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研究方法范文

2024-07-26

实施研究方法范文(精选12篇)

实施研究方法 第1篇

ASAP是SAP公司为使R/3项目的实施更简单、更有效的一套完整的快速实施方法。ASAP优化了在实施过程中对时间、质量和资源的有效使用等方面的控制。它是一个包括了使得项目实施得以成功所有基本要素的完整的实施方法, 主要包括:ASAP路线图、SAP工具包、SAP技术支持和服务、SAP培训和SAP参考模型。其中, 项目准备、业务蓝图、实现过程、最后准备、上线与技术支持是主要的步骤。

1.1 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初步的计划, 以及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其包括这样几项工作:确定项目目标、确定项目实施范围、确定项目实施策略、确定项目实施阶段、建立项目实施组织、分配项目资源等。

1.2 业务蓝图

业务蓝图则是为了设计客户的业务今后在SAP系统中如何运转。因此, 需要首先了解客户的现状与需要, 为他们设计业务流程, 以及在SAP中如何实现。

1.3 实现过程

也称为系统实现阶段, 其目的是根据当前所设计的蓝图, 在业务流程重组和SAP系统两方面实现未来的流程。因此需要进行配置、测试、培训、权限设置和报表等工作。

1.4 最后准备

也称为上线准备, 其目的在于为上线做好全面准备。该阶段若能成功实施, 用户则能在SAP系统中顺利操作。

1.5 上线与技术支持

该阶段的目的在于, 为了将准备好的系统切换为正式运行的系统;同时, 为用户提供一段时间的服务支持。

在上述ERP实施方法论的指导下, 以下将结合企业实际展开实施过程研究。下文将在供应链基础上, 展开阐述。

2 ERP实施过程研究

抛开ERP系统的安装、调试、试运行的环节不谈。仅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ERP的实施过程可以细分为:各方契约的签定、信息流与物流的同向驱动、信息反馈机制。A:产成品供应商、B:承运商、C:外包业务承接商。

ERP的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2.1 各方契约的签定

在企业经营模式中, B与C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惟有这样才能降低引入ERP系统的沉淀成本;与此同时, 契约关系也意味着信息交流标准的局部统一。关于后者, 目前仍是我国物流在实施ERP过程中的软肋。具体的技术标准应归属于计算机领域, 而本文只是强调:ERP在实施过程中, 也应配合以人员互动为辅助。

2.2 信息流的同向性

信息流的同向性在条形码技术的支持下容易实现, 而这里则要关注信息流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调配中的指导作用。不难理解, 在企业经营模式中的B往往采取局部业务外包的策略, 诸如模块研发、仓储、流通加工都外包给C。然而, 受到A货品品项、数量等参数的差异性, 信息流须在ERP系统中给下游C以指导。从而, 满足下游C的人力及物资资源的安排。

2.3 信息的反馈机制

当前的企业经营是建立在, 以B为核心的供应链基础之上的。为此, 若要实现供应链节点间的无缝衔接, 则需要建立围绕B的信息反馈机制。包括客户对货品送达地点、时间的调整, 以及对C的监督。为此, 反馈机制应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给予解决。

由此可见, 通过计算机交互平台的信息沟通, 将极大的方便核心企业与客户方、货品接受方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 笔者还尝试针对当前存在的挑战, 对优化ERP的功能实现进行思考。

3 当前优化ERP的路径思考

有调查表明, 在实施ERP失败的企业当中有近50%是因为在前期准备阶段存在着问题。为此, 笔者建议:首先, 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承诺, 要确保决策者们既看到了企业实施ERP成功后的远景, 同时充分了解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实施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其次, 企业要成立以项目经理 (或者专职领导) 为首、集合了未来ERP应用所涉及部门的相关人员所组成的专门的独立项目组。它将与软件供应商一起具体策划和执行ERP实施项目的整体预测和可行性评估, 并直接向企业的决策层负责。再次,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在小规模的团队 (比如ERP实施项目组) 内部对日后ERP的实际运行工作进行预先的模拟和演练, 以实际的业绩来验证ERP实施的可行性。最后, 要经常组织项目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由于ERP的优势是体现于它的整体性, 因此, 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和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就成了ERP优势是否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出来的关键。

4 小结

ERP通过计算机交互平台的信息沟通, 将极大的方便核心企业与客户方、货品接受方的管理效率。尽管目前在应用中往往因信息标准不匹配而降低绩效, 但仍具有不断开发及优化的前景。在具体的优化过程中, 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承诺, 要确保决策者们既看到了企业实施ERP成功后的远景, 同时充分了解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惟有这样, 才能切实推动该管理模式的开展。

摘要:ERP通过计算机交互平台的信息沟通, 将极大的方便核心企业与客户方、货品接受方的管理效率。尽管目前在应用中往往因信息标准不匹配而降低绩效, 但仍具有不断开发及优化的前景。在具体的优化过程中, 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承诺, 要确保决策者们既看到了企业实施ERP成功后的远景, 同时充分了解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方法的研究 第2篇

章菁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调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镇变更地籍调查为研究对象,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实际情况,论文研究了变更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探讨了变更地籍的实地调查具体方法。关键词: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1、引言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是以初始地籍调查的成果为依据,为适应目常地籍管理的需要,根据土地权属及其界址点、线、用途等变化,所进行的修正、补充、更新调查。通过变更地籍调查,不仅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还可以使地籍成果提高精度、逐步完善。

2、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

根据界址线的变化情况,变更地籍调查主要分为宗地合并、分割、界址线调整时更改界址点、线的变更地籍调查和界址线不发生变化的变更地籍调查两种。

界址线发生变化的变更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与初始地籍调查基本相同。

界址线不发生变化的变更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初始调查数据或者原有数据与现场完全一致且精度符合要求。

(2)宗地建筑物虽然翻建改建,但新建后建筑物构筑物完全位于原先界线之内,新建后的宗地实地并没有明显的构筑物作为其界线的

地面表示物且原宗地界线与四邻界线无矛盾也不占用现在公共用地的。

(3)原宗地已进行了初始登记,新建后虽然实际用地范围有所减少且原宗地界线与四邻界线无矛盾也不占用现在公共用地的。这通常是为了转让、抵押等土地经济活动的需要。

一般说来,变更地籍调查是变更土地登记和经常土地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变更登记的内容不涉及界址的变更,并且该宗地的初始地籍资料或已有地籍资料是用解析法测量且精度经检验符合要求的,则经土地主管部门同意后,允许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而沿用原有的测量成果。

整体上来看,变更地籍调查方法、原理与初始地籍调查基本相同,但又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1)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初始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成本、工期等诸因素的综合考虑下,虽然建立的地籍信息系统满足了《城市地籍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但从整体上讲,系统的精度不均匀,允许少数宗地个别不明显界址点的精度较低。由于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地籍变更则要求精确地测算出变更后宗地的各界址点坐标和面积,如果个别界址点的精度较低造成宗地面积不差较大,往往会带来法律纠纷。

(2)对象特定、分布范围广不集中、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地籍变更工作是在初始地籍信息系统建立之后进行的,是日常地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初始地籍调查时,对一个区域中 的所有宗地进行统一调查,而是土地主管部门整个管辖区域范围内个别的宗地在统一调查完成后,发生了权属、用途或界址发生了或即将发生变化,在其使用者提出申请后进行的,调查和测绘的范围是特定的宗地。

(3)任务紧凑,调查程序连贯一步到位。

初始地籍调查是个系统性工程,地籍调查的这个程序是按照步骤进行的,先进行调查,再进行测量,对于具体某一宗地来说这过程时间上会比较长。而变更地籍调查是土地使用者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后进行的,申请者往往希望立刻着手实施组织工作。同时,由于对象明确,一般在进行了地籍调查之后,如果四邻关系清楚,就可展开相应的测绘工作。

(4)变更同步、手续连续。

进行了变更地籍调查后,与本宗地有关的表、册、证、图纸质材料及地籍信息系统中与该宗地有关的数据信息均需进行变更。

3、变更地籍权属调查

变更地籍权属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初始地籍权属调查基本相同,变更地籍的权属调查是依据土地权属变更的形式和内容而进行的。当前土地权属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征用集体土地;(2)划拨国有土地;(3)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继承土地使用权;(5)交换土地使用权;(6)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7)承包集体或国有土地使用权;(8)土地分割;(9)土地合并;(10)土地权利人更名;(11)城市改造拆迁;(12)土地权属界址调整。

此外,还有已设定的他项权利的变更,如抵押、出租等。在变更地籍权属调查中,应着重检查和核实以下内容。

(1)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申请书上的一致。

(2)全面复核原地籍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新情况一致,如土地使用者名称、身份证号码、土地坐落等。以上各项内容若有不符的,必须在调查记事栏中记录清楚。

(3)宗地的实际用途与原批准用途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是否完整的允许用途变更的文件、审批材料、补出让金证明材料、完税证明等材料。

(4)检查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身份,收集身份证明材料。检查土地登记、地籍调查的法人身份证明书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准确真实;不是企业法人或土地使用者本人指界的是否有指界委托书,填写是否准确真实。

(5)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可以寄发指界通知书,但是受到时间、工作等因素制约邻宗地和本宗地的指界人往往不能同时到场指界确认签字,往往是本宗地指界人单方指界,然后再由本宗指界人联系邻宗地指界人确认签字。所以一定要核对确认邻宗地指界人签字的可靠性,如可能在地籍材料中应加上本宗地指界人对邻宗地指界人签字可靠性的承诺书。

同时致遇到疑难或重大问题时,留待以后调查研究处理,待有了处理结果再修改地籍资料。

4、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测量是在变更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是为确定依法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范围、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包括界址线发生变化的测量和界址线不发生变化的测量。理论上来说变更地籍测量时不重新布设控制网,直接使用初始调查测量的控制成果进行测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宗地变更地籍测量时的坐标系和初始地籍调查时的坐标系可能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时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其实施方法如下: 3.1界址线发生变化的变更地籍测量

3.1.1原界址点坐标系于现在使用的相同

(1)界址点、界址线部分发生变化的宗地

①利用原有的宗地图进行现场核对,找出发生变化的界址点界址线。

②采用全解析法对没发生变化的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对发生变化部分进行测量。如果没有发生变化的界址点精度符合要求且各界址边长的反算值与勘丈值的误差符合要求的,则没有发生变化部分使用原数据;如果没有发生变化的界址点精度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对这部分界址点进行重新测绘。

③对调查表中界址标志和宗地草图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复量各勘丈值,检查它们与原勘丈值的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误差过大,对数据进行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④对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或与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进行勘丈检查,检查其反算值与勘丈值的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误差过大,对数据进行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2)界址点、界址线完全发生变化的宗地

根据之前权属调查出的界线,采用全解析法,对宗地个界址点地形地物进行全部重新测量。并如前③④对界址边进行勘丈检查。

3.1.2原界址点坐标系与现在使用的不同

为了保证宗地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与实地真是情况的一致性,根据之前权属调查出的界线,采用全解析法,对宗地个界址点地形地物进行全部重新测量。并如前③④对界址边进行勘丈检查。3.2界址线不发生变化的变更地籍测量

(1)原界址点坐标系与现在使用的相同

采用全解析法对没发生变化的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如果精度符合要求,则可直接使用原界址点测绘数据,对地物进行相应的修补测即可;如果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应该按照3.1.1(1)或3.1.1(2)处理。

(2)原界址点坐标系与现在使用的不同

①对原宗地界址点的平面相对精度进行检查以保证宗地形状、面积的准确性,方法参照3.1.1(1)③和3.1.1(1)④。如果界址点相对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应该按照3.1.1(2)处理。

②在宗地界址点面相对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对宗地附近以前测量时的图根控制点(如有更高等级的控制点更好)或本宗及邻近宗地的明显界址点采用全解析发进行联测,务必保证测量精度,联测的控制点、界址点总数要3个以上且位置要均匀分布于变更宗地的四周,以便于我们求出坐标系转换和对转换后的坐标精度进行检核。如果转后 的坐标精度符合要求,则直接使用坐标转换后的成果;如果坐标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应该按照3.1.1(2)处理。

5、结束语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是城镇地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登记的基础、依据。本文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地籍工作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变更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及实施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希望对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的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中职数学课堂评价实施方法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课堂评价  实施方法  促进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54-02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恰当的教学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取得教学上的进步。其中对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

一、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第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二,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评价。第三,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二、评价的功能

1.诊断与调整功能

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能更明确本节课在知识的储备,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调整。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识别不同学生认知情感的状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方法以及手段。

2.教育与促进功能

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不足,以及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在学习中树立目标,努力改进;另一方面,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充分注意利用评价来促进和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三、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步骤

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病,直接影响到当前的改革的推进。改革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方法,真正做到考核的公平性、严肃性、实效性,促进教学、促进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把教学评价动态化,使之贯穿整个课堂。

1.课堂评价环境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某个学生,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中职学生中,学困生的比例较大,要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要多多关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维护其内心的和谐。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评价,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馨。

2.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基础的差异,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活泼生动,多与生活,专业相结合,搭建课堂活动平台,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目的,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结合多媒体,利用PPT、flash、视频、动画、微课、慕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兴趣度及积极参与度。在课堂评价中,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

(1)教师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出席情况,活动参与情况,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评价,还可以用竞赛激励法评价,如各学习小组展开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再如优点扩大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古姆士说过:“人性最深沉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所以,评价应该体现赏识和激励,对中职学生尤其是这样。

(2)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内容:课前预习,复习检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课堂上多采用分小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分层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评价表,分组记录完成情况。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在集体和个人的学习活动中,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小组互助学习,给学困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和谐的学习气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一节课中,教师不能面面俱到,而学习好的学生,了解同学的心理,通过给同学讲解,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帮助了学困生,一举几得。通过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既定的不同的分层目标。

(3)自我评价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德育养成情况。

自我评价既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目标。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监控,对自我认知和记忆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评价活动中有效地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仅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十分有益,而且这种自我评价过程会为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自觉参与,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

(4)互相评价内容: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得到了满足,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小组成员的互相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取长补短,互相激励的机会,给别人的学习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既是一种增进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在评价中,分享成功的快乐,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共同成长。

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关注学生的能力考核,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大树移植的实施方法研究 第4篇

1 大树移植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和技术处理

大树移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施工质量, 保证大树移植成活, 大树挖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有效的技术处理。

1.1 树木选择

移植的大树具有绿化装饰效果, 其栽植后的生长发育状况,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树的选择是否恰当。一般应按照下列要求选择移植的大树。

1.1.1 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 做到适地适树。

1.1.2 形态特征合乎景观要求:做到树冠丰满, 树姿优美, 观赏价值高。

1.1.3 幼、壮龄大树。已衰老的大树移植后不易恢复健康, 短期内易失去观赏价值, 不宜选用。

1.1.4 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1.1.5 原环境条件型适宜挖掘、吊装和运输操作;

土壤不易松散, 能成形。选定的大树, 用油漆或绳子在树干胸径处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利识别选定的单株和栽植朝向, 同时, 要建立登记卡, 记录树种、高度, 干径, 分枝点高度、树冠形状和主要观赏面, 以便进行分类和确定栽植顺序。

1.2 切根处理

通过切根处理, 促进侧须根生长, 使大树在移植前即形成大量可带走的吸收根。这是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技术关键。常用的有两种切根方法。

1.2.1 多次移植主要适用于培养大树的苗圃。

一般在培育期间, 依树木生长速度的快慢, 每隔3~4年移栽一次, 保证须根聚生在一定的范围。

1.2.2 缩坨断根适用于移植较大的或珍稀名贵树木。

在移植前2~3年的春季或秋季, 以树干为中心, 以胸径的3~4倍为半径画一个圆形或方形的边线, 把圆形或方形的东、南、西、北分成4段, 在相对的南和北或东和西两段向外挖宽30~40cm的沟, 深度50~70cm (视根的深浅而定) 。挖掘时, 如遇较粗的根, 应用锋利的修枝剪或手锯切断, 使之与沟的内壁齐平。如遇5cm以上的粗根。为防大树倒伏。一般不切根, 而是在土球壁处行环状剥皮并涂抹20~50mg的生长素 (茶乙酸等) , 促发新根。沟挖好后, 填入肥沃土壤并分层夯实, 然后浇水。到翌年的春季或秋季, 再挖掘其余的两段, 仍照上述操作进行。在正常情况下, 第三年沟中长满须根, 可以起挖。有时为快速移植, 在第一次断根数月后即挖起栽植。

1.3 平衡修剪

为保持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 减少树冠水分蒸腾, 对落叶树和再生能力强的常绿阔叶树 (如香樟、杜英、桂花等) 可进行适当的树冠修剪, 甚至可以截干;而对常绿针叶树和再生能力弱的常绿阔叶树 (如广玉兰、深山含笑等) 只可适当疏枝打叶绝不可拦头。修剪的重点是将徒长枝、交叉枝、下爪枝、病虫枝、枯枝及过密枝去除, 以尽量保持树木原有树形为原则。

2 移植的技术要求

2.1 移植的时间选择

选取恰当的移植时间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关键, 落叶树木的栽植时间以落叶后至发芽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这时树木落叶, 进入休眠期, 树木的新陈代谢基本停止, 维持其生命的水分、养分、光照等要求较低, 容易成活, 但是要注意避开封冻期。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其最佳栽植时期。常绿带土球树种的移植也要选在其生命活动最弱的时期进行, 要在春季新芽萌发前20天完成。在北方地区引进移栽一些常绿树种不要在秋季进行, 因这时新移植的树木对抗寒越冬的抵御能力太差, 易发生冻害死亡。

2.2 采挖起球与包扎

采挖前要根据树木胸径和树体大小来决定带土球的大小和采用的移植方法, (移植方法有:木箱移植法、带土球移植法、露根移植法。) 开挖的范围要尽量大一些。土球的直径不小于树干胸径的8倍的要求, 先将上层的浮土铲去, 以减少土球的重量便于装卸和运输。挖开后仔细观察根系的分布层根据需要截断根系, 然后包裹。土球的厚度以土球下方不见太多的根系为度, 一般以树干胸径的6倍为宜。待挖完四周后, 要谨慎的将土球修整成苹果型, 把断根截面修剪齐整后用草绳打包, 保证土球不散。土球包扎好后还要对树干进行包扎, 要把树干用草绳缠好或用草包等软物包好, 以免在装卸过程中勒伤树皮影响成活。

2.3 苗木的起吊、运输及栽植

起吊运输设备要根据树体的大小及树种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如:移植高10米以上的大雪松、广玉兰等土球直径在1.5米以上的大树, 要配备10吨的吊车和卡车。在起吊和装卸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轻放不要碰撞土球。运到栽植地时, 再用吊车轻轻吊起, 慢慢放入栽植穴。在放入过程中要借助吊车的力量, 把树调整好栽植位置和方向。然后剪断草绳尽量抽出, 以免草绳霉烂发热影响根系断面的愈合及新根的生长, 最后填土踏实。栽植深度与原土痕印相平, 或略深3~5cm即可。成行栽植的树, 应当栽植成一条直线, 误差不得超过半个树干, 高矮也应有序。挖、运、栽, 是树木移植成活率三个重要环节, 在这三个环节中, 随挖、随运、随栽, 是保证新栽树木成活的最有效措施, 其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3 栽后管理措施

三分栽、七分管。栽后的精细管理是保证新栽树木成活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浇水喷雾

移栽完成后, 要及时浇透定植水。使回填土充分下沉与土球密接。经过7~8天再浇一遍水。然后过15天左右再浇第三遍水, 每次都要浇足, 浇透。以后视天气情况再行浇水。对于常绿树种, 除浇透水外, 还应在每天早晚向枝干及冠部喷雾, 借以降温保湿。

3.2 绑膜除膜

为防止树干水分蒸发, 可将草绳湿透缠裹在树干及大枝上面, 再用朔料薄膜包严保湿, 也可覆盖住整个栽植穴, 四周用土压住。这样既可以增温, 又可以保湿, 减少浇水次数。树木萌芽成活后, 随着气温的升高及雨季的到来, 根据具体情况树干及地表的薄膜使其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3.3 树木支架

为防止大风吹刮造成树干摇摆松动, 必须及时设支架固定, 一般胸径在10~15cm的行道树, 可在树干两则约50~70cm处各打一个高100~150cm的木桩上面架一根横木棍两头分别用铁丝捆牢, 然后把主干固定在横棍上。主干与横棍之间要垫上隔垫, 以防勒坏树皮。对于胸径较大的树木最好采用三角支架。立支柱时将支柱的基部顶在坑帮上并埋入土内30~40cm用脚踏实, 支柱的另一端绑在树干上, 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支架。支架与树皮交接处用隔垫隔开, 以免磨伤树皮。

3.4 培养树形

随着气温的回升, 移栽的树木不断萌发新的枝条, 可根据树种特性和树形抹去一些不必要的萌芽培养优美树冠。经过缩冠的树木, 可从不同角度保留3~5个粗壮主枝, 然后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3~4个侧枝, 以便形成丰满树冠, 达到遮荫蔽日的效果。

3.5 病虫害防治

树木通过锯截、移栽, 伤口多、萌芽嫩, 树体抵抗能力下降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在整个生长季节要注意观察, 以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及早防治, 要保证治早、治小、治了, 使树木健康成长。

3.6 夏防日灼冬防寒

北方夏季气温高, 光照强, 珍贵树种移栽后应喷水雾降温, 必要时应做遮荫伞。冬季气温偏低, 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 常采用草绳绕干、设风障等方法防寒。

4 结论

实施研究方法 第5篇

课题的提出

wiki理论

blog理论

研究方法

教学理论

分工合作

课题活动

调查问卷

课题日志

论文报告

平台建构

教学案例

数据报告

教学资源

学生作品

语文

计算机

物理 摄影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校园网站 | BLOG网站 | WIKI网站 |

| 文章中心首页 | 课题简介 | 理论学习 | 研究过程 | 研究成果 |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一五”国家级课题管理网站 >> 文章中心 >> 课题简介 >> 课题的提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热 ★★★【字体:小 大】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作者:课题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626 更新时间:2007-4-12

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同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以常州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一、二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师生利用平台促进交互学习的学科教学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调查、分析,及时总结、发现规律。并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社会学软件课程教学中所具有的对学生具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加以分类和个案性的研究。

本研究的过程为:

首先对社会性软件的发展的一般理论基础进行总结的探讨、挖掘其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本研究的两种社会性软件的教育应用的国内外案例和理论进行检索和分析,形成研究的前期假设,在此前提下再寻找支持社会性软件应用于课程与教学的直接的教与学理论基础以指导相应的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在本校范围展开调研,调查师生在社会性软件使用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为实践研究提供准备。研究的实践过程(如下图所示)从教育学的角度可概括成三个阶段,即试用、调适、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方法和行动,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展开调研、参与互动、收集数据、开展行动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教学应用模式。再对其效果进行新一轮的验证以进一步检测前期成果,并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

文章录入:五月梅花 责任编辑:五月梅花

上一篇文章: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雅舍》教案

[组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推荐]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Wiki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初 Wiki与作文教学

网络环境下问题指导式阅读

网络环境下问题指导式阅读 [图文]第二次活动

组员分工

课题申报书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没有任何评论

高中新课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法 第6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沟通与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4. 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一)组织形式

1. 小组合作研究形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做指导。

2. 个人独立研究形式: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

3. 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形式:全班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

(二)实施阶段

1.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最终确定研究题目。

2. 收集证据。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选择有用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

3. 提炼解释。学生应该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4. 作出评价。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

5. 表达和交流。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资料。

三、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指导中注意,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不要设定所谓的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判断性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供选择,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引导学生创新。

四、评价策略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从三个环节入手:

1.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等方式予以解决。

3.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实施方法研究 第7篇

1.1 竣工测量概述

对已经竣工建筑的所有项目(包括地面工程建设和地下工程建设)施工现状进行检验并做出记录的工作即为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工作。依据建筑规划审批的各项要求以及施工规范等技术标准,竣工测量工作可为工程验收及工程质量评定工作提供依据,城市规划意图的落实、土地的合理利用、项目建设的真实记录等工作均需借助竣工测量工作方能得以实现。除此以外,竣工测量工作中所产生的数据还可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执法监察提供重要工作依据。

1.2 竣工测量原则

作为城市建筑规划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竣工测量是一项具有较强法规性的工作,其测量成果也将成为工程项目规划、验收审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相关人员在展开竣工测量工作时一定要依据建筑工程规划验收的标准及竣工测量的特点和要求,同时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基准原则:为了保证竣工测量工作的顺利展开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人员需采用和城市建筑规划实施相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以及高程基准,并比较分析建设前和审批后的建筑工程。

2)完善施测条件原则:大多数审批后的建筑物中均存在地面正负零硬化现象,有些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内还有一些建筑物或临时设施没有得到及时地拆除。针对以上现象,竣工测量人员在正式实施测量前,一定要对测量条件加以完善,避免因工程项目环境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3)现场实测原则: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工作离不开大量信息数据的支持,而这些信息数据的获得途径通常为现场采集与核实以及直接或间接的计算。

4)诚信测绘原则:实施竣工测量工作的人员均需持《测绘资质证书》上岗,竣工测量业务范围则必须由测绘单位承担。在对城市建筑规划进行竣工测量时,测量人员必须坚持诚信测绘原则,并尽最大可能保证测量过程的客观性、全面性与准确性。

2 竣工测量质量具体要求

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与建筑规划竣工测量的质量密切相关,而规划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数据的审批、落实以及监督管理工作也受竣工测量质量的直接影响。对此,测量人员在竣工测量过程中必须保证谨慎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2.1 竣工测量质量控制依据

竣工测量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测量质量与规范标准以及规划管理要求相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如前文所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相应的地形图以及所需信息是为城市竣工测量的主要任务,因此,竣工测量工作不仅要依据《城市测量规范》《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以及《全球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同时还需仔细参照城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对竣工测量技术提出的要求及技术规定。

2.2 竣工测量质量控制要求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工作及相应执法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首先需精确对比竣工测量图和拔地测量图。在布设复测支导线时,可采用全站仪在一、二、三级导线下的坐标放样方式。在以等级点为主要基站时,通常需以基站为主要圆心,并将作业的范围控制在4km,如此一来,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点位误差即可真正有效地控制为1.5cm作业,布设的控制点间相对于点位中的误差将不会超过2cm。需注意的是,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不能小于100m。

3 竣工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验收及质量评定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测量部门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竣工测量质量控制措施,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总结了如下内容:

3.1 实行竣工测量的准入机制

基础测绘、规划测绘信息采集是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规划管理用图在整个测量工作中也相当重要。对此,规划管理用图中的图面信息表达方式需遵循相关标准及规范,竣工测量人员除了要具备基础的测绘知识之外,测量人员还需对规划管理意图加以充分地了解。以本市城市建筑规划为例,近些年我市城市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筑风格趋向多样化,这对竣工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此,我市依据城市建筑实际情况及竣工测量工作的特点设立了一定的竣工测量的准入机制。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对其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均进行了严格地评定,且只有测绘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可实施竣工测量工作,所有测量人员均需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

3.2 严格控制测量质量

在控制竣工测量质量工作中,以下几点需得到重点关注:

1)在布设一、二级导线时,在城市的建成区往往是沿着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进行,布设同时还需联测四等水准。但目前城市不少道路正在或即将实施改扩建项目,其必然会对布设的一、二级导线点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或减少破坏,测量人员不得不选用较远的起算点进行导线的布设,这一设计出现了导线过长的问题,测量质量控制精度也大大降低了。对此,实施竣工测量人员应及时补充布设一、二级导线点。

2)建筑群密集已成为大多数现代化城市的特点,这对布设导线的形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线短边也使得方位误差现象极易在布设定向过程中出现,导线精度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测量人员可应用较小的目标物作为测角时的定向标志。

3)在竣工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通常会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对复测支导线进行布设操作,但在应用这一方法时需对检定仪器的参数设置加以关注。

3.3 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规划工作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均需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竣工测量图为其提供依据,而这也对竣工测量成果提出来较为严格的要求,操作人员需尽最大可能保证竣工测量所有工作环节的准确度。以质量检查这一环节为例,作业组、作业队、总工办均需对竣工测量产品进行100%的质量检查,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特殊的竣工工程,总工办还需安排专业人员对其外业进行100%的抽查。同时,作业办和总公办需依据相关质量等级标准对竣工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定,以保证竣工测量质量管理措施地有效实施。一般而言,竣工测量成果质量评定等级主要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质量缺陷扣分法是最常用的计分法。有些质量缺陷是竣工测量产品所共同具有的,对此需找出缺陷存在原因并积极寻求出解决对策。为了提升竣工测量单位及测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有效性,可建立健全一定的激励机制,按照测量产品的具体质量情况公平、公正、公开地实施奖励与惩罚。

4 外业施测要点

在实施外业竣工测量时,测量人员需对以下几点加以重视:

1)在实施建筑规划竣工验收地形图测量工作时,除了要严格遵守相关数字地形图之外,还需安排专业人员对待验收的建筑物加以细致地测量,尤其需尽量采集那些具有较多转角且形状不规范的建筑物的主要特征点。

2)如前文所述,竣工测量工作主要涉及基础测绘和规划测绘信息采集这两个方面,外业测量工作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因而测量人员需核对竣工图,尤其需重点核对竣工图中极有可能出现与测量现场不一致的地方。

5 结论

总之,竣工测量工作可为城市建筑工程验收及质量评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其不仅与建设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关乎测绘单位的信誉及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因此需对竣工测量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

摘要:竣工测量工作是城市建筑规划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竣工测量定义及原则出发,深入探讨了竣工测量质量控制的措施及外业施测要点,以期为测绘单位及域内相关人士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魏福银.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探讨[J].城市勘测,2010(4):126-129,132.

[2]侯红松,殷国华,曾刚,等.浅谈城市建筑竣工测量[J].中国西部科技,2007(17):8,19.

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其实施 第8篇

一、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为了解基层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我们课题组首先对本地9所中小学校56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9所中小学校560名教师中进行过校本课题研究的人数仅有101人,占比18%。表明还有82%的教师对参加校本课题研究重视不够、缺乏投入;34%的教师认为进行课题研究对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不大;更有近80%左右的教师因为不会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不知如何对课题研究规划论证、不知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不会编写研究报告而放弃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由此来看,转变思想观念、掌握课题研究方法、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可以扩大观察视野,使中小学教师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发展有新的认识,不再把科学研究当作大学教授、科研专家的专利,相信自己也能搞教育科研、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从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人格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进一步提高终身从教、乐为人师的积极性。

2.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题研究,可以引导教师理性地反思教学,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中需要把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去研究学生、 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一个课题就像是一个培训班,它在创造可持续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通过校本课题研究,可以引导教师有目的地探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古今中外专家学者的先进经验,在不断的总结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三、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进行校本课题研究,首先要把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和新课程标准遇到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须要及时解决的困难问题收集起来。然后整合归类,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炼设计成研究课题。要注意保证每一个研究课题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还要注意争取教科研部门的支持和同行教师的帮助,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研究提供信息和资料。要做好分工、互相协作、提高研究效率。我们教师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但具有教师群体优势和学生群体优势,能够方便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特点、生活环境、工作性质和教学对象,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法

按照课题要求和调查对象,首先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要有确定的目的、具有广泛性和可能性、便于操作和回答。要注意问卷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控制好影响调查质量的变量。然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最好在统一时间段进行,避免干扰和相互影响,及时收集问卷材料,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最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2.个别谈话法

第一步,按照课题要求和调查目的,确定个别谈话的范围和对象,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问题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便于思考和回答。第二步,对调查对象分别进行座谈。座谈对象可以是教师、职工, 也可以是学生、家长或有关人士。第三步,搜集座谈对象的各种观点、看法、认识、要求。搜集的内容要全面、具体、有价值,无关的东西要去除。第四步,整理分析座谈结果。要注意座谈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区分哪些属于普遍现象、哪些属于特殊现象。 然后,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3.实验比较法

这是一种根据“在同种条件下,不同的原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种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的原理,把“条件、原因和结果”三者联系起来,建立因果关系,然后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条件、原因、结果三者能够关联;结果具有可比性,能够且便于比较。操作时,要控制好变量(干扰因素),确保因果关系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结果比较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进行校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般来说,校本课题研究主要由选定课题、规划论证、实施研究、评估验证、结题总结五步组成。 论证后写出规划论证报告,研究后写出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时写出结题报告。

1.选定课题

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兴趣,把学习探索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及时解决的难题等,经过充分的思考和分析整合后确定研究的课题。也可以从教学改革中发现课题,从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中提取课题,从各级立项课题中选取子课题。不管什么课题,都要注意课题的大小要适当。课题太大,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不易完成;太小,没有什么研究意义。课题的难度要适中,难度太大了就没有完成的希望,得不偿失。研究的面不要太宽,面太宽就不能突出研究的重点,容易失去目标。我们老师有很多课题可选,但选题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创新意义”的课题才是好课题。

2.规划论证

规划论证就是预测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整个研究制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分析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研究的步骤,并且做好课题组人员的分工,研究时间的安排。并且初步预测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论证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写出规划论证报告。

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思维特点,最好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对课题研究进行规划论证。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规划论证的过程,答案就是规划论证的结果。规划论证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处于什么状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要求?古今中外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来研究?(要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回顾教育教学效果来回答。)

(2)研究的目的

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可能达到哪些方面的目的?

(3)研究的基础

所选课题研究能不能有效进行?怎么保证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课题组具备什么条件能保证有效进行?(从课题组成员能力水平、获得信息材料能力、获得支持帮助途径、获得配合协作方式、研究物质保障等方面回答。)

(4)研究类型

所选课题研究属于理论型研究还是应用型研究、综合型研究?(选择一项)

(5)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课题包含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属于什么问题?(把课题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后具体说明。)

(6)研究方法和步骤

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可选问卷调查法、个别谈话法、实验比较法、文献分析法、经验综合法。)准备分几步去研究?每一步研究准备做什么?

(7)预计完成时间

准备用多长时间去完成课题?预计完成的时间是何时?

(8)研究价值和创新意义

所选研究对基础教育改革有什么意义?对实施素质教育有什么意义?所选研究在哪些方面能起到什么作用?研究的结果在哪些地方会有创新?(从学校发展、学生管理、提高教师水平、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等各个方面说明。)

(9)成果形式

研究结束后将用什么形式把结果表现出来? (可有著作、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课件、案例等多种形式。)

如果把以上问题全部回答好了,并按顺序综合起来,那就是一份很好的规划论证报告。

3.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课题研究取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施研究,就是采用准备的研究方法、实施既定的研究步骤、向确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研究过程决定着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决定着研究成果的价值。中小学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谈话法和实验比较法。例如课题《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就采用实验比较法。选定的两个平行班学生就是比较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上课就是“原因”,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结果”。教学效果可用量化的方法直接比较,例如比较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水平、级段排名;也可以用非量化的方法间接比较,例如比较对学习的兴趣、爱好、积极性,能力、素养的提高程度等。一般来说,综合各种方法比较效果最好。比较后, 分析每一种模式的优缺点,综合得出最佳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4.评估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题研究成果也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我们搞的是教育科学研究, 主要评估验证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可靠、有什么规律性、能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方面的创新、有什么推广价值。

5.结题总结

就是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各个研究的成果,分析研究成果的价值, 最后写出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一个总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基础、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前六个方面的写法与“规划论证”部分基本相同。研究过程要把研究的主要步骤写出来,包括:是怎么规划的?如何调查或实验?取得的数据或结果是什么?这些数据或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如何分析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论?研究成果要把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写出来,包括:有什么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作用或效果?在哪些地方有突破?在哪些地方有推广价值?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创新意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要写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研究存在什么不足的地方?以后打算怎么办?

进行课题研究有很多模式,不同的课题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老师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只要注意总结,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摘要: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科研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校蓬勃展开,但教师参加校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却不尽人意。我们对本地9所中小学校5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对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缺乏研究方法的现象。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掌握课题研究方法,我们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校本科研,课题研究,意义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赵大悌,赵小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范小韵.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指导[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

[3]刘问岫.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实施研究方法 第9篇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在制定的研究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发挥出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研究课题要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度契合. 高中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课本知识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这就需要在选择研究新课题的基础上,要建立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数学学科之中出现的新知识,有效地完善数学教学结构.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的统一培养. 具体地来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要能够适用于全体同学,促进全体同学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与此同时,在应用该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创新性的结合. 一般情况下,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特点,要求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能够立足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不犯常识性的错误,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增加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具体地来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研究性学习方法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增加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 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学生参加数学游戏的新鲜度,教师要经常更新数学游戏的形式,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整个教学工作:

第一,教师要选择好合适的研究新课题导入方式. 在进行课题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并鼓励学生针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对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预测.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进行研究小组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一个小组之中5 ~ 7个人进行小组的分配,并为每一个小组安排一个课题. 在进行小组分配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学生进行小组分配的自我意愿,也要遵循着学习成绩合理搭配的方法,进行小组的合理分配.

第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其次,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工作; 最后,让学生将得出的讨论结果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之中,就会充分地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强化学生的表述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得出了研究性结果之后,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准确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述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可以准确有效地完成和他人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研究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实时的调查和评价.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取得的成果要及时的予以鼓励. 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则是要适当的予以学生点拨,从侧面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自己才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主力,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第六,在进行完小组研究讨论过程后,教师就要将学生讨论之后所达成的结果进行统一的修订整理,并经过反复的审阅,修订成为一个以学生观点为基础的论文,并交给学校的相关组织部门进行评价,将观点鲜明、有价值的论文展示在学校内部的公示栏中,并对讨论过程之中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的同学予以奖励,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魅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与课本知识内容相契合、形式多样、趣味性足等原则,并合理地设置教学步骤,充分的发挥出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优势所在,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也开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得到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并在研究性学习方法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

实施研究方法 第10篇

CMMI定义了5个能力成熟度级别, 包括22个过程域 (PA, Process Area) , 这些过程域全面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领域。特别是业界普遍感到难以控制的需求方面, 它定义了两个过程域: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

CMMI模型“需求管理”过程属于成熟度2级, 过程的目的在于管理对项目的产品和产品构件的需求, 并且识别这些需求与项目计划和项目工作产品的不一致之处。需求管理是管理一个过程或一个组与别的过程或组间的需求传递, 并且追踪工作产品和需求的完整性。包括共利益者需求转化为客户需求、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及其组件需求、分析并确认需求。包括1个特殊目标:SG1管理需求。对需求进行管理并识别与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之处。其包括5个特殊实践:

SP1.1获取对需求的理解, 与需求提供者达成需求共识;SP1.2获取项目参与者对需求的承诺;SP1.3管理需求变更, 识别由于需求变更所需的计划、工作产品变更;SP1.4维护对需求的双向溯源性;SP1.5识别项目工作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之处。

CMMI模型“需求开发”过程属于成熟度3级, 其目的是产生和分析顾客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构件需求。需求开发过程包括:收集和协调共利益者的需要、开发该产品的生存周期需要、确定顾客需求, 确定与顾客需求一致的产品和产品构件的初始需求, 导出、分析和通报顾客需求、期望和限制条件, 以便使所得到的顾客需求是满足共利益者要求的需求。包括3个特殊目标:

SG1开发顾客需求。收集共利益者的需要、期望、限制条件和接口, 并且把它们转换成顾客需求。特定实践包括SP1.1导出需要、SP1.2开发顾客需求。

SG2开发产品需求。对顾客需求加以精练和细化, 针对产品生存周期开发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包括SP2.1确定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SP2.2分配产品构件需求、SP2.3识别接口需求。

SG3分析和确认需求。对各项需求进行分析和确认, 并且开发所要求的功能度的定义。包括SP3.1建立操作概念和场景、SP3.2建立所要求的功能度的定义、SP3.3分析需求和评价需求以实现平衡、SP3.4确认需求。

2 基于CMMI的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过程实现

根据模型要求, 建立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过程实现如图1所示。详细的实现步骤如下:

2.1 需求获取

通常需求获取要获取的信息包括与问题域相关的背景信息 (如业务资料, 组织结构图, 业务处理流程等) ;与要求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的信息;用户对系统的特别期望与施加的任何约束信息。需求分析人员在明确了所需要获取的信息之后, 应确定获取需求信息的来源与渠道, 以提高需求分析人员在需求获取阶段的工作效率, 使得所收集的信息更加有价值、更加全面。项目经理应选择至少一种需求获取技术获取相关的需求, 作为需求分析的依据。需求获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1) 用户访谈

(2) 用户调查

(3) 现场观摩用户的工作流程, 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

(4) 从行业标准、规则中提取需求

(5) 文档考古

(6) 需求讨论会

(7) 原型法

在需求获取结束后, 需求分析人员应根据需求获取得到的记录与资料, 整理编写《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主要采用自然语言 (和应用域术语) 来表达用户需求, 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产品介绍, 描述产品的用途和开发背景;产品潜在的最终用户群体及其特征;产品应该遵循的业务规范和标准;产品的功能性需求;产品的非功能性需求。

2.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对问题域的研究与理解。为了便于理解问题域, 现代软件工程方法所推荐的做法就是对问题域进行抽象, 将其分解为若干基本元素, 然后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在完成需求获取所得到的记录与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后, 项目经理应组织软件的需求分析工作, 建立各需求元素之间的关系, 明确需求的分类、需求的优先级等。

需求分析的方法种类繁多, 但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是结构化分析方法和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描述工具有:数据流图 (Data Flow Diagram, DFD) 、数据字典 (Data Dictionary, DD) 、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实体-关系图 (E-R图) 。

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时可遵循下列活动:

(1) 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

(2) 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3) 划清人机界限

使用用例分析方法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1) 识别系统参与者, 确定谁会直接使用该系统

(2) 合并需求获得用例

(3) 绘制用例图

(4) 细化用例描述

2.3 需求定义

需求定义的目的是根据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的结果, 进一步定义软件需求, 产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了确保需求的易跟踪、易修改, 需求分析人员应通过需求编号的方式唯一标识每一个软件需求, 明确需求的跟踪粒度, 并体现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人员应确定每个需求的优先级并写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的优先级评价标准如表1。

优先级的定义有利于帮助项目组在项目的范围、进度、资源、预算等相关制约因素之间产生冲突时, 能够正确地对需求实现的范围或实现的优先程度做出取舍。一个实现这种权衡的方法是:当接受一个新的高优先级的需求或者其它项目环境变化时, 删除低优先级的需求, 或者把它们推迟到下一版本中去实现。

需求分析人员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根据分析步骤逐步编制形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应遵循以下规则:

(1) 相关的需求都得到了识别与描述, 以确保需求的完整性;

(2) 各个需求之间不冲突, 算法之间不相互矛盾, 以确保需求的一致性;

(3) 正确描述系统需求, 引用的资料有正规的出处, 以确保需求的正确性;

(4) 定义必要的术语, 适当结合图形、结构图等方式进行描述, 以确保需求无二义性;

(5) 使用较好的文档结构与需求标识, 使需求能够方便地与其它工作产品相对应, 以确保需求易于追溯;

(6) 确保所描述的需求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得到验证, 即需求的可测试性;

(7) 考虑了各个层次的需求, 确定了需求的优先级, 以确保需求的可行性。

2.4 需求确认

需求确认是指项目组和客户 (或客户代表) 共同对《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 双方对需求达成共识后做出承诺。需求确认包含两个重要的工作:“需求评审”和“需求承诺”。

应对所形成的需求文档进行评审, 以便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需求评审的方式一般可分为“技术评审会议”与“组内评审”两种。

项目组根据需求分析的进展情况, 采用“组内评审”的方式分阶段对需求分析的阶段成果进行评审, 分阶段评审可以将原本需要进行的大规模评审拆分成各个小规模的评审, 降低了需求返工的风险, 提高了评审的质量。当需求最终定稿的时候, 可以根据需要召开技术评审会议。

2.5 需求变更

对一个软件项目来说, 无论最初的需求分析有多么明确, 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化也还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软件所应用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2) 随着用户对软件的熟悉和应用, 又提出新的需求;

(3) 项目组进行需求分析时未能彻底分析用户的需求, 或分析错误;

(4) 用户在开始时不能很全面地知道所需软件的功能。

需求变更由变更申请人通过填写《需求变更申请单》向项目组提出, 项目组配置控制委员会 (CCB) 根据相关《变更管理规程》中的对变更要求实施变更。CCB组长负责组织对基线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并确定以下内容:变更的内容是否合理;变更的范围是否正确、考虑周全;受影响的配置项是否已被充分考虑;是否需要同时进行变更;工作量估计是否合理;基线变更的实施方案是否合理等

除变更的配置项外, 需要变更的相关配置项还有相关的计划、代码、《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等。

2.6 需求跟踪

对一个软件项目来说, 当需求确定下来以后, 应该保证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每个需求都被实现, 且项目的其它工作产品与需求保持一致。因此,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需求双向跟踪机制。

正向跟踪:当发生需求变更时, 通过从需求向后追溯到下游相关工作产品, 可分析出这些关联项是否需要变更, 从而达到追溯的目的;

逆向跟踪:通过从下游工作产品回溯到需求, 可分析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从而达到回溯的目的。

进行需求的双向跟踪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建立一个映射, 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 以及从编码到测试用例, 把每个需求都映射到对应的位置。这个映射可以用需求跟踪矩阵来实现。

当《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通过评审之后, 项目经理应组织根据确定的需求跟踪的粒度编制《需求跟踪矩阵》。项目经理指定人员对需求跟踪矩阵进行个人复查, 确保跟踪粒度合理、跟踪项适用。

随着软件设计、编码、以及测试开发的不断推进, 在各个阶段产品形成时, 将相关的信息填入需求跟踪矩阵, 建立阶段工作产品与需求的对应关系, 并由QA人员对其完整、正确、一致性进行确认。对于已纳入需求跟踪矩阵的相关工作产品产生的变更, 则由配置管理人员在每次变更完成后根据变更修改需求跟踪矩阵的对应关系, 在每个里程碑时, 由项目经理指定人员负责对跟踪矩阵的完整、正确、一致性进行确认。

3 结束语

在需求开发的过程中, 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调研用户需求, 并通过需求分析工作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 同时评审需求的正确性, 获取需求的承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控制需求的变更, 并确保项目工作产品与需求的一致性。通过实施CMMI模型需求开发和管理过程, 可以规范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开发和管理活动, 提高需求质量, 从而提高软件生产率, 降低开发成本, 改进软件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人杰, 殷人昆, 陶永雷.实用软件工程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郑琰.用CMMI指导需求管理[J].中国金融电脑, 2005 (1) .

实施研究方法 第11篇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双刃剑”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探索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以更好的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network of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grasp the pulse times, exploration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era, reasonabl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network means,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new problem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twork;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thods

【中圖分类号】G64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在日益扩展,网络的影响和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作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前沿阵地的各大高校,网络无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积极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高校和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在心理和思想上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如火如荼的网络信息时代,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虚拟性、趣味性、不可控性,也使得一些反面信息趁虚而入。另外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政策,使一些对社会主义理论政策缺乏深入理解的青年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抵触心态,导致政治观的倾斜。所有这些问题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解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机遇与挑战共在,风险与成功同行,这正是网络的魅力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习互联网,研究互联网,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敢于和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优势,使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把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很好的相结合,探索出适合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理论教育法”的创新使用

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1]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即“两课”教育。理论教育的直接性、正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以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准确的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内化和外化的基础与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理论教育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使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理论掌握的绝对权威性正在下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在减弱。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各大高校应积极推行“两课”教育进网络的教学法,让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接受“两课”的教育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超越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文关怀的重视。

二、发展与网络相适应的隐性教育方法

1、网络渗透式教育法

渗透式教育法,即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方法[1]。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因为教育的模式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变为了教育者→网络→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压力在不断减少,他们可以将教育者的说教放置一边,而仅仅搜寻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这样,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就完全依赖于网民的自主选择性, 将进一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应主动地运用渗透性教育方法, 即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隐匿起来,将教育的信息渗透到网民感兴趣的信息中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2、网络实践体验法

网络实践体验法,即组织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网络活动,在活动的互相交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促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有关网络教育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只有在实践的活动中才能进一步强化和检测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状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内化了的理论进入外化阶段。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与网络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例如针对社会热点思想问题、党的新政策等相关内容在网上开展以小组形式的报告会、讨论会,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自主学习和搜集资料,让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搞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题的网络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制作大赛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又能有效地增强彼此间学习的竞技性和培养合作精神,还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endprint

三、发展网上心理咨询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摆脱或缓解所面临的心理困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1、网络心理知识教育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高校通过开设选修课、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局限性也较大,“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部分学生,而学生可以接受的也只是片面的心理知识” [1]。因此, 创新网络心理知识普及就在于发挥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通过在网上学习心理保健知识,将包括大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自我诊断方式、各种心理障碍的疏导及各种心理素质的训练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上网, 形成专家型心理保健知识体系。为大学生获取完善的心理保健知识、掌握成功的心理素质训练方式开辟新的途径;通过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网上心理调查,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科学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2、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解决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但网络心理咨询必须表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爱护,激发人存在的尊严, 建立起正确的体验生活的方法, 使个体逐步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和对物质世界的适应能力”[1]。由此,网络心理健康咨询的创新就是要发挥网络心理健康咨询的隐蔽性强特点, 就大学生的学习、性格塑造、人际关系、情绪困扰、恋爱与友谊、抗压能力、职业选择与适应等问题, 利用在线心理咨询方式、心理咨询电子信箱等网络心理咨询阵地,加强沟通与了解,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调整心理偏差,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四、网络舆情监控方法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网络舆论的形成必然对它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高校校园网上评论信息“围绕特定主题大量出现, 并表现出一致性、持续性、强烈性等特征,就会形成輿论,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甚至影响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2]。但是现存的网络舆论控制体系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他外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渗透, 不能过滤一些垃圾信息,不能对网络言论进行实时监控。因此迫切需要改革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掌握舆论控制权,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面对这种状况,很有必要“通过技术、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信息源头,给信息空间一片蓝天” [2]。因此,网络舆情监控要抓住要害,加强信息审查,在所有信息入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把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留在网外;加强网站分级管理,加强对网络出口信息的过滤,截住不良的垃圾信息;加强信息访问范围的调控,做到有的放矢,把大学生保留在良好的信息网络之中;加强对非法代理服务器的监管,预防不良信息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渗透,形成网络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在线投诉建设,发现不良行为,立即连接网络在线投诉网页报告情况,给居心不良的人予以警告,预防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自身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树立坚定的信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五、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

在校园网络内,大部分网络信息消费者的思想与行为比较复杂,较深地烙上了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双重性的痕迹。大学生能否正确识别和对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与行为以及是否遵守网络道德,主要决定于日常所接受的网络教育和对现实社会的体验。因此,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就在于要实现二者的互补, 将教育贯穿于网上宣传和网下服务中,加强在网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时事政治与形势政策教育;要充分利用网上大量的图文和信息资源、声像等信息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趣味性、知识性融于一体;并就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网上专题讨论,让大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接受教育、自我提升,并邀请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与教师参与,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和感人事迹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网络主体生活在现实与虚拟两重社会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网络主体在网络中以数码的形式存在,这样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网络主体的思想状况。同时, 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网络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可以实现。然而,虚拟空间总的来说是现实世界的折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有它的局限性, 很多问题仍需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例如,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很难说清、说透,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作讨论、座谈、个别谈心等面对面的教育和引导, 从而促使其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目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网上和网下教育是这个工程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 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 实现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 才能真正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2]” 。

六、结语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一方面我们不能放弃传统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原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网络更好地结合起来,化不利为有利,扬长避短,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胡树祥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3] 徐仲伟,陈志军.《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4]赵为粮, 游敏惠.《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创新技法研究》[M].重庆出版社, 2006.

[5] 陈力丹.《 舆论学: 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6] 金桂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5),101-103.

[7] 刘显忠,代金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索,2009,(1),122-125.

[8] 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9]尚晓泰.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151-152.

[10]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

[11]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6-110.

实施研究方法 第12篇

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提出的, 依托对于问题的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实现教学、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通过教师对课程结构的优化, 建立一种基于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探索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和研究式的主动学习, 更多地参与对问题的剖析与思考, 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 勤于钻研问题, 突破创新地解决问题。研究型教学一般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 问题性

问题是研究型教学的载体,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研究型教学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 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并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直到解决, 这是整个学习的主题。其次, 研究型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 研究性

研究性是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 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型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创造力, 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完成研究内容。通过整个过程, 学生获得学科研究的亲身体验,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并且培养了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实践性

实践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向“实践和问题为中心”的转变, 理论联系实际, 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素质统一起来。

(四) 自主性

自主性是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和评估的作用, 学生必须通过独立自主的研究和学习, 才能完成课题或者解决问题。从课题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以及最后的结题报告, 所有的过程学生应该自主独立完成, 从而获得亲身体验。

(五) 能动性

能动性是研究型教学的价值目标。研究型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能动性培养的层面上, 把被动式教育转变成主动式学习, 使学生从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 从他律到自律,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掘其学习潜能,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六) 开放性

在研究型教学中,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拓展, 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这是当今时代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必然要求。其次是教学空间的延伸, 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学校, 应该面向社会, 关注社会问题, 研究社会热点, 增长社会知识。再次是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综合化的考核模式, 对于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二、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 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与设计

首先, 要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体例, 传统教材都是以章节架构为系统的叙述理论体系, 研究型教学则是以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出发点, 这就要求教材结构要进行重新调整, 鼓励任课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以问题、项目为导向来重新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赋予校本教材新的内容及创新知识体系架构。其次, 研究性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学科本身的理论基础知识, 更应该与网络、大众传媒、新闻出版物和最前沿的本学科研究理论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 教学内容需要外延性。由于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时限存在和课堂时限不一致的特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学习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 进行系统、合理的安排。

(二) 教学时间的重新配置

一方面, 由于研究型教学从课内向课前以及课后延伸, 打破了教室作为主要学习场所的局限, 使得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授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情况, 并在后续课程中及时作出反馈。因此, 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单方面进行安排和设计的, 而是需要随着学生知识结构变化而进行不断调整的。另一方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不适用于研究型教学, 教师的教学环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导课—讲授—复习”这样的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时间分配。课堂问题的建构可以替代导课内容, 知识的累积和巩固则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的解析和思考而完成, 最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以及探究和创新, 应当成为教学时间分配中的重点。

(三) 教学方法的复合式运用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教学为主, 这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很好的效果, 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但研究型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所以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是实现不了这一目标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问题式以及实践式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四) 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的有机结合

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职责, 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从事一些科研活动,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获得一定科研成果, 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在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突显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研究型,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结合自身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构想, 将教学内容及科研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三、研究型教学的评价方法

(一) 教师评价体系

当今, 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学的评价, 是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 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知识传授的效果。这种传统的评教方法严谨、规范, 适用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但由于描述方式有限, 会造成关于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相互孤立, 很难体现教师个性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还可能会限制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培育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次, 这种评教体系很难反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过程, 缺乏相关指标衡量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思考研究的程度, 也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这种评价模式不适用于研究性教学。

所以研究型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该设计更能反映研究型教学特点的评价指标。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环节, 增设提出问题形式、提出问题内容;分析问题形式, 分析问题方法指导;解决问题指导方式, 解决问题质量等评价指标。需要加强的环节可以设置较高的权重, 来完善研究型教学教师评价方法。

(二) 学生评价体系

研究型教学应构建研究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由原先的结果式评价向过程化评价转变。评价的重点应该考量学生的参与态度、过程、效果及学生之间学习沟通情况、创新性和反思性;评价主体由传统的单一任课教师评价, 转变为多元主体评价, 由任课教师、讨论组成员、实践企业工作人员等多维多角度评价, 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相关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刘智运.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特征[J].江苏高教, 2006 (2) .

[2]袁方.浅谈研究性教学的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1) .

[3]张宇, 刘伟忠.研究性教学的深层次实施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2) .

上一篇:引领风尚的红论文下一篇:临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