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调查医学范文

2024-06-20

研究调查医学范文(精选12篇)

研究调查医学 第1篇

进入21世纪,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医学生创新意识现状特点对于推动医学改革,加强医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后备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对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温州医学院本科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每个年级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81.2%。其中男生占37.9%,女生占62.1%。 数据录入及处理采用Epidata 3.1及Excel 2003,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创新动机强但创新实践缺乏

62.1%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在医学上有所创新,33.5%有一点,仅有4.4%不希望有所创新,这表明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动机。但医学生创新实践却很缺乏,只有22.2%的学生参与过或正在参与科研,即便是参与度最高的大五学生中,这一比例也只有37.2%。没有参与科研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条件或机会(74.7%),其次是没有时间(13.9%)和不想参加(11.4%);参与过科研的学生中,仅有20%学生的选题是自己选定的,55.6%学生是在教师帮助下选定,还有24.4%的学生是教师指定的。此外,仅有4.4%的医学生取得过创新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创新奖项等。

2.2 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新事物的接受不足

50.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51.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当问到面对新事物的态度时,选择主动尝试的学生不到一半(47.8%),51.2%的学生选择观望,还有0.5%的学生选择排斥、避免接触。对于沿用传统方法和尝试新方法的选择,仅有36.0%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尝试新方法,22.7%的学生表示更愿意沿用传统方法,41.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表明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新事物的接受尚不足。

2.3 有一定的思维独立性,但发现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

73.9%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更愿意采用独立思考的方法解决。但仅有9.4%的学生经常怀疑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82.8%的学生偶尔怀疑,7.9%的学生几乎没有怀疑。仅有29.6%的学生经常涉猎本专业以外的知识,63.5%的学生偶尔涉猎,还有6.9%的学生几乎不涉猎专业外的知识。只有不到一半(46.8%)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主意多、想法多的人。仅有5.9%的同学能经常就所学专业提出新问题、新见解,63.5%的同学偶尔有,还有30.5%的同学从来没有过。这表明医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独立性,但怀疑精神尚不足,知识面较窄,发现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

2.4 对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工作总体来说不满意

仅有6.4%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做得好,58.6%的学生认为学校做的一般,还有35.0%的学生认为学校做得差。学生对创新意识培养的建议主要集中于提供科研条件、开展创新活动两个方面。

3 建议与对策

医学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学科,进入二十一世纪,医学科学更是飞速发展,各领域新技术、新进展层出不穷。医学生要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调查研究显示,医学生创新动机强但创新实践缺乏;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新事物的接受不足;有一定的思维独立性但发现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根据调查结果,结合高校医学教育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3.1 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

实践证明,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3]。通过参与科研,让学生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查阅资料、选题、研究设计、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的科研工作,能够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视野,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医学生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而没有参加科研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条件和机会,这说明学校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方面还有待改进。首先,通过推进已有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挑战杯等项目,增加资助面,提高资助额度,提供科研方法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的机会。其次,通过举办科研学术周,成立学生科研社团,开办学生科研网站等活动,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医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再次,通过评选科研之星,学生优秀科研论文评比,设立创新奖学金等方式,对参与科研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

3.2 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的教学仍然采用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很多知识性的内容可以交由学生自学,老师给予指导和知识结构梳理,课堂上更多的介绍学科发展、学术前沿及研究热点等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课堂讨论,师生角色转换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怀疑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再次,改变传统以单一考试的方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平时课堂发言、读书报告等的比重。第四,减少大班授课,尽量采用小班授课,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活动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4,5]。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由于医学专业特点,医学生专业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很多医学生较少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从而导致医学生知识面窄,社会阅历少,对新事物接受不足等缺点,不利于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在保证专业基础的同时,适当给学生减负,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其次,在综合测评中增加第二课堂的内容,比如设置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学生取得一定量的第二课堂学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再次,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力量,结合医学生特点,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创新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23.

[2]张利庆,马伊蓓.高年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对策[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18(2):94-97.

[3]叶民,魏志渊,楼程富,等.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5-58.

[4]景丽洁,李英华,王建刚,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2006(5):26-28.

江西省高较医学研究生体育状况调查 第2篇

江西省高较医学研究生体育状况调查

现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在线访问调查、统计等方法,对江西省高校医学研究生的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突显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对策.

作 者:李琳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江西,南昌,330041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7(12)分类号:G526.5关键词:江西高校 医学研究生 体育状况

研究调查医学 第3篇

摘 要 通过对某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发现,中心活动类型不够丰富,活动效果基本令人满意,教师活动后收获“一般”。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大理念宣传,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 教师发展中心 效果 调查

我校2011年9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为了解中心活动的效果,寻求中心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展开了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效果调查。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采用自行编制的《教师发展中心活动效果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印制150份,发放107份,回收91份,回收率85.05%,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96.7%。问卷经由各学院教学秘书集中发放,对象为各学院40岁以下专任教师。问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教师成长中心活动整体概况和活动效果,共14道題,以了解其活动对教师的影响程度。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女教师占多数,占61.4%;职称以讲师为主,占62.5%;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69.3%;医学类和人文类教师各占38.6%。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活动概况

中心活动类型不够丰富,56.8%的教师认为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类型一般,19.3%的教师还认为中心活动很少,只有4.5%的教师认为中心活动丰富。可见中心活动时间的安排得到了大部分老师的认可。62.5%的教师认为中心活动安排基本合理,28.4%的教师认为其比较合理。

(二)活动效果

(1)中心活动效果基本令人满意。教师对中心的活动持基本满意态度,各项评价项目“赞成”的比例偏低。培训教师的授课态度、语言表达和调动教师学习兴趣方面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互动方面还有所欠缺;中心活动的内容距离教师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还不够深入,这一方面归因于活动内容不完全贴近教师需求,另一方面在于培训教师不能与参与者很好地互动。

(2)教师活动后收获“一般”。大多数教师(51.1%)活动后收获“一般”,说明多数教师认为中心活动给自身带来的效果一般,这与中心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差距。15.9%的教师认为活动后“经常”有收获,30.7%的教师认为活动后“偶尔”有收获,三者之间的人数差异较大。结合访谈得知,许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长期坚持参加活动,所以活动效果对其来说不是很大。医学类教师活动收获较大,主要源于中心的活动大部分是围绕医学类开展的,而其他学科门类的较少。

教师由于教龄的不同,在知识背景、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不同教龄阶段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活动对教龄6~10年的教师成效最为显著,这可能与这个阶段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阶段,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关。不同学科教师在“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促进了我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学习”两项选题选择上存在差别。两个题项从赞成程度(基本赞成、非常赞成)来看,均依次是医学类教师、人文类教师、理工类教师。这可能与医学类和人文类教师所在学院举办活动较为频繁有关。

(3)教师最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教师最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首要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对教学基本功培训的需求最低,这可能与教师经过岗前培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学基本功有关。

三、结论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从活动的整体概况来看,教师对活动的类型、时间安排等方面的态度处于 “一般”,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大多数教师活动后收获“一般”,说明多数教师认为中心活动给自身带来的效果一般,并且不同性别、年龄和专业的教师在此意见上达成一致。在活动的影响方面,结果显示:教师成长中心在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态度等方面达到显著效果。

教师发展中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加大理念宣传。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不仅受个人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影响,也受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影响。目前知道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不少,但是真正了解其具体作用的人不多。因此,要重点加大对教师发展中心理念和作用的宣传,提高教师参与教师发展中心活动的积极性。第二,提供针对性化服务。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需求不同,中心应该对此差异开展针对性服务。第三,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发展中心应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用专业化的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别敦荣,韦莉娜,李家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2]别敦荣,李家新.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性质与功能[J].复旦教育论坛,2014(4).

[3]高捷.建设教学发展中心 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4]彭文娟.教师成长(发展)中心促进医学教师发展的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新疆医学生历史观调查与研究 第4篇

当今的社会, 医疗卫生服务面对群体面广人多, 医疗服务人员的历史观, 在与患者的交流与接触的过程中, 对患者历史观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力。因此, 新疆医学生历史观现状, 对新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不可低估。

鉴于此, 开展了对医学生《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授课前后历史观的调查, 提出对策, 为新疆历史观教育战略布局提供有价值参考。

1 授课前医学生历史知识现状情况与评价

本次调查, 问卷调查出题21道, 包含新疆史知识、宗教史知识和民族史知识三部分内容。

从调查统计来看, 南疆, 民族男、女生多数对历史知识感兴趣, 但对新疆历史知识普遍知道的少;汉族男、女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地方史知识方面, 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一些, 民族男同学要差些;民族知识, 汉族女生较差;宗教知识, 同学们掌握还可以。

北疆, 汉族男、女同学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地方史知识, 各民族男、女生掌握的普遍较差;民族史知识, 汉族男、女生掌握普遍不好;宗教史知识, 各民族男生、及汉族女生掌握得不好。北疆各民族的男生、女生同学的历史知识了解的普遍要比南疆的同学要差些。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医学三本生, 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 但他们将来是扎根新疆, 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务人才, 所以他们正确历史观内化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调查的对象都是理科学生, 应试教育表现明显, 普遍文科素质水平不高, 提升他们的人文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2 授课后医学生历史知识现状情况与评价

从授课后调查统计可以考出, 很明显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较以前有很大改观。南北疆学生, 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差距不大, 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足见大学生对于新疆的文化历史知识渴求, 学校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又也暴露我们教育制度弊端及教育内容的不合理, 使我们青少年学生求知欲被抹杀。

3 新疆医学生历史观内化的研究对策

新疆医学生历史观教育, 是以《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为依托, 授课后情况统计, 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仅仅靠有限的一门课, 有限的学时来学习, 使学生达到认知、感知, 进而内化, 是难以做到的。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制定措施, 找到较好的方法, 才能更好提高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

3.1 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改进

应该关注不同学龄阶段历史观教育的特点、重点, 不应把中国及区域几千年的历史一股脑地在几年中教完。

1) 加强历史课的教学, 规划历史观教育的战略布局。新疆要根据区情制定历史观教育的中长期规划, 在小学、中学和大学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历史观教育, 改变现在各阶段历史观教育的内容过多重复的状况。“在美国, 小学讲授历史故事和伟人轶事, 中学学习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 大学则以美国历史为必修课, 偏重对美国历史的理论分析。”“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们要学习先进国家在历史观教育上的成功经验, 根据我国国情及新疆区情从总体上规划历史观教育的战略布局。

2) 改革高考制度, 落实全面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学时代就是青少年积累知识的时期, 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打破文理分科的界限,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奠定基础。

3.2 改进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理念

1) 充分发挥医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转变大学生“学”的观念, 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摒弃“唯师是从”的习惯, 让学生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2) 创新教学方法, 构建开放和多元的教学模式。大学教学中, 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以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搞好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讨式学习, 而不满足被动接受历史结论, 提倡百家争鸣, 殊途同归。

3) 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等多种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现代化水平, 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3 编一套适合新疆历史观教育的教材

历史观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工程, 根据不同对象, 根据教学规律, 编写一套适合大中小学生及终身教育的教材。

3.4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

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扎实的历史知识, 同时还要有正确理论素质,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寓教育于历史知识教学中。

总之, 通过不同阶段的教育, 才能使新疆医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 加深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新疆灿烂的历史的理解, 播撒正确的历史观的种子。面对“三股势力”的反动宣传, 能够明辨是非, 不盲从, 让民族分裂势力没有市场, 做维护新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捍卫者。

摘要: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之一。医学生历史观的内化情况, 对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影响不可低估。根据授课前后的调查对比, 提出历史观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历史观,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彦.高校历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3) :122.

[2]赵康太.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4) :49.

[3]周静.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改革, 2011 (33) .

研究调查医学 第5篇

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徐义荣,陈振文,张广衡,张朝霞,李锦平(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 汾阳 032200)[摘要]: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05年开设的一个新专业方向,连续招生5年,已经向社会输送4届毕业生。为了确切了解毕业生的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四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结果:2008~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9.54%~100%,年终就业率达100%;学生在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就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专业对口率逐年升高;就业区域逐渐由省内扩展到省外,社会需求量加大;就业质量调查中学生对工作性质和工作收入较为满意。结论: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能够适应医学发展,将继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三年制 临床医学 病理诊断与技术 毕业生 就业

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05年开设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目前,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为数很少,尚无成熟的培养模式可供参考,通过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研究,学院探索出一套较为独特的、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有连续四届毕业生,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的状况及毕业生的质量是否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四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就业单位、就业城市及就业质量等方面做了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我院该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分析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改进专业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

对象:我院2008~2011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毕业生204人,其中2008届44人,2009届42人,2010届53人,2011届65人,男女比例1.8:1,年龄23~26(24.3±1.4)岁。学生来自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等省。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通过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系统、离校时留取的家庭联系电话、毕业生QQ

群以及校友录等渠道,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年终就业率:毕业生在毕业本年度12月30日前的就业比率[1]。并统计其就业单位情况包括单位性质、就业城市等,最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业质量调查:学生毕业返校时通过发放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对就业质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工作性质、工作前景、工作收入、工作环境等的满意程度。

三、结果

1.就业率稳步提高,专业前景良好

从表1可见,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毕业生2008~2011年初次就业率为79.54%~100%,并且初次就业率逐年递增,平均达到91.68%,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94.34%,比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2]高出6个百分点。2011年毕业生全部就业。

表1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率 人(%)届 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毕业时间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人数 44 42 53 65

初次就业率 35(79.54)39(92.85)50(94.34)65(100)

年终就业率 44(100)42(100)53(100)65(100)

2.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从表2可见,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医院病理科、其次是试剂公司、病理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等部门。学生就业领域相对较广、学生有较为充分的选择余地。另从表2可见在医院工作的学生人数和比例逐年增高,2010年在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就业的学生占到60.40%,高于同年高职高专专业对口率59%[2]。2011年达70.77%,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表2 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单位性质 人(%)

单位性质

毕业届 别

时间 人数

病理科

第一届 2008 44

病理科

公司

中心

转行等)毕业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试剂

病理检验

其他(入伍、专升本、12(27.27)15(34.09)7(15.92)5(11.36)5(11.36)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2009 2010 2011 42 53 65

20(47.62)8(19.05)2(4.76)5(11.90)7(16.67)26(49.07)6(11.33)2(3.75)11(20.76)8(15.09)40(61.54)6(9.23)4(6.15)9(13.85)6(9.23)

3.就业区域扩大,专业需求力度加大 从表3可以看出,在2008年和2009年毕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省内,从2009年之后学生主要就业区域扩大到省外,2010年省外就业人数比例(66.04%)明显高于省内(33.96%)。省外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大城市。就业单位主要为三级以上的医院病理科,而且近几年出现许多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就打电话预订的现象,说明专业需求力度加大。

表3 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区域 人(%)

届 别 毕业时间 毕业人数

省 内

就业区域 省 外 19(43.18)19(45.24)35(66.04)41(63.08)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2008 2009 2010 2011

42 53 65

25(58.82)23(54.76)18(33.96)24(36.93)

4.学生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4份,回收200份,经统计分析后,85%的学生对就业后工作性质满意、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为80%,由于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较低,在进一步发展中可能比较困难。所以仅有45%的学生对工作前景满意。

四、讨论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的病理诊断与技术人员由非专业性的技术人员组成,在这些人中,有的是工人经过培训之后,缺乏医学知识。有的是护士编制,好点的是临床专业,缺乏过硬的病理技术操作能力。这样的人员结构很难为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病理诊断和技术支持。为了改善目前医学病理技术人员结构,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的病理诊断与技术人员加入到医疗诊治、科研和教育中去。而国内中国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等八所高校开展的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专业是本科层次,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县市级医疗单位就业的很少。已开办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所培养的

硕士及以上的人才难以满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3]。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学制三年、学历专科层次,定位为医院病理科病理技术人员,专业设置合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自2005年开设以来,生源稳定,每年60余人,已经向社会输送近二百多名合格的毕业生,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良好,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喜人。良好的就业形式还与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开拓就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有密切的关系。

1.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在进一步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学历层次比较低,单纯就业定位而言,诊断和技术兼顾的可能性较小,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以医学结合为主导,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制定了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模块、实践教学方案,其中很多实用的切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指导、实习医院见习,反复练习,打好基本功,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制定严格的实验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加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2011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学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病理技术实验室,购买了相应全套设备,给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2009届学生参加全国病理技术大赛获的二等奖的好成绩。

2.本院本着“实习即就业”的原则,积极在经济发达、用人需求较大的城市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同时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及进行自我宣传的有效途径。现本专业实习基地除本省的8家以外,已经与省外15家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均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天津等大城市。学生在接受不同地域文化薰陶的同时,接受了新的理念和就业观念,并通过信息反馈促进学校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间接表明此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3.坚持与校外医院的联合办学 利用学院病理教研室在本省的关系网,与省内六所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建立了合作办学理念,邀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对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进行参与,同时承担本专业所有诊断学课程,由于每个专家都是

相应领域的佼佼者,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诊断经验、新颖的诊断思维、珍贵的行业理念、新知识、新技术[4]。学生们学习病理诊断的积极性很高。奠定了实习时的学习热情。有一部分已经经过双方的选择留在本医院,完成了其从实习到就业的转变,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本院教师专业水平。

4.提升品牌意识、注重宣传理念

2009年10月在学院的支持下主办了山西省病理年会,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全省及省外各个医院代表的到来,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宣传机会,开辟了大量的省内外实习点,树立了我们的品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就业高峰。同时每年在学生毕业之际,邀请各个合作医院的专家参加学院的毕业生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老师畅所欲言,将对本专业关于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宝贵建议提出来,系部带领教研室统一整改;定期与各大医院病理科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了解各医院对病理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学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已就业的本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5.加大就业指导教育,分阶段进行。

大一阶段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前进入角色:学生一入学,通过邀请专业教师以座谈会和讲座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5],确定自我奋斗目标、具体实施方案等。

大二阶段主要是专业技能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从事病理技术、科研实验等工作。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训练。并且通过与合作医院专业老师的接触,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进一步提高。

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在毕业实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转变学生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在这一时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比如培养病理技术员应该具备的细心、踏实、吃苦耐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6]。

由于本专业能够适应医学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和就业率的新方法。

Investigation on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of three-year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echnology field)XuYirong,ChenZhenwen, ZhangGuangheng,ZhangZhaoxia,LiJinping,[参考文献]

[1]柯 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93.[2]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3] 陈 锐,叶明福,张哉根等.浅谈医科大学临床病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186.[4]钟亮环,刘小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市场适销人才.中医药管理杂志[J],2008,16(6):446-448.[5]陈 晨,朱俊勇,许 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9-132.[6]刘彤华.普遍提高诊断病理的质量[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 28(1):98.[作者简介]徐义荣(1981-),女,山西临汾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本专科和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研究调查医学 第6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几乎占据整个英语课堂的7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同时,阅读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占的分值也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正因为此,阅读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尽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缺少策略意识,很少进行阅读策略方面的训练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一、理论依据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虽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但对研究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头脑中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安德森概括了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六点功能:a.可为吸收和同化课文提供理想的框架b.可促进学习者有选择的分配注意,集中于材料的重要方面。c.使学习者能够推测问题的细节,推断出隐含的未完全写出来的细节d.可提供记忆线索和检索规则,以便更有效的理解和回忆课文e.可促进学习者对课文的概括和编辑,为在长时记忆中有效的储存而概括出内容要点和主题f.可促使对图本身进行重新组合。

(二)元认知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认知主体对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研究者在研究如何将元认知策略与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及思考自己未来的思考方向的人。”

(三)阅读策略

Wallace认为,阅读策略是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篇章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Johnson等人认为,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它不仅包含了阅读中的一些技巧,如:预测、推理文章的内容、猜测文中生词的大意、略读、跳读等,还包含了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它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是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医学院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策略的认识及使用情况。2)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策略的使用上有何区别。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的是某医学院临床专业两个大班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英语将近10年,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英语学习习惯,两个班的456名学生全部参加了问卷调查。

同时,又根据学生英语阅读成绩,选取了48名学生参加进一步的实验。24名学生中,24名为成功阅读者,24名为不成功阅读者。后续实验是为了证实,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在专业英语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使用的不同情况。

(三)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完成阅读理解时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笔者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编制了《阅读策略问卷调查表》,问卷的设计包含了对阅读的学习态度、观念、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数据收集工作分别由被测学生的老师在自习课内完成。完成问卷用时20分钟。调查的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软件包。

2.访谈

为了检验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使用的差异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决定阅读策略训练的内容,笔者分别对24名成功阅读者和24名不成功阅读者进行访谈。

访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笔者主持,对学生声明访谈仅供研究用,承诺对访谈内容不做评价、不公开。气氛友好,学生能轻松真实地表达观点。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以便整理分析。访谈是以一种轻松的气氛进行,以保证被测试者充分放松。每次访谈持续30分钟。访谈内容如下: (1)个人背景, (2) 课堂内容英语阅读情况, (3) 阅读过程, (4) 对阅读策略的了解及态度 (5) 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的运用。

三、调查结果

(一)英语阅读过程中的策略运用

观念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因此本研究首先调查了学生的阅读观念。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很认同: 87.5%的学生认为读比听、说、写重要或读与听、说、写同样重要。34.5%的学生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23.4%的学生为获取信息或知识而阅读,62.8%的学生阅读的功利性较强,为了提高考试成绩。63.2%的学生认为文化背景知识对于阅读理解非常重要或重要。但是也有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够正确:对于如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的意见不一,61.3%的学生认为做大量的阅读习题最能有效地提高的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只有34.6%的学生认为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很重要,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还处在自发阶段,缺少方法的指导。正确的阅读方式可以增加阅读的流利性,本次调查发现学生阅读时存在不少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分别有15.6%, 32.7%和20.3%的學生有指读、回读或出声、不出声朗读的不良习惯。

经过调查统计表明,学生学习英语时使用阅读策略情况一般,平均值在2.5-3.4之间。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用较多,平均值分别为3.35 ;而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使用较少,分别为2.84,2.56.

(二)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阅读策略的差异

在阅读策略的研究中,比较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异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也对这个问题予以了关注。笔者将全体被试共84人的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从中选定前24名被试为英语学习成功者(以下简称S组),后24名为英语学习不成功者(以下简称L组)。挑出两组被试的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的调查表,并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两组被试在使用阅读策略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了进一步证实两组被试在哪些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哪些策略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对调杳结果进行了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学习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资源策略的使用上比学习不成功者频繁。

元认知策略被许多学者认为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元认知策略是为了成功学习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如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导向和调节作用。在笔者的调查中有4项元认知策略S组和L组在使用频率上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过程中,成功阅读者不断和文本进行交互,而不成功阅读者仅仅在对字面意思进行解码;

2.成功阅读者注重对全文的理解,而不成功阅读者则拘泥于局部理解;

3.学习成功者在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高于不成功者,并且学习成功者更善于使用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选择注意、集中注意、利用上下文推测、演绎、推断、联想、总结等积极的策略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计划、监控、管理和评估,阅读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都高于学习不成功者。

四、调查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使用策略的总体情况较差,策略意识淡薄,不能够根据阅读的需要运用恰当的策略。

2.恰当地使用阅读策略的可以提高英语阅读成绩。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对阅读有重要影响。

3.学习成功者比不成功者更多更频繁地使用有利的策略进行阅读,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并且学习成功者在阅读时能够和文本互动,运用了交互式阅读模式,因而能更好地更深地理解文章。学习不成功者更倾向于逐字逐句地解读文章,拘泥于细节,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笔者得到如下启示:

1.教会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监控和评价。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学生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和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学生学会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有了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2.师生观念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孤立的词汇、结构,就会误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忽略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根据阅读的内容,指导与计划教学活动,而不是信息的传递者和课文的翻译者。教师应该在重视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得结合所学的课文向学生展示有效的阅读策略。

3.把阅读策略培训纳入到日常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远非几节课堂训练就能见效,它需要有意识的培养,有指导的练习和持续的巩固才能达到高效的阅读。长期的策略教学会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英语阅读的规律,掌握英语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是阅读策略培训的关键。教师应该仔细地研读教科书的阅读部分,剖析内容,找到和所要培训阅读策略的契合点,周密地设计阅读活动,以便通过活动向学生展示有关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操练并掌握这些策略。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要循序渐进。学生熟练的、独立的阅读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只有在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Ann F, Knight S L, Padron Y N, et al. The Cognitive Read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J]. Plant Cell, 2005, 17(11):3007-18.

[2] Dreyer C, Nel C.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within a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J]. System, 2003, 31(3):349-365.

[3]李炯英, 秦智娟.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 理论与实践, 2005(4):15-20.

[4]孟悅.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2):24-27.

研究调查医学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采取普查的方式,在广西3所承担“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的高校,即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1 ~ 4年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医学生中开展调查,调查于2013年12月进行。发放问卷796份,回收问卷765份,有效问卷7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 7% ,其中广西医科大学373份( 占49. 0% ) ,桂林医学院191份( 占25. 1% ) ,右江民族医学院198份( 占26. 0% ) 。

1. 2 研究方法

使用自编的《订单定向医学生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个人基本信息、行为意向两个部分内容。回收的问卷使用Epidata3. 1软件双录入,SPSS16.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Binary Logistic非线性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 1 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762人中,男性354人( 占46. 5% ) ,女性408人( 占53. 5% ) ; 年龄范围16 ~ 25岁,其中20 ~ 24岁637人( 占83. 6% ) ; 民族以汉族和壮族为主,汉族和壮族共687人 ( 占93. 3% ) ,少部分学生为侗族、苗族、仫佬族及瑶族等,符合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规律; 来自农村的为583人( 占76. 5% ) ,来自城市的仅40人( 占5. 2% ) ; 672人( 占88. 2% ) 为非独生子女,105人( 占13. 8% ) 为学生党员,229人( 占30. 1% ) 曾担任过学生干部。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大部分为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下的共666人( 占89. 0% ) ,其中3000元以下的有338人 ( 占45. 2% ) ; 父母的职业为农民的占75% 以上,父母文化程度以中学和小学为主。各校被调查学生的年级人数分布见表1。

2. 2 学生选择就读订单定向医学专业的原因

学生选择订单定向医学专业的原因为家人建议372人( 48. 8% ) ,无学习费用压力352人( 46. 2% ) ,对医学感兴趣313人( 41. 1% ) ,为家乡基层人民服务289人( 37. 9% ) ,无就业压力232人( 30. 4% ) ,对全科医学感兴趣123人( 16. 1% ) ,还有60人( 7. 9% ) 表示不清楚。

2. 3 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与基层就业意向

当问及是否了解国家政策,有598人( 占78. 5% ) 表示了解,其中广西医科大学335人( 占89. 8% ) 、桂林医学院136人( 占71. 2% ) 、右江民族医学院127人( 占64. 1% ) 。对于将来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556人( 占73. 0% ) 表示愿意,206人( 占27. 0% ) 表示不愿意或者不确定 ( 三所院校各年级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率情况详见图1) 。

371人( 占48. 7% ) 认为毕业后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是受入学前签订的合同限制,属于被动行为,选择此项应答的学生右江民族医学院的比例较高,其次是桂林医学院。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 作的其他 原因还有 国家政策 优惠 ( 329 /762,43. 2% ) 、工作稳定 ( 283 /762,37. 1% ) 、满足居民 需要 ( 280 /762,36. 7% ) 、目前就业困难 ( 235 /762,30. 8% ) 、有发展空间( 232 /762,30. 4% ) 工作压力小( 211 /762,27. 7% ) 等。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存在的顾虑最主要的是硬件设施落后( 520 /762,68. 2% ) 、待遇低( 477 /762,62. 6% ) 、全科医生定位不清 ( 454 /762,59. 6% ) 、学习提高 机会少 ( 440 /762,57. 7% ) 、国家配套政策不健全( 418 /762,54. 9% ) 等。

2. 4 学生将来的打算

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医疗工作6年的合同期满后,371人( 占48. 75) 表示想考取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在全科医学领域继续深造; 350人( 占45. 9% ) 表示想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工作; 仅219人( 28. 7% ) 表示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其他的选择还有考取其他医学专业研究生或者从事其他行业。

2. 5 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5. 1 影响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单因素分析

用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将个人基本信息和家庭基本信息及是否了解国家政策、选择订单定向医学专业的理由、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理由及存在的顾虑等因素与基层就业意向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因素有: 年级、民族、父亲文化程度、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对医学感兴趣、对全科医学感兴趣、为家乡人民服务及受入学前合同限制; 而学校、性别、年龄、是否党员、学生干部、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家庭人均年收入、父母职业、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5. 2 影响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多因素分析

将学生基层就业意向作为应变量,影响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8个单因素纳入自变量,选择Binary Logistic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民族、父亲文化程度、是否了解国家政策、为家乡基层人民服务、受入学前合同限制等6个自变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即低年级、汉族、父亲文化程度低、对国家政策了解、愿意为家乡基层人民服务及选择到基层就业不是出于受入学前合同限制的原因的学生均更愿意到基层就业。

3 分析与讨论

3. 1 学生多来自农村的困难家庭,经济压力是就读的主要原因

就读订单定向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年龄在24岁以下的“90后”为主,75% 来自于农村,近90% 为非独生子女,近90% 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万元,父母多为农民及中学或以下文化。学生选择此专业的原因多是家人建议和无学习费用压力: 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选择免费就读医学专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因此,来自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成了本专业的主要招生来源; 学生选择本专业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医学感兴趣,愿意为家乡人民服务: 由于近年来医学专业扩招不明显,招生人数有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录取分数线普遍都高于一本控制线,农村学生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很难与大城市的优秀生源竞争,订单定向医学专业降低了招生门槛,使得更多的农村人才能加入到医学队伍中。从生源上和学生就读的原因来看,通过招生农村本地的优秀生源进行定向培养,解决了目前医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矛盾,该项目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为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学人才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医学人才缺乏的现状。

3. 2 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认同度尚不高

从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原因上看,仅16% 的学生表示真正对全科医学感兴趣,比例并不高,要培养在基层从事全科医疗的人才仍需要加大学生服务基层的专业思想教育,多宣传国家对于全科医学人才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对医生职业和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职业认同[4]。此外,少部分学生对于就读本专业的原因表示不清楚,说明这些同学入学时对于本专业缺乏了解,对本专业的前景也感到迷茫。部分学生还可能由于录取分数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像非定向学生一样同其他同学正常进行交流、学习,甚至造成他们不爱与人交流、自卑等不良习惯的形成[5]。因此,针对学生“90后”、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对全科医学了解不多的基本情况,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走出从刚入学时自卑、迷茫的心理状态,培养目标不仅是具有基本诊疗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更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者、沟通者和协调者,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时均应考虑这些因素。

3. 3 学校需加强对学生基层就业思想的教育

参与调查的3所院校均通过网络、校园广播、座谈会、主题班会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将来的就业方向,消除今后工作的顾虑及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对于政策宣传的效果各高校、各年级存在差别,追究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与学校对政策宣传的力度有关,如广西医科大学不仅是通过讲座、会议的形式宣传政策,还通过教师的课堂教育及日常的学生心理辅导为学生解答国家政策,同时通过成立全科医学院,设立专门的教学管理与研究机构,让学生切切实实感觉到政策的落实和效果,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广西医科大学宣传政策的效果较其他两所院校好; 另一方面,随着在校学习时间的增加,随之而来产生的某些问题和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必然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此导致不同年级学生对政策的主观知晓率的差别。学校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营造,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当前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唤起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6,7]。

3. 4 保证定向培养效果需改善全科医生执业环境

首届订单定向医学生始招于2010年,这届学生还未毕业,他们能否真正下得去,对后续定向生培养会产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宏观政策能否得到落实[8]。因目前暂无毕业生,不能通过客观的基层就业率指标来评价此项目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了解学生目前主观的就业意向来初步评价项目开展的效果,除广西医科大学学生下基层的意愿较高外,其余两所院校仅有50% ~ 60% 的同学愿意下基层,说明尽管学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下基层的专业思想教育,但是效果却不很理想。学生表示愿意下基层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入学前签订的合同的限制,而对于6年合同期满后的打算,以考取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工作为主。可见,继续晋升和职业发展前景欠佳是其职业承诺降低的主要原因,能否“留得住”且安心于基层工作是订单定向医学生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基层就业思想受学校教育、家庭成员文化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共同影响,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及国家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

江西省高校医学研究生体育状况调查 第8篇

关键词:江西高校,医学研究生,体育状况

2002年8月, 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第三项第六条指出, “普通高校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包括研究生) 开设体育选修课”。

研究生是我国科技发展, 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后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 它的任务是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 重视研究生体育,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这在现阶段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 就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医学研究生学习紧、任务重, 除体育选修课外, 体育锻炼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基于这一原因, 结合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情况, 笔者对江西省高校医学研究生的体育状况进行调查。

1 研究对象

江西省各高校医学研究生, 即南昌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和江西中医学院研究生, 总在校研究生为1 874人, 其中抽取120人进行抽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02份) , 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走访。

2 研究方法

第一:传统问卷调查法。传统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的是自编的“江西省高校医学研究生体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喜欢的体育项目; (2) 喜欢或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 (3) 锻炼的时间与频度; (4) 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评价等。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的是江西省各高校医学研究生, 抽样原则为兼顾各校、男女各半, 同时考虑到年级、学科的平衡等因素, 尽量做到抽样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发出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2份, 有效回收率为85%。

第二:在线访问调查法。进入相关的QQ群, 有针对性地进行聊天调查。

第三: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在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大学图书馆、南昌大学医学院、南昌大学中医学院, 通过阅读各种期刊、上网收集有关研究生体育状况方面的资料与文献, 为本文的构思与研究准备材料。

第四:访问法。根据研究的需要, 对部分江西省高校医学研究生进行访问, 对部分相关专家进行采访, 以获得相关第一手和权威信息。

3 结果统计

在不定项选择“经常参加的课外活动”一项中, 有33%的研究生选择“体育运动”, 36%的研究生选择“上网”, 45%的研究生选择“睡觉”。在不定项选择“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中, 42%的研究生选择“羽毛球”, 26%的研究生选择“篮球”, 24%的研究生选择“散步”。

61%的研究生选择是因为“兴趣”而喜欢这些运动项目, 30%的研究生认为是因为“需要运动”而运动。39%的研究生认为体育锻炼是为了“健身”, 32%的研究生认为体育锻炼是为了“减轻压力”。42%的研究生“偶尔锻炼”, 只有8%的研究生“每天锻炼”。

在体育锻炼的时间选择上, 40%的研究生选择傍晚16:00到18:00。在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中, 41%的研究生选择“没有时间”, 26%的研究生认为“场地不够”。在每学期的体育费用中, 有37%的研究生消费不到50元, 42%的研究生消费为50~200元, 消费200元以上者占21%。

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目前的您来讲, 其必要程度”的选择上, 62%的研究生选择“有必要”, 30%的研究生选择“无所谓”。在“您认为您目前的身体状况处于什么状态”的选择上, 有39%的研究生选择“健康”, 15%的研究生选择“很健康”, 20%的研究生选择“一般”, 21%的研究生选择“亚健康”, 5%的研究生选择“很差”。

4 结果分析 (见表1、表2)

(1) 医学研究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趋向。对学习非常紧张的医学研究生来说, 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即强身健体、减轻压力。

(2) 对体育锻炼的喜好, 男女有别。受访者中女生49人, 男生53人。在不定项选择“经常参加的课外活动”一项中, 女生选择的前三项是“睡觉”、“看电影、电视、录像”、“上网”, 男生选择的前三项是“上网”、“睡觉”、“体育运动”。在不定项选择“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中, 女生选择的前两项是“羽毛球”、“散步”, 男生选择的前两项是“篮球”、“羽毛球”。总体来说, 女生比男生运动少。

(3) 体育锻炼场地紧张, 受场地限制少的运动项目受学生青睐。随着本科、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 新校区由于锻炼时间比较集中而显体育设施缺乏, 老校区更是显得“僧多粥少”。于是, 带休闲性质的羽毛球运动深受学生喜爱, 因其受场地和体育设施的限制较小。

(4) 医学研究生压力大。调查显示, 32%的研究生认为体育锻炼是为了“减轻压力”。压力来自学习、科研或者临床、恋爱、婚姻等,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自我减压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好事, 要积极加以引导。

(5) 医学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自身身体状况的认识相对客观。有74%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健康水平。

5 建议

(1) 增强医学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目前, 在校研究生大部分处于25周岁左右的年龄阶段, 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 对促进他们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效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在研究生进校之初, 要求其把三年期间的体育锻炼计划和体育项目学习计划进行规划设计, 使其制度化, 并相互监督进行。除此之外, 学校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强化研究生体育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使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终身体育的观点。

(2) 加强体育心理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明确人的心理与健康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对于处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普通高校中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对于研究生这一身心日趋成熟的群体来说, 帮助其掌握自我心理健康练习的方法, 并将其与身体练习相结合才能适时调节繁重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带来的压力。由此可见, 加强研究生的体育心理教育, 对培养他们的健康体育意识, 促进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3) 完善医学研究生体育教育模式。研究生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针对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而专门设计的模式。由于研究生的来源不同于本科生, 因此研究生体育教育的模式较为特殊。医学研究生体育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一般来说, 大多数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课程时, 因为“忙”或不想“多事”, 只有在学分不够时才可能会考虑选修体育。所以医学院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 来构建研究生体育教学的模式, 只有模式合理, 才能具有良好的功能。从人的角度出发, 需要针对医学研究生体育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加强对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进度及考核办法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满足研究生的运动需求和健身需要, 注重教学效果的延伸, 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锻炼, 提高研究生的运动能力, 培养其锻炼的兴趣、习惯。

(4) 针对医学女研究生的情况, 给予其专门的专项锻炼空间, 以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来引导医学女研究生的体育锻炼, 改变她们主要以“羽毛球”和“散步”作为体育锻炼形式的相对单一锻炼方式, 使其多元化。

(5) 将体育锻炼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学研究生的特点, 学校、班级应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 开展一些项目比赛。从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 体育锻炼氛围的熏陶等各方面, 积极引导研究生适时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研究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 使其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6) 改善体育锻炼硬件设施, 或需采取措施, 加大对研究生体育的投入, 改善体育环境, 帮助其合理安排余暇时间, 使其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之中。只有通过措施有力的手段、形式及必要的激励方法, 才能将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扎根到研究生的内心之中, 改变其体育意识淡薄的现状从而促使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 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医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综述 第9篇

关键词:医学生,挫折承受力,应对方法

1 挫折承受力概念的由来

承受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的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 (Rosenzweig) 提出的, 他给挫折承受力下的定义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 即个体适应挫折、抵御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国内的学者大多是对这一概念做出延伸, 丰富了其内涵。李海洲、边和平在《挫折教育论》一书中把挫折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 广义的挫折泛指一切能使人们精神紧张, 造成疲劳度和心理变化的刺激性生活事件;狭义的挫折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1]。林兆君认为挫折承受力指在遇到挫折之后, 能忍受一时不顺利的能力[2]。张旭东、车文博[3]认为挫折承受力是个体在遭遇挫折情景时, 能否承受打击和压力, 走出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能力。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本研究认为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身处挫折环境时, 能否理性面对, 进行合理的自我归因, 能否乐观地解决困难, 从而使自己摆脱挫折, 增强抵御困难的心理承受力的一种能力。一类人挫折承受力较强, 在面对困难挑战时, 可以积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心态,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受挫折的损害小且易恢复;而另一类人挫折承受力较弱, 在挫折面前慌不择路, 希望逃避掩饰困难, 在长时间内心情压抑, 焦虑烦躁, 受挫折的损害大而易受伤害。

2 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将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和环境两大方面, 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有不同。

2.1 个人因素

(1) 情绪情感多变:大学生是正经历青少年向成人转变的个体, 思想处于叛逆自我和成熟稳重的过渡阶段。戴爱萍[4]具体指出了7 种不良性格容易导致挫折承受力差, 它们分别是依赖型、敏感脆弱型、偏执型、粗暴冲动型、抑郁型、嫉妒型和理想型性格。许多“90 后”医学生是“热血青年”, 师生关系、同学友谊、自我期望值、亲情联系等各方面因素如果处理不当, 都可能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轻则对别人出言不逊, 重则动手打人, 使医学生的人格发展不健康。

(2) 缺乏正确的归因: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学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也会导致其对挫折不同的承受力。郝炳辉[5]研究发现, 大学生越是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整体性和持久性因素, 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局部性、暂时性因素, 挫折承受力水平就越高;越是将负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整体性和持久性因素, 挫折承受力水平越低。医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知识点多, 学习时间长, 难度大。许多医学生由于学业不理想, 思想负担重, 自信心不足, 因而自卑。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若不能越挫越勇, 不肯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 反而知难而退, 不树立坚定的战胜困难的信心, 不坚持激流勇进的信念, 是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

(3) 缺乏自控能力: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自由行动能力、经济能力的个体, 不再受父母、教师的双重管束。有些学生甚至旷课、染上网瘾、多次挂科等。这是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约束自己行为的表现, 也是导致个体挫折承受力下降的原因。

2.2 环境因素

(1) 从事医药工作压力大:目前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日趋增长, 国内的部分媒体对其大肆宣传, 给在校医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医护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在目前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居于中等,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公共卫生服务的硬件设施、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制度体系有待提高和完善。初进社会的医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

(2) 家庭与学校的关注度不够:胡旭宇[6]表明“90 后”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弱, 自控能力较差。医学生渴望得到家人、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但由于目前大学的教学模式自由开放, 父母更看重孩子独立自主, 反而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容易让学生产生自负或自卑的极端心理, 在面对挫折时容易钻牛角尖。

(3) 学习环境不理想:有些医学生对校园环境不满意, 有些医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不堪重负等。这些不良因素持久作用于学生心理, 会导致医学生成绩下滑、心理脆弱、焦躁不安。

3 挫折承受力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2001 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需要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赵凯[7]的研究认为, 与文科和理科专业相比, 医科学生有较多的SCL-90 因子达到中度以上。周英等人的研究发现, 护理本科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2.2%、医学本科生占11.1%。此研究同时显示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水平不但比医学生低, 而且比全国常模低。通过上述国内研究资料显示, 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不强, 且有减弱的趋势。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黄洋投毒案、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砍人事件也让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因此, 很有必要研究医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现状。

4 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

我们需根据医学生心理上的薄弱环节, 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增强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更需要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针对影响挫折承受力的个人和环境因素, 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 父母、教师需提高对医学生的关注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熟悉孩子的成长过程和个性特征及心理状况, 更是教会了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处理方法[8], 所以父母更懂得孩子的优缺点。父母直接与孩子沟通, 不仅可以增进感情交流, 还可让医学生认识到自己仍然受到关心、爱护。教师要与学生的父母保持联系, 随时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可以运用放松疗法缓解学生的压力, 制订奖励制度, 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增强医学生的自信心。

(2) 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医学生的学习年数长, 许多人随着时间的流逝, 早已不知当初的动机、目标。因此, 为了让医学生不忘初心,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小型情景剧活动, 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医生、病人家属、病人、护士。模拟医院环境, 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切身感受可能遇到的难题, 并以此教导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 提高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 形成良好的心态。学校可以邀请名医、知名校友来学校举办讲座, 给在读医学生走进医院见习观摩、走进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 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让医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 加强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 使其亲身体会自己专业的优势, 可以用长远的眼光规划未来, 对职业生涯有准确定位。

(3) 完善自我意识, 合理地自我归因。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当局者如果不能理性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委, 合理归纳总结原因, 便会陷入迷惘。在生活中遇到小的挫折时, 有些医学生觉得困难是可以避免的, 因而逃避它;在考试中, 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取得好成绩, 便会产生下次还靠运气的想法;在犯错时, 侥幸逃过了处罚, 便会抱着侥幸心理面对下一次问题, 长此以往, 最终会被社会的残酷现实淘汰。因此, 教师需要在每次挑战前正确引导学生, 让学生发散思维, 找到问题的本质, 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明确的自我归因, 能使其在应对挫折时表现出更强的承受力。但是, 医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不稳定, 仍需历练。医学生在面对困难挑战时, 需坚信挫折是暂时的,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

(4) 运用问卷分析问题。SCL-90 症状自评量表信息量大, 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症状这10 个因子构成, 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受试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对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对比其心理上的差距, 并和全国常模比较, 找出分数较高的因子, 针对有关因子, 提出一些缓解压力、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办法。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医学生人格发展和健全提供依据, 同时希望可以为学校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个人品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海洲, 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2]曹玉.国内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研究综述[J].大观周刊, 2013 (11) :160.

[3]张旭东, 车文博.大学生挫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1, 22 (6) :101-104.

[4]戴爱萍.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D].南京:河海大学, 2000.

[5]郝炳辉.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9.

[6]胡旭宇.90后在校大学生教育论文[D].南京:河海大学, 2014.

[7]赵凯.关于49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J].安徽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24 (3) :248-252.

研究调查医学 第10篇

创业意识即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而引发的创业动机和意愿, 是从事创业的原动力。现阶段许多医学生对目前创业、就业形势认识不清, 主要原因是创业意识淡薄, 并缺乏对将来职业深入透彻的理解。因此, 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创业, 是目前高校教育急需考虑的问题。本课题针对本校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 有针对性探索医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突破口, 对增强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南通大学医学院部分在校医学专业本科生。共发放问卷1800 份, 收回1728 份, 有效问卷1676 份, 有效率为97%。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3 月—5 月。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下表, 因大学五年级学生在外实习, 不在本次调查之列。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 并采取质量控制, 去除无效问卷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医学生对创业态度的调查结果

在调查对象中, 绝大多数医学生 (90%) 对创业持中立态度, 只有小部分医学生 (3%) 支持创业, 甚至有7%的医学生反对创业, 认为医学专业学生将来就应该进医院, 从事临床相关工作。

创业态度调查结果:非常支持3 例0.1%, 支持56 例3%, 中立1505 例90%, 反对76 例5%, 非常反对36 例2%, 总数1676 例100%。

(二) 医学生对创业意识 (概念) 的调查结果

在调查对象中, 47%的医学生认为创办一家企业 (公司) 就是创业, 25%的医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事业, 只有4%的医学生认为开发一项前沿科技 (技术) 也是一种创业, 17%的调查对象对创业意识 (概念) 认识不清。

创业意识 (概念) 调查结果:创办一家企业, 786例, 占47%;开发一下前沿科技, 59 例, 占4%;开创一份事业, 417 例, 占25%;自谋职业, 125 例, 占7%;不清楚, 289 例, 占17%;总数1676 例。

(三) 医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政策的调查结果

近几年来, 南通大学逐渐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调查对象中, 只有3%的医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而高达87%的医学生没有或几乎没有参加过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 学校或学院对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推广力度还不够。

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调查结果:经常, 56 例, 占3%;很少, 162 例, 占10%;几乎没有, 627 例, 占37%;没有, 831 例, 占50%;总数1676 例。

调查结果显示:82%的医学生不了解创业优惠政策, 只有19%的医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由此可见, 医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程度较低, 学校或学院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政策的教育。本次研究我们还对医学生了解创业政策途径作了相关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 (67%) 通过网络了解到创业政策, 只有13%通过学校创业教育学习、14%通过相关培训活动了解到创业政策。

医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的调查结果:比较了解47 例, 占3% ;基本了解, 262 例, 占16% ;不了解, 1367 例, 占82%;总数1676 例。医学生对了解创业政策途径的调查结果:课堂学习, 占262 例13%;相关培训活动, 275 例, 占14%;网络了解, 1343 例, 占67%;其他途径, 132 例, 占6%;总数2012 例。

三、讨论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2012 年《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国每年毕业60 万医学生50 万转行》指出国家每年培养的医学生中只有约10 万人能穿上“白大褂”。这也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医学生的就业问题, 开始新的思考。医学发展至今, 其功能已经从最基本的防疾治病、解除病痛扩展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该篇文章也为医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创业教育。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0%医学生对创业持中立态度, 只有小部分医学生 (3%) 支持创业, 甚至有7%的医学生反对创业。这一调查结果正好印证了当下许多学生家长和医学生根深蒂固的思想, 认为医院工作是医学生的最终归宿, 临床相关职业是唯一工作出路。这一调查结果提醒着我们, 高等医学类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创业意识是一种对创业主体起前导作用的自我意识, 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包括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增强对医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首先能够促进医学生的创业思考, 有思考才会有行动, 最终能带动医学生的就业, 缓解医学生的就业压力, 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其次, 增强对医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能拓宽医学生的服务领域, 让一部分不在医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从多方位、多渠道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减少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也从侧面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压力, 改善了人们的就医环境,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

本次调查针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对南通大学医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并整理医学专业学生对在高校中增强创业意识教育的态度和方法的调查, 提出了在高等医学类院校中应该首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以期为我国高校医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参考视角, 进而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

摘要:调查南通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对创业意识的了解, 探讨改进医学院校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对南通大学医学院180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学生的创业意识, 剖析目前创业教育现状。结果:在被调查者中, 只有3%支持创业, 90%对创业持中立态度, 而有7%反对医学生创业;87%几乎没有或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82%不了解学校学生创业政策。结论:医学院应合理引导和鼓励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业意识, 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并提升其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业意识,医学生,创新创业,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研究调查医学 第11篇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82-03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赋予了医学生新的要求。根据新医改方案,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是医改的重要目标。这项政策给高等医药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的发展及医学生的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德医双馨,到基层医疗单位能够“留得住,有作为”的医学生,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11月对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通过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该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为地方医学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本次调查情况说明

根据目前的学校学生具体情况,问卷从政治态度、价值理想、思想道德、学习生活、个人情况等涵盖与大学生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对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均为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调查对象为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有效回收率为92.3%。年级抽样分布为:大二(10级)占33.6%,大三(09级)占32.8%,大四(08级)占33.6%;性别抽样分布为:男生占44.0%,女生占56.0%;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中共党员占13.7%,共青团员占80.2%,群众占6.1%;生源地抽样分布为:农村占69.7%,乡镇占13.7%,中小城市占13.7%,大城市占2.9%。从以上抽样分布来看,基本符合地方医学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此次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政治态度

1.入党动机端正,对党的信任度强。有11.2%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很差,有31.4%的学生认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威信一般,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高。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是相信党的,对党员有很高的评价。被调查学生中尚未要求或不打算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占23.5%,76.5%的学生已入党者或已申请入党。对入党者或已申请入党者进行入党动机的调查,结果发现,共有83.0%的学生入党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或是为了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具有良好的入党动机;有8.6%的学生入党是因为能够得到好处,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有8.4%的学生入党是因为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入党动机具有盲目性。由此可见,对小部分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还要加强教育。

2.关注政治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乐观。调查中,学生关于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等政治问题,仅有6.5%的学生表示“不会,不感兴趣”,22.5%的学生表示“很少,一般都是别人说”,70%以上的学生表示有时或经常关注和讨论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等热点问题。此外,调查显示,学生了解时事和政策主要是通过网络,比例达到69.0%,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的比例分别为13.0%和12.6%,仅有5.4%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了解。这说明,学生主动关注时事和政策问题,利用各种传媒获取。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所持的态度,结果显示,有66.4%的学生选择“前途光明”或 “充满信心”,15.9%的学生选择“前途渺茫”,17.7%的学生选择“说不清”。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政治形势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价值取向

从调查“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的问题中看到,学生最赞同的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比例为53.8%)

和“人格是否高尚”(比例为44.4%),其次是“生活得是否舒适、潇洒”(比例为35.7%);关于怎么看待“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时,64.6%的学生选择“应该努力做到”,6.5%的学生选择“应该完全做到”,28.9%的学生选择“根本做不到,不损人利己就行”;关于择业时的主要考虑,7.6%的学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

地方去”,32.5%的学生选择“兼顾国家需要与个人兴

趣”,30.3%的学生选择“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的地方去”,29.6%的学生选择“到经济收入高或到大中

城市等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去”。

从以上关于价值取向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同时多元价值取向并存,他们的价值观具有极强的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相当多的学生在价值观上更多地表现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变得越来越务实进取。从以上分析结果看出,7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努力或完全做到“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择业时,仅有7.6%的学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学生一方面在學校接受正面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表现出价值选择的二重性。

(三)道德品质

调查中,问及“当看到不讲公德行为时”,6.9%的学生选择“严肃指出”,47.7%的学生选择“委婉指出”,

18.8%的学生选择“利益相关才指出”,26.7%的学生选择“管好自己就行”。可见,学生中大部分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是从自身出发,受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影响,没有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对校园中不文明行为的参与调查中发现,每一项不文明行为都有学生在做,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有“抄袭作业或者论文”、“说脏话”和“上课或开会时聊天、看杂志、吃东西” 的不文明行为。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有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

(四)学习情况

对“为何报考医学专业”,从调查结果来看,原因各种各样,31.4%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喜欢”,26.0%的学生是因为“父母或朋友帮决定”,23.1% 的学生是因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好”, 19.5%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限制”。可见,多数学生选择学医不是因为个人喜欢,入学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很少,因此,加强医学生的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调查“你最想在大学里得到什么”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最想得到的是过硬的专业知识,比例达到63.1%。调查“你毕业后打算”的分析结果显示,42.6%的学生选择“考研”, 36.5%的学生选择“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仅有6.1%的学生选择“改行”,余下的表示“目前还没想好”。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医学生明确知道,医学作为一门技术,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毕业后很多学生还想继续深造,明确要改行的学生所占比例极低,这说明,学生的专业思想还是比较牢固的。调查“你在学习中碰到的困惑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惑主要来自“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可见,在校期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奋斗方向,促进学习。

(五)生活方面

1.课余时间与消费支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会用在学习上,其次是网络娱乐、阅览课外书籍、体育运动和参加各种团体学生会活动方面。可见,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除了用在学习和娱乐外,还主要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调查学生的每月消费主要项目的统计结果显示,有高达87.4%的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用在伙食方面,其次是用在交通、通讯(电话、上网)和学习用品费用上。这说明,学生的消费属于正当消费。当问及“你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时

(可多选),49.8%的学生首先选择“社会竞争激烈,前途未卜”,其次是“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占39.4%)和“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占38.6%)。这充分说明,学生意识到社会竞争激烈,在大学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课余时间大部分是用在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此外,作为地方院校,生源的70%左右来自农村,经济比较困难。

2.网络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占73.3%)的每周上网时间不超过10小时;调查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占52.3%)上网是为了“从网上收集信息”和“上网聊天,交友” (占48.4%)及“提供新的学习渠道,促进专业学习”(占32.1%)。由此可见,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工具,除了能提供休闲娱乐外,利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新的学习途径进行网络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3.谈恋爱情况。从调查中发现,有56.0%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当问及大学生恋爱动机时,53%的学生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或是为了选择人生的伴侣,47%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心理、生理需要等具有不良的恋爱动机。由此看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六)自我认知情况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3.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有抱负,抱乐观的态度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的大学生,46.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认为自己“无所追求,过一天算一天”的占6.1%,“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生占4.7%。从分析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因此,需要对学生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分清形势,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找到努力的方向。关于人际交往方面,78.7%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18.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交往,人际关系一般,2.9%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善于处理矛盾。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中绝大部分人际关系和谐,具有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 84.1%的学生表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或是“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7.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需要通过心理帮助维持良好”,8.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

不知怎么办,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仍有小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对他们提供心理帮助。结合调查“在你心情不好或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你最有可能做的是什么”的分析结果来看,学生首先选择的是“和同学、朋友、老乡交流”(占66.4%),其次是“自我调适,不与人交流” (占39.4%),再者就是“与父母交流(占19.5%)”或是“网上交流” (占16.2%),极少数的学生选择“进行心理咨询” (仅占4.0%)或是“与班主任、辅导员交流” (仅占4.3%)。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交流,大家年龄相仿,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共同语言多,这是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都是年轻人,大家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上往往缺少综合和理性的分析过程,容易出现草率和易变的处理方式,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或是心理咨询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作为大学生良师益友的作用。

(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满意的思想教育方式首先是“理论联系实践”(占59.9%),其次是“以重大节日,实践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占21.7%),选择“与老师谈心、交流”的占9.7%,选择“讲座理论研讨或党校团校教育”的占8.7%。由此看来,内容空洞、照本宣科的纯理论教育方式完全不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而言,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动,这些社会存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意识,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政治观和价值观[1]。因此,对思想教育方式,他们更喜欢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这可以从调查影响政治观和价值观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到证实,此结果显示,60.3%的学生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选择“学校教育”的占21.3%,选择“家庭因素”的占11.9%,6.5%的学生主要受“网络因素”的影响。这说明社会因素对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影响是最大的。

三、结语

从此次调查分析结果来看,以桂林医学院学生为例,地方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注重專业知识的学习,关注政治问题,信任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乐观,思想状况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的趋势,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功利化、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价值选择的二重性;在道德行为上有知行脱节现象。对医学生的教育来说,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育人工作必须贯穿到整个医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要使正确的政治理论和道德原则真正内化为主体灵魂,没有适时的帮助引导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主体面临外来观念输入时,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障碍,这就需要有人帮助点拨[2]。这就要求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伴随其学业成长的专业教师来共同帮助其解惑释疑。从调查中得知,影响学生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因素首先是社会因素,其次是学校教育,所以对当前医学生思想问题的引导和解决,应该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建设。笔者希望,此次调查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教师、学生的一些思考,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尽快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昱.重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21).

研究调查医学 第12篇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 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得到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们的重视,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刺激语言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趋力, 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差异, 重要的是可以更有效地探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途径和策略。动机 (motivitation) 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对比, 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和企图达到的目的等, 是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总是同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根据有关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理论 (G a r d n e r, 1985) 动机包括三个成分:学习语言的愿望、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动机强度。Gardner模式提出了最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四种个人差异:智商、语言态度、动机和情景忧虑 (Giles and Coupland 1991) 。与之密切相关的是产生学习的两背景或者语境:即在课堂内正式指导下的语言习得和无指导下的自然背景或者语境, 即在课堂内的正式指导下的语言学习 (learning) 和无指导下的自然背景中的语言习得 (acquisition) 。学习背景不同, 其个人差异的影响力就不同, 动机和情景忧虑两变项都一样程度地影响两个不同背景的学习。英语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英语学习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英语学习动机具有俩种功能: (1) 维持和调节功能。英语学习动机可使学生对英语更为感兴趣 (Motivation is what moves u s f r o m b o r ed o m t o i n t er es t) 。 (2) 激发功能。英语学习动机可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些都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强的理论及实证依据。

2 问卷设计与资料收集

2.1 研究对象:

本调查于2008年随机抽取泰山医学院2007级和2008级本科学生共100名, 平均年龄为19.3岁, 平均英语学习时间为7.87年, 这两个年级学生均选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英语全新版》和《新视野英语》, 授课过程中均采取交际法教学模式。

2.2 研究目的:

(1) 以Gardner的二分法确定被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动机性原因; (2) 测定各类原因对被试对象的重要程度及其产生的根源。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 问卷由8个问题组成, 根据Gardner的动机性原因分类, 其1~2动机性原因为条件型原因;3~4为内在型原因;5~6为工具型原因;7~8为融入型原因。共发出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 但其中有8份问卷未完成, 故作废。数据统计前对问卷进行了分析, 整体取样适当性为0.74325, 克伦巴赫系数为0.6686。这些数据表明, 问卷所测内容的一致性很高。其调查结果如表1。

对上述八种英语学习动机原因从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分类角度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属于表层动机, 如第一项“可使自己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 (69%) , “为了拿到学位” (67%) , 即近70%的学生为“条件型原因”。这反映了被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所持的被动态度, 为了找到好工作而学, 为了拿到学位而学, 他们的学习行为完全受外界因素控制。而在通常情况下, 当这些外部强制性因素一消失, 这些学生将不再有继续学习的动机, 这种动机原因属于“工具型动机”或“任务性动机”, 称为条件型原因。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有更正确地认识, 认识外语本身、外国文化的本能兴趣, 这种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愿望, 这种因素被称为内在型原因。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深层动机明显强于一年级学生 (p<0.01) 。那么如何激发不同阶段医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思考与策略

Gardner认为, 英语学习动机应包括四个方面:英语学习目的、英语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英语学习目的的愿望和英语学习的态度, 根据Gardner提出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四个方面内容,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取积极的策略与方法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直接近景性动机和成就动机。

3.1利用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价值在于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科学和技术,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结合型动机,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工具型动机, 更要将二者相结合, 既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也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实际价值, 由于学生对待英语及英语学习的态度与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成正相关, 因此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 提高语言教学效率的关键就在于创造一个和谐并且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树立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 最积极的效果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采取课堂讨论、故事人物的角色扮演、观点评论、专题辩论等形式, 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外语课堂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深层动机逐渐加强, 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待英语及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应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知识, 增加他们对英语国家的了解, 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3.2认真组织教学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主动地朝目标迈进。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课程学习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 并帮助他们逐个实现。阶段目标的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 使他们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还能使他们感觉到远景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可能性越大, 它给个体的激励值也越大, 因而个体实现该目标的动机也越强。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他们的课外和课内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朝着明确目标前进,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从而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译、赏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3.3激励学生对成功和自尊的愿望。成功或者成就需要使人相对稳定的特质, 它影响着人行为的各个方面, 包括语言学习 (Dornyei, 1994) 。Dornyei (1990) 认为成就需要是外语学习环境下一个很重要的刺激动机的因素。成功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效果最明显的动机。通过自身所取得的成功, 通过同学相互的正向反应, 学生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乐于接受英语学习的情绪。教师要适当地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动机, 不断地给学生成功的反馈。教师最好不以考试成绩作为批评依据, 更不要随意评价学生, 不可打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使学生建立强烈的自尊感。学习上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当成功的期盼大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动机才高, 但轻而易举的成功和过难的任务目标又会对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

3.4采取适当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避免千篇一律的期末一卷定成绩的传统测试方法, 使测试对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激发和保持作用。如对听力采取过程考核较好。这样能经常性的刺激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当学生看到每次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评价便就会不断努力, 持续的努力必然会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 而能力的发展反过来会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而使他们产生内部学习动机。

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复杂的, 通过借鉴国外所取得的语言学习动机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析在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特点, 从而采取措施,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尤洪芸.本科生、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 06:56-59

上一篇:探寻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下一篇:电镀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