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积极性

2024-06-16

调动学生积极性(精选12篇)

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1篇

那么, 在研究性学习中, 到底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大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呢?

一、深入挖掘课题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几乎所有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书籍都谈到了课题选择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的, 选择一个好的“问题”, 就类似于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课题内涵、理解它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

从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经验来看, 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课题, 比如“早餐与中学生”“当代中学生高消费现象”等。这些课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与他们有切身的关系, 因此容易被他们所关注。但是, 还有一类社会性较强的课题, 学生可能会觉得离他们太遥远, 一开始不太能接受,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

二、分阶段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他们自主完成, 教师的指导点到为止

最初接触研究性学习, 教师最容易陷入包办代替的误区。对于这一点, 我们学校领导和教研室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予以指导, 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最终是放手让学生去做, 我们相信, 只要他们参与了, 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毕竟,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

事实证明, 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也就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 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无足轻重。事实上,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这种指导要非常讲究时机和艺术, 应该是“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 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和“引路人”。

三、搭建舞台, 给每一个学生最广阔的展示空间

我们的宗旨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鼓励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 自由、充分地展示。因为各尽其能, 所以全组同学始终能表现出高昂的热情和空前的团结。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合理消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 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但是大家只取得了暂时性的成效, 下一步, 活动小组将走出校外, 更进一步地调查与研究, 将对初中生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与反馈, 同时调查出初中生与高中生消费情况的不同点, 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更深一层次。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2篇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67-2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想关键是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上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为了获得表扬、奖励,及避免批评、处罚而产生的荣誉感,只是其中的一种。心理学将这许多动机分成外加动机和内在动机两大类,而考试评分是外加动机。成功的教学经验应当是既激发学生的外加动机,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并把外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持久地发展下去。

根据我的经验:善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喜爱学习,才是教学成功的法宝。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外加动机,并把外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想一个人要做好某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是他所热爱的、情不自禁地要去从事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一般来说,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数学知识的魅力表现如下:

一、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工具

作为一种工具,数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以此万分引人注意。华罗庚教授曾经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秘,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给当代科学勾画出一幅五光十色的、绚丽多姿的图画,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愈发达,需要的数学工具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就有“数”,哪里也就少不了“数学”。可以说,当今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所有各门学科的“数学化”。

我想正因为如此,数学课就成了所有学科的基础课。这种重要性就决定了他能吸引广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挥这一优势,通过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能使数学知识这一魅力发挥更强的作用。

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问题与实际联系到一起。它包括学生们熟悉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要使学生们经常能够体验到数学应用广泛性的魅力。例如学习了解斜三角形之后,可以介绍炮兵瞄准摧毁敌方目标的实际问题。炮兵阵地的炮位O点与固定的观察所A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三角形的一边OA,敌方目标为B点,只要测得∠BOA和∠BAO的大小,敌方目标的位置就可以用正弦定理计算出来了。还可以给学生继续提出问题,知道敌方位置后,炮兵如何调整发射角才能使炮弹正中敌方目标?等将来学习了抛物线的有关知识及物理相关知识就可以解决了。还可以稍作发挥,向学生说明,若测算不正确,炮就打不准了,不仅浪费炮弹还要贻误战机,因此要求观察与计算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同时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要求我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要求学生平时养成认真演算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提出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增强对数学作为科学工具的威力的认识,强化学习的兴趣。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几何体的模型制作。像北方地区取暖用的铁皮火墙上配备的直角拐筒的模型制作,可以提高学生对正弦曲线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让他们体会到在解决这类问题应注意的细节和一些重要步骤。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数学史即名人的故事或名言“吸引学生,培养兴趣”。如爱因斯坦26岁创立了相对论,准备再想纵深发展时,在引力方面遇到了困难。他去请教数学家格罗斯曼,教授说:“要解开引力之秘,有现成的数学公式——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爱因斯坦对此在《自卷》中深有感触地说:“我曾天真地认为,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就够了,我认为数学里其余的部分对于认识自然是并不重要的奢侈品,这个错误,后来我只好痛心地承认了”。

二、数学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古到今,人们常把数学问题看成是对于人类智慧的考验,如古埃及人就认为求圆的面积是数学对人类智慧的一大考验。在现在,谁能在某个数学难题上获得成功,他就会被世界公认,陈景润就是最好的例证。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是数学最鲜明的特点,而思维能力才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的双重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揭露矛盾,使学生思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要紧扣学生心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灵活地引导学生的思路,并要防止思维的片面性。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发挥学生的智力,开阔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谁若能钻研到数学中去,他将会发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作品”,而是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新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它们是那么的吸引人。有的问题,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当你认识到数学工具的巨大力量时,你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有的问题,你会觉得它是有趣的智力测试,当你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获得成功后的欣慰与满足之时,你也看到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而倍受鼓舞,你会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有的问题,你会感到它的结论与你的直觉不相一致,它是那样的推理严密,有说服力,它引起你的深思,驱使你去深入地研究它;有的问题对客观现象的描述是那样的多彩而又奇特;有的问题对客观规律的表达是那样的和谐而又必然;……。这许多问题怎能不使人兴奋呢?它能促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力求掌握这一科学的语言。

像数的范围的逐步扩充,数的概念也在逐步外延。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才完成复数系统的学习。从自然数到整数,从整数到有理数,从有理数到实数,从实数到复数;从数轴到复平面。它充分显示了数系统内部的和谐与美妙。如果钻进去了,学生怎么能不品尝出它是一席永远也用不尽的“美味佳肴”呢?

为了在教学中发挥这一魅力的作用,教师自己首先要能钻进去,热爱数学。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做到“情景相容”,使动作、声调、神态“美妙和谐”,引起“听众”会心的微笑,并将所授内容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三、数学是探究发现的重要方法

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推理方式,在解决现实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有人称数学为探索和发现的乐土。在教学中运用这一魅力吸引学生,可采取如下方法:

1.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发明和发现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实例,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地球的模样之争:十八世纪的欧洲,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但是怎样的扁法,由于当时航天技术有限,不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实际观察,所以就形成了两个对立学派。一派根据笛卡尔的宇宙学说,认为地球在南北两极是伸长的,像是一个鸡蛋。另一派利用力学原理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计算出地球在南北两极是扁平的。为了让事实作答,1735年巴黎科学院同时派出两支测量队远征,测量结果表明地球是扁平的。这是力学原理的胜利,也是数学的胜利。

2.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创造条件。当然,课堂上的这种“探索”与“发现”,并没有什么新的“价值”,是重复前人的劳动,但是适当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要走出课堂,开展适量的课外研究活动。在学习和工作中,如果能够表现出人的力量和作用的创造性劳动,那么就一定能引人入胜并产生创造的自然意向。组织学生参加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将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物理成绩 第4篇

一、运用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学习, 特别是教师如何把握课堂的这45分钟, 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并不遥远, 就在身边, 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这45分钟很关键。

(一) 新课的预习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习者原有知识做基础。而原有知识是否可利用, 利用的速度如何, 这都关系到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速度。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先了解新知识是属于哪种范围、与原有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 让学习者自己发现这种联系, 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空白, 然后就会有填补这种空白的动机。这就给学生思维上创造了一种思考的机会和动力。上课的时候自然就会对这种空隙特别注意, 通过教师的分析与自己对新知识的消化, 才能真正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二) 课堂知识的学习

课上45分钟, 教师如何把握这短短的45分钟, 是能否完成教学计划, 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初中物理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物理原理。在课堂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然后再思考这样的原理在哪些方面已经用到, 哪些方面可以用到。这对知识的活用、举一反三有极大的好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如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些可能会实现的一些想法, 对那些目前因条件有限无法实现, 或不好实现的, 应鼓励学生在以后条件具备了, 或让学生有机会创造条件去尝试。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有着极为强大的动力, 也许这就是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起点。保护、保持学生这一特点, 对他们以后物理知识的获取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接收有着极为宝贵的财富。

二、讲究科学提问的艺术

提问这一教学方法, 在任何学科中都适用, 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每一位现在是或曾经是学生的个体, 问及被提问时, 都有清晰的感受, 那些场面现在回想起还是历历在目。虽然提问经常被教师用, 但如何提问更有效, 如何使用这一教学艺术, 可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好的。有的教师的提问在无意中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有的提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有的提问被当成是一个笑话, 但也有教师的提问在学生的谈笑中蕴涵着极深刻的哲理。所以, 提问, 如果能科学地应用对完成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

初中物理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 提问应掌握一个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问的难度应有区别, 应把握一个“跳一跳, 够得着”的标准, 就是如果学生不认真看书, 不认真复习, 就回答不上来, 但是如果认真看了, 认真复习了, 过脑子了, 认真思考了就能回答上来;问题应结合实际, 物理知识时刻存在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中, 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些现象, 让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现在的回忆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这样既能勾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还能促使学生继续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和剖析其中的原理。

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物理还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 这种实用性也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应用和创造。课本中每章后面的“想想做做”, “动手动脑学物理”等篇幅, 就是提示学生在课后去动手、去试试这些奇妙的物理知识和原理。所以, 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去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要想让班级出现动手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一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 指导他们做一些东西, 像指南针、电动机等, 然后让他们给大家讲解发明创造的过程和其中的原理, 然后再引领班上其他学生去模仿、进而进行创造等。这样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真切体会、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不怕困难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决心。物理知识和原理是在大家的动手操作中、在大家互相帮助中获得的, 这不仅获得了知识, 同时还让学生获得了珍贵的友谊。

所以,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对已经进行了动手操作的同学一定要表扬, 要让其他学生感觉到动手了与没动手之间的区别, 这让没动手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了, 同样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

四、心理激励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比较敏感的发展关键期。依赖性欲独立性共存。特别对于成绩在中下水平的学生, 他们想独立, 但是因为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有限, 做事情时, 往往会考虑到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会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 一旦有, 就有可能表现出退缩, 在心理普遍比较脆弱, 对挫折和失败较为敏感。而这样的心理状态, 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到中下学生的心理, 他们应受到应有的关注和心理支持, 要对中下生进行心理激励。

其实, 大多数中下生成绩不理想, 其原因并不是他们智力低下, 而更多的是由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 以及青春期所带来的情绪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克服学习障碍, 多给他们提供机会, 让头脑发挥其所长, 体验到成功。

物理知识的获取, 需要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把握好了, 才能让他们掌握好知识。当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措施很多, 这里只是笔者自己的经验总结, 还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方法, 大家可以拿出来, 相互借鉴。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让学生爱上物理、爱上学习。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如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对提高物理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5篇

陈艳玲2011年9月3日 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多,理论知识再增长,观念在转变。也不由自主的有了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

调动学生大胆发言的积极性 第6篇

除此以外,学生不敢积极大胆发言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教材不理解,掌握的知识不全面,对于自己的答案不能肯定,或者根本没有动脑思考,所以发不了言。

(2)怕说错了丢面子。学生到了高年级,自尊心开始变强,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宁可不说也不愿犯错,以免在大家面前丢人现眼。

(3)学生对教师有惧怕情绪。有的教师对回答问题不准确或回答不出来的学生常常当众批评,甚至挖苦讽刺,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而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单独提问不愿回答也不敢回答。

那么,教师该怎样调动学生大胆发言的积极性呢?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根据调查,学生不敢发言,绝大多数是因为对知识掌握不准确,记忆不牢固。因而教师有必要在讲课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或复习。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之说。其实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发言时才能更有信心,才能克服心理压力,从而大胆、积极地举手发言。

二、课堂提问要适中

教师的问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更要把握一个“度”,即提问要难易适中。过难,超越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而采取观望态度;过易,学生感到无味,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有启发性,这样,学生就会踊跃发言。

三、教师态度要亲切

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不懂”到“懂”的过程,教师不能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果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或答不出,教师应换种方式进行启发,如果不行,可以请其他学生帮助下,但帮助不等于完全代替。在别人讲完后,教师还要请他进行回答。答对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只帮助了一个学生,但实际上是帮助了一批像他那样有困难的学生。久而久之,教师用真诚帮助了学生,师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课堂气氛和谐,就能打消胆小学生的顾虑,他们也就敢于大胆地回答问题了。

四、调动方法要多样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启发学生大胆发言、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就是这门艺术的独特之处。教师在调动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1.允许学生自由发言

不少人认为,课堂上的学生发言,无非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让教师乏味、学生厌倦。因此,教师不妨换一种方式,在某些课上允许学生自由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如在作文课上,我就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说说看今天你们想写什么?”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言,再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确定写作内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允许学生自由提问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已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有了创造性思维。再加上知识经验的积累,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新问题、新见解和新设想。他们可能会对教师或同学的意见感到不满足或不完全信服,所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允许他们对教师或其他学生提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指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发现、掌握知识,这样对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也很有好处。

3.指名回答和讨论交流相结合

所谓指名回答,即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名让某一学生回答。这种回答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答案也比较清楚。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对学生的训练面太窄。因为无论什么问题都不可能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站起来回答一遍。所谓讨论交流,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先让大家分小组讨论,可以是同桌二人组,也可以是前后座的四人小组,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交流。这种回答方式虽然比较费时间,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训练的面较广。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可将这两种训练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容易的问题可直接指名回答,较难的问题则可让大家讨论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有的学生虽然不举手,但其内心还是希望把答案说出来,只是缺少一点勇气。这时他会盯着教师,手一会儿举起又迅速放下。此时,教师不妨直接点名,给他一些勇气。答对了,那么他就会明白其实发言也并非难事;即使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一些鼓励,这样一来相信他对举手发言就不再害怕了。在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或和某一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或在全班巡视,及时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样,经过教师的帮助,学生在交流时才能更加大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抓住一切能使学生想说、敢说的契机,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养成当众发言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相信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7篇

第一、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订不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 我制订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提出略微高一些只要学生稍微一努力就可以解决的目标, 使学生满载而归,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认为学习也应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很惬意的事情。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于能力出众的学生我再适当提出难度稍大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拓展空间, 满足他们的渴求, 以保护能力强的学生求知的欲望, 使他们不至于在学习之中吃不饱。

第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认为,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 都要备好教材, 尤其要备好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的切入点, 只有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在知识海洋中尽情畅享快乐。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由“不学”转为“爱学”, 由“爱学”转为“乐学”。兴趣, 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是学生学习的调味剂, 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 推动着他们努力学习、努力探索, 勇于攀登。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看课外故事书, 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一点, 让他们自己讲讲都看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有什么好的故事情节说话给大家听。学生们有了诉说的兴致, 都各抒己见, 热情空前高涨。日复一日, 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也敢说、爱说、乐说了, 作文也不再是难事了。

第三, 采取有效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我喜欢采用四种方式进行教学, 一种是直观性教学, 另一种是情境教学, 其次是适时设疑, 最后是顺势利导。这四种方式我乐此不疲, 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能积极参与, 兴致很高。

1、首先是直观性教学。直观教学就是采用直观实物, 如课文的挂图、根据课文制作的动态课件等进行教学的一种直观方法。我曾经在上《桂林山水》 这一课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我设计了桂林山水动态的视频, 山青水绿, 生动的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欣赏, 使学生对桂林山水赞不绝口, 心中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大的刺激, 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次是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比如在上《鸟的天堂》 一课的时候, 我放了一段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 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体会各种不同的鸟的叫声, 感受鸟的世界的神奇、奥妙。之后学生感受颇深, 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并且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中。

3、适时设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习《花边饺子》一课时, 我让学生自学课文, 并提出一些只要一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 如“我小的时候为什么妈妈总是包两种馅的饺子?”“长大后我为什么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由于问题不难, 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 纷纷分小组去寻找答案,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顺势利导。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性, 也要学会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强大, 但有时又显得很脆弱。如果运用得好, 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 树立学习的信心, 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与能力;如果运用不得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失, 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 厌学、弃学的情况随时就有可能发生了。

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第8篇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内容或方式有意见, 这表现出高中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因为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明显增强。可是, 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对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启发式教学的认识是不充分的。他们的思想终究还有不成熟的一面。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爱面子, 怕讲错, 是自我意识增强的典型表现。他们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发言的评价。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处在想做得好一点又怕做得不好的矛盾之中。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展示积极性。为此, 笔者作了如下的对策:

一.教师应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质量, 调动学生展示环节的积极性

为调动学生精彩展示环节的积极性, 教师应努力提高问题的质量, 在提问上要了解学情, 要考虑提问的适度问题。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 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 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若提出的问题过高, 大脑皮层模糊一片, 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兴趣点, 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错综合, 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 才能引起最大的兴奋点。”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跳一跳就能达到的区域。在学习《一个人的遭遇》一文时, 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多次写到索科洛夫的眼泪, 每次泪水意味着什么, 多次流泪有共同的原因吗?”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要旨。学生将每次描写泪水的语句进行比较阅读, 有了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许多学生分别以相同与相异的角度分析每次泪水的性质和前提, 最后能从流泪的各异的表层原因认识到战争的灾难给索科洛夫带来内心巨痛的这一共同的深层原因。“最近发展区”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问题设置在适宜难度上,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利用学生自己的问题调动展示环节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让学生围绕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 改变原先提问是教师的专职, 学生只有被动问答的局面。学生质疑可主要集中在课前预习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自己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课堂上教师处理学生的提问就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 而不是按自己个人的思维去控制所有学生的思维。避免出现学生总担心自己与教师答案不一致的畏惧心理。学生之间的提问也更能达到平等交流的最佳状态, 有效地改变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的情形。

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文本大胆质疑, 然后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整合学生的提问, 并按认知规律和文本特点合理组合学生的提问, 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这样, 教师就可以设计出源自于学生需求又激活学生探究潜能的教学思路。例如,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一课之前, 我首先布置学生仔细预习课文。在此基础之上, 鼓励学生质疑。我总共收集各个方面的问题近百个。其中, 大多数问题是学生真实的、个性化的困惑。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这些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比教参和教案上人云亦云的问题更具生命力, 更具探究的意义,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三.教师应利用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式, 发挥课堂上积极学生的带动作用

教师应让敢于展示的学生先讲起来, 让他们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让其养成善于思考, 敢于展示的好习惯。教师绝不可忽视榜样的巨大力量。笔者在每一组里选取2—3个敢想敢说的学生, 把讲课的计划和备课的重点问题提前告知他们, 让他们提前思考, 课堂让他们带头展示或让他们鼓励其他同学展示。

教师也可以让有特长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长, 让班级里的学生各尽其才。这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展示的好方法。例如, 有的班级学生性格内向, 但由于一些学生擅长朗诵, 教师就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朗诵的机会。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 布置分角色朗读, 有个女生扮演朱丽叶, 感情层次掌握得很好, 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笔者也抓住时机请她介绍朗读体会, 并以她的朗读为例, 教育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 增强学生展示的自信心。这样, 不仅使她从成功的喜悦中先动起来, 而且还带动了一批学生。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第9篇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 学生情绪, 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 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 也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性。

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 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 理解它本身的价值。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 新课导入时, 设计在车站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 收取相同的车费,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 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 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 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在定理的教学中, 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 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 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 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 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 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 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研究教学策略, 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挖掘教学知识点, 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 使学生受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 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几何引言时, 课后一些美丽的图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成动画, 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案的画法, 并且学生会惊奇地看到:六角雪花图案绕中心旋转, 速度由慢到快时, 可另产生各种各样效果奇特的图案;风车图案的每一叶片可收缩为一条线段, 当叶片为伸展或收缩状态时均可旋转成其它图案;紫荆花图案由鼠标拖动旋转控制点, 可演示开花和结果的形态过程等。在美的熏陶中, 学生会感到几何图形变换无穷, 妙不可言, 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从而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富有智力价值的数学游戏, 它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 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单项式”概念后, 设计在树上摘标有单项式的苹果游戏, 学生用鼠标点选苹果拖到篮子里, 计算机迅速作出判断, 摘对了给予鼓励, 摘错了提示并且苹果返回到树上,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 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概念, 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优化教学过程。

三、精心编制习题, 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 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 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当地实际, 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內容, 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 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 可让学生自己编发展瞭, 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 逐步形成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

四、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 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 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 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 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 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 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 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再如, 综合运用长方形表面积展开图的知识, 美术、生产常识等知识,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多种多样、经济美观实用的长方形状包装纸盒, 将所学知识变成“产品”开展“奇妙的黄金矩形”活动课学生通过画、剪、折等实际操作, 感到数学的美, 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用计算机动手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应用软件。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 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 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 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 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抓住学习要点。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10篇

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评价是一门艺术, 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而且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不断向上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评价, 用心发现其优点, 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评价可多种形式结合, 在教学中灵活使用, 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 放下教师的架子, 这样, 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 体验学生的情绪,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课后互相评比, 逐渐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同时,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不断改进教学过程, 完善教学思路,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使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要不吝啬赞许和鼓励, 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荆轲刺秦王》一文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将“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句扩展成100字左右的散文。然后, 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 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 以利于取长补短。他们的成就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都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 进一步在与同伴的学习比较中认识了自我。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 教师的评价应尽可能具体化、准确化, 这样的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语文, 喜欢上语文, 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情感。师生关系是以基本人性观为前提的, 立足眼前, 把握长远, 全方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把以人为本作为师生关系的起点。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 因此, 这要求教师把学生当做有个性的人, 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 不以强制手段向家长告状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 师生双方应该是平等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他们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容忍, 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强制性教育, 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 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 培养人的特长, 而不是千人一面。要使学生乐于学习, 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千差万别的特长的人, 而且这种特长越突出越好。教师做学生的工作要多沟通, 工作方法要因人而异, 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 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 不能偏爱学习好的, 歧视学习成绩差的, 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师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沟通, 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 分担挫折的烦恼。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 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 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课题研究课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总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信任学生, 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 从生活实际出发, 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 激励学生,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增强探究欲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图像, 演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以将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于人们的感官, 利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使重难点特别直观、形象,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 组织汇报讨论, 开展课外实践, 发现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 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的分析, 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 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筛选,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情境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问处,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 学生就会感觉到极大的成就感, 从而激起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解病句修改时, 我举出具体例子: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悉, 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 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 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 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 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 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 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 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D.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 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 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具体分析:A错误。“高雅、时尚、方便、环保”与“功能和作用”不能搭配, 搭配不当。B错误, “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 句式杂糅。错误, “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中, “营造”没有相应的宾语中心语, 成分残缺。学生积极思考, 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我再归纳总结,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 第11篇

常常听到不少老师抱怨,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上“配合”差,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教学质量总提不上来。的确,若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不言而喻,要提高教学质量就更难说了。随着“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越来越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教师该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来促成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呢?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很重要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和宗旨,它在课前、课中和课末,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着导向、调节、标准功能,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本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都告诉学生。因为教学目标必须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等特点,告诉学生目标就能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既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又便于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可谓一举多得。

二、让学生充分预习是前提

预习是预先感知课文的重要方式,一般在教学一篇课文前,要特别重视感知性的读。即要求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并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这样在课前就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氛围,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时,碰到课文的重点章节,教师无法用讲解表达时,不要急着去范读,去归纳,应先引导学生去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以读引思,把学生置于课文情景之中,让他们通过朗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之后再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显示出语言文字的“形”,最后美美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来,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可以想象,如果一开始没能让学生先读,而是一味要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就不可能收到这样自然美妙的效果。

三、有疑问,放手让学生先讨论

“两个人交换苹果,手中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流思想,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来达到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例如,教学《简便计算》,在讲到“怎样计算简便”时,教师出示计算题后,就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练习,最后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小结简便计算的方法。这样,“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获得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学生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归纳

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欢乐,也领悟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心中积蓄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自己归纳的方法,教师可先扶着学生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后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充分给学生自主权的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状态,更有利于按学生的学路来及时调整教路,真正做到教法为学法服务,从而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低段生字时,不管是集中识字,还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都可以从“音——形——义,扩词、分析结构、怎样记住、说一句话”等方面进行,学生在教师多次引导下,归纳学到了这种方法,以后学习生字就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

五、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新学材料的兴趣。”无疑学习兴趣是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艾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喜欢才是最好的教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兴趣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为之进行探索研究。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六、努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每天用一张笑脸迎接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相信你、同时也尊重你,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高效课堂,是教学提质增效之本。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关键之一。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12篇

一、巧设导语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环节, 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巧设导语。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所以导语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因势利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教散文《背影》一文时, 我是这样巧设导语的:先播放《父亲》这首歌颂父爱的歌曲, 接着提出本课的主题:什么是父爱?我们该如何理解、感受父爱?然后便是深情地范读课文。这样, 一开课, 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 学生受到歌声、读书声的感染, 引起了共鸣, 激起了学习兴趣。

当然, 教学内容不同, 设计导语的方式也会多种多样的。在讲诗词时, 利用诗词特点, 可采用游戏导入式, 即在所讲名家名篇范围内, 由教师提出某一作者, 学生依次联诗。如果轮到谁联不上来, 则由他当众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这就使每个学生都兴奋起来, 同时也达到了温习旧知, 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音乐美等目的, 一举多得。在上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 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前采摘一些各种各样的野花, 拿到课堂上来, 让大家看着自己手中的花, 想一想,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热烈, 接着, 教师就趁热打铁, 导入课文。实践证明, 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入, 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师如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 巧妙运用, 必能制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以读为本

语文教学, 读为根本。“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强调的是对内容的理解。读更能感染学生的思绪,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认识, 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地, 走得进, 方能悟得多, 才可思得透。像《春》这样优美的散文, 如果教师只是孜孜不倦于其结构、主题、手法的分析, 那还有什么味道?学生还有什么兴趣?要做到以读激趣, 可采用放录音、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从读中感悟。在诵读中, 学生或开阔视野, 或接受教育, 或提高认识, 或借鉴技巧。通过读, 他们有了兴趣, 有了收获。《沁园春·雪》的革命豪情, 李清照的凄凄惨惨之情, 白居易的天涯沦落之感, 无不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材料。实践证明, 声情并茂的朗读,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合理运用动感画面

学生对待学习, 往往偏重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很中肯。所以,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有时根据不同的内容会采用不同的动感图画来调动学生的感官视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三峡》一课, 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了一段“话说长江”的风光影像片, 让学生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 走进“长江三峡”峰高谷深、雄奇险峻、江面狭窄、水流湍急、白帆点点、秀丽奇绝的景色中。这些动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 对于只听过其名, 未见过其景的学生来说, 既是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 又是一场心灵的陶冶, 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三峡奇特风光, 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接着, 教师适时在屏幕上出示学习目标、探究的问题。这样, 整节课学生都学得热情高涨, 气氛热烈, 以往沉闷的课堂变成了学习的乐园, 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习惯

古人云:供人以鱼, 只解一餐;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这就是说, 给人一条鱼, 只是解决一餐;教人一个捉鱼的方法, 终生受益。所以, 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在学习时间上, 教会学生科学地安排时间, 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态度上, 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要求学生作业认真整洁, 错别字不能过多。在朗读课文上, 要求学生声情并茂, 克服唱读的缺点, 学会边读边思考。在阅读文章上, 要求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如《背影》一课中, 我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描写父亲的语句:“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地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句子中的动作描写, 无不渗透着拳拳父子情啊!还有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这是很好的语文阅读方法, 我要求学生平时阅读时要做到:把生字、难词圈出来, 精彩的地方抄下来。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进行分析比较, 正确地掌握了学习方法, 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控制器工作站下一篇:建筑材料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