了应付等级考试的过关任务, 外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寸步不离地围绕着考试题型、考试策略和考试范围运行。似乎复习资料和历届考题集变成了学生和教师外语教学的唯一内容。在这种被扭曲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被画地为牢, 教师根本无法达到自由发挥、因材施教的理想教学状态。凡此种种, 高校外语教师的旧角色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寻找和接纳新的角色将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选择。

2.2 外语教师在高教系统中的新角色

一千多年前, 韩愈就在其《师说》中提出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观点的合理性作为经典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世界的进步,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几何数率在扩展。即便是面对一个不大的领域, 任何人都难以做到永远是其中的领先者。教师与学生也同样面对着这一新的游戏规则。那么是否教师这种职业就此可以消失了呢?答案恰恰相反。在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一个学习者都比以前更需要找到一个先行者来对他进行引导。就拿物理科学举例:也许不需要一个物理学家来给物理专业的学生教授物理, 但这个学生绝对需要有一位从事过物理学习或工作的人在他左右。如果这个人要履行物理知识的传承职能, 他应该具备这些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1) 对学习者已经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指出需要完善之处。2) 为学习者将来的学习方向, 提出建议、启示和方法。3) 告知学习者可以找到的学习资源和其他指导者。4) 在众多学习者中, 为他们提供组织、协调、有时甚至是裁决的服务。5) 与学习者平等交流分享, 这种交流分享既是学术层面的, 也是人际精神层面上的;既是指导性的, 也是的双向的。

作为一位高教外语教师, 除了拥有以上所有新时代高教教师应当具有的特质外, 还要特别加强其中第五点的修养。语言不是刻板的知识, 也不是中规中矩的知识体系, 而是人类感情的外在符号。语言的交流本质上是情感的交流。外语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工作中, 其情感元素的运用比重一定是大于其他理工科或管理类科目的。如果外语教师的教学缺乏情感元素, 机械地照本宣科或羁绊在考试范围之内, 这种外语教学离失败也就不远啦。

高教外语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数码信息时代, 比自己年轻的学生才是“数码世界的原住民”, 而他们自己只是其中的移民。对于信息时代的外语学习, 外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在互联网的环境中, 学生们拥有的外语资源可能比他们的教师要多很多。这种情况下, 外语教师的强项是使用自己的专业强项和职业经验, 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中帮助学生选择、甄别、分享有价值且适合于他们的外语内容。把自己看成学生的权威而高高在上地对待学生, 显然不是新型高教外语教师的明智之举。

技术不代表一切, 但在外语教学中, 技术的作用显然高于很多其他的学科, 历史上早期的电化教育的对象大多就是外语教学。在新的形势下, 区别于旧外语教师角色的一个明显之处, 就是新型外语教师更需掌握和更新自身的教学信息技术, 使得外语教学中的视频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使得外语教学内容更接近外语的原本真实面目, 使得学生的外语交流渠道更加通畅, 同时也让模拟外语使用环境变得更加真实。

综上所述, 高教外语教师的新角色是外语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学习对象的组织者、语言交流的参与者、资源的分享者和技术的使用者。

3 结束语

高教外语教师的转型不是孤立的, 它同整个社会的需求, 技术的进步及教育界整体的变革紧密衔接。高教外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既是他们自己的要务, 也是学校和社会应该积极参和鼓励的责任。仅凭教师们的一己之力, 这种转型将是艰难和漫长的。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学校行政、人力、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机会往往是隐藏在危机当中的, 希望高教外语教师以自己的角色转变为推手, 把中国这个外语教学的大国变成外语教学的强国。

摘要: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也有着不短的历史。尽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 这个国家的高等外语教育事业拥有巨大的规模并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无法否认的。目前, 高等外语教育在多种层面上都无法应对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外语教师, 他们是改变高校外语教育困局的实施者, 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尽最大努力充实自身的业务内涵, 更需观察外语教学的新动向, 探索新的教学法, 尝试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新形势下, 确立新的自身角色定位和转型。

关键词:高教外语教师,旧角色,新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1]刘青.反思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2005 (4) .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N].中国教育报, 2013-12-20.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4]李良佑, 刘犁.外语教育往事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6]Bassnet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New Accents.

谈外语教师的素质 第5篇

广义上讲,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或品格,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一个人有了知识(广义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坦诚、善解人意、认真细心等,这就能为获得更多和更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素质的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教的内容之一,而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素质和知识素质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

(l)。人格素质

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的智商不同,个性、家庭、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也不同,教师只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如同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自主地在学

[1] [2] [3] [4]

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发展 第6篇

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由兼职和专任教师构成。一是聘请公办高校的在职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二是聘请公办高校退休老教授作为专职老教师以及本校的专职教师。民办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于专职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专职的青年教师的发展。大学外语老师大部分是是刚毕业的本科生,近年多是研究生,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教龄10年以下。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中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小,中间断层,没有年龄梯度。

学历层次较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在创业初期主要接收大量的應、往届本科生作为大学外语教师。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提高学校知名度,近年来才逐渐招聘刚毕业的研究生,但仍以本科或是在读研究生为主。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教师的教龄短,不够评职资格,职称结构极不合理,整体以讲师和助教为主,缺少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来推动学校发展。

教师队伍不稳定。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的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科研经费、评优评奖、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之间还很大的差距。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许多方面不享有公办高校教师的平等待遇,缺乏职业安全感和归宿感,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这就使得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人才一般处于单向流动状态,青年教师获得了学位或高职称一有机会就会想办法进入公办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多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补充,这样就影响民办高校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影响民办教育质量的提高。

科研水平偏低。大学外语属于公共基础课,授课学时多,大学外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民办高校外语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大多民办外语教师处于职业的适应期,外语教师的职业素养积累不够,缺乏系统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比较盲目,忽视了科研能力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民办外语教师的主要职能停留在教学上,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得不到重视,知识结构得不到改进,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科研工作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民办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专业的发展,由于大学外语的学科特点,在学校资金投入、科研立项、在职培训、评奖和评优方面都处于劣势,得到发展的机会少,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水平普遍偏低,专业危机感和学术危机感尤显突出。

外语教师培训滞后。目前民办高校的外语教师缺少职前专业培训,只是经过短期的教育理论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在大学外语教学的第一线,主要是在自发状态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的摸索,完全处于经验积累阶段。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单一,在职进修的机会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轮流参加各大出版举办的暑期培训、有限的学术会议、自我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比较分散、不系统与实际脱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大学外语教师发展要求,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策略

目前民办高校整体处于由创业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的转型期。民办外语教师发展环境不成熟,制度不完善,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的师资建设滞后。根据民办高校实际状况,我们认为从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教师自身两个主要方面做起,促进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发展。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应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健全,清理各类歧视性政策,健全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民办高校教师在福利待遇、社会保障、职称的评定,课题申请、进修培训、评先进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给予民办教师更多的政策支持,对民办高校教师提供外部保障,创造教师发展的机会。

民办高校要完善制度,为民办外语教师构建有利的发展平台。民办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外语专业人才,以扭转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学历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断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外语教师队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力军,民办高校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合理的外语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规范的教师培养体系。除了派教师参加出版社组织的外语教师暑期的短期培训,还要制定长期的教师发展规划,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选送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科研,造就稳定的、高质量的民办高校外语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外语教学质量。对于外语教师的培训应根据教学实践的需求,教师的实际水平,从解决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更新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外语教师的积极发展。大学外语是公共基础课,在专业建设方面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因此,在重专业、强化应用型教育的民办高校中,外语教师在评职、评奖、评优方面都处于劣势,教师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民办高校应重视对外语教师发展不同阶段有意识的引导和激励,给予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对教师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为大学外语教师发展创造一个有利平台。

外语教师转型 第7篇

一、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内涵实质

军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社会集团, 英语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军事功能变体, 且军事英语内容极为丰富, 发展演变也很活跃。因此, 瞄准英语在军事领域的实际应用, 使学员能熟练、准确地把握军事英语的系列特征, 借助语言之桥梁, 了解外军, 学习外军, 掌握军事科技, 开展军事交流, 这就是军事转型的内涵实质。课堂教学落实转型则主要体现在:分析军语的使用特征、语义特征和形式特征, 军事文本的语言和语体特征, 各种书面或口语的军事功能语篇分析, 军事现象与语言现象的关系, 语言理论的军事应用等。从内容上讲:借助语言载体传授军事知识, 将语言学习与军事训练相结合;从形式上讲:立足通识基础, 融入军事应用, 进行拓展延伸, 走交叉复合之路。根本目的:汲取世界先进军事文化, 跟踪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动态, 使外语能力这一战斗力中的“软实力”能转变为战场战斗力。

二、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语言学理据

1.顺应国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要求对课程设计仅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没有列出具体课程。课程要求还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 又要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这一做法有助于各校在根据自身特点,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不少院校已形成了淡化纯语言类基础性的内容, 使课程设计趋于专业化的做法, 尤其是一些专业特色性较强的院校。军校的专业使命很明确, 学习者的语言运用领域很具体和独特, 因此, 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 推进外语教学军事转型, 是顺应时代要求的。

2.符合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

后现代课程理论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基础, 强调课程的适应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每个学校新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具有“适量”不确定性, 这种不能预先决定的“适量”需要在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不断协调。军事活动发展和演变极为活跃, 新事物不断涌现, 这种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较好地通过开放式的、具有“适量”不确定性的军事英语课程体系来体现, 帮助学员始终不断地吸收新知识, 跟上军事发展前沿。

3.从语言学习理论、学习者情感因素及学习动机来分析

英语课程设计趋于专业化的思路, 较好地体现在工具要为一定的内容服务。也就是说, 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 离开了知识与文化, 工具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军校外语教学而言, 则不能离开军事知识与军事文化内容。关于动机, 对于军校学员而言, 特殊的身份和工作环境决定了归附型动机不可能发生多大作用, 而为了考试拿证书, 这也只能是“工具的工具”, 无法激起真正兴趣。军校学员只能是外语学习者, 而非第二语言学习者。真正能激发军校学员内在动机和好奇心兴趣的是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 将现有学习能真正转化为日后岗位任职能力的针对性教学。根据情感因素假说, 语言输入中语言单科现象严重, 几乎是纯语言性的常识内容, 对学习者构不成挑战, 激发不了学习者探索知识、开动思维的内因。长期以来, 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技能训练, 这是一个历史误区。技能的获得不一定只能通过技能操练课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用所学语言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而得到。

推进外语教学军事转型, 将职业适用融入基础共核, 让那些与军校学员的学习环境、使命、需求、兴趣息息相关的东西早日走进教室, 那么, 学员语言学习的动因就不会仅仅限于外部压力, 而是必然延伸到内在动力。

三、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策略和途径

1.逐步建立起军事外语课程教学体系

这是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当务之急, 同时它将决定着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成功与否。在建立过程中要体现几个原则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军事语境、语域下的外语教学;独立于但不排斥地方外语课程教学体系;军事外语学习必须建立在基础外语的基础上;军校军事外语教学与大学公共外语形成相互融合关系;军事外语离不开军事知识与军事文化内容这一核心;军事外语学习必须与科外英语相结合。

2.建立全军院校外语课程分级测评体系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军事外语教学的适用性渐渐受到质疑, 必须建立军队特色的测评体系, 科学发挥测评机制对全军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军队外语考试内容既要突出“军味”, 也要保证其外语水平与国家标准的接轨;军队外语测评结果对参试者具有资格评定作用;军校外语测评应充分考虑到学历层次、教育对象、水平差异等因素;评测体系对外语教学能起到牵引作用。

3.加强军事英语教学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

应清醒地认识到, 这项工作需要周密的计划;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配套措施的出台。可主要着手如下方面:确定军事英语师资的条件要求;建立军事英语教员教学水平和能力评估体系;建立军事英语教员的培训制度;拓宽教员学习、研究军事外语的渠道;形成军校外语教员与军事专业教员相结合的军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等。

4.建立军事外语教材体系

军事外语课程应以一套完善的军事外语教材为平台, 分别适用于不同培训层次、不同军兵种专业、不同需求。实施军事外语教学, 不能采用“补丁式”教材使用模式, 即外语教材主要以地方高校外语教材为主, 补充一部分军事外语材料, 因为无论是选用哪一套全国通用教材, 在内容编排上它都形成了自身的一个体系, 各个单元的内容均没有与军事领域挂钩, 因此, 作为补充类的军事素材难以与之有机结合。应借鉴全国通识教育外语教材, 自主编写并不断完善面向任务领域的军事应用性外语教材系列。

摘要:外语教学军事转型决定于两方面:军校的教育使命要求和外语在军事领域实际应用的自身丰富特征。本文在略述了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内涵实质的基础上, 分析了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语言学理据, 结合军校外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 探索了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外语教学,军事转型,理据,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大军.军语的认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的修订[J].中国外语, 2008, (1) .

[3]韩戈玲.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外语界, 2009, (2) .

外语教师转型 第8篇

一、发展现状

“楠竹之乡”益阳,竹林丰富,现有竹林面积200多万亩,每年采伐楠竹70万吨,主要分布在桃江县、安化县、赫山区、高新区等地。目前,全市包括楠竹在内的竹加工企业近10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现有出口竹木企业20多个。到2015年底,竹木制品出口突破4800万美元,出口形势喜人。涌现出一批竹筷出口加工企业,“春龙”竹凉席,“桃花江”、“风河”竹地板等出口龙头企业,产品远销世界多国。

二、发展困境

尽管悠久的历史底蕴让益阳竹制品久负盛名,竹制品出口贸易方面也有所斩获,但在产业发展中也遇到难以回避的瓶颈,一言以蔽之,有资源优势,无利润优势,缺国际化人才。

其一,传统生产和经营模式依然占主导、产业利润率不高

竹木草制品大多为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产品销售模式仍坚持传统的实体经营为主,缺乏带动行业发展和引领出口能力的规模企业。据调查,到2015年上半年,无论是赫山区泥江口的竹筷还是桃江的凉席,均无年产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由于整个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相互打压的现象普遍,益阳竹制品行业整体利润率不超过5%。

其二,电商人才缺口巨大

“互联网+农业”的开拓和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而人才供应与竹制品行业发展需求不衔接,是对产业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才专业化、细分化需求凸显,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缺乏的问题突出。益阳市竹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电商人才缺乏,互联网贸易要做大做强很艰难。2016年6月3日,益阳市统计局数据,近年益阳市在培养互联网贸易、语言交流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五年来先后依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等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人员,但自主培养的人员大多数只是从事较为低级的业务工作,缺乏懂农业互联网的高端人才;而企业由于受规模、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信息技术、外语和电商人才的引进,导致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开发。

其三,电商交易的零贡献

2015年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8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0.6%。而益阳市纳入线上贸易统计平台的电子商务企业只有湖南品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万木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桃江县溜达牛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竹制品,作为益阳特色农林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未见成立电子商务销售公司,不能纳入限额以上统计平台。

三、发展出路

“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跨界融合,是一场技术的革命,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革命。互联网是资源、信息、贸易全球化的标志,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意味着,传统优势农林产业的全球化、国际化。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和技术,再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无法转变成新的产业和利润优势。加快益阳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推进竹制品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须在网络技术、电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资金、项目和技术投入。

其一,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靠外语+电商人才

以“互联网+农业”整合跨平台资源,推动互联网与传统竹制品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电子商务新模式,就要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引导鼓励中小竹制品企业应用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然而目前,竹制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习惯于传统的展示和销售方式,有的只是制作了网页,满足于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等一般功能,未见多元化的工艺信息和产品展示。有些企业因缺乏外语人才,对阿里国际、速买通等跨境电商平台望而却步或束手无策。即使有国外客户询盘,受制于语言障碍,无法为潜在客户提供产品描述,解答生产工艺、物流、价格等关键问题。

其二,竹制品企业的国际化靠外语人才的本地化

语言是国际贸易交流的载体,外语人才是实现传统竹制品产业“走出去”的前提。“互联网+”产业发展与行业整体的提升催生了对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需求。然而,竹制品企业生产、经营、出口规模基本偏小,总体缺少外向型骨干企业,急需精通语言的跨境电商人才,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法规和出口国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促进线上线下贸易洽谈与合作,拓宽企业产品出口渠道,促进竹木制品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

其三,新一轮中小民营企业外贸热潮的兴起促使跨境电商英语人才需求发生根本变革

随着国家对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竹制品企业有资格参加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懂技术不懂市场,懂产品不懂策划和谈判,更不懂英语,因此具备高素质的跨境电商英语人才必然受到欢迎。

四、结语

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明确了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跨境电商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依托“校企合作”建立的跨境电商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能最低成本地实现先进经验本地化。

企业在用人类型上正朝着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始摒弃原有的用人观念,逐步意识到互联网的时代外语人才的重要性。通过与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商人才服务公司,同时也是阿里巴巴官方合作人才服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本地化普及和推广提供人才支撑,也为本土优势产业“走出去”,特别是竹制品企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国际贸易与洽谈、跨境电商平台销售、运营和管理输送血液。

为解决“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的人才供应问题,益阳市已初步构建了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近两年来,益阳本地多所院校面向临近毕业大学生培训了8000余名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然而,外语+电商人才的培养却未见得到应有的重视,足见新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仍停留在国内电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识缺乏。正如益阳市政协委员刘建荣和另两名委员共同撰写的《关于大力推动益阳“互联网+”发展的建议》提到,人才缺乏是制约“互联网+”在益阳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唯有百年大计,方能持久发展。

摘要:随着对外贸易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外贸企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工厂开始设立自己的外贸部门,减少和外贸公司的合作。这些变化对于地方院校如何培养外贸人才,加强和地方外贸工厂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湖南省益阳当地传统竹制品工厂的发展新情况,对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本地化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外贸工厂,竹制品,人才本地化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外语教师转型 第9篇

2013年10月21日 ,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微博]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指出中高考英语考试将向一年多次、社会化考试的方向发展,使英语教学目的回归至学习语言的本质上———用语言实施交际。这就使未来英语教师面临极大的挑战, 当务之急是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使之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以适应未来英语教学之需。

针对改革的新形式与新目标,2014年上半年,本研究项目组先后向浙江省宁波市与湖州市137位初中英语教师,以及某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82位师范生发放了关于《未来外语教师交际交流能力和外语教育能力需求之调查研究》的调查问卷219份 ,旨在了解在岗基础英语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对 :a.英语教育改革动态政策的认知;b.《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英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认知;c.交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授课方式,目的是掌握英语教育开始实施社会化改革, 当前和未来英语教师的语言交际交流能力与外语教育能力之需。

1.关 于现任英语教师和在校英语师范生对英语教育政策改革动态的认知分析

英语改革的实质是将英语教学的重心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 使英语教学目的回归到培养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本质上, 也将外语教学的评估标准从过偏重于知识考查扭向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本研究对现任英语教师及在校英语师范生,就中高考英语改革的内容、目的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看, 英语教师和在校英语师范生对英语教育政策改革动态的关注度不够高。深入了解该改革动态的英语教师和在校英语师范生分别占15%和7.32%,说明这些有望改变英语教学范式的未来主力军, 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改革的急需性,这样就很难应改革之需,实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做到与国际化人才培育模式接轨。

2.关于现任英语教师和在校英语师范生对英语交际教学目标认知的分析

英语具有促进中国和国际相互理解、交流合作的重要作用,然而,国内英语教学却满足不了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咎于长期的英语教学模式偏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考查, 轻视对其文化意识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培养。《新课标》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其利于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功能,能否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关键是教师对它的准确解读。

本研究对现任英语教师及在校英语师范生,就《新课标》规定的英语教育的目标: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英语教学中, 对词汇的一些文化蕴含很难渗透, 调查发现,“缺乏词汇文化知识”的英语教师和师范生高达65.85%;“对英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仅占30% 和4.88% ; 对“中外文化异同深入了解” 的英语师 范生占12.2%;“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分别仅占25%和12.2%。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教师队伍匮乏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平平的文化理解能力,说明《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师单一的语言知识结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未来英语教师,师范生亟待强化文化意识,增加文化知识,调整自身对语言理解的自觉性,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交际文化教学素养。

3.关于交际文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的分析

《新课标》的顺利推行和实施 ,要求教学方式的一同适应。本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式任务教学法”的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分别仅占10%和14.63%,另有35%的在岗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无需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真实性、交际性的英语氛围,认为过于费时,易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此项数据揭示每年大大小小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尚未完全体现出外语改革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需求,未能及时有效地直接提升教师适应时代的文化素养,以及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完成实现交际文化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和能力目标等任务。

《新课标》强调增设课外活动 ,使学生将课堂内习得的语言交际知识应用于实际, 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交际运用能力。现实教学中,“课外经常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主题班会等活动”的英语教师只占30%,说明多数英语教师还未及时明确课外的实践平台对学生使用语言的重要性,说明部分英语教师除了自身尚不具备举办、指导此类活动的能力外,他们语言教学要社会化的意识也不强。

4.结语

通过以上,了解了中高考英语改革对在校英语教师和英语师范生外语教育能力的需求:除了丰富语言知识,亟待强化交际文化意识,丰富文化知识,调整自身对语言理解的自觉性,提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交际文化教学专业素养,还需树立全心的教学观,提高外语教育能力。

摘要:2013年下半年,教育部明确了关于中高考英语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办法,这给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就英语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对英语改革动态政策的认知,《新课标》英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认知,以及交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授课方式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在校英语师范生如何面对外语教育改革,以更好更快地适应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

高校外语教师元认知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10篇

21世纪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 还必须学会学习。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并且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的过程, 即学生要具有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个人为了理解和学习所必需具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1]。元认知不但包括学生使用的策略, 还包括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及如何应用它们。当一个人具有元认知能力, 他/她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能否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反思被认为是衡量成功教育过程的指标。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批判就体现在传统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元认知技能。

弗莱维尔 (Flavell) 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元认知 (Metacognition) 的概念, 元认知研究开始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领域开展, 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策略能力, 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祖林 (Kozulin) 的研究表明, 受过元认知培训的学生表现与受过元认知培训的教师作为教学中介者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有显著的正相关。即, 受过元认知培训的学生和教师能更有效地运用元认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科祖林 (Kozulin) 在其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会上的论文《谁更需要元认知:学生或是教师》中指出, 教师解决认知问题的能力与反思其解决问题策略能力方面有很大差距。所以无论是针对那些教公认学业成绩差的少数学生的教师们还是一般教师培训, 尤其要给予元认知足够的重视[2]。拉赫曼 (Rahman) 在其论文“元认知意识强的教师能培养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吗?”得出结论, 元认知意识强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表现更好[3]。

在我国外语教学界, 近十年来有关外语教学的元认知研究, 除了杨文滢[4]研究了步骤和模式外, 都是采用实验的方法, 通过一定时间的元认知策略训练证明培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了具体语言技能和学习质量。此类研究都是以学生元认知为研究对象, 教师元认知如何及其与学生元认知是否存在相关很少被研究。只有吴迪从教师元认知的内涵和结构入手, 结合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 探讨了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他指出, “教师元认知能为教师提供自我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保证, 加强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5]

本篇文章着重论述如何提高教师元认知,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定义、特点和趋势

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而教师专业发展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说法不一, 但一般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叶澜, 白益民1996) [6]。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 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两类知识, 关于学科的知识和教育的知识。第二是强调教师要有实践反思取向, 即教师实践知识和促进教师以某种方式反思。第三是教师以哪些途径和方式促进专业发展。目前,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总结其中的共同点可以理解为: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个体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

近年来, 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逐步确立了教师发展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不断创新, 但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平衡。虽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差距, 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逐渐由教师群体的和外在的专业提升演变为教师个体的和内在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教师质量, 促进教师不断增强专业能力, 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元认知能力是教师个体的和内在的专业发展, 外语教师教学元认知是指教师了解培养学生元认知所必要的知识, 通常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 在特定环境下所应有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对于教学必需的知识的理解对于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外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元认知能力将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根本。

三、提高教师元认知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元认知, 培养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 有利于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者, 有利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提高教师元认知?如下两点可以借鉴。

1. 开展外语教师教学元认知培训课程, 培养外语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

鉴于外语教师对于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参差不齐, 培养教师元认知能力首要的就是由专家向教师介绍元认知, 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激发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高级管理过程, 并分析教师教学元认知。主要涉及三方面。计划过程、监控过程和评价优缺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就量表式问卷作答, 并算出以上三方面的得分。分析教师得分结果时, 侧重对自我优势和劣势的反思性自我分析。然后培训专家分发活页, 对于如何展开教学给予建议。这些建议仍然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方面的指导。这种活页能用于开展行动计划, 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高级管理水平, 教师因此能从元认知角度更加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另外一种提高外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就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元认知研究标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2. 培养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批判反思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教师以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为基础, 伴随元认知体验,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培养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批判反思能力, 以此提高外语教师元认知监控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第一, 鼓励外语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使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和自我成长的关键。第二, 学校应对外语教师对提高教学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学校要考虑教师在反思方面的具体要求, 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外语教师自觉反思。第三, 对于外语教师的反思要加以引导, 要指导教师具体地直接地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调整改变教学行为, 行动上有所体现。第四, 对反思的方法和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要创造有利于教师反思的机制和环境, 使外语教师做到经常反思, 让他们主动进行思想交流, 如教师间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反思的内容包括对经验进行反思;对各种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问题进行反思, 如反思某次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学过程是否根据学生的个体进行调整, 等。

四、结语

目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 对于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元认知的水平和能力成为广大教师和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 但是研究很少涉及到教师的元认知。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提高教师元认知能力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 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及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考察教师实际课堂行为, 来检验课堂行为是否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元认知意识强的教师是否能更多地思考自己课堂上的行为, 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Flavell, 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 L.B.Resnick (Ed.) ,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J].Hillsdale, NJ:Erlbaum, 1976:231-236.

[2]Kozulin, A.Who needs metacognition more:students or teacher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M].Canada:Montreal, 2005.

[3]Rahman, F.Do Metacognitively Aware Teachers Make Any Difference In Students’Metacogn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2010, 2 (6) .

[4]杨文滢.关于将元认知训练纳入英语教学之研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28-29.

[5]吴迪, 陈迎, 等.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6) :32-34.

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外语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12-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与工作的往来,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渐的增多。从这一点上来说,高校外语教学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外语教师的素质,所以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的外语教学质量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自主能力之中的自主,所指的是高校教师作为个体本性之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外语教学之中,这一点直接影响了教师本身的价值取向,以及教学方法等。

目前就高校外语教学自主能力的相关研究,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逐渐的增多,自主的概念原本来源于欧洲。从本世纪开始,基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学之中的研究已经逐渐的增多,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自主”话题的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理论引介到教学实践的转变,尤其是在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主学习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后,催生了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与方法,但并未有效地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的突出問题。不少学者在对外语教学的反思中,重新关注教师在外语教学的作用。Little(1995)认为外语学习是一种师生对话,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主依赖于教师自主,教师的角色至为关键。

二、影响我国外语教学自主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从内在因素来说,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索,其一,从教师的自身条件上来说,有没有在工作之中充分适应挑战与竞争,在自身发展之中对于自主发展以及自我提高的迫切性有多大,此处也就是日常所强调的动机;其二,教师需要强大的身心素质做支撑,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良好的外部力量之外,教师自身能力也是制约其教学自主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对于职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以及伦理观念等方面也是制约我国外语教学教师自主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从外在因素来说,教师的自助能力发展,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自主能力发展的意识与动力,同时也需要外部因素来进行权衡。教师现在所处学校中的各个方面的工作环境就是一个大环境。社会对于高校与教师寄语了深切的希望,这种愿望对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自主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师的发展,要不断的改进自身。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环境,以其在学生之中的影响为前提,职业帮助宝石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的自主能力的策略

首先,高校外语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身观念,对于人的行为来说,观念是进行驱动的策略。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发展,观念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该全面促进自身的思想建设,时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理念,不断改进自身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断强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做到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自身的行为理念,与自身建设。

其次,高校外语教师应该进行环境的推动,教师的自主发展不仅受到思想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环境从总体上来说,可以有效的推动教师的自身发展与建设,全面推进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仅要建设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严谨规范的校园政策,并且积极建设自身科学规范的学术环境。

再次,高校外语教师自主能力的培养应该进行各项机制的拉动,一般来说学校的各项机制,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长效的影响。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于教师自主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针对这一观点拉私活,学校应该建立适当的目标导向机制,注重建立丰富的活动辅助机制,针对教师的自主能力建设应该全面建设成就激励机制。

最后,高校外语教师自主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反思措施,教师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建设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对自身的自主能力建设及时的进行反思,全面推进自身职业能力建设,对于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及时的进行回顾与审视,并且进行不断的分析,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与缺陷,在反思之中不断的进行改进。

四、结论

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自主能力,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设,高校教学能力的科研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地影响。教师的自主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之中的重要途径,同事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表现。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所有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养成的观念与习惯。所以,针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该项研究具有实际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文华.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专业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06)

[2] 王守仁.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过程中建设教师队伍[J].外语界. 2012(04)

[3] 姚计海.论教师教学自主与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2012(08)

[4] 李四清.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02)

上一篇:公民守法下一篇:可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