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心理距离范文

2024-08-26

缩短心理距离范文(精选7篇)

缩短心理距离 第1篇

一、紧扣生活, 拉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来感受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 高尚品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德育水平,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质。教师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故事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时, 为了使学生避免染上吸烟、酗酒、泡网吧的不良生活习惯, 教师要从他们的危害入手, 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入手, 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爸爸、爷爷是不是吸烟呢?周围的叔叔、伯伯是不是经常酗酒呢?他们与平常人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提供一些身边因吸烟造成危害的事例以及被动吸烟的数据会促进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端正态度, 形成正确认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问题探究, 设问质疑引发思维运转

孔子曰:“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在交流中设问质疑, 是学生探究的起点, 会引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潜能的爆发, 通过思维的运转来实现正确品质的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问题会引发学生思想的运转, 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进行评价和判断, 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认识,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在讲授《诚信真可贵》时, 教师引入海尔电器厂的故事:厂长把76 台冰箱全砸了。通过故事设置问题:冰箱被砸对厂里会有什么损害?如果不砸这些冰箱, 使他们流入市场进入百姓家会怎样?这件事对海尔公司有什么影响?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维快速地运转, 进行着逻辑分析和推理, 对于砸冰箱事件的利弊进行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在比较和对比中学生会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看法, 认识到成型的重要性, 是诚信促进了海尔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良好信誉的形成, 成就了它的美名, 推动了公司生机勃勃的发展。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中, 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 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端正自己的品德。

三、参观调查, 亲历过程感受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通过他们的体验来感悟和习得知识, 提高能力, 端正品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参观调查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行为的探究, 帮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提高对于品德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也指出教师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参观调查的方法对于学生品德的塑造是在合适不过的。他们可以通过体验来感悟, 通过探索来发现, 在亲身实践和观察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把知识和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 在亲历和体验中感悟知识, 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这种学习模式能够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体验, 调动了学生的社会经验,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感受之间的练习, 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劳动需要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调查,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学习、娱乐、休闲、饮食等方面是否需要知识?科技发明创造对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经历了调查和研究会深深地认识到科技的作用, 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 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意义,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共同讨论, 营造民主氛围进行探究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的课程运行机制。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舞台, 学生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在彼此的切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民风民俗文化, 使学生看到传统节日里的陋习, 比如春节里过渡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损失, 清明节烧香、烧纸的做法真的会使老祖宗收到吗?端午节划龙舟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吗?学生在交流中会开阔视野, 了解更多的知识, 形成自己的理解, 正确地看待事物。在沟通中学生也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观念, 破除封建迷信活动, 认识到传统节日中的陋习, 从而可以以正确地认识来接受和看待民风民俗。民主的讨论氛围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在交流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端正思想, 塑造品德,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品德高尚人才。

总之“, 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 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品德知识, 把品德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 体会良好品行和道德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端正态度, 全面发展, 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建龙.让活动教学深植于品德与社会课[J].考试周刊, 2007年12期

缩短心理距离 第2篇

——读《距离》有感

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其实,我认为大诗人眼中的最远距离并不遥远,只要对心爱的人大胆的说出“我爱你”,这最远的距离不就消失了么?

有时一个善意的眼神,就可以缩短与路人的距离;有时一抹微笑,就可以缩短与新朋友之间的距离;有时一句祝福,就可以缩短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当我们总抱怨与父母有心灵之间的距离,有越来越深的代沟时,我们是否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总爱说是因为时代不同,但其实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座沟通的桥和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有一次我期中考试考得很不理想,我踏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家,可收到考试情况的妈妈却严厉地责问我。妈妈嫌弃的眼神,让我觉得心中一凉,觉得自己的努力妈妈熟视无睹,自己的自责妈妈不理解。因长期的学习压力而压抑着的心情终于爆发,我哭着吼了几句就逃出了家们。我犹记得那天的天是灰色的,蒙蒙地下着雨,暗青色的雨滴,密密地洒落在水泥地上,没有一点要停的迹象,如同我的泪水。我坐在马路上,冷空气将我包裹,瑟瑟发抖的我想起了妈妈温暖的拥抱,想起了妈妈每天早上给我热的牛奶,想起了妈妈在我深夜与作业对战是递来的热乎乎的夜宵,想起了妈妈对我的好。冷静片刻后,起身准备回家的我突然看见衣着单薄,神色焦急的妈妈。她摇晃地打着一把伞,在雨中寻找着我。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回到家后,我们冷静的坐下来谈了一个多小时,还定下每周五为谈心日。

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研究 第3篇

“师道尊严”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高中阶段师生在学习之外的沟通甚少,师生间存在着不小的心理距离;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一定关系中进行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过程,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师生关系问题是高中生学习生活适应的一个重要问题。

促进师生关系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师又是主导,因而,以往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研究师生关系。由于师生间的沟通、交往是可逆的,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通过师生双方有效交往实现的,因此从高中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是可行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主动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会使师生间的关系有怎样的改变,对学生自身有什么影响。

[研究界定]

主动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学生作为交往的主动者,有计划、有意识地主动接近老师,是一种与老师心灵上的沟通和对老师高层次的理解。

[研究对象和方法]

利用心理辅导课开展实验研究,宜川中学高一年级16个班级参加实验,804名学生,52名教师,按班级序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历时一个学期。在实验组中,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内分为若干个学生活动小组,每组有5人左右,自愿组合。采用自然实验法,给实验组布置一定的任务,然后观察活动后的效果。再采用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了解实验组师生的心理感受和特点,用测验法分析、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特点。

[实验过程及分析]

(一)布置实验组完成任务

在实验组中,创设师生彼此接纳、欣赏和尊重的环境和气氛,并要求其通过心理辅导课逐次完成下列任务。

1.选定某一位或几位老师,把这些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观察。了解其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特点,并完成书面作业A——介绍被观察老师的特点和观察者的感受。

2.采访老师。学生小组合作,制定采访计划、提纲;记录具体采访内容,各活动小组在班级中交流采访情况,并完成书面作业B——介绍采访过程和采访者的感受。

3.给被观察、被采访的老师写赞美短信——作业C。个体活动,找到老师值得肯定的长处,以老师能接受为原则,赞美老师。

4.请老师为赞美信回音。学生拿到老师回复的短笺——作业D。

5.请老师为另一位学生做积极评价。作业E——学生拿到老师的评价文字或记录。

6.给另一位老师写积极评价——作业F。

7.展示师生心灵对白。在班级壁报中展示部分作业B、C、D、E、F。

8.实验组写整个活动感受——作业G。

(二)对照组完成任务

1.给老师写积极评价——作业F。

2.请老师为另一位学生写评价——作业E。

(三)实验活动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通过一系列活动作业有效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1.两组的作业E和作业F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师生双方评价内容深刻,范围相对广泛。把内容按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分类,发现实验组褒义词明显高于对照组,贬义词较少出现,中性词的使用两组差别不明显。

2.用谈话法研究两组心理特点。发现实验组师生的相互评价中,“积极因子”均好于对照组。

3.比较实验组内容相近的、前后两次的作业A与作业F,发现F总体明显优于A。说明通过活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提高。

4.分析实验组作业G发现,大部分学生感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师生之间不再陌生,关系亲密了,增强了对老师的接纳感和自己的归属感。

(四)问卷调查

1.采用《你与老师相处过程中感到困扰的问题》测验(1),同时在两组中进行问卷调查、测验。

2.自编问卷,18个题目,在实验组进行调查。

(五)问卷测验统计分析

发现高中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后,师生关系问题的困扰程度降低。

1.据测验结果发现,师生关系困扰程度,两组间有明显差别,实验组比对照组低9.7个百分点。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困扰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少7.2个百分点;师生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低15.6个百分点;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困扰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低6.3个百分点。

2.根据实验组自编问卷统计发现: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具有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它能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在心理方面成熟了许多;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与老师沟通给学生学业带来了改变。

(1)有96%的学生认为,在实验活动中,自己与老师的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其中:

39%的学生认为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

24%的学生认为得到了老师的重视;

11%的学生认为对老师多了一份理解;

12%的学生认为对老师多了一份尊重;

14%的学生感到老师多了一份亲切;

约4%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倾诉对象。

(2)84%的学生认为,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活动对自己有积极影响,其中:

近5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沟通给学业带来了改变,成绩也有所提高。他们认为“因为喜欢某老师,而喜欢了该学科的课程”;“上课能更认真听讲”;“ 学习上有沟通”;“上课效率提高”。

38%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他们认为自己“与师长交往更坦然了”;“向老师问问题的顾虑少了”。

7%的学生认为,此活动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影响。他们认为“更能看清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被老师深深打动……”;“引起深刻思考……”;“看问题更深入,办事情更稳重,发现了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一步发展的潜能。”

(3)约29%的学生认为与老师有沟通很正常,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老师只是一种社会角色,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研究结论]

1.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双方产生认同、理解和接纳,有助于建立新的、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师生关系。

2.高中学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对教学活动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3.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师生关系问题困扰程度降低了,有利于学生完善情绪状态和人格以及身心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缩短心理距离 第4篇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或引入相关问题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 促使学生思考, 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 提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能力。笔者以小儿肺炎为例, 讲述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教学目标

小儿肺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且死亡率在住院患儿中占第一位。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才能很好地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降低死亡率。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能自主完成肺炎患儿护理场景设计, 学会肺炎患儿护理操作, 能够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护理。重点知识:对患儿的护理评估、高热护理、抗生素的使用、呼吸困难的观察与判断、缺氧护理;涉及的护理技术:物理降温、皮试液配制和静脉输液、雾化吸入、有效清理呼吸道、吸氧等。

2 学生情况

教学对象为我院三年制大专二年级学生, 已经完成了药理学、健康评估及基础护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 具有一定的场景设计和护理操作能力。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主动性差, 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因此我们实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的情景教学法。

3 组织过程

3.1 制定学习目标

(1) 培养准确、条理清晰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 培养结合病史与护理体检结果合理评估的能力;

(3) 培养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理护理技术的能力;

(4) 培养阐述临床所见并使用信息资源合理处理的能力。

3.2 收集病例

让在医院实习的学生收集典型病例, 或寒暑假期间教师到医院儿科病房进修学习, 参与儿科常见疾病的整体护理, 收集典型病例资料, 用于课堂教学。

3.3 编制病例

将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 确定病例发展过程, 并制定相应阶段的护理措施。

情景一:患儿, 女, 10个月, 因频繁咳嗽、发热2 d入院, 测体温39℃。

学生任务:选择医嘱并执行, 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

情景二:经处理患儿体温降至38.5℃, 患儿咳嗽、咳痰较重, 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R:37次/min, P:140次/min, 两肺闻及大量痰鸣音和细湿啰音。血常规示:Hb105 g/L, WBC 15.6×109/L, 分类N 80%;胸部X线片示:双肺散在点片状阴影。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学生任务: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内容:拍背排痰及雾化吸入、吸氧、青霉素皮试及头皮静脉穿刺、密切观察病情 (呼吸困难情况、有无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 。

情景三:经合理治疗10 d, 患儿症状消失, T:36.5℃, R:35次/min, P:124次/min, 精神状态良好, 准予出院。

学生任务:对家长进行预防宣教。

3.4 分组练习

将每班学生分为5~6个小组, 每组9人, 练习时间为45min。各组用抽签方式确定每位成员的角色。其中1位学生扮演学生家长, 1位扮演医生, 7位学生扮演护士, 编号为1~7, 并抽签确定护理任务。具体操作如下:

患儿家长抱着患儿急匆匆来到医院。

护士1:简单询问病史及体温测量, T:39℃, 立即通知医生。

医生:查看患儿后口头医嘱肌内注射安痛定, 同时进行温水擦浴。

护士1:复述口头医嘱, 准确抽取药液并肌内注射;然后按照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温水擦浴, 并告诉家长30 min后测体温。

护士2:对患儿降温处理后进行护理评估, 包括询问健康史和护理体检。

医生:经过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 口头医嘱静脉滴注青霉素 (首先行青霉素皮试) 、拍背排痰、雾化吸入、吸氧, 并密切观察病情。

护士3:口头复述医嘱, 准确抽取皮试液进行皮试, 并于20min后观察结果, 不过敏者行头皮静脉穿刺操作 (口述操作步骤) 。

护士4:观察患儿咳嗽、咳痰情况, 并为患儿拍背。方法:将五指并拢, 稍向内合掌, 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患儿背部, 促进分泌物排出。 (口述) 痰液过于粘稠, 不易排出, 立即行超声雾化吸入。

护士5:患儿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遵医嘱给患儿吸氧, 采用鼻导管吸氧法, 调整氧浓度在30%~40%, 氧流量0.5~1.0 L/min, 并注意氧气的湿化与温化。

护士6:定时测量患儿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并发症报告医生并协助救治。 (口述) 若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呼吸加快、肝脏迅速增大, 警惕心力衰竭发生;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前囟门隆起等, 提示并发中毒性脑病;若患儿出现腹胀加重、肠鸣麻痹音消失等, 可能发生了中毒性肠麻痹。

护士7:对患儿家长进行预防宣教, 指导其合理喂养, 多让小儿到户外晒太阳, 在气候变化时为小儿增减衣物,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不到人多的场所,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等。

所有护理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并密切记录用药名称、剂量、时间, 病情变化等。

3.5 展示与讨论

根据练习情况, 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进行汇演并录像。结束后首先让学生本人评论自己哪里做得好, 为什么?哪里做得不好, 为什么?如果重新做一次, 会怎么做?接着让其他学生点评, 最后教师评价。

4 问卷调差

本教学团队共对20个班级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每次教学结束后, 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实施情景教学法的感受。每班随机发放25份问卷, 共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86份, 有效回收率为97.2%, 结果见表1。

5 结论

5.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案例, 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这使得教学更贴近临床,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变单纯学习理论为掌握知识和技能。

5.2 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

情景教学法强调在环境中教学, 呈现了临床实际工作情景, 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情感和责任感,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情操, 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以及护生临床实习适应时间, 使其能尽快胜任儿科护理工作。

5.3 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 以8~10人为一个团队, 从场景设计、角色分配到表演患儿护理过程, 都需要学生分工协作。只有小组中的每位成员不遗余力地做好分内工作, 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4 情景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情景教学法虽然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 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教学方法,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扭扭捏捏、不好意思, 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是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 常常依赖小组其他学生来完成任务。因此,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对学习自觉性不高学生的管理, 维护好课堂纪律。

缩短心理距离 第5篇

22、微笑缩短距离,服务延伸真情。

23、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24、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5、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26、待人热情,办公快捷,服务主动,答复满意。

27、细微显真情,平凡塑仁心。

28、推行品管,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29、追求卓越,尽善尽美。

30、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信誉是质量的体现。

31、专业品质,卓越服务。

32、讲究实效,完善管理,提升质量,强化服务。

33、做人重在以诚,说话重在以信,办事重在以实。

34、专业有我,放心有你。

35、病人至上、严谨求精、仁德俱全、合理收费。

36、主动出击,心里不急,习惯拜访,习惯活动。

37、客户至上,用心服务。

38、时不我待,努力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39、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缩短教室与职场的距离 第6篇

——席安·哈里顿

毕业即失业

“我要毕业了,因此我忐忑地坐在学院就业咨询师米歇尔·戈尔女士面前,对她说,‘我想做平面设计师。’戈尔女士在简单地敲击了几下电脑键盘后,满脸遗憾地告诉我,年轻人,依你过去几年在这个领域的表现以及今年这个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而言,我不建议你向这个职业方向发展。”这是发表在英国一个应届生求职论坛上的一篇普通帖子。我们怀着好奇心,找到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英国威灵顿艺术大学路易斯学院职业指导咨询师米歇尔·戈尔女士。

“这篇帖子我没有读过,但是相似的经历几乎天天发生。英国的经济形势这几年很不景气,而我总不能对前来咨询我的年轻人说盲目乐观的谎话吧,所以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告诫他们:你的职业选择未必能有好的前景。”

戈尔女士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学校职业咨询师的认同。一个普遍的共识在于:英国本土大学应届生就业的冬天已经来临。

“六十年前,和我一样拥有哲学、历史学、教育学背景的应届生也顶多是不被大企业所青睐,找一份养家糊口的体面工作却也不是一件难事。但是现在,哲学、历史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类专业,在大学专科、本科教育阶段已经都不属于必修或者一类专业了。原因很简单,学习这种社会科学类专业就意味着失业。”英国国家经济与就业研究协会资深顾问博特·S·吉尔对我们说道,“英国现在每年有130万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在G8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位,仅领先于意大利。当然英国要赶上意大利25%的应届生失业率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意大利确实情有可原,毕竟英国不是‘金猪四国’之一。但是我们认为英国的应届生就业颓势有加剧的危险,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市场上没有受到青睐的专业。”

在英国留学从来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低就业率首先冲击的便是英国的海外教育市场。与此同时,由于英国本土学生享受的是高额的教育补贴,低就业率也促使国会不断质疑教育部门对纳税人税金的使用效率。曾有下院议员公开指责教育大臣,“与其这样浪费税金,倒不如把教育补贴给内务警察部队,起码当‘占领华尔街’这样的行动发生在伦敦时,我们的生活会平静些。”

面对各方面的指责,教育部门首先出面进行了说明。2011英国教育白皮书列出专章来讨论“就业率低下”这一社会现象。但是政府的报告发表之后的很短的时间内,不少社会上的民间调查机构就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以之对政府的“辩解报告”发动猛烈的进攻。

谁之过

在这些攻击政府教育部门的报告中,由“私人劳动力基础研究学会”拿出的2011年度研究成果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大臣不止一次向全世界的学生与家长强调,“英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敬业、最专业的教师团队。”但是这句话恰恰是最大的谎言,英国本土的教师团队情况已经糟到不能再糟的情况。董事会制下的学校运营体制始终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危机背景下要维持高额的盈利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削减成本。而教师群体,恰恰成为了这种成本节约的最大受害者。在不断高涨的物价水平和工作压力下,教师的工资正在逐渐缩水,不少资深教师去了北美及亚太地区。英国的学校不得不用“水货”来充数,这怎么能堪称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

另一个谎言则是鼓吹英国传统的优秀学习风气。英国教育部门动辄喜欢用百年学府来装饰自己的整个教育体系,殊不知,清教徒般的学校生活早已经变质,取而代之的是颓废、糜烂和不求上进的整体心态。这种心态充斥了英国的校园,加之近年来毒品、网络、色情的泛滥,英国校园的学习风气早已不如以前。

然而,在众多批评的声音中,也不乏能够客观看待问题的观点。至少这种评价不会把所有矛头都对准政府的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是有责任的,但是这种责任仅限于他们对劳动力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凯文·卡雷,一家民间信贷机构的人力专员的看法就很有代表性,“早在十二年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便不再是简易的逻辑思维、运算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了。劳动力密集产业的转移使得传统市场对于人才的上述能力的要求不断萎缩,相反,会计能力、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成为了产业升级以后市场对劳动力人才的素质要求。但是我们的教育部门在这些方面是有责任的。至少,他们没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与重心。从而导致大量同质化人才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英国劳动力市场的布局。”

在凯文眼中,教育部门的责任到此为止。

“剩下的,则该问问同学们了。”凯文补充道,“根据我们的调查,‘不称职毕业生’在英国占每年总毕业生总量的55%。所谓‘不称职毕业生’是指虽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但实际工作能力还不能满足企业初级员工标准的毕业生。‘不称职毕业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企业在这方面也并没有吹毛求疵,只是作为一名企业的初级员工,你总得具备一些企业可以在今后帮助你提高的基础,但是不少毕业生连这种起码的基础都不具备。”

不少专家认为,学生们太过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的学习,却放松了对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企业需要能力的锻炼。

“这多少和学校有关系,但是考虑到英国的各个高校都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们将自己禁锢于课本之中才是真正的原因。”凯文评论道。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凯文团队在英国十余所不同档次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不出所料,从大一至毕业季的同学们最关心的是学业能力的提升。在“企业关注的能力”这一栏,70%以上的被问卷学生都回答,“先找到工作,进入企业后由企业培训完成。”

“我觉得学校教育应当因时制宜,”凯文团队的问卷设计师伊兹梅尔·普拉提评价道,“学校关注市场不能成为一句空话,既然要关心市场,那么就应当注意到,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太多精力放在人力培训上的,所以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在企业实际需要的范围内认识自己能力上的缺陷,而非一味地培养市场所缺少的专业人才。坦白地讲,我们市场其实已经不缺人了,缺的是能力。”

教育界的专家们则为学生们喊冤。英国知名教育实践理论学者——马道夫·格奈尔·谢特就曾公开替英国毕业生说话,“我们不应当鼓励学生们关注太多课本之外的东西。大学教育,对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是最后一次就职前的理论充电或者夯实基础的机会。一个铁定的道理是,一个人的理论运用水平取决于他的理论认识水平。因此,如果我们要期待毕业生们在职场上的精彩表演,现在就不应当打乱他们的象牙塔生活,相反,我们应当在目前的复杂形势下,为他们营造一片安静的天空。”

三种解决思路

与谢特“充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度相比,另一教育界泰斗,洛里·T·达尔特教授的观点则更要折中一些,“职场出色的表现是基于学校优异的成绩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全世界的大学教育都有‘求大’‘求全’的不良趋势,姑且不论这种趋势的好与坏,就学生而言,需要应付二十几门功课谈何容易?因此我赞成‘企业有限介入’的方法。”

所谓“企业有限介入”,是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和职场生活进行规划与设计,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相应能力。

“比如说,商学院的鲍里同学从大一开始就要接触二十五门功课,从商务礼仪到黑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研究,从商务法语到远东商务史。其实鲍里同学不必这样辛苦,我们可以在大一的暑假安排他进入戴尔公司,两个月的实习他便能接触到不同的企业运营层面。开学以后,我们的老师会帮助他整理这两个月的收获。那么鲍里同学一定会形成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设想。比如说,未来目标是做OME产品代工监管。那么在尊重鲍里同学自己意愿的基础上,我会建议他应该在运筹学、商务法语等科目上认真学习。这样不断坚持下来,我敢保证鲍里同学一定是戴尔或者其他IT产品企业十分青睐的应届毕业生。”

达尔特教授的言论在学界引发了广泛争议。批评者们认为,“有限介入论”至少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

“首先,达尔特教授的设计模式是在一种纯理论的状态下提出的。这种理想化的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发现自己的前进道路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务实地说,暑假的到来只会促使大部分‘鲍里同学’带上女友去地中海、里约热内卢或者香港度假。其二,企业的需求在大学课本中根本无法轻易地建立起逐一对应的能力培养体系。就如OME产品生产的布局、产量、销售等环节的确和运筹学有关,但是鲍里同学毕竟不是运筹学的教授。况且,现实情况是,当今绝大数OME的管理者都是基层工厂工人乃至调度员做起来的。与高深的运筹学比起来,似乎实践经验的作用更明显一些。”自由评论员谢尔盖·达曼多夫斯基如是说。

基于针对“有限介入论”的批评,以吉列夫·色佛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倡了“全面介入论”,即:学校按照企业的人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全面介入论’不是一个新的观点,早在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时候,远东的不少大学就秉承了这一宗旨。”色佛尔对记者谈论了他对“全面介入论”的认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全面介入’的办法是最好的,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一点,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后,原先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多所传统名校瞬间风光不再。”

色佛尔认为“全面介入论”是目前拯救英国毕业生的最好办法。尽管它是以牺牲大学的个性与特色为代价的。但是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言,这种代价无疑是值得的。

“我曾经笃信‘有限介入论’但是很快我便发现这一理论只是实行者的一厢情愿。包括我自己服务过的多家企业都与大学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合作,能带给双方的,只有理论上的乐观。”色佛尔回顾了他坚持“全面介入论”的过程。

“但是,如果企业更加全面地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事情就好办多了。我们抛弃了复杂的合作问题,直接采取若干方式从学校提取我们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能保证我们企业的需要,也保证了毕业生的出路。”

根据色佛尔的介绍,“全面介入论”主要是由以下三种思路展开的。

“但是,如果现在就说‘全面介入论’是完美的也不严谨,”色佛尔在观察了一年之后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起码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本身产生了问题,你还能保障在遇到这些变化之前培养的同学还有用武之地吗?比如说,戴尔被收购了,收购企业又大幅度地调整经营策略,也许所学的内容就全部变成了屠龙之技。而在这个时候,也许‘有限介入论’就更合适一些,所以,三种思路都是宝贵的想法,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办法,都不能绝对化的运用。管理者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来决定采取何种思路,这样才能在企业人才库与迎接毕业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本文编译自英国《Human Resource》杂志2012年6月刊

思路之一

订单主义。这是全面介入论的初级形态。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企业只需找到合作的高校,然后将需要何种专业的人才告知高校,再由高校负责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订单主义只是全面介入论的一种尝试形态,从本质上讲,在这种思路下,企业并没有全面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所谓的“人才订单”,其实高校只要信息灵通一些,根本无需企业提供。

思路之二

企业在高校中设立办事处,介入教学体系。由于订单主义在实际中并不能有效地体现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志,因此订单主义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在订单主义的基础上,由于对毕业生质量仍不满意,一些原先采取订单模式的企业转变了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他们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中设立自己的办事处,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编写专门教材,和学校一道设立专门的课程。

“第二种思路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水准被进一步提升,企业能够更加深入地介入大学人才培养之中。”色佛尔对各个企业的大学办事处评论道,“但是这种模式仍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完美方案,英国的大学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管理得比较松散的,学生们向往自由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高水平学校,学生们往往不愿意为了面包而学习,所以办事处虽然可以介入教学,却仍然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模。”

思路之三

企业大学。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而言,一种新的思路正在逐步成熟起来,这就是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对以上两种校企合作思路的完善,也是一种革命性的尝试。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将帮助企业完成对学生的招录、管理。教学、实习、就业等工作都将由企业完成。在这种思路之下,企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打造人才队伍,学生只需在企业大学中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他们的就业就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 第7篇

一、形式要简朴

1.情境创设要简朴。

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有的老师是用曹冲象的故事以视频形式导入的;有的老师是将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两组例题改编成曹冲倒酒犒赏将军、士兵的故事;有的老师通过天平物、物替换,再到物、量替换;还有的老师使用了◇+◇=◎、◎+◇=30、◇=( )◎=( )……这四种情境的创设可谓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地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用尽量简朴的方式让孩子接近替换策略、感受策略魅力。比如视频形式的情境,更加形象地展现替换过程:将大象替换成等重量的石头;故事情境的创设,更加贴近两组习题,使教学线索明晰、紧凑;物物替换、物量替换的情境创设,在孩子们已有基础上教学,呈现了替换的由来及历史,同时,天平的呈现也体现了替换的本质——必须在相等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替换;符号的情境创设,更加简朴。

由此看来,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情境,创设的目标都要简朴的,只有直达初衷的情境才能尽可能地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

2、问题设计要简朴。

形式的简朴除了需要通过情境来体现外,还需要通过习题本身,如果每一道习题都要创设一个情境,那么将会出现繁冗拖沓的场景,不如删繁就简,在原有情境上设计问题。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我首先出示了: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并让学生去解答,细心读题后,有些孩子发现不能解决,因为缺少了条件。我顺势而为:“你认为添上一个什么条件就能解决问题?”有的孩子添加了倍数关系的条件,也有的孩子添加了相差关系的条件。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可以产生我们需要的两种题型,无需再另辟蹊径了!

二、内容要简明

简约教学,除了形式上要简朴外,内容上更要简明。比如,我们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些老师是在一定情境上开始教学的,也有些老师剔除了所有情境,而将题目抽象成符号,开门见山地教学。当然,我会采取折中的方式处理——以情境导学激发兴趣,以模型抽象巩固所有。

1.模型抽象要简明。

以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为例,我们可以将三种题型抽象成模型:倍数关系的替换◇+◇=◎、◎+◎+◇+◇+◇=105、◇=( )◎=( );相差关系的替换a-b=4、8a+6b=102、a=( ) b=( );假设甲数+乙数=73、甲数的4倍+乙数的6倍=388、甲数=( )乙数=( )。为了更突出模型的抽象特点,我选取了3种不同的符号——图形、字母、汉字。这里以模型方式的呈现,降低了对孩子提炼文字、审题能力的要求,促进孩子在短时间内巩固题型。

不过,我们采取模型抽象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让孩子们提高审题能力、提炼文字,将题抽象成模型,从而帮助解题。

2、导学设计要简明。

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以填想法的形式呈现,目的是理清孩子的思路,然而大段的文字是乏味的,与其给予,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开发。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相差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提示: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1个小杯,果汁的总量比原来( )(填“多”或“少”)( )毫升【在图上画出这一替换过程】。这里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因为孩子之前从倍数关系中已经习得了方法与策略,将之迁移到相差关系,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能力的,因此,此处果断放手合适!

三、思维要简洁

简约教学,除了形式要简朴、内容要简明外,更多的还是要让孩子们受益,而最大的益处即是教予孩子们简洁地思维。

1、画法要简洁。

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让孩子们自己画一画替换的过程,有的孩子画出了形象的大杯、小杯图;有的孩子画出选取了课堂伊始的符号图;还有的孩子画出了长树棍儿和短树棍儿……在众多画法中择二、三种呈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比较出优劣,这也为他们今后的画法导明了方向。

2.方法要简洁。

我们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题型:南方果店运进苹果和雪梨一共1626千克,每箱苹果有18千克,每箱雪梨有24千克,苹果比雪梨多11箱,运进的苹果和雪梨各是多少箱?很多孩子都喜欢用繁琐的方程来解答,而我则更倾向于方法简洁的算术方法。因为苹果比雪梨多11箱,我们可以从总量中,将多余的11箱苹果减去,这样,剩下的1箱苹果和1箱雪梨就可以搭配成1个组合(18+24=52千克),我们只要看剩下的总量里有几个52千克,就有几箱雪梨,而苹果的箱数再加上11箱即可。

综上所述,简约教学,可以缩短从生活到数学的距离,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学数学!

上一篇:直流可调电源下一篇:塌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