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2024-06-04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精选12篇)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第1篇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化、工业化都处于极速发展阶段, 从而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科学地看待与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成为研究的重点。每天工业生产与城市生活产生的巨量的污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环境污染不仅来自于这些不断增加的污水, 污水中持续散发的大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 对大气也造成严重的污染。作为目前最严重的环境工程问题之一, 城市污水研究与治理亟待我们广大环境工作者予以解决。

1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 城市水资源污染处理问题已经受到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严重关注。各地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家应对水资源污染问题。但与人们期望相反, 多数污水处理厂并未充分发挥其处理城市水资源污染处理方面的应有作用, 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并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许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配套率不高, 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只重视排水管网主干道与污水处理工厂的建造规模, 忽视结户支管与收集支管的建造, 导致原有污水收集管网无法有效利用, 不能充分发挥收集污水的作用。

(2) 一些较老城区的排水管道有很多都是雨水与污水共用管道, 在雨水管道中还包含着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 致使污水管网结户支管改造后还不能与污水处理网相互配套, 城市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接入主干道。

1.2 前期工作有待加强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水资源污染处理相关项目重要的前置要件之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涵盖了项目投资额度的大小, 实施步骤的可操作性及建成后的营运效率等重要内容。其成果直接昭示着项目的未来发展和最终结果。但是, 当前许多地区依然存在重视形象, 重视政绩, 忽视实际的问题。很多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充足, 缺乏考量实际状况就盲目开工。甚至某些项目为了能够尽快通过审查上马开工, 使用虚假数据编制可行性报告, 导致可行性研究失去本来的意义。许多规模庞大, 投资巨大的污水处理项目自建成之日起就面临污染水资源缺乏的情况。

1.3 管网后期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排水管网既承担着排放污水职责, 也是收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使用过程中, 管道发生破损, 需及时修复以保障管网的正常使用。在实际工作中, 管网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够。远离市区或偏僻地方的管网, 常常面临损坏而无人修理的局面, 而市政设施建设导致管网破损, 有时也得不到及时修理。

1.4 污水处理结果不能满足规范标准

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地处郊区, 没有收到应有重视, 其排放水体的管道被其他设施占用, 加上配套的污水网管缺乏, 导致这些设施处理后所排放出来的污水质量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2 做好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

2.1 科学规划城市污水处理项目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 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现状与发展相结合、区域环境与水质要求相结合、处理水源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针, 分布实施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不能轻易改变。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污水输送主干管及收集系统和接户管要与城市基础设施相配套。污水输送主干管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能一次形成的, 按规划分期分阶段实施。近期不能确定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 要在主输送干管适当位置按规划预留接口, 待区域位置明确后, 再行接入。建设污水处理厂,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实事求是, 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进行深入论证后再予以实施, 否则只能是劳民伤财, 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留下不和谐的音符。

2.2 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不能单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规模,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首先, 要充分掌握已有在使用中的设施情况,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保障现有设施的正常使用。其次, 要梳理污水来源途径, 对新建污水输送主干管但缺乏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地方, 分片建设配套管网, 防止个别区域污水不能进入主干管现象的发生。对仍使用污水雨水混合管道的老旧城区, 有计划地实施分流制改造, 把生产、生活污水引至污水处理厂, 从而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各方面污水的全方位接纳。

2.3 做好管网后期维护

管网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效率。如果管网发生截断或破损而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就会妨碍污水得到及时收集与处理, 污水处理厂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 更好地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特别是在城郊结合处等偏僻地区, 必须做好管网的后期维护工作。对于因市政工程施工而受到破坏的污水管网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不能让污水管道长期处于无人治理的状态。

2.4 采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及提高污水再生效率

污水处理工艺直接关系着城市污水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工艺越先进, 污水的处理效率越高。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泥污染法。该法具有较强的降低有机负荷的能力, 优点是能耗少, 运行成本低。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发展一些高效低耗、环境友好型的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再生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 还能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3 协调处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要统和地理位置、风俗文化、城市风格等各方面因素, 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发展产业。城市环境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前提。它不仅包括自然与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气象水文等, 还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实施环境勘测需要综合评价大气、水文、噪音等环境数据以及城市历来的污染物来源情况等, 这些都是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组成。城市的规划发展, 体现着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正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 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坚持区域化、节点化, 积极学习借鉴周围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 保障城市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

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生活的根本保证。在社会化大工业生产高速发展的今天,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城市污水处理, 还是城市发展规划, 亦或环境保护问题, 其根本都是自然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和谐共存, 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想。环境保护, 节约资源, 需要我们所有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4 结束语

污水处理系统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之一。在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 污水治理的意义更加重大。要实现城市污水治理水平的质变, 真正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必须创新污水治理模式, 充分引进社会资本,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现代污水治理体系, 走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道路。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居住环境质量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人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章对当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污水,环境工程,治理

参考文献

略论城市环境治理类型及其治理途径 第2篇

略论城市环境治理类型及其治理途径

城市环境治理是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水污染治理、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四类.不同类型的污染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危害也不同,对此应采取不同的治理途径.

作 者:姜爱林 JIANG Ai-lin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100865 刊 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3 关键词:城市环境   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研究

引言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化、工业化都处于极速发展阶段,从而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其人均淡水占有量和世界平均水平有着极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所导致的供水量不断提高和较为严重的浪费、污染,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日益严重。因此,如何妥善、有效的治理城市污水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1、当前我国城市污水治理的方式概述

①化学处理技术:添加某些化学药剂(如臭氧等),和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净化污水的效果。化学处理方法操作简单,现有技术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并且效果显著,对于多种剧毒物质和高毒污染物都能起到效果。但是,化学处理法必须依靠不断地投放化学制剂(如臭氧)才能维持运转,因此运转成本较高。

②生物处理技术: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另一种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污水的生物处理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如不断地在水中输入空气,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快速繁殖,由于其以有机物作为生长的食物,所以能够去除水中大量的富养,以此净化水质。生物处理法由于在污水治理中具有消耗小、操作可靠、无二次污染、净化率低、效果持久等优点,但是初期需要大量的先进设备和较大的场地进行建设,因此投入巨大,阻碍了其进一步的推广。

③物理处理技术:适用于那些在性质方面或者体积方面很难进行后续处理的污染物质,常见的有筛选法、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等。

2、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现状如下:

(1)技术落后。无论是污水设施常规运转的需要,还是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的提升,其关键之处均在于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物理处理,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设备因磨损而出现老化的现象,无法取得应有的污水处理效果,更无法满足如今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

(2)污水处理厂分布集中,再生水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往往将处理水直接进行二次排放,这种方式无法提高水的利用率,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我国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于发达城市,其输水管道超长期超负荷运转,根本无法接纳庞大储量的处理水;其次,我国处理水利用的意识较低,人们往往在潜意识中认为再生水“脏”,不愿意选择使用再生水,这无疑对再生水的利用和推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3)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目前,城市污水处理量正在逐渐增加,再加上政府拨款的持续走低,传统污水处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许多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根本没有真正的掌握新技术,造成一些污水处理厂虽然投入运行,但一直无法做到高效运转,使得部分先进设备难以物尽其用。此外我国经济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用于水污染治理的资金还很紧缺,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和模式,依靠大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来改善水环境。即使修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其高昂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也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4)污水处理作用有限,排水系统功能单一。在以往的排水设计中,许多城市主要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虽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在推行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然而当前大多数城市仍主要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系,特别是一些小城镇的排水设计中,还没有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又因为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把握和对多种用水信息的综合性、结构性分析手段和方法等条件限制,使得排水设计功能简单,污水处理作用十分有限。

(5)污水处理系统缺少科学规划。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参考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指标,根据城市规模确定所在地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和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通过对历史综合用水数据的回归外推来确定。这种预测方法十分落后,可靠性也差,主要表现在水量预测过高。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中同样存在水量预测过高的问题,管网配套工程也不到位。

3、对于未来城市污水治理的相关建议

3.1引进新的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采用的是经济实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现存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多种多样,如由活性污泥法改进的 AB 法、AO 法、A 2 O 法、SBR 法和氧化沟法等技术发展的较快,但却得不到普遍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方法的投资运作和维护费用太高,很多城市的财力难以负荷。因此,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较为经济的生物处理法,應用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真正认识到污水处理是关系到未来的百年大计,并且加大投入和进行各种政策支持,如场地、人才等方面,最终完善我国城市污水治理的基础条件,促进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

3.2科学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增多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在推动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客观的尽心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以此为污水治理工作打下坚定地基础。现阶段,我国城市污水治理效果之所以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技术不够先进,另一个是资金相对不足,依靠政府投资这种单一的集资方式是限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对城市污水的高效治理,因此,我国应当潜心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加大我国污水治理的相关资源投入,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增多污水处理过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比如可采用以下一些筹资方式:个人投资、集资、BOT 方式、发行建设债券、发行环保彩票等。从根本上保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使其在财政上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市污水处理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3.3统筹规划

变“大集中”为合理布局。过去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划布局上,一般都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安排在城市的下游,靠管网拦截,重力自流,把城市污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下游的自然水体中去。现在城市污水是一种资源了,必须重复利用。如果仍采取过去的规划布局,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工程建设成本和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形成极高的运行成本,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尽可能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所以,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适当采取分散、小型、多级、循环的方法,合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促进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

3.4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做好管网后期维护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不能单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首先,要充分掌握已有在使用中的设施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障现有设施的正常使用。其次,要梳理污水来源途径,对新建污水输送主干管但缺乏收集支管和接户管的地方,分片建设配套管网,防止个别区域污水不能进入主干管现象的发生。再次,管网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效率。如果管网发生截断或破损而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就会妨碍污水得到及时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厂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更好地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特别是在城郊结合处等偏僻地区,必须做好管网的后期维护工作。

3.5提高管理及設备保养水平

对于从事污水治理的人员来说,应当主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外直接引进,该类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便

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和老化,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对落后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对于出现磨损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所以,作为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设备的维修和养护问题,并积极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操作技术,为设备故障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并做好设备的更新换代,借助新型设备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做好城市污水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以此来促进城市污水治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4、结束语

城市污水量将越来越多,治理污水污染已经迫在眉睫,也是我们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全社会必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我国城市污水治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合.城市建设中化工污水治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3:246.

[2]黄凤仙.城市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9:115-116.

[3]魏明辉.城市污水治理的常用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56.

肥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探索 第4篇

肥城市境内河流按水系划分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 主要河流均发源于泰山西麓的低山丘陵区, 由东北向西南先后流入大汶河。肥城市按地形地貌天然分为北部的康汇河流域和南部的漕浊河流域, 共有大小河流43条, 均为季节性山洪河流。其中, 流域面积200km2以上的河道有7条, 包括大汶河、康王河、汇河、漕河、漕浊河、小汇河、东金线河, 河道总长度197.4km。流域面积50~200km2的河道有22条, 包括浊河、洼里河、上金线河、泉河、龙山河、潮泉河等, 总长度257.5km。

2 工程治理

河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所在, 对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关乎防汛安全、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出发,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 将河流治理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加快治理步伐, 使其防洪能力与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截止目前, 肥城市共有6条河流的7个项目列入国家规划、1个项目列入省治理规划。其中, 实施完毕的项目3个, 总投资7523万元, 治理河道26.47km;现正在实施的项目1个, 总投资2956万元, 治理康王河的新城至老城段长8.35km;待实施的项目4个, 即肥城市东金线河治理项目、小汇河治理项目、漕浊河治理项目, 大汶河肥城段治理项目。另各镇街也提前开展了县乡河道治理工作, 2008年以来, 镇街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

3 治理效果

通过治理, 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 洪水威胁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提高,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同时进一步改善治理河段生态环境和供水条件。河流治理工程实施后, 将产生明显的防洪效益, 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3.1 防洪效益

项目的实施, 重点河流防洪标准将由不足10a一遇提高到20a一遇, 县城防洪、大汶河达到50a一遇, 特别是小汇河、东金线河未设防, 汛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能保障, 通过工程建设提高到20a一遇, 大大提高该河流的防洪除涝标准,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2 社会效益

通过治理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对沿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威胁与危害, 保护全市66万人的生命安全, 14处镇街驻地安全, 保障5.4453万hm2耕地丰产增收, 排涝受益面积2.972万hm2, 新增就业岗位, 拉动肥城市经济发展,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同时, 可增强堤防的水土流失防护功能, 防洪能力, 林木覆盖率显著提高, 改善了空气质量, 提高了含氧量, 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3.3 生态环境效益

河流治理项目实施后, 将有效避免洪水漫溢与污水混合造成的水质恶化, 改善易涝区农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 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创造条件。同时, 可减轻河道冲刷和土壤侵蚀, 促进区域植被恢复和改善, 降低山洪、泥石流发生频率, 提升山洪灾害防治能力。

4 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 肥城市以“建设生态河道、促进人水和谐”为目标, 抢抓政策机遇,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责任落实, 河道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4.1 组织领导到位

超前谋划, 健全机构, 及早成立由分工市长任组长, 水利、河道以及涉河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和项目法人。工作中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项目建设前期和实施中的领导、指挥特别是协调作用, 全程指挥、调度、协调前期清障、迁占和建设施工的协调等工作, 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 明确责任人,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肥城市政府下文明确建设处为项目法人, 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六制管理”、财务、档案资料和验收等工作, 施工中建设处技术人员全程盯靠工地, 分工负责督促各标段工作进度。

4.2 保障措施到位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主要从编制规划、筹措资金、河道清障等方面着手。

4.2.1 高起点编制规划

河道治理, 规划先行。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聘请名家高手, 编制完成了《重点河道治理工程规划》、《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以此为基础依据, 立足中小河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分别编制了《中小河道拦河蓄水规划》、《岸线规划》、《综合开发规划》以及《水系生态环境规划》等专项规划, 保障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4.2.2 积极主动做好前期工作

河道治理工作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 其面临的环境复杂, 存在的问题突出, 要做好此项工作要扎实做好项目的规划论证、勘察设计、图纸审查、清障迁占和镇村协调等前期工作, 只有把前期工作这个根基打牢, 河道治理工作才能全面展开, 顺利进行。因此, 市河道管理局积极协调市财政拿出100万元做为前期工作费用。按照程序, 想尽千方百计把前期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4.2.3 多元化筹措资金保投入

坚持“上级资金确保用好、河砂收益部分提取、政府财政及时配套、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对上争取。把中小河流治理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及时足额进行拨付;利用河砂收益资金, 本着“取之与河、用之于河”的原则, 每年都从市镇河砂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中小河流治理;质量管理到位, 从细节入手, 全面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第3方质量检测和跟踪审计“六制管理”, 严格按照与施工单位和监理签订的施工管理合同、安全合同、廉政合同执行, 切实把好物资供应、施工队伍、施工标准和竣工验收各个关口。选派技术人员全程盯靠各标段现场,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问题, 并详细记录施工日志, 确保工程优质、安全。

5 建后管护

围绕打造示范工程, 做好河道堤防的巡查、维修养护、确权划界、涉河涉堤水行政管理和水面保洁, 确保河流治理项目持久发挥效益。工程自立项实施至完工土地、清障等涉农问题全部由所在镇街、村协调, 其管理权、使用权一直归所在镇、村管理, 河道管理局未实行统一管理, 其运行管护也归所在镇街、村负责。做好工程移交工作, 工程完工验收后全部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当地政府采取林木资源承包方式, 签订管护合同, 做到以河养河, 解决部分资金短缺问题;工程管理做到对镇街、村进行考核问责, 真正使河道工程发挥综合效益。

6 建议

积极策划项目, 对上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河道建设, 造福桃乡百姓。积极筹措资金, 在上级未下达投资计划的情况下, 沿途受益镇街和强村强企垫支, 带资建设, 县级以一定的土地增值收益补偿。积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设计要深, 要有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 要与现行河道衔接, 与涉及水利的其他规划和城镇、县乡规划结合, 保证设计方案符合上级政策要求。河道治理过程中, 要避免渠道化,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少筑堤, 同时创新治理模式, 为下步河道综合开发保留空间。继续做好工程管理工作, 要成立专门的河道维护队伍, 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提供保障。

摘要:通过河道工程治理的实施, 初步探索出了工程治理采取的措施, 治理产生的防洪、社会、生态环境效果, 为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方案 第5篇

为维护好音镇镇区良好的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标准,提升音镇城市品位,着力解决当前在市容及环境卫生水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城市建设管理年”督导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并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我局业务职能从即日起拟对音镇镇区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市容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阶段性目标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为执法依据,进一步明确执法人员岗位责任,提高工作标准,着力解决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任务与责任分工

(一)市容市貌整治

1、清理取缔非法占道行为和前摊后店的经营现象,重点清理神山街、音德尔路、团结路等街路乱摆放摊点有碍市容的行为,特别是通海路货车停放碾压损坏市政设施情况要坚决彻底清理。

2、规范治理临时商贩经营,着重做好中心街、繁荣路、民族路、山东街经审批的临时商贩经营秩序、面积、时限。坚决清理取缔超面积的方形旱伞,考虑到经营者的需要可临时设置小圆形旱伞一个,特别是中心街重点是购物中心前,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

3、严格执行早市撤市时限,对超时限扔不撤离的营业物品按法律程序一律予以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期限最高天数处理。

责任人:李占军

王景泉

常林

丁志刚

王继超 责任部门:公安执勤室

市容大队

市场办

(二)环境卫生整治

1、道路清扫保洁:按照规定人员及路段作业时间实施清扫保洁,清扫车可实行延时限清扫,必要时循环清扫,加大清扫密度,发现有不合格之处立即清理。发挥公益岗位人员作用,督促“门前五包”责任单位及时随时清扫五包责任区的卫生,利用信息平台优势及时定期反馈责任区卫生状况,表扬优秀抨击鞭策卫生情况落实不好的五包户。

2、生活垃圾清理清运:垃圾场要坚持日常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垃圾点(房)要达到日产日清,上门收取对接入户还要加细加强,每天不少于三次,运输车辆要密闭,避免沿途遗撒。

3、环卫设施管理:公厕环卫巡查人员要及时检查,发现有损坏等问题时及时修补,内外保洁消毒要及时并要定期清掏。垃圾桶、果皮箱确保整体完好,外部整洁指定专人定期擦洗维护。

4、乱倒行为的治理:各大队日常工作时提供乱泼乱倒行为严重区域,在事先告知整改无效的情况下以蹲点守候的方式抓拍,严格按照法规要求予以处罚。责任人:胡海涛

闫国森

德宝 责任部门:环卫处

垃圾场

(三)建筑市场及小广告治理

1、加大查处清运建筑材料车辆的力度,特别是砂石运送过程中不做必要包扎、覆盖现象,加强城区口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处罚不按规定运输的车辆,杜绝沿街遗撒行为。

2、加大管理运输建筑垃圾车辆,未经批准的运送建筑垃圾车辆一律予以滞留,坚决遏制私拉乱卸现象,要做到产生建筑垃圾有长处,运送建筑垃圾有路线。

3、利用公益岗位人员责任片区的管理模式,发挥督查办功能,对镇区内小广告的清理要不定期通报,完成工作标准低或完成质量不好的人员建议相关部门退回。责任人:陈广伟

闫国森

责任部门:建筑市场管理大队

环卫大队

三、措施要求

(一)提高认识:这次集中整治是进一步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一次契机,各责任部门负责人要亲自到执法一线带队完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使我旗的市容环境标准有明显提升。

(二)加强督导:围绕此次活动局督查办可以局领导小组的名义随时随机督查并追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完成进度,也可现场督促解决问题。

(三)加强协调:各部门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智力活动顺利开展。

四、组织机构

长: 何

长: 李占军

胡海涛

成员: 王景权

丁志刚

闫国森

王继超

陈广伟

宣传报道小组: 胡海涛

成员: 曹洪宇

安全保卫小组: 王景权

成员: 陈广伟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第6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理

引言

污水治理问题是我国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污水治理滞后已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更是人们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实施污水治理,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污水治理综合案例进行分析,对城市中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进行探究。

1.城市环境保护中存在的污水治理问题

1.1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污水已经成为危害城市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工业的大力发展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经济保障,而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工厂的逐渐增多,接踵而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危害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1]。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8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3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善,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污水处理技术还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而直接进入水体。

1.2环境保护法规不完善

法制法规作为现代化社会中基本的保障性因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2]。在当下的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我国在城市污水防治上没有明确的防治管理法律体系,法制法规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给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剧了我国城市污水有效治理的难度。

1.3污水处理设备不完善

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城市污水治理中具有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污水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成为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3]。但是,遍观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在近年来的开展状况,从中可以明显发现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设备短缺情况。在污水治理的过程中,治理工作由于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受到极大的阻碍,而污水处理设备更是普遍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导致我国污水治理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致使我国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某污水处理厂,在2010年至2014年间,污水治理工作平均运转负荷率从65%增长到了73%,该厂在针对城市污水问题进行污水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治理设备存在老化与匮乏的情况,导致该厂在这5年的污水治理过程中一直处于负荷运转,直接为污水处理厂带来的经济亏损达350万元,并且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2.城市污水治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强环境保护监督

在城市污水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污水排放的源头进行相应整治,通过对工业废水进行排放管制,严格落实污水排放过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同时,在城市污水的治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污水治理突发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在污水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安排每一笔资金的用途,有效改善城市污水治理部门资金短缺的情况。

河北省某污水治理厂,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资金利用,为城市污水治理部门置换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该厂在城市污水治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了污水危害性的宣传,通过将污水防治的重要性向群众普及,发动群众对污水排放进行监督,对违规排放污水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真正创造良好的城市環境保护氛围。

2.2城市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每个城市都应有其独特的规划设计,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建设带来更佳合理化的发展。城市的合理规划与环境污染问题息息相关,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极大的避免城市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违规排放,在源头上减少了城市中的污水污染。合肥市于2014年3月实行的城市规划,有效实现了城市规划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一致性,使规划设计中的城市水处理厂的位置完全符合该城市污水收集与治理的具体要求,做到了合理布局。同时,在进行城市中污水输送管道的铺设工作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污水管道的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污水管道网络,并经过综合经济与环境评价,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先后时序,真正做到了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高度协调。

2.3有效实现管网配套

污水输送管道是污水治理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污水输送管道网络可以实现城市污水高效收集,实现零排放,是城市化建设重要保障。在实现管网配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城市中的污水分布状况,有针对性进行管网设计分析。其次,通过掌握污水点源的分布,对已建的污水输送管道的具体布局与管道质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那些还未具体实施的污水输送管道区域进行系统的审查与统计,为管网配套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污水截流与初期雨水截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排放,是污水高效处理的有力保障。此外,中水回用管网与给水管网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2.4提升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治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一技术包括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物理方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如我们最常见的沉淀法就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就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进行转化和分离,最终实现污染物取出的方法,如我们常见的氧化还原法就是一种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最终实现污水净化的目的,如我们常见的生物膜法就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物方法。这三种处理方式在实际的污水治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特点进行适当选择,从而保证污水处理方式可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出高效的工作效用。采用高效率、低投入、低运行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是未来处理技术首选;以脱氮除磷为主的技术和工艺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对产泥量少且污泥处理方便的技术研究是主要方向。对国内污水处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鼓励环境保护科研人员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研发,依靠我国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污水处理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从而使污水治理取得理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结语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水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污水治理是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全球性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已把水问题提到重要位置,要节水、要加速水污染的治理、要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水处理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刘进出.城市污水治理[J].信息技术教育,2013,12(09):23-24.

[2]杨剑锋.城市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2012,23(07):23-25.

试析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污水问题 第7篇

1 城市污水及治理的相关介绍

想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污水, 本文要介绍的主要有两种, 主要是从污染源头来区分, 一种是工业污水, 一种是生活污水。顾名思义, 工业污水是有工业生产导致的, 比如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水中, 就造成了河水的污染, 而生活污水就是指由生活产生的水污染, 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排放家用洗碗洗衣服的水到自然河流中, 也会造成水污染。针对城市污水的定义和分类, 常用进行污水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物方法, 这是最环保的一种, 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水质, 比如有些生物在水中能够消耗污染水源的有机物质, 所以在水中多种植一些这样的生物就能够采用自然的方式净化污水。第二种是物理方法, 通过水分的物理属性对污水进行处理, 但是这种方法采用的比较少, 因为他的局限性比较大, 可适用的范围小。第三种是化学方法, 在水中加入化学物质, 使这些化学物质和水中原有的污染水源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 从而消解污染物。

2 城市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上文也介绍了我们为什么要治理污水, 因为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 不可不治理、不可不解决的阶段, 所以要治理水污染, 尤其是城市水污染。究竟如何做好城市水污染治理, 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水污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目前的城市水污染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规划。

这方面体现为两点, 第一点是取法完善的污水回收设备, 现在在城市中对污水的回收处理缺乏技术上的支持, 这是在城市规划时就出现的漏洞, 所以在之后的污水处理时就没有跟进措施, 很难处理好。第二点是后期维护工作跟进不好。即使有的城市在初期的规划时设计了完善的城市排污管网, 但是在后期的监督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所以很多设施都是摆设,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体制。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准备工作。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体系准备工作做得很差劲, 在进行污水设施建设之前根本就没有做好相应的考察工作, 很多时候都是形式主义, 走过场, 没有真正开展工作。二是缺乏市场规范。目前市场上对这方面工程的规范是很不合理的, 和国际市场差距很大, 很多污水处理设备没有统一的定价, 甚至差距很大, 市面上售卖相关设备的商家也不多, 整体上没有形成竞争的机制和格局, 所以想要在市场上进行比较和精挑细选不大现实。三是大众的观念还不能够跟上社会这样的进步, 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还不能够接受花大价钱接受这样的污水处理工程, 因为它的投入产出回报率低, 而且回报会比较久远, 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 所以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对这样的工程进行投入的。这也是目前污水处理体制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

2.3 投入不足,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相对于目前城市的污水量, 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现有的处理设施表现出严重不足的情况。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 污水处理的投入基本依靠政府拨款和国际援助贷款。而这只能是杯水车薪, 远远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经济实力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区和设备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外, 污水处理的达标率很低, 很多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和国际上的标准相比, 我们的标准本来就不高, 然后执行起来就自己降低了标准, 这样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和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

3 城市环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的一些措施

3.1 加强整体规划, 资源合理利用。

在规划污水治理时, 要考虑到城市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各地的水体和环境特征, 合理地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处理规模。同时做好污水输送管道及收集系统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合理安排施行过程。后期的维护也要做好, 堵塞要及时疏通, 破损地方及时补救。

3.2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首先在立法方面, 要完善法律法规, 争取可以有更多的法律规范污水治理工作, 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其次要严格执法, 有了法律依据作为参考, 在发现污水处理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情况时, 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执法力度, 绝不纵容;再次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公众利益, 严重破话水源环境的行为, 要追究刑事责任, 绝不姑息, 只有用最严格的法律制裁, 才能真正约束那些污染水源的不良企业, 还公众一个干净的水环境。

3.3 加强资金与人才的投入。

污水处理并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 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长远未来, 所以对于这项工作一定要舍得投入, 不要舍不得花钱, 不仅要多花钱, 还要千方百计的画好每一分钱, 让所有的投入能够全部用在刀刃上。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城市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的情况下, 必须给予城市环境治理足够的重视。而其中的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了不少问题, 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强化整体规划, 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增加相关投入, 把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切实做好。

参考文献

[1]梁鹏.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污水问题研究——以西安市污水治理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 2008.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第8篇

关键词:标准,治理,措施

2012年2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正式颁布实施, 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 同时也给全国城市监测PM2.5排了时间表[3]。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全国灰霾面积超过100万km2。中央气象台在大雾预警之外, 同时还发布了信号, 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程度加重到严重污染级别, 从首要污染物PM2.5来看, 大部分地区的实时为浓度都在200~400μg之间浮动。北京市启动了《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 采取了部分公务车带头停驶、全市停止拆除工程、增加道路清扫频次等些措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出台, 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环境空气质量就一下子就达到标准了, 这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符合实际的。2013年1月出现雾霾天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标准是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治理是我们的任务所在, 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当然, 这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治理的过程, 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目前, 我国还没有出台真正意义上针对PM2.5控制对策。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 通过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对策, 对包括颗粒物污染在内的复合型污染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但基本上属于局限于通过非常规的强化手段获取短期环境效果的行为, 对于区域污染控制长效机制和对策的研究、建立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作为地级市, 尤其象白银市这样的重工业城市, 更要先行一步, 在PM2.5标准实施之前, 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坚持标准, 做好各项技术储备工作, 从根源上找出问题, 为城市环境空气治理取得实效提出科学对策。

1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准确掌握基础数据

目前, PM2.5的监测只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展开, 监测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要根据自己的监测能力,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监测体系, 了解其污染特征, 掌握污染趋势, 摸清基础数据底数。为政府决策、科学治理做好坚强的技术后盾。

1.1 加强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费的问题, 二是技术的问题。按环保部的实施时间表, 地级市在2015年开展PM2.5的监测, 也就是说二级站监测仪器、配套经费等能力资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还得不到根本解决。因此, 要根据自身 (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环保建设能力等) 的实际出发积极想办法筹备资金, 购置仪器, 解决人员、技术等问题。在各种条件都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 根据本环保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财政预算等各方面的因素先购置部分监测仪器, 监测重点污染区 (如:与工业区接近的三类区、车流量较大的重点区域等) , 再逐步完善监测网络, 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解决最困难的问题。再者派出技术人员向一级站或其他有监测经验的单位学习, 学习他们先进的监测理念、成熟的监测技术等等, 以最简捷的途径展开工作。

1.2 科学布设监测点位

根据城市的周边污染源的分布、城区道路车流量的大小、人群的密集程度等, 综合分析近几年来例行的污染源废气监测、重金属监测、空气自动站的监测数据及其他监测数据 (如区域环评等) , 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及其他气象条件, 绘制出城市污染源分布图。规划出重点污染区和一般污染区合理布设监测点位。对重点污染区多点监测, 一般污染区少点监测。

2 明确具体治理标准, 建立分析体系

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分布特征, 总结出固定污染、流动污染源并依据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数据库。数据进行深“加工”处理, 研究其中各污染因子的贡献量, 再有针对性地对各个污染源进行监控, 明确具体的治理标准, 进而建立健全相关分析科研体系。

2.1 掌握治理标准

在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前提下, 要根据当地实际污染情况掌握治理标准, 明确治理目标, 制定出科学的达标规划[2]。在抓紧开展监测与信息发布的基础上, 组织力量尽快开展达标减排相关工作, 摸清规律, 明确排放清单和控制对策, 针对空气质量改善途径和阶段目标以及相应的控制工程技术进行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 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本区域达标规划。

2.2 引进技术人才

现在二级监测站对少数的监测因子还不能进行分析, 加之PM2.5中易挥发性二次组分 (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物等) 在监测中的影响, 在整个研究分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技术、人员、政策等方方面面的支撑。在监测、科研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下, 要引进人才, 制定相关规定, 致力于现在着眼未来, 全面系统地为监测、治理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2.3 建立科研分析体系

设备、人才是搞科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部门、政府重视, 政策支持是研究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招贤纳士, 争取政策, 筹集资金逐步建立、完善其科研分析体系[2]。要边研究边应用, 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政府针对性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建议及企业的技术应用。在分析研究的过程确立其探索建立辖区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逐步形成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 进一步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3 建立治理体系, 提供科学治理措施

造成雾霾成因比较复杂, 有污染排放因素, 有气候因素, 更有区域输送等其他一些因素。就白银市城区的污染为例, 其污染源有城区周边的一些冶炼、水泥等企业排污输送或说是漂移, 还有燃煤、机动车、建筑扬尘、居民生活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等。成因复杂, 治理难度较大,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切实可行治理措施。

3.1 加强部门联动, 形成齐抓共管氛围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 相关部门联动, 分工协作, 责任明确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氛围。具体由政府牵头, 协调各部门在做治理环境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比如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成本的问题、地方 (区域) 保护的问题, 改变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1) 宏观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提高环境违法成本。白银市是以冶炼起家的城市, 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企业、特殊的行业进行重点治理。对一些规模小、产能低、污染重的企业应解决予以取缔。也有一部分企业存在除尘 (处理) 设施老化, 或不经处理设施直排的现象, 对这些不良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 一定要加大其处罚力度, 督促其及时整改;2) 加强机动车辆的管理, 控制车辆增长速度, 引导城市机动车辆有序增长, 倡导绿色低碳的自行车出行;3) 严控城市周边或环境质量敏感区的火电、水泥、冶炼、化工等行业规模总量和质量制度, 缩紧标准, 要求采取最严格的污染处理技术[1];4) 组织协调气象、建设、交通、工业等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时, 采取限产、限排、限行等措施, 减轻雾霾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数据共享和统一监管机制;5) 加大执法力度, 切实落实和执行减排计划。

3.2 公开环保信息, 鼓励群众参与

公开环保信息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基础。作为政府要有出成绩的能力, 更要有揭短亮丑的解决问题的魄力, 要从根本治理上下功夫, 不能在修改数据上做文章。在及时公布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的同时也应公布相关的行业和企业的排放标准, 这样有利于公众了解情况, 进行有效监督。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让一些有资质、有技术的人、组织机构参与环保工作, 为环保工作出谋划策。

3.3 大力弘扬正义, 充分发挥正能量

弘扬正义, 发挥正能量。落后不能是污染的托词, 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成为污染的借口,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发展必须有污染的错误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促进公民改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 形成治理雾霾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环保意识贯穿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弘扬正义, 传递正能量, 每个企业要积极承担企业环境责任, 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市场主体。每个个人更要做环保工作的先行者。

4 结语

坚信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坚持标准, 加强治理, 我们城市环境空气一定会洁净清新!

参考文献

[1]尽早制定实施清洁空气计划.环境保护[J].2001.

[2]GB3095-2012,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环发[2012]11号.[S].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第9篇

1 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问题

1.1 建设污水治理体制建设的不足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 城市污水排水量日益渐增, 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很多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没有投入正常的使用中, 甚至有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立很长时间了, 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资金缺乏等问题很难正常运作。污水收集过滤网过于落后, 导致负荷率太低很难正常进行工作。此外, 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体制建设不健全, 并未构建起相应的体制, 影响了城市污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不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

城市污水的来源有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水在城市排水管网处汇集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 城市建设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污水收集管网, 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都有不足。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后, 污水处理厂或者厂家选址和建设并未结合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网进行, 只是依据主干道进行建造。大多数城区都是雨水与污水共同运用管道城市污水处理, 因为收集管网不配套致使污水治理工作效率低。

1.3 忽视了城市污水的处理

在城市长期的建设和规划下, 城市污水处理始终都是关注的重点。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 城市建设重点从处理污水转移为扩大城市建设规模, 在追求城市规模和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城市建设下, 忽视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进行。同时, 建设和维护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尤其是财力。城市建设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外商的投资, 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则需要城市自己解决。这样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很难满足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厂的资金需要, 导致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厂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2 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构建起完善的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和污水处理有关部门, 想要处理好城市污水, 必须要了解城市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 进而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处理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快捷、高效的处理城市污水。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征集其他群众的建议, 群众的建议是广泛的, 治理污水涉及到群众的利益, 可以说群众比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污水治理, 监督污水处理器, 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处理污水, 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实施配套的管网

加强污水治理水平和效率, 既需要健全污水处理设施, 也需要使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想要做到这样, 就必须做到管网配套。掌握已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情况,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的解决好问题, 确保现有设施设备的稳定运作;了解污水的来源渠道, 对于一些建设完善的输送管道, 但还未实施收集支管与接户管的区域推行和完成配套管网让污水可以正常的、顺利的流入污水主管道内;改造雨污分流, 确保城区的雨水和生产用水都能顺利的进入污水处理厂, 实施统一的处理。

2.3 拓展资金筹集途径

我国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对筹集社会资金的力度, 重点处理污水工作, 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资金来源, 不但需要政府拨放资金, 而且还应该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确保城市污水建设和维护有充足的后备资金。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和人们意识到处理污水的重要性。推行多种筹资形式, 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地方债券、发行股票等,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正常、有效的运作。

2.4 提高处理污水技术和水平

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3种方法, 结合污水水量、流向和水质等状况, 采用相适宜的污水处理法。随着城市污水的增加, 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和水平刻不容缓, 在购买先进的、科学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前提下, 大力支持和鼓励科研工作者研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设备, 借助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水治理效率。

3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计 第10篇

1.1 建设背景

目前, 广州市有7000多个自然村, 约300万农村人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改变广州农村污水无序排放,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 实现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要求, 广州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 在总结一期污水处理经验的同时, 全面展开了二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

1.2 项目概述

1.2.1 工程名称:

广州市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1.2.2 工程规模:

处理量996m3/d, 处理站9座, 设计主管网总长约8800m, 支管网总长约8500m。

1.2.3 材料规格:

主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支管采用“UPVC塑料管”;检查井采用“砖砌检查井”;污水处理站构筑物采用“砼结构”。

该村位于广州市东南部, 属珠江三角洲河网型农村。全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37亩, 户籍人口2010人, 外来人口7350人, 合计常住人口约9360人, 流动人口高峰时, 全村总人口达19800人。

2. 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资料收集、污水收集管网设计和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3. 设计原则

3.1 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乡统筹。

靠近城区、镇片且满足市政排水管网标高接入要求的, 宜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3.2 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的, 及有非农产业基础的和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 宜通过敷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生活污水, 并采用常规生物处理的技术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 以及尾水主要用于施肥灌溉等农业用途的村庄, 宜通过分散收集单户或多户农户生活污水采用简单的生态处理方式处理污水。

3.3 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废弃洼地, 提倡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 以降低污水处理能耗, 节约建设及运行成本。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 加强生活污水的源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3.4 经济适用, 管理方便。

优先选用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操作管理简单、维护方便, 且出水质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

3.5 近期、远期相结合。

经济条件差, 居住分散的农村, 近期污水采用分散收集处理的, 要考虑与远期集中收集处理相衔接。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农村, 处理设施的建设要考虑未来人口增长产生的污水。

4. 村庄污水治理设计

4.1 现状资料收集

经对该村排污状况现场勘察, 生活排污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部分未建化粪池的居民房在河涌内修建的木房或砖房, 直接排入河内;虽有化粪池, 但缺少收集和排放设施, 污水积聚或横流, 臭气与蚊蝇滋生, 导致周围生活环境恶化;大量生活污水排至池塘, 使池塘受到严重污染, 留下了病毒传播的隐患, 给村民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污水未经处理排入灌溉渠, 直接用于农业灌溉, 容易造成蔬菜等植物污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 造成下游水体污染, 积少成多, 日趋严重。

4.2 收集管网设计

4.2.1 污水排放体制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排放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 排水制度的选择和排水管网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及投资的经济性。

本村庄属于珠三角河网型农村, 居民住宅一般沿河涌两岸修建, 雨水一般采用自然排放, 局部密集处有排水沟。污水由每户化粪池引管排至灌溉渠、水塘、河涌等自然水体。结合本村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 以及污水排放要求, 新建污水排放体制适合采用完全分流制。

4.2.2 收集管网设计

排水管渠平面位置和高程, 应根据地形、土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集的地带。管渠高程设计除考虑地形坡度还应考虑与其他地下设施的关系以及接户管的连接方便。根据该村地形状况, 污水收集管网布置主要有三种方式埋设: (1) 沿道路地下埋设; (2) 沿河涌边埋设; (3) 沿住宅后院沟渠埋设。各种埋设方案优缺点比较, 如下表:

经综合比较分析, 本工程设计采用方案三, 即污水收集管网“沿住宅后院沟渠埋设”。

4.3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4.3.1 排放污水水量

广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取值:120 (L/人/日) 。设计总污水排量:996m3/日。

4.3.2 排放污水水质要求

本工程污水经工艺处理后, 主要排放于农田灌溉渠及内河涌。根据广州市农村污水治理的排放标准,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4.3.3 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污水水质特征, 本工程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工艺”。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农户生活污水——化粪池——格栅池——水泵提升——厌氧池——人工湿地——水体 (沟渠、河涌) 。

根据污水排放区域的构成, 本工程设计9座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站。其中60m3/日, 96m3/日各一座;120m3/日共7座。

格栅池有效容积取三十分钟水力停留时间计算, 根据入污主水管标高来确定格栅池的高度。由于本工程地势较平缓, 为减少各处理设施埋深, 需要增加污水提升泵。每座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提升泵需要两台 (一用一备) 。厌氧池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水解和产酸作用, 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 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理。厌氧池设计有效容积按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六小时计算, 污泥清掏周期一年。

人工湿地池对污水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人工湿地种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性、沼泽性植物, 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 悬浮物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 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 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物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 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污水中去除, 最后定期更换人工湿地床的填料清除污染物。

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 第11篇

一、创新城市管理“两轴”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中,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分散、责任不清,管理职能和监督考评职能都集中在同一职能部门,城市管理、监督考评职责不分,城市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督考评机制不到位,管理处于开环控制状态,职能部门自己发现问题后自己来处理,问题越多工作量越大,由此导致一些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视而不见,城市管理效能低下。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监督,政府对城市管理的整体情况无法进行系统、全面地掌握。

为解决掣肘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在日常运行“管理轴”的基础上创建“监督轴”,提出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监督考评体系的整体构想,建立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为决策主体、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为管理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为评价主体、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道(乡镇)为实施主体的监督考评新模式,创新城市管理“两轴”体制。

“两轴”体制将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主体一分为二,使其责任明确,相互制约,起到了监督激励、互动促进的作用。其中,“监督轴”重新设计了高效、精细、动态、闭环结构的新流程。新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问题收集、台账建立、公开公示、问题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形成闭合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考评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区分类”原则,具体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内部评价是指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对各区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社会公众、媒体的评价,通过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并向社会公布。“两轴”模式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府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格局。

首都环境建设监督考评内容涵盖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等四个方面,具体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水环境、大气环境、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秩序、黑车黑摩的治理、废旧物品回收等工作内容,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一)考评框架和指标体系

按照“简明、科学、好用”的原则,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选取了能够覆盖十六区、可量化的指标,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在相关行业部门制定专项考评细则的基础上,形成了“1+2+9+N”指标框架体系。

“1”是指首都环境建设考评体系;“2”是指体系下包括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两部分,权重比例为8︰2;“9”是指9项一级指标。其中:综合考评包括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综合管理、重点任务、月检查七项内容。社会评价包括社会调查、热线统计两项内容;“N”是指75项二级及以下指标。

(二)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

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强化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从2011年起,开始考评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全市试行,逐步建立市、区两级检查考核机制和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2012年制订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首环建[2012]8号),每年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修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制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检查方案》作为检查考评的主要依据,成为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的制度保障。此外,指导各区政府结合实际建立环境自查、考评及“1+1+N”工作制度(各区政府每月至少召开1次环境建设工作协调督办会,每月在区政府常务会上播放1次环境建设问题曝光片,每月各区环境建设分管领导带队拉练检查不少于1次),推动形成了市、区充分对接,有效联动的环境建设检查考评制度体系。

(三)运行机制和考评程序

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顺利实施,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将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作为促进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检查考评工作与制度标准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了“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半年组织联合检查、年终实施综合考评”的工作机制。其中,“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主要依托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力量,以四大环境和环境建设阶段性工作重点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检查,发现环境建设问题,督促整改;“年终综合考评”考虑环境建设考评体系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投入等各要素发展状况,既考评存量,突出客观绩效,又考评增量,体现管理进步度。

二、解决了一大批城市管理问题,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检查是实施首都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要措施,自2013年4月起,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执法协调办组织实施“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工作,至今历时三年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月检查结果每月上市政府常务会,并在北京日报等媒体、市政府大屏幕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外网网站进行公示,王安顺市长批示“精细化管理见的是内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各区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数年让其养成一种习惯、文化”。

实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以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摸排环境建设的薄弱点,检查组走进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组织“月检查”36次,行驶里程9万余公里,现场抽检点位3718个,整治达标3006处,达标率80.85%。三年来,纳入市级台账问题29470处,当月处置完成25384处,处置率86.29%,当月未处置完成问题滚动纳入下月台账。参照市级检查模式,各区建立了自查机制。三年来,各区开展自查1.2万多次,解决了60多万个问题,大大改善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运动式管理向常态式管理的迈进。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2011年上半年,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2.1,到2015年年底,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7.16,提升了5.06。检查考评机制发挥了有效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nlc202309082209

三、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城市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已经不是仅仅追求政府各个“条块”自身工作的最优,而是追求整个社会相互配合的最优。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应充分加强社会各界的整合与联动,发挥城市管理的协调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特点,建立一个高效协调、运转和谐的衔接机制。国外的先进经验证明,现代城市管理要从社会面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公众参与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新加坡在城市管理中采取了各类手段,鼓励和调动民众参与;美国也以为居民服务为中心,使每个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政府联系,使居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管理。

近年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利用检查考评手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工作:一是畅通环境问题发现渠道,建立健全公众举报机制,通过网络、报纸、城市环境热线、城市管理互动平台等途径,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公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扩大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测评的内容和范围,完善公众满意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对接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市民参与机制,组织开展了环境优美居住小区街巷胡同评选工作;四是研究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机制,组织指导各区开展城市环境志愿者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各级注册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总数已达4351个。其中:区级16个、街道级314个、社区级4021个,注册活动达到754562小时,宣传文明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市民的环境建设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群众、社区、部门等多种形式共同维护环境的氛围。

四、加强调查研究,“门前三包”工作出新亮点

“门前三包”制度是社会单位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前门大街管理委员会。1983年,北京市政府制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脏乱差”治理的若干规定》,向全市推广崇文区经验,要求全市所有机关、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及居民住户积极搞好“门前三包”;1985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京政发〔1985〕170号文件),用行政规章对“门前三包”工作予以了规范;1999年,北京市政府修订并重新颁布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多年来,这项制度为北京的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激发和增强了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随着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不断加快,“门前三包”的内容、责任范围等已跟不上现阶段城市管理的要求,各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具体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管理单位也不统一,各有各的特点,亟待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

通过对2013年4月以来的市级环境问题台账分析,截至到目前共有33040件,其中超过90%的环境问题和商户相关。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前三包”的作用,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将“门前三包”列入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每月在每个区抽取两条街巷胡同、十家商铺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从2013年9月起,全市共检查了5400多家商铺。在检查中,积极推广密云区挂牌公示“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经验做法,截至到目前,“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已基本覆盖十六区的建成区,有的区还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如海淀区出台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意见》,丰台区建立“群众参与、全民管理、执法保障”的“门前三包连片制”新模式,引导商户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五、新形势下环境建设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对策

(一)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加强考评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综合统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市要紧紧围绕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引领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聚焦于首都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城市环境建设,还应该充分关注京津、京冀、京津冀结合部的城市环境建设,引领京津冀城市环境提质升级。考评体系作为“监督轴”上的指针,怎样设置非常关键,下一步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统筹:一是充分考虑京津冀环境建设的整体提升,以及城乡二元统筹、古都风貌保护区与新城、中心城区与郊区、农村与城镇等区域的均衡发展;二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环境考评的框架体系、指标设置、权重分配、分值标准;三是加强环境建设部门的统筹协调力度,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因地制宜考量各区和街(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和考评制度,使考评工作能够符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能够体现京津冀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够与各区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二)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注重检查考评落实的效度,夯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条块”分割、执法疲软、监督乏力等问题,顺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深刻把握检查考评与建设管理的互动发展规律,以检查推动管理,以考评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检查运行模式,调动、发挥街道在辖区环境建设监督检查中的统筹作用;二是加强城市环境领域内日常行业检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等各项检查的统筹和规划;三是处理好市级统筹和基层执行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市级考评部门的统筹组织和综合协调,另一方面推动城市管理问题发现、解决实现“微循环”,力争通过加大检查考核,强化属地管理,推动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让属地管理的权与责有机统一起来,夯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增强属地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和统筹职能。

(三)提升考评管理的精度,实施差异化考核,精细化检查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和监督考评标准规范建设,通过环境建设检查考评、行业反馈、各区需求、群众反映、专家咨询等方式,不断探究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宜居城市发展定位,提出符合实际、前瞻性强的标准;二是结合首都功能区定位划分,强化不同区域的精细化检查、差异化考核,加大检查精细化力度和覆盖范围,着重对七类区域加强监督力度:市民生活区、进京第一印象区、人流重点聚集区域、京津冀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各区结合部、新兴城市化地区等;三是加强对重点环境项目、重大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保障的监督力度。“十三五”时期,北京将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军90周年、筹备2022年冬奥会等系列重大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将重大项目推进和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如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拓展考评参与的广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治理不能光靠市长,还需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一是强化自律意识,研究制定“门前三包”管理的有关规定,推动各类单位、个体商户和社会公众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唤起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门前三包”成为社会共识和行为规范;二是广聚社会合力,建设一支规范、长效的首都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伍,逐步构建市、区、街、社区四级志愿服务网络,发挥志愿者在城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引导自觉参与,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倾听市民需求,通过广泛宣传爱护环境文明生活方式和习惯,广泛征集市民对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环境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的环境建设意识,形成公众、社区、部门等多种形式共同维护环境的格局。

今后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北京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以检查考评为抓手,以权重为导向,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创新环境治理的社会参与模式,推动首都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李静敏)

当前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治理措施

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无论是水资源污染, 还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在这种形式下, 加快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 我国的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环境治理体系, 需要环保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1 当前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不仅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也造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城市中的废水、废气、雾霾、噪音、光污染、垃圾、辐射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的维护和治理工作, 时刻监测城市环境状况。虽然我国一直对城市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非常重视, 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起步较晚、缺少经验, 使得我国的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往往处于资金投入大但效果不明显的尴尬境地。纵观我国历年的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 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这些不足之处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主要存在着检测结果不全面、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水平不高、对环境发生紧急的情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产业化规范化体系不完善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检测结果的不全面性

由于以前经济模式导致的, 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对环境的保护, 因此才导致环境不断的恶化, 由于环境监测工作才刚刚起步, 环境监测制度很不完善, 在对城市环境的检测中很多都不能达到标准, 不仅如此在对人力、物力、基金和设备很多方面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对范围较大的环境监测把握不准, 虽然指导差别, 但是却没有相对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理, 导致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1.2 当前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水平不高

城市化进程加快, 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性质繁多, 但是以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的水平来看, 对这些污染物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且在进行处理时采取的方法单一, 对不同类别的污染物采取的处理方法却很单一, 更为严重的是在对一些特殊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必须发展前言技术, 对新型的污染物采取及时措施进行及时的清理, 另外环境监测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对大范围的环境监测上不能很好的把握。

1.3 对环境发生紧急的情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环境监测工作中, 突发性状况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对于环境发生的紧急情况不能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预防, 我们对环境的监测工作还不能很好的做到位, 而且对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成本较高, 再加上我国检测设备不齐全, 这样的情况导致应急设备不能及时的进行工作。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1.4 产业化规范化体系不完善

地方政府关于产业化的方向性正确规定的不明确, 很多省份至今都没有制定相应的文件进行规划, 在对城市污染物进行处理、市场化方向的第一步工作并没有做到。各地对产业化的推进工作并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规划, 并且更为严重的就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盲目从众的混乱现象。在其次在对行业经营权上缺乏特许经营条例, 在中国只有一些一线城市出台了对经营权特许的条例。但是, 对经营权特许条例的具体规范性条例却没有。这样会导致更多不利的因素发生, 这些情况的发生大大加大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长此以往会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

2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

现阶段, 我国在环境监测及其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完善环境监测工作, 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对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进行明确的规定。对整个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测, 提高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2.1 对环境监测的标准和治理指标进行规划

环境监测相关的检测人员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方面, 要加大认识力度, 利用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来对环境问题进行预警, 在环境污染发生的初期, 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 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对一些环境监测优秀的国家进行借鉴, 对城市相关的环境指标进行研究, 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同时加大对我国城市环境监测相关设备的投资力度, 对有待完善的技术参考标准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2.2 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监测因子进行设定

在对科学合理的监测因子上进行科学的设置, 将污染物的浓度作为城市进行检测的重点对象, 一定将危害性较大的且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作为城市重点进行检测的标准, 对这些污染物一定要重点监测, 并且还要做到对环境的检测的标准做出详细的规定。科学的手段必定会对环境的检测标准做出详细的规定, 那些污染物含量增加会导致环境出现问题, 以及这些污染物的出现要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 这都是科学监测所应该具有的。

2.3 以科学的方式代替传统监测形式

传统的检测形式较为规定, 并且灵活性和连续性较差。这样严重导致了监测数据发生异常, 因要想对这些弊端进行改善, 科学的方法最为关键, 用科学灵活和连续性的现代化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 以保证监测人员对数据进行很好的掌控, 并且对发展的趋势做出良好的掌控。针对对人身体有害的污染物上对其特征更好的进行掌握, 科学的方式就是, 在对每个细节的把握上都要做到合理有效, 城市环境监测,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 其发展必定会遵循某一规律, 只有科学的方式, 才能对其很好的掌握, 因此在对很多方面的研究上, 一定要及时安排合适的人选, 减少监测失误。

2.4 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城市环境监测的有关人员在对数据进行筛选上, 一定要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很好的掌握。用认真的态度对数据进行筛选, 将有效的数据筛选出来。并且对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数据, 在获得的背景上是相互联系且相互稳定的。将可见性数据作为重要的依据, 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推动城市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促进环境监测工作不断提高。

结束语

上一篇:开关电源检测下一篇:肾上腺皮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