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出彩

2024-07-07

考场作文如何出彩(精选4篇)

考场作文如何出彩 第1篇

一、精雕细刻入木三分

文章最忌写得平淡无味, 犹如一杯白开水。写作时应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紧跟时代的脚步, 富有生活气息, 才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要达到这个目标,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注重细节, 描写生动。

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 捕捉生活中典型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力争生动、传神, 以情感人。例如某校一学生在其作文《为什么电话铃一直在响》中写道:

“叮零, 叮零……”电话铃又响了。“喂……”刚一开口, 一个喷嚏立刻飞了出来。“昀昀, 你怎么啦?怎么啦?”妈妈很焦急地问。“妈, 不要紧, 只是鼻子有点痒痒, 没事的。”“还说没事, 你感冒了吧, 要你多加衣服你总是不听!吃药了吗?奶奶陪你到医院打针了吗?昀儿……”“妈, 没事的, 别唠叨了。”我挂了电话。“叮零, 叮零……”又是那该死的电话……

像这样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牵挂刻画得入木三分。主题表达得深沉含蓄, 文章充满灵气。

2. 感悟深刻, 启迪读者。

作文一味叙事不足以打动读者, 还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增强主题的深度, 给予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如本校一学生在《感悟挫折》中写道:

挫折是生命中的绊脚石, 是重新奋起的机会, 是人生必备的苦口良药。面对挫折, 我常想:有了挫折, 才坚强;有了挫折, 才成长;有了挫折, 才有成功……面对挫折, 我常想:挫折能使生活多彩, 使人生亮丽。

作者反向立意, 写出了对挫折的独特感悟, 意蕴深刻, 耐人寻味。

二、语言优美妙趣横生

在作文中要注意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 给语言润色, 增添文章的亮点, 以实力征服读者。如无锡市2005年满分作文《精彩语文》中写道:

“伴着你, 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 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 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 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你让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 去‘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赏‘禅房花木, 曲径通幽’, 品‘荷笠斜阳, 青山归远’, 忆‘黄梅时节, 棋子灯花’。”

作者巧妙引用诗句, 运用排比形式颂扬了语文的非凡魅力, 有力地证明了生活中离不开语文。当然, 作文中还可引用歌词、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给文章增添文采, 提升作文的档次。

三、提倡创新新颖别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其核心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教育改革相适应,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就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标新立异, 力求创新。

第一, 立意要创新。

立意出新就是要使文章的主题能反映时代特征, 体现出个性色彩, 言人所未言, 发人所未发。也就是在生活中感受时代信息, 从新鲜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 抓住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 并能找出分析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

第二, 选材要创新。

由于学生的年龄相仿, 受的教育相同, 读的书大致相同。因而不少同学写起作文来, 不是“陈景润”就是“爱迪生”, 虽然这些材料也能说明问题, 但是由于题材不新, 使作文效果大打折扣。只要以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 变化着的社会生活, 日新月异的科技, 发展着的自我, 作为文章的材料, 文章才有时代感, 才有新意, 才会新人耳目。

第三, 构思要创新。

一般来讲, 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 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寻。如记叙文的“总—分—总”式;议论文的三段论式;一般材料作文和读后感的“引—议—联—结”式等。如果大家都按一种模式去写, 那么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若能在构思上努力求新, 打破惯常的思维模式, 适当变通, 便能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文章顺序, 你用顺叙, 我用倒叙、插叙、补叙;你用第三人称, 我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你写议论文、记叙文, 我写日记体、书信体、童话、剧本等。

四、条理清晰眉目清楚

1. 巧拟标题, 吸引眼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供料作文、话题作文中的拟制标题举足轻重, 左右写作的成败, “题好一半文”不无道理。拟制标题总的要求是:不落俗套, 准确简明而生动, 令人耳目一新, 让阅卷者折服。如《月有阴晴圆缺》巧妙地借用苏轼词中的名言警句作标题, 介绍月亮的有关知识;《耳内“挑食”》语言幽默风趣, 讽刺社会上流行的喜欢被人奉承、欺上瞒下、贪财好利等不良现象。像这样的好标题自然能征服读者的心。

2. 善做题记, 耳目一新。

何谓题记?题记就是对文题进行概括阐释, 用来揭示内容或主旨的文字。题记的位置, 在题目下正文之前, 一般以不同于正文的字体排印, 以示区分和强调。题记不仅能增加作文的意蕴, 也能使文采突出, 更显形式美。如诗歌《简单》 (《读写月报》2002年第二期) 的题记是:心复杂了, 再简单的事也是复杂的;心简单了, 再复杂的事也简单了。诗样的语言告诫读者:复杂与简单的区分, 关键在于心。

3. 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

首尾呼应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如武汉一考生《提醒感恩》的开头由感恩节引出“提醒感恩”的话题:

不知不觉中, 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 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面对这些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 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 也不如圣诞节热情, 却以一种和平和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遗失那颗感恩的心。

结尾强调“提醒感恩”时, 仍不忘提及感恩节:“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 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 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所以, 让我们一起提醒感恩, 在每一个感恩节, 也在每一天。”这种结尾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 产生一种首尾圆合, 浑然一体的感觉。

——考场作文出彩技巧 第2篇

——考场作文出彩技巧

何永康教授说“文章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这番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考场作文亮点的设置是极为重要的。怎样设置考场作文亮点,才能使“一轮明月多样情?”

(一)人美在目,文靓在题

——拟一个亮丽的标题

标题“明眸善睐”,文章才能神采飞扬,满篇生辉。好的作文题目应该是:

1、简洁

恩格斯说:“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简短的题目,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2007年高考吉林考生的《让我飞》。

2、新颖

如谈家长、学校、社会有责任收起关爱之手正确对待孩子“摔跤”,让孩子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道理,题目就可以拟为《请莫为我们“摔跤”担忧!》,风趣新奇,令人耳目一新。

3、醒目

如《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语气强烈,不同凡响;《剪不断的消逝 停不下的行走》,见识不凡,令人叹服;《天堂里有没有劣质奶粉》,立意高远,警策醒目。这些文题不落俗套,贴切鲜明。

4、隽永

题目不能平淡浅显,一览无余。如《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出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个标题新颖含蓄,意味悠长,富有诗意。

【拟题秘籍】

秘籍一

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给标题润色,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生动隽永之效。如《请给我一块橡皮》,把帮助自己改正错误比喻成送一块橡皮,新巧贴切,给人印象深刻。秘籍二

古诗文、熟语(包括成语),具有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改造得当,往往有助于文题的精练、生动、传神,同时加深作文的文化意蕴。如《何以报德》,引用孔子的名言入题,加深了文章的底蕴。

秘籍三

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用之拟题,情感充沛,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请允许我们“摔跤”吧!》,以感叹句为题,铿锵有力。

秘籍四

直接从材料或话题里提炼或提取关键词命题,也可以在关键词前后添加词语。如拟写2007年高考湖北作文题时,先提取关键词“母语”(这里也是指“汉语”),再以“母语”或“汉语”为中心词加以扩展,拟出《民族之魂——汉语》《母语,那一丝血脉》《诗般母语》《母语如河》《为母语呐喊》《回归母语的本源》《捍卫汉语》《还原汉语的甘醇》《悬崖边缘的汉语文化》《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秘籍五

侧面点染,即不直接取用材料或话题里的词语,而是从侧面,用与之紧密相关的词句加以点染。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拟写:《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沉默的父爱》《黑巧克力》《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雨润万物,馨香满天》《无声的经典》《天道无言》《浅笑无痕》《大爱无形,至爱无声》《真水无香》。

秘籍六

对于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如果要写议论文,有论点式拟题和非论点式拟题两种方法。非论点式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论点式题目,如《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我们不差》,都表明了文章的论点,使人一目了然。

(二)开篇得势,通篇皆佳

——凤头展彩吸引人

考场作文开头应不同凡响,有吸引力。好的开头常常能使阅卷者为之一振,甚至一见钟情。

考场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一是慢,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二是空,进行不必要的释题或全段引用话题材料,不懂大题小切入;三是太乱,开头不向主题靠拢,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说了半天还不知所云,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四是语言干瘪乏味,缺乏文采。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下:

1、题记开篇,新颖别致。题记或总领全文,或暗示题意,或交代背景等。写时要紧扣话题,切忌题记满天飞,文字要简练含蓄,不能拖沓冗长。

2、巧用修辞,妙笔生花。

3、整散结合,灵巧入题。灵活选用句式,把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相结合,增添文章的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美的享受。

4、巧妙引用,典雅厚重。恰当引用诗文、名人名言、歌词、熟语等,均可使开头具有特色,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才华。

5、传神描绘,形象扣题。叙述性语言往往显得刻板和平淡,考生如果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传神的刻画,定能让人心领神会,大加称赞。

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在娓娓叙谈中进入情境,自然而有情趣,亲切而吸引人。

7、事例开篇,简洁铺陈。开头巧妙引用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言近旨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很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8、对称开篇,整齐明快。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工整对仗句,足以体现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9、梯式开头,突出视觉效果。字数从第一行开始依次增加,形成视觉上的台阶效果。文字要清新流畅,如果是味同嚼蜡,单纯的一个阶梯没有任何意义。

总之开头格式多种多样。“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敢弃去”。考生要用纸的砧,心的锤认真打造好作文亮丽的开头。

(三)语言富有理趣,是考场作文的至高境界

——添得黄鹂四五声

1、细节传情,余韵袅袅。没有感情的文字,无论怎样雕琢,仍然是“繁彩寡情,味之必厌”。要使文句含蓄蕴藉,根本途径是“情为文前,意在笔先”。而要展现真情,必须刻画真实动人的细节。如2007年高考宁夏一考生的《创新的艺术》中“一只猫随着阳光的转移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司空见惯,却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一份好奇心让他继续钻研,一种独特的思维让他成为“日光治疗”的奠基人。一个老者将唯一能够移山的办法概括为: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逆向思维使问题迎刃而解。”

2、托物寓理,化显为隐。如2007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行走在消逝中》中“看过历史,想想自己。发现人生像一列客车,在每一站,都会有人离去,有人上来,有消逝,也会有出现,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一直都存在。不要因年华易逝,岁月蹉跎而悲切,坚定不移地走我们的路。”

3、联想想象,引人遐思。如2007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诗意地生活》中“我站在白桦林中,叶依然在落,水依然在淌。在野牡丹荫里流过的溪涧还正年轻,天空布满云彩,我心中充满你给我的爱与关怀,静静地诗意地生活着。”借助想象和联想,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和灵动的思维,由树的荣枯延伸到人的聚散,形象传神地阐述了“诗意地生活”这一主题。

4、引用名句,彰显理趣。引用名人名言,能增加文章的哲理内涵,如2007年高考宁夏一考生的《创新的艺术》中“一位培养过数位博士的中学老教师曾这样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多一份悟性,多一点儿有心人的思维,就多一种创造的能力。悟性是艺术,是创新的艺术。”

5、留出空白,启人深思。如2007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怀想天空》中“终于明白,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望天的不经意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释怀的事情,真的就那么过去了„„”

(四)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文靠修辞

——善用修辞,妙笔生花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善用修辞,可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形象逼真,内容丰赡。比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比喻要新颖,选择贴切的喻体;二是善于联想、想象,使比喻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灵动。如2007年高考广东一考生的《让爱之香气传递万里》中“爱之香,如桂花,深沉而飘逸;爱之香,如清茗,轻盈而沁心;爱之香,如玫瑰,灿烂而持久。”作者用比喻形象地将爱之香给人的感受表现出来,然后揭示“让爱之香气传递万里,可使世界更美好”这一主题。比喻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无形的事理变为有形、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人得到智慧清泉的滋润。

排比句的写作技巧:写作时可以是小标题排比,结构全文;也可以是段落排比,快速成文。写作时可以引用名句,列举名人事例构成排比句或段;可以用排比来描写景物,渲染景致之美;可以用排比来议论,增强说理气势。文中还可以把排比与其他修辞方法结合起来,打造作文亮丽的开端,这种写法在考场作文中出现的较多。

如2007年高考黑龙江一考生的《爱轮回》中“爱轮回,动物反哺,轮回温暖;爱轮回,小李收到希望小学学生的报恩之资,轮回感动;爱轮回,从牙牙学语、父母的双臂抱着,生活在呵护中到一缕夕阳下我们用温热的双手轻抚父母脸颊的皱纹,轮回亲情。„„有人说,但行耕耘,莫为收获。有人说,心存感恩,静水深流。有人说,有爱随行,一切如愿。而我低吟:爱心是有灵气的天使,它因人们的感恩而种在心中,当破土而出的小苗成熟时,天使便飞回天堂,因为人间已成了充满爱的世界,这便是爱的轮回。”“爱轮回”,由动物反哺到人类亲情,从小爱到大爱再到博爱,可谓以理服人。用“爱轮回”为一帧帧洋溢着浓烈爱意的生活图画标示主题。充满了时代激情,气势张扬,内涵丰富。

(五)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

——一篇之妙,在乎落笔

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画龙点睛式、哲理启思式、引申深化式、感叹赞美式、提出希望式等。考场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作文一个完美的结尾,也是作文得高分的一个关键所在。作文结尾写作技巧如下:

1、首尾圆合法。结尾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从而起到收拢全篇、突出主题的作用,使文章有一种首尾圆合,结构谨严,浑然一体的美感。

2、卒章显志法。结尾片言居要,揭示主题,或对前文的观点、态度、思想进行总结;或再一次重申,强调突出文章主题。

3、抒发情感法。结尾直接抒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文章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4、真情呼唤法。议论文一般多采用这种方法结尾,给读者以思想的教化。

5、巧发疑问法。发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并进一步去寻求解答,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6、景物烘托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含蓄隽永,感染力强。

7、耐人寻味法。结尾与前文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而且它还具有出乎读者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8、引用名句法。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9、富含哲理法。结尾用富含哲理的语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并给人以启发。

高考考场议论文出彩六法 第3篇

到高分,必须有其“亮点”。实际上,一篇800多字的小文章,在切题并符合“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的前提下,只要有一处亮点,都将在切入分之上再升一两个得分等级。以下举例介绍考场作文“出彩”的六种方式。

一、折射现实,阐释论点的必要性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每个命题都有着显性或隐性的社会现实性。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大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如2013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人的活动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湖北高考材料作文“方与圆”等),其主要用意是让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广大考生有话可说。阅卷中,阅卷老师发现许多考生都忽视了这重要的一点,他们仅仅阐释命题的广义性,空谈人类文明史上的大道理,而忘掉了命题的当前必要性。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文章假如呈献给社会将会有何现实效应。于是通篇不见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思。应试时,考生要有社会生活的现实意识和时代感,注意围绕题旨,涉古论今,烛照当前,激浊扬清。必要时,要用一整段文字,或倡导弘扬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优良风气、道德风范,或披露鞭挞社会生活中某一丑恶象。

二、编织“纽带”,追求论证的严密性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对此,所有考生都很清楚。但一到考场写议论文,有些人就丢掉了“论证”这一大要素,通篇就变成了论点加论据的堆砌,唯独缺少论证——对论据的精当分析。阅卷时,“以叙代议”、“以引代议”的毛病,一眼就能被发现。论证是论点和论据的纽带,没有论证,就会使“点”“据”油水分离。恰当地分析论据,将成为考场议论文的一大亮点。面对精选的事例,要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三、辩证析理,注重观点的全面性

议论文重在说理,说理贵在全面。有的文章开头的立论是正确的,但在论述时,却出现偏执一方、以偏概全甚至观点偏激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为避免此种现象,考生务必学会运用辩证哲学原理去明辨事理,以表现观点的全面性。特别是对关系类的作文话题或标题,如“爱国热情与爱国愤青”、“说的权利与说的责任”、“扶与不扶之间”等,更需要用到辩证析理法。考生可倒换方向,开启思维的逆向性;可选点辐射,调动思维的发散性;可切换角度,发挥思维的多重性。为了避免观点偏颇,以显其无懈可击,聪明的考生往往在文章结束之前,来一段“我这里绝非一味强调……”的文字,非常智慧地从自己观点的另一面加以限制。话虽不多,却以一当十,以其看法的无可挑剔而成为文章的亮点。

四、提出办法,彰显立言的实用性

议论文不仅要“晓理”,还要“明法”。引论(是什么)一本论(为什么)一结论(怎么办),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然而不少考生只注重论证“为什么”,习惯于分析问题后就草草收尾,而忽视了“怎么办”,不去“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社会现实类的论题,更应该在论证论点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专设一段,来讲讲“怎么做”。可以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措施;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向,提出大胆的合理设想……须知,议论文中,有没有这样一段文字,其“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

五、总分互补,突出说理的层次性

一篇议论文,除了有一个中心论点外,还应有几个分论点。几个相对独立的分论点,它们相生互补,共同支撑着总论点。这样的文章才能具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感的效应。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议论文在第一段扣题并言明中心论点后,就信马由缰地跑下去了。不仅段内句群之间缺乏联系,就是段与段之间也看不出或时间或空间(指举例)或事理方面的逻辑联系。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是考生缺乏支点互补意识,二是缺乏结构层次意识,三是写前没有列个提纲。设立分论点,对大部分考生而言,并不困难。可以在“总一分一总”的“分说”部分,从“平行”的几个方面破解中心论点的若干内涵;也可以采用层递式结构,让几个分论点成相因递进关系(有“一”才有“二”,有“二”才有“三”)。同理,段内各句群间,也应注意这些“关系”。分论点应准确凝练,多用短句,一般放于重点段之首,领起全段,以示醒目。

六、引经据典,打造语言的精辟性

我们反对浮华的文风,是反对那些内容空泛,却刻意去找一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飘飘然的华丽语句来“贴金”的文章。而打造能有力表现文章思想内容的精彩精辟的语言,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记叙文的语言需要“亮”,议论文的语言同样需要“亮”。“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一篇议论文中应该有几处紧扣题旨的格言警句。即在文章的关键之处,用一句或几句名言般的句子来点明要义。须知格言警句绝非名家大家的专利,我们中学生也照样能写出凝练、含蓄、透辟、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来。这就要求我们借助高度概括的语言功力,或通过更高层次的形象“定格”,或通过具象中见抽象,平常中见超常,对立中含统一,写出隽永深邃的语句来。一篇议论文中应该有一两处排比句,排比句用于举例,可以通古今,贯中外,大容量,快节奏,展示作者的知识和见闻;排比句用于说理,可以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环环相扣,让人感到鞭辟人里的逻辑力量。

六种呈现方式,在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无须面面俱到,哪怕有那么一两点,也难能可贵。亮点的呈现,需要厚积薄发。同学们平时要认真锻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个性和语言表达个性,力求做到有思想,富激情,会分析,善表达。

考场作文出彩的四个技巧 第4篇

技巧一:用心拟题

古人云:“题者, 额也;目者, 眼也。”意即文章的题目就像人的额头和眼睛, 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题好一半文,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也是读者领略文章主旨的窗户。尤其是考场作文, 好的标题不仅可以先声夺人, 在瞬间将阅卷老师吸引住, 还能博得老师的好感, 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写作时应用心拟题, 一语中的, 点明中心, 力求醒目、新颖, 以体现出作者的智慧与匠心。

要做到这几点, 就得注重拟题的准确与贴切。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这一标题, 不仅点明了写作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事件, 而且“拳打”二字还体现了全文写作的重点内容, 更彰显出了鲁提辖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性格。又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方圆相合, 智慧自现》《思方行圆, 止于至善》《方圆之间写人生》《水墨留白, 方圆相融》等, 这些标题不仅紧扣中心话题“方圆”, 而且在题目中还可以窥见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 因此显得恰当贴切。

在注重拟题的准确之外, 还应力求醒目、新颖。因为只有别出心裁、独特而有个性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满分 作文《向日葵没有眼泪》, 单看标题就夺人眼球, 充满诗情画意, 引人遐想, 尤其是“没有眼泪”将向日葵拟人化, 并融情于物, 从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向日葵坚强的品质和可贵的精神。因此, 在拟写标题时, 可巧借修辞、巧设意境等来增强标题的魅力。

技巧二:精心立意

立意, 指的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它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 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和价值的大小, 大凡满分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立意高雅、深刻, 见解独到, 能体现出考生阅读面的广泛和思想的深度。那么, 用哪些方法可以立好意呢?

首先, 应确保文章的立意切合所要求写的话题, 否则偏离题旨的立意再好也是徒费心机。因此, 立意时应有针对性, 如果是命题作文, 就应紧扣题眼来立意; 如果是材料作文, 就应围绕材料寓意来立意, 只有做到有的放矢, 紧扣话题来立意才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才能写出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的精彩作文。

如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材料自主立意写作文, 命题者意图旨在暗示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出人在行为处事时应懂得变通, 以把握好“方”与“圆”的度, 如果考生围绕“天生我材必有用”来立意, 且文中写的内容与“方圆”无关, 那即使文采再好, 思想再深刻, 也无异于南辕北辙, 得不了高分。所以说, 好的立意, 必须切题。

同时, 考场作文的立意还应有品味, 思想健康, 境界深远, 以表现一个美好的自己。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 其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水平, 还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在新课改施行后, 高考作文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 因此, 要想写出精彩的考场作文, 其书写的内容必须尊重历史, 符合道德规范, 体现真善美, 以树立自己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展现当代中学生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技巧三:巧设凤头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 当以奇句夺目, 使人一见惊目, 不愿弃去。”只有引人入胜的开头, 才如“凤头”亮相, 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 其特殊性在于阅卷老师任务繁重、时间有限, 一般八百字的文章, 老师平均所用的阅卷时间为九十秒, 如果作文开头毫无新意、单调乏味, 势必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从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数。因此, 巧设“凤头”, 才能激起老师用心阅读全文的兴趣, 并进而得到他的好评。

考场作文, 开头几句话应打草稿, 这一招不可不记。否则冒冒失失写在了卷子上, 细看才发现开头没入题, 再一看又发现文采全无, 那怎么办?涂改影响文面, 不改又影响文质。因此, 写作时, 应慎重开头, 所谓“万事开头难”, 等头开好了, 笔上路了, 再行云流水, 发挥自己最佳写作水平。

此外, 文头应开门见山, 直接入题, 正如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所赞美的“首句标其目”。 考场作文主张在开头就落笔扣题, 揭示主题, 以使阅卷老师一看就知宗旨所在, 如2013年湖北满分作文《方圆之间写人生》的开头: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 外圆内方, 刚柔并济, 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 应当有方的棱角, 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 书写精彩人生。

作者开宗明义, 由铜钱的方圆特征引出为人处世也应方圆结合的观点, 以书写精彩人生, 直接点明主题, 不枝不蔓, 让人对文章顿生好感。

考场作文最忌的则是开头转弯抹角兜圈子, 让人云山雾罩, 因此, 在做到开门见山的同时, 还应力求简洁明了, 避免冗长。同时, 要想作文开头精彩, 还需巧借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 或者巧引名言、警句导入话题, 以让改卷老师眼睛一亮。如2012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开头:

一只手, 可以拾起一片垃圾; 一只手, 可以交上一份答卷;一只手, 可以支撑起一个家庭。一只手, 可能会打碎一只瓶子;一只手, 可能还会伸进别人的口袋; 一只手, 也可能会把自己关进监狱。每个人都有手, 手的价值, 决定于一个人的思想, 于是乎, 所有的人都想到了教育。俞洪敏说:面向未来的教育, 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 而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 培养孩子的三大“商素”———智商、情商和逆商。

作者一开篇就运用两组递进式排比构成鲜明的正反对比, 由此点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引用俞敏洪的话论证自己的观点, 显得有理有据, 观点明确, 由此构成了精彩的“凤头”。

技巧四:妙结豹尾

要想在考场写出精彩作文, 除了有好的标题、好的开头、好的立意, 还需有好的结尾, 所谓凤头豹尾, 成就精彩文章。这里的豹尾指的就是文章的结尾在追求简练生动的同时, 还需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刚健, 使人耳目为之一振或觉得余音绕梁, 耐人寻味。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言:“终篇之际, 当以媚语摄魂, 使之执卷留连, 若难遽别。”结尾达到这种效果, 自然能使作文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

要想妙结豹尾, 必须使用一定的技法, 比如呼应开头, 使文章结构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 如2013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开头与结尾:

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的确, 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 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纵是人心难测, 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

我一直坚信, 无人分享、无人支持的个人奋斗无法长远, 因为孤立的人生是难以自全的, 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令人无法靠近。善待他人吧, 从中, 你也可以收获很多。既然无法“遗世而独立”, 那便接纳他人吧!

这篇作文的结尾不仅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 而且还深化了文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主题, 卒章显志且感染力强, 可见属于豹尾。

同时, 在作文的结尾处还可以运用留白艺术, 即有意留出空白, 或发问设悬, 或藏而不露, 使文章留有余地, 供读者去想象。如作文《一碗大米饭》的结尾:

那一年, 我8岁。小小的我, 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没错, 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 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 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 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上一篇:设计方案管理下一篇:雾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