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讲授法范文

2024-08-23

交互式讲授法范文(精选7篇)

交互式讲授法 第1篇

关键词:交互式讲授法,课堂教学范式,以学生为中心,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交互式讲授法 (Interactive Lecture) 又叫互动式讲授法, 是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有别于传统讲授法。它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北美高校的教学范式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而逐渐在大学课堂普及开来。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2012年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改革现有教育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范式的转型, 是当今我国高校面临的主要课题, 尽管一些高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 但是对于习惯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师生来说,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传统讲授法何去何从, 在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而北美高校课堂的交互式讲授法无疑给传统讲授法指明了前路。

1 交互式讲授法及与传统讲授法的区别

“交互式讲授法”这一术语是由库珀 (Cooper) 等西方学者于2003年提出的, 认为交互式讲授法就是把主动学习、小组学习及课堂评价与讲授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讲授中培养学生快速思维、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 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搭建新旧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从而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 并适时给予课堂评价。

与传统讲授法相比, 交互式讲授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一改传统讲授法中老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生角色的变化, 教师由原来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 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二是教学手段的变化, 交互式讲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有效地融入一些交互式活动 (Interactive Activities) , 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合作学习, 实现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为目的。三是讲授内容的变化, 课堂讲授不再受限于教材, 而是对基本知识的应用与延伸, 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了多少, 而是还有多少学生不知道, 不仅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课业标准, 也要考虑这些知识与能力对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有用性。四是评价方式的变化, 即有他人评价、小组评价, 也有自我评价, 即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也对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强调学生在参与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即有对书面表达的评价也有对口头展示的评价。五是教学场地的变化, 交互式讲授不再囿于室内, 有时室外学习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与体检。六是课堂氛围的变化, 交互式课堂气氛活跃, 与沉闷的传统讲授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交互式讲授法中的交互式技巧

2.1 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在课堂上, 除了使用投影仪、远程教学系统外, 大班教学中教师还会使用一些互动设施如观众反应系统 (Audience Responses) 、互动投票系统 (Interactive Voting System) 参与学习与互动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外则使用电话、电子邮件、在线课堂、在线讨论与聊天、课程网站等形式进行交流, 存储、展示学生作品, 同时做出同行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沟通的范围,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 为交互式讲授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灵活运用多种交互式活动

在交互式讲授中, 交互式活动与讲授是相辅相成的, 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有效地运用交互式活动对促进学生思维,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基本的沟通技能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学习效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常使用得比较多的交互式活动有:

(1) 思考—合作—交流。老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或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半分钟到一分钟, 然后与邻近学生结对成组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几分钟以后, 老师要求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口头陈述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2) 迷你案例。老师针对特定主题, 选用篇幅短小又真实的案例, 要求学生在几分钟内进行阅读、思考与讨论, 获取案例信息, 分析解决所提问题。 (3) 演示法。老师在教授一个新概念以后, 对这个概念进行论证或示范, 在完成这个示范以前要求学生预见结果, 并提供所需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演示。 (4) 角色扮演。提供某个场景或情节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特定角色, 每个扮演角色的学生必须从特有的视角去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 (5) 每日一题。讲授前老师布置给学生一个问题, 在听老师进行讲授时, 学生要写一个简短的解释, 做一些结论, 阐明某个概念或完成一些计算。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暂停下来要求学生对布置的问题进行回答或阐述。 (6) 模拟训练。要求学生对所教概念进行真实生活的仿真练习, 可以是基于文本的模拟也可以是基于技术的模拟,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 (7) 概念测试。老师暂停讲授, 向学生就所授概念提1~2个问题, 通常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与理解。

其他活动形式还有如“绘制概念地图”、“开展辩论”、“头脑风暴”、“一分钟写作”、“是非判断”、“提问老师”、“总结评估”等等。这些活动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思考与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活动中, 学生们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 可以培养参与和合作意识。而老师通过这种途径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路与掌握程度, 即时调整下步教学, 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出一定的评价。

3 实施交互式讲授法的关键

交互式讲授法要求把讲授分成几个片断, 每个片断的讲授不超过10~15分钟, 讲授与讲授之间要穿插一个或多个交互式活动, 一堂成功的交互式讲授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 课前准备。授课前, 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好教学内容, 内容选择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 而是集中解决学习重点与难点;其次是确立学习目标, 包括评估学生的现有知识, 提出学习所需知识, 对知识做出理论与经验方面的解释, 对知识的应用, 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创造新知识等;三是思考激励机制, 如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评分要求, 或者在互动环节, 告诉学生其参与情况有可能直接与课程考试成绩或课程学分挂钩等等;四是营造课堂参与氛围, 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 不经意的幽默, 满怀激情的演讲, 都有利于塑造轻松愉悦的参与环境。

第二, 决定学习任务与学生参与学习的触发器。讲授中互动环节的使用必须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中心。学习任务就是老师要求学生要从事的学习活动, 比如对一个图表的解释, 对数据的计算或评估, 对理论的预测, 对问题的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政策建议等等。同时, 在进行讲授以前, 老师必须采用一些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触发学生参与学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或者使用一些小道具、图片、故事、新闻或者电影电视的音频视频等, 这些触发器的有效运用能从视觉、听觉、心理和情感上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第三, 选择、使用和组织好交互式活动。为了实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必须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一个或多个交互式活动, 这种选择是灵活的、多样的、无限的, 可以是已有的经验, 也可以是临场的创造。一个活动可以重复多次, 也可以整堂课使用一个活动。一般情况下, 很多交互式课堂往往会采用多种交互式活动, 在进行交互式活动时, 老师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如事先向学生提出活动要求并促其做好课前准备, 预知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有可能出现的行为与反应, 合理布局教室座位, 宏观调控活动节奏与进程, 选择最有效分享思想与信息的方式, 灵活处理一些偶发事件等。

第四, 收集、整理和回应学生的学习反馈, 及时给予评价。最后, 教师或收集学生的活动成果如小测试答案或学习总结;或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小组活动成果, 如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或某种方案的设计;或布置后续任务来结束学习。这一过程, 不管是采用正式与非正式的途径, 都要求对学生的表现与成果做出评价, 这是一个交互式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它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也可以检验交互式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他们也渴望自己的参与能受到师生的关注或认可, 这一点对他们能不能积极参加更多的交互式教学而言, 尤其重要。

总之, “自主、合作、探究”的交互式课堂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 体现了知识平等、知识分享、知识碰撞的互动理念, 它不是对传统讲授法的完全抛弃, 而是吸收了其有益的成分, 并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4 交互式讲授法给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一, 交互式讲授不会降低知识传递的精确度。交互式讲授离不开交互式活动, 它们是交互式讲授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在既定的时间内, 交互式活动的使用必然会缩短讲授时间, 导致教学内容的减少,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传递精确度的降低。实施讲授之前必须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讲授内容。试图把每个问题都要详细地加以讲述是不经济的, 并非教得越多效果越好, 如果精减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难点, 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对于无需讲授的内容,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阅读或发放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去自行解决, 一般情况下, 只要一堂课讲授的要点不超过三个, 并且认真选择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不但不会降低知识的精确度, 反而会加深、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第二, 交互式课堂不会削弱老师的课堂控制力。传统教学范式下要求老师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能提供深刻清晰严密的讲授, 是知识的权威, 是学生学习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而新范式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产生知识与运用知识, 认为师生双方对学习体验负有相互的责任。乍一看, 这种变化似乎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 事实上, “以学生为中心”的氛围来自教师的课堂策略, 它希望教师能鼓励学生与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生、与老师、与学习过程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反思、对话和参与, 并对他们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真实的评估。因此从这一点来看, 教师的课堂控制力并没有被弱化, 反而比以前更为重要了。

第三, 交互式课堂不是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参与学习的交互式课堂使老师无需再做太多的理论说教, 这似乎使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轻松的课堂不免让人质疑教师工作量的缩水。事实上, 一堂成功的交互式讲授需要花费老师更多的备课时间与精力, 因为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对学习内容、辅助材料, 交互式活动的选择需要认真思考, 细心组织与论证, 目标与知识之间, 知识与知识之间, 知识、目标与交互式活动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绝非简单的知识或材料的拼凑与罗列, 并且要在大脑中或场景中彩排无数次, 以力求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由于针对不同的学生, 交互式讲授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一样的, 时时都会有一些新信息、新思想、新碰撞出现, 因此老师的备课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反之, 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讲授课堂, 难免会在一些教师中出现“一朝备课, 终身不变”的现象。

最后, 交互式讲授法取代传统讲授法成为当今北美高校课堂的常规教学法并非一帆风顺。就像任何新事物一样, 受“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的影响, 交互式讲授法在使用之初也遭到了一些学者与老师的误解与排斥。近二十年来, 很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系统研究, 各高校也做出了大胆的实践与创新, 比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方案的制定就经历了教学委员会的不断审议与论证, 经过了老师们的反复讨论与修订, 并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为师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提供资源与帮助。很多大学还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介绍、展示、讨论新的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推广、发展与完善新教法, 学术界也举办了多种学术研讨会, 随着教学范式的成功转型, 交互式讲授法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因此,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信息空前丰富的背景下,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取代“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是全球范式转型 (Global Shift) 趋势的必然要求, 与之相适应, 弃传统讲授法为交互式讲授法也将成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Boggs, G.What the Learning Paradigm Means for Faculty.[EB/OL].[2013-6-12].http://www.league.org/publication/abstracts/learning/lelabs9906.html.

[2]Charles Dennis Hale, Ed D.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A Primer.[EB/OL].[2013-7-2].http://www.charlesdennishale.com/.

[3]Barr, R.B.&Tagg, J.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Change, 1995.27 (6) :12-25.

[4]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t USC:A Resource for Faculty.[EB/OL].[2013-7-6].http://www.usc.edu/admin/provostoffice/wasc/resources/Vol1-Apx5.1.pdf.

[5]陈振华.讲授法的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 2011.6:41-43, 51.

交互式讲授法 第2篇

讲授法作为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 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失去合法性, 这是值得忧虑的教育现象。讲授法遭到批判在于它显而易见的局限性, 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全面,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求严格, 受到学生言语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 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但是心理语言学认为, 言语的理解是一系列积极的、在经验知识指导下的操作活动, 学生静听过程中也包含了复杂的思维过程;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发现, 讲授法可以脱离具体情境的限制, 使教学突破个人生活的局限, 能够简单有效地使学生获得知识, 因而是比较高级的一种教学方法;维果茨基的理论证明了讲授法与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相关, 随着儿童心理水平的成熟和学习内容的复杂, 讲授法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而且, 讲授法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是传授系统知识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甚至排斥讲授法, 要认识它的合理性, 承认它的合法性, 不断地在实践中探讨和提高它的科学化水平。

摘自《教育研究》

归类法讲授抗生素药理 第3篇

1 理化性质

抗生素的理化性质是抗生素生产、储存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对各项临床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抗生素名目繁多的理化性质使学生无从理解、难以记忆。因此教师可以按照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进行归类来讲解其理化性质,这样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易将其条理化。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而得名,其中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新型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G、头孢曲松(菌必治)、氨曲南等,其基本结构由噻唑环和β-内酰胺环组成,而β-内酰胺环是由3个碳原子和1个氮原子组成的四元杂环,键张力较大,致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水、酸、碱及重金属离子等破坏,故临床多用其粉针剂,在使用时临时配置。

1.2 氨基苷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是由氨基去氧-D-葡萄糖与脱氢链霉胺缩合而成得名,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等,其中氨基去氧-D-葡萄糖具有较大的极性和碱性,所以此类抗生素碱性大、脂溶性小,口服难吸收;放置时间延长,易分解,但化学性质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稳定。

1.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红霉素内酯大环而得名,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其中红霉素大环内酯结构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故此类抗生素口服易被胃酸破坏,临床多用其肠溶片。

1.4 四环素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4个六元碳环而得名,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等,4个六元碳环易络合金属离子,故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影响机体对金属离子的吸收,也易沉积在骨组织如牙齿中,导致四环素骨病如四环素牙。

2 抗菌谱

在抗生素药理中,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非常繁杂和难以记忆的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便于记忆,可采用归类法把抗菌谱相似的抗生素归为一类。

2.1 主要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主要是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包括(1)β-内酰胺类,(2)大环内酯类,(3)林可霉素类,如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

2.2 主要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主要是G-菌,如大肠杆菌等,包括(1)氨基苷类,(2)多粘菌素类,如多粘菌素E(抗敌素)等。

2.3 广谱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的抗菌谱除了G+菌和G-菌外,还有其他病原微生物如衣原体、支原体、阿米巴原虫等,包括(1)四环素类,(2)酰胺醇类如氯霉素等。

3 抗菌机制

抗菌机制是抗生素药理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也是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可以采用归类法将其归纳为4类。

3.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此类抗生素包括(1)β-内酰胺类,(2)万古菌素类如去甲万古霉素等。其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转肽酶,干扰黏肽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细胞外的水分渗入菌体内,从而产生杀菌作用。

3.2 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此类抗生素包括(1)多粘菌素,(2)二性霉素类,如二性霉素B等。其能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脂或麦角固醇结合,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重要物质外渗而杀菌。

3.3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此类抗生素包括(1)四环素类,(2)酰胺醇类类,(3)大环内酯类,(4)氨基苷类。其可作用于菌体核糖体,从不同环节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3.4 抑制菌体核酸合成

此类抗生素如利福霉素类,可抑制菌体核酸合成,妨碍菌体生长繁殖而产生杀菌作用。

4 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现象愈来愈常见,而且愈来愈严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有以下方面。

4.1 细菌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包括β-内酰胺酶和钝化酶2种。其中β-内酰胺酶主要破坏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钝化酶主要破坏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而产生耐药性。

4.2 细菌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细菌可降低胞浆膜的通透性,阻止抗生素渗入菌体细胞而产生耐药性,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酰胺醇类抗生素。

4.3 细菌增强主动流出机制

细菌通过自身的调节增强主动流出功能,使进入菌体的抗生素被泵出菌体外而产生耐药性,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4 细菌改变作用位点的靶位蛋白

细菌通过改变作用位点靶位蛋白的结构及类型,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使自身不能与抗生素结合而产生耐药性,如某些青霉素类抗生素和氨基苷类抗生素。

5 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是非常复杂的,在明确诊断细菌种类的情况下,可选择敏感的药物来治疗或预防。大体归纳如下。

5.1 G+菌感染

G+菌感染应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若产生耐药性,可选择耐酶青霉素类抗生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若有过敏反应发生,可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5.2 G-菌感染

G-菌感染可选择氨基苷类抗生素,但不良反应较大;在严重感染时,可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美西林等。

5.3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等;次选四环素类抗生素。

5.4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感染可选择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或将其与甲硝唑合用。

5.5 螺旋体感染

螺旋体感染可选择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

5.6 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杆菌感染可选择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还可选择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如利福平等。

5.7 预防用药

抗生素在临床上一般不做预防用药,除了以下几种情况:(1)青霉素防止气性坏疽;(2)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预防某些心脏病手术感染;(3)甲硝唑加庆大霉素预防结肠手术厌氧菌感染;(4)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预防风湿性心脏病。

6 不良反应

抗生素在抗感染的同时,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甚至是严重的、致命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6.1 过敏反应

抗生素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转变为完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易产生过敏性休克的抗生素主要有β-内酰胺类和氨基苷类。

6.2 神经肌肉阻滞反应

氨基苷类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也可降低血钙浓度,从而产生神经肌肉阻滞反应,导致肌无力。

6.3 耳毒性

耳毒性即影响听力,氨基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影响耳蜗的听觉功能,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丧失即失聪。

6.4 二重感染

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的长期使用,可使机体的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如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异常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6.5 抑制骨髓

酰胺醇类抗生素如氯霉素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轻者停药后可以恢复,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6.6 肝毒性

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讲授法 第4篇

1 讲授法与接受学习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传授新知识, 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2】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新一轮课改中讲授法遭到了多数人的否定与批判, 人们甚至把讲授教学与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知识等同起来。真正的讲授并不能跟灌输等同起来。[3]灌输是指将特定的一套信念或教条当作必然的真理来加以教授, 反过来说, 如果内容是人们普遍同意的, 那么就不是灌输。这是从内容上界定的, 也就是说, 如果老师把一些意见教给学生, 又让学生信奉它们, 而且这些意见没有证据支撑或证明是对的, 老师还不允许学生怀疑所教的内容, 只是强迫他们接受, 这样的行为就是灌输。[3]但是如果当这些意见有证据证明是对的, 老师的这种行为就不是灌输。所以讲授法与灌输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 在讲授法中教师所教的知识都是经过证明过的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而灌输的内容是没有证据证明是对是错的内容。

接受学习是与讲授法相对应的概念, 讲授法相对于教师的教学, 接受学习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这里所说的接受学习是指意义接受学习, 最初由奥苏贝尔提出来的。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将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新的学习材料与其脑海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通过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进而掌握新的学习材料, 使新的学习材料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3]这里所指的接受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机械的接受学习而是以理解为基础的, 理解是接受学习的前提条件。

2 讲授法的特点

讲授法是作为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 从西方到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教育改革, 但是讲授法能保留至今, 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在短时间内系统的传授大量的知识, 大量的系统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形式呈现给学生。适合于传授新的陈述性知识, 即关于事实性的知识, “是什么”的知识。[6]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讲授法在积累间接经验、传授系统的陈述性知识方面, 其效率之高是别的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 讲授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 而且要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讲授对于教师来说,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也是内心世界的一个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每一位学生。所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讲授法教学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3) 灵活性大且可控性较强。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教师可根据具体不同的知识类型和教授内容, 选择不同的具体教授方法。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而且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 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

3 讲授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来确定, 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受特定的教育价值观、特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首先一个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体现着他∕她的特定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次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如单词及对应的语音与词义的教学, 像这种对符号表征的知识的学习, 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法最有效, 因为单词与其语音和意思的配对都已是固定的, 约定俗成的, 只有讲授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很大的信息量, 其他的教学方法都达不到这种效果。最后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下面笔者主要是从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选择制约性的角度来讨论英语教学的, 在英语教学中, 哪些知识内容的教学要选用讲授法且只能用讲授法。根据安德森 (Anderson, 1985) 最早将语文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 指有关事实性或资料性的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 指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从而获得结果的知识。[7]知识分类理论为讲授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又一科学依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选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这里所说的陈述性知识。而根据奥苏贝尔的见解, [8]他又把意义接受学习主要是指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分为五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根据笔者的见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陈述性知识需要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3.1 音标的教学

在英语48个音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须选用讲授法进行, 而且应是选用讲授法中的讲读法来教习音标。讲读法是指教师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 把教学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 以讲导读, 以读助讲, 随读指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需要学习音标目的是为了使其发音更标准。所以教师在教音标的过程中要边讲边读还要给学生带读, 通过听学生的发音反馈, 然后进行纠错。只有通过这种“讲读—反馈—纠错”的过程, 才能了解并纠正学生的发音, 才能使他们的发音更标准。在这里的音标教学其实把讲授法的灵活性这一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在音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选择了讲读法这种比较特别的讲授方法而且还有效的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与反馈教学与纠错教学等有效的结合, 使学生能在较有限的课堂内就能习得较多的标准发音。另一方面, 对于音标这种已知的事实性知识, 每个音标的读音都是已固定的, 没有必要进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然后再学习, 这只能是浪费时间, 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讲授法在音标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词汇的教学

这里所说的词汇实质上是指词素, 即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结合体。所以这里的词汇教学也就是指词素的教学。因为每个词素的语音和语义都是约定俗成的, 固定不变, 学生想要习得它们只有通过记忆, 没有规律可循。教师也只有通过讲授法教这些词汇, 而后来的派生词和屈折词的习得就不同于基本词素的习得, 派生词是由自由词素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 而屈折词是由粘着词素加上一定语法标志构成, 在习得这些单词时有一定的构词规律可循, 所以在教师在教这些单词是就不一定要用讲授法, 可让学生自主发现或讨论总结出其构词规律。

在上文中所说的词素教学就可以归类到奥苏贝尔所说的符号表征的教学, 即教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对应的语音及所代表的意义。在词素的教学中就是需要教给学生某个单词词形 (拼写) 、词音 (发音) 、词义。如:教师在教book这个单词时, 首先教的是它的发音∕buk∕, 然后教它的拼写是b-o-o-k, 最后教它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因为在任何一门语言中一个单词可以代表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对象、情境、概念或其他符号, 这种代表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这种词与意义之间的对应是具有任意性的, 为什么书代表的意思是成本的著作, 而不是别的事物或对象, 词与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性的, 没有原因和规律可找的。所以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 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是最佳选择。因为词和短语与它们所对应的意义之间已经规定了的而且这种规定是任意性的, 没有深层的内涵意义可挖掘。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不能让学生自行的发现学习, 也不能让学生或师生之间进行讨论的教习词汇, 因为这些词的意义都固定了, 不是讨论就能发现新的意义。所以讲授法只能是词汇教学的过程中的最佳选择。

众所周知, 学习一门语言没有语法, 可以懂一点点意思, 但是没有词汇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任何一门语言都包含着大量的词汇, 掌握必要的词汇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想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好这么多的词汇, 教师在教学法的选择上,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讲授法。因为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的传授大量的知识, 其效率之高是别的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词汇的教学上, 需要而且也只能选择讲授法进行教学。

3.3 语法教学

此处说的语法主要是指狭义的语法即句法, 在中学阶段学生学的主要是狭义的语法知识即句法知识, 不是广义的语法知识。句法知识指的是那些决定词和词组如何才能组成合法的句子的原则。一组单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句, 不仅表达了说话者想要传递的思想而且也提供了附加的语义学信息。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同化学习理论, 句法知识的习得也就是概念的不断习得与叠加的过程。

学习语法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和累加的过程, 儿童最初学习句法功能也同学习任何概念一样, 是通过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3]儿童在同成人的交际中, 接触了大量的语言现象, 由于同一种类型的句子重复了多次, 他就领悟了某些初步的句法概念。以后, 在这些初步的句法概念的基础上, 新的句法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就可以同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句法概念和命题互相关联, 以概念解释概念的方式 (概念同化) 获得新的句法概念。所以在句法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就是上面成人的作用, 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现象, 学生才能不断地习得句法概念, 先学的句法概念为后学的句法概念提供固着点, 慢慢同化后学的句法概念, 进而习得新的句法知识。因此教师只有选择讲授法这种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的方法来给学生教句法知识。其次, 上文中有提到讲授法特别适合于传授系统的知识, 而这里句法知识的习得需要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性和系统性。哪些句法知识先习得, 哪些句法知识后习得, 这有一定的顺序性。所以在句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讲授, 教师对哪些句法知识先教, 哪些句法知识后教, 教师有一个系统的安排, 讲授法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能有效地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必然成为教师教习句法知识的首选。

4 结束语

自新课改以来, 讲授法、接受学习一直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改变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发现学习取代接受学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但是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用讲授法而且必须用讲授法, 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且灵活性强, 这使得它在英语的这种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无法取代。

参考文献

[1]周兴国.反思“转变学习方式”说[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6 (7) .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142-143.

[3]汪凤炎, 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369.

[4]余文森.讲授法及其改革[J].中小学教育研究, 2001, 2 (4) .

[5]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新课程高中物理讲授法优化策略初探 第5篇

讲授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物理学史的介绍、学科知识的拓展、原有知识的复习、概括和总结等方面运用讲授法, 都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中要求高中物理要注重探究式物理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如何使讲授法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讲授法应该怎样优化呢?

一、教学要提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武装头脑, 要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从头讲到尾, 满堂讲, 满堂灌, 要确定好教师角色的定位,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唤起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二、吃透教材, 熟悉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 吃透教材, 要熟悉本节内容在高中物理的作用和地位。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参与度的。所以教师的讲授必须建立在对教材融会贯通, 烂熟于心的基础上, 即教师对教材经过了一个懂———熟———化的过程, 将自己的心理品质内化为教材之中。讲授不仅是熟练地传递知识, 而且是吐露教师的真情实感, 表现自己的志趣、性格和气质等, 用教师的心灵去融化学生的心灵, 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显示教师的个性, 同时教师能以自己教学的魅力, 使学生的多重个性服从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再创造, 使师生共同进入理想的境界。

三、讲授的内容应分清主次和轻重

在每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设计, 精心组织教学, 确定好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讲授的知识要重点突出, 不要面面俱到, 而是要有重点讲授。同时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 顺序要清晰, 主次鲜明。

四、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生动

教师讲授是通过语言的媒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 讲授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讲授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教师语言的素质、艺术制约着学生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是教师劳动一种特殊手段。杜甫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师讲授语言的清晰、健美、幽默、生动, 语言的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停顿性等, 像指挥棒一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很难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教师能够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能够用广阔的思维自由度去启迪学生的多种思路, 开发他们的智力。

五、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和谐可以产生一种教学的合力, 相互促进, 优化教学效果;反之, 则产生分力, 积极性相互抵消, 削弱教学效果。师生和谐可以产生兴趣与情感的迁移。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一走进课堂,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愉快起来, 学生就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反之, 学生在过于紧张、忧虑、防御的心理状态下, 是抑制智力发展的。

六、讲授要投入激情

教师讲授时的热情表现为多种方式, 如精神饱满, 充满活力和生气;语言表达快速、有效、抑扬顿挫, 富于激情;目光炯炯有神、丰富的表情, 等等。在教学中, 教师应做到:以戏剧化、吸引人或其他富于感染力的方式进行讲授;得体而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如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时在讲台上或过道内走动而不固守在讲台上;将适当的笑话或幽默、趣闻穿插在讲授中;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 对学生欣赏、表扬, 等等, 从而确保讲授时的热情, 提高讲授的生动性。

七、发挥好板书的辅助功能

板书是讲授法中一个很重要地工具, 运用得好, 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字写得漂亮, 有的教师字写得不漂亮, 但关键是在板书上多下工夫, 设计一个漂亮的板书, 从而来弥补写得不漂亮的字体。板书的要求其实很简单, 书写要工整规范, 条理清楚, 纲要明确。可以在备课时就对板书进行一个设计, 可以辅助以图形, 也可以在重难点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 这样更加增强了板书魅力。

八、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正以较快的速度走进每一个课堂,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合一、声像并举、动静相辅、直观形象;它的一个最大的优点, 就是可以动态地演示复杂的物理过程, 将人们肉眼不能直接观测的现象或变化过程生动地加以表现。有的物理概念很抽象, 如果通过动画的演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某些物理实验也可以用动画演示其过程, 由于其生动、形象, 所以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讲授法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好启发式教学, 但不能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变为课堂提问。虽然课堂提问也带有启发的作用, 但是启发式教学是更深层次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指挥的角色, 学生扮演的是演员的角色, 教师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 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 转换角色, 进入角色去分析。也可以场景模拟, 使学生身临其中, 体会所讲授的知识, 让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

十、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讲解物理规律的时候可以穿插介绍一下物理学家的生平和贡献, 可以极大地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们在讲解万有引力的时候介绍了地心说、日心说和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时候, 可以介绍一下哥白尼、开普勒的事迹和贡献, 看牛顿是怎样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从而激发学生今后投身科学, 现身科学的伟大理想和抱负。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金无足赤”, 讲授法诚然存在它的一些不足之处, 但是我们只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应用得当, 仍然可以使其焕发生机, 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廖伯琴, 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乔际平, 邢红军.物理教学心理学.广西教学出版社, 2002.

坚守与嬗变:讲授法的情境化应用 第6篇

讲授法作为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和接受式学习的重要途径, 如果使用不当, 有可能陷入“满堂灌”注入式的泥潭, 但若能准确把握它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扬长避短, 也依然能拨动情弦, 点燃激情, 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火种”。

一、激疑布惑, 扫清思维盲点

“学成于思, 思源于疑”, 提高讲授法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 激疑布惑, 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际, 教师或抛砖引玉, 或巧喻明理, 学生如入幽微之境, 突见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

如“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对“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好”这一命题毫不质疑, 认为美国比中国的选举方式更民主。根据及时反馈原则, 我们结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奥巴马政府为转移矛盾、赢得今年的国会中期选举而从去年底开始“敲打中国”的种种举措———贸易纠纷、谷歌风波、对台军售、西藏问题等政治生活情境, 通过层层设疑、探究解疑, 在疑的引领下深入剖析和把握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使学生调整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

1. 中国的选举方式是间接选举吗?人大代表要对谁负责?

2. 美国实行的是直接选举吗?美国总统对谁负责?

3. 直接选举是否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美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谁更代表民意?

4. 同为代议制, 为什么中国不能采用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在生疑、质疑、解疑中一路走来, 情境中的互动赋予了讲授法丰富的表情和勃勃生机。教师或旁征博引或启发愤悱, 循循善诱中展示思维的乐趣;学生或困惑思索或心领神会, 山重水复处顿悟知识的奥秘, 因人而异应时而动的讲授方显教学的机智与教法的灵动。

二、拨云见日, 厘清价值困惑

面对社会生活中多元并存的价值观, 青少年往往因为思考粗浅而迷失混乱, 简单的说教只会引起逆反, 难以达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而智慧的引领才能帮助他们理清价值困惑, 实现价值重建。

如《经济生活》“货币”的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 包揽了讲解、举例、说明, 自问自答, 一讲到底。“讲授”沦为灌输, 致使说者言之凿凿, 听者昏昏欲睡。

返顾货币的知识教学, 其落脚点应是正确金钱观的引领, 重要的是以智慧启迪悟性, 以真情引发共鸣。

后续教学中我们先采用讲解法指明货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 再鼓励学生“议一议”钱的作用。被动受听转为开放互动, 有的同学例举衣食住行, 说明金钱能为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有学生提出古人语“寸金难买寸光阴”, 现在有急事, 打个的士, 就相当于用钱买到了时间;有的同学梦想“钱途光明”做金领, 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总之, “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得到多数学生的一致认可。而教师适时的吟诵:“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 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 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娓娓揭示“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用之有益, 用之有度”, 诗意的语言和睿智的思维赋予此情此境下讲授法独特的魅力, 认同与共鸣如期而至。

三、斟酌留白, 倾听花开的声音

讲授法应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 而应讲求以点带面, 以简驭繁。在重点处讲深讲透, 阐述准确;在难点处深入浅出, 条理分明。而审时度势, 恰到好处的留白, 却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智慧。

以哲学为例, 讲授、对话、批判、质疑都可以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但有时让学生与文本世界潜心默对, 竟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说还能“化知为智”。

面对一首婉约的诗词, 几丛清瘦的墨竹, 百溪汇海的奔放, 命运交响曲的激烈, 朗读或录音、录像结束, 切莫急于讲解。留白, 让孩子用心去感悟、去品味哲学的深远寓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包含的矛盾特殊性;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中表现的矛盾普遍性;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的量变质变;百转千回和谐旋律中体现的对立统一。哲学是一座高山, 拾阶而上, 谛听来自智者的纶者妙语;俯首凝神, 让思接千载, 心游八方。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的意境中涵泳沉浸, 语言已然多余。

课堂留白不是教学进程的断流, 而是给学生留下品茗与思考的空间, 是笔断意连式的意味深长。课堂留白, 把真善美爱氤氲为如花的香气, 弥漫向每一间心灵的小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演绎, 去驰骋思想的骏马。留白, 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 让学生的智慧生命在这里诗意地栖居。它使课堂更加舒朗透气, 让学生思维拔节, 让我们静听花开的声音。

魏书生说:“方法是艺术, 因此没有对错之分, 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形式越单一, 其生命力就越容易衰竭。应该是各种色彩、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之花都争奇斗艳地开起来才好。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 它就有生命力。”

交互式讲授法 第7篇

所谓讲授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是能够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具有如下优点:

一、教学效率高

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按照教师课前设计好的环节, 同时借助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说明、分析、论证、描述等,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因此, 讲授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适用范围广

无论哪一门学科,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也无论是感性知识还是理性知识, 讲授法都同样适用,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操控性极强, 可根据学科的不同、所授对象的不同、所授对象的知识经验不同, 适当地增减讲授法的内容和范围。

三、回归教师的引领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着知识传授、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等责任, 这些任务的完成靠讲授法完全可以成功实现, 讲授法的运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人格修养等全部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 面对专业博学的教师, 学生自然会投来羡慕、崇拜的目光, 自然也在内心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任何一项事业都希望“低投入, 高收效”, 教育也是如此, 讲授法看似简单且简陋, 可以说靠教师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这样简简单单, 但绝对不影响教学的效果。相反, 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观念, 指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或是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观念、阐明规律时, 却能提示学生注意知识中的重难点以及易混淆的知识点等, 通过教师的讲授, 学生也学会了归纳、总结、概括所学知识的方法。

总之,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完美无缺的, 实际上, 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 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 说他赶不上时代潮流了, 已经过时了, 而应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 找到它的优势, 并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旺盛的生命力。

摘要:讲授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到底该不该彻底摒弃这种传统的方法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交互式讲授法】相关文章: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比较分析羌活葛根挥发油成分01-04

交互式08-21

交互式环境06-15

交互式算法08-04

交互式理论09-02

交互式学习09-16

交互式教学理念05-07

交互式图形系统05-12

交互式教学应用05-27

交互式虚拟实验07-29

上一篇:女性媒介形象下一篇:商品交易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