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2024-05-25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精选10篇)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在29~70岁之间,平均34.4岁;空腹穿孔37例,餐后穿孔41例;既往有溃疡病史67例,无溃疡病史11例;就诊时局限性腹膜炎17例,弥漫性腹膜炎61例;伴有休克表现7例。

1.2 治疗情况

本组采用非手术治疗10例,行手术治疗68例。行手术治疗的68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48例,后壁穿孔11例,胃窦部穿孔9例;溃疡恶变穿孔23例,胃小弯穿孔24例,胃体部穿孔11例,复合性溃疡10例。术式选择:单纯修补32例,胃大部切除术采用毕氏Ⅱ式36例。

1.3 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修补组均用7号丝线于穿孔病灶全层缝合3针或4针,外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加固。胃大部分切除组均采用Bill-Roth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切除远端胃组织70%~75%。患者均行腹腔冲洗引流,术后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伤口换药等对症处理。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采用以下措施:(1)持续胃肠减压,减少胃内容物继续外漏;(2)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给与营养支持;(3)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4)经静脉给与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拮抗剂等制酸药。

1.4 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最短7.5d,最长30d。采用Bill-Roth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术的患者,术后无肠粘连,无十二指肠残端瘘,无吻合口漏,无切口感染。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组再次行Ⅱ期胃大部分切除术16例,两组手术后同时继续服药进行内科治疗。本组78例患者中顺利康复出院78例,临床治愈率为100%。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属非手术治疗引起;其中肺部感染2例,感染性休克1例,转为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治愈。全组患者均无膈下脓肿、腹腔脓肿、出血、幽门梗阻、再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2.1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绝大部分患者有溃疡病史。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结合腹部X线检查、B超及腹穿阳性可明确诊断[1]。

2.2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虽然可避免手术的痛苦,但是已漏入腹腔内的污染物,却无法清除,极易导致腹腔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因此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选择年轻、代谢旺盛、组织愈合能力强的患者,要求溃疡病史短,溃疡周围瘫痕组织少,这样有利于愈合;最好为空腹穿孔,腹腔内胃、十二指肠液较少,污染轻,这样有利于炎症的局部吸收;腹膜炎体征较轻且局部,提示穿孔直径小。经非手术治疗8~12h后,症状、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者,有休克、腹膜炎扩散,则以手术探查为宜。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情况下,非手术治疗仍是合适和安全的,可作为一般溃疡病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法[2]。

2.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然是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内容物流入腹腔,促进穿孔闭合,减少内容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而后再考虑根治病灶。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单纯穿孔修补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但至今对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或彻底性手术仍有争议。对下列情况的病人宜行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1)饱餐后穿孔超过24h,腹腔污染反应严重,胃十二指肠壁严重水肿、腹液量较多;(2)年龄较大,合并肺心病、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多器官疾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3)年龄较轻,病变小,无症状,病史短;(4)一般情况较差,有中毒性休克。对胃大部分切除病例,我们采用毕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切除远端胃组织70%~75%,十二指肠残端大多采用溃疡穿孔修补旷置(Bancr oft)法,可减少因十二指肠游离过多而引起的邻近器官损伤及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3]。

2.4 手术时机的选择

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后,胃及十二指肠消化液及食物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化学性腹膜。经6~8h后,由于病原菌滋长,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因而穿孔时间>8h者腹腔感染多较严重,非手术治疗常难以奏效,应积极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穿孔时间长短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穿孔时间>8h者,手术治疗率为75.5%,明显高于穿孔时间≤8h者[4]。另外,应该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对痛觉刺激和应激反应迟钝,临床表现不典型,很难根据症状及腹部体征来判断穿孔和腹腔炎症的确切情况。这些患者常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因此,高龄患者病情复杂,若就诊迟、危险性大,诊断一经明确,应尽快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6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术32例,胃大部分切除36例,非手术疗法10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是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无并发症,疗效好,应该掌握手术适应证,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游勤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7(4):14.

[3]魏一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法[J].实用外科杂志,1992,2:103.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2篇

b.左侧卧位

c.俯卧位

d.右侧卧位

e.半卧位

为何不取平卧位?左侧卧位有何优点?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为什么有体位的要求?

穿孔发生后,胃肠内容物渗入腹膜,早期实际是出现了继发性的化学性腹膜炎,8小时后因多菌种的细菌繁殖化脓,产生毒素,可形成细菌性腹膜炎。腹膜炎形成后之转归,要根据病人之抗菌能力和感染之严重程度及治疗的效果而定。如果感染程度较轻,则相对预后转归要好些。体位的要求目的是减少胃肠内容物渗入到腹膜腔。

溃疡合并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后(球腔变形,前壁侧大弯粘膜呈星状集中,中心部见环形缝线残留

为什么是选左侧卧位?

根据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毗邻特点,其穿孔可出现三种情况:

(1)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或胃前壁溃疡穿孔,其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属急性穿孔或游离穿孔。

(2)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后壁溃疡穿孔,溃穿受阻于其后实质性脏器(肝、胰、脾),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被包裹,属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溃疡。

(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穿入胆总管或横结肠等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3篇

【关键词】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保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6-01

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是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本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较快,若不紧急治疗可危及生命。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对25例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患者施行保守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5岁;均以“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为主诉入院。其中空腹穿孔20例,发病时间为2-24小时。所有患者中均无感染性休克表现,腹膜炎局限于剑突下或右上腹,肠鸣音减弱,无移动性浊音。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20例,超声检查17例,发现右上腹腹腔少量积液7例。25例患者治愈后行胃镜检查23例均证实诊断(2例未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既往行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

1.2 治疗方法 ①患者取半卧位;②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留置胃管4-7天;③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部分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抑素(12例);④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⑤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⑥患者出院后继续内科口服药物治疗溃疡病。

2 结 果

保守治疗后腹痛逐渐缓解,腹膜炎逐渐消失,拔除胃管进全流食后腹痛无加重,成功治愈23例。保守治疗失败2例,分别为治疗6、8小时后腹膜炎渐加重行手术治疗,均为胃窦部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后治愈。

3 随 访

随访通过门诊随诊方式。本组23例患者获得短期随访(随访时间6月-3.5年,平均14.5月),治愈1个月后行胃镜检查,证实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

4 讨 论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后,有强烈刺激性的胃酸、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和食物溢入腹腔导致化学性腹膜炎,从而可导致剧烈腹痛和液体渗出。数小时后细菌繁殖导致化脓性腹膜炎,由于强烈刺激可以导致细胞外液急剧丢失,加上毒素的吸收可导致患者休克。保守治疗中保持胃肠减压通常非常重要,如胃管引流不畅,我们持续调整胃管位置,适當情况可通畅胃管保证胃内容物持续引出。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部分患者应用生长抑素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单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腹膜炎消失的时间平均4.5天,联合应用生长抑素的患者为3.0天(X2检验P<0.05)。

Crofts等[1]于1989年报道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结果认为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结果相当,死亡率均在5%左右。由此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保守治疗逐渐被外科医生所接受。胡少辉等[2]发现40%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时穿孔已闭合。我们根据既往临床手术中发现,部分患者手术时穿孔病灶已经闭合或者有周围组织覆盖,周围积液量不多。此类患者如果能保证胃管持续通畅,再联合抑制消化液分泌的药物,保守治愈是有很大可能的。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保守治疗,我们的体会如下:①胃肠减压在保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不能流于形式,要保持胃管持续通畅,最初以每日500ml以上为宜。②溃疡穿孔的感染以大肠杆菌及链球菌为主,抗生素应该覆盖此2种菌群。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可取的不错的疗效。③要及时果断中转手术。保守治疗最初12小时要密切观察患者,2小时查体1次,监测生命体征。如6-8小时患者症状加重,可能患者穿孔较大,消化液持续漏入腹腔,此类患者应果断手术治疗。本组2例患者分别于6、8小时加重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窦部穿孔,穿孔大小分别约0.5、0.6cm大小,腹腔渗液较多。行穿孔修补后治愈。方育等[3]采用水溶性泛影葡胺检查患者的穿孔是否闭合,对于造影剂持续外溢者直接行手术治疗。④保守治疗应该消化道穿孔诊断明确;空腹穿孔或胃内容物量较少者;腹膜炎比较局限于剑突下或右上腹部者,无感染性休克症状;患者平素身体状态良好,无重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对于治愈的患者应该内科治疗溃疡病,合并HP感染的患者,要正规根除HP。

保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免受手术带来的痛苦。总之,只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保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Croft TJ,Park KG,Steelle RJ,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perforated peptic ulcer[J].N Engl J Med,1989,320(15):970-973.

[2] 胡少辉,晏华军,沈雄山,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保守治疗16例体会[J].腹部外科,2010,23(1):62.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患者均为手术证实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其中男120例, 女10例, 男∶女12∶1。最小年龄21岁, 最大年龄83岁, 21~39岁21例, 40~70岁89例, 71岁以上20例, 术前有典型溃疡病史或不典型溃疡病史120例, 无症状者10例。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2例, 糖尿病史13例。空腹穿孔61例, 饱餐后穿孔69例。穿孔距手术时间最短6h, 最长60h。12h内行胃大部分切除Ⅰ期根治术53例, 超过12h 17例。行穿孔单纯缝合修补60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103例, 后壁穿孔6例, 十二指肠降部穿孔4例, 胃窦部穿孔10例, 胃小挛穿孔4例, 胃体穿孔3例。

1.2 临床表现

两组病例均有上腹部持续性剧痛, 呈板状腹;压痛及反跳痛,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波及右侧腹为主50例, 波及全腹60例。腹部透视见双膈下游离气体31例, 单侧右膈下游离气体85例, 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肠管胀气14例。腹穿抽出腹液104例, 未抽出腹液26例。

1.3 手术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修补组均用7号丝线于穿孔病灶全层缝合3或4针, 外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加固。胃大部分切除组均采用Bill-Roth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切除远端胃组织70%~75%。十二指肠残端大多数采用溃疡穿孔修补旷置 (Bancroft) 法。两组均行腹腔冲洗引流, 术后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营养支持, 伤口换药对症处理。

2 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临床治愈率100%, 术后无肠粘连, 无十二指肠残端瘘, 无吻合口漏, 无切口感染, 住院时间最短9d, 最长14d, 随访1~3年,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组再次行Ⅱ期胃大部分切除术44例, 继续服药内科治疗21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Ⅰ期根治术组无复发性溃疡, 不需要继续服药进行内科治疗。

3 讨论

3.1 消化性溃疡穿孔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上消化道溃疡常见并发症, 其急性穿孔病因目前仍不太清楚, 但据统计表明, 可能与饱食, 过度疲劳以及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由于饱食可刺激胃泌素的大量分泌, 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既能造成胃肠道黏膜的缺血, 又能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这些因素作用于原已存在黏膜供血不足和细胞更新异常的溃疡面时, 使病变加深而引起急性穿孔。十二指肠球部肠壁较薄, 其供血主要来自上下缘及后壁血管。所以急性穿孔多发生于二十指肠球部前壁。本文两组130例, 发生于前壁穿孔103例说明这一点。随着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药物进展, 尤其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应用于临床, 消化性溃疡病接受外科治疗逐渐减少, 但临床上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却有增无减, 原因可能是社会节奏加快, 生活压力增大, 病源多为农民, 体力活动多, 经常劳累, 同时不能很好按时执行服药, 内科治疗无规律, 还有可能与质子泵抑制剂的不适当而停用导致反跳有关。

3.2 手术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常需要外科急诊手术, 目前国内多采用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 但对此两种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论。根据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8多年来临床资料分析, 我们体会是下列情况患者应行胃大部分切除Ⅰ期根治术: (1) 病史长, 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溃疡, 并且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人。 (2) 空腹穿孔, 腹腔污染反应轻, 腹液量较少。 (3) 穿孔时间不超过12h, 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轻, 患者一般情况较好, 有幽门梗阻或出血病史。 (4) 怀疑有恶变的胃溃疡或高位溃疡。 (5) 有复合性溃疡或多发性溃疡。对下列情况患者宜行穿孔单纯缝合修补术: (1) 饱餐后穿孔超过24h, 腹腔污染反应严重, 胃十二指肠壁严重水肿、腹液量较多。 (2) 年龄较高、合并肺心病、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多器官疾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3) 年龄较轻, 病变小, 无症状, 病史短。 (4) 一般情况较差, 有中毒性休克。对胃大部分切除病例, 我们采用BillRothⅡ式胃空肠全口颈吻合, 切除远端胃组织70%~75%, 十二指肠残端大多采用溃疡穿孔修补旷置 (Bancroft) 法。可减少因十二指肠游离过多而引起邻近器官损伤率及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手术关键要求完全剔除幽门部黏膜层及保留幽门部供血。否则可发生漏或术后溃疡复发。本组病例有17例穿孔超过12h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但术后无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穿孔超过12h不宜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观点应改变, 关键在于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腹腔污染严重程度。我们主张严格掌握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单纯修补手术指征。尽可能施行胃大部分切除Ⅰ期根治术。这样可以使一部分患者免于再次手术的痛苦, 或长期服药内科治疗, 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医疗经济费用。

参考文献

[1]莫涛.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8例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 2003, 16 (1) :38.

[2]庄光雄, 消伟大, 方开锋.消化性溃疡2291例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 2003, 16 (5) :308.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5篇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损伤控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50-02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的严重并发症,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情重,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患者死亡。多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很重要。20世纪初期由于损伤控制性手术(外科)理论的提出,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方式又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笔者根据损伤控制性手术原理,对116例上消化道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05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11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2岁,平均(62.33±5.81)岁,55岁以上有87例,占75%。男72例,女44例,男性占62.1%。有消化性溃疡病史41例,其中既往有胃出血病史者3例,有长期颈、腰腿痛或四肢关节疼痛而反复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或强的松等药物46例。合并感染性休克9例,高血压病6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9例,直肠癌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胃窦部穿孔47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69例。穿孔直径≤1 cm有74例,>1 cm而≤2 cm有34例,>2 cm有7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行相关化验,肺部X线片,心电图等检查,抗感染,补液,纠正水平衡、电解质紊乱,置胃管,急诊行气管插管麻醉下剖腹探查。101例术中行穿孔清创,1号丝线肠壁全层横行间断缝合修补穿孔,然后用大网膜覆盖加固。11例行毕罗-Ⅱ式结肠前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均用大量温热无菌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腹腔至液体清亮,自胃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腔,清除胃内食物,温氏孔和(或)盆腔置引流管另切口引流。术后34例(包括11例胃大部切除术病例)应用西米替丁0.4 g,静脉滴注,2~3次/次,82例应用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1次/d或1次/12 h,控制胃酸,应用头孢三代及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加强抗感染,补液纠正水平衡、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促排气,严防并发症发生,排气后逐渐进饮,进食等治疗,出院后继续内科正规治疗6~8周。4例患者为慢性穿孔,一般情况好,症状轻,病变局限而采取非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6例患者中,单纯胃穿孔修补术101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无一例肠瘘和死亡,全部治愈。手术术前准备时间为30 min~4.5 h,平均(90±7.2)min,单纯穿孔修补术的手术及麻醉时间明显短于胃大部切除术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2~5 d排气进饮,平均(2.8±0.3) d。8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10~12 d拆线后腹壁全层裂开再行腹壁减张缝合术。住院日12~33 d,平均(16.0±5.0) d。

3 讨论

损伤控制性外科是现代外科对严重外科患者救治的一个新理念。是以患者生存为目的,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改变以前复杂,完整手术方案,通过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病损程度,术者技术,而采取简单、快捷、有效的操作控制病情,防止进一步恶化,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而为患者设计最好手术方案[1-2]。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很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胃酸分泌过多能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害,是溃疡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加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进一步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而出现溃疡,另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黏膜损害严重,部分患者因长期服用或短期大量服用此类药物均可出现溃疡,重者出现急性穿孔。现已明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是消化道溃疡发生的主要病因,有文献报到两者同时存在时其发生率更高[3]。本组41例有典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其中3例曾有胃出血史。46例长期腰、腿痛或四肢关节疼痛反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1例78岁的患者因腰腿痛在外误将消炎镇痛药物1周的服用量作为一次量服用,即刻出现腹痛诊断为胃穿孔,术中还发现有约1/3粒药片嵌在穿孔处。

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并不困难,依据典型的溃疡或腰腿痛、关节痛患者反复服用止痛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史,结合体检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强直,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有新月形气体就可诊断。本组全部立位X线片115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另1例疑左膈下游离气体,查腹部CT后明确。

发生穿孔后大量消化液如胃液、胆汁、胰液和胃内食物残渣溢出进入腹腔,早期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患者在原腹痛基础上出现突发腹痛加剧,数小时后大量细菌繁殖,肠道菌群异位,引起化脓性腹膜炎。如果病变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或局限,炎症扩散波及全腹,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组织、脏器广泛炎性水肿,大量渗出,细胞外液减少,脱水,电解质紊乱,肠粘连梗阻,大量毒素吸收等,出现中毒性休克,另外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可致死亡。本组有9例合并感染性休克。此类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症多,且消化功能差,营养不良,体质消瘦,机体抵抗力下降,手术耐受性差,本组有87例年龄在55岁以上,最大有82岁。故穿孔发生后能否及早对穿孔进行治疗,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很重要。

急性穿孔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后者是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患者一般情况好,症状轻,病变局限,或穿孔特别小者可内科非手术治疗,本组有4例经过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和彻底性溃疡手术。彻底性溃疡手术有胃大部切除术、穿孔缝合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是彻底性溃疡手术中已明确的最常用手术方式,它能一次解决穿孔和溃疡,但是因其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及麻醉时间长,给患者带来的二次损伤大,度过急性期的风险明显增加,且胃大部切除术改变了患者生理结构,术后并发症较多。单纯穿孔修补缝合术,术中操作简单,手术创伤相对较彻底性溃疡手术小,且手术及麻醉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高。显然单纯穿孔修补术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中首次短暂剖腹探查手术程序[2]。随着现在H2受体阻止剂,质子泵药物的发展能有效控制胃酸;使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停用消炎止痛及肾上腺皮质类药物,禁酒,保护胃黏膜等大大提高溃疡的愈合率,有文献报到其治愈率可达90%。可避免再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程序中的第三部分手术打击,即后期确定性手术或非计划外手术。另有文献报到溃疡穿孔的治疗仅需治疗其并发症即穿孔,而不是行彻底性溃疡手术[4]。故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治疗应将单纯穿孔修补缝合术作为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方案,并于术后结合内科规律治疗溃疡。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6,26(8):561-562.

[2] 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7,27(1):28-32.

[3] 赵忠岩,王江滨,李岩.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服用史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协同致病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6,26(21):1697-1699.

[4] 郭强,扬龙江,靳巍.老年上消化道急性穿孔21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9,11(2):198-199.

(收稿日期:2012-02-16)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6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 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是由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消化性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为临床常见的外壳危重病, 该病病情发展快, 若不及时得到诊治, 将延误病情, 增加患者死亡的机率[1]。为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性急性穿孔的治疗, 东海县山左口乡卫生院对2001年至2010年收治的54例消化性溃疡性急性穿孔患者的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至2010年东海县山左口乡卫生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性急性穿孔54例, 胃溃疡穿孔7例 (12.96%) ,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7例 (87.04%) ;其中男43例 (79.63%) , 女11例 (20.37%) ;年龄18~73岁, 平均 (51.4±9.8) 岁;其中9例患者伴有其他疾病, 其中慢性肺部疾病5例, 糖尿病3例, 高血压1例。对54例患者的不同时间段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年龄构成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1.2 临床表现

5 4例患者均有上腹部突发性剧痛、腹膜炎。其中腹胀4 1例 (75.93%) , 发热18例 (33.33%) , 休克4例 (7.41%) ;腹部X线片示:膈下游离气39例 (72.22%) ;腹部B超示盆腔穿刺阳性35例 (64.81%) , 盆腔或者肠袢间积液38例 (70.37%) 。

1.3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对于年轻空腹穿孔、溃疡病史较短的患者采用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菌素等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穿孔修补采用7号丝线于穿孔灶全层缝合, 外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固定;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行腹腔冲洗引流, 术后进行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同时进行营养支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年龄构成

与2001至2005年比较, 2006至2010年青年组发生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P<0.05) , 2006至2010年老年组发生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0.05) , 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注:与2001至2005年比较, *P<0.05

2.2 治疗结果

本组54例患者中, 保守治疗12例 (22.22%) , 32例 (59.26%) 行穿孔修补, 胃大部分切除10例 (18.52%) , 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感染7例 (12.96%) , 胃排空障碍1例 (1.85%) , 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性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的严重并发症抑制, 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的外科急腹症, 若处理不及时, 则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 该病已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2]。

该病的临床表现大多典型,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 可呈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部X线检查可见气腹征[3]。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 尤其是老年人机体反应差, 对疼痛刺激不敏感, 加上腹壁肌肉萎缩或者脂肪堆积, 使腹膜刺激征不典型, 给诊断带来的巨大困难[4]。本文研究发现, 与2001至2005年比较, 2006至2010年青年组发生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P<0.05) , 2006至2010年老年组发生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0.05) , 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老年人患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病率增加。另外由于老年溃疡病患者常有一种或者多种并存病, 一旦溃疡穿孔极易造成临床症状相重叠或掩盖, 病情复杂, 导致延误诊断, 长期溃疡导致贫血营养不良, 穿孔后更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增加患者风险[5]。因此作者认为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腹部X线、B超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 以增加该病的确诊率。

对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系统的治疗, 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年龄小、溃疡病史较短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 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使患者尽快康复[6]。对于不符合保守治疗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单纯穿孔修补缝合术和彻底性胃大部切除术两种。对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存在幽门梗阻或出血史, 穿孔时间在12h以内, 其临床症状较轻可行彻底性胃大部切除术, 但该种术式操作较为复杂, 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 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 有的并发症较为严重[7]。单纯的穿孔修补术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为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首选方法[8]。本组54例患者中, 保守治疗12例 (22.22%) , 32例 (59.26%) 行穿孔修补, 胃大部分切除10例 (18.52%) 。

综上所述, 对于消化性溃疡性急性穿孔患者, 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进行腹部X线检查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减少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颖.消化性溃疡性急性穿孔80例诊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9) :146.

[2]王良坤, 谢建明, 林俊平, 等.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诊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4) :113.

[3]张惠忠, 季光明, 张锦平, 等.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150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0) :160-161.

[4]蔡育志, 谢志荣, 洪云.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35例诊治分析[J].广东医药, 2006, 37 (1) :49-50.

[5]廖志江, 陈惠琴.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6, 12 (4) :378-379.

[6]黄江龙, 卫洪波, 郑宗珩, 等.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26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 2007, 38 (9) :582-584.

[7]张方伟.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急诊胃大部切除可行性分析[J].北川医学院学报, 2009, 24 (6) :597-598.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患者均为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 均自愿参与研究, 签有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1例, 女45例, 年龄23岁~69岁, 平均年龄 (46.5±5.2) 岁, 胃溃疡穿孔26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0例。随机分为规范化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各43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前护理方法

在手术前的护理中, 规范化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无区别。术前以心理护理为主, 因为患者经常表现为突发性腹痛, 并伴有休克, 所以大多为急诊。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 其心理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消极、忧虑等, 针对这种心态, 护理人员有必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与讲解。本文86例均采用腹腔镜治疗, 其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 结合手术医师的背景, 对患者进行劝说, 目的在于打消患者疑虑,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其次,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

1.2.2 手术后的护理

1.2.2.1 规范化护理组

手术结束后, 予患者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口腔内呕吐物误入气管, 12 h左右可采取半坐位。术后1 d~3 d视患者恢复情况, 帮助患者进行床下活动。在患者恢复阶段, 对其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 尤其是对留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1], 使其了解插管的必要性和作用, 保证患者不会发生私自拔管等事件。为了减少胃内的气体、组织液积蓄, 必须进行常规检查, 保持肠胃的正常压力, 为了提高治愈率和治疗效果, 我们将减压护理作为主要护理手段。在护理过程中发生4例患者进食固态类食物, 导致胃管堵塞, 均及时处理。饮食护理也需格外注意, 术后初期须进食液体类食物, 视患者恢复情况, 逐步过渡到半液半固态食物, 同时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

1.2.2.2 一般护理组

手术结束后, 医护人员负责协助患者, 保证其平卧位即可, 讲解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的作用, 定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控制患者的饮食。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病情均得到良好改善, 规范化护理组术后腹胀症状较一般护理组轻, 上腹疼痛出现概率较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腹腔积液出现例数无明显差异。见表1。

例 (%)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急性穿孔常常导致患者上腹部突发疼痛、腹胀、腹腔积液等症状。由表1可以看出规范化护理组的腹痛腹胀明显好转, 与一般护理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围术期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2], 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提升手术治愈率, 对缩短手术治愈时间有明显帮助。

3.1 手术前护理主要以心理护理为主, 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目的是消除患者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 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需要耐心、用心、细心。患者自入院开始, 护理人员就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相关生理症状, 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3.2围术期护理重点在于手术后的护理, 采取多种护理方式。 (1) 胃肠减压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与性质, 保证胃内无固态物质, 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 做好健康指导, 仔细讲解胃管的作用。临床护理的重点是减少胃内的压力, 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保证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不进食固态类食物[3]。若发现胃内有食物或者其他能堵塞胃管的物质时, 必须及时抽出, 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保证胃畅通。 (2) 饮食护理。嘱患者合理饮食, 在手术后初期只进食流质类食物,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 逐渐过渡为固态类食物。要防止固态类食物堵塞胃管, 观察患者的各种生理状态, 保证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恢复性治疗。 (3)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合理固定引流管, 术后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等现象, 每日更换引流袋, 避免感染, 有利于观察;并且避免引流管的受压、打折等, 保证畅通, 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吴康瑞, 李焕朗, 吴志辉.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3) :42-43.

[2]沈虹, 郑淑贞.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80例术后整体护理[J].九江医学, 2009, 24 (1) :62-64.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来本院急诊并收治的82例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 (均经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诊) ,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35例, 年龄26~82岁, 平均年龄 (48.6±7.4) 岁。病情分布:餐后穿孔42例, 空腹穿孔40例;既往无溃疡病史15例, 有溃疡病史67例, 伴有休克表现13例。在自愿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实验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 对照组40例行开腹手术。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后取头高脚低位, 穿刺脐轮下缘并使气腹建立, 12~l5mmHg压力, 采用三孔法操作, 在腹腔镜直视下尽量清除外溢的胃肠道脓液、内容物及渗出液, 将穿孔部位暴露并仔细探查。待病情明确后, 沿纵轴采用3-0可吸收无损伤缝线间断或“8”字缝合数针, 封闭穿孔, 并将部分游离大网膜固定结扎。进针缝合时应距穿孔边缘0.5cm以上, 打结时避免裂伤水肿质脆组织。检查无渗液在修补处后, 将体位调整好, 全腹腔反复冲洗, 直至腹腔内液体清亮, 将液体尽量吸尽, 放置引流管固定引流, 皮内缝合其他两穿刺孔。对照组行开腹手术, 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常规胃肠减压、抑酸剂、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 并进行定期随访。

1.3 疗效判定方法

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随访1~2个月, 选取2~3位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判断并统计患者的临床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 采均数±标准差表示评分数据, 采用t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 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围手术期两组间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1。

注:两组间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的研究均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而随着幽门螺旋杆菌 (Hp) 研究的进一步升入及抗Hp药物的应用, 此病经药物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已高达90%[3]。有余贵龙等人研究认为[4],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选择以往常采用根治性手术, 如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或胃大部分切除, 但由于其术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已逐渐可替代传统开腹修补术的新型治疗方法。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均<0.05) , 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如下优势, 主要表现为患者经开腹术后切口疼痛, 而腹腔镜手术则因手术切口小、时间短, 使术后疼痛得到有效减轻。有谢天喜等人认为[5], 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较好、切口良好等优势, 因而不易损伤病变周围的器官组织, 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出院, 与本研究的结果类似。

总而言之, 对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采用腹腔镜手术, 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加快其出院。

摘要:目的 设计并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近期来本院急诊并收治的82例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 其中实验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 对照组40例行开腹手术。围手术期对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围手术期两组间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P<0.05) 。结论 对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采用腹腔镜手术, 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加快其出院。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杨卫富, 印山河, 朱华生.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诊治疗策略[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1) :21-23.

[2]武绍奎.基层医院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 18 (17) :132.

[3]董国徽, 李玉勤, 袁德汉.1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的临床疗效-单纯修补和胃大部切除对比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08, 8 (7) :690-691.

[4]余贵龙.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16) :98.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9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并发急性穿孔, 其发生率约占5%~10%, 其中并发出血的患者约占急性穿孔的10%左右[1]。当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发生后, 往往病情危重, 如不及时处理后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 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治愈率[2], 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2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通过围术期细心周到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2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21例, 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46.5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 胃溃疡穿孔19例;同时并发出血的患者6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62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分别对穿孔部位进行修补。

1.3 护理方法

1.3.1 手术前的护理

术前首先进行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通常是急性发病, 而且诊断后多数是急诊手术, 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腹痛, 再加之腹腔镜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 大多数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了解, 出于对手术成功率的担心, 因此, 心理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抑郁情绪, 针对患者的各种心态, 我们在术前与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态,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详细讲解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及成功病例, 如创伤小, 伤口容易愈合, 而且还有一定的医学美容效果等, 同时也对手术医师和护士进行简单介绍, 让患者对手术的方法、过程、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有所了解, 从而放下思想包袱, 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检查, 出凝血时间等, 常规备皮, 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

1.3.2 手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气腹腹压1 0~1 3 m m H g, 先协助医师进行腹腔探查, 确诊后配合手术。

1.3.2 手术后的护理

(1) 手术结束后, 患者回到病房, 取去枕头, 使患者呈平卧位, 头偏身一侧, 以预防存留的呕吐物和口腔内分泌物吸入气管及舌根后坠。6~8h可摇起床头30°~40°采取半坐位, 第2天起可协助患者适当进行床下活动。做好健康指导, 我们对留置胃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均进行仔细讲解, 让患者了解插管的作用和插管时间, 从而让患者心中有数, 以避免自行拔管事件的发生, 本组62例患者无1例自行拔管。 (2) 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维持胃的排空状态, 是术后创口早日愈合的必要措施。为了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提高愈合质量, 我们把胃肠减压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同时对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渡液的量、胃管是否通畅进行密切观察,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有4例患者胃管内有食物, 1例患者胃管内有凝血块堵塞, 均及时用注射器抽出堵塞物后, 用生理盐水10~20m L反复冲洗胃管使其通畅。 (3) 所有患者胃管留置期间均给予每天2次雾化吸入, 减轻患者因插管引起咽部不适。 (4)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除了胃管牙, 还有腹腔引流管, 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要确保腹腔引渡管处于正常位置并牢固固定, 防止管道扭曲和打折, 同时叮嘱患者采取正确卧位及活动方式, 防止管道脱落。其次, 对腹腔引流物进行观察, 如有无脓性分泌物、炎症腐蚀的血块及坏死脱落组织等堵塞管腔, 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第三, 定期更换引流袋, 保持腹腔引流管无菌。叮嘱患者随时保持引流袋在引流水平面下, 避免出现引流液回流。 (5) 加强饮食护理, 肛门排气第2日可开始进流质饮食, 逐渐过渡到软质饮食。应选用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2 结果

通过耐心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1例并发症发生, 痊愈率100%。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发病急, 病情重, 而且患者往往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条件下突然发病, 再加之剧烈腹疼, 患者的精神必然处于相当紧张与恐惧状态, 作为护理人员,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量[3], 可有效减少心理应激, 有利于患者的积极配合, 一方面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对减少出血及疼痛均有积极的作用。手术后胃管、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放置胃管的目的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 保持胃肠减压, 放置是腹腔引流管的目的是为引流局部的渗出液, 保持胃管及腹腔引流管的畅通, 是术后创口早日愈合的必要措施。同时术后饮食护理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选择适合患者的饮食, 从流质饮食开始, 逐渐过渡到软质饮食, 使患者保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摄入, 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种种护理,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1例并发症发生, 痊愈率100%。结果提示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关键环节的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沽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85.

[2]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26.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至2009年6月在本院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胃切除术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1例, 女75例;年龄21~79岁, 平均 (45±21) 岁, 其中21~39岁13例, 40~69岁152例, 70~79岁21例;术前有溃疡病史者153例, 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45例;空腹穿孔92例, 饱餐后穿孔94例;穿孔距手术时间为5~12 h;患者均采用胃大部连同病灶切除的基础上的BillrothⅠ或BillrothⅡ式胃肠重建术;术中见穿孔直径为5~12 mm, 腹腔污染轻者46例, 污染重者142例;术后病理检测均为良性溃疡并穿孔。胃窦部穿孔84例, 胃小弯穿孔72例, 胃体穿孔30例。

1.2 方法

1.2.1 置入胃管 术后经鼻腔置入胃管, 进行胃肠减压, 降低消化液对吻合口的刺激, 注意操作要轻柔。

1.2.2 空肠造瘘管食管 若患者一般情况许可, 应行高位空肠造瘘术, 注射对比剂证实其头段位于空肠区后外固定, 建立肠内营养通道, 经此通道灌注温度适中的营养液, 如肉汤、鱼汤、鸡汤和各种果汁或能全素液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1~3 h/次, 50~200 ml/次, 2000~3000 ml/d。每次灌注后用温水冲洗该管, 以防堵塞。刚开始灌注时, 量要少一些, 灌注速度宜稍慢, 以防腹泻。同时空场远端附近负压引流。

1.3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本组186例, 治愈183例, 死亡3例。死于腹腔严重感染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例, 吻合口瘘合并感染1例。患者恢复良好,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患者多有溃疡病病史, 男性居多, 常有上腹部疼痛发作, 部分病例有反酸、嗳气, 服抑酸剂后可缓解症状, 近期症状加剧, 尚发生于饱餐后3~4 h或夜间, 但有少数患者并无溃疡病史。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有腹痛现象, 须与其他急腹症鉴别, 尤其是其他空腔脏器穿孔如阑尾炎穿孔、胆囊炎穿孔、憩室炎穿孔, 只要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一般不难确诊。

本研究采用了负压引流瓶, 以保证负压吸引持续有效。使用前应检查其密闭性, 定时观察, 定时调整负压, 引流瓶每日倾倒1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掌握拔管指征尤为重要, 过早拔除不利于引流胸腔内积液, 拔除过迟不但引起纤维蛋白堵塞引流管, 而且还易感染[2]。

胃切除术后患者消耗大, 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 长期禁食易破坏肠黏膜功能, 而肠内营养廉价、便捷, 成为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肠道功能恢复后第3天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 从低浓度开始, 逐渐增加, 同时对消化液进行回输。消化液回输及空肠内营养更接近生理需要, 便于术后营养、热卡的供给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维持, 降低费用, 尤其是在发生十二指肠瘘、禁食时间长的病例, 更显示其优越性。术后2~4 d, 待肠功能恢复后, 将胃造瘘管、近端空肠引流管引流液过滤, 按1: (3~4) 的比例加人0.9%氯化钠溶液、牛奶或菜汤、米汤形成混合液装人无菌输液瓶中, 从空肠造瘘管缓慢滴入, 30~40滴/min, 肠内营养以无腹痛、腹泻为宜。注意事项:①告知患者置入空场肠营养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置管后用妥善固定;②从空肠造瘘管缓慢滴人, 30~40滴/min, 肠内营养以无腹痛、腹泻为宜, 如无不适, 根据情况可逐渐加快速度, 一般每12~24 h增加25 ml, 最大速度为100~125 ml/h。③营养液的温度以38℃左右为宜, 注意不能将空气输入[3]。

三管法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切除术中有重要作用, 其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创伤小、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三管法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86例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胃切除术的患者, 术后采用三管法进行治疗, 胃肠减压管、空肠造瘘灌食管和十二指肠减压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86例, 治愈183例, 死亡3例。死于腹腔严重感染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例, 吻合口瘘合并感染1例。患者恢复良好,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管法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行胃切除术中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创伤小、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管法,消化性溃疡穿孔,胃切除术,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鲁世凡, 涂仲凡.普胸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26.

[2]Roy-ehoudhu SH, Nicholson AA, Wedgwood KR, et a1.Symp-tomatic malignant gastroesophageal anastomotie leak:manage-ment with covered metallic esophageal stents.A m J Roentgenol, 2001, 176:161-165.

上一篇:上海日报下一篇:容错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