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病及对策范文

2024-06-24

弊病及对策范文(精选10篇)

弊病及对策 第1篇

一、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有些高校古籍室, 由于历史的原因 (比如学校历史不久, 或虽然历史颇久, 但经过院校及馆藏调整, 或经过兵火风雨之灾) , 原先馆藏线装书并不算多, 也没有多少珍本、善本, 有的只是些普通本子, 多数为清末、民国间石印本、排印本, 存世量较大, 既缺乏特别的版本价值, 也没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更重要的是, 古籍室整体藏书结构不完善, 时常有门类残缺, 甚至某小类的书, 一本都没有收藏, 而不少常见书, 复本却达五六种乃至十多种之多。所以古籍室虽号称总册数过多少万, 但实际种类却不多。而且许多小丛书, 即使馆里有收藏, 也多有缺本, 或缺其中某一种或多种, 或某种书缺其中某卷。另一方面有些古籍虽尚为完帙, 但久经岁月, 已经是书破线散, 纸脆字蚀, 无法借阅。遗憾的是, 个别高校古籍室, 尚未能认识到其馆藏古籍的局限性, 进而设法改进, 而是故步自封, 总以为自己馆藏已经比较丰富, 所以不需要再更新, 不愿意再投入大笔资金去购进新印古籍, 以至于年年岁岁书依旧, 隔年去看, 还是这么些书。长此以往, 读者每次来借阅, 都找不到需要的书籍, 也渐越来越少, 渐渐无怪乎门可罗雀。而馆里又以读者很少为由, 拒绝添置新书。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书依旧, 人渐少, 古籍室便名存实亡。作为管理者, 必须意识到, 单凭这些原有线装书, 是不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科研需要的。只有大量购进、补充新影印或排印古籍, 才能逐步完善藏书的结构, 使得门类齐全, 又能照顾特色, 满足师生的需要。事实上, 即使是珍本、善本收藏较丰富的单位, 平时使用率最高的, 也多是新印古籍, 而不是原藏线装书。

二、束之高阁, 拱若至宝:

有些高校古籍室总认为自己馆藏的某些古籍, 历史较久、存世较少, 是珍本、善本, 是馆里的镇馆之宝, 因此缃缥紧裹、锁钥高束, 拱若至宝, 秘不示人。读者前往借阅, 辄以“这是善本, 是文物, 按照规定, 不能借阅”来搪塞。收藏者不希望珍、善本因过多借阅而受损的心理, 其实读者都能理解。不过关于古籍“藏”与“用”的关系, 学术界已经讨论很久, 早有一致观点:古籍藏而不用, 便形同废纸。因为作为特殊收藏品的古籍, 其主要价值还是书中的文献内容, 其次才是古籍实物本身。如果因为某书是珍本、善本, 就将其当宝贝一般藏着, 不见天日, 不让人借阅, 不让人研究, 不让人整理, 其实这是对此书最大的不尊重, 也是最大的浪费。同时, 一旦遇到不可预知的灾难, 如火灾地震之类, 造成了损失, 那就无法弥补了。既要提供给读者阅读、研究, 又不想对古籍造成伤害, 有什么好办法呢?愚以为科技在进步, 现在完全可以将善本通过数码拍照等方式, 将善本数字化, 或存入电脑, 或刻成光盘, 或将照片打印, 制成复制品, 以供读者阅读、研究, 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也无碍于珍本、善本的收藏与保护。当然, 最好的办法, 是购置到某些善本的新影印件, 让读者阅读和研究;对于馆藏的孤本, 馆里如果能够以广阔的胸襟, 同意影印出版, 则可化身亿万, 更好地达到保护目的。

三、漠然置之, 弃如敝屦:

某些高校的领导包括图书馆领导, 认为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 知识爆炸的时代, 是信息社会, 经济社会, 一切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包括开设专业, 凡是脱离现实的, 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专业, 比如传统的“三古”专业, 已经越来越没有出路了, 应该尽量少开设, 少招生。正因有此观点, 学校在资金上也自然会减少支持, 在建设上自然会不加重视。在他们心目中, 收藏着那么多破烂老古董的古籍室, 纸质发黄, 积灰盈寸, 平时也少有读者问津, 其价值也就自然无足轻重, 不如让其自生自灭算了。于是没有一个领导去关心其收藏和研究情况, 数年也不见下拨专项保护资金与购书资金, 古籍室真的在发展大潮中自生自灭了。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传统文化研究悄然升温, 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 对古籍整理、地方文献研究等越来越重视。而开展好古籍整理、地方文献研究的前提就是拥有较完备的文献资料, 以及由这些文献资料锻炼出来的“三古”人才。高等学校平时不重视古籍室, 不加大藏书建设和保护、研究力度, 最终只会自食苦果。君不见, 有些地方和高校原本古籍整理基础薄弱, 偏要跟风而上上项目, 结果整理的地方文献出版了, 却讹火满纸, 灾梨祸枣, 唐突先贤。倘若平时注重古籍的保护、研究与利用, 注重培养人才, 便不愁古籍研究与整理后继乏人了。

四、管理混乱, 散失颇多:

有些高校图书馆古籍室, 明明藏书目录或电脑检索中有此书, 但前往借阅时, 无论怎么找, 就是找不到。究其原因, 无非有三, 一是此书尚在馆, 但因收藏、编目、排架混乱, 虽有索书号之类, 但书不在其位, 难以找到。二是此书被借出馆外, 一时难以追回。虽然馆里有规定, 古籍不能借出, 但面对有些资深教授时, 碍于情面, 只得借出。借出后, 却迁延不还, 他人再想借阅, 就很为难了。三是此书已成私人收藏。此前管理不严, 有些古籍便经多种渠道散失在外, 或成为少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私有, 或成为某些老师的珍爱, 所以虽然早期的书目上赫然著录, 但如今挖地三尺, 也难觅其踪。所以某些高校, 有必要严格制度, 改进方法, 加强管理, 堵住漏洞, 使珍藏多年的古籍保藏完好, 继续发挥作用。

五、馆藏分散, 各自为政:

有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由于历史原因, 分藏于几个单位, 如学校图书馆有几个校区, 都有部分古籍, 中文系、历史系也有部分古籍, 某些教研室也有一点收藏, 而新购进的影印古籍, 比如四库系列的大部头丛书等, 因为各部门出资等问题, 收藏更是散乱, 往往影印《四库全书》收藏在古籍室, 《续修四库全书》收藏在文学院,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藏在特藏部, 《四库禁毁丛书》收藏在历史系, 《四库未收书辑刊》又收藏在工具书室……读者要研究某些个问题, 有时几乎得将所有部门跑遍, 费时伤神兼劳力。而若是需要用某书的两个版本进行对校, 不巧又分藏两地, 再加上两书都禁止复印, 就更无计可施了。如果相关部门协调一下, 将相关书籍归拢一处, 管理和借阅都会方便许多的。

六、管理乏人, 借阅困难:

也许是认为古籍室利用率不高, 也许的确是编制有限, 腾不出人手, 某些高校图书馆古籍室或院系资料室没有专人管理, 只由其他阅览室兼管, 有人借阅时, 临时开一下门。或者虽设了专人管理, 但又有其他兼职。因平时来借阅的人较少, 主要精力基本用在兼职上, 兼职反成为主业。这种情况下, 读者前往借阅时, 往往管理人员不在其岗。好容易辛苦找到, 却告以“对不起, 我正忙他其事, 没空接待, 请改天再来”, 读者便枉自空跑一趟。正因无专职管理人员, 造成读者借阅不便, 不愿前往借阅。而管理方因为借阅率低, 也不愿意设立专职管理人员, 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古籍室形同虚设, 虽有若无。

七、借机收费, 狮子开口:

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室, 规定不对校外借阅, 美其名曰:“以减少频繁借阅对古籍的损害。”往往有读者至此碰了闭门羹, 便扫兴而去。但是稍知内情者, 如果愿意付上不菲的资料费, 比如拍照每页几元, 乃至十几元、几十元, 待遇就不相同, 甚至你想全部复制也并非不可能, 这也有美名:“适当有偿服务, 以补充经费的不足”。甚至个别地方, 如果请馆领导或者管理员吃一顿饭, 将古籍借出馆去复制, 也有可能。这样的松散管理, 一方面容易中饱私囊, 造成腐败, 另一方面也易使古籍馆外受损或散失, 后果显然非常严重。作为管理方, 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度规则:哪些馆藏不对外开放, 哪些馆藏校外人员, 可凭介绍信借阅, 哪些馆藏可复制, 哪些不可复制, 都必须有明确可参照执行的规定。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 不得发生擅自借出的现象, 以保证馆藏的安全。

弊病及对策 第2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开架阅览;弊病;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我馆自2002年实行全开架借阅的方式。藏书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到2007年下年搬入新校区实行了藏、借、阅、管一体化管理式。设立了社会科学文献书库、自然科学文献书库和期刊文献书库、外文文献书库、特藏文献库、教学参考文献库以及基本书库(只供查阅,目前未开放,属于科图法图书)。老校区只设社会科学文献书库和自然科学文献书库。网站全天24小时开放、开展计算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这样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开展的,,开架阅览的最大特点是架上图书由读者自行索取,读者直接接触图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还可阅览。另外开架阅览密切了读者与馆员间的关系。有开架必然有乱架、破损、散失、书标脱落、丢书、读者在书上乱画等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克服解决?那就要首先分析产生弊病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开架阅览的弊病及其原因

(一)书刊乱架现象严重

即书刊没有按照索书号排放在其相应的架位上,而是放在了其他位置。原因一般有两种。

1.读者的原因。

(1)读者自由取书。茫然心理的读者初到图书馆虽然手中拿有代书板,但对开架阅览制度、方法不了解,随意乱翻,不利用带书板,这类读者查找图书目标不明确,边找边换,将挑好的图书一看不合适就乱放。造成图书移位或错位。

(2)烦躁心理的读者对图书分类体系和排架规则不熟悉,当他进入阅览室后,找不到所需要的图书或天气炎热产生烦躁心理,随心所欲望地抽取、乱翻、乱插,造成排列顺序错位。

(3)垄断心理的读者。这类读者将“热门”或自己喜欢的图书、题解,放置书后的夹缝中,或者将书脊朝里插入,要么将书放到书架的顶部或者其他位置。致使时间久了,连他自己也找不到。造成乱架或“死书”。

2.工作人员的原因。

(1)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经常整架也是造成乱架的原因之一。

(2)领导在搭配人员问题上考虑不周或分工悬殊造成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推诿。现在好多图书馆有副高职称的人和馆员、初级管理员所干的工作一样。他们根本对排架分类不熟悉。长久出现“你比我职称高都不干我干吗要干”的现象。时间一长,谁也不愿意整架,造成乱上加乱。

(3)图书馆人员不够。书库大多数工作人员是老同志,有的甚至带病,而把年轻人放进电子阅览室,也只在那儿坐着盯着学生出入刷卡。这也是一种体制管理问题。搭配出现失调,每天上班也只有一个人一个库,又要借又要还,面对每天几百个读者,借阅量又大,也确实当天没法整架,这也可以说是人员不够造成的乱架。

3.另外,书标脱落、模糊、书架布局过于拥挤等也是出现乱架的原因。

(二)书刊的破损现象

1.自然损坏。开架借阅与闭假借阅相比,书的抽出、归架的频率要比闭架高得多,读者在选择本书时往往要翻好多本书。翻阅量大,自然出现损坏现象。有的书架排架没留空档。布局时没考虑长期发展,造成有的类进书多,使书架饱,工作人员怕倒架麻烦,所以每个书架都比较紧。读者取书和上架时容易撕坏。当然有的馆为了评估升级节省经费在购书时不把关,使一些装订质量差和盗版图书不注意整批购入,上架造成长时间翻阅出现散页严重,比如我馆就有一批武打小说就很明显。虽说当时价格只是书价的一半。但散页相当严重,这也怕是当时为了评估补充图书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人为损坏。有的读者不爱惜书刊,遇到有价值的段落或者章节不愿意去抄写、复印,将其撕下。有的出现乱涂乱画,甚至在医学题解上做题。使其他读者发牢骚。读者的损坏造成此书残缺不全,严重影响了馆藏和书刊的正常流通。

3.内部借阅严重,长期不归还。

(三)书刊的丢失现象

1.一是漏借。即书刊在管理系统上没有办理或办理借阅手续不成功而让读者带出书库。这在我们工作中常遇到。如果读者在不知道是否自己已借的情况下,会还到图书馆,微机显示屏出现此书未外借。假如读者知道办理不成功而不来归还就出现丢失。这是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细心,光标移动不在应有的位置或者本身已借满不能在借。工作人员不注意屏幕还在扫描。没有核对显示屏所记录的图书信息与读者所借的图书是否一致造成的。

2.有个别读者思想素质差,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想占为己有,未办理手续就将图书想办法带出书库。通常是将书中的磁条抽出或者将书从窗户扔到楼下,下面有同学接应,这在我们打扫卫生已发现地面有磁条。

二、开架阅览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

通过加强对读者的管理以及阅览室内部的管理,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是开架阅览室的重要保证。第一,加强对读者的管理。图书馆应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文献检索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带新生到图书馆各阅览室进行现场讲解,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代书板。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布局文献特色、有关图书排架及如何阅览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了解。大厅设置导引图以及专栏,做好宣传。我馆现在设有勤工俭学的学生。通过他们对图书的整架、顺架、擦架、清洁卫生等,使学生了解图书馆,让学生亲身体会管理员的辛苦,加强读者与馆员的沟通,减少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摩擦,同时让读者参与图书馆,为图书馆提出有效建议,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第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馆员的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首要的问题是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馆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把“读者第一、服务之上”作为图书馆员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高尚思想,切实认识到,尽其所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还要不断更新知识。馆员语言要文明、举止要文雅,服务要热情,以自己的良好风度和言行为读者营造一个和谐的读书环境。

(二)完善开架书库的科学化管理

1.设置醒目的架标。这样可以揭示馆藏文献的特征和排架方式,防止乱架。

2.为了防止乱架现象,应在大厅屏幕做好宣传。大厅设置读者入馆须知和借阅规则,以公众屏幕设置各类目体系的宣传,或者在各书库入口处设置本库藏书范围和类别。

3.加强对书库管理人员的配备,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合理搭配,如果配备得当,主动性也提高了,库室也清洁,错架率也低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也减少,关于这一点各馆都有明显对比。搭配不当,出现“你不干,他也不干”和得过且过的现象,长久混乱,没人去多干,造成环境差、书架乱等现象。

4.实行责任包干区,工作人员要勤巡视、勤指导,及时整理架位,防止乱架。

5.实现图书标记的科学化、清晰化。合理布局书库,做到书标要清晰、科学,便于读者查找和馆员上架。发现错书、书标不清晰或脱落、散页、破损随时下架进行集中处理。

(三)设立新书专架及热门图书专架,坚持学生入库使用代书板制度。所看完的图书放到指定的位置,有工作人员进行归架。

(四)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对言行举止的约束,让读者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是为了惩罚读者,而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爱护图书,不仅仅是维护图书馆的利益,主要的是维护全体读者的利益。有开架就有乱架、破损、丢失等情况。为了减少这种差距,必须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和管理水平的好坏与考核、奖惩、晋升进行挂钩等规则,这些规则必须严格执行。这样使书库和阅览室处于整洁有序的良好状态,为读者创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管理层面应解决的相关问题

领导对各库室的人员搭配要合理,避免副高、馆员、助理馆员、初级管理员所干的工作悬殊,甚至副高所干的工作竟然不如一个初级管理员。基于这一点怕是各馆都有类似情况。这就要求领导应定期尤其是在读者高峰期的时候下基层第一线亲身体验。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尽量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多关心和理解借阅工作,与工作人员多沟通。当然可以和他们常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使得一线工作人员减少工作压力和常年累月的重复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

(六)定期分架清理

责任到人,我馆每周一早上属于清洁室内卫生和整架,要求对各书架进行彻底清理,按类归架,使一些夹缝或死角中的图书及时归位流通阅览,这样可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清理的过程中,对书标脱落、破损图书下架进行修补处理。另外工作人员在顺架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比如一书多号、一号多书现象;书标打错与实际分类不符;有些书分类明显出现差错。对借阅中出现的系统问题(如无馆藏地址等),这样可以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采编部或技术服务部,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反馈。

(七)个别类的排架设想及尝试

鉴于我馆新校区社科文献书库工作量大、藏书多、学生入库量大,工作量甚至是个别书库的三倍,但工作人员都一样的情况下对社科库的排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社科文献库不作为我馆藏书特色,乱架主要以小说和英语类为主。调整如下:将小说类I247.5以种次号每百位进行集中,同类书尽量放一起。I267和I712.45流通快、借阅量大,也按每百位集中。现在英语类H310.42,H319.4借阅量也相当大,可以说每天你整架都很难保证书不乱架,这类书也在尝试百位号或者每50位号进行集中管理。其他类的图书严格按类排列。这样做是在人员有限的情况的调整,实际工作人员在整理的同时慢慢就使同类书集中到了一起。这样,即使查找速度也很快。这种尝试只供参考,我馆也只属于探索阶段,但确实减少了没必要的重复劳动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开架阅览给读者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图书的有效利用率,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繁忙的进库取书中解脱出来。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自身休养并不断地对读者进行教育和辅导,总结好经验和探索新的管理办法,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才能保证图书馆高效率运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十庆.浅谈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的利与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左文明.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管理新探[J].图书馆论坛,2004,(3).

[3]包虹.图书馆开架阅览室工作中的问题几对策[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4]黄玲.图书开架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6,(4).

弊病及对策 第3篇

我认为, 青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照本宣科, 缺乏创见

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缺乏新意:注释怎么讲, 我就怎么讲;教参怎么讲, 我就怎么讲。只愿在技巧上下功夫, 在结构上动脑筋, 却不愿在解读文本上细琢磨, 深钻研。

二、语言干瘪, 缺乏精炼

有些青年老师由于在课堂上缺乏自信, 或者备课不充分, 抑或是担心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所讲内容, 导致上课语言干瘪, 信息量小;或者无谓重复某句话。这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教师所描绘的形象, 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从而使课堂缺乏生气。

三、良莠不分, 一味肯定

有的青年老师在课堂上不但“慈眉善眼”, 而且“海纳百川”:学生说什么都是“好”, 答什么都是“对”, 更有甚者, 动不动就鼓掌喝采, 把求知的学堂变成了作秀的舞台。实际上, 这种毫无原则, 缺乏理性的肯定, 往往只能让学生思想更懒惰, 情绪更低落。

四、画蛇添足, 无端延伸

现在大多提倡增大课堂容量, 加强课内外衔接, 结果导致许多青年老师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 肆意发挥, 无端延伸, 冲淡了文本解读, 分散了教学重点。

五、滥用媒体, 流于形式

一部分青年教师自认为是“电脑高手”“理念先锋”, 把课堂上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起码标准, 甚至搞“滿堂电”, 叫人眼花缭乱, 学生在一番热闹之后, 并没有得到对文本真正的有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其结果必定会喧宾夺主, 干扰教学实效。

那么, 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苦练内功, 加强修养

青年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过程中, 要通过大量的阅读, 使自己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 要能全面正确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熟练掌握中学语文课本, 要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做到“胸中有书”。

二、认真备课, 吃透教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 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 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 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课堂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问学生:你能给 (为) 这篇课文……吗?你最欣赏 (喜爱) 课文里的……呢?假如让你 (你是) ……你将……呢?你需要老师给你讲点什么?你有什么困惑?你有什么绝活?你以往翻译句子的步骤是什么?要始终以学生这一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真正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那就要以学生的读、思为中心, 淡化老师多讲。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看待每位学生, 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 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 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 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 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多, 教师牵引灌输少, 进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四、立足朗读, 品味语言

朱自清先生说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意义的获得一半是在声音里头。”三分文章七分读, 唯有读, 才会读, 才能读会。朗读和默读是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朗读, 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等,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语文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所以见,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仅仅着眼于结构技法, 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 带领学生全面的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 去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 使之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五、积极科研, 终身学习

青年语文教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 有失败的痛苦, 也有成功的喜悦。如果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经常有意识地用先进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实际语文教学工作, 那么, 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实践, 写写教学计划、教案、教后记或者教育论文, 不拘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 可以选准一个课题, 也可以选择多个课题, 收集资料, 在教学中参考别人的观点, 寻找解决的办法,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科研, 收集、查找资料, 把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不懂的、不会的弄懂、弄会, 教育教学的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教育教学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同时,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让人应接不暇, 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青年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成就, 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充溢自己的“一桶水”,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趣味横生, 永葆活力。

总之, “冰冻三日, 非一日之寒”, 我们青年语文教师只有逐步改进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学习, 不断努力, 坚持不懈, 才能完善自己, 发展自己, 进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做人求真的主战场。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青年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但我们青年教师由于刚踏上讲台, 缺乏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 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必须分析课堂中常见的弊病, 并用过总结、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逐渐使自己走向成熟!

关键词: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学生主体,朗读,科研,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2]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3]钟少衡, 《按照“三个面向”精神改革语文教学》, 见《中学语文教材和教法》 (第一集)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4]《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弊病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弊病与对策

随着我国高中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英语听力近几年也不断出现在各省的高考范围中,但听力教学依然是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聚焦点。英语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听”被放在了第一位,被看作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听力教学效果不佳,不仅会影响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还会制约教学实践的步伐。因此,学校要对教学过程中听力的交际性特征充分重视,在解决听力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把听力的训练落到实处。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弊病

1.英语听力重视不够

正确的意识是有效行为的先导,对有效行为有着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只侧重于读和写的训练,对“听”与“说”重视不够,这就导致学生的听力能力不高。特别是学生,认为听力教学只会耽误自己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等题目的时间,因此,每次听力练习时都不用心听,以致听力水平越来越差,直到最后不得不完全放弃听力。

2.缺乏听力技巧

多听多练是提高英语听力的根本,而听力技巧的渗透则是增强语感、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正确的听力技巧渗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的听力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以阅读听力文字材料代替听力教学,结果造成学生的听力模式僵化,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往往“专注”于某一单词,一听不懂就“停步不前”,遗失了接下来的内容和思考时间。

3.英语听力练习氛围不浓

我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只存在单一的汉语语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英语,学生难免会因缺乏气氛而降低学习热情。由于缺乏良好的听力学习环境,英语听力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弱势,即使在学校几乎每天都安排英语课,英语学习氛围依然不浓,学生几乎都只在课上学习英语,课下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再加上学校和家长都不太重视英语听力和口语,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惰性思想,这就使英语学习不断陷入恶性循环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1.重视英语听力

重视听力教学,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听力教学质量。从近的方面来看,英语听力是学生培养语感的途径之一,学生在听力的学习过程中对地道英语的语音、语调不断模仿,并在课堂上加以表现,可以间接提升其对英语的学习信心。从长远来看,学生可以在英语对话中了解英国、美国的文化,学习西方国家的礼仪习俗,给进一步理解西方思维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高中生以后走向社会时,具备良好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才能获得优势。

2.抓住基础

学生的听力能力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少和不能正确辨音。抓住基础,才能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1)积累词汇量。词汇是听力的基础,通过大量阅读能有效提高词汇量事實,如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阅读英文报纸、英文书籍。(2)准确发音、辨音。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是学生不能正确的辨音。

3.听力技巧的渗透

在重视英语听力教学和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之后,渗透听力技巧能使听力能力更上一层楼。如何渗透听力技巧?(1)注意捕捉文中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等,抓住这些关键词,才能有效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2)学会抢记。对人名、地名、数字等进行抢记,可按呈现的顺序用数字排序,也能用缩写式补充记录,避免“一听而过”,而对于遗漏的信息,要学会结合常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测,不能留白。

总之,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冗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提高听力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听力教学,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钻研合适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良好的提高。

弊病及对策 第5篇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开展的, , 开架阅览的最大特点是架上图书由读者自行索取, 读者直接接触图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 还可阅览。另外开架阅览密切了读者与馆员间的关系。有开架必然有乱架、破损、散失、书标脱落、丢书、读者在书上乱画等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克服解决?那就要首先分析产生弊病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开架阅览的弊病及其原因

(一) 书刊乱架现象严重

即书刊没有按照索书号排放在其相应的架位上, 而是放在了其他位置。原因一般有两种。

1. 读者的原因。

(1) 读者自由取书。茫然心理的读者初到图书馆虽然手中拿有代书板, 但对开架阅览制度、方法不了解, 随意乱翻, 不利用带书板, 这类读者查找图书目标不明确, 边找边换, 将挑好的图书一看不合适就乱放。造成图书移位或错位。

(2) 烦躁心理的读者对图书分类体系和排架规则不熟悉, 当他进入阅览室后, 找不到所需要的图书或天气炎热产生烦躁心理, 随心所欲望地抽取、乱翻、乱插, 造成排列顺序错位。

(3) 垄断心理的读者。这类读者将“热门”或自己喜欢的图书、题解, 放置书后的夹缝中, 或者将书脊朝里插入, 要么将书放到书架的顶部或者其他位置。致使时间久了, 连他自己也找不到。造成乱架或“死书”。

2. 工作人员的原因。

(1)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经常整架也是造成乱架的原因之一。

(2) 领导在搭配人员问题上考虑不周或分工悬殊造成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推诿。现在好多图书馆有副高职称的人和馆员、初级管理员所干的工作一样。他们根本对排架分类不熟悉。长久出现“你比我职称高都不干我干吗要干”的现象。时间一长, 谁也不愿意整架, 造成乱上加乱。

(3) 图书馆人员不够。书库大多数工作人员是老同志, 有的甚至带病, 而把年轻人放进电子阅览室, 也只在那儿坐着盯着学生出入刷卡。这也是一种体制管理问题。搭配出现失调, 每天上班也只有一个人一个库, 又要借又要还, 面对每天几百个读者, 借阅量又大, 也确实当天没法整架, 这也可以说是人员不够造成的乱架。

3. 另外, 书标脱落、模糊、书架布局过于拥挤等也是出现乱架的原因。

(二) 书刊的破损现象

1. 自然损坏。

开架借阅与闭假借阅相比, 书的抽出、归架的频率要比闭架高得多, 读者在选择本书时往往要翻好多本书。翻阅量大, 自然出现损坏现象。有的书架排架没留空档。布局时没考虑长期发展, 造成有的类进书多, 使书架饱, 工作人员怕倒架麻烦, 所以每个书架都比较紧。读者取书和上架时容易撕坏。当然有的馆为了评估升级节省经费在购书时不把关, 使一些装订质量差和盗版图书不注意整批购入, 上架造成长时间翻阅出现散页严重, 比如我馆就有一批武打小说就很明显。虽说当时价格只是书价的一半。但散页相当严重, 这也怕是当时为了评估补充图书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 人为损坏。

有的读者不爱惜书刊, 遇到有价值的段落或者章节不愿意去抄写、复印, 将其撕下。有的出现乱涂乱画, 甚至在医学题解上做题。使其他读者发牢骚。读者的损坏造成此书残缺不全, 严重影响了馆藏和书刊的正常流通。

3. 内部借阅严重, 长期不归还。

(三) 书刊的丢失现象

1. 一是漏借。

即书刊在管理系统上没有办理或办理借阅手续不成功而让读者带出书库。这在我们工作中常遇到。如果读者在不知道是否自己已借的情况下, 会还到图书馆, 微机显示屏出现此书未外借。假如读者知道办理不成功而不来归还就出现丢失。这是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细心, 光标移动不在应有的位置或者本身已借满不能在借。工作人员不注意屏幕还在扫描。没有核对显示屏所记录的图书信息与读者所借的图书是否一致造成的。

2. 有个别读者思想素质差, 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想占为己有, 未办理手续就将图书想办法带出书库。

通常是将书中的磁条抽出或者将书从窗户扔到楼下, 下面有同学接应, 这在我们打扫卫生已发现地面有磁条。

二、开架阅览的对策

(一) 加强管理

通过加强对读者的管理以及阅览室内部的管理, 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是开架阅览室的重要保证。第一, 加强对读者的管理。图书馆应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文献检索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法, 带新生到图书馆各阅览室进行现场讲解, 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代书板。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布局文献特色、有关图书排架及如何阅览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了解。大厅设置导引图以及专栏, 做好宣传。我馆现在设有勤工俭学的学生。通过他们对图书的整架、顺架、擦架、清洁卫生等, 使学生了解图书馆, 让学生亲身体会管理员的辛苦, 加强读者与馆员的沟通, 减少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摩擦, 同时让读者参与图书馆, 为图书馆提出有效建议, 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第二,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馆员的培训, 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首要的问题是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馆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热爱本职工作, 要把“读者第一、服务之上”作为图书馆员的宗旨,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高尚思想, 切实认识到, 尽其所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还要不断更新知识。馆员语言要文明、举止要文雅, 服务要热情, 以自己的良好风度和言行为读者营造一个和谐的读书环境。

(二) 完善开架书库的科学化管理

1. 设置醒目的架标。这样可以揭示馆藏文献的特征和排架方式, 防止乱架。

2. 为了防止乱架现象, 应在大厅屏幕做好宣传。

大厅设置读者入馆须知和借阅规则, 以公众屏幕设置各类目体系的宣传, 或者在各书库入口处设置本库藏书范围和类别。

3. 加强对书库管理人员的配备,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行合理搭配, 如果配备得当, 主动性也提高了, 库室也清洁, 错架率也低了, 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也减少, 关于这一点各馆都有明显对比。搭配不当, 出现“你不干, 他也不干”和得过且过的现象, 长久混乱, 没人去多干, 造成环境差、书架乱等现象。

4. 实行责任包干区, 工作人员要勤巡视、勤指导, 及时整理架位, 防止乱架。

5. 实现图书标记的科学化、清晰化。

合理布局书库, 做到书标要清晰、科学, 便于读者查找和馆员上架。发现错书、书标不清晰或脱落、散页、破损随时下架进行集中处理。

(三) 设立新书专架及热门图书专架, 坚持学生入库使用代书板制度。

所看完的图书放到指定的位置, 有工作人员进行归架。

(四)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对言行举止的约束, 让读者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是为了惩罚读者, 而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爱护图书, 不仅仅是维护图书馆的利益, 主要的是维护全体读者的利益。有开架就有乱架、破损、丢失等情况。为了减少这种差距, 必须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明确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和管理水平的好坏与考核、奖惩、晋升进行挂钩等规则, 这些规则必须严格执行。这样使书库和阅览室处于整洁有序的良好状态, 为读者创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 管理层面应解决的相关问题

领导对各库室的人员搭配要合理, 避免副高、馆员、助理馆员、初级管理员所干的工作悬殊, 甚至副高所干的工作竟然不如一个初级管理员。基于这一点怕是各馆都有类似情况。这就要求领导应定期尤其是在读者高峰期的时候下基层第一线亲身体验。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尽量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多关心和理解借阅工作, 与工作人员多沟通。当然可以和他们常举办一些交流活动, 使得一线工作人员减少工作压力和常年累月的重复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

(六) 定期分架清理

责任到人, 我馆每周一早上属于清洁室内卫生和整架, 要求对各书架进行彻底清理, 按类归架, 使一些夹缝或死角中的图书及时归位流通阅览, 这样可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清理的过程中, 对书标脱落、破损图书下架进行修补处理。另外工作人员在顺架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比如一书多号、一号多书现象;书标打错与实际分类不符;有些书分类明显出现差错。对借阅中出现的系统问题 (如无馆藏地址等) , 这样可以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采编部或技术服务部, 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反馈。

(七) 个别类的排架设想及尝试

鉴于我馆新校区社科文献书库工作量大、藏书多、学生入库量大, 工作量甚至是个别书库的三倍, 但工作人员都一样的情况下对社科库的排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因社科文献库不作为我馆藏书特色, 乱架主要以小说和英语类为主。调整如下:将小说类I247.5以种次号每百位进行集中, 同类书尽量放一起。I267和I712.45流通快、借阅量大, 也按每百位集中。现在英语类H310.42, H319.4借阅量也相当大, 可以说每天你整架都很难保证书不乱架, 这类书也在尝试百位号或者每50位号进行集中管理。其他类的图书严格按类排列。这样做是在人员有限的情况的调整, 实际工作人员在整理的同时慢慢就使同类书集中到了一起。这样, 即使查找速度也很快。这种尝试只供参考, 我馆也只属于探索阶段, 但确实减少了没必要的重复劳动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 开架阅览给读者提供了方便, 提高了图书的有效利用率, 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繁忙的进库取书中解脱出来。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加强自身休养并不断地对读者进行教育和辅导, 总结好经验和探索新的管理办法, 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 才能保证图书馆高效率运行,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 提出了开架阅览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开架阅览,弊病,对策

参考文献

[1]十庆.浅谈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的利与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2]左文明.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管理新探[J].图书馆论坛, 2004, (3) .

[3]包虹.图书馆开架阅览室工作中的问题几对策[J].固原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4]黄玲.图书开架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6, (4) .

弊病及对策 第6篇

社保内控稽核模式是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完善与社保内控稽核机制发展到新的层次, 相互作用产生的社保管理创新成果, 对进一步加强和搞好社保内控稽核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但当前业内一些人对社保内控稽核理论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这给社保内控稽核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误区一:部分社保内控稽核财务评审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观念达不到现有社保内控稽核工作发展的应有层次。

业内有人认为有了社保内控稽核体系运行于社保工作中, 社保内控稽核对于社保统筹层次发展升级上档的监管功能就可以自动实现了。操作象期望一样简单, 按钮一按, 什么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一种谬解社保内控稽核所具有批判性的按步就搬生硬操作流程监管理论。

误区二:社保内控稽核工作本身缺乏独立性, 使部分内控稽核财务评审人员对财务评审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业内还有小部分人认为现有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不改变, 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就难以发挥应有的内部监管功能。持这种观点的从业人员认为, 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功能之所以难以发挥作用, 就是因为社保内控稽核管理体系的独立性不够, 然而社保内控稽核管理体系的独立性不够又是缘于现有社保经办模式, 他们认为待某天社保经办体制改革了, 才谈得上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模式功能的发挥, 他们把现有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作为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功能发挥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此, 他们的工作仍然在等、在靠、在抱怨之中, 这是一种消极等待社保内控稽核体系层次提升完善的观望态度。

误区三:现有的社保内控稽核工作无应有的内控稽核预见功能, 使部分评审人员未对内部稽核财务评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

业内还一种观点认为社保内控稽核财务评审体系核心功能在于预防上。何以预防?问题及时发现, 及早规范和整改, 可以防患于未然, 同时, 促进有关方面把制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起来, 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在社保内控稽核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或侧重于对现有不合理制度、体制、机制的分析提示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而没有同时关注对社会保险领域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揭露和惩治, 认为用不着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去查处重大违法犯罪问题。这是一种“片面温和的社保内控稽核模式论”。

以上三种对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理论认识上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原因在于:一是脱离社保经办机构目前的实际工作实践, 二是没有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理论的本质内涵, 三是没有正确认识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构建和功能发挥两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 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从本质上讲, 是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内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的一种社保内部监管制度, 是一种自我监管、自我完善内控模式的组织架构, 这种新的体系运行并不需要社会保险体系以外的力量去助推, 但这并不是说有了这种内控稽核监管模式的运行, 这种模式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监管功能和管控作用就可以自动实现。经过近20年来随着社会保险养保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保业务经办的流程中已经建立起了整体发展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基本框架, 但在很多社保业务经办方面有些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和经办体系还不尽完善。单从构建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的现有社保内控稽核模式看, 是基本符合现阶段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建设和社保业务经办流程规范管理的要求, 其所能包容的社保内控稽核监管制度、社保内控稽核管控方式尚未完全突出、管理作用也未充分地发挥出来。从社保业务经办体系架构上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模式上看, 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与其他一般社保业务经办模式一样, 既有组成该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机构专职从业人员、内控稽核手段和内控稽核所必须采用的设备等实体性因素, 也有如何组织运用和管理这些实体因素的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的制度、体系、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内部操作的管控方式、内控稽核对社保业务经办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监管机制、对整个社保业务开展内控稽核的监管模式采用的手段和设备等基础性因素, 还有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外部扩展环境, 在组成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结构中处于宏观的、最高层的是《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设立的社保内控稽核部门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中的从业人员和各级社保内控稽核体系的相关行政机关, 该组织体系要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稽核管理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制定的社保内控稽核制度负责执行;处于中观的是各种社保经办内控稽核工作模式;处于微观的是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的社保基金安全运营和社保财经制度稳妥执行情况的创新工作机制, 更微观的则是具体的社保内控稽核工作开展业务经办的方式方法等。在社保内控稽核体系运行中, 这些结构性因素的地位和稳定性是不同的。处于最高层的是各省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以上的社保业务内控稽核制度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模式稳定性增强功能, 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工作制度、社保内控稽核管理目标和工作机制、社保业务内控稽核方式方法等各层次的地位和创新性则稳定地依次递增, 各省级以下的社保经办机构业务经办内控稽核制度和社保业务内控稽核体系的作用, 则要通过具体社保业务内控稽核工作管理类型创新完善、社保业务内控稽核工作机制的补充扩展、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制度改革完善方式方法去实现。同时, 处于中观层面的结构性因素的不同整合和利用, 决定了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实际功能的大小。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功能发挥, 不仅可以使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合理性和优化状况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 还可以反作用于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优化提升。

通过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自身特点和该模式在社保业务经办流程运行规律, 及其与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 我们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这个范畴, 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监管制度、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管理机制和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信息管理机制创新、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方式方法等这些社保业务经办系统中观结构性因素的适时创新和构建, 则令我们在社保业务经办流程中有更大的作为和真正发展空间, 我们应该在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的动态构建中发挥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功能信息管理创新方法, 在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体系功能的不断提升中推动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 如何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与社保基金管理安全运营功能正常发挥两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模式整体结构需要深入研究的两篇大文章, 也是运用这一理论指导社保业务经办工作整体发展的两篇大文章。比如, 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部门应将内控稽核结果公告被稽核部门, 这是社保内控稽核部门发挥内控监管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各级社保业务经办机构最初可能只在少数地方试行, 但当这一做法得到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同, 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模式, 广泛运用推广于监管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流程和内控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管理方式, 作为一种固定的社保内部稽核监管机制在全行业执行, 其内控监管流程实际检验着社保经办机构社保业务经办质量和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合理化运用程度, 发挥着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机制的“安全网”“减震器”功效, 同时又助推了社保业务经办与社保内控稽核体系功能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效果。

另外, 现有的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模式只注重发挥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管理模式体系作用, 对完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社保业务经办流程体制、机制的建设性功能管理往往忽视, 不注重对社保基金安全运营有效管理内控监管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的查处。这一方式是以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和基本养老保险发放体系为基础, 为防止社保基金流失进行效用性预防管理体系和管理步骤增强的方法, 这是符合现阶段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稽核管理体系, 对社保基金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成为在社保内控监管模式中安全运营的管理对象和内容, 我们既要发挥社保内控稽核管理体系在助推改革的办法, 又要建立完善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制中的长效作用, 把发挥社保内控稽核功能的长效作用和短期模式结合起来。

2 强化社保内控稽核模式财务评审工作的方略

(1) 树立降低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提高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效率的责任意识。

要降低社会保险社保内控稽核成本, 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成本意识并非是普通企业的专利, 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也要强化成本意识, 那种不计投入, 不问产出, 只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是与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的效率要求背道而驰的。长期以来, 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工作被视为纯粹行政行为, 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为完成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经办计划, 保证应办就办, 不惜一切代价增加社会保险内控稽核人员、增设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机构, 造成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过高。因此, 必须在思想上彻底摒弃过去的“无本治险”的旧观念, 增强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意识, 把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观念贯彻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费用发放体系改革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日常管理之中, 科学地进行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和考核, 变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粗放型管理为集约型管理, 变人海战术为现代化管理, 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经费的支出去向和结构, 促进社会保险内控稽核部门采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手段, 充分挖掘社会保险内控稽核部门人、财、物的潜力, 使社会保险内控稽核工作达到最优化。作为社会保险内控稽核工作的执行者, 应适应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管理要求, 树立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理念, 既注重社会保险内控稽核事业发展, 又考虑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的优化和节约。

(2) 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社保内控稽核模式, 努力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 社保内控稽核模式设计要考虑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社保内控稽核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 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和程序过分繁杂, 会加大社会保险内控稽核成本, 使社会保险内控稽核职能弱化, 薄弱的社会保险内控稽核管理过程反过来又损害了所期望社保内控稽核模式的有效性。如在划分省级统筹和地方统筹基金时应尽可能减少交叉, 避免上下两级机构的摩擦损失效率;应尽可能共用社保统筹基金, 节约社保基金内控稽核费用;另外社保内控稽核项目、内控稽核类型、内控稽核比率、社保内控稽核准确率应尽量规范。

其次, 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1996年,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开始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省级统筹改革,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参保者个人申报缴费比例和优化国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体系为基础, 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为依托, 集中改革试点办法, 重点稽核, 强化离退休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模式, 较原有体系更突出了“强化管理”的要求, 强调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社会保险内控稽核资源, 科学规范业务流程, 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 最终达到提升社保业务经办内控稽核的整体效率。在改革过程中, 社保内控稽核成本提高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随着省级统筹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 在提高征收社保基金效率同时社保内控稽核成本必然不断下降。

最后, 深化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改革就是要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社保内控稽核体系, 适应现实社保内控稽核环境,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社保内控稽核手段, 统一开发社保内控稽核软件, 统一规范社保内控稽核业务流程, 使社保内控稽核程序公开、简化, 大力推广电子申报、邮寄申报、代理申报等多种电子申报方式和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方式;建立联系密切的网络, 与邮政、银行、有条件的企业等单位联网, 通过计算机网络, 实现数据共享, 有效进行现代化的严密社会保险基金监控、征管;加强社保内控稽核力量, 加大惩罚力度, 增加参保人违反社会保险法行为的风险成本, 促进全民遵守社会保险法。

(3) 调整优化结构设置, 全面提升社保内控稽核人员素质。

首先, 社保业务经办机构设置内控稽核管理部门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框框, 其和人员密度应视社保基金而定, 整合部分征收规模小的社保内控稽核部门, 全面推广实行多元化申报社保内控稽核管理部门成本, 从根本上控制机构膨胀、社保内控稽核经办人员增长过快等问题。其次, 调整社保内控稽核人员分布, 职能分工应上粗下细, 这样既能强化管理、堵漏增收, 又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是要尽可能地扩大管理幅度, 减少管理层次。最后, 合理设置各级社保内控稽核机构, 充分发挥社保内控稽核职能, 防止社保内控稽核机构的重叠和虚设。此外, 社保经办机构要切实更新管理理论, 改变传统的管理办法,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支持, 密切与财政、银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和信息沟通, 实现信息共享, 从而降低社保内控稽核成本, 为参保对象参保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内控稽核服务。

人员的节省是最大的节省, 人员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要降低社保内控稽核成本, 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敢打硬仗、高效廉洁的社保内控稽核队伍。针对一部分社保内控稽核人员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情况, 应该大力举措致力于提高社保内控稽核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从培训现有人员和引进人才两方面入手,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社保内控稽核人员政策业务培训, 提升社保内控稽核人员政策素质和业务技能, 拓宽知识面, 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 提升政策水平, 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成熟、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文明高效的社保内控稽核人员队伍, 使社保内控稽核人员更适应现代化社保内控稽核管理条件。

(4) 加强社保内控稽核法制建设, 改善社保内控稽核环境。

强化法制建设主要是解决社保内控稽核法制和社保内控稽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内控稽核部门体制不健全, 被稽核对象自觉接受社保内控稽核的意识不强, 良好的社保内控稽核环境尚未真正形成的情况下, 社保经办机构应该依法对被稽核对象进行内控稽核, 依规进行内控稽核管理, 严格执行内控稽核政策。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保内控稽核制度, 提升社保内控稽核的管理层次, 增强社保内控稽核的刚性与震慑力, 降低社保内控稽核机会成本;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保内控稽核信息化网络, 走社保内控稽核工作社会化路子, 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 积极营造社保经办机构整体配合的环境, 加大社保内控稽核政策宣传力度, 增强全体参保人员的对社保内控稽核主动参与意识;其三坚决治理地方行政领导对社保经办内控稽核的干预;最后要完善社保内控稽核管理制度, 健全社保内控稽核体系, 组建社保内控稽核执法队伍和专门执法机构, 严厉打击涉及社保内控稽核经办领域的犯罪, 提高社保内控稽核行政执法效率的执法质量。

综上, 笔者认为:社保内控稽核体系操作理论指的是一种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模式下, 通过社保内控稽核管理办法的监管功能, 才能实现防止其在社保内控稽核流程中社保业务经办不公和社保基金流失现象的发生, 使这些现象在社保监管体制内控稽核管理过程中防患于未然, 是一种社保内控稽核监管模式结构档次创新与管理层次不断提升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使监管效果不断得到优化和上档升级的系统, 这就是社保内控稽核模式在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系完善中和社保基金管理中显现管理层次和操作流程上的基础性要义和基本内涵, 作为我们每一位社保从业人员都要牢牢把握这些社保经办方式方法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邢增福著.ISO标准知识与银行内控合规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李三喜著.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

弊病及对策 第7篇

一、政府治理中“两个婆婆”管理体系的弊病分析

(一) 在政策运行中, 横向一个“婆婆”, 纵向一个“婆婆”

“双重领导”的制度本身是希望从两种途径促进政策的规范运行, 横向领导主要强调了地方的自主权, 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纵向垂直领导保证国家政策上下的统一, 并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约束。在“双重领导”目标相近时, 该管理体制有较好的管理效果, 但一旦他们目标不一致, 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 “两个婆婆”增加了政府决策的成本

比如说环保部决定要执行污染处罚政策, 一个省份却以污染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那么省政府领导往往是不会轻易服从环保部决定的。省环保厅到底是接受垂直部门的领导进行严格执法, 还是为省政府的经济创收服务。由于财权等其他权利往往在地方政府, 行政行为的作出也会相当艰难。尤其在政策执行得不好时, “双重领导”就会变成“无人领导”。

二、政府治理中“两个婆婆”管理体系对策研究

(一) 责任追究有专门部门解决

这跟是不是双重管理没关系, 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真正的双重管理, 是各自独立履职、互相印证、各负其责, 错了该打一百大板, 那就各打一百大板, 而不是一家一百, 两家五十, 三家成了33.3了。如果不然, 那两个部门的独立性何在?那样的执法也有, 不过那不是重复管理而是联合管理, 这个区别是很大的。地方横向直接管理、上级垂直业务指导, 如果上级不能业务指导, 就只能下级基层是什么水平和能力就做到什么程度了。就像食品药品一样, 以前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都管, 责任不明确, 就会混淆主体责任。没有清晰的主体责任大家都会稀里糊涂。现在食品药品管理正在进行改革, 有专门部门、专业人员管理, 值得其他系统借鉴。

(二) 需要理顺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

地方事务应该由地方的政府加以管理统筹, 地方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分别执行政府的决策, 接受政府的领导, 是任何国家的管理惯例。中国政府与世界上主要国家政府管理的中央事务与地方事务完全分开不同, 一直以来是遵循中央领导地方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职能近似, 比如中央有的部门, 省市就也有相应部门。目前除海关、铁路等极少几个部门垂直管理, 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大多实行一种“双重领导”体制, 本级政府有统筹的领导, 上级部门也进行业务指导。比如说交通厅, 既执行本省的决策, 也接受中央交通部的业务上的指导。“两个婆婆”是我国政府运行中最为典型的现象。

因此必须理顺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 因为政府职能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进程, 于是出现了“两个婆婆”的问题, 这与我国政府市场和经济运行的体制相关。政府有必要拿出方案解决目前的问题, 区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具体行政事务中的不同职责, 明确责任, 有相关部门承担责任, 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说层级管理是科学的。

摘要:在我国政府治理过程中, “两个婆婆”的管理十分普遍, 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流程不顺等问题, 这与政府运行的机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解决“两个婆婆”的问题需要政府拿出具体的行政措施和解决方案。应该说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区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统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权力, 使责任明确, 职责清晰。本文讨论分析了有关“两个婆婆”管理制度的问题根源, 提出了政府治理中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治理,两个婆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雅琳.西方有效政府职能理论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 2004 (1) .

[2]黄春蕾.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 2004 (5) .

高中音乐教学常见弊病及解决之道 第8篇

一、课堂教学手段花样繁多, 使教学目的难以得到体现

新课改实行以后, 新的授课形式的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也极大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领悟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 许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和内涵, 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充实课堂, 热衷于模仿一些观摩课的外在形式, 唯恐自己的课堂不好看、不热闹, 将花样繁多的各种教学手段满满当当地塞到一节课当中, 忽略了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使教学手段掩盖了教学目的, 一堂音乐课上完, 学生只记住了课堂上的热闹有趣的教学环节, 但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的内涵, 以及内在只可意会的美却丝毫没有感受到。

要使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得到纠正, 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研究根据课标编写的教材, 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及其教育教学目标指向的国民素质提升规划, 才能将其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 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具备既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到知识, 又有趣味横生的观赏性特点。

二、教学工具种类繁多, 分散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注重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基于此, 许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调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比如说:花大力气制作美轮美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图片、极尽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展示各种乐器、为学生制作和提供教学互动用具等等。在课堂上教师像魔术师一样, 不断地变幻出各种道具, 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一堂课能吸引住学生不能说不成功, 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 会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真正吸引学生的并非音乐本身, 而真正需要学生感悟和发现的音乐的美却被这些眼花缭乱的教学工具给掩盖了。同时在运用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重难

小组反复练习, 并积极发挥小组内其余成员的作用:认真观察练习同学的动作, 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进行相应的记录, 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让学生在经验共享与交流的形式中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善于将小组内难以解决的相关问题, 集中起来反馈给教师, 让教师利用全班教学时将典型性或者共性的问题重点解决。教师则通过这样层层落实的方式,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踢弧线球”时, 小组内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 逐一进行动作练习, 并有记录员对每个同学存在的动作问题进行记录, 最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解决的对策。很多同学对于踢弧线球时, 脚背接触球部的位置总是把握不准, 此时教师根据小组反馈的问题, 改进了教学策略, 将球用网兜兜住, 并抓在手上进行练习, 这一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依托小组合作, 高效落实学业评价

小组合理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范畴, 其效果有时甚至能够超越教师的评价。针对足球这项独特的运动项目, 教师可以组织成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基础性评价, 即对每个小组成员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 选取教学工具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以仅仅依靠教学工具来维持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要通过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逐步将这种对辅助工具的兴趣转化为对音乐本身的热爱。

三、教学中互动、律动过多, 学生知行为不知音乐

许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欣赏和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加入了很多的教学互动和律动, 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 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表现音乐, 应当说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音乐。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常常是事与愿违, 不但没有起到其积极的作用, 相反, 由于太注意表面的花架子, 作秀成份太多, 使音乐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技能展示课。如此一来, 所要欣赏的音乐就成了其他活动的工具, 失去了用音乐本身的美来提高素质、教化人心的作用, 造成了现在的学生“喜欢音乐课, 不喜欢音乐”的另外的一种尴尬局面。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把握好课堂进行的节奏, 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和律动成为学生在音乐的感动和激发下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活动。这样的教学互动和律动与音乐教学课堂来说才是有机融合的, 才真正具有教学价值。

另外, 在现今许多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只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见性目标, 而即兴性教学目标近乎没有。基于此, 教师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自评、他评以及反思和调查, 明白自己所实施的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及时进行修正,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种教学理念的打破, 就意味着另外一种教学理念的建立, 同样, 如果一味地固执于表达这种教学理念的外在形式, 新的教学理念也会很快变成模式化的框模, 只有不断地进行再学习, 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完整准确地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才能承担起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贡献。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

对足球基本动作与技巧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考评出相应的个人成绩;素养性评价, 即对小组内成员在实战演练中的战术素养、配合意识进行评价, 从而考评出小组内成绩;合作性评价, 即在整个足球学习过程中, 对每个成员之间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合作品质以及成员的学习状态与进步程度给予全面的评价, 考核出综合性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 既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层面, 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 又针对于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意识, 是基于学生素养层面的综合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完全将评价的主动权交付于学生, 避免了教师片面性、习惯性以及武断性的评价弊端, 形成了较好的评价机制。

在整个素质教育阶段, 足球在于课程设置, 甚至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上都没有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的特点, 创造性地开展足球教学, 从而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合作意识的形成做出一个体育教师应有的贡献。

弊病及对策 第9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电子信息 常见弊病 诊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22-01

1 中职院校电子信息教学中常见弊病

当前教育的过程中许多人员对中职教育并不重视,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理念,直接导致电子信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校没有及时解决各项电子信息教育问题,没有改善教学设备及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效果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学校方面存在的弊病:学校作为中职院校教育的主体,是决定其电子信息教学的关键。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没有将教学决策与教学要求结合在一起,造成教学决策与当前教育部中职电子信息教学脱轨,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上述错误的教学决策不仅误导了电子信息课程教育方案的实施,还限制了专业课程内容落实质量,直接降低了后续教学效果,导致教学实际与教学目的南辕北辙。部分学校虽然具有正确的教学决策,但是缺乏现代化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限制了电子信息学生发展。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校缺乏完善电子信息教学设备,缺少专项教育资金支持,直接限制了电子信息教学发展。

(2)教师方面存在的弊病:在电子信息教学中教师方面弊病主要表现在专业及方法两方面。在专业方面,电子信息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较为落后,无法完成电子信息教学要求,与当前教学发展脱轨,最终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方法方面,电子信息教师没有对各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没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平台,直接限制了学生电子信息学习及应用效果。

2 电子信息教学中常见弊病诊治措施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可以明显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改善人员就业状况。在实施中职院校电子信息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对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明确教学方向,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各项教学问题,提升电子信息教学质量。

2.1 明确教学理念

电子信息是以科学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对专业课程教育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从专业性角度对各项教学进行分析,形成专业化、系统化教学理念。学校要将培养专业化、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作为电子信息教学方向,确定教学中要将理念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教学体系。教师要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特点,将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2 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流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落实教学方案,依照层次要求落实各个教学步骤。例如,在实施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电路知识、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基础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上述教学的过程中提升电子信息教学知识及技能;要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知识作为电子信息教学主体,依托上述教学内容提升各项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电子信息学习质量。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层层深入,让学生能够在电子信息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充,提升对电子信息的了解与认识。

2.3 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教学兴趣的关键。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电子信息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降低课堂难度。许多电子信息知识较为复杂,信息体系较为庞大,单纯课堂讲学非常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对电子信息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三维的空间内理解各项电子信息知识,提升对电子信息的了解程度。例如,在对电路中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信号频谱图,对信号频谱转化进行标示,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地了解电流信号形成的过程。

2.4 加强实验教学

电子信息作为科技类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身实力,在应用中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质量。因此,学校形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提升对电子信息知识的了解程度。学校要对交流电路测试、时域分析、各频率放大器、脉冲数字电路设计等实验内容进行明确,针对不同实验项目配备相关试验仪器,形成完善实验系统。与此同时,学校要对EDA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依照EDA仿真内容形成直观、系统实验内容,形成良好的硬件设计及仿真测试环境。学校要依照仿真结构及时调整各项实验教学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开发风险。

2.5 丰富科技活动

中职电子信息教学主要是面向职业的教学,对创新性需求较高。在中职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增加经费投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电子科技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学校要对自身电子信息设备进行完善,革新电子信息教学及科研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为学生科技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独立网站,对学生的各项成果进行展示,多与企业沟通、交流,依托上述科技成果形成良好的企业关系,保证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输送,提高学生就业率。

3 结语

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子信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将自身教学内容综合化,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将教学内容实践化,形成系统的电子信息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要依照自身教学存在问题,不断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拓展实验教学及科技活动,确保电子信息教学与职业内容结合在一起,保证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就业状况。

参考文献

[1]周海.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方案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中职教育改革,2011(14).

[2]向萍萍.中专生电子信息技能实训教育方案的优化设计[J].教育研究,2010(12).

[3]刘颖,吴荣礼.关于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弊病及对策 第10篇

1) 民用建筑防雷系统和接地系统在设计中通常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常见弊病以及防范措施:

a.大多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对防雷接地系统不够重视, 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的图纸过于简单 (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画图纸, 只是简单的文字描述) , 大多建筑物整个系统防雷及接地只有 《接地平面图》和《屋面防雷平面》两张图纸, 配电室未设计接地板或者接地引出点与建筑物主引下点过远, 配电室 (间) 、设备机房、电气井道、电梯井道, 人防设备间、建筑凹凸物、屋面造型等经常未做细部设计。

措施:设计师与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等专业设计密切配合, 严格按照规范细化、完善图纸设计, 重视配电室的防雷及接地设计, 尤其是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处, 建议最好在配电室、设备房等重要场所多设预埋接地板;配电房、设备机房、电气井道等场所做防雷接地详图设计。建设、安装单位技术人员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二次优化设计。但是, 各个建筑物千差万别, 减少使用图集, 多出详图, 明确设计意图。进出管线处设计接地板或接地端子箱, 做详图设计, 给进户的天然气、煤气金属管道设计防雷及接地措施。

b.卫生间漏设计等电位箱 (盒) , 即使有等电位箱也只随意设计箱的位置, 没有设计等电位箱引入和引出线, 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措施:卫生间即使没有金属管线, 空间小电气产品越来越多, 多水场所, 金属吊顶、五金件、龙头等易发触电, 应设计等电位盒;根据卫生间的布置, 将等电位盒设置在相对隐蔽, 便于接线的位置。一定要设计接地干线的引入路径及使用材料规格。由于大多不设计规格, 现场做法五花八门:-40×4和-25×4镀锌扁钢, Φ6~Φ12圆钢都在用, 本人认为-25×4镀锌扁钢和 Φ8镀锌圆钢是合适的备选材料。

c.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未设计浪涌保护器 (SPD) 。

措施: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规范及相关参数配置SPD。

2) 防雷及接地系统安装一般周期较长, 尤其是高层建筑, 前期配合土建主体进行筏板 (独立基础) 接地连接, 连接引下线、均压环、预留预埋等, 后期等待建筑施工完成后安装避雷针、避雷网、接地网、等电位箱等, 不连续作业, 施工细节多, 专业性强, 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因此, 经常出现问题。常见弊病以及防范措施如下:

a.工程技术人员对该系统认识淡薄, 大多人认为防雷及接地安装很简单, 主要的施工都被隐蔽。建筑物利用基础筏板做接地体, 安装人员未将桩基的钢筋与筏板内接地干线钢筋连接, 更有甚者, 未将筏板圈梁主筋通过焊接连接为贯通整体, 没有形成整体贯通接地网格。

措施:重新认识防雷及接地系统, 由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完成施工作业。桩基内主钢筋与筏板梁内 Φ16以上主筋搭接焊接, 可以降低系统接地电阻率, 提高系统接地干线质量;宜选矩形梁、柱的两个对角点作为接地干线的两根主钢筋, 通过箍筋可扩大电流导通截面, 降低电阻率;仔细检查验收, 确保筏板钢筋形成接地整体。

b.多层、高层建筑通常采用主内>Φ12的钢筋做引下线, 经常出现引下线钢筋错焊、漏焊现象;均压环的焊接由于管理不善, 出现错焊、漏焊现象。

措施:作业人员加强责任心, 给选用的引下线主筋在每层做标识, 统一整个建筑引下线主钢筋的位置, 加强质量巡检频次。

c.等电位箱 (盒) 的接地干线连接错误, 只和就近梁内钢筋连接, 但就近的梁没有和引下线、均压环或接地网连接。

措施:由设计单位出详图, 或者施工单位做优化设计图纸, 明确等电位接地干线的连接位置;施工技术交底明确, 强化质量检查。

d.避雷网选用材料不合格, 锈蚀严重;屋面避雷网习惯性安装在女儿墙或构架的水平中心位置, 导致距建筑物外边缘距离不合格, 保护面积不够;屋面设备、金属构件、未与接地网连接。

措施:防雷及接地钢材 (除混凝土内) 均采用热镀锌处理, 在损伤和焊接处做防腐处理;屋面避雷网与建筑物外立面水平间距≤150mm, 若>150mm, 防雷面积不足;屋面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广告牌等均应避雷网有效连接。

e.配电室未预埋接地引出点 (接地板) , 电气井, 电梯井不安装接地干线和接地点。基础接地完成后, 不做接地电阻值测试; 主体完工后接地电阻值大于设计规定值。

措施:不管设计是否明确, 在主体施工时, 配电室、变压器室, 提前预埋不少于两块接地板, 并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电气井接地线至少每隔24米与桥架可靠连接, 有特殊要求的设备与接地线有效连接。在基础接地体安装完成后, 及时测试基础接地电阻, 阻值若大于1Ω, 就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预防后期施工出现同类问题;一般主体完工后测试的接地电阻值与最终竣工验收接地电阻值基本一致。根据本人经验, 按照设计规范详细设计, 执行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 认真组织施工, 在黄土高原地区, 建筑物竣工验收防雷及接地电阻值一般≤0.35Ω, 也可按此参数评判系统质量。

3) 结束语:以上是在实践的一点探究, 希望能增强对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认识, 提高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质量, 进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保护生命和财产。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10.

上一篇:虚拟信号发生器下一篇:实时控制系统接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