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性范文

2024-05-26

多功能性范文(精选12篇)

多功能性 第1篇

在日语中扮演重要角色, 起到划分句子成分的助词叫“ 格助词”, 如主格「 が」 、领格「 の」 、宾格「 を」 、补格「 で」 、「 に」 、「 へ」 等, 其中让人感觉用法最简单的就是领格助词「 の」 。领格助词「 の」 由于与并列助词「 の」 、终助词的「 の」 同形, 往往给学习者造成混乱。「 の」 在作为领格助词使用时, 接在体言或相当于体言的词后对后面的词汇加以修饰或限定, 这一用法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识, 然而以这种接续法出现的「 の」是否还有其他功能, 他们是否都是单一地完成领格助词的“ 定语”功能? 在日汉、汉日对译时该怎么处理「 の」 的多义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分析探究。

2 关于领格助词「 の」 语用功能

2.1 「 の」 在译文中的添加

有不少日语的初学者在日汉互译时, 会习惯性地把领格助词「 の」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 的”或“ 之”, 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当然现在对于大多数作为领格助词的「 の」 , 在翻译时还是被译成“ 的”, 特别是在表示所属或所有的情况下, 会被简单地译成“ 的”。 尤其是在翻译公文或科技类的中文材料时, 由于文体和汉语的表达方式等原因, 会出现大量要把汉语文章中没有“ 的”的词语或短句通过加上「 の」 进行翻译的情形。 在这种状况下, 为了能恰如其分地添加「 の」 以完整诠释原文中的意思, 要求译者要理清原文的脉络和关联关系。 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 对「 の」 的实际语用功能要加于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 在生物科学类书籍中, 把“ 生物多样性”这个中文词组译作“ 生物の多様性”或者“ 生物多様性”均可;然而“ 遗碝子の多様化”和“ 种多様性”的译法却几乎是固定的了。

2.2 「 の」 在译文中的删减

文学作品的翻译比较灵活, 对「 の」 的翻译把握就更困难些。比如, 文学作品名“ 『 桜の森の満开の下』 (《 盛开的樱花林下》) ”的译例, 我们可以从日译汉的这种实例中看出:日语在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中都不避讳「 の」 在一个句子中的连续使用。 与此例相似的「 の」 使用法还有「 こちらのお庭の雨の音」 等。 又如句子:

「 大纳言首は月ない夜、姫君恋する人ふりをして忍んで行って契りを结びます。 」

译“: 大纳言的头在没有月亮的夜晚, 装成姬君的头所恋之人的头的模样偷偷去和她订婚。 ”

此句中就有「 の」 被不间断地使用了四次, 这对进行日译汉练习的译者而言, 是一种译法的颇佳参照。 杉村博文就指出“ 的”和「 の」 之间有一个根本区别:“ 的”很容易省略, 而「 の」 几乎无法省略。

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希望翻译作品的效果能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表达习惯。比如, 「 部屋の扫除」 或许还可以翻译为“ 房间的打扫”, 但是像「 夕饭の籏え」 这种词组, 会把它译成“ 晚餐的准备”的人却并不多。反过来, 在做汉译日时,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像把“ 去准备晚餐”翻译为「 夕饭を籏えに行く」 而不是「 夕饭の籏えに行く」 , 适当运用「 の」 更能体现日语的简洁性表达特点, 从而避免译文出现生硬、冷僻的表达。

3 日语「 の」 与汉语「 的」 的功能差异

在日语中很多由「 の」 构成的词组和句子, 其组成结构和汉语的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如:

「 三味瞃の箱みたいな形のコンクリートの柱に、备前桥と记され、そ顶きに乏しい灯がついている。 」

这个句子中所有的「 の」 均可遵循汉语的表达方式被翻译成“ 的”。具体地说来“, 三味瞃の箱”中的「 の」 表示前项是后项的内装物;“ コンクリートの柱”中的「 の」 则表示的是事物的状态;而「 柱の顶き」 中的「 の」 可以理解为是时空关系的基准。 而还有一类现象是:当「 の」 与其他格助词重叠时, 词组的意思就会变得精确明晰。 例如, 如果单是「 家の手纸」 , 那它所指的究竟是指关于那个“ 家”的信、是来自亲人的“ 家的信”还是属于某个“ 家”的信呢?诸如此类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然而一旦此时的「 の」 和「 から」「 で」 并用的话, 「 の」 后面的名词就被施以了方位感, 歧义便被消除。 换言之, 「 の」 的信息负载能力亦是有限的, 其只有与其他格助词结合才能保证语言表达的精准性。

从日语「 の」 的用途中可以发现其与汉语「 的」 的使用有着较大的功能差异。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 桥づくし』 中有这样一句话:

“ 近くの小ビルの一つの窓の眕った灯が消えて、一人きりの残业を终わって帰るらしい男が、ビルを出しなに、键をかけようとして、この奇?な光景を见て立ちすくんだ。 ”

读完这句描写性的长句后, 不难看出「 窓」 与「 眕った灯」 之间并非从属关系, 也不符合「 A体言+の+用言连体形+B体言」 的用法, 然而这两个词之间却用「 の」 连接, 这就意味着翻译时不能仅仅用一个“ 的”来诠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同样「 洗いものの手」 ( 译:正在洗东西的手) 这一短语中的「 の」 的用法对于母语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 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再如词组「 罗纱の角袖の外套」 , 其中的从属关系被很简单地用「 の」 概括了。可是, 如果译者细究这个词组的逻辑关系, 有可能会出现令人感到迷惑之处, 那就是哪个修饰哪个的问题。 处理此类问题可以遵循语义靠近原则, 即观念上靠近的成分在结构上也接近。以此类推, 在这个偏正短语中, 修饰「 外套」 的衣服款式「 角袖」 比衣服材质「 罗纱」 更靠近中心语, 因此这个词组翻译为“ 呢绒的方袖外套”。

关于使用「 の」 进行多层修饰的用法易造成汉语母语者产生理解之难的例子还有:

( 1) ヨボヨボの老僧の首も、眉の太い頬っぺたの厚い、蛙がしがみついているような鼻の形の颜もありました。

译:老态龙钟的老和尚的头上长着这种形状的脸:有着粗眉毛的面颊上端坐着厚厚的、如同青蛙缠于其上的鼻子。

( 2) 娘の首には魼い首の腐った肉がへばりつき、牙のような歯に食いつかれ、鼻の先が欠けたり、毛がむしられたりします。

译:女儿的头上粘着肮脏的、头部腐烂的肉, 被獠牙般的牙齿紧咬着, 鼻尖缺了一块, 毛也被揪了去。

( 1) 中的描写性词句使用了数个「 の」 , 要想明确作者试图呈现的样貌, 必须仔细多读句子, 弄清每个「 の」 具体修饰的部分。 而 ( 2) 句的「 魼い首の腐った肉」 , 若读者不对上下文有透彻的了解, 由于「 の」 的出现, 很有可能会弄不清该词组中形容词所修饰的部分。

4 小结

本文以「の」 作为格助词的一些具体用法为研究对象, 通过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进一步明晰了汉语“ 的”和日语「の」 之间的相同与相异, 加深了对降格现象的理解。 在翻译实践当中, 既不能想当然地在「の」 的前后按照汉语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去随意接续内容, 也不必过多地顾虑汉语的表达特点而抹杀日语的表述特征。日语学习者要善于从复杂的句子修饰结构中分析出各个主要成分, 达到对「の」 进行全面了解和正确使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千羽鹤[M].东京:新潮文库, 1989.

[2]吴鲁鄂.日本短篇小说作品选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脑功能的整合性 第2篇

(一)脑细胞信息加工的模块组装性

用细胞内染色技术的研究发现,把颜料注入一个细胞内,周围形态与功能相近的细胞都被染上同一种颜色,这些被染色的细胞在形态上非常相似。这一发现表明,同类细胞间组成的神经回路才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单个细胞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单独地执行某一种功能。在大脑的各个区域,均存在众多的神经回路,脑的高级功能往往需要多个神经回路所组成的脑功能模块协同工作。脑功能模块可遍及两半球和皮层下组织。以语言为例,语言包括听、说、写、想等不同环节,完成每一句话又包括名词、动词、副词等不同句法成分以及句子的流畅性、韵律、声调等,在加工语言信息时,语言的功能模块有数以千计的脑结构按一定时序参与,除语言的优势半球外,还与皮层和皮下组织以及许多感觉和运动成分发生关系。脑功能模块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组装。以记忆为例,某些结构可以参与不同的记忆模块,同一记忆模块又有许多脑结构组成。高级功能模块理论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简单脑机能定位和两半球分工的理论。

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在研究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时发现,病情与脑结构的破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某一部位受损,可以引起一群症状,不同部位受损,也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虽然鲁利亚时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脑功能模块理论,但从他的研究结果来看,可以说已经体现了当代脑信息加工的模块理论内涵。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的整合性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各有所长,在一般情况下,左脑的主要功能是语言、书写、分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抽象思维、概念形成等。右脑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方位辨别、几何图形识别、形象思维、音乐、美术、舞蹈、情感和情绪、创造性和综合性活动等。两半球对外部信息处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左半球是串行的、继时性的信息处理,是收敛性的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右半球是并行的、空间的信息处理,是发散性的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因此,它们在解决任务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左半球善于完成有固定结构的任务,善于加工语言提供的间接信息,以归纳的方式找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事物的内部规律;右半球则善于完成开放性、灵活性的任务,能够对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同时性(空间网络式)的直觉加工。

脑科学家对左右半球的功能进行过多种归纳和表述:语言半球和非语言半球;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细节加工和全息加工;解析脑和写真脑等等。

最近有报导脑科学家正在揭示右啮的秘密,指出右脑是“祖先脑”,它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它可以随时随地影响后代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性。这一发现为人类发展受先天后天共同影响找到了更深层可靠的依据。据新近研究,右脑也是“无意识脑”,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右脑也是“节能脑”,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工作,右脑储存的信息是左脑的10万倍。右脑还是“行动脑”,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大量情绪性行为,均处于右脑的控制之下。右脑的“整体审视,瞬间判别”的高度组织化特性,有利于人类趋利避害、保存种群。

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等势的,它有着明显的功能区别。但是任何高级心理过程,又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当代脑功能模块论的提出,为左右脑功能的整合性提供了依据。如语言功能中枢,过去以为是在左半球,而现代研究表明,右脑并不是无声的,语言的语音和句法的功能在大脑左半球,加工词汇语义的功能左右两半球均有,右脑半球表现出了对具体形象的词语有较高的储存和提取的能力。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中还发现,在言语交往中,左半球只能表达和理解事实,但不能表达和理解情感,不能表明他对事实的情感和态度,也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情感和态度。胼胝体联结纤维的沟通作用使左右半球功能的互相整合、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成为可能。胼胝体的信息传递可达40亿次/秒,这样的信息传递量表明,任何高级心理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和协调才能进行。

根据左右脑的功能特点,不难理解,任何高级心理功能都是在祖先脑和自身脑的相互作用、无意识和意识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三)全脑功能的协同性

鲁利亚在对创伤、肿胀或局部脑溢血引起的大脑某些部位的局部损伤而造成的心理过程异常现象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结果认为,人至少有3个基本机能联合区,任何一种心理活动的出现,都必须有3个机能联合区的协同活动,其中的每一个机能联合区都对整个心理过程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这3个机能联合区是:

1.调节紧张度和觉醒状态的联合区,位置可能在脑干和脑的皮层下部位。这一区域器官受损,可以引起皮层紧张度的非特异性降低(非特异性是指这部分器官在接受信息时没有专门的分工),引起信息传人的困难而无法进行心理活动。

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联合区,位于枕叶、颞叶、顶叶等部位。这第二区域器官受损,会严重破坏接收和加工信息所必须的条件,而每一种破坏都会引起明显的特异性破坏,使视觉、听觉、空间运动觉的活动发生障碍。

3.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形式的联合区,位于大脑两半球的前部――额叶。这第三区域器官受损,并不改变皮层总的紧张度,也不波及接受信息过程的主要成分,而是使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受到严重破坏,难以形成意向和规划行动,还会妨碍对行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

多功能性和贸易自由的平衡 第3篇

社会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WTO第六次部长会议将于12月中旬在香港举行。农业和农产品贸易问题将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多哈会议开启了新一轮农业问题谈判,但在这些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这也是前年举行的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即坎昆会议)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称,“多哈回合谈判命悬香港部长会议”。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之所以极其艰难,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的特殊性以及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影响。在WTO新一轮农业多边贸易谈判中,“农业多功能性”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欧日韩等农产品进口方倡导农业的多功能性,强调农业不仅是一个产业部门,而且在确保粮食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和凯恩斯集团等农产品出口方则持反对意见,认为人类活动都具有多重功能,农业多功能性概念是一些国家为其农业高保护政策寻求的理论依据,会阻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支持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并以此作为支持其农业发展的依据;另一部分则表示反对,担心农业多功能性概念被发达国家用作环境标准而对其农产品出口设置壁垒。在农业多功能性讨论受挫后,欧日韩等又继续推动内容与之相似的“非贸易关注”讨论和研究,以加强农产品出口国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供给的稳定,并设法保留对自己农业及农产品市场的高度保护。

农业不仅是产业,而且还具有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由于人口方面的压力,农业也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和破坏,但农业的总体生态功能要大于工业等其他产业。除生产农产品外,农业还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机能,对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来说,农业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以及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更为重要。

当然,对于农业的多功能性不能意识形态化。在强调农业多功能性的同时,要建立公平的农产品贸易体制,以避免不合理的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市场扭曲。寻求农业多功能性和贸易自由的平衡,是WTO谈判的重要任务。

WTO成员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补贴。“乌拉圭协议”中,农产品出口补贴被认为是导致“价格扭曲”的贸易保护措施而被加以限制和逐渐取消。但是,欧美日等世界粮食贸易的主要成员一直坚持对其出口农产品给予直接补贴,尤其是欧盟,每年的农业补贴达到440亿欧元,以此保护自己的农业,并利用价格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剩余农产品。农业补贴和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贸易局面,损害了其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并导致世界贫困国家对外国的长期依赖,其农民失去自给自足的机会。

美国等国家反对欧盟等极力主张的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并不是没有认识到或不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而是因为它们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也更符合其利益。而且,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能力通过绿箱政策对农业提供有效支持,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相应的实力,难以有效利用绿箱政策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它们需要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其农业更需要保护,也需要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和财政援助。

农业多功能性争论对中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农业在保证粮食安全、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对中国意义重大,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将对我国农业产生巨大冲击,我们需要保护农业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要警惕日欧韩等以农业多功能性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我国将继续认真履行在WTO农业问题上的相关承诺,当然,农业也将面临更大压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研究农业多功能性问题,要开展新农村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大对国内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各项农业改革,加快农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多功能性 第4篇

1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创意农业

1.1 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且各功能又表现为多种分功能, 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功能有机系统特性。一是经济功能, 主要表现在农业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 以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功能。二是社会功能, 主要表现在农业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三是政治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上。四是生态功能, 主要表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的作用上。五是文化功能, 主要表现为农业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提供教育、审美、休闲等的作用上。

1.2 创意农业的基本特征

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业生产为依托, 以创意为核心, 将农业生产和艺术创意相结合, 生产创意农产品和设计创意农业活动, 以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如下:

(1) 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一方面, 创意农业具有高文化品位, 能够将单纯的农业生产与丰富的多元文化相结合, 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另一方面, 创意农业具有高科技性, 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新思路, 去挖掘和开拓文化生产力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空间。

(2) 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创意农业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重树农业产业体系, 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 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整个创意产业体系中, 三次产业互融互动, 充分发挥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功能。

(3) 具有高附加值。创意农业利用人的智慧, 加入文化、科技等资源, 将农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营销、配套设施开发等融为一体, 构筑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 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4) 整合特色资源。创意农业是对现有资源特别是特色资源的再发现和再融合。以原本存在的资源为载体, 加入新的辅助资源, 重新开发、设计、包装, 使其具有独创性, 从而去开拓新的市场。

2 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模式

2.1 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创意农业能推动科技与文化更好地结合, 使一、三产业互动, 能更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 切实满足当今人们对农业的多样需要;能更好地发展品牌农业、效益农业, 提高农业的标准化、市场化水平, 进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2) 有利于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要面向市场, 依靠科技创新, 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优化品种结构, 着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注入文化、艺术创意实现农产品增值。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硬实力, 文化创意是软实力, 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引擎作用, 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农业与市场有效对接, 挖掘农民收入潜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3)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创意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城里人在闲暇时间, 到乡村旅游观光休闲, 体验农家采摘, 既舒缓工作紧张、释放工作压力, 又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农业景观, 真正达到了调剂身心、养生保健的目的, 促进了与农村居民之间的交流。

(4)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 管理层和决策者将“三农”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统一规划, 注重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将创意农业融入到统筹城乡规划中, 使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 促进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5) 有利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以创意农业为新型发展模式, 通过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为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发挥作用。通过发展创意农业, 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 构建持续的农村产业体系, 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 促进乡村治理、乡风文明, 是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

2.2 创意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

(1) 多元创意组合型模式。将多种创意元素组合在一起, 如主题创意、经营创意、营销创意等。北京市密云县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 主要种植薰衣草、紫苏、马鞭草、洋甘菊等世界200余种珍贵香草品种, 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婚纱摄影、影视拍摄为一体, 以创意为切入点, 以爱情为主题, 以浪漫为形式, 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和利用, 极力塑造普罗旺斯式的浪漫氛围。

(2) 景观农业型模式。利用多姿多彩的农作物, 通过规划设计与巧妙搭配, 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 使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结合, 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集合体。四川以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创意农业为内涵、以农耕文化为精髓, 全面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 已建成500个产业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农耕文化浓郁的农业景区。

(3) 产业融合型模式。将一、二、三产业融于一体。北京波龙堡酒庄, 借鉴法国著名酒堡的风格, 采用“四位一体”经营模式, 在原有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基础上, 开发了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葡萄酒品鉴、休闲度假等三大功能, 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4) 区域品牌开发型模式。区域品牌是特指某个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也是一个识别系统, 由区域和产业名称为核心构成。北京“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模式是以区域农业为整体, 通过对多种农产品进行品牌创意和包装。

(5) 主题创意型模式。农业公园作为新兴的农业旅游形态, 兼有农业内涵和园林特征, 以公园的经营思路为基础, 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的元素, 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及休闲旅游场所融为一体, 从而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绵阳江油市新安“果语花溪”农业公园, 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 建有标准化的紫葡长廊, 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挂满串串葡萄的葡萄种植基地。

(6) 产业链条开发型模式。创意农业开发的关键在于构筑产业链。当有价值的创意与实际的产业真正实现融合时, 才能真正使创意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有效资源;当新的资源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 并延伸拓展, 进行深度开发, 就能产生乘数效应, 充分获取创意农业产业的效益。

(7) 农业文化传承型模式。将一个地区文化创意要素融入传统农业, 将多个创意农业项目集中在一起, 形成创意农业项目集群, 成为块状或带状。成都市“五朵金花”之幸福梅林, 围绕梅花文化, 开发梅花知识长廊、梅花博物錧等景点, 形成梅林大广场、梅花知识长廊等主题梅花景观, 打造休闲饮食、梅花盆景、旅游纪念品等组成的梅花产业链。

四川农业资源丰富、文化厚重, 既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 也是中国创意农业的发祥地。近年来, 四川每年都要举办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的各类特色鲜明的重大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节庆活动, 激发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加快发展, 产业综合效益位居全国首位。2013年, 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发展到3万个, 接待游客2.5亿人次, 综合经营性收入560亿元, 带动800万农民就业增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4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562个、星级农家乐3 000家。在全国第二届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中, 四川4件作品荣获金奖、5件作品荣获银奖、10件作品荣获优秀奖, 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

3 加快推进创意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对创意农业的认识还不到位, 发展还不平衡, 扶持力度还不够;二是创意农业的类型比较单一, 产品不够丰富;三是创意产业链还不完善, 创意农业大部分停留在农产品生产的创意, 局限于农业本身的产业链, 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市场的开拓还做得不够;四是创意农业企业的创牌意识不强, 缺乏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五是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人才匮乏现象严重。

3.2 为推进创意农业加快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1) 更新观念, 加大扶持力度。创意农业发展以果为媒、以花为媒, 把自然风光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花文化等结合, 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使创意农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各级政府在创意农业发展中要统筹规划, 制定鼓励资源替代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 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农民参与度高的创意农业项目;编制创意农业发展规划, 确定政策导向, 明确分区布局和发展方向;搭建平台, 为创意农业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物质条件,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通过举办创意农业发布会 (发展论坛、研讨会) 、主办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开设创意农产品专销区等, 推动创意农产品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

(2) 广开渠道, 强化人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意农业人才, 是创意农业的生存之本、壮大之源。发展创意农业必须把创意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大任务, 加快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意农业人才队伍;充分依托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科研机构, 加强创意农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和理论研究, 增强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大力培植创意农业开发的专业团队, 从项目策划、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运营等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把创意农业实用人才培养纳入相关培训计划, 加强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引导培训, 宣传创意农业的理念, 培训创意农业的技术, 培养创意农业发展的带头人。

(3) 开拓创新, 促进规模发展。创意农业要逐步由分散向块状、带状、集群化方向发展, 应把载体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园区建设、创意农产品开发, 使创意农业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新亮点、新看点。要注重协调发展, 明确特色和定位, 改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强调规模轻视品牌的观念, 努力培育区域创意农业大品牌。要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相结合。

(4) 培育主体, 推进基地景区化。要积极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的创意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以星级农家乐为基础, 以休闲农庄为主体, 以农业旅游公司为引领的新型经营主体。要按照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理念, 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产品销售等多元化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景区, 实现基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民变旅游从业者”。

(5) 注重整合, 打造全产业链。在制定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和策划建设项目时, 要结合实际, 选好主题, 发挥创意, 整合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 追求创新, 强化产业链条整合, 突破农业范畴, 加强与其它产业的融合, 延伸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要不断丰富农产品、农业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 提高创意农业产业化水平。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方法 第5篇

2.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极有效,但对不同年龄的对象应采取不同方法。青春期少女以止血、调整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主进行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使用性激素治疗时应周密计划,制定合理方案,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作严密观察,以免性激紊应用不当面引起出血。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1)孕激素:无排卵性功血由单一雌激素刺激所致,补充孕激素使处于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由于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故又称“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患者。合成孕激素分为两类,常用的为17-羟孕酮衍生物(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和19- 去甲基睾酮衍生物(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等)。可选用对内膜作用效价高的炔诺酮(妇康片)5-7.5mg口服,每6小时一次,一般用药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改为8小时一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5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2)雌激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内源性雌激素不足者,主要用于青春期功血。 目前多选用妊马雌酮1.25~2.5mg,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25mg;也可用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一次,直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维持量每日lng。口服己烯雌酚的缺点是胃肠道反应重,药物吸收慢,不易迅速奏效,必要时可口服微粒化17β-雌二醇、妊马雌酮,或苯甲酸雌二醇肌注。以达到快速止血。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血止后2周开始加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可用甲羟孕酮10mg口服,每日一次,共10日停药。雌、孕激素的同时撤退,有利于子宫内膜同步脱落,一般在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3)雄激素:雄激素血而减少出血量。但大出血时雄激章不能立即改变内膜脱落过程,也不能使其迅速修复,单独应用效果不佳。

4)联合用药:由于性激素联合用药的止血效果忧于单一药物,因此①青春期功血在孕激素止血时,同时配伍小剂量雌激素,以克服单一孕激素治疗的不足,可减少孕激素用量,并防止突破性出血。具体采用孕激素占优势的口服避孕药1片。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按上法递减至维持量,每日一片,共20日停药。②围绝经期功血则在孕激素止血基础上配伍雌、雄激素,具体用三合激素(黄体酮12.5mg,雌二醇1.25mg,皋酮25mg)2ml肌注,每12小时一次,血止后递减至每3日一次,共20日停药。

5)抗前列腺素药物:出血期间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氟芬那酸200mg,每日3次,可使子宫内膜剥脱时出血减少。主要通过改变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之间的平衡而起作用。血栓素A2为血小板凝聚前体和合成平滑肌收缩物质,而前列环素是一种有力的平滑肌松弛剂和抗血小板凝聚物。

6)其他止血药:安络血和止血敏可减少微血管通透性,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有减少出血量的辅助作用,但不能赖以止血。

多功能性 第6篇

关键词:农业多功能性;山西省;玉米产业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16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农产品,获得经济收益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持政局稳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1-2]。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产生于日本的“稻米文化”,尽管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最早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归属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研究的范围,但随着世界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并逐渐得到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农业在为人类提供优质农副产品的同时,承担着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3]。

山西省处于玉米生产的黄金地段,多数地区的气候特征与美国玉米生产带的气候特征相似。热量充足、降雨充沛、土壤深厚疏松,极其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玉米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水平在山西省居于首位。因此,玉米产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山西省玉米产业的多功能角度出发,全面研究玉米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功能作用,重新审视玉米产业在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 玉米产业的多功能性定位研究

1.1 提高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作物[4],在山西省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玉米生产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单位产量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保障了山西省粮食稳定和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近10年山西省粮食数据来看:2004年,山西省粮食总产量为106.2亿kg,到2013年总产量达到131.28亿kg,增长幅度为23.6%;2004年,山西省玉米产量为63.2亿kg,2013年,玉米产量达到95.6亿kg,增长幅度为51.3%(图1),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由原先的59.5%提高到72.8%。可见,玉米在整个粮食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可以称之为山西粮食中的“大梁”,对稳步推进山西省粮食增产和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物质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对饮食营养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平衡关系越来越重视,逐渐意识到小麦为主的细粮食品应与以玉米为主的粗杂粮食品进行科学搭配食用,才能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玉米精加工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5]。

1.2 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在人类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玉米担当着主要食用口粮的角色,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玉米作为口粮的消费量才逐渐减少[6],饲养用的玉米需求量则不断增加,玉米逐渐发展成为饲料的主要加工原料。据统计,山西省68%的玉米被加工成饲料,投入于养殖业。除了玉米籽粒,玉米秸秆、玉米加工产品也是主要的饲料来源。随着山西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受限于山西省内没有足够的草原可供放牧,多数的肉蛋奶主要是通过农户、企业养殖提供[7]。因此,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其品质的好坏和产量的丰歉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1.3 提高农民收入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范围最广的农作物。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玉米是收益较高的农作物。近年来,玉米籽粒的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农民纯收入达到25 500 元·hm-2左右。2005年以来,山西省落实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改革政策,并对种粮农户进行直接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大大降低了玉米的种植成本,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玉米种植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此外,玉米轻简技术的大力普及,玉米生产越来越容易形成规模化,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支持了农业的规模经营[8],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另外,随着玉米产业链的成熟,玉米加工业、种收服务业等环节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

1.4 玉米产业具有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城乡二元分治结构使农村社会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也使农村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城市福利水平相差太多。在此背景下,农业充当着农民生活福利的基本保障[9]。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不仅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替代社会福利保障功能,具有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失业保险、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养老保障等功能,大大节约了社会成本支出。

2 实现山西省玉米产业农业多功能性的举措

2.1 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稳定粮食产量

以2013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为例,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 632万hm2、玉米总产量为2 184.9亿kg、玉米单产为6 015 kg·hm-2;国内主要玉米生产区吉林省的玉米播种面积为350万hm2、玉米产量277.6亿kg、玉米单产为7 931 kg·hm-2;而山西省玉米总播种面积为167万hm2、玉米产量为95.6亿kg、单产为5 724 kg·hm-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省玉米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低于吉林省玉米单产水平27.8%,这也说明山西省玉米生产潜力巨大[10-11]。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不断淘汰一些劣质品种,积极选育和引进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的优良品种,保障玉米的优质供给。近年来,玉米遭受的病虫害问题逐年加重,春夏时节的小地老虎、金针虫、红蜘蛛等害虫导致田块出现缺苗断垄,严重降低了玉米产量。因此,应积极建设害虫防控体系,大力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在玉米生产中的推广和运用,提高玉米的产量。稳步推进全省万亩高产示范连片区的建设,推广玉米轻简种植技术的经验,保障良种良法的运用到位,实现玉米的适度规模化种植经营,不断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

2.2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提高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相关研究,深加工环节平均每增加一道,其产值将会提高20%以上[12]。因此,应整合利用玉米产业资源,不断挖掘玉米的多种用途,引进高新技术,依托资源优势,延长玉米产业链条,加强对玉米深度加工的研发工作,提高玉米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玉米产业的增值,提高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在生态环境方面,山西省60%以上的玉米秸秆处理途径为焚烧,这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更为遗憾的是玉米秸秆潜在的、可利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此,应大力引进和推广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和高新生物工程技术,提高玉米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玉米产业的生态效益。

2.3 不断探索玉米的文化价值

相关史料记载,山西种植玉米的时间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的,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是需要亟待开发的文化宝藏。以上百年的玉米种植历史和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依托传统玉米苞编织技术、玉米饮食等文化,注重玉米农业生产景观的建设[8],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玉米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挖掘和探索玉米产业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建,刘志聪,刘焱序.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6):1-8.

[2] 杨祥禄.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5):12-14.

[3] 谢小蓉.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209-213.

[4] 贾晓红.对发展忻州玉米产业的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4):18-21.

[5] 李聪敏.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6] 丁亮银.山西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8):44-46.

[7] 白国平.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农经,2007(2):21-25.

[8] 刘晶,李月明,张庆芳.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中的农业多功能性问题[J].农业经济,2012(2):18-19.

[9] 林承艺.福建省农业多功能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10] 王美霞,赵怀生,李海燕,等.山西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3):301-303.

[11] 中国统计年鉴.[EB/OL].[2015-03-27].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多功能性 第7篇

在酶催化活性的研究过程中, 受到有机溶剂是酶的变性剂、失活剂这一缺乏事实依据以及比较传统的化学思想的影响之下, 对于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的研究一直止步不前, 也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尽管在一定的水中酶的活性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但是仍然稳定性不是太高, 后来在研究中发现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性和稳定性较强, 所以对有机溶剂中酶多功能性催化有机合成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Klibanov等的努力之后, 他们成功的酶促合成了酯、肽、手性醇等许多有机化合物。而且通过反复的实验证明, 在含微量水的有机溶剂之中, 无论是水的含量有多少, 只要条件适宜, 酶的催化活性都会被显现出来, 而不是得到抑制或是失活。现在实验证明的酯酶、脂肪酶等水解酶类, 过氧化物酶、多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类, 醛缩酶等转移酶以及部分的裂解酶在适宜的有机溶剂条件下都会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酶的催化多功能性研究拓展了生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丰富了有机合成方法学, 为生命体系中一些复杂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途径, 必将在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机溶剂中酶活性的论述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为了有效的提高酶的活性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不断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酶内部的结构来提高酶的活性, 一种是通过外界因素对酶活性进行提高或是改变, 比如一些有机溶剂、离子液体等都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 在有机溶剂中的酶分子是不能直接溶于水中的, 经常以固态酶和可溶解酶两种形式存在, 与此同时酶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有机相中对很多的有机合成反应起到催化作用。

大量的实验证明, 有机溶剂对于酶的很多性质如催化活力、酶结构、底物和产物以及酶的选择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影响酶催化活力的角度看, 溶剂不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酶的活力和稳定性, 而且也能够改变酶的特异性;从影响酶结构的角度看, 在含微量水的有机溶剂之中, 能形成水分子的氢键比较少, 同时蛋白质的自由度也比较小, 限制了蛋白质热力学构象发生变化, 从而能维持着和水溶液中同样的结构与构象。

三、酶多功能性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1. 有机溶剂中水解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一直以来能够促进加成反应的酶比较少, 直到后来发现有机溶剂中水解酶对于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比如脂肪酶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就是充分利用了酶的催化活性完成了醛与丙酮的Aldol缩合反应, 在研究酶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的过程中还发现脂肪酶或是水解酶还具有一定的不对称催化活性。再比如水解酶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 如果Michael供体中存在一个氨基或是亲核的其他的基团时, 水解酶对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酰胺化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水解酶的种类也很多, 水解酶催化C—N键Michael加成反应, 脂肪酶催化仲胺与丙烯腈的Michael加成反应等等都是目前有成功经验的水解酶催化有机反应的实例, 至于有机溶剂的环境之下, 水解酶能否更好的发挥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有机溶剂中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在对有机溶剂中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有机反应研究的过程中, 一些如蘑菇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氧化形成邻醌、氧化物酶催化酚类的聚合反应、氧化物酶催化酚类聚合的催化反应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氧化还原酶催化有机反应的类型。尽管在其中的一些反应中所体现的氧化还原酶的催化作用还不是特别的明显, 比如在氧化酶催化合成邻苯二酚的有机合成反应之中, 尽管反应产率比较低, 但是杂质比较少, 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在有机溶剂中氧化酶对于有机合成反应是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的, 这也解决了化学合成邻苯二酚过程中分离难的问题。

3. 有机溶剂中转移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转移酶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可以实现转移的酶, 它可以将除了氢以外的官能团的底物从一种转移成另一种, 最常见的转移酶就是转氨酶。谷氨酰胺转移酶催化醛与硝基烷烃的Henry反应是典型的转移酶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 在这个反应之中, 转移酶可以催化硝基烷烃与一系列的脂肪类芳香类和芳杂环醛间的H enr y反应, 正常情况下, 反应的产率是控制在12%———96%之间。

4. 有机溶剂中裂解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裂解酶又叫做裂合酶, 它可以除去某个基团上面的残留双键或是将某个基团加到某个双键上, 这也是它具有催化作用的主要原因。在Henry反应中, 裂解酶的催化作用也可以被显现出来, 比如羟氰裂解酶就可以应用于Henry反应中, 反应中裂解酶就大大提高了反应的速率, 充分显示了有机溶剂中裂解酶的催化有机反应的可行性。

结语:与水相比, 在有机溶剂中的酶的催化作用更好, 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保证酶的稳定性、易于反应后的回收和再利用, 这些都是有机溶剂中酶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优势。酶作为一种活性较强而且催化效果快、绿色节能的催化剂,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 酶一定会在有机合成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建华, 乐长高.水介质中无催化剂的有机反应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0 (10) .

[2]徐天闻, 贾涛, 许建和.非水介质中脂肪酶催化的手性拆分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05 (04) .

[3]许建明, 林贤福.酶的催化多功能性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新进展[J].有机化学.2007 (12) .

[4]冯清华.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8 (30) .

多功能性 第8篇

关键词:多功能性,增收,农业

1 开发农业多功能性研究的意义

1.1 开展对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研究, 可以为全社会重新认识农业拓宽视野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提高到了党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但在一些地方, “重中之重”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落后与实践, 还停留在传统的浅层次上, 即只把农业简单地看成“吃饭产业”, 以吃饭目标掩盖了农业的丰富内涵, 而忽视了农业之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多种重要意义

1.2 开展对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研究, 可以为构建大农业的产业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由于对农业的多功能性缺乏足够的了解, 人们尚未对农业的发展规律形成统一认识,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战略产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一直没能系统构建起来。同时, 农业功能被单一化, 产业发展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畴内, 导致了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步履艰难。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提出, 丰富和拓展了农业的内涵, 把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纳入了农业产业的范畴。这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造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1.3 开展对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揭示农业与国民经济各大部类间的关系

传统的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被割裂, 工农、城乡之间缺乏协调统筹。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提出, 进一步厘清了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生态环境、能源、生物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各大经济领域之间的连结脉络, 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从而为各大部类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2.1 用农机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突破了人畜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据专家测算, 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发达国家的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 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作业都主要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实践证明,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的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2 以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

2.2.1 农机作业合作社是促进黑龙江省现

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组织载体实践中, 农机作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有效地优化了耕作层的土壤团粒结构, 提高了抗旱抗涝能力, 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建设, 始终坚持实施机械深松技术, 解决我国土壤板结、犁底层厚硬的问题。这是我国多数旱作农业区解决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 农机作业合作社通过深松作业建立土壤水库, 改善了耕作环境, 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例如, 黑龙江省兰西县多年来由于农机化水平低, 造成耕层变浅, 土壤板结严重, 粮食单产在低水平上徘徊。2005年该县大力发展农机事业以后, 农机耕作队对所有的耕地全部进行了深松和深翻, 使土壤耕层由原来的不足18厘米加深到了30厘米以上, 部分地块深松深度达到了35~40厘米。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农机作业合作社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2.2 推进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经营。

农机作业合作社以新式装备为载体, 实施了多项农艺新技术, 改变了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手段。目前, 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标准化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800万亩。北安市海星镇兴旺村农机合作社, 采用标准化作业种植大豆16773亩, 并建立了一个2700亩的大豆标准化作业示范区, 预计亩产可达400斤以上, 增产可达13.5万斤, 增加收入13.5万元。讷河市农机作业合作社实行大豆连片种植、标准化作业, 使大豆亩产比全省平均高出30公斤以上, 增产幅度达20%以上;并且经过收购部门测定, 农机作业合作社种植的大豆含油率平均比普通品种高2~3个百分点, 每公斤市场销售价提高了0.05~0.1元。

2.2.3 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建设,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2005年底, 黑龙江省256个合作社平均亩增产10-15%, 共增产粮食5075万公斤, 增效1亿元;合作社的大型机车实行规模化、标准化作业, 节约生产成本达6750万元;年劳动力转移创收达到了2.5亿元。目前, 该省农机作业合作社今年创造的总效益达到了4.175亿元, 试点村平均年人均增收670元。

2.2.4 农机作业合作社成为了内联社员、外接国家支农政策的有效中介。

农业部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实施范围已由2004年的16个省份的66个产粮大县增加到全国的1126个县。2006年, 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 全国有70%的省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农机补贴资金投入, 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达11亿元, 比上年增长33%, 带动农民和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投入45亿元, 全国共补贴购置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30多万台。而补贴的重点对象就是农机作业合作社, 结果是提高了农机带耕作业的组织化程度。

3 我省农业多功能性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3.1 强化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强调农业多功能性, 促使人们重视农业的地位, 有助于唤起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农业的热情, 统一国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农业具有多功能性, 但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农业不仅对实现粮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生物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支撑其他多种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强调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农业, 要特别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3.2 强调农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发展的趋势。但考虑到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巨大, 目前城市和工业吸纳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需由农业来提供从业岗位, 减小社会就业压力。农业容纳隐性失业的能力很大, 大量兼业型农户的存在, 可以缓冲由非农产业发展的波动引发的就业问题。

3.3 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 是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价值、能力和禀赋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此外通过对农业、农村的教育投入, 还可以提升农业人口的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能力, 快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农业科技生产力, 提高我省农业劳动生产率, 奠定农业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美国生态保护补贴计划[J].全球科技经济望, 2004 (8) .

[2]美国2005财政年度农业预算及特点.

[3]李文化等.生态农业的技术与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徐彬, 揭筱纹.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N].光明日报.理论版, 2007-5-8.

[5]田维明.农业多功能性对中国和世界农业发展的意见.

[6]蒋正华.指出探索创新“三农”工作新思.

[7]柴宝成委员.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8]邵彦敏.欧盟在农业多功能性问题上的立场及我国的对策.

多功能性 第9篇

1 临床资料

总结我院透析中心45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透析超过10年的8人, >5年的20人, >2年的7人, <2年的10人。这45例患者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情况分布如下:我院血钙正常值 (2.1~2.6mmol/L) , 其中低钙10例占22.2%, 高钙4例占8.8%。血磷正常值 (0.90~1.6 mmol/L) 其中高磷36例占77.7%。甲状旁腺激素 (PTH) 正常值 (0~20ng/dL) , 其中<100ng/dL 10例占22.2%, 只有1例为正常值, 为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者。PTH值>100ng/dL而<400ng/dL的20例占44.4%, >400ng/dL而<1000ng/dL为12例占26.6%, >1000ng/dL的3例占6.6%。

1.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肾性骨病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因是肾脏合成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1, 25- (OH) 2D3骨化三醇的功能衰竭, 这将导致: (1) 间质钙吸收减少致低血钙, 进而使PTH合成增多; (2) 又将对PTH合成抑制作用的减弱; (3) 甲状旁腺细胞增生; (4) 增加PTH对骨骼的作用, 释放钙及磷酸盐, 从而恢复血钙水平直至正常; (5) 磷潴留。

1.2 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可以使软组织及血管钙化。冠状动脉钙化与缺血性心脏病以及ACS有关。较大存率, 磷的水平是透析患者存活的独立预测指标。当GFR下降30mL/ (min·1.73m2) 时, 血磷开始升高, 决定血磷水平的因素包括: (1) 残余肾功能的水平; (2) 饮食中磷的摄入; (3)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 的程度; (4) 维生素D代谢物的应用; (5) 透析充分性以及透析时间; (6) 磷结合剂的剂量及其使用的依从性。

1.3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临床表现有骨病, 关节不适, 骨骼变形, 骨折, 近端肌无力, 皮肤瘙痒, 转移性钙化-软组织钙化导致有压痛的皮肤下肿块, 肌腱钙化导致的急性关节问题, 退缩人综合症, 表现为脊柱后突、胸廓畸形、骨质疏松伴有骨关节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直至肾性骨病的晚期, 才能出现这些症状。早期可通过生化方法监测,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 引起的骨病, 典型的组织学改变为纤维性骨炎。在骨病分型中属高转运性骨病, 目前比较清楚的是低血钙、高磷、活性维生素D3的缺乏在高转运性骨病中起重要作用。高PTH水平与骨组织学异常, 骨痛和骨折有关, 参与了心肌和冠脉系统钙化的发生, 还可能与骨骼肌、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功能减退有关。

2 诊断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骨病的发生率非常高, 开始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8%~100%有骨组织学变化, 但由于多数患者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诊断肾性骨病主要依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血生化指标, X线和超声检查等。如经骨活检证实的高转化性骨病-纤维性骨炎。骨活检是确诊和病理分型的唯一方法。但在临床常规诊疗中, 骨活检不易操作, 亦不是必须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 骨活检仅用于患者无明星诱因出现病理性骨折, 疑为铝中毒骨病或临床评价困难, 难以治疗时。在无骨活检的情况下, 如临床已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即PTH>100ng/dL (即>正常的5倍) 。骨病主要取决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PTH水平是诊断骨病的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 当甲状旁腺对正常的反馈机制不再有反应时, 出现高钙血症, 即发生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我们的资料中有两例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 治疗

3.1 降低血磷

(1) 限制膳食中磷的摄入, 磷的摄入在600~1000mg/d; (2) 使用磷的结合剂, 碳酸钙1~3片/日, 餐中服或醋酸钙1~3片餐中服。如出现持续或反复的高钙血症或患者有严重的血管和/或软组织钙化, 应限制含钙的磷结合剂和 (或) 骨化三醇、维生素D类, 应用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如氢氧化铝, 用含铝的磷结合剂一般不超过4周, 如长期大量口服含铝制剂, 铝从肠道吸收, 并在组织中蓄积, 可引起铝中毒性脑病, 铝相关骨病、贫血等并发症。接受铝剂治疗的患者, 应避免使用枸缘酸制剂。同时增加透析次数, 以及透析时使用除磷透析器。我们观察到如血磷控制差的, 运用足量活性维生素D3后, 也效果不好[1]。

3.2 应用1, 25 (OH) 2D3

应用维生素D治疗SHPT, 应控制血PTH为正常的2~3倍其原因是,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需要比正常人高的PTH才能达到正常的骨转化, 维持骨形成率, 而过多的PTH还可能造成动力缺乏性骨病。对轻中度SHPT, 开始0.25~0.5µg/d, 每1~2个月根据血钙, 磷及PTH水平进行调整, 对中重度SHPT采用冲击疗法, 我院都采用口服冲击疗法, 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减少不良反应。PTH (200~400ng/dL) 者, 每次骨化三醇1~2µg/d, PTH (400~1000 ng/dL) 者, 每次2~4µg/d, PTH>1000 ng/dL者, 每次4~6µg/d, 每周2~3次, 采用夜间睡眠前肠道钙负荷最低时服药, 以减少高钙血症发生率, PTH下降至200ng/dL以下或降低50%以下为有效。我们的资料有效率60%。在应用1, 25 (OH) 2D3过程中必须观察血钙磷浓度与钙磷乘积, 当血钙磷明显增高或钙磷乘积>70~75时, 需减量或停用[2]。

3.3 透析要求

许多报道均证实通透性越高的透析膜对磷及PTH的清除率越高, 有助于抑制SPTH的发生, 改善肾性骨病, 尤其是高转运性骨病。根据患者的血钙水平采用处方透析, 或增加透析频度以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使用高通量透析膜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或进行血液灌流有助于体内PTH的清除, 有的容易反跳, 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3.4 手术指征

(1) PTH值升高伴自发性高钙血症, 如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即PTH>1000ng/dL伴高磷, 高钙。 (2) 应用治疗量的骨化三醇 (口服0.5µg/d) 或阿法骨化醇1µg/d, 在未造成高钙血症情况下, 不能有效抑制严重的SHPT[3], 通常有骨损伤的证据伴碱性磷酸酶增高, PTH>500ng/dL, 血磷>3mmol/L, 而含钙的磷结合剂将会加重高钙血症, 因此应用受限或不得不停用。

4 结论

继发性甲旁亢 (SHPT) 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过度合成和分泌, 进而导致骨过度重吸收, 软组织和血管钙化,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 尿毒症患者SHPT的发病机制主要为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活性维生素D3缺乏, 维生素D3受体密度和亲和力降低, 1.25 (OH) 2D3抵抗等近几年许多实验证实了磷本身对甲状旁腺也有直接作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 肌酐水平升高提示透析不充分或摄入较多高蛋白饮食, 二者均可导致高磷血症进一步加重SHPT,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 PTH水平亦升高, SHPT的临床症状明显, 而PTH与血液透析患者增高的大动脉僵硬度有关。血管的钙化增加了血管的僵硬度。参与了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另外高磷血症更多的证据表明降低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应该全面评价患者骨代谢情况, 严格掌握应用维生素D的适应证, 并选择合适的制剂, 用药过程中, 应密切监测血钙, 血磷及PTH水平, 避免高钙血症转移性钙化等的发生, 尤其是心脏瓣膜和血管的钙化严重影响了血流动力学, 这在使用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中尤为突出[5]。对于严重的继发性甲旁亢 (SHPT) 采用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肾性骨病的诊治。方法 监测其血清钙、磷、PTH值, 通过降磷及运用1, 25 (OH) 2D3治疗肾性骨病。结果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肾性骨病运用1, 25 (OH) 2D3治疗有效, 但严重者需手术。结论 对于严重的继发性甲旁亢 (SHPT) 采用手术治疗。

关键词:肾性骨病,血清钙、磷,PTH值

参考文献

[1]王梅.慢性肾衰的钙磷代谢紊乱及肾性骨病[M]//王梅.肾脏病临床与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94-298.

[2]梅长林、徐成钢.肾性骨病[M]//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03-412.

[3]梁敏、侯凡凡.钙磷代谢异常与肾性骨病[M]//叶任高.临床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48-552.

[4]孙世澜.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五节肾性骨病[M]//孙世澜.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454-464.

隐喻性语篇中的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 第10篇

关键词:隐喻,语篇,象似性,文体功能

1 引言

象似性作为语言的一种特征,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形式之中。对象似性理论的研究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上升到了语篇层面。语篇作为语音、词汇和句子的集合,包含了各种象似性理论。因此,从语篇层面来研究象似性就显得更加系统和全面。本文主要是对隐喻性语篇中的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隐喻性语篇中的语言现象,更加彻底地理解隐喻性语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2 象似性理论概述

关于语言的象似性问题早在古希腊就有探讨。1 9世纪末由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斯(C.S.Pierce)正式提出并开始崭露头角。皮尔斯依据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符号三分法,并将符号分为指示符号(index)、象形符号(icon)和象征符号(symbol)或隐喻符号(metaphor)。皮尔斯首先使用了icon一词,并将iconicity引入语言学领域,用其指代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所存在的一种自然关系,这种自然关系就是语言的象似性。换言之,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是指“语言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motivated)”(赵艳芳,2001:155)。根据皮尔斯的划分,语言的象似性包括映象象似性(imagic iconicity)、拟象象似性(diagrammatic iconicity)和隐喻象似性(metaphoric iconicity)。

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可了皮尔斯的观点。而且研究发现,语言的音形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可以用任意性(arbitrariness)观点来解释的。所以,语言象似性观点的提出不仅是对结构主义学派语言任意性观点的挑战,也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

1965年,Roman Jacobson在其著名论文Quest for the Essence of Language中以恺撒的一句名言“veni,vidi,vici”(I came,I saw,I conquered.)为例,提出了句序与时序之间存在象似性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John Haiman在皮尔斯的基础上将拟象象似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成分象似强调的是在语符和意义两个层面的成分之间存在一形对一义的现象;而关系象似强调的是语符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构间的关系所存在的象似现象,即语言结构在某一方面可以直接反映现实或概念结构。拟象象似主要存在于句法层面,包括顺序象似性(sequencing iconicity)、距离象似性(proximity iconicity)、数量象似性(quantity iconicity)、对称象似性(symmetrical iconicity)和标记象似性(marked iconicity)等。自此,对象似性理论的研究从语音和词汇层面上升到了句法层面。

1994年在瑞士的苏黎世(Zurich)召开了“语言与文学中的象似性”专题讨论会后,由Max Nanny和Olga Fischer于1999年主编出版了From Miming Meaning—Iconicity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一书,这是语言学家和文学家第一次联手对象似性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标志着对象似性理论的研究已经扩大到了语篇层面。

象似性理论研究的迅猛发展不仅为语言学研究向多元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开拓了思路,同时其理论的不断完善也大大增强了对语言的阐释力,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语篇的理解。鉴于此,本文将以可读性最强的隐喻性语篇为语料,分析其中的映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以及各自在语篇中的文体功能,以便更好地运用象似性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

3 隐喻性语篇中的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分析

3.1 隐喻语篇中的映像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

映像象似性是指符号的声音或外形与其所指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性(张喆,2004:16),主要包括语音象似和形状象似。其中语音象似包括拟声(onomatopoeia)和语音象征(sound symbol)。拟声即对人或物发出的自然声音的摹仿,如chuckle,bang,murmur,giggle等,都是直接模仿人或物发出的声音。拟声不仅使得文章读来生动、可信,还能调动人的视觉,引起感官之间的连锁反应,给人一种声音入耳、情景入目、身临其境之感。语音象征(sound symbol)主要是指特定的语音形式能引起某种心理联想。语音象征能引起感官之间的共鸣,达到扣人心弦、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如丹麦语言学家Otto.Jesperson发现/i/轻快、细小,/u/则忧郁、苦涩。(转引自郝文杰,2003:38)再如英语中gl-开头的单词通常含有“光”的意思,如glimmer,glare,glimpse等;以sl-开头的单词通常有“滑动”的意思,如slip,slipper,slide等。此外,英语诗歌中的格律也可以反映或烘托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如在惠特曼的《啊,我的船长!》一诗中,全诗使用传统格律,使得整首诗的气氛显得庄重肃穆。尽管诗人本人是提倡用自由体写诗的,但在悼亡诗中使用传统格律能更好地烘托诗人对总统的哀悼和爱戴之情。

形状象似主要包括象形文字和图形诗。例如,字母M的外形酷似“山”的形状,因此英语中很多带有m的单词,如mountain,mound,mill等都表示与山石有关的意思;同样,英语中字母Z的外形给人一种蜿蜒盘旋的感觉,因此zigzag一词就带有“蜿蜒”之意。形式有关联,意思也就接近。但象形文字只限于词汇层面,而语篇层面上的形状象似则主要体现在图形诗上。下面以Roger Mc Gough的40-Love为例来分析隐喻性语篇中的映像象似。

这篇诗歌所隐含的主题思想是一对中年夫妇之间存在的情感隔膜和对恃。这首图形诗只有简短的20个单词,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单词,而且爆破音和鼻音出现的频率较高。一般认为,英语中的爆破音响亮,通常用来表示物体发出的声响;鼻音模糊凝重,常常用来表示嘈杂之声。在这首诗中,爆破音和鼻音传递的是打球发出的声音。正如英国文学家Pope所言,“声音应该是意义的回声”(The sound must seem an echo to the sense),单音节词的频繁出现和单调的节奏,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年夫妇打球时的单调,也联想到了这对夫妻婚姻生活的乏味。(辛献云,2006:69)通过这种语音效果,读者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年夫妇当时打球时的“啪-啪”声响,还能感受到到中年夫妇之间的情感隔膜。

此外,从诗歌的形状不难看出,左右文字中间的竖线,不仅代表了“球网”,也暗示了夫妻之间的隔膜。寥寥数语,加上巧妙的结构排列,展现给读者的不仅是一幅中年夫妇打网球的场景,更是一幅心存隔膜的中年夫妇的生活画面,其日常生活的不和谐、尴尬,都一一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巧妙的结构安排很好地阐明了诗的主旨。

再如:

这首短诗一共26个单词,作者却匠心独运地将其排列成“树”形,突出了“圣诞节”这一主题;同时huddld一词,并非是诗人拼写错误,而是有意为之,其目的在于使字母的排列显得更加紧密,从而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拥挤之感(郝文杰,2003:40),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此外,研究发现,英语中的元音预示着热闹和欢快。这首短诗中频繁出现的长元音和双元音,如/a:/、/i:/和/ei/,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3.2 隐喻性语篇中的拟象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分析

相对于映像象似性而言,拟象象似性比较常见,而且在隐喻性语篇中更为广泛。拟象象似性主要是指以语言符号的构成成分来类比其所指对象的构成成分。它包括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等。顺序象似性主要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心理顺序象似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象似性主要是指语言结构的线形排列顺序与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或空间方位顺序一致,如I came,I saw,I conquered.(Julius Caesar)三个动词的前后顺序实际上反映了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再如up and down,here and there,in and out等,这种不可逆转的空间方位的二元组合其实是以人的认知顺序为理据的。人类先高后低、先上后下的认知顺序基于人类直立行走的特点和万有引力的自然现象,而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的认知顺序则源于人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规律以及对自身身体的感知和认识。Leech认为心理顺序是指句法顺序体现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出现的顺序(转引自辛献云,2006:69),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文,虽然共有5个部分,但作者并没有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打乱了时间顺序,先从女主人公艾米莉去世开始,接着写三十年前的臭味事件和她的父亲之死,然后描述艾米莉和男友霍默的约会等,最后以艾米莉的葬礼和发现霍默的尸体结束故事。作者打乱时间顺序,对事件进行“杂乱”安排,一方面使得文章充满悬念,另一方面象似了女主人公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混乱人生,同时也暗示了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潘学权,2008)

距离象似性是指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与其概念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即“属于同一感念范畴的事物倾向于以语言学的方式归于一起,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的事物则按一定的距离置于特定的位置”(卢植,2006:77)。例如英语中多个形容词的排列顺序,即离中心词越近的,与中心词的关系越紧密,意思也就越重要。数量象似性主要是指语符的数量与其所表达的概念呈正相关的关系,即语言符号越多,其意思越丰富,如英语中的完整句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和省略句close the door,尽管两个句子字面意思相近,但是联想意义和情感意义则各有不同:前者句子较长,语符较多,暗示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较大,表达显得委婉,而后者句子简练,说明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关系密切,用语较为随便。对称象似性是指概念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形式并置在一起,常见的并置手段有排比(parallelism)和回环(regression)等。

下面以《复活节的翅膀》一诗为例,分析这首隐喻性极强的语篇中的顺序象似性对语篇主题的烘托作用:

诗人借用《圣经·创世纪》的典故:上帝造人后,亚当和夏娃因愚昧无知而偷吃禁果,终被赶出伊甸园,直到最后忏悔而重获伊甸园。本诗以上帝造人开始,接着写人类的堕落,再到最后的复活。这样的文字叙述正好与人类的发展历程不谋而合,不仅体现了时间顺序,也体现了人类由堕落到升华的空间顺序。(郭亚星,2008:36)文字叙述与时间顺序的对应,使得文章有虚也有实,给读者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动态画面,文章因此而富有美感,主题也更加突出。

本诗的第一句讲上帝造人,并赋予人类财富,为了强调人类富足的程度,诗人用了8个单词,语符是这一节最长的。慢慢地,诗行的单词数量由8个减少至2个(Most poore),暗示了人类从富可敌国到一无所有。至此,诗人又笔锋一转,从With thee开始,后面每句诗行的语言符号逐渐增加,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展翅高飞的画面,也体现了人类复活升华的过程。诗的第二节的首行讲的是“我”所生活的年代的痛苦,一共用了7个单词,是这一节最长的,体现了痛苦之多。虽然诗人没有极力渲染痛苦的繁多,但是字里行间,语符的数量,却已经体现了这一主题。语符的数量与其所表达的意思相互照应,使得整首诗歌用语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扣人心弦,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再看下面这首短诗:

整首诗只有两节,而且前后重复相同的内容,第一节的开始作为第二节的结尾,第一节的结尾作为第二节的开头。这样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安排,使得主题更加鲜明,不仅表达了恋人那种依依不舍、欲罢不能、愁肠百结的离别之情,还深情地再现了那种情人惜别、一步三回头的感人场面。

3.3 隐喻性语篇中的隐喻象似性及其文体功能分析

隐喻象似性涉及到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通常是指一个熟悉的概念投射另外一个陌生的概念,前者被称之为源域(source domain),后者被称之为目的域(target domain),利用源域的特点来解读目的域。“隐喻的形成需要符号与对象之外的第三个事物的帮助”(李鑫华,2005),也就是说我们对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思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在第三者基础之上的。例如,对“女人是花”这句话的含义的理解就需要借助于“花”,通过“花”的特点来联想“女人”的特点。再如,“她是个活菩萨”,如果不清楚“菩萨”的特点,就无法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对“她”的理解需要借助于“菩萨”的特点,以菩萨的“乐善好施”来表现“她”的仁慈。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最大的可读性,语篇制造者往往会使用很多的象征或隐喻等手段,从而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而作为可读性最强的隐喻性语篇中自然含有丰富的隐喻象似性。对语篇中隐喻象似性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搭建起语言符号与思维对象之间的一座认知桥梁,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知比较抽象的事物或者说文本本身之外的更深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复活节的翅膀》这样一首隐喻性极强的诗篇中,诗人把“我”比做“云雀”,把“飞翔”比做“胜利”。云雀的飞翔表现了复活和升华的主题;云雀在日出时歌唱,升起的太阳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暗示了耶稣基督的光辉可比太阳以及不朽永生的意义。(苏晓军,2007:123)

英国文学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也是一部寓意性很强的力作,其中丰富的隐喻象似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小说讲述主人公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所见所闻,隐喻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小人国是大英帝国的缩影,两类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其实折射的是英国内部的党派之争;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所陈述的政治制度的反驳,其实就是对英国选举制度和议会制度的否定;飞岛国上科学家和文人的幻想与不切实际,暗示着当时英国社会科技和文艺界的荒诞;在慧马国,处于主宰地位的是理智的马,而被主宰的是貌似人类的怪物,揭示了人类社会战争的本质和法律的虚伪。可见,隐喻象似性架起了一座帮助读者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周围世界与文学作品内涵的认知桥梁。

可见,隐喻性语篇中的象似性需要读者去寻找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象似性,通过源域来解读目的域。隐喻象似性不仅使得语篇表达抽象,表意丰富,还激发了读者的联想,使得语篇有实有虚,增添了文章的艺术张力。

4 结语

妇性性功能障碍有遗传 第11篇

女性从来没有或者很少能体会到性高潮的现象很常见,这一点和男性很不一样。早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对问题原因的探索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

最常见的推测是环境因素,而不是生理因素。

比如说,他们会说是从小压抑性的教育、保守的宗教信仰或男性社会压力抑制了女性的性能力,使得女性甚至不敢谈论自身的性问题。

英国的研究者破天荒地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对参加研究的3500多名成年女性双胞胎进行了调查,以探索遗传和环境对女性性高潮的影响。

同卵双胞胎姐妹拥有同样的遗传基因,而非同卵双胞胎姐妹则只有50%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

因此,假设两种双胞胎姐妹都条件相当,如果在同卵双胞胎姐妹当中发现一种现象,但是在非同卵双胞胎姐妹当中却发现不了,那么这就可以推断出是遗传因素造成了差别。

研究结果发现,总的来说,在回答者当中几乎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32%)说她们在性爱过程中从来或几乎没有达到过高潮,21%的人说在自慰当中仍然无法或几乎很少能达到高潮。

最大的差别是同卵双胞胎姐妹和非同卵双胞胎姐妹之间的回答。

在同卵双胞胎姐妹当中,31%的人说她们一直或经常能在性爱中体验到高潮,39%的人说自慰能带来高潮。而在非同卵双胞胎姐妹当中,前者的比例只有10%,后者的比例只有17%。

研究者说,研究结果很明显地表明遗传是能否达到性高潮的因素之一。研究报告中说道:“我们发现在能达到性高潮的各种原因当中,潜在的遗传因素占34%到35%,像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社会阶层或教育等环境因素没有或者只起了很小一部分作用。”

四性强化教研组功能 第12篇

协调性

教研组作为学校一个科研集体,需要具有协调性意识。首先是协调学校整体工作,服务于学校整体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安排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作用。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充分研究校情、本组教师教情、学生学情、家长配合度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就是组内教师之间的协调。因为年龄相异,教学风格有别,研究方向不同,组内教师之间要想形成一个高效团队,也是需要协调的。组内协调,可以通过教研组会、备课组会议等形式协调,此外,组内还可以通过聚会、旅游等生活化方式加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非正式协调效果更明显。

前瞻性

教研组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因此必须要有前瞻性。对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学情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处理、教辅资料选择、考试研究等都应该有一定高度,不能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

要注意加强本学校教学的理论学习,不能近视地认为没有作用。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的学习不能是勉强的,不能只是看看、画画、抄抄,而要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真正从理论中汲取营养。要学会选择性读书,不能一味追求所谓前沿而不顾自己接受能力。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教研过程中,要注意吸收最前沿的动态信息,作为活水引入自己课堂。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也更能受到学生欢迎。

互助性

团队意识最强调的就是互助性,这是一个团队凝聚力得以体现的基本保证。互助,是双向的。现在教研组强调以老带新,搞“青蓝工程”无疑是有效的,能够将老教师的特长尽快传承给年轻教师,促进其快速成长。但是,就结队帮扶来说,也要考虑到互助功能。

年轻教师其实也可以反过来帮助老教师。在普通话、电教辅助设备的使用、与学生的亲和力等方面比起老教师来具有明显优势,这方面也可以教给老教师,让他们与时俱进,使他们教学能如虎添翼。

各备课组之间也存在互助性。毕业班备课组需要其他年级组通力协作,毕业班备课组也能将最佳经验传授给下面的备课组。由此在互助中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提高。

此外,目前各学校的管理模式都是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作为教研组要主动加强与年级组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不能弱化自身管理功能。只有形成合力,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最大化。否则,极易形成“短板效应”而影响大局。

反思性

反思应该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是自我成长的催化剂。而反思还必须做到务实有效,不能走过场,停留在小结上。以教研组最常见的活动评课为例,如果一味只唱赞歌,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要诤言相评,才能取长补短。

反思要立足于自己教学实际,多媒体用到什么程度合适,课堂上老师讲多长时间合适,作业量到底要多大等方面都值得反思。

还有要注重及时将反思结果形成文字。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能有效梳理反思的过程,并定形为自己的思考模式,这样的进步是长效的。

上一篇:公共卫生专业下一篇:调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