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差异范文

2024-06-27

基础差异范文(精选10篇)

基础差异 第1篇

本文以江苏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桥梁拓宽工程为背景, 重点研究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的控制标准及其工程控制对策。

1 桥梁拓宽方案

江苏某高速公路1996年9月建成通车, 全长249.452 km。主线原有特大桥3座、大桥20座、中小桥231座和互通匝道桥50座。特大桥和大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中小跨径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梁 (板) 且桥面连续。

江苏某高速公路扩建采用在现有道路走廊内, 两侧拼接为主的总体方案, 由原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相应地, 原有的桥梁两侧各拓宽8.25 m, 拓宽的设计方案采用上部结构拼接、下部结构分离;新拓宽的上部结构形式与原桥上部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 新拓宽桥梁基础均采用桩基础[3,4,5]。

新旧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横桥向直接拼接的方法, 其拼接的构造有铰接 (弱连接) 和刚接 (强连接) 两种。由于这两种拼接构造的传力特性不同, 在车辆荷载、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等作用下拼接接头区域的受力并不一样。因此, 新旧桥梁上部结构横向拼接的构造选择必须考虑这些作用下的受力并使拼接区域不产生混凝土裂缝, 其中主要是新旧桥基础沉降差作用。

2 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容许值

2.1 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容许值的概念

桥梁横向拼接后, 考虑新旧桥梁基础的沉降差异和车辆荷载作用, 根据桥梁结构理论对桥梁的上部结构的拼接部位截面进行强度计算, 当拼接部位的混凝土拉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时, 就对应一个新旧桥梁基础的沉降差值。在上部结构拓宽布置、拼接构造、拼接部位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确定的情况下, 这个沉降差值是可能导致拼接部位混凝土开裂的限值, 即被称为新旧桥梁基础之间的沉降差容许值[Δ]。

2.2 确定方法与建议值

1)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

旧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或整体T梁, 新拓宽上部结构为同样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整体T梁。新旧T梁之间拼接构造为刚性连接, 拼接部位采用C50的微膨胀混凝土, 宽度400 mm。对于新旧桥梁基础之间沉降差是假定拓宽后旧桥的基础不沉降, 新桥基础发生沉降, 两者间沉降差Δ即为新桥基础沉降值。新桥基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各新T梁的沉降, 采用的各片主梁的沉降计算模式为线性变化假定模式 (如图1所示) 。图1中, 编号为1号梁~6号梁、7号梁~11号梁分别对应为旧桥和新拓宽桥的主梁;Δ值在新拓宽的11号梁 (外边梁) 处, 旧桥原边梁, 即6号梁位沉降值为0, 则6号梁与11号梁之间的主梁沉降值按直线变化。

对于如图1所示的多梁式上部结构横桥向沉降为线性变化的计算模式, 主要是考虑新桥基础的沉降并不会引起上部结构各主梁的一致刚性位移。由于旧主梁假定沉降为零, 则其对邻近的新主梁约束较大, 而对远处的新主梁约束较小, 故新边梁 (11号梁) 的沉降较大, 可能达到Δ值, 而7号梁的沉降值可能较小, 为简化起见, 计算模式取线性变化。

对江苏某高速的跨径分别为20 m, 25 m和30 m的简支T梁, 斜交角度分别为0°, 30°和45°的桥梁进行了分析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当新旧T梁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时, 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容许值[Δ]可取5 mm。

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江苏某高速公路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绝大部分是斜桥正做的连续梁桥, 单箱单室, 由于各桥往往情况不同, 新桥拓宽部分仍采用单箱单室, 但总体布置上各自不同。新旧箱梁的拼接采用铰接连接, 拼接部位截面厚300 mm, 宽500 mm, 采用C50微膨胀混凝土。建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整体计算模型, 采用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 并假定旧箱梁的沉降值为0, 新箱梁的沉降值为Δ, 按作用效应组合进行计算结果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当新旧箱梁之间采用弱连接时, 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值[Δ]可取10 mm。考虑到斜桥正做连续箱梁拓宽的特点与受力复杂性, 江苏某高速连续箱梁拓宽采用[Δ]=5 mm来控制。

3 实桥观测

1)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的观测。

对多梁式T梁的沉降观测有两座桥, 共有7个桥墩沉降观测点及25个新拓宽T梁沉降观测点, 整理观测数据结果表明, 这些桥墩及T梁的沉降具有相近的发展规律。下面为九乡河桥观测的简介。九乡河桥采用原桥两侧拼宽, 拼宽部分上部结构采用与原桥相同的结构形式, 为3×20 m+2×30 m+2×20 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20 m T梁采用矮T梁, 30 m T梁采用普通T梁, 简支桥面连续, 全桥一联。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墩, 桥台采用肋板式及U形桥台, 基础为钻空灌注桩, 桩径1.5 m。九乡河桥至2006年5月, 旧桥的桥墩基础基本未发生沉降, 而新桥桥墩的沉降发展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 新旧梁横向拼接后桥墩基础沉降继续发生, 在桥梁通车状态下基础沉降还持续增加, 但沉降值趋于减小。主梁拼接后322 d, 新桥的两个桥墩沉降分别为2.7 mm和3.7 mm。新旧桥梁的主梁横向拼接后, 桥梁的各片新梁的累计沉降观测值分布数据表明, 拓宽部分主梁沉降规律与桥墩基础沉降相同, 但沉降量略大, 可能是受到主梁支座弹性变形的影响。

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观测。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沉降观测有两座桥, 共有11个桥墩沉降观测点, 观测数据整理结果表明, 这些桥墩的沉降也具有相近的发展规律。下面为花桥观测的简介。

花桥拓宽时为两侧拼宽, 拼宽部分采用与原桥相近的结构形式, 主桥为2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孔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 左半桥跨径为 (36.0+36.5) m+10.01 m, 右半桥跨径为9.338 m+ (36.5+36.0) m, 其中主跨采用独柱墩, 钻孔灌注桩基础。

至2006年5月, 观测老桥的桥墩基础基本未发生沉降。

新旧梁拼接后桥墩基础沉降继续发生, 但沉降值趋于减小, 在桥梁通车状态下基础沉降还持续增加。新旧桥的箱梁拼接后217 d, 新桥的3个桥墩沉降分别为2.2 mm, 1.5 mm和2.7 mm。

4 工程控制对策

1) 可以在工期容许的条件下, 在拓宽的桥梁上部结构完成后, 尽量推迟新旧桥梁上部结构拼接时间。2) 保持一定的桩间距, 对于群桩沉降的减少和容许沉降条件下的桩承载力发挥有利。3) 可采用成桩后的后压浆处理技术来控制桩基础沉降。

5 结语

1) 新旧桥梁基础的沉降差对桥梁上部结构拓宽横向受力影响较大。从上部结构拼接部位的结构分析可以计算出, 在不同拼接构造措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基础沉降值, 从而引入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容许值概念。2) 为保证拼接部位的结构内力和混凝土应力不致过大而使混凝土开裂, 应通过对桥梁的上部结构不同拼接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确定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容许值。建议新旧简支梁桥的基础沉降差容许值应不超过5 mm, 新旧连续箱梁桥的基础沉降差容许值应不超过10 mm, 工程上可按5 mm控制。3) 通过对江苏某高速上的典型桥梁进行的沉降定期观测结果表明, 计算时假定的沉降模式基本正确, 将新旧桥梁的基础沉降差控制在容许值范围内是可能的。

摘要:从拓宽后桥梁上部结构整体性能和拼接部位不产生混凝土裂缝出发, 提出了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容许值的概念。结合江苏某高速公路桥梁拓宽的技术条件和结构分析, 介绍了容许值的确定方法和在施工中控制的工程对策, 对典型桥梁的沉降观测结果证明了计算模式是正确的。

关键词:混凝土桥,桥梁拓宽,基础沉降差,沉降差容许值,沉降观测

参考文献

[1]叶见曙, 华斌, 鞠金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拓宽的若干问题探讨[A].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2]王学军.基础沉降对加宽桥梁上部构造的影响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7 (2) :31-34.

[3]郭立民, 于彩云.桥面拓宽改建的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4 (7) :27-28.

[4]MENG Guang-wen.Opinions on Design of Widening of Old Highway Bridges[J].Technoc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04 (3) :71-75.

[5]LIANG Zhi-guang, WANG Ping, WANGJia-chen.Connection of Newand Old Structures of Bridges on Guang-Fo Expressway[J].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2006 (1) :30-33.

基础差异 第2篇

文科生的学习内容比理科生要少得多,反复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也比理科生多得多。可是结果理科生比文科生的分数要高得多。这种现象的存在我认为是文理科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基础的差异。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分班的条件,而是把自己的理科成绩是否优秀作为选择的唯一的依据。尤其是数学成绩不好,甚至于家长都用数学不好来劝说孩子选择文科;那些数学或者理化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并不喜欢但擅长的文科。也有一些理科老师为保证自己班级成绩的稳定,会“劝退”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

2、信心的差异。由于基础的差异,和分班时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暗示,让文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了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信心不足,明显有应付现象。一遇到有些综合或者需要自己思考的问题往往没有信心坚持下去。

基础差异 第3篇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对美国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理性的比较与分析,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由于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给两国在基础教育方面所带来的差异。但深入思考,又不难发现,这种差异的一方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同时还有着某些共通的东西。

一、差 异

课程设置的差异。美国没有国家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由各州自行制定,教材由各学校自主选用。美国中学课程的设置都十分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主要包括阅读、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它们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而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选修课门类众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数即可。中国实行国家课程,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各省使用统一的教材。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主科)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教材几乎全国统一。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占用很多,知识深奥、学术化倾向明显、重知识轻能力、轻生活,学生负担沉重。选修课种类极少,教学时间不足,这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利。

教学目标的差异。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是知识;美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是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注重知识。美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能力培养。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部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问题越多。

教学内容的差异。中国课堂容量大,难度大;美国课堂容量小,难度低。中国的课堂教学,课堂容量大,要求高,教学内容较深、较难,这样容易给学生打下系统扎实的基础,但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学生思考少、动手少的弊端。 而美国把兴趣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本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教学内容一般稍浅。美国课程难度小,便于学生对各科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均衡发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缺点是知识深度不够,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平平。

高考的差异。SA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名校学习能否被录取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SAT考试更注重能力或智力方面的测试,内容上与我国高考内容完全不同。对于高考,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只有等到高中毕业才能参加,而美国几乎从初中开始,就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高考,且每年类似考试有7次之多。美国高校在招生录取上拥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对新生的入学选拔一般都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多方面来衡量、选拔和录取新生,而不仅仅是看考生的成绩。除了分数要求之外,美国大学录取还有一个很严格的要求是强调考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高中开设的许多大学课程AP课程取得的学分,通常也会成为大学录取时的重要参考。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招生对高考成绩极为重视,大学录取的唯一依据就是高考成绩。

二、融 合

中美两国近年来都开始对本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忧虑,两国政府近年来都在大刀阔斧地致力于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教育改革措施,都在向对方靠拢,两国在保留原有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在很多领域正在逐渐走向融合。

(一)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加强教育的标准化,推进基础学科、基础能力的提高

美国联邦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一部《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此法案的实施掀起了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

加大各年级统一考试力度,实行标准化考试。美国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实行以后,美国政府建立全国统一教育标准,并实行统一考试,各州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普遍开始加强各年级的统考,强化统考的导向作用。各州政府通过标准化考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跟踪和监控非常严密,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成绩都要被跟踪,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加强数学、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美国政府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国策,成立国家数学委员会,旨在帮助儿童与青少年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保持美国的竞争力,提升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美国十分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从小学到高中的各年级均开设了阅读课和写作课。各州把3-12年级的数学、阅读和写作列为重要的统考科目,及时跟踪和监控这几个学科的教育质量。

加强学生的学业辅导。由于各学校非常重视统考,为提高统考的通过率,采取了很多措施,以确保统考的通过率。如分重点班、分层次授课、小团体辅导、安排专职辅导教师对学差生、特殊生进行辅导、组织大规模的暑期班补习项目等,很多学校称之为“教学干预辅导系统”(AIS系统)。

(二)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加强教育的个性化,推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置出现综合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趋势。初中取消物理、化学、生物,改设科学课,改历史为历史与社会,强调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在加强。高中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增设选修课,鼓励学校开设校本选修课,各学科内容普遍降低了难度,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能够把学科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保证一定的课时,赋予一定的学分,确保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课程改革的趋势与美国非常相像。

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要求与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吻合,符合人的终身发展规律,符合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考制度更加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招生政策更加多元化。近年来,中国高考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高考不仅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越来越重视对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考察,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不关心社会、脱离生活实际、死记硬背、不注重思维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高考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三、 选 择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各有优势,又存在各自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中美教育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一条融汇中美两国教育优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中国学校发展之路。

(一)寻求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

近年来,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标准化教育尤其是高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中国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性,其实这一观点是极其片面的。

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中国的标准化教育和高考制度曾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不是没有问题,问题的焦点就是把教育的目的异化,把高考极端化,把应试和分数当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当作学校工作的全部。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构建一种有利于个性社会化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要不断改革完善高考制度,减轻“升学率”对学校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完善保送制度,确保富有特长、能力特强的学生能进入大学深造。

(二)寻求基础性和创造性的平衡

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为载体,没有知识的根基,创造力不能凭空产生。我们去考察美国中学的暑假生活,发现校园里比正常开学时还要繁忙,各种培优班、补差班紧张进行,参与人数众多。认为美国学生很轻松,其实是很多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的错觉,美国越来越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而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使创新失去坚实的根基。

美国的创造性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中国的教育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自主性学习,让课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思维热情,真正还课堂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三)寻求民主性与纪律性的平衡

中国教育强调共性、纪律、秩序和服从,美国教育强调个性、差异、民主和自由。我认为两国的教育要相互融通,不可过于极端。一方面,人的个性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自由;另一方面,个性和自由是有前提的,它不能损坏公共的秩序,没有纪律和法制约束的个性和自由是脱缰的野马,不仅会破坏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秩序,同时其自身的自由从根本上讲也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既要尊重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宽松氛围,同时,又要尊重共同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校环境,做到个性上倡导自由,公共秩序方面严守规则、强调纪律,达到个性与共性、宽容与秩序、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第4篇

计税基础,通常是出现在税法的相关方面,是由企业新会计准则明确提出的,指的就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因此又可以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两部分。

一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

1.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在会计上的内容

在企业的会计准则中,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指的就是在企业外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时所支出的成本,包括了购买价款、相关税费、 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在税务上的内容

而根据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在明确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时, 就要将在进行资产购买和费用支出过程中所产生的税费,以及为了使购入的资产能够被直接使用而支出的其他费用作为确定的依据。

3.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上的差异

就企业在购入固定资产方面而言,通常情况下是不存在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差异的,但是当遇到以下几种特殊情况时就要注意其中存在的差异。首先就是票据方面的差异,一般从会计的角度来讲,对票据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可以在进行计税基础的时候可以忽略票据的使用。但是对税务而言,票据是判定企业外购资产支出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没有票据,那么即使存在实际的支出和话费那也不能作为合法的判定依据。其次就是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延期支付问题,固定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在会计上经常会遵循实际大于形式的理念,对没有进过确认的支出同样也会进行清理和计算。而在税务上则是严格依据合同的规定和票据进行确认,这也导致了后期折旧计算和税前扣除的明显差别。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在会计上的内容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在会计上也有明确的规定,所谓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同时也包括了借款费用所产生的成本。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在税务上的内容

在税法的角度上来讲,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是以竣工结算前所发生的指出为计税基础的。而且如果企业在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借款的行为,那么对其在建造期间产生的费用也应该计入其中, 但是该费用不能超出同期金融类贷款的利息。

3.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上的差异

由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了材料的购买和安装,人工费用以及借款的利息等,因此在会计和税务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在人工费用的支出上,从会计的角度来讲,在建造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用等项目是应该被纳入到计税基础的,但是税务对相关的支出有着严格的界定和规范,凡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不能再税前进行扣除。其次是在借款费用的差异上,只要是能够满足会计准则要求的都可以被计入到资产成本中, 但是税法却有严格的规范,只要是不能满足限制条件的借款费用都不能被作为计税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会计只需要强调支出的事实, 但是税务只能将满足符合税法规定的支出作为计税基础。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会计上的内容

根据会计准则中有关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规定,只要是从租赁的日起开始,租赁方就要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公允值和最低的付款金额中,选取较低的一方归纳到去也得入账价值中,而将存在的差额作为还没有确认融资的费用。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税务上的内容

在税务范畴上所讲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指的就是通过融资的合同约定的支出费用以及租赁方为了获得租赁合同所产生的费用一并纳入到计税基础中,而对于那些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费用,则需要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算。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上的差异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会计还是税务的角度上来讲,都是等同于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是通过进行折旧进入的损益,或者是在税前就已经被扣除了,因此这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付款金额的规定上。在税务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关于最低租赁金额现值的要求,通常都是采用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依据合同的约定来进行计税基础的明确。

四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

1.改建扩建固定资产在会计上的内容

在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中,明确指出了要将固定资产在发生改建和扩建的重大变化作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可以被明确确认的支出,因此可以被归纳到固定资产的成本之中。而当发生改建的

参考文献

[1]彭怀文.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分析(上)[N].财会信报,2015-04-22

[2]廖永红.固定资产原值不同,会计税务处理有差异[J].中国税务报,2012年04月16日

[3]彭怀文.固定资产原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分析(下)[N].财会信报,2015-04-22

[4]林志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应明确的几个问题[N].中国会计报,2014-10-20

基础差异 第5篇

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必要性

个体内差异评价极大地关注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对“未完成的人”的评价需要个体内差异评价。基础教育的对象是未完成的人。绝对评价和标准评价更多指引的是灌输式教育,因为灌输式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下有着素质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确实能够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但教育的目的即是生命的目的,对于未完成的人而言,教育是让学生顺应天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人生之路。他们不应接受过多残酷的竞争和淘汰,未成年人应该是活泼快乐的,健康、求知的心灵远比知识本身重要,他们不应迷失在他们完全不明白其意义的抽象符号操作中。

2. 对“具体的人”的评价需要个体内差异评价。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具体的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垄断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不被视为具体的人,而被视为抽象的“达标者”、“未达标者”或者“名次”。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5]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个体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符合教学过程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建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6]杜威认为,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要比教材本身的连续性更为重要。[7]个体内差异标准将学生个体的过去和现在比较;现在和未来比较,把他自身的生命发展状况作為评价的唯一尺度,有可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生命,从而引导教育回归“育人”,育每一个人的原点。

3. 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评价需要个体内差异评价。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全面发展的人。基础教育理应关注的是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无法关注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这样的评价标准很容易使学校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走向空洞化、形式化。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可以在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记录和设计,包括情感表现、情境中的意志表现、品德表现等,全面的评价导向全面的教育,全面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人。

4. 回归学生评价的本质需要个体内差异评价。在基础教育阶段绝对评价下的学生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而是如何超越他人。相对评价将学校变成优胜劣汰的竞技场,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考试的分数、学生手册的成绩等评价结果经常给学生、家长及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造成了不是为了教育的评价,而是为了评价的教育现象。[8]评价的本质在于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不能偏离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这个终极目标。个体内差异评价直指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克服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的种种“先天弊端”。

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原则

在对绝对评价和相对标准进行分析和审视之后,针对基础教育的特征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缺失的后果,笔者认为在建构、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学生中心原则。学生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过多的重视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的需要。考试成了学习的目的,评价成了教育的目的。鉴于此,个体内差异评价必须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成长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聚焦于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发展性原则。学生的身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唯有贯彻了发展性原则,才能厘清不同学生的发展脉络,才能真正感受到“昨日之学生”如何发展成为“今日之学生”,才能引导“今日之学生”发展成为 “明日之学生”,才能真正关注到不同学生各自独特的发展变化。

3. 理解性原则。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大多采用纯客观、实证的手段,很可能丢失很多有用的信息,乃至产生错误的评价信息、误解学生。理解包含多个层次,既有对评价对象的理解,也有对评价信息的理解,还包括多种评价主体的相互理解。[10]个体内差异性评价是一个时常充满生成性,伴随情感互动、理性互动的评价过程,这些都需要“理解”去连接,而“理解学生”是其他一切理解的出发点和支撑点,是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心智方面的发展特点,是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完整而深刻的先决条件。

4. 多元化原则。在尊重多元价值观存在的社会大背景下,完全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已经不再适宜于时代,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评价应着眼于不同学生个体需要以及需要程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尊重个性,尊重多元价值观,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上都必须遵循多元化原则。

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实施探讨

随着中考、高考改革的起步,评价体系向着与素质教育接轨的方向发展已经是一种趋势,这给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教育是为了“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5]导向完善的人的教育评价体系,也必然随之建立。

1. 成长记录袋评价。笔者认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直指学生的个体内差异,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应该成为基础教育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的重要实施方式。在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时,成长记录袋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标准、材料性质进行精心的分类,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搜集与选择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并且有明确导向的。成长记录袋相关材料收集的时间、次数都要与评价目的、评价类型直接联系,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比如让学生撰写成长日志,让学生对他人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等等。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丰富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有利于使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改善学校、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但是,成长记录袋要求太多的工作量,这有可能给评价者和被评者带来过多的工作负担,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也容易成为形式主义。成长记录袋评价法仍需要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2. 表现差异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进行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并不陌生,它早已广泛应用在职业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评价中,只可惜目前的表现性评价标准依然被绝对评价标准占据绝对地位。表现差异性评价关注学生表现在相似情景中不同时间的表现差异,在相当多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

在认知与技能领域的评价领域,表现差异性评价关注知识和技能应用情况的差异性,而且由于情境的真实性,表现差异性评价在非智力领域有着良好的操作优势。例如,学生的情感、品德都具有极大的情境性,脱离真实情境的情感评价、品德評价是不真实的;表现差异性评价可以创设情感情境和品德情境,持续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发展和品德发展。但是,真实情境是很难完全重复的,而且表现差异性评价需要评价者持续的精力和时间,这给表现性差异评价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基础教育阶段个体内差异评价必须聚焦于学生的发展,避免走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如,进行成长记录袋评价时,一张草稿纸可能成为评价搜集对象,一个“标准”的测验成绩单也可能不纳入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比较充分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3]充满了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体系的建立、落实,有可能是构建更完善的基础教育阶段评价体系的一剂良方。

注释:

①个体内差异评价包括被评价对象的自身现在与过去的纵向比较和被评价对象若干不同侧面之间的横向比较。笔者认为对评价对象不同侧面之间横向比较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比如如何比较学生审美能力与体育能力,事实上这根本属于不同的能力“集团”,不具有可比性。鉴于此,本文仅涉及个体内差异评价在时间维度上的的纵向比较。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95~196.

[3]维果茨基著,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90.

[4][美]约翰·杜威著,任钟印译.学校与社会·福禄培尔的教育原理[C].[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7.

[5][日]梶田叡一著,李守福译.教育评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36.

[6]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0.

[7]明庆华.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251.

基础差异 第6篇

美术教育在院校教育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 它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速写作为一种便捷、快速而灵动的表现手段, 尤为突出。

一、美术造型能力的训练目标

美术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即最终能轻松娴熟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以及动态比例。速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人物或景物的内在特质, 通过写实或夸张的手法, 快速捕捉其最传神的地方, 达到研究表现对象的功效。

其次, 我们在进行大量的速写练习时, 逐渐对表现对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在一笔一画中体味线条的轻盈之美, 在一举一动中感悟形体的优雅之美, 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的审美能力逐渐地加强了。

第三, 美术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从而达到美育的目标。在大量的速写练习中, 学生在感受对象之美时, 无疑会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认同感, 从而推动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创造的能动性。

二、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的差异

近些年来, 随着动漫画市场的扩大, 国内各大院校动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开设, 作为动画专业灵魂的动画速写也应运而生, 动画速写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速写形式, 它跟传统的基础速写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中正确区分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的内在差异, 对我们有效进行速写教学是很有帮助的。那么, 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究竟有哪些差异性呢?

首先是练习目的的差异, 基础速写主要是为传统的艺术创作收集资料、研究人物形象、合理安排构图而进行的初步工作, 而动画速写就是为动画创作进行的人物设定、场景划分、动作过渡而进行的大量辅助练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功能上的差异。

其次是观察方法的差异, 因为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练习目的不同, 这就决定了它们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传统艺术创作大多都以独幅为主, 是静态的图画, 在单一的画面中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 它要求在进行基础速写练习时, 必须严谨细致, 尽力做到人物的典型性, 同时还要体现画面的色调、空间感和体积感。而动画速写更强调人物动作和场景的连贯性、关联性, 因而观察对象时强调一个“动”字。

再次是表现方法的差异, 基础速写是传统创作的必要过渡, 它是潜在的幕后工作, 所以它更灵活, 更自由, 在表现方法上不拘一格:可以线为主, 也可以面为主, 也可以线与面的结合。可以这么说, 为了达到创作目的, 可以“不择手段”。而动画速写有着很强的结果性, 也就是说它大多时候决定着动画作品的样式, 因此动画速写要求更简洁、更准确、更连贯。故在表现手法上, 多以单线勾勒, 大胆略去明暗调子, 它主要是表现动态与表情。相对基础速写来说, 动画速写的表现方法相对狭窄些。

最后是表现工具的差异, 基础速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它的表现工具非常多, 比如铅笔、钢笔、炭笔、油画棒、马克笔、签字笔, 等等。只要能写的都能用来表现基础速写。动画创作多在电脑上完成, 动画速写应遵循方便电脑绘图软件制作的原则, 所以它多用动漫画专用G笔或者数位板进行表现。

三、动画速写的教学实践

动画速写作为一种新兴的速写形式, 在动画院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 诸如如何使学生迅速从基础速写训练模式转入动画速写训练模式, 以及动画院校如何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有经验的动画专业老师队伍。就目前而言, 很多动画专业的老师都是由传统绘画专业的老师转任的,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动画速写的快速发展。

教师必须进一步研究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的本质要求和特殊规律, 使学生迅速掌握它们各自的表现技法, 这也是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研究的新课题。

动画速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 它表面上看起来跟其他设计艺术和造型艺术中的基础速写训练有些相似, 认学起来比较容易。其实对只经过短期考前培训的学生来说, 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物动态以及生动形象, 表现性速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大多数从事动画教学的老师都是初次接触动画速写, 他们一时间还没有对动画速写形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专业认知, 在教学上很难结合动画速写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很强的传统速写的烙印, 导致动画速写教学沉闷呆滞。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有效的区分与提高呢?

第一要注重线条的练习。动画速写对线条的要求极高, 它主要是方便动画后期大量的中间过渡动作和上色。动画速写的线条要做到简洁、流畅、有力度、有弹性、粗细一致。它跟基础速写变化多端的线条完全不同, 华丽的线条是没法用到动画造型上的。注重线条的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线条, 画准线条, 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动画创作中。

第二要注重构图的练习, 动画是一个由海量连续的画面、众多的场景组成的视听艺术, 短短几分钟画面就要制作上百幅乃至上千幅图像, 这是一个繁重而庞杂的工程, 它包括大量的动作与场景的切换。这就要求动画创作的构图必须多样性、跳跃性, 否则整个动画看起来就非常生涩平淡。新奇独特的视角是动画速写练习的关键, 它为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要注意动态的练习。动画是“会动的图片”, 它非常注重动作的运动感和连续性。这就要求学生对人体解剖和动作规律有很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人体速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人物运动规律, 把握人物动态。在熟练掌握人物动态的基础上, 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夸张的动态速写练习, 这样可以表现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 使画面更有冲击力。引导学生建立动态意识, 学会抓动态线, 并进行系列动作研究性的速写练习, 在动画人物设定、场景制作中养成强烈的动态观。这是动画速写教学关键所在, 也是正确区别于基础速写的本质所在。

综上所述, 全面区别基础速写与动画速写的差异性, 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 进行刻苦的练习, 学生才能真正感受、体会、领悟基础速写和动画速写各自的表现技法,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扎实过硬的速写技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正明.速写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

[2]李佩昆.现代素描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

[3]魏诗国.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基础差异 第7篇

我们知道,学生的天赋和潜能有很大的差异,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语言方面有很好的天赋,思维敏捷、伶牙俐齿;有的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喜欢运动,在运动的技能和技巧方面有特长。正是这些差异和不同,才画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天赋、潜能、兴趣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愉快自由地学习,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甚至成为某方面的行家里手。中小学教育是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是一种普及型大众化的平民教育,而不应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教育,更不是可以任意抛却教育本质的单纯的知识教育。所以,中小学校不能用同一模子、同一标准来培养和塑造学生,更不能用单纯的文化成绩高低来衡量、评价学生。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些学生文化成绩不理想,并不等于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一无是处,很可能他们在某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即使有的学生不仅文化成绩不理想,就连其他各方面看起来也较为平常,对他(她)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弃之不顾。只要我们富有爱心,有对一切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善于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他或她总有相对比较突出的地方,即他的亮点。对这一亮点,我们要充分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引导、培养、帮助,使之发扬光大。扬人之长,避其所短,使人尽其才,是学校和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于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必须努力落实到我们的具体行动当中。

少部分学生文化成绩不理想并不可怕,因为无论什么时代,总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并不需要有太高的文化。例如扫大街、掏厕所,即使将来全部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甚至用智能机器人来完成,也不是只有知识丰富的高端人士才能从事,具有一般知识和技能的人,经过简短的培训也完全可以胜任。真正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按同一模子、用统一标准来教育评价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性、积极性,会影响甚至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低下、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须知,青少年时代不仅是学习求知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在青少年时代因各种原因没学好,有点耽误了,受影响了,问题并不很大,哪天他(她)感到文化知识重要了,生活和工作需要了,他或她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就会如饥似渴地学,这时候的学习效率就高了,虽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凭借对知识的渴求,原来落下的知识还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补上去的,还可以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可是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的行为习惯差了、思想品德坏了、心理出问题了,那么后果就严重了,将来要想改变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大悲哀。同时,在知识和技能上,如果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不让学,而学生毫无兴致的东西却逼着他们学,这似乎有点残忍,而且危害不小。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和技能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因为这不仅是人们谋生立足的手段,更是一个人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贡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工具和必备本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学习和掌握。但是知识并不全是力量,对有些人来说,许多生知识或因生吞活剥,不会融会贯通,不会改造创新;或因同生活、工作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而从未发挥过作用,学与不学没什么两样。同时也并非只有某些知识才是力量,事实上,只要是正确的科学的知识,无论是社会实践的知识、生活的常识、自然科学知识,还是其他方面的知识,只要善于运用,只要运用得当,就都是力量,都能对工作、生活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一定的甚至重大的作用。可有的学校和老师拼命强调中考或高考所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贬斥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性,阻止学生学习与中考或高考无关的知识,这是对知识的曲解,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思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教育的真谛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传授知识和技能只是教育的手段,是为育人服务的,是要使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幸福服务,为人类造福。重智轻德或抓智弃德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与只要精英不要平凡一样令人可笑可悲,它在造就少数学习尖子的同时,把更多的本在某方面大有作为的学生贬成为无一技之长的平庸者,甚至成为社会建设的破坏者和生活的厌世者。这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

所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能把所有学生一股脑儿地都往学科成绩这条单行道上赶,不能用同一的高标准去衡量,而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分层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引导、指导和帮助工作,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业的指导参与者、心理的疏导者和潜能的挖掘者。少数学生不喜欢上文化课,或者说特不喜欢上某一门或某几门文化课,学校和教师不必烦恼,不能运用高压手段强迫他们学习,更不能讽刺挖苦、辱骂体罚他们,我们认为,只要他们不影响课堂纪律,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浪费时间,并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就要允许他们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看其他书、做其他作业,等等,甚至也要允许他们走出教室到大会堂、操场等去从事文化体育活动(当然要有老师照看,并注意安全),或者到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书看报,或者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或者去搞小创造小发明什么的,等等。这样做,课堂内因为少了令老师厌烦的学生,没有了违纪的现象,老师的心情就轻松愉快,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展教学工作。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想读书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学习,也很认真,很想多学一点知识,但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显得很平凡。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也无需烦恼,更不要怪罪他们。

只要努力了,哪怕成绩不理想也应给予他们必要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愉悦,使他们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懂得社会需要大量从事平凡工作的人,平凡的人在社会中仍然有用武之地,仍然可以在某方面获得成就感,仍然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另一部分学生因为从事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了那种无可奈何的、蹲禁闭式的陪读和苦熬,没有了老师的冷眼和批评,心情也会非常愉快,积极性就高。这非常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有利于作出成绩;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是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教师这样的教育教学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愉快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才是自觉的、高效的、有益的;这样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才是人性化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这样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扬长避短、优势发展、人尽其才,才能真正减少平庸,造就更多更好的各路精英。当然,这样做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校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敢吃“螃蟹”的勇气和精神;需要我们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对民族的未来负责”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需要学校制定周全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重重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总之,需要我们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基础差异 第8篇

1 中外学生特点

1.1 性格特征

我国学生组织纪律性及自律性相对较强, 理论课出勤率高, 几乎没有无故迟到和早退现象, 但是课堂氛围相对比较沉闷,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而留学生组织纪律性及自律性相对较弱, 理论课有无故缺勤情况, 迟到现象较突出, 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性格外向, 常常会在课堂上提出很多问题, 而且看问题角度多样化。

1.2 知识结构

我国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相对接近, 理解能力较强, 数理基础较好;而留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及个体素质差异大, 数理基础差, 但其查阅资料、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有部分留学生英语基础好, 读写能力强, 但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他们绝大部分之前没学过汉语, 来华后才开始学习。

1.3 学习目的

我国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 部分会选择继续深造, 部分会选择进入临床工作;而大部分医学类专业留学生计划在完成学业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取得执业资格并开始工作。

针对中外学生以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尤其对留学生要加强管理和督促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 同时注意人文关怀。

2 师资情况

教师作为医学生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其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 留学生基础化学教师队伍发展相对不平衡。首先, 大多数教师英语听说能力相对欠缺, 加之存在中国式英语口音, 使得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其次, 任课教师往往对本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比较熟练, 而对非本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相对薄弱。再次, 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语言不够丰富生动, 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与留学生师资相比, 我国学生基础化学的教师队伍发展经历了历史积淀, 形成了一支年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 职业素质优良, 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针对留学生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 我校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训。如选派学历高、英语基础好的年轻教师到澳大利亚学习, 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本校的外语培训, 到天津医科大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们发现, 在教学实践中, 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与留学生的语言交流, 而是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授课技巧。为此, 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试讲、听课等手段, 为教学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教材建设

我校留学生的基础化学教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 医学类专业留学生基础化学教学尚无统一、成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为配合全英语教学,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为此, 化学教研室以天津医科大学编写的理论教材为母版, 自行编写了适合我校教学需要的实验教材;在选用教辅材料上尽可能多地向英语原版、原文靠近, 使留学生教育从起点上就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 大大提高了留学生专业知识水准[2]。针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化学理论》教材和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基础化学实验教程》进行教学。

4 教学内容

首先, 由于留学生在解题技巧和计算能力上与我国学生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在教学中对涉及渗透浓度和p H值的计算题采取精讲方式, 同时注重例题解析。

其次, 由于留学生与我国学生课堂表现不同, 他们大多接受的是欧美开放式教学, 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上课时习惯于随时提问、自由讨论[3], 所以在相同学时数下要适当删减留学生的教学内容, 否则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即使完成教学任务, 也可能因讲授的知识不深入, 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如“热力学”内容可以删减, “滴定分析”主要通过实验教学讲授原理、方法和应用。

另外,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学科联系。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也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 我们应重视其基础地位, 重视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之间的纵向联系, 加强医学基础课教学是学生顺利完成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有力保障, 是培养卓越医师的重要手段。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要加强学科联系, 对知识结构要加以延伸。如在讲授“渗透压”时, 可以与生理学联系起来, 通过介绍渗透脆性和渗透张力, 进而介绍输液的原则和方法。

5 教学方法

按照学校对留学生教学的要求, 教学中应变“灌注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为“师生互动的教学”, 采用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加强留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体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4]。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留学生遇到问题会及时提问这一特点, 我们增加了讨论环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问题, 在课堂上适时提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这种灵活的互动式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5]。

我国学生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往往从概念出发, 按照“概念—性质与理论—公式—应用”模式来组织教学, 学生同样也按此模式接受知识。这种演绎法模式突出了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氛围[6]。

6 教学手段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十分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板书的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 不仅能改善教学效果, 使教学内容更加条理清晰、生动形象, 刺激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理解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节省的时间, 放慢节奏并反复讲解教学重点。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度, 避免按照幻灯片朗读, 而是积极辅以传统教学手段, 如教具演示、板书等, 同时增加与学生的语言、眼神交流, 拉近师生距离, 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针对留学生计算能力差的特点, 我们积极采用板书形式讲解习题, 以便把问题讲清讲透, 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技巧训练。

7 考核方式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它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 充分发挥考试的检查、评价和反馈功能, 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是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7]。目前, 针对留学生实行平时、实验、笔试等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及小测验等;实验成绩主要从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这样可以改善留学生相对自由散漫的状态, 起到督促留学生学习、加强管理的作用;同时加大实验成绩的比重, 可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针对我国学生, 成绩评价主要采用实验和笔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我国学生采取大班授课, 平时成绩评定有一定困难, 但学生自觉性较强, 所以采取强化实验教学的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积极营造开放性实验教学环境。同时, 在考核方式上力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教学中的各种信息, 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8 交流反馈

教学相长, 教与学的相互反馈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限制了师生的直接交流[8]。因此在授课结束后, 教师可以留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也可以将网络作为交流平台, 进行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 改善教学效果, 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 上传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进度、课件、教案等供学生浏览, 方便学生课后复习;课堂上教师来不及解答的问题, 可通过E-mail方式回答;借助网络, 学生可随时与教师交流。针对留学生, 可通过交流、小测试、提问等手段及时了解其学习动态。

总之, 我校留学生教学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许多不足, 所以要充分借鉴针对我国学生的成功教学经验, 如通过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留学生教学水平。而针对我国学生, 要进一步加强讨论式、问题式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 构建中外学生沟通交流平台, 进一步加强互助式、自主式教学, 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

摘要:从学生特点、师资情况、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和交流反馈方面探讨中外学生基础化学教学的差异性, 为提高中外学生基础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学生,基础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向荣.当前我国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与优势分析[J].高教探索, 2010 (5) :103-106.

[2]付承英, 魏霞, 黄文峰.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 11 (4) :474-476.

[3]尤长宣, 苏瑾, 郑维扬, 等.留学生诊断学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6) :1239-1241.

[4]孟召伟, 董峰, 谭建, 等.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核医学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4) :747-748.

[5]陈全, 朱道银.留学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和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5) :485-486.

[6]郑淑芬.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 2008 (4) :56-57.

[7]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3) :168-169.

基础差异 第9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临床实践,解决途径

一、基础护理教学的发展概述

我国现在的护理教育结构是按照前苏联凯罗夫的模式发展起来的。理论课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 很多实训教学会在模拟实训室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参照书本, 多为功能制护理所要求的重复机械性操作, 内容严重滞后。教学方法更是单一, 大多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这严重影响我国护理水平的提高, 也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的要求。

二、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存在的差异

(一) 教学内容的差异

理论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护理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而教师主要参考教材进行讲解。由于教学内容与现今护理发展形式的脱轨, 学生学习到的是陈旧的知识。而且很多时候教学内容很教条、典型, 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现象很难结合。到临床中即便是告知学生患者所患疾病, 学生也很难把所见表现与书本里的典型症状联系起来。

(二) 操作技能的差异

护理学校的学生通过实训课程学习护理技能, 但现在很多护理学校所开展的基础护理实训课内容滞后。例如:有的护理学校在基础护理实训课上所讲的带无菌手套, 还是陈旧的手套袋式, 可是在临床实践中早已使用一次性的手套包。这样的实践教学会让学生的很多时间浪费在一些早已过时的操作上, 而到临床工作中却不会做相应的操作或是操作得不得当。其次, 很多学校的实训课, 都是由教师进行示教, 学生根据记忆模仿。这样的形式常常使学生只学会在理想的环境下进行机械性的操作, 而到临床实践时由于工作环境吵闹、用物的差异等诸多影响因素, 导致学生很难顺利的操作甚至不会操作。

(三) 教学环境及用物的差异

学生在学校内进行实践技能时所使用的用物都是由学校提供, 但很多院校的用物都是几十年如一日陈旧不堪, 学生即便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操作, 但是由于临床中的环境和所提供的用物与学校的不相符, 学生到临床上仍然很难开展工作。护理学校的教学场地都在教室和实训室, 尽管实训室已经是模仿医院环境, 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校中没有患者, 没有医院紧张的抢救气氛, 在学生心里很难树立起对生命的高度尊崇和对患者的同情及关爱, 更难以体验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式

1. 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具体教学案例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临床案例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临床上找到符合的病例, 制作成幻灯片) , 在课中引导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可以鼓励学员独立思考,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增多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长期积累起来可以让学生了解大量的临床病例, 懂得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同时学生到临床中见到患者也不会因为觉得陌生而无所适从。

2. 开展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教学的应用性和教学的实践性, 让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还可通过情景模拟, 体验到临床患者的感受, 增强学生对患者的理解、同情与关爱。例如:在学习“入院病人的护理”, 让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护士、患者、病友, 表演新患者入院的过程。这样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就可以对迎接新病人表现良好, 整个过程也不会有疏漏。

(二) 操作技能教学

1. 实训课前的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在实训课之前进行集体备课, 请临床专家共同参与。使教学内容与临床操作一致, 还可以摒弃掉一些滞后的操作和实训用物, 并且可以让教师了解临床的前沿技术。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与临床一致的内容和教师示教手法, 保证所有学生学到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且符合临床要求。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保证学生在临床实践时对用物不陌生, 且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操作自如。

2.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

护理基础教学中因为包含了许多的操作项目, 内容非常的繁琐, 如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操作就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且要把握重点就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熟悉程度, 提高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认知。比如在实际教学中铺床单时可以采取床单包角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经验。可用通过几句话来概括:一抬二拉三折四塞;安瓶抽药法可总结为:一弹二锯三消四折五抽等。同时在实训课示教过程中要解释其所以然, 必须要让学生知晓每个标准动作由来的原因。改变以往学生生硬地记住教师的操作动作而后机械练习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更加认真、细心、手脑并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3. 授课环境的调整

让教学环境富有引导性和创新性, 要在学校护理学生专业中建立逼真的模拟病情咨询台、挂号处、病情监护室、病房护理演示教室、准备室、配药室等。给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平台, 让学生充分掌握动手和动脑的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掌握教学技巧, 让学生有一种在医院中的感觉, 体验到医院的真实情景。

4. 增进校企合作

以往的护理学校基本上是学生学制最后一年安排临床实习。学校可以增进校企合作, 在学生去临床实习之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临床。学生在实训课后组织学生到临床去做相应的工作, 例如:学生学习口腔护理后, 可以到临床去帮助患者做口腔护理。既可以帮助临床护士减轻工作量, 又可以是学生熟练操作、熟悉临床环境。

四、结束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互有机地结合, 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实用性有价值的人才。对于未来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要善于把握现阶段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 从根本入手去解决面对的问题, 利用良好的分析和透彻的分析, 从根本上加强基础护理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3.

[2]胡玉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2011年4月89-91页.

基础差异 第10篇

关键词:差异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差异评价

1 差异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差异教学的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关注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

2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地域不同,导致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起点水平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差异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使学习者主动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该文研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以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征,基于差异教学思想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差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差异测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任务设计、评价体系和反馈五个环节,从差异测查开始,反馈/评价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差异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差异教学的主体,共同完成差异教学。

3.1 差异教学内容分析

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改革发展,都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新课标也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是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设计的,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包含在教材中,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教学内容很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差异教学内容不仅是根据教材来确定教什么,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对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不同、学习风格的不同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内容分析要有一定的层次的,并且其教学内容不是各个孤立的内容,而是一个整体,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决定自己要学的内容,然后按照其程序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达到差异化的目标。

3.2 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以便很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课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和应用类两类。在基础类的知识点中,包含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者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史、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知识等,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了解并掌握。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自主选择深入学习内容。在应用类的知识点中,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方面内容。

1)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进行差异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通过对大一新入校学生的多次测查结果分析,实际上学习群体中的基础知识水平一般都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即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一定的预备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而初级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占很少一部分,并且根据生源地的情况不同,比例也会有轻微的变化。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纲要求的第5章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 Point三部分的内容。根据实际的测查结果,学生的准备水平在这一部分是整体上相当高,却又有特别的弱点,比如Word部分由于高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教学的普及情况,这部分知识水平应用水平,在一年级学生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Excel部分和Power Point部分,学生中的准备水平却表现的非常不均衡。我们在准备这一章的时候,应当适当减少word部分的基础教学内容,增加此部分的应用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比例,增大竞赛和作品的比例,而Excel和Power Point部分要适当增大教学比例,大量增加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积极地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水平,尽量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兴趣,展开差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拓展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得公共课仍能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3)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由于每个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实现情况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有效的差异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有喜欢协作学习的,有喜欢独自学习的,有喜欢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有喜欢安静的场所才能集中精力阅读的,有喜欢朗读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差异化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去适应学生的教学设计,而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进行的设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仅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还要有目的的引导。经过笔者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经常并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综合,因此我们在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依据了学生最主要侧重的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设计,然后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风格类型,我们要加以引导,可以利用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形式,让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结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风格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自己的多种风格类型的融合都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3.3 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差异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差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从多方面关注学习者差异,测查学习者差异,根据学习者各种差异情况展开多样化教学,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差异化,避免单一的评价形式。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每个学习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致的,所以学习标准的制定自然也不一样。在差异教学设计中,要为每个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者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者在接受差异教学后所要达到的最近目标。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1)在学生考试中,向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试卷。

每章节完成教学任务后,首先进行单元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试卷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应用型题。基础题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提高题部分是给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的,应用型题目是留给有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应用实践的学生来完成的。提高试题可以量体裁衣,可以针对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化的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评价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准备水平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因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完成有创意的、有应用价值的作品才能得到优秀的分数,而仅仅是技术完善,符合作业要求的只能拿到良的分数。另外,还可以加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形式。

每章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安排知识竞赛、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7章多媒体技术知识,可以开展多媒体作品大赛,对参赛作品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态度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差异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者学习,知识与技能、思想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更多地从每个人的不同素质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予以评价,能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长处。

差异化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差异化学习效果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态度等多方面多元的情况,通过评价,不断完善差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实现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差异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04:112-113.

[2]孔德慧,李敬华,尹宝才.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03:79-81.

[3]冷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差异教学与学习资源设计[J].延边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08-311.

[4]周永青.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9:2119.

[5]申一頔.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7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基础差异】相关文章:

无差异的差异化05-21

税法差异05-05

语法差异05-06

就业差异05-07

用语差异05-08

家庭差异05-08

股权差异05-10

阶级差异05-11

报道差异05-12

比较差异05-12

上一篇: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研究下一篇:油气集输节能降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