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的技巧与禁忌

2024-08-27

摄影构图的技巧与禁忌(精选5篇)

摄影构图的技巧与禁忌 第1篇

关键词:摄影,构图技巧,禁忌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 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 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作结晶, 它更来自于主观对客观物象的选取, 这种选取不是轻易地按下你的快门, 而是充分体现了你的艺术构想和审美取向。艺术摄影更是如此, 同样的地点, 同样的内容拍出来的照片效果都不大一样, 有的平平淡淡, 有的光彩夺目, 其原因就在于优秀的摄影者对景物进行了恰当的组织和处理, 使景物的大小, 主次, 明暗, 疏密, 动静等变化都能在画面中适当地表现出来, 这一切都需要拍摄者具有高超的构图知识和技巧。很多摄影大师, 之所以被称为大师, 就是他们能够利用高超的摄影技巧和构图知识, 把许多被常人认为平淡无奇的景物, 拍摄成令人赞叹的传世杰作。

摄影画面的构图, 有被公认的一般性法则, 但这些法则有时又不是绝对的, 不可以生搬硬套。大家所能接受的一些构图法则, 也常常会有例外, 而且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新生的将最终取代陈腐的。由此可见, 艺术创作在表现方法上是极其灵活的, 他没有既定的公式, 也不应有僵死的, 一成不变的教条, 要依靠摄影者根据被摄现对象的具体情况, 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和摄影者自己的创作意图进行灵活处理。摄影者在现场有充分的选择和决断的自由。这样说, 并不意味着摄影画面的构图可以随心所欲, 草率从事。相反构图的好坏, 常会影响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是否表达得鲜明, 它的艺术形式是否有感染力。对摄影构图的研究, 实际上就是对形式美在摄影画面中具体结构的呈现方式的研究。诚然, 经典的摄影构图理论, 是历代艺术家通过实践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的经验, 是适合于人们共有的视觉审美经验, 符合人们所接受的形式美的法则, 是审美实践的结晶。从总体表现形式来看是多样的, 而每一形式都有其针对于不同内容的表现方法。吸收前人的经验对摄影艺术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

1. 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有的也称井字构图, 实际上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 就是把画面平均分成九块, 在中心块上确定四个角的点, 用任意一点来安排主体位置。实际上这几个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是最佳位置, 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 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 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 左面比右面强。要注意的是视觉平衡问题。

2.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 一般来讲是按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景物位置, 使构图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倒三角、斜三角。而斜三角最为常用, 它灵活多变, 此构图具有稳定平衡的特点。

3. S形构图

S形构图, 画面能展示出较强的韵律, 使曲线上的景物得到充分的体现。S形构图富有动感, 表现力强。此构图适用于各种画面, 远景俯视拍摄效果最好, 如公路、河流、沟壑等地域的自然变化。也可表现众多人物、动植物的曲线排列。通常情况下, S字形构图的走势, 大都是从画面右上角向左下角延伸。

4. 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 是把画面分成四份的构图方式, 画面中心经纬两条线交叉, 在中心点的位置安放主体。这种构图, 画面具有安定、平和与庄重神秘的感觉,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呆板等不利因素。但它能产生平行透视的视觉效果, 适合表现对称的景物, 如建筑等。

5. A字形构图

A字形构图, 是以A字的形式来安排物象结构的, 它有极强的稳定感, 以及向上的冲击力。这种强制式的视觉引导, 能强烈地吸引观者的目光, 在A字形构图中, 不同的倾斜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这种构图形式新颖, 主题鲜明。

6. 三分法构图

此构图把画面横分成三个等分, 每一个等分中都可放置景物, 它能将较大的空间和较小的物象统一在同一画面中。这种构图场面开阔, 画面明朗, 构成简洁, 多用于拍摄大海、白云、辽阔的草原等

7. V字形构图

V字形构图是极富变化的构图形式, 也可以横放, 无论怎么取势, 但交合点都是向心的。双用型V字构成W构图形式, 能使对象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V字单用时画面有不稳定的感觉, 而双用时却有很好的向心力, 并且有可靠的稳定感。正V形构图多为前景的框式结构借此来实现主要景物的透视关系。

8. 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也就是O形构图, 一般主体在圆圈中, 形成良好的视觉中心。它可分内圆与外圆的构图形式, 外圆自然形态饱满充实;内圆空间松快, 如隧洞、管道。外圆一般空间较大内圆较小。圆内主体自然富有变化, 同时又有很好的空间透视感。画面的视点可在圆心, 也可偏离中心点, 会产生明显的动感。

如果是多圆交叠组合, 可产生连环式的光影透视效果, 这种效果动人心弦。如进行曲线搭配, 效果会更加显著, 有相当好的节奏和韵律。

9. 口字形构图

口字形构图也称框式构图, 一般都是作为前景来摄取对象的, 多利用山洞、窗口、石壁、林隙作为框架表现主体对象, 这种环境符合人的视觉经验, 我们能够透过较近的空间来看远景。这种强烈的透视效果, 出色的构图方式, 使得画面主次分明, 产生耐人寻味的美感。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具备良好的构图方式, 便会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摄影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

理论来源于实践, 虽然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构图方式和技巧, 但也不能十全十美地拍好每一个作品, 有时会犯下生搬硬套的错误, 比如:

1. 画面撑得太满

初学摄影者容易出现这个毛病。他们经验不足, 往往把对象拍得过大, 画面显得呆板、拘谨, 缺少空间感。这对照片后期处理剪裁很是不利的。

2. 地平线倾斜

常有人为了将一些高大建筑物拍全, 在取景时有意把画面倾斜, 争得空间。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会使画面失去平衡, 所拍场景的视觉效果往往很不舒服。

3. 动体方向空间不足

在拍摄侧面人物或带有方向性运动的物体时, 运动方向的空间留得很小, 给人以“头撞南墙”的感觉, 画面主体偏离重心, 给人以压抑、失衡感。

4. 前后景物粘合

选择背景不当, 有树木、电线杆等物体从头或肩上冒出的情况, 影响人物的形象, 影响画面美感。

5. 喧宾夺主

拍摄者摄取高大的背景或环境时, 重景不重人, 把镜头抬得过高, 景物拍得较全, 但人物在画面中只剩下胸以上的部分, 造成主体被淹没的效果, 很不美观。

6. 画幅割裂

取景时对地平线的位置处理不当, 特别是在拍风景作品时, 把画面上下一分为二, 这种平均分配的方法, 死板僵硬, 缺乏活力。

7. 主题趣味缺失

每件作品都应有趣味中心, 这样才能有效地产生视觉吸引力, 但对所有景物一味追求“兼收并蓄”, 缺乏“忍痛割爱”的意识, 就会造成主次不分、结构散乱的现象。

8. 表情不一, 各顾东西

拍摄合影时, 部分人物安置不妥, 就已成像, 没有形成一个趋向中心的态势, 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

9. 影调失衡

取景构图时, 不能够精心考虑设计画面的构成形式, 包括色彩、明暗、黑白灰关系, 对比失调, 直接影响画面的艺术效果。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 总是作者按自己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布局, 以使画面完整、严谨、具有一定的章法。正如一篇好的文章, 必须主题明确, 语言清晰, 段落分明, 有一定的章法一样。被摄影者框到画面中的图像, 已不再是生活各自独立的存在, 而是在画面上赋予它们各自不同的地位, 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关系, 为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起着不同的作用。构图是摄影者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它涉及到美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 摄影构图艺术是一个需要我们永远学习与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登印等.摄影技术基础.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摄影构图的技巧与禁忌 第2篇

那么什么是专业的摄影呢?

首先一点就是相机是你的画笔和画布,而你是画家,你需要用一种相对确定的方式去绘画,摄影的操作技巧就是要排除这种不确定性。

其次,摄影要传递一种情感。罗丹有句名言:“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放,每个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生活的品鉴和解读。摄影同样是摄影人表达情感的载体。

再次是,所谓摄影技巧就是善于使用摄影的本体语言,包括光影、色彩、线条、图案、质感以及景深,主要工具就是光圈、快门速度、焦段。

专业摄影就是,拿起相机前,我知道我要表达什么;拿起相机后,我知道如何传递我想表达的、如何引导和控制观众的视线;后期的时候,如何强化我想传递的情感。

0起点的基础

一定要使用单反相机

可以使用胶片单反或者数码单反相机,以下提到的“单反”都是指数码单反。数码单反与卡片相机(包含微单、智能手机、卡片机)相比不仅外观有区别,更重要的是由于内部的基本构造上根本性的差异所带来使用时的区别。

单反相机最明显的优势是全程可控、可靠。你是否体会过按住快门半天之后才“咔嚓”一声拍照,但这时精彩画面已经溜走了?单反相机使用的是光学对焦,所以对焦的速度跟卡片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可以说即便最便宜的单反的快门相应速度也是值得你托付的。

专业摄影的基本原则

笔者是《纽约摄影教程》的拥趸,在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标准方面也完全接受《纽摄》中所倡导的理念:

1.一个鲜明的主题。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3.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一直到看完《纽摄》,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说“摄影是减法艺术”,这一点是拍摄时非常重要的出发点,画面里还有什么是多余的——画面里所有的要素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不能喧宾夺主。

熟悉你的相机与基本练习

如何端相机

有人说了,拿相机我还不会吗?您还真不一定完全会。从摄影时端相机的姿势,几乎可以一眼就看出来那些是新手,就是那些双手同时捏住机身的。

相机机身和镜头功能键布局是根据最稳定的姿势设计的,它可以在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提供便捷的操作,达到眼睛不离开取景器就可以实现快速调整曝光组合及光圈。这也是一个必备的基础技能。

以右眼观察取景器为例:

1、站立,双脚左前右后、左直右八,练武的管这种站姿叫做“不丁不八”,这种站姿可以做到攻守兼备,原地不动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如果需要也可以快速调整步伐和高度。

2、右手抓住机身,右臂应紧贴身体躯干以获得更稳定支撑,负责快门、快门速度、光圈及合焦等;

3、左手在身体正前方大概下巴的高度,虎口向前手心向上的托住镜头,负责调节焦段或手动对焦,以及闪光灯等。

4、右眼,相机就是设计给右眼取景的,眼睛要贴近取景器可以完整的观察到取景器全部,包括画面以及各项参数;已定不要紧紧的贴近取景器,防止相机被磕碰时对眼睛造成伤害。

5、左眼,至少要做到仅合焦的时候是闭眼,其余都是睁开的,如果有可能一直睁开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以上所有的姿态都是一个目的,在保证稳定支撑的情况下获得更便捷的操作。

第1周练习

【固定目标练习】

确定一个目标,可以是任何物品(窗台上的苹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像战士练习端枪一样,从单肩挎着相机开始到适合自己的标准姿势,用取景器中最中心的合焦点瞄准目标,并观测到各项参数。

【移动目标练习】

在街道上选定一个移动目标,汽车、自行车、行人均可,从自然状态下到端起相机,用中心合焦点瞄准,并保持跟随状态。

注:以上练习每天2-3组、每组30次,达到形成肌肉记忆姿态相对固定。

合焦

1、手动对焦

左手将镜头上的对焦开关拨向MF(必须是盲操作),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不是变焦环,对焦环一般靠近镜头外沿),同时眼睛往取景窗中观察,主体清晰时就对焦准确了;裂像对焦,相机的正中有上下分割的半圆,图像是割裂的,只有合成整体才是对焦成功。有的镜头可以在AF自动对焦挡直接手动对焦,大部分不是,需要注意不要伤到镜头。

2、自动对焦

半按快门进行自动对焦,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对准被摄物体,半按快门时相机就会自动对焦,对焦完毕后完全按下快门拍摄,你可以用转盘或方向键选择焦点。

3、中央点人工自动对焦

我强烈建议采用这个模式!所谓中央点对焦,就是说将对焦点固定为中央那一点。原因是:(1)所有相机都是多点对焦,在拍摄时,相机会自动选择“它所认为”的对焦点——而不是你认为的,有时候,这种选择是对的,而有时候,则未必是你想要的那个一个对焦点。如果要调整话还需要另外选择,这样就有不确定性存在。(2)由于镜头是球面透镜,所以越靠近圆心(中心)的对焦就越准确,离中心越远的对焦点的对焦能力越弱。所以你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最中央的那个点(圆心)一定是对焦能力最强的。

以时C家的相机举例,可以在C.Fn中设定将对焦点固定在中心点,并在机背上有一个专门的功能键用于对焦,对焦之后再构图。

第2周练习

[中心点合焦练习]

仔细阅读说明书,将对焦点固定在中心焦点上,延续上面固定目标,每次用中心对焦点瞄准目标后先按一下对焦的功能键,在取景器的中心点变红并听到合焦的声音。

第3周练习

[移动目标中心点合焦练习]

将中心对焦点瞄准移动目标后按下对焦的功能键,在取景器的中心点变红并听到合焦的声音;身体转动(相机、手臂与身体的位置固定不变)是相机跟随移动目标,转动15-30度,再次按下对焦功能键,再次对焦并听到合焦声音。

第4周练习

[固定目标重新构图练习]

用中心对焦点对焦,合焦后,重新构图,将目标摆放在画面的4个黄金分割点,按下快门。

注:每天练习2-3组、每组30次。

小结

1、艺术就是情感,摄影是表达情感的载体。

2、所谓专业摄影技巧就是有控制地传递我想表达的。

3、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是全程可控、可靠。

4、练习并掌握正确的端相机。

与人交谈的禁忌与技巧 第3篇

一、交谈的禁忌

1. 忌交浅言深

即交情不厚不能谈深入的问题, 比如身高、体重、年龄、婚姻、收入等个人隐私和产品配方、成本、净利润等行业机密。

曾经一位学生在老师办公室同老师聊天, 当看到电脑屏幕上老师女儿的照片后赞了一句, 然后问:“老师, 您爱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令离婚多年的老师颇为尴尬。还有人问金正昆教授:“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金教授答:“挣的跟别的教授差不多。”那人很认真地追问:“那么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金教授再答:“国家给多少, 就是多少。”那人又“再接再厉”地打探:“国家到底给你们多少?”[1]这都犯了“交浅言深”的忌。同样, 如果问到行业机密, 就会换来客气的无效答案或不客气的拒绝。

2. 忌不通世故

世故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老于世故固然令人生厌但不通世故同样不招人喜欢。

鲁迅先生有篇短文叫《立论》, 讲到一户人家生了孩子做满月, 客人有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有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们都得了感谢。唯有一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他得到大家一顿合力的痛打。该打么?也是该打。他讲话的场合不对。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讲话中引用过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怎么没人非议的“人固有一死”呢?那是在论述人生和纪念烈士的场合, 不是在人家的满月酒席上。

有一位做儿子的, 在父母资助下买了套房子, 房子装修好后, 喜滋滋地领着父母参观。他指着三个卧室一一介绍“这是我和小薇的房间”, “这是妞妞的房间”, “这间做书房, 摆上张床, 小薇的爸妈来的话住这里。”这时看到母亲脸上表情木木的, 似乎不高兴的样子, 他猛然意识到话说得不妥了。虽然父母住得近, 不大可能住在自己这儿, 书房的那张床就是为外地的岳父母准备的, 但表述成“两边父母来了都可以用”或者“客人来了住这里”不是更好吗?

3. 忌不顾他人感受

俗话说:“当着矮人不说短话”“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都是告诫谈话者, 不能只顾自己说得痛快, 不顾听者的感受。

一位母亲过完节后同大女儿聊天, 随口感慨道:“你们姊妹四个, 数小丽 (小女儿) 工资低。她买了那么多东西, 数她最大方了。”大女儿当时就不高兴了, 开始和母亲理论短长。

前些年河南人在外地名声不好, 在公开场合, 以偏概全、恣意抹黑河南人的现象很严重, 以致许多在外的河南人不敢承认自己是河南人。施一公教授在《我是河南人》的文章结尾, 不无激愤地说:“我不仅是地道的河南人, 更准确点说, 我是驻马店人。今后, 您贬损河南人之前, 最好四下观望一下, 免得我在场让您下不了台。”

4. 忌以自我为中心

人群中总有些人很“自恋”, 谈话时话题总围着自己转, 话语中“我”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弄得人厌烦不堪。这些人既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法则是“以对方为中心”, 又不懂得最基本的人性。人首先对自己最感兴趣, 你大谈自己的同时, 会让听者觉得你这人唯我独尊, 不把听者放眼里。所以, 作为一个好的交谈者, 在适度谈“我”的同时, 尽量使用“你”“您”这些词, 引导别人谈论他们自己。

二、交谈的技巧

1. 寻找共同话题

这是人由陌生走向熟识的开端, 一般刚认识的同学、同事、朋友运用这种技巧, 可以很快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首先, 可以从时令、气候、环境、电影、电视、新闻谈起。这些是很宽泛的话题, 人人可谈, 不仅容易发现对方的意趣, 而且能够增长见识。比如一个刚到北京工作的新人, 向同事请教有关气候和环境的问题, 一定不会冷场, 还会得到很多的教益;再和人聊聊热门新闻、热播电视剧, 还能很快发现和自己情趣相投的人。

其次, 可以从家乡、职业、经历、性格、爱好、烦恼谈起。这些虽是很私人的话题, 但容易叩响人的心扉, 引起人的呼应。一般刚入学的大学生都是从谈家乡开始发展友谊的:“你家是哪儿的?”“××。”“你们那儿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话题自然而然开始热烈起来。国外有一则“一句话成就一位金牌推销员”的故事。故事中那位叫乔·库尔曼的寿险推销员在25年的推销生涯中销售了4万份寿险, 平均每日5份。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库尔曼把成功归结为“用一句具有魔力的话来改变糟糕的局面”, 这句有魔力的话是:“您是怎么开始您的事业的?”[2]即从职业做谈话切入点, 展开深入交流, 建立信任, 进而销出产品。

2. 如何提问

提问可以把握谈话的方向, 换句话说, 可以增强你的控制能力。提问的问题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选择题, 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例如:“你是哪里人?”“你经常跑步吗?”“你想喝茶还是喝咖啡?”提问封闭式问题的好处是答案简洁明晰, 不给对方更多发挥的空间;坏处是会导致谈话枯燥, 产生令人尴尬的沉默。对方如果不停地回答封闭式问题, 就会觉得自己在接受警察的询问。

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 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 需要解释和说明, 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性。例如, 在询问某人的家乡, 获知其来自江苏盐城后, 可以接着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你的家乡为什么叫‘盐城’?”“盐城有什么美食?”“盐城有什么名胜古迹?”

与人谈话时, 根据需要交替使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可以使谈话气氛热烈。

3. 学会倾听

交谈是双边活动, 这就要求交谈双方不仅会提问, 而且会倾听、会回答。

倾听首先要专注。专注表现在听话者常常采用复述、探究和验证主题的方法参与到谈话中来。“复述”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语, 证明你在用心听。“探究”就是通过有启发意义的设问, 可以获得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验证主题”就是当主题变得不清晰时, 听者可做验证式发言:“您刚才说的是……”“您的意思是……”例如:公司王经理意识到他的秘书李丽近来工作负担很重, 想减轻李丽的工作负担, 于是对李丽说:“近来你的工作很重, 所以我想把客户回访的事交给小马去做, 你看怎么样?”李丽听到之后第一反应是:上司认为她工作能力不强, 无法承受现有的负荷, 感到很委屈。李丽这时应当采用“验证主题”的回答才不会产生误会。

倾听的最高境界是听懂弦外之音。它要求听者透过交流和交流的语境, 了解对方的观念、情感, 揣摩解读言外之意。比如:一个小孩磕破了膝盖, 开始大哭, 你看到了会怎么说呢?是“别哭了!没那么疼的。”还是“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要坚强!”还是“磕破了有点疼哈, 下次走路注意脚下就不会摔倒了。”孩子会喜欢第三种话语, 他需要的是安慰。又如金正昆教授在谈礼仪时举过一个例子, 他说女性对自己相貌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尤其年轻女子。但有时候她跟老公、跟男朋友打太极拳, 她跟对方说:“我长得也就是一般人。”其实她要的答案是否定之否定。但对方太老实, 安慰人家说:“反正我也不在乎相貌, 咱俩都是一般人嘛。”金教授评价回应者“不懂得听话听声, 敲锣听音”。

4. 适度赞美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被欣赏的渴望。当你称赞别人的时候, 别人会觉得你善于理解他, 他很可能会向你敞开心扉。当然, 赞美也要适度, 满口溢美之词会让人觉得虚浮阿谀。所以, 赞美是有技巧的。

(1) 具体一些。如果只用笼统的词语赞美别人, 别人就很可能觉得你只是出于礼貌而非本心, 具体一些的赞美更加令人信服。例如:“你梳这个发型很漂亮。”就不如:“你梳这个发型露出了饱满的额头, 显得很有气质。”再如:“你这堂课讲得很好。”就不如:“你这堂课内容丰富, 讲解生动, 表情又那么投入, 我都被深深吸引住了。”

当然, 有些人在听到赞扬之后, 出于谦虚或不知如何应答, 会拒绝你的赞扬:“哪里呀!一般吧。”“过奖了。”从而让你感到受挫, 怎么办呢?

(2) 在赞扬之后加上问题。比如“你梳这个发型……是你自己梳的还是美发师做的?”“你这堂课内容丰富……你从哪里搜集到了这么丰富的材料?”这样的话, 当对方听到你的赞扬时, 只需说声谢谢, 然后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3) 称赞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任何索取。一有索取就会让人觉得你的赞扬不真诚, 是处心积虑的铺垫。一位妈妈听儿子背完一首诗后夸道:“宝贝真聪明!以后多背点儿诗词吧?”儿子嘟着小嘴不满地说:“我不聪明。”

(4) 不要用对方赞你的话去回赞对方。比如:“你的发型很漂亮。”答曰:“你的发型也很漂亮。”这就太敷衍了, 会打击赞扬者的热情。

(5) 接受称赞并说出你的感受。别人真诚的赞扬是一份好意, 大方接受赞扬说明你对那份好意的礼貌。如果对方懂得称赞的技巧, 随机附上一个问题, 你所要做的是笑笑, 表示感谢, 然后回答。如果他没有, 你就可以笑笑, 表示感谢, 最好告诉他你的感受。还是那句:“你的发型很漂亮。”你可以回应:“谢谢!你的话让我一上午心情都很好噢!”

5. 如何劝解

交谈很重要的功能还有说服别人听从你的意见或解开别人心上的疙瘩。

劝服别人很不容易, 尤其对于倔强的人。这时候, 站在对方立场上, “为你着想”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战国策经典篇章《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老臣触龙就是这么说服倔强的赵太后的:你疼爱小儿子长安君, 封给他膏腴之地却不让他为赵国建立尺寸之功。一旦您去世了, 长安君何以继续立足于赵国呢?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比如:饭后男子要抽烟, 妻子说:“你把烟灭掉好不好?我受不了。”女儿说:“爸爸, 少抽一根烟吧, 对你身体不好。”这人愿意听谁的呢?

当别人有了烦恼向你倾诉, 你就有了劝慰别人的义务。生活的复杂在于事物有其多面性, 被困扰的人往往只盯着不利于自己的一面。这时, 劝慰者就要引导对方换个角度看问题。例如《红楼梦》第77回, 王夫人因为需要用人参配药, 左右寻觅不到合用的, 因而感慨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 自来家里有好的, 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 反倒各处求人去了。”宝钗在旁劝道:“这东西虽然值钱, 究竟不过是药, 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 得了这个, 就珍藏密敛的。”宝钗很会说话, 她先提高了送人人参的道德高度, “是药, 原该济众散人”, 又化解了贾府缺人参的尴尬, 咱们不是“那没见世面的人家”, 不必“珍藏密敛的”, 说得王夫人点头称是。再如小说《新结婚时代》中, 顾小西同何建国离婚后不能忘情于他, 小西的父亲劝女儿同何建国好好谈谈, 小西有顾虑地说:“爸, 他现在是技术总监了, 是公司领导, 年轻的单身的公司领导, 人长得又帅。不用看想象都能想象出来, 有多少年轻小姑娘想拼命巴结他。您不知道现在的小姑娘有多厉害, 凡是让她们看上的, 能给她们带来好处的, 奋不顾身, 直奔主题, 坚决拿下。”小西爸劝道:“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男人也是很念旧的, 旧人和新人比, 旧是劣势但同时也是优势。”“新人有热度, 但旧人有厚度, 可以省掉很多的磨合。”最后, 小西欣然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总之, 与人融洽地交谈是很美好的事情, 也能显现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以借鉴。

摘要:文章从实用的角度, 分析了与人交谈的禁忌和技巧。交谈的禁忌有:忌交浅言深、忌不通世故、忌不顾他人感受、忌以自我为中心;交谈的技巧有:寻找共同话题、如何提问、学会倾听、适度赞美、如何劝解。

关键词:交谈,禁忌,技巧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礼仪金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6.

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第4篇

想要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给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出色的框架搭建,即照片的构图。一般在摄影构图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构图技巧一:就是要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的重要性往往体现在人像摄影上。人像摄影,自然人是摄影的主体,但是很多朋友拍出来的照片上人像却特别小,以至于看不清人物的表情。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摄影对象过分靠近景物而远离镜头,人物与背景处于同一个位置,难以区分前景和后景,照片也随之失去了重心。而在拍摄主体为风景的风光照片时,构图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保持画面结构紧凑,这就要求从众多的对象中选择一个点作为照片结构的重心,常见的如一座小桥或者一处小建筑,这个中心可以起到联系画面整体的作用。

构图技巧二:尽量使背景简洁,过于繁杂的背景画面会干扰照片对主题的表现。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摄影的目的是为了再现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者人像,而不是简单地记录现实,因此画面的处理和背景的选取都应该照顾到主题的需要。简洁的背景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构图技巧三:根据画面参照典型几何位置构图,包括井字结构、对角线结构、黄金分割等,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液晶屏辅助实现。所谓井字结构是通过井字形的四条直线把画面进行均匀分割,那么画面上四个交叉点就分别成为安放摄影主体的最佳位置。类似的,对角线构图法是指连接画面对角的两条直线会在画面中央形成交点,而该交点在拍摄汇聚、发散等效果时是很有效的参照点。黄金分割点即所谓的1:0.618比例分割点,在拍摄人物等主题鲜明的图像时,黄金分割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浅谈风光摄影中水的拍摄技巧 第5篇

关键词:江河 大海 构图 技巧

水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一种液体形态,但却是风光摄影中最常见的拍摄对象,因为由水所形成的自然现象,例如江河湖海以及冰雪,都是摄影比较善于表现的艺术对象。然而,由于水的形态特殊性,因此在拍摄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拍摄大海的技巧

大海的宽广,博大确实是让人流连忘返,但是摄影时按下快门后,却总是发现所拍到的景象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任何摄影作品都有上下左右四条边界,这四条边界对展现景物的宽广是有局限的,而且普通的广角镜头也很难达到人眼的视角,因此,拍摄大海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展现大海的宽广,而是要从其他方面入手。首先,拍摄大海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只有这样的天气情况下,海水才能显得清澈,碧蓝,而且,如果想表现海平面的宁静,还需要风力很小的天气。拍摄大海时,永远不要忘记了蓝天,除非海面上的帆船等足够丰富多彩,否则蓝天永远不要被忽视,特别是白云飘飘的蓝天,它是拍摄蔚蓝大海的最好伴侣。同时,海面和沙滩上的一切装饰,如贝壳、海星、遮阳伞、柳树、礁石、帆船等都可以融入到画面中来,这些都是为单调的海面增添趣味的点缀,可以使整个画面的氛围更加完美,使海边的气息更加浓郁。拍摄汹涌的海浪,是另一种对大海的表现,拍摄时,要控制好快门的速度,要么速度快一些,可以抓住浪花拍打岩石后飞溅的水珠,动感性强;要么快门速度慢一些,表现撞击的水花飞溅出来的凌乱线条。

二.河流的拍摄技巧

在拍摄大海时你会发现,无论怎样拍,大海都是个整齐的平面,只是构图时海面高低不同而已,因此对于摄影者来说,海是一个“面”。然而河流却不同,在实际拍摄时,要把河流看成一条“线”,因为绝大多数的江河都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流,既然是一条曲线,就一定要拍出曲线的感觉。在选择拍摄地点时,要选择能够使河流在取景器中呈现出曲线效果即“S”形效果的拍摄地点。如果河流本身呈现的曲线特别明显,可以选择广角镜头来表现,这样既可以体现出优美的曲线又能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画面张力和空间感都很强。而如果河流本身呈现的曲线并不明显,则需要在稍远的位置用长焦镜头将画面空间压缩,将曲线效果“压”出来。在拍摄河流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水流的线条,形状,明暗,色彩在特定光效下形成的连续,重复,间断,交替,渐变等各种画面视觉节奏,构成了一种有序的形式。[1]这种节奏的出现,是河流这种自然风光所特有的,给人视觉的快感和和谐的满足。然而这种节奏却需要不停的变换拍摄角度与地点才能发现和寻找到。

三.瀑布的拍摄技巧

很多摄影爱好者十分钟爱拍摄瀑布,是因为瀑布常给人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壮观视觉效果。从构图上讲,如果主题就是表现瀑布的壮观,那么拍摄主体当为瀑布本身,即瀑布要在画面中占显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画面都被倾泻的水流占满。采用中景景别来表现,适当的纳入蓝天,水池等周围景物,会使画面更加丰富。除非展现在眼前的是横向的大面积瀑布,否则拍摄瀑布通常会选择竖幅构图,以配合水流垂直纵向飞泻的效果。从斜侧方向拍摄,往往会形成对角线构图的效果,使画面灵动起来,显得活力十足,这种构图胜于正面拍摄。同时,如果能利用侧光或侧逆光拍摄,会使瀑布水流产生色彩变化,白色与浅蓝色交相辉映,水流质感晶莹剔透,画面效果优于顺光拍摄。在相机操作方面,建议采用相对慢速的快门拍摄,这会使瀑布看起来潺潺流泻,显得轻柔飘逸,犹如一块白布一般,因此三脚架是必须准备的。

四.雪景的拍摄技巧

雪景的拍摄与其他景色的拍摄有很大不同,河流、山岳、树木,这类风光的本身具有一定的造型,有造型特点就容易表现。然而雪景和海水有很多相似之处,即形态不容易得以表现,特别是面对茫茫雪原,有时会使得摄影师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在风光摄影中,面对雪景,我们需要寻找那些使其具有某种形态的画面,如银装束裹的松树,山峰,村庄。当然,如果真的面对白茫茫的一片雪原而没有太多陪衬和点缀,我们也没必要收起相机,因为雪的特殊质感本身就是美妙的。只要你懂得怎样去表现。首先,拍摄雪景,可以在逆光或侧逆光照射下进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将雪的质感表现出来,也可以将雪拍的更白。另外,尽量寻找雪原上有凸凹的位置进行拍摄,凸凹会带来明暗的反差,从而使得画面的层次感丰富且富有更多变化,这会给茫茫雪原增添一抹亮色。在曝光方面,由于白雪反射阳光的能力过强,因此如果此时按照相机提供的曝光数据进行常规曝光,会使白雪表面曝光不足,不能够将雪晶莹剔透的感觉表现出来。此时应在正常曝光值的基础上增加一档曝光,有时为了刻意营造“雪白”的效果,还要继续增加曝光以达到高调摄影的水准。

综上,拍摄由水所形成的自然风光,需要在用光,色彩,构图,曝光等诸多方面运用摄影技巧,才能保证将水的形态与质感表现完整。

参考文献

[1]徐忠民.摄影技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学校管理刍议下一篇:堵漏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