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三大困局范文

2024-06-11

突破三大困局范文(精选5篇)

突破三大困局 第1篇

2009年1月14日, 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钢铁行业振兴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其中提出了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 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 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 在经历五年高增长和景气周期后, 中国钢铁企业整体进入冬天。

积重难返

“从国内经济发展看, 即使没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起中国钢铁行业也将进入低速增长期, 这一轮的经济周期的调整也应是如期而至。”我国知名钢铁行业信息网站Mysteel研究中心汪建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钢铁企业几乎是哀鸿一片。“我们几乎是不堪一击, 就连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钢铁企业之一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也未能幸免。”国内某知名钢铁研究机构研究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据了解,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去年9月份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 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已经有23家亏损, 亏损面达32.4%;而2008年1~9月份, 钢铁行业亏损额达11.54亿元, 是2007年同期的18.06倍。

与此同时, 高能耗、盲目追求钢产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我国大部分钢铁生产企业仍然存在。“中国钢铁企业平均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要高出近10%, 比如国际先进企业吨钢耗新水才2.5吨左右, 2007年中国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是5.31吨。”业内人士指出。

此外, 产量过剩也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据业内人士预测, 到2010年中国钢材消费为4.2~4.5亿吨, 能否解决钢铁产能过剩, 将直接关系钢材市场的走势。去年1至11月, 钢铁业投资达到2 8 5 9亿元, 全年预计突破3100亿元, 预计新增5000万吨产能。因此, 2009年钢铁业能维持2008年产量已经实属不易, 这将意味着1.6亿吨产能过剩摆在全行业面前。

产业集中

面对严峻现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则一语中的,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都是直接或间接同我国钢铁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滞后有关联的。当前, 积极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 已经成为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的战略需要。”

此次“规划”中也明确提出, 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这无疑将加快提高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 对大型钢铁企业亦是难得的发展良机。

宝钢集团副总经理赵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低集中度严重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的稳定协调, 联合重组既是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创新、节能降耗的需要, 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和落实钢铁产业政策的关键。”

有数据显示, 我国钢铁企业铁矿石52%左右依靠进口, 而铬铁矿和镍矿, 对外依赖度高达90%。从2002年到2008年, 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近5倍, 海运费上涨了15倍, 但同期钢材价格却只上涨了35%左右。

这种情况下导致的外资对国内钢铁产业的渗透和对国内市场、资源的控制已经不容轻视。因此, 通过联合重组发展强大的国内企业对抵挡外资的渗透和对国内市场、资源的控制, 保证产业安全也就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在振兴规划出台的同时, 国家又加大对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建设的投入,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钢铁企业自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按照中国中长期铁路网建设规划, 截止到2020年, 中国将新建铁路约4万公里, 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邯钢的优质建材已成功打入京石客运专线, 就极大地鼓舞了河北省钢企抢抓机遇、有所作为的信心。”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薛维君对记者说。

规划提出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 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举措也是众望所归之举。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是我们最大的钢材贸易对象, 根据中钢协的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考虑到出口大幅回落, 将减少2100万吨出口。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海外投资贸易总经理岳桂菊对记者说, “国家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对加强钢材国外市场开拓有直接的意义。”行业规划中明确提出, 在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基础上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以开拓钢铁国外市场, 这在一定程定上也给面临困境的钢铁企业带来一丝曙光。

挑战重重

规划中还提到, 严格控制钢铁总量, 淘汰落后产能, 在此基础上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 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优化产业布局, 提高集中度。

图注:在钢铁企业重重困境之下, 钢铁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 行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并不就意味着钢铁企业将在这一轮投资中全部受益。一些装备水平与工艺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仍将面临生死考验。“事实上, 当前的市场环境, 正是结构调整的机遇期。”薛维君说, “钢铁工业弱势运行已达半年, 由此引发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据知情人士透露, 未来我国将形成6大粗钢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钢铁集团:河钢、宝钢、鞍本、武钢、山钢、沙钢等大型钢铁集团, 与此同时, 将有相当一部分竞争力弱的钢铁企业面临被兼并甚至破产的境遇。

这种情况下, 面临严峻挑战的不仅仅是钢铁企业, 很多以钢铁贸易为主的物流公司也遭受了重大冲击。“去年年底我们就已经基本停止钢铁质押业务的审批了。”中铁现代金融物流部经理盛刻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钢铁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钢铁金融物流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但是为了规避当前风险, 我们只能采取紧缩策略。”

当谈起对此次中央出台钢铁行业振兴规划的看法时, 盛刻索说, “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 感觉这种规划太过宏观, 宏观到让我们无法切身感受到其利好。相比于宏观规划, 我们更期待一些具体的行业规范准则的出台。”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徐向春告诉记者,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着眼于行业中长期的考虑, 对钢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会逐步显现。它不是救急, 而是敦促钢铁业苦练内功。”

诚然, 钢铁振兴规划获得通过, 对钢铁行业无疑是一个好事。但是此次规划能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还不得而知。正如中信证券钢铁分析师周希增所说, “政策的出台只是表明钢铁行业最坏的情形已经过去, 但要说好多少, 现在不能确定。”

突破招商合同毁约困局 第2篇

糖酒会后,招商合同签订完毕的厂商,如何更深一步地做跟进工作?怎样让招商后的工作更加细化执行?厂商应该如何携手达成双赢?……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厂商去认真面对,系统化解决!

招商合同的签订虽是招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合同签订以后,厂家的后续跟进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厂方跟进的过程中,除了有审慎、细致的态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创建新型的销售模式。营销专家崔自三先生针对市场现状提出了五条建议:

立足人文关怀,提高履约率

好的招商合同不会是“霸王条款”,而是一份有助于厂商合作与发展能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文本。这样,招商合同签订完毕后,除了对经销商的信誉、口碑等资质进行审查外,对符合条件的经销商厂家要更多地表现出人文关怀,在经销区域、销售目标、经销品项、保证金数额、打款期限等很多方面,要站在商家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促使经销商在签订合同后尽快提高履约率。

实施攻心战术,解除后顾之忧

合同签订后,在跟进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实施”攻心”战术。针对客户最为关心的打款、发货、政策、区域保护等问题,要给予合理而确定的答复,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并设身处地地为客户打算,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让客户能切身感受到厂家的诚意。

对于那些还犹豫不决、“四平八稳”的客户,则要有耐心,不急不躁,掌握好火候,该冷却的要冷却,一旦发现机会,再相时而动,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就有可能被经销商反控,以至陷入被动及进退两难的境地。

跟商家灌输”荣辱与共”的观念

市场是经销商的市场,但更是厂家的市场,因此,招商过来的客户要能与厂家“同甘苦,共患难”,高度体现”厂商一家”。厂商只有“心心相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双赢的局面才能形成。

经销商开始运作后,作为厂家还要结合当地市场,协同经销商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市场操作方案,

市场操作方案要具体、可行,要明确厂商之间的责权利,要对经销商的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从而为市场的良性运作开个好头。

建立商家详细档案资料

厂家在招商结束后,要通过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对经销商进行资质、信誉、资金、网络、人力等方面详细了解和调查,只有充分掌握了经销商资料,产品才能更好地切入市场,才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

创新模式,厂商双赢

招商合同签订、履行以后,厂家要对新加盟的经销商进行相关培训。厂家要结合整体营销规划及市场未来发展状况,对包括经销商的思想与运作模式在内的很多方面进行系列灌输和指导,以保持与公司”高度统一”、“步调一致”。其核心内容就是”创新”。

“产品创新,引领时尚”。现在的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招商加盟的新客户,面对新的市场,如果再跟着别人后面跑,其到头来,只能是亦步亦趋,缺少发展后劲。而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先在产品上下功夫,通过产品创新的形式,虽然道路多艰,但也充满希望,并且一旦做开,”钱”景广阔。不过,关键还要给产品增加最大化的附加值,给产品一个恰当的支点,也即卖点,从而引领时代潮流。

“策略创新,曲径通幽”。价格战是当前厂家惯用的手段,但价格战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好,既伤别人,也伤自己。因此,作为招商合作的厂商双方都要尽力避免与竞争对手“狭路相逢”,而要另辟蹊径,曲径通幽。而策略创新便成为新的亮点。

策略创新,就是通过新的”操盘”手法,走不与竞争对手相同的道路,也就是差异化的策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突破转型困局 第3篇

我经常被企业领导者问到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转型,找到面向未来的新路?说实话,各行各业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

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企业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面临巨大的迷惘。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似乎并没有拯救这些试图用互联网思维武装并且突破的传统企业。O2O的模式距离盈利遥遥无期;概念退却之后,发现没有壁垒的商业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进行长期持续的技术投入,似乎又让那些关注短期回报的企业踟蹰不前。从哪里入手,如何作出有效的决策,这些是摆在这些存在巨大转型困惑企业家面前的重要问题。

多年实践之后我发现,要理清这个思路,并且帮助企业家朋友们找到答案,从根本上讲并不复杂。我们只要认真坦诚地回答四个问题,就可以将这些思路一一理清,这四个关键的问题将启发我们如何走出转型的困局。

前进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面向未来,我们为什么存在?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回答企业存在的使命,也就是说,我们在当下以及未来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很多企业在创办之初的理由,是解决生存问题和基本的利益诉求。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群体,创业之初往往是基于此。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如果能够顺利走出创业早期的困难,并且获得突破和持续发展之后,他们会发现这个问题变得愈发尖锐。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无法持续突破,而面临了最根本的转型瓶颈。

重新审视企业的使命变得至为重要,而且我们可以将刚才的问题分解成两个:

我们最初的使命感是否还存在,需要更新吗?

面向未来我们为什么存在?

在中国高度竞争的手机市场中,努比亚手机是正在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创办于2012的努比亚手机,脱胎于中兴移动通讯部门,这个在2014年习近平和彭丽媛出访欧洲时使用的手机,在那之后获得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而努比亚,是一家典型的以技术引领的创新型的企业。

在努比亚手机的创始人里强看来,技术创新是企业未来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持续发力的努比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也是悬在里强和他的高管团队心中的问题:面向未来,我们为什么存在?

经过不断摸索,努比亚高管团队发现,今天的中国消费升级,需要更多真正踏实肯干、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提供卓越和优异的产品。他们甚至认为手机行业已经到了一个技术的临界点,传统的三星公司乃至苹果公司都不足为惧,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足以开发出新的产品。

在新的企业使命的驱动下,他们有了更强的动力,去完成自身的企业转型。要知道,过去的中兴移动通讯部门,只是庞大的中兴体系下B2B业务的一个单元,他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造出被设计好的手机而已。

而今天,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完全不确定性的B2C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要改变过去流程驱动的思维,而变成完全的市场驱动和品牌驱动,乃至技术驱动。这一转型过程非常不易,不仅是改变过去的做事方式,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重新确定新的业务思维,以及背后的使命感。

任何一家企业在思考转型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把这个问题作为核心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年代,我们要树立“面向未来我们为什么存在”的质疑观,并且让自己和自己的高管团队给出发自内心的答案,用这个来凝聚大家走向未来。如果这个基于企业使命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回答,企业的转型就没有一个基本的原点,也不能够唤起大家对未来的共识。

企业的伦理

第二个问题,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什么?

在明确了企业使命之后,我们应该明确如何去做,从而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所谓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就是企业的价值观。

在这里,我更愿意将它称为企业的伦理。未来的战略选择很多来源于企业的伦理,决定着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信仰什么、摒弃什么、以什么作为不可动摇的核心信念等。这些如果不能回答清楚,企业依旧会陷入到迷惘当中。在这一方面,基于企业伦理的思考,是很多企业走出转型困境的关键一步。而方太正是通过践行这一点,逐步塑造出一个伟大的创新型企业。

当年茅忠群进入父亲茅理翔创办的方太厨具后,他希望用新的方式塑造一个新的方太,并且确立了新方太未来的使命,就是要做一个中国的高端品牌,为中国的家庭带来专业化、高端化和精品化的厨房产品。

从最初的抽油烟机,一直到后来的灶具,乃至消毒柜,他们一开始就进入到了高端的嵌入式市场。但是明确的企业使命和快速的企业发展,也让他们面临了很多在中国市场上特有的企业价值观问题。在十多年前遍布于全国的分销机构,和中国所有企业一样,在员工的操守、职业道德和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于是,茅忠群开始思考如何重新塑造企业的伦理和价值观。在这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其实面临着比西方企业更加严峻的挑战。因为西方企业的很多社会伦理和价值观,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逐渐完成的,而且普遍存在的宗教背景,使得社会和人群有着基本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但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条件就差很多。不过这些,又是每一个企业家在建设一个伟大企业的时候,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必须跨越的障碍。

因为喜欢上了中国的国学,茅忠群因此开始逐渐将儒家的伦理和价值观导入到企业当中,并且开创了独有特色的方太儒道的企业伦理精神。在这方面,他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品德领导,要求每一个领导者按照儒家的伦理,尤其是以“仁义礼智信、廉耻勤勇严”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nlc202309091107

同时,他在组织中也在落实德礼管理,按照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礼制规范让大众和员工明是非,知羞耻,懂规矩,从而做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最佳状态。他也倡导人道经营,认为修己以安人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所谓修己以安人就是通过自身的卓越工作严格要求,让顾客满意,让员工安心,尤其是让顾客满意,就能够创造一个忠诚的客户群体。

儒家伦理也好,其他的行为准则也罢,建立共同的行为准则,让员工知道什么是基本的价值判断,什么是对、错、好、坏,什么是值得荣耀的,什么是让人羞耻的,这些的作用将远远大于制度和规则的苛责与惩罚。因为它是从内心激发人的价值认同,从而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价值判断的企业伦理。

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三个问题,我们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什么价值?

虽然我们已经重新设立了企业的使命和伦理,但是如果不能够清楚地回答立足于这个社会和市场,为我们的客户和消费者创造什么价值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依然无法走出企业转型的挑战。在更大意义上说,这个问题是在商业环境中,每一个企业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实际上,很多人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大大看低了,并且很多人常常用另外一个问题来替代这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愿景是怎么样的?

在我看来,企业的愿景能否实现,根本上取决于我们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了什么价值,不能够带来价值的企业是无法实现自己所预定的那个愿景的。因为在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在先,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愿景在后,这是一个根本的因果道理,也是一个自然的前后顺序。

当我们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最终为自己创造价值,商业这种基于公平交换的行为,最终实现了人人利益的均等。在这个意义上,主观上利他,客观上利己,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变的基本法则。

地处新疆的中国高压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特变电工,正是在这个思维之下展开了自己新的企业转型之旅。作为中国在这个领域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最主要的电缆、高压输变电设备和新能源设备供应商,特变电工在装备制造业上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特变电工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年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亿元人民币。

随着传统的发电和输配电市场的逐步饱和,基于设备制造和销售市场的增长日趋缓慢,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整合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智能化的服务,需要持续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和产品升级改造。这为特变电工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环境。

基于此,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基于服务创新的方式,打开市场增长的瓶颈,同时为市场和客户创造更多持续的价值。在我主持的特变电工服务创新研讨会上,特变电工的高管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他们所属的五大业务板块中,都找到了服务创新的巨大空间。尤其是在智能服务方面,这是中国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还没有开发出来的一块巨大的产业空白。

特变电工的掌门人张新先生告诉我,他非常认同基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进行的服务创新,这将使得特变电工保持持续的发展并且被赋予强劲的发展动力。基于利他精神的价值创造,将最终产生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丰厚回报。

今天的企业转型,的确需要我们越来越关注在新的环境、新的时代下如何以创造价值为先,而非以实现自己的技术目标为先。客户思维、外部视角、利他思考,是使得我们产生新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原点。

转型切入点

第四个问题,什么是企业转型入手的关键?

当我们对企业转型的使命问题、价值观问题和企业价值进行了依次思考之后,我们需要找到从哪里入手。

这个入手处,其实简单讲就是两个方面,我们要么去创新一个新的市场,要么就是在别人创造新的市场、技术或者模式之下,去构建一个更加突出的能力,让我们的效率更高,做得更加精益求精。这两者我们分别称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的再造。

在这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再是一个狭义的名词,它代表的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对价值系统的重塑,包含了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重塑,这三个方面都使企业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的市场和未来。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突破精神的企业,往往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引领产业的潮流。

但是有的企业,他们更擅长于在运营体系上进行优化,比别人做得更好更优,这也是中国企业的强项。擅长制造的中国企业如何在效率上持续保持优势,当今的机器换人正是使得效率优势可以得以保持的关键。但是效率的提升总有尽头,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在这个周期循环中寻找到下一个突破点,在效率优势发展殆尽之前,找到下一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新的起点。

地处上海的佰仁健康管理公司,目前从床位数来看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养老机构,他们所拥有的床位数已经近一万张。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奔跑和扩张,他们已经在规模上处于了行业的领先地位。佰仁健康秉承着为社会创造福祉和价值的理念,所以才进入到这个半公益、半商业的领域。他们看好未来,也愿意为这种具有社会责任性的业务持续投入。

业务进行两年之后,佰仁健康的高管重新进行了深入的战略研讨和战略梳理,希望找到业务进一步发展和转型的关键。他们发现,客户群体的重新选择和重新进行业务定位,变得至为重要。最初的快速进入和跑马圈地,他们容纳了很多不同的客户群体。但经过严谨的分析和论证之后,他们发现只有个别群体才是真正可以在当下环境下值得服务,而且最需要获取这些服务的目标群体。因此,在完成自身的企业使命和创造社会价值的时候,企业也应该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找到那些当下最需要服务,也最能够使得企业盈利的客户。

经过这样的战略选择之后,商业模式更加明确,整个业务团队更加目标清晰,因为大家看到了未来产业的前景和自身的价值点。

如果能够重新思考这四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从最基本的层面思考企业转型的根本话题,认真且务实地构建自身的转型体系,我相信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找到自身的转型路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一定跑得快,但是我们一定要想得清楚,从根本上入手。

他们用真心突破困局 第4篇

谭素清

每个优秀的代理人都充满了智慧。今天出场的三位代理人,你看不到任何话术和技巧的痕迹,但是他们从真心出发,发掘并延伸着身边的客户,给最需要的人送去保障。风风雨雨十余年的保险之路,他们走得踏踏实实。

邬红霞现在是中国人寿汉中分公司城固县支公司副经理。

1997年底,31岁的邬红霞从地区造纸厂下岗了。就在她举步维艰、成天憋着一肚子气,觉得世道不公平的时候,偶然遇到在保险公司当业务员的杨霞和她的主管胡文宁,在他二人的极力推荐下,邬红霞也成了汉中国寿公司的一员。

来公司后,第一个接触的是40多岁的苏秋萍(现在个险部当讲师),她想苏秋萍40多岁了都能干,而她正是黄金年华为什么不能干,于是她坚定了信心。此后,在公司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展业过程中,每天坚持三访,并向老业务员学习展业经验。从此,她有了许多朋友,客户群越来越大,十一年下来已有近千个客户,她一步步走向成功,从一名普通业务员晋升为分处经理,连续被评为营业部分公司,省公司优秀主管,2006年被评为中国人寿总公司一级优秀主管。

同时,她还先后把17位伙伴引进汉中国寿,让她们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那么,她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

坚持拜访第30次

2005年3月,她陌生拜访了汉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郭梅,但每次拜访,郭梅总会提出许多问题,她一次一次地给她详细讲解,郭梅总说保险是骗人的。在近一年长达29次的拜访中,郭梅态度依然冷淡,总说忙得没有时间。说真的,邬红霞还从来没遇到这么难攻克的“堡垒”。

办法有了,在郭梅生日那天,那是一个雪雨交加的下午,当郭梅全家人兴高采烈正准备聚餐的时候,邬红霞手捧鲜花一脸春风地第30次走进郭梅家。就在这样的气氛中,郭梅和她的丈夫,以及老人和孩子们终于认识到一个寿险业务员的执着。终于为自己的儿子办理了保额10万元的健康保险。

真诚服务客户道路越来越宽广

2003年5月,客户徐华为她母亲买了交费5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半年后,她母亲李碧霞下楼时把脚扭伤了,在市中心医院住了9天,医疗费花了1760元。出院后她帮她办了理赔,营业部给付了1455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她买了奶粉,水果去看她,当她把理赔款送到徐华的手上时,全家人感慨万千,徐华当即在她手上给儿子办理了“英才少儿保险”。接着她妹妹徐玲放弃了原单位财务科长的职务,也走进汉中国寿营业部成为一名业务员,而且业绩很好。

十一年来,她把客户当亲人,客户把她当朋友,在上千个客户群中,她帮客户的子女找工作,小孩入托,上学、买火车票,甚至连客户家里糊顶篷这样的活她都乐意帮着干。

要感谢就请给我介绍客户

客户姚远1999年为母亲办了一份“鸿寿养老保险”,今年3月其母因病去世。她接到报案后,立即去看望家属,并积极协助开证明,调病历、办理赔。

前不久,营业部按保险合同规定给付受益人姚远保险金10000元并退还7年所交的保费7160元后,姚远感谢万千,随即从中抽出300元要感谢她,并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哪有白帮忙的人。邬红霞诚恳地说,帮你办理赔是我的分内工作,跑腿办事是我的责任。要说感谢,就支持我的工作,多帮我介绍一些客户。

以人格魅力带团队

邬红霞带领的营业部三处共有42名伙伴,她把伙伴紧紧团结在一起,一起冲刺任务,对伙伴她从不指责,而是善意的帮助,谁家有困难,她总要热切过问,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对业务滞后的伙伴她总是说,再努力吧,你一定会成功,常常听她这样讲:有什么困难我帮你,需要我陪访吗?今天你出单辛苦了,我请你去吃饭。哪位伙伴生病了,她会买上礼物带上伙伴的祝福去看望他,她凭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伙伴,给团队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气氛。

胡艳:让客户为你转介绍

刚进人不惑之年的胡艳现在是汉中中国人寿分公司营业部二分处组经理,进入中国人寿已8年。

她有个客户姓熊,为6岁的儿子买了“99鸿福保险”,之后,胡艳总要挤出时间去给客户孩子辅导功课、讲故事。孩子非常喜欢这个保险营销员阿姨。

有一次,辅导完功课后,孩子告诉胡艳,他想去汉中机场看一下真飞机,因为爸爸妈妈天天都在忙生意,谁也不带他去。正好第二天星期天。清早,胡艳就来到熊家,说:今天我领你去看飞机。孩子盼望了好久了,就高高兴兴坐在胡艳的自行车上去飞机场等候,大半天时间孩子看到了飞机降落起飞的全过程。这件事让客户一家人非常感动……后来就为胡艳转介绍了6个准客户。

正月初八,胡艳到汉中市东关一个理发店收拾头发,同时一对新婚夫妇也来理发店吹头发。理发员因忙在洗头时没注意把新娘一只400元的金耳环冲进水管里了,只好答应给新娘赔400元钱。一旁的胡艳看见了,忙说,你去找个镐头,把水管外面的水泥地面挖断,看能不能找着,你开理发店要洗多少头才赚得到400元钱啊?镐头借来了。胡艳大衣一脱,不一会挖到水管处还真找到了那只耳环……胡艳一看,刚挖过的地面影响美发店的美观,出门骑车又到建筑工地要回一点沙灰,装进塑料袋,又回到理发店把刚才挖坏的地面抹了。理发店一家三口人千恩万谢,后来都在胡艳手上办了保险。

一个修自行车的老人在胡艳这儿投了“鸿鑫两全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有一天,这个客户因脚扎伤了,在医院输液坐在那儿不能动又没法穿鞋,胡艳看见了,赶紧给买了一双托鞋和一笼包子给客户,就这件事让客户时时记在心里,先后为胡艳转介绍了15个客户买保险。

郭志庆:业绩优秀先得做人优秀

今年44岁的郭志庆是中国人寿汉中分公司略阳县支公司副经理。1997年,郭志庆在国有企业关停并转的改制浪潮中下岗了,正值人生黄金时代的他在一片迷茫中焦虑万分,无意中看见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他毅然走进经理办公室成为一名寿险业务员。

至今12年下来,他已积累上千个客户。先后任小组主管,分处主任、又晋升为分处经理。同时他还靠自己的成功吸引25名下岗职工走进汉中国寿营业部,现在大部分都成了精英人才,年年榜上有名。

业绩优秀先得做人优秀

刚进保险公司那阵子,真是生活重担逼人,大好形势喜人,差距面前急人。他先选择西环路,然后是汉中路,天台路……街面上那每一间门店,每个单位的办公室,无数次留下他坚实的脚印,勤奋的身影,市内跑完了,凭着一身力气,骑车去金华乡、铺镇,褒河等农村去开发市场,他第一份保单是西环路一门店的张玉芬,当他第十三次踏进这小店的门,张玉芬说:我看你来了十多次了,也不像是个骗子,我就给孩子买一份“少儿终身平安”保险吧,就信你一次,反正也只有360元钱。有了第

一单的成功,他知道做寿险贵在坚持,接着他又去陌生拜访了一个做大生意的老板叫王义军,他走进店里自报家门,王老板一听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连凳子都不让坐,下逐客令让他走,还说保险是骗人的,卖保险时说的好好的,出了险找他们求爷爷告奶奶一样……面对这位王老板大发雷霆,郭志庆心平气和地问明原委原来王老板为汽车投了车险,车坏了,赔了几百块钱,除去花费,等于没赔,王老板灰心了,再也不信保险。

几天后,郭志庆又找到王老板,心平气和地跟王老板聊天,他说:保险市场确实存在制度上的不健全,理赔上的不到位,市内各家保险公司都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你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前是坐在办公室等人去买保险,现在是业务员走向市场去卖保险,这不就是一个改变作风的例子吗?说的王老板消了气,此后郭志庆成了这个店的常客,经常帮王老板搬货,收摊、照看生意,成了王老板店里一个义务打工仔。王老板被感动了,第一次就给他两个儿子买了两份“99鸿福”一次性交费1.2万元。三个月后,王老板又给妻子买了三份“康宁定期保险”,还给他介绍了4个准客户。12年了,王老板把郭志庆当成了知心朋友,孩子的结婚,老人的生日,准请上郭志庆去参加。

热爱客户热爱伙伴热爱公司

一次陌生拜访,郭志庆找到了铁路上搞储运物流的一个赵老板,刚接触这位老板,郭志庆亮出了证件,正要给人家讲保险,赵老板说噢!保险公司的,是高级推销员嘛!保险是骗人的,我们物流公司投了财产险,每年都交钱,货物丢了找他们,咋不给赔?郭志庆听了,先不讲自己的保险,而是亲切地说:丢失货物有没有丢失货物的证明和记录,你把材料和保单给我,我可以帮助你去找财险公司,赵老板半信半疑地将材料交给他,郭志庆去了某财险公司理赔科,按照人家要求的各种证明和手续一一给他办齐,财险公司一次给赔了2000多元,当他把理赔款送到赵老板手上时,赵老板惊奇地说,咦!保险公司还真给赔钱呀!又对他下面的员工说:郭师傅这人够哥们,你们年轻人要向郭师傅学习,人家又不管财险,这是给我白帮忙。通过这件事赵老板认可了保险,和郭志庆成了好朋友,连续3年,给他的妻子儿女办了9份保险,又给他的员工买了6份,又介绍了几个大老板。

郭志庆自2002年担任一处经理,这样一个48人的团队,业绩连连在营业部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市公司的表彰。2006年被评为中国人寿总公司三级优秀主管。

招聘,突破信息困局放眼020 第5篇

近日,上海金融联合会拟在今年推动多项揽才及人才培训计划。今年将继续利用网络视频招聘会的形式,分别面向海外和校园应届生招揽不同类型的金融人才。利用网络视频进行招聘,这种形式已经不算新鲜,早在此前,中华英才网就已经开通了网络视频招聘的新模式。求职者可以将自己的介绍短片做成视频放在网上;公司也可以将员工蹦极、联欢的视频在网上披露,还能让员工大谈在公司就职的感受,从而吸引求职者。企业校招人员也化身为“校园猎头”,不再被动接受学生投递来的海量简历,而是主动出击面向目标人才。除此之外,近年网络招聘行业也开始摸索解决方法:微招聘、人脉招聘等新模式开始兴起。

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招聘信息和求职简历双泛滥。让企业招聘工作变得日益繁重,而求职者也不得不面对大量招聘信息。当前招聘网站呈现的双刃剑效果,一方面带来信息传播的“高效”,一方面又造成信息匹配的“低效”。加之一些新型猎头网站的出现,以及分类信息网站的介入,为扩大用户基础,不惜大量推出免费低端的招聘信息。也让求职者和招聘者却均处于两难境地,故而催生了种种新型招聘形式的出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成了阻碍招聘行业发展的瓶颈呢?答案是海量信息的存在。近年来,海量信息的困局已经成为业界所有专家的关注的焦点,虽然微招聘、人脉招聘等这些新模式在其细分领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招聘效率,但这些新的尝试却仍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海量信息的处理。对于真正大规模的综合性招聘网站,海量信息的难题依然存在。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沈士仓分析认为,造成海量信息的原因之一是当前网络招聘对于求职者还是免费的,作为公共产品不收费就很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滥用。“一个求职者找一份工作投100份简历甚至几百份简历的情况都不少见”。另一方面,不光是招聘企业遭遇了“海量信息”这个问题,其实求职者也很无奈。北京天之择人才发展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韩光耀表示。“海投造成了海量信息,效果却是非常微薄,为了追求更高的概率,求职者于是选择了更加的海投,进入到了恶性循环。”甚至因为互联网竞争激烈,很多小的招聘网站,会将大的招聘网站上已经过期或者重复的信息不断复制到自己的网站,从而造成求职者的重复投递,也为企业带来负担。对于网络招聘行业如何解决“海量信息”困局的问题,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秘书长关长海指出:实现精准匹配必须也势必成为未来网络招聘的核心价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突破三大困局】相关文章:

宾馆安保部-经营管理突破 服务品质突破06-01

瓶颈突破05-14

难点突破05-29

认识突破06-04

改进突破06-05

战略突破06-14

突破精神06-26

品牌突破06-27

突破理论07-26

突破压力08-01

上一篇: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下一篇: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