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究法范文

2024-06-25

情境探究法范文(精选12篇)

情境探究法 第1篇

1 创设情境———贴近学生认知, 分层推进, 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 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高效率地接受知识。对学生来说,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差”。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如在讲“未达账项”时, 首先强调“未达”的内容是什么, 指出“未达账项”对企业和银行都是存在的。其次让两位学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观结果。最后让学生参与结果的讨论。未达账项的调整结果是余额相等, 而错误账务的调整结果是余额不相等。一种方法, 两个结果, 为什么? 学生们在讨论中辨析正误, 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及时强调“未达账项”是双方记账并无错误, 而只是由于双方记账时间的不一致造成的, 调整结果必然是“A = B”。错误的账务表现为会计科目错误、金额错误或方向错误等, 不属于“未达账项”的调整范围, 是工作中的粗心和失误造成的。调整是要从源头上纠正错误, 才能保证账务的正确性。同时告诫学生“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说明双方账簿记录没有差错, 但不能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 企业只有收到有关的凭证后, 才可登记入账。这样“讲—练—讨论—总结”, 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直觉、视觉效果, 既可对内容加深理解,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2 通俗讲解———语言风趣幽默, 激发学习热情

刚开始接触会计学这门课时, 学生会感到既陌生又新鲜好奇, 教师尤其要重视第一堂课, 力争在这关键的第一堂课调动起学生学习会计课的热情, 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另外, 平时对学生应尽量多鼓励和表扬,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使更多的学生在肯定与鼓励中振奋精神, 增加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充满学好会计学课程的信心。

会计课程对学生一开始产生了吸引力, 并不能说他们就会自始至终对此有兴趣。当教学内容渐趋复杂不易学懂而上课的形式又比较单调时, 吸引力就会减弱。只有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够始终吸引学生,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讲, 要想学好会计, 就必须理解和掌握专业术语和会计科目的内容。但是, 理解和掌握专业术语及会计科目并非易事。课本中直白的表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 能不能将这些内容表述得通俗、直白、实际化呢? 在教学中, 我采用一种类似歇后语的方式将有关的内容加以表述, 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会计的DNA———会计六大要素”、“会计主心骨———会计恒等式”、“会计百家姓———会计科目”、“企业王牌军———流动资产”、“一个也不能少———应收账款”、“甲方乙方———应收票据”、 “企业的硬件———固定资产”、“立竿见影———短期投资”、“放长线钓大鱼———长期投资”、“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资本公积”、“厚积方能薄发———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的健康证明———资产负债表分析”、 “秋后算账———利润表”等。风趣、通俗、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使课堂气氛活跃, 引起师生的课堂互动。对学生来讲, 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对教师来讲,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3 综合归纳———获取理性知识

综合归纳法这是将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知识简化、明晰,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 既可用于对多部分知识整体化, 也可以将某一部分知识条理化。如在讲解会计的含义、职能、会计目标、前提、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方法时,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归纳为“1、2、3、4、5、6、7”: “1”是指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是指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3”是指会计目标满足三个需要或要求; “4”是指会计准则有四个基本前提; “5”是指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五原则;“6”是指会计六要素; “7”是指会计核算七法。教师在相关情境下归纳有关知识的同时, 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同时对于难度适中、讲课技巧要求不高的知识点, 可事先布置任务, 让学生预习,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并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4 实践检验———培养过硬技能

理论来源于实践, 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内化新知。因此, 情景设计宜简单、有针对性。为此, 应采取分步、分层实践法。比如, 为了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会计六要素, 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考虑学生的层次性, 在作业布置时可设计如下:

第一步: 2011年5月1日, 李平服装厂刚开办, 有银行存款120000元。

第二步: 2011年5月2日, 李平服装厂买进25台缝纫机, 每台1000元。

第三步: 2011年5月3日, 李平服装厂向银行借了50000元。

第四步: 2011年5月4日, 李平服装厂买进布匹一批, 花了100000元。

第五步: 2011年5月4日, 李平花了30000元, 请了20个工人。

第六步: 2011年5月15日, 李平服装厂所有衣服都已经生产好, 将其全部出售, 收到200000元。

要求:

( 1) 请分别写出在每一步时, 李平服装厂的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 基础题)

( 2) 请分析各步的会计要素的金额。并最终写出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提高题)

( 3) 请分析各步业务的发生对六要素间存在的等式有没有影响, 有没有破坏等式的相等。 ( 探究题)

如此, 学生在情境化题目中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更有意义的是, 学生在其做题中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的步骤上获得不同的学习成就感。从而, 也不同程度地, 相对于不同的学生激发了他们最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正贯彻了我们的教学中心思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总之, 教学是一种真实情景的体验, 教学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 相反, 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教学变得更为有效。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 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才能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 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才能引导学生体验知识, 感受知识的存在; 才能指导学生应用知识, 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才能帮助学生回归知识, 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颜华城.会计核算软件设计中基本功能的规范性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 (1) .

浅谈情境导入法 第2篇

所谓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1.利用影视资料创设情境

电影电视剧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利用影视资料创设情境,既可以声画并茂,又能使学生在非常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思考。例如,讲“维护受教育权利”时教师首先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精彩片断进行剪辑后制成课件播放。这样首先就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观看完后教师加以诱导:你能从法律角度解释为什么“一个都不能少”吗?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要珍惜我们受教育的机会。

此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熟悉掌握多媒体技术,并且课前要做充分准备。同时还应注意掌握播放的度,不能时间过长,否则容易喧宾夺主,冲击正课的讲述。所以在导入时一定要对影片合理剪辑,控制时间,恰到好处。2.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以音乐来导入新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们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认识新伙伴”时,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知道有关友情的歌曲最多,并要求唱出其中经典名句。接着教师抛砖引玉,为什么古今中外有这么多人在歌颂友情呢?我们在集体中怎样才能结识新伙伴,在同学中建立新的友谊呢?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的情感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此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不能单纯为激发学生兴趣,应以激发思维为主。教师要起启发和诱导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在平时开阔自己的视野,关注学生生活,也要“能唱就唱,唱得响亮”。3.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比赛中,在兴奋中不知不觉地感悟教材中的内容,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讲“融入新集体”时,可以通过游戏系蝴蝶结来导入新课。教师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各伸出相邻的手指,用另外两只手在上面系出蝴蝶结。看谁系得快系得漂亮。这样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同时,加强了同桌间的交流,增进了同桌间的友谊,也为更好的融入新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同时还应注意把握游戏的时间和学生的参与面。

情境探究法 第3篇

【关键词】情境导入法 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 方式与方法

当前的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越来越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就这两个要求而言,运用传统“照本宣科”的英语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行的。而情景导入教学法讲究的是通过构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感受英语的魅力,产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要求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这个特点使得情境导入教学法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实现具体的操作呢?我认为以下方式是十分可行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思维的针对性。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巧妙的问题总是能够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积极的思考,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我们可以使用问题情境的导入将学生们带入固定的学习模式中,再借助这个模式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而达到教授英语知识的目的。

比如,在我们初中英语教材Unit 5《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这个内容进行讲解时,传统的教学法往往直接有教师带读新课的单词,读完单词后就开始组织学生朗读“Do you have a TV?    Yes, I do. /No, I dont.”等课文内容,随后以请学生以“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用lets…句型提建议为课程的压轴结束整堂课。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讲课之初,由教师带上一个乒乓球说“I have a table tennis”然后反问学生“Do you have a table tennis?”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事实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绪吸引到了本堂课的英语学习上来了。

学生通过已有的英语知识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推敲,给出自己答案,这不仅仅是兴趣的成功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也起到了将课本中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目的,却远远不如问题情境导入式教学法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从中得到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往往极富表演性。语言通过变调产生出情绪感,就如同一张张活灵活现的脸庞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语言才被称之为语言艺术。而初中的学生虽然相对比小学生要成熟,却依然带有好玩的天性。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英语的表演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比如我们在讲授初中英语教材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时,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带读式教学,而由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英语表演。比如由一个学生扮演水果店老板询问顾客“Do you like bananas?”另一位学生回答“yes ,I do”或是“No ,I dont.”,又或者是由学生扮演调查员对其他同学进行早、中、晚餐喜欢吃的食物的小调查。

在这种英文小表演中,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学到的单词以及句型进行交流表演,且在表演中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语言真正的成为一门交流的艺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极易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又能够收获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在表演中渗透学生之间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创设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初中学生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那就是急切的渴求来自家长,教师或是其他同学的肯定。这种心理特征是促进孩子进取的积极推动力,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所应有的正常表现。因此,教育者就要把握住这种心理特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英语竞赛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获得肯定的通道。

这种课堂的小竞赛往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促进学生思考,进取的学习目标。比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可以将“听写单词”改为“谁是单词王”的小竞赛,看上去只是一个听写单词到单词比赛的模式的转化,事实上对学生而言就已经完成了“我要达到默写要求”与“我要证明自己优秀”的心理的转变。而一旦学生处于这种“证明自己”的心理,机会本迸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记住单词学好英语的主观欲望。

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生活的语言,因此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要与生活相联系。而国内一般的教学都缺少以英语为主导的语言坏境,因此我们教育者就需要注重主观的去为学生构造这样一种英语生活情境。

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进行全英文的讲课,然而这种方式对于英语教学程度较低的地区可能难以实现,因为一旦进行全英语的讲课,学生们就可能听不懂。因此,我们可以对这个方式予以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进行难点排查后进行一定时间的全英语交流活动就是十分可行的。在这个交流活动中,由于课程前部分已经对本课相关难点予以突破,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这个时候再来进行生活化的交流,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化的英语表达。

结语:情景是教学的一种依托,构造一个好的情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情景模式的创建中,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情景模式的科学构建,在构建情景模式进行导入教学的过程中,务必使得情景导入真正地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不可只求“情景”的形式,使之成为一具华丽的空壳。

参考文献:

我的“自然”情境设置法 第4篇

【案例一】在讲《情趣与兴趣》一课时, 需要让学生明白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 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我就想到了在我们同学中间有的情趣很高雅, 有的也会由于好奇, 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产生一些庸俗低级的情趣。于是, 上课后, 我从班级的窗台上选了一盆花放在讲台上, 问大家: “同学们, 这盆花很漂亮, 生命力很旺盛, 装点了我们的教室, 净化了周围的环境, 不过大家知道是谁的功劳吗?是谁让这些花花草草活得这样精彩?”“是小敏和小佳! ”大家齐声说。“对, 就是我们班的花草管理员。接下来, 我们来采访一下这两位同学。”我走到两位同学身边: “你们管理班级的这些花草觉得麻烦吗? 累吗?”小敏说: “说实话, 一点没觉得是个负担, 反而是种享受。因为我平时就很喜欢各种植物, 研究它们各异的形态, 不同的生长过程, 满足我很大的好奇心。”小佳又补充说: “是的, 我们俩志同道合, 我在养护的时候, 都把这些花草当成我的朋友, 有时还跟他们说说话, 我觉得他们也能听得懂, 很有意思, 也觉得心里很温暖。”“我觉得两位同学说得特别好, ”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是呀, 养花是种多么高雅的情趣, 它可以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疲劳得以解除, 丰富我们的知识, 健康我们的心理, 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可见高雅情趣对我们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讲完之后, 我又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报纸, 大家感觉很奇怪, 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抓住他们的好奇心: “坚持看报纸是不是高雅情趣?”“是! ”“老师也觉得是, 不过……”这时, 我把报纸打开, 把印有泳装美女的那一版面展示给大家: “爱美之心人皆有, 不过今天课间的时候, 某位男生拿着报纸得意洋洋的在一些同学面前炫耀‘怎么样, 我找到的美女, 姿色不错吧?’这一吆喝还真吸引了几个男生在一起哄笑, 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情趣?”小景回答: “把美的东西都变得不美了, 损害身心健康, 很庸俗! ”这时我观察同学的表情, 几个有关的男生脸红红的, 挺不好意思的, 我知道教育的效果达到了: “希望大家能够鉴别情趣的高雅和庸俗, 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

【案例二】在讲《创建新集体》一课时, 有一个内容就是要班级成员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奉献集体。

恰逢学校开展文化艺术节, 项目涉及书法比赛、电脑设计作品、乐器表演、相声和小品、课本剧、舞蹈、朗诵、卡拉OK等项目, 与此同时, 还有踢毽子、跳绳、跑步等体育活动, 活动一拉开序幕, 就在私底下听说有些同学跃跃欲试, 有的有想法但又有些犹豫, 还有的一副事不关己, 漠不关心的表现, 于是我在班里做起了动员: “同学们, 我们今天上课组织一场学校文化艺术节‘现场报名会’, 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 8分钟后组长汇报。”我这边话音刚落, 两组的同学就活动开了, 只听到有同学说“我学过书法, 我报书法”, “朗诵是我的强项, 我报朗诵”, “我爱唱歌, 我报卡拉OK”……两组的组长没多长时间就记下了一串的名字, 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在观察, 发现有的同学没怎么参与, 当别的同学推荐时, 他们推托说: “我什么也不会, 我也没办法。”我就适时引导: “是不是没有特长就没法为班级做贡献了, 就只能袖手旁观了呢?”“哦, 我想起来了, 我可以为课本剧表演准备道具”“我可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们也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工作。在两个组长汇报之后, 我的总结水到渠成: “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 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谁都无法替代。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的建设时, 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

【案例三】在讲《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 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恰好讲这一课的那两天是阴雨天, 学校的两节课后的课间室外操暂停, 我在办公室里听到, 当学校广播里讲完课间操暂停的通知后, 学生一片欢呼, 我当时就在想: 广播操不做能给学生带来这么强烈的快乐, 那平时大部分除阴雨天之外都要做的时候难不成很郁闷, 不乐意? 带着这样的想法, 我正好是第三节课。上课后, 我就问学生: “大家刚才没有做操好像特高兴?”“嗯……”好多学生露出了热情洋溢的笑脸。我又接着问: “为什么会让你们这么高兴, 难道每天做操很痛苦? 告诉我原因。”小宇说: “每天做操太烦了, 学校和班主任要求这么高。”小涛说: “又少了些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了解之后, 我知道接下来就可以切入我们教材的内容了。我跟学生说: “哦, 原来有同学是这么想的。可毕竟下雨天为数不多, 每天为做操烦, 还影响一天的心情。我们有没有同学不烦的甚至还高兴的?”“有! ”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请小云回答: “我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反应, 无所谓, 就是一个集体活动, 正常参加就行了。”他讲完后还有同学在举手, 我又叫了小旭:“我很乐意做操, 因为一天学习下来, 就这会儿能真正舒展舒展筋骨, 而且早操的韵律很欢快, 让人感觉很愉快! ”小昊: “做完操后神清气爽的, 上课都有精神。”至此, 我的总结顺理成章: “大家发现没有, 其实同样是做操这样一件事, 你也许会烦躁, 也许很平常, 也许会挺愉快, 主要在于个人的态度,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 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创设情境法之文言文论文 第5篇

一、语言创设情境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言)要用语言创设情境法,教师必须在课前紧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等精心组织语言。新课伊始,教师便须运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伯牙绝弦的特定历史空间:“古时候,有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其中,一位名叫俞伯牙,一位名唤钟子期。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欣赏琴音。两人曾于山中邂逅,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由此演绎一段“知音”佳话。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认为钟子期已死,天下再无知音。于是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请问,古人是怎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呢?欲知答案如何,请看课文《伯牙绝琴》。”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法

这是引导学生走进《伯牙绝琴》历史时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上课伊始,教师不忙于板书课题和引出学习内容,而是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课前从网路下载的情境故事、音画视频《伯牙摔琴谢知音》供学生观赏。学生在观赏完之后,很快就会猜到这是课文《伯牙绝琴》中描写的历史故事,随即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走进课文之前,有情境故事做了先期铺垫,所以学生学习《伯牙绝弦》时的难度也会相应减少。如此,既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又起到了将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伯牙绝琴历史时空的作用。

三、将学生引出《伯牙绝弦》的历史时空

当学生在《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既掌握了课文的生字生词,又读懂了这个历史故事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将学生从历史时空中引领出来,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伯牙绝弦》这个流传千古的历史事件,正确评价俞伯牙、钟子期这二位演绎“知音”故事的历史人物,以便从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和美好的品格熏陶。因此,我们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中的古代汉语知识,比如“绝”、“鼓”、“峨峨”等在这篇课文中的含义。更要引导学生从这个历史故事和其中的人物身上,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友情价值观等,因为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更为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如下:

1.时空置换法。当学生在《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尽情地欣赏这个凄美的故事时,当学生被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友情深深感动之时,说明学生已经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时,教师突然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课前从网络下载的我国“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音乐《高山流水》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技法一般,让课堂出现一个极速的时空情境置换画面,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古代时空迅速拉回到当今阳光灿烂的课堂中来,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

2.质疑提问法。当学生完全读懂《伯牙绝弦》这个历史故事后,教师可以将精心预设的问答题展示出来,供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历史故事。

(2)你如何看待这个历史故事?

(3)你如何评价俞伯牙绝弦毁琴的举动?

(4)你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5)你从俞伯牙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运用情境法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专注力 情境教学 参与活动

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英语地位的日益凸显,对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学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在其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无数个“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和“瞎子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参与、实践、体验、合作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乐学、善思,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真实情境,促其多听多说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最真实的情境。课堂上,教师应该用最简单、地道的英语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多说、多听,为多读、多写打下基础。

七年级上的Unit1单元,主要是同学们来到一个新班级,以自我介绍为主题的活动,那么这个单元,师生间的交流是最直接的形式,情境的创设最真实、最生动。如第一节课,教师走进教室和学生问好后,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和学生见面:Hi,I am Mr/Miss/Mrs...I am...years old. I like making friends. Let’s be friends, ok? Would you please introudce to us? 这样,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介绍自己。或者教师走到同学们身边,一一相互介绍,更能培养学生开口说的习惯,彼此介绍、彼此问候,“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 And you? I am fine, too.”等交际用语,在你一句我一句中得到充分运用。

再如学习“Teengers problebs”时,教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Everyone has some problems. I also have some.Do you have interest in listening to them?老师的烦恼和困惑,一定对学生有吸引力,所以,学生会凝神聚力而倾听。再以引导的语气:I guess you must have some problems. Would you please say out to us?Maybe we can give you a hand.激发学生说出自己成长中的困惑。这样,学生会主动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专注力提高自不待言。

二、模拟情景,促使学生思考

课堂上除了师生间的真实情境的对话交流,教师还可以模拟情景或者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对话交流。

学习“What a brave young man!”一课,教师可以展示熊熊大火燃烧,孙太太被大火吞噬,腿受伤而不能走出来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What was Mrs Sun doing at that moment?What should she do then? If you were Mrs’s neighbour, what would you do?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其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会给出种种可能的答案,为阅读埋下伏笔。

再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Do it yourself”的Welcome to the unit时,展示学生DIY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What is DIY? What tools do we need if we DIY? What can we do? 等,引发学生对Do it yourself的思考,以及DIY时,对需用工具brush, glue, rope, scissors, tape等新单词的学习和巩固,总结出:When we do DIY,we can make,repair or decorate things ourselves instead of paying someone to do it.等。情境的创设,可有效引导学生对新单词和对话学习的专注。

三、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动起来

活动情境很多,如问候、问路和指路、购物、看医生、打电话、生日派对、慈善义演、外出旅游,等等,这些情境的给出和创设,引导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对话表演、情境问答等活动中,提高参与度和专注力,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教师创设一位同学过生日,邀请其他同学参加生日派对的情境,这位同学给出了从学校到他家的路线图的文字介绍,请其他同学务必于周六晚六点到家参加birthday party。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读文章,找路线,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画出路线图,学生乐学、会学,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此外,情景教学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样,如课前的free talk,课上的Guess游戏、情境表演、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图片、实物等都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专注力。

总之,情景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注力是学习效率的标志。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善用情境,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事,只有乐学、乐做,课堂才会因此而精彩与高效。

参考文献:

[1]郭晓红.当前形势下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09(37).

情境探究法 第7篇

一、设计课堂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情境可以是图片、木偶、玩具、实物等材料, 可以是一段录音或一盘录像, 也可以是教师的表情、形体动作。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需综合多种情景因素灵活运用。例如, 教学水果的单词既可以出示一张张水果图片, 也可以出示水果实物, 我引导学生看到苹果说“Apple”, 拿着苹果说“Apple”闻着苹果说“Apple”, 尝着苹果的滋味说“Apple”, 形象直观的语言情境一下就吸引了学生, 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设计生活情境, 激发交往的积极性

生活情境创设就是将学生学到的日常生活用语与学生的生活情景融于一体, 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运用。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母语文学经验, 选择一些短小浅显的对话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Hello”“Good morning”“Bye-bye”“See you tomorrow”之类的相互问候语句;年龄、性别、天气、日期的问答;身份、家庭成员的介绍等等, 这类活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对话, 便为交往打下了基础, 于是, 我们适时创设一些模拟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交往学习。

三、创设表演情境, 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小熊的birthday》是利用学生在幼儿园听过的母语故事的原形与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参与身临其境的表演, 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情境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 “有的放矢”———重视目标性

一节课首先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如果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那么这节课就是合格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情境的设置上要做到:

1.设置“语境”突出难点:

根据教学需要, 有选择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不仅可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 突出难点, 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露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

2.设置“语境”化解难点。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让学生带着兴趣, 借助对教材的某一语境话题进行相互交流、操练和运用语言, 化解知识难点, 以达到口头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二) “来之生活, 回归生活”———把握现实性

1.走进生活

随着观念的日益更新, 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 而是开放型的。在日常生活中, 要利用一切机会, 帮助孩子拓宽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 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英语、巩固和运用英语。

2.趣味性拓展, 回归生活

学生对我课上补充的内容显得饶有兴趣。如在教学dog时, 就教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学生对这句谚语非常的感兴趣, 也很快地记住了这个词。

情境探究法 第8篇

1 4M1E的分析

(一) 第一要素:人的分析

"人"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 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班组长则要了解下属员工。人, 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围绕"人"这一要素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方法与组织形式。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 对待工作的态度、生产的进度和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慢性子, 做事仔细, 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暴躁、急性子, 做事只讲效率, 缺乏质量, 但生产效率高;有的人内向, 遇到问难或困难不告知别人或组长, 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 造成线上问题得不到预防与提前解决;有的人性格外向, 做事积极主动, 但是好动, 喜欢闲话。作为领导者, 就应该"人尽其才", 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 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 激发员工特点和工作热情。

在情境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每个任务被设计出来时, 有的学生很雀跃,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有的学生随大流, 依靠组长掌舵、分配;有的学生木讷、无聊, 融不进项目内容中去。作为教学者, 这时候就有责任去观察每位学习者的状态, 因材施教, 寻找不能参与进项目实践中的学生原因, 是缺乏基础, 是没有听懂, 是不想动手, 还是认为没意思。等确定出原因后, 教学者也可以现场为部分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简单任务, 使之感受子项目完成后的成功后的喜悦, 再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指定教练, 一来二往, 很多学生都会顺利过渡到实践环节中去。

(二) 第二要素———机的分析

"机"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在生产中, 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工具的好坏都会影响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企业的发展, 除了需求人员素质提高, 内部设备必然也在随之更新, 以确保提升产品效率和成品质量。

情境教学中的"机"可以包括场地、设备、工量具、维修资料等资源, 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很多一块也来自于"机"的管理。没有宽敞的场地;没有先进适用的设备;没有足够台数的汽车;没有车型专用的工量具和维修资料。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情境无法开设, 或部分情境只能用假动作或放弃操作来草草结束。这里我们就需要呼吁企业的帮助, 希望通过校企的一些资源共享, 让我们的实训内容更贴合企业实际生产操作。

(三) 第三要素———料的分析

"料"是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生产, 分工细化, 很多零配件都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 若当某部件未正确或及时生产时, 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 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 影响流水作业生产运作。作为管理者, 会密切注意前道工序送来的半成品或者仓库配件, 以及自己生产产品的进度问题, 纵观全局, 换位思考。

物料用在情境教学中, 需要考虑的就是指导学生观察维修工艺中拆卸下来的零配件有无正确安装或者规范操作, 否则装配起来的变速器无法运转;调试出来的发动机无法启动。这些都是对物料没有熟练运用的结果。

(四) 第四要素———法的分析

"法"顾名思义是指方法或者技术, 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可以包括:工艺指导书, 标准工序指引, 生产图纸, 生产计划表, 产品作业标准, 检验标准, 各种操作规程等。它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 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情境教学中缺乏规范的维修工艺指导, 学生只会徘徊在一线操作工人定位上, 若加以规范指导, 学生不仅能提高拆装效率, 也能在严谨规范操作中反馈出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 第五要素———环的分析

"环"是指作业环境。对于某些产品对于环境要求很高。如汽车车身涂装, 若环境净化程度不达标, 直接出来的就是废品;而对于教学过程中, 如果环境不加以管理, 已经清洗过的零配件仍会二次收到污染, 无法保证正常装配。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隐患则更是我们在现场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作为教学者, 需要密切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对学生操作带来威胁, 如举升中的举升机;高速运转的散热器风扇等。

2 4M1E要素效能的发挥

(一) 掌舵的"人"

五个要素中, 机、料、法、环犹如行驶中的汽车四只车轮, 人则是驾驭车辆的操纵者。要做到项目教学中的学生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让学生不断强化工作过程思维模式和企业管理的行为素养。工作思维模式是一种完整的情境教学思维过程, 针对创设出来的实际工作情境, 按照六步法思维模式, 由"明确项目任务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确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 (修正) ",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项目强化, 逐渐建立起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给你24小时, 你可以制造一辆车吗?"这样的项目课题提出以后, 学生应该有这样一种无需指导的学习习惯:他们会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写出各自的计划书→实施项目, 进行车辆系统设计和平图面的绘制, 利用相关模型工具进行车辆的组装→演示项目成果, 由学生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由学员之间进行作品评估→小组进行修正。一旦这样的思维模式确定出来, 相信"人"会带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升华。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5S或者6S管理习惯落实到实处, 整个工作现场清洁、整齐, 学生体现人文素养, 这样的学员企业岂会拒绝?

(二) 到位的"机"、"料"、"环"

机器、设备及工具、原材料的到位, 主要体现在项目教学中的使用、点检和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学生, 使用规范操作工艺卡来进行指导, 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内容;点检指使用前后根据一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的确认, 及早发现设备异常, 防止设备非预期的使用, 这是设备管理的关键;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 防止设备劣化,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往往充当"仓库管理员"的角色, 他 (她) 需要指导学生如何领取工量具及原材料、管理和保养工量具及设备, 做到接受工具有记录和检查, 归还工具有保养和清点, 责任分明。

环境的保障依赖于宏观环境, 为学生创设能够顺利进行分组的环境也是项目教学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 适用的"法"

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5Why、4M1E都是项目教学中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项目课题, 所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但无论结果如何,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企业进行生产制造, 从拿到订单到向客户提供产品, 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调。那么这中间, 各个部门如何生产, 部门之间如何协调都必须运用一套有效的方法。而学生的"法"主要就是应对各种项目课题的解决措施, 要求能够迅速、准确、清晰。具体来说, 在应对汽车维修作业课题, 学生要学会1) 将作业项目排序, 在有相同工位、不同检查项目时, 学生的站位和顺序就要进行合理设计;2) 按照作业计划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 通常项目组长都会在计划编制时, 安排好人员分工;3) 收集和获取各种适用资源, 学会处理相关数据;4) 收集、记录和传递生产信息, 将各种做作业过程中内容进行整理、回做、模拟训练, 知道作业偏差与错误, 通过个人观察、分析汇报、记录反馈、工作页等方式, 让学生对过程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人、机、料、法、环"管理模式让项目教学的老师能够仿照企业管理模式, 让学生采取创新的思维模式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综合运作环境、设备、材料, 服务教学, 服务学生, 确保"生产者"能够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情境法教学之我见 第9篇

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把握“实”──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案例:《Where is the…?》 (导入环节)

1) 教师把钢笔放在一个学生的笔盒里, 用动作表示他在“找”笔, 边找边说“Where’s the pen?”

2) 学生从教师的动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反馈:S1:我放在笔盒里的钢笔为什么不见了?

S2:我怎么找不到钢笔了?

S3:我的钢笔就在笔盒里, 为什么看不见了?

……

反思: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正如此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 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 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 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案例中的情境创设, 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 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 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 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钢笔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钢笔, 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钢笔就摆在笔盒里, 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 这与现实生活脱节, 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致使学生误解, 答非所问。如果把这一情境改创为: (课件或表演) 冬冬:Mum, 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 (画面) 冬冬满头大汗地寻找篮球, 边找边说:“Where’s my basketball?”这个情境, 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我的篮球在哪里”。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 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触景生情, 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崇尚“效”──应创设简单有效、英语“含金量”大的教学情境

案例:

1) CAI课件出示square, triangle, circle的图形及单词, 每个图形旁边各有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拉拉、丁丁、皮皮。

2) 师点击鼠标, 出示一个正方形, 问:“What shape is this?”

S1:拉拉。

师又点击鼠标, 出示一个圆形, 问:“What shape is this?”

S2:皮皮。

反思: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 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 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了些什么, 因为真实的课堂就应该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就如平常生活, 简单有效才是真。案例中选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拉拉、丁丁、皮皮, 成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但须知情境不是装饰, 也不只是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装饰过于华丽, 学生的兴趣往往也被转移, 从而疏忽了真正需要思考的英语元素、英语内涵, 出现上面的尴尬。因此, 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搞复杂了, 我们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英语, 学有趣的英语, 学鲜活的英语”。

3 注意“趣”──应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案例:《I love animals!》

T: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边说边演示课件) 小精灵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 就想请大家帮忙, 他这里有不少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你能猜出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开始演示课件, 并指名回答。)

这时有同学小声议论“又是猜动物, 一点也不有趣”, 教师似乎听见了, 但还是坚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突出童趣。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 如以上这个guessing game, 再如其他的小小采购员、小小设计师等, 但如果重复次数太多, 同样会使学生生厌。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数过多, 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致在课堂上出现“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尴尬。

4 追求“活”──应创设信息丰富、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案例:《There is a…》

T:Can you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There ia a…”to say a sentence?

反思: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上述案例画面生动, 颜色鲜艳, 但仅仅以画面吸引学生, 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来吸引学生, 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 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创设情境应蕴涵丰富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 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 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愿望。上述案例可将情境改创为:在一个房间里摆放不同的物品, 先让学生观察几分钟, 而后将画面切换为空白,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 让学生凭记忆说出房间内物品的摆放,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又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由于相对性的原因, 一种位置关系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达, 可去掉案例中的箭头, 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外教学创设情境———

1) 编排英语短剧。老师可让学生编排一些比较简单的英语短剧, 在英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短剧表演比赛, 让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体验会说英语的乐趣,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欲望。

2) 开展“英语角”活动。利用每周1课时, 开展“英语角”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按某个话题或者复习一周口语, 自由地说英语, 鼓励他们多说, 以此达到训练说的目的。

3) 见面口语化。我要求学生课后见到同学、老师用英语向他们问好。哪怕最简单化的一句问候语Hi!Hello!等都可以融化学生学习英语的气氛, 坚决杜绝学“哑巴英语”。

4) 课后英语歌曲化。让学生在课本上或光碟、英语磁带中所学会的英语歌曲, 课前或课后教给大家, 让大家在歌曲中激化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英语的歌曲永远在宽阔的校园中回荡, 给学生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5) 观看录相。下载一些少儿英语、童话英语等简单的英语节目, 作为每周的英语课外活动, 让同学们观看, 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的英语兴趣。

总之, 教师要从现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 尽力提高情境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地学习英语。

摘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我们必须从创设教学情景入手。人们常说中国人学习英语缺乏的就是英语环境 (情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而有价值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适当“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 愿学、乐学、会学。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交际,情境教学,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 主编.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煌娟.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外延伸[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5) .

[3]何建灵.开展英语课外教学拓展学生发展空间[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8) .

[4]陈贤德.什么是小学英语课堂最实用的教具[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2006 (1) .

情境探究法 第10篇

所谓情境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 我就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课的设计过程及实施效果来谈一谈情境体验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与教材配套的《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中对本课的要求是: ( 1)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纂、隶书等字体, 知道汉字的演变。 ( 2) 以司母戊鼎为例, 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可见, 这节课作为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 知识点简单, 都属于识记层次, 如果课堂的设计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堆砌, 就会显得空洞无趣。 因此, 备课时, 我就着重思考: 如何能带着学生既感性又理性地去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 从而感受商文化的繁荣、体会商朝国力的强大, 进而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思来想去, 我在课堂中的很多重要环节选择了情境体验法, 并结合上课的实际效果, 在运用情境体验法的具体细节上进行了相应调整, 取得了与最初设计相比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的几点切身体会。

一、情境体验法的使用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利于为教学服务, 体现较强的目的性, 并追求更高的有效性

最初,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 考虑到要调动学生的兴趣, 我采用了游戏体验法, 游戏名称是“ 你来比划我来猜”。 我在白板上展示出一组图片, 一个学生面对白板, 负责口头描述, 另一个学生背对白板, 负责根据描述猜词。 如此设计的教学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游戏的体验充分感受到与语言 ( 学生描述) 相比文字 ( 白板显示) 的重要性, 从而认识到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并顺利进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学习中。 然而, 在上课的过程中, 我发现, 学生在游戏环节参与的热情很高, 很兴奋, 甚至还想多玩儿一会儿, 却很难立刻冷静下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 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可控性不强, 而且与我要达成的目标关联度不高, 导致引入不够直接, 浪费了时间。 所以我在其他班级上课时做了及时的调整。 我在网上下载并截取了一段电视节目《 汉字英雄》 的宣传视频, 时长53 秒, 视频中记者通过采访的形式简洁又直接地介绍了当今社会中人们提笔忘字, 很多复杂易错的汉字不会写的现象。 开课后, 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 我们要一起来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 然后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 学生总结概括了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 从而直接过渡到文字的话题, 引入到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学习内容中。

相比之下, 我个人觉得以视频创设情境的实施效果更好。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既关注了身边的热点话题, 又顺利直接地导入教学内容。

结合这次经历, 我深深感受到了, 情境体验法的使用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创设情境一定要利于为教学服务, 体现较强的目的性, 并追求更高的有效性。

二、教学中通过音乐渲染情境,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渗透

在本课收尾环节,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我运用白板课件在不同音乐的伴奏下播放了两组配有文字的图片。 第一组图片是在一首优美的带有编钟敲击音的《 茉莉花》 的伴奏下播放的, 相继展示了除甲骨文与青铜器外更多的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神奇的编钟、儒家创始人孔子、道家创始人老子、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雄伟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 ( 紫禁城) , 并在白板上展示一句话, 高度赞扬中华文明: 曾经有一位外国专家参观完故宫后, 意味深长地说:“ 我们现在有的, 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 我们永远不会有。 ”正当学生沉浸、陶醉于这种辉煌成就中时, 课件中黑屏白字出现几个字:“ 然而, 现在……” 并随之播出一首忧伤的小提琴曲, 图文展示:雄伟的长城却只能默默忍受着“ 遍体鳞伤”的悲痛, 古老的汉字却只能默默承受着“ 面目全非”的悲伤, 流落的瑰宝却只能默默忍受着“ 有家难回”的悲哀……最后, 在此情此景之下,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青少年,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学生积极发言, 有感而发。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 我发现, 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 学生更易产生情感共鸣, 并能够积极思考发言。 这说明,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 是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思考、实现德育渗透的有效果途径之一。

教学中, “ 千言万语无法企及, 一段音乐却迎刃而解”的现象时常会有, 可见音乐渲染情境的重要性。 音乐渲染情境, 不仅可以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环节助我们一臂之力, 在很多其他教学环节也功不可没。 例如, 在本课小组合作时, 我也采用音乐渲染情境, 一段古典的《 渔舟唱晚》 将学生带入探究甲骨文的世界中, 学生的内心境界更加愉悦, 思考空间更加开阔, 小组合作更为和谐……

三、教学中创设情境必须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多感官体验, 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为突破重难点创造条件

最初, 在设计探究甲骨文这个情境时, 我只要求学生破译甲骨文, 学生很有兴趣, 乐于参与。 但是, 在突破“ 理解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这个重难点时却仍旧遇到瓶颈。 这让我意识到, 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加强多感官体验, 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以助于突破重难点。 所以, 我后来设计了探究框架, 如下图:

初一___班, 第___小组, 得分___

请在方框内写上你们小组要破译的甲骨文:

破译:这个字是现代汉语中的___, 我们破译的依据是 ( 一句话概括) ____。

思考:通过破译此字, 我了解到了商朝____方面的情况。

每组拿到一份任务后, 我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首先在方格内写上你们组要破译的甲骨文, 然后组内讨论, 破译这个文字, 并用一句话概括你们破译的依据。最后思考:通过破译此字, 我了解到商朝____方面的情况。讨论结束后,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台前来展示成果。

通过这个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动手写、用眼看、动脑分析、开口表达, 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调动了多感官体验, 展示了多方面的能力。有了这个情境体验, 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发现、破译甲骨文的重要性, 因此, 突破“理解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这一重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情境探究法 第11篇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    故事情境    生活情景    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数学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没有真正的成熟,对数学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感觉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讲述数学故事,从而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铺设,呈现给学生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再感觉枯燥乏味。

法国有个数学家,认识两个球迷,这两个球迷向数学家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商量之后,约定谁先进5个球,谁就获得全部衬衣。踢了半天,A进了4个,B进了3个,由于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踢下去了。那么,这个衬衫应该怎么分?是不是把衬衫分成7份,进了4个的就拿4份,进了3个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进5个,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这两种分法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进了4个的拿这些衬衫的3/4,进了3个的拿这些衬衫的1/4。为什么呢?假定他们再踢一局,或者A赢,或者B赢。若是A赢进了5个,衬衫应该全归他;A如果输了,即A、B各进4个,这些衬衫应该对半分。现在,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得到的衬衫应该是1/2×1+1/2×1/2=3/4,当然,B就应该得1/4。

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答案充满了期待,自然就會认真地思考、分析。而对于上述问题,同学们就很容易地理解数学期望是一个平均值,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算,这就要用A赢输的概率1/2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钱,再把它们加起来。

二、模拟真实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将数学还原于生活中,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现在很多教材已经在编写上实现了生活化,大量的现实生活贯穿整套教材,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第四册《克与千克》时,在新课之前,首先让同学们调查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生1:我妈妈买的美加净护手霜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50克。

生3:一袋食盐重500克。

生4:一袋盘锦大米重25千克……

引导学生发现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小的、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然后借助“蜗牛”认识“克”。老师先用天平称出蜗牛的体重是1克,然后让学生以蜗牛为标准,猜一猜1分硬币的重量,然后看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接近1克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知识的重点,也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物品的重量。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它是集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通过人机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心理转折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有助于把学生的思想集中起来,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运用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形象地展现出来,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将某一现实情境借助于计算机处理后在课堂上播出,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变抽象为形象,这种新颖的表达方法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例如我们在学习算法初步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在计算机上模拟程序,检验程序,使其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在多媒体上展现几何体的结构等,使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几何体的各个组成元素的位置关系。精准的直观演示能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的思想,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

四、激发情感,让师生亲密无间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偏爱优等生,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就会受到冷落。爱是教育的基础,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懂得的道理。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总是一本正经,板着脸走进课堂,这样的老师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因此老师在进入课堂时,一定要面带微笑,使学生感觉与老师的距离很短,让学生喜欢老师。老师的爱就像是太阳,照耀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老师对学生不能有任何的歧视,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你、认可你、尊重你、爱听你的课,乐意接受你讲的道理,学生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通过创设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宏.愉快教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吕金城.浅谈课堂兴趣激励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5).

坚守与嬗变:讲授法的情境化应用 第12篇

讲授法作为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和接受式学习的重要途径, 如果使用不当, 有可能陷入“满堂灌”注入式的泥潭, 但若能准确把握它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扬长避短, 也依然能拨动情弦, 点燃激情, 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火种”。

一、激疑布惑, 扫清思维盲点

“学成于思, 思源于疑”, 提高讲授法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 激疑布惑, 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际, 教师或抛砖引玉, 或巧喻明理, 学生如入幽微之境, 突见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

如“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对“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好”这一命题毫不质疑, 认为美国比中国的选举方式更民主。根据及时反馈原则, 我们结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奥巴马政府为转移矛盾、赢得今年的国会中期选举而从去年底开始“敲打中国”的种种举措———贸易纠纷、谷歌风波、对台军售、西藏问题等政治生活情境, 通过层层设疑、探究解疑, 在疑的引领下深入剖析和把握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使学生调整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

1. 中国的选举方式是间接选举吗?人大代表要对谁负责?

2. 美国实行的是直接选举吗?美国总统对谁负责?

3. 直接选举是否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美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谁更代表民意?

4. 同为代议制, 为什么中国不能采用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在生疑、质疑、解疑中一路走来, 情境中的互动赋予了讲授法丰富的表情和勃勃生机。教师或旁征博引或启发愤悱, 循循善诱中展示思维的乐趣;学生或困惑思索或心领神会, 山重水复处顿悟知识的奥秘, 因人而异应时而动的讲授方显教学的机智与教法的灵动。

二、拨云见日, 厘清价值困惑

面对社会生活中多元并存的价值观, 青少年往往因为思考粗浅而迷失混乱, 简单的说教只会引起逆反, 难以达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而智慧的引领才能帮助他们理清价值困惑, 实现价值重建。

如《经济生活》“货币”的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 包揽了讲解、举例、说明, 自问自答, 一讲到底。“讲授”沦为灌输, 致使说者言之凿凿, 听者昏昏欲睡。

返顾货币的知识教学, 其落脚点应是正确金钱观的引领, 重要的是以智慧启迪悟性, 以真情引发共鸣。

后续教学中我们先采用讲解法指明货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 再鼓励学生“议一议”钱的作用。被动受听转为开放互动, 有的同学例举衣食住行, 说明金钱能为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有学生提出古人语“寸金难买寸光阴”, 现在有急事, 打个的士, 就相当于用钱买到了时间;有的同学梦想“钱途光明”做金领, 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总之, “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得到多数学生的一致认可。而教师适时的吟诵:“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 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 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娓娓揭示“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用之有益, 用之有度”, 诗意的语言和睿智的思维赋予此情此境下讲授法独特的魅力, 认同与共鸣如期而至。

三、斟酌留白, 倾听花开的声音

讲授法应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 而应讲求以点带面, 以简驭繁。在重点处讲深讲透, 阐述准确;在难点处深入浅出, 条理分明。而审时度势, 恰到好处的留白, 却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智慧。

以哲学为例, 讲授、对话、批判、质疑都可以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但有时让学生与文本世界潜心默对, 竟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说还能“化知为智”。

面对一首婉约的诗词, 几丛清瘦的墨竹, 百溪汇海的奔放, 命运交响曲的激烈, 朗读或录音、录像结束, 切莫急于讲解。留白, 让孩子用心去感悟、去品味哲学的深远寓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包含的矛盾特殊性;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中表现的矛盾普遍性;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的量变质变;百转千回和谐旋律中体现的对立统一。哲学是一座高山, 拾阶而上, 谛听来自智者的纶者妙语;俯首凝神, 让思接千载, 心游八方。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的意境中涵泳沉浸, 语言已然多余。

课堂留白不是教学进程的断流, 而是给学生留下品茗与思考的空间, 是笔断意连式的意味深长。课堂留白, 把真善美爱氤氲为如花的香气, 弥漫向每一间心灵的小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演绎, 去驰骋思想的骏马。留白, 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 让学生的智慧生命在这里诗意地栖居。它使课堂更加舒朗透气, 让学生思维拔节, 让我们静听花开的声音。

魏书生说:“方法是艺术, 因此没有对错之分, 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形式越单一, 其生命力就越容易衰竭。应该是各种色彩、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之花都争奇斗艳地开起来才好。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 它就有生命力。”

上一篇:联盟资源下一篇:学导式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