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协议范文

2024-09-22

交互协议范文(精选6篇)

交互协议 第1篇

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的建成,总部的勘探与生产公司如何与下属16家油气田公司保持畅通的沟通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公司业务,是公司不断发展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目前,全球500强中,大约超过80%的企业都在使用交互式可视化通讯这种高效而先进的通讯模式。 随着国内企业自建网络与城市光纤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基础通信网络已经大面积普及。 利用网络承载交互工作环境这种简单易行、现代化高效的通讯手段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增进企业内部沟通已经是各大集团化、全球化公司所普遍采用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中石油作为国有大型央企,呈现出业务多,地域分布广的特点, 如何将公司的核心生产业务贯穿到全国下属16家油气田公司,已经成为公司提高效率及管理水平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建设一套用于中石油总部以及下属16家油气田公司沟通联系传达公司的指挥决策与管理经营理念的交互工作环境,就成为了公司目前发展的必备之选。

1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系统概述

中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油气业务、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 随着各种业务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建设也已经逐步完善分布全国的下属16家油气田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网络, 且网络通过运营商都能够直接连通到中石油总部,形成了一个以北京总部为中心的星形网络结构,各个区域互联互通,为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

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服务于公司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所谓交互工作环境,就是高清视频交互+内容图像+数据交互。 在常规高清视频交互的基础上加入了内容图像(双流), 比如PPT多媒体的交互显示, 固定及移动视频监控图像传送, 并且将IDB数字交互白板引入系统,实现在共享数据信息的同时,实现电子白板与共享桌面的功能, 使异地多方能够同时对同一界面进行标注。

经过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及技术调研,中石油决定充分利用区域系统内的IP专网上的网络资源, 建立一套跨接全国各地的交换工作环境系统平台, 系统结构为以北京总部为中心的星型结构,采用H.264标准和H.239双流协议,选用POLYCOM高清视频会议终端设备。

在整个系统实施前,作为公司指定承担实施工作的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对相关设备,以新疆油田公司———北京总部为试点进行了线下及线上测试,通过评估并与中石油广域网专家组协调决定在中石油使用交互工作环境会议期间给予QOS-6M网络带宽保障等一系列措施, 能够满足高清视频交互+内容图像+数据交互需求,最终实现了中石油交换工作环境系统的功能。

历时一年多,在系统于各地的16家下属公司安装调试后,系统正式上线使用前, 实施组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 包括各地会议支持人员的配备,系统使用申请流程等等,在得到公司管理部门批准后正式上线, 为今后交互工作系统的统一管理,应急开会、系统的流畅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的构成与功能

2.1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网络组成方式与设备

近年来,大多数国家视频会议系统的通用组网方式,主要有基于电路交换的H.320标准组网方式和基于IP包交换的H.323标准组网方式。

由于IP网络的灵活性、多业务综合性等技术优势,企业网络的架构已完全转移到IP网络上,并已拓展到通讯的每一个角落。 基于H.323协议的H.264视频传输已经成为构建视频网络系统的首选。先进的H.264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目前被绝大多数视频会议系统所采用。 在实际运用中,采用H. 264编码技术能实现高达102倍的压缩率,能让信号在更低带宽下平稳传输,并减少丢帧的出现,保证用户使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H.264之所以能成为目前H.323协议的最佳视频标准是有其原因的,这要从H.323协议制定之初对于音视频编解码所作的要求说起。具体要求如下:网络带宽资源有限,音视频编解码压缩率要高,并在比特率一定的条件下保证视频图像的质量;要有良好的抗丢包、抗误码性能;支持视频流在网络上的传送,即网络亲和性要好。 事实证明,H.264以其优异的特性,成为了H.323系统音视频编解码不二的选择。 它压缩效率高,更节省码流,抗误码、 丢包效果好,网络适应性好,非常适合IP传输,同样也适合IP视频会议系统。

中石油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公司在国内各地的广域网,在公司的广域网上充分利用IP网络, 当两个设备互连时不关心物理连接的拓扑结构,只关心其连通性和通讯质量(包括延迟、抖动等), 其网络可以是星状、线状网、树状骨干网,甚至网状结构等。 其中星状、线状网适合于集中式视频会议系统。

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包括北京总部1个主会场、16家油气田共23个分会场,以及为系统提供接入、服务和控制的控制中心(MCU)。 视频会议的所有终端都要和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连接,通过MCU进行视频图像的交换,语音的混合播放。

2.2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的功能

2.2.1多种不同的会议召开方式

可即时召开会议 ;

预先定制会议模板 , 从会议模板启动会议 ;

可预约会议 , 到预约时间可自动启动 ;

预约会议可设置成例会方式,按每周、双周或每月某一时间段启动该会议 。

2.2.2双流(I T U - T国际标准:H .239)功能

双流(People+Content)技术是针对视频会议中数据应用的要求而专门开发的先进技术,它通过一个呼叫带宽实现视频、音频和数据的同步传送,让参会者在观看发言人图形,听到发言人声音的同时观看到发言人计算机的活动图形。 而且,可以通过终端的VGA输出端口以1 024×768的清晰分辨率显示出来(或者是终端的AV输出端口),实现了会议中多媒体内容的传送,并可为会议资料进行加密传输,保证公司文件的机密性。

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的双流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公司进行生产动态、信息综合展示、部署研究、方案审查、技术讨论,文字图片显示等多种数据需求,实现视音频、数据混合的多媒体会议要求。 在多方或点对点会议过程中,可以将两路信息流(图像和计算机数据文档)同时传输到远端,实现数据、视频、音频合一,达到远程交互的更高境界,使会议中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有效。

例如:方案部署研究或技术讨论时,将汇报多媒体和现场图像同时传送, 而方案图纸通过IDB数字交互白板进行异地两方实时交互,具有临场效果。

2.2.3桌面终端

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系统配备了一批桌面终端, 用户可随时随地在任何具有网络环境的地方与公司固定会议终端或其他移动终端召开视频会议, 使用户可以在办公室即可参加公司召开的视频会议。

桌面终端操作简便,也具备有双流功能,音视频效果清晰流畅,同时具备便携功能,为用户移动办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4录播功能

随着交互式视频会议的技术发展和不断普及, 企业对会议录制、存储以及点播回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传统的磁带录像机和硬盘录像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些传统设备的转录视频编码、难以实时操控等不利因素越来越影响会议使用。 企业期待一种能够实时连接在IP网络上, 可以实时接受视频会议音视频的码流,并在网络上加以存储,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随时用终端或电脑进行回放。

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基于IP网络, 可以将交互会议中的音频、视频信号和双流信号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录制、直播和点播。 管理员可以随时录制会议,用户根据需要进行点播回放,有利于会议资料的保存及对会议纪要的有效整理。

2.2.5 IP语音调度

为了方便总部与各会场的运维人员能够及时反馈会场信息,在系统中加入了IP语音电话接入。 将IP语音电话定义为运维人员的调度、指挥通讯方式。通过IP语音电话可以实现总部会场一键直呼分会场,而分会场可以摘机直呼总部会场。 从而增加了系统运维人员沟通的及时准确性。

2.2.6双机热备

为了增加交互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及备份机制, 引入了双机热备功能。 通过在系统中加入双机设备能够实现在主终端无法正常工作时,迅速切换到备用终端,并且在测试过程中,音频不会停顿,视频切换速度小于1秒。

2.3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会场的统一设计与装修

中石油所有交互工作环境会场统一按照 《石油视频会议室形象墙制作规范》进行装修,保持公司大气庄严的形象。

3中石油交互工作环境建设的意义

交互工作环境的建设是针对中石油总部和油田勘探与生产及时决策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系统建设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为总部和油田领导决策提供统一的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和业务会商平台,是总部和油气田分公司急需的信息系统。

交互工作环境的建设能够为企业减少差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体现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4结束语

多重交互 多样交互学习 第2篇

“多重交互”是指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互动,在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实验教学优质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教师、研究生助教、校内外专家的交叉交互与资源共享。

“多重交互”新模式实现了教师指导与计算机TA助学的有机结合。计算机TA着重与学生的一般性问题交互,教师侧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专家教授远程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研讨。

新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了新型“教与学”师生关系,营造了适应低年级学生的以宽松、自主、研究性学习为引导特征的物理实验优质学习环境。

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突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制约瓶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交互缺乏个性和深度广度的问题,实现了六模块构成的分层次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向课题型、研究型实验开放。

(2)优化优质资源,在强化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深层次指导的同时提高了生师比,学生享受到的优质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源获得了飞跃性扩展。

(3)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有效提升了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突破制约瓶颈,创建“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十年前,在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时碰到了一些制约瓶颈,如优质教师资源短缺、实验室全面开放在实际操作和管理上遭遇困难等。

为此,我们引入计算机助教,开始探索物理实验“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之后不断优化改善诸多教学要素之间的配合,2005年,将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的理念融入到新实验楼设计中,建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开放实验教学支撑环境。

十年来,新模式全面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有效提升了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课外新生自主预备实验,引导新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课内分层次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型)实验、校省级实验研究论文竞赛等激发广大低年级学生主动、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2)研发网络信息教学平台,支撑“多重交互”教学应用历经十年持续建设和发展,自主研发信息集成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有效支撑了新模式的大面积高效运行。

①研发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根据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了动画、仿真、视频等方式,综合展现教学课件、仿真建模、知识拓展和示范教学录像,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伙伴。

②建立网络管理服务系统创建了开放实验远程自主预约、实验桌自动派位、桌位电源远程控制、实验日志管理、数据实时检查、教学质量测评等网络管理服务系统。

③建设“多重交互”的支撑环境建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教学和开放管理支撑环境。实验楼有弱电控制中心,网络宽带连接到每个实验桌,各实验室具有多媒体教学环境和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系统。

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学生、教师、研究生助教、校内外专家的交叉交互与资源共享。

3.成果的创新点:

(1)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研学的教改理念针对低年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意识薄弱现象,在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的体系建设中,以师生“多重交互”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外新生自主预备实验引导新生转变学习模式、课内分层次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型)实验、校省级实验研究论文竞赛等,引导低年级学生主动、自主、研究性学习。

(2)创建物理实验“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从改变学习方式入手,突破时空限制,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交互与资源共享,创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创造性地引入计算机作为助教,创建了新型师生教学关系,计算机TA着重与学生的一般性问题交互,教师侧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深层次指导,专家教授远程与学生深层次研讨,实施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3)建设优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管理内涵自主研发立体化网络信息教学平台,建设优质网络资源,使每位学生都享受到获得飞跃性扩展的优秀教师和学习资源,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远程自主预约、实验桌自动派位、桌位电源远程控制、实验日志管理、师生多重交互等现代化开放实验管理,创新了实验教学管理内涵。

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将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力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比如,可将课堂教学分成三种形式:讲授课、自学课和探索课。对概念性较强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发挥讲授课的长处,由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讲清、讲透,特别注重数学中蕴涵的创新思维方法的传授,以便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可考虑用自学、写小结、学生讲课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再定期地组织探索课,在该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如对某一问题的新思考、某一定理的可能推广、某个定理或习题的新证法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借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交互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阐释了网络教学中交互的定义、特征、类型和层次,分析了影响交互水平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设计高质量的交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教学、交互、交互质量

一、研究网络教学交互的意义

交互是网络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最主要的途径,交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最终效果。可以说,交互是网络教学的生命线,无论其他方面的设计如何出色,没有良好的交互设计就无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研究交互的意义在于:

1. 交互是网络教学最突出的特征。“与第一、第二代远程教育相比,第三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双向通信和交互上,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同步和异步通信,使教与学更加开放和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充分说明交互在以网络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2.“远距离教学以时空分离作为基本属性„。在此条件下,交互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变量”。可以说,缺乏交互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缺乏合理、有效的交互,不仅会严重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整个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3.交互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没有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就无法保持持续的兴趣和注意,也无法促进批判性学习,而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学习者对各种知识和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并由此建构个人的解释和通过交互证实自己的理解。因此,交互对于高级的认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交互的障碍会对网络教学带来负面效应。一方面影响学生的问题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解答和指导,另一方面影响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学无法及时调控、评价和修正。因此,科学地设计交互,使之顺畅有效,显得至为关键。

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教学交互及其设计进行了积极地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对交互设计的专门论述明显不足;现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法,无法完成对开发实践的指导;由于缺少网络心理和网络教学相关理论的支持,关于交互设计的阐述还不够深入等。因此,全面地研究网络教学交互及其设计,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开发途径,使网络教学活动合理、规范、有序地开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教学交互的定义、特性及类型

(一)网络教学交互的定义

在国内外有关交互的研究中,对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和描述,其中较典型的定义有:

定义一:“学习中的交互是教学系统与学习者之间,包括相关信息交换在内的,实时的、动态的、相互的给予——提取过程”(Merrill, Li & Jones,1990);

定义二:“交互是两个或多个个体为解释和挑战观点而进行的持续的双向通信”。(Garrison,1993);

定义三:“交互是两个或多个个体在学习环境中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建立社会关系而进行的双向通信”(Gilbert & Moore,1998);

定义四:“社会互动是在共同的活动背景中,人们之间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依赖、作用和制约”(李虹,1998)。

上述的四种定义都是描述性定义。Merrill & Jones的定义很好地解释了交互过程的特性;Garrison的定义着重说明交互的行为目的; Gilbert & Moore的定义强调交互行为的社会性意义;李虹的定义从对象的相互关系出发来阐述交互的本质。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定义都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提出的,用来解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会不可避免地显现出片面性。如“实时的”和“共同的活动背景”的限定就显然不符和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由于计算机网络提供了教学交互时空分离的特性,并且赋予其特定的社会功能,因此,本研究将网络教学交互的定义为:“个体在网络环境下,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建立社会关系而与系统或他人进行的双向通信过程。”对该定义的理解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网络教学交互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送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实体到另一个实体的传播循环。所谓实体可以是教师、学习者、计算机系统及其它一切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的事物,而且,只有当这个传播循环闭合,才认为交互真正完成了。通常,人们将接收到反馈作为交互完成的标志。“在大多数的教学交互中,必须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信息循环已经完成,而不是由教师来进行假设”,否则,学生就会感到不安,直到接到对方的答复。这给了我们启示,无论采用同步还是异步交互,都应当保证及时地反馈。

2.网络交互过程包含了两种产出,即内容学习和情感激发。内容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大量相关信息的批判性分析,其意义结构获得扩展、调整和重组;情感激发是通过对媒体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交互对象的观点采择而引发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变化。传统的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将情感产出附着在内容产出之上,网络交互则可以借助媒体通过人际的沟通直接推动情感产出。仅从这点考虑,在理论上网络交互应当比传统交互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教学交互的特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交互是面对面的双方交流,与之相比,网络教学中的交互具有以下的特点:

(1)跨时空性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信息交互,信息反馈可以实时也可以非实时,特别是实时交互,可达到类似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这使学习者可方便地获得帮助,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多样性

多样性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信息形式的多样性,网络交互可以从一切可由网络传播的视、听材料中获得信息。其次是交互内容的多样性,网络交互不仅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还可以涉及所有与学习有关的话题。第三是交互手段的多样性,Internet功能各异的信息服务都可以作为传播教学信息的途径。最后是交互对象的多样性,学习者的交互对象不再是有限几个学习者或教师,而是扩大到教师群体和学习者群体,直至其他网络访问者。由于他们无论从年龄、知识水平、价值观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给学习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经验。

(3)动态性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对交互的速度、时间、地点和交互方式做个性化设定。他们可以选择任何内容采用某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互,随时在网上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可以随时与学习同一课程或同一科目的教师或学习者进行交流,即使这些人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度。交互的动态性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自主学习过程,但是由于学习者的交互行为和交互内容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对交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自主性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使学习者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学习信息和学习活动的着意控制,实现知识建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交流观点,分享心得、信息及成果,进行协作学习。

(5)延迟性

网络交互中文本、语音、视频等交互信息的产生和接收速度均低于课堂中的言语交互。即使是采用同步交互的方式,信息的接收也会由于网络传输效率和用户操作效率而产生延迟,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信息的加工、理解和反应。但是,延迟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问题,需要用充足的时间来收集信息和深入思考,这时让交互有一定的时间差即进行异步交互是合理的。这在课堂交互中并不容易做到。

(三)网络教学交互的类型

国内外对于交互的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1)Moore M.G.的分类:

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9]。

(2)Gilbert和Moore的分类:教学交互和社会交互。

(3)Northrup 和Rasmussen的分类:

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教学材料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反馈/管理的交互。

(4)国内的一种观点是将网络交互分为人际交互;自我交互和人与学习系统的交互。

本文根据交互对象的不同,将网络教学交互归结为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两大类型。

内容交互是指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通过内容交互,学习者能动态的、全面地控制学习资源,网络资源的非线性组织方式也有利于学习者在获取信息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作更多的反思。从这种意义上讲,内容交互能够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人际交互是发生在交互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灵活性和双向性的特点。人际交互是推动认知过程、提高学习技能、增强问题解决信心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积极鼓励和即时反馈建立的人际交互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肯定的意义。人际交互既可以是有特定任务的对话,也可以是非特定任务的交流。后者虽然不针对教学内容本身,但它能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于师生间学术观点的交流就非常重要。

比较可知,本文的分类能够包含前面所提到的各种交互类型:“学生与教学材料的交互”实质上就是内容交互;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则是人际交互的具体形式。对于“反馈/管理”,如果通过教学信息呈现,就属于内容交互的范畴;如果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就是人际交互的一种。所谓的“人与教学系统的交互”可以看作三个方面: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流、协作;支持学习者与计算机交互的技术和学习者相互链接的技术。显然,前两者可归纳为内容交互,而后者则属于人际交互。国内学者提出的“自我交互”的概念,是指学习者新旧知识和经验的对话。这种自我交互实际上是渗透在整个交互过程,是通过内容交互集中进行的,它是外显交互行为的内部心理映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内容交互形式。

Gilbert和Moore按照行为目的对交互加以区分,所指的教学交互是一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交互,它既包含获取信息和选择路径的操作,也包括信息交流和协作活动,即同时包含了内容交互和人际交互成分。他所指的社会交互虽然是人际交互,但它可以部分地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完全脱离教学内容。在笔者看来,人际交互即使涉及最广泛的内容,也应当保持与教学内容较大程度地相关。可见,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网络教学中影响交互质量的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4]。因此,学习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个体与环境的交互是学习的关键。然而,随着各种新的网络学习环境被相继运用于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教学都是成功的;也并非有了先进的网络双向交互技术,就能实现所期望的高质量的交互。影响交互质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环境的因素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不仅仅是包括物质环境如网络平台、互连技术,软件资源等,往往包含着物质之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等。学习者与学习系统的交互和人际交互的顺利进行往往依赖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案例库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影响交互的因素主要有:

(1)网络传递的迟滞性。网络传输速度缓慢往往会挫伤学习者的交互积极性,甚至学习者会减少或放弃交互。随着宽带网的进一步普及,网络的传输速度会得到提高。而且,在网络课程的软件设计中,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合理地使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控制信息量的分布,也可以避免由于下载时间过长而影响学习者交互的积极性。

(2)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恰当的学习情景设计以及辅助学习环境的设计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学习者访问和浏览,这样也就增加了交互的机会。交互的设计是围绕内容和知识进行设计的。枯燥和烦琐的内容形式、简单的交互设计(如菜单的点击)以及反馈评价体系的缺乏会使学习者因缺乏成就感而失落,以致影响交互的动机和交互的质量。

(3)网页界面的设计

网页界面的设计包括组织形式设计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精彩动人的网页(内在内容和外观展示结合)能吸引访问者;良好的导航组织结构和界面规划能给学习者的艺术性享受,这些无疑会增强学习者交互的动机。

2、学习者的特性

“交互不是简单地偶然发生的,而是特意地设计到教学计划中的”[3]。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高质量的交互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材料的类型以及其他更多的影响学习交互类型和水平的因素。

(1)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使个体引起各种行为的动力。由于学习者任何知识的获得,不管它的形式如何,都需要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主动地认知和加工。而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缺乏会使交互失去动力。

(2)学习者的能力水平

交互能力是学习者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时,在没有他人直接帮助下,自己对学习资源或学习伙伴的操作和控制水平。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充分预估是高质量交互的前提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必要的心理特征。威特金的知觉研究将学习风格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会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自我交互能力较强。对于这类学习者,应该提供更多的交互路径和交互工具,使学习者能对学习材料根据需要进行重组。场依存性学习者则偏好集体学习情境。对于这类学习者,要尽量利用网络提供各种人际交互方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等,提供给他们有明确指导的、结构严密的学习材料。

3、教师的特征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⑴.交互的意识 多媒体网络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还没有建立以开放、创新、个性化等为特点的网络交互意识,他就不会有设计网络交互活动的主动性。

⑵.能力水平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交互活动,对教师提出了下述要求:首先,具有熟练操作网络和多媒体的能力;第二,能灵活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习者探究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索的能力;第三,根据交互反馈的情况及时对学习者予以恰当的评价,以维持较高水平的交互活动。

四、在网络教学中实现高质量的交互

针对交互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参照实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实现具有教育意义的高质量交互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

(1)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简单、直观、明了地细化问题,降低学习难度。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事例化。充分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模拟是对学习环境的抽象化和模拟化。计算机模拟不仅可以模拟现实世界,而且还可避免较危险或破坏性事情发生造成损失,或缩短持续时间较长的事物变化所需时间。图形、动画等的应用使学习者有很好的临场实感。

(2)人机界面设计交互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的效果。基于网络学习的交互效果首先取决于网络传输速度和各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及其设计方法等以及画面结构版式处理。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图像处理最好采用JPG格式,且图形大小不可太大,以免影响文件浏览时下载的速度。

动画和影视可以表现微观、过程较慢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避免危险性的实验等,通过演示和解析过程,降低学习的难度,是软件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动画和影视的信息量大,受网络带宽的制约,播放可能会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应适当减小影像的播放窗口或制作高压缩比的信息资源通过专业软件播放如RealVideo播放软件。

谈交互句及其交互义的表达手段 第3篇

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句子:

(1)a.他们正在商议这个提案。

b.*他正在商议这个提案。

(2)a.它们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一环扣一环。。

b.*它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一环扣一环。

这类句子由于受到VP语义上的强制要求而在句法上表现得较为独特:有两个以上的人或物共同构成施事主体,主语NP必须表现为复数形式,且施事主体之间存在交互关系。这类句子,本文称之为交互句。

前人已对这类句子有了一定的研究。张谊生先生(1997认为交互句要求有两个以上的人或物共同构成施事主体,并归纳了两个具体的鉴别框架:

框架一:N1跟N2_ (0)

框架二:SNs_(0)

他认为凡是可以进入上述框架的句子就是交互句。这种框架存在不足。

(3)我跟她说起过这件事。

(4)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3)符合框架一 ,(4)符合框架二 ,但是 ,(3)的施事主体是“我”,“她”并非是共为施事主体出现的 ,(4)也并不蕴含“我跟她说起过事情”和“她跟我说起过这件事”这种交互义;(5)的施事主体是“我们”,但是“我们”中的个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只是集合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协同关系, 并不能表明有交互性联系。因此,我们并不能认为(4)和(5)具有交互义,是交互句这一解释只是认识到了交互义在句法形式上的表现, 即主语NP必须以复数形式出现 , 并未触及到交互义内在的语义上的特征。鉴于此,徐峰(2004)和资中勇(2005)指出交互义和对称性密切相关:如果在对象x和y之间存在一种关系R,这种关系同时也在y和x之间存在,那么x和y就具有一种对称性的联系x和y具有的这种语义联系就是交互义 , 用逻辑表达式来表示就是:

按照根据这一逻辑表达式,我们不难分析出(3)和(4)不具备交互义,不是交互句,而(5)和(6)中,施事主体之间具有对称性的交互联系,是交互句。

(5)我们相识在北京大学。

(6)张三和李四相互埋怨着对方。

以(6)为例,根据逻辑表达式(a)进行判断,“张三”和“李四”之间存在一种“埋怨”关系,这种关系同时在“李四”和“张三”之间存在,也就是说在“张三”和“李四”之间的这种“埋怨关系是一种对称性的存在。 (6)具备交互义,是交互句。因此我们认为,根据(a)所示逻辑表达式对语义进行对称性判断进而确定交互义,再确定其是否是交互句,是非常科学的。

交互句是以交互义为语义基础, 要求施事主体为复数的同时, 施事主体内部之间具备一种以谓语动词为语义核心的对称性语义联系。

2.交 互句的生成

交互句的原型特征应是一对一的事件参与者, 成对的个体参与到相互事件之中后,经具体言语,会在语言的经济原则驱使之下, 由具体的经验知识中概括出共同特征总结概括得来,展示这种共同参与的交互性联系,构成交互句。整个概括过程剥离了某些具体的言语模式而合成单句。诸如“张三埋怨李四,李四也埋怨张三”这样的表述,正因为“张三”和“李四”的语义地位相当,概括抽象为“张三和李四相互埋怨”。这是一个由语义的抽象特征和经验知识范融合经畴化的认知过程( 吴世雄 ,1996), 也是一个表达规则及句法结构的压缩过程(Leech,1987)。从语义学的角度看交互句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对关系的子命题的集合, 这是一个可以相互转换的过程。“张三和李四相互埋怨”,可以分解为“张三埋怨李四”和“李四埋怨张三”。交互句的生成是语义和句法互动的过程。交互句的生成过程需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郭瑞,2013):将两个或多个子命题的交互性主语合并为一个复数性主语, 再将两个或多个子命题的交互性宾语整合,用“对方”等交互性代词或者空代词替换复数性宾语。从交互句的范畴化来看,“交互副词”的语义指向是前指的, 对存在施受的论元加以整合后,谓词只需添加交互标记。这个信息重组的过程可以视为主题化的过程,主题意义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之间进行重新整合,把句子中重要信息和强调部分设置在主语的位置。这种主语的优先整合是一种话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一种把语义成分和语法成分进行重新匹配的正常的句法操作。

交互句在语义上的表现就是事件参与者集合内的各个成员存在着交互性的语义对称关系,投射到句法上,交互义强制要求主语NP必须以复数形式出现。Levin和Rappaport(1995)假设,在词库(lexicon)和句法表达(syntactic representation)层面之间有两个界面:(i) 词汇语义表达式 (lexical-sematic reprsentation), (ii) 词汇句法 表达式 (lexicon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词汇从词库到句法层面要先经过词汇语义表达式 ,再经过词汇句法表达式,从而将交互义转换生成交互句,于是就有了交互句在句法上的特殊表现。

现代汉语交互句的这种特殊句法表现是整体阐释原则(Principle of Full Interpretation)的必然要求。这一原则要求在句法在逻辑形式界面对结构进行诠释,“检查”语音形式界面所呈现的结构是否符合该结构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 比如格位的指派和性、数、格的对应,逻辑算子是否到位,等等,从而判定结构生成的合法与不合法。 (1b)和(2b)正是在这一检查过程中, 没有通过形式逻辑界面关于施事论元与谓语所对应的数的检测,被判定为不合法的语句。

3.交 互句的特征

对称性。刘阳(2013)指出交互义除了具有对称性特征之外还具备“二分性”和“对等性”,试图在交互句的特征上走得更远。但所谓“二分性”不过是对“对称性”特征的重复表述而已,“对称”是作为一种双向关系,必可“二分”,但“二分”未必“对称”。而“对等性 ”,也并非是“交互义”所必备的特征。

(7)a.这件事 ,我还要和他商量。

b.这件事 ,他还要和我商量。

(7)中 ,“我”和“他” 存在着“商量” 这一交互性联系。a中“我”作为“商量 ”这一联系的缔建者具有主动性 , 而“他” 则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b中“他”作为“商量”这一联系的缔建者具有主动性,而“我”则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也就是说两句中“我”和“他”在语义上显然是无法够进行对等的替换操作的 ,与b在语义上并不能完全等值。因此,“对等性”并不是现代汉语交互句的必备特征,而只能将这一属性概括为对称性。

可分解性。交互句的复数性主语,从语义角度看,是施事主体的集合。因此,从理论上讲,集合的命题可以根据交互关系分解成集合成员的子命题。这些子命题也可以对等地进行语义上的融合,从而改写成交互句:

(8)a.两队再次相遇。→{甲队再次遇见乙队 ;乙队再次遇见甲队}

b.{甲队再次遇见乙队 ;乙队再次遇见甲队}→两队再次相遇。

中立性。说话人为了表达的需要,会从一定的视角出发构造出一定的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强调说话人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显示出自己的话语倾向。这也就是优先主目结构。以(9)为例来说,同样是“吵架”这样的事实,说话者的移情对象可以是“My father”,也可以是“my mother”:

(9)a. My father quarreled with my mother.

b. My mother quarreled with my father.

c. My father and mother quarreled.

(10)a. 爸爸和妈妈吵架了。

b. 妈妈和爸爸吵架了。

在(9)中,a、b和c所显示出的说话人的情感焦点有所不同,(9a)到(9b)的转换说明说话者的移情焦点从“my father”转向“my mother”,(9 c) 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表述方式。而对比(10)可以看出 ,这种移情作用在现代汉语中却没有比较明显的体现,(10a)与(10b)在语义上基本没有差别,所显示的是一种语义上的中立性。

因此,语义上的对称性、可分解性和中立性是现代汉语交互句的典型特征。

4.现 代 汉 语 交 互 义 的 表 达 手 段

刘丹青(2008)通过对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列举出了世界语言常用的五种表达交互义的手段:形态手段、构词手段、词汇手段、句法手段和迂曲法。词汇手段和迂曲法是绝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交互义表达手段。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有专门表达交互义的形态,如阿尔泰语和部分缅藏语言。对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手段表达交互义:

构词手段。通过表现交互义的构词语素来完成交互义,以构词语素“相-”、“互-”为主要代表。例如“这对新人互换了戒指”,对比“他换了一枚戒指”,交互义正是通过动词“互换”中的构词成分“-互”而体现出来的。

句法手段。部分客观存在本身就具有交互义的天然属性如“交换”、“讨论”、“比试”、“下棋”,等等,单独的施事主体无法独立完成这对称性行为,这类词汇出现后,在句法表现上,必须有复数性施事主体出现, 才能保证句子语义上的真值和句法上的可接受性。

副词。“相互”、“互相”、代词“彼此”和方位词“之间”作为句法单位与谓词组合之后,句子也同样体现出交互义:

(11)a.他们相互赠送了礼物

b.他向他赠送了礼物。

此时(11a)中,“相互”的出现使得“他们”中的成员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赠送”的交互义,成为典型的交互句,(11b)中谓语动词因为没有“相互”的修饰限定,“赠送”单独出现时,句子就不是交互句。

人人都“懂”交互设计交互设计 第4篇

这个工作,挺好!

这个事,有意义!

这个,我也能做!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听到这些,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人人都懂交互设计!

——这听起来确实是个好事儿:在达成共识,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家也许都会或多或少地存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想把产品做好,想有好的市场回报和用户口碑,为什么我们如此努力,却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还不断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纠结:

每个人都困惑着

——交互设计师的疑虑:

1、拿到一个产品需求时,交互已经差不多定了

需求说明中包括了交互框架和交互形式,有时还包括了交互效果和细节,那么,交互设计师的职责就只是来review原型中是否有遗漏?

2、产品需求是什么?先画出交互原型再看

需求说明中只有大致的产品描述,交互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并画出原型后,产品才能发现需求中的诸多问题,这时再修改需求并重新设计交互,一遍,又一遍…

3、就几个页面,用不了太多时间

交互设计被给予的时间往往是用页面的个数来衡量的。很多时候,交互设计师不得不在完成任务和保证质量的单选题中挣扎。难道,交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照着需求简单地把页面草图“画”出来?

4、产品上线了,我的设计呢?

设计方案被实施上线后,交互设计满怀激情地打开产品界面,却发现自己的设计已经全然变了模样,谁动了我的设计……

——很多交互设计师,不仅仅是刚入行的设计师,包括一些从业多年的设计师,都会时不时产生这样的怀疑:交互设计师的价值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一个简单劳动者,一个用来辅助需求的工具……那么,我们的出路和未来在哪里?

——产品经理的担忧

1、需求和交互分不开,交互设计师如何参与?

做需求的过程中,交互部分就顺带着一起想了,如果让交互设计师专门做交互的话,就意味着必须把两者分开来考虑,这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2、交互一介入,我的需求就被推翻了?

我想让交互设计师帮着出一个原型图,但他似乎总是想挑战我的需求……原型图出来后,需求很多地方都被更改了,怎么办?

3、专门做交互,时间上不允许啊

有专门的设计师进行交互设计当然更好,但是在产品需要快速上线的情况下,很难留出时间来做专门的交互设计,特别是在需要一些用户研究数据支持的时候,交互设计往往需要花比预计更多的时间,这个确实很难接受

——产品经理有他们的苦衷和迷茫:交互设计师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想让交互设计师发挥更专业的作用,但是,似乎总是找不到一种更合适的模式。

—视觉设计师的苦恼

1、我应该面对需求,还是面对交互

视觉设计师设计的起点,以及设计迭代过程中,都会希望是在界面信息结构及交互形式等全部确定以后再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输出给设计师的是产品需求(需求的细化程度也很不一致);有时候输出的是交互原型,

设计中什么地方需要与交互设计师讨论并确定,什么地方需要通过产品经理,这个往往让设计师们无所适从。

2、视觉设计不停地被要求调整,其实是需求在变化

视觉设计方案经常会被要求频繁地迭代,这种情况有时候是由于设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更多的情况,却是因为一个设计版本出来之后,会展露出诸多产品需求和交互方面的问题,这之后的很多修改,其实是在调整需求或者交互,造成很多之前的设计成为了无用功

——视觉设计师希望他们能在清晰的需求和交互框架下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明确什么样的问题,该与谁进行讨论和确定。

从我做起

理清了自身,以及合作伙伴的困惑和疑问之后,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们首先必须从自我做起,才能更好的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扫清合作中的障碍:

——专业性

体现一个职位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时刻保持自身的职业素养。

1、交互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由于中国现在还没有形成较为成体系的交互设计专业,所以,相对于专业出身而言,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跨学科经验,就成为衡量一名好的交互设计师的最重要基础。

2、当然,仅仅具备这些理论背景知识和经验还是不够的,只有将这些知识、经验和原理等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并有机地贯彻到实践中,才能学以致用,逐渐体现交互设计的实用价值。

3、不得不提到的是,交互设计的确需要一些天赋:一名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要能够善于权衡利弊,以小见大,对复杂事物进行合理的分辨和判断,以及拥有交互计师最为重要的品质:同理心(Empathy)——这些,也许仅仅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也是不一定能轻易达到的。

只有对照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具备了职业的交互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专业、更让人信得过的作用。

——设计实践

专业性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在于设计中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要考虑周到,有理有据;每一个设计作品的产出,都应该能够经得起推敲。

1、要在深入理解产品背景、目标和定位的前提下开展设计

2、设计过程中,要时刻将产品目标和用户目标综合起来考虑,将产品需求最为妥帖地“翻译”为用户需求

3、让交互设计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前期的产品规划,需求产出,到交互设计本身、视觉设计,一直到产品开发、测试、迭代环节,以及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的UCD方法等,都应该有不同的程度的参与或关注。这样,交互设计才能真正地融入产品,为产品服务

4、在工作中注意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问题,把握大的方向,明确团队中各成员的职责及彼此的分工协作方式,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作模式和方法,时刻以最为有效、顺畅的方式协同工作

写在后面

交互协议 第5篇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多功能产品,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国内学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并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且能够提供一个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的对话空间, 帮助学生共同建构知识。Schut发现电子白板是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工具, 能够使学生专注于教学主题, 提高教学可视化效果。Wood指出, 电子白板能够支持学生自主与协作创新,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的方式来探究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交互问题。

1问卷设计与数据搜集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结合其他学者关于电子白板满意度所进行的问卷调查, 编制了《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的教学交互效果》问卷, 对教学交互行为和交互效果进行调查。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以检验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教学交互的有效性。

1.2问卷设计

本研究从师生、生生交互和学生与电子白板交互 (9题) , 以及使用电子白板的效果 (8题) 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设计, 包括17个题目, 选项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在统计上, 5个选项分别计分为:1=非常同意, 2=同意, 3=不确定, 4=不同意, 5=非常不同意。

1.3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方式, 选取黑龙江省某高级中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344份, 回收率98%;剔除无效问卷18份, 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26份, 有效率为94.8%。在有效的调查样本中, 按年级分, 高一有86人, 高二有136人, 高三有104人;按性别分, 女生有187人, 男生有139人。

1.4问卷的信度检验

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 得出教学交互及效果两方面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11和0.904, 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6。相关研究表明Cronbach's Alpha 值在0.80及以上属于高信度。因此, 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属于可信范围。

2分析与结论

2.1师生及学生和电子白板之间的交互分析

2.1.1 师生、生生交互分析

在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 学生之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意向。如表1所示,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生之间的交互比较频繁, 交互程度比较深。调查显示, 超过80%的学生有机会和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超过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与其他学习者交互, 可见在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 学生有交互机会, 且能够主动交互。与师生交互程度相比, 学生之间的交互比较自由, 学生在交互过程中处于主体位置, 支配着交互的发展, 更愿意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生与教师交互方面, 学生主动与教师交互的意向比较强烈。希望教师点名让其回答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4%, 可见大部分学生愿意回答问题。但是, 学生在主动回答问题上有顾虑。在调查对象中只有38%的学生表示同意这一说法, 可见学生与教师交互的愿望不够高, 和教师交互的频次不多。数据显示, 超过56%的学生在遇到疑惑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只是接收教学信息, 也在思考教学内容, 并把教学内容内化为隐性知识。

由于电子白板向学习者呈现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 教学信息量大, 学习者必须付出较多的努力才能接受、理解并内化教学内容, 这要求学习者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安静听课、记笔记的思维习惯, 需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见, 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交互功能, 为师生、生生交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 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

2.1.2 学生与电子白板交互分析

与黑板和投影仪相比, 电子白板的功能强大, 操作却比较麻烦。然而由表2可知, 超过67%的学生认为使用电子白板容易, 电子白板的易操作性降低了学生与电子白板交互的障碍。超过83%的学生表示使用电子白板具有趣味性, 电子白板以其能够呈现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交互环境而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操作电子白板时感受到趣味性, 具有与电子白板 (教学内容) 交互的倾向。

由表2可知, 主动要求操作电子白板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27.6%, 少于不会主动操作电子白板的比例, 学生对操作电子白板存在疑虑。经常操作电子白板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23.31%, 远少于不经常操作甚至从来没有操作电子白板的学生数, 绝大部分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的频次比较少。虽然学生认为电子白板的易操作性和趣味性比较强, 但是未能促进学生与电子白板 (或教学内容) 的交互, 其交互程度仍然受到限制。

对电子白板的易操作性、趣味性、学生主动操作电子白板和经常操作电子白板4个变量做相关分析 (表3) 可知, 易操作性与趣味性、学生主动操作电子白板、学生经常操作电子白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电子白板的趣味性与学生主动及经常操作电子白板呈显著正相关。电子白板的易操作性和趣味性影响了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的主动性和操作频次。

教师通过使用电子白板能够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 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 帮助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 促进学生知识习得和构建。并且, 在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学生之间的交互得到极大地促进,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从而有利于加强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和共享,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教学交互的效果分析

2.2.1 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

表4数据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习变得更有娱乐性, 并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可视化效果, 以及作为知识社会化工具和学习者学习的内化工具,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学交互平台, 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虚拟学习环境, 能够加强学习者的注意力, 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得到结果为t=0.791, 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0.429, 大于0.05, 则男女学生在提高学习动机上不存在差异性。

访谈发现, 学生认为电子白板的资源呈现和交互功能比较完备, 能够呈现动态的数字化资源, 实现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将教学内容更有效、更直观地传达给更多的学生, 以及支持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师生与电子白板之间的交互。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演示教学游戏, 学习者可以直接在白板上操作来完成教学游戏, 既促进了学生与电子白板之间的交互, 又增强了学习的娱乐性, 提高了学习动机, 增强了学生参与性。

2.2.2 提高认知能力

电子白板在呈现动态、形象化的教学资源上具有优势, 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呈现效果, 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超过67%的学生认为在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更能集中注意力, 很多学生表示使用电子白板演示物理、化学实验具有良好的效果, 而且学生愿意在虚拟环境下操作这些实验, 并表现出高度的专注力。

使用电子白板能够把教学内容 (包括抽象概念) 形象化, 使学生有效地、准确地理解、内化、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抽象概念) 。调查显示, 超过70%的学生认为使用电子白板授课, 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所讲教学内容, 仅有7.36%的学生认为不能够有效理解教学内容。电子白板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具有良好的知识呈现功能,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 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超过69%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讲解一些概念, 尤其是抽象概念时能够很好地理解概念, 仅占6.75%的学生表示不能够良好地理解概念。电子白板通过为学生提供虚拟化的实验演示、概念演示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使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资源、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记能力。数据显示, 68%的学生表示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更容易记住教学内容。通过访谈发现, 在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 教师设计出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交互活动、问题情境等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内化和迁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结语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白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强度较大,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

摘要:通过调查某高中326位学生, 从学生的视角探究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交互情况, 发现生与生、师与生、学生与电子白板之间的交互强度较大, 并且电子白板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理解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交互,师生交互

参考文献

[1] YALIN KILIC T REL.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student survey Developm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 (4) .

[2]WARWICK P, MERCER N, KERSHNER R, et el.In the mindand in the technology:The vicarious presence of the teacher in pu-pil’s learning of science in collaborative group activity at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J].Computers&Education, 2010 (1) .

[3] SCHUT, C R. Student Perceptions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a Biology Classroom [DB/OL].http://digitalcommons.cedarville.edu/education_theses/16/, 2012 (11) .

交互协议 第6篇

1. 利用“注解模式”设计交互式练习

利用“注解模式”, 教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标注。在“注解模式”中, 主要使用到电子白板的“书写”与“绘图”功能。

“书写”功能可以使用到各种不同的笔触以及各种不同的颜色, 并能擦除。学生可以利用“书写”功能在教师所呈现的学习资源中进行相应的标注。教师还可以将标注的部分擦除或撤销, 另让其他学生进行再次标注。如果使用双笔模式的电子白板, 可以一次叫多名学生上台完成交互式练习。

“绘图”功能分为手动绘图和智能绘图。师生可以利用“绘图”功能画出各种图形, 并可以配合“窗口模式”, 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处理, 以达到教学要求。例如, 当教师讲解“三角形相似”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在电子白板中绘制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对这两个三角形进行对比操作, 直观地看到两个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再如, 学生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笔触、不同的颜色, 对相关知识进行个性化标注, 形成对比。我们看到, 通过电子白板, 既可以实现学生与内容的交互练习, 也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2. 利用“工具集模式”设计交互式练习

电子白板提供了一系列小工具, 常用的有“探照灯”、“幕布”、“放大镜”、“照相机”、“移动页面”、“刮奖刷”等等。利用“探照灯”, 可以将电子白板所呈现的局部画面高光展现, 形成类似于探照灯的效果, 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探照”的区域, 对教师重点设计的内容进行特别关注。“放大镜”功能可使局部区域放大。教师只需用电子笔选择一个区域, 该区域的内容就会被自动放大一倍, 并且可以在教师的操作下, 移动放大的区域。此功能同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照相机”可以帮助教师保存相关资源。教师在白板中的重点板书以及学生在白板中的相关操作, 若需要保存, 就可以直接使用“照相机”拍照, 将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保存到资源库中。这样一来, 学生在随后的复习中还可以拿自己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对比, 达到个人学习前后的比较。这实质也是一种交互。“移动页面”可以移动所需显示的内容。例如, 低年级学生够不到的高度可以用此功能进行调节。“刮奖刷”模仿刮奖的功能, 设立刮奖区, 之后使用工具予以显示。这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般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练习。

我们可以看到, 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式练习包括了教师、学生和内容之间的交互。以上功能都能起到帮助教师聚焦重点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些功能的使用, 既可以是教师操作, 也可以交给学生操作,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是教师操作, 则可以达到教师和学生交互练习的目的;如果是学生自己操作, 则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对比操作, 达到学生和学生之间交互练习的目的。

3. 利用“窗口模式”设计交互式练习

“窗口模式”是电子白板中使用最为广泛、功能最为齐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分为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预览区等区域。通过该模式, 教师可以实现资源的存储、使用以及各项操作。在进行课堂练习过程中, 教师在“注解模式”中所书写的内容或者所绘制的图形, 可以通过“窗口模式”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以达到教师的使用要求。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窗口模式”设计一系列活动, 作为学生的交互练习。例如, 语文课的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可以将汉字的偏旁部首拆分组合连线, 让学生在与电子白板交互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结构;数学课的加法乘法计算, 可以使用复制功能进行直观讲解, 让学生在与媒体的交互过程中直观看到运算过程;美术课上, 教师利用旋转的方法, 将图片打乱排列, 以拼图的游戏达到教学目的, 等等。“窗口模式”更强大的功能在于自身所携带的强大资源库, 教师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其拖入书写区, 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更为方便的是, 资源库不是静态不变的, 而是可以个性生成并随时修改的。教师可以将课上生成的资源存入资源库中, 方便今后使用。例如, 同一学段的学生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错误比较具有普遍性, 教师可以将学生练习中所犯的一些典型错误保存下来, 制作成一个类似错题集的资源库。在需要复习的时候, 可以将这些错误进行展示或者做重点讲解, 让学生再次练习这些自己曾经做错了的题目,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白板软件还配备有“备课软件”。“备课软件”其实相当于一个电子白板虚拟软件, 不仅可以让教师在备课时使用, 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复习软件。当教师在课上进行内容讲解之后, 所讲授的内容会在电子白板中记录下来, 学生回到家中, 在个人电脑中就可以播放白板软件, 学生可根据教师在课堂中的操作过程, 回忆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 达到学生和内容之间的再次交互。总之, 在学校中, 学生和教师以及学习内容实现的是实时交互练习, 而在家中, 实现的是非实时的交互练习。

除上述电子白板所带有的主要功能外, 电子白板还可以与其他相关产品, 例如无线手写板、投票器、录播系统等工具配合使用, 增强教学互动, 支持课堂决策, 达到更加深入、更加完美的交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交互协议】相关文章:

业务交互05-07

有效交互05-12

交互语境05-13

交互体系05-19

交互需求06-11

交互建构06-18

视频交互06-21

视听交互07-22

交互特征07-31

交互结构08-12

上一篇:中英文动物谚语下一篇:矿用防爆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