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范文

2024-05-28

火灾事故范文(精选12篇)

火灾事故 第1篇

一、构建高校宿舍火灾事故树

1.事故树分析方法简介。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 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属性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依据, 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2.事故树分析的步骤。该步骤主要为:确定顶上事件→确定分析系统→调查事故及原因→确定控制目标值→构建事故树→定性及定量分析→制定安全对策。

3.构造高校宿舍火灾事故树。根据近年来宿舍火灾伤亡事故的各类原因, 笔者假设出某高校宿舍发生一起火灾的原因, 构出火灾事故树。如图1所示。

X1为蜡烛致火;X2为烟头致火;X3为蚊香致火;X4为人为纵火;X5为线路老化短路;X6为大功率电器短路;X7为雷击;X8为其他意外短路;X9为发现不及时;X10为报警系统失效;X11为喷淋系统失效;X12为通风系统失效;X13为设施设置不合理;X14为消防供水不足;X15为失效;X16为误操作;X17为不会使用消防设施;X18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X19为管理机构不合格;X20为规程执行不合格;X21为应急预案不合格;X22为消防演练不合格;X23为宿舍人员密度大;X24为安全通道警示欠缺;X25为安全通道过窄;X26为安全通道过长;X27为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二、事故树定性分析

该事故树共包含13个或逻辑门、1个与逻辑门、27个基本事件。即只要一个事件发生, 便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宿舍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大。

1.事故树最小径集。利用布尔代数法可以计算出, 该事件树有58个最小割集, 2个最小径集, 因此采用最小径集便于分析问题。

得到的2个最小径集分别为

2.结构重要度分析。

对当前事故树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时, 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 (1) 中, I (i) 为基本事件Xi结构重要度, ni为基本事件Xi所属最小径集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Xr为第r个最小径集。

将上式P1, P2带入上式, 有

3.结果分析。

(1) 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58个, 最小径集有2个, 说明导致顶事件的途径有58个, 而控制其不发生的途径只有2个, 因此学生宿舍容易发生火灾。

(2) 从结构重要度上看, X10的结构重要度最大, 对顶事件发生影响最大;次之是X18, …, X27;最后是X1, …, X17。因此, 如果X10事件能得到控制, 则顶事件发生几率将会大大减小。

(3) 根据最小径集的定义知, 只要控制P1, P2中任一个最小径集, 火灾事故就不会发生。但由于这两个最小径集所包含的基本事件都比较多, 因此实施难度比较大。

三、防止宿舍火灾事故的对策

1.合理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和排烟系统等。

2.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 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和更新。

3.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等的畅通, 严禁任何阻碍安全通道的行为。

4.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并通过演练提高大学生自救逃生能力。

5.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 严查违禁大功率电器和劣质电器。

6.完善宿舍消防规章制度及责任制度, 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消防教育和考核。

火灾事故 第2篇

22、火灾事故分析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基本原则

某年2月,某石化厂焦化车间,在焊接一处管线连接处时,没有对距用火地点只有1.2m的污水井进行有效的遮盖;动火前车间既没有到现场检查落实用火安全措施;动火时又没有看火人在场,致使电焊火星落到污水井中,引燃井内的瓦斯气,发生爆燃,并窜入污水明沟,引发大火。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万多元。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可燃液体的是()。

A.四氯化碳

B.三甲苯

C.环己烷

D.乙二醇

2.在焊割动火作业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A.动火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报告班组长

C.动火前必须清除动火地点周围可燃物

D.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

二、多项选择题

3.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A.引发职业中毒

B.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C.引发地质灾害

D.引发环境污染

4.以下选项中,属于可燃气的是()。

A.丁二烯

B.液氨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三、简答题

5.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ABD

4.ABD

5.(1)防止与限制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消除各类点火源;

吉林特大火灾事故调查 第3篇

伤者讲述

梁亚民,一位遇难者,同时也是一位英雄。当浓烟翻腾而来的时候,本有逃生机会的他却重赴火海,为了救火而英勇牺牲。

6月3日晚7点多,火灾现场已经黑了下来,一位十四五岁模样的小姑娘站在公路旁号啕大哭。小姑娘名叫梁翠茹,父母都在宝源丰禽业公司上班。母亲王桂凤负责包装冻货,工作车间位于厂区西北角;父亲梁亚民在挂鸡台车间上班,工作地点位于厂区的东南角。一个东南角,一个西北角,却斜划出了一条生死界限。

火灾发生时,王桂凤从浓烟里狂奔了出来,她第一时间所做的事,就是给爱人梁亚民打电话,可是电话怎么也打不通。王桂凤表妹刘海霞告诉记者,得知梁亚民遇难的消息以后,王桂凤和小女儿梁亚茹几乎都崩溃了。

刘海霞也是死里逃生,她在宝源丰公司负责给包装纸壳箱打印,她说:“火灾发生后,我的一位同事看见了梁亚民,他本来已经从大火里跑了出来,为了救人和扑火,他又返身冲入了车间。”

刘海霞所说的目击者名叫李阔,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记者在火灾现场附近的福阳医院内找到了他。他与梁亚民同在挂鸡台车间上班。李阔后脑和耳朵等处被轻度烧伤。李阔说:“我向外跑的时候,看见了梁亚民,如果他要是和我一样全力往出跑,一定跑得掉,可是他却转身向着火情最严重的走廊方向跑去,目的是想救人。”

关于梁亚民等人重返火场的说法,记者在火灾现场的一群目击者那里也得到了确认。一位姓刘的先生告诉记者:“的确有一批人冲出火区后又返回去救人了,好像带头的是一位车间主任,可是回去的那几个人,一个都没能出来。”

车间锁门为何?

紧锁的大门,湿滑的地面,易燃的墙体,复杂的地形……这些相加,让生产车间变成了牢笼。伤者陈洪武说,当时车间有300余人,工人上班后,大多数门都会上锁,仅留一个侧门。“上厕所必须要班组长同意,这时才能打开门。”曾在这里工作过的李姓男子说。

为什么要锁门?企业的官方说法是防止工人在工作期间随意走动,影响生产秩序。而在福阳医院外寻找失踪亲属的刘先生则直言:“厂里百分之七十是女员工,锁门是为了防止女员工老上厕所,耽误生产。”

55岁的于国华成功逃出。他认为,车间工位密集,还有办公室等组成的隔断,也致逃生不便。厂里两条清运血水、污水和鸡毛的深沟也阻断了一些工人的生路。虽然有人借此逃生,但沟深四五米,一些下去的人再也没能上来。

起火厂房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墙体为彩钢板,就是两层钢板中间夹苯板,厂家并未按规定使用阻燃材料,车间内也没有灭火器和消防栓。而当地消防部门曾提供给一些媒体的消息称,该厂属“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消防设备不“消防”?

消防设备作为灭火的第一道关口,现实中却往往遭遇执行“折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厂房应设置相应规格的室内消火栓,同时对不同环境下消防设备的配备做出了严格规定。

记者6月3日晚进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事故厂区,仔细观察后,并没有看到现场有干粉灭火器、应急灯等火灾应急设备。

“最基本的消防设备都没有见到过,车间里没有应急照明灯,没有灭火器,也没有看到过消火栓。”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的一位火灾幸存者说。

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群众的消防知识匮乏。“从来就没有火灾应急演练,即便是有设备也不知道怎么用,灭火器都没碰过。”一位吉林的火灾幸存者告诉记者。

广东省一位安监部门的执法人员说,部分企业把火灾应急演练停留在口头上,导致一些工人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的常识。

“逃生通道”难逃生?

逃生通道形同虚设是一些重大火灾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事故现场往往没有依法设立消防通道,或是消防通道被违规占用。

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现场整个失火的车间日常只有一个出入的大门,并没有专门设置的消防通道。“这个出入的大门一般上班时都被锁上,火灾发生时逃生的人群涌到门口才发现门口火势太大,门很难打开,只好朝着与着火厂房相连的另一个厂房跑去。”一位幸存者说。

由于消防通道被占用而酿成的悲剧去年也曾上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米,但2012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一纸业公司发生火灾时,设计好了的消防通道居然被违规占用,导致人员疏散困难,消防人员经过近60个小时的努力才扑灭大火。

火灾预防如何更有效?

夏季是火灾多发季节,应当对重点行业加强火灾预防管理。广东省一位安监部门执法人员说,夏季温度高、湿气重,纤维类物品容易聚热引发自燃;电器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氧化,导致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的火灾事故就是由于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的苇席和麻袋,引发火灾。国家粮食局6月3日发出紧急通知,指出这起事故反映出个别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岗位责任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急须采取切实措施严格整改。

“针对夏季特殊情况,除了日常巡查之外,还应当有针对性更强的安全生产方案。事故的发生至少说明,原来的火灾风险预防、管控体系存在重大纰漏。”广东省一位安监执法人员说。

同时,目前消防专业力量不足也埋下了火灾隐患。据统计,全国仍有167个县(市、区、旗)未设公安消防监督机构,260个县(市、区、旗)没有消防专业力量;乡镇一级没有消防机构,失控漏管现象十分突出。

此外,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知识也有待加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群众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

“挖掘事故原因不能仅仅止于责任追究,我们看到的事故原因只是现象,但是我们应该把现象归结为规律,把规律转变成制度,再把制度转化成行动。”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铁民说。

刘铁民表示,如果一个地区的伤亡事故频率和强度增加,就应从基本面上找原因,如经济建设模式、理念、速度是否科学?安全管理水平是否能跟得上?

印度寺庙火灾事故分析 第4篇

宗教建筑性质及特点

宗教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科研人员通常按照使用目的的不同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这是因为通过对火灾所造成的生命安全危险性的各项研究表明,对不同场所定义时考虑的角度不同,那么对其所具有的火灾危险特点的认定会随之不同。GA 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主要采用列举法,将旅馆、商场、公共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等室内场所规定为人员密集场所。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的消防标准和规范中,将建筑物分为人员密集场所、日间护理场所、宾馆和宿舍、商业贸易场所、工业场所等。《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解释为:人员密集场所指至少为50人(但不限于此人数)提供诸如聚会、宗教礼拜、娱乐、就餐、休闲或侯机(车)等用途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不考虑人员荷载情况的特殊娱乐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具体包括:礼堂、夜总会、法庭、教堂、餐馆、体育场馆等。同时,该法规还根据客容量把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物分3个级别:A级,容纳1 000人以上;B级,容纳301~1 000人;C级,容纳50~300人。客容量与使用荷载系数密切相关,该系数作为密度系数,其含义是指人员密集场所内单位人员所占用的建筑面积(m2/人),随着人员聚集程度、座位是否固定、不同使用目的等因素,该系数的取值也不同。

美国国家防火协会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分类方法的着眼点是把具有相似消防特点的不同建筑物场所归属为同一种类型。按照该法规的定义,消防人员就可以把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归纳为:

一是人员集中,具有显见的或潜在的拥挤现象,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险情会让人员极度恐慌的危险性;

二是人员密集场所偶尔或经常性地向公众开放,人员自愿入内,通常这些人员遵守纪律意识差且不受制约,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比较陌生;

三是这些场所的建筑因美观和功能的需要,室内装修往往采用大量可燃材料,使用功能复杂;

四是某些特殊场所,例如剧院、歌舞厅和某些餐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为营造特定环境,通常使用较为昏暗的灯光,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因人员过度拥挤、出口数量不足、易燃装饰物的大量使用,而引发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印度寺庙事故的发生场所,除室内部分外,还涉及大范围的室外区域。对于类似活动,我国可以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5号)进行管理,该条例对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 000人以上的焰火晚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作出了规范。对于涉及焰火燃放的大型活动,应同时符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和GA 183—200《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规定》。另外,寺庙建筑还经常涉及古建筑消防管理方面的规则。

火灾预防与管理

对于印度寺庙等类似场所火灾的预防与管理,除了应该严格遵守普遍的规范和制度之外,需要特别关注以下3个方面:

拥挤人群管理

诸如寺庙等宗教场所在举办相应活动时,人员流动性大、数量众多、成分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因人员拥挤发生群体性踩踏事件,增加疏散、救援、善后处理等方面的难度。

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者的职能中,应设有对拥挤人群进行疏导管理的要求。对于客容量超过1 000人的公共场所,应按每250人设1名专职的拥挤人群管理者的比例,确定从事该事项的管理经理或管理人的数量。对于单纯用于宗教礼拜的公共场所,允许适当降低拥挤人群管理者的设置比例。承担拥挤人群管理职能的人员,应该训练有素,接受过对拥挤人群管理方法的正规培训。这种性质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影响个人有效管理多人能力的各种因素分析,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则这种管理就有可能失去效用;人们通过或拥进某个数量上不足以容纳众多人员的区域,人群在其周围空间锐减的情形下,会变得极度紧张或焦虑,加之急于疏散出去的迫切感,极易造成拥挤现象的发生。拥挤人群的管理者必须有传达准确、可靠信息的能力,并且充分了解信息传递对于人群疏散的重要性,如位于人群后部的人可能不清楚致使人群前部疏散速度减缓的原因,如果无法及时告知其影响疏散速度的原因和信息,就有可能造成冲撞拥挤的结果。

消防机构和对拥挤人群安全状况进行研究的其他组织均发现,在限定的区域内不设座位,供聚集的观众观看现场表演节目的场地极易造成人员过度拥挤,许多惨重的事故均涉及到此类场所,印度寺庙事故发生地点也属此类,所以必须强化此类场地拥挤人群的管理。

焰火燃放管理

焰火操作一直用于剧院、舞台等传统公共场所,尤其是在魔术表演时,但近年来焰火设备在观众席附近的应用激增,并因设备随型号、体量、装配和操作控制的不同,会产生相应的火灾危险性,针对这种情况,各国都制定了相应标准或规则,这也是防火检查人员实施安全管理的依据。除此以外,越来越多使用焰火设备的场所可容纳的人数会超出所允许的客容量,所以在消防安全检查时,要确保客容量、焰火使用量及使用过程必须完全符合标准或规则的限度,满足生命安全的最低条件。

原则上,所有人员密集场所都不得使用产生明火焰的器具和焰火器具。如果出于庆祝或宗教目的,或作为展览会、节目上进行演示、表演的一部分,需要在邻近观众席的舞台上使用焰火,则焰火器具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并采取预防引燃其他可燃物的措施,且经主管部门批准许可,方能实施。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明确规定了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燃放烟花爆竹,因此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场所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其他宗教场所内举办的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应当按照举办的时间、地点、环境、活动性质、规模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确定危险等级,实行行政许可和分级管理制度,并要求焰火燃放作业方案以及燃放作业单位、作业人员的资质条件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的规定。

风险评估

焰火燃放作业方案由技术设计方案与组织实施方案两部分组成,二者在批准或实施之前,都必须经由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内容涉及现场焰火表演的各个环节,比如燃放现场周围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安全性,烟花爆竹、燃放器材以及发射装置布置与点火方式及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安全距离与安全警戒范围的确定以及事故应急处理,安全保卫措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等。

对于类似印度寺庙等宗教场所举办的大型活动,尤其是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安全保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关政府机构必须实施严格的许可管理,仅仅做出相应的疏导工作远远不够,由违规燃放引发事故的实际情况常会超出人们的预想。因此,在事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尤为必要,对于实施现场焰火表演的人员密集场所,无论其场所规模如何,都要进行生命安全评估。

事故救援

寺庙建筑普遍具有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发生火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等特点,由于其选址常处于偏远地区,消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建筑风格上常设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台基,消防车辆难以接近着火点,不易展开灭火战斗。事故救援应针对这些风险特点,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多方联动协同作战,以保证属地消防部队快速反应,邻近的消防部队快速集结赶赴增援。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尽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医疗、电力、宗教等综合应急联动部门,协助消防部队展开救援工作。

二是运用“先控后灭,灭拆并举”的技战术对寺庙火灾展开封堵围歼。一方面通过广播稳定群众情绪、引导人员向上风方向和火场两侧疏散;另一方面应利用消防水罐车、手抬泵、人工运水等多种途径供水,或者利用推土机、拖拽器械等方式开辟隔离带,以保障将火势堵截在一定范围的同时,火场供水不间断。

对于涉及燃放烟花爆竹的事故,由于烟花爆竹的火药中含有铝镁合金粉、硝酸钡、硫磺等物质,,在受到撞击、接触火花而引发火灾事故后,会呈现出燃烧和爆炸连环发生的特点,爆炸后产生的高压气体具有较大的动能,携带包装外壳、、附近的碎石等形成飞溅物,连同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以及释放出的毒害性气体,容易对一定范围内的群众或救援人员造成重大伤害。同时,烟花爆竹事故还经常造成建筑物的坍塌,不利于消防员的内攻灭火。针对此类事故的风险特点,在事故处置过程中,除了应用一般灾害事故的普遍处置对策之外,还应积极采用3点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火场侦查,及时转移未爆物品。救援力量到场后,事故指挥员应该主要围绕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等情况,组织实施火场侦查,并在现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确保人员、、器材合适的条件下,及时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存储的、燃爆尚未被波及的烟花爆竹进行运输转移。

二是明确警戒范围,始终贯穿安全第一的作战意识。事故指挥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救援行动的需要,划定警戒区域,只有严格按照要求穿戴战斗服,佩戴呼吸器、导向绳、呼救器等防护装备的救援人员才允许深入现场,并尽量减少前沿攻坚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范围;并结合当时的地理、气象等条件,在警戒区域边界和通行地点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三是保持现场通信畅通,灵活运用战术。烟花爆竹事故中产生的巨大声响会对现场的通信联络带来极大干扰,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效率,故而可采用观察哨、旗语、信号灯等方式保持通信畅通。在通信良好的基础上,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实现代价—风险的最优化,比如善于利用爆炸发生前的有利时机或地形掩护,接近火点快速展开射水作业,或者将受火灾辐射热威胁的烟花爆竹产品打湿,降低其发生燃爆的可能性。对于发生爆炸可能性较大的区域或位置,应运用车载水炮等远距离射水装备实施灭火。

总之,对于宗教场所及其活动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落实各相关单位的消防管理责任、因地制宜开展宣传培训抓起,强化针对性防范,并应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专(兼)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装备器材和消防用水设施,加强灭火装备。消防部队也要加强对类似场所的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制定完善的灭火救援预案,以助于在事故发生时能进行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

火灾事故感想 第5篇

我想,正是我们XXX公司建立以来的顺风顺水,让我们都在快速建起的厂房中迷失了自己,麻痹了自己,都放松了安全意识。我们从来不相信这么不幸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尽管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事后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我们的思想认识不足,我们职工的安全救援意识和紧急救援的技能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我们的安全管理部门在每一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保证全部问题都有效的整改,也无法让问题岗位的每一个员工清楚了解自己岗位的安全隐患,也不能掌握自己岗位的安全职责。

通过这次事故,我也回想了很多我们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我认为污水厂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点:厌氧系统沼气可能引发火灾;各用电器的用电安全;高空操作的人员人身安全;维修是下池子人员的人身安全等等。

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我认为还是要迅速在职工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让每个员工自己成为安全员,不仅关注个人岗位的人身设备安全,还要积极监护其他同事的安全。通过集中学习、班前会等形式,把安全知识灌输到员工大脑中,用各种鲜活的例子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来教育员工;让每个员工都接受消防演练和应急救援措施的培训,做到每个人都清楚了解污水厂各个岗位的消防设施的具体位置和用法,不仅自救还能帮助他人。对于安全会议精神和安全管理要求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个员工,通过考核督促员工完成安全工作的整改内容,保证安全工作从上到下沟通及时落实到位。

“KT”轮机舱火灾事故的思考 第6篇

一、火灾事故经过和勘察情况

6月8日18∶40时(东九区)航行至30°00′2″N,128°50′8″E处,机舱值班大管轮发现左主机后增压器有少量烟雾,即电话通知驾驶室降低螺距角以减速降低主机负载,即降螺距角由8格降至2格。刚挂好电话,该处突然燃起大火。大管轮立即再用电话通知驾驶室,机舱失火。驾驶室值班大副立即按响了全船应急总电铃;值班机工、大管轮立即用泡沫灭火机对着火处进行灭火。由于火势过于凶猛。大管轮在集控室按下左右主机脱排按钮,并迅速关闭燃油舱所有速闭阀和回油阀后,招呼机工分别从机舱左右通道撤离至机舱门口。

18∶43时,由于火势失控,船长在明确机舱无人后,传令采用二氧化碳封舱灭火。即封堵机舱所有通风口与水密门,关闭机舱排风机,开启二氧化碳系统灭火。此时全船失电(推定左主机停车)。应急电源启动。

18∶45时,利用应急电源,由GMDSS系统向RCC发出遇险求救信号,并通过岸台向公司值班室报告。

18∶50—18∶52时,“KT”轮用VHF与中远集团公司所属“子牙河”轮取得联系,通报遇险情况,要求提供救助。

19∶25时,“子牙河”轮成功靠上“KT”轮左舷,并立即提供4组消防水带,“KT”轮船员将消防水带分成四组以不同角度向机舱喷水达10分钟,后改向烟囱壁、加工车间机舱壁、地坪喷水强行降温。

20∶30时,轮机长开机舱门,发现左主机附近仍有明火,遂加大窒息力度和降温强度。

21∶00时,大副穿戴探火设备,进入机舱,用高压水枪对左主机附近强行压火,同时在上层甲板向机舱灌水,并对烟囱壁和加工车间地坪继续降温。此时有船员发现右烟囱仍有热浪和浓烟,经轮机长确定,右主机仍在慢速转动。

22∶30时,公司与上海救捞局联系,派出“华安”轮前往拖救。

22∶50时,轮机长穿戴从“子牙河”轮借来的探火设备下机舱,成功关闭右主机。此时,机舱内已无明火,但为了防止意外,继续采取降温窒息措施。

23∶20时,机舱内海水浸至主机一半,火势完全扑灭。

23∶30时,“子牙河”轮离开“KT”轮。

6月10日00∶30时,“华安”轮靠上“KT”轮,“KT”轮终止漂流状态,在“华安”轮拖带下于6月11日20∶20时抵达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1号码头。

经上海渔港监督局事故调查组三次到现场进行勘察并召开了三次事故分析会议,发现左柴油机主机第12缸下燃油总管(后端)回油钢管卡套接头脱开8毫米。机舱集控室内,主机操作控制台中应急停车按钮未动用过。根据勘察,该火灾事故机舱设备、仪表、设施等修理费用损失约200万元人民币,所幸全船76名(包括加工部)船员无一伤亡。

二、事故后的思考

从“KT”轮机舱火灾事故发生情况以及笔者出海经历体会,感到应使事故起到警示作用和教育作用,这也是笔者正在思考的问题和撰文的初衷,提出如下拙见:

1.要进一步提高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特别是渔船船员,肩负着船舶操作和渔业生产的两副重担,更要注重提高船舶机舱管理经验,加强防范意识。

事实上,“KT”轮轮机日志上,曾记载过卡套节脱落现象。因当时未酿成火灾,未能引起机舱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视作正常现象,终至发生火灾事故。

2.要进一步加强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对船舶消防、救生等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操作技术的应用训练。同时制定各种异常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KT”轮火灾发生时,机舱人员对火情的起因没有正确判断。当时起火源是在左主机后第12缸下柴油机燃油总管回油管卡套接口处崩脱,燃油喷出至该处周围增压器,排气支管、膨胀节等高温热源处产生油烟(闪点是70℃),产生爆燃,形成主体喷射状油气火,是无法用手提泡沫灭火器扑灭的。火势向机舱抽风通道口方向蔓延发展并迅速扩大,机舱人员未能及时在集控室控制面板上按下紧急停车按钮,以迅速切断燃油供油系统。虽然关闭了燃油舱速闭阀,但左主机仍在运转,机带燃油输送泵仍然把存留在燃油管内的燃油输送至着火点处,造成火势失控。虽经封舱灭火、高压水枪强行压火等措施,左主机附近的明火足足烧了2个小时,造成严重损失。而右主机直至火灾发生后4个多小时才关闭。这些都是机舱人员缺乏消防常识,采取措施不当,以及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能力所造成的后果。

3.要重视对老龄船舶检修和加强管理力度。我国远洋渔业作业船舶绝大多数是买的外国退役二手船。“KT”轮是1975年11月完工的,至事发已有27年船龄了,各种设备、运行系统均已老化,固定安装在主甲板右侧的应急消防泵是由独立柴油机驱动,引水源来自机舱消防泵。在值班人员撤离机舱后,启动应急消防泵后无出水,故没有发挥作用。造成火灾事故柴油机主回油管从卡套节处崩脱,主要就是因为卡套节长期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屈服强度降低,产生塑性变形,加之主回油管长期承受柴油机震动,导致卡套节崩脱距离达8毫米,使大量带有压力柴油喷洒到高温区引发火灾。笔者也曾在国内进口二手船上工作过,经常发生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发生故障以及机舱内海水管路内壁管腐蚀裂等情况。因此,对老龄船必须多加关注,缩短修理周期。机舱操作人员更要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巡查,以防患于未然或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故障,以保证船舶运行安全,更好地投入渔业生产,获得相应的效益。

火灾事故 第7篇

1 对火灾原因认定的理解

在起火原因认定中, 笔者曾在《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年第6期) 上发表了《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有关问题的探析》一文, 提出当火灾原因不明时, 在《火灾原因认定书》上一般也应写明“起火部位”、“起火点”, 能够排除或者不能排除的起火因素, 不宜只写“火灾原因不明”。在灾害成因的认定中, 原《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37号) 并未明确要求认定, 但在实际调查工作中, 也开始了注重灾害成因的调查。

2003年11月3日, 湖南省衡阳市衡州大厦发生特大火灾坍塌事故, 造成20名消防官兵牺牲。笔者曾全程参与了联合调查组技术组的调查工作, 坚持将建筑管理问题和建筑质量问题纳入事故的灾害成因中, 得到了联合调查组的认可和采纳。总而言之, 火灾原因认定既包括起火原因认定, 也包括灾害成因认定, 主要指引起火灾的因素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蔓延、灾害扩大的事实,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并作出认定。现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08号) 有关火灾原因认定的规定是对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提升。

2 火灾原因认定的作用和影响

2.1 对国家消防工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

2008年9月20日和2009年1月31日,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相继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火灾事故, 共造成59人死亡, 起火原因均为燃放烟花引起。进一步对灾害成因分析发现, 舞王俱乐部、长乐拉丁酒吧大量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 导致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人员死伤惨重。经认真分析研究, 为吸取火灾事故教训, 公安部联合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 要求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为期60 d的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据统计, 各地共排查发现火灾隐患近28万处, 已督促整改26.7万余处, 整改率达95.3%, 责令停产停业单位1.4万余家, 行政拘留3 784人, 罚款1亿余元, 拆除易燃可燃装修材料207.3万m2, 极大地改善了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条件, 至今未发生因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引起火灾蔓延、扩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2005年3月5日, 河南省郑州市敦睦路针织商品批发市场发生死亡12人的特大火灾, 在调查中发现, 该市场消防安全管理混乱、责任制不落实, 存在严重违法违章行为:一是市场建设时南北两侧各设有一部疏散楼梯, 但经营单位擅自改变建筑结构, 对内部进行实墙分隔, 使市场变成南北两个独立的区域, 造成了每个区域只有一个疏散楼梯;而且二、三层与毗邻建筑用走廊连通, 顶部用可燃材料搭建遮雨棚, 使本来独立的建筑与周边建筑连成一体。二是严重堵塞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内和员工住宿的三层窗口均装有铁栅栏门和防盗铁窗, 火灾发生后, 因唯一的疏散楼梯被有毒烟气封堵, 导致被困人员无处逃生, 窒息死亡。三是市场员工宿舍与仓库等均设在市场内, 形成了类似“三合一”的建筑。四是市场员工缺乏逃生自救基本常识。从火灾现场看, 死者均是迎着浓烟方向逃生而窒息死亡的。这在商市场中具有普遍性, 2004年发生在吉林省吉林市“2·15”中百商厦和湖南省常德市“12·21”桥南大市场特大火灾也暴露出类似问题。

为着力整治商场、市场火灾隐患, 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安部联合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 在全国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据统计, 在专项治理期间, 全国共组织13 759个检查组, 对117 550家商场市场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 发现火灾隐患142 450处, 已经督促整改完毕131 664处, 整改率达到了92.4%。其中, 对4 867家存在火灾隐患逾期不整改的商场市场依法实施了罚款处罚, 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1 223家, 行政拘留25人, 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取缔341家;对存在火灾隐患确实难以整改的85家商场市场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其改变了使用性质;对8家拒不接受处罚的商场市场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商市场火灾得到有效遏制。

2.2 对修订《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和追究火灾事故责任者的作用和影响

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州大厦特大火灾坍塌事故的调查认定工作中, 对起火原因的认定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 能认定到什么程度就认定到什么程度。由于该大厦坍塌严重, 坍塌部分均发生位移, 可燃物在坍塌后继续燃烧, 形成痕迹交叉, 使坍塌前的痕迹物证受到严重破坏, 给起火原因的认定造成了极大困难。经专家现场反复探查和样品检测试验, 认定了起火点, 排除了人为放火、电气火灾、烟头阴燃和物品自燃的起火原因;虽从残留物中检出二氧化硫成分, 但在现场未发现盛装硫磺熏蒸容器, 当地公安机关也未获取用硫磺熏蒸的证据, 最后专家意见, 尚不能确定因硫磺熏蒸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与现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08号) 的立法精神十分吻合, 也为《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37号) 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灾害成因的认定上, 当时传言四起, 有的认为是消防部队“贻误战机、指挥失误”, 有的认为是消防官兵“缺乏知识、缺乏经验”, 还有的认为和广东珠海前山纺织城火灾一样, 因火烧和水渍“坍塌”, 衡州大厦开发商甚至散布说“衡州大厦与美国9·11世贸大厦一样, 是烧塌的”。经技术组调查认定, 衡州大厦之所以严重坍塌, 主因是建筑管理和质量问题。2008年11月22日,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金田商务大厦发生火灾, 致8人死亡。据了解, 该县大队长、中队长、派出所分管民警三人被当地检察院刑事拘留。检察院认为该单位应列为重点单位而大队未列;派出所分管民警在检查后发出了文书, 要求发生火灾的楼房一层餐馆限期搬迁, 限期未到发生了火灾, 分管民警未正确履行职责;中队长在灭火时未使用就近消火栓, 未履行检查职责。此事件在山西省公安消防部队反响十分强烈, 也反映出灾害成因认定正确与否对责任追究具有极大影响。

2.3 对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预防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施行后, 各地在火灾事故调查中, 都按要求对起火原因和灾害成因进行了调查认定, 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009年12月22日,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城关镇万人迷休闲店发生火灾, 造成7人死亡。当地公安机关、消防部门根据火灾原因的调查认定, 立即开展了以休闲洗浴场所为重点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大检查, 印发了《 “四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在全省部署开展以小型公共休闲场所、小型公共住宿场所、小型公共餐饮场所、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等“四小”场所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2010年1月7日, 兰州石化公司316罐区发生爆炸, 导致11个储罐相继发生连环爆炸, 事故造成6人死亡。兰州市政府事故调查组初步分析灾害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产装置及设备老化;二是爆炸导致物料大面积泄漏;三是固定消防设施损毁严重;四是生产装置高度密集;五是企业管理存在疏漏, 员工应急处置意识不强;六是专业人才匮乏, 消防监管力量薄弱。

为此, 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决定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是要进一步落实防消联勤机制。“1·7”爆炸事故发生后, 先期到场的部队无法了解着火区域的详细情况, 给确定战术措施、展开灭火行动带来困难。今后, 对化工装置的消防审核和工程验收一定要吸收灭火救援方面的技术力量参与, 在制定灭火作战预案和实战演练时要吸收和征求防火监督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使防消联勤制度更加完善。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监管及指导。兰州炼油厂建于1956年, 兰州石油化工厂建于1957年, 两厂经过多次组合后, 于2000年形成今天的兰州石化公司, 一些装置、设备确实存在老化的问题。今后, 要主动加强与石化企业专家的沟通, 相互学习与交流, 强化监督, 从根本上做好消防工作。三是要构建石油化工火灾防控专家体系。要在此基础上, 借鉴灭火救援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邀请和吸收石化专业方面火灾防范的专家力量, 为今后开展石油化工消防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四是要努力提升兰州石化公司的火灾防范能力。要积极参与兰州石化恢复生产装置建设, 对消防安全进行积极评估;提请兰州石化公司建立统一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形成统一规范的监控和管理网络;督促企业加大对老旧装置的消防安全技术改造;要积极探索出一套为大型国有企业做好消防安全服务的工作方法, 从事故教训中强化监管的力度, 共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结合工作实际, 从典型火灾事故分析入手, 揭示了火灾原因认定的作用和影响, 对正确理解《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火灾事故,原因认定,火灾调查

参考文献

[1]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08号) [S].

[2]连长华.长乐市拉丁酒吧火灾事故认定及灾害成因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9) :705-707.

[3]崔蔚, 张晓颖.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火灾事故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9) :702-704.

[4]董文俊.一起煤制油品加工车间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8) :624-626.

[5]戴侑松.四川某纤维有限公司“3.24”火灾事故原因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2) :147-149.

火灾事故 第8篇

一、变电站火灾特点

(一) 变电站特点

变电站建筑由于自身结构上的特殊性, 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特点, 使得变电站对防火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高电压、高电流、高负荷的工作环境, 一旦出现电力问题, 加之其在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大量使用金属材料无形之中增加了变电站火灾发生的机率。为了保证电力的稳定输送, 变电站通常情况下会处于长时间运行的状态, 长时间的运行不仅增加了电力设备维护保养的难度, 也在一定程度加重了火灾事故的危害。

(二) 变电站火灾危险性

雷击天气、电气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电力线路接触不良以及设备问题等情况的出现, 都会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变电站火灾的危险性, 引发灾难性后果。

(三) 变电站火灾致灾后果

变电站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不仅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与资源的浪费, 火灾发生的过程中, 电力设备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极易发生漏电, 导致人员伤亡。

二、变电站火灾事故勘察方法

(一) 火灾事故调查原则

变电站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为了保证其顺利开展, 需要以相关原则为指导, 切实有效地推进调查工作的开展, 以降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难度, 提升调查工作的效率。为此变电站火灾事故在调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要以快速、有效、科学、准确作为自身的指导原则, 对火灾事故发生经过进行快速梳理, 采用有效地调查方法确实推进火灾调查工作的开展, 在调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明细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需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 对火灾事故现场的残留物、烟尘分布情况进行准确记录, 通过对变电站火灾事故现场的科学分析, 提升火灾调查工作的准确性, 推动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 火灾事故调查重点

为了提升变电站火灾事故调查的效率, 降低调查工作的难度, 需要我们立足于现阶段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实际, 对调查工作的重点进行梳理, 因此在火灾事故调查的过程中, 要将现场勘验与调查询问相结合、注重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专项勘验等“四个勘验步骤”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注重痕迹物证提取鉴定、收集气象资料等相关证据。

(三) 火灾事故调查方法

通常情况下, 为了全面了解变电站火灾事故的发生情况, 需要安排一定的调查人员成立火灾事故调查小组, 对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变电站相关技术人员、值班人员以及相关火灾事故目击人员的走访与调查, 能够对火灾的发生时间、火灾事故发生的地点以及火灾事故事故发生以后的相关处理工作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合, 同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 了解火灾事故发生时, 变电站系统的天气情况。从而能够对变电站火灾事故的起火点、发生时间以及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确认, 能够帮助火灾事故的分析人员确立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点, 减少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压力与难度, 为下一步工作的科学高效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进行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现场的勘验。

为了保证火在事故分析工作的准确性,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对火灾事故进行环境勘察、初步勘察以及细项勘察活动, 对变电站系统火灾发生原因进行确定。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环境勘察, 一般要对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建筑分布与结构设计、相关电力设施等情况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还原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的经过, 初步判定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以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110k V变电站火灾事故为例进行说明, 在对其进行环境勘察的过程中, 了解到福贡县110k V变电站位于福贡县北郊, 作为怒江西电东送的主要枢纽, 其有着2x10000k VA的电力容量, 并有着多条输电线路, 为周围多个地区提供电力供应, 由于福贡县110k V变电站处于郊区, 其周围并无其他建筑物, 且人口密度较小。而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 福贡县110k V变电站建筑主体为混凝土, 在其主控楼西侧发现烟熏痕迹, 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则未发现烟熏痕迹, 因而基本断定火灾事故首先发生现在主控楼西侧。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 以及对主控楼西侧的建筑结构进行勘察, 基本可以排除人为放火的可能性。通过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的环境勘察, 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缩小火灾事故排查的范围, 提升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的初步勘察。在完成环境勘察的基础上, 火灾事故的分析人员要对火灾事故的起火点进行初步调查。在大多数情况下, 为了保证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初步勘察的准确性, 会对起火点主要的建筑结构、内部设置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对着火痕迹的观察, 对起火点位置进行确定, 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 还需要对烟灰的扩散分布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 对相关设备在火灾后呈现的状态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确定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着火点的位置。为进一步明晰着火原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例如在对福贡县110k V变电站主控楼西侧位置进行初步勘察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与变电站设计施工单位取得联系, 对西侧建筑结构、相关设备种类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主控楼西侧建筑结构着火痕迹、烟尘分布情况以及相关金属设备的扭曲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从而对火灾事故的首发位置进行判定。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的初步勘察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起火点位置的确定, 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引发火灾的原因, 推动了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进行细项与专项勘验。

在对变电站系统初步勘察的基础上, 对起火点进行细项与专项勘验, 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引发火灾的原因。对变电站系统进行细项勘验, 需要对起火点范围内的相关变电设备进行细项处理, 对绝缘材料的状态、设备的燃烧痕迹以及设备燃烧后的残留物进行收集, 通过对变电站相关设备燃烧后状态以及痕迹的分析对引发火灾的原因进行确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降低细项勘验的难度, 提升勘验的准确性, 需要对变电站的重点设备进行全面勘验。例如在对变电站开关柜以及互感装置进行勘验的过程中, 需要对开关柜、互感装置的状态进行分析, 一旦发现有熔断现象, 就需要对熔断部位进行仔细观察, 对造成熔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变电站火灾事故专项勘验, 通常情况情况电缆桥架变压器端以及主控值班室的电脑数据的勘察需要以专项勘验的方式进行, 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电缆桥架变压器以及相关数据的快速勘验, 促进变电站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顺利实现。

(四) 变电站火灾事故原因认定

通过对火灾事故调查方法的科学高效使用, 实现变电站火灾现场的重点调查, 从而大大提升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效率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能够对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时间、起火地点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 进而实现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的判定, 火灾事故原因判定工作的开展能帮助变电站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应对火灾事故, 减少火灾带来经济损失, 保证变电站的健康平稳运行。

三、变电站火灾预防措施

(一) 变电站防火性能评估

变电站防火性能评估的实现, 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理清变电站火灾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环节与核心要求, 保证火灾预防工作的有效展开。为了提升变电站防火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使其为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变电站自身对火灾的预防与处理能力, 就需要我们从变电站火灾特点以及发生原因入手, 进行防火性能的科学评估。对变电站主体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相关电力装置的安装流程以及电流电压的时事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防火性能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保证变电站火灾事故预防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根据相关标准, 进行消防设备的装配

为了保证变电站火灾预防的科学性, 提升变电站消防灭火的能力, 需要对相关消防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装配。从实际情况来看, 现阶段变电站灭火设备一般使用气溶胶灭火以及超细干粉灭火两种设施, 两种灭火设备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应用范围。因此在进行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预防的过程中, 要根据变电站系统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气溶胶灭火以及超细干粉灭火两种设施的选择, 最大程度的发挥灭火设备的作用, 提升系统火灾事故的处理效率, 降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针对于变电站系统绝缘介质存在的问题, 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使用阻燃、耐火绝缘涂料, 从而增加系统自身的防火性能, 降低火灾事故发生机率。

(三) 不断推进变电站火灾预防制度的建设

为了提升变电站对突发火灾的处理能力, 需要根据变电站系统自身的实际情况, 进行消防组织与建设,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了提高变电站系统的消防工作, 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全面的故障管理制度, 建立严密的消防管理组织架构, 并且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为了进一步扩大消防安全管理的范围, 在内部应该组织火灾安全领导小组,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彻底贯彻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外部可以建立联防体系, 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基层组织建立防火岗位责任制, 实现群联群防, 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 共同参与到防火工作中来, 切实加大防火安全管理的力度。另外, 变电站系统还应该建立一支自己的专职消防队伍, 开展专业的培训技能, 提高实战能力, 在发生火灾时, 能够第一时间参加抢救, 减少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进行变电站系统消防队伍的科学建设, 进一步充实消防队伍的人员配置, 转换传统的消防人员培养模式。相关部门要进行广泛的宣传, 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消防队伍的建设之中, 充实消防队伍, 逐步提升消防队伍质量, 满足消防需求对消防人员数量的要求, 为变电站系统火灾的科学高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从事变电站系统灾事故预防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及时进行工作与管理观念的转变, 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更高的工作要求。为此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从思想意识方面重视起火灾事故处理在变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同时相关部门加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 自觉配合火灾处理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就需要我们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制定科学的火灾处理方案。要根据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复杂难易度进行划分, 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实际, 最大成的保证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方案能够满足变电站工作的需要, 进行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标准的界定, 构建变电站系统火灾处理模式。

摘要:本文旨在从变电站火灾分析与处理的角度出发, 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对变电站火灾事故个案进行全面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实现变电站火灾事故预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风险。

关键词:变电站,火灾事故,火灾分析,预防

参考文献

[1]胥海丰.变电站系统发生火灾事故的分析及处理[J].当代青年月刊, 2015 (3) :201-201.

火灾事故调查之我见 第9篇

1 火灾调查工作需要未雨绸缪、精心组织、多方协作

建立健全火灾事故调查联动机制及调查程序制度, 做到“事前机制健全, 事中组织严密、团结协作, 事后认定全面、准确、没有异议”。火灾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火灾的查处也不是孤立的, 特别是遇到损失巨大、有人员伤亡的火灾, 调查工作千头万绪, 涉及部门、人员众多, 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和精心的组织, 就可能分工不明, 程序混乱, 最终有可能得到与火灾实际原因不符的结论。所以, 参与调查的人员, 必须在统一的领导下, 各司其职, 团结协作, 有条不紊, 对发现的痕迹物证及调查访问的线索应及时掌握并进行综合分析, 高度的团队与协作精神才是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制胜的法宝。

2 现场勘查工作是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火灾现场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1) 勘查手段单一。由于基层大队、消防科人员少、任务重, 加之有时火灾发生地偏远, 发生时间突然, 勘查人员往往只携带简易勘查箱赶赴火灾现场, 有时甚至就地取材进行勘查, 不论什么, 都是“眼看、鼻闻、手摸”, 不会使用先进装备和器材导致现场勘查速度慢, 勘查效率低, 勘查质量差。

2) 火场保护不到位, 勘查组织不严密。火灾发生后, 现场保护不及时, 造成人员随意进入, 破坏了现场痕迹。另外, 有的现场现场勘查指挥不当, 导致重复勘查、遗漏勘查甚至人为破坏现场;有的现场处置不够缜密, 没有暂时部分或全部封闭现场, 事后发现有疏漏需要复勘现场时, 却失去了条件。

3) 勘查不全面。现场勘查时, 往往只重视中心现场的勘查, 忽视外围现场和关联现场的勘查;只重视“V”型、倒塌方向、金属熔珠等燃烧痕迹的发现和固定拍摄, 轻视烧损轻重对比痕迹、塌落层次痕迹、蔓延燃烧连续痕迹的发现和固定拍摄。现场勘查时, 如果只作局部勘查, 不作系统勘查, 极易造成失误。

4) 证据意识淡薄。一是在现场勘查中现场勘查人员随意性大, 勘查现场时, 对发现的痕迹物证, 该提取的不提取, 该固定的不固定。二是现场勘查记录过于简单, 一些至关重要的痕迹物证在记录中没有显示。三是勘查中不注重程序, 不邀请见证人, 使一些关键证据失去效力。

火灾现场勘查过程中必须克服上述缺点、错误, 严格按照《火灾现场勘验规则》要求, 同时结合当事人、证人笔录, 现场与笔录相互印证, 全面细致勘查, 才能为原因认定打下坚实基础。

3 调查询问工作要程序合法, 内容细致、全面, 第一时间

询问工作首先必须明确询问目标、询问重点, 重点做好发现人、报警人、起火前在现场的人、最先到达火场的人、熟悉火场内部环境的人、起火单位责任人、火场中抢救出来的受伤人员等这些特殊人的调查询问工作, 务必做到细致全面, 而且对他们的询问工作必须第一时间开展, 报警人、第一发现人、火场受伤人员的询问是询问的重中之重, 有必要的话可以与灭火工作同时进行。避免出现由于时间拖拉造成证人拒绝作证, 受外界因素干扰不愿作证、做伪证等情况的出现。二是询问前要了解好被询问人与火灾事故是否有利害关系, 与责任人是否有亲属关系等, 并且在询问过程中要抓住被询问人的心理特点, 畏惧、抵触、戒备等等, 只有抓住了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取得相应的信息。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草率行事, 必要的时候, 在案件的调查中, 要对被询问人员进行反复询问、相互印证, 一步一步的挖细节、挖实质、挖真相。

4 火灾事故案件的办理

根据《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08号) 规定, 火灾事故办理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是指:没有人员伤亡的、直接财产损失轻微的、当事人对火灾事故事实没有异议的、没有放火嫌疑的。适用简易调查程序的案件, 可以由一名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调查, 处理的结果以一张火灾事故简易调查认定书结束。对于简易程序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认为基层消防部门不能一味的最求简单、快速, 社会环境是复杂的, 一个简单的火场, 背后可能隐藏巨大的阴谋、巨大的矛盾关系, 我认为消防部门在处理适用简易程序的火灾案件时还是应当把握好三个关键性问题, 一是一定要派两名火调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 制作正规询问笔录;二是必须让当事人进行直接财产损失申报;三是, 也是最重要的, 必须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的照相、录像, 存档备查。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是艰苦、细致而又复杂的, 它涉及面广, 内容庞杂, 专业技术性强, 科技含量高。调查处理好一起火灾事故不但是能够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预防火灾、控制火灾、总结消防工作经验教训、提高社抗御火灾事故能力的重要一环;为减少和避免同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提供了实际依据。随着科技发展, 火灾类型也日益繁多, 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且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 火灾调查在执法程序上的要求也带给了我们很高的工作标准, 调查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益。因此我们应把火调工作同防火、灭火救援工作一起重视起来, 这对稳定社会经济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是公安消防机构的重点工作, 需要严密的组织, 精心的实施, 包括现场勘验、调查询问、卷宗合成等等, 它的意义不紧紧在于彰显法律的公正, 同时也具有预防火灾、控制火灾, 总结消防工作经验教训, 提高社会抗御火灾事故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火灾,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任松发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火灾调查, 1998.

[2]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2009.

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方法分析 第10篇

首先是由于机械设备老化、维护不利而造成的突发性失灵, 这很容易导致人为的错误发生。

第二是化工厂内对设备的管理不周, 化工原料是不安定元素, 且一些敏感化学物质会在正常条件下进行自我分解, 与温度反应形成危险物质并造成明火。这是化学罐内部发生火灾的原因, 所以管理人员应该积累丰富的化学物品管理知识, 定期检查化学危险品的活性状态, 避免自我分解、自我反应等化学聚变状况的发生。

第三种也来自于化学原料的化学反应变化。有机液体由于沸点过低所以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果外部环境温度上升, 它的分解热值就会随之升高, 使容器内积蓄大量的高热液体, 产生气压, 容器就很容易开裂从而造成液体喷涌, 这些液体如果喷射到一些危险地带就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二、化工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特征

(一) 火灾影响面积大

2015年, 天津滨海新区码头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这起事故的爆炸起因来自于厂内的危险化学品。厂内沿途的所有管线都遭受了严重的爆炸断裂损伤, 且车间和罐区经历了长达10小时15次的连续爆炸。如此巨大的且具有覆盖性和连续性的爆炸燃烧为火灾现场的事故调查取证认定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 现场取证证据损毁严重

2015年8月12日, 天津滨海新区码头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现场中心点被完全破坏且形成积水湖, 火灾现场中的物品、设施也已经面目全非, 由于事故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爆炸, 所以在之后的取证调查中根本无法提取到能够反映第一爆炸现场的证据试样, 因此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火灾事故调查的难点所在。

(三) 现场直接目击证人少

化工火灾往往都是伴随突发情况发生的, 而且起火爆炸所需时间短, 经常让厂内工作人员猝不及防。2005年中国石化吉林分公司的双苯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事件发生在下午13时许, 现场工人全都处于工作状态, 火灾爆炸事故的突然发生让工人无法及时逃生, 造成8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而许多轻伤人员由于远离爆炸现场或在室内, 也无法给出第一火灾爆炸现场的确切情况。

(四) 化工生产过程复杂

所谓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就是指各种化工原料的生产方式多变, 且条件要求和工艺要求都相对繁琐, 而且操作控制点不计其数。在2013年, 美国路易斯安那就发生了一起有机物质硝化物生产设备爆炸事件。该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具有多反应器配置的独立单元存储容器, 当它进行间歇操作时, 储存槽中的四硝基甲烷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大量积累, 最后引发了它在中和池的剧烈反应, 引起爆炸。

三、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方法分析

(一) 假设推理

1. 概念

假设推理是出自于美国消防协会的一种火灾调查的科学方法。它立足于火灾调查人员收集事实真相的来源, 并通过检验进行各种假设, 是基于现有成熟原理进行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评估过程。假设推理常常用于一些火灾现场无法收集完整数据或者数据与事实发展出现矛盾的情况。但是从它的假设推理理论角度讲, 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数据才能帮助调查人员更深层次的了解真相, 作出合乎常理的假设, 最后自圆其说。所以整个假设推理过程一定要符合数据并与事实相吻合, 并且是基于化学、物理和火灾动力学的合理理论解析, 再借助现场可搜集到的有效证据来确定起火点, 从而找到可能首先引起火灾的化学物料。如图1.

如图1为假设推理的步骤示意图, 在认清火灾现场所发生问题和数据收集归纳的基础上, 才能假设起火场景,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场景发生实施与实证是否吻合, 做到对现场证据与所支持理论的认同或驳斥, 最后明确选择最终假设, 并予以认定。

2. 确定起火点

假设推理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以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以2007年北京某化工厂的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为分析基础, 在假设推理起点就需要具备认知需求, 定义所假设的起火点位置, 明确中心, 然后大范围收集资料。例如现场罐区的资料、火灾前的储罐状况和火灾发生时周围储罐的变化等。在实际操作中, 要对周围储罐进行检查、挖掘, 并以假设的角度重建火灾事发现场, 借助证人证物和消防救援人员的信息、监控资料等等来寻找火灾现场疑点。假设推理要建立多个可能, 因为在推理过程中可能会随时推翻假设并建立新的假设, 所以在检验假设过程中一定要多问问题。针对北京化工厂储罐爆炸而言, 就要提问例如起火点是否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可燃物存在的证据是什么;起火点可燃气体的可燃浓度是多少;假设中的冲突矛盾如何解决等问题。在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后, 就可以选择可能性最大的假设方案, 并圈定起火区域进行最终的起火点位置核查, 形成合理答案。

(二) 基于火灾痕迹的调查分析

如果不能通过有效证物、人证或推理假设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就应该尝试借助火灾现场的天然实证———火灾破坏痕迹来识别火灾事发时的现场环境以及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 也就是说火灾环境的变化与火灾及化工设备材料的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有关。另一方面, 也可以根据灭火时的火势来判断火灾痕迹背后的火灾行为, 所以火灾痕迹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大方面:火灾行为、材料的热响应效应以及灭火作用。

1. 火灾行为

通常情况下, 起火点区域的破坏程度最严重, 尤其是化工火灾这种特殊燃烧形式。从燃烧的几何形状分布、类型、通风途径和辐射反馈范围来看, 火灾的燃烧环境可能完全不同, 这也是影响火灾行为的主要因素。比如说中和池火灾、储罐破裂喷射火灾、火球等等。在火灾事后现场可以根据火灾环境的不同来分辨火灾痕迹, 根据痕迹的不同推理火灾现场的起火点位置。在2012年的英国班菲尔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中, 火灾调查人员就根据火灾痕迹绘制了事发现场图, 证实了火灾事发时的具体环境和起火点位置, 帮助火灾调查组顺利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如图2.

2. 材料热响应效应

化工厂由于化工原料多, 所以设备材料也多样化且性质各不相同, 而不同材料对于火灾的热辐射效应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火灾发生之前就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热响应效应。比如说, 有机材料就分为炭化与非炭化。一些木材与纤维素材的设备材料会在火灾发生时变为炭焦形态, 热塑材料则不会形成炭焦, 而是在燃烧后融化并形成融滴。反观金属则会在火灾中出现变色、氧化、蠕变和融化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所以在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分析时, 如果能理解各种材料的热响应状态变化, 就有助于判断火灾发生的态势、时间和起因, 更有利于调查时对火灾现场热环境的描述。

四、结语

目前我国关于化工领域火灾事故的调查技术还依然属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应对复杂火灾情况时依然缺乏独立的客观见解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阶段, 一定要构建标准, 成立技术体系, 深入火灾现场发现化工火灾的形成机理与本质特征, 做到火灾事故调查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康九东, 蓝启润.一起化工企业静电火灾事故的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11) .

[2]刘梦彬.论化工火灾事故调查[J].山西建筑, 2015, (04) .

加油站火灾与爆炸事故系统分析 第11篇

一、加油站火灾爆炸特点

加油站主要经营销售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品,从下表1-1可知:

(表1-1 加油站经营的油品然爆性能参数)

汽油、柴油闪点燃点都很低,引燃能量小,它的爆炸范围较宽;饱和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其膨胀系数也较大,一般为水的10倍以上,汽化后的体积膨胀250~300倍左右。

加油站的工作特点是单位作业量相对较小,但作业频繁;流动车辆多,人员来往复杂,特别是现代汽车加油站往往也兼顾提供清洗、保养、小修、润滑和小卖等服务,稍有不慎,易燃易爆的油品及作业过程中挥发出的油气都可能因打火机、烟头,电气火花、静电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由于加油站火灾事故具有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可能造成燃烧与爆炸交替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伤亡事故。

二、加油站火灾爆炸系统分析

一般来说,汽车加油站发生火灾爆炸包括两种情况:油罐区、卸油点发生燃爆和加油区及其周围发生燃爆。这两种火灾爆炸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石油气体泄漏,遇空气、火源发生火灾爆炸,加油机理如下(图2-1)

图2-1 汽车加油站加油机理

从加油、卸油过程中收集汽车加油站易燃易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汽车加油站火灾爆炸产生原因,绘制事故树(图2-2)

根据此事故树T,

在T1中

T1=X1X2+[X7+X8+X9+X10+X11+X12+X14(X20+X21+X22)+X15X16+X13(X17+X18+X19)](X3+X4+X5+X6)

在T2中

T2=[X7+X8+X9+X10+X11+12+X23(X20+X21+X22)+X15X16+X13(X17+X18+X19)](X3+X24+X25)

T=T1+T2=X1X2+X3X7+X3X8+X3X9+X3X10+X3X11+X3X12+X3X14X20+X3X14X21+X3X14X22+X3X15X16+X3X13X17+X3X13X18+X3X13X19+X3X20X23+X3X21X23+X3X22X23+X4X7+X4X8+X4X9+

X4X10+X4X11+X4X12+X4X14X20+X4X14X21+X4X14X22+X4X15X16+X4X13X17+X4X13X18+

X4X13X19+X5X7+X5X8+X5X9+X5X10+X5X11+X5X12+X5X14X20+X5X14X21+X5X14X22+X5X15X16+

X5X13X17+X5X13X18+X5X13X19+X6X7+X6X8+X6X9+X6X10+X6X11+X6X12+X6X14X20+X6X14X21+

X6X14X22+X6X15X16+X6X13X17+X6X13X18+X6X13X19+X7X24+X8X24+X9X24+X10X24+X11X24+

X12X24+X20X23X24+X21X23X24+X22X23X24+X15X16X24+X13X17X24+X13X18X24+X13X19X24+

X7X25+X8X25+X9X25+X10X25+X11X25+X12X25+X20X23X25+X21X23X25+X22X23X25+X15X16X25+X13X17X25+X13X18X25+X13X19X25

对于事故树T,共有82个最小割集,利用求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的简易算法,将每一最小割集都赋于1,而最小割集中每个基本事件都得相同的一分,然后每个基本事件积累其得分,按其得分多少,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

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如下:

IΦ(3)>IΦ(13)>IΦ(4)=IΦ(5)=IΦ(6)=IΦ(24)=IΦ(25)>IΦ(14)=IΦ(20)=IΦ(21)=IΦ(22)>IΦ(7)=IΦ(8)=IΦ(9)=IΦ(10)=IΦ(11)=IΦ(12)=IΦ(23)>IΦ(15)=IΦ(16)=IΦ(17)=IΦ(18)=IΦ(19)>IΦ(1)=IΦ(2)

通过以上分析,加油站的火险隐患主要表现为油蒸汽外泄、聚集,达到一定浓度,遇点火源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1.造成油蒸汽外泄、聚集的原因

(1)使用传统加油方式,加油时大量油蒸汽外泄或操作不当使油品外溢。

(2)卸油时直接将卸油管插入油罐口卸油,大量油蒸汽从卸油口逸出。

(3)油罐漫溢,卸油时对油罐液位监测不及时,造成油品跑冒。

(4)油罐、输油管道由于腐蚀、制造缺陷、法兰未紧固等原因,可能使油品渗漏。

(5)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损坏、快速接口紧固栓松动等原因,使油品滴落到地面挥发。

(6)由于油蒸汽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在通风不良情况下,易在管沟等低洼处聚集。

2.点火源

(1)静电火花,产生静电的原因为储油罐、输油管路,油罐车等无静电接地装置或者接地线损坏、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卸油时采用喷溅式等。

(2)电气火花,加油站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

(3)雷电火花,避雷设施不符合要求。

(4)明火管理不善,来加油站的司乘人员在站内吸烟或有关人员违章动火等。

这些点火源一旦出现在加油站油品外泄富集区域,当油蒸汽达到一定程度便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成为加油站潜在的火险隐患。

三、汽车加油站重点设备的安全检查与维修

汽车加油站内与安全生产有密切相关的重点设备,主要有油罐及其附件、加油机、油汽管路、防爆电气、防雷防静电装置等,这些设备设施是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安全防范的重点,必须切实加强对它们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和维护,作出安全检查表(表3-1)进行日常检查。

四、结束语

通过对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原因的分析,可知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时抓,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重点与细节不放松”的原则,抓住火灾爆炸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工作。消除加油站产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础条件和触发条件,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简而言知,加油站的安全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2.把好加油站建设审核验收关,控制加油站设施的安全间距

3.控制油气散发和积聚,从根本上消除火灾根源

4.控制油罐和管道标高

5.消除静电危害

6.采取可靠避雷措施,防止雷击

7.使用防爆电器,控制电气点火源

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第12篇

燃烧如果失去控制就会形成火灾。火灾同样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1 可燃物, 包括气态、液态、固态可燃物质。

1.2 助燃物, 氧气及各类氧化剂。

1.3 点火能源。要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必须具备足够的点火能量。点火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各种明火, 包括火焰、火星等; (2) 电气打火; (3) 摩擦、撞击火星; (4) 静电起火; (5) 反应热; (6) 高温表面; (7) 闪电; (8) 绝热压缩等。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瞬间大量放出能量的现象。爆炸一般具有进行得很快、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升高、发出巨大的响声、周围建构物遭到破坏等特征。按照发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 可将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等三类。火灾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

2 安全评价中对火灾爆炸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

安全评价对火灾爆炸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应从火灾爆炸物质、助燃物质、引爆炸能源等三方面来分析。

2.1 易燃易爆物质分析

易燃易爆物质一般包含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及各种爆炸品。在易燃易爆物质分析过程中应着重注意, 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易燃易爆中间物质的分解, 以及物质分解导致反应器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发生反应器超压爆炸的危险有害因素。

2.2 助燃物质分析

常见的助燃物质是氧气, 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 因此一旦易燃易爆物质发生泄漏或因其他原料暴露在空气中, 很容易达到其爆炸事件极限而引起爆炸。助燃物质除了氧气外还有其他氧化剂如氯气等, 如果在反应中存在此类氧化剂或反应中有此类氧化剂产生, 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将增强。

3 火灾爆炸事故的防范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的防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易燃易爆物质的控制

3.1.1 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场所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 储存场所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建规的相关规定。

3.1.2 易燃易爆物质一般应分类存放, 禁止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卤素等物质混合存放。

3.1.3 应控制储存场所易燃易爆物质的储存量。

3.1.4 在生产场所抑制易燃易爆物混合气体爆炸的危险性。在爆炸极限范围内进行的反应, 氧气或空气中的氧气与其

它气体物料的混合器宜放置在反应器进口附近, 确保物料气混合后立即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 减少可能发生意外爆炸的可能。还可采取氧和其它气体物料分别进料方式, 以避免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对需要在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的反应, 应严格控制易燃气体与氧的混合比例。同进, 生产装置要有自动化控制仪表、组分分析仪和安全联锁警报装置。如乙烯氧化的反应系统中, 严格控制氧含量和乙烯的含量, 出现含量超标时即报警停车。对于具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产生的反应容器, 进料前必须采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反应完毕后同样需要置换掉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必须彻底置换, 方可进入空气。

3.2 助燃剂的控制

3.2.1 具有助燃性质的氧化剂、卤素等应与易燃易爆物质分开存放;

3.2.2 在反应器、储罐中采取氮封等屏蔽措施。

3.3 点火 (引爆) 能源等的控制

3.3.1 禁止各类明火的出现, 易燃易爆场所应设为禁火区, 维修动火时应办理动火证, 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

3.3.2 易燃易爆场所的电器应采用防爆电器, 接线盒开关柜应尽量设在易燃易爆场所外;

3.3.3 防止发生反应失控, 意外产生引火 (引爆) 能源。严格按规定监测和控制反应容器内的物质组成、温度、压力等各项参数, 以确保反应安全、正常进行;如列管式固定床氧化反应器可采取如下防止失控的措施:首先, 在原料气体中加入适量抑制剂, 使部分催化剂毒化;在原料气体入口附近的上层反应管, 放置部分被惰性载体稀释的催化剂;其次是采用分段冷却法, 提高换热速率。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冷却管要具备足够的冷却面积, 确保连续供给性能稳定的冷却剂, 同时可通过测量原料气体的预热温度来微凋反应器内的温度;

同时应严格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以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 保证其纯度和含量, 清除有害性杂质, 避免不符合要求的生产原料、中间产品进入反应器。

3.3.4 应设置必要的静电导除装置和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并定期限检测, 确保其有效。

4 结语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失控, 助燃物质及点火 (引爆) 能源的存在。点火 (引爆) 能源除明火类外还存在着明火类点火 (引爆) 能源, 非明火类点火 (引爆) 能源往往容易被忽视, 在安全评价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摘要:本文介绍了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机理, 明确了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分析应从易燃易爆物质、助燃物质及引爆能源几方面分析, 强调了分析过程中易忽视的非明火类点火 (引爆) 能源的分析。概要地提出了防止火灾爆炸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火灾,爆炸,引爆能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修改下一篇:医药营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