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途径范文

2024-05-31

推广途径范文(精选10篇)

推广途径 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因规模小、成本高, 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新形势迫使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经营模式, 重新审视发展形势, 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走发展特色经济的道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 以特色优质为前提, 做好品种筛选、提纯、繁育及更新换代工作, 推广先进的农业及农机科技技术, 实行模式化栽培、标准化工作, 生产适应社会需要的农产品。

1 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食品工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 我国关于农业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化作支撑, 延长农业产业化的链条,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农业区域化便于实现机械化, 农业产业化为农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围绕农业发展开展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农机推广主要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 承担技术再开发、再研究的工作, 责任重大。在农业发展新阶段, 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开展工作,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1]。

2.1 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主导产业的普及

在主要农作物生产方面, 应该推广以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为主的耕、翻、播种和收获方面的机械。在经济作物方面, 应该推广收获机械、深加工机械。在畜牧业发展方面, 应推广青贮方面的机械[2]。

2.2 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 根据其情况推广适用型农业机械

积极推进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技推广的需要, 做好农机具的更新配套和合理布局。结合结构调整, 在支柱产业所需的机械引进、推广方面给予大力宣传, 让农民进一步了解先进农机具, 提高农民农机化新技术应用能力。

此外, 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规律搞好保护性耕作。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根本, 倡导新生产模式, 如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农业股份制、市场—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基地建设, 鼓励分工合作, 进行开放式的农机技术、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建立示范点[3]。

3 提高自身和农民素质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关键

农机科技推广者要树立和培养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思想和情操。面对农机推广技术工作的主体“硬件”———农业机械和机械产品, 农机推广工作者应具备必要的机械常识, 熟悉机械性能, 会正确运用, 并懂调整、维修和保养等。面对农机推广技术主体“软件”———技术对象、方法手段、效益评价、示范宣传及分析总结等内容, 其领域为广大农村, 产出的是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必须涉及大量的农艺知识, 种、肥、土、管、运、收等环节离不开农艺知识。掌握农机和农艺知识是农机推广工作者具备更高素质的条件和基础[4,5]。在这个基础上, 推广人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有勇于吃苦、献身农机事业的精神, 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农业发展中, 充分发挥农机科技推广的桥梁、纽带和载体作用。要为上级决策部门当好参谋, 为农民当好技术推广的服务人和贴心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 搞好农机科技推广, 想农民之所想, 需农民之所需, 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农民, 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能力。

4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做好农机科技推广的根本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是农机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不仅是知识的结合、人的结合, 也是机械技术、机械产品与农艺的结合。不同的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 要采用不同的作业, 只有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 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 农机科技推广者在完成本职工作时应该做到“3个结合”:一是要把农业机械的研制、生产、推广、销售、服务和应用密切结合起来, 并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二是在推广过程中要坚持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相结合。三是在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中, 要坚持消化、吸收和开发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梁金凯.农业科技推广途径的探讨[J].安徽科技, 2002 (10) :15-16.

[2]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成功经验[J].农家致富顾问, 2011 (2) :7.

[3]唐于银, 张晓青, 魏国平.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1) :456-458.

[4]申光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 2011 (3) :27.

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推广途径 第2篇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电子银行的普及需要通信和网络产业作为依托。针对目前农村网络普及率低,无线信号覆盖弱的现象,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通信公司沟通,本着服务“三农”,发展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出台农村信息产业优惠政策,给予相应的宽带上网补贴,同时加大通信公司在农村市场的投放力度,新建和改建通信站和通信塔,有的放矢地进行农村通信网络改造,有效地改善农村网络信息环境,以此提高农村计算机互联网和手机无线网络的使用率,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创造硬件条件。通过三方共同努力,获得通信、金融部门、地方经济效益提升的“三赢”局面。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电子银行作为农信社新兴金融业务品种,对于农信员工来说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强化内部学习和培训,使全体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业务的开办和推广。首先是在员工内部普及使用,从实践运用出发,摒弃死板教条的推广模式,只有员工自身掌握了使用要领和各种注意事项,才能更加客观和直接将产品的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展示给广大客户。其次是强化内部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子银行业务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和模拟操作,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并以培训为契机,针对农村特有现状进行营销策略的探讨和部署,达到熟练运用、高效推广的目的。

加大推广营销力度。高效的营销策略、丰富的营销手段,是业务推广的基石。一是开展重点营销。各乡镇公职人员、农村企业家一般具有开放的思想和长远的眼光,在农村具有一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于电子银行具有一定的需求度,且本身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对电脑、互联网也多有接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各金融机构网银的潜在客户群,应予以重点营销。二是开展全员营销。将乡、村网银注册开户任务落实到员工,并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营销业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新开户的个人和企业,用捆绑的方式向其推销网银;对已办理银行卡的农户,进行随访,营销网银;对于贷户,强烈建议其开通电话银行和短信提醒业务。三是出台优惠政策。针对农信社电子银行开通较晚的事实,为进一步发展客户、拉拢客户,就必须出台相应的优惠策略。如:开通业务免费,赠送小礼品;在一定时间段内试用免年费,网银USBKEY 无需缴纳购买费;降低跨行、跨地区汇兑业务手续费、甚至不收费等,以此来吸引客户开办业务,拓宽客户群体。

加大宣传力度。新兴事物被普遍认知需要广泛的宣传作为前期保障,当前行业间竞争趋于白热化,宣传力度的大小、广告做的充足与否,关系着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因此在业务营销的同时必须做好农信社电子银行的宣传工作。在业务开通时,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业务开通的信息,并在发布会上将农信社所有电子

产品,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通知等各项业务的方便、快捷、优惠、创新等特点一一阐述。针对大学生外地上学的现状,热情细致地讲解开通网银业务,跨行、异地汇款不要手续费等特点。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合作,召集村民进行现场模拟网银、EPOS 机、ATM机等产品的操作使用,同时向农民客户讲解网络诈骗案例及预防措施,强化密码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主观能动性。

推广生物农药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第3篇

关键词:推广生物农药;意义;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S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71-2

几十年来,化学农药对防治植物病虫害、抑制杂草繁衍、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类的食品安全供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同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对于蔬菜、水果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在出口过程中常因农药残留超标,而遭遇“绿色壁垒”,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问题。为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势在必行。

1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的弊端

1.1 农药残留污染环境严重

农药的使用,一方面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危害,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入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1.2 对人体产生危害

被环境污染和被农药直接污染的农畜渔果产品,通过食物链的逐步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产生危害。高效剧毒的农药,毒性大,且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长,当人畜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就会造成积累性中毒。

1.3 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经常使用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由此形成滥用农药的恶性循环。

1.4 杀死有益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大量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其它捕食害虫的益鸟、益兽,使捕食害虫的益鸟、益兽大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1.5 “绿色壁垒”

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瓶颈。

2 推广生物农药的意义

2.1 无污染、节约能源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安全、防治作用持久、产品无残留、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易于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并能节约能源等优点,必将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生物农药因其不含残留进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食品

尤其是我国农业由短缺进入相对过剩之后,人们追求纯天然、无污染、安全、健康的食品已成为一种渴望和时尚,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各大超市倍受青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首选。

2.3 随着对保护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

尤其我省正在实施生态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以把玉米经济、花生、绿色无公害产品等三大支柱产业,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重点,这就为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市生防事业的发展。

2.4 低碳环保、清洁绿色

生物农药不仅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生物农药的发展契合了目前全球化学工业发展的几大主要理念——低碳经济理念、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绿色化经济理念。

2.5 利于结构调整

生物防治不仅利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同时也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出口和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广生物农药的有效途径

3.1 要正确认识生物农药

3.1.1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我国使用较多的杀虫剂如苏得利、高效Bt、苏阿维、必杀螟等,它们对治虫杀卵灭螨有特效,使用最多的还有生物菌毒杀星,它是作物病毒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三害合一、齐防共治”的复合型多功能生物农药。它除防治病害以外,还可使作物增产、抗低温、抗倒伏、促早熟。

3.1.2 生物農药开发现状 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生物农药进行研究,至今发展了50多年。现在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30余家研究机构,大约有2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所有农药生产企业的10%,年产量约12万吨,销售额占农药销售总额的5%左右。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登记的品种80多个,产品2500多个,在品种和规模上与发达国家地区差距不大。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转基因植物、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

3.1.3 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关系 现在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相辅相促的时代。虽然化学农药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及农药开发研究领域的渗透、应用,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得到高速发展,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将会使本世纪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从而适应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3.2 多方扶持生物农药

3.2.1 政府支持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启动“绿箱”政策,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给予补贴,鼓励农民应用生物农药,如江苏无锡市为了减少太湖污染,实行购买生物农药补贴50%的方式,大力推广甲维盐、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2008-2009年太湖地区生物农药应用率达15%左右,极大地促进了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当然,我省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不可能依照无锡市的做法,但是可以首先在有机蔬菜、果树等作物及城市园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中实施生物农药应用的补贴,再逐渐向生态农业产业区推广,从而促进我省生物农药应用提速。

3.2.2 完善农药残留检测体系 禁止农药残留量超标产品上市,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上市流通。

图书馆阅读推广途径探析 第4篇

一、改善文化生态, 激发国民阅读热情

文化生态如何, 往往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品格, 一定的文化会对该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 如何不断优化本民族的文化, 是每个民族在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在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过程中, 既要积极推介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又要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诚然, 国民阅读是一个文化问题, 但国民阅读率低归根结底是因为文化的源头活水不够丰沛。有什么样的文化生态, 就会有什么样的阅读状态。要改善国民阅读状态, 应该从改善文化生态做起, 让好书来激发国人的阅读热情, 让好的阅读氛围来培养和巩固国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儿童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终身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取决于有效的早期阅读。阅读可以促进儿童情绪的正常发展, 产生阅读治疗的功效, 启迪儿童健全人格, 明确生活方向。因此, 从小就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此代代相传, 便会成就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另外, 图书馆应为青少年提供宽阔的经典阅读平台, 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对经典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从中收益更多, 要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光荣的事情。

二、制定阅读推广计划,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应将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重要的服务环节, 制定阅读推广计划, 与社会各团体共同开展不同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 使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起来。笔者认为, 应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活动, 辅以详细的行动指导, 组织人员参与交流及分享活动经验, 并保持推广活动的长期性与延续性。如今的社区越来越多, 应加强阅读推广中的家庭和社区意识, 由每个家庭一到二个成员一起组成读书会, 共同分享阅读喜悦及阅读经验, 唤醒家庭阅读需求, 培养家庭阅读习惯, 鼓励亲子共读。在社区中举办如插花艺术、烹饪文化、家庭健康、老年人保健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题书展和讲座, 举办阅读研讨会, 在家庭及社区的点点滴滴生活中推动阅读需求。另外, 搭建家校协同的平台, 在中小学校中安排一些“家长日”活动。在家长日, 学校可举办一些推广家庭阅读的活动, 如推荐优秀书籍、印刷亲子阅读手册、举办亲子阅读讲座和亲子故事比赛等。图书馆应加强与中小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联手制定及开展各种阅读计划, 共同鼓励和培育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推广的终极目标是让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建立一个书香社会。搞好阅读推广, 首先要给读者提出一个好的阅读主题与理由。好的主题要有感召力、有创意和亲切感, 让人们自觉地去读书。只有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才能吸引众多不同年龄、层次、性别、行业的民众参与到社会阅读当中来。社会群体多样性决定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多样性, 而阅读推广活动多样性又可以吸引更多社会群体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二者结合紧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阅读推广宣传

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即政府、学校、图书馆、企业及社团共同参与, 借助各方力量, 来营造全民参与阅读的浩大声势。既可以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 也可以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这样, 各种活动就能得到很好地协调, 发挥出联动效应, 不断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例如, 可以加强与出版商、书商之间的合作, 从而解决资金上的问题。因为他们在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 也可以推销他们的产品, 达到双赢;还可以争取一些企业的支持, 图书馆在得到他们资金资助的同时, 企业文化也可以得到扩展与延伸, 既可以宣传企业, 又可以使企业员工素质得到提升。

四、关注网上阅读需求, 加强网络阅读指导

在当今社会,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 使人类的阅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 进行网上阅读的人数越来越多, 青少年所占比例更高。网络既为读者的阅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 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和感情的缺失。因此, 推广阅读, 必须重视信息化对于人们传统读书方式的深刻影响, 应适时创新读书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首先, 丰富网络阅读资源。建设丰富的数字资源, 包括常见咨询问题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网上资源数据库、读者数据库等, 不断更新信息, 充实内容, 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引导读者利用好网上信息资源。其次, 开展网上阅读活动。开展网上征文、网上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网上读书交流等活动, 让读者在网上互动, 分享读书心得, 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第三, 加强网上阅读指导。针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 加强对网络读者的引导, 多推荐优秀的网站和电子图书、电子报刊, 使网上阅读成为一种健康的学习方式。对报道内容准确、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重要网站和权威数据库, 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个人网页等难以搜寻的网络信息资源, 要建立系统的“分类网址名录”和“重要网站介绍”之类的“网络导航”, 分别描述主要内容、基本特色、检索方法, 提供给读者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廷川.图书馆“软环境”建设刍议[J].图书馆建设, 2005.5

推广途径 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装置以及农业机械在工作状态之下或者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依赖手工而进行的自动化操作。最早的牵引性控制装置是借助油压升降来实现耕深变化的,进而确保牵引力被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目前,专业化的牵引控制装置被广泛应用到大中型拖拉机农业机械中。此外,随着微处理机和传感器等先进装置的自身较快发展,我国已研制出大量输出或者是输入自动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目前,因我国的农业水平较低,相应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操作方面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计算机GPS监控系统以及GLS系统等,特别是传感器与动态化控制系统等一些能够适合精准农业快速发展的硬件化设备在实际发展水平方面显著较低,从而使得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水平不够成熟。

(二)农机制造业发展不成熟

实质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水平较低,农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不例外,总体来说水平不高。诸多农业机械仅仅是对国外农业机械产品的仿造,而且在一些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当中,只是对农业机械的一部分做了改进或者是增添了部分设备零件来有效提升整个农业机械的实际工作效率与整体操作性能,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机械在构造方面的复杂程度,还将会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升而使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更昂贵,从根本上促进维护成本的增加,阻碍其广泛应用与推广。所以,大力研发能够符合生产需要,而且价钱合理的自主化品牌农业机械设备属于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途径

(一)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在发展方面还不成熟,与部分发达国家农机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力推进精准化农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不但有助于促进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上的日益完善,还是我国有效展示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与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条件。现阶段,国际方面在社会化精准农业上的具体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到节水技术体系以及节肥技术体系控制管理方面,要求以上技术都实现自动化操作,节水以及节肥都能够借助精准化灌溉以及施肥来完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提升农业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也是有效建立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集约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对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集中增强科技研发力量,攻关科技难题,突破精准灌溉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技术,促进精准化农业的进步发展[1]。除此之外,随着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方面的人工智能发展将会成为新时期农机自动化的具体发展重点。部分农业机器人以及智能化系统在发达国家农业方面的大力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国农业发展诸多借鉴,由于我国在农业智能化上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国农业机械的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差距,然后奋起直追,紧抓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及自主研发,大力促进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

(二)科學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

为实现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模式上的科学化,相关人员必须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化水平,以工作效率的高效化、作业精度的精细化、安全性能的合理化以及节约能源等为发展标准,准确评价自动化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效果,之后再按照顺序对相应的自动化模式进行合理选定,进而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程[2]。

(三)推动认识上的转换

针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在操纵性能以及作业性能方面的提升问题,之前大部分都是借助改善机械结构或者是增加装置来实现所要获得的效果,这种操作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机械构造复杂化以及价格上升,农业机械的维护修理也会更加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自动化进程的推进,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到机械改造上,而应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农作物以及土壤等因素,积极开发能够适合生产条件,且价格便宜的机械,例如应充分考虑到小规模生产模式,从普及大型机械逐渐转化为价格相对较低的小型自动化机械。

(四)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扶持政策

为加大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政府可以借助农机购买补贴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购买响应的自动化农业机械,从而使农机得到广泛应用,扩大农业机械的实际推广范围。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等政策来扶持相应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设置科技创新奖来鼓励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科研创新,切忌一刀切政策的制定,国家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需综合考虑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包括自然条件、作物种类与劳作方式等,出台适宜农业经济进步发展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推进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强化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此外,农业机械的相关生产企业也应加大科研力度,确保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推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自动化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针对自动化发展中常见的精细农机水平低下等问题,通过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科学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引导等手段,促进农业机械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辉.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J].科技展望,2015,17:50.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 第6篇

1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

1.1 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满足社会需求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 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进行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能够实现玉米种植技术的交流, 促进新的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 同时能够促进各区域间的合作, 形成技术互补, 为该区域玉米种植吸收先进的和符合该区域特色的玉米种植技术。并且能够增加玉米的产量, 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 使玉米生产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避免出现供不应求或者是质量不过关的现象[1]。

1.2 促进玉米种植户经济收入的增加

对于玉米种植户而言, 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玉米的销售状况和玉米种植户的经济收入[3]。因此, 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 在保证玉米实现优质高量的同时, 还能够促进玉米种植户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于玉米种植户而言, 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玉米产量, 当今社会对于粮食的要求普遍提高, 人们在重视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在乎粮食的质量, 质量较好的玉米比普通玉米市场广阔, 能够带动玉米市场的发展和运行, 从而促进玉米种植户经济收入的提高。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条件

2.1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

玉米种植的基础就是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 对于玉米的增产以及玉米技术的推广有重要意义[4]。一是充分掌握市场需求, 对于玉米的市场价格以及销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进而决定选择进行推广的玉米。二是分析种植玉米的土地状况, 在选择推广的玉米的品种时要考虑种植土地的温度、湿度以及坡度等。三是对多发的病虫害进行了解, 选择此类病虫害影响小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和推广, 避免影响推广效果[2]。

2.2 推广玉米生长培养技术

玉米生长阶段对于玉米后期的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时要重视玉米生长阶段。一是进行晒种, 促进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 提高发芽率。二是在播种时要保留合理的间隙, 既能保证玉米种子的生长, 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三是合理施肥, 促进种子的幼苗发育, 增强玉米种子对干旱、病虫害等的抵抗力, 提高成活率。通过加强对玉米生长阶段的管理, 保证玉米技术推广能够顺利进行。

2.3 为玉米生长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保证玉米的优质高产

土地作为玉米生长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玉米的优质高产有决定作用。一般要想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 就要选择土层较深厚、通透性好并且土质比较疏松的土地, 同时在播种之前还要对土地进行管理, 为玉米生长提供高质环境, 促进玉米的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并且对于种植的密度也要进行综合分析, 进行科学安排, 充分利用玉米的种植面积, 使玉米的果实数量达到最大, 根据土地条件选择密植或者是稀植, 在保证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同时还能够为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提供支持。

3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

3.1 加大国家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支持

玉米种植不仅关乎到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日常需求, 同时还关乎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保证玉米种植的高质优产对于国家粮食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一方面, 国家需要加大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 不断创新出新的符合我国玉米种植现状的技术应用到各区域的玉米种植中。另一方面国家要对农民的玉米种植进行引导, 派专业人士到具体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指导, 对于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保证玉米种植户顺利实现优质高产[3]。

3.2 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

对于大部分地区的玉米种植户而言, 依然还是根据经验进行种植,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的了解, 导致玉米种植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致使玉米产业发展受阻。因此, 对玉米种植户要加大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 采取专题讲座、亲自指导、印制相关书籍等方式使玉米种植用户增加对玉米种植技术的了解, 促进玉米种植的推广。

3.3 强化玉米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

玉米种植大户在玉米种植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常玉米种植大户能够掌握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 吸收先进的玉米种植设备, 对于新的玉米种植方法有尝试的欲望, 要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 需要玉米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 加强种植大户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引领作用。

4 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能够保证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 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过程中, 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运用正确的途径, 使该技术推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雪晶, 张杰.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2 (18) :23-24.

[2]熊纪涛.谈玉米种植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 11 (2) :47-48.

[3]邓丽琳.浅谈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J].北京农业, 2011, 11 (18) :56-57.

推广途径 第7篇

关键词:广西,文化致富,成功模式,推广途径

广西于2007年初推广五种“文化致富”模式, 它以政府为主导, 以农民为建设主体, 以文化项目为建设载体, 主要依托农村自身文化资源, 通过文化的创新, 创造出一套适宜的致富路子。这些工程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这五种模式的作用和效果。

一、五种“文化致富”成功模式分析

(一) 阳朔———文化项目带动型模式

阳朔的文化项目带动模式, 以当地基础条件为依托, 以文化项目建设为契机, 通过做大做强文化项目, 带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其典型为以《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而享誉区内外的阳朔模式[1]。综观阳朔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成功经验,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给我们带来不少启迪:

首先, 通过对优秀文化项目的创新, 以文化项目带动文化产业。阳朔的《印象·刘三姐》通过独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把桂林的两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刘三姐的传说和桂林山水结合起来, 又通过著名的导演、音乐家、制作家, 多渠道资金的强强联手打造出第一部大型实景山水演出。这样的文化项目在国内是一个创新。

其次, 把握市场运作的方向, 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做大做好文化产业的一个关建问题。《印象·刘三姐》的又一创新点就是采用以政府为主导, 非公有资产介入的市场运作模式。阳朔县及时通过市场运作, 使文化在旅游中找到钱, 得到发展。

(二) 靖西———民族文化生态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发展绣球、壮锦、刺绣等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建设壮族生态博物馆来宣传当地的民俗风情,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多年来,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当地居民不断改进技术, 生产出精美的绣球、壮锦等壮族民间工艺品, 通过挖掘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使当地村民达到致富的目的。另外, 该县创新性地开发民俗风情、民俗工艺品、民俗表演, 使之成为旅游者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他们以民俗文化创新为突破口, 以民俗旅游为载体,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 横县———文化知识致富型模式

横县的成功, 再次证实了“知识就是财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通过文化下乡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也就解决了农民问题的瓶颈。通过加强农民文化和实用科技培训, 使广大农民掌握新的科学知识, 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致富能力, 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这种文化与生产力要素的有机结合, 不仅能丰富农村基层的文化生活, 也能极大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 倡导文化、知识致富的“横县模式”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四) 恭城———休闲文化旅游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优果工程建设、开发休闲文化型旅游,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增加农民收入。该模式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在于:

以生态农业的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推动农业生产和优果工程。恭城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不仅解决了能源短缺与农户生活用柴砍伐森林的矛盾, 还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并且解决了果树肥料来源问题。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其次, 恭城县通过建设富裕家园, 发展、创意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 大大提高旅游业收入和经济效益。

(五) 北流———农业生态文化型模式

北流市自1997年来, 结合本市实际全面开展生态家园的建设, 并于2007年开始正式推行农业生态型的北流模式[3]。笔者认为该模式所倡导的文化生态家园建设是它的特色所在。

首先, 开发、创新农业市场, 促进了种养业的发展。北流市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的同时, 注意开发新的农业市场, 解决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问题, 为种养业规模的扩大提供可能性, 致富农民。其次, 注意改造农村生活环境和建设新农村, 提高了农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生活质量, 使农村的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城乡差别明显缩小。

二、在广西推广五种“文化致富”模式的可行性

五种“文化致富”模式给当地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的文化致富路。这五种模式不仅仅是局限在阳朔、横县、北流、恭城、靖西实施, 也可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从而带动全区文化致富的行程。

(一)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遗迹多, 旅游资源丰富, 民俗文化颇具活力

广西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龙脊梯田等独特旅游资源和诸多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而且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民俗资源禀赋奇特, 为国内罕见。近年来, 广西民俗旅游虽有一定的开发, 但是比起丰富的民俗资源, 许多优秀的民俗旅游资源仍藏于深闺人未识。因此可以以五种文化致富模式所倡导的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来开发这些民俗资源。

可以参照靖西模式, 通过开发、创新民族文化资源, 开发一些地区的旅游产品, 增加旅游产品种类, 丰富旅游项目和内涵来创新致富。这就得通过开辟民俗文化旅游线路, 切实解决民族地区交通问题;改善内部条件, 增加娱乐项目, 兴办一批具有鲜明的民俗风格、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的, 在环境、管理和服务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开发区和风景区。

(二) 广西有有利的区位优势, 农产品丰富, 生态农业有待开发

首先, 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 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 是我国动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广西农产品丰富, 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但大多数地区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丰富的农业资源, 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恭城模式和北流模式中提倡的利用沼气代替化肥的种植方式, 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最大程度地发掘广西的资源优势, 利用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 广西丰富的农产品优势, 不仅可以走生产、销售、供应的传统途径销售农产品, 还可以借鉴恭城模式开展乡村旅游, 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在广西这片农产品丰富的热土地上可以着力发展生态旅游, 因地制宜, 创新本土文化, 带动农民致富。

(三) 知识致富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效性、普遍性, 在广西区内各地区都能普遍推广实施

横县所倡导的“知识工程”把文化知识与生产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素质, 利用科学知识这个有效的杠杆加快经济的发展。这在广西尤其具有普适性。首先, 广西农村文化建设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的现状不是只在少数几个地区存在, 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仅是文化落后的农村需要知识工程,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同样需要通过文化知识带动经济发展。横县所倡导的以知识促经济的发展概念很值得广西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另外, 横县模式异于其他的几种模式, 对于各地区的文化资源、经济状况、民俗文化有较大的需要, 它的实施可以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都能推广实施。

三、在广西推广五种模式的措施和途径

广西在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的五种“文化致富”模式的推广已经成为广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的突破点, 也是实现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建设的致富新道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 为其推广营造良好的文化机制和社会环境,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采取几点措施:

(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关键

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创新的基础在于文化体制的根本变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 才能走出一条以文化带动经济的文化致富之路。近年来, 我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仍需在文化领导体制、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文化职能关系上作出调整改变。只有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 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体制, 才可以为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二) 走“政府主办、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创新之路

按照广西的状况和文化发展势头, 我们要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育健全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起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社会服务网络, 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工作涉及工作门类种类繁多, 规模不一, 层次错落, 构造复杂, 国家政府包不下来, 也不必要包下来。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综合协调、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提高文化管理水平上。另外, 要自觉利用市场机制, 变行政主导为市场主导, 把文化项目的主要活动变为由企业和商业化公司主办, 依靠经济手段办好各项活动。只有按照广西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广泛利用非公有资产和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才能为文化致富的实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文化致富培养人力资源

人才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第一资源, 没有人才, 发展和推广“文化致富”模式就无从谈起。人才的缺乏, 特别是在农村尤其缺乏既懂文化, 又懂经营的复合式人才, 是制约广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推广五种文化致富工程模式的同时, 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各类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 使他们熟悉市场经济规则、熟练应对市场运作。此外, 要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 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四) 加快广西重点文化项目的建设, 加强文化交流

要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广西文化建设和发展进度, 就要有优秀的文化项目作为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具有震撼力、典型带动作用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 并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区打造特色文化项目,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带动广西的经济发展。

通过文化创新来带动文化致富, 还需加强文化方面的交流。为此, 必须加快演出、展览等文化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大力推动文化产品营销服务,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积极鼓励具有优秀文化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阳朔模式——文化项目带动型[N].广西日报, 2007-01-22.

[2]恭城模式——休闲文化致富型[EB/OL].广西县域经济网, 2007-01-29.

面对农技推广老问题寻求破解新途径 第8篇

1 尉氏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尉氏县农技推广体系含县农技推广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林业技术推广站各1个。农技推广中心有技术人员60名, 其中, 高级农艺师9名、中级农艺师28名、初级23名;水产技术推广站定编13人, 其中, 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人;林业技术推广站现有编制44人, 其中工程师11人、副高级工程师1人。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经费由财政拨付。乡级农业发展中心17个, 是在乡镇机构改革中, 由原来的乡农技站、水利站、畜牧站、农机站、林站等涉农站所合并而成。人、财、物三权归乡, 人员工资由乡财政发放。工资待遇与乡镇其他公务人员一样, 县农业部门对乡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区域站8个, 现已完工。

2 尉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主要问题

2.1 农技推广人员相对缺乏

目前, 尉氏县农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状况虽然运行相对较好, 但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断层现象等严重问题。同时, 因近年机构改革政策的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条件限制, 涉农部门基本没有招录新人, 造成目前中、高级技术人员年龄偏大, 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人员老龄化、知识断层现象成为深入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最大桎梏。2014年, 按照农业部门和省农业厅要求, 尉氏县新建成8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由于缺少专业人员, 建成后的区域站面临有站无人的情况。另外, 同样受机构改革的影响, 尉氏县乡镇级农业技术综合部门设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从事农技专业人员不但少, 而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因农技工作重心就在基层乡镇, 这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2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由于受农业与林业单位、农技与工业信息化等单位合并改革的影响, 农技工作在接受上级领导指导, 自身机制体制建设和统筹管理等方面, 存在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局面。一是上级农业科研院校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结合不紧密。农技推广人员掌握新技术的渠道少。二是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人员少, 无法在前期市场预测分析、生产中技术服务、后期销售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林业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组成部门的管理不统一, 造成水产技术推广只能依靠县级技术推广站一条腿走路, 基层推广机构功能缺失。三是由于乡镇级农业中心人员不归县管, 加上经费没有着落, 大都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和“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仍未改观。此外, 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 务农的以老年人为主, 难掌握农业技术。

2.3 农技人员知识老化

相关农技人员继续教育没有保障,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无法及时吸收先进的农业技术。

2.4 农技推广经费相对不足

受各级财政条件限制,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保障没有具体指标, 科技推广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影响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使公益性职能难以实施。

3 尉氏县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路子

尉氏县在破解农业技术推广难的问题方面积极探索, 主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 实施百名科技人员进百村带千户、阳光工程培训、送科技下乡、产业化带动等多项措施, 推广农业技术。

3.1 积极出台可行的实施办法

按照国家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上级各项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法规, 制订出台《尉氏县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 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并以《实施办法》为原则, 在坚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专人实施、专人负责、专人督导的前提下,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扩大法律的受益面, 以法律和制度的完善落实保障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推动农技工作在根本上取得成效。如针对农技推广队伍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 明确增加人员的渠道和经费的来源等。

3.2 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

尉氏县采取相关奖励措施, 鼓励农技推广人员通过自学, 不断更新农业技术知识, 提高服务水平。同时, 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聘请高等院校或科技院所的专家教授, 定期举办培训讲座, 及时传授实用易行的农业新技术, 全面提升专业农技人员的农业指导水平和广大农民的农业操作能力。

3.3 大力开展农技人员下乡活动

县农业领导小组适时督导县农业部门在重要农时季节或生产的关键环节,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召开各乡镇村组干部大型培训会、电视讲座、印发资料, 并深入田间地头, 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户传授农业技术。以一线服务方式促进农技推广、农业生产, 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 依托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技推广

在农业部门规范指导下, 充分发挥全县数十家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作用, 在县内农技专业人员指导的同时, 采取请专家进来培训、农民走出去学习等各种有效措施, 对合作社成员开展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新品种的推广, 让其成为新技术应用的主导, 在自身以农技支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好做强的同时, 带领更多的农民成为专业化、技术化新型农业能手。

3.5 以农业产业化为引领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

尉氏县充分利用雏鹰农牧、七彩虹千亩蔬菜供港基地、天源面业、贾鲁河渔鸭混养基地等县内10多家大型农字号龙头企业为引领, 大力探索实施“基户”等农业产业化新模式, 以企业管理经营先进技术, 高等院校或科技院所的专家直接参与, 把教育、科研和推广机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联动县内农业产业链发展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 在统一实施中把技术应用到户到田。

几年来, 面对“网破、线断、人散”的老问题、旧模式, 尉氏县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途径、新方法, 使农技推广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尉氏县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的实施, 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科技示范户2 490余户, 辐射带动农户24 900余户, 组织249余人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一线, 对农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同时, 有针对性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技能、经营方式等业务培训, 发展农业产业化新模式, 成为农技推广新的生力军。目前, 全县共有5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0余个种养大户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 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20多项 (次) 为技术推广提供了技术储备。尉氏县新型农业职业培训工作正顺利进行, 正能量呼声高涨, 截至目前, 尉氏县生产经营型已培训3期125人, 专业技能型培训完成1期40人。

二是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在全县9个乡镇通过小麦、玉米万亩示范方建设、整乡制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实施, 采取统一供种、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 促进了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进了主导产业发展。全县推广优良品种16个,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8项, 年推广小麦良种108万亩左右, 占全县96%。大力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新模式, 推广“麦—瓜—菜”、“麦—瓜—棉”等粮经间作套种模式20余万亩, 全县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 以大桃为主的果树种植5万亩。

浅探新时期基层农技推广的途径 第9篇

1 当前农村与农业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的常住人口多以妇女、小孩和老人为主, 也就是常说的“386199部队”, 而青壮劳动力和具备一定知识的农民大多已流向城市, 使现在的农村严重缺少科技力量的支撑, 同时农村的生产发展也因青壮劳动力缺乏而受到严重束缚。

当前我国农村依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 这种以家庭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 其实质仍旧是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 与现代社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大生产要求相违背, 所以在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 同时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等因素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 新时期农技推广途径

针对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 以及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追求优质农产品与农作物高产之间的矛盾, 本文结合笔者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2.1 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针对当前农村的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在不损害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提倡农民以土地参股的形式, 将原先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至种田能手手里, 进行统一耕种和经营管理。另外, 还要敢于对农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以此满足中国农村现实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不仅能有效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 而且还稳固了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机制, 并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2 积极推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实现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 我国在农业生产尤其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了大量适用机械 (如播种机、旋耕机、插秧机、喷雾机、收割机等) , 加速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实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通过部分或全程机械化生产, 除了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劳动力, 以缓解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的现实, 同时还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管理的必经途径。

如何让农机与农艺相辅相成, 相互融合, 成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现实挑战。一是要积极研究适合各种农作物种植模式的机械;二是要积极研究适合各种农作物种植模式的配套农艺。

作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要善于将现有的成熟技术集成示范, 加强农机和农艺的有机融合,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农作物生产的种植模式及技术路线, 并建立相应的试验示范基地, 逐步辐射扩散, 进而大面积推广。

2.3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基层植保工作者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着力推进以自然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措施, 大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和抗药性治理方法;同时要提升农情监测预警水平, 积极推进重大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技术, 及时发布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为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绿色保障,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2.4 以涉农项目为依托, 努力实现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目标

近年来,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预警、粮棉油万亩高产创建、粮食丰产科技攻关等项目。我们要善于抓住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机遇, 围绕大规模推进粮、棉、油作物高产创建等项目, 着力集成推广大宗农产品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及支撑作用;要提高耕地质量, 突出优势产区, 通过技术集成、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增加单产, 提高品质, 节本增效, 努力使项目成为良种良法、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平台, 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等方式, 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成果, 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全面提升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努力实现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目标。

2.5 举办农民田间学校 (FFS) , 培训新型农民

近年, 国家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员联系示范户等项目。基层农技人员要善于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进行分类培训指导, 以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技术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

笔者认为对农民的培训应多提倡以农民田间学校 (FFS) 的形式进行开展, 因为FFS“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 代之以“启发式、诱导式、参与式”的全新培训方式。通过专题讨论、试验观察与研究、团队建设等培训内容的设置, 使农民在“干中学”, 不仅能让农民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农民自身的生产经验与潜力。我们知道, 当前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体依然是农民, 而农民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通过这种“以农民为中心”的培训方法不仅能切实地提高农民素质, 在某种程度上还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了源头问题。

2.6 试验示范与大田推广相结合

开展试验示范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和必备技能。只有经常地进行农业科研试验, 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而开展一些农业科研示范则是科研项目实施、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培育与转化的重要平台。在示范取得成功后, 还要通过多种途径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大面积推广, 进而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的整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7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广途径 第10篇

一、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模式构建

为了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具备各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之上,如:图像、文字、视频、声音、动画等,全媒体是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即: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广播媒体等。全媒体不仅包括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如: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还包括各类传播工具多渠道运行,如:广播、 电视、音像、图书报纸、期刊、电影、网络等,也能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将各种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对用户的最佳传播效果。全媒体不仅是集成化的信息发布模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聚合性、同步性、立体化等鲜明特点,而且信息交流方式互动化、专业服务手段细分化,实现了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效果。在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传播空间更加宽广,信息服务更加立体化,信息资源向多样化发展。全媒体阅读推广渠道多元化,集移动网络媒体、互联网媒体、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于一体,在全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阅读的载体日趋多样,浅阅读、微阅读、搜索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订制式阅读成为读者阅读的主要形式,可以说,受全媒体信息环境的影响,对图书馆阅读产生了很大的推广力度。

传统图书馆注重纸本文献资源建设,重藏轻用,服务对象主要是到馆读者,服务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存在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信息量的迅速膨胀,迫切需要图书馆融入全媒体化信息存储格局,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服务,多形态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已经成为信息资源传播的主流。在全媒体时代, 信息资源存在形态多姿多彩,图书馆的馆藏既有图片资源、视频资源,也有音频资源、数字化资源、纸质文献,馆藏信息资源种类更加丰富。图书馆既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向读者推广阅读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向读者推广阅读资源,在全媒体时代,利用全媒体信息资源,图书馆阅读推广资源种类更加丰富,阅读推广范围更加广阔,进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各种各样媒体的出现,如:手机、 网络等,全媒体具有极广的传播覆盖面,是同一信息运用多种媒体手段的一体化,传播方式的综合体和集大成,不是单一产品,是各种媒介载体互相融合,也不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是个性化的整合互动传播。在全媒体环境下,利用手机等媒体能够使阅读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推广阅读,人们利用手机上网可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因此,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要通过整合与管理多种资源,进一步拓宽图书馆阅读推广途径。

二、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策略

在全媒体环境下,构建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根据用户类型分层次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已经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多屏合一的服务模式逐步被认可。随着视频编解码技术、数字传输技术以及基础网络带宽的提高,通过统一的网络传输平台,在统一平台下,为电视机、手机、PC机为终端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可以向移动终端用户、PC用户以及电视用户提供交互、统一网络视频服务,实现数据存储与输出、内容采集、资源整合的一体化。在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方式,降低了数据处理的成本。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更加丰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化,馆际之间的数字资源可以互相共享。所以,在全媒体时代,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服务策略,首先,要将隐性用户变为显性用户,然后,通过多渠道用户培养, 再将显性用户变为永久用户,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同时通过有效手段,对用户进行全媒体操作技能培训,在图书馆和用户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长期的关系,让用户应用新媒体技术, 正确地评价和交流资源。全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户培养是图书馆业务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有效满足全媒体服务终端的需要,图书馆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不仅要强化内容检索算法,还要仔细研究传统图书馆业务与全新媒体技术的融合,研究最优的分类体系,运用关键元数据信息以及终端展示技术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输入检索分类技术。同时,为了打下科学有效的全媒体应用基础,还要解决新媒体资源的采集加工以及数据标准等技术问题。另外,在全媒体环境下,还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加工平台,加大文献资源建设以及全媒体资源的集成,调整馆藏资源的结构,加工处理已有资源,从而实现数字资源的发布、检索以及长期保存。同时,许多大学生都觉得读书是个苦差事,读书往往与“学而优则仕”、功名利禄、人生梦想等思想观念相联系,因此,为了推广图书馆开展阅读,在全媒体环境下,首先,要深入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要注重大学生阅读心理,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空间,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在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手段和途径更加丰富,效果更加鲜活,图书馆可以站在多个角度、在更深层意义上思考阅读推广问题,以激发读者的读书兴趣。在全媒体环境下,社会热点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还要注意发挥图书馆育人功效和文化优势,图书馆要不定期向读者推荐相关的阅读专题,以此引导读者阅读。

三、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途径

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既要利用新媒体抓好立体化阅读推广,同时,也要抓好传统媒体的阅读。利用新媒体抓好立体化阅读推广,主要是挖掘新型推广形式,举办读书征文比赛、好书评论、读书讲座、书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形成了一条纽带,以各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以“多读书,读好书”为宗旨,创办馆办刊物《新世纪青年》,推荐优秀图书。而南开大学图书馆通过开设“专题资源介绍”“、资源指南”,将图书馆纸质文献以及数字资源推荐给读者,通过开展“数据库检索使用方法”“、试用数据库简介”等栏目,积极创办馆办刊物 《读者之友》,通过馆办刊物引领读者利用资源。还有,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通过读书趣味知识竞赛以及话剧大赛开展立体阅读推广活动;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展活动互动性强,吸引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开展了创意有奖征言活动“图书馆,我想对你说”的活动。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还可以邀请著名学者、专家以及图书宣传出版单位来本校进行专题讲座,向读者推荐新书及书评文章, 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利用Web2.0技术,建立阅读推广网站,开设网络资源导航、书评、读者推荐、互动交流等栏目,吸引读者参与网上阅读。

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立体化地进行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终端,使大学生能从各种媒体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资源,参与阅读活动。由于大学生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兴趣不同,高校图书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服务。首先, 可以利用微博或博客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微博信息传播速度快,其即时性和现场感很强,受众对象广泛,所以,利用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免费微博开展阅读推广,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为了使读者通过微博平台快速地查询到所需图书,高校图书馆通过微博向读者推介图书, 能够有效地提高读者查询效率。并且还可以使读者参与图书馆新到图书的书评,使读者对新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博客是一种带有知识集合链接、传播个人思想的出版方式,利用博客,能够与他人进行阅读交流,使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心得。如:通过网络,应用Web2.0技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开设“建院读书”博客,推广经典阅读。其次,由于手机短信能够避免因信息延误而造成的损失, 具有实时性和移动性特征,因此,在全媒体环境下,开展书目信息推送服务,能够将信息实时传递给读者。目前,信息推送技术主要分同步推送和异步推送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同步信息推送服务是手机短信推送服务。如: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使广大师生能够随时进行检索、阅读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实现了功能自助式移动服务。

上一篇: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下一篇: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