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2024-05-21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精选12篇)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第1篇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科学实施专业教学计划不可缺乏的重要环节。职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 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锻炼, 从而认识了真实职业环境, 了解了从业基本要求, 提高了工作能力, 为实现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职校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大多数职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岗位少、较分散, 实习的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实习单位难以落实, 实习的时间难以保障, 实习的效果不太理想。

1 职校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组织安排困难的问题

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不同于理工专业, 理工专业顶岗实习单位比较集中, 一个企业一次可以安排一批人, 有时一次能容纳上百人, 而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 一个企业一次往往只能安排一、两个人, 对学校统一安排专业顶岗实习和管理造成许多不便和困难。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例, 如果要安排该专业顶岗实习, 涉及的企业数量大且学生相对分散, 而且加上专业的特殊性, 很多岗位涉及公司经营商业机密, 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实习组织安排难度较大, 造成一些学校对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放羊式”安排和管理。

1.2 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存在误解的问题

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相互支持是顶岗实习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对于顶岗实习的顺利组织与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对顶岗实习本身高度重视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成了顶岗实习的第一步。尤其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存在的一些误解比较突出:一种误解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到企业去干活, 是去当廉价劳动力, 如果要去, 不上大学就可以去;二种误解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这种工作, 认为上班时干一些最简单的工作枯燥无味, 学不到真正的对专业有用的东西, 与专业根本不对口, 如自己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 将来可以从事一些办公室的管理工作, 不需要到企业中去, 因此牢骚满腹、消极怠工。这样既影响自己的实习, 又影响其他学生的实习情绪, 形成一种消极实习的氛围;三种误解是顶岗实习上班时间长, 如遇企业生产任务重, 晚上还要加班, 管理专业学生平时在学校教室里比较轻松地学习, 哪有实习辛苦, 无法承受。同时一些学生本来就有优越的家庭条件, 比如家庭富裕、娇生惯养、能够通过关系找到好工作等等, 他们对待实习的态度更是很不情愿。

1.3 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首先, 学生的“员工意识”树立得较慢, 不能较快地转变“学生”身份, 不会过多地考虑自己应负的工作责任, 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生往往缺乏主人意识, 总认为自己是学生, 被动地接受任务, 喊一下、动一下, 主动工作的意识不强。其次, 有些实习学生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 不主动与人交往, 独往独来, 沉默寡言, 给实习单位的员工造成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 从而失去了向企业员工请教、交流和学习的宝贵机会, 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生在校时本来都学习了公关礼仪等知识, 实习时却丢在一边, 很难融入企业团队。第三, 学生在校时都是按部就班学习, 专业知识具有渐进性、条理性和系统性。但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要复杂和丰富得多, 学生容易出现因头绪太多而无从下手和知识不够用的情况。

2 解决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 是确保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的关键。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 着重体现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感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氛围, 了解企业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操作流程, 培养学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顶岗实习计划制定过程中认真确定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明确顶岗实习目的, 规定与实习岗位相结合的实习内容, 采取学生自己落实与学校帮助落实相结合的顶岗实习组织方法, 提出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指出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方法, 从而保障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克服组织安排困难的问题, 达到预期效果。

2.2 基于职教规律解决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误解

解决管理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误解, 必须抓好如下工作:第一、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一进校门, 职校就要在入学教育中强调职校的特点和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平时职校可以通过各种主题班会、交流座谈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宣传;在顶岗实习前, 职校应进一步强调实习的意义, 明确实习的纪律, 可以邀请已完成实习的在校生和优秀毕业生进行心得交流, 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顶岗实习。第二、促使学生实现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中, 职校要引导实习生认识到:他们既是职校的学生, 又是企业的“员工”, 而更重要的角色是“员工”角色, 要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所以实习生必须尽快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 尽快了解自己实习岗位的工作要求, 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企业的职业规范, 尽快地完成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变。第三、引入企业文化, 缩短实习不适应期。职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情况, 对在校生灌输相应的企业文化, 使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融于学校的日常管理, 加强学生校内实训行为管理, 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意志。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时举行模拟招聘和面试, 使之在校时就知道这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2.3 基于顶岗实习现状, 安排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企业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但是企业管理员工的方法和学校管理学生的方法有很大不同, 学生一时很难适应, 这样就会影响顶岗实习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管理类学生实习比较分散, 实习生更多地感到孤独, 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更多地感到无助。这时职校应当派送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下到企业中, 指导实习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与关心。实习指导教师要能按时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定期交流、沟通, 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在学生实习安全和实习权益等方面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 最终为实习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2 (3) .

[2]张存烨.浅谈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 (7) .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报道 第2篇

--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2011-2012年第二批实习队伍丰收的十月,饱满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学以致用,更深入地体会实践能力对社会发展的只要影响力,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2011-2012第二批实习队伍在系领导和老师的安排下,来到人力资源市场中心市场进行实习。

就业自古就是中国的核心话题,不管是古籍先祖的耕织自给生活,还是如今经济腾飞的现代化社会,解决就业始终是保持我国人民生活稳定问题的立本之基、动力之源。深入就业市场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相关专业的理解,并且更加提高了他们对相关能力的融会贯通。今天已是该支队伍实习的第二周,在国庆黄金周短暂的后,实习队队员们继续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实习岗位中。处于市场部的4位同学各司其职,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相录入关资料、推广招聘活动、咨询引导到访来宾、坚守求职窗口工作查询;位于培训部的3位同学,积极主动做好分内的常规工作的同时,还协助维持考场秩序,竭尽全力为考生提供一流服务,解除考试以外的后顾之忧;身于后勤部、职管部的同学,甘于背后默默付出,整理物品,录入资料,任劳任怨,一显广金学子好用耐用之风范;外派的3位同学,一如往日,起早贪黑,坚守服务地点,扬整支团队积极主动之风采,显该团队吃苦耐劳之美德。全队15位队员,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东金融学院立口碑,更为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全系师生扬面貌。

数控专业实习设想 第3篇

一、设置专业方向

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多为三年制,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一般为1∶1。建议将数控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维修方向等,然后依据各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实习计划。第一,数控车床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普通车床、数控车床、Master CAM Lathe仿真实习等。第二,数控铣床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普通铣床、数控铣床、Master CAM Mill仿真实习等。第三,数控维修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钳工、机械维修、数控编程与仿真、数控维修等实习内容。区别对待非数控专业,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工艺、模具制造等专业一般也安排有数控加工实习,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要求了解数控机床原理,掌握基本的编程和加工方法即可。实践表明,两周(60学时)的实习时间便可。对于数控专业来说,数控车床方面,除了一些基本的加工表面的编程与加工以及子程序的调用、复合循环编程等必须掌握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内表面的加工及尺寸偏差的补正等。数控铣床方面,必须掌握对刀、内外轮廓形状的编程与加工、钻孔循环编程与加工以及刀具半径补偿与刀具长度补偿的应用等,高级班还应掌握宏程序的编程等。另外,在实习计划中还要考虑工艺、刀具、切削用量等内容的安排。重视金工实习,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数控技术的基础。

二、引入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机床实习不比其他专业,如果要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时间,可能要投入上百万资金添置设备,这对于很多职业院校而言显然是一笔大额开支。把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数控加工的过程,掌握每种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而且能在实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将加工出错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数控仿真软件的实习既可与理论课结合,边讲边操作,也可单独拿出一周的时间来专门安排实习,各校可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一般要求在上理论课时应拿出4学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实际加工的观摩教学,让学生对加工有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刀环节等,然后再安排仿真实训。理论课结束后安排实际加工实训效果较好。

三、提高设备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空闲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是解决实习工位短缺的另一途径。首先,教学相关部门要摸清全校数控设备的上课需求情况。数控设备作为学校一种有限的优质资源,不仅数控专业有需求其他专业也有一定需求。所以在每个学期期末,各专业教研室应提出各班级的数控机床使用计划和实习材料需求清单,交由教务处和设备处统筹安排,并于下学期开学前制定和落实好学校数控设备的使用计划。其次,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在实习教学中,一方面,可采用早、晚班制,早班的实习时间为早7∶30—10∶00、10∶30—12∶30,中班实习时间为12∶30—15∶00、15∶30—17∶40,课间休息半小时;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安排临近毕业的班级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由于此安排对正常化教学有一定影响,故在政策上对有关教师应有一定倾斜,如实习教师上班时间的弹性制、假期实习补贴等。再次,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设备出现故障,往往打乱教学计划,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每学期末,维护人员都要对数控设备进行系统维护,对机床进行全面检修。

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实习计划、引入数控仿真软件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院校数控实习工位短缺问题,但是,这要求职业院校各部门和教师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增添新设备才能更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单位: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第4篇

一、教学实习目的

专业教学实习是在本科生完成地籍测量、普通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论等课程之后, 到实习基地集中进行的生产实践性教学, 其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 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习是本专业培养目标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实习组织形式

实习基地搬迁至秭归后, 我们对教学实习的整体内容进行了设计与调整,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来在黄石国土系统内部的2周的办公实习调整到野外进行, 即采取老师现场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和认识体验, 避免之前在部分科室实习的学生每天工作内容单一等问题, 同时, 这也对带队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室内遥感图像解译, 基于学生前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专业基础课程课间实习的经验, 进一步强化其应用GIS和R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的能力, 同时也是为野外农村土地资源调查和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做准备;第二阶段为野外调查和认识实习, 主要分为五个专题进行, 依次为农村土地调查、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基础地质及其遗迹保护与开发以及土壤资源调查和改良, 每个专题都配备专业老师现场讲授相关知识、实地参观或分组深入实际调查;第三阶段为参观和调查成果整理, 分为整理野薄、建立数据库、整饰成果图、撰写各专题调查报告、实习成果总结汇报等。每个阶段包括老师现场讲解、实习基地课堂授课、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当地专家协助介绍等实习方式。

三、专题实习内容和目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习基地现有的条件, 各专题实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及其预期目标如下:

1. 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进行, 侧重对农村土地类型进行调查, 即对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等分布和利用状况的调查。内容包括:现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零星地物调查、地物补测。调查方法与步骤包括前期准备及室内预判、外业调绘及内业整理成图三个阶段。其中前期准备及室内预判包括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建立解译标志、输出野外调查底图;外业调绘阶段包括各组自行设计确定调查路线和分小组野外调绘, 开展地类编码及其界限核对和修正、线状地物的宽度量取、新增地物补测和上图等工作;内业整理成图包括外业成果上图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利用外业调查结果进行矢量数据的修正、绘制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通过这一专题实习, 要求学生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更新调查, 变更调查的实际工作程序;掌握正射遥感影像图的地类判图方法;利用GIS软件平台, 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完成面积统计和专题图的制作方法;分析调查区域土地的利用现状的数量, 质量及空间分布现状。

2. 城市土地利用调查。

为启发学生深入认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我们划定了秭归主城区为调查范围, 提供了一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设计了一套针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调查表格, 组织学生深入每宗地开展土地利用调查。该部分也分为室内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两部分。室内遥感解译:室内遥感解译主要以目视判读为主, 在GIS平台上, 通过让学生熟知遥感解译图像库, 掌握基本地类特征, 进而判读土地利用类别, 了解界定地物边界的方法, 以此进一步理解遥感成像规律, 获取准确的土地信息。判别的主要地物信息包括:各类道路、房屋建筑物、水域、绿地等;野外实地调查内容包括校核室内解译内容以及收集地物对应的属性数据信息, 属性信息包括实地测量地物自然属性和调查权属属性。采用实地查勘, 问询并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 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 了解野外土地利用调查的一般工作思路, 掌握按照调查问题设置实验方案的方法, 加深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并为后期的专业主干课学习打下基础。

3. 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

针对秭归新县城属于移民搬迁县城的特点, 其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均有新城和移民特色, 为此设计实习的内容包括: (1) 了解秭归新城的基本概况, 认识城市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了解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 道路系统安排等。 (2) 参观山水龙城小区, 认识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基本过程。 (3) 深入银杏沱和滨湖小区实地调查, 了解秭归三峡移民住宅小区现状、移民居民的生活状况。 (4) 参观九里工业园、了解秭归九里工业园开发布局概况。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绘制城市规划主体草图、调查房地产开发设计方案、深入农户调查移民生活状况、撰写调查报告。设计该部分内容为后期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地质及其遗产保护与开发。

为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课程知识, 利用秭归实习基地地质实习站的优势, 开展地质基础知识认识实习, 同时利用秭归拥有多处成功开发和保护旅游地质资源的经验, 深入各条线路开展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体验和认识, 可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是罗盘的使用。选择在实习站附近地势较高处, 介绍罗盘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利用罗盘确定东、西、南、北方位, 并亲自动手测量面状构造产状, 利用交会法在地形图上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在地形图上定点的基本方法, 熟悉和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中地质点的基本记录格式及素描图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认识实习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浆岩、变质岩的分布情况、不同地层表现出不同的地貌特征、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以及与三峡大坝、秭归新县城选址上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再次是选择七条备选路线, 分别侧重观察描述茅坪复式岩体的东岳庙岩体、黄陵庙复式岩体的三斗坪岩体、青鱼背岩体小滩头岩体岩性特征;观察认识三斗坪岩体中破碎带的岩石特征、下寒武统石牌组———志留系、断层、褶皱构造;了解奥陶系———二叠系地层、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等。

5. 土壤调查及其改良认识。

为提供学生野外识别土壤类型, 进一步了解主要土壤类别的特征及其改良措施, 我们在秭归境内从不同的海拔高度选定了代表性的七处土壤剖面, 带领学生实地感受土壤质地。实习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野外识别常见三大岩石中的主要岩石类别, 同时观察由这些岩石发育来的土壤形态, 了解这些土壤的基本属性。其次是野外观察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主要观察:土壤腐殖质层颜色、厚度、疏松度, 土壤层次组合情况, 土壤B层的紧实度, 结构体类型, 粘粒含量、石砾含量等。再次参观土地复垦或相关土壤改良成功案例, 了解生长良好的作物 (植被) 名称、生长状况, 并观察此类土壤形态特征, 并实地参观“移土培肥”工程 (国家为有效保护和利用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的土壤资源而实施的重大项目) 的示范区。

重视教学实习, 发挥教学实践的作用, 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适应就业市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需要, 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要形成一套高效且符合需要的教学实习内容体系, 不仅仅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平台, 而且要有与之配套的师资队伍和相应的实习基地。只有针对学科发展的趋势、用人单位的需求, 及时调整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提升综合素质, 优化设计各阶段的实习内容, 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培养出优秀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野外教学实习内容的设置, 从近两年的实践看, 已逐步显示出其合理性和针对性, 学生在实习的同时, 既有知识层面的认识实习, 也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既有老师现场讲解的生动丰富, 同时也有当地相关专家授课的印象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小组调查过程中有自行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这些都为专业高级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基于工科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依据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对专业人才能力发展的需求态势, 探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地质及其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土壤资源调查和改良等专题野外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为优化设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内容,体系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勤, 吴克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05, (1) :75-78.

[2]袁春, 钱铭杰, 周伟, 袁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 :123-12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心得 第5篇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电器工程专业实习体会 第6篇

一、培养学习兴趣

1.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训练的前提条件

电工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对电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作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老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2.以实例激起兴趣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为此,可以在实习课中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功训练时,许多同学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很枯燥,对此可以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灯泡有忽明忽暗等故障现象。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更足了。

3.通过竞赛培养兴趣

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1.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多年的实习教学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爱心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心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老师慈母般的爱可以激励和感化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要有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资本。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朽木”可雕,对后进生要寄予希望,坚信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为此,教师要从增强自信心出发,做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抓住时机,给予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3.教师要有耐心

作为老师,要以高度的热情,坚持不懈地为学生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课题,做到手把手的传授技艺。在笔者严格的要求下,学生们实习完毕,在参加省级技能鉴定的考试中,合格率都能达到98%以上。

三、合理的教学方法

1.实与讲授相结合

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实物讲清原理。例如,针对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在原理讲解过程中,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把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

2.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

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可以采用“纸上练兵”的方法。这种“纸上练兵”是指學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3.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

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M 7130平面磨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四、合理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笔者对电工实习课提出了三个阶段的目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目标为单相照明电路,内容是各种照明电路配线、安装及检修;二年级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目标为三相动力线路和电子线路,内容是电动机的拆卸、装配、电力拖动基本电路的安装接线以及故障排除,电子线路的焊接;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目标是综合提高,内容是生产适应性实习。在教学中,根据所确定的三个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第7篇

资源环境专业实习师范院校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专业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又是决定实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专业实习质量的高低是检验高师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实习生人数激增、专业实习资源相对短缺, 加之基础教育的改革, 传统集中式实习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高师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结合多年工作实践, 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一、我国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现状

现行的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处于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 既沿用传统管理模式, 又在尝试和探索的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

(一) 传统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的专业实习一般是指建国以来高师院校基本上沿用的常规实习管理模式, 其突出特征是院系为主、单科编队、定点实习、集中指导。

目前, 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实行这种教育管理模式, 并相应制定了具体的《实习工作管理规定》等, 规定实习方式上采取集中实习和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时间多数在6—8周, 一般专科生安排在第五学期, 本科生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实习、工作见习、实习总结、社会实践、工作调研等。绝大部分学校与当地相关单位合作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 学校安排实习专项经费, 支付实习单位的教师指导费和实习学生的生活补助费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不尽如人意, 大打折扣。黑龙江省某师范学校某专业05级资源环境类毕业生中, 约有60%的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 加上往返时间总共实习时间3周, 40%的学生自行联系实习, 基本上没有真正到相关单位实习, 大多数都采取到熟悉的单位找人帮忙在实习鉴定上盖章或签署意见了事。

据调查, 许多院校即使把见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加起来, 实践周数没有超过12周的, 如果去掉准备和总结的时间, 加上基本上都是几个实习生同在一个班的, 共同完成参与技能实习和调查等各项任务, 分配到个人的实际时间大打折扣, 很难使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和反思自己实践的机会 (2) 。

(二) 新型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 针对传统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弊病, 我国高师院校不断改革, 积极探索, 提出了一些新型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如“顶岗实习”、“委托管理实习”、“分散自主实习”、“中介组织实习”等。

1. 顶岗实习

所谓顶岗实习, 是针对人员不足, 学历不达标或者职工严重短缺的相关单位, 有计划地组织有能力的学生深入该类单位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由一至两名学生接替一名在职职工一个学期的全部工作。该模式保证了学生亲自实践的时间, 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是, 由于该模式过多依赖于大量高质量的指导教师, 且需要有特定的适合条件, 因此顶岗实习的规模难以扩大 (3) 。

2. 委托管理实习

所谓委托管理实习, 是实习生或分散或相对集中, 实习指导与管理或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 (高师安排教师巡回指导) , 或由实习单位全面负责来进行, 即部分委托或全面委托。 (4)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其得到全中学式的熏陶, 但缺少高校教师的指导, 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

3. 分散自主实习

所谓分散自主实习, 是师范院校将实习费发给实习生, 由师范院校出具证明让实习生自行联系单位开展实习, 并由实习单位作出成绩评定和实习鉴定, 返校后再做验收试讲, 最终评定成绩 (4) 。这种做法很不利于师范院校对实习生进行统一管理与指导, 难以保证每位实习生都能到实习学校开展实习, 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而严重影响专业实习的质量, 影响师范院校的声誉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此, 国内同行达成共识:难以保证实习质量, 一般不宜采用。

另外,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很多相关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尤其是专业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的对口专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生, 给资源环境专业实习造成很大困难。

综上所述, 我们国内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一些高等院校采取传统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难以为继, 而一些新型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尝试,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组织模式的尝试并不理想, 要么是寄希望于某一环节的改善带来整体效果的改善, 要么是条件不允许而难以全面铺开, 要么是不顾质量向地方或社会转嫁责任。从目前现状看来, 我国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管理, 且不说跟上国际改革潮流以质量为导向全面展开, 恐怕连传统的专业实习都在走下坡路。

二、我国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理念落后, 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

长期以来, 专业实习被当作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终应用和检验, 是一个教学环节或毕业前的一次性实习。事实上, 专业实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它是本科生在校期间都要不间断进行的学习过程, 包括学习和开展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能实践等内容。传统实习管理模式理念的指导下, 实习生的角色心理准备、对工作的把握及工作观念、组织能力、创新精神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就略显不足。它既不能指导实习学生全面发展, 又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5) 。

我国现行的制度框架没有对资源环境专业实习规定具体的衡量标准, 而且实习内容、时间、基地、经费、保障条件、效果鉴定等一系列问题也未规范化和制度化, 这就导致实习没有具体量化的可操纵性标准。我国高师院校对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的管理也较为宽松, 缺乏相应严格的、多元化的管理、考核与评价机制。一般而言, 高师院校独揽专业实习大权, 从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到督导、考核与评价等, 都由高校自行决定。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则无法参与到专业实习相关管理上来。这种单一的管理不仅造成实习内部管理松散, 实习质量欠佳, 还使得高校无法融洽与地方行政部门、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等的关系, 给实习带来诸多困难 (6) 。

(二) 现有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存在不同缺陷, 各项配套条件不完善。

1. 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实习需要给实习单位指导费, 要给学校派下去的老师一定费用, 这些费用并没有随着国家物价上涨和实习生人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黑龙江省高师院校实习经费最高的是人均300元, 这点经费完全不能保证吃、行、住、用、指导老师工作补助等一系列支出。由于经费严重不足, 有些高师院校被迫做出“改革”, 在距离学校较近的单位高度集中实习。经费不足也会造成其他方面的问题, 如:无力给予实习中学更多帮助, 无法付与指导经费, 也很难调动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生的积极性, 从而导致实习效果低下。

2. 实习次数少, 时间短而且集中。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 实习时间为8周, 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由于大学四年只安排实习一次, 时间仅为8周, 除去准备和总结, 真正锻炼的时间只有4周左右。这使得许多实习生认为实习是走过场, 并以“体验”的心态参加, 实习收获不大, 感受不深。

这样的实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 也不利于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这种学用分离的形式导致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不能全面、综合地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实习过程中, 实习生只是个配角, 特别是一些比较出名的单位, 由于专业性比较强, 且工作的内容有很强的连续性, 专业人员对实习生很不放心, 于是实习生往往是看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的脸色行事, 小心翼翼, 不敢越雷池一步, 只能规规矩矩按传统施教, 大大挫伤了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 。

3. 实习内容和形式单一。

随着各单位员工的逐步饱和, 实习学生的到来有可能干扰正常工作秩序, 所以很多对口专业单位不再像过去员工相对短缺时期一样积极主动, 有的单位甚至拒绝安排实习生。高师院校往往采取“求援”、“摊派”的方式向对口单位安排实习任务, 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专业实习的要求。实习时间偏少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这样的实习安排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没有实践、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三) 现有专业实习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制约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现有专业实习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从其存在的长期性可窥一斑, 同时客观上, 该模式对于保证实习质量是很有益处的。但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尤其是高校扩招和教育系统内部的竞争加剧, 传统高师院校专业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 伴随着固有弱点 (如科目单一、管理机械) 愈发凸显而越来越难以为继 (如指导教师难以派出、实习单位难找等) 。因此, 改革传统的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7) 。

三、我国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讨论

(一) 开展高师院校为主的合作管理模式。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实习管理中, 一般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大学、相关对口单位三种力量在内的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专业实习工作, 从而在专业实习工作中实现大学与相关对口单位的协同合作, 从形式上保证实习质量 (8) 。从我国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实际效果来看, 目前实习管理模式并不理想, 专业实习必须有坚实的领导和有效的合作。

合作管理模式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坚持实习质量的改善和人才专业化的实现为导向, 高师院校主动履行职责, 构建起学校职能部门统筹领导, 实习组织机构统一实施, 相关院系积极参与, 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对口单位大力支持的实习组织与管理框架。对此, 可进一步描述为:学校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工作, 改变过去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习的形式, 由学校成立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下设专职实习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安排全校实习工作, 集中安排学校对实习的财力物力投入, 联合相关专业对口单位搞好实习基地建设, 组建包含校内校外力量在内的指导教师队伍, 联合编队进入基地现场实习, 加强实习评价与考核环节, 从而切实提高资源环境专业实习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该模式与高师现行的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相比, 更加富含与国际潮流相吻合的先进理念 (4) 。

(二) 有条件推广改进的“委托式”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1. 健全和加强实习工作的组织, 遴选优秀的实习指导老师。

资源环境专业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的有力协助。由高校主管部门负责与当地实习单位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位, 保证有充足的经费。高校要定期召开实习学校领导工作协调会, 研究委托实习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定期举办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的聘任制度, 严格遴选出一批在资历、师德、素质等方面都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 签订聘任合同, 落实聘任待遇, 在经济上对指导教师的劳动给予一定补助。当地教育部门为实习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励, 优先选拔实习指导教师参加课程进修。

2. 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突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专业课程的考试中加大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的命题, 建立了学生基础素质考证制。针对扩招后高师院校的现状, 对资源环境专业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 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构建学生“课堂实践能力”的动态性考核办法,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实习生远离学校的监管, 安全工作的保障是实习工作的一大重心。一般在学生离校实习前两周时间里, 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布署实习的整个工作。召集学生学习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 签订“自觉遵守实习纪律”协议书, 严防安全问题的产生, 让学生树立独立自我管理和遵守任职单位纪律的意识。

3. 充分发挥巡回教师指导和实习小组长的作用。

各实习点指定一名认真负责的同学作为小组长, 积极发挥其在实习单位、巡回指导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小组长做好向实习单位管理老师、巡回指导教师的信息反馈工作, 配合实习单位进行学生自我管理。同时, 组建临时党小组和临时班委会,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在教育实习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派出的巡回指导教师, 代表学院实习领导小组保持与当地教委和实习学校各有关部门的联系, 并做好协调工作, 了解和关心实习生的工作、生活情况, 随时解决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 (9) 。

(三) 基于质量的实习管理模式。

实习管理模式作为研究实践教学的教育科学结晶, 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循环, 而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相对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新模式的三阶段实习结构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质量取向。

体验性实习是培养实习生实践能力的初级阶段, 安排在大学第6学期。体验性实习目的是让实习生体验真实的实践工作与管理, 掌握实践工作的主要环节,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在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引发他们的积极反思和整改, 促使他们在下次实习中弥补自身缺憾, 提高实习质量。反思性实习是资源环境专业实习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是提高实习生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主要阶段, 安排在大学第7学期。

反思性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实习生运用反思性教学理论指导专业实习, 逐步养成实践反思习惯, 提炼实践智慧, 为自身专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性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 以分散回原籍或到相关单位实习、研究家乡某一专业问题及就业政策、写出调查报告为主要内容, 培养实习生专业调查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提高实习生的就业竞争力 (10) 。

四、结论

一个成功的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首要条件是配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 这有助于实习生的反思成长。在外部条件中, 实习单位的精心指导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内部合作要求高校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等各科教师通力合作, 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积极配合, 实习领导机构妥善组织安排, 带队教师合理协调, 实习小组成员团结互助、共同提高。此外, 要不断提升专业实习质量还需要专业实习模式自身不断完善, 不断总结, 不断汲取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才能使基于质量的资源环境专业实习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真正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摘要:本文对我国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现有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指出目前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不足, 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经验, 对师范院校资源环境专业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最后提出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价值, 真正把提高实践质量落到实处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才是最佳的实习管理模式。

关键词:资源环境专业,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①杨爱荣.高师地理教育实习与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9) :129-130.

②邬跃, 陈恒.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11) :48-50.

③韩立福等.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 (11) :35.

④孙锦明, 胡平凡.合作管理模式:当前高师教育实习工作的应然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9, (5) :113-117.

⑤季新华.范生教育实习改革和创新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3, (3) :36-39.

⑥杨邓红.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2, (6) :69-73.

⑦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5) :67-69.

⑧傅松涛等.PDS教育实习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 (6) :24-26.

⑨杜红蓉, 李丽萍.高师院校“委托式”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03) :23-24.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第8篇

一、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现有实习实训模式及其优缺点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现有实习实训模式主要有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建立校内实训室实训、建立校办企业实习、进行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 然而, 这些实习实训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好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一) 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

一些高校 (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 由于办学条件等的限制, 无法提供校内实训场所, 或者从经济角度进行权衡, 认为建立校内实训室并不经济, 因此不再建立校内实训场所, 而把实习实训问题推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此种做法, 固然可为学校节约一定量的资金, 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些学生不想或联系不到企业进行实习 (如一些学生实际并没进行实习, 实习报告所盖单位公章为附近超市公章, 花钱即盖) , 或者实习的内容和物流专业关联并不大 (如一些物流学生进入了营销部门) , 因此, 其实习效果不敢恭维。

(二) 建立校内实训室实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活动, 一些有实力的学校相继在校内建立起物流实训室, 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现代物流实训室的建设, 的确有助于搭建物流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使学生了解一些物流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法, 掌握一些物流环节的基本操作与管理方法, 然而, 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 物流设施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

物流设施设备种类繁多, 涉及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设施设备, 且这些设施设备又因行业的差异出入很大, 部分设施设备价格昂贵。如某高校建设的自动仓储及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室, 里面仅配备了教学用的货架 (40个货位) 、电瓶式堆高车、巷道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AGV小车等设备, 不算场地建设费用, 其直接设备投入就近200多万, 如果再加上以后的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将对学校造成不菲的经济压力。

2. 设施设备同时存在不够用与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物流实训室建设花费不菲, 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也算物有所值, 然后, 现实中高校物流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却同时存在不够用与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实训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 对于一些重要设备的操作, 如巷道堆垛机、叉车, 由于其价格昂贵, 通常一个实训室只有一台, 且一次只允许一个人操作, 最多再加两名辅助操作人员, 而按照教学计划, 教师每次安排的实习人员却是一个班, 因此, 存在设备不够用的问题。另一方面, 实训室设备由于涉及机、电等设备, 出于人身与设备安全考虑, 又不允许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操作, 因此这些设施设备在教师不上课的情况下闲置浪费严重。笔者调查了河南五所高校的物流实训室, 发现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上现象, 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训变成了对实训室设备的参观浏览, 甚至有些高校为了防止实训设备故障, 实训室不再对学生开放, 实训室已沦为上级领导参观考察之地。

3. 难以完全模拟实际情况

许多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仿照的是工科实训室的建设方式, 而物流管理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许多真实物流场境及物流问题在实训室内无法完全模拟或根本无法模拟。虽然物流涉及七大功能模块, 很多高校实训室实际模拟的更多只是仓储或配送中心的作业模块, 而对其他模块的模拟教学则很少。如运输过程通过实训室就很难模拟, 充其量只能对车辆的装载方式及行车路线进行模拟, 但这与实际物流作业差距很大。现实中物流公司装卸的货物通常性质各异, 包装箱的大小、形状、货物的质量也都不相同, 而在模拟时所采用的货物通常则为形状规则、大小一定的空纸箱, 两者差距如此之大, 实训实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行车路线虽然可通过纸上或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 但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则完全无法模拟。

(三) 建立校办企业实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实训环境, 一些实力更强的高校建立了校办企业 (如建立仓储中心为学校周边企业提供仓储服务, 或者加盟某个物流企业, 成为该物流企业的一营业网点) , 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到校办企业进行实习, 以锻炼学生的真实物流作业水平。通过建立校办企业, 学校固然可以方便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但是, 建立校办企业也有自身的缺陷:一方面, 校办企业要按学校的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训机会, 很多时候这与物流企业运作的成本最小化相矛盾, 导致校办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 许多高校并不善企业的经营, 导致校办企业亏损严重, 难以持续下去。

(四) 进行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实习

为了避免建立校办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些高校与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 寻求校企合作或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通过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 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 从而实现双赢。然而, 现实中, 许多高校, 尤其是那些非研究型高校, 并没有太多其所说的科技资源可以提供给企业, 而学生到企业实习, 又难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同时, 由于学生实习时间较短, 并且需先对学生进行培训后才能实际上岗, 导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只有付出, 很少甚至没有回报。由于上述原因, 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实则处于“亏本”地位, 因此, 企业并不太愿和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即使双方形成了合作关系, 高校也处于被动地位, 对企业缺乏相关的约束能力, 实训内容只能任由企业安排。因此, 许多校企合作或实训基地, 实则处于尴尬的境地:要么停留在合同层面, 没有实质合作内容, 要么只是给企业提供一个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机会———企业之所以愿意与高校合作, 很多时候是因为高校的实习生可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高校学生进入此类企业进行实习, 由于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内容没有实际控制权, 企业多从自身的发展安排学生实习内容, 因此, 学生实际从事的更多是一些简单的体力上的工作, 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加深理解促进作用则不是很大。

二、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研究

现有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各有其不足之处, 并不能真正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通过怎么样的实习实训既能加深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 又能使大学生提前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业有所认识, 以便进行职业规划, 正成为许多高校正在努力探索的目标。要想达到上述目标, 方法之一是高校可采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一) 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简介

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是一般性校企合作的一种改良, 其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室基础上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在一般性的校企合作中, 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始终缺乏合作的积极性。要想校企合作达到良好效果, 关键在于怎样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而要想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关键则是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有一定的收益, 至少不亏本, 因此, 高校 (尤其是那些没有太多科技资源的非研究型高校) 可以考虑通过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高校可首先在校内建立基础实训室, 里面主要放置一些利用率较高, 更新速度较慢, 且价格不太昂贵的设施设备, 如基础物流实训室可包含货架、托盘、堆高车、简易包装箱等设备, 用于日常教学实训工作, 而对于价格较为昂贵的设备, 或者使用频率不太高的设备, 不易维修保养的设备, 如AGV小车、自动分拣设备, 基础物流实训室则不再配备。对于基础物流实训室没有的设施设备的实训, 可由高校通过购买企业的实习资源来获得。

(二) 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的运作过程

1. 制定实习实践内容

高校根据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 结合校内实训室的设备, 认真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对于一些通用的物流技能, 如一般货物的堆码技术、商品的包裹技术等, 可安排在校内实训室, 由校内授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于校内实训室并不拥有的设备的实训, 或者比较专业的物流技术的实训, 则可通过学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2. 选择企业, 签订合同

根据实习大纲选择能给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内容的企业, 并与之签订校企合作合同:企业为高校提供相应内容的实习设施设备和实习机会, 学校支付相应实习资源占用费用。合同签订时要明确参与实习的学生的数量, 实习的时间、场所, 实习的内容、方式, 实习所用的设施设备, 企业指导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水平, 实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以及学校付款的金额、时间、方式等内容。

3. 组织学生按计划实习实训, 并对实习实训的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一般情况下, 通过高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时间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学期, 此时, 学生对实习实训具有极大的热情, 对将从事的行业充满好奇与期望, 实习实训将更易达到较好的效果。学校按计划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具体实训过程中由企业安排的人员进行指导, 学校不予过多干预, 但学校具有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监督与建议的权利, 当实习实训过程远离实习实训的目标时, 学校可要求实习单位修正实习实训内容, 甚至可对正在进行的实习实训叫“停”。

4. 实习实训效果评价

高校要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生实习实训评价标准, 在学生实习实训结束后, 由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并对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总结, 获取相关经验与教训, 以使以后合作更加顺畅。

5. 支付

学校可根据实习实训效果评价的结果, 按照校企合作时签订的协议, 支付企业相应数额的实习实训资源占用费用。

(三) 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可能遇到的障碍

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可能执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 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主要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 企业生产销售的是商品, 高校培养的是人才, 高校是企业的供应商而非消费者, 从来都是消费者向供应商付款购买产品或服务, 而非供应商向消费者付款, 因此, 高校没有向企业因为培训支付金钱的习惯。现在, 高校需要换位思考, 企业给高校学生提供了学校不能提供的实习实训资源, 理应获得回报。在此思维下, 高校不再只是企业的人才供应商, 同时也是企业实习实训资源的使用客户。

2. 体制的障碍

民营高校体制比较灵活, 当其发现通过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实习实训模式比校内建设实训室成本更低时, 可轻易地选择使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训。但不幸的是, 许多民营高校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 根本不愿为学生的实习实训花费任何金钱。对于公办的高校, 由于其归属于各地政府或各部委, 则有可能会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时遇到各种推诿问题。

3. 教学评估机制的障碍

现有的教学评估机制更偏重于对学校硬件办学条件的评估, 而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则没有过多要求, 并且其评判标准也较为模糊, 因此, 高校可能更倾向于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硬”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而非“软”的提供较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实习实训模式。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第9篇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隶属于各医疗设备公司或者各大医院器械科, 主要负责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护, 解决售后技术使用问题, 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等。这些人员一般要拥有医学工程、机械、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知识, 有技术开发或设计的工作经验。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 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灵活运用技术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刻苦钻研学问、终身学习的意识;排除医疗设备故障使医疗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

那么在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上, 如何才能铸造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呢?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就是切实注重实习实训, 把实习实训当作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专业始建于1998年, 是全面培养专业技术好、实践能力强的医工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应用型专业。本专业立足北京, 面向全国, 依托首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医学会等单位的全方位支持, 发展成为民办院校中唯一拥有成熟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人才培养条件的专业。

合格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专业连续多年创下100%的就业率, 就业学生的薪资水平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就业率达到100%, 得益于学院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举措。该专业项目组十多年来多次汇聚本行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 召开教学研讨, 寻求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首先, 确立该专业建设的目标:从特色专业向精品专业过渡。其次为配合专业建设目标, 要求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做到“基础扎实, 课程合理, 技术熟练, 学生学懂”。

该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其教学效果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 专业教学采取实地实物教学法:教学活动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 以各大医院医学工程部为场地, 以学生为中心, 指导教师以操作为主, 以讲解为辅, 学生以模拟实操为主, 以看听为辅;通过讲解、训练和实践, 让学生总结、深化所学的医疗设备方面的理论知识。这种实地实物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可缩短他们从学生到应用型医学工程师之间角色转换的时间。

课程体系还具备实践性和创新性。医疗器械应用专业的实习实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学生可以到各大三甲医院学习, 接触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有些设备甚至是第一次出现问题。因此维修时, 指导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专业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习与实训是北大资源医疗器械应用专业的特色与亮点, 与理论学习密不可分。学校拥有大批的中外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厂家和医院等校外实习单位, 其中正式签约的实习基地有60多家。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实践性课程占到60%以上。除专业课程学习之外, 学生还可通过结合行业社会实践、专业行业调查、课外医学工程组作业等多种形式消化、巩固知识和提高操作能力。

北大资源医疗器械应用专业的最后一学年会为学生安排一次为期4个月的毕业综合实习。在这期间, 学生到北京各三甲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工作实习。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可接触到专业的工作环境、先进的设备和专家级的实习老师, 大大提高其综合实力。

我国是医疗器械消费大国,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 一些小型医疗设备已经走入家庭, 行业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医疗卫生部门、生物医学设备企业等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烈的需求, 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人才有着相当广泛的就业市场。

人力资源专业实习 第10篇

关键词:焊接,模拟实习,训练

根据焊工专业的特点及规律, 我把焊工专业的实习教学分成基本功训练和生产技能、技巧训练两步。焊工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教学, 由于焊接时噪音和弧光的影响, 教师讲解时, 学生容易听不清;教师示范时, 学生很难看准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操作时, 教师在旁边又不能确切地看清学生的操作。由于教与学脱节, 必然延长学生基本功训练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靠多练来弥补这种缺陷。多练就要多消耗材料和电能, 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这阶段的教学, 应尽可能地采用模拟实习, 以降低实习成本, 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模拟实习在焊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道具准备

(一) 毛笔、水桶、纸板

(二) 沙盘:制作一个50×30×5厘米的长方形木槽, 放入4厘米厚的细沙。

二、程序和内容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首先安排单项训练、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一) 单项训练

身体姿势常用的身体姿势是蹲姿。这是一种耐性训练, 我们称之为“蹲功”。

手腕、胳膊姿势胳膊操作姿势常用的无依托式, 要求学生手持焊钳靠胳膊的伸缩来调节焊条的位置, 这种操作重点是训练学生胳膊活动的平衡性及协调性。主要是解决学生胳膊悬空操作的颤抖现象, 让学生在小臂上捆上沙袋进行练习。这种操作技能, 我们称之为“臂功”。

握钳方式握钳有正握和反握两种, 在纸板和沙盘上模拟教学主要采用正握法。

引弧方法引弧方法有直击法和划擦法两种。

1. 在纸板上进行练习。

手握焊钳, 焊钳上夹持毛笔, 沾水后, 在纸板上进行直击或划擦。要尽可能地保持点小而均匀, 划擦长度小于8毫米, 且细而均匀, 每个独立动作完成后, 要使毛笔尖部离纸板2~4毫米, 并稍做停留。

2. 在沙盘上主要训练划擦法。

手持焊钳, 先将焊条前端对准沙盘, 然后将手腕扭动一下, 使焊条在沙盘表面轻微划擦一下再将焊条提起2~4毫米。引弧动作完成后, 使焊条前端离沙盘有3毫米的距离, 稍做停留。

运条方法运条有多种方法, 在纸板和沙盘上模拟教学主要训练常用的两种方法。当然其他几种运条方法也可以用此种模拟实习进行训练。

1.直线形运条法

在纸板上训练。手握焊钳, 焊钳上夹持毛笔, 沾水后, 在纸板上进行直线移动, 要保持匀速, 水痕粗细均匀。笔杆与纸板成90°角, 同运条方向成65°~80°角, 每次运动长度不小于300毫米。

在沙盘上训练。用划针在沙盘上划一条长为320毫米的直线来模拟“I”型焊缝。运条是从模拟焊缝前约10毫米处开始, 沿着焊接方向做不摆动的前移, 移动到焊缝300毫米处停止。焊条角度同沙盘上的模拟焊缝两侧成90°角, 同运条方向面65°~80°角。焊条移动的速度必须适中, 不能太慢, 也不能太快 (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运条速度) 。划出的痕迹深度为2~3毫米, 同电弧长度相等, 深浅一致。

2.正锯齿形运条法

在纸板上训练。用铅笔在纸板上划两条长300毫米的平行线, 平行线间距为12~15毫米, 操作时, 让毛笔尖在平行线间进行正锯齿形往返摆动并向前移, 且保持水痕粗细均匀, 当摆动到平行线两侧边缘时稍作停留。

在沙盘上训练。用划针在沙盘上划两条长为300毫米的平行线, 平行线中间距离为12~15毫米, 模拟“V”型坡口宽度。操作时, 将焊条前端在平行线内连续做锯齿形摆动, 并向前移动。每当摆动到平行线两侧边缘时稍停片刻。要求锯齿大小均匀, 焊道痕迹深度仍为2~3毫米, 相当于弧长。

焊道的连接在操作时, 由于受焊条长度的限制或操作姿势的变化, 因此出现焊道前后两段连接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 可指导学生用划针在沙盘上划一条直线长300毫米, 模拟焊缝。然后, 在直线的前端, 用焊条划一圆圈, 模拟弧坑, 在弧坑稍前约10毫米处的模拟焊缝上做引弧操作, 引弧操作完成后, 将焊条前端到弧坑三分之二处, 稍停片刻。焊条前端到位一定要准确, 如果焊条后移太多, 则可造成接头过高;后移太少, 将造成接头脱节, 产生弧坑未填满的缺陷。

焊道收尾焊道收尾有两种方法: (1) 划圈法。在沙盘上用划针划两条平行线, 长15毫米, 平行线中间距离15毫米, 模拟焊缝尾端, 在平行线内做圆周运动。 (2) 反复断弧法。在沙盘上用焊条前端划一条直线, 长为150毫米, 在直线末端反复做数次熄弧——引弧动作。焊条到位一定要准确。

(二)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把各单项训练按实际焊接操作的程序有机组织起来, 进行连续性的操作。

1. 直线形运条方法

用划针在沙盘上划一条为320毫米的直线, 模拟“I”型焊缝, 操作者蹲在沙盘侧面, 用正握法手持焊钳, 把胳膊半伸或全伸开, 将焊条前端对准沙盘上的模拟焊缝前端10毫米焊缝处, 用划擦法引弧。引弧完成后稍做停留, 使焊条前端沿焊接方向做直线均匀移动。当焊条移到直线终点时, 做数次断弧———引弧动作, 作为焊道收尾。

2. 锯齿形运条方法

用划针划长300毫米, 中间距离为12~15毫米的平行线, 模拟“V”型坡口焊缝宽度, 用正握法手握焊钳, 胳膊全伸, 用划擦法在平行线前端做引弧动作。引弧完成后, 焊条在平行线内做锯齿形连续摆动, 并向前移动。每次上下摆动到平行线边缘时, 稍做停留。当焊条移至焊缝终点时, 做圆周运动为收尾。

3. 方式和方法

教师讲解、示范。无论进行单项训练, 还是综合训练, 教师要把讲解和示范结合在一起, 在纸板和沙盘上一边示范操作, 一边讲解。

个别学生操作, 教师讲评指导。教师讲评指导。教师讲解、示范后, 指定一名学生在纸板或沙盘上模拟操作, 其他学生观摩。学生模拟操作后, 教师进行点评, 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操作要领。

学生分组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一个纸板或一个沙盘上可以安排5名学生为一组进行操作。

教师要归纳总结, 指出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并当场示范正确的操作要领。对涉及运条的速度、宽度、深度和焊条角度等关键性问题, 采用现场示范, 学生模仿操作的方式解决。

4. 检查验收

单项模拟操作内容单纯, 容易掌握操作要领。综合模拟操作把诸多单项操作综合起来, 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操作, 就有难度了。在生产实习教学中, 应督促学生多想勤练, 逐个验收过关。同时, 注意学生细心、耐心、韧性的培养。

5. 效果与不足

模拟实习操作, 不受噪音和弧光的影响, 教师可以把讲解和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对教师的示范看得明白, 对教师的讲解听得清楚。学生本人也便于观察自己的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要领, 并能及时调整操作, 教师也便于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 及时加以指导。

谈服装专业的实习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动手能力 产教结合 生产实践 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31-01

我校开设服装专业,至今已有26年了。在这26年中,我认真地搞好学生的服装教学实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辽宁省服装技能大赛中,连续四年获第一名,并代表辽宁参加国赛获三等奖。下面就服装专业的实习教学,进行一下探讨。

1 提高学生对服装实习教学的理论认识,认真研究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职业高中的毕业生要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就必须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实用技术。目前的职业高中普遍存在一个弱点之一就是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因此,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使他们受到较多的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实习教学,产教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是理论与服装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较好形势。加强实习的教学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服装生产实习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和技艺型合格人才。

在教学中,通过服装生产实习,结合生产劳动实践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并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在工厂实习期间,学习工人师傅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高学生。

2 服装生产实习中突出技能训练

服装生产技能的培训是实习的宗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这一目的作为主要的任务落实到实习中去。

首先,采取“三结合”的管理方法。我们成立的实习领导小组由三个方面成员组成,服装部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工厂生产厂长和车间主任,优秀学生和班级干部三个方面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共同研究确定实习目的、实习任务,以及各项工作指标,在工作中不断检查,督促和落实。这种管理方法,实践证明是科学的能使实习情况掌握清楚,问题及时了解和得到解决。

认真抓好“落实”。我们把全体实习生分别落实到车间和班组,落实到生产岗位,每一个学生都有指导教师,包教包会,使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形成师徒关系,完全融合成一体。服装专业教师都深入到实习车间,在实习班组和实习岗位上加强领导,随时掌握学生的技能情况和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管理做到日有记事,周有汇报,月有总结。

通过上述管理措施,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较快。我们实习工作进行的也很顺利,收获较大。例如,有的学生才到服装车间时对电动机械不熟练,在课堂练得少。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他们,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些先进的电动机器,如,平缝机、电裁刀、扣扣机等。有的学生心灵手巧,加上又有理论知识,用CAD制版,在技能上,个别学生甚至超过了教他们的师傅,在车间成了主要生产操作工。为学校创收,毕业分配也很容易。这更激发了学生学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我们的实习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通过实习,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同学都有收获,但个别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引导她们对专业尽快入门。有的学生几乎做每件衣服都出问题。如在缝制女西服时,由于看错了线钉,大袋开剪错了位,结果只好把原来的剪口接上又重新开剪;在缝制男西服的时,胸袋本应在后上翘0.7厘米,可她却前翘了0.7厘米。对于这样的学生,急于求成不行,只能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中加以疏导。每做一件衣服之前,都要反复强调,每进行一道工序时都要问他,是否听懂,充分体现出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终于掌握了技能技巧,学到真正本领。

我们进入高档的中山装、西装实习比低档服装缝制要复杂的多,有里子有胸衬,如果不弄清楚理论上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就会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但只学会理论,而不能适用与实践,照样不能掌握服装制作的真正本领,提高动手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于是,在每学习一件衣服时,我首先讲里子和胸衬的裁法。如裁里子,要以面料为基础,肩缝、袖窿放出1.5厘米,底边只有折边线,挂面与里子相重叠2厘米,裁胸衬共有两层。第一层由大胸衬以面料前衣片为基础,肩缝1.5厘米,袖窿肩部外出2厘米,其他弧线部分外出1厘米,顺袖窿弧到腰省,再从腰省划弧连接胸省与腰节相交后3厘米,拔迹线向里1.5厘米,划直线与第一扣下2厘米划横线相交,把拨头沿线迹剪掉,拨头衬沿拨迹线方向是经纱,上口与衣片齐。第二层衬规格与第一层衬相同。共有绑衬、胸衬、拨头衬、下脚衬四个部分组成。绑衬的规格:肩部8厘米、袖窿5厘米、腋下4.5厘米;胸衬的规格:拨迹线同第一层衬与绑衬相交处重叠1厘米;拨头衬:用白棉布在拨迹线处同第一层胸衬重叠1厘米;下脚衬:同第一层衬对齐,并按以上规格画出造型图。学生掌握了这一理论知识,到车間后教师在做示范裁剪,学生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动作。边回顾各部位的规格,然后进行反复练习成衣制作,最后全班同学都做出了全体的高档西服、中山服,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

我班分配在裁剪车间实习的学生,他们和工人师傅密切配合,合理下料,认真剪裁,获得了领导的好评。他们和工人师傅密切配合,有一次加工朝小表演服,把用料计算的相当精确,服装厂的裁剪师傅按照传统的排版方法,怎么排,也不能符合要求,使布料缺少。正在他们束手无策时,我们的实习生根据平时学的理论和知识,利用CAD打板,结合工厂实际,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排版方案。车间领导和师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照学生提出的设想重新设计排版,结构出乎意料,布料不但够,而且还有盈余。工厂的张厂长在大会上感叹地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在服装生产中只要紧紧抓住技能训练这一主要目的,我们的实习工作就能取得成效。

3 从实际出发,产教结合,认真做好服装专业实习指导工作

我们认为,做好实习指导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到工厂去,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服装生产实习计划。

数控专业实习教学初探 第12篇

关键词:数控专业,台阶式实习教学,一体化模式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 以及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大批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培训成为各个中职学校迫切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以技能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我校在数控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承担着传递职业活动经验的任务。我校自创建数控专业来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始终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条件。在教学实践中, 数控教研室教师不断研究, 总结出具有一系列特点的数控实习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年轻数控专业教师, 现根据自己从教以来的切身体会, 谈一谈我对在本校数控实习教学中的一些收获和看法, 和同行们进行商榷。

1 据教学原则采用阶梯式实习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前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 本着由简到难, 循序渐近的原则。我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教学环节为阶梯式实习教学即普通机械加工, 数控加工, 职业鉴定考试培训三个阶段。通过这样的实训安排, 使学生学有目标, 把每个阶段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 做到真正意义的学以致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本专业知识兴趣, 从而较好的端正学习态度, 更好的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安排数控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期普通车工实习, 钳工实习, 体会机械加工的基本过程和机床的简单操作;第二学期进行数控实习, 体会数控加工的特点和机床操作过程;第三学期安排数控职业鉴定考试强化训练, 使学生在毕业时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实习教学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 更好的适应企业对学生招聘要求。

2 人为本, 强调实习安全教育

安全是实习教学的生命线, 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 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我校为此在每次实习之前, 要通过教师讲解, 看安全教育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反复强调安全生产文明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 数控加工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树立人身安全第一的意识, 培养他们文明生产节约材料, 爱护设备和工具的工作作风,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安全隐患避免在萌芽之中!

3 控实习体现一体化模式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校不断更行教学理念, 积极进行数控教学课程改革, 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建设了一支高素质,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本校数控系统自编校本教材

以往我校使用的教材与实习课在内容上脱节, 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一致。例如, 数控铣削课本上讲述的是FUNUC系统和SEMENS系统, 而我们实习用的数控铣床是华中系统。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学校就组织专业课教师教师根据教学计划, 参考有关教材, 自编符合学校数控设备的教材。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将理论学习完全应用于实践中。达到“学”中“做”, “做”中“学”的教学目标。

3.2 实训分组, 学生互助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他们绝大多数数学基本功较差编程过程中较难准确计算程序坐标点, 过多依赖教师讲解计算, 独立思考运算能力较差。但是学生对本专业课程感兴趣, 喜欢动手操作。鉴于学生特点, 在实习分组前, 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小组要好, 中, 差生相结合。选择理论基础好, 动手能力强, 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 帮助老师开展工作, 既抓技术又抓纪律, 成为教师的小助手。教师因材施教, 学生互助, 使每一个学生对专业实训都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不放弃一个学生, 让学生体会数控实训的乐趣。

3.3 运用数控仿真系统做好实训铺垫

我校数控实训过程中十分重视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编程这一理论教学课程和操作技能训练这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讲解与训练我校数控系统最常用的FANUC、华中系统的编程方法和操作应用,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再安排适当的课时讲解SIEMENS、广数的编程与操作方法和不同面板的操作,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对不同操作系统、面板的编程与操作能力, 使他们能很快适应不同企业、不同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 并有较强的工艺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这样在实训教学之前, 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机床面板的操作过程, 刀具的选择, 切削用量的初步确定。这样在实训教学之前学生通过仿真系统已经直观校验自己理论课所学的编程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 不但节约了学校的设备和材料, 更重的是避免了数控初学者在操作机床过程中安全事故。经过熟练演练操作数控仿真系统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 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为接下来的数控中级工实训做好了铺垫。

3.4 数控中级工实训严格考核实习成绩, 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我校的实训成绩包括实际操作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两方面。经过几个阶段的实习训练, 最后的数控中级工实训中我校采用结合中级工实际操作试题难度编写的习题集, 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每节课布置一个工件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并在完成之后交由教师检查工件是否符合加工精度要求。教师根据检查结果严格给予学生实习课题成绩。学生每次实习后要填写实习实验报告教师同样批改给予成绩。两项成绩之和将最后列入本学期实训总成绩。这样考核, 学生对每次课题实际机床操作过程都会认真进行, 化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并通过写实验报告能充分体会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要领。

以上是我校数控实习教学中一些重要环节, 一些不足之处正在不断完善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我校学生的数控中级工考核过级率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在省级数控技能大赛中多名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可喜的是在2004-2009年中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在三届全国数控大赛中分别取得了两个一等奖 (第4, 5名) 和一个三等奖。为吉林航空工程学校赢得了荣誉。

总之, 在中职学校要重视数控实习教学, 结合本校办学特色, 采用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技能, 成为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走出校园后真正具有一技之长。作为一名数控实习教师也应该不断充实新知识, 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是学生的理论老师又是学生的实操“师傅”适合职业教学特点的双师型教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春鸣等,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

[2]中国职教学工作委员会编,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讨, 高教社.

上一篇:数据延展论文下一篇: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