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2024-05-20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精选12篇)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第1篇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仍多以教师为主导, 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学生习惯于强行记忆这些理论知识以应付考试考核, 而忽略了对课程实质精华的把握。笔者认为, 应采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

在授课过程中, 重视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中药炮制学课程的兴趣。如在讲述甘草的炮制作用时, 可以结合中药药理学的知识, 引出甘草中毒的原因以及解毒原理, 然后引出甘草蜜炙后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原理,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炮制作用的理解。在讲授中药炮制的目的时候, 以乌头的炮制方法引出乌头中所含的毒性成分的研究历史, 讲述其所含有的乌头类生物碱及其降解产物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同时将炮制降毒的原理以化合物结构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形象地说明中药炮制减毒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并使学生掌握目前中药炮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了解毒性药材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来探讨其炮制的机制,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药炮制学是与中医临床实践密切相连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 我们系把这门课程设置在第六学期开设, 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等课程, 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因而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 为了充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我们适当的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后进行课堂讲解。例如在学习盐炙法时, 在深入细致地讲解知母、巴戟天、杜仲、黄柏等中药后, 就要求学生自学泽泻、车前子、益智仁和补骨脂四味中药, 然后在下次上课时随机抽取, 确定4位同学每人讲解一味中药, 要求讲出该中药的来源、历史沿革、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和炮制原理, 全部讲完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这种教学方法表明, 学生们都非常重视这样的表现机会, 他们翻阅教材, 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上网搜索相关的内容, 精心准备, 反复练习。某些学生还制作了多媒体, 图文并茂, 在讲解中, 当他们的独特见解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和同学们的认可后, 他们就会看到付出努力后, 终究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从而提高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也加深了对本门课的理解程度, 更加热爱学习。

2 加强实践教学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炮制课教学要强调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3], 在注重课堂中基本知识培养的基础上, 实验课中开设了多个层次的实验内容, 开出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实验, 实施了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更直观感受炮制后所产生的饮片变化, 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各个层面的实验内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进行创新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综合性实验中先让学生通过传统实验中的炒、炙、煅、蒸、煮法等观察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的性状变化, 再通过化学、药理等验证性实验观察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作用的变化, 说明炮制的合理性。而设计性实验则需要根据老师所给的命题, 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最终获得实验结果, 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相当有益。实践证明, 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层次的实验, 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有较大作用。实验教学中, 主讲教师亲自带教实验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不断对实验内容进行规范调整, 经过课程组人员的多次探讨, 反复论证,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新的配套实验教材。

中药炮制学实践教学还在“石河子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 开展了中药专业学生的为期2周的中药炮制学课程的集中实践教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按照要求积极参与。实验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宽, 从实验设计要求上基本覆盖了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分析的各个方面, 学生们都主动通过上网和图书馆等各种途径查阅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 亲自动手配制试剂, 学生4人一组, 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通过集中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 必须总结和分析失败原因, 多动手、多尝试,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解决不了的老师再讲解, 同组之间相互配合。通过数据分析和论文的撰写, 使得学生真正的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近两年的实施情况来看, 学生普遍认为, 集中实践教学收获甚大, 对课程实习的反映效果非常好, 并且许多同学不再感觉理论知识枯燥、难学, 反而产生了学习中药炮制学的浓厚兴趣。

另外, 为了解决学校缺少炮制机械和无法提供大量实验药材的问题, 也为了增加学生的见习教学环节, 通过与石河子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联系, 在学生学习中药炮制理论和方法后, 增设了中药饮片厂实习的环节, 在企业技术工人的指导下, 了解饮片生产的相关设备与实际操作, 要求学生对饮片生产工艺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在社会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

现代的多媒体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它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方法, 而且因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显示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利用图片、幻灯片等介绍中药炮制的基本知识、饮片的性状, 加深学生对药材炮制原理及炮制前后性状的了解。在教学中, 除了经常利用强大的网上资源下载各种炮制品饮片图片外, 还利用实验课中学生自己炮制出不同程度的饮片, 拍成照片并应用到幻灯片中, 使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更容易接受比较陌生的概念, 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讲解中通过加入一些炮制方法操作、企业饮片厂生产实践录像等, 让学生了解中药净制、切制及炮炙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到大生产中各种生产设备的应用, 便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4 结语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 通过采取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等途径, 学生掌握了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 了解目前中药炮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中药炮制学课程的兴趣, 有效提高了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 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先琼, 刘艳菊, 王光忠.《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探索[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 (2) :263-264.

[2]高慧.论提升《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J].医学研究杂志, 2009, 38 (10) :132-133.

[3]吴艳萍, 刘强, 易延逵等.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 17 (4) :80-81.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第2篇

为明确医院中医科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卫生院第一位责任,并严格考核。中医科要把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供安全服务,控制医药费用作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点。对管理混乱,医疗纠纷不断,群众意见很大,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科室,要及时处理相关责任人。

一、目标管理与奖惩

l、科室主任(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各科室目标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综合平时各项检查结果,由院长办公会作出总评。

3、本责任目标实行奖惩,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落后的科室给予批评,直至对责任人撤职等。

4、科室出现医疗纠纷的,年终实行一票否决。

二.确定以中医中药为重点的科室建设,创建中医中药和谐发展环境

我院明确今后工作将以发展中医中药为重点科室建设的医疗方向,为此医院确立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思路。

(1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中医中药特色发展为方向,明确以中医中药为发展目标。今后工作计划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2今后将把科室综合考核目标、绩效考核中将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3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一要抓好学科配套设置和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

工作,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二要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高我院急诊急救能力在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综合竟争力。三要切实加强专科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我院在今年工作计划中着手把骨伤科、肝病、肛肠、针灸推拿理疗等科室做为重点专科加以培植,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向其倾斜,使其逐步成熟,带动全院业务工作的发展。

三.加强中医中药人才培养,有计划配备的中医中药人才

我院着力加速人才培养和设备引进,尤其是的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配备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新的诊疗项目。继续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原则,逐步建立完善人才梯队。

(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今后我院招聘主要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现有进修学习人员主要安排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争取在十二五计划内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5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5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

(2定期组织医、护、药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要求我院全体护理、药学人员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理论基础知识100学时以上,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技能。

(3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医知识,参加中医管理培训。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参加中医中药学历提高学习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4临床科室负责人中有计划调整充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人员担任。三.鼓励中医中药项目的开展

(1制定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2积极鼓励开展医技项目、中医诊疗技术项目,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理疗等,提高其中的绩效分配比例,中药处方(饮片、成药、医院制剂绩效工资比例与西药处方提高一倍,处方比例不断上升。

四、抓好重点专科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硬件设施的投入使用,使我院成为一所,外观宏伟、功能配套完善、住院条件优越、内部设施先进、工作环境舒适,社会形象良好的一级甲等卫生院。

2、突出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探索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长效机制,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要借助和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人类文明成果,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和诊疗能力,强化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1制订以针灸理疗科为专科的重点发展规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腰痛、项痹、面瘫等为我院中医特色优势项目。

(2制定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 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3加强针灸理疗科等我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

五、加强中药药事管理

(1根据工作计划,我院将按《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对现有的中药房进行全面改造装修。

(2根据我院2011年工作计划,我院已经按《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对现有的中药煎煮室搬迁、改造,使其达到较高水平。

(4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中药煎煮室管理规范等中药药事规范管理制度,使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6.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对现有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进行全面装饰,装修完毕后我院中西医结合医药文化特色将得到体现。

六、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制定相关鼓励和考核制度。

1、临床常见疾病诊疗中,应体现中医药诊疗方法,参与率应达到60%。(1临床医生所开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应占所开门诊处方总数比例≥60%,其中饮片处方应占所开门诊处方总数比例≥30%。

(2针灸理疗科、疼痛科采用中医非药物技术治疗人次应占该科门诊总人次的比例≥50%;其他门诊科室(产科门诊除外采用中医非药物技术治疗人次应占该科门诊总人次的比例≥5%。

(3住院病人中,中医药参与率应达到100%。

(4住院病人中,中药汤剂使用率应≥60%,每位管床医生单独核算。(5特色病证的中药饮片使用率应≥80%。

(6肝病、骨伤、针灸三个重点中医专科的住院病人中,中药汤剂使用率应≥80%。

2、中医优势病种诊疗率、临床中医治疗率、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列入综合考核。鼓励各临床医生对中医特色疗法或方剂的发掘应用,每个科室应申报该科优势

病种的协定处方≥5个。临床中医药特色优势病种的诊疗中,必须以中医药诊疗为主要办法,目标为高于60%以上。

全院临床常见疾病诊疗中,应体现中医药诊疗方法,每提高10%,增加总绩效1%,每降低10%,扣除总绩效1%。

附:镇卫生院月度绩效工资目标考核办法

——————————————————————————————————————————————————

————————————————————————

中医中药学贵在“医药不分家” 第3篇

“日前,在北京海淀科普基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聆听“中科院”院士李连达教授的“科普讲座”,题目是《中医理论新解》 。李连达院士认为,中医理论含有丰富的哲学、人文科学思想,是具有社会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中医理论,问题复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争论颇多,深奥难懂。

“小学生”听“大专家”的报告,一切都感到新颖。我感触最深刻的是:中医的“医”和“药”当是“合二而一”的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绝不是“一分为二”的踽踽独行。医药犹如人之两条腿,缺一而蹒跚趔趄。当然须缀言一句,中医专家讲的“医药结合”系指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行医手段。时政强调的“医药分家”是医药管理机制改革和管理方法。

中医药是国之瑰宝,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不无遗憾的是,近百年来,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名人”认为中医不科学,不如西医精确。因之由敬而远之到公开挞伐,虽然是少数,但“名气”大,“恶劣”的作用不可小觑,客观上把中医国宝边缘化。“天亮不是公鸡叫的”,中医的实际存在,从防病到治病的实际效果,有目共睹,无法抹煞。

我读过一篇《中医药这把“钥匙”不能丢》的文章,作者认为,“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所谓看人,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精心诊切,穷研方脉,尤其是临证省病,至精至微,“把一脉而思全身”。引用古医书的一句话,“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作者用一句玩笑话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稀里糊涂地活。病诊断清楚了,人没了,这样的诊断还有什么意义!我的理解是,正如中医书《素问》中所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一“防重于治”的思想,至今依然有生命力,且可以用于“治国理政”。“上工治未病”,良医也。

“中医药不分家”,字面上理解,系指中医的诊病用药和治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可分开。“望闻”与“问切”即中医的“四诊方法”,自古至今,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主要方法。李时珍曰,“上下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也就是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等各个方面变现出来。“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有诸内者,形诸外”。“闻其五音别其病”,“望色以润泽为本”,“临病人问所便”,“脉贵有神”……都是难能可贵的经验之谈。“见病医病,医家大忌”。“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听诊器、X光和CT手段,各有独特作用,只能融合而辩证。

“望闻问切”搞清病因病灶之后,接续的当然是治疗。中医的治疗无外乎是理疗和药疗两种惯用的方法。如果说“脏象学说”、“精神气血”是理论基础,那么“发病原因”、“致病机理”则是因人而异“望闻问切”后得出的结论。于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或对症理疗。其中理疗的方法最为常见并最易见效的不外乎是“经络针灸”和“气功推拿”,目前已然享誉世界,成为中华医药学的瑰宝。

中医药贵在“药”,用药原则十分讲究。“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讲的是谙熟药理;“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说的是精通药性;“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要求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修而肥者饮剂丰,羸而弱者受药减”。中医真是“攻病如攻敌,用药如用兵,兵在精而不在多”。当下最为时髦的用语是“私人定制”,其实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信条历来是“私人定制”。这就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中医中药不分家”的最高境界是“辨证医治”,把人视为“完人”,主张系统看待,全面衡量,方可一叶知秋,不是瞎子摸象,以点带面。中医作为整体医学,不仅治疾病,也治未病,拥有独特优势。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第4篇

1 中药饮片质量的管理。

1.1 使用道地药材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武器, 医院中药质量的好坏与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关系极大, 当前中药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医院中药房应将中药质量管理放在首位, 只有千方百计提高中药质量, 才能改变“医准、方对、药不灵”的现象。使用道地药材, 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办法。道地药材, 一般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1] 。在我国, 称得上道地药材的约有200种左右, 如“怀四味”、“浙八味”和川、广、云、贵、蒙、等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古代鉴定药材品质的综合性标准, 每种道地药材均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2]。现代科技进一步证实“道地性”的客观存在, 如产于南谯区的滁菊主要成分黄酮的含量比其他菊花高32%~61%;安康产的淫羊藿所含的淫羊藿苷为3%, 而旬阳产的却只有0.14%[3]。 道地药材因其质量好, 疗效佳在众医家心目中享有重要地位。因此, 三甲级的中医院使用道地药材, 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选择有信义的供货单位

中药品种较多, 来源广泛, 真伪优劣并存。当前, 中药市场饮片鱼龙混杂或以次充好现象还时有发生, 伪劣药材还有可乘之机, 如果在采购中稍有不慎, 就会使伪劣中药饮片进入医院。医院应坚持从合法的、规模大的GSP达标的药材公司或GMP达标的饮片加工厂作为主渠道购入中药饮片。

1.3 选择思想道德过硬, 专业水平过硬的入库验收员

中药质量管理首先把好入库验收第一关, 决不能一味的讲究经济效益, 而不注重药品质量, 从事中药验收工作同志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都要过得硬, 要明确认识到中药验收工作是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的第一关。在业务上能准确掌握各种中药的性状鉴别, 还要熟练地运用显微镜进行鉴别, 熟悉各种中药的主要理化成分, 参考使用一些简单易行的理化鉴别。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入库。

1.4 中转库把关

对仓库发来的药品应注意检查, 属劣质药品或加工炮制不规范、不到位的饮片等有权拒绝入库。对库存药品要勤检查、勤整理, 防止虫蛀、发霉、变质、走油现象的发生。夏季来临时, 对于需要冷藏养护的中药, 以及特别容易虫蛀的中药, 宜用冷柜保存。例如:人参、菊花、山药、陈皮、银耳、哈士蟆油、柏子仁, 枸杞子等。

1.5 中药调剂人员在调剂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由于中药价格较贵, 搀杂使假现象严重, 巨大的利益驱动, 使许多人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所有的调剂人员都擦亮眼睛。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或霉变、生虫、走油等现象, 及时上报给科室主任, 进行退库处理。

2 中药调剂质量的管理

2.1 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感, 责任感

中药配方的质量, 会影响患者的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因此, 中药调剂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在收到处方后, 应详细地审查处方中有无相反、相畏、配伍禁忌及毒性药品, 同时要注意药物名称, 并开和脚注及需要临时炮制的药物、鲜药等。还要注意各味药的用量, 特别是毒性药品,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经严密方后, 方可调配如遇有异议, 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 经医师重新签字, 再行调配。调配处方时, 必须遵守操作规程, 集中精力, 严肃认真, 计量准确, 一丝不苟地进行调配。做到一药一称, 按处方药味排列, 逐味调配以防遗漏。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 处方调配完毕后必须经过另外一名中级以上职称中药师复核。并确保调剂的误差控制在5%。在调剂中, 做到准确称量十分重要。调配处方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中药别名:许多中药除正名外, 还有别名, 如槟榔, 又称大腹子;益母草又称坤草;骨碎补又称申姜;首乌藤亦称夜交藤等。特别是老中医对中药别名经常使用于处方中。中药别名一般都有其涵义, 中药调配人员要掌握和熟记常用中药的别名, 以防配错。 (2) 中药“合写”又称“并开”:有时中医师处方时, 将疗效基本相似, 或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成一个药名书写, 药界术语称之为“合写”或“并开”。如二芍, 即赤勺、白芍;二地, 即生地、熟地;青陈皮, 即青皮、陈皮;炙乳没, 即炙乳香、炙没药等。调配处方时要认真仔细, 防止配错、漏配。 (3) 中药处方脚注:所谓脚注是医师处方时在药物名的右上角或左上角的简明注解, 如先煎、后下、烊化、打碎等。配方人员应遵循“脚注”要求认真执行, 这是做好调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方上注明“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的药物, 一定要按要求另包, 并在发药时向患者交代清楚。

2.2 提高中药人员的业务素质

中药调剂工作, 实际上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技术性。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要提高中药调剂质量, 关键还在于不断提高中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中医中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由于中药房在医院属于医技科室, 大多数医院领导重视不够, 应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中药人员, 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中药人员安心本职工作。业务学习上可采取办培训班, 选送外出进修, 参加脱产、半脱产成人教育等, 尽量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对有一技之长的老药工要妥善安排, 让其做好带徒工作, 把老药工的宝贵经验继承下来, 培养人才, 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特别是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需要。

3 服务质量的管理

3.1 提供良好的服务, 不仅能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 更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有一门新兴的学科, 叫做心理药效学。它是研究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心理诱导下, 产生不同药理效应的科学[4]。 在当今社会, 人们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 心理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该模式强调要把患者看作是一个身心统一的社会个体, 重视其心理的平衡、稳定、社会适应等因素在疾病与健康中的影响。认为只有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才能提高其身体机能, 消除或减弱对疾病的恐惧, 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如果我们的中药师在工作中, 运用专业的中药学知识, 和心理学知识, 并配合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 帮助角其建立起对医师所开处方的依从性, 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治疗当中, 必定会起到良好效果。切实从以保证供应为中心, 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上来。

3.2 门诊中药师要做好用药咨询工作 用药咨询工作, 要求中药师熟练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三甲级中医院的中药房需要的是一大批具有解决中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力的中药师, 在直接面向患者的药学实践中, 寻找中药学事业新的立足点。在与患者的短时间接触中, 取得患者的信任, 协助医师, 增强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同。中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具有共性和“因人而异”的个性。不但要求使用正确的药物, 还要做到正确使用药物。如可以向患者建议:滋补药宜早晨空腹服用, 健脾胃药宜饭前服用, 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高血压患者在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的30min前服用最佳 (上午9~11点, 下午3~6点) 。孕妇用药要注意妊娠禁忌, 禁用有毒性的中药, 或有峻下逐水、破血逐瘀及芳香走窜功能的中药, 有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药性辛热的功效的中药也要慎重使用。服用中药的同时, 还要注意饮食禁忌等知识都需要中药师进行普及和宣传。咨询、宣传工作做得好了, 患者才会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

4 讨 论

由上可见, 做好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需要做好中药饮片质量的管理, 从源头上保证饮片质量;做好调剂质量的管理, 保证用药安全, 调剂准确,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做好服务质量的管理, 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为临床提供参考。质量管理做好了, 中药房才会有发展, 有进步, 有口碑, 有效益, 才能更好地适应三甲级中医院的高标准用药需求。

关键词: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房,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万仁甫, 徐伟亚, 王少军, 等.道地药材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房, 2007, 18 (9) :641.

[2]周洁, 张永清.“道地药材”管窥[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30 (3) :251.

[3]李惠, 陈亚南.道地药材的知识产权保护[J].律师世界, 2003, (10) :25.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第5篇

(中药学专业、56学时)《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奠定基础,并为其他中药学科以性效为核心进行现代研究提供依据。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是:掌握中药的性能理论、应用知识,各类药物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以及81味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药的分类归属、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熟悉中药的用法、用量,各类药物有关功效的含义以及88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形成与发展、产地、采收与炮制,各类药物的含义以及57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与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 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学习,应掌握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区别、中药学与本草的联系。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药知识的起源、中药知识的积累过程,秦汉以来各历史时期本草学发展的主要成就;熟悉历代重要本草的成书时代、作者、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中药学的发展概况。自秦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成就。

主要考核:

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时代、作者(《神农本草经》除外)、主要特点。

2.《食疗本草》、《海药本草》、《滇南本草》、《中国药学大辞典》的主要特点。3.《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主要价值。

4.唐代、宋代、金元及清代本草发展的重要特点。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药的质量、临床疗效与产地、采集、贮存的关系;重要药物的道地产区;各类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 天然药材的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含义和主要品种。正确对待道地药材。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植物类药材的采集。主要考核:

1.天然药材的地域性。重要的道地药材(结合各论记忆)。道地药材的含义。对待道地药材的正确态度。2.植物药材中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或种子类、根或根(块)茎类、树皮或根皮类的一般采集原则。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炮制”这一术语的含义和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水飞、炒、炙、煅、煨、潬、淬等主要炮制方法的含义。了解炮制方法的分类。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概述:炮制的含义和不同称谓。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一)使药材纯净;(二)切制饮片,便于制剂;(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四)矫臭、矫味,便于服用;(五)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七)改变药物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他制法。主要考核:

1.炮制的含义。炮制的不同称谓。炮制的目的(要求与各论的药物相联系)。 2.炮制方法的分类。

3.水飞、炒、炙、煅、煨、淬、的含义。 第四章 药性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主要性能的含义,以上除毒性以外的性能的确定和临床意义,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及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了解中药性能的含义、性能的内容、性能与性状的区别。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概述:性能的含义、内容及其与性状的区别。第一节 四气(一)四气的含义(二)四气的确定(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五味(一)五味的含义

(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第三节 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二)升降浮沉的确定

(三)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四)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归经(一)归经的含义(二)归经的确定(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毒性(一)毒性的含义

(二)影响药物毒性的因素(三)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主要考核:

1.性能的含义。性能的内容。性能与功效的关系。性能与性状的区别。

2.四气的含义。四气的临床意义。药物四气的确定(要求与各论中的药物相关系)。 3.五味的含义。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要求与各论中的重要药物相联系)。

4.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升降浮沉的确定。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要求与各论中药物相联系)。

5.归经的含义。归经的确定。归经的临床意义(要求与各论中的药物相联系)。 6.毒性的含义。影响毒性的因素。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中药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配伍关系,十八反与十九畏的内容。确定中药用量的主要依据。熟悉特殊煎法。了解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食忌的含义,中药剂量的含义,给药途径和应用形式的内容,汤剂的一般煎煮方法,服药方法。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一)配伍目的(二)配伍关系

(三)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的原则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二)病证用药禁忌(三)妊娠用药禁忌(四)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剂量

(一)剂量的含义(二)确定剂量的依据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二)应用形式

(三)汤剂的煎煮方法(四)服药方法 各论

第八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的含义;熟悉有关解表功效术语的含义,解表药的分类;掌握解表药及两类解表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解表药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的学习:

掌握麻黄、桂枝、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及柴胡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蝉蜕、升麻及葛根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香薷、藁本、辛夷、苍耳子及蔓荆子的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参考药: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淡豆豉、浮萍、木贼、葛花、苍耳草。第九章 清热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的含义;熟悉清热药的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及分类;掌握清热药及五类清热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清热药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玄参及青蒿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天花粉、夏枯草、龙胆草、苦参、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白头翁、牡丹皮、赤芍、紫草及地骨皮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芦根、决明子、竹叶、红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及板蓝根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寒水石、淡竹叶、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秦皮、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大青叶、青黛、贯众、野菊花、蚤休、拳参、漏芦、土茯苓、金荞麦、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地锦草、委陵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水牛角、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紫草茸、北豆根、墓头回。

第十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泻下药、攻下导滞药、缓下通便药和峻下逐水药的含义;熟悉泻下药的分类以及泻下、攻下、润下、逐水等功效的含义;掌握泻下药及各类泻下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泻下药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大黄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芒硝、巴豆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甘遂、京大戟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芫花、商陆、牵牛子、千金子、红芽大戟。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祛风湿药的含义;熟悉祛风湿药的分类以及祛风湿、舒筋、活络等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祛风湿药及各类祛风湿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祛风湿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独活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蕲蛇、木瓜、秦艽、防己、桑寄生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威灵仙、川乌、五加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草乌、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支蒿、路路通、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第十二章 化湿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应当了解化湿药及化湿功效的含义;掌握化湿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苦温燥湿药与苦寒燥湿药的区别及配伍关系。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学习:

掌握苍术、厚朴、砂仁的性能、功效和应用。

熟悉藿香、白豆蔻的功效与主治。

了解草豆蔻的功效。

参考药:佩兰、厚朴花、砂仁壳、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的含义;熟悉本类药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利水渗湿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茵陈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猪苓、滑石、金钱草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关木通、萆薢的功效、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茯苓皮、冬瓜皮、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车前草、川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虎杖、地耳草、生姜皮、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第十四章 温里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温里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了解温里药的含义;熟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高良姜、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及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八角茴香、母丁香、红豆蔻、花椒、胡椒、荜澄茄、荜茇。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理气药及有关理气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理气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了解理气药的含义;熟悉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橘皮、枳实、木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香附、青皮、沉香的功效、主治及特殊用法。

了解川楝子、乌药、薤白的功效及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壳、檀香、青木香、荔枝核、佛手、香橼、紫苏梗、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 第十六章 消食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消食药及消食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消食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山楂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神曲、麦芽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及特殊用法。

参考药:稻芽、谷芽、鸡矢藤、隔山消、阿魏。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驱虫药的含义,驱虫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及性能特点,掌握驱虫药的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槟榔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量和使用注意。

熟悉使君子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苦楝皮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止血药的分类,各类止血药及有关功效的含义;掌握各类止血药的性能、功效、应用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止血药在以上方面的特殊性和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小蓟、白茅根、白及、三

七、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大蓟、地榆、茜草、蒲黄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槐花、侧柏叶、仙鹤草、炮姜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槐角、苎麻根、羊蹄、花蕊石、降香、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木、灶心土。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活血化瘀药及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含义,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分类以及活血化瘀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牛膝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乳香、红花、桃仁、益母草、马钱子、莪术、三棱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没药、五灵脂、鸡血藤、水蛭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姜黄、夏天无、枫香脂、番红花、泽兰、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土鳖虫、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虻虫、斑蝥、穿山甲、银杏叶。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学习,应当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熟悉本类药相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半夏、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苦杏仁、桑白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天南星、旋覆花、竹茹、紫苏子、百部、葶苈子、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禹白附、白芥子、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皂荚、皂角刺、胆南星、金沸草、白前、猫爪草、竹沥、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甜杏仁、马兜铃、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安神药的含义;熟悉本类药有关安神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安神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朱砂、龙骨、酸枣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远志的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琥珀的功效。

参考药:磁石、龙齿、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合欢花。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应当了解平肝息风药的含义;熟悉平肝息风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平肝息风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石决明、牡蛎、羚羊角、牛黄、天麻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代赭石、钩藤、地龙、僵蚕的功效和主治。

了解刺蒺藜、全蝎、蜈蚣的功效。

参考药:珍珠母、紫贝齿、罗布麻、生铁落、蛇蜕、珍珠、密环菌、僵蛹。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开窍药的含义;熟悉本类药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开窍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麝香的性能、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冰片、石菖蒲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参考药:苏合香。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补虚药的含义:熟悉补虚药的分类情况及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各类补虚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补虚药在以上方面的特殊性和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杜仲、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党参、山药、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续断、何首乌、阿胶、天冬、石斛、百合、枸杞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西洋参、大枣、蛤蚧、冬虫夏草、龙眼肉、玉竹的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太子参、白扁豆、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仙茅、肉苁蓉、锁阳、沙苑子、核桃仁、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黄狗肾、海马、蛤蟆油、羊红膻、楮实子、南沙参、黄精、明党参、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收涩药的含义;熟悉本类药的分类及各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收涩药、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五味子、乌梅、山茱萸的功效和应用。

熟悉桑螵蛸、莲子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诃子、肉豆蔻、海螵蛸、芡实的功效。

参考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五倍子、罂粟壳、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覆盆子、金樱子、莲须、刺猬皮、椿皮、鸡冠花。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的学习,了解涌吐药的适应范围、使用注意。 2.参考药:常山、瓜蒂、胆矾。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的学习,掌握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了解攻毒药、杀虫止痒药的含义;熟悉攻毒、杀虫等功效术语的含义。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熟悉硫黄、雄黄的功效、主治、用量与特殊用法。

了解白矾的功效、用量与特殊用法。

参考药:蛇床子、蟾酥、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的学习,掌握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了解去腐药、生肌敛疮药的含义;熟悉去腐、生肌敛疮等功效术语的含义。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熟悉升药的功效、主治、用量与特殊用法。

如何识别假中医中药? 第6篇

假中医都爱吹嘘

假中医常常会宣扬自己的本领是祖传的,或者是有某种奇特的经历获得的。但他们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决不让患者在吃他的药的同时,采用西医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事实上,真正的中医不会完全拒绝西医药的治疗方法。在正规的中医院里,中医师通常会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实际用药,再用中医药的方法予以配合和协作;即使是民间的中医,也不会盲目排斥西医西药。所有“货真价实”、胸襟坦荡的中医,都不会拒绝西医检测方法,因为他有这个胆量,也是为了对患者负责。

另外,真正的好中医不太可能用各种广告招徕患者,不会在诊室里挂满锦旗,也不会大肆宣传自己医术如何高超,更不会胡扯一些很花哨的半中半西的理论,再列举多个“死里逃生”的患者的例子。对于中医来说,患者本人来就诊才可以对症下药,因此绝不可能只看病历而不见患者的面,就开出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来。

假中药最喜欢宣传五个点

针对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控制饮食,监测血糖,使用各种药物,害怕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出现沮丧、伤感、绝望、无助等心理,渴望被“神医”和“仙丹灵药”解救的心理,骗子们打出了专治糖尿病的“纯中药”制剂的旗号,最喜欢宣称以下几个特点:

1.平稳、快速降低血糖,无反弹现象

事实上,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究出真正能在两周内很快降糖的纯中药。一般中药治疗糖尿病,都需要三个月左右才能看到一定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越是立竿见影,越可能是“假药”。考虑到成本,其药品一般都加有廉价的西药,这种西药由于不良反应多,有的已经不再在临床使用了。而患者毫不知情,因此潜在危险非常大。另外,使用任何药物治疗,都不能保证不出现血糖波动,没有反弹。

2.不用控制饮食

事实上,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手段,是综合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非常具有中医特色。任何中医在中药治疗的同时,都会强调饮食调理和运动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能提倡不控制饮食。

3.对任何人、任何情况都有效

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不可能出现同一个中药制剂对每个人的治疗效果都一样的情况,也就是不会出现不加分辨、 “千人一方”的局面。因此,宣称“不管病史多长,肌体如何消瘦,血糖、尿糖多高,有无并发症,均有望在1-3个疗程内恢复正常,不需长期服药”的,百分之百是骗子的行为。

4.对消除并发症有神奇疗效

不论对西医还是中医来说,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都非常棘手。中医目前只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缓解相关症状,不能完全消除并发症。

5.号称本品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或特效药物

目前还没有针对糖尿病的中药特效药物。中医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决定了中医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组方进行治疗,因此在中医治疗上,根本没有“首选药物”一说。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第7篇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选择我校2012学年药学专业两个平行班级共计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分别实行常规教学模式和“双主体”教学模式, 其中常规教学模式男23名, 女22名, 年龄18~22岁, 平均年龄 (20.32±1.38) 岁;“双主体”教学模式男22名, 妇23名, 年龄18~23岁, 平均年龄 (20.45±1.24) 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基础知识、学习纪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2) 方法。常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法, 即不论是案例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室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上, 均强调“以教为本”的教师主体论。“双主体”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药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科目及学生特点, 创造性的开展班级教学活动, 老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 也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 而且还是课堂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内容, 通过自动学习、自主学习, 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要求学生需有良好的目标意识、时间意识、合作意识、规范意识、竞争意识、应用意识和教学意识。而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侧重于对过程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 不再硬性规定客观命题的的评定方法, 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的发展能力方面进行考核。3) 教学效果评价。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学习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以及学生学习态度。4) 数据分析。所有调查问卷由专人录入Excel数据库,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频数 (n) 或率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检验标准:P<0.05。

二、结果

1)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双主体”教学模式学生理论成绩 (84.35±12.34) 、操作技能 (71.23±5.34) 明显高于常规教学模式 (P<0.05) , 见表1。

2)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认可度比较。“双主体”教学模式学生很喜欢11名, 比较喜欢6名, 喜欢20名, 喜欢率 (82.22%) 明显高于常规教学模式 (P<0.05) , 见表2。

3) 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非常积极10名, 比较积极8名, 积极21名, 积极学习学生比例 (86.67%) 明显高于常规教学模式 (P<0.05) , 见表3。

三、讨论

“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教学过程中二个不可分割环节, 当“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时候, 学生、教学资源就成为客体, 当“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的时候, 教师、同学就成为客体,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互为主体和客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隐性的, 学生主体作用则是显性的。在不同的教学时期“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性”所发挥作用不同, 这也反映出“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本文研究表明, 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后,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常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两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两种教学模式下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中, 可以看出, 学生更明显喜欢“双主体”教学模式, 而且“双主体”教学模式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一方面表明“双主体”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更加关注过程的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察的培养, 另外一方面提示, 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培养了学生自学学习的习惯, 对于养成学生“终身学习”、学科应用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引导作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对于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既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开发、设计、缓缓、实施, 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合作、促进, 这对在新形势下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以及优化考评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中职学校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是所有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 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探索的热点,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调查分析“双主体”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分析“双主体”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认可度、学习兴趣以及两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 旨在为中职学校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出一条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药学,双主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英姿, 倪健, 杜守颖等.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医教育, 2013.

[2]袁颖, 金素安, 郭忻等.拓展性学习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学习评价的探索[J].2013.

[3]姚旭, 王德瑜, 孙必强等.病案导入式双主体教学法强化中医基础理念经反馈性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4]何志军.药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的发展研究 第8篇

关键词:中医医院,中药学,发展

随着国务院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及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战略的陆续出台,对本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浦东新区作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浦东中医药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扶持及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继承并发扬祖国医药学是当前基层中医医院药剂科发展转型急需探索的问题。笔者就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作如下探讨,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

1 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发展存在的困惑

1.1 中药饮片使用率低[1]

中医医院临床用药特色是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大量使用,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某二甲中医医院中药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55%,其中中药饮片处方数只占门诊总处方数的12%。该院开具中药饮片处方集中在名老中医和中医特色专科,但是名老中医学术和临床经验传承缺乏后继之秀。中药饮片处方较西药处方书写麻烦、中药价格偏低廉,甚至是一些负面经济的影响制约了中青年医师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和发展。造成中医医院中药饮片使用率偏低,难以体现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的局面。

1.2 中药汤剂剂型的制约

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汤剂发展的根本。中药汤剂可以临症加减,体现一人一方的辨证使用原则,更适合不同病症对症下药。但中药汤剂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的缺点,使许多人在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的同时,却因中药汤剂的繁琐而放弃服用中药,换用价格偏贵却服用简单的西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1]。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1.3 中药临方炮制、药引的缺失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是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医院中药房药学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简称“临方炮制”,又称“小炒”。而现在中医院大多面临临方炮制场地、设备、人员以及技术的缺失。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均由中药饮片厂根据国家药典和地方炮制规范炮制后供给,无法供给医师有特殊临方炮制要求的品种[2]。中药方剂的药引俗称“药引子”,有将诸药引向一定的作用方向或作用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3]。由于药引自身的功效特点,可以起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照顾兼病兼证、固护正气、矫除异味、便于服用等作用。常见药引有生姜、鲜芦根、鲜竹沥、萝卜汁、蜂蜜等。老中医们擅长使用的各类药引在临床上几乎没有,使中药饮片处方的临方炮制、药引等要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现象。同时中药临方炮制、药引的缺失使得一些验方、经方疗效大打折扣。

1.4 无中药制剂室

20世纪80~90年代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中药制剂室[4],有体现各医院中医特色、适合临床需要的中药制剂,如:汤剂、丸剂、膏剂等。90年代末随着逐步加大对医院中药制剂监管的力度,现只有少数三级中医医院存在中药制剂室,而二级以下中医医院鲜有中药制剂室。中药制剂室的关闭直接导致院内协定处方无法开展制作,造成各类中药制剂传统工艺传承缺失,临床经验的继承断层。

1.5 中药、中成药、中西药联合用药、中成药使用时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5]

临床实践中,许多西医师甚至中医师缺少相关中医药理论基础,在使用中药、中成药时缺少辨证、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极易造成药效下降甚至出现不良反应。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频发,经过各类媒体报道起到的放大效应对发展中的中医药事业更是雪上加霜。是药三分毒,中药的不良反应正是临床科研、使用、监测工作的重点。中药不良反应往往是中西药的不合理使用或不规范使用产生的。中药科研工作缓慢、成分复杂、中成药说明书不健全、临床科研落后均阻碍了中药临床使用发展。

1.6 临床中药学工作的开展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6]。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能等同于综合性医院的临床药学。综合性医院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有正规院校专业知识培养及国家临床药师培养基地的临床实践培养。纵观我国各中医药大学均无临床中药学专业设置,更无中医院临床药师临床实践培养。基层中医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只能各自探索,因各类中医药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相关技能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1.7 中药学人员社会地位低、收入低

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的是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服务,由此经济效益普遍远低于综合性医院。基层中医医院往往是门诊就诊人次多,但各项收入低,病区住院率远远低于综合性医院,这是中医技术的性质、中医就医环境、中医技术能力相对较低、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补偿不足等因素造成,中药技术人员劳务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使得中医发展停滞,中药人才流失严重[7]。

2 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 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中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抓好中药教育,培养高素质中药人才,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顺应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建议相关高等院校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所设课程不仅包括中药学专业更涵盖中医学等方面知识,并设置中药临床实践课程。中医医院需要既是中药科班出生又具有西药再教育专业的混合型人才,才能在临床指导中西药的合理运用,因此应加强中医院中药人才西药知识继续教育或西药人才中药知识继续教育。

2.2 发挥中医特色,开展中药制剂

设置医院中药制剂室,让中医特色科室特色制剂、协定处方在临床广泛使用,能带动医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辨证施治,随症加减,一人一方正是体现中医的特色,可以将不便熬制、携带的中药汤剂由医院制剂室制作成丸剂、合剂、糖浆剂等适合剂型,既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又解决药厂无法小批量生产的难题。同时中药各种丸、散、膏剂等加工制作工艺技术能得以传承及发扬。鉴于现阶段医院制剂室的发展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希望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

2.3 临方炮制及药引使用,提高中药疗效

由中药学专业人员开展医师中药处方临方炮制工作,使中药饮片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煎药质量,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能适应病情的需要,适合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疗效。开展临床药引的使用,充分发挥中药药引的作用,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效果。

2.4 开展中药临床用药科研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及各类辅助科研仪器,开展中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中药临床研究和监测。加强临床用药科研实验,进一步阐明中药药理作用、配伍、不良反应等各类临床资料。

2.5 健全中医药保障体系,发扬中药简便验廉及在治疗慢性病、功能性疾病、大病重症的特色专长

面对医药费用持续升高,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中医药的整体观、个性化、“治未病”等思维、方法的优势也进一步突显中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医疗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政策扶持为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6 中医药服务的劳务和技术价值的体现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及资金的投入的大好前提下,挖掘中医药人才,留住中医药人才,投资中医药人才,把党和国家对中医工作方针、政策在各地区、各单位切实加以落实,使之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制订保护和扶持中医发展的相关政策,给发展相对滞后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机会,进而促进我国中医事业的振兴和持续发展。

3 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发展的展望与未来

3.1“十二五”期间国家各类政策扶持为推动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及《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健全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开创中医药文化局面,加强中医药国际影响。上述政策的出台为推动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中药知识传承及发扬

通过对道地药材、民族药材、中药文化知识的传承及发扬。在传统中药真伪鉴别、配伍知识、用药禁忌等现存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内涵及趋势,进一步挖掘及深入中药学药理学、药物治疗学、中西药联合用药等方面的研究。

3.3 各类中药加工、炮制、提取技术传承、发扬及改进

努力挖掘、传承我国现存民间各类中药加工、炮制等技术,予研究传承并发扬改进。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及实验室研究,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使中药临床使用更简便、有效。

3.4 充分发挥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广临床中药使用

通过各种途径中医药知识的宣传,让老百姓认识中药、了解中药、信任中药,充分认识到“药食同源”,使中药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3.5 临床中药用药指导革新

中药复合型人才、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临床中药学工作逐渐从简单的调配工作走向技术指导,逐步开展全程化的中药学服务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用中药的指导[8,9,10]。减少中药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频发、中药学服务滞后的局面。

3.6 体现中医药服务的价值,使中药事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指导下,大幅提高中药人员收入水平并改善职称评定和学术地位,使中药学专业人员有安全感,能踏踏实实在中药学岗位上发挥专长,把祖国中药学事业继承并发扬光大,使中药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4 小结

面对基层中医医院中药临床使用率的日渐下降;临方炮制、药引、中药制剂等的缺失;临床中药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加重;中药临床药学亟待完善及开展;中药人才的严重流失等因素导致目前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的日渐萎缩,笔者作为一名中药学临床工作者,倍觉有责任呼吁发扬祖国传统药学,更应鼓励发展基层中药学工作。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工作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及资金的支持,更应积极挖掘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继承和发展中药知识及技术,顺应时代医药发展的背景,摸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加强中药人才队伍建设,继承和发扬中药学事业。

参考文献

[1]袁维舟.试析中医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64-167.

[2]林雪芳.医院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35.

[3]彭蓉.浅谈中药方剂药引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1(9):47-48.

[4]曾白林.医院中药制剂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探[J].江苏中医药,2010,42(6):64-65.

[5]齐永刚.我院开展中成药处方点评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58-159.

[6]雪敏,钟赣生,张建军,等.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2008,27(2):1-4.

[7]林海,荆丽梅,金春林,等.上海市中医医院收入与支出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13(1):21-27.

[8]朱音,李梅珍.浅谈中医院药学的发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37-38.

[9]于岳英.中医护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41-42.

浅谈基层中医院如何开展中药学服务 第9篇

1 明确从事中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1.1 专业知识

中药学人员首先应具备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中药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等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1]。

1.2 专业技能

患者是中药学人员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在具体的服务实践中,交流能力及投诉应对能力是维护正常药患关系、保障工作秩序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1]。(1)诚信沟通。要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服务情感,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确保患者获得有关用药的细节指导,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故的发生,尤其对婴幼儿、孕妇、老年患者,更应做到“科学、专业、严谨、耐心、热情”解答,细心地、全方位地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树立药师的良好形象,提高公众认知度,体现药师价值。(2)积极应诉。常言道,人无完人。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患者的投诉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投诉时,要积极应诉,在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妥善处理,切不可“生、冷、硬碰”。

2 定位中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2.1 审方

中药师应在调剂前对中药处方的格式、内容等逐一校对。根据医疗需要,进一步审核药品产地、炮制方法、调剂及煎煮方法等,还需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对用药的适宜性、合理性进行审核。例如,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常见的炮制方法有醋制、鳖血制,而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疗效,如果医师在处方上只写柴胡就欠准确。这时中药师需要和医师及时沟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柴胡生品升散作用强,适于解表退热,如果强调疏肝解郁就写醋制柴胡,如果用于骨蒸劳热及疟疾就写鳖血柴胡。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决定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切不可小视。

2.2 调配

中药师应该严格按照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掌握剂量、别名、药名及炮制品等,查看有无配伍、妊娠禁忌等不合理用药,对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交代清楚。如先煎、后下、吞服、冲服、烊化等,按照医嘱单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不得超过二日剂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并签字,再交由复核药师复核,对外用药物在发药时要特别交代。

2.3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对药物误用、滥用和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动态监控并寻找原因,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研究时未能预测的、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通过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把分散的不良反应病例资料汇集起来,定期上报给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

2.4 中药学信息服务

建立中药信息的计算机应用平台,信息内容包括饮片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价格,完善中成药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价格、用药禁忌等,建立药品供应目录,以备医师、护士和患者随时查寻。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档案,编写本院《药讯》,调查用药趋势及本医院或本地区用药情况等。

2.5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要求药师向临床推介新药,及时解答医护人员提出的有关药物治疗、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3 开展用药咨询服务

中药学人员应利用专业知识指导患者用药,最大程度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中药房窗口应张贴咨询服务标志,设立咨询台,配备相关药学、医学参考资料和书籍以及引导患者合理用药的科普宣传单。宣传内容应涵盖药品名称、适应证、用药方法、用药剂量、药品不良反应、替代药物、药品鉴定辨识、贮存、有效期、价格及报销情况。对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冲服、烊化、另煎等按照医嘱单包,并耐心说明煎服方法,将咨询内容详细记录在案,以备查考。

4 加强中药房质量管理

中药房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中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贯彻“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中药房整体工作呈现团结、严谨、有条不紊、蓬勃向上的局面。笔者根据多年中药房管理工作经验以及中药学服务工作的形势变化,提出提高中药房工作质量的一些建议。

4.1 理顺中药房工作机制

协调好临床各科室与药剂科、中医与中药、西药与中药之间的关系,转变“重医轻药、重西轻中”的观念,提高中药房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不再是中医的专利,其在医院的使用应该是全方位的。

4.2 强化依法管药

在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指标和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1)对药品质量实行合格验收制度。由一名主管中药师专门负责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院。(2)科学贮存中药饮片。严格按照中药饮片的养护规程正确养护中药饮片,不定期抽查,在霉雨季节加大抽查力度,确保药品质量。(3)每天对配方人员进行工作抽查,将其配好的3~5贴中药严格按照处方规定要求进行检查,对其总量和分量的差异各按照±5%的标准做好合格率登记,每月进行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奖优罚劣。(4)中药煎药室所煎药汁浓度、药汁量、药渣煎透情况及包装卫生、室内外卫生等均纳入考核。

4.3 重视中药学人才培养

明确各级中药学人员的工作职责,满足中药学人员的需求,做好做细“走出去参加培训,请进来举办讲座”工作,制度化地开展“师带徒”工作,是提高中药房工作质量的保证。

5 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强化中药学服务工作,不仅能够降低医疗事故和药害事故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能够减少药品浪费,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全方位提升医院声誉。为此,医院领导也要紧跟形势,转变观念,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整章建制、培训提升等方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药学服务工作,稳步提升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总之,中药学人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摒弃以药品调剂和药品供应为中心的传统中药学服务理念,努力向中药调剂、中药供应、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现代中药学服务理念转变,加强自身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脚踏实地开展中药学服务,多措并举保障患者合理、经济、安全用药,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这样,不仅促进了中药学服务工作的发展,也提高了中药师和中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及形象,真正实现“多赢”。

参考文献

[1]徐德生,常章富,刘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中药学教学改革探讨 第10篇

中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理论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中医药各专业, 特别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到《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再到明清以后丸、散、膏、丹等中药制剂加工, 中药学得以传承和发展。几千年来, 中药学从药性理论、道地药材、加工炮制、中药制剂、配伍组方到辨证用药及临床使用评价,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技术和方法, 构筑了中药学学科体系[1]。21世纪, 中药产业进入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 其知识结构与内涵大大扩增, 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2]。中药学教学内容广博, 系统繁杂, 涉及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中药分析等学科内容, 是中药学专业基础学科。合理有序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建立知识框架、构筑信息体系, 是中药学教学的重点, 而中药学实验教学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 教学模式改革

2.1 引入典型病例, 师生互动, 趣味教学

中药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 以整体观与系统论指导中药学学科的理论及实践。中药学以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君臣佐使、七情和配伍组方为理论基础, 具有严格的规律性。课堂讲授中关于气、味、升降、浮沉等专有名词却无法用理化常数或生理指标描述, 学生难以理解。传统的中药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僵化记忆, 记住之后再慢慢体会、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引入典型中医药案例, 如中医对于风寒感冒的病因论证和治疗方法:病因是风寒束表, 肺卫失宣;治法是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把汗孔打开, 将阳气鼓动起来, 发汗透邪, 邪去而正自安;用药有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每个人都有感冒的经历,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不同, 结合中医对病因和治疗方法的论证, 深刻体悟中医理论的精髓。

2.2 加强课外实习教学

对于中药材鉴定内容, 传统教学时学生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PPT认识上百种中草药的外观形状。图片与现实有差距, 且多为局部特写, 如果没有大量药材采集与鉴定经验, 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植物形态特征, 对中草药实物的识别和记忆非常困难。为此, 中药材鉴定部分内容的授课应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教学模式。课上, 通过课本和幻灯片掌握各药材的主要特点, 清楚外形相近药材的主要区别。通过野外实习, 让学生与中草药面对面“交流”, 书本知识与课堂应用相互印证, 加深印象。同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情况讲授野外动、植物的识别要点, 如传说中剧毒的“断肠草”钩吻与常用中药金银花的形态鉴别;介绍针对常见疾病如何就地采集中草药简单治疗, 如小蓟、大蓟等治疗外伤出血, 马齿苋、石榴皮治疗腹泻等, 寓学于用[3]。

道地药材产地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产地实习,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地产区药材种植 (养殖) 、采收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 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掌握道地药材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的主要特征, 了解道地药材的栽种、采收季节、产地加工与质量的关系, 熟悉中药材生产的GAP规范。

2.3 提高对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的认识

中药不仅仅指药用植物, 而且包含炮制与制剂过程。炮制的作用, 除了清除杂质, 便于制剂和服用外, 更重要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与副作用, 改变药物性能, 加强疗效。以地黄为例, 生地黄清热凉血, 经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 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4]。中药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据证拣方、即方用药, 宜丸、宜散、宜膏、宜汤、宜酒等的中药制剂, 以及丰富的中药剂型和剂型选择原则。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 熟用酒制则治上, 盐制则治下, 蜜制则治中而不伤。”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药材的适应证、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深刻认识药材炮制和制剂的重要性, 良好的中药药效离不开药材合理的炮制加工过程。

2.4 结合学科发展前沿, 开阔学生视野

近年来, 中药学研究发展迅速, 已从过去单纯的临床用药观察, 发展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中药化学组分、药理作用、疗效机制等内容, 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诠释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起到积极作用。如丹参滴丸、络欣通、康莱特注射液等, 拓展了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提高了疗效[5]。这些中成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虽是基于中药学知识, 但却是中药学知识的突破, 教学中适时补充, 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习兴趣, 为其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3 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中药学教学质量。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鼓励教师深造;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开展微课教学、翻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热情、师德高尚的中药学教师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药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培养现代化中药学人才已迫在眉睫。教育者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做好中药学的传承和发展, 推动我国中药事业发展。

摘要: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中药学人才, 满足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需要, 中药学教学亟待改进与加强。本文探讨中药学及其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3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匡海学.厚基础重传承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 2014, 33 (3) :1-3.

[2]卢萍, 曹峰, 苗明三.对现阶段中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教育论坛, 2009, 28 (6) :116-117.

[3]张慧卿, 凌昌全, 杨延龙, 等.具有军事特色的中药学实践教学探索[J].药学实践杂志, 2014, 32 (4) :318-320.

[4]孙永生.地黄的炮制与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11) :347-349.

浅谈中药学教学体会 第11篇

【关键词】中药学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4-02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中药学涉及面广,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临床各科,药学包括药理,药化,炮制,药用植物等,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药学不好,其它各科很难保证学习,为保证学习效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适当的更新教学内容

中药药性与与现代药理相联系中医中药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更新缓慢,古代中医药的相互传承,就是靠师傅和徒弟的口手相授,西药知识完全不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引进和发展,中西医相互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现代科学的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到中医药学的教学中去。例如: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现代临床证明其还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还可治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现代临床验证其还有降脂作用。

2 .根据学校类型及培养目的进行分层次教学科学设置课程及课时

对于中职院校及西医院校的学生,课程可以选择安排,课程不必过于深。对于致力培养临床中医师及中医药科研人才的学校,课程设置要完备、课时要充足、学习要全面,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特色,使中医西医两套医学理论体系都没有学好,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西医,都要有所侧重,主攻自己的学习方向。将中医院校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培养成为不同中医人才的医师,为中医医学体系的生存、继承、繁荣和发展而工作。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突出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中药学是学习中医必修课,是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枢纽,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每次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本节课重点,大量查阅相关的资料,同行间相互讨论,讲课时不能留下死角和遗漏,尽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对于重点内容,一定反复的训练提问考试等强化训练,不断加深记忆。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多元记忆法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

中医很多的知识内容需要强行记忆的,如何掌握中药的复杂药性,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忆。(1)趣味记忆法:在讲授每味中药之始,注重介绍其来源、产地、采制以及实物标本介绍的同时,就其外形特点、名称涵义、传说等入手作趣味性的引导记忆;(2)歌诀记忆法: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押韵简短、朗朗上口的特点;(3)对比记忆教学法:中药有很多功效相似的,可以进行列表对比之异同;(4)分类记忆法:可以把一类要放在一起对比记忆;(5)直观教育记忆法:通过实体标本记忆,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记忆,记忆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

3.学为主教为辅自学式教学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安排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去培养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比如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课前布置学生对课本中某一内容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并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我们这样实践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笔者非常注重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关系非常的融洽,这在多年之后的工作中,仍然是我引以为自豪的回味。

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效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我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既是学生的每科毕业成绩不再是最后的一张卷,把平时的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平时的提问和表现占总成绩百分之十,考试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再不及格,不能毕业,而且严格执行,学生每天都有强烈的紧张感,学习不会放松。效果自然明显。另外,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再有教师的业务水平更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需要不断的到跟高级学校听课学习,学习他人之多长,补己之短,从笔者的自身经验来讲,以前的教学很死板,没有灵活性,甚至是有些东西是照本宣科,后来经过了几年的临床学习和锻炼,现在讲课是非常的得心应手,中药运用的非常灵活,病例举的非常恰当,学生听课效果非常好。

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 第12篇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医药类专科专业一、二、三年级及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医药类专科毕业一年、两年的毕业生代表进行访谈。共发放问卷1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23份, 回收率93%。

2.研究方法。问卷主要由背景资料、就业心理、就业指导几部分组成。“就业心理”充分结合平时掌握的学生思想动态拟定问题。问题形式为封闭式单项选择。走访在问卷的基础上关注“就业过程中对专业的认识、对就业能力与技巧的认识、对目前工作岗位的认识与满意度, 如果再来一次专业学习与就业你会更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问卷结果用SPSS11.5软件包等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分析

1. 各种就业心理分析

根据调查走访分析发现, 中医药类专科学生就业心理具有多元化倾向。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风险及各种信息的刺激, 学生普遍感觉就业形势严峻。83.3%的受调查者认为就业压力大或压力巨大。在就业择业心理倾向上, 部分人是从自身的偏好出发,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充足的考虑;也有很多人注意结合自身及社会情况来择业。

多数学生认为专科学历在医药行业显得较低, 社会对高职专科学历缺少认同, 应早做就业准备, 或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砝码。调查中, 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或继续提升学历者占到73.6%。能否迅速实现就业同收入期望有较大关系, 超过70%的学生认同1000~2500元的月薪, 选择1000~1500元的占到了43.6%。多数中医类学生已将乡镇、村级医疗机构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中药类学生从以前较为单一的进医院药剂科, 转向大量选择进入企业, 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认同感加强。提示在一系列因素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下, 中医药类专科学生已在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来矫正自己的求职愿望。

中医药类专业的专业性较强, 很多学生认同“学以致用”, 强调选择专业时的人生追求。要求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比例占到53.7%, 要求专业对口的有33.8%, 对工作要与专业相关的要求高于工科高职类院校实际68.6%的比例[1]。只有12.5%的人能够认同以后的工作可以跟专业关系不大。

在就业途径选择上, 中医药类专科学生首选参加招聘会 (占了34.6%) , 其次选择社会关系介绍 (占到28.7%) 。提示招聘会求职形式已为广大学生接受;家庭社会关系仍较受学生青睐。各级教育机关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2. 就业心理的相关性分析

考虑到就业心理倾向形成的多因性, 我们采用定类变量相关分析的基本方法[2], 将代表性心理倾向指标如就业态度、单位选择、专业对口要求、月薪要求、求职途径选择等与性别、家庭、专业方向、专业技能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比较, 发现各个指标基本都存在多个因素上的分布。学生在就业心理上受专业能力影响较大, 而与性别关系相关性较弱, 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认可能够增强就业自信心。从性别倾向来看, 受社会男性主导地位影响, 男生比女生更加关注就业收入的高低。家庭情况与就业态度、求职途径及薪水要求有较大相关性, 农村生源学生在就业上更积极, 薪水要求低于城镇学生。专业的不同与对单位的选择及专业对口要求有较强的相关性, 骨伤专业对专业对口不作要求的比例最低, 中药专业则最高, 符合专业口径特点。

思考与对策

1.加强中医药专科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人才产品是一种具有主体性、差异性、多变性的特殊产品。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产品的生产者, 在关注产品市场的同时, 更需要关注人才产品本身。可以考虑:

在中医药专科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把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结合起来, 将就业指导贯穿高职教育的始终, 通过座谈讨论、橱窗板报、模拟洽谈等各种形式宣传就业政策、求职知识, 介绍行业情况。帮助学生在校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 让学生把就业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 去应对当前就业形势。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定位意识。让学生根据个人专业、特点, 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 形成正确、健康的就业心态, 确定恰当的就业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展现自我, 树立竞争意识和自荐意识。进一步形成阶段性就业观念。让更多学生明了: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应该是毕业多年后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淀升华时的能力定位, 先就业再择业是向理想的工作岗位就业积蓄能量的阶段。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自信地实现就业。

2. 积极推进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和一些贫困地区, 医药人才缺口较大, 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 是中医药类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大市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和农村培养人才的目标,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增强专业适应性。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强化专业能力培养, 使毕业生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

3. 加强对中医药类专科学生就业心理倾向的动态分析

学生就业心理倾向是由多种同时起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素推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而不断跟踪了解掌握学生就业心理动态是我们了解学生就业需要, 实施就业教育和指导的切入点。我们只有认真对待, 并不断深入细致分析, 才可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引导, 促进中医药类专科学生的就业工作, 最终促进中医药教育及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摘要:中医药类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特殊性。文章从研究学生个人就业心理入手, 探讨当前中医药类专科学生对就业择业的一些倾向, 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认识到该类学生在就业心理上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对就业的认识比较现实和理性。在促进其就业方面, 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提高专业能力, 加强就业心理的动态研究。

关键词:就业,心理倾向,中医学与中药学,高职高专

参考文献

[1]谢彩英, 朱雪梅.高职院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6) :60~61.

上一篇: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下一篇:大跨度混凝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