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短跑论文范文

2024-07-27

业余短跑论文范文(精选5篇)

业余短跑论文 第1篇

众所周知, 身体素质敏感发展期都在中小学阶段, 而现在应试教育制度又严格限制了少年儿童在该阶段所投入的业余训练时间, 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 有必要找到一种既不影响学习又能在最大实效上获得训练水平的方法已成为区业余体校教练迫在眉睫的任务, 笔者从几年业余田径训练实践中试行了三种基本训练方案, 下面将这三种方案的特点及反馈信息作一个比较分析。

三种方案的特点及突出成绩见表1, 三类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反馈情况见表2。根据上述比赛成绩指标和效果反馈情况 (表1、2) , 说明以往实施的三种训练方案以及实施训练的系列指标是基本可行的。若对三种方案进行判断和评价, 显然第三种方案更具有价值, 更值得在区级体校推广。

目前很多区业余体校都是实行“两集中”, 这就决定我们的训练面临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每年的比赛任务又使我们的心理压力大, 肩上担子重。而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却做不到, 早晨运动员基本上没有时间可以训练, 特别是毕业班, 既要保证运动员的学习又要进行适当的训练, 因此就更不宜在早晨进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 而下午学校放学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 要在这很不宽松的时间里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就要摸索出较科学而且合理的训练方法。因此, 采用既有正常运动量但却突出了负荷强度的第三种训练方法, 很适合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期的训练过程中, 既发展了绝对速度, 同时速度耐力也得到了提高, 加速和冲刺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因而参赛项目比较全面, 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突出负荷强度这一训练方法从理论上讲, 强度刺激引起的机体反应比负荷量要强烈得多, 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应答水平, 所产生的训练适应也比较深刻。而且比赛也主要就是比专项强度。对于负荷强度的影响作用, 加拿大学者博南曾对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做过三种不同安排的实验研究, 他设计了三种方案:一、以运动员本人的100%的极限强度, 每周训练1次, 每次15min;二、以运动员本人75%的中等偏上强度, 每周3次, 每次60min;三、以运动员本人50%的强度, 每周5次, 每次120min。上述三种方案, 第一种显然是突出负荷强度, 第三种是突出负荷量。实验结果表明, 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取得的训练效果是一样的, 但第二种方案所取得的训练效果是最好的。这三种实验充分说明要取得单位时间里训练的最大效果, 增加负荷强度, 特别是专项负荷强度是极为有效的途径。本人在训练中采用的方法与此也是一致的。

另外, 突出专项负荷强度是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必须采用的有效手段。因为负荷强度直接反映了训练的目的。任何训练都是以竞赛为目的的, 而任何竞赛都具有发挥运动员的最大强度的特点。负荷强度在单位时间里直接反映了练习时机体的用力程度, 对机体的适应影响起着比负荷量更为重要的作用, 否则难以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和成绩。在训练中采用的主要手段应与比赛项目密切相关, 应特别强调完成的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几年的训练实践, 结合上述理论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和合理的方法, 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

2、实施方法和手段

由于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有限, 因此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更应考虑实效性和科学性, 这就需要一个完整而详细的训练计划。通过几年的实践训练, 本人总结出了以下年度、月、周训练计划和主要训练手段。

(1) 全年训练计划。由三个在训练方法上互不相同的时期组成: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保持已有水平的过程和恢复过程。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 在每个年度的循环时, 恢复和保持专项训练水平的时间逐步增长, 而发展身体素质的时间应逐步缩短。若将一年分为12个时间等份, 第一至第三个年周期的三个不同时期比则

为7:3:2;6:3:3;4:4:4。

(2) 月训练计划。由4个周计划构成, 在同一时期, 每周的训练目的相对不变, 但内容和手段应丰富多样, 日计划和月计划之间的训练量应逐步增加, 而且使其增加的手段是以大运动强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3) 周训练计划。是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计划的制定既要完成年计划和月计划所制定的目标, 也要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更要考虑训练内容的合理搭配, 特别应注意的是负荷强度刺激, 当然技术训练同样不可忽视, 必须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当中。在区级业余体校, 如果把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结合起来, 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获得优秀成绩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束语

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短跑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它需要我们教练员用心地去慢慢摸索, 同时它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的过程。本文仅就三种发展短跑速度的训练方案以及效果指标进行评价, 并对业余训练总结出了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即以同时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并存的方针指导训练, 并以负荷强度手段为主制定训练计划, 重视技术训练, 以达到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取得最优效果的目的。

摘要:运用评价指标对短跑的训练实践进行价值判断和质量评价, 充分证明了短跑联系应以速度、速度耐力并存, 同时突出负荷强度, 并且重视技术训练这一原则, 有效地指导了少年儿童运动员的业余训练。

关键词: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短跑,速度,速度耐力

参考文献

[1] (苏) 勒斯霍科夫.田径教练员教科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1.

[2]喻慕侃.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R].武汉:湖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 1988.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浅谈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 第2篇

在业余短跑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 发展专项速度素质、提升健康水平是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专项速度素质是业余短跑运动员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 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基石。优秀的专项速度素质是业余短跑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的业余短跑运动员培养的落实中, 有效的专项速度训练能够为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业余短跑运动员的训练环境、比赛环境等影响, 使得一部分业余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能力得不到保证, 影响了业余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在短跑比赛的过程中, 速度是短跑比赛的制胜法宝, 也是短跑比赛的魅力所在。在短跑比赛高强度与高速度的竞争过程中, 能够快速地进行起跑与冲刺, 成为获得比赛的一个重要点。当前, 在业余短跑运动员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过程中, 教练员在发展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时候, 往往隔离了速度与灵敏、速度与力量、速度与反应的统一性, 为了速度而单纯的练习, 影响了业余短跑运动员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发展效果。而短跑比赛需要的是快速反应、快速启动、快速发动、快速冲刺等多项组合技术的衔接与应用。短跑比赛胜负的评判是以时间为标准, 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 需要在保证起跑速度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上提升冲刺的质量, 而冲刺力量的提升, 需要短跑的专项力量素质为基础。所以, 为了更好地提升短业余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与竞技能力, 要加大对短跑运动员比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 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 通过快速的反应与冲刺, 提升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与经济水平, 为比赛的胜利创造良好的条件。

2 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有效实施策略

2 . 1 落实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理念

在短跑训练实践改革的过程中, 要切实转变与创新短跑专项速度训练的理念, 结合业余短跑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充分发挥业余短跑运动员的主体地位, 培养业余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知识与技能, 促进业余短跑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掘短跑训练的健身潜能, 实现短跑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的联动提升。当前学校的短跑训练实践内容相对单一, 不利于业余短跑运动员的短跑训练兴趣与终身短跑训练习惯的培养。所以, 将专项素质教育纳入短跑训练, 对丰富短跑训练的内容, 促进业余短跑运动员短跑训练实践与意识的发展, 满足不同业余短跑运动员的短跑训练健身需求与选择, 促进业余短跑运动员健康行为与意识的培养, 有着重要的意义。

2 . 2 全面提升短跑训练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学校短跑训练开展的过程中, 剪力与是短跑训练、比赛的主导者与组织者。因此,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短跑训练教师队伍, 是实现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水平提升的基础。这就需要从教学、训练、科研等三个方面入手, 来完善与创新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教学的思路。首先, 要创新短跑训练的模式, 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短跑训练实际, 展开有利于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兴趣激发的短跑训练模式。其次, 要加大对短跑训练教师的业务培训与理念引导,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基本功比赛等方式, 来有针对性地促进学校田径教练的业务能力发展。最后, 要加大对短跑训练科研与日常训练的转化力度, 提升短跑训练科研的实用性与全面性, 在充分发挥短跑训练科研引领作用的基础上, 为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的提升, 提供全面的理论与实验依据。例如:在选择短跑专项力量练习的方法的时候, 一定要提升其针对性, 主要是对业余短跑运动员需要专门力量的特定肌群开展相关的练习, 对提升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最大程度上进行与专项工作时肌肉动作相似的力量性训练, 使获得的力量能较好地应用于专项, 从动作的结构和运动速率方面来看, 各种跳跃练习 (超等长练习) , 对发展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2 . 3 全面改革与创新专项速度训练的模式

为了有效地实现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发展的实效性, 促进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练习的科学化, 降低专项速度训练对业余短跑运动员的身心影响, 要求在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时候, 教师要做好专项速度训练方法、评价方法、激励手段的创新。第一, 要创新专项速度训练运动负荷的控制与落实方法, 在科学的运动负荷引领下, 借助趣味性的联系方式, 来强化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效果。例如:在对业余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增加力量素质训练的趣味性、多样化, 来激发业余短跑运动员耐力训练的兴趣。比如通过创新短跑的路线、短跑的练习环境来实现专项速度训练的优化。第二, 要做好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评价的创新, 相关的研究已经表明, 科学的训练计划、有效的评价方式是保证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基础。所以, 为了全面提升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有效性, 更好地实现业余短跑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发展, 要求教师在掌握业余短跑运动员基本健康状况与运动能力的基础上, 创新评价方式与训练方法, 来促进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的有效性。

2 . 4 创新业余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项目与内容设置

业余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水平, 将会对业余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何在短跑业余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的训练中, 结合其项目特点, 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强度, 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一直是短跑专项训练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 短跑专项速度训练的传统观念和方法在对其训练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特别是在基层对发展专项速度方法的理论认识和专项速度训练专项化问题上认识不足, 造成训练方法欠妥, 影响了短跑运动的发展。新兴短跑训练运动项目的引进与教学, 能够更好的满足业余短跑运动员求新、求异的学习心理。专项素质训练的开展是以娱乐、健身作为手段, 在促进业余短跑运动员身体训练效果提升的基础上, 缓解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学习、就业等带来的压力。因此, 在短跑专项速度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与田径教师要加大对短跑训练运动项目的引进, 以此来提升业余短跑运动员参与专项素质训练的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短跑成绩的提升需要运动员多项身体素质作为支撑, 专项速度素质作为日常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短跑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 教练员要做好专项速度训练目标、训练负荷等的科学规划。专项速度作为短跑的核心条件, 专项速度是赢得比赛胜利, 战胜对手的基本。业余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需要结合运动员的现有基础、专项速度的训练特点、专项速度的发展空间等。同时, 优秀的体能素质是业余短跑运动员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 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基石。因此, 实现业余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发展, 要求在全面重视业余短跑运动员体能价值的基础上, 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速度训练计划, 以此来提升业余短跑运动员体能发展的有效性, 为业余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提升, 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业余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专项力量的水平决定其竞技能力的高低。专项速度作为短跑的核心条件, 专项速度是赢得比赛胜利, 战胜对手的基本。业余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需要结合运动员的现有基础、专项速度的训练特点、专项速度的发展空间等, 在不断提升专项速度训练科学性的基础上, 实现业余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不断提升。该文结合业余运动员日常训练工作实践, 就专项速度训练的重要性、训练方法等展开了研究。通过该研究以期为提升业余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业余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策略

参考文献

[1]马瑞, 易建军.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设计[J].内江科技, 2010 (2) :20.

[2]孙霞, 胡万祥.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 2010 (7) :545, 556.

[3]徐守良.浅析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价值工程, 2010 (7) :164-195.

[4]袁帅.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J].才智, 2009 (27) .

浅谈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第3篇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市业余体校少年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了解关于对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力量研究的现状, 为正文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1.2.3 访问法访问一些田径专项老师及短跑教练员, 了解他们对短跑力量训练的研究及应用。

2 分析与讨论

2.1 分析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短跑运动是周期性的速度力量项目, 肌肉力量和跑速直接相关。因此, 提高速度必须增强肌肉力量, 运动生理学认为, 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横断面大小等因素有关。由于少年时期骨化过程尚未完成, 软骨成分较多, 骨骼柔软, 关节的支撑能力差, 肌纤维比较细长, 横断面较小, 故肌肉力量和耐力都相对较差。如果不进行相适应的力量训练, 不但会阻碍骨骼的正常发育, 还会造成脊柱、大关节的关节腔变形和韧带受伤。

少年阶段的骨骼系统正处于发育成长期, 此阶段骨组织中的水分和胶质较多, 钙质较少, 骨密质较薄, 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发生骨折, 但易弯曲变形。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 但关节面软骨较厚, 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 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 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 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 但牢固性较差, 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肌肉中水分含量较多, 肌纤维间质相对较多, 而蛋白质、糖、无机盐、肌糖原和毛细血管数量比较少, 他们的肌肉细嫩、柔软、横截面积小。因此, 收缩力小。同时, 他们肌肉中能源物质的储备少,

加上神经调节方面的原因, 与成人相比, 收缩能力弱, 耐力及协调性差, 易疲劳。然而, 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肌肉工作疲劳后恢复较成人快。因此, 在短跑力量训练中, 要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安排。

2.2 合理安排力量训练负荷

根据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在力量训练中, 既要在肌肉发展部位上注重其薄弱肌群的训练, 又要在训练方法上避免采用长时间、大力量和静力性等练习手段与方法, 训练负荷量和强度不宜急速增加, 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发展爆发力为主, 并适当发展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多采用重复、组数、次数均为中等, 速度快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 练习动作要快而连贯。在准备时期可多练些, 强度要逐渐增加, 在身体疲劳时不宜做大强度练习和速度力量练习。训练前必须做准备活动, 练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放松和柔韧牵张性练习。

2.3 运用合理而准确的训练方法

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 要注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选择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 使身体各部分力量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尽量减少静性练习, 一般不采用憋气的动作。

2.3.1 上肢力量

在短跑中摆臂是协调跑技术和提高跑速的重要环节, 训练中不能错误地认为跑是用下肢, 上肢就可以放松, 仅有发达的下肢肌肉而没有同样发达的上肢肌肉, 会影响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 影响速度的发挥。少年短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重视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保持协调平衡发展不但可以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而且还可以保持体型的完美。训练手段上可负重或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俯卧撑、仰卧推举练习、快挺、抓举、哑铃上斜推举等。

2.3.2 腿部力量

腿部力量是力量训练的核心。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两个决定因素, 增大步长保持步频需要更大的腿部力量。强大的腿部力量, 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训练手段上可采用负一定重量快速全蹬或深蹬或蹬跳, 负皮带做快速抬腿或收后腿练习, 联合器上前后肌群的收缩练习, 各种跳跃练习。

2.3.3 髋关节力量

髋关节是人体最粗壮处, 处在重心位置, 其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关节, 也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技术环节, 是人体快速前移的马达。髋关节直接关系到大腿前摆速度与远度, 影响步长, 与成绩直接相关。在训练实践中, 髋关节力量尤其是伸肌的力量是使人体产生加速运动的主要肌群, 应优先发展伸髋肌群 (特别是少年运动员) 。相反, 伸髋力量的提高不仅不会影响屈髋的效果, 伸髋过程中小腿的快速折叠对于抬腿屈髋还能起到促进作用。训练手段可采用半高抬腿小步跑练习、扒地式车轮跑练习、弓箭步练习、髋关节的环绕运动 (可负重) , 如绕栏架、扭髋走跳、负皮带做髋的前后摆动、顶髋和向后举髋等练习。

2.3.4 腰腹背力量腰腹背是人体的中间部位, 起到承上起下

的作用, 腰腹背的力量对技术的合理、稳定和充分发挥能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腰腹背力量不好的人, 躯干的支持力比较差, 上体在跑动中晃动就大, 腰顶不起来, 力量上下贯穿差, 运动时显得软弱无力, 影响跑的效果。对于短跑运动员应在每个训练阶段都有安排发展躯干肌肉力量训练, 训练中的重点应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特点而有所不同。训练手段上可采用垫上负重或不负重的各种腰腹背肌练习、铅球前后抛、悬垂举腿、绕环等。

2.3.5 踝关节的力量

踝关节力量是推动身体向前跑的力量来源之一。在整个跑的过程中, 当脚触地瞬间, 腓肠肌和跟腱就立刻开始强有力拉长, 腓肠肌和跟腱越强壮, 进行离心收缩的能力就越强, 从而可以尽快阻止身体向下运动。如果这些肌肉力量不强离心收缩也相对减弱, 从而产生“坐着跑”的错误技术。训练手段上可采用负重提踵练习、直膝跳跃练习、沙地提踵走、踝关节绕环练习等。进行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后应加入一些关于踝关节灵性与柔韧性的练习。

2.4 力量训练的恢复

2.4.1 整理活动

在力量训练后, 立即静坐、静卧效果不好, 做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放松整理活动, 使人体从紧张激烈的肌肉活动阶段, 逐步过渡到安静阶段, 加速清除代谢产物, 消除疲劳, 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促进恢复体力。整理活动通常以做些放松大步跑、伸展练习、甩抖上下肢肌肉等, 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

2.4.2 按摩

训练结束后, 少年运动员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相互之间按摩, 按摩顺序一般从轻按开始, 逐步过度到推摩、擦摩、揉捏、按压、叩打, 可配合局部的抖动和被动活动。

2.4.3 合理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手段。休息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休息的方式包括睡眠、静坐、卧坐、娱乐、变换运动内容等。一定量的睡眠对消除疲劳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2.4.4 心理调节法

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后, 通过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心理调节训练, 消除精神的紧张和心理的压抑, 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加快身体的恢复过程。另外, 在舒适幽雅的环境听音乐等也可以减弱训练的枯燥单调, 刺激消除疲劳。

3 结论与建议

(1) 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循序渐进地进行, 先小后大, 逐渐增量。在训练内容和手段上, 要充分考虑他们生长发育特点, 促使各肌群均衡发展, 为以后艰苦的专项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提高力量训练水平的前提下, 优先发展爆发力和快速力量, 这对于提高总体素质水平和专项训练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训练过程中, 各训练阶段应根据该阶段的训练任务有不同的力量训练侧重点。力量训练课内容和手段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 在训练小周期中要与其它训练课统筹安排; (3) 深刻体会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 不能用成人化和“拔苗助长”的方法训练少年运动员。

摘要: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 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 是身体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 是学习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力量就没有运动, 而对于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来说, 力量训练不能成人化, 要结合专项特点优先发展小肌肉群、肌腱和较弱的肌肉力量, 并注意各肌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少年,短跑,力量训练,成人化,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译.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法[J].田径技术美 (春季刊) , 1994 (4) .

[2]程季延, 张元庆.浅谈短跑运动训练中如何发展力量和速度[J].田径, 2007 (2) .

[3]李伟.力量训练方法及应注意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2) .

[4]傅光荣.用科学原理进行少年短跑训练的探索田径, 1994 (4) .

[5]陈树华.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 4 (14) .

[6]陈起倪.中学生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 1997 (4) .

业余短跑论文 第4篇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 与世界短跑比较起来, 无论是男子短跑还是女子短跑其成绩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短跑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我国的训练体制中, 地市级体校是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人的运动才能, 存在先天性。儿童少年时期是运动的萌发期和运动素质敏感期。在此期间, 进行系统科学的锻炼, 能使其运动潜能得以充分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先天性潜能呈递减趋势, 训练效果减小。通过对北京市业余体校近几年短跑成绩下滑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对策, 使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青少年田径短跑训练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市业余体校短跑队的4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

1.2研究方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业余体校短跑队的基本状况现状

2.1.1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全面系统的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北京市业余体校所有的短跑运动员都是一边上学一边训练, 而且学习和训练的起点都不高, 所以身负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现代运动训练证明, 只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恢复时间的保证才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因此运动员训练时间的保证尤为重要。

2.2北京市业余体校田径短跑专业学生训练计划的安排特点

结合运动训练计划的可变性和稳定性, 以及体校专业运动员的特点安排制订训练计划, 在准备期一般性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 应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 (如生理学方面:性别、年龄和身体形态;心理学方面:气质、个性和动机;社会学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等) 来安排, 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的运动员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 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有全面的发展。

大多数体校都是每天训练半天, 为周期的进行运动训练, 北京市业余体校也是如此。影响训练目标达成的条件除了自身因素以外, 还有很多影响训练的目标的外界因素, 例如:学校和家里人是否支持, 营养条件是否跟得上, 训练的同时是否能够保障文化的学习, 训练时间是否充裕, 教练水平的好坏, 是否有相应的场地跟器材等等因素。

运动训练计划中可变性与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共存属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客观实在性。稳定性是可变性的基础, 而可变性又是稳定性的发展。所以可变性与稳定性是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属性, 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 并且贯穿计划过程始终。

运动训练过程的周期一般分为:多年周期、大周期、中周期和小周期, 以这几种不同类型的周期制订各种训练计划。短跑训练的安排应以周期循环的方式进行, 小周期中的训练次数应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年龄、身体素质、遗传因素和承受训练的能力进行的安排, 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一般从10—13岁起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训练次数应随年龄的增长及训练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训练负荷。通过训练次数、运动量和强度来进行调整。通常一周训练量的变化是小-中-最大-小-中。这样组合的小周期训练是全部训练的基本, 比较适合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 就会有很好的训练成绩。

3.北京市业余体校测试赛训练前后的比较

为了对比出北京市业余体校测试赛训练前后的区别, 对4名体校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有计划的赛前集训, 之后分别测得了训练前后的成绩。

3.1能量代谢对训练安排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过就会产生运动性疲劳, 而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新陈代谢比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要旺盛很多, 除了要维持身体正常的活动外, 还要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他们分解糖的能力又比不上成年人, 所以他们不能长时间的使肌肉的工作能力处于疲劳的状态。因此在短跑的训练中, 教练员应注意控制训练量的多少, 在保证运动员能够有效提高成绩的基础上, 一步一步的增强训练的运动强度, 来提高他们可以分解糖的能力。

3.2训练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田径训练的安排有很多种不同的内容, 但都应遵循以下原则。积极性原则:运动员能够明白理解运动的意义而进行的自愿、积极、自觉、主动的锻炼。目标性原则:教练员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并结合自身的示范提高语言上的指导性, 来提高训练效果。控制性原则: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比赛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 尤其是当运动员的成绩有所提高以后, 要防止运动员过度的训练。多样性原则: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来保持运动员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渐进性原则:教练员安排的训练难度应遵循从一般到专项, 从简单到复杂, 从小负荷到大负荷, 逐渐提高练习内容及难度。

结论

北京市业余体校的训练方法不太适合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等。北京市业余体校教练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往往凭借个人的经验指导训练和教学。北京市业余体校的训练安排不得当。北京市业余体校教练员没有针对运动员自身情况来进行训练计划和安排, 在运动训练的可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上理解不到位。

摘要:业余体校, 是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 也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的主要来源, 在我国体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 我国业余体校的运行机制也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变化。重点从北京市业余体校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入手, 通过调查与了解短跑运动员训练安排现状,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旨在推动科学化选材、科学化训练、训练与比赛有机结合, 不断的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努力提高办队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北京市,业余体校,短跑运动员

参考文献

[1]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2.

[2]钟日升.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现状的分析及教练员角色定位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6.

业余短跑论文 第5篇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指导系统全面训练

田径训练是一项比较单调的训练项目,要想调动积极性,创造好的成绩,必须选好材,而在选材的基础上,又必须做到全面、科学系统地长期训练,保证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战术、意志品质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及具体情况对他制定了两年系统的训练计划。笔者首先分析了他进校时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全面了解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心肺机能和呼吸系统机能较好,跑步技术、动作较轻松自然,上下肢配合较协调,步幅较大,身体素质一般,但能吃苦耐劳,基本能完成训练任务;文化课学习成绩中上。不利因素是:总的身体素质较差,上下肢、腹部肌力量差,跑时步频慢,后半程速度差,动作变形。根据上述情况分析,笔者对夏魏同学提出要求是:在保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力量及柔韧、协调性等基础素质,逐步改进跑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进一步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成绩。

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训练多种多样

两年来,为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训练,每周要求他2~3个早上完成一般耐力跑2000米,要求呼吸轻松自然,步幅大,摆臂充分,跑完后进行柔韧性训练,最后进行收腹举腿和立定跳远等练习,训练时间在60分钟左右。由于他吃苦耐劳,训练积极主动,和教练员合作得好,所以他的心肺功能大大提高,800米跑由原来的2分40秒提高到了2分15秒。每周安排4次下午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小时30分钟,其中,周一、三安排速度方面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周四、六为速度耐力及力量素质训练。在速度训练方面,非常重视摆臂、抬腿、频率的专项素质练习,采用短跑和长跑相结合,匀速和变速相结合的训练手段,这样训练下来他的站立式30米跑由4秒8提高到4秒,50米跑由原来的6秒9提高到6秒1;在力量、柔韧性训练方面,每次安排杠铃、实心球、单双脚跳、台阶跳等练习手段,并且着重发展他的上下肢力量、腰腹肌及踝关节力量,通过两年的专门训练,他的力量素质大幅度提高,这些专项素质训练为他专项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专项安排,强度控制训练

在全年的训练周期中,笔者为夏魏安排了50米×16、100米×8、200米×6、400米×4这样的专项课(每周3次),在准备期的训练中强度控制在85%,强调跑得轻松。到了竞赛期,安排他跑200米变速跑×10组,400米变速跑×6组等练习,平均强度要求达到90%,而且间歇时间也有专门控制,一般4~5分钟休息后进行下一个练习。

四、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上一篇: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研究下一篇:分布与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