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范文

2024-08-16

农村青年范文(精选11篇)

农村青年 第1篇

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为了适应教育过程的需要,在师德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活动。一个教师只有重视和 提高道德 修养 ,才能不断 陶冶情操 ,才能形成 爱岗敬业、忠 于职守、公 平无私、诚 实勤奋等 优良品质 ,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德性逐步趋向完善,才能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民教师。

(一 )坚守 岗 位 ,踏 实工作 。

坚守岗位, 就是在艰苦的环境、微薄的物质条件中不放弃。教师对专业发展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认同感,达到何种程度等决定着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情感与能动作用。在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较差,不仅低于城市教师的水平,而且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扎稳根,锤炼师德,潜心教育,无怨无悔。

(二 )甘 于 寂寞 ,甘守 清 贫 。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而农村基础教育就更毋庸置疑。显然, 农村基础教育者不仅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 安于清贫,赖住寂寞,更需要热爱教育、热爱养育这一方水土的执著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坐得住,才能坐得稳。

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偏远的山村,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距市区四十多里,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这里太贫穷、太落后、太闭塞,就是到市区,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搭上班车。但从不认输的我知道,贫穷不是永远的,正因为贫穷才更需要改变的力量。我忍着“跳农门”又进大山伤感,步伐坚定地走进课堂,走进山区孩子的心里。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山里人的眼里,老师就是希望,从此我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学上, 把我知道的大山之外的世界讲给他们,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倾心地传授给他们。这一站,就是十三年,十三年来,不知有多少汗水甚至是泪水洒在大山之中。还记得2001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长年身患重病的爷爷突然生命垂危,上完当天的最后一堂课,我匆匆赶回家,望着躺在床上的爷爷,抚摸着他骨瘦如柴的枯干的双手,忍不住热泪长流……那一夜,我带着愧疚陪着爷爷一个通宵。第二天一大早,我默默地看了爷爷一眼就返回了学校,因为那里有我的学生。可是谁料想到这一眼,这竟成了我和爷爷的永别。我只是贫困山区教师中的一员,在我的周围,有的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工作;有的在这里默默奉献一辈子即将退休;甘于寂寞,甘守清贫,甘愿为山区孩子走上美好的未来做一架普通的人梯。因为他们和我一样懂得:责任如山。这块贫瘠的土地,就是我们一辈子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地方。

(三 )乐 于 奉献 。

当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最初我真的就是把它当做是一种职业。这是我的工作,我自然要做好它。但是真正开始教学,开始和学生相处,开始领到自己的工资,真正成为教师岗位中的一员,才真切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而闪耀在我身边的每一位前辈身上的都是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是一种备受全社会敬重的职业,是一种需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职业。这个职业选择了我,我愿意为了这些我所爱的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强能务其本,是农村青年教师发展的核心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人类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 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不断学习的意义尤为重要:

(一 )强 基 本 功 。

“三字”、“一话”的强化训练。青年教师要把“三字”“一话”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大事抓好:一是分类要求,整体提高。在书写方面,不论教案、板书,都要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在语言上,青年教师率先使用普通话教学。二是量化管理,定性考核。要加快“三字”“一话”训练的进程,尽快达标,量化管理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要制订一套“三字”“一话”训练计划,“三字”“一话”的规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使绝大多数教师达标过关,符合规范。

(二 )强 教 学 能力 。

首先要写好教案,这要注意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也要尽量多地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 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讲台如舞台, 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地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三 )强 综合 素 质 。

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传道之者必须闻道在先。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及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品德、人格的发展。

2.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成功在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生存、会求知、会适应、会创造,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电化教学,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不仅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求新不停步,是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景

(一 )追求新形象 。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认为必须拥有这种品质。把教育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去追求, 把教育事业当做一种生命真谛去感悟,赋予它十二分的热情和勇气。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的艰难;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曲折;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坎坷,都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会因为别人的鄙视而厌恶自己的工作;不会因为工作的清贫与卑微而推诿、抱怨;不会因为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坎坷而轻言放弃。用艺术家的精神让自己从平庸中解脱出来,使自己不再有劳碌辛苦之感,亲手塑造一个美丽、可爱的雕像;用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成为最精巧的工匠,为人生开辟一份展示自我的天地; 用炙热的、滚烫的情与爱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耀出耀眼的光与芒,照亮每一个学生前进的道路,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最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教师人生的真正幸福, 筑起校园师表长城的学校一定是最成功的学校。

(二 )追 求 创新 型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创新是教师专业角色自我塑造的突出特征。一个教师只有形成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才会有强烈的成就需要,才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树立求异思维和人无我有、人有我鲜的意识,积极开展创造性工作。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三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三年,一个实实在在在教三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我刚参加工作时,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踏着前辈们的脚印前进,发展缓慢。这几年,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与大师们的对话,我开始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并不必意味着重建,反思的结果可能是更坚定地支持原有。反思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成熟,也感觉到自己对教育越来越充满激情与诗意。

当然 ,在实际工 作中 ,我们还将 遇到形形 色色、各种 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选择那些易行又有实效的 方法 ,并且不断 学习、不断 反思 ,努力促进 自身专业发展。

摘要:只有发展才能进步,只有在专业领域不断求索和探索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强。对农村青年教师来说走上专业发展道路尤为重要,修德是前提,强能是根本,求新是关键。走具有农村教师特色的专业成长道路,要向吃苦型、创新型、教研型发展。

农村青年文化 第2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团区委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平谷区第十届“乡村青年文化节”的通知》(京平团字[2007]19号),召开了各乡镇团委负责人会议,对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乡镇团委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突出特色,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本届文化节活动作为展示我区团员青年才华的舞台,作为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成长发展的有效载体,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文化节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见实效。

二、统分结合、突出重点

为扩大广大农村青年参与面,提高乡村青年文化节的影响力,团区委从青年的需求和愿望出发,组织开展了“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送图书下乡”、“科技文化擂台赛”、“送温暖”等全区性活动,并注重调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基层为重点广泛开展了符合本单位实际、便于更多青年参与的区域性活动。各基层单位利用冬春季节农村青年相对集中和两节期间节日氛围浓厚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优秀青年创业者巡回报告会”、“外出务工青年恳谈会”和各种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广大农村青年参与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条件。

三、突出特色、营造氛围

一是开展了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了送歌、送戏、送演出下乡等活动,全区各乡镇团委共组织、参与群众歌会、诗歌朗诵会、歌手大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30余次,创作了一批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快板、小品、相声、音乐、戏曲、诗歌等新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是开展送科技促成才活动。全区各基层团组织通过举办青年科技赶集、科技大篷车乡村行等活动,开展了图片展览、播放录像、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租借图书等方式,为广大青年和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产品、信息等服务,推动了广大青年就业创业。此外,各基层团组织还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擂台赛、科技知识竞赛、劳动技能比赛、现代职业技能培训、新书推荐、先进表彰、成果展示、有奖竞猜、文艺表演、新年团拜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提高了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团结、服务青年的能力。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问题探析 第3篇

1. 农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 工作在农村基础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 至今还有不少人未能走出令人尴尬的低谷。我国教师的工资虽然有过几次调整, 但是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 这难以实现。实际上, 国家政策规定应该增长的工资,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地区根本兑现不了。

2.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特点

(1) 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有些青年骨干教师条件优秀、学历高、知识渊博, 很容易被好的单位看中, 进而挖走。另外, 青年骨干教师基本上没有家庭的负担, 自身精力旺盛, 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 因此最容易流动。

(2) 热门专业和主干课程教师流失严重。教师的流失情况会受到教师所学专业、任教学科的影响。热门专业和有经验的主干课程的教师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地区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鉴于城乡办学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差距, 大多数热门专业和有经验的主干课程的教师选择到城市地区任教。

3.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

(1) 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目前我国的城乡差异仍然是全方位的。城乡差异在教育方面突出表现为城乡师资水平的天壤之别。就教师而言, 城乡之间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城市教师在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优越性自然不用提, 仅就工资发放而言, 城市教师根本就不用担心工资拖欠的问题。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2) 下一代的未来与艰苦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别和不公平的现状使得献身乡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无法为他们的下一代换来美好的未来。因此, 很多献身农村基础教育的乡村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子承父业”。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 经过慎重的考虑, 他们不得不去相对发达的城镇或者发达地区求职, 为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他们赢得未来。

(3)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学校的风气和教师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功利观的出现和蔓延使骨干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大为降低, 教师的价值观出现错乱。

4.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影响

(1) 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发展小学教育的关键是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但是, 就目前来看, 农村教师流动、流失严重。从农村小学流出的教师往往是学校中的青年骨干教师, 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许多青年骨干教师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纷纷外流, 而由于农村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新的优秀教师又很难补充进来, 师资队伍长期处于不合理的单向流动中, 教师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也就更加突出。

(2) 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社会对于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状况的美好愿望, 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出现了人为的差别, 拉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从而影响了教育公平, 成为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因素。

5. 针对教师流失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单是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而是社会、心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从综合角度分析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农村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第4篇

刚刚大专毕业的,在东营市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平时比较辛苦,待遇也不算丰厚,结婚后便一直赋闲在家。生活在农村使她深刻体会到:虽然这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又无技能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党员,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当她把她的想法和家人说了后,家人很不理解,父亲对她说:家里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家也不缺你赚这点钱。但她却不这么想,做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她上过大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想这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下去,这样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更不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任何好处。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她发现肉鸽养殖业在本地还是空白,并且这里具有禽类养殖的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同时,技术含量教,高劳动强度较低,非常适合农村青年和赋闲在家的农村群众。主意拿定,她又想方设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终取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为了能够使肉鸽养殖一次成功,她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当时农村还没有网络,她就到镇上的网吧查资料,学技术,并先后去济南、临沂等地参观学习,为搞好肉鸽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初,她从潍坊引进了100对种鸽,开始正式试养,由于自己在养鸽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当时市场行情较好,第一次试养就取得了成功。这更加增强了她发展肉鸽养殖的决心,马上又引进了一批种鸽,从初到6月份,一年半的时间,她不仅收回了成本、还清了贷款,并且赢利可观。截至目前,已发展到优质种鸽1800多对,后备种鸽1000对,年销售乳鸽将近2万只。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党委政府和团组织对她的关怀,更没有忘记家人和乡亲们的帮助。周围有的乡亲们看到养鸽这条路子可行,许多找上门来向她请教肉鸽养殖技术。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更为了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她动员了周围几个村十多家农户发展养鸽养殖,并组织成立了东方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农村青年共同创业致富。其中,双义河村的刘宪花,养殖种鸽数量达到了900对;丰林村的李霞,养殖种鸽数量达到了800多对。她们在技术上或者是喂养环节上只要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免费提供技术、配药、统一进货、并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以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骗婚事件频发 农村青年须警惕 第5篇

纵观近年骗婚案件,发现这类案件有如下特征:一是此类案件多发生在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二是诈骗者以外地人居多,而且多为男女共同作案;三是被骗对象多是文化水平低、性格憨厚或身体有缺陷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四是诈骗形式多为假戏真做,即通过领取结婚证、举行婚礼、同房等真实行为掩盖其诈骗真相;五是一旦诈骗成功,诈骗者立即消失。新年伊始是农村地区的结婚高峰期,但同时针对农村青年的骗婚案件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感情伤害,严重损害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此,提醒广大农村朋友,婚姻大事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对陌生人介绍的结婚对象的真实身份要了解清楚,切莫因娶妻心切轻信“媒妁之言”,给骗婚犯罪者以可乘之机。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索 第6篇

一、新农村建设中青年人力资源现状

(一)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总量丰富, 质量欠佳, 缺乏新农村建设所具备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

长期以来, 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上供过于求, 质量上供不应求的矛盾。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中高层次人才匮乏。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素质差主要表现在, 青年农民不懂得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市场意识淡薄, 竞争观念不强;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较差, 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 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不强;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不强, 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科技管理方法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

(二)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性别结构不合理。

按照农村实际情况, 现有农村劳动力中,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疏漏, 男性人口的比例要多于女性。但是由于很多男性青年壮年外出打工和经商, 在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 女性比例大于男性, 性别结构严重不合理。

(三) 人力资源闲置现象存在。

以河北省为例, 5, 383万农民分布在18.7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由于人口多, 人均耕地偏少,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700万左右, 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失业人口。

二、新农村建设中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低, 接受高新科技的能力自然就弱, 导致很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大范围推广或者推广缓慢, 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而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农村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二)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向不明确,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大量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 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 不能从宏观上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进行整体的规划, 没有看到丰富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 在开发上更是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连续性。现存的一些地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 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存在着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的倾向。

(三) 农村青年自我要求开发的意识不强。

他们不愿意冒风险接受新事物, 只关心眼前的经济利益, 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少有规划意识, 甘于贫困和碌碌无为的精神贫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三、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青年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要在人口集中的各级小城镇加大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投资力度, 在确保教育经费集中使用的同时, 把教育经费纳入县级预算。确保农村人口的九年义务教育, 必要时从立法的角度加以保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由镇政府出面, 与企业主动联系, 建立以企业命名的奖学基金, 扩大贫困学生的受支援面。

(二) 重视发展农村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 以保证农业发展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接受初中教育后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 但由于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相脱节, 学到的劳动技能课解决不了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很多问题, 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中, 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高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 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农村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 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建立和完善以高等教育为龙头, 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 县乡村农村教育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这是提高农业与青年农民素质的制度创新和保障。

我们的高等农业院校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 承担示范、辐射和带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任。有关部门要动员组织高学历青年学生, 以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 以骨干培训、项目推广、技术攻关、品种更新、市场开拓等为主要内容, 帮助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难题, 为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培养“永远带不走”的农村青年人才队伍。

(四) 发挥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是行政组织的帮手, 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各级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团组织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发挥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把广大农村团员青年组织起来,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 搞村办企业, 使农村团员青年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般来说, 凡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 团组织都比较健全, 反之, 经济条件不好的地方, 团组织就不健全。所以, 要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建立一支思想好、有知识、懂技术, 愿意带领广大农村青年致富的领导班子, 使其成为农村青年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五)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 采取措施保证落实。

各级政府要真正领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和法规, 使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 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比例和法律责任, 使政府真正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二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中, 要明确规定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份额。三是多方面拓宽农村教育发展基金, 发行教育彩票和教育债券, 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及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等等。四是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 精简优化教师队伍,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前期知识储备提供必要的保障。五是构建通畅的农业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 实施“农业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重点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六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建设, 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 要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 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 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摘要: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 已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在了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鲍志伦, 李一凡, 王芳.河北省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 2006, 11

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问题研究 第7篇

一、牡丹江市农村创业青年个体特征

1. 性别与创业。

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 男性青年占到了76.4%, 女性青年占到了23.6%, 男性青年创业者高于女性青年创业者52.8%。可以看出, 农村男性青年从事创业活动的程度明显高于女性青年。这主要是农村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较深, 农村青年创业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2. 年龄与创业。

本次调查适龄人群为18~40岁的农村青年。在农村创业青年群体中, “70后”群体 (31~40周岁) 中创业人数最多、“80后”群体 (21~30周岁) 次之、“90后”群体 (18~20周岁) 最少, 分别占到总数的67.2%、30.6%和2.2%。根据统计可知, 当前农村青年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年龄段之间, 占到总数的83.7%。究其原因, 这部分青年是农民中的主体, 往往也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 他们年轻力壮, 又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社会关系和原始资本, 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创业胆量和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

3. 学历与创业。

调查问卷上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 (含中专、技校、职高等) 、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等6个学历层次。在农村创业青年中, 由高到低分别为高中学历 (含中专、技校、职高等) 的占40.6%, 初中学历的占29.3%, 大专学历为18.2%、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8.7%, 本科学历为3.2%, 没有研究生学历。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知, 农村青年创业群体主要集中在初、高中两个文化层次。这充分说明, 在牡丹江市广大农村, 留在农村的高学历青年很少, 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是农民家庭的主要劳动者, 同样也是农村创业的主力。

4. 经历与创业。

创业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创业稳定性表现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调查显示, 创业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18.6%, 一至三年的占38%, 三至五年的占19.4%, 五至十年的占15.2%, 十年以上的占8.6%, 65%的被调查者承认经历过创业失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的稳定性比较弱, 创业失败后还能坚持的不多。

二、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对创业影响因素的认知

1. 创业动机。

通过对农村创业青年创业动机的调查显示, 选择最多的是生存需要占35%, 其次是不满意从前的工作占15%。对创业因素调查时, 选择最多的是当地经济水平占37%。学术界把农村青年创业动机大致可以分为贫穷推动型、机会拉动型、自我雇佣型等三种类型。从牡丹江市的调查中发现, 调查样本多数都是贫困推动型创业, 摆脱经济压力、提升就业质量、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农村青年选择创业的主要动力。

2. 创业机会来源。

通过对牡丹江农村创业青年创业机会来源的调查显示, 选择农业内部调整机会占33%, 这些农村青年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领域内部创业创造了一定的机会;选择打工积累占26%, 这些农村青年利用早期积累的打工经验、资金、信息等要素, 回乡创立自己的产业;选择市场机遇占24%, 这些农村青年抓住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的市场机遇, 在服务业领域进行创业;选择精英带动占10%, 这些农村青年仿效率先致富的农民, 在农村精英影响带动下进行创业;选择政府鼓励占7%, 这些农村青年利用各级政府的激励政策, 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开办农产品加工业, 或兴办二、三产业。

3. 创业成败因素认知。

农村创业青年在10项因素中进行单项选择时, 把握市场机会 (39%) 、个人性格 (29%) 、管理好资金 (20%) 、控制好风险 (15%) 、政府支持 (12%) 被列为重要选择。尽管对创业取得成功的诸因素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调查者普遍认为市场因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此外自身、资金、政策等方面因素也不可忽视。对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农村青年失败原因调查时, 项目选择错误 (25%) 、资金周转困难 (22%) 、管理不善 (18%) 被列重要选项, 这不仅是当前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也是初次创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牡丹江市农村青年的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1. 创业领域和地点。

选择种植业的占34.3%, 选择养殖业的占30.5%, 选择服务业的占19.5%, 选择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占9.7%, 选择其他的占6%, 其中65%的希望在村屯和乡镇进行创业。从数据可以看出, 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创业青年首选的创业领域。这也表明, 牡丹江市大多数农村创业青年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去从事创业活动, 依托土地资源扩大经营种植业规模, 依靠专业化组织发展养殖业。而劳动力成本低是其选择在村屯和乡镇创业的主要原因。

2. 初始投入和资金来源。

通过对农村创业青年初始投资的调查显示, 3万元~5万元占大多数, 占总创业人数的34.3%, 其余依次为5万元~10万元占31.1%、10万元~20万元占12.2%、20万元~50万元占10.3%、3万元以下占8.6%、50万元以上占3.5%。由此可知,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 农村青年创业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投资总额也相应提高, 但在选择大额投资的创业活动时, 还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关于资金筹措渠道上, 农村创业青年主要是农村青年小额贷款, 占到62.2%;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贷, 占到37.8%。这说明, 随着农村青年小额贷款项目的不断完善和推广, 广大农村青年逐渐由自筹向金融机构借贷转变。

3. 创业规模和性质。

通过对农村青年创业规模和性质的调查显示, 创业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7.1%, 在5万元~10万元的占15.4%, 10万元~20万元的占33.7%, 20万元~50万元的占21.9%, 50万元~100万元的占15.1%, 100万以上的占6.8%;个休私营的占81.3%, 股份制的占1.7%, 专业合作社的占13.6%, 其他的占3.4%, 家人、朋友担任主要职务领导的占95%。从数据可以看出, 农村青年创业多以个人或家庭式创业为主, 其创办的企业大多属于粗放型经营且规模比较小。

四、推进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新的建议

促进农村青年创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共青团组织作为“清水衙门”, 面对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工作, 依靠自有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然而共青团组织最根本的优势是社会动员能力,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最大限度地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创业。

1. 引导农村青年“想创业”。

一是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传播渠道, 帮助农村青年了解中央、省、市有关创业、相关产业、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信息, 用足用好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加强创业意识教育。通过举办优秀创业农村青年报告会、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 更新创业观念, 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摒弃等靠要思想, 不断激发创业热情, 使创业成为广大农村青年的自觉行动。三是大力选树农村青年创业典型。通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奖”、“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等活动, 选树一批农村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 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 使广大农村青年学有榜样、干有动力, 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投身创业实践。

2. 培育农村青年“会创业”。

主要是在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见习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积极联系劳动保障部门, 争取将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纳入政府以创业带动就业总体规划。积极联系协调就业、农业、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整合培训资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青年农民创业需求相结合, 着重对农村青年开展适应二、三产业的从业技能培训, 为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青年带头人。二是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见习。争取农业、财政、科技、教育等部门支持, 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教中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远程教育等资源, 创建农村青年创业见习基地, 面向农村青年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 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专场技能鉴定等活动, 为农村青年学习技能提供平台, 营造氛围。

3. 帮助农村青年“创成业”。

一是搭建创业平台。协调相关部门把农村青年创业纳入政策扶持体系, 在金融、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优惠, 通过免除工商登记费用、减免所得税等举措, 加大对农村创业青年的扶持力度。大力整合资源辟建农村青年创业园, 为处于创业初期的农村青年免费或优惠提供厂房、场地, 减少农村创业青年的资金负担。同时, 对农村青年的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定、信用评定、收益评定, 进一步降低农村青年创业风险。二是提供资金扶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建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专项补偿基金, 为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提供风险补偿, 建立团组织协调推动, 政府、银行、保险、农村创业青年共同承担风险的工作体系, 确保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银团合作, 加大授信额度, 降低授信成本, 为农村青年提供便捷、优惠的小额贷款服务。三是加强创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创业导师团制度, 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 通过“创业结对”着力帮助创业青年解决知识、经验、资金、思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各类青年专业合作组织规范性建设, 引导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创业信息服务等作用, 分担农村青年创业风险和成本, 提高创业成功率。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资源相对贫乏, 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 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以牡丹江市为例, 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问题与思考 第8篇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3.7%, 而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 (1) (清华大学2013年中国户籍城镇化率研究数据为27.6%) 。未来二十年, 城市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 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年提高约一个百分点左右, 将有约13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9亿, 外出农民工1.66亿, 其中80、90后青年占农民工总数的70%以上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怎样, 特别是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最大的青年群体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 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当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的突出问题

1. 城市融入及市民化问题

当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城市融入及市民化意愿与现实状况之间矛盾突出;一方面, 相对上一代外出务工人员, 他们缺少对农村土地及其生活的留恋, 相比较他们希望在务工城市长期稳定生活的意愿非常强烈。据调查数据显示 (3) :当代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认为自己是“农民”的只有32.3%, 较上一代外出务工者低22.5个百分点, 认为自己是“工人/打工者”的占32.3%, 高出上一代外出务工者10.3个百分点;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他们未来生活的愿望是如何更顺利融入城市而真正成为城市人。另一方面, 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阻碍, 尽管当前他们希望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 但真正要融入城市, 他们不得不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比如, 价值冲突与社会歧视问题, 户籍制度的制约、子女教育以及城市购房压力等等问题, 现实使得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社会。当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他们城市工作适应、人际适应都处于中等水平, 而生活适应处于较低水平。他们虽然进城了, 但并没有在城市‘生根’” (4) 。有学者将其称为游离于城乡之间的“双重边缘人”, 他们境况往往是既无法很好的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居民同时又无法正常返回农村去从事农业生产。

2. 权益保障问题

权益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所关心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 当前集中表现在:一是多数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就业渠道狭窄, 就业行业有限, 多数难以获得政府劳动部门及其职业中介提供的相应培训和就业服务, 就业流动性大且自发盲目。二是与城市劳动者相比呈现出工资薪酬低, 同工不同酬, 劳动强度大, 工作条件差, 环境恶劣, 安全无法获得有效保障, 工资增长缓慢,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其工作贡献明显不相符等特点;三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短期合同签订比例远高于长期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合同形式中“霸王条款”、“格式条款”普遍;四是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满足, 社保参保率低, 一旦患职业病、因工受伤或伤残后无法获得及时的治疗和赔偿, 以及权益被侵害后相关救济和援助不足等。由于二元制结构的存在, 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行政执法部门监察不力, 以及农村青年自身法律和维权意识相对淡薄等因素交织作用, 现实中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劳动权益常常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问题

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问题, 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的尴尬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是与其户籍挂钩的。在二元制结构下,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进入城市, 他们虽然生活居住在城市, 但由于其户籍仍然为农村户籍, 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差异, 他们在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子女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其他领域享有的基本公共资源和服务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 对此、樊纲、郭万达等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 (5) 正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民工在享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主要市民化待遇方面与城市职工存在很大差异, 才出现农民工相对过早地退出城市劳动力供给市场。本该正常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提前过早的离开城市返回农村, 而出现“农民工早退” (6) 现象。当前必须设法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待遇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农民工早退”现象。

4. 农村留守问题

关于留守问题主要涉及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问题, 有人将其比喻为“留守族”或“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目前由于留守造成的很多问题已非常明显,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父母的外出导致家庭生活不完整, 子女无法得到正常亲子家庭所给予的照料、关爱和教育, 往往容易带来心里失衡、性格扭曲、缺乏安全感以及学习成绩不好等问题, 致使子女教育面临着各种成长风险;家庭中丈夫外出务工, 留守妇女不得不独自承担家庭生产劳动、抚育、赡养责任, 身心负担加重的同时, 长期的异地分居更挑战了婚姻关系的稳定;而子女的外出, 大量土地留给留守老人耕种, 随着年龄的增加, 劳动能力下降, 健康状况堪忧。同时子女长期不在自己身边, 缺乏亲情和情感抚慰和关怀, 不同程度失落、无助、孤独和寂寞, 并伴随身体与心里一同衰老, 极易引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精神和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受到侵蚀, “养儿防老”日渐成了年迈父母们遥不可及的愿景。这些问题看似只是农村家庭自身的问题, 但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家庭的范畴, 更是我国当前无法回避的新的社会问题。

5. 情感、精神困境

大量农村青年离开家乡, 带着美好的梦想进入城市, 大多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呈现出流动性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 竞争压力大等特点。企业为获取更大利润, 往往忽视或很少关注员工情感、精神需要, 他们正值人生交友、恋爱和婚姻的黄金期, 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需求强烈。但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 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等因素影响,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社会交往范围窄、休闲娱乐方式贫乏、生活单调。与上一代外出务工群体相比, 这一代人对城市融入意愿强烈, 但现实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问题, 又让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常常因为面临这些问题无法排解而陷入迷茫、孤独和无奈。如果得不到很好引导, 个别敏感、脆弱的人最终会选择极端方式, 甚至走向犯罪。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 “感情孤独”已成为当代农村外出务工青年面临的主要困惑, 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 (7) 。对当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的这些情感精神问题, 国家应给予以关注和疏导。

三、关于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问题的思考

1. 政府、政策与制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政府行为、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应适应这一趋势, 加快创新和变革。首先, 要强化法制的作用, 及时清除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推进和改革城乡二元制结构,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机制, 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 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和环境。特别是对涉及就业培训、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民生问题要及时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市民化进程, 切实赋予他们和城市劳动者相等的权利和义务。还要及时调整和统筹就业政策, 打破现有劳动力市场中的城乡壁垒和地区分割格局, 降低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就业成本。进一步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 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他们成为新型劳动力人才。

2. 社会、城市与企业

企业和用人单位要依法用工, 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按时支付工资报酬。这些既是企业和用工单位在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条件下必须履行的义务, 也是企业所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各级劳动部门及相关监管单位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对有些单位和企业为逃避合同约束, 违法用工, 恶意欠薪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企业和用人单位还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人文关怀, 逐步改善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工作生活条件, 关心其成长。

城市社会应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及时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其融入城市步伐做到务工青年与本地居民享受相同服务和管理。教育培训、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公共福利和权益保护等方面, 实行与本城居民同样待遇, 让他们从心理和生活上切实体会到平等的公民待遇。

全体社会应给予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市民身份的认同和关注, 努力维护这个群体利益和尊严。还应当关注他们当前面临的情感、精神困境, 关注其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 关心其成长, 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3.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自身问题

近年来,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自身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相比上一代有所提高。但与城市人口相比, 在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城市就业生活技能、就业竞争力等方面, 仍然整体偏低。由于学历低、劳动技能竞争力不强, 自我保障意识低, 职业目标不明, 与城市生活方式存在距离, 他们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低级劳动, 要扭转这样的局面,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必须提升自身从业能力和素质。

摘要: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就业, 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妥善解决他们外出务工面临的瓶颈问题, 出台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 净化劳动用工环境, 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言实出版社, 2006.

[2]黄传会.中国新生代农民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3]程姝.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3.

[4]杨丁丁.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刘传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理论月刊, 2006 (10) .

[6]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 2009 (8) .

山东力解农村青年创业“缺钱”难题 第9篇

“百千万计划”主要是解决农村创业青年面临的资金、项目、技能等难题, 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扶持。农村青年到信用社办理“创业贷款”时, 贷款利率为现行利率下浮10%~20%;凡是获得市级以上团组织表彰的杰出青年农民、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创业青年, 可以纳入“农村青年诚信优质客户群”, 在贷款利率、额度、期限等方面享受更多优惠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 团省委探索出了“团银企合作”、“团银项目引导”和“青年中心推进”等有效的工作模式, 发挥团组织的联系沟通作用, 架起农村创业青年与农信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桥梁。博兴县乔庄镇养虾协会在县、镇团委的帮助下, 与县农村合作银行合作, 组织协会40名会员按照“集体担保、信用互助、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运作方式, 建立起了“大联保体”, 协会申请到了210万优惠创业贷款, 帮助会员解决了养虾过程中的资金缺乏问题, 同时提高了农信社的贷款效率、降低了贷款风险, 实现了农信社、合作社、农户的互利共赢。

团省委与山东蚨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蚨润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通过生产经营培训和加盟连锁的形式, 在4年时间里, 每年对4000名农村青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每年在项目区帮扶200名学员加盟“蚨润满地宝销售服务联盟”, 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花生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新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人才, 许多农村青年通过加盟“蚨润”项目实现创业致富之路。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10篇

我校在江苏省农村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创建的过程中,曾提出了“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城市的教育”这一口号。在通过创建后,回头再审视,我们只能说,我们仅仅是努力地创造了优质的教育条件,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是优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是学校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一环。2006年以“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为课题,上报徐州市陶研会并被立项,结题后先后被推荐为陶研会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并结题。2011年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立项课题。

从2006年至今,该课题已持续深入开展滚动研究7年,之所以能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得益于该课题研究的特殊地域、特殊学段、特殊专题。从地域上讲,农村是教育薄弱地区;从学段上讲,初中是科研脆弱的学段;从科研专题上讲,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最易忽视的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初中专项”“青年专项”从“十一五规划专项”中保留下来,就是对脆弱学段、易被忽视的对象的关心和关爱。

该课题研究所需的理论不是太多,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下面我把我校近两年来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

一、强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引导青年教师进行长远规划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职业就是一个“饭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生存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原因之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泛滥;原因之二是当前教育评价体制下,重知识、智力,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原因之三是工作任务繁重,没有闲暇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业余爱好贫乏,甚至有些教师的精神世界近乎苍白。

为解决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我校首先准备完善贯穿职业始终的教师师德教育体系,改变了过去的集中统一的学习、讲座等方式。这些培训形式虽有利于短时间内集中传递大量的信息,却忽视了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对于师德教育的不同需求,使得教师成为抽象的符号。

在师德标准上,我校将实行“不踩红线,追求高远”的要求。对于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着眼于职业伦理、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教育和养成。通过开办师德论坛,举行师德师风大赛等活动。明确师德最低标准,即“红线”的规定,(“红线”指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形成自律意识。我校还以“教育行风评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栏,向社会发出了《廉洁从教公告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明确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及家长委员会代表到学校对学校及教师进行评议。

合格的师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教师追求高尚。为此,我校提出师德上追求“高远”的要求。我校是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重视劳动教育的观念很符合我校的实际,为我们做好当前的工作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持。同时,我校两任领导一直用陶行知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工作,把学陶师陶活动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在活动的开展上,党支部、政教处、工会、教科室四部门通力配合,在学中研、在研中学,使学研两方面相得益彰。我校还加大投入,购置了陶行知选集,并为每位教师配发了《行知路上探索者》一书,用先进的榜样强化对教师的激励。

在学陶师陶工作中,我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先后邀请了徐州地区陶研专家姚澄儒、董玉环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尹建林、教科研专家宋启良、钦祥昆等来校作报告。同时,积极派员参与省市级专题陶研活动,大力弘扬陶行知思想,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精神引领,培养广大教职工扎根农村、奉献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怀。

为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地评议教师,我校通过学生评选出“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信赖的班主任”及“我最爱上的一节课”,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奉献教育的信念。

此外,校长、教干要实现角色转变,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动地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工作上,学校要依据青年教师个人的学科专业优势、兴趣爱好等特点,帮助青年教师做好长远规划,选准研究的专题,同时,鼓励教师专注于个人规划。

二、激活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发展意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目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普遍不足,教师习惯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课、批作业,满足于完成任务,不出乱子。探究、反思、创新意识淡薄,内心不愿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我校将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青年教师心与心地交流。让青年教师明确平平淡淡是一天,轰轰烈烈仍是一天。唤醒青年教师内心深处的发展意愿。

同时,通过主题讲座,阐明随着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多元化,教师将逐渐失去知识“上位”的角色,生存危机将大大增长。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自主发展,否则未来将无法生存。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促进青年教师认同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在教师的发展意愿被激活后,确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强化可操作性,就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实行分级实施,确立了“合格+特长=卓越”的培养模式。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纬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条要求,重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确保三年合格,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

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是合格教师的标准,学校的理想要求是教师个个卓越。对于青年教师,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从教育、教学、教科研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找出自己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学校组织同行教师进行“初诊”,初步定位自我诊断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是否恰切;最后请教科研专家到校听课、座谈,“确诊”培养对象的三个特长和三个不足,制定发挥三个特长和弥补三个不足的方案。一个学期后进行“回头看”“再诊断”,进行培养方案再调整。使得青年教师在不断发展、改正、内省中获得进步,走向卓越。endprint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提出“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我评人人课”的口号,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上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且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听课评析,保证评课时人人有发言,发言有条理。在评课中,促进全体教师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要结合省市“五严”“十禁”的规定,在不上早晚自习的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模式,总的设想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课堂要求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完成。同时,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有话则长,无言则短,杜绝无病呻吟,敷衍了事。

为加强外出教师培训的管理,学校规定外出培训教师必须拿教务处安排外出培训的通知到校长室请假,培训后要形成总结材料,还要将培训的精神向本学科的教研组传达,形成教研组活动记录。签字报销时必须上交总结和教研组活动记录,否则不予签字报销。这种刚性的措施,不仅仅对参培者本人有效果,通过参培者本人的学习再总结,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教研组活动传达给本学科的教师,信息得到了共享,培训效果倍增。

教师的外出培训还要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在与专家的心灵对话中,专家的新的、前沿的观点是什么?列举的精彩案例有哪些?推荐了哪些书目?通过专业阅读,从精读和深思两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完善传统的展示平台。我校将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2.探索新兴的网络平台。我校将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四、以名优学校的创建为契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名优学校的创建,就是对照评估指标,对应整理材料,充实一些硬件设施就能创建成功,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名优学校创建的评估标准,是学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结晶。认真解读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找出差距想方设法缩小差距、消灭差距,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这才是名优学校创建的真正目的。

多年来,我校承担了市政府、教育局的多次省市级的评估验收工作,先后创建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学校、徐州市优秀家长学校等。

通过创建工作,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教师的自我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农村青年 第11篇

一、高中农村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第一, 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不容乐观。近年来,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队占比明显加大, 他们有干劲, 但教学经验明显不足。他们大多数只关注所任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熟练度, 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做深层次的前沿理论学习和研究, 造成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严重不足。

第二, 先进教育理念的落实受阻。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主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实际调查显示, 有将近70%的青年教师认为根本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因为影响素质教育落实的现实因素太多, 并难以解决, 有近50%的人对创新教育的落实策略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第三, 教育科研能力薄弱。实际调查表明,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高的教学压力, 教学科研意识薄弱。此外, 缺乏基本教学科研的方法和经验, 未能意识到自我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性。

第四, 教育管理能力不强。相比于教学能力, 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在高中阶段和当今社会变革时期, 教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80后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处理师生关系, 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讲, 通常只关注于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方面, 却缺乏对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教学尚可, 管理无能的普遍问题。

第五, 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硬性要求过高和过多, 缺乏思想疏导, 致使部分青年教师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使得教师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一种强制服从, 严重忽视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严重影响了校本培训的效果。

二、农村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重点

首先, 知识素质。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 本体性知识。主要是指自身特定的专业知识, 要求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有着一定的理论深广度。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其二, 文化知识。文化知识的深广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直接决定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文化知识的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需求,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树立教师威信和形成独特魅力, 同时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理解。其三, 实践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情境知识和相关知识, 这一知识主要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来。其四, 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总之, 教师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无法充分满足高中教学的, 校本培训要加强教师在知识素养自我提高方面的培训, 注重自我知识的更新和完善, 使得自身知识体系成为与时俱进、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

其次,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确保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合作交往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间进行充分的经验交流和互动, 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能力则是构成教师基本素质的一大要素, 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剂;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适应新课改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新课改背景下, 学习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由传统的“学会”变为了“会学”, 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指导水平的高低, 这便对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 专业情意。所谓的教师专业情意主要体现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和个性品质。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此外, 还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所以, 教师职业修养在新课改落实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教改信息的理论学习等, 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扩展学术视野,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人才观、教育观和学习观, 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这主要是由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所决定的。现代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锻造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激发学生创造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 不仅需要有专家指点, 而且需要自我修炼。所以,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要树立自我研修和学习的意识, 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思考和探究,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完善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 主动参与校本培训, 敢于尝试和实践, 成为学习型教师,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农村高中教育事业。

摘要:青年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未来发展的好坏。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必须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现状和青年教师特点, 认真制订校本培训计划,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高中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农村高中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培训体系, 有效解决束缚农村高中学校良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胡秀丽, 苗培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评估指标构建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2 (2) .

[2]蒋平.高中教师校本培训路径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 .

上一篇:土族文化下一篇:塔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