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2024-05-08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精选11篇)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第1篇

让患者的信息在“网上跑”已经是医疗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病历的应用普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我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求医,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医生的问诊, 无论患者针对此病已经诊断过多少次, 医生大多将从头开始诊断。这一过程不仅给患者的就医增加了成本, 也给医生的诊断带来难度, 而这种情况即将发生改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将“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作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打好三个基础”, 第一个便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 第二个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第三个就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电子病历从内容看, 主要有病历概要、门 (急) 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等七个业务领域的活动记录, 从时间跨度上, 电子病历将覆盖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电子病历是现代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开展所必需的业务支撑系统, 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电子病历标准化工作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 有助于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过程监管, 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紧急医疗救治能力, 满足区域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交换和共享需要, 实现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乃至全国卫生协同, 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焦点问题, 为千家万户造福。

可以说, 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 是医院病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大幅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相对纸质病历而言, 电子病历的好处大致有六:一是存储量大, 信息完整, 阅读起来比较方便;二是避免了手写“天书病历”的现象, 易于患者辨认、掌握和理解;三是节约了就诊时间, 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四是电子病历书写必须按流程进行, 可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五是可以避免重复检查的发生, 有效减少患者的看病费用;六是对医疗文书的管理、考核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电子病历何以“叫好不叫座”?

然而, 尽管电子病历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日渐普及, 优势明显, 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如今也给医院、患者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不管在我国还是国外的发展仍相对缓慢, 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象。

一是电子病历难于得到法律效力承认, 患者不乐意应用。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 虽然在技术上方便可行, 但是我国法规目前尚未对电子签章、电子病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法律作用作出具体统一的明文规定。也就说目前的电子病历尚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旦遇上医疗纠纷, 患者会认为电子病历可能被院方篡改, 从而质疑它的真实性, 而且公检法机关也难于对其认可。法律上这些“盲区”导致电子病历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目前电子病历的系统后台主要由医疗机关负责创建、使用和保存, 一切都在医院的控制之中, 一旦出现医患纠纷, 医疗单位如果在系统上进行“修改”, 患者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法律机关也难于拿到确凿的证据确认谁是谁非。

二是信息难于共享, “信息孤岛”现象明显。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病历的使用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主要有三种原因, 使电子病历走不出“信息孤岛”效应。其一, 流程标准化问题是电子病历建设实行中的一个大难题。医疗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信息的整合, 实现共享。但是现在大多数医疗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标准, 流程标准不统一, 比如挂号、门 (急) 诊、手术、住院、健康体检、转诊等方面多多少少都有不一样之处, 不利于信息整合、查找、共享;其二, 由于国家对于医院电子化后相关的流程、规章、制度等并没有相应的统一规范, 各个软件厂商在编写程序时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参考, 因此, 各个做电子病历的软件厂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产品标准, 模块、功能和文档格式并不一致, 各个软件相互难于兼容;其三, 我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不平衡也是医疗信息化进程的绊脚石, 各个地区、各个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如何统筹平衡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这些“信息孤岛”导致患者就诊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成了“镜花水月”, 难以发挥电子病历的全部作用。

三是安全性困扰, 隐私难保, 影响着电子病历的推广普及。建立电子病历, 需要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既往病史、有无遗传等情况。然而这些信息与隐秘资料, 一旦电子化被存入电脑、连入网络, 年复一年, 就会自动积累成非常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 在方便医患双方调看和查询的同时, 也使患者的个人隐私“一览无余”。电子病历的“软肋”就是信息分布高度集中, 调看、查询手段快捷, 简单的复制、粘贴即可, 非常便利, 也使得侵犯个人隐私变得“无影无踪”。更令人担忧的是电子传输中的安全性仍难于完全保障。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 极易受到黑客攻击, 造成资料失密、信息被盗、被删除或被改写等严重后果, 因此, 对电子信息安全性的担忧, 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电子病历的推广普及。即使被查出有电子信息的盗窃行为, 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还没有一个相应的惩戒方法。因此, 患者大多带有疑虑。

四是深度个性化应用不够, 电子病历尚难挑重担。当前绝大数医院的电子病历深度还很不够, 个性应用还不足, 甚者也只是起到了一个“纸张记录”的作用。真正电子病历的优势不只是简单的数字记录, 还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防止医生无意识错误行为。比如, 医生开处方时, 电子病历应会自动告诉医生某个药是否合理、是否对症、药品之间是否合理等判断, 于此让计算机真正发挥大存储量、快速处理的特点、作用, 减少医疗事故, 如此应用才能称“深度应用”。另外, 目前一些软件商开发的电子病历通用化特征过于明显, 而对一些专科医院、“疑难病症”的专科则缺少深入的研究, 难于适应专科医院、特殊专科对电子病历的个性化需求, 这使部分医生不太乐意应用电子病历作为工作的常用工具。

五是前期投入、后期维护的费用较高, 中小医院可能不堪电子病历的“重负”。据一项对全国100家规模以上的医院进行有关电子病历应用情况的调查统计, 发现影响电子病历应用推广的重要因素有:资金不足无法购买相应的设备 (74%) , 担心维修费用 (44%) , 不清楚投资能否得到回报 (32%) 。由此可见, 影响电子病历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可能将引起医院高额花费, 甚至“吃力不讨好”。设想下, 要想把有关病人的电子病历的数据从生到死的持续保存下去, 持续使用, 期间所要投入的维护、升级的最终成本将是非常高。这不能不令中小医院望而畏怯。

电子病历在诱惑与困惑中亟需突破应对之策

勿庸讳言, 电子病历前景无疑是巨大的, 具有相当诱惑力, 但是在推广应用中还是有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解决、应对的策略, 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由权威、公正、技术成熟度高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来鉴定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系统应有完善的监管系统, 来保证其病历不会被删改, 值得社会信赖。然而电子病历系统通常是在医疗机构的掌控之下, 对于系统的设置, 医院是有足够的权限的, 如何监管是电子病历突破的一个关键。

因此, 必须寻求第三方的监管。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化中必须首先解决的核心问题, 作为医疗信息化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公信力, 以及技术成熟度、监督能力等问题, 已成为电子病历是否能够获得医院机构、病患者认可的重要前提。因此, 建立权威、公正、技术成熟度高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很重要, 国家主管机关必须要求有应用电子病历的医院与第三方认证机建立认证保证协议, 医院所有的电子病历应自动保存在第三方认证机的服务器内。在出现医疗纠纷之后, 医院所出示的电子病历必须与第三方机构的一致, 否则将被认定为篡改。建立第三方认证机构做法将是今后电子病历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但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 目前全国只有两三家电子病历认证机构。

让纸质与电子暂时并用。“只有纸上才来得安全放心”的传统老观念目前仍然影响着电子病历模式进一步推广。因此, 针对患者质疑在出现医疗纠纷时电子病历的真实性、可靠性的问题, 比如医院管理部门可要求采取打印电子病历流程中的部分重要字据, 然后让主治医生、经办医生手写签字备案, 这样将能解决部分患者要“眼见为实”的担忧问题, 供患者查询或发生医疗纠纷时使用, 也让法律查验有据可查。两种运作方式并存, 就为将来全部电子化打下基础。

以“整体战略”规范电子病历全面有序进行。电子病历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不是单靠技术“单兵作战”就能解决, 还需要从整体上建立一种统筹、高效的国家建设管理机制, 关键在于国家主管机关能否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思想观念等方面整体跟进。目前, 电子病历信息化迫切需要国家尽快根据信息化的特点, 从整体上对包括像医生的行为、医院的流程、医院的运作模式、医院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修正、规范、引导和协调, 制定相关法令法规, 并从产业角度统一、规范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推广标准, 让一切都有章可循, 这样, 电子病历才可能实现广泛共享, 更有发展前景。

国家扶持是关键。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十分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电子病历在全国推广普及, 更是少不了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 以解决医疗机构在推广应用时普遍出现资金瓶颈的问题。纵观新加坡的公共设施建设, 其中电子病历就是一项政府非常重视的建设公共项目, 新加坡长期以来以“科技医疗、信息化医院”为主题来打造电子病历医疗系统,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

另外, 为了保护病患者的隐私、合法权益, 加快电子病历的普及应用, 制定《电子信息安全法》《电子信息保密法》也显得迫切重要了。

美国作为全球信息化最发达的国家, 在电子病历的推广上也面临着法律、标准、联网共享等诸多问题的困扰, 发展并不快。因此, 我国要真正全面实现电子病历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但是无论如何, 毫无疑议, 只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 突破传统的观念, 解决技术上的关键差缺, 建立规范可行、行之有效的法令制度, 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大城市和大医院先试行, 然后逐步推广普及。电子病历具有强大深远的生命力, 必然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虽然它还会面临一些未解决的挑战。

电子沙盘经营之道实习心得 第2篇

经过了十一周的——电子沙盘经营之道的实习,收获巨大,不仅使我了解到一个企业从开始发展到成长再到成熟阶段的过程,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决策,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的开发,网点的开发设计;怎样逐渐扩大规模,拿到最大的订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整整十一周的演练实习中我扮演了总经理兼采购总监的这个角色,我们小组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一个头脑风暴,然后CEO做出一个最后的决策。刚开始老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一下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规则并熟悉了其操作,接着开始试运营了一年的时间,感觉挺不错,大家都已经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了,这样使我也热血沸腾,也马上进入状态。

由于软件的原因我们各个小组都只进行了为期三个季度的运作,时间虽短,但操作起来还是步步惊心,供需市场一共分了7个,它们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去开发的,因此,每个小组一开始的第一年都只能生产产品,而并不能卖出;而产品有3种,分别是青少年,中老年和商务人士,它们不仅要花费金钱与时间,还需要研发,设计特性。但是,需不需要研发与设计就看不同公司是怎样的经营策略而定了,因为有些产品的研发周期需要两到三个季度,并且设计是需要费用的,因此,我们尽管可以到研发完成的那个周期才设计,这样就可以使资金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第一季度由于我们考虑不周,市场只开发了两个,使我们很担心订单,但最后我们还是度过了难关,因为我们在网点上重点考虑,继而又在价格上突出优势,我们最后市场订单并不少。在最后综合排名中排名第三,第二季度一开始,我们调整了之前的不足,分析了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我们将市场开发了四个,生产线由一条柔性变到两条,网点·广告费·价格;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也做了调整,市场订单是最多的小组。最后的成绩让大家兴奋,我们市场表现和成长表现都稳居第一。排名也升到第一名,前两季度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也吸取经验。第三季度我们变得更加顺利,每一个操作都变得更有信心;最后的成绩大家更是欣慰。

经过这三个季度经营,我们组两次位居第一,这让我们感到收获的喜悦。经营总结与感受:

一、战略意识: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必须有战略意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方向、有目标,管理者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方向和目标。战略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管理者应培养起战略意识,包括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的预期规划,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指明方向。战略应包括长期战略和短期战术,管理者应既能预测未来,也能立足现实。

二、管理能力: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直接影响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能力应包括宏观管理能力和微观管理能力。宏观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能从整个市场整个企业出发,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能力;微观管理能力是指具体到某一个部门的管理能力,如生产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

三、企业家素质:企业是面向市场的,而市场是多变的,有些时候甚至是不可预测、充满危机的,企业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进退维谷。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良好的企业家素质,具体包括危机意识、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四、知识结构:企业的正常运作,包括了生产、销售、财务、会计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从杂乱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当然,完整并不等于面面俱到,因为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更应该是有所特长,同时对其他方面都有所了解。

五、创新精神:穷则变,变则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管理本身都是时刻在变化着的,管理者要有创新精神,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变革。

六、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已越来越被当代企业所重视,团队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一个良好的团队能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者应有团队合作的精神。独断专行是危险的。本公司有四个成员,我们各有所长,是每个人都发挥了最大的能力,才取得我们小组的辉煌成绩。

电子邮件的再生之道 第3篇

1. 手机短信逼不倒

互联网的最初,要传送消息,哪怕是最短的一句话,多数人只能用邮件的方式来解决。只有当对方打开电脑,登录自己的邮箱,接收邮件后才能看到对方发来的信息。若因事没有及时收取邮件,那就可能会误事。

而对于简短的消息,接收和发送的最快捷有效是当属手机短信了。在手机没有普及之前,人们用传呼机通过传呼台发送消息,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这种挂在身上的通信小设备。而如今,传呼通信已成为历史,手机短信大行其道。

由于电子邮件的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即时传递消息,不开机不知道邮件的存在和到来,它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在此,因此,自救的方向也就非常明确了。

再生之道 :

安装邮件管家客户端(如Foxmail),在“接收邮件”属性中设置自动接收邮件,并设置邮件到来自动播放声音提醒;此外还可设置邮件到来并自动接收时显示提醒框和接收进度窗口,这样就能解决消息及时传达的问题。如果使用手机或平板等移动工具,用易信或邮箱大师等软件也能通知邮件的到来。易信3.0就有管理邮件的功能且有邮件通知功能,当有新的邮件到达时,会弹出消息告诉主人,以便及时收看。

2. 即时通信压不跨

如今是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大行其道的年代。大部分人的智能手机上都装有并时刻开启着此类软件。以往用邮件才能发送的大段文字甚至图文声像附件,都可以用此类软件及时发送并能及时提醒,它们要比邮件发送方便且高效得多。但是,面对如此境遇,并不是说邮件就一无是处,邮件有邮件的独到之处,就好像蜡烛一样,停电的时候它比电灯泡管用多了。

再生之道 :

有朋友用QQ给你发送了一个文件,而你正好不在线没有收下来,如果正遇到断网的情况,就暂时没辙了。而如果用邮箱,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只需在邮件客户端上设置成自动收取,则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将邮件及其附件收取到本地,之后,即便是断网了,只要电脑能够开启,就能收看这些邮件。

3. 云盘你能我也能

前些年,要发文件都是用邮件发送附件,且容量也有所限制,因而不得不切割后分批发送。而现在网盘大行其道,只需做好一个网盘外链,通过及时通信软件将链接发过去,对方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文件了。甚至即时通信工具也附带了网盘,自身便可实现离线下载。如此一来,邮箱是不是就该消失了呢?不见得!面对云盘,邮箱也有再生之道。

再生之道:

面对各种网络云盘大行其道,126等邮箱不光在附件容量上有所扩展,还增加了永久存储空间(网盘)和临时存储空间(云附件),对于存储在其中的文件,也能实现外链功能。普通的云盘需要在做好外链后,再寻求外部通信手段(如聊天工具)传达给对方,而邮箱则可直接发送给对方,甚至还可设置手机短信提醒,让对方接受,也是非常方便的。

4. 多人共享我有招

用P2P工具在多人间共享大文件,速度相当迅速。传统邮箱在多人直接共享文件则效率较低,但这并不表示邮箱就该退场。对于文件多人共享,邮箱也有其自救办法。

再生之道:

使用群邮件功能,可以向特定的目标人群发送同一个内容。再加上超大附件或邮箱网盘外链,可以很好地解决在人群中进行文件快速传播的问题。126邮箱的“群发单显”功能,能够同时给一批人发送同一封邮件,但对方看到的效果是只发送给其一个人的,并没有抄送的迹象,多了一份尊重的意味,要比文件公开多人共享温馨了许多。

5. 远程控制咱也行

远程控制服务广受欢迎,而邮箱只能一方发送一方收取,但这并不表示不能用邮箱来控制远端的电脑。在远程控制方面,邮箱也有再生之道。

再生之道:

通过邮件的自动接收功能收取带有远程控制指令的邮件,当电脑收到这样的邮件之后,便能自动执行指令启动电脑中的程序或完成某项任务,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例如Gmail Remote Command可让Gmail用户通过邮件发送指令来控制电脑,完成运行软件、打开网页、关闭电脑等操作。此外,还可以使用GetByMail软件,通过邮箱实现远程控制操作。GetByMail的运行机制比较特别,它既是服务器端软件,同时也是客户端软件。若在办公PC和家用PC上分别安装GetByMail,之后将办公PC设定为服务器端,将家用PC设定为客户端,这样即可使用家用PC来远程控制办公PC。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第4篇

一、建立健全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法律规范

我国电子文件立法地位问题尚未解决, 这是我国与国外电子文件管理差距最大的地方。目前电子文件的管理主要依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但由于它只是一个管理标准而不是一部法律, 因此不可能明确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与法律凭证性之间的关系, 也无法指出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成立的条件。相较于国外, 我国所制定的标准与规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其中一些条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仍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由电子文件的真实性认定问题而导致的电子文件立法地位问题。

二、对电子文件管理实施前端控制

1. 收集范围的重新界定。

文本文件为了安全或管理的需要, 常常会被加载一些非文本元素, 如采用数字隐藏技术使文件保密, 添加数字水印版权信息、数字签名、日期签名章等。在收集文件时, 必须使被收集的文件包括以上内容不能因系统的技术原因或管理原因, 将这类信息排除在采集范围之外, 造成文件信息的不完整。同时, 也要特别注意采集与文件有关的背景信息和机构信息, 使新型格式的文件能够以易于被人理解的方式存在, 必要时能以电子方式恢复或重建, 从而保证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和长期保存。

2. 对新型电子文件格式实行筛选。

为了保证文件格式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在电子文件的生成阶段就要对其格式进行筛选, 能有效促进后续工作的开展。在格式的选择上, 首先要求系统依赖度低, 能在不同语言的操作系统、不同硬件平台上使用, 不受软硬件平台的限制的格式;其次选择的文件格式要支持格式转换和迁移。

三、在对电子文件整理过程中对文件格式实行转化兼容

1. 将各不相同的电子文件格式转换成统一的纯文本格式。

对于文本文件可在存储的时候通过选择存储格式来进行转换, 这种转换通常在文字处理程序中都有提供。虽然这种方式转换较容易, 但由于在纯文本文件中不能容纳插图、注释、排版格式等信息, 在利用时如果想恢复文件原貌实行起来比较困难。

2. 将电子文件扫描成统一的图像格式。可先将电子

统一的图像文件。这是一种最为简便、较为成熟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现在生成的电子文件来说, 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重复性工作量太大, 所占的存储空间也很大。

3. 编制数据浏览器, 利用浏览器还原显示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

根据文件存贮的不同格式编制不同的浏览器进行还原显示, 正如现在的网络浏览器一样, 它操作简便, 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具有很好的推广性。但它有一个缺点, 就是对于每种文件格式都必须有专用的浏览器, 这就要求当有新的格式文件产生时, 必须更新浏览器, 同时也必须保存已有版本的浏览器。

4. 将电子文件转换成PDF格式。

PDF文件格式的应用, 可有效提高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档案部门的电子文件归档、保存的难度, 节省因保存电子文件格式不兼容所需的软硬件的投入。同时, PDF文件格式因其具备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控制优势, 在传统档案信息数字化及未来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建设中将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电子文件归档系统设计与推广时, 由于它的转换程序是一个商品软件, 因此在应用推广时就要涉及版权问题。

四、在电子文件鉴定中重视对文件格式的管理

在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的过程中, 要制定适应新型电子文件格式特征的鉴定原则。在对其真实性鉴定上, 首先要确定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完整可信, 同时具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可维持信息原有的可用性, 并且有严格的管理机制, 能为文件真实性提供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完备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在对文件完整性的鉴定上, 要确保记录同一社会活动的、具有有机联系的电子文件数量齐全, 只有将处于文件系列中的电子文件一起保存才有意义。同时, 还要看每一份电子文件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是否缺失, 包括其载体、内容、外部要素、内部要素、注释和背景等。

五、在电子文件保管中注意新型格式电子文件的安全

1. 加强安全建设。

由于新型电子文件格式对系统环境科技的依赖性, 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确定性和黑客攻击的存在性, 使得其安全性成为保管中的大事。对于已存储的电子信息, 要通过拷贝和信息加密以保证其安全和不被泄漏, 加强信息认证技术。

2. 加强备份。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第5篇

应确山县政府邀请,与上海东华大学汤兵勇、杨涛教授及福建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咨询委员会专家陈曙光一起参加确山县调研及电商论坛,结合各方面意见,就确山县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出具一个微调研报告,同时,希望对全国贫困县发展电子商务有所帮助。

一、确山县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领导干部对电子商务总体认识有待提升

在国家、省、市高密度出席电子商务的政策影响下,确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但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等文件,主要领导还多次调研,参加培训学习,总体上领导干部对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鉴于大量的本职工作要去做,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业态研究的不够,获取的知识也是碎片化和零星化,对于如何发展电子商务还处于思考期,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此情况下,大部分领导一方面是观望,另一方面受外界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理论专家和专业的运营公司的意见。

(二)顶层设计的缺失

顶层设计好比盖高楼大厦的“图纸”。由于领导干部对于本地 电子商务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更多的是借鉴考察和调研电子商务发达的城市,而对于本地的一二三产如何和电子深度融合,如何打造和培育区域化的产品和品牌,找出当地如确山板栗、确山门业、确山小提琴、确山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则是“一头雾水”,而当地传统的龙头企业则是徘徊在电子商务大门之外,领导干部的一腔热情则感觉无处释放。从全国来看,而区域顶层设计的缺失已经成为困扰地方政府发展的瓶颈。找知名第三方规划公司,面临资金和信任问题,找专家面临接地气问题,找本土化的公司面临着“高度”的问题,导致区域性规划想做又不知如何去做,在犹豫中逐步迷失方向,甚至有部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资金不敢动,甚至做好了退回去的准备,令人扼腕叹息。

(三)电子商务意识逐渐兴起,本土龙头企业“无动于衷”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部分先知先觉者开始行动起来,诞生了“来村网”等服务于农村的电子商务公司,苏宁服务站也落户地方,小规模的网商和微商正在兴起,正在形成一股推动确山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兴力量。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化的龙头企业却在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无动于衷,确山县的朗陵罐酒,包装精美,创意独特,口感也不错,酒杯用后可以当茶杯,但是产品展销会上的产品竟然包装上连二维码都没有,更没有厂家的电子商务旗舰店,确山门业规模很大,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聚集于此,形成“中原门都”,但是销售还是传统的方式,利用电子商务重塑供应链的空间巨大。小提琴产业成为南方的代加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每年销售量在3-4万把,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创建互联网的品牌,前 景不可限量。本地的旅游景点非常有特色,但是与电子商务渐行渐远。

二、破解之道

(一)本土化

1.本土化的顶层设计。其他区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搬,对于确山等国家贫困县而言,学习陕西武功县的做法,找出适合确山发展的电商之道,更是尽快出席发展的3-5年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2.本土化的行业电商垂直平台。鼓励确山板栗、确山门业、确山小提琴、确山旅游等主导产业主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打造本地化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差异化、错位化竞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和逆向整合产业链,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重塑企业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

3.本土化的教育培训

(1)本土化的意识形态的培训

①针对传统企业目前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多召开培训班和研讨班,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培训采用武功的做法,政府买单,企业免费,全民参与的方式进行。

②针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等问题,多召开县域电子商务大讲堂,多“洗脑”,让领导干部多接受新知识,培养新思维,摒弃工业时代的一些落后的方式、方法和思维。

(2)实训式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电商人才储备不足,每年的缺口达到上百万,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应用的重要因素。不但降低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成功率,还增加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成本。外来的人才的引进虽然可以解决一时,但是一旦他们羽翼丰满,就会出现“孔雀东南飞”的局面。我们建议确山可以协调、指导本地的院校通过培训及专业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降低企业的电商应用成本,提高企业的实际产能,同时帮助他们抢占制胜先机。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当地企业发展电商的需要,避免引进人才的水土不服。

4.本土化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的打造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体系的支撑和相应的电子商务环境。确山电子商务与发达城市相比,不是硬件的差距,而是意识形态和电子商务的环境和支撑体系的差距。为此,确山应该将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建设、咨询服务、电子支付、仓储物流、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企业引入本土,为实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建立和完善电商服务产业链条。使其成为确山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品牌化。农产品的品牌化非常重要,原产地的地标和品牌建设是县域电子商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借助原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气候优势,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农产品。确山县政府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一定要培育蒙阴的区域品牌的建设,但是目前,确山的电子商的发展没有形成区域的知名品牌,亟需确山将线下的确山板栗、黑猪肉、门业、小提琴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

(三)标准化。将非标准化的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化的商品是确山农村电子商务的必经之路。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溯源与品控建设,保证产品的可追溯和原产地的独特性。

城市超市的食品安全之道 第6篇

文_杨珏青

产品自己进——严格把关

崔总介绍,城市超市不采取加盟店的经营方式,所有门店均为城市超市直营,目前共有14家门店,其中上海12家、北京2家。另外,不同于一般的超市,城市超市里没有联营柜台,所有产品都由自己的团队负责采购,杜绝不合格产品浑水摸鱼摆上超市货架。

为了对供应链的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城市超市聘请了具备专业知识的首席食品安全官,对任何可能威胁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具有一票否决权,对于职能部门进行垂直管理,制订系统的食品安全流程和规范,并严格督促执行。

为了寻找稳定、可靠的货源,城市超市设有商品开发采购部门,定期前往境外考察,甚至聘请外籍人士加入采购团队,以寻找原汁原味的异国风味。

作为上海品种最全的进口食品超市之一,城市超市内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是区别于其他普通超市的主要特色,很多顾客专程到城市超市来买其他超市买不到的进口食品。然而,进口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仅繁杂而且不断调整、更新,给不少进口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崔总说:“在多年的经营中,所幸一直有监管部门以及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加上进口食品在离开原产地和入关时都需进行严格的检验,等于上了双保险,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食品的安全风险。”

城市超市还建立了2个专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可以独立完成孔雀石绿、微生物、农药残留、致病菌等指标的检测。对于高风险商品,如奶酪等乳制品,城市超市还同专业检测机构签约,进口一批就检测一批。

17

食品与生活 2014-12

蔬菜自己种——稳定质量

除了自行采购商品,为了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城市超市还自己种起了蔬菜。城市超市先后在上海嘉定、闵行以及江苏昆山、海南、云南等地建立起自己的直营农业基地,现已拥有5 000余亩标准化蔬菜直营基地。目前,城市园艺场全年种植品类多达140余种,其中包括芝麻菜等一批从境外引进的品种。崔总介绍,城市超市还采取“候鸟式种植模式”,保证四季鲜菜供应,利用海南温热的气候解决上海冬季蔬菜的供应,而昆明的四季如春则保障了上海夏季蔬菜的供应。

崔总强调,之所以建立直营农场,而不像一般超市采取与农场或农户签订供销协议的模式,是因为这样一来,在蔬菜的选种、育苗、定植、采摘到分拣、配送流程上都能采用标准化运行,所有的农业生产都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方式管理,确保蔬菜质量稳定。

为了保持蔬菜在运输途中的新鲜,城市超市在物流过程中对温度全程控制,尤其在夏天,绿叶菜和茄果类蔬菜从包装、运输再到门店货架上,全程处于冷链之中。所有的绿叶菜只卖一天,没有卖完的蔬菜则运回农场作为动物饲料或成为有机肥料。

城市超市所有的直营农场都通过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出产的蔬菜全部经过无公害认证,其中有部分限定土地种植蔬菜获得了有机认证。凭借过硬的质量,所产的“城市蔬菜”先后成为上海特奥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指定蔬菜供应商。

城市超市多年前就开始了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消费者在门店买到的任何一袋蔬菜上,都能找到一张贴有7位数字的标签,凭借这张标签可以准确找到产品的来源,迅速获得诸如出品农场、种植大棚、包装小组、生产日期等信息。加上农场完备的田间档案记录,甚至可以知晓种子从哪里来。

“城市蔬菜”除了供应城市超市外,还常年供应上海20多家高档酒店、餐馆等。此外,城市超市还不忘公益事业,积极承担责任回馈社会,定期赠送“城市蔬菜”到嘉定、静安等区的养老院,并以低于市场价30%~35%的价格供应社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城区部分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面包自己烤——美味健康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只需简单处理便可食用的商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城市超市也增加了面包、简餐、熟食等现制现售的商品,以应对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带来的冲击。崔总表示,采购来的商品总不能让人放心,所以城市超市选择亲力亲为,最大限度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为此,城市超市斥资千万建造了中央厨房,所有的自制商品从原料选择到制作工艺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杜绝配送环节的安全隐患,公司还成立了全冷链的车队。

在超市内,后厨场地做透明化处理,消费者能清晰地看到后台加工生产的过程。同时,所有的加工过程以及过期食品的销毁都有摄像探头进行实时监控,并向监管部门开放。

崔总说:“除了食品安全,我们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健康,我们始终崇尚低脂、低糖、低卡路里的健康生活,也将此贯彻到食品生产中。”以自产的面包为例,城市超市主打欧式面包,原料基本上只有面粉、盐和酵母,绝大部分品种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糖、奶和油,更不会有香精、色素等化学添加剂,绝不含反式脂肪酸。这样的面包虽不及市面上常见的面包来得精巧别致,但避免了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饮食风险。

和绝大多数的生鲜食品一样,包括面包在内的所有自制食品在城市超市只销售一天。

饮食安全 健康生活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HFDA)主办

oe#?,m o ?a ?q? t-family:"ST Song";color:#221E1F;mso-font-kerning:0pt'>。第二天清晨央老伴去买只好点的鸡来,老伴鼻子里“哼”了一声:“现在没活鸡卖的。”我说:“没活鸡就退一步,买一只冷鲜鸡好?”心想,顺便试一试冷鲜鸡味道到底如何。我们也要为政府推广冷鲜鸡做一点贡献嘛!

等到冷鲜鸡买回家,老太没啥意见了。冷鲜鸡特别清爽,自来水龙头下冲一冲就可以斩块了。

冷鲜鸡其实蛮好,一是卫生,条形码还可溯源;二是早过了“僵硬期”,已经排酸了,蛋白质开始分解,肯定比较鲜。平心而论,哪怕热气肉,菜场里难道有 “活杀猪”卖吗?40年前我在安徽农村教书,天天清晨被猪的声嘶力竭叫醒,那倒真是“活杀”的。不过,放血、褪毛、开膛、去下水……等到在肉案前上了肉钩,已经过了五六个小时,大家排队去买,还是当场“活杀”的吗?等我上好两节课拎篮子上街,哪有“活杀猪肉”吃?

美美地睡好午觉,起来准备晚餐。锅烧热,不忙放油,而是将满瓶的鸡油放入,葱姜炝锅,随后放入鸡块,再下几片云腿,煸透后放入吃剩的鸡和水发鸡,加一点鸡汤连熬汤的鸡块(1/4只鸡用来熬一点鸡汤),再倒入清水,淹没鸡和其他配料,大火烧开后小火焖将近1个小时,香味大逸,厨房全在鸡香、肉香、鸡香的氤氲中。此时大火收汁即成。

家人回家闻到了香味。儿子倒了杯葡萄酒,孙女洗了筷子要尝味,媳妇不慌不忙搛了一块鸡肉。老伴也尝了一筷,“唔”了一声:“冷鲜鸡蛮好。”我呢,马上发一条短信给朋友,包括烧鸡的全过程。不到1分钟,回复来了:“下次托云南朋友多买几瓶,我也来做做看。”

冷鲜鸡真的蛮好,当然还有油鸡和干鸡,还有云腿。感谢上苍——赐我以美食,赐我以快乐!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第7篇

关键词:电子专业,知识面,技能水平,技能竞赛,观课议课

电子专业作为温州市先进的制造类专业, 近几年受到市教育局的格外重视。但是, 由于本地区的产业类型偏重于机械类和汽修类, 工厂对机械类专业和汽修类专业的工作人员需求量比较大。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社会有需求, 专业就会有发展, 所以近几年这两个专业在中职学校发展地比较好。而电子专业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甚至很多学校都已经放弃了电子专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为了使我校的电子专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并且发展成为特色, 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 寻找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促进它的发展。

一、专业分析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生产企业的维护、修理、销售和服务部门, 从事日用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工作。

社会给电子专业的学生提供的岗位很丰富, 说明电子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但是, 无论哪个岗位, 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都比较高, 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要求。

二、教师发展策略分析

根据专业分析, 岗位和专业的性质和要求决定了培养的方向, 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要发展, 首先要让专业教师得到发展。针对以上的专业分析, 我认为专业教师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 拓展知识面, 满足各方面需求

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电子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 涉及到电工、电子、电器、机械和办公自动化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课程结构。具体有以下的途径:

(1) 专业教师应该多看专业书籍和刊物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经常做笔记、写心得, 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 让学生也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专业教师要经常参加培训

作为年轻教师, 应该争取机会参加这种锻炼。通过培训, 可以面对面地与其他地区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 了解各地的职教风格, 融会贯通, 取长补短。另外国家级培训聘请的老师都是高等院校的教授, 他们用多年来研究的成果, 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科学教育理论与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相结合, 可以使我们了解更多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接触更多专业的前沿状况。

2. 专业教师应该经常讨论学术问题

目前, 我校每个星期都有教研组会议。但是讨论的内容十分空洞, 没有实际意义, 无非就是完成教务处布置的任务。其实如果利用这个时间讨论几个与专业相关的话题, 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认识水平, 也可以增进教研组的学术氛围。

3. 培养动手能力, 提高技能水平

电子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技能, 实践能力相当重要, 这也对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要求。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往往可以胜任教学任务, 但是由于没有经常接触生产一线, 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不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 导致教学内容无法与实践接轨;因为没有掌握先进的技能培训方法, 导致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方法落后;因为自身不足, 惧怕上实践课, 导致实践课比例明显不足, 学生的技能水平无法提高;因为对实训内容不熟悉, 导致实践课的管理不够科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 经常有一些理论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验去验证它们会比较直观, 专业教师应该将实验所得的数据和信息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抽象的内容。因此, 专业教师应该多进实验室, 测量一些数据或做几个实物都可以帮助理论教学。

三、结束语

“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专业教师的成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系需要在观念上、实施策略上和具体实践中加以改革和统筹, 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长江.观课议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建设.2009年第二期.

计算机之道破解电子监管之难 第8篇

2011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预测,未来5至10年,我国电子商务还将有5至10倍的成长空间,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网上消费者将从2009年的1.5亿人增长至5亿人,电子商务网上零售交易额将从2009年的2630亿增长至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从2009年的2.1%增至7%。[1]届时,我国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拥有世界第一的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在规模不断做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二、电子监管之难

1、监管缺乏依据。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交易形成的信息流由会计信息、交易信息和产品信息等组成的数据流构成。首先,信息流直接从一个主体进入另一个主体,这个过程涉及的证据往往以电子形式存在,具有可销毁、可篡改、取证难等特性;[2]其次,交易的授权相对于传统环境下较为隐蔽,既可以在交易伙伴协议中,也可以在程序的逻辑结构中,或在隐蔽的数据授权密码中;[3]最后,大规模使用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对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提供商,产生了新的监管问题。

2、监管对象不明确。

由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化经营和公司虚拟性的特点,网络上的实体相互的联系复杂多变,他们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重组。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平台提供商与平台使用者的关系、供应商与渠道分销商的关系、投资融资关系、技术协作关系和购销关系之间快速切换或兼而有之。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关系松散的企业间可以通过网络很快地以网上协议的形式整合成企业联盟,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联盟。[4]会计客体的验别变得困难,监管对象的确定因此也变得困难,监管对象的边界不清,其外延需要重新界定,这会增加监管的风险和费用。[5]

3、信息风险增加。

电子监管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确保电子商务系统中信息的正确、完整和有效,防止或减少信息风险的发生。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信息化风险与规模成正比,信息系统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风险也就越大。[6]由于用户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电子商务系统必须不断地增强其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电子商务系统趋于复杂化,会带来以下问题。首先,复杂化导致电子商务系统受到攻击的环节增多,受到攻击的概率加大,例如在服务器端,黑客往往会利用支付或者查询系统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来侵入系统。比如,基于WEB应用的SQL注入攻击,基于数据库应用的OracleLinstener攻击,以及基于操作系统的缓冲区溢出攻击等方式,都可能导致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受到破坏。电子商务的风险对交易双方都构成威胁,破坏者可以来自公司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数据的失窃、毁坏、截取、改动、延误或传输路径的改变以及伪造信息,这些风险会破坏正常的交易秩序,给交易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其次,目前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各自为政,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缺乏完善的标准可循,导致我国的电子商务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可能在一些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处理流程,导致获得非法利润、欺诈客户或者逃离监管,这势必对监管带来很大挑战。

4、信用体制善待建立。

电子商务和电子监管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之上。[7]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中没有一个有效而广泛的信用体制对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予以保障,由于商业欺诈行为在平常交易中就存在,加之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电子证据的易失性,造成商业欺诈行为较为泛滥。最近一向标榜自己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阿里巴巴内部出现了为了利益而丧失原则的群体事件,近百名员工涉嫌参与欺诈被处理、两位公司高层引咎辞职。这些事实要求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在下一个阶段应该建立统一的多指标信用体制,为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防止或减少商业欺诈的发生。

三、计算机之道破解电子监管之难

1、制定技术标准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标准。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根据自身国情提出了基于的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的两大系列标准:[8]GB/T19256《基于XML的电子商务》由9个部分组成的系列标准;GB/T 20538《基于XML的电子商务业务数据和过程》由7个部分组成系列标准。通过电子商务相关标准的完善,进一步从技术层面明确电子商务的处理流程,使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在一个规范化的框架下建立和使用,监管层通过这一框架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监管所需的信息。二是建立电子监管国家标准。就电子监管而言,本文认为应该是多层次的:首先,政府、独立第三方和企业之间,政府和独立第三方是监管主体,企业作为被监管对象;其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稽核和内审部门是监管主体,其他各部门是被监管对象;最后,交易双方互为监管,彼此监督。目前,由于没有电子监管方面的国家标准,电子监管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例如,目前没有上述的多层次监管体系,而且没有明确电子监管主体,导致电子商务应用中出现监管对象不明确,存在诸多监管漏洞和监管缺失等问题。因此应根据我国国情系统地建立电子监管的相关标准,多层次地明确监管主体和被监管对象,逐步减少监管漏洞。

2、构建有效控制体系降低信息风险。

电子监管的一个重要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是维护电子商务环境的有序,确保整个虚拟市场稳定;从企业的角度是降低信息风险,防止信息被恶意修改或利用。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监管,必须要解决电子监管的基础性问题,即电子监管平台。电子监管平台作为一个跨政府和企业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电子监管平台,本文通过构建电子监管平台有效的控制体系,达到降低信息风险的目的。要理解控制体系,首先要理解控制,所谓控制是一个可以预防、检测和纠正非法事件的系统的总称。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系统内部发生非法事件时带来的损失。[10]为此,需要在电子监管平台中综合地应用认证技术、信息流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保护技术、防火墙及病毒检测技术、内容分类识别及过滤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与审计技术等,确保电子监管平台控制体系的实现。

3、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信用体系。

建立国家层面的信用公开机制,[11,12]将遍布全国的多家信用评测中心和可信第三方认证机构通过网络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信用公开网络,建立全国统一的分布式多指标信用数据库。CA作为证书的签发机构,负责签发证书、认证证书、管理已颁发证书的机关。当用户需要申请CA证书时,即可到所在地的征信或评测机构进行离线审核。该审核严格按照国家信用评测标准的审核要求与流程进行,审核内容包括申请主体的身份、经济、教育、家庭等相关信息。审核后的资料统一进入全国统一的分布式多指标信用数据库中进行安全存放,在CA判明申请者的身份后,综合各种信用指标计算得出申请者的信用级别,便为他分配一个公钥,并且CA将该公钥与申请者的身份信息和信用级别捆绑在一起,并加上数字签名后,便形成CA证书发给申请者。鉴于信用记录的特殊性,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的鉴别和验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发送者对所发信息的不可抵赖性。[13]CA证书采用电子手段来证实用户的身份,作为网上交易双方真实身份证明的依据,CA证书是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核心,在电子商务中,通过向电子商务的各个参与方签发数字凭证,确定各方的身份,从而保证双方身份的可靠性,保证交易各方能够合理评估对方的信用,采取合适的交易策略,同时还保证了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因此,建立统一的多指标信用体制,为防止或减少商业欺诈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抓手,为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公开有效的数字信用体系能够极大地加强电子监管的有效性。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有效电子监管体系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但电子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娜.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全球最大[N/OL].北京晨报,2011-03-08.http://www.morningpost.com.cn/ztml/lhzt/2011-03-08/136586.shtml.

[2]张云.电子商务契约相关法律问题之研析[J].商场现代化,2007,(35):134-135.

[3]张清华.电子商务的审计轨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12):73-75.

[4]劳帼龄.政府实施B2B电子商务诚信监管的博弈分析[J].情报杂志,2007,(12):34-36.

[5]马英娟.政府监管的理性选择—以“电子监管网事件”为中心[J].法学,2008,(12):75-84.

[6]戴卫明.我国电子商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09):129-131.

[7]毕强;齐志,白云峰.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7,(11):1634-1639.

[8]张荫芬,刘颖,章建方.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现状与展望[J].世界标准信息,2008(07):34-36.

[10]胡涵景.基于ebXML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世界标准信息,2007,(05):42-44.Cope,E.W.;Kuster,J.M.;Etzweiler,D.;Deleris,L.A.;Ray,B.Incorporatingrisk intobusiness process models[J].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Vol.54 2010(3):41–43.

[11]成蓉晖.建立全方位的信用体系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J].征信,2010(06):22-25.

[12]冯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构建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5):51-53.

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之道 第9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协同治理,法律规制

近年来, “苏丹红”、“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国家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食品安全监管负荷繁重, 而稀缺的执法资源又难以实现监管全覆盖, 致使我国以政府主导型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补强, 引入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当中, 走社会共治之路。

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缺乏社会多方主体参与

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制定, 直接关系着食品生产经营者、普通消费者、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和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而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仍采取单方封闭的监管模式, 缺乏社会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尤其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工地、食堂、学校、幼儿园等地方, 消毒中心卫生设施不到位, 大型宴席餐具不能及时消毒, 这些场所存在着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问题。也由于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的稀缺, 很难对广大农村和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治理, 也就必然会导致监管乏力和监管覆盖率低, 进而酿成食品安全事故。政府主导型下执法资源不足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极其繁重的监管负荷。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身体健康等切身权益, 而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诸多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法律权利被淡化和边缘化。比如,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71条规定了食品安全事故的上报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 相关部门发现后须依照法律规定向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对事故的层层报告, 而不是迅速向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通报, 广大消费者、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利益相关者被排除在上报制度之外。《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19条第3款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 应当立即向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的上报制度中缺少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位置, 一切为了政府的需要, 而不是首先考量社会公众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被淡化和边缘化。不仅如此,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9条、第14条、第18条、第48条等多个条款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相关信息通报、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然而这些规定都将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淡化和边缘化, 也更加凸显出了自上而下的单一政府主导型的食品安全规制模式, 也强化了行政机关在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中的角色, 从而不利于保障社会公众、普通消费者、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利益相关者等社会多方主体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法律权利。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之道

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环节上, 应明确监管职责, 弥补监管缺口。第一, 相关部门要强化农村、工地、食堂、学校、幼儿园等地方的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饮用水卫生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保证食品安全覆盖“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的各个方面。第二, 卫生部门要严格餐饮服务行业的许可准入, 进一步推进餐饮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以及餐饮经营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 确保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 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提高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第三,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 监测各食品生产企业和生产加工小作坊从原料、配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风险系数, 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档案。最后, 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制度, 进一步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把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触角延伸到农村基层;进一步加强农村宴席的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农村集体宴席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宴席监管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权益。

在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和监管过程中, 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诸多法律权利逐渐式微, 往往被淡化和边缘化。食品安全立法应当切实赋予和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权利,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和共享机制, 保障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透明和明确性, 以及时准确地告知广大消费者, 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面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现状呈现出极端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多方主体之间存在着诸多信息不对称的社会现实, 通过立法赋予和明确普通公众、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同行和专家、新闻媒体等享有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平台或渠道发布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权利, 制约行政机关不及时、不全面公开信息的情况, 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发布与公开, 顺利推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监管。食品安全立法必须切实赋予和保障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法律权利, 充分体现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在整个食品安全法律规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立法引导和培育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识自觉, 健全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权利体系, 使社会多元力量能够作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主体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 社会多元主体通过行使各自相应的法律权利和发挥各自相应的优势对政府规制食品安全问题形成有效地制约。食品安全治理引入社会多元力量走社会共治之路, 也是实现食品安全公共治理的不可或缺的程序。

参考文献

[1]戚建刚.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J].法学研究, 2011 (1) .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第10篇

作为本次会议的合作媒体,本刊记者全程参与此次会议,并甄选部分演讲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选庆我国零售业目前正经历一场以“网络零售”为特征的第四次革命,现在已经进入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的零售业的主流的趋势,物流成为支撑新一轮零售业革命的关键。应对这一局面,应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智慧商业。

中国电商与物流智库理事长、优联资本董事长王孝华今年双十一看到三个巨大的变化,第一个是从PC端到移动端,第二个是从单一的供应链到生态链,第三个是从中国购物狂热节到更多的世界参与。预测2015年电商的规模将达到18万亿。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包括个性化订单、C2B消费驱动,柔性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社会化物流,供应链协会平台。

亚马逊中国区副总裁马锦东亚马逊集中在逛、购、配、送、服这五个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它是个高科技的公司。

京东商城亚洲一号总监王银学电商的物流自动化摸索前行。到底Kiva和无人机是不是发展方向?是否适合现在的物流模式?电商的物流市场是很大的一个市场,需要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自动化的缺点在于柔性不足,刚性太大。

当当网的高级副总裁张昀阿里上市代表PC端电商时代的终结,同时开启了移动端电商的一个未来空间。

电商没有第二,只有第一。电商目前面临同质化的竞争。垂直细分领域,专注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更应看重电商与线下电商的融合。

顺丰优选 副总裁陈 旭电商的O2O对于一些经营生鲜食品的企业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建立嘿客店更主要的目的是怎么样把线上线下更好结合在一起。全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其实本身是顺丰的一个优势。我们也会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2018年进口食品将接近4000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聚美优品副总裁周涛每一个电商,当你生存的那天,你就有了基因。

亚马逊全国一共做了15个库房,为了全国90%以上的客户能够三天收到包裹。聚美优品我们全国最大发货量是50万单。在运营中心内部一样要考虑人流、物流、信息流这样一个很完美的结合。人流方面要考虑每一个操作员要有独立的二维码控制,物流是每一个商品都有独立的条码甚至是二维码,信息流实际上是能够很好地融合到你管理中去。

买卖宝副总裁白光利移动电商不是简单通过手机来购物,而是要去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以买卖宝为例就是瞄准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人群,客户的关注点就是最便宜能送到。移动电商的2.0版将是基于O2O的生态圈。

圆通快递总裁相峰中国快递业提供世界上最高性价比的服务。快递业往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快递公司不只是物品传输的公司,更是信息服务公司。

百事物流董事长周韶宁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商业模式,带来了所有行业的互联网化、数据化。

成就商业,精彩生活。通过在最后一公里、物流(快递、快运、供应链)、IT、金融布局,将社区、用户、合作伙伴协同合作,打通产业链实现最终目标。

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用户,而不是客户。

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快递,只占10%的市场份额,却吸引了90%的关注。快运市场相比快递的集中度很低,Top10市场份额不到5%,零担快运在中国快运市场有很大空间。

电商物流下一个关注点零担快运,零担整合时机已到。

电子政务的安全之道 第11篇

频繁波动的能源价格以及人们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使得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频频成为各大报刊媒体的头条新闻。在美国总统竞选中, 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争相把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纳入各自的未来计划之中, 承诺在上任后将推出能够缓解经济危机的能源政策。

引入一个安全的低碳能源体系将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 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这一转型必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旧秩序的基础上进行, 不过这次的“能源革命”却必须以相当于以往3倍的速度推进。如今, 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也因此面临着一个极其不稳定和不明朗的未来。

为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世界资源研究所携手研究, 寻找建立安全的低碳能源体系的路径。

二、现行能源体系中的问题

(一) 能源的重要作用及其需要改变的原因

能源影响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工厂, 到车辆, 到制冷、制热,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能源。随着社会对电子数据和服务的日益依赖, 能源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变得越发重要。

但是, 美国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 这些廉价能源是唾手可得的。能源市场的近期趋势表明, 其现行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能源价格持续波动, 能源供应趋于紧张。在经济危机之前, 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而能源生产则不断减少。不管经济是否在三五年内复苏, 这些基本事实将不会改变。传统的能源供应越来越集中于世界上的不稳定地区。投资者们发现, 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大, 导致能源供应的生产运输无法得到保证。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被削弱。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威胁着美国的能源安全。

与此同时, 能源产业对我们的气候变化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世界上61%的温室气体排放都与能源的生产、运输以及使用有关。美国能源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6%。为了避免全球温度出现灾难性的升高, 必须控制这些气体排放量, 使之在十年内迅速减少。

能源面临的诸多挑战意味着, 美国的能源体系必须经历一轮现代化改造。市场再也不能依赖于廉价的能源供应。同样不能忽视的是, 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但是, 能源体系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往往有赖于具有强大冲击力的革新技术,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源体系应保持相对稳定。能源体系的现代化既是一个严峻的经济挑战, 同时由于它将使得我们转向对高效低碳燃料的利用, 因此也给世界各国保持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二) 能源新趋势

据预测, 在未来的25年里, 全世界人口将增长至90亿。届时, 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有所提高, 社会将需要更多的基础资源, 包括食物、水资源以及能源。

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我们对能源的短期预测多了些许不确定性, 同时也可能影响近期的政治与经济决策。不过, 经济危机将无法改变能源的长期发展。不管经济如何波动, 以下能源趋势对美国及全世界而言都意味着严峻的挑战。

1. 能源需求增加, 而供应却减少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 如果不考虑政策上的重大转变, 在2006~2030年间, 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45%左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将占到87%左右, 而仅仅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增长量将高达51%。目前的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将满足其中的大部分需求。这些燃料仍将由当今这些主要能源供应国提供。

然而, 未来石油供应的萎缩, 将导致价格的不断攀升。此次经济危机之前, 能源需求的预期增长已经意味着市场供应前所未有的紧张, 专业人士纷纷预测全球的石油需求和供应之间将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经济的颓势使得石油价格下跌, 近期的需求增长也下调, 但低廉的价格也将使得石油供应和投资缩减, 最终导致能源需求的反弹。

2. 生产与运输石油的难度加大

世界上的能源并没有被消耗殆尽。然而, 生产、转换能源并将之运达需要的人们手中, 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往往远离需求中心地区。能源的运输要求更加复杂的物流设施, 这也加大了能源遭受破坏的可能性。

3. 能源市场愈发频繁波动, 增加了不确定性

2008年的能源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波动, 其程度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出现。尽管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 近期的能源价格会下跌, 但从长远的需求增长来看, 其价格必将走高。市场的波动引发了一种不确定性, 妨碍了企业的投资及长期规划——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廉价能源的经济体而言。此外, 政府可能采取的反生产干预政策也将对公众产生新的压力。

4. 地缘政治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挑战现有的秩序

能源价格近期走高, 导致国家开始着手对能源加强控制。这种“资源国家主义”加大了地缘政治的压力, 减缓了公共和私人的投资活动, 并引发价格越发上涨。与几十年前截然不同的是, 国家部委和国家石油公司现在控制着全球传统石油储备的80%, 并且到2030年它们在世界石油产量所占的比重预计也将从现在的57%上升到62%。有些国家, 尤其是中东国家, 禁止外国资本投资其能源领域, 另外一些国家则要求提高其控制权或收入分成。

这些转变都对现有国际贸易和安全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这些机构大多数是二战后的产物, 而如今的情况已是今非昔比。随着拥有不同文化、商业实践和外交政策的新兴国家的崛起, 这些机构使出浑身解数来适应这些新情况。例如, 国际能源机构就千方百计拉拢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的消费大国。其他地缘政治和外交方面的进展也使得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三) 气候变化的预期影响日益严重

国际团体一致认为,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稳定在特定水平, 这样才能避免气候发生危险的变化。最近, 有人提议, 为了避免上述变化, 地球表面温度的增加不宜超过2℃。如果地球温度的升高超过这个水平, 那么将对食物和水供应、天气、生态稳定性甚至国家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能源的前景显得更加不明朗。经济危机使得能源需求缩减, 但对能源生产的投资也可能随之受到影响。

三、考量能源政策的新框架

新一届美国政府将担负起长期能源转型的重任。新的能源项目需要数年才能完工;一旦这些项目建成, 将有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寿命。因此,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里, 就像气候会发生重大变化一样, 能源体系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本报告所提出的路径图, 旨在协助决策者建立一个安全的低碳能源体系, 解决其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实现这一意图, 报告所设计的框架包括三个部分。据此, 美国应该: (1) 设计未来的愿景。即为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设计一个清晰的愿景, 任何政策都将以之作为考量标准。 (2) 将能源体系置于正确的轨道。通过更新现行的政策和刺激措施, 提高安全低碳能源的技术与实践, 最终达到“重设体系”的目的。 (3) 对能源转型进行管理。在处理能源转型期间的交易的同时, 继续满足和管理美国的能源需求。

在这一框架之内,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世界资源研究所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 其中包括一些决策者即时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

(一) 设计未来的愿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各国的首脑都希冀通过一个更加自由化的经济体制更好地维护经济安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他们建立了布雷森顿体系, 制定各种制度和政策, 用于指导主要工业国家的商业和财政。慢慢地, 这些制度和政策不断修改, 以便对新情况作出反应, 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活动。然而, 强调通过自由市场和全球贸易提高经济效率、经济安全和经济繁荣的主要观念仍然大行其道, 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方方面面的决策中。

同样地, 美国政府也应该规划出安全的低碳能源经济的长期愿景, 籍此获得改革现行能源体系所需的政治意愿、公众支持以及商业规则。同时, 这一愿景也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调整。不过, 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承诺以确保各项政策始终如一得以执行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一愿景设计中的安全的低碳能源体系应该是这样的:能源在其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 不应该对大气层排放有害的温室气体。社会有充裕的、支付得起的可靠能源来维系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控制气体的排放, 社区不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并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新情况。新技术和燃料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燃料源以及供应商的多元化有效缓解因争夺矿物燃料而引发的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

要实现这个愿景, 需要卓有成效的行动。

●建议:把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放在所有国内及国际决策考量中的优先地位

通过能源或气候立法、签订长期国际承诺协议, 或是制定国内的能源目标和时间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长期的愿景, 需要制定标准衡量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进步, 同时应将这一愿景贯穿于国家治理中的方方面面, 包括经济、贸易、农业、劳动力、发展、土地使用、交通运输, 以及外交政策, 等等。例如, 在制定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时, 必须把这一愿景考虑在内。实现愿景的责任应该由政府及其他各方共同承担, 包括各州的司法机构、公有与私有行业、国际合作伙伴, 以及每个独立的公民。

政府应该和国会协商, 通过公开的程序共同制定一个清晰的长期能源和气候愿景, 并设定衡量愿景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了协调执行过程、追踪执行进度, 新的白宫政府能源与气候变化协调员应当从气候变化政策与项目评估跨部门委员会结构中选拔。

(二) 将能源体系置于正确的轨道

为了使美国经济免于或少受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干扰, 决策者应该摒弃采用由政治与经济刺激措施组成的复杂网络, 代之以与长期愿景相一致的、有利于改进技术和实践的政策。这就需要把各种能源选择的社会成本与现有能源体系的安全风险进行内化。正确的经济、政治信号可以提高私有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联邦、州以及地方应分别设定刺激政策、补贴和法规。

美国要实现气体排放的大幅减少, 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直接投资“推动”技术创新的措施, 另一个是通过市场信号、标准和刺激方案“拉动”创新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经济分析表明, 同时采取“推动”和“拉动”政策的成本比单独采取其中某个政策低得多。如果涉及碳成本的政策与其他补充政策同时应用, 则其效果最佳。

●建议1:制定贯穿于整个美国经济的碳价格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 制定整个经济体的统一的碳价格, 从而可以实现最低成本的气体减排。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价格体系而期待社会评估气体减排是不切实际的。近期研究显示, 当每公吨的二氧化碳价格在50美元左右时, 低碳技术的大量使用将得以实现。

美国政府应勾勒国内气候变化项目中需要优先考虑的事宜, 并与国会共同制定颁发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

●建议2:建立应对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挑战的公共财政承诺

应对能源安全与气候挑战需要大笔资金, 但从长远来看, 这些花费最终会获得回报。而不作为的成本却要高出许多。投资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减轻能源市场的波动, 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促进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 提供更多的节能房屋。实际上, 研究表明, 用于改进能源效率的投资会出现有趣的“净负成本”现象——节省下来的资金比投资的资金还要多。

政府尤其应该致力于对以下四个兼顾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目标的领域提供长期充裕的资金支持:一是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低碳能源产业的职业培训;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改进措施;四是高效低碳技术与燃料的研究与发展。

(1) 对能源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 提高其使用效率

美国的许多公共设施都已经老化了, 而且消耗大量高碳燃料。美国政府应该创造有利的条件, 鼓励公私合作, 共同投资于新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 加大对职工培训的投资

能源产业缺乏大量有熟练技术的工人。为了抓住能源体系现代化所带来的机遇, 美国工人尤其是从业于碳密集的制造业的工人, 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联邦政府对职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拨出专款, 提高职工在新经济中的竞争力。此外, 联邦政府还应该对未来的工人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包括科学、数学以及工程教育, 等等。通过现有的职工培训项目或各种创新机制, 为这些领域的员工提供更实用的课程以及教研机会。

(3) 加大为适应气候变化而投入的财政与技术支持

许多与气候有关的变化已经出现了, 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世界各国必须做好耗费巨资解决这些问题 (包括食物与水资源短缺, 极端的天气状况, 以及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的准备。仅仅在美国, 每年就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资金。预计全球每年所需的资金达数百亿美元, 而且随着我们对气候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入, 这一费用也将不断增加。政府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把它提高到国家重要事务的议事日程。

(4) 加大对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美国能源部每年用于能源研发的费用大约为30亿美元, 甚至少于其30年前的投入的一半。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效率, 减少污染, 降低成本, 并提供更多元化的能源供应。

政府应该保证对低碳能源的投资通过直接补贴、各州筹集资金、联邦贷款担保以及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组合来实现。同样地, 它还应该确保管理项目的机构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 以便对项目的长期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

●建议3:提供针对私有部门的能源刺激方案, 推广低碳燃料和技术, 破除其使用障碍

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刺激结构向传统能源倾斜, 这对于生产及运输设施截然不同的新能源而言形成了巨大的障碍。此外, 现有的一些刺激方案抑制了技术进步。政府应该评估现有这些法律法规和刺激政策对提高效率、增加燃料多样性、新技术和新燃料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用如何。成效显著的项目应该持续几年以上。

政府应该与各州齐心协力, 调整私有经济和财政刺激方案, 消除障碍, 增加对低碳能源技术的投资。与财政部沟通, 确保其执行贷款担保、补贴等财政刺激政策。

●建议4: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议题的讨论

美国政府应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携手应对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 积极参加国际谈判, 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条约。但是, 即便是经过多方努力签订的国际气候变化条约, 也不可能包含解决全球气候与能源安全问题所需的所有对策。因此, 美国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 尤其是在能源、交通和工业等关键领域。

此外, 美国应确保把所有的区域能源合作的重点放在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上。政府还应该推动国际机构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 分析其中的挑战, 并在新的国际对话中把主要的新消费者也纳入讨论范围。美国还应该恢复对地区能源组织的支持, 并通过它们寻求破解当前能源困境的方案。

●建议5:实行更加密集、更有利于转型的土地使用模式, 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以实现交通系统的转型

交通部门的气体排放量与三个因素有关:车辆行驶里程、车辆本身的效率 (燃油的经济性) 以及燃油的碳含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必须考虑上述因素。

有几种燃油和技术有望成为轻型车辆的长期燃油替代品。然而, 在基础设施中大规模采用新燃油和新技术的障碍却是巨大的。鉴于此, 同时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紧迫性, 美国政府应抓住机遇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用石油以外能源的投资项目。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 建立更新换代和现代化改造后的电网——智能电网。这类双赢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对于扶持可循环能源的使用以及交通系统的长期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能源转型的管理

建立一个安全的低碳能源体系需要假以一定的时日, 在这期间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可能会一直都存在冲突。

从长期来看, 如果碳价格提高、使用新技术的成本下降, 联邦政府也许就不需要为安全的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提供专门的支持。但是, 从近期来看, 对这些技术提供支持无疑是必要的。同样地, 为了实现能源转型, 在短期内继续使用支付得起的含有较高碳含量的燃油和技术也是必然的选择。

为了管理好低碳能源的转型, 美国政府应当:

●建议1:提高能源效率, 使用可循环能源, 建设能源输送基础设施

能源效率和可循环能源技术是能源长期愿景的核心组成部分, 因为它们同时符合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目标。然而, 二者的应用也都有赖于广大公众的积极支持。短期来看, 高效能源与可循环能源都急需强力的推动才能够和传统的矿物燃料技术相竞争。

●建议2:减少能源安全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提高低碳技术的安全性

有些燃料 (例如,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存储量丰富、价格低廉, 但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不过, 低碳能源还未能满足美国的能源需求, 这就意味着传统燃料在能源转型期还将继续使用。为了达到气候变化方面的目标, 必须对这些气体排放进行管理。

同样地, 低碳能源——例如一些可循环能源和核能, 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低碳能源使得能源家族更加多元化, 但是价格昂贵, 基础设施复杂, 同时也存在可靠性问题。政府在推广使用新能源技术时必须考虑这些安全问题。

●建议3:在向低碳燃料转型过程中支持国内石油生产

提及能源安全, 人们往往呼吁“能源独立”, 即降低美国对外国石油资源的依赖, 尤其是那些对美国有敌意或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依赖。国内石油需求的增加与石油产量的减少意味着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目标之间的冲突。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目标的和谐统一, 有赖于改变把石油作为主要交通燃油的状况。将石油从主要交通燃油的名单中清除, 需要一定的时日。成功的能源转型要求决策者在找到适当的替代品之前, 应该尽量避免破坏现有燃油体系的政策。

在未来的十年里, 将不可能出现可以大规模替代现有液体燃料的替代品。美国国内的石油生产符合最严格的环保政策, 且无需长途运输, 这是极大的优势。不过,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增加石油产量不能妨碍交通系统转型的其他举措。

●建议4:制定一个配套环保措施的天然气策略, 达到满足近期需求与保证长期可代替能源可获得性的目标

在缺乏大规模替代品的情况下, 天然气 (含碳量最低的矿物燃料) 显然是近期发电的必然选择。然而, 全球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加将给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带来诸多挑战。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 近期广泛使用天然气可能导致对燃气资源更为激烈的争夺。这将推高燃气价格, 并形成对全球少数几个垄断集团的进一步依赖。此外, 研究模型显示, 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 天然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必须被捕获和存储。否则, 将来为了减少气体排放量, 天然气也许将不得不被迫停止用于发电。

美国政府应该在近期制定策略, 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效率, 同时高度关注能源安全问题。应该避免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项目由于碳限制的原因而不得不提前中止。因此, 必须制定一个政策鼓励以下行为:矿物燃料替代品的投资及开发;碳捕获与存储技术;保证国内的天然气生产能够满足现有需求。

四、结语

奥巴马总统在竞选期间就已经认识到了能源在美国经济及外交事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表示, 如果美国举国上下齐心协力, 采用低碳能源和节能技术, 那么将可以降低消费者的成本,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减轻气候变化的恶性影响, 保证能源的持续供应, 支撑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篇:集权管理模式下一篇: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