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主学习型的课堂

2024-09-05

建设自主学习型的课堂(精选11篇)

建设自主学习型的课堂 第1篇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常规的课堂教学, 循规蹈矩的, 对学生有太多的约束, 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安安分分地听老师讲课, 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会造成他们墨守成规, 不敢挑战, 害怕失败的不健康心理。因此, 营造一个师生平等,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迫在眉睫, 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堂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 张扬个性, 大胆提问,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 教学《幼时记趣》一课时, 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回忆讲述童年趣事, 勾起他们对于童年稚气而又好笑的快乐回忆, 同时,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观察蚊子花草的叙述, 教导学生乐于发现, 善于描述所见所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 胆小的同学也打消了种种顾虑, 积极参与课堂问答。

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给了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 让学生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自主的课堂上, 同学们自由地学习, 交流, 表演, 注意力不再分散, 整堂课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也教得轻松。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 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的能力, 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高度兴趣, 提高了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度。

二.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

低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还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相当有限, 有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有必要传授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在“明灯”的指引下, 快乐地学习, 自发地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语文知识。

具体方法如下: (1) 教师通过“帮”的方法, 教会学生处理相关信息。每个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 对于一些处理信息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 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 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 (2) 教师通过“放”的方法, 教会学生自主选题,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 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 (3) 教师通过“导”的方法, 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可见,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但不排除老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老师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经验, 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老师可谓功不可没, 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自如,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蕴藏的学习潜力也被激发出来,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拓展自主学习的课外空间

自主学习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除了学习课内知识外, 还应该有丰富的业余爱好。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把课文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 从多种渠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外的舞台上, 得以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如:学完《济南的冬天》 一课后, 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知识的延伸, 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地大物博, 各地的冬天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又与本地的冬天有何差异呢?同学们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带着疑惑和好奇积极探索起来, 有的查阅相关资料, 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有的通过询问家长, 了解不同地区冬季的差异, 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 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根据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课外学习任务, 可以培养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帮助他们养成课外时间自主学习的习惯, 充分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还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建设自主学习型的课堂 第2篇

体育课堂中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索

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726300)李 涛(***)

摘要: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分组教学,利用小组长管理组织本小组教学活动,应用观看教学视频、任务小卡片、教师指导的教学手段,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应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指导、相互评价、展示个性的学法,达成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动作,合理应用相关技术完成技能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情感目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关键词:自主管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正文:

产生原因及意义: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 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

其次,高中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一般,集体荣誉感较强,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通常的体育课堂上总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都进行全程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总是被动和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也缺乏激情,教学氛围严肃,很少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在完成技能目标时培养创新能力、展示学生个性和团结协作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本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用视频、声色来激发学生的参与运动的激情,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初步掌握并总结出行进间双手胸球技术。教师再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再在练习中探索其他的行进间传接球方法,并逐渐在比赛中应用的技术技能目标和提高协作配合意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张扬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情感目标。理论依据

1.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管理组织 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模式。自主管理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局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我实际特点和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出的选择,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学习过程来看,能过达到认同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自学目的。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与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学习方式上区别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教学过程(以高一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为例)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把教育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效愉悦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完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

难点:(1)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2)同伴间移动与传接合理衔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建立起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正确的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在走动中做出跨步接球、迈步将 球传出的动作,一小部分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做出跨步接 球、迈步传球动作。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三、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循序渐进、分层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十分钟播放NBA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安排场地序号

常规部分指定小组长,说明学练过程与目标 热身→小组长组织管理本小组同学完成各关节活动、原地跑跳、沿篮球场线移动练习(音乐伴奏)→教:讲解、示范。教师引导、组长安排学生按音乐节奏做热身运动。

辅教材(任务小卡片):分小组,组长组织管理,按卡片任务复习原地单手投篮手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自主学习

教师强调要领、注意手、肘和脚步移动、学生试着左右移动(由慢到快)→学:听、练、论、创、演——过渡到 主教材:行进间传接球

教师指导学习→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入组指导、讲评练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分组按练习不同方法梯进练习、讨论学习。

自主管理、合作学习→学:组长按练习图形的方法和要求组织学习。

自主学习: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师生共同示范、创造与提高。集体观看国家教练训练视频。

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总结技术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业余锻炼中应用。

整理---→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回收器材 案例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导入主题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教 师宣布课时主题和教学思路。

2、准备活动:

3、教师安排活动内容和场地,提出活动要求和所需达到 的目标,各小组长按要求组织管理本小组的活动(每小组6--7人、两只篮球)。

(1)一般性热身活动(音乐分散队形,在各自的球场上 由组长组织沿场线做各种跑跳、移动、急停急起、投篮手法练习)

(2)有球练习(沿本组球场三分线间隔3米站立进行抛球运球的球性练习,每人三至四次,无球队员活动各关节。)

4、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方法:以本组罚球圈为中心间隔3--5米圆形队形,每组两球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传两球。

教学组织:组长组织管理,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强调要求:(1)注意手的动作,双臂夹紧,手心向下,食指指向传球方向。(2)身体协调,注意节奏,利用手臂迎球缓冲接球和转(3)身发力将球传出,提高传球的准确性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课堂效果: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轮流当小组长组织准备活 动,不但使教学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协调,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领导、组织能力也得到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比传统有较大提高。

专家点评:雷老师认为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本节课的准备活动安排很符合新课标理念,提高多方能力,培养全面人才,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很好的完成了热身任务,准备活动效果明显。案例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内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1.教学组织:1.组织同上。在传接球同时移动脚步,逐渐加快,在跑动中,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做。

2.教学方法:1.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将球传给下一位传球的同学。

教师提示:(1)控制节奏,注意动作,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反复练习。(2)提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增 大向左右移动的幅度进行传接球练习。(3)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集 合,指导个别学生进行示范。(展示个性和创造能力)。(4)根据示范情况,师生共同探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1)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原地双手 胸前传接球不同之处在哪里?(2)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怎么才能准确、合理地做出动作?

(1)答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在跑动中将球传出,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则是在原地将球传出。

(2)答案: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做出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即双手接球的时机是在跨步时,双脚腾空的一瞬间,将球接住,然后向前迈一步,再将球传出.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基础上,由教师小组长引导同学们走到、跑动起来传接球,学生学习兴趣大为提高,练习效果显著。各小组在练习中解决传球动作、时机、传球点、传球线路等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雷老师说,体育课堂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能充分让组长在课堂中展示个性、显示组织和领导才能,配合教师较好的完成既定学习目标,也让学生由被动的管理走向主动参与管理,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案例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练习共同提高)问题的解决:

1.教师与学生示范 2.观看视频录像

3.学生根据理解,继续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教师示范讲解,集体观看视频。学生分组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

教学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4.各组再组织练习,要求每组同时传两个球。

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初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各小组组织观看教学视频,改进自己的不合理动作,指正同学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再在练习中得以提高和巩固。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合作学习就是团队化学习,让学生通过组建优势互补相互督促的学习团队,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节课的亮点很明显,教学效果也很显著,在体育教学中用视频教学,对一般教师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多用教学挂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四:展示个性、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1、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 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2、学生互评,小组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的经验进行鼓励和推广。课堂效果:主动要求做示范的人多,学生发言踊跃,建议合理,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整体效果

对学生原地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引导教学,让他们从慢慢动起来到跑起来双手传接球,学生在很自然的行为中学会了行进间传接球,教学过渡的很自然。在学习过程中,音乐、和自主管理是学习氛围轻松愉悦,教师的指导、提问很学生的自主评价、练习中的相互指导、相互合作,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管”模式,让课堂教与学效果大为提高。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学比赛中灵活运用行进间双手胸 前传接球技术,合理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比赛,以及练习过程中反应能力配合协助能力的提高,证明教学的技术技能和情感目标已达成,教学效果明显。

3.教师点评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后,教师根据学生在组 织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效果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进行鼓励,对学生好的建议方案进行推广。还没有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以期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要领。.能力展示:抽优秀学生6名分组进行简单的篮球赛,要求能合理运用所学篮球技术,还没有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则继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以期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要领。

5.学生生理状态:练习密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练习强度中。

专家点评:(对本节课的总评)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把教育过程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效愉悦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完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龚雄飞 中国版本图书馆第050421号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问题与对策》 《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子(2003)第111909号 《走进高中新课程》

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思品课堂;自主学习;实践新课改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地进行了十多年了,我校教师也在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引下不断进行摸索、创新,形成了本校的教学特色。笔者在探索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如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多样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流于形式,探究学习落不到实处等等。新课改背景下,到底什么样的思品课堂才能真正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呢?到底什么样的思品课堂才不至于死板、无趣、无聊?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以谋学生长远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一切教学行为应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行为有引导作用,而不是单单做两道题这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就把教学目标简化为解决知识层面的重难点,尤其是初三的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试卷上没法很好地考察,但却是思品教师必须要教、重点要教的东西,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行为判断与行为选择。

二、投入真情实感,激趣导行

自主学习型课堂除了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外,还要有教师理智、到位的引导,否则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会深刻,也不会兴趣盎然。例如在上“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的道歉信:向你曾经伤害过的人,如父母、爷爷奶奶、教师、同学、门卫叔叔、食堂阿姨、环卫工人……写一封道歉信。具体要求如下:选取其中一人,写清你对其道歉的事由;态度诚恳;写清从今往后你会怎么做;写好之后贴在书上,时刻监督自己。经过之前的种种铺垫,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能有感而发,反思自己平时的不当行为并对“受害者”真诚道歉,再配上教师最后深情的配乐诗总结,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圆满完成。否则单凭书本上的几段文字根本达不成这样的效果。

当然,教师要投入真情实感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毕竟课堂不能老拿悲剧说事兒。真正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还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初中思品课堂,这就给教师留了一个难题: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并悄然将之纳入课堂?

三、丰富教材内容,突破书本,关注社会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缺陷:通用性、滞后性,很多案例、故事老套陈旧,不适合在本地区、本校使用。而课堂若要吸引学生则必须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将生活中即时生成的知识、信息,尤其是将教师在生活中领悟的智慧融入教学,丰富教材内容。教师只需提供材料,其他还是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找到其与书本之间的联系点。

例如,笔者在讲授“学会亲近社会”这一框时,引入了如下一些新鲜的事例,以吸引学生眼球,撞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行为:现在,电话举报、跟踪不法分子帮助警方也算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基金会更鼓励大家“见义智为”;江苏在全省开展“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北大副校长的“撑腰体”:“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笔者按一定的顺序、层次将这些时政新闻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政治课的魅力和实用性,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知道了我们要不做“看客”,要遵守社会公德,要明辨是非。其实做到这三点就是在“亲近社会”,显然,本框的重难点逐个解决了。

不得不承认,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或者所谓的创新,整节课只是在“活动”,而把教材丢在了一边。这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课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课堂毫无张力,经不起推敲。

建设自主学习型的课堂 第4篇

何谓自主学习?课堂改革先行者杨森先生认为,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不等于自习, 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 变“好学”为“乐学”、变“想学”为“能学”, 这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难题, 针对笔者平日的语文教学, 围绕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几个不成熟的思考, 以期交流。

创设和谐氛围, 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春风, 吹活了沉睡的课堂, 陈腐的师道尊严、规矩的坐姿学态、权威的知识传授已不合时宜, 学生自主学习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必须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观念, 摒弃陈旧固有的刻板和不苟言笑, 抛开简单机械的填鸭教学, 师生角色和地位必须重构, 由老师的“一言堂”到学生的“万口言”, 课堂地位必须转化,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发挥引导的重要作用, 老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运用和开展提供有力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新型的课堂架构要求我们要尊重和热爱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搞特殊对待, 给全体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 营造和谐氛围,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和提出的各种问题, 老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引导, 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去收获, 建立交流思考、民主和谐的合作型语文课堂。

创建宽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引导整个课堂教学的“导演”, 我们要拿出饱满的热情去营造宽松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自由讨论, 放飞不羁的思绪, 并勇敢地说出自己独有的见解和想法,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 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如我们在学习七年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时, 可以围绕成长话题, 让学生来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 让学生积极地思考,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陪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感人亲情, 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 加深理解体验和感悟, 从英子的成长足迹中, 感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这样就开启了学生的情感闸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层面, 开展综合实践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 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主战场”,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认识了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而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的乐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 在《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中, 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电影《邓稼先》, 让学生在网络上收看“百家讲坛”, 并推荐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的参考材料, 然后把全班分成搜集名人逸闻趣事组、整理名人丰功伟绩组、介绍名人传记组、我们名人指瑕组、制定评分标准组、作文撰写组等6组, 并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 自荐或推荐小组长, 由小组长组织大家完成各自的任务, 并在评价组组长安排下互相交流、评比、总结, 推荐优秀成果和展示成果, 这样就让每一位同学自主地参与到综合性学习当中, 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名人, 正确引导“追星”, 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但拓展了知识面, 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创新作业设计, 倡导自主创新

课外作业, 是课堂的延伸,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巩固, 因此, 课外作业的设计精心与否, 决定着学生学习的阶段反思和收获, 只有创新作业设计, 把课堂引伸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这样才能积极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 在教完《孙权劝学》一课后, 笔者设计了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 展开想象, 写一篇短文的课外作业, 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耳目一新, 学生很容易接受, 并且大胆地发挥想象, 把方仲永巧遇吕蒙的结局描写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正反两面的例子进行比较、反思, 从而勉励学生重视学习,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探究 第5篇

——市八中教学课改工作实践心得 高小莉

【正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走出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的困境,我校于2011年进行教学改革,实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同仁相互交流、切磋。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一、精心设置学案,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做到学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

学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将学案中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如在讲《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时,我播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视频,林丹获胜,李宗伟落败。加深学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影响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调控情绪的重要性。播放深圳和西安公安机关对“钓鱼岛事件”打砸日系车辆的激愤人员的网络通缉与处理结果视频,使学生意识到宣

泄情绪要合情合理,不做不利于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处理好课前个体独立学习与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的关系

学生课前个体独立学习,是凸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课堂展开和生成的重要资源。了解学生课前先学的情况,更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设计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思想品德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即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或“小组讨论”了。讨论不是说开始就能开始的,这不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等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分组合作要考虑一个“延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所以必须让学生课前个体独立学习,有了初步想法后再交流、汇总或是先让学生各自尝试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优化等等。这样,一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思维品质;二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小组学习情况与个体学习情况并重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可在我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个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在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在合作学习中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每个成员都应有事可做,有自己的分工,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使每个成员获得均等的锻炼机会。其次,实行小组学习评价与个人学习评价相结合。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小组和个体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再次,鼓励学困生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在组内学习中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最容易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老师要加以积极的指导,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养成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并加以思考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策略 第6篇

一、教师主导相契合是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前提

针对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语文教师思考的应是怎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但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老师确定教学目的、理清教学思路,而是要把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相契合。比如,我在上《海燕》一课时,当我在讲析“愁”和“烟”所牵连的情感关系时,首先让学生谈对“愁”和“烟”的印象。刚开始学生所谈都是很表象的直觉,我巧妙地引导,导出了“魂牵梦绕”一词,紧接着启问:“愁”和“烟”这一特点与什么东西类似?要求举出例句。学生思路一下打开了,有的答“麻”,如“剪不断,理还乱”;有的答“丝”,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再提示“水”,学生随即答出“抽刀断水水更流”。这时我再一收,问:作者身居海外,愁什么?如烟的思念是什么?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绵绵地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于是,一堂课就这样巧妙地把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教师的主导契合起来,由知识迁移自然地达到对主题的理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是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时,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是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动力。从激发兴趣,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着手,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自主参与的潜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例如,我在上《太阳》一课时,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怎么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营造了氛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就更强了。此外,在教学的外在形式上,可运用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还可通过开设语文鉴赏课,举办知识竞赛活动,编排课本剧等形式,丰富自主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自主的兴趣。

三、激发思维、引向深入是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关键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引发纵深思考。如我在上完《捞铁牛》一课时,让学生想一想,除“怀丙的办法”,还能有哪些办法把铁牛捞上来?这个问题很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给熟悉的文章续写结尾,分别对《最后一课》、《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小说添加结尾,小弗朗士的前途有悲有喜;于勒的命运亦真亦幻;奥楚蔑洛夫的结局或前途无量或一败涂地。通过引导奇思妙想会从学生笔下涓涓而来。教师再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论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第7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型课堂,自主学习意识,构建方式

自主学习, 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闪耀着“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的光辉, 是新时代学校教育培养能力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构建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 是当前教研教改的主流和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快乐自主地学习, 又优质高效呢?对于这个问题, 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定然有自己的见解,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只能就自己在导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感受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 教师要通过反复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光荣和美好的事业, 是自己的神圣职责, 任何人不可替代, 更不可阻止。教师的三言两语, 就要描绘出教学内容的无限美好, 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去学去做, 而不是给老师和家长完成任务, 使学生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 我的成长我负责”, 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愿、自觉和自主行为。定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角色, 也就锁定教师在导学中的具体做法。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讲解是被动的, 是学生要求讲一讲, 不讲学生不答应;学生要求多讲, 而教师要尽量少将或不讲,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教师的讲解要做到精要、生动、有启发性, 点到为止, 不可讲透,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让他们自主钻研。

凡是学有所成的人, 都有同感:学习主要是靠自己, 不是靠别人, 老师的知识渊博或能力强, 对于学生的学习似乎并不很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方法、人格和气质等给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师的作用, 首先是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交给学习方法的引导, 最后是对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提示与点拨。

二、建设好学习小组

源于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理论, 化整为零, 化大为小, 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正确方法。小组学习, 是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最佳形式。组建机能健全的学习小组, 才能保证课堂的优质高效, 才能使导学面向全班每个同学成为可能。小组学习, 范围小, 检测便捷。既自主学习, 又便于学生个体展示;既互相讨论, 又互相促进;既使学生人人参与, 又使教师迅速掌握学情, 这已被古今中外反复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小组建设的成败, 直接关系到课堂导学的成败。一个班上小组建设得好, 会给任课教师带来极大的方便, 教师的一些工作由学生代做了,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学习、锻炼和提高, 同时把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腾出来, 思考和钻研更多更深的问题。“学无止境”, 教也无止境, 教师研究得越深入, 讲授时就能浅显易懂, 达到“大而化之谓圣”的境界。

三、全面备课, 写好导学案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本, 全面阅读资料, 然后走出课本和资料, 达到对文本的准确而个性化的理解, 以便指导学生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准确而个性化的理解。教师的备课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看一看, 自己会”的程度, 而要寻求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途径、方法。即既要备教材、备知识, 又要备学生、备方法, 还要备情感、备能力等, 真正做到“不教一疑存”。在备课中, 就文本的某些方面, 应反复思考, 直至自己理解透彻。

对每节课的内容, 教师要反复阅读、理解和思考, 然后整合教材, 写好导学案。没有导学案的课是一节不成形的课。写好的导学案, 课前务必交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去准备这节课。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看到, 有些教师把导学案分为导案和学案, 其中在学案上明确提出许多训练题, 让学生课前完成。但这种方式不太适合目前的教学, 因为这种“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方式时间一长, 势必单调化, 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理解的能力, 而且所提的问题大多是在资料上互相传抄, 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四、组织好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导学中, 师生要依据导学案设计, 将“课题”、“学习目标”、“课前准备”、“课堂流程”和“精要聚焦”等内容在课前板示出来, 让学生根据要求做好上课准备。“课前准备”, 因具体内容和上节课学习情况而定,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营造好学习氛围, 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课前准备往往因小组而异, 不同的小组, 课前可根据自己的爱好, 提出或研讨不同的内容。每节课上课前, 当教师来到教室, 就会看到每个同学都在紧张地活动, 而且各自不同, 营造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课堂上, 让学生动起来, 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 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个动态过程, 是由一个个的活动构成。我们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锻炼, 在活动中成长。”这些活动体现着对全班的整体要求和对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独特理解的允许和肯定。课堂活动中, 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交流、研讨、展示、质疑和点评等活动, 把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自然结合。

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真实感悟发表出来, 启发他们一旦有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 不要互相等待、观望。讨论问题, 可以挑刺, 但不能指责。对于具体问题, 要“百生争鸣”, 允许学生答错, 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课堂上, 教师要尽量表现知道得少, 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活动的主演。对需要讲解的地方要“点”, 不要“渲染”, 要少而精, 不要“一泻千里”。要引导学生学习、钻研、归纳, 将问题的答案落在实处。

五、布置开放性的课外作业

学生的课外时间, 要尽量做到零作业, 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思想。如有作业, 一般都是开放性的。要求学生自主钻研文本, 写好预习笔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 从小培养个性和兴趣。将课外自学的疑难问题, 及时提交到课内研讨, 以求解决。

每门课的课外书面作业量, 一般控制在30分钟内能完成。课外的自主作业要多一些,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引导学生写好预习笔记, 自主提出问题, 以便课堂研讨。布置课外作业, 要想到其他各门课程, 不能单方面地布置太多和太费时的作业, 课程之间要有合作精神。

总之, 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培养创造性能力型人才。如果把它有效地运用在实际导学中, 必然能够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陈旭远.推进新课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出版社, 2002.

[6]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中的课堂提问 第8篇

传统教学认为, 提问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 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而在新型课堂中提问的主人由教师变成了学生, 学生怎样才能提出教师要讲的问题, 这是一个鲜活而充满生命的话题。我们绝不能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简单地误认为, 是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答案或小组讨论研究的学习过程。而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新型课堂中问题提出的途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温故知新, 全员参与提问

以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为基础, 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尊重了每一位学生, 而且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这就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巧设问题情境———以情入境, 以境生情

1. 设悬质疑生趣法———导入阶段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而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儿童化的问题能紧扣学生心弦, 让学生把心交给课堂。比如, 教学“对称、对称轴”时,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 如蜻蜓、蝴蝶、上衣、飞机、花、树叶… (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 说出自己的感受,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认为这些东西好看、美、协调。这时教师就可以追问: “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有一种协调美吗? 等学了这节课后, 你就找到答案了。”这种疑惑让学生觉得有趣, 美的事物中潜藏着数学原理。带着急于解答的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这不正是强烈的学习动机吗? 而这种学习动机不正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桥梁、纽带吗?

2. 亲历问题、感悟交流法———自主、合体、探究式学习阶段

这一环节是新型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主体中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 学生没问题但还理解不透是教师要导提。比如, 教学《心的翅膀》时, 当学生谈到孩子续编的故事比大人们的故事强百倍时, 教师不要急于问为什么, 要通过让学生亲历续编故事, 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师用自己切身的感受向学生发问: “咦, 你们的故事怎么比书上的还精彩, 能告诉老师原因吗?”最终再点出丰富的想象, 是让思维长翅膀飞翔。对于数学课的中间环节, 可以通过同种类型的习题或实验操作等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 有问题引发规律, 用自己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题, 从而证明猜想正确与否, 获得求知的愉悦, 比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行车轱辘为什么是圆的? 引导学生从中轴和车辅条进行分析。然后用圆纸片当车轱辘, 通过画、折、量的方法发现规律, 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只有潜心研究才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总之, 教师要针对新课知识的重点、难点,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学习、情感实际, 来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探究与研讨, 力求提出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三、自然收尾谈话法———课堂结束阶段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之下, 百分之九十的教师结束全课时, 都要问上一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借鉴, 但万不可千篇一律, 可变换一下问题的方式。如“时间过得真快, 又要和大家小别十分钟, 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学生谈到老师我们接着上课吧, 教师可追问“难道你们不累吗? 为什么不觉得累呢?”我想这样干巴巴的收获、体会便变成了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 而且也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 当然这是相对于较为成功的课说的)

总而言之, 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中提问已不在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巧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被点燃, 创新才能成为可能。

摘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使他们实现自主发展的习得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自主发展的基础, 而自主发展是自主学习的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中的课堂提问, 要求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构建自主学习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尝试 第9篇

一、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为构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 必须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 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比如, 笔者为了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前经常会给学生写一封公开信, 政治科代表负责将信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宣传栏里。信中将对新课的预习要求、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鼓励、期待的话语写在上面。最后还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预习之后用书面形式把点滴感受表达出来, 表达的方式不限, 写几句话, 作几句顺口溜, 画一张漫画等等都可以。中学生喜欢新异刺激, 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可行, 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热情, 这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课堂情景, 为构建自主学习奠定氛围

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导入课堂, 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课堂情景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必须要有相应的课堂情景, 要让学生有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 让心灵与心灵碰撞, 课堂上时时闪现出思想的火花。

创设课堂情景的方法很多, 诸如设计导语、学生表演、利用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等, 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比如, 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感受法律的尊严》时, 并不是一开始就讲“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而是利用多媒体, 先显示一个“法”的古体字和相关图片, 然后解释:“法”字由三部分组成 (水、廌、去) , :它是一个会意字, 水, 说明法律是公平的, 因为水面是平坦如镜的;廌, 是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兽, 长相象牛, 它生性正直, 具明察善恶、辨别是非的能力, 古时断案以被廌角触一方为败诉, 败诉者要受到处罚;去, 指赶走、打发走, 驱逐出去受到惩罚的意思。接着讨论:你认为什么是法?你如何理解法?请同学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描绘。学生听完了形象生动的介绍后, 个个兴致盎然, 积极思维, 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认为法律就像一个圆圈, 它限制人们, 圆圈里不让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有的学生顺手拿了数学课上用的圆规和直尺, 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就是规范。有的学生甚至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表演闯红灯后被交警处罚的情景剧。学生们的想象力之丰富, 兴趣之浓厚, 课堂气氛之活跃, 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

又如, 教学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引入课题, 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蒙古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牧场等自然风光, 并配上歌手腾格尔的歌曲《我的天堂》,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到了美丽的大草原。问学生:你知道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吗?你知道我们中国还有哪些民族吗?你了解这些民族礼节吗?从而引出新课,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 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活泼而开放的课堂。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应交给学生, 引导他们去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一方面, 要充分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 逐渐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另一方面, 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深情导入、巧妙设计问题及导语、播放音乐等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大胆述说真情,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让学生大胆地讲、动情地讲, 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上可见, 情境的创设、再现和扩展, 使学生的眼、耳、身、心都参与了学习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巧妙设问, 及时鼓励,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么设问思维价值不高, 过于简单、琐碎, 学生不用思考, 答案就能脱口而出;要么所设问题的指向不明, 学生无法回答;或者是对一些学生早已熟悉的知识反复提问并讲解, 内容索然无味, 学生没有答题的欲望和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 精心设计具有提高学习能力价值和开发学生潜能价值的学习性问题, 并以此问题开展设问教学, 同时还注重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 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思考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 教学七年级第三课《珍爱我们的生命》时, 要七年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有难度的, 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师生共同探讨。在这节课中引用了地震中一位公安女警无私救助婴儿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年幼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后设问:如果你是被救助的孩子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位女警的孩子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位女警你可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设计以上问题让学生结合提供的材料思考生命的价值。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便很自然地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回答问题, 也会提出问题, 闪现很多智慧的火花, 学生沉浸在对问题的思索中, 踊跃地参与问题的讨论, 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 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不言而喻, 设置得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 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一箭双雕,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构建自主学习型思想品德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尝试, 笔者认为构建自主学习型思想品德课堂, 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创设课堂情景, 为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奠定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设问, 及时鼓励,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建构主义,自主,学习型课堂

参考文献

[1]马燕, 陈年红.初中思想品德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2]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3]高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学习策略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04.

课堂, 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第10篇

一、创设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 将教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 通过设计巧妙的情境表现出来, 使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更加生动活泼,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 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 我出示了一群小朋友在操场做游戏的画面。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 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境, 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 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比右边的多 (少) 多少人;左边的和右边的一共多少人。学生还发现了男孩比女孩多 (少) 多少人, 踢毽子和跳绳一共多少人等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在老师的引导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学生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 大大拓展了思维空间。

二、动手动脑, 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

单调地说、讲带给学生的只是表面的认知, 往往没有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手脑并用,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索,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时间计算”, 例如, “晚上8时到早上3时一共几小时?”等问题时, 我让学生制作了简易的钟表模型, 学生自己动手拨动指针, 直观地看到时针从晚上8时到早上3时, 共转了7个大格, 也就是7小时。于是就摸索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1) 以12时为基本点, 即晚上12-8=4, 4+3=7; (2) 将12时以后的1时、2时、3时依次看做13时、14时、15时, 即15-8=7。通过自己动手实践, 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 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强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三、小组交流, 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 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 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 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 集中在一起, 摆放在桌子上, 先组内观察, 再讨论, 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 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想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 按铅笔的颜色分;按铅笔的长短分;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也确实让我惊叹。这样教学, 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练习质疑, 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 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 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 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景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

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 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 有三盒供学生选择:6个、8个、9个, 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在计算连减时, 有学生依生活实际, 想出了可以先把最后两个数加起来, 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总之, 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贯穿“以学为主, 教学结合”的思想,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上, 以全新的思路进行设计、改革,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既教给学习方法, 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 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摘要:从课堂的创设情境、探索、小组交流、练习质疑四个环节讲述了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建设自主学习型的课堂 第11篇

一、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近几年通过课堂视导、区域教研、 校本教研、推门听课等方式,笔者收集了大量的课堂教学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缺少学生构建知识、感悟知识的环节

上学年,我参加了镇文体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常规视导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去了本镇区一些农村小学,我听了语文、数学,基本上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虽然有一些提问,但大部分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交流,根本没有生生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不高,课堂上缺少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的环节,离新课程倡导的知识是“自我构建”“自我感悟”的课堂教学理念相差甚远。

2.教学走程序,忽视实时生成的资源,缺少深度追问

在一节区域教研的作文教学研讨课上,一位教师展示了一节作文指导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师为了引出细节描写,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在开头、 细节描写、结尾三个环节中哪一部分最难?”第一位同学举手回答说“开头最难”,教师笑着反问“开头最难吗?”继续提问,直到有同学回答“细节描写最难”,教师才继续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 这是一种典型的走程序教学,其实很多精彩的课堂是来自于课堂上实时生成的资源,当学生说“开头”难写的时候, 教师不能充耳不闻,应该让学生说出他心里的困惑,教学才具有针对性,抓住了课堂实时生成的东西,才可以衍生出精彩的课堂。

二、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型课堂文化的构建

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关注观念、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课堂文化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 才能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目的。

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教学理念是课堂文化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我们倡导“知识是自我构建、自我感悟”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感悟知识。在一次数学同课异构的研讨课中,第一节课A老师设计的提问是“7+2等于多少?”全班唯一答案:9。议课时有教师提出改进建议,要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建议问题改为“你是怎样算出7+2等于多少的?”果然第二节课B老师提出这一问题后,A生举手回答“我是数手指数出来的”;B生“我是数人头数出来的”;C生“我是在7的基础上再数多2个得出来的”,学生说出了多种不同的解法,孩子们也从其他同学的展示中, 拓宽了视野。

2.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

高效课堂的所有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的,目标是否具体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参加了一节英语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定出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单词。为了让学生掌握新单词,她设计了“大小声寻物游戏”来让学生熟读单词,即全班齐声反复读单词,当寻物者离目标远时声音小,离目标近时声音大,寻物者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寻找物体,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熟读单词变得非常有趣。然后进行句式训练,让学生了解这些单词在句式中的运用。有教师问怎样才算“掌握” 单词,她说学生要会读、会认、会听、会用,但不要求会写。进一步追问,对照这些具体的目标,你的教学环节突出了 “会读”“会用”的训练,但好像弱化了 “会认”“会听”的目标。该教师马上大悟,由于将教学目标笼统表达为“掌握”,没有定出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听、会用”的具体目标,导致课上没有很好地突出“听”与“认”的训练环节。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更有针对性,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肯定是杂乱无章,针对性不强, 难以奏效的。

上一篇:泥浆泵工作机理研究下一篇:综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