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重在创新

2024-08-04

群众文化工作重在创新(精选6篇)

群众文化工作重在创新 第1篇

一、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首要任务是观念的更新和调整

从本质上讲,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 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 而且每个阶段的企业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新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适应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不断更新观念, 以此带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调整。

胜动集团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分布式能源专家, 技术服务全球”的企业价值观。这种在实践中而来企业价值观逐步成为“胜动”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 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集团公司在大力倡导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企业意识的过程中, 以提升企业自我竞争能力最终提升发展能力为目的, 实施由产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技术服务专家的战略转移, 全面构筑燃气机生产基地建设与燃气发电产业化的发展平台, 最终把“胜动”建设成为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内一流企业, 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胜动文化”。这充分表明, 集团公司已从战略层面开始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从根本上推进经营机制的转换, 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随着集团公司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燃气发电领域市场竞争形势的加剧, 企业正面临着在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 及时更新观念, 并以此推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 在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就是要正确面对当前"良莠不齐"的企业文化现状, 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企业文化, 更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以观念的更新和调整为起点来创新企业文化。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力的作用, 推动胜动集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来推动观念的更新和调整

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 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机制的思想基础, 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另一方面, 科学的制度和灵活的机制, 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 又能够有力地促进优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因此, 如果不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贯于创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之中, 如果不通过加强管理, 转换机制来促进观念的更新, 企业文化的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改制以来, 胜动集团立足自身实际, 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 以“创造条件, 广纳志士, 放手使用, 激励成才”的人才理念, 引进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定向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有效地改善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结构。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对部分岗位人选的确定进行了公开竞聘。先后出台了《学位修分制度管理暂行规定》、《专业技术职务及职业 (执业) 任职资格考试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办胜动学院。此外, 还出台了员工转正制度, 有效推动了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践表明, 这些举措对员工观念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冲击效应是巨大和明显的。我们高兴地看到, 在胜动集团, 一种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价值导向正在形成, 这就是:在个人待遇和个人发展上, 就是不管是谁, 不管什么岗位, 不论学历程度高低, 只要你投入多, 有创造, 业绩好, 贡献大, 你就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

胜动集团还结合实际, 以“职清取胜, 责明促动, 认真是根, 严细是本”的管理理念, 推行“系统化管理, 职业化运作”管理模式, 围绕着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大局确立主题, 创新载体,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建立健全日常指导和检查制度、活动当期评估制度、月度例会讲评制度。在绩效考核上, 集团公司按照“责利对应、重利重责、高薪高效”的原则, 注重实效, “以效益和业绩论英雄”。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 由于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 经营机制的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观念的调整也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因此, 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机制, 更好地强化其价值导向作用, 以此推动观念的更新和调整, 为企业文化创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还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 为观念的更新和调整营造良好氛围

企业的经营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只有得到企业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认可和遵循, 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建立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文化的基点在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共识, 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 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不同员工的个人价值观相互磨合的过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企业员工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使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 如何把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更好地融合起来, 是我们在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经常讲, 沟通是团结与和谐的必要条件, 沟通也能创造价值。因此, 我们在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 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 在企业与员工之间, 特别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开辟便捷、畅通的沟通渠道, 为观念的更新和调整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 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在这种氛围下, 员工能够敞开思想, 各抒己见, 敢于讲真话, 既能报喜也敢报忧。其次, 要拓宽沟通渠道, 如大力实施厂务公开、开展合理化建议、开通民主意见箱等等。第三, 要确保沟通效果。要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确保员工的意见或建议得到重视或采纳, 反映的问题或困难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在活动载体创新方面, 胜动集团先后开展了“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大讨论”活动、“员工素质提升年”和“企业形象展示年”活动、“爱胜动, 知荣辱, 做贡献”等形势任务教育活动, 并结合青年人多的特点, 开展了“与胜动共奋进, 与胜动共分享”实践活动, 为青年人筹办“青春有约”和“集体婚礼”活动。在女工中开展了“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唱响巾帼文明岗上的赞歌”的主题活动等等, 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 员工的思想观念更加统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更加和谐。同时, 集团公司还结合改制以来的辉煌历程, 举办了“胜动故事大赛”, 并结集《超越:胜动发展背后的故事》一书, 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故事化、案例化。另组织开展了“员工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及“胜动诗歌大赛”汇集成了《胜动之歌》一书, 还编纂印刷了《胜动文化口袋书》、《创业者的足迹》各2000余本, 下发集团全体员工, 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通用公司执行总裁韦尔奇在总结通用公司的成功之道时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名言,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已经成为胜动集团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 我们必须以观念的更新和调整为起点来创新企业文化, 以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来促进观念的更新和调整, 以开放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创新活动载体, 来推动观念的更新和调整。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在集团公司上下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积极进取、紧密协作的和谐氛围, 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胜动集团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提供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魂。作为胜利油田首家改制的二级企业——胜动集团, 在短短几年时间, 由一个机械制造弱旅锻造成为一个多元开发、多业并举的企业集团, 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结合胜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特色及所取得的成绩, 论述了新时期的企业文化重在观念的创新, 研究、探索在企业快速发展中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理念先行文化引领赢在创新重在实践 第2篇

一、树立“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是创新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时代要求

山煤集团作为山西省七大整合主体之一,成功实现了由单纯煤炭贸易向煤炭产销一体化的实业转型,始终把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位,按照集团“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环境生态化、培训常态化”的理念,大力引进煤炭领域最前沿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改善、提升井下安全基础条件和安全科技装备水平。

当然,山煤集团二十一座矿井大部分为资源整合矿井,区域横跨六市九县,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难度大,矿井地质资料严重缺乏,瓦斯地质规律掌握不清,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防灭火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都需要升级改造或重新安装。要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没有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引领,没有山煤特色的创新方法,没有勇于实践的精神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是创新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时代要求,是山煤集团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

二、深刻理解“人人都是通风员”的科学内涵是煤矿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超前预防、加强细节管理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有力措施,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矿井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1.“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抓住了煤矿安全工作的主要矛盾,提高了员工对通风工作的认识。“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得有半点疏忽,开展“人人都是通风员”活动,促使人人学通风,人人管通风,人人保通风,人人操心、人人尽责、人人负责,使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的管理全部到位,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制定了员工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强化了井下员工责任意识。“一通三防”涉及点多、面广、战线长,需要每位员工时对设防。这就要求井下员工必须转变观念,提升全员对通风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全员抓通风,全员管通风的作用,改变长期以来通风部门主场“独角戏”的状况,切实搞好“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

3.“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式,促进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就是要求广大员工不断向人人懂通风知识,人人能识别通

风隐患,人人能排除通风隐患的目标过渡,只要广大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能够遵守“一通三防”安全规定,积极参与“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完全可以避免矿井“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

三、以“三保四强”为推手,创新开展“人人都是通风员”活动山煤集团本着“制度管企,文化管人”的原则,强力推行“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理念,适时提出了“抓大系统、抓大隐患、抓大素质、抓大追究、抓大文化、抓大标准、抓大变化”的“七个抓大”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并把“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理念上升到了企业文化,在夯实“三保”的基础上,以狠抓“强管理、强培训、强考核、强执行力”的“四强”为推手,以文化贯穿、整合、提升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使企业达到本质安全的目的。

一是强管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集团公司始终坚持“治理瓦斯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是发展坐产力”的先进理念;秉承“瓦斯不治,禁止呆掘”工作标准,牢固树立各级总工程师的技术权威,实行“一通三防”资金总工程师“一支笔”管控,实行“一通三防”和“地质防治水”设备设施总工程师签字招标。提高准入门槛,实行新进人员“一通三防”专题培训。强化基建矿井管理,各类施工队伍必须配备“五长两工”,即施工队伍必须配备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经理、机电经理、生产经理和通风工程师、地质工程师。形成了集团决策层,煤矿管理层和施工队组执行层的三极管理模式。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保障了“一通三防”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培训。安全培训是防止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防止失误的重要途径。集团公司按照“干啥学啥、管啥懂啥、缺啥补啥、会啥干啥”的原则,分层次、分系统、分工种制定了科学务实的培训计划,大力普及“一通三防”基础知识和“人人都通风员”的岗位标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参观、集中研讨等方式,学习、消化、吸收瓦斯治理的先进经验、技术,逐步形成“一日一题、一周一课、一月一考、一季一评”良性考训机制,真正把“三懂、三会、三做到”的要求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增强员工的自保互保能力,提高员工基础素质和安全意识。

三是强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把考核作为竞争、评比和落实的重要手段,如大考核力度,坚持“票子、帽子、面子”多管齐下,以工资分配为抓手,各矿井每年对在岗员工组织一次通风安全知识再培训,考试不及格考核安全结构工资30%,重新进行“人人都是通风员”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不定期对各矿井特殊工种进行“人人都是通风员”资格考试,考试不及格立即离岗培训。四是强执行。执行力就是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成成果,把图纸变成实物的能力,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抓落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强有力的执行力,山煤集团把强化执行力与提升自身素质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执纪不严、违纪不究等现象,“一通三防”管理层层签定责任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真正

让这一理念真正围绕煤矿安全工作发挥实质作用。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创新 第3篇

由“灌输型”向“执行型”转变。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真抓实干,搞好说与做的结合。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员工不但注意你所宣传和提倡的精神与原则,而且更加注意你的行动,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讲的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但并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受教育者就会对你所宣贯的精神产生疑惑,并且对你的威信产生负面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与党务工作者讲的话在一定次数内成反比,而与做的总是成正比。即实际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凡是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无一不是言行一致或多干少讲的实干家,凡是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好的单位或部門,领导者也一定是率先垂范的领头雁。

由“谈心型”向“交心型”转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是要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尊重、信任、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特别在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员工群众感到企业各项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使每名员工都能感到他的存在、他的价值,他受尊重和信任,并被人关心,他的努力得到企业和领导的认可,从而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唯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作用于员工队伍建设,真正发挥其激励、引导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待特殊利益群体,仅有物质上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和交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对方的不良情绪化解在萌芽状态,妥善处理好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心实意地与员工群众交朋友,才能把握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要把企业经济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摆花架子,搞空对空、假大空,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自欺欺人。当前,企业员工转岗分流、减员、住房改革、子女就业和医疗保险等都是难点、热点问题,都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难免给员工的思想上带来一定的想法和困惑,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些矛盾,要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目标明确,凡事考虑最终效果,要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有考核地进行。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企业人员的思想基础、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特点等。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根据新情况、新矛盾、新形势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充分发挥团结鼓励,化解矛盾,调整心态,理顺情绪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重在创新 第4篇

一、配合教育改革形势, 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观念的创新

时代在不断前进, 形势在不断变化, 同样也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图书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 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特别是当前正处在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 使得图书管理在促进教育改革、加快学校发展、加大信息量方面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 要求必须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 体现时代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学课程的不断调整、规模扩大, 对中学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使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 从而引起了图书馆在整修管理方式、服务手段、藏书容量等方面的转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增强图书管理的时代感和说服力, 使图书管理工作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促进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心剂。

2. 提高针对性

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扩大图书管理的覆盖面, 提高图书管理的整合力。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图书管理室“知识喷泉”的作用, 创造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 以取得师生的尊敬和信赖, 让师生乘兴而来, 满意而归。让图书管理室像一艘船, 能够带领学生们从知识狭隘的地方, 驶向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

3. 增强实效性

从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出发, 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服务, 活跃校园生活, 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引领学生阅读, 让学生通过书籍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世界, 使书本的知识充实学生的生活和头脑, 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桥梁,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形成有利于发展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着眼学校发展实际, 实现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

学校图书馆是师生的第二课堂、知识乐园。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学校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图书馆是教学中重要的宝贵资源, 工作重心也不再仅仅是藏书, 而是要用图书资料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 向师生传播知识, 传递信息。

1. 图书馆要突出信念和道德教育, 提供学生健康的思想营养

中学图书馆的藏书普遍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和趣味性, 特别适应中学生的阅读心理, 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启迪性和教育性。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 可塑性极强, 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得正确与否, 对他们将来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在图书馆建设中要着力突出信念道德教育, 使学生通过阅读, 既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以及爱国主义事迹和爱国主义思想, 又能够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 图书馆要利用丰富的藏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包括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需要自觉地加以培训和训练。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 首先要多观察、多引导、多思维, 这些都离不开知识的滋养。只有勤于学习, 创造才能有结果。中学图书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兴趣和爱好选择图书资料, 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这是任何课堂教育不能相比的。

3. 图书馆要及时更新资料的来源, 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来源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 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图书馆通过报刊剪辑、索引、图书文摘、书本目录、专题资料编辑等方式, 能帮助学生使用最节省的时间查找所需资料。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领阅读, 通过与学生们的交谈和借阅记录,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需求, 帮助他们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书籍。同时还要注重在选购、添置新书时, 做到有的放矢, 切实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三、增强优质服务意识, 实现图书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我们做好图书管理工作, 其根本就是做好图书管理的服务工作, 这是图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创建优美读书环境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环境在图书馆实施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从优化环境入手, 让学生们从繁重枯燥的作业堆中走出来, 坚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安静、优美的宜人环境, 使每位学生都能产生亲切感、舒适感, 这不仅消除了紧张疲劳, 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为确保图书排架有序, 符合规范, 我们每天要对书库内的书整理, 对于在流通中稍有破损、脱页的书及时修补。室内卫生每日一小扫, 每周一大扫, 做到窗明几净、室内整洁, 使学生走进来就感觉到身心愉悦。

2. 追求优质服务理念

图书管理人员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核心, 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为素质教育所起作用的大小。一方面, 要加大现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 使其跟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 要积极从应届大学生中吸收专业人才, 以补充新鲜血液。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第一, 服务至上”的宗旨。

3. 开展多彩读书活动

图书馆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展示读书成果、享受读书快乐、分享收获的喜悦。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能将给予自己心灵震撼和人生启迪的好书推荐给更多的学生, 营造更浓厚的阅读氛围, 增强读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总之, 为师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干净优美、身心快乐、团结友爱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使师生能够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工作, 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校图书管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协商民主,重在创新 第5篇

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结合:创新协商形式

2013年以来,广东省政协把深化专题调研与开展专场协商作为市级及以下政协落实协商民主的一个积极探索,分别在清远市开展了“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在中山市开展了“以文化为引领高起点建设翠亨新区”、在佛山市开展了“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

为何会把“深化专题调研与开展专场协商”这两种方式作为在基层落实协商民主制度的新探索?这是因为,专题协商是政协履职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而专题调研是指以政协专委会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以委员为主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建议。李瑞环同志曾强调,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对某个重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意见建议。立言就是立论,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在立论上有所贡献,就是尽职尽责,就是成绩。在全国八届政协会议上,已把专题调研作为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下来。

2013年6月份开始,广东省政协经济、文史、社法三个专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实现调研谋策,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首先是站位更高,站在如何服务落实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高度开展专题调研。其次,是创新形式,关键是解决好谁为协商主体的问题,即我要去调研还是要我去调研的问题。第三,是做得更实,由过去的省政协专委会单打一到组织全国政协,省、市、县(区)政协四级联动;由过去的相对封闭到相对开放,主要体现在请全国、全省有关专家参与专题调研。第四,更加注重效果。重在落实,贵在实效。一是对策建议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回访检查”机制;三是体现在专题调研后如何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后实现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为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服务。

“四级联动”:提升协商质量与实效

2013年,我们分别在清远市、中山市和佛山市开展了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具体做法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是整合资源,四级政协联动。对三个市的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我们邀请了全国政协和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领导,以及全国对该专题有研究的专家,与省市县四级政协携手联动,充分发挥了全国政协对地方政协的指导作用和地方政协的职能作用,有效提升了政协协商民主的质量和实效。

二是解剖麻雀,以点带面。通过对这三个市的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目的在于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注入创新动力。例如清远市自2011年以来,根据“两区两城”的定位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加之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人说,清远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广东,所以进行“清远市创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专题调研,对广东进一步平衡区域经济具有参考价值。再如我们通过“佛山市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调研,发现佛山通过大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培育规范社会组织,开放国际合作领域等措施,构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总结佛山的经验,分析它与其他城市存在的差距,对加快广东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是虚功实做,调研促进工作。政协要在服务大局中做到“切实而不表面”,在促进发展中“务实而有作为”,积极为党委、政府在决策前、决策中提出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落实,使协商民主更加务实。在2013年的三个专题调研中,我们就提出了许多务实的建议。在中山市“以文化为引领高起点建设翠亨新区”的调研中,因翠亨新区是孙中山的故里,有优越的人文资源,我们把握其优势,提出“深入挖掘,进一步叫响精神家园品牌”“运作一些国家级文化项目,推进新区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集聚资源,争取更多文化内涵丰富的项目落户”等建议;因为调研中发现佛山在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存在改革缺乏上下联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不足、城市知名度不够等问题,我们也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进一步增强社会协同能力”“擦亮佛山文化、产品、城市品牌”等建议。

四是一次调研协商,每年跟踪回访。对已开展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的地区,广東省政协接下来每年将对其实行“跟踪回访”,力争实现“五个一”: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组织一次专题协商,明确一条发展路子,形成一份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强的专题协商报告,促进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

如何才能认真开展好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使其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第一,要选准课题,深化调研。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对全局工作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的地区经验,加以总结升华,把存在的问题抓准查透,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是搞好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第二,要搭建平台,形成载体。我们2013年对广东三个市开展的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研讨,尤其是在深化调研基础上进行的专场协商,党委、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参加,“四级”政协委员和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协作联动,广泛深入、积极负责地献计谋策,这是基层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落实协商民主的基本条件。第三,实行“四级政协联动”。特别是要紧紧依靠全国政协及通过全国政协邀请国家级专家参与调研与协商,才能提升专场协商的规格,引起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形成更大的协商合力,从更高的层次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展开,这是搞好协商民主的关键措施。第四,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做到专场协商后跟踪回访。过去,我们政协的调研,基本上由政协单方决定和开展,所到之处可以说是“被调研”,是在政协委员“内部”之间的协商,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2013年我们对三个市的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实践说明,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四级政协”和专家为参谋,在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中抓准问题献计谋策,既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在协商民主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彰显了四级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智库”作用,这是搞好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

以2013年清远市的调研为例,我们在赴清远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于2013年11月上旬召开了由清远市政府主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协办的“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清远市专题调研与专场研讨会”,邀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领导、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以及粤东西北和肇庆13个地级市政协负责人等百余人出席,共同为促进清远发展把脉,最后对调研和研讨情况进行汇总,开出《关于推进清远市创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建议》这剂“良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增强能力:以“四个家”(政治家、科学家、专家和经济学家)要求提升协商水平

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协会议闭幕式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提出“坚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宝贵经验,加强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加快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广东省政协各专委会的调研工作,历届以来均开展得很扎实,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调研成果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乃至全国政协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贊扬。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经验,需进一步传承与创新。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每个专委会要继续扎实做好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因每个专委会的调研有其不同的职能,以经济委、文史委、社法委为例,经济委的调研目标是促进本地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文史委是挖掘和升华文化文史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发展;社法委是加强社会治理和法制建设,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保障发展。各委员会根据其优势和目标确定2014年的调研主题和对象,分别是经济委(阳江市):抢抓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促进阳江科学发展;文史委(广州市):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精神,再创广州对外开放新辉煌;社法委(珠海市):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专委会的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工作要争取做到: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谋实事;抓准问题,充分论证谋良策;凸显特色,选准路子促发展;突出重点,深入基层转作风;探索创新,参政议政上水平。我们要真正做到请进来听取意见建议,沉下去深化专题调研,汇起来集中专场协商。

此外,为了进一步创新专题调研方式,深化专题调研成果,我们力争在选题上要有政治家的眼光,站得高,看得远,选得准;在做题上要有科学家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入调研,发扬协作联动的精神博采众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写题上要有专家的才华,专题调研报告要有骨有肉,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强;在用题上要有经济学家的头脑,让调研成果充分发挥效益,“果”尽其用,注重追踪问效推动其落到实处。

推动土地整治重在创新 第6篇

困难与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事关长远、牵动全局,需要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聚集各个渠道的资金,释放不同层次的政策效应。在现实操作中,这些都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是部门联动不够。尽管市、县均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成为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部门联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甚至个别地方仍然是国土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不断市场化、社会化,仅仅依靠国土部门的行政推动,管理手段单一,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从而出现了不合格的承包商中标、建筑材料不符合要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偷工减料、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二是各级认识不够。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村组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难以满足各方的期望值。乡镇领导希望从项目中获得一定工作经费,以弥补乡镇财力不足,总是从局部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而部分村民也期望通过综合整治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争取项目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而项目一旦实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没有可列支的工作协调费,村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存在村民阻工现象,导致工程延期,投资加大。

三是资金投入不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目前每亩投资一般为1800-2200元/亩,而其他一些筹资渠道尚未通畅,这样要改变农村面貌还有很大差距。要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土地综合整治主要依赖上级专项资金,而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如何扩大筹资迫在眉睫。

四是后期管护不够。加强对开发耕地的后期维护,是确保耕地质量的关键。尽管《娄底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项目预算的组成及比例,采取了“后期耕种管护支出按每亩200元核定,确定3年”的监管奖励措施,目前已补充的地块90%以上都落实了种植措施,完善了耕作层,使全市新增耕地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但是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尚未真正实现,新增耕地后期耕种管护不到位,农业等相关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对新增耕地的监管职能,少数新开发的耕地种上了油茶林、水果树,变成了园地,甚至被抛荒。

五是技术力量不够。当前,市、县土地整理机构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工程预算、工程管理、施工技术规范等方面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设施配备也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思考与对策

强化土地综合整治,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农村土地整治,利民利乡利城”指导思想。从政治高度进行再认识,从战略高度进行再理解,从全局高度进行再落实,促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土地整治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实现“中国梦”不遗余力。

首先,需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顺势而谋。解放思想,是大势所趋,是形势所迫,是群众所盼,是赶超所求。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时期,土地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动力,农村土地整治要上升到更高层面应对“占补平衡”。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利民利乡利城惠及民生的工作,也是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稍纵即逝的发展竞争先机要求我们以新的眼光去捕捉,前无古人的科学发展难题要求我们以新的办法去破解;有效解决土地补充资源保障能力不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质量欠缺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土地整治质量和后备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提高政府土地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广大群众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富民强市的内在动力和希望所在,现实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构建国土资源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

其次,要实现科学推进,务实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市场需求量更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力度更快,“占补平衡”矛盾更显突出。只有总结经验,科学推进土地整治,有效破解土地整治资金制约等瓶颈,才能真正做到既保发展、又保红线。因此,要牢牢把握“农村土地整治、利民利乡利城”这个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破除客观方面的“不符合”,做到“三破三立”:一破安于现状,立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的意识;二破畏首畏尾思想,立土地整治质量提升攻坚克难的决心;三破懒散作风,立土地开垦整中心和谐有为的氛围。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破除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树立土地整治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强化土地整治“四结合”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创新土地整治管理的体制机制。同时,按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着力提高土地整治的监督管理水平。

再者,还需要做到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当前,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更高、验证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整理中心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精心安排部署,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责任到科室,具体任务到人。即做到“三要”: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检验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和作风;二是联系实际,把差距找出来,把问题解决好,同时强化指导督查;三要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以思想的新突破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新跨越。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事关长远,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真正实现“政府得土地、部门得平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目标。

(作者系娄底市土地开垦整理中心主任)

上一篇:基础沉陷下一篇:数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