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需要诚信范文

2024-09-19

会计需要诚信范文(精选7篇)

会计需要诚信 第1篇

也许有人听了后会一笑了之, 而我,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却感触颇深, 只有做假账, 才有我们的容身之处吗?这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也值得我们社会引起重视。

朱基于2001年4月16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语重心长地题写了“不做假账”四字校训, 同年10月29日朱

基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考察工作时, 又强调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 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在现代,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 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账外设账;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会计监督严重弱化, 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 作假技术不断发展;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 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账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 被动作假。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 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 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 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业务不精, 法律意识不强。少数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比较低, 对法的意识比较淡薄, 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 从而做出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 不求上进, 业务知识缺乏或老化, 专业水平低, 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 同时, 他们不学法、不懂法, 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 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三、企业内外部的综合原因。企业内部的原因是一些企业为了少交税或不交税, 采取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 同时制造一些虚假会计信息。企业外部的原因是部分政府经济主观部门考核企业业绩, 只看数字, 不看实际, 直接导致了会计数据失真, 核算不实, 给弄虚作假者可乘之机。

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 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目前, 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 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 功能上相互交叉, 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会计体系也不完善, 会计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 常常使得会计人员是“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造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因此, 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水平, 加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素质教育, 我认为提高会计人员诚信水平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诚信不仅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诚信应当成为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职业理念。会计人员把“诚信为本”原则堪称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 也是不言而喻的。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忠诚性并不是丧失人格和原则, 任凭摆布, 而是应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为前提, 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重。对于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 故意操纵利润, 甚至违法违规的行为, 会计人员不能坐视不理, 更不能参与牟利, 应有正义感, 不畏强权, 用于直言, 披露真实信息。

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法制观念。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 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不是为别人、单位或自己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弄虚作假;二是掌握辩证唯物思想, 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实事求是”, 要求一切从事实出发, 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 以事实为依据;三要对国家, 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有高度的责任感, 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位。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观念, 会计人员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认清弄虚作假、提供假会计信息是违法行为, 自觉接收监督, 把外在监督转化为自我约束, 自觉杜绝违法行为, 提高法制观念, 积极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

再次是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外, 还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加强学习, 掌握相关知识和实务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力, 理解和运用会计的法律法规, 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差和失误。

食品安全更需要诚信与责任 第2篇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 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和监督管理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的一种管理机制。本期《特别报道》栏目就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有效实施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除了需要政府、相关行业监管部门、追溯体系解决方案供应商, 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各方协作与联合外, 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因为只有大家从思想认识的高度上完全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困扰我们的食品安全隐患。

而那时,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 食品追溯体系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连接食品产业链上下游, 规划企业生产进度, 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有效整合企业数据资源的促进和规范作用, 而不应成为政府危机控制, 企业应急处理, 老百姓问责追讨的手段和依据, 被动地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会计需要诚信 第3篇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 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社会道德秩序失衡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关键

目前,在社会上还没有树立起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诚信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诚信缺失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会计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账实不符、费用支付混乱、成本不实、潜亏挂账、滥用会计估计、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信息披露时存在虚假、误导、掩饰等等,都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诚信缺失密切相关,或者会计诚信缺失是整个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的一个方面的表征。

2.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作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因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是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二是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三是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温床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例如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而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4. 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会计诚信缺失危害昭然,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企业、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往往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罚,轻外部公开处罚。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

二、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的对策

1.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

树立人本原则,建立信誉机制,开发诚信工程,包括:一是实行信息档案化、公开化,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净化社会环境。首先,打造信用政府,因为已发现的会计失信多与某些政府官员授意、蓄意作假或对造假行为视而不见有关,因此政府官员应为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次,使有失信行为者名誉扫地,重点对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或财务主管等重要人物建立信用档案,把诚信作为政绩必要指标。二是强化会计人员素质并创造其用武之地。先是加强包含诚信在内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其次,建立会计市场,成立会计服务公司,加快会计职业化进程:实行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制度,经过严格的考试,持有会计证方可上岗;实行聘用制、流动制管理,使会计人员脱离单位制约并赋予高薪,受到打击会计人员实行事后行政补偿,使会计成为人们敬仰和崇尚的职业。

2. 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会计信息共享

会计信息是会计资源,更是社会资源,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抑制造假和欺诈。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促进会计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及其信息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同时制定专门的法规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提供保证,让会计工作置于更加规范的制度环境下,促进诚信建设。

3. 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四是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首先实现会计业务的决策与执行的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财务报告的存放与形成单位的分离;其次做到会计处理过程公开化,保证会计人员不被企业所左右、不受上司所胁迫、不为利益而驱动,清除造假的温床。

4.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违规公司的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在经济处罚的同时加大刑事处罚力度,轻者名声狼籍,重者入狱;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保证普通股权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使之远大于造假收益。此外,政府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的监督和惩罚力度,这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严、狠、全”,使其无任何与企业“合谋”的动机。

参考文献

[1]高莲盛:会计诚信缺失原因探,《财会研究》2007.1

[2]樊雯霞: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重塑会计职业道德,《财会通讯》2007.3

会计需要诚信 第4篇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朱镕基同志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是对会计诚信的最好诠释。会计诚信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 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会计诚信不仅有利于国家正确决策和实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 而且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促进对外贸易及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会计诚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会计诚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需要, 会计诚信关系到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 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 美国会计陷入“信用沼泽”, 中国会计也面临“诚信危机”, 银广厦, 麦科特, 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像一枚枚重磅炸弹, 在我国会计界炸开, 而美国的“安然事件”以及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则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国际性会计信用危机。会计诚信大厦的根基已经动摇, 综合分析, 我认为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利益的驱使及失信成本低廉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动因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 对于企业而言, 它的目的是利润, 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 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 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 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诚信问题,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 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企业负责人有能力, 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 失去了理性, 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 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 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并由此获得薪金, 升迁, 奖金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 为了占有一席之地, 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出具虚假报告, 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 正是这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2 外在原因

2.2.1 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

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 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 公正和有效传递。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中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缺陷成为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 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2.2.2 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又执法不严, 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 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惩罚过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为29.9%, 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法律处罚”。另外, 由于物权法、债权法、破产法等法律的还有待完善, 使因为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而受损害方要得到民事赔偿还困难。况且法律只针对表面的违法行为, 而法律管不到的不良行为和心灵, 急需加强道德约束和引导。

3 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 而我国到目前为止, 还未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之路任重而道远。针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分析, 我认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3.1 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 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的会计诚信教育, 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的教育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 会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会计法明确规定, 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主体, 会计人员有忠诚执行会计法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和相关单位有社会监督的法律地位, 三位一体, 缺一不可。大规模地开展会计诚信教育, 并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目标, 要从学校教育抓起, 到会计执业资格准入教育, 到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都必须把会计的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专业知识, 训练专业技能, 还必须学习职业道德知识, 强化会计人员道德的规范, 促使会计人员注重本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使之具有良好的诚信修养。

3.2 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首先, 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必须明确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形成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其次,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和整顿, 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 提高社会监督的质量。最后, 应强化政府监督。通过加强这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 规范会计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并促进会计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造假成本

3.3.1 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 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 从立法和执法角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面, 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愈演愈烈的势头。

3.3.2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

事件, 但投资者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很难依法取得会计违规公司的赔偿。因此, 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参与造假的公司、律师、评估师、会计师, 提起诉讼, 使遭受损失的会计信息利用者得到合法的赔偿。

3.3.3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 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

会计需要诚信 第5篇

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是在市场中发展的基本因素。诚信,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 是道德层次的问题, 影响着企业的外在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只有不断的完善企业的会计工作, 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在会计工作中, 要建立诚信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判断决策, 所以要加强会计诚信工作, 从根本上强化会计工作, 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分析

2.1 利益的驱使及失信成本低廉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动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很多的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 往往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赢取利润, 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 很多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 而不顾及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 只要满足企业的发展就可以随意的制造会计信息。而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只是会计工作的直接操纵者, 听从上级领导的指挥, 不顾会计职业道德, 肆意更改会计信息, 这些都是导致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很多的上市公司, 为了能够获得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股民的认可, 为了能够开展广泛的融资渠道, 对于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篡改, 骗取个人和国家的信任, 在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 只是领取工资听从领导指挥的工作人员, 所以在会计诚信面前, 为了个人利益不受到损害, 只有牺牲会计诚信。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上的境地并不明朗, 现在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 所以为了生存, 会计师事务所只能是违背会计诚信, 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以便迎合上市公司的需求, 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以上这些都是造成会计诚信丧失的内因, 扰乱了会计市场。

2.2 外在原因

2.2.1 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

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 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 公正和有效传递。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中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缺陷成为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 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2.2.2 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又执法不严, 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 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惩罚过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比例为29.9%, 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法律处罚”。另外, 由于物权法、债权法、破产法等法律的还有待完善, 使因为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而受损害方要得到民事赔偿还困难。况且法律只针对表面的违法行为, 而法律管不到的不良行为和心灵, 急需加强道德约束和引导。

3 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在会计诚信方面的体系建立,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 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尚未成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 我国的会计诚信工作急需完善, 会计诚信的建立, 可以有效的规避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有效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了完善我国的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3.1 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耳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 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的会计诚信教育, 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的教育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 会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会计法明确规定, 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主体, 会计人员有忠诚执行会计法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和相关单位有社会监督的法律地位, 三位一体, 缺一不可。大规模地开展会计诚信教育, 并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目标, 要从学校教育抓起, 到会计执业资格准入教育, 到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都必须把会计的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专业知识, 训练专业技能, 还必须学习职业道德知识, 强化会计人员道德的规范, 促使会计人员注重本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使之具有良好的诚信修养。

3.2 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首先, 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必须明确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形成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其次,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和整顿, 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 提高社会监督的质量。最后, 应强化政府监督。通过加强这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 规范会计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并促进会计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造假成本

3.3.1 对于企业中出现的造假现象, 一经查出, 必须加大严惩的力度, 使信息造假者受到严厉的制裁, 提高信息造假的成本。

对于上市公司, 要加强信息稽查的力度, 对于造假现象从法律和行政方面对其进行严惩, 所以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的武器强化我国的会计信息, 避免会计信息的虚假行为, 从根本上遏制住罪恶的源头。

3.3.2 在企业利用虚假会计信息骗取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时, 对

于投资者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讲, 一般都不会追究相关的民事责任, 所以使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在这方面我国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健全民事赔偿制度, 在应对类似事件的过程中, 使用法律的武器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使信息使用者得到合理的赔偿。

3.3.3 在市场交易中, 对上市公司实行市场推出机制。

会计需要诚信 第6篇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做实人, 说老实话, 办老实事, 不搞虚假;守信就是讲信用, 不失信, 信誉至上。“言必信, 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时写下“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诚信则, 不做假帐”十六个字, 对此最好的诠释, 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帐, 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会计诚信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 (2) 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 (3) 真实准确的金融会计信息质量。 (4) 精湛的会计技术和熟练的会计技能。 (5) 优质高效的金融会计服务。 (6) 有强烈的守法意识、政策水平和制度观念。以上是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的指导方向和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既是道德资源, 又是经济资源, 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2会计诚信的理论分析

2.1会计诚信的经济学分析

会计诚信危机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不对称。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 , 在企业内部往往会造成“内部控制”局面, 经营者具有信息优势, 在利益驱动下会违背会计诚信, 采取会计欺诈、伪造信息等手段谋取私利。在以委托——代理为纽带的市场经济中, 会计信息是维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执行者, 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 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拥有更多的信息, 是信息的垄断者。由于经营者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有着违背会计诚信的必然倾向, 造成许多经营者疏于管理, 导致账务混乱、信息失真, 甚至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来看, 利益驱动是市场机制的必然表现, 从个人来看, 利益驱动激发每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人们在追求利益时, 出现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社会上出现一些丑恶现象, 这改变着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 会计诚信危机就是利益驱动所引发的一种反道德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所以, 从根源上分析, 利益驱动就成会计诚信危机的内在动力。会计诚信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必须搜寻信息。信息搜寻是一项成本极高的经济活动, 由于成本的约束, 监督机构往往在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之前, 就停止了搜寻活动。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随着搜寻量的增加而下降。一般来说, 人们总是首先搜寻最有希望获得的信息, 随着搜寻范围的不断扩大, 他们逐步转向搜寻获得希望越来越小的信息。二是额外搜寻的边际成本随着搜寻量的增加而上升。由于搜寻成本的高昂, 获取完全信息是不现实的, 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为最佳信息搜寻量。所以基于有效信息所实施的会计诚信监督就难以到位, 会计诚信危机难以遏制。

2.2会计诚信的道德分析

虚假财务信用欺诈是会计诚信不道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财务欺诈主要责任在企业高层领导, 但这并不表示注册会计师可以否认承担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注册会计师在为客户提供热诚服务的同时, 还应考虑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把鉴别财务信息的真伪作为自己的“天职”。必须指出, 注册会计师从事的财务审计与会计核算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把审计视作会计, 只是历史提法的一种延续, 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是由会计专家担任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于见证会计信息真伪的需要, 这已为国内外会计界所共识。会计具有悠久历史, 它萌芽于原始公社时期;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注册会计师从事的财务审计, 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 有生产、经营及经济活动, 就需要有会计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会计具有提供信息的职能, 能够反映经济活动。但是, 现代会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在中外会计审计界也达到了广泛共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应当把企业作为一个由若干分支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 会计可被看成为企业内部的一个信息与控制相结合的系统。如果说会计职能最初只是为企业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 控制职能并不突出, 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分支机构的出现、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计的控制职能也就凸现出来了。现代企业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 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 向银行贷款, 于是企业之间经济往来事项增多, 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企业领导层的需要, 还要满足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客户等的需要, 以此作为他们进行投资和经济决策的依据。

2.3会计诚信的法律分析

从法学的角度看, 诚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可适用于整个民法领域。就会计而言, 它是企业的一种商事行为, 而我国未制定单独的商法典, 可认为我国是民、商法合一的国家, 因此, 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守民法有关诚信原则的规定。虚假财务报告一般均涉及到违背诚信原则, 但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防止滥用诚信原则。如果某一会计行为有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规范的话, 则应适用该具体法律条款, 而不能绕过该具体条款而直接适用诚信原则。只有在具体的民法规定不敷使用时, 才可适用诚信原则。

3增强会计诚信的途径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诚信建设,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必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有效控制和引导经营者的行为。企业治理是确保会计信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3.2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 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 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 使造假者无利可图, 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切实从根本 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3.3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实现会计监督体制创新

以政府为主导, 逐步建立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会计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制约, 严格的会计核算程序, 健全的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度, 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审批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 内部稽核和审计制度, 会计人员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等。通过监督检查, 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会计人员, 取消其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

摘要:面对我国会计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 如何重塑会计行业的诚信, 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经济、道德与法律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阐述, 并结合我国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诚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经济,道德,法律

参考文献

[1]王燕芬.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 .

[2]张辉宗.加强诚信建设重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J].商业会计, 2002, (9) .

[3]易仁萍, 王会金.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预防与治理.[J]审计研究, 2000, (1) .

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诚信教育思考 第7篇

一、会计诚信危机成因综合分析

(一) 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 (利润) 的最大化,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最常见的造假动机就是为了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造假者最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本质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造假者的逐利心理表现的特别突出, 具体表现在他们对物质财富的盲目追求, 如果通过正当的渠道不能达成目标时, 一些企业就用擅自改变各项经济指标, 通过做假账来改变企业与其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而市场本身对此现象无能为力。

(二) 会计造假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 信息量巨大且多变, 由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较短, 市场经济机制极不完善, 没有真正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全公开和有效传递, 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和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给企业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使投资者经济损失的风险增大, 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会计造假的关键因素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职能不断发展变化, 会计工作日趋复杂。会计人员不仅要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还要及时学习和掌握不断更新变化的会计法律制度, 并且还要依据会计法律的有关规定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 再对此事项进行记录和计量, 据此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 这就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来从事这项工作。而我国会计队伍的总体素质与这个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的参与加以解决, 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各方参与、共同努力, 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则可以从教育开始做起。有数据表明,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 他们诚信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将来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对财会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 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会计人才, 是我们急需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会计学生会计诚信教育的思考

(一) 学校要全力创建师生诚信教育的氛围和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因此优化校园诚信环境、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至关重要。学生诚信教育, 包括学生, 更应包括教师, 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诚信教育的参与者和诚信意识的体现者。教师应当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教人求真;学生应当遵章守纪、认真学习、学做真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人生态度、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诚信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示范, 教师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 教师要利用条件创新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使会计诚信教育常态化, 诚信教育内容上力求实效, 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 使其知晓诚信守信的多种收获和会计造假的严重后果,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同时, 教师应将课堂延伸,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走进情景。教师要将会计诚信实践与会计诚信知识教育有机结合, 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体会会计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行为, 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

(三) 师生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会计诚信教育思想

会计诚信教育思想要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一方面, 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 故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紧密结合社会现实, 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学会把市场经济与传统伦理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会计诚信教育应主动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思想, 学校要构建网络教育层次上的会计诚信, 要创建一个新的教育载体和通道, 有目的和针对性拓展新领域新层次上的会计诚信教育, 教师要有效利用网络, 使会计诚信教育更接近日常生活,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提高其学习效果。

总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会计专业师生的会计诚信教育, 创新教育渠道和方法, 追求教育实效, 从源头上净化会计造假现象的土壤, 还原会计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润利, 孙林海.关于会计诚信建设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 (10) .

[2]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

上一篇:主观标准下一篇:社区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