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价值范文

2024-08-14

功能性价值范文(精选12篇)

功能性价值 第1篇

关键词:功能性下颌偏移,上颌扩弓,青少年

面部不对称范围超过10%时会形成面部畸形, 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及患者的心理健康。下颌偏移是由早期恒牙列和混合牙列单侧后牙反颌所致, 是面部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1]。早期上颌扩弓治疗能有效纠正后牙反颌, 从而纠正下颌功能性偏移, 改善患者的面部畸形情况。笔者在此结合我院牙科近年间收治的功能性下颌偏移临床治疗实例60例来探讨上颌扩弓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2010年间采用上颌扩弓疗法进行早期干预的功能性下颌偏移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12岁, 平均 (7.1±2.0) 岁;混合牙列38例, 早期恒压列22例。所有患者均伴随前牙反颌、面部畸形、上下颌牙弓形态失调、下中线偏移等症状, 并严格排除有牙齿正畸史、颜面外伤或面部发育不对称者。

1.2 上颌扩弓治疗方法

使用扩弓器 (型号:Quad-Heix) 慢速扩弓, 依照患者上牙弓的大小和形状选择适当托盘来制作扩弓器并佩戴。佩戴后每4周入院复诊并加力一次。复诊时注意观察四环圈扩弓簧是否压迫上颌脖部, 然后拆下扩弓器并用酒精棉球进行清洗消毒, 此后用钳子进行加力。加力时应根据患者牙弓扩大状况来灵活调整力度大小, 以保证扩弓效果理想。活动矫正器根据情况一般佩戴2年左右。治疗前后均投照头颅定位后前位照 (注意两次投照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以保证可比性) , 并在连续时间内由同一个医师完成投影描记图, 并确定下颌骨的标志点[2], 具体为: (1) 正中结构点:颏下点Me和鼻棘中点ANS; (2) 双侧对应标志点:偏移侧下颌角点Go和偏移侧髁突顶点Cs及侧下颌角点Co’和对侧髁突顶点Cs’。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o、CS至ANS的距离差变化

本组患者矫治时间6月至2年, 平均 (9.6±2.3) 个月, 术后随访3月至3年, 平均随访 (12.6±5.9) 个月。结果显示, 本组患者术后Cs-ANS距离差、Go-ANS距离差较术前均显著减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明治疗后患者的下颌倾斜度下降, 见表1。

2.2 双侧下颌骨对应结构线差距

治疗后, 两侧升支长度差 (Go-Cs)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不大 (P>0.05) , 下颌综合长度差 (Cs-Me) 及颌体长度差 (Go-Me) 较治疗前下降明显 (P<0.05) , 表明面部双侧不对称情况明显矫正, 见表2。

3 讨论

颌体的非对称生长是下颌偏移的主要原因, 而下颌闭合过程中的颌干扰所造成的肌功能异常则是功能性偏移的首要原因。下颌居于正中颌位时下牙弓中线及颏部均偏向一侧, 进而导致两侧磨牙不一致。此外, 长期一侧咀嚼也会导致相关闭道改变和咀嚼肌功能的异常[3]。长期功能性下颌偏移会导致患者下颌骨发育异常, 食性不对称。上颌扩弓治疗能够有效纠正下颌偏移状况, 通过长期坚持治疗能够有效消除长期肌活动异常所造成的危害, 重新建立平衡的肌动力。

上颌扩弓有慢速和快速之分, 由于青少年群体面部发育处于特殊时期, 因此一般多选择慢速上颌扩弓方法。该方法的矫正时间相对要长, 但是该法操作简单且对骨缝组织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小, 长期效果上更加稳定和显著, 患者的复发率比较低。本文研究显示, 60例患者术后的Cs-ANS颌和Go-ANS距离差均明显减小, 表明下颌偏移被有效矫正, 下颌综合长度差及颌体长度差较术前也明显减小, 表明面部不对称情况明显改善。随访期间调查显示, 89%以上的患者对上颌扩弓矫治术比较接受, 对效果比较满意, 60例患者中无中途放弃治疗案例。

上颌扩弓矫正下颌偏移的效果虽然十分突出, 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 受扩弓器种类及介入方式、患者年龄、保持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扩弓器的稳定性有所欠缺, 本组中虽未发现此类问题, 但潘旭等学者的研究指出, 扩弓器稳定性较差直接影响到上颌扩弓的效果。丁寅指出, 上颌扩弓时间应选在青春发育高峰期之前, 并尽量选择骨组织和牙组织共同作为支抗的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4]。笔者通过总结临床经验, 认为Quad-Heix扩弓器比较适用于牙弓狭窄、唇腭裂患者、轻度牙列拥挤和上腭磨牙扭转患者。

综上, 上颌扩弓治疗能够有效纠正后牙反颌, 改善下颌倾斜及双侧不对称情况。在治疗时机上, 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尤其青少年患者, 早期的上颌扩弓干预能够在生长发育期有效纠正偏移, 从而防止面部骨性偏移, 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杨绍杰, 杨春敏.带翼牙合垫配合上颌扩弓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移册[J].河北医药, 2012, 32 (7) :1602-1603.

[2]周平秀, 孟祥勇, 鞠铎.上颌扩弓对于功能性下颌偏移的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医师, 2011, 16 (13) :893-895.

[3]李楠, 段银钟, 耿春艳, 等.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1, 15 (3) :108-110.

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第2篇

一个作者或作家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也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说法。

这是正常的。

因为不管是对于整体的艺术而言,还是对于艺术之一的小说而言,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能说清、能道明的反而是远离了艺术。

所谓“风格”或某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并非全是一件好事,当然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所谓的什么什么“文学流派”也是如此。

我更倾向于“风格”和“流派”之说是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们为了便于分类研究而采用的一种模型,而不是想用它来指导作家们的创作,或鼓励一帮作家们刻意形成某种风格的流派。

而事实上,真正的作家们也是不认同这种说法和做法的。

孙犁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态度。

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们刚办杂志的时候想请孙先生题个刊名,结果被他婉拒了,我们只好从鲁迅的手稿中选了那几个字凑在了一起作为我们的刊名。

当时我们有许多人不理解。

虽然孙先生没有说明原因,但我想他是不赞同我们出这样一本带有流派性质的文学刊物。

因为据说他之前曾反对过“荷花淀派”这种提法,也不认同外界所公认的他的那几个弟子。

我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也折射出了他对文学和小说的深刻理解。

这说明他老先生其实不是一个薄情的人,而是一个深刻的人。

因为归根结底,文学创作是一种纯个人的事情。

什么是创作?创作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码字”。

创作就是创新,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不管是技巧还是方法。

如果你首先在心里就把自己归在了某种流派或风格的窠臼里,自己给自己划框框,还怎么去创新?这也就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曾喧嚣一时的流派都销声匿迹了、而一些不朽的作品却留传于世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搞创作是不能随大流、随潮流的,也是不能刻意追求什么风格和流派的。

就算某位作家有自己的风格,恐怕也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追求来的。

所以,如果你想创新,你就必须自己超越自己,让每一篇作品都具有它独一无二的个性和价值。

当然,篇篇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因为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超越自己更难的事了。

但这也正是创作的可贵之处、价值所在,否则我们大可不必搞创作了。

如果把创作当成了一种谋生和赚钱的手段,那就另当别论。

好的小说,每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亮点,阅读时鲜活的各色人物扑面而来,总能给人带来迥然不同的感觉和享受、兴奋和惊喜,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因为一个作品的审美过程是由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来共同来完成的,缺一不可,你不能把读者的想象空间都给堵死,而应给读者留下充足的再创造和思考的空间。

在这个审美的过程中,你充其量也只能当个导游的角色,引领你的游客完成一趟对未知世界的审美和探险,并在他迷路的当口帮他指点一下,而不是自顾自地带着游客一路狂奔,不给他们欣赏美景的机会,还把人家累个半死;或者把游客留在那里,让他们看着你一个人独自远行,绝尘而去,游客却楞在那里无事可做,白花钱还搭上宝贵的时间。

好的小说,细节上也都拿捏得很有分寸,恰到好处,让读者时而惊喜,时而感叹,时而憧憬,时而担忧,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审美享受,就像一次愉快的远游。

需要一提的是,关于作品的风格,可能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语言上的风格。

不错,小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艺术。

风格即特色,你的语言没有特色可能不吸引读者,但如果你篇篇是一个味道恐怕也会让读者厌烦。

所以在特色中你也得求点变化,就像表现音乐的音符,除了七个音符的排列组合,每首音乐还得有不同的曲调。

所以你还要学会在风格中求变化。

所以,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很纠结。

在语言风格的问题上,我个人觉得还是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不要太刻意,更不应走极端。

相反,在来稿中,我发现有些作者为了刻意追求语言风格而大量地使用和模拟地方俚语和口语,同时也削弱甚至破坏了作品的可读性,给本来应该是愉快的阅读制造了障碍。

因为你用的地方俚语和口语,外地人可能就看不懂,或看着很费劲,而恰当的应用却可能使你的作品妙趣横生、陡添异彩。

论出版的价值引导功能 第3篇

[关键词] 出版业 价值引导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08-03

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播媒介,出版物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传播着其创作加工者的价值取向。人们对出版物的阅读和使用,既是对其包含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也是对其蕴含价值观的体认与领悟,是知识内化与价值观认同的双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版物影响并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既是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出版工作的期待。

在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版业存在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倾向与风险: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为先的基本原则,制约出版行业服务于社会文化需求、服务于意识形态建设、服务于社会价值观导向引领塑造的社会功能的实现;出版单位逐渐脱离人民的文化需求,贪多图快,各工作环节的价值取向与人民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追求相离甚远;出版从业者缺乏对出版物内容价值导向的把关,致使大量低俗、粗糙的出版物横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充分发挥出版物的价值引导功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精神,从出版行业、出版单位和出版从业者三个层面共同努力。

1 出版行业应以社会效益为重

与其他行业不同,出版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具有意识形态性。出版物可以影响人们的观念,指导人们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作用特别深远。出版业的发展,根本目的是用优秀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宣扬正确的价值观,鼓舞社会成员向共同的奋斗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一目的,出版业就必须以社会效益为重,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与科技出版等各个不同出版门类都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再谋求经济效益。

大众出版要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阅读需求的同时多出精品。大众出版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受众,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大。当前我国大众出版物市场上出现了“三俗”出版物泛滥、精品缺失的现象,说明大众出版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一味满足层次不高的大众需求。甚至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将庸俗当成通俗,取悦读者的感官,牺牲了长远的社会效益。然而,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具有层次性,低一级需求得到了满足,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大众出版不仅要满足基本阅读需求,更要引领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要积极生产和供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作品,另一方面要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出版物精品,用优秀出版物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教育出版要坚守道德底线,强调社会效益最大化。教材教辅是知识的载体,起着直接“育人”的作用,其生产和供应,更应以社会效益为先,不应该沾染丝毫“铜臭”。令人不安的是,近年来小学生使用的盗版《新华字典》错字连篇、变向强制学生购买特定教辅读物、初中英语教材上广告夹页等种种“怪”现象屡屡出现,这反映我国教育出版市场鱼龙混杂,给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视。教育出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管理组织,应对教育出版进行积极引导和严格监管,对出现的恶劣现象进行追究,及时矫正,督促教育出版坚持为教书育人服务的原则,守住社会效益第一的底线,用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

专业与科技出版要从战略高度服务好我国科技发展。专业与科技出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的专业与科技出版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与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投入相比,还远远不相适应。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学术出版界长期存在的“人情稿”现象和“版面费”问题,随着科研成果发表需求与出版渠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成为人们所诟病的学术腐败“重灾区”。 从行业角度看,应严把专业与科技出版的质量关,通过建立严格的同行评议机制、引入开放存取模式等方法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为提高我国专业与科技出版水平提供保障。从政府角度看,应当对读者面狭窄的学术专著、科技著作予以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补贴和优惠,重点扶持优秀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实现“走出去”,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

2 出版单位应以服务人民为本

出版单位承担着其他工商企业所不能承担的文化建设任务和价值引导功能,作为出版物生产传播机构的出版单位,要通过出版物传播先进文化,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民众的智力水平,增强民众的凝聚力,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其前提是出版单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各项活动统一到这一理念下。

重视选题策划在整个出版流程中的价值统领功能。当前出版物市场上出现“后宫”“总裁”系列大行其道、“修仙”“穿越”题材层出不穷的现状,归根到底是出版选题策划环节出了问题。一些出版单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一味迎合市场,降低品位,不以低俗、媚俗、庸俗为耻,使出版工作成为“市场的奴隶”,没有将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根本目标。选题策划环节要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个体自由创作的作品进行审视鉴别、筛选优化。本着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又要引领大众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的发现作品、塑造作品。

严格执行编辑加工环节的三审三校制度。三审三校环节是把握价值导向、控制出版物质量的核心编校制度,是出版单位最重要的工作。三审三校中,首要的一项就是审查出版物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取向。在审读过程中,编辑往往更重视书稿政治倾向的审查,对政治倾向比较敏感。相对而言,对出版物的价值取向并不十分重视,这也是造成“三俗”出版物流入市场的主要原因。实现出版物的价值引导功能,必须在审读过程中强调对价值取向的把关,慎重甄别和舍弃思想内容低俗、水平格调不高、价值取向不健康的内容,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审读和校对,严把出版物质量关。

nlc202309051337

发挥出版物流通过程的正外部性作用。近年来,在出版物营销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出位”现象,如虚假宣传、夸大炒作、为博眼球而故意突出单纯的感官娱乐描写,甚至不惜制造事件以炒作话题借机大肆渲染等。这些出位现象的产生,说明出版单位在“为谁”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危险,必须及时矫正。上市流通环节,要对出版物内容及其宣扬的正确价值取向予以客观揭示,通过书评、读书会、签名售书、巡回演讲、网上讨论等宣传推广方式,将出版物介绍给广大读者的同时,使更大范围的社会公众领悟与感受到出版物倡导的趣味和价值,由此起到弘扬优秀文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社会作用。

3 出版从业者应以价值导向把关为使命

出版物内容承载着价值引导的社会功能,作为出版物内容的“把关人”,出版从业者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直接影响出版物价值引导功能的发挥,出版从业者对出版物价值取向的把关,关乎社会的价值导向,出版从业者应以严格把关出版物的价值导向作为自身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当前,我国出版领域出现的大量宣扬低俗趣味、崇洋媚外、拜金主义的出版物充斥市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从业者忽视了对其价值导向把关所致。

出版从业者需坚守文化理想。价值观念与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的深层与核心,文化能够显著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版从业者作为文化生产与传播活动的把关者,坚守价值导向把关的使命,首先应坚守文化理想,通过传播先进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砥砺人们的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非一味迎合市场低俗趣味的文化需求,传播错误的价值取向。这既是当前出版从业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实现出版物价值引导功能需要切实加强的现实问题。出版从业者要坚守文化理想,首先应将自身定位为一个文化人,加强作为文化人应有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对于改变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认识自身在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中的社会担当,出版更多的文化精品。

出版从业者应提升价值鉴别能力。出版从业者作为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把关人”,其价值判断与鉴别能力,关乎出版物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引导功能的发挥。当前,我国的出版物品种数量在跃居世界首位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类出版物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大量包含低俗、暴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内容的出版物流入市场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出版从业者价值导向把关意识不足、价值鉴别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出版从业者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提升价值鉴别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素养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思想导向的把关能力,确保出版物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二是加强业务素养学习,提高出版物编审能力,强化对出版物生产质量的把关;三是加强文化素养学习,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文化理论,提升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以积极、健康、高雅的审美追求引导人们的审美取向;四是加强网络素养学习,既要善于从网络中寻找出版选题、挖掘出版内容资源,又要学会辨清各种网络思潮、价值观念,从中淘出正能量。

(收稿日期:2015-04-17)

功能性价值 第4篇

一、功能的实用价值

商品的包装强调对客户需要的满足, 而产品正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组合体, 而不单单是实体的组件。还包括消费者对虚荣心的满足、对名誉、威望的获取以效用的增进等等。良好的包装能增加产品的功能、扩大产品的效用, 成为产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装设计, 涉及到功能、材料和形式三个方面的因素。设计师的创造能力, 都体现于对这三个要素的良好的处理之中。三个要素中, 功能决定形式, 功能是主导因素。商品包装举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1. 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是包装最基本的功能, 即使商品不受各种外力的损坏。一件商品, 要经多次流通, 才能走进商场或其他场所, 最终到消费者手中, 这期间, 需要经过装卸、运输、库存、陈列、销售等环节。在储运过程中, 很多外因如撞击、潮湿、光线、气体、细菌等因素, 都会威胁到商品的安全。因此, 作为一个包装设计师, 在开始设计之前, 首先要想到包装的结构与材料, 保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

2. 便利功能

所谓便利功能, 也就是商品的包装是否便于使用、携带、存放等。一个好的包装作品, 应该以“人”为本,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 这样会拉近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 对商品的信任度, 也促进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沟通。很多人购买易拉罐装的饮料时, 都喜欢开盖时的那一声“啪”带来的快感。

3. 销售功能

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 只要产品质量好, 就不愁卖不出去。在市场竞争日益强烈的今天, 营销推广的作用与重要性也为厂商深谙。人们已感觉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得以畅销, 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中跳出, 只靠产品自身的质量与媒体的轰炸, 是远远不够的。

在各种超市与自选卖场如雨生春笋般而起的今天, 最直接面向消费者是产品自身的包装。好的包装, 能直接吸引消费者的视线, 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 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包装是沉默的商品推销员”。如今, 很多聪明的厂商与广告策划公司, 都把包装列为企业的4P策略之一 (Position市场、Product产品、Package包装、Prices价格) 。把包装融入CI之中, 在推销产品的同时, 也提升了自身的企业形象。

总之, 功能的实用价值是包装设计的最根本属性, 一旦失去了其实用价值, 任何设计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

1. 包装设计的综合性

包装涉及知识范围很广泛, 对设计师而言现代社会的消费是—个极富挑战的境地, 不能用旧的观念来做现代的设计。因此, 设计师除了天赋资质之外, 创造的关键是敏感, 要对商品、商店、市场和其他流通环节的亲身体验和科学的考察, 并不断接触变化中的商业态势, 深入理解对产品的设计要求、设计定位, 然后再依靠高度的创作冲动, 获取设计灵感。全面的包装设计, 需对包装装饰与包装结构有所侧重, 跨出传统的专业设计的范畴, 同时兼备的社会和科学职能所具有的较高的科技知识和文学修养所支配着, 这样才能运筹帷幄、自如地解决好商品包装的综合表达能力。

在现代包装设计上, 我们提倡大胆创新, 要适合现代人的不同层面的精神和情感等因素的需要, 敢于冒险而寻求新突破, 注重个性体现不同类别的商品设计, 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创造出与内容相适应的现代包装艺术形式, 在技法上允许不同手法交互使用, 在印刷上尽取不同工艺之所长。因此, 对于工艺制作的选择是保证包装艺术质量的关键。包装设计师不仅要意识到而且要准确地、综合和灵活地运用现代技术, 以使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感, 并且能具备可欣赏的、具有高品味、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整体形象的独立性, 从而让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得到审美快感的美学价值。

2. 包装设计的独特性

商品包装要突出艺术个性。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人们对现实的审美意识具有无限丰富的多样的个性差异, 艺术的发展需要创造, 而艺术创造的价值则寓于个性之中, 每个艺术种类的个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独特本质特点。包装设计也是同样, 商品在流通时必须通过包装来进行区别。同类的或不同类的商品依靠其独特的包装设计来被消费者识别认定最终认可而购买。

包装设计也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中, 唯有亮丽的色彩, 与众不同的图案造型, 生动地展现产品个性形象, 才能使消费者一见钟情。

现代设计讲求破除规矩、平板的格式, 讲究富于创造性的、生气勃勃的审美感已成为一种潮流, 以往烦琐绮丽的风格已被现代设计中简洁、大方、明快的格调所取代, 给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以放松,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给消费者以审美愉悦, 激发购买欲, 所有这些正是包装设计的独特性所带来的效应。

利用包装设计的独特性开拓市场之路、引领市场消费作用不可低估, 大有文章可做。

3. 包装设计的欣赏性

任何成功的艺术都富有美的价值, 而美的艺术必须服务于现实生活, 因为每一个艺术作品的产生都包括艺术取材、美的想象和表达, 这是客观表现与艺术内容构成的需要。包装设计的艺术特点就是要表现内在的本质, 而美必须符合实用、经济和准确, 迅速传递商品信息的原则。现代包装在设计上更关注情感, 关注家庭, 营造生产氛围, 这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审美特性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来看, 这一系列包装, 注重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设计上更多关注是美学价值的含量,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又有一种完善的整体感, 呈现出雅致而高贵的宣染力和优美而深沉的历史文化感。这种变化不仅是人类的富足表现, 也是提高人类精神需要的表现, 包装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魄的美, 具有了一定的珍藏价值和欣赏意义。

4. 包装设计的传播性

包装设计还具有其审美的传播性。在现代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能让厂商获得丰厚的利润和效益, 而且还能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应该说, 商品的外表包装是商品走向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与顾客相识的首当其冲的因素, 消费者正是通过它传达的相关文字、图形、色彩信息, 直观有效地认识和把握商品品质的优劣, 本身与商品性质的适合度, 做出是否喜爱和购买的决策。

包装设计的流行渗透着审美观念的流行。包装设计归根到底是人的设计;是以人的需要为主要功能的设计;是植根于自身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设计, 真正流行与审美的设计是真实、科学、合理的设计。包装设计的根本原则是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任何脱离或有悖于功能性的所谓艺术性, 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任何只注重功能性而没有艺术性的设计, 也丧失了包装设计的艺术灵魂。我们要真正做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充分发挥出包装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 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摘要:商品的包装, 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宣传媒介。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包装作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战略手段, 它能有效地将产品打入市场, 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优秀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内容, 激发人们对产品的购买行为, 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包装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出发, 探讨其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包装设计,实用功能,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俊彦, 邢浩.现代商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J].包装世界, 2005, (3) .

[2]郑秀敏.浅议现代包装设计[J].甘肃农业, 2005, (9) .

[3]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中国高端白酒“功能价值”救赎之路 第5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高端白酒遍地“开”,自前后,中国白酒市场不断刮起高端新品旋风:国窖1573、水井坊、舍得、百年老店、五粮春、年份酒、涨价老名酒、各种纪念酒、豪华礼盒酒、天价酒等等,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白酒市场产生“高端盛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五粮液、茅台两大老牌高端连年刮起涨价潮、引起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二、一批新高端名酒诞生的推波助澜,这类高端大多依托老名酒企业为背景,进行品牌延伸或再造,切割高端市场蛋糕;三、“商务酒”概念的炒作和礼品酒市场的繁荣催生;四、中小白酒企业基于品牌和市场规划,并顺应市场潮流推出的高端品牌或形象产品。五、社会变革、经济繁荣下催生的生活方式的多元和水平提升。最后一条是高端白酒存在、拓展的土壤和空间。

无论哪种原因,一个不争的事实和现象是:高端白酒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正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寻找“功能价值”平衡点,其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高端白酒的理性回归

中国有就句俗语:“过犹而不及”。当高端白酒泛滥成灾时,人们就会重新思考和衡量高端品牌的功能价值或意义――高端白酒喝什么?当前,高端白酒有两个明显误区值得关注。一、当“高价格”成为高端白酒的主要价值或惟一价值时,高端白酒就会成为概念的炒作,成为“爆发户酒”,昙花一现。比如:豪华礼品酒、纪念酒、天价酒、形象酒等;二、当“身份、地位、面子、尊贵”成为高端白酒的惟一代名词时,高端白酒几乎又走进了同一个误区―― “高端定位之累”。

高端白酒中的大品牌如“茅、五、剑、国窖1573、水井坊”等,几乎成了只在一定级别的特定场合才喝的“身份面子酒”,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的“高端品牌地县级真空带”现象。一些地、县级的高端消费者,特殊场合招待宴请根本不用“茅、五、剑、国窖1573、水井坊”等这些大品牌,而是用本地的高端品牌,既显示了东道主的热情大方、又不失面子,价格还能承受。看来,“面子酒”能形成高端白酒“一统天下”的品牌价值观,但并不能形成实际市场的业绩救世主。在地、县级区域市场,高端品牌几乎只能成为“礼品市场”的专供酒,甚至“腐败酒”。

大多数消费者为什么不喝高端白酒?一是喝不起,二是喝不值(主要指杂牌高端),三是“面子酒”的功能价值太单一、太直白。

高端品牌越来越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有限市场空间内,这给二线名酒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竞争机会,所以,近年来二线名酒或新名酒势不可挡,业绩扶摇直上,比如:汾酒、洋河、金六福、河套老窖、枝江大曲、口子窖等,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的理性审视,原于高端品牌似乎只能满足“身份、地位、面子、尊贵”这一感性方面的东西,其他理性的东西很少。我们知道,功能价值诉求有两种境界,第一种是上市新品牌、短线品牌,为了切入市场做销量;第二种是顶级品牌,品牌价值定位已经成熟,注入一些功能理性成分就会锦上添花,比如:茅台、可口可乐、青岛啤酒等。第一种是起步找支点,摇摇晃晃上路,第二种是蓄势储能,创新,超越,这两种境界有天壤之别。

中国的高端白酒品牌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正在寻找这种境界。他们开始寻求继高端价格、身份地位之后的“第三种价值”――健康功能。大品牌的功能价值诉求一般被称为是一种成熟后的“创造性理性消费”。

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中国名优白酒企业倡导“健康”的越来越多,特别是“茅、五、剑”三大巨头,终于齐声唱起了“健康歌”!在消费者和大众传媒普遍存在“饮酒伤身”的片面误解下,这三大巨头,尤其是敢为人先的“茅台”,终于鼓起勇气站了出来,以大量事实依据和研究成果,以众多专家现身说法等,持之以恒,毫不妥协,进行了一场不屈不挠的持久战争。

我们知道,对于国酒茅台来说,其品牌三要素“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已经走到了一定高度,高端品牌的地位和形象不可动摇,再运作“三要素”做形象推广已属多余。顶峰之后的国酒“普世惠民”心态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顺其自然的,毕竟健康是世界人类永恒的主题。茅台以大量研究成果常年力挺“健康酒”,显示出的是一种大品牌超越后的淡定从容,也是一种大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这场引起巨大争议,传播沸沸扬扬,持续多年的“白酒健康之争”,最终取得满意效果,“喝酒有害健康”的陈见在“茅台”等立场坚定的反击中趋于平静,这对整个白酒行业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应该说,“白酒健康学说”是白酒高端品牌的一次集体理性回归。

那么,“健康功能”能不能拯救高端白酒?或者,能否打开更宽广的渠道?从白酒诞生的本质、属性和演变来看,白酒属精神产品,文化产业范畴,“健康”只能是辅助功能(附加值),而不能成为“主治功能”。过度诉求“健康功能”也会把白酒引向另一条道路――保健酒,模糊了白酒应有的社会功能价值。高端白酒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和文化定位,需要“功能价值”的不断创新,在新文化语境和氛围下找到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品类价值观”,以区别或超越啤酒、葡萄酒、黄酒,或洋酒等等。

浅论体育舞蹈的价值功能 第6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体育价值;舞蹈功能

体育舞蹈起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以欧洲的宫廷舞蹈和南美的土风舞为蓝本,所引发的一种新式舞蹈,而传入我国则是通过海归人士在上流社会出现的一种交谊舞,这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在我国民间得以迅速的传播和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项目,其音乐的伴奏也很轻快,对于人数上要求不大,即可以多人又可以单人进行表演,且姿态万千,其表现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的流派形式,对于整体来说,能够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下面我们通过对体育舞蹈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方面进行讨论。

一、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体育舞蹈的分类。新兴的体育舞蹈,以男女双人联系位主要的基本形式进行表演。一边极具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又能够以一种体育竞赛的形式来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意识,对于现阶段的社会生活来说,也是一种有国际性特色的体育运动形式。而我们在进行体育舞蹈的分类过程中,可以根据其风格和技术特点进行相应的分类,按照风格和技术结构来分类的话,一般可以分为标准舞(也做摩登舞)和拉丁舞。但是按照竞赛的竞技性来分的话,则可以分为摩登舞、团体舞和拉丁舞三类,而摩登舞通常包括了探戈、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舞。而拉丁舞通常就以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舞和伦巴为主。在团体舞中主要则以拉丁团体舞和摩登团体舞为主。

(二)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因为体育舞蹈的分值比较多,同时因为各自不同的发源地的习俗不同,也就导致了其特征上有一些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即便舞蹈的风格迥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舞蹈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来说,也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针对体育舞蹈的体现形式上来说,是能够让人更多的感受到舞蹈者的内心美感,同时也是促使体育舞蹈能够成为一种优雅的形式,让日益流行的形式更为普及。

二、体育舞蹈的价值

体育舞蹈的价值方面,我们可以从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艺术价值和运动价值上来进行分析和描述,除此之外体育舞蹈对于社会的贡献价值也不容忽视。

(一)生理学价值。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在运动生理学上对人的运动反应所呈现的科学研究上,是可以根据对运动的负荷价值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学术研究,而这也是对学术上的一种认知。简单的说,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心率110次/分的情况下,人体的血压、血液等生理特征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即健身的价值不是很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的时候,此时的每搏输出量就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对于整体的机构来说,是一种最佳的运动状态,也是健身的最佳效果;当心率达到170次/分的时候,虽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健身效果。但是当超过这个数据以后,对于人的生理机构影响方面,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通过研究的数据分析之后,普遍认为当人以每分钟120-140次的心率活动,是对人体的内部组织方面的理想状态。而我们通过检测也发现,不同体育舞蹈的最高平均心率分别如下:华尔兹142.8次/分,恰恰145.2次/分,探戈142.6次/分,牛仔舞172.8次/分。而这四种舞蹈对于健身效果也比较明显,是具有良好的生理价值的。同时也有资料表明,相同的90分钟体育舞蹈锻炼中,男女的平均心率大概可以保持在135-170的浮动范围之中,而男女的能量消耗也分别达到了4350kj和2850kj,而这样的能量消耗,相当于人的

100g体内脂肪。所以经常进行体育舞蹈的锻炼,是能够更好的保持身形的一种良好形式。

(二)心理学价值。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是大脑对客观动态事物的思索。古语有云“动则不衰,乐则长寿。”其实这就暗合了人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只有良好的心理态度,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人体自身的生理运动机制。当人在进行舞蹈运动的过程中,会以一种开朗的心境进行自我体态上的欣赏,在优雅的舞曲之中,就可以按照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去抒发情感。而体育舞蹈大多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受生活,所以这就能够更好的把观赏者和舞者带到一种更为空灵的境界之中,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之中,这样对于心理学价值来说,也就具有了更为重要的价值。

(三)美学价值。体育舞蹈的本质是一种类似于体育的舞

蹈,它通过音乐来呈现一种艺术,所以是一种极富美学价值的肢体艺术表现。第一,在肢体艺术上说,体育舞蹈通过不同的节奏动作来表达人的情感,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来展示自我的内心情感,让人感觉到舞蹈的一种内在修养气质,这样也能够更好地额表达其练习过程中的各类控制形式,对于整体的结构来说,不仅能够大幅的改善人体的协调能力,更是一种让人发掘人体协调美的肢体艺术。第二,在运动的美学上来说,体育舞蹈通过丰富的动作表现,来营造一种有规律的动态没。在通过有序的肢体运动过程中,利用移动和静止的体态结构来营造一种跨越立体结构之外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爆发、对比和转折等特性来展现舞蹈过程中的独特美感。所以其结构是运动美学的完美体现。第三,音乐美感方面,这是舞蹈的灵魂所在。体育舞蹈作为舞蹈的一种形式,再对音乐的择取方面,一般是以旋律节奏方面进行自身的扩展,这对于体育舞蹈的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来说,更能让人了解其中的内心背景状况。首先可以从不同的节奏中释放自我的情感,同时可以通过音乐来和空间角色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在舞蹈过程中和音乐的本质给人展现出一种协调的韵律之美。

(四)运动学价值。我们在针对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分析中,主要是通过人体解剖学上进行的,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蹈者通过有节奏的对身体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不仅塑造出了不同的体态变化,对于自身的造型和表现上,都是对自身情感技艺的一种升华,对于提高自身的表现形式来说,是能够更好的展现自我的一种新形式。而这对于我们进行运动学上的研究来说,更具科研价值。

从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来看,其实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其作为体育项目来表现,是能够更为全面发挥其运动竞技上的优势的。而同时作为舞蹈来说,对于个体的练习方面,都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个体的特色的一种新形式。

(五)社会价值。对于社会价值上来说,体育舞蹈通过人们对自身思想的表达,成为了一种跨国交流上的一种新形势。与此同时通过优美的肢体表现,也成为伴随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不同国家的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通过自身对舞蹈的热爱和对舞蹈的理解,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舞蹈表现出来。所以这一舞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交流。

结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体育舞蹈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使用价值,不论是情感上的抒发还是在对生活的感悟上,或者是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都能够很好的表现出自我的一种思想态度,这样对于现代紧张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具有一定的改善的一项有效的舒缓策略。所以体育舞蹈对于社会的使用价值来说,是具有很好的应用效益的,是一种更为合理的体育竞技形式。

参考文献:

[1] 邬凤.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价值[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14-215.

[2]李林峰.淮阳民间体育舞蹈——担经挑考究[J].兰台世界,2012,(25):167-168.

[3] 姜丽.体育舞蹈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3):92-93,126.

[4] 于庆霞.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运用价值[J].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1):142-143

刍议现代德育的价值功能 第7篇

传统的个体伦理学从社会本位的立场出发, 强调对个体行为予以规范;与此相适应, 传统德育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当做“绝对真理”而无条件地接受下来, 对其道德合理性毫不怀疑。与传统的个体伦理学不同, 制度伦理学则取个人本位的立场, 其主题是社会本身的正义性, 而不是个体的善恶。它关心社会制度对个人的权力、利益应负的责任与义务, 并依次评价其正义性与合理性。制度伦理学提示我们优先注意制度德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先在性和示范性, 在一个不道德的社会里, 一方面, 不能培养大量有道德的人;另一方面, 即使培养了少量有道德的人, 也没有多大意义, 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制度的不道德。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走向道德、走向法制、走向秩序的国家来说, 当然社会的主要工作要放在制度变革上, 学校德育也并非无事可做。在制度变革的前提下, 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第一, 评判社会的道德合理性;第二, 对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制度来一番道德审视。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到课堂秩序, 从基本的德育纲要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都要进行一次道德合理性的论证。这个论证的主体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 由学生来对这些制度进行道德合理性的判断。这与传统道德无条件地接受并灌输道德条文根本不同。

2 高扬终极关怀

学校德育依靠什么来审视社会正义?显然, 不会是某一具体的道德规范, 而必须是, 也只能是具有终极价值的终极关怀。人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存在, 经常要被“为什么活着”“人生意义是什么”之类问题所困扰。人在这些问题上的追问、思索, 或者焦虑、不安, 表现出一种终极关怀, 并由此导致对信念、信仰的需要。个人的信念、信仰, 所要面对的不是某一具体道德情景中的行为规范,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原则, 而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的最终意义和价值。人们从这样的终极价值出发, 才能反观社会、反观人生、反观自我;才能由“自在的”存在, 进入“自为、自觉”的存在。从形式上讲, 评价一个人生活得高尚还是庸俗, 不是依据其占有的物质条件, 也不是依据他的社会地位, 甚至也不是依据其知识水平, 而是看他是否思考并拥有这样的终极价值。有这样的信念、信仰的人, 才是有人生目的的人。按照这样的目的坚定不移地实践, 就有可能脱离低级趣味,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当然, 从内容上看, 人生的信念、信仰应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道理”。人们普遍认识到过去学校德育那套“假、大、空”的虚伪与危害, 因而一个时期人们关心的主题是如何“从天国回到地面”。不过, 学校德育在抛弃了迷信之后, 却害怕关注人生信仰问题, 对于终极价值“绕道而行”。有论者指出, “……今天道德教育拘泥于物象, 拘泥于琐碎的规范授受, 从而对学生的终极价值求索无所关怀……”[1]道德教育要超越日常行为规范的层面, 就不得不正视终极价值问题, 高扬终极关怀。

3 强化普遍伦理

人的存在有二重性。对于一个有自主行为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个体来讲, 一方面, 要按自己的意愿和尺度来存在;另一方面, 又应该依照他人的、社会的尺度来行动。前一方面, 是道德主体性的体现, 后一方面, 则是道德规范性的体现。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 在校学习的过程, 当然也是其道德发展的过程, 也是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 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道德社会化过程的重点就在于对于普遍伦理的学习、体认和践行。所谓普遍伦理, 第一, 它是面向所有人的, 而不是一部分人或少数人。普遍伦理的道德生活或道德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几个社会接班人, 而是为了所有人的道德生活。第二, 它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具有最广泛的客观普遍性;同时, 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接受的。当然, 它不一定是最优的、最好的, 但一定是最起码的、最具普遍性的。有人以为, 这种普遍性伦理, 人人都必须遵守的伦理, 不必伦理学家煞费苦心地论证, 因为, 既然是人人都必需的, 它必然是人人都需要的。对此, 我们不能否认, 但是让所有人, 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都掌握和领会这些普遍伦理, 却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一方面是他们的直接经验或体认, 这是个体道德发展尤其是品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 也需要他人的提醒和点拨。过去的学校德育的弊端, 不是说它开展的道德教育太多, 这实在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 而是说, 它完全背离了学生的生活, 代替了学生的道德生活, 对学生成为一种“命令”, 无视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第三, 由前面两点所决定, 这种普遍伦理的道德教育必定是从基本道德规范开始。

4 提倡主体精神

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 这里所讲的人, 既指群体, 也指个体。从学校德育来讲, 我们要尤其强调学生个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个人道德是如何生成的?从客观方面来讲, 当然与传统习惯、社会教化、政治经济制度等密不可分, 但是, 个人在这些外在的因素面前, 并不是纯粹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能够主动选择、积极创造的。个人的需要, 个人的认识能力, 使个人在道德发展中处于主动摄取的位置;个体的生活实践则是个体道德生成的基础。固然, 个人并非天生就是道德的主体, 他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即从自然个体 (自然素质与生命活动条件的偶然结合) 、社会个体 (个体只是作为群体的一个粒子而存在) 到独立个体 (个人具有自我意识, 能够对社会角色和社会活动进行主动选择) 的发展过程[2], 但道德要真正成为“此人”的道德, 就一定非要经过此人的认可与选择不可。这种主体精神, 实则为自律精神。自律是道德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道德主体履行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过程就是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个人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既已确立, 就要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充分尊重这种主体地位, 把道德教育的过程变成走向主体和主体成长的过程。无论学生是不是现实的主体, 他的需要、选择与生活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而且, 离开了这些也无法发展出高水平的道德。

摘要:现代德育何为?具体来说, 包括审视社会正义、高扬终极关怀、强化普遍伦理、提倡主题精神四个方面。

关键词:德育功能,社会正义,终极关怀,普遍伦理,主题精神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8.

[2]肖雪慧.守望良知[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316.

[3]严善昌.试论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策划与营建[J].中国教育学刊, 1992 (5) .

[4]刘秉权.运用信息反馈与优化控制增强德育的实效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2 (6) .

[5]刘水增.内化效应与内化规律——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 1994-3-8.

分析产品功能, 提升产品价值 第8篇

关键词:产品功能,产品价值,价值工程

“国庆”长假, 重读《文史博览》, 2013年第03期刊登了一篇“钢盔害惨日本兵”的文篇, 作者萨文在文章中介绍说:日军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的作战中期间, 钢盔确实减少了日本兵的伤亡, 但也给日本人带来了不小的烦恼。首先是钢盔的里衬太薄, 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 出汗以后如果不加处理, 很快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 强行摘取, 无意中会连皮肉扯下。而最初日军对这种古怪的情况不会处理, 用暖水浇钢盔进行救护, 结果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日军宿营的时候, 经常听到头和钢盔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发出阵阵哀号。攻占齐齐哈尔, 日军阵亡三百余人, 因为冻伤减员的却几乎达到两千, 其中不少就是这种“钢盔头”伤。

日苏诺门坎之战, 日军又发现大量日兵尽管戴着钢盔, 依然在作战中因头部中弹而死, 反而是不戴钢盔的没有这样高的比率。原来, 日军当时使用的钢盔, 前面正中有一个很大的红色星星, 红色是最醒目的, 老远就能被发现, 瞄着小红太阳开枪, 钢盔成了靶子, 中弹的日军士兵, 多半是头盔正中被一枪命中的。

以上两则的历史轶事, 平常人可能幸灾乐祸地讲:侵略者都没有好下场!活该!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无法淹没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深的痛苦烙印, 也无法洗涤中国近代史一系列耻辱的不平等条约;在中日甲午战争两个甲子年的今天;我们痛定思痛地, 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将12月13日南京大屠确定为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让事实告知我们并让我们探索,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2个甲子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 清军31500人死亡、而日军13306人死亡, 清军死亡人数比日军多18194人, 是日军的2.4倍, 日本获胜, 签订耻辱的中日《马关条约》;日俄战争, 俄国88429人死亡, 而日军32904人死亡, 是日军的2.69倍, 日本获胜。 (引自百度)

军事家和政治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人就“钢盔”的发明、功能、作用, 采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 分析日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1914年, 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在看望伤员时, 听到一个伤员说, 敌人打炮时, 很多人被炸死了, 他只受了轻伤, 原因是他把铁锅扣脑袋上了。于是亚得里安将军来了灵感, 根据铁锅弧形形状, 可以让弹片大多会滑飞, 保护脆弱头部的原理, 便让工厂照葫芦画瓢, 造钢盔装备部队, 结果伤亡率大大减少。据统计, 二战中以美军为例, 由于装备了钢盔, 使7万人免于伤亡。钢盔的基本功能是防止火炮散弹的, 一旦穿透力强的子弹击中钢盔的中心, 一样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带有小红太阳的钢盔, 成了醒目的靶子, 成为了无视钢盔基本功能的牺牲品……现代人们根据钢盔的基本功能, 拓展并赋予钢盔一个个新的功能 (辅助功能) , 从而钢盔从战争中进入了和平年代, 它成为保护生命的得力的劳保用品———安全帽。

价值工程是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 正确处理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一个产品只有具备有用性, 才能被人们接受, 才能成为一个商品;而有用性的大小, 决定着人们喜爱程度的;商品价格与该商品的使用寿命的比例关系, 是人们购买商品的重要标准。因此:

①创造并赋予一个个产品新的基本功能, 是满足人类日益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的根本动力;一部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就是由人利用工具到制造工具, 钻木取火、陶罐、青铜、乃至蒸汽机、电报、炸药、直流电、交流电、原子能、抗菌素等等新产品组成的。创造并赋予一个个产品新的基本功能, 这样的产品, 它的功能就会无穷大, 因此带给人类发展进程具有巨大的作用;它的研发成本可能也会无穷大, 而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可能忽略不计。一旦谁创造并 (拥有) 这个产品 (发明) , 谁将在市场经济中拥有无尽的财富, 一个强大的国家或企业无不拥有雄厚的基础科研力量。

②拓展并赋予一个个产品新的功能或辅助功能, 这样的产品, 在人类发展进程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人类从发现地球磁场, 到应用磁场———无线电;从单一的二进位制的电报到无线电广播 (单项收听) , 到无线电视 (单项收听及画面) , 到互联网的即时互动。无不建立在电磁场基本原理之中的。苹果手机在其总裁乔布斯的帅领下, 在保证手机通话、短信等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利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契机, 制造出苹果神话;反观老牌手机劲旅诺基亚等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自至破产倒闭;现在家庭家家都有的微波炉, 是1945年美国雷达工程师斯彭塞发现的———微波具有的热效应。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微波加热, 将微波炉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幅下降, 微波炉进入了千家万户;这些企业是微波炉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是微波炉行业专项技术的拥有者;这些企业的利润无法预计。你懂的, 为什么中国许多产品的毛利润很低很低, 是因为我们没有创造并赋予或者拓展并赋予一个个产品新的功能。如果日军钢盔在设计时能根据天气情况, 多加一层保温材料, 士兵们在并且在激烈运动之后, 能及时摘下钢盔, 伤亡率就会大幅下降,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化工集团的发展之路, 同时应征着“创造并赋予或者拓展并赋予一个个产品新的功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水壶除垢, 到锅炉除垢, 到所有热交器除垢;从除垢剂到许许多多的专利技术。

③一个产品的功能不是越多越好。价值工程管理方法告诉我们, 一个产品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本上, 添加任何辅助功能, 必将增加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而基本功能与必要的辅助功能完美结合, 就能实现1+1>2的效果, 反之亦然。手表它的基本功能是计时 (看时间) , 时间的正确性是手表的主要指标;如果一块机械手表附加了日期、指南针、潜水、红外线等等辅助功能, 且不计算某个辅助功能的增加, 增加了成本, 如果一旦某个辅助功能出现问题, 就将影响整个手表的质量。如果日军的钢盔上没有醒目大大的红星, 狙击手怎么能够在瞬间找到目标呢?

参考文献

[1]李婕.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用户创新激励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2]郑秋荣.通感在触屏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 2010.

浅析篮球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第9篇

1 篮球文化概念和特征

所谓“文化”,由来已久。它是由“人文化成”一词简化而来,在世界范围内很早就已出现。“人文化成”的意思是指对人施以文治教化,把本来不懂事理之人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的过程,即人只有通过学习文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对于文化一词的涵义,不同国家的学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英国文化学家泰勒表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享则表示:“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特有的符号的,加以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且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在我国的《辞海》中搜索,则可以发现,“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在人类在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同时,在我国的《体育大辞典》中,也可以看到:“广义的体育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丰富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身体活动,继而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它可以包含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体育文化则是指:体育是人们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具有自身价值并被人们肯定的活动形式,从而使体育由自然活动变成文化活动。其活动和作品涉及艺术、宗教、学术、文化娱乐以及传媒等多个方面”。

自1891年篮球运动问世以来,很快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已渗入到全世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人们所爱好并广泛参与其中。篮球运动,是一种由严谨的比赛规则、精密的比赛器械、专门的技术动作、专业的裁判队伍组成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传授,相互交流并得以广泛传播,篮球运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被人们所认可。但对于篮球文化的界定,不同学者间又存在着差异,比如:刘玉林认为篮球文化体现的是体育价值、体育道德,是一种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在《中国篮球文化建设大纲》中查阅:篮球文化是指参与、组织和观赏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成果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制度和观念的总称。它的核心是指有着共识的群体对篮球价值的认同。篮球文化由篮球精神文化、篮球物质文化、篮球制度文化和篮球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构成,其中篮球精神文化是核心。总之,篮球的文化就是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说,作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篮球运动,不仅是一门现代体育科学,更是一种综合艺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篮球文化总体来说,在世界范围篮球已经显示出它的特殊文化价值,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阶层人的认可。它的特征包括:既具有全面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差异;同时还有全球性和民族性、开放性和艺术性、积累性和变异性的不同。而这种共性的特征又因为人种、肤色、地域文化的不同,对篮球有着自身的解读和吸收,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色彩的篮球文化。以美国为例解读篮球文化,美国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形态,形成了以个人本位主义为主体的“英雄主义”精神。篮球则被看作是一种展现自我的舞台,实现自我的英雄价值的平台。所以,由于美国的文化融合到篮球的文化当中,展现出美国篮球队在场上的一种霸主的气势。这就是他们的篮球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脱离本土的社会文化而独立存在。而中国的篮球文化同样受到本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篮球队伍更加注重团结、和谐,集体主义、为国争光的思想主导着中国篮球队伍。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世界的各个国家,但又因为各种原因而存在差异,这就是篮球的魅力所在。它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来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

2 篮球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篮球文化具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篮球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在运动过程中,以肢体语言在表达着自己的思想以及不同的理念。首先,它可以发展人的个性,塑造人们的人格魅力。从微观上看,比赛中必须在瞬间做出正确的观察判断,独立果断地选择个人战术行动。只有人格独立、个性鲜明的人才能敏锐的抓住机会,做出合理选择。篮球运动对人的个性张扬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人格精神的塑造进行了文化熏陶。其次,在篮球运动中讲求合作、创新及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单凭个人力量难以取得成功。这就需要集体配合来加强合作,共同完成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人物。这在篮球运动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为了取得集体的胜利,同伴之间要密切配合、协同行动才能完成。人们在篮球运动中通过这种沟通、理解与合作创造共同价值,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通过篮球运动进行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作用显著。再次,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面貌,激发人们爱国的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无不体现了篮球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功能。

同时,篮球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又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魄,更加重要的是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能够让人们学会一种民族精神。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其对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化,要求参赛的每个人都要在遵守比赛规则,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比赛或各种活动。在这个行为过程中,人们要学会遵守规则,要有敬业精神、责任感,以及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正如孙民治教授所说的:篮球运动特征决定了篮球文化的核心,这体现在,人虽是篮球活动的主体,其运动行为也要受球和规则的指挥,必须随游戏规则变化而变化。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存在于此项运动当中,体现出篮球文化这种不可磨灭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3 结论

例探课本习题的价值功能 第10篇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函数的图像过点 (1, 2) , 且在 (-∞, +∞) 上是增的,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__.

就解决该题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只追求答案的解题是起不到复习作用的.此题具有很强的发散性, 能囊括本章所学的所有函数.

教学片段:

教师:此题的条件有几个?

学生:两个, ①函数的图像过点 (1, 2) , ②函数在 (-∞, + ∞) 上是增加的.

教师:同学们能说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一个函数吗?

学生甲:y=x+1.

学生乙:y=2x (答案都是关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教师:请学生甲为我们介绍他解题时的想法.

学生甲:我先想到学过的函数中满足条件②的函数为一次函数y=kx+b (k>0) , 然后给k赋值k=1, 然后结合条件①得b= 1, 所以得到函数y=x+1, 条件②应优先考虑.

教师:学生甲回答得很好.大家认为学生乙的答案对吗? 为什么和甲的答案不一样呢?

学生:乙的答案也是对的, 满足条件的函数有无数个, 只需让一次函数中k>0, 然后给k赋值, 再根据条件①求出b即可.

教师:这是一道开放题, 答案不唯一.我们能不能将这无数个满足条件的一次函数归纳成一个代表呢? 请同学们思考 (从具体到抽象, 在学生学习单调性的定义时涉及) .

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及小组交流, 最终得出结论:

y=kx-k+2 (k>0) .

教师:函数y=kx-k+2 (k>0) 可化为y=k (x-1) +2, 此函数满足:无论k取何值, 都有“当x=1时, y=2”, 即函数的图像恒过点 (1, 2) , 这为我们以后学习函数图像恒过定点的问题奠定基础.

教师:此题会不会有其他答案? 如二次函数或类似于y=x 3 的函数?

学生:不可能是二次函数, 因为二次函数有增有减, 不满足②;函数y=x 3满足条件②但不满足①, 所以不会有其他的答案.

教师:唱出“我想飞, 多远都不会累”的周笔畅的一首歌, 要是函数y=x 3的图像能飞起来多好啊! (学生在笑)

学生思考片刻, 突然有学生由“飞”想到函数图像的变换:

学生1:我认为可将函数y=x 3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得到函数能同时满足条件①②.

学生2:我也构造出函数y=k (x-1) 3 +2 (k>0) , 这是由老师讲过的函数图像恒过定点问题所想到的, 满足条件①, 但不知道是否满足条件②.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2的想象力, 构造函数的能力, 对所学知识能立竿见影.能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这种学习数学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现在请大家一起讨论学生2提出的问题.

学生3:我认为函数y=k (x-1) 3 +2 (k>0) 是由函数y=kx 3 (k> 0) 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而函数y=kx 3 (k>0) 在 (-∞, +∞) 上是增加的 , 且平移过程中函数在 (-∞, +∞) 上的单调性没有变.所以……

教师:所以“风景这边独好”, 教师指向学生3 (掌声) , 我们更应该感谢提出问题的学生2. 我也学习学生3的方法构造出函数y=k (x-1) 2 +2 (k>0) , 满足条件①, 但不满足条件②, 但我认为有一部分是合理的, 如函数在[1, +∞) 上是增加的, 能不能让二次函数也贡献一点力量? (教师提示:留其精华, 去其糟粕;同伴互助, 众志成城.)

学生:分段函数 (一语惊醒思中人) , 构造一个分段函数.

学生都在积极尝试, 相互启迪, 讨论热烈.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几位同学的结果.

大部分学生对学生4、5的答案没有异议, 但对于学生6的答案有两种不同意见.

部分同学认为函数在 (-∞, 0) 是增加的, 在[0, +∞) 也是增加的, 所以在 (-∞, +∞) 上是增加的.

有的同学认为函数的图像是不连续的, 不好判断.

教师:函数在 (-∞, +∞) 上是不是增函数如何判断?

学生:增函数的定义.

教师:增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5的答案满足增函数的定义吗? 结合函数的图像给予说明.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函数在 (-∞, 0) 上是增加的, 在[0, +∞) 上也是增加的”不等同于“函数在 (-∞, + ∞) 上是增加的.”

教师:如果将原题中的条件②改为“且函数是偶函数”, 你还能解决吗?

大部分学生对于此题已是水到渠成, 很快得到答案.

教师: 下面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对本题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做总结.

教学感想: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数学方法得到概括和提炼, 思维得到升华, 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本教学片段通过对一道习题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 挖掘出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例题入手较易, 开放性强, 解决方案多, 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以找满足条件的函数为线索, 将本章所学的各类函数一一列举, 涉及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函数图像变换的问题、分段函数的问题, 本质上就是复习.而且在课堂上生成过定点函数解析式的设法、构造分段函数等新的知识, 这又高于课本.在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探究热情高涨, 发言积极踊跃, 对知识方法的总结与反思在不经意间自然进行着.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 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发现过程、创造过程, 从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观点是针对“照本宣科”而言的, 绝不是要脱离教材.在实践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对课后习题的处理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认为只要学生会做或给学生讲清楚即可, 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成套的资料堆里.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 “好的问题同种蘑菇类似, 他们都成对地生长, 找到一个以后, 你应该在周围找一找, 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上述案例不正是对这句话的很好的诠释吗? 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而不是照搬教材, 太“尊重”教材, 就会扼杀原本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其实在教材例题、习题中可供挖掘的素材是非常多的; 而且教材中的许多例题、习题是高考试题的源头, 甚至就是课本中的原题, 不少题目是改编自教材的基础题.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以上只是用一个教学片段阐释课本习题价值功能, 有偏颇之处, 权作交流.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必修一, 2011, 5, 第7版.

浅谈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第11篇

第一, 娱乐健身功能——舞蹈艺术功能的初级阶段。首先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欲望的发泄,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人体本能!而在欲望的催使,情感的带动,我们本能的自我诞生了一种释放压力,放松精神的活动方式——娱乐!而舞蹈的娱乐便是于自娱及娱人!在原生态的民间当地,这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很是普遍!如安徽花鼓灯,便是当地老百姓农作之余,闲暇之时自己玩出来的!特别是在过年过节,和灯会的时候,老百姓载歌载舞,有极喜的,也有极悲的!但无一不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愉悦的享受,同时也让那些囤积在心中的苦闷得到了极大的发泄并且达到快畅的心情与良好的精神状态!说到心情好坏,我不得不说到健康了!其实,舞蹈是一种很好的健身项目。舞蹈在健身的训练上有一大优势,就是它不仅仅能够让你拥有充满活力的身体,优美挺拔的身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训练出一种别然的气质!这绝对是一般的健身训练所达不到的!

第二, 政治经济功能——舞蹈艺术功能的中级阶段!首先是社会功能性。也就是它的经济性!我们可以发现,前段时间,我们原来的舞团全部都已经改企!可见舞蹈现在正以第三产业的形式慢慢进入了市场化的模式。随着国家发展脚步的推进,舞蹈艺术,或者说是各类艺术都将慢慢在经济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其经济功能!第二便是政治功能!OK ~就拿《复兴之路》来说,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艺术!其实用这种充满了艺术色彩的政治手段,大大宣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的方式还是比较受用的。并且从古至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形式的影子!如我们的唐朝乐舞,如法国路易十四代表性的政治手段:艺术服务王权,以增强至高无上的王权统治等。都是十分典型的艺术政治功能!

第三, 精神引领(教化)功能——舞蹈艺术功能的高级阶段。 我把精神引领(教化)作为艺术功能的最高阶段表现,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依据!但是,多年在艺术之路的匍匐前行,从未放弃。并且在其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真诚,学会了善良,学会了爱,学会了等等等的我!对此,深信不疑!然而,我认为。很多人,包括一些舞蹈艺术者本身都完全认识不到这一点!这是多么的遗憾啊!而且,现在的很多艺术的作品当中更是缺少了这种精神的引领与教化,这是多么的可惜啊!在这,我想举一个例子!一个是国外的一部舞剧《神舞》。这是一部我的朋友分享给我的一部现代舞作品!我觉得,我在这个舞剧当中看到了那种精神!因为,这部作品的本身就是一次精神的寻求!大致是讲一个现代人,麻木了城市的浮华,它无法忍受自己华丽外表的皮囊内那空虚不堪的灵魂!因此他回归到自然,想去寻找先人的脚步!随后他遇上了当地的原始人,在他们纯粹自然的舞蹈下,感悟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并与之同行共舞!我认为,这部作品从形式到内涵都是十分优秀的!他不仅能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更能让我们看到现代人与原始人精神上的碰撞!而这个火花,就是我们所感受到,领悟到,并被感动到,教化到的的舞蹈魅力!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他们特殊的价值所在!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价值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概念。因为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然而,我们之所会重视一样东西,是因为它有更超然的价值。当一样物品和另一样物品具备相同功能的时候。那么这个物品的特殊性,便直接决定了它的价值!

第一, 娱乐健身的特殊价值!这个特殊价值体现在他具备其他娱乐健身项目达不到的效果与目的!我们经常说道的娱乐,往往都是单元的!比如,上网,看书,打球,KTV,打牌等娱乐项目。这些娱乐的通道都是单向的!然后舞蹈艺术,如当地的艺人。他们在娱乐过程中,又是释放者(演员),又是接收者(观众)又是开创者(编导)可谓所是一种非常丰富,并且多元的高级娱乐项目!且这种娱乐,小到可以是家中的自娱自乐,大到皇家贵族的宴会交谊舞!可以说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啊!而在健身方面。舞蹈艺术的训练并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训练。同时,更是对心情的一种调解!很多人可能都会有感受,那就是很多时候,你的个人状态的好坏直接影響了你的身体支配能力,然而你的心情正是决定了你的状态!据有效调查表明,心态好的人的平均寿命要比那些心事重重的人的寿命要高很多哦!

第二, 政治经济的特殊价值。可以说,政治,经济,文化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更是立国之本!所以,政治经济的价值也是国家的价值!试问,你可知道美国的国歌怎么唱么?知道西班牙的国歌怎么唱么?知道法国的国歌怎么唱么?想必绝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唱!但是,你绝对知道美国的街舞,现代舞。知道法国的芭蕾舞,知道西班牙的斗牛舞!可见,舞蹈艺术是可以代表国家在国际平台上造成一定影响力的!因此,我大胆并强烈的提议!我们国家不仅仅要有国歌,更要拥有国舞的艺术!据有效研究,人类大脑对感官的接受程度,最强烈的便是视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了!然而,舞蹈艺术是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你说这影响力,能低么。。。

第三, 精神引领(教化)的特殊价值。首先我敢说,舞蹈艺术的特殊价值在于它的精神表达以及精神传导是站在精神领域的最高峰的!其实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用语言描述的东西,因为它是一种感知的东西!是人潜在的一种意识!比较书本,我认为从书本中获得的精神粮食不一定是最极致的!但是它量大,再怎么,也能把你喂饱!然而舞蹈艺术在精神传播和引领方面就绝然不同了!他没有很具体的形象,更没有如文字般的语言繁多!但是,它却可以把精神这种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直接传达到你的身体!让你非常强烈的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因为,它是活生生的一个精神去触碰另一个活生生的精神!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精神引导最好的一种方式!因此,我想说,舞蹈艺术是教育化人以及传播我们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最好方式!

结语:

舞蹈的美育功能与价值研究 第12篇

一、塑造优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

身体是舞蹈的重要载体, 谈到舞蹈时人们总是联想到优美的舞姿和高雅的气质, 即舞蹈的外在美感。 外在美主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肢体的柔韧性、灵敏性,最终达到肢体和躯干各个部位协调、 匀称的配合。 舞蹈对舞蹈者体态和气质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不同舞种培养出的气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芭蕾舞可以培养出高雅的气质,古典舞培养的则是舞蹈者的精、气、 神。 通过舞蹈的律动性训练, 舞蹈者能够从中体会到舞蹈的内在文化,自身的审美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 优美的体态与高雅的气质相结合,便造就了舞蹈者迥异于他人的独特的美。

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审美能力的一个总体反应,包括审美的感知、 感受、 标准等多个方面。 舞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来帮助其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剖析舞蹈美的特点,教会大学生欣赏优美的舞姿,分辨舞蹈动作的规范与否,鉴别舞蹈作品的优劣,感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表现美、追求美等一连贯审美过程,学会如何欣赏一部舞蹈作品,学会从中体会到美感,从而逐步地培养起自身的鉴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三、培养审美创造力

大学生在对舞蹈美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之后,通过一步步模仿、训练、创新,进而达到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创造美。 创造性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潜能,而审美创造潜能的挖掘完全可以通过舞蹈来完成。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作美、体态美、气质美的呈现来帮助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最终创造美。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它集音乐、肢体动作、节奏变化、情感表达于一身,舞蹈者通过对手、眼、身、法、步的调动,伴随着音乐的变化,在头脑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指挥肢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享受追求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一过程本身也持续不断地激发了其创造美的动力和能力。

四、提高智商和情商

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样对舞蹈者本身的智商和情商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价值。 人的大脑是由左脑和右脑构成的,左脑以逻辑思维为主导,右脑以形象思维、艺术鉴赏、情感调动为主导。 舞蹈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左右脑的全面发展,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舞蹈动作,对于舞蹈作品的内涵解读也需要大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力。 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促进大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舞者的智商和情商。

五、培养舞者健全的人格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优秀的舞蹈作品富含深厚的情感内容。 舞蹈能够培养舞者健全的人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能够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整个训练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并且训练过程常常伴随着疼痛和伤痛,需要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毅力。 另外,通过统一的训练与合作来完成一个舞蹈作品,以团队的荣誉为训练目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结束语

舞蹈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它能够使学习者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树立起科学的审美观,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舞蹈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与自然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群体关系的体现。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其中不乏一些腐朽、 落后的负面思想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忽视美育、专业教师配备不足所导致的艺术课程发展迟滞的现象一直存在。 社会上一些不良文艺作品所带来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 也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科学审美观的建立。 在此种形势下, 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 通过美育来帮助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表现美、追求美,帮助其通过舞蹈艺术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积极做一个美的传播使者,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建.从民俗背景到舞台前景的桥梁——职业民间舞“元素化教学“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5(01).

上一篇:空域算法下一篇:初中英语写作训练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