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新思路

2024-06-05

语文教学新思路(精选11篇)

语文教学新思路 第1篇

一、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西安事变的解决问题, 我作了如下设问:假设同学们就是当时参加谈判的社会各界代表, 请发挥你们的口才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注意发言中必须使用各种各样的成语。例如, “以和为贵”, “同舟共济”等,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中国历史“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 我让学生扮演时空访客的角色, 回到宋代, 到农村, 城市普通居民, 达官贵人家中去做客, 想象会得到什么样的招待, 学生热情高涨, 在兴高采烈的争相发言中, 了解了宋代的衣食住行等。

二、善质疑, 多启发,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思源于疑”, 由疑问而进行思考, 由思考而解决问题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具有启发性, 探索性的问题, 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难忘九一八》, 在讲“西安事变”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 是杀、是关, 还是放?”同学们对这样的问题十分感兴趣, 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 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三、多种形式注意古今联系引伸和中外对比

在学习哥伦布发现美洲时, 设计提问:如果你穿梭时空回到明朝, 能否吃到玉米、花生、马铃薯等食物?如果能, 你应该感谢谁?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兴趣, 在他们动脑思考的时候, 已经将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 原产地和哥伦布发现美洲等史实紧密联系起来, 深刻理解了。这样不仅有助于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

我尝试着让学生自主编演历史小品剧, 例如, 在讲述商鞅变法时, 就上演了一出《商鞅舌战群臣》, 由同学们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活生生地再现在渴求知识的同学们面前。最后经过概括归纳, 又引导同学们分角色体验商鞅、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的不同言行, 进行分析讨论, 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五、利用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例如,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一课中, 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血战卢沟桥的录像, 学生们又互相交流自己所找到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的学习中, 及时运用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等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六、组织历史辩论赛和充分发挥活动课的威力

唇枪舌剑显身手辩论是最能激发思维灵感火花的方法, 也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此类活动, 能大大激发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 举行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汇报会, 全班同学推举一人扮演新闻发布官, 一人扮演哥伦布, 每个小组各推举一人扮演哥伦布的同伴。

《电子线路》教学新思路 第2篇

全面提高职业中学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素质,培养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具有创造性的.电子技术人才,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从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学习<电子线路>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 者:倪雪梅  作者单位: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电子线路   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 第3篇

【关键词】感悟 思考 探讨 创造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是我们却把教学变成单纯的教、授,把学生变成接受的容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经典的语言被我们演绎成自己的“传”,自己的“授”,自己的“解”。这样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昏昏欲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方式,变换一种思路,采用以“感悟—思考—探讨—创造”四步法为基础的模式。

一、感悟

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是读,要读出感觉。了解所读文章内容,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意志、思想,让心灵在阅读中受到触动,让语言材料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如我们在学习《庄暴见孟子》时通过读文章,我们能很自然地感悟到有两幅画面,可归结为“怨声载道图”和“黎庶安乐图”。这样文章的主体内容把握住了,理解起来也就很容易了。

当然我们也可采取一定的手段先将学生带入某种氛围中,然后再读文章,理解可能会更深刻。如:我们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可以在授新课之前放《梁祝》中的《化蝶》一段,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比较深刻。

二、思考

让学生在领悟了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巨大魅力的基础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教师就是要在大纲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由浅入深,由文章表面的文词进而深入到文章的内容,由文章本身段落与段落的综合思考进而与生活链接起来思考,教师要注意创设深入思考的契机和条件。

如于漪老师在教授《荔枝蜜》一课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蜜”字,要求学生分析其字形结构,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蜜”与什么有关系?为何是这样的字形构造?此字与“密”字有何区别?于是学生由“蜜”联想到蜜蜂,继而再联想到蜜蜂采花酿蜜,再进一步拓展联想到勤劳的劳动人民。这样一来,学生既把握了文章的结构线索,又迅速准确地领悟到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三、探讨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生疑、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判断、推理,调动学生的知识存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师生、生生多向交流方式去解疑。

如学习完《荆轲刺秦王》,可就荆轲这个人物展开讨论,肯定他抑或否定他。先介绍前人对他的评价: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更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一言”;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那么我们怎样认识这个人物呢?启发学生就此评价进行讨论。这样一来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搞活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懂得较全面地看问题。

再如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联想一下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让学生自行发挥,再给予适时引导。杜甫具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精神,而白居易却是“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乐天《新制布裘》)、“幸免饥冻苦,又无垅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村居苦寒》),只是觉得自己强与别人而羞愧,此外再无别的行动,二者的差别显而易见。据此古人也有评论“或谓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通过这样的引伸,拓宽学生的思路,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看法,进而培养学生看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四、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放开学生的手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把自己己有的知识重新整合,创造出种种新意象。

如讲完莫泊桑的《项链》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写此文。学生只有在对篇中人物路瓦裁夫人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方可行文;讲完《阿Q正传》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阿Q这一人物形象,最后每组同学均据自己的理解形成文字——《我眼中的阿Q》,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教学只会将课堂变成一潭死水,而且也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因地因时想办法讲策略,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当今教育世界性的主题是“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我国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要求与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相适应,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自主发展”,我们应响应这一号召,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这才是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

语文教学新思路探析 第4篇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设计的有效性重在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以及在课程进行中是否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 教师应尽量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去诠释教材内容, 课程的引入阶段最好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所关联, 并且应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进行有效地启发, 如就《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中对“我爱祖国”这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的话, 首先应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 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毕竟小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他们没有经历过一些大的动荡, 相应的爱国意识以及爱国情怀便不会如高年级的学生那样鲜明。建议教师在对此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导课环节的设计, 就《我爱祖国》这一文来说, 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多媒体教学, 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互联网去搜索一些革命时期革命英雄的事迹, 最好是视频资料。在导课环节为学生播放这一段视频,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对过去的环境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 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随着情节的发展配以一些简单的讲解, 加深学生对于信息的掌握;除了导课环节之外, 在课程正式进行的阶段, 教师还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从浅到深地分层, 可以先通过启发小学生感受最深的父母爱、同学之间的情谊等, 让学生感受“爱”的感觉, 然后再通过课程内容进行深化, 最终让学生了解到对祖国的热爱, 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就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 他们普遍反映出对新鲜事物极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的利用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方面更多地适应了小学生性格的发展特点, 给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好这一有利因素, 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如对“司马光”一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在导课环节可以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 以一种轻松的语调跟学生讲司马光小朋友玩耍的情景, 故事在小伙伴的呼救的时间点戛然而止。此时, 差不多已经激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 教师在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 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是你的小伙伴, 你会怎么做”等问题,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经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课堂氛围也基本上活跃起来, 在这个时候教师开始正式课程的讲授, 让学生们感受到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为了有效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司马光的做法展开讨论, 开展相应的合作教学, 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增进理解, 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

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小学的语文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的合理设计, 同时还应对现阶段的新型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 将它们充分地融进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丰富有限的课堂形式, 同时还应从学生的认知力以及知识层面出发, 合理地运用情景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改革并非一项短期的工作, 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投身到课程建设中来, 为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语文教学新思路 第5篇

创新的思路探索

内容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

一、刻板的,一些教学训练方法和教学理念同实践脱节,且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且制约和阻碍着声乐教学的发展步伐。鉴于此,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创新中职声乐教学模式,逐步构建新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学校 教学改革创新 思路探索 声乐也被称为艺术歌唱,指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达到塑造出鲜明生动和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效果的歌唱艺术。声乐课在中职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受到原来陈旧教学理念及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学弊端逐步凸显了出来。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有效改革,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好动活泼,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然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教育对象,中职学校声乐教学老师应从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要尽力做到多元化,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当前流行的小组课和以前通行的个别课进行融合。其中的个别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声乐教学采用小组课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观察到教师进行的个别辅导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教师是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指导的,从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2.需要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做到多头并进。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声乐教师应明白,只有运用系统而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为指导的演唱技巧才能更显实力,只有具体实践指导下的声乐理论学习才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去多看和多听,信息技术多媒体恰恰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声乐教师应通过播放名家的范唱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模仿,以便能了解和把握演唱的真谛。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歌唱不仅仅是唱出来就可以,它是一门需要深厚的文化蓄积做基础的艺术,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与音乐有关的书籍,通过多读音乐书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要能从

深层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是必须要有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来支撑的。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需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会到参与和被重视的快乐,这样才能使学生都有飞跃性的提高。此外,声乐演唱除了需要演唱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和情感上进行适当调控,所以在平时声乐课上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用小型演唱会等教学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去除怯场和自傲等不健康的影响歌唱效果的不良情绪。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严格训练歌唱的基本方法 1.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正确歌唱姿势。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比如严格要求学生歌唱的时候两脚分开,并且距离要达到半尺左右,两腿站直站稳,头部端正,坚决纠正耸肩、塌胸和歪嘴眨眼等不良习惯。2.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严格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运动同平时的呼吸运动有着原则上的区别,一首歌曲抑扬顿挫的表现力是靠正确的呼吸才能完成的。具体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单

纯性呼吸练习和在发声练习中练习呼吸两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经过大量训练,学生的气息才能更加饱满。3.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混声歌唱和练习。所谓的混声就是指歌唱或练习时需要使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音,这样声音不但具有真声的明亮及力度,而且还具备了假声的柔和及圆润特点。如果在歌唱或练习的时候能应用混声,就能使声区达到统一,声音就会更加圆润、更加流畅,也更加优美动听,而且还能使声音有强烈的穿透力。训练学生使用混声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换声区的声音统一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声乐教师还可以采用哼唱练习法来引导学生使用混声,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真实体会和感受到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真实感觉,这样才可以保证歌唱出来的声音更协调优美。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

1.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声乐是一门表演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艺术,课堂教学为艺术实践提供有力保证,优秀的艺术表现需要依靠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而且,学生艺术实践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可以弥

补声乐理论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从实践中积累和积淀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2.学生经历大量的艺术实践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对基础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能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系统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后,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3.声乐教学之外的艺术实践可以采用的方式很多,如采用课堂周汇报,每个月进行月汇报,或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生演唱观摩晚会。经过艺术实践活动的有效锻炼,可以使学生达到独自上台演唱的水平,通过声乐专业教师的点评和分析,学生可以分析自己在唱法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编排节目训练,给予他们自行创编和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声乐可以说是表演艺术,既然是表演艺术就不能离开舞台,学生要通过在舞台上自如的演唱培养舞台感觉,只有积累临场实战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所以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真实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积累终身受用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并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立定跳远”教学新思路 第6篇

关键词:立定跳远;体育教学;以玩促练;多样测试立定跳远是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之一,也是初中升学考试体育的必测项目,还有地方将它例为体育特长生高考的必测项目,可见他的重要性不一般。但是,往往因为立定跳远动作简单,先天因素成份决定大多数,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练习乏味,导致体育课堂中更少得到重视,测试成绩不理想。笔者在这项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花样导入,不拘一格

立定跳远是小学阶段重点教材,也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一般在各个年级都有所接触,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却往往一成不变,仍旧按让学生学会弹性屈伸,然后按“1、2、3”进行分解动作练习。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立定跳远的动作,但是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不高,重复地教学和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要想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导入非常关键,这对于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要提高学生对于立定跳远的学习兴趣呢?这里笔者强调不要拘于传统,也不能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上体育课就是听从教师的指挥,我们不妨从学生立定跳远比赛或让不同高矮的学生做示范来开始,把学生引向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与比赛。

二、以玩促练,让游戏与竞赛成主角

好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不能过多地扼杀他们的天性,而是要运动这点,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让学生在玩中练习,在快乐中运动,在成功中成长。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游戏方法,一起交流。

游戏1:立定跳远“升级”。引入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成绩。 “升级”游戏,两人一组,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输赢,赢的向前跳一次,输的原地不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胜利,输者把嬴者背回起点,重新再来。如此,胜者有其乐,想再接再厉,输者有其憾,想发奋图强,要体验胜利的滋味,在玩的快乐中发展素质,提高能力,寻找快感。

游戏2:立定跳远接力比赛。3-5人一组,分组进行比赛。每组第一人站在起跳线后,其他人站在两侧,第一人从起跳线跳出落地,第二人在第一人落地点接着向前跳,然后第三人第二人的落地点接着向前跳,依次类推。每人可跳2-4次,以跳的远队为胜。

游戏3:青蛙跳接力比赛。5-10人一组,分组进行比赛。成纵队排列,排头的同学站在起跳线后,教师发令开始,模仿青蛙跳过3-5个小垫子折叠成竖立的“人'字型障,完全部后跑回与下一个同学击掌,下一个同学重复相同的练习,依次类推,先完成一轮的为胜利。初学立定跳远,往往急于求“远”,忽视了跳出的“高”度。这表现在:动作上,起跳后身体过分向前冲,因为没有高度作保证,结果是还没有作出完整的动作脚就已经落地,难以形成腾空后的收复腿前伸的动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小垫子折叠成竖立的“人'字型,学生模仿青蛙从上面跃过,跃過时要注意“蹬腿、伸腿”,即收腹复腿前伸。这个游戏,不仅有效地延长了身体的腾空时间,改善了空中的动作,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游戏4:青蛙跳荷叶。在场地上画上几片“荷叶”作为器材,男生的荷叶之间距离稍远,女生的荷叶之间距离稍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模仿青蛙从一个荷叶跳到另一个荷叶上。这样,学生练习的时候就有了目标,提高了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可以再增加距离,增加“荷叶”,循序渐进,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成绩。

游戏5:跳步游戏。画一条线,或者利用球场边线做起跳线,将水平相当的3-5名学生一组,分成两组,一组跳,一组摸。最初是两步,即跳的同学跳两步,然后跳转身,摸的同学跳一步再转身摸跳的同学,只要触及到衣角或身体的任何部位都算触到,然后一步跳回到起点线,即算成功,被摸到的同学须由其他的同学代替补跳一次,如果全队的人员都被摸到,双方互换角色。如果全队都未被摸到,那就继续跳三步再转身,摸的同学跳两步转身再摸,看哪个队跳的步数最多,判断输赢。这个游戏即能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立定跳远成绩,还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展现团队精神和提升竞争与合作意识。

游戏6:看谁用的步数少。这个游戏重在提高训练强度。在篮球场地两边线之间进行,一条边线为起点,另一条为终点,用最少的步数从起点跳到终点,同学之间进行竞赛。如果开始用了8步,第二次用了7步,他会产生成就感,同时成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最后,要求所有参加了的同学都在自己的体育与健康书本上记下自己当时的成绩,可以写“今天我用7步立定跳远完成了篮球场两边线之间的距离”。等多年以后,翻看自己的体育与健康书时,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成为美好的回忆。

三、多样测试,重在提高

谈及立这跳远的测试,大家都认为是极其简单,无非就是每人试跳3次,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感觉这没有什么好探讨的,其实不然。往往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在立定跳远测试时,要求老师再多给一次机会,认为自己没有跳出水平,还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因为考试中有鲜明的对比,学生们都有强烈的好胜心所致。

对此,笔者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前,先进行一次测试,将测试的成绩做为原始成绩,在以后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学生都可以到老师这里来测试,测试成绩比如果以前更好,体育教师就会记录,并可以当成正式测试成绩,测试成绩更没有更好,就多鼓励,指出可以提高的地方,下次还可以再来。这样学生只要觉得自己跳得更远了,就可来老师这里测试。在课后点评时,即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也表扬没有进步,但仍刻苦练习敢于挑战的学生。这样进行以后,有很多的学生都把自己的最好成绩作为目标,做好标记,不厌其烦的刻苦练习,相互交流、总结,再练习,从而达到我们锻炼提高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探索 第7篇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培养的学生不应高分低能,不片面发展,而应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富有创造精神,心理潜能得到发掘。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基本思路是:

一、语文教育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要在语文教育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养。

由于现代生活的需要,人的智力、计划能力、管理能力、预测能力及交际能力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交流思想的最重要工具,学好语文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的基本条件。语文,作为人脑的思想工具,又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必备因素。

在当代,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例如语言的高雅与粗俗、严谨与散乱、生动与枯燥、流畅与梗塞等,不仅反映他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反映他的形象思维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还反映其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语文的能力已远远超过其仅具有的交际范畴了。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得有趣,练得扎实,学得聪明。

有趣,就是让学生欢欢喜喜地学,饶有兴趣地学,高高兴兴地去品尝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美猴王》这一课时,我先播放歌曲《猴哥》,然后让学生跟随歌曲吟唱。随后提出问题:“你喜欢猴哥吗?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则自然地揭示课题《美猴王》,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写的就是猴哥的美之所在。然后,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思考,读后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美猴王美在什么。

语文文字博大精深,语言现象丰富多彩,语言活动生动活泼,然而一进入课堂,特别是到了学生的作文本上就将“趣”字一扫而光。其中原因很多,主要是教材处理失当,教法单调呆板,学生学而无趣、无用。

有趣,是相对意义上的有趣。语言需要积累,精彩的篇章需要吟诵,重点要多次强调,难点要反复演练,错误要及时更正,这些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韧性”。

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

首先是练而有序。这个序就是根据汉语文字的特点、规律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制定的语文训练序列,各套教材均有其独特的训练体系,其共性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是练有法。练是讲究方法的,在课堂上要渗透学法指导,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去,让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找到符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范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有利于学法指导的实施。我把春景作为重点,进行“例题”式分析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景的方法:(1)写了哪些景物;(2)抓住景物特征;(3)朗读体会。这样便于学生学习有法可循,对于后面自学“夏、秋、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最后是练有效。要强调练必有效,教学中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或补充或更正或加深,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如教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写景作文,如《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学生写得很好。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不但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而且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不但要用是否有语言价值去衡量,还得用是否有思维价值去衡量。要把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变为渗透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读,不但提高语文能力,而且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让小学语文教学和社会息息相通,和儿童的生活紧紧相连,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要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活动空间。当然,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注意积累与实践,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的机会,如通过主题班会、街头啄木鸟、小记者、作品展览会等形式,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让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外,还要探索提高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与学科课堂相比,活动课的特征是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及学习者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在活动课上主动积极,动脑动手,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读学写,学习做人,将为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历程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搞好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育的事情,而且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因此,语文教学要创新思路,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教学改革,语言氛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实施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新思路 第8篇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实施

作文教学目标的改革对作文教学实现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是教师所预期的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的结果, 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 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其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 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 充满着人生的体验, 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该将人格的形成 (包括价值观的形成, 认识事物能力的形成, 思想情感的形成) 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 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 代之以人格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2、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 作文教学不仅如此, 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 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 从而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反映的中介是思维。语文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而语言文字实际上是思想的外在表现, 是思维的物化。要写好文章, 关键在开拓思路, 启发思维。思想禁锢, 就不敢写, 需要解放思想;思路闭塞, 就无话写, 需要打开思路;思绪紊乱, 就不会写, 需要理清思绪, 这也应该成为作文教学创新目标改革的重点内容。

3、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也就意味着必须变革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 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 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 才可能表达出对所写之事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

二、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 事例要典型等等, 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 却又说不清楚, 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 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 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 只能纸上谈兵, 不能现身说法, 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 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 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 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 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 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 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 亦可迟交、缓交 (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 努力赶上, 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 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 在写作过程中, 同学问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写作与诘难并举, 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 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和讲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 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 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 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 修改同学的作文。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 让学生有“法”可依。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 即师生共同参与, 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 或对照比较, 或归纳演绎, 或赏析评改, 或引进延伸。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 师生共同参与讲评, 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 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 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 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 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 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可以变教师“婆婆”式的说教或者“权威”式的指点而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的思想碰撞, 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三、小结

总之,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主体, 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 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 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 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 真正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突破。

摘要: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从作文教学目标的实施和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两个方面建构了中学作文教学新思路。

英语语法教学新思路 第9篇

引导 (G u i d i n g) , 转换 (T r an s f o rmatio n) 精练 (E s s e n c e—G i v i n g) , 展开 (E x t e n d i ng) 既是独立的方法, 又是一个统一的综合体, 它既是指导性的方针也包含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它们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英语语法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综合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思想。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既重视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 又强调调动语法教学以外的积极因素, 相互作用, 促成语法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英语语法创新方法的现实基础及其基本思想

现时, 各类英语语法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应角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技巧, 没有语法作保障就像一个社会没有法律约一样,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电大英语教学在不断改进之后, 把听说放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语法教学。因为在经过大专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 对读和译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语法体系, 会对学生前两年基础阶段的听说和表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更会影响后期更高阶段的学习, 不利手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考试。

但是现实中真正把语法教好, 让学生学好, 掌握好教学技能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甚少, 困难重重。

二、语法教学理论依据

国内外的英语语法教学的专家们认为, 外语教学成功的条件是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管理诸因素的有效配合;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了解外语学习与自身的关系、外语享有一定的地位、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教学目标实际并得到接受、教学大纲适宜、教学密度大、教师的知识水平等方面。在促成教学成功的诸方面中, 我们教师个人无法左右外语在我国的地位, 大纲的因素我们也不能完全左右, 教学目标及教学密度在我国学校也有相应的规定争而其他的方面却需要教学的组织者来促成。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调动;使学生意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需要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期望离不开教师的思想工作;学生学习情况方面需要老师去了解;教师的语富水平及教学水平需要教师自身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需要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来体现。这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 去指导, 去引导, 去教导, 去组织实施。督促学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内因起作用。 (2)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潜智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 人认识事物的潜力是无限的。外语教学和事物的发展有同样的规律, 在封闭的状态下其发展会受到制约。教学方法的探讨不应封闭, 外语的教材不应封闭, 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和培养语高技能的环境不能封闭。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系统始终蒙保持开放, open as t o p eop-1.e:open as t opal c e s:op e n as t o me t ho d s;open a。s t o i d e as.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要求我们现代办学的理念疆突出“开”。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教学过程中应从“导”入手, 引导学生把握时机,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技能。这样, 在教学中有指导, 有诱导, 有开导, 有疏导, 还力争做一个好向导, 培养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及积极心态, 调动学习非智力因索, 充分体现远程教育教学特色。语法不是无意义的形式的组合, 语法中并不是充满了任意性的舰则, 语法不仅仅在句子和句子以下的层面起作用, 语法并不仅仅是人们所认为的与语言技巧无关的语言知识的一个方面 (Larsen—Freeman1995, 1997)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的新体系也将语法、语篇及交际能力联系在一起, 在利用这套教材时, 笔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应该运用情景策略去引导学生。情景是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对其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刨设模拟的环境进行语法教学, 其中包括利用实物、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非语言手段以及多媒体等手段, 使语法教学更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具体引导过程比如可以通过情景活动将语法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 从而使语法学习降低难度, 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这样语法学习也就在学生们自己的运用中, 因而也能学得活。另外也可以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在发挥作用, 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 形象更加活跃, 思维更加深刻, 记忆更加牢固。学习要配以活动, 活动中必须有交际。教师把语法规则化为活动, 把教学过程化为交际活动, 使学生的认知机构和主体意识都动起来。 (3)

至于转换语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是不能以行为主义“刺激一一反应”说为基础的机械模仿和单纯的记忆方法, 要让学生真正学到并能掌握好语法。必须引导他们反复推理思考去悟出潜在的语法规则。比如用数学推导法来学习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把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be+v-ed”中的“be”看成是一个原形动词, 代入到主动语态的各种时态的构成形式中去, 经数学方法推导出相应时态的被动语态。如主动语态的现在进行时是:am/is/are+v-ing, 把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be+v-ed”中的“be”看成是一个原形动词V代入“am/is/are+v-ing”得“am/is/are+ (being) +v-ed”。又如, 被动语态的过去完成时的推导过程为:had+v-ed (主动的过去完成时的形式) , 把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be+v-ed”中的“be”看成是一个原形动词V代入“had+v-ed”得“had+been+v-ed”。同样的推导方法也能推导出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相应形式。还能运用数学推导法推导出各种时态的现在分词形式、动词不定式形式和各种复合时态。这样学生明白了这种推导法, 掌握了相应的语法规则, 也大大减轻了记忆任务, 提高了记忆效率。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指出学生在语言中的正误, 更要讲清正误的因缘, 启发, 帮助学生对习惯的东西养成推理思考的习惯。如果教师能较好地解释语法中的有关规则并指导学生把它们自觉运用到目标语 (target language) 的习惯中去, 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悟出母语习得与目标语习得之间得联系。同时, 语法教学中可以涉及的材料和知识浩如烟海, 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精饲料”极为必要。为了在教学中做到“精”, 备课时精选内容, 精选教学方法, 长期坚持, 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所提高。所以在利用此教材时, 笔者认为不应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来实施教学, 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把词法和句法穿插起来, 把学生们容易犯错的语法现象作为重点, 比如:讲到动词时, 可以将动词的各种分类与相应的语法规则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起讲。把纷繁复杂的整个动词体系提炼到几个要点。

重视“教与练”是语法教学性质决定的, 也是“学生中心”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注意灵活进行课堂内的“机械——控制——意义”三步教练, 保证促使课堂内外练的有机结合, 比较充分利用“结对子”, “小组活动”等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 这样保证了“练”的广泛性、有效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只有练才能出技巧, 只有练才能出效果。

为了扩展知识面, 扩大学生对语法的接触面, 应要求学生阅读《21 century>>及其它课外读要求他们写周记, 收听VOA, BBC广播, 保证他们把语法规则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还可以开阔眼界, 使其语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加深, 规则得以巩固, 灵活处理, 提高语法技巧。 (4)

四、结束语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笔者把以上各方法进行了语法教学尝试, 充分利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已有的资源, 注意发挥“引导”, “转换”在教学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精练”;“展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效果十分明显。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包括词法, 句法和章法, 既有重点又有系统, 新的环境和形势要求我们以新的方法教学, 引导, 转换, 精练, 展开这四种方法, 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认为对语法教学很有效果的几种方法, 同时也是对英语语法立体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对它的深刻认识会对语法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l]Tang, L, TEFL in China:Methods and Techniques.Shang hai.

[2]Hammer, J.Is PPP Dead-Modern English Teacher5, 2.

[3]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上和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7

探索教学新思路,迎接新课程改革 第10篇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快乐进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节课的开始,犹如开场白,旨在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彩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起到自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作用。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设计好导课。例如:在讲《文本信息加工》时,正好快要到圣诞节了,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给大家送上一个小礼物,这时学生都非常好奇,纷纷交头接耳猜测是什么礼物,产生悬念。此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版圣诞贺卡, 并祝他们节日快乐,从而调动了他们利用电脑制作贺卡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课堂任务,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学生一定要动手操作,否则教师讲得多么精彩也无计于事。用任务去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法。但并不是任何一个简单的任务都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较为灵活的,多层次、开放型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设计方法多样、形式各异的课堂练习,鼓励学生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自愿选择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自我学习需求。例如:在《制作贺卡》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以: (1) 节日、生日送祝福; (2) 关心、爱心送温暖; (3) 建议、倡仪送真情,三个主题创作一幅贺卡。这样使学生从千篇一律的任务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练后要反思,而不是仅仅忙于操作训练,要从所做的练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以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反思拓宽思路、优化操作步骤、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究新的发现。我认为,进行一定量的操作训练,再提一些相关问题以促使学生反思,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站到更高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软件与自己的操作,跳出具体琐碎的操作,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所学的知识一旦形成结构,学生就有可能从被动、拘谨的“必然王国”进入到主动、洒脱的“自由王国”。

三、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参与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促进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例如在学习制作网页中,各个板块的设计由一个人完成不能尽善尽美,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选择主题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不同,组成协作小组,根据每个人特长不同做不同的分工,小组成员交流合作,互相提出评价和建议,取长补短,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务,达到最佳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的利益结合起来,最终促使学生组织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四、寓学习于益智游戏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提起电脑游戏,不少人都摇头。诚然,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沉迷在游戏中。但是不是说信息技术课程就要拒绝游戏呢?不是的。玩游戏是学生最高兴的事了,我认为益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因为益智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益智游戏课中,我并不教学生怎样玩某一种游戏,而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掌握学习软件的一般方法。因为,游戏和一些软件一样,其中都有一些帮助文件,通过锻炼,学生能学会看帮助文件的能力,通过帮助文件,学生就能够了解游戏一些设置和操作方法。像推箱子、象棋、五子棋等益智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学习性,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经过放松后又能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使学习和娱乐得到平衡,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从中培养学习主动性。

五、作品展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能给另一部分学生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作品展示的形式可以采取每节课的互动练习后,由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人任评委,评出作品的好坏。对于好的作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对于差的作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不定期地向全班、全校同学展示学生平时课堂上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六、评价应饱含激励,让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其这样,还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给予赏识性评价,以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对学生的缺点,教师应采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又感受到浓浓的师爱,得到向上的力量。如此,教师的评价就会变成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作为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第一批实践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去理解新教材,走进新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美好今天和明天迈出结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军.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探讨.

[2]常凤云.“赏识性评价”的激励作用.

[3]陈飞.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第11篇

1.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1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并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依赖习惯,内心中始终有一种认识,即反正老师要讲,只要好好听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上基本是依葫芦画瓢,缺乏知识应用的创新,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压抑。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新教材在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这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1.2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体会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要把这种理念体现到教学实践中,这一点新教材的编写设计体现得十分明显。就数学而言,几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都分成:知识的探究、知识的归纳和概括、知识的应用。尤其是知识的探究,它是了解学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识最为关键的一环。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参与环节,比如动手制作、动手画一画、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因此,教师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 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

2.2 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把数学放在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充实着生活的舞台。如果教师把握好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老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地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这无疑对培养教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 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这门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是一门不容易学好的学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避免课堂沉闷乏味。在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充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游戏。例如抢30游戏,最先报到30的一方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事后有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获胜的关键是谁先抢到报3的倍数的数谁就会抢到主动权。

时代要求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数学教师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摘要:时代要求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多给点思考的时间,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必将成为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扶贫政策下一篇:防水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