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2024-08-26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精选12篇)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第1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预习,课堂互动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一、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初中阅读课文较长, 难度大一些,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 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 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 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九年级新目标Unit 9中的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一课时, 我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回去思考:

1) What’s your own hopes and dreams?

2) How could you achieve your dream?

接着让学生就“Hopes and Dreams”的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些准备, 以便课上参与讨论。

再如预习九年级新目标Unit10 “When was it invented?”时, 我让学生思考:

1)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2) Who invented it?

3) When was it invented?

4) What is it used for?

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 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 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 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 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 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 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譬如在教学九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 6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时, 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 Suppose in a street side by side there are two restaurants which serve different foods: one is Chinese food; the other is western food. If you are hungry and you want a diet of healthy foods, which restaurant will you choose to have your dinner in? Why?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 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 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 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九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 3 Section B 3a, 这篇文章是介绍学生对校服、学法、假期、实践的看法。我们可找出关键词:uniform--- ugly, study in groups --- good, vacations --- longer , volunteer --- experience。再如, 九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10 Section A 3a, 文章介绍了我昨天差点迟到的经历, 事件发生时间线条较详细, 可以根据动作发生先后归纳为:work up late / took a shower / had some breakfast / ran to the bus stop / started walking / got a ride / made it to her class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按时间线条归纳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郝昌旺.NME72003阅读理解分析.《英语周报 (教师版) 》.2003.

[2]张远清.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手册。人教社英语编辑室,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3]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阅读指导课的研究与实验 第2篇

坊子区南流小学赵秀芹

摘要: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改要求,我加强阅读课的研究,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基本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形式,初步构建了课外阅读课的基本模式。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欣赏 阅读积累 阅读策略快乐阅读 关于阅读我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一定的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可见,阅读不仅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还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重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教学中我发现,整体上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许多学校还停留在无序状态,一些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知识老化,教法呆板,缺乏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任凭学生自己自由发展。所以学生的阅读量极少,阅读面狭窄,缺少了阅读指导。这样,在阅读兴趣上,阅读显得比较被动、消极,或者仅从猎奇出发,或者是为了应付交差,阅读中随意性较大;在阅读内容上,一般读各种图像类的报刊图书,最多的是卡

通画类画报,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读了一些作文、童话等;在阅读时间上,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老师要求读才读;在阅读能力上,阅读速度较慢,理解、概括、领悟、表达、质疑的能力较差。种种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感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任的重大,于是尝试着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显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方面介绍。

二、对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

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习惯的过程。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在自学的过程中检查效果。根据书籍的特点,每个班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重点训练项目的不同要求,教学过程也就不一样。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不仅要上,还要上出各种类型的课型。

1.欣赏推荐课。

这种课型的课要解决学生对读物的认识问题,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推荐课外读物,以供学生进行选择。在课上,可以是儿童书刊的推荐,也可以是书中精彩篇目的推荐或生动有趣的内容的介绍。从小学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

那么向学生推荐哪些读物呢?教师应有通盘考虑。第一,思想必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第二,语言文字是美的。第三,必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同时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第四,内容要广泛,体裁力求多样。教师要精心设计读物推荐活动,或介绍大意,或引发悬念,或读精彩片段……,力求教学活动活泼、有特色,以引起全班学生阅读的欲望,激起学生探求的浓厚兴趣。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推荐课在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和如何正确选择合适我们年龄的读物。

2.自能读书指导课。

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读法的指导,并在读物阅读课中,引导学

生把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的实际,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边读边思,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勾划圈点,或摘章摘句,或写读书心得,还可以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以便从各方面去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当然,读书方法的选择也要与书籍的特点相结合。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

3.阅读讨论课。

阅读讨论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文章后,自己提出问题或者由老师设计问题,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逐题回答讨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总结。

例如在上《一千零一夜》阅读研讨课时,学生们围绕(1)作者奇特、大胆而浪漫的想象。(2)情节曲折离奇。(3)故事人物丰富,对比鲜明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讲到故事的情节曲折离奇时,同学们说到:故事时而在天上,时而在人间;时而借助于神仙妖魔的力量,时而完全遵照现实的逻辑。一个“比山还大”的妖怪,能出入小小的胆形铜瓶之中;一擦神灯,它就能在一夜之间造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如此这般,变化莫测。通过大家的讨论,同学们感受到了《一千零一夜》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艺术价值所在。

4.成果展示课。

成果展示课是在孩子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的一种课型,采用的是兵教兵、兵学兵的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主要形式有:

(1)读后讲述。组织学生讲述所读书籍的内容。

(2)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擂台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交流评论。可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也可交流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感悟或困惑,也可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

(4)表演展示。把读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感悟、品评,积累语言材料,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5.读书积累课。

这种方法结合语文课的练习内容,我觉得学生最容易掌握,主要通过摘抄、点评让学生积累阅读内容。

(1)低年级学生以摘抄为主,主要摘录优美的词句。

(2)中年级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除了摘录优美的词句,还要摘抄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提高鉴赏能力。

(3)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做批注型、归纳型、感想型、评价型等笔记,关注文中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为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不管哪种形式的阅读课,阅读评价始终贯穿在阅读过程中,这是学生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阅读评价包括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或分析利弊。通过这种评价,促使学生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质量的优化。

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有效探索 第3篇

一、英语报刊阅读课的重要性

由《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同时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我国高考情况来看,试卷正从测试语言知识向突出考查能力转变,阅读理解作为考察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题量和分值在持续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英语卷面成绩的高低。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

但现在的一些英语教材往往较为死板,与学生的兴趣相悖,它们的素材往往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也较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再者,由于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广泛。他们不愿意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阅读教学,而对每天做不完的阅读理解题又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他们希望能通过一种轻松愉快的、新颖的课外阅读形式去涉猎更多的实用英语,学习各类题材的英语文章。我们都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的前提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所以,应该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形式,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作为英语报刊阅读课,实践表明,这样的做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普遍反映在这样的课上他们收获很大,在读报了解信息的同时,增加了词汇量,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水平,更加喜爱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

二、一些常见的英语报刊及其特点

我们中学生常常接触到的“China Daily”,“21st Century Teens Senior Edition”(《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ShanghaiStudents'Post(《上海中学生英文报》)等是目前国内适合高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些高质量的英文报刊,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报道时事文化为主导,以浅显地道的英语向读者报道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热点、校园文化、体育运动、休闲娱乐、风云人物、历史地理、科技知识、生活常识等内容。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原版读物、分析推理等等。文体上有应用说明文、叙事文、议论文,可以肯定的是它们运用的语言涵盖了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从多种角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部分文章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内容丰富,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程度和理解能力。拥有这些报刊不仅能增加学生阅读量,学生读起来也兴趣十足。更重要的是报刊文章的文体形式多样,对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模式与方法

当然作为老师,首先得端正学生对报刊阅读的思想认识,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防止阅读流于形式。其次教会学生怎样阅读英文报刊,提供报刊常用术语,介绍报纸的版面内容,或提供必要的阅读背景。再者教会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查读法,猜测法,略读法等。比如拿到一份报纸通常通过让学生阅读导读部分和浏览报刊文章标题来了解报纸的主要内容,然后让他们根据他们的兴趣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细读研读。因为报刊的文章内容和题材都非常丰富,有时必须教会学生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对于时事报道或叙述性的文章,注意抓住标题,采用五“W”阅读方法;对于科普或者应用说明文注意文章的层次和逻辑结构;议论文注意作者的观点、意图及评论。

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模式和操作方法有多种,笔者通常尝试采用这样的方法:

1.材料准备首先作为老师要注意选材,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所选材料要结合时事热点;所选材料要尽量与目前所教的单元相配套;所选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

2.阅读步骤阅读时可以让学生纯粹凭兴趣而读,纯粹娱乐,即让学生自己当场选取感兴趣的部分,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篇文章的主题感兴趣,就会迫切地想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让兴趣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当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文章作为课上集体阅读的篇章,毕竟一堂课的45分钟时间有限,要想读完所有的文章也不现实,选取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又有一些指导意义的可读性强的文章很有必要,余下的文章留给学生课后自行阅读。读前老师会布置一些任务,阅读完之后来讨论,这样的任务可以是概括文章大概,也可以是复述某个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际上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边阅读边动脑思考,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实际上也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阅读时有必要让学生记下或划下认为对自己有用的或者感兴趣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比如一些名言警句,写得精彩的段落等等,留给他们读后去交流或者课后记忆背诵,但不要很多,否则违背了阅读课的初衷。

3.交流与检测正式阅读后学生会交流阅读心得,通常以小组为单位(3-5人为宜)交流各自所读的感兴趣的文章,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短短的时间里同学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进行阅读,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在短时间内除了对报纸上至少一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外,也能通过同伴的介绍了解到自己没读的文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布置的任务来检测他们的阅读能力。测试报刊阅读能力方式很多,笔者常用的有概括大意,复述故事,正误判断,多项选择,简答题,写读后感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概括大意、回答问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是测试阅读能力的一种常见的方法。简答题有时要求学生写或回答一两个完整的句子。这种测试方法比较自然,因此效率较高。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原文理解的情况,因为它能排除猜测的因素。多项选择题测试阅读能力很好但设题难度较大,选择项不易设计。

4.过程评价最后阅读完毕后,教师要及时概括和评价阅读活动情况,大力表扬先进,指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四、开设效果

多年的报刊阅读课教学使笔者和学生收获都很大,了解了最新的消息,拓宽了视野,更多了解到东西方文化;接触到了最时尚的英语和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比如非常地道的口语以及一些俚语、成语;扩大了词汇量,比如一些科技英语词汇,丰富的报刊用词汇,对于词汇构成方法、派生、合成和转化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提供给学生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阅读速度明显提高;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征,不再害怕阅读理解这样的题型;同时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报刊阅读课的模式也是多样的。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报刊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报刊阅读思维,提高总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报刊阅读题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报刊阅读教材,根据阅读的不同目的和内容,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设计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报刊阅读这一新的领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报刊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新的特点,为学生的发展做准备,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第4篇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 意思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 是近年来得到广泛运用并广受好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 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P BL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是把所有的知识向学生全盘托出, 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情况研究问题, 并提出恰当的问题, 最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P BL教学理论所主张的教学过程如图所示。

二、使用PBL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使用P B L教学法创设问题要遵循以下原则:预测问题、阅读、检验和重新认识。在P BL教学阅读活动中, 教师通常向学生们提出类似如下问题: (1) W h a 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 (2)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3) What makes you think so?PBL教学法认为, 阅读就是一个对文章进行预测问题、设立问题框架、初探问题、再探问题的过程。学生最初的论断会随着阅读的进展而被证实、否定、再证实、再否定、再调整, 这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并让学生进行主动愉快的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事先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预测, 当然这种预测不是随意的, 它是建立在文本材料、学生的实际水平上的。接着,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文本材料中的知识来证实他们之前的预测, 同时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 彼此分享从阅读中获得的全面信息, 重新思考以证实、修改之前的假设, 在问与答、答与问之间得出正确答案。随着阅读中问题的增多,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证实、否定、再证实、再否定、再调整, 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预测会更准确, 更接近原文意思, 最终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三、使用PBL教学法应遵循的教学策略

PBL教学法经常把阅读课划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

读前阶段: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他们预测文章问题, 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为正式阅读做好充分准备。

读中阶段: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检验他们先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 他们需要调整预先的答案, 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读中预测时, 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个活动中。

读后阶段:学生分析问题、阐述问题和对问题进行评价, 通过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重新构思关于事物、生活和世界的意义, 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从文章中获取的新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 从而促使新观点产生。

四、PBL教学法的课堂实例

笔者在吴江市展示了一节公开课, 内容是牛津英语9A u n it6中的阅读部分《22-y e a rold Computer Programmer Muedered》。这是一篇有关谋杀案的报纸新闻报道。这类文章可以经常在报纸或杂志上看到, 与谋杀案有关的主题也经常在电影中出现。对读者的挑战是在侦探揭示真相之前猜出谁是犯罪分子, 而结局通常出人意料, 充满悬念, 非常适合运用P BL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 读前活动 (Pre-reading)

1. 歌曲导入

笔者先让学生听一段《名侦探柯南》的片尾曲, 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 根据影片提问:“If you are a detective,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for cases?”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此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了本文的主题:谋杀案 (m u r d e r)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本文特定情景中, 为正式阅读做好准备。

2. 读图预测

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标题和3张谋杀案图片, 并请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n this story?

2)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3) Do you think the policemen will catch the murderer?

这个环节是为了迅速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图示, 鼓励他们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笔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在交流讨论问题时, 允许学生有错误的预测, 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后面的阅读进行更正。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为他们很想通过接下来的阅读来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二) 读中活动 (W h il ereading

在作出预测后, 学生们就可以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了。

1.根据本文文体的叙事性特征, 笔者让学生先略读文章开头两段, 迅速捕捉出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重要信息, 并把此信息与先前预测的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预测是否正确;同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故事设定的情景和背景, 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好了铺垫。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同时也指导学生发展和实践了略读技能训练。

2.笔者根据作者的叙事线索, 分段让学生进行阅读, 并设计了一张表格和一些问题, 要求学生在每次分段阅读活动后进行正确信息的填写。 (见下表)

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表格问题对文章进行稍深层次的理解, 并对填写内容进行预测, 之后互相交流, 讨论所给出的问题: (1) Did the man try to fight off his attacker?How do you know this? (2) What does the suspect look like? (3) Did the suspect kill the young man?最后进行第二次结果预测。接着, 学生们为了确认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便进行相关段落的阅读, 然后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出可以证实预测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进行确认、完善, 更改起初的推测和假设。处理好前一段的内容后, 教师会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对下一段的文章内容进行同样过程的预测问题、阅读、核对问题, 判断正误, 并再次得出结论。按照这样的方式处理文章的每个段落, 直至读完全文。随着对原文内容阅读的逐渐增多,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预测会更准确, 更接近原文;而根据线索的深入, 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阅读材料做进一步理性思考的愿望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 通过图表式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捕捉文中的具体信息和重要信息, 训练了学生对文本材料的查读能力。

(三) 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1. 研读文章,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 笔者又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再次深读阅读材料, 研究文章的内涵:Do you think the suspect is guilty?W h y?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 先让组员独立进行研读活动, 接着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彼此分享各自的成果。成员们通过文中支持性的事实或细节分析作者的意图, 从理解文章事实深入到了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

此研读活动能让学生彼此分享从阅读中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体验阅读的快乐。

2. 小组合作, 完成模拟真实任务, 实现情感价值目标的达成。

情景设计:On a friday afternoon, one student called Xiaoming went back home after school.It was 7 o’clock in the evening, his parents didn’t find him when they finished their business.What happened to Xiaoming?He was kidnapped.

教学任务:Now,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Xiaoming’s parents?

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写一篇关于此案件的文章。

学生在之前的研读活动中已获得了这类文章的写作线索及知识脉络。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就要利用从课文中获取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原有的信息知识, 进行资源整合, 合作完成教师提出的真实性模拟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运用语言、体验语言和掌握语言。

五、结束语

在这节阅读教学课中,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掌握阅读技巧和学习策略, 并能够拓展文章的外延,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情景, 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方式, 构思关于事物、生活和世界的意义, 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全面提高了人文素养。

英语阅读课的反思心得体会 第5篇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在这一认知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基储学习方法、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习惯、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矗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和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括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模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教师就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渐缩小这种差距,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课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及其用法的,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而是要引导学生识别意群和关键信息。这样,在阅读中,他们才能读得很快,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意群或拿一些已经划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关于基本句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难句中的重要信息。英语基本句型的知识在高中开始阶段应教给学生,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化巩固,这是能够准确分析理解长难句的基本前提,而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长难句的增多越显示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另外,长难句的分析也离不开主从复合句的相关知识。我们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多设置针对性较强的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强化这种阅读技巧,当然,一定量的词汇是阅读的前提,只有在扫清词汇障碍的前提下才能讲求方法和技巧,但只有词汇短语句式的理解与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强化指示词、连接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掌握了这些,对高考题中的段落大意、主旨大意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有利于做阅读填空题,即七选五这类题,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一举三得。

再次,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模式,平时教学中多练习写纲要或缩写,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高中英语课本中有许多的对话形式的文章,多要求学生改写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最后,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劝说还是仅仅是为了娱乐?他是在摆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还是通过正话反说或双重否定等方式?所有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都是很关键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常用的标识符号以及怎样通过各种暗示识别作者的意图。

总之,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

二、教学中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

阅读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一个高水平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会由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抓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导致无法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运用不同的策略应对不同的文章。

常提到的阅读方法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也要教给学生不同的文章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带有小标题的文章的阅读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灌输给学生,因为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这类文章也是高考常见的文章之一。再比如阅读细节题可用找关键词法返回原文中找依据或答案本身。另外,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方法和技巧不能只是停顿在理论层次,要有大量的实践,即多练习,尤其注重限时阅读才能真正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要把背景知识融入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由老师来灌输,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解的往往就是由于欠缺相关背景知识引起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平时要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来拓宽知识面,多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在讲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如高中课文中涉及中美文化交流所碰到的问题,围绕着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在访友、道谢、恭维时的不同做法,谈到美国人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普遍的思维方式,如写信就是一个例子。另外美国人个性独立、不拘礼节、言谈直率也是众人皆知的,以及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等。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再理解相关文章就比较容易了。

四、教学中融入情感、社会等其它非智力因素

新课标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老师要在教学中适时鼓励并组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竞争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与此同时,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也不要急着查字典,应该采取恰当的猜测、断句、推断等技巧来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适时地从正反两面鼓励自己等等。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课 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同时对于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借助阅读课文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阅读文章时,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一、First-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二、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三、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感知、领悟、推理及转化,从而实现对学习信息的了解、发现、知晓和理解。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信息网络结构,即已有的全部观念的内容及组织结构。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它将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针对一些实用文体的阅读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体裁、题材的阅读教材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课堂上各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和训练也应该随之有所调整。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设计阅读教学,那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第7篇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境教学是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层次,通过有效的手法实现学习环境的创设,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带动。小学生处于模仿能力强和活泼好动的阶段,故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动作模仿”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字词,使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写什么”,实现阅读兴趣的带动。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我将准备好的乌鸦模具、水以及瓶子、石子带到教室,将这一课的教学故事进行了演示,当学生看到乌鸦无法喝到水后,随之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鸦无法喝到水呢?那么乌鸦要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够喝到水呢?此时,再带领学生将课文进行大量的朗读,这时再根据乌鸦使用的方法,将石子逐渐丢入水中,当水逐渐漫上来之后,不少孩子都纷纷说道:水上来了,乌鸦可以喝到水了;乌鸦好聪明啊等。第二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学习,这使得他们更加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一起来讲讲与乌鸦喝水类似的故事,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不少学生都畅所欲言。通过模型演示,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到了乌鸦喝不到水再到喝到水的这个过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朗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环节,但这里所提出的朗读并非毫无目的地大声复述课本,而是通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是充分展现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强化学生语感和词语的累积,为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低年龄段学生的记忆处于黄金时期,故通过合适的背诵和朗读,不仅能够使学生“会”朗读,同时还能够实现默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更多的教学形式来丰富朗读教学,重点是对课文的情感进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形成更加丰富的语感。而针对低年龄段学生的语感培训,教师应当适当给予其指导,并合理安排阅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并鼓励学生多尝试自读,跟着录音一起读、学生领读等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 紧扣课文整体,克服乏味的串讲分析

在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由于自然段较多,使学生很难整体把握,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苦苦讲解,并通过对文章进行分割来串讲,试图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但这种方法使得课文的内容非常零散,学生大多数处在“零思考”的状态,故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存在,这也是导致学生不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2]。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文通过有效的组合,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意义的“板块”,或者运用体验段意来实现课文的理解,这些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使他们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展现,进而促使其更加热爱阅读,但在教学中,注意避免让低年龄段学生进行段意归纳和分段等工作,而应当先让教师进行段落的划分或段意的概括后,通过一些练习或问题来让他们进行锻炼。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师:司马光这篇文章主要有几个段落组成的呢?生:四个。随后我先准备好四张段落大意卡片贴在黑板上,四张卡片内容分别为:①小朋友们非常害怕,不知道要怎么做;②司马光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小朋友掉到了大水缸里,非常危险;③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④司马光有石块将缸打碎了。然后让学生通过二人小组的形式对段落大意进行重新排列,再明确该课的主要内容,这种重新组合的活动,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第8篇

一、什么是阅读指导课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在中小学开展阅读指导课,较早的当属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大概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内容首先是图书馆功能、借阅方法、借阅规则等图书馆养成教育;其次是介绍和推荐馆藏“好书”及适合男女初中生读的期刊;其三是介绍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和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其余一半以上时间是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图书馆的书刊,另外,学生每学期做一次阅读课小结或填写问卷调查,这种探究式的课程得到了师生的欢迎。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颁布,研究性学习导向比较明显,促使以利用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国内对阅读指导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阅读指导课,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介入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并对写作训练有一定促进的一种课堂模式。

二、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阅读题材的汲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学业知识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指定优秀经典读物,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中小学的阅读指导课,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最近几年来,各省市教学仪器站连续推出优秀阅读指导课案例的评选活动,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教师讲授阅读指导课的水平。开设阅读指导课也不再是图书馆员的专利,而是扩展到中、小学图书管理教师及各科教师。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以图书馆及图书馆馆藏文献为平台,以学科教师为主导的“放羊式”阅读指导课。

一般是学科老师申请,由教学处批准到图书馆上阅读课,内容以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学科小论文为主。这是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原创”方式,图书馆馆舍和文献信息的利用,使师生逐步认识到图书馆“第二课堂”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为阅读指导课形式的逐步升级奠定了基础。

2. 以图书馆文献利用知识为主的阅读指导课是图书馆人的首选形式。

每学年初始,图书馆老师都会以专题讲座或播放光盘等形式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对学生普及图书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修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读者到馆率和图书馆规范化管理水平。

3. 组织各种载体的馆藏文献,配合并参与为研究性学习服务的阅读指导课,这种授课方式在中小学使用得不是很多。

这种阅读指导课是由学科老师作“导演”,提出课题和研究方向;图书馆老师为“剧务”,指导并带领读者搜寻和使用各种素材的“道具”,以保证整台“戏剧”的效果。因此,图书馆员在熟悉教材,熟悉课改并具有一定学科知识的前提下,为某些研究性课题预先准备和提供大量自己搜集并整理过的内涵深、外延广的书刊、光盘和数字信息,并恰如其分地把图书馆知识、文献检索技能都隐含在这些服务里。

图书馆的初级服务是借借还还;中级服务是文献利用指导;高级服务是参考咨询。图书馆与学科老师合作,共同开发以馆藏文献参考咨询服务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把自己的特色服务融入到新课程教材改革中去,使图书馆文献,图书馆员的服务成为学校课改和研究性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来提高图书馆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归纳以上阅读指导课三种形式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讲授图书馆应用知识,图情教育,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能力,文学作品、文献资料及影视作品欣赏等。从历年授课案例分析来看,文学作品欣赏类的居多,授课教师以语文老师为主。

四、怎样才能上好阅读指导课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一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因此我们上课的目的,应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读几本书,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使他们明白,看这些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并通过阅读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此,在上阅读指导课时,教师要先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籍?然后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白,我们要从书中读些什么,吸取些什么,使他们有正确的阅读目的,了解阅读的意义。

第二,教学内容不宜定得太深。我们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因此,我们不必很系统地一个专题一个地去讲,更没必要让他们学习那些抽象深奥的理论。我们最好先向学生推荐那些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由浅开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推荐散文小品,我总是先从刘墉、三毛等人的作品开始。他(她)们的文字,言文甚浅,却又绝不低俗,适合学生的口味。等他们读进去后,再因势利导,推荐一些层次深些的作品,如余秋雨文化大散文,周国平的哲理性散文和毕淑敏的心理散文。

第三,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些优秀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可以用课堂朗读的方式,有时让学生读,有时由老师读。上诗歌课,多让学生听优秀的朗读卡带,更有欣赏韵味。长篇小说,如果可以,则让学生看改编的电影,效果更好。如大仲马的《巴黎圣母院》,原著中有太多关于建筑、宗教、神秘主义等内容,一般人难以卒读。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不仅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故事情节,更突出了主人公对美不渝的爱这一主线,能使学生在了解原著内容的同时,感受其悲剧美的震撼。当然,无论我们让学生听了看了什么作品都不应忘了在课堂上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一下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上阅读指导课,我们必须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由浅入深,以培养兴趣为目的,使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另外,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还应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利用各地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构建适合自己学校的图书馆阅读课的形式。

五、上好阅读指导课对图书馆员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阅读指导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展示图书馆人的职业特点和个人才华;另一方面也对图书馆工作者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资质是:爱图书、爱阅读、爱学生。图书馆员要热爱读书,善于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识渊博,知识结构合理,要勤奋创新,具有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忱,做博古通今的参考咨询员,熟悉馆藏的“活字典”“授人渔”的大家,才能在阅读指导工作中不断创新。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正和.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探索与实践[DB/OL]. (2004-07-14) [2008-03-03].春晖图书馆信息网.

[2]申瑞琼.怎样上好阅读指导课[DB/OL]. (2006-10-08) [2010-03-12].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 第9篇

一、认真研究教材, 从整体出发,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必须自己从主观上重视阅读教学, 认真拟定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计划, 深入开展阅读教学研究, 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具体的深入的阅读指导和训练。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教学往往不能带来明显的效果, 甚至没有效果。

二、多读书, 增加自己的阅读储备, 从而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制定计划, 安排好固定的时间读书, 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还是报刊杂志的时文美文, 都应该广泛涉猎, 从中获得丰富的营养, 为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教师既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管者, 还是阅读的参与者。因此, 教师的教学策略决定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仔细分析学生, 从学情出发,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调整原先的阅读课计划, 提供适合的阅读技巧来训练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体现学生参与者的角色。《新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 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阅读教学关键举措。

五、利用好课前预习, 事先布置好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 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降低阅读文章的难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7~9年级学生, 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课前预习也会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会对阅读课文有自己一定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具体设计每节阅读课的流程:

㈠、复习:提供一篇简单的与本文内容有关的小短文, 帮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阅读技巧。

㈡、导入:设计好导入方式, 帮助学生轻松进入阅读文章。我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和自己思考的结果, 总结出以下几个导入方式:⑴问题导入:如7A Unit1的阅读课文, 我就用What does she look like?What does she like doing?等问题来导入。⑵话题导入:如7B Unit1的阅读课文, 我就用Dream home的话题导入。⑶讨论导入:如7A Unit4的阅读课文, 我就用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引出学生讨论来导入。⑷情境导入:如8B Unit2的阅读课文, 我就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去旅游的情境, 由学生选择去哪里并分析原因, 给出与阅读课文有关的几个地点让学生选择, 由此来导入阅读课文。⑸小组活动导入:如7B Unit6的阅读课文, 我就用Pets的主题设计了小组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哪种动物最适合当宠物, 分析原因, 来导入阅读课文。⑹相关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导入:如8B Unit4的阅读课文, 我就引用了报纸上的慈善捐款新闻来导入阅读课文。

㈢、阅读时:认真设计阅读课文的方法, 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我通过学习、思考和总结得出以下几个阅读课文的方法:⑴问题阅读法:将阅读课文的主要线索变成问题提问学生, 帮助学生根据问题迅速掌握课文大意的方法。⑵分段总结法:将段落分成几部分, 帮助学生分别总结其大意的方法。⑶表格归纳法:将阅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成一个表格, 帮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来掌握文章大意的方法。⑷找中心句法:通过找每一段落的中心句,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方法。

㈣、阅读后:设计几个练习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率, 是否理解文章大意。通常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练习:⑴缩写课文, 补全短文;⑵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判断正误;⑶选取课文中的关键词, 连线, 选择正确词义;⑷提问课文中的要点;⑸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 排列正确的顺序等。

㈤、巩固:在教材的基础上, 提供一篇课外阅读文章, 与课文的内容和难度相似,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技巧。

在选取给学生训练的阅读材料时, 要在合理利用我们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各方面如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 通过网络、名著、报刊和杂志等, 广泛收集贴近现在的学生实际生活, 具有当前时代特点, 内容积极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下载、自编阅读材料。通过编写有趣味、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入手, 在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基础上,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意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教材为本,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阅读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师应该好好设计阅读课。认真研究教材,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多读书, 增加自己的阅读储备, 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体现学生参与者的角色。利用好课前预习, 具体设计每节阅读课的流程。

优化英语阅读课的策略研究 第10篇

一、精心设计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生在进行长篇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感, 教师有效地引导和铺垫, 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的兴趣, 多鼓励, 让他们自己在心里上战胜困难。因此, 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 (邵利群, 2008) 。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阅读课导入方式如下:

1.头脑风暴式导入。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即通过向学生提出主题词或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相关联想, 然后选择引入与阅读话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这种导入活动让学生有效地热身, 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如:牛津英语8B Unit3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这篇文章是一个教育类电脑游戏。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问:What do you usually use your computer for? 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激活原有的背景知识, 这种导入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乐趣。

2.竞赛式导入。竞赛式导入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竞赛中, 对手之间往往能碰擦出很多智慧的火花, 为阅读做好充分的铺垫。如:牛津英语8B Unit 4 Reading Organizing a charity show。阅读前教师设问:If you are chosen to be the host of a charity show, what will you do before and during the show? 然后分组竞赛, 让学生讨论答案, 看哪个组能提出好的想法和建议。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引入课文中的新单词, 从而为阅读做好词汇准备。

3.情境创设式导入。情境创设式导入就是结合阅读课文的主题, 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参与或体验, 从而自然地进入课文的阅读。如牛津英语8A Unit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文章内容是到北京世界公园的一日游。阅读前, 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北京世界公园内各个世界名胜的图片, 制成PPT, 并配上背景音乐‘Traveling’, 在上课的第一秒开始, 把学生轻松带入“神奇”的世界之旅。学生在短暂的“旅游”之后, 必然迫不及待地要回到课文, 兴趣盎然地走进北京世界公园。

二、 有效设置问题, 保持阅读兴趣

‘While-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主体部分和核心内容, 如果不注重这个阶段的精心设计, 那么再华丽的的读前导入活动也只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要让学生在第二环节上继续保持兴趣, 一定要让学生主动从事脑力劳动, 而回答和解决问题是最好的脑力劳动方式, 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1.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说:问学生电脑用来做什么, 学生热情都很高。

2.要设置灵活多样的问题和问题呈现方式。问题的本身应灵活多样, 可以是开放性的, 封闭性的, 可以是单选题, 也可以是多选题。而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可以多元化:判断正误、选择题、问答题、搭配、表格、图片、符号等等。这种灵活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单调所带来的乏味和疲劳。

3.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新颖性和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可以突破常规, 独辟蹊径, 新颖的事物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能精心设置问题,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体验脑力劳动的魅力, 必然能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拓展活动, 延伸阅读兴趣

‘Post-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最后环节, 属于读后拓展, 正是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创造性地使用已经获取的信息。结合阅读课的课型特点, 读后拓展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复述或表演。结合读前呈现或预测的信息, 让学生复述课文或进行对话和表演。比如牛津英语8B Unit6 ReadingOxfam Trailwalker一文的读后拓展活动可以采取“鲁豫有约”的形式, 让一位同学扮演鲁豫, 另外4个同学扮演四位乐施会毅行者, 采访毅行的过程。该活动需教师多引导和鼓励, 从而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情境体验的乐趣中。

2.续写或仿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续写故事的结尾, 结合课文内容写身边的人和事。再如牛津英语8A Unit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本篇阅读材料“世界公园”这一窗口, 呈现给学生世界各地的名胜, 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名胜, 运用已学的语言结构和文章结构, 进行小篇幅的仿写。

3.讨论或评论。学生结成对子或小组, 讨论所读材料, 对文章的立意、故事的情节等发表评论或感想, 鼓励学生批判性地阅读, 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灵活思维的乐趣中。让英语阅读课更加高效给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从英语日常教学的实际出发, 结合兴趣策略原则探讨了如何优化英语阅读课的三个环节, 以便于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阅读课, 切切实实地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兴趣策略

参考文献

[1]邵利群.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12) :45-47.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效 第11篇

一、一读采用自上而下表层阅读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上阅读课前我并不要求学生预习。因此,在导入课文,扫除了阅读中的一些语言障碍后,我不失时机地采用了这种阅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我经常采用问答题、匹配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进行训练。而且所设计的问题分布均匀,考虑文章的整篇布局。快速阅读前我先向学生介绍扫读法(Scanning)、略读法(Skimming)、跳读法(Skipping)等快速阅读方法。也就是说,运用这些阅读技巧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先找准主题句的能力,领会句意,以此来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我经常告诉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主题句出现在段首,但也可以出现在段末或段中,主题句也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另外,课本里的阅读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我会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如读传记文章我会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我要求学生抓住记叙文的主要元素5W进行阅读,议论文的文章我要求学生要找出正反观点和论据。

二、 二读采用深层阅读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在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文章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的复杂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训练学生根据事实证据,以及我们对事实证据的理解,从语篇层面上进行深层的思考,学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推断,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深层次理解包括逻辑推理、语气识别等。

我经常采用问答题、判断题、填空题、填表格、排序等检测形式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问答题是我最常用的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难度可深可浅,适合师生互动。判断题难度相对较小,一般是细节性问题,适合各种体裁的文章。填空题是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句子或段落,能在写中暴露出学生拼写及语法问题。表格根据具体信息设计,特别适用于含有数据的文章。排列顺序较适合于叙事性文章,用来检测学生把握时空的能力。

经过科学有效的深层阅读训练,学生不但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吸收信息,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吸收了信息,而吸收是为了表达。也就是说,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势在必行。因此,在进行前面两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听与读)后,接下来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语言输出(说与写),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平衡。

三、采用评价性理解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两种模式的阅读后,我经常设计一些读后评价性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后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性活动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有命题发言、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调查、采访、评述、辩论、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书面形式有改写、缩写、读后感等,适合于课后完成。课堂上,学生通过口头形式的评价性活动,能深化并巩固所学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整合知识,达到知识迁移、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 第12篇

一、利用Warmingup的内容进行导入

高中英语新教材图文并茂, 每一个单元第一部分是Warming up, 在这一部分会提供一些图片或对话, 并针对这些图片或对话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 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地了解话题的内容, 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使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北师大版本模块5, unit13, 在Warming up中有很多人物图片, 让学生:talk about people's personalities;describe people and make guesses about people.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 帮助学生组织他们头脑中自己的语言, 让学生动起来, 为下面的阅读课作铺垫。

二、利用文中插图, 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 有的是为了提示教材难点, 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观点, 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 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 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 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如学习高中英语Module 6Unit 18 Beauty时, 老师可作如下导入:

Look at two pictures.Do you think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 然后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题:What is beauty?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导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各种教学设施日趋完善, 电脑、电视机、投影仪、VCD、录像机、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

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 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高中英语Module 1 Unit1 Earthquake时, 教师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 通过放映, 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 音乐欣赏导入法。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 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的音乐、歌曲, 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如在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5 Music时, 可播放音乐磁带让学生了解其他形式的音乐, 如有可能可以播放The Monkees乐队的一首歌曲 (如I'm a Believer) , 使他们亲身感受一下歌曲韵味, 并且进一步了解当年The Monkees乐队为什么会成为The Beatles以后又一著名的乐队, 然后请学生谈一谈他们所了解的音乐形式, 并根据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发表看法, 这样, 有利于学生尽快接受教材中的信息。

上一篇:互动式提问下一篇:幼儿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