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文化论文范文

2024-07-29

墙文化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墙文化论文 第1篇

@王坤大道博一:一针见血!

@醉客隆:为什么不能有企业文化墙呢?很多员工可能呆上一年都不知道企业文化有哪些呢, 也许未必能够深入人心, 但至少也广而告知呢?

@孙兵-同心动力V:回复@醉客隆:当你想通了, 就不用问了。

@2011了无痕:什么时候这面墙可以去掉了, 才说明企业文化真正入脑入心了。

@于无弦处:企业文化不是假惺惺搞表面文章, 而是要渗透到企业的灵魂里, 落实在企业的行动中。

@catherine高雪:靠文化墙留员工估计走的更快了~设置文化墙那要看给谁看?

@新西兰地产--橙子和他的朋友们:中国很多企业文化都在墙上, 心里却没有。

点评:

黑板墙,也可以是文化墙。 第2篇

提起企业文化,上班族们应该不会陌生!每个企业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设计定制企业文化墙行业的引领者优力优来说,更是再熟悉不过。像光大银行的紫色公告栏,农业银行的信息宣传栏,都属于文化墙的范畴,还有中兴通讯的整面的白板墙,经过自己DIY装饰以后,也可以是文化墙,但是黑板文化墙,你见过吗?

刚开始接到耀胜联合的订单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是用来作为企业文化墙使用的。2张1X10米的大黑板,像平常的订单一样的寄过去了,起初我们还以为他们只是作为平常的黑板使用的。订单发出去之后没几天,收到客户的反馈,不会安装,需要我们帮助。

其实软黑板并不难安装,但是10米的大尺寸还是需要几个帮手的,客户的办公室只有两三个弱女子,对安装完全犯了难!经过一番沟通协商,优力优决定率施工人员前往帮忙安装。

到了场地发现安装确实有一点麻烦,对方公司有一面10米长的墙,打算把这一整面墙全都贴成黑板,上下两张要对的严丝合缝。对于这样的黑板安装方式优力优也是第一次遇到,以前倒是给中兴通讯安装过一面白板墙,难道这面黑板墙,也是作为企业文化墙来使用吗?怀着疑问我们询问了耀胜联合工作人员刘小姐,果不其然,刘小姐表示这正是企业文化墙。由于他们公司是一直接受国外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是比较民主而开放,国外已经有许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墙是黑板墙,虽然在国内还很少见,但是公司希望可以学习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风格。

虽然在意料之外,但是也确实在情理之中。虽然在国内的办公环境来说,白板很常见,黑板很少见。但是在国外,老外们对黑板的喜爱程度却不亚于白板。拿优力优的专利产品磁性照片墙来说,一开始的黑色风格虽然在国内并不多见,但是实际上在国外已经在很多家庭流行了!

检察文化墙扮靓检察院 第3篇

该院将名言警句、工作理念、职业道德规范等制作成精致书画版面,悬挂于办公楼内走廊墙壁醒目位置,使干警在浏览警句格言、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将检察干警核心价值观和清廉从检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形。

“检察文化墙”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设置在一至五层楼道墙面上。一楼文化墙的主题是“为民”。即: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二楼文化墙主题是“公正”。即: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维护公正的理念。三楼文化墙主题是“忠诚”。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四楼文化墙主题是“清廉”。即: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强化自身监督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的位置来抓。五楼文化墙主题是“文明”。即:弘扬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执法理念文明、执法行为文明、执法作风文明、执法语言文明。

文化墙诗句出错引起读者批评 第4篇

据《新民晚报》消息, 王安石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下一句是什么?应该是“钟山只隔数重山”。然而, 近日有网友发现, 在镇江市政府旁的文化墙上, 却赫然写着“京口瓜洲一水间, 两岸只隔数重山”。这位网友说, 宣传镇江的历史与文化是好事, 但连小孩子都能诵读的诗句, 其差错却在市政府的文化墙上出现, 实在不应该。这位叫“ruyu”的网友说, 星期天他带小孩到镇江市行政中心旁, 在靠近行政中心东门的围墙前, 看到了介绍镇江文化与景点的宣传画。他驻足欣赏, 其中第一块墙上的一句诗“京口瓜洲一水间, 两岸只隔数重山”, 看后让人哭笑不得。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 曾因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传颂千古。因为涉及京口和瓜洲, 后人又经常引用作为宣传镇江人文景观的名句。这样的错误, 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市政府门口的文化墙上, 实在让人大倒胃口, 也有损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文化墙 第5篇

2、传统媒体产业: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

3、新媒体产业:网络、手机、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报刊、手机报刊、数字电影、电视电影、网络广电、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IPTV、电子 商务、视频、社交、及时通讯、无线增值、在线阅读、显示屏、数据库

4、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但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到3%,前景看好。中国新媒体用户大多小于三十岁,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二到三倍。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增幅更是达到75%。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长势头。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

5、编剧的职责

对于演艺圈来说,编剧就是这个行业的基础。编剧有时候也被称为剧作者,他们是电影、电视节目和其他有剧本节目幕后的创意之源。他们可以是独立工作的,也可能供职于某个电视网、工作室或由某个经纪公司代理。有些编剧热衷于某个特殊领域的工作,但总体来说,编剧工作包括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

推销用脚本

许多独立编剧都专注于创作推销用脚本。推销用脚本是剧作者个人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雇主授意下的结果。脚本可以是个人的节目规划,也可以是对现有电影电视趋势的全新解读。撰写推销用脚本需要编剧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并独立或通过中介机构完成对市场的调研。剧作者需要知道如何构建一个精巧的故事、创造吸引人的角色,并将这一切通过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绝大多数独立编剧的绝大部分推销用脚本都不会变成最终的节目,但成功的脚本可能会吸引到主流制作人的注意力,并使你的事业走上腾飞之路。

改编

有些编剧专注于改编,也就是根据业已存在的故事撰写剧本。小说、舞台剧、回忆录、传记、电视剧甚至是前人拍摄过的电影都可以被改编。由于改编牵扯到版权问题,因此大部分的改变行为都发生在制作公司选定目标,谈好版权之后。这时候制作公司会将改编的任务交给他们认为适合这一工作的编剧。

电视节目编排

编剧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编排电视节目,为电视剧撰写剧本。撰写电视节目剧本与撰写长篇故事片剧本一样都要求编剧富有创造力,同时电视节目编剧还需要满足电视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节目长度、分节(中间插播广告)、集数以及目标观众群等等。

衔接写作

编剧也要负责衔接写作的工作,如为即将上映的节目制作宣传片,撰写电视台宣传片的脚本,并为节目赞助商撰写在节目中使用的广告文案。此类编剧通常都在地方台工作。修订

大多数编剧的日常工作都包括了经常性的修订。编剧最初的作品通常被称为初稿。随后,制作人、导演、营销人员以及其他参与这一创造过程的人都会对编剧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或命令)。编剧必须要在最初的故事和各方的修订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并使节目保持应有的制作进度。

现场咨询

墙文化论文 第6篇

阳山中学“差异、互助,自主、评价”的八字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恪守“尊重差异、同伴互助、自主建构、多元评价”这一课改理念,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成果在各班班级的文化墙建设中体现出来,文化墙是一种折射,投射着班级和学校的气度和内涵;文化墙是一种生成,是管理品位上的生成;文化墙是一种聚集,是班级力量和学校整体力量的凝聚,没有学校的力量就没有文化墙的张力;文化墙也是一种智慧,其中凝聚着学校、教师、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感悟能力,是办学理念的一种智慧结晶;文化墙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文化趋向,可以在文化的熏染中为孩子们打好人生的底色。阳中自实行“八字教改”以来,各班教室的墙壁上陆续多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学校经过精心设计的反映班级整体风貌的文化墙结构,有“我的荣誉”、“宣传栏”、“小组评价”、“我展示我精彩”、“我合作我快乐”栏目。

一、班级文化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没有坚实的班级文化根基,学校文化便会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在班主任引领下开展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阵地比较单一,内容也较抽象空泛,因此,难以形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阳山中学近年来开展的班级文化墙建设,不仅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班级文化墙不仅是引导广大学生学会接受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二、班级文化墙是阳中“八字教改”课改理念的折射

1.“我展示,我精彩”体现了“尊重差异”的课改理念。尊重差异:承认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基础是不同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差异教学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助学提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文化墙的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发展,有学生的书画展、手工制作、优秀作业、优秀作文等,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平平,但在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却很占优势,通过这一板块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宣传栏”、“我合作,我快乐”体现了“同伴互助”的课改理念。同伴互助包括三个方面: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师师互助。开学初,学校暂以学生的升学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分为优胜组、挑战组、加强组。通过师师互助,教师建立合作小组,共同向前,彼此支持,对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沟通和对话,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通过生生互助,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发展;通过师生互助,教师以助学案为载体,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配合教学导师制和德育导师制,教师、家长多管齐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在班级建立合作小组后,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为的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始终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对问题严重的组员,需要的是其他同学的帮助和提醒。在“宣传栏”的设计上,主要是以手抄报的形式展开,原则上以每一小组每月出一份手抄报的形式,每一学习小组根据学校规定的主题,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探讨,最后由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制作,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我合作,我快乐”栏目体现每月的评比结果,每月的评比都是孩子们最激动、最渴望的时刻,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成为“最佳××小组”,而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成为“最佳××小组”后,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锦旗,“最佳合作管理小组”还能获得锦花。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引领、“同伴互助”的参与,尽可能达到各小组的均衡发展。

3.“小组评价”体现了“多元评价”的课改理念。多元评价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等。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应涉及学习情况、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浓厚的学习兴趣、特长发展等各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应受到同等的重视。评价方式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的纸笔测验,而且包括学生作业、学生反思档案袋、教师日常观察、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小组评价”这一栏目中,充分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理念,从文明卫生、纪律习惯、学习交流、好人好事、爱好特长等方面,借助值日班长、科代表的力量,形成周评价表、月评价表,并每月公示。

三、班级文化墙体现了“自主建构”的课改理念

自主建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原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新信息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对既有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在同化、顺化和平衡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阳中的班级文化墙,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促进学生“德”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班级文化墙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位兢兢业业的班主任,每一所学校,让我们记住:表扬鼓励,别吝啬一张奖状!于是在文化墙的最左边,有了“我的荣誉”栏目,里面张贴了班级奖状,如运动会、艺术节、广播比赛等方面,是班级同学合作的结果,是集体力量的体现,象征着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阳山中学在“八字教改”的引领下,一面面班级文化墙熠熠生辉、一朵朵“班级之花”竞相开放,并记录同学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一种润物无声的熏陶。

白墙灰瓦之间体验地域建筑文化 第7篇

1 安徽省桐城市的历史积淀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地处合肥、安庆中间,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同时桐城市相比邻徽文化的发源地———徽州地区,其建筑风格与正统徽文化有一致的一面,但在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建筑节点处理、马头墙样式上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地方文化的差异性。

2 挖掘桐城沿街民居特点

桐城多老街。老街是桐城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见图1)。桐城老街一般以麻条石铺路面,两侧建民居,临街为商业铺面,后堂为宅室,多呈数进四合院式二层砖木结构。民居首层较高,便于商铺用途,二层偏矮,只开很小窗户,一般作住宿或储藏用房,与传统徽派民居同出一辙。老街的马头墙与传统徽州地区马头墙又有所不同。传统徽派建筑的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见图2)。而桐城老街民居的马头墙则相比之下简单了很多,马头墙不伸出屋面或仅仅少许伸出屋面。同时马头墙样式上也简化了很多,其常见做法是在屋檐下做一些锯齿形的折线,更好一些的则是沿着坡屋面凸出少许做三角形的小屋檐压顶,仅此而已。但简单不等于简陋,这种风格的马头墙虽然没有徽州地区民居马头墙高大雄伟的气势,但也造型别致简洁。本次商业步行街马头墙设计即以此为设计思路,体现当地建筑风格。

3 桐城地域文化孕育下的商业步行街设计

作为一个具有浓郁文化积淀的城市,而且近年来随着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日益丰富,各种配套公建设施日益完善,其中就包括桐城市龙眠河及沿岸的景观环境整治工程。而本文中所叙及的徽派风格商业步行街即是河岸景点规划设计内容之一,是市民休闲购物、游览观光和品位高尚的新型生态休闲旅游区。

4 项目概括

4.1 沿街商业用房及展示用房设计

1)总平面布置:步行街商业用房总建筑面积3 000 m2,总平面布置上,根据所在地理位置,由两个L形建筑构成,主体二层,局部一层。以徽派建筑中的白墙灰瓦为总的设计基调,马头墙采用当地形式。建筑正面面向步行街,背面为休闲广场。在步行街尽头是城墙及城楼建筑,旁边是景观亭廊。

2)平面设计:在商铺平面设计上,结合商铺功能要求,以开间为4 m和8 m的模数划分平面,同时每隔若干个开间平面向前或向后退1.2 m,使总体建筑上呈现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在内部空间的处理上最大程度的保证单体建筑的开放效果,强化建筑内外空间之交流。

3)立面设计:在立面设计上,将徽派建筑符号演练到更为简洁和更具场所感,白墙、灰瓦、马头墙、木构花格门窗、墙面小屋檐装饰等徽派建筑语汇的传承更替,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营造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清晰的彰显出整体基调。

4.2 城墙及城楼设计

历史上,桐城的古城墙是中国建筑史上唯一的一座正圆形的城池,这在古今中外也是独树一帜的。据民国庚辰年(1940年)重印的道光七年《桐城续修县志》记载,正圆形城墙上共有六座城门,在其志卷四“营建志”的记载:“(砖城)六里,西北负山,东南瞰河,有门六:东曰东作,西偏曰向阳,南曰南薰,西曰西成,西北曰宜民,北曰北拱,各有楼。”本次项目重建的即为东门,称作“东作门”。对于东作门的重建思路与北京的前门楼子,南京的中华门等类似,即先复原一座门楼,而不是大规模的重建(见图3)。

1)总平面布置:项目所在地即为古城墙遗址,因此总平面的位置就非常明确了,在原有遗址上重建古城墙。城墙东面是步行街道,供市民参观散步,步行街尽头是紫来桥,寓意紫气东来。城墙西面及南面是休闲广场,北面是景观绿化。功能布局清晰,一目了然。2)平面布置:城墙宽14.7 m,长34.9 m,高8.65 m。中间是入口城门,两侧是两层的内部用房。在城墙屋面上建两层高城楼,城楼高11 m。城门的平面布置相对简单,但重要的是交通流线设置。首先,在城墙的西面设置楼梯及马道可直接上到7.3 m的城墙楼面。其次,在城墙内部用房上,设置两个从一楼上二楼的楼梯。同时还有一个楼梯,可直接从二楼上到12.3 m的城楼上。通过这些楼梯设置,不仅满足了安全需要,而且使游客便于从城墙的各个位置全面游览整个东作门景观。在结构上,由于古建构造上比常规建筑复杂了很多,故结构形式没有局限在某一种形式,而是多种结构形式相结合。主体城墙采用剪力墙外砌城墙砖的形式,保证城墙结构强度,而城楼的主体结构则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屋面则采用了木结构形式,更好的呈现了第五立面的优美。3)立面设计:在前期勘探中挖掘出的原有城墙砖尺寸为335×180×100。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在城墙砖的选择上力求与原有城墙砖一致,通过与厂家协商,专门制作335×180×100规格的城墙砖。对于入口城门、城墙垛口、城楼设计以及斗拱设计方面,尽可能的查阅资料,使其最大程度的符合历史上的东作门城楼。此外特别要指出的是斗拱的设计过程。桐城当地的斗拱有自己独特的造型,不同于我国木结构传统的官式建筑的斗拱。而桐城当地的斗拱则是采用华拱偷心造,单挑掼拱像鼻形,双挑华拱呈蝙蝠状,直接承托挑檐檩,均出45°斜拱、斜角,形状类似于莲座形,并且取消了这个在传统斗拱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做法更加简单,但简单不等于粗糙,其同样给人以艺术感,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见图4)。

5 结语

桐城市徽派风格商业步行街及东作门城楼重建项目现已完工。走在竣工后的步行街上,顺着仿古的“脉络”,在白墙灰瓦之间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不禁感叹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妙不可言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墙文化论文 第8篇

学校希望通过整合汇文文化, 构建具有鲜明汇文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体系, 使学校硬件建设与软件提高相得益彰, 和谐统一。这其中也包括在教学楼各楼层公共大厅设计主题墙, 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一、总说

教学楼公共空间将要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求索。“求索”取自广为师生熟知的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求索, 学校的发展也是一个组织向更高水平的求索。以“求索”作为教学楼的主题, 来表现汇文人“好学近乎智,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这种“止于至善”的品质。

“求索”在这里可以分解为四个分主题, 分别被赋予到四个楼层, 以展现汇文及汇文人为发展而求索的历程。

一楼是“汇文文化总表象——宽松, 民主, 有秩有序, 百年传统永继承;融汇, 和谐, 有情, 有义, 千帆竞渡常创新”;

二楼是“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国际视野, 胸怀天下”;

三楼是“养成良好的方法与习惯——融汇整合”;

四楼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直面挑战, 敢为栋梁”。

总的来说, 一楼是“汇文文化总表象”, 表现的是汇文中学137年在教育事业的征途上求索的历程和心得, 是“求索”主题的总表述;二楼、三楼、四楼的主题则是人生任何一个求索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是求索历程的在各个阶段的表现。

二、一楼

一楼大厅是整个校园机体的“大脑”, 它主要展现“汇文文化总表象——通过理念、行为、形象等方面来综合展现汇文厚重大气、宽松开放、兼容并蓄、和谐统一的总体形象特征。其中前厅的LOGO形象墙, 东、西两侧的文化浮雕, 集中展现了汇文130多年以来的求索历程。

1. 前厅的LOGO形象墙

前厅形象墙以体现汇文的V I标志为主并结合汇文“以人为本, 重在发展”的核心理念, 突出表现了汇文的传统、历史感的厚重和大气, 以及鲜明的、现代的个性化的育人特色。

2. 教学楼一楼前厅浮雕墙

(1) 东墙

汇文的历史, 犹如一辄车轮。在一百多年的沧桑历程中, 在每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 都闪现着汇文人不屈奋争的身影。在五四运动的队伍里, 汇文人的旗帜飘扬在前列;抗日战争的硝烟中, 彭雪枫将军、张克侠将军横刀立马, 威慑四方;阎述诗老师一曲《五月的鲜花》, 激荡着无数中国人保家卫国的热血与斗志。时间向前, 泱泱汇文的爱国精神却始终未曾改变。周口店遗址发掘, 贾兰坡院士点燃了中国古人类考古的星星之火。新中国成立后, 新一代的汇文人不辱先辈使命与传统。汇文人骨子里的自立求强精神, 让每一个汇文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爱国的血液。

(2) 西墙

当代汇文, 英姿勃发。新中国给予汇文新的生命, 50多年与共和国的共同成长, 让汇文厚重而不失生机。

自1926年第一任中国校长高凤山接管汇文以来的大半个世纪, 汇文始终以大校气魄享誉京城。宽松开放的治学理念成为汇文办学最重要的特色, 传承至今。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成功, 谢家麟院士让世界为中国喝彩;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凭杰出的书画造诣备受世人尊敬;“五月的鲜花”依然回荡在每年一度的艺术节上;雪枫合唱团的歌声漂洋过海, 向欧洲的朋友们展示汇文人的风采;金鹏科技团屡屡在大赛上锋芒毕露, 昭示汇文学子的创新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条站线上, 都有杰出的汇文校友为祖国贡献力量。从“全人教育”到“以人为本, 重在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发展过程中, 汇文中学一直潜心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优秀品行的锻炼与培养。

3. 一楼后厅

一楼后厅作为校园机体“大脑”的后脑, 主要内容以汇文校训、中学生守则、学生素质目标为主。

4. 校训墙

智、仁、勇作为汇文中学的校训, 是由汇文中学第三任中国校长高凤山先生在1927年提出的, 1929年蔡元培先生亲笔手书题释:“好学近乎智,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这不仅仅是汇文人德行修养的最高目标, 也是汇文人的做人准则。汇文人不仅仅要在校园中求取学问, 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

5. 西墙

后厅西墙采用古树的外形以表现汇文的百年历史、强大的生命力和桃李满天下, 并在“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的教育长河中一直遵循着道德素质标准和行为准则的育人理念, 强化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学生素质目标》的记忆。并将树叶的向着中间“智仁勇”校训方向汇聚, 寓意着汇文人一直朝着“智仁勇”的统一的育人目标和方向发展。

三、二楼

北墙以世界地图形状的雕刻为主体。由无数的小方块组成的世界地图表现汇文的“放眼世界, 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结合“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展示汇文人并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整体暗含着校训, 寓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胸怀天下”, 以“守诚信, 敢担当, 重自强, 怀天下”的汇文人目标来约束要求自己做一个标准合格的汇文人。

北墙:国际视野, 多元认同

四、三楼

北墙采用了大型逗号的符号形式来表示汇文人在求学的过程中永无止境, 永远在追求圆满、进步;漩涡的外形及逗号尾部的“大扫笔”并结合大量的中西文字背景寓意汇文“融汇东西方文化之精华”的理念, 同时逗号反过来就像是一个银河, 由一个中心焦点向四周展开不断的扩大, 不断的影响, 引领周边发展, 并与二楼北墙主题“兼容并蓄、厚积薄发”相呼应。

北墙:融会整合, 止于至善

五、四楼

墙文化论文 第9篇

一、源起: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 而教师就是推动希望实现的重要力量。因此, 教师的发展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之一。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师的发展。本学期, 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墙壁上就贴着长长的表格, 第一栏列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姓名。第二栏列着每位教师在开学初对自己提出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目标。第三栏暂时是空着的, 一旦教师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 学校就会用小纸条将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一方面将实际与目标进行对比, 一目了然。另一方面, 对自己以及对其他教师也是一种激励。墙壁上的表格记录着每一位教师的点滴成长, 让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可谓是用心良苦, 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笔者灵机一动, 为何不能把这样的管理方式用在班级管理上呢?其实, 无论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还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于形式化而不注重实效。将教师或者是学生的日常表现细致明确地呈现在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墙壁上, 不仅操作性强, 而且具有显而易见的教育意义。

1.榜样的作用

卢梭说:“榜样!榜样!没有榜样, 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

学生对于学习的榜样, 从来都具有一种羡慕而又遥不可及的感觉。教师时常在班级学生面前表扬某位学生的优秀事迹, 一方面是对该生进行嘉奖, 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向榜样学习。可是效果往往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问题就在于, 孩子们并不理解你的用意所在, 更重要的是你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口头上的抽象的提示。因此, 我们将每位同学值得推崇的表现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墙上, 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对比去学习。

2.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墙上的第二栏就贴上孩子们在开学初,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目标。笔者对此进行了大致的记录, 有的写着“语文成绩进入全班前十名”, 有的写着“运动会上短跑项目中要拿到名次”, 还有的写着“我要当上英语小组长”……在孩子们斗志昂扬的目标中, 笔者也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自己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应该更加容易实现并且具有针对性。即使不与别人进行比较,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所进步, 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喜悦。

3.让墙会“说话”?有意思

我告诉学生们:我们共同要去填满的这面墙是会说话的, 它会告诉我们谁在进步, 谁在成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孩子们都觉得很有趣,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每个孩子都在期待自己的成果能够快点被展示在墙上。

二、实施:从单方管理到三方管理

1.单方管理初见成效

墙文化管理模式开启之后, 无论是在学习、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 学生的表现都非常积极。每天我都会利用晨会课总结前一天值得表彰的同学, 考试前五名的同学、有进步的同学、运动会上取得名次的同学、诗歌大赛得奖的同学、拾金不昧的同学、劳动积极的同学……渐渐地, 我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们身上有这么多这样或那样的优点, 只是平时没有关注而已。开学一个月后, 班级的墙壁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同学的成果栏上已经贴满了纸条, 少的同学至少也有一两张。看得出来, 每个同学都在暗地里较着劲, 他们希望“会说话”的墙能将他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同学们也时常流连在这面墙前, 看看自己的成果与预设目标的差距, 再看看别的同学值得学习的地方。班级中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向上氛围。看来, 墙所“说”的话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2.“小志愿者”制度受到推崇

就在班级的墙面管理制度如火如荼地进行时, 学校开展了“志愿星耀校园”的活动。这也是学校为了完善班级管理而制定的活动, 让每个班的孩子“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我决定将此次活动与班级会“说话”的墙结合在一起, 同时逐渐将管理权交到学生手中, 让孩子们之间互相管理、互相监督。

通过与班级同学的共同商议, 我将班级的各项事务细致划分, 并明确志愿者职责。接着再由学生自主申报, 全班学生选举确定。我们在班级的墙壁上另辟出一块表格, 作为志愿者的每日签到表, 第一栏由志愿者填写是否完成职责。第二栏则交由班级同学进行监督, 提出意见。今天班级的花是否浇过水了、同学们的红领巾时候检查完毕、黑板槽是否清理干净……志愿者的工作做得如何, 通过自我管理与其他同学反馈进行双向管理, 会“说话”的墙都会一一告诉我们。

3.让自我管理成为可能

在班级的管理上, 班主任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 但笔者曾经在班级中做过尝试, 制定各种班级制度尽量增加学生管理的自主性, 但都因为操作过程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而不了了之。

看着墙壁上一列列清晰的表格, 我突然恍然大悟:想要学生完全自主管理班级是很难的, 但是, 在教师管理和学生相互管理的两层基础之上, 学生的自主管理应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孩子们开始在墙壁的表格中, 自行记录自己的一日一周及一月表现, 自我检查、自我管理。做得好的地方, 提醒自己坚持, 不到位的地方, 及时反思并向他人学习。会“说话”的墙每天都会告诉我们新的信息, 而班级的三方管理模式就在一面墙中悄然而生了。

三、思索:从“记录”到“成长”

1.“三有”记录才是行之有效的记录

有监督。从教师单一的管理模式过渡到师生三方的管理模式, 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一旦将管理权逐渐交到学生手中, 由于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 评价标准不统一、管理过程混乱、管理结果不公平等现象就会出现。而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管理就巧妙地避免了这一弊病。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孩子对自我管理的同时也受到其他孩子的监督与关注。两层管理的结合让记录更加真实有效。

有反馈。在“小志愿者”墙壁记录表中, 志愿者完成了每日的职责之后, 会在今日的登记表格后面进行签到。待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馈之后, 其他同学就可以进行确认, 如果没有做到位, 教师及其他学生就会进行适当的提醒, 真正确保了班级的事务“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有对比。时常听到有的班主任会对繁琐的班级管理事务进行抱怨:“这个问题已经跟孩子们强调了很多遍了, 可是他们还是做不好。”实际上, 很多时候口头上的说教孩子不一定能够领会, 不如给孩子一个身边真实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我们将每个孩子值得被学习的地方都展示在墙壁上, 让每个同学都有简单而直接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 将自己开学初量身定制的目标放在一个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地方, 不仅能让学生努力学习别人, 同时也能用心超越自己。

2.看得见的成长

我们发现, 一旦孩子的优点被挖掘出来, 他们即刻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他们的态度甚至会延伸到方方面面的表现中去。因为他们看得见自己每一次的成长, 于是就会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成长;因为他们所有的潜能都被挖掘, 就不再认为自己的那么一点小技能无足挂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每时每刻的表现, 都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会说话”的墙说出了我们平日里听不见的话——原来, 每个孩子都是如此地值得被期待。

四、成效:从“管”到“不管”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即使是最好的儿童, 如果生活在组织得不好的集体里, 也会很快地变成一群小野兽。”班级管理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 任何一个教师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墙文化论文 第10篇

而对于绘画及设计领域而言, 提炼传统文化的元素就必须对其有形物而论, 如:汉字书法、国画水墨、传统图案纹样, 民族色彩等等。如今,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各地各城市的建筑建设项目的拆迁与建设不断, 随之带来艺术装饰和墙体彩绘也随处可见。而苏南城市经济相对较为发达, 并率先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理念, 以此作为城市实力展示与文化彰显, 并在其建设与规划设计中, 不断的提出文化造城、创意造城的经营理念。墙绘往往是最直接甚至最快速的反映城市风貌、展现城市文化与实力的重要载体, 是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效传播形式和靓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墙绘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

墙体彩绘由来已久, 上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岩画、洞窟壁画, 近可见诸各地的墙体涂鸦与彩绘。墙绘也叫墙画, 它以绘制等为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墙壁面上绘制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 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墙绘是以倡导文明、宣传公益、健康运动、绿色环保、宣传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帮助城市提升品牌形象为己任。把墙景美化作为支持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载体, 与改善美化城市街景结合起来, 使一面面白墙成文化墙、文明墙、知识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对生活的环境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墙绘已经不仅仅是部分建筑工地围墙上的可有可无的涂鸦, 而是一个可以作为一门独立艺术走向大众, 推向公共空间, 使之成为公共艺术, 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诗意组成部分。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品位。

江南自古以来人文荟萃, 文脉鼎盛, 作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苏南城市, 构筑公共空间和营造公共艺术氛围, 是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文和谐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的运用墙绘来宣传和展示城市文化与建设, 就必须从自身的文化实际出发, 结合传统文化元素, 构造城市文脉, 提升城市品质, 是放在每个墙画组织者和实施者面前的一道文化大题。我们作为墙画设计师除了研究墙画自身特色元素之外, 吸收传统文化元素, 探索人与墙画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和人的接受状况, 使公众真正接受与喜欢墙画, 使墙画真正成为公众生活与休闲的一部分。

二、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解析

1. 书法篆刻之美

中国的汉字有着强烈的中国符号和信息载体, 篆刻育书法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中国的篆刻文化几乎是伴随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诞生的, 它以其独一无二的标识性和与装饰性, 一直延传至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是一个形神兼备的汉字篆刻, 将汉字的“龙” (繁体龙) 与“京”有机结合, 创造出了一个气韵生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篆刻汉字标志。书法体更是中华一绝, 它是无数先人努力与创造的结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 蜚声世界。是中华民族的名片。

因此, 如何将汉字的篆刻体与书法体运用到墙绘中去, 承担起信息传递和形式美化的作用, 作为汉字的图形化符号, 其特有的象形与意象, 让人在欣赏美的作品的同时, 能透过文字篆刻与书法之美领略其字符背后隐喻的抽象概念, 与墙绘工作者的心灵交流, 感知艺术的心声, 与创作者的文化理想同声共鸣。

2. 水墨国画之灵

水墨之秀在于形似而神游, 神似而形不似, 其气韵并非真实形体所能展现, 而是有着其自身强烈的人文理念与哲学理念。水墨艺术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与哲学观2。水墨艺术讲究的是虚实相生, 知黑守白, 气韵流转。其“留白”部分的效果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的禅境, 以求直达心灵的“妙觉”。创作这样的墙画艺术作品:远而近, 轻而重, 模糊而清晰……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难度极大的挑战, 它要求创作者本人对于苏南有一种独特的感受, 并且善于把这种感受描绘出来;对于墨色的把握, 对于色彩细微之处有张有弛的表达, 对于形态凝练的处理, 无一不需要着创作者自身文化的妙悟来到达, 有时它考验的不仅仅是技艺, 而是对一种独特生命力 (境界) 的理解。

3. 图案图形之巧

中国传统图案是几千年来各种图形图像的集中体, 它是一种极富生命力艺术样式。尤其各种祥云、海波、喜福、瑞兽等更是中华名族的特色与标志, 其文化符号已经超越自身, 散见于各类型的文化产品与文化形式之中。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发展状况, 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在无锡好的地段的广场或建设工地的围墙上, 时不时可以看到大阿福的身影, 有的以剪纸的形式出现, 有的配以窗花窗棂, 将江南文化和现代城市发展结合得恰到好处, 给每个到访无锡的中外人士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的苏南城市, 适当的借鉴和沿用一些传统图案图形, 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更是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了每一个人的生命中去。

4. 传统色彩之秀

在中国经典的美学观里, 色彩的塑造及搭配我们可以从历代壁画、彩塑及绘画中看到其特点3中国人崇尚意境和意象, 而色彩往往能够与内心的情感相融合, 不同的色彩能在心中幻化出不同的意境, 即使同种色彩也能产生不同的意象。比如, 红色既是吉祥喜庆的也是危险的, 黄色既是高贵的皇家用色也是淫俗的代名词。作为有着浓厚水性文化特征的江南, 其色彩往往更倾向于淡雅、清新、秀丽, 相较于北方热烈浓重而言, 显得内敛而含蓄。在苏州, 粉墙黛瓦是她的城市名片, 不仅在一些居住区的楼盘色彩外观上和谐并置着黑、白、灰的外观和图案, 就连一些公共雕塑和广场壁画上, 也处处可见含蓄的灰蓝、粉绿和黛青。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这里是江南, 这里是苏州。这是对传统色彩的再运用和再发挥。

三、苏南城市墙绘的启示与思考

1. 借鉴书画创作与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运用

在书画创作中, 我们常常讲画黑是为了留白, 黑与白的比例关系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格调, 在墙画绘制过程中, 内容过满就显得凌乱和拥挤, 过少就会显得苍白和小气。合理的借鉴书画、设计的布局是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常说的经营画面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 在内容和色彩上, 恰当的使用名族图案和色彩, 从传统中汲取养份和精华, 巧妙的绘制到墙绘作品中去, 淡雅的色调, 江南特有的粉黛、粉绿等粉色的合理使用, 是提升作品品位和个性的重要手段。最后, 就是落款或签章, 这是很重要的环节。国画中讲究的几种款式必须在墙绘中有所体现, 落款内容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当然少不了篆刻章的功劳。

2. 有效挖掘城市自身内涵在墙绘中的应用

墙绘之所以能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是因为, 它是一幅与现实结合的画中画, 它不仅仅是一种点缀, 而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由于墙绘这一特殊画种的公共性, 决定了它作品本身题材的共众性。是完全有别于普通广告牌或广告画的。因此有效的挖掘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就非常有必要了, 首先要找准城市定位, 是工业城市、旅游城市还是其他类型的城市, 宜居型、宜商型等都是必须要了解的, 其次将城市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文化历史事件或当下状况等设计到作品中去, 用最能表现的方式和手法创作出来。最后就是提炼出该城市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思想, 将其融会贯通于墙绘作品中去, 同时将墙绘内容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既能起到宣传和告知的作用, 还能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如此作品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量了。

3. 摒弃花哨, 理性的将传统元素运用到墙绘中去

在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墙绘作品中往往花哨有余, 而艺术感不强。内容有施工方或领导层决定, 生搬硬套, 什么内容都往里塞, 什么颜色都敢用, 完全和周围环境相脱节, 甚至由墙绘作品演变成恶俗的广告, 和整个城市文化理念更是相背离, 这样的墙绘作品必须要摒弃。还有些城市地区, 抄搬一些国外的嘻哈式的涂鸦作品, 不顾场所不论场合的粗滥模仿, 结果是适得其反。和城市美化与品位提升背道而驰;但是我们也不可将传统文化元素滥用俗用, 这样不仅不能创造美感反而使得观众反感。理性的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设计到墙绘作品中去是我们这些从艺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四、结语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 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件, 我们的墙绘工作者作为城市美化建设的一员, 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以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从而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提高居民审美品味, 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摘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资源库, 如何让这样的资源库服务于我们的城市建设和人居生活, 是我们艺术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苏南城市,墙绘

注释

11 .刘佳.试论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神州.[J].2011.26.

22 .苏晓娟.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美术大观.[J].2012.8.

墙文化论文 第11篇

泰兴市打破外出考察取经的惯性思维,把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目光。聚焦到本市的两个先进典型——洋思初中、襟江小学,力求“墙内开花墙内香”。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优秀校长研训基地的洋思初中,作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的襟江小学,在江苏省甚至全国初中、小学领域均享有较高盛誉、称得上一面旗帜。泰兴市教育局通过行政引力和推力,要求全市各初中、小学从办学思想、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等五个角度,全面、认真、深入学习洋思初中、襟江小学多年积累形成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更新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洋思”“襟江”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多年来一直坚持均衡分班,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校、离校,学生的学业负担适度。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愉悦,成功的快乐。培养的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确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社会公认的名校,是“洋思”“襟江”人的追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洋思”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初中,成为“全国名校”。“襟江”是一所百年老校,“襟江”人风风雨雨一个半世纪,传承了历史的积淀,开创了时代的新篇,“襟江”学子遍布祖国,走向世界各地。“洋思”“襟江”已经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学校。

打造高效课堂

精心打造高效课堂,是“洋思”“襟江”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洋思初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三清”教学要求,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襟江小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提出了“五个当堂”“六必须”的教学要求。数学教学做到“五个当堂”:教学目标当堂达成,作业练习当堂完成,作业评讲当堂完成,作业订正当堂完成,学习收获当堂交流。语文教学做到“六个必须”: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必须确定一处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点,进行有效的片断表达(口头或书面)训练;教学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笔;每篇课文教完后,必须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每篇课文教完后,书后要求背诵的内容能准确背诵;每篇课文教完两日内,所有学生必须会读会默一类生字和书后要求抄写的新词;每篇课文教完后,必须指导学生阅读一篇类似的文章,进行拓展性训练。

优化教学管理

“洋思”“襟江”教学管理严格。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并进行十分认真的考核。“洋思”提出了堂堂公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达到对外开放的水平。“襟江”多年来坚持每日“抽签听课”制,每天早晨随机抽签,确定开课人员名单,这样确保每个老师都能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经常组织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1.课后专家及时点评;2.开设“常态课评委论坛”:3.定期开展“同课异构”“三课一评”活动;4.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洋思”“襟江”的教学管理,正由精细化、专业化向精致化、科学化迈进。

深化教学研究

教而不研,停滞不前,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加大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是学校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洋思”“襟江”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善于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炼成课题,加以研究,寻求解决的路径和方法。两校分别都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重视对传统经验的回溯性研究,充分挖掘其基本内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理性提炼。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回溯性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经验的内在规律,进而反过来指导实践。

2.积极鼓励、认真组织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培养教学骨干。要求中青年校级领导人人承担一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同时组织富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参与子课题的研究。骨干教师每人牵头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的课题或子课题,一般教师都要参与到课题组研究,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了成长发展的平台。

3.推广实验研究成果,促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重视教育成果的推广工作,努力使研究成果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襟江”自1997年起就开展了“促进知情行协调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的课题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实验获得了成功,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4.建立课题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课题管理制度、研究汇报制度、专题调研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科研奖励制度,为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与教科研机构合作研究。为了提高教育科研的“含金量”,每个重点课题都聘请了中央、省、市教科所和有关高校的专家负责理论指导工作,请他们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价进行全程指导。

强化梯队建设

1.坚持实施“青蓝工程”。每学年初,组织安排师徒结对,尽量把师傅的课安排在先,徒弟的课安排在后,要求师傅定期上示范课,徒弟听师傅的课必须达到规定的节数。开展“我与师傅比差距”的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分析得失。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制,徒弟发生重大教学失误,师傅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2.积极推行“导师制”。特级教师、各级名师,不仅师德高尚,而且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由他们担任导师。学校挑选出业务基础好、教学悟性高、发展潜能大的年轻教师跟随导师学习。导师要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

3.成立校内专家委员会。学校在现有教学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学科教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是进行学科教学的业务指导,充当教学管理的顾问或参谋。定期组织研讨活动,让专家委员会的同志做讲座或参与沙龙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调控、监督等作用,使学校教学工作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4.开设“名师讲坛”。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定期到教研组、备课组进行理论传授和业务指导。“名师讲坛”的内容以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信息素养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展示教师本人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经验。

5.支持名、特、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主动关心名、特、优教师主持或参与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帮助他们做好实验组织工作,参与实验监控工作,定期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校指导,为名师总结教改经验、形成教学文集提供物质、经费上的保证等。通过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名师形成个人的学科理论体系,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以及至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流派,让特级教师更加突出,让名师更加出名。

墙文化论文 第12篇

1 底层抗震墙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抗震墙设计中常存在着一些问题:1)抗震墙位置偏于一侧,造成底层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存在明显的偏差,容易因扭转而引起结构的破坏;2)抗震横墙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3)抗震墙墙肢的长度差别较大,部分墙肢的长度超过8 m,造成该墙肢受力过于集中,不符合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概念设计要求[4];4)底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置数量不当,使过渡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形成明显的薄弱楼层。

2 底层抗震墙的布置

1)针对以上1)的问题,底部抗震墙宜沿纵横两个方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使纵横抗震墙相连,如将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做成L型,T型或∏型等,以增强结构抗扭能力;宜在房屋的尽端、楼电梯间两侧及平面刚度有变化的转角附近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尽量避免在这些墙体上开洞,以加强建筑物各大转角的抗震能力;另外,抗震墙宜布置于上层砖房设有砖抗震墙轴线处,且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以获得最大的抗扭刚度。应避免布置抗震墙于一端或一侧,以免造成地震扭转破坏。2)针对以上2)的问题,为保证底层的空间刚度和协调变形,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做了明确规定,即在设防烈度为7度,8度,9度时分别取21 m,18 m和15 m。3)针对以上3)的问题,底层抗震墙高度往往小于长度,其高宽比往往小于1.0,属低矮抗震墙,以受剪为主,由剪力引起的斜裂缝控制其受力性能,其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如果抗震墙墙肢较长,则很容易出现局部刚度过大、受力集中等现象。因此,规范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较长的抗震墙可设竖缝处理,以提高底层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文献[5]进行了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低矮墙的试验研究,指出:采用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墙,其弹性刚度较大,后期刚度较稳定,达到最大荷载后,其承载力没有明显降低,而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有较大提高,竖缝两侧由暗柱和边框梁组成,钢筋混凝土墙的高宽比宜为1.5左右。即在一道低矮抗震墙中可仅开一道竖缝。4)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是第一道防线,当抗震墙遭受一定的破坏,吸收相当的地震能量后,其刚度降低或部分退出工作。此时,框架部分作为第二道防线开始作用。由此可见,底部框架层通过合理地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还可以达到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3 底层抗震墙的设置数量

在地震作用下,如果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且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较小,就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对于这类房屋,一般平、立面对称布置,各楼层质量分布基本均匀,故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层间位移反应是否均匀,主要取决于结构层间侧向刚度沿楼层高度的分布[6]。

大量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侧向刚度相对比较小,底部框剪层的侧向刚度主要由抗震墙的多少来决定。也就是说,过渡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主要取决于底层抗震墙数量的多少,如抗震墙设置数量过少,致使过渡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过大,则底层成为明显的薄弱楼层;相反,如底部剪力墙设置数量过多,使过渡层与底层的刚度比小于1.0,则造成薄弱层的向上转移到砌体层。可见,薄弱楼层位置是相对而言的。由于砖砌体层的变形耗散能力和延性性能远比框剪层差,这不仅使抗震设计不够经济,而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砖砌体层将会产生很严重的破坏集中现象。因此,上述两种情况设计中都应该避免出现。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总结历次震害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设防烈度下过渡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的限值,6度,7度区时不应大于2.5,8度区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宜控制在1.2~2.0之间[7]。该规定为抗震墙设置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因此,合理地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数量,对于提高此类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献[3]指出,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抗震墙的设置数量由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砌体过渡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限值及框剪层的弹塑性位移等限值来控制,并提出了抗震墙数量可采用两重或三重约束的简化方法确定。关于抗震墙数量的具体讨论可参考文献[8]。

4 抗震墙构造措施

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并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 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底层框剪砌体房屋的底层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通常按2中3)所述,取1.5左右)。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 mm,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 mm,直径不应小于6 mm。4)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应按抗震规范抗震墙结构关于相关部位的规定设置。

5 结语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底层抗震墙的设计,应从抗震墙的合理布置、设置数量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加以控制,既要注重抗震计算,又要强调概念设计,充分发挥抗震墙的抗震性能和作用,以使房屋具备良好的整体抗震能力。

摘要:结合工程设计中底层抗震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抗震墙的合理布置、设置数量和构造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设计要点,以充分发挥抗震墙的抗震性能和作用,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关键词:抗震墙,侧向刚度比,薄弱楼层,构造措施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墙设计规范[S].

[2]郭继武.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17.

[3]郑山锁.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21-22.

[4]李建宁.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J].江苏建筑,2002(2):19-20.

[5]高小旺.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低矮墙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1995(4):33-34.

[6]高小旺.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竖向均匀性探讨[J].建筑结构,1998(4):36-37.

[7]郑山锁.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J].工业建筑,2002(6):8-9.

[8]郑山锁.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剪层抗震墙数量的合理确定[J].工业建筑,2001(5):28-29.

上一篇:水稻缺素症的防治方法下一篇:古诗鉴赏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