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

2024-05-19

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精选12篇)

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想象力

社会需要的人才, 不仅仅是单一的死知识, 而是需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美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让他们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学习, 来对待身边的事物。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前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突出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1]开展美术教育,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美术教育,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 教师在美术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 不像语文那样墨守成规, 美术追求的是一种欣赏, 一种自我陶醉、一种艺术,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上要新颖独特, 让学生勾起对美术的欲望,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产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采取多问的方式, 学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疑问, 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打破单独的思维模式, 勇于思考, 敢于创新。例如让同学们描绘初春的景象, 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们展现几幅人们在初春时节带着闲情逸致的心情欣赏武汉樱花的场景, 图片美仑美幻, 无不让人惊叹、向往, 产生美的感受, 从而勾起了学生的绘画欲望, 他们就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打破陈旧的思维, 发挥他们无穷的想象力,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幅春景图, 这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写生的机会, 带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想象力加以遏制, 允许他们展开各种想象, 多加以鼓励, 让他们认识到创造力的作用, 从而建立起信心。

2. 教师要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发挥学生想象力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主体, 教师起到主角的作用。进而学生的光芒得以掩盖, 被隐藏, 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被动的灌输知识。现今, 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 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再是老师应试的灌输知识, 不是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方式进行绘画, 一成不变的思想;也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这个该怎么画, 照着老师的图样去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 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把美术教学形成了一种框架结构, 思想得不到创新。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新, 老师围绕着某个不变的主题, 引导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才会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来欣赏《蒙娜丽莎》, 教师要给出学生学习的任务, 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来阐述, 有的同学说我看出了一个女性内心的坚定与强大, 有的会说我看出了她拥有女性温柔的特性, 水一样的柔情, 有的会说我看出了他受伤后无奈的笑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观点加以肯定和鼓励, 同时,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只起到一个辅助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见解都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观点, 具有独特性, 发挥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3. 教师要对学生的想象力給予动力

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动力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 学生在完成某部作品后, 教师要仔细的加以评价,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给自己的作品做出某种评价、建议。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 教师要仔细的看学生的作品, 对他们的优点加以表扬, 对其缺点加以建议, 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组之间进行评价,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采取让其他的同学去了解自己的作品, 因而, 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作品, 了解别人的创新思维, 了解其独特性。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改进自己。在评价的时候,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他们的美术作品给予鼓励, 从而完善自己, 使自己综合素质得以加强, 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

二、开展美术教育的作用

1. 有助于智力的开发

学习美术, 就要善于观察, 别人眼里再熟悉不过的事物, 但在他们眼里却别有一番风味。“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 了解其比例、结构、色彩等关系, 在二维空间里描绘事物的体感和写实效果。画画的过程中观察力提高的同时, 还可以发展智力, 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2]敏锐的洞察能力可以提高人的各种认知能力。学习美术的人, 一般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他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描绘, 需要反复的记忆某种事物, 他们接受事物的过程中需要思考, 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感知, 最后才将其描绘出来。因此, 美术教育提高了人的智力,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 展开无穷的联想

如果一件作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没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没有自己的创造, 就不可能博取人的眼球, 让人眼前一亮, 再创造某个作品时, 会凝聚他自己的独到见解, 有自己的个性。人们把自然界的各种美带到现实世界里, 形成在自己的脑海里, 从而展开想象。例如:林黛玉葬花这副图景, 这是会联想到:一个带着忧伤面孔的女子, 身形瘦弱, 面目憔悴, 独自在感伤情怀, 一阵风起, 满树的花随风飘落, 在地上一层一层的洒落, 她好像在为花落泪, 一个人慢慢地把花儿埋葬。每个人面对这一场景, 会有不同的想象, 这种想象力是优美的, 就像大海那样无穷无尽, 看不到边际。美术教育就是一种审美意境, 对美的欣赏, 因此, 需要被美的形象所打动, 来感染人, 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3. 有助于愉悦身心

学习美术就是要用欣赏的眼光的看待, 一些好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美, 当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时, 内心一切的不痛快也随着这幅景象烟消云散, 这种快乐, 这种自由的美, 来源于艺术作品。从而可以进化心灵, 从新树立起信心, 充分地表现自我,

三、小结

美术教育可以让人的思想腾飞, 发挥无穷的想象力, 增强自信心, 培养创新意识, 快乐的享受人生。学习美术, 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把人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 与素质教育理论相得益彰, 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立军.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新课程学习, 2011 (12)

我们的教育理想-真正实现教育功能 第2篇

当今的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社会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做为传授知识、提升素质、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并愈来愈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本质是什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真正的功能又是什么,却又是许多人们包括我们的一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不去谈及的问题,现实给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不解决好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本质和功能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办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不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更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本质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属于上层建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为政治服务,这主要是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生产力,这主要是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培养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拔尖人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属于上层建筑也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生产力也罢,两种不同的观点共同的就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培养人、改造人。那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功能是什么呢?无容置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是对人力资源的.品位进行转换和提升,通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所有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自身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科学的思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使所有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而个人生活快乐幸福的人,使他们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不断为社会做贡献,不断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不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国家一再倡导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键问题是“两全”,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就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意义就在于真正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郑州一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真正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

试谈中学美术教育的特定功能 第3篇

一、什么叫做多元化智力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东西方学者对人脑的智力现象极为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部分学者认为人类的智力愈来愈向更高级、更多元、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美国心理研究学家、教育家加利纳在研究测试人脑智能课题上,提出多元化智能观点。他认为人的智能不单指逻辑思维能力,它还应包括“空间、音乐、语言、数理”等方面的智能因素。近年来,美国神经学家P·亨德莱通过语言测试,证明人的左脑多有数学和语言等抽象思维功能,而右脑多有时间、空间等形象思维功能,他把这种分工叫做交互专门化功能。这一理论的诞生,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教学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教学中单一重视左半脑的“智育”,忽视右半脑的形象思维培养和训练,必然造成单因素的不良反应。学生在生理发育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得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共进发展现象,就是多元化的智力发展。

目前,虽然多元化的智力发展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理论界学者的重视,但在现实整个社会中还存在认识问题。

第一,家庭和社会方面存在偏见。评价学生优劣时,单一以考分高低为标准,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

第二,现阶段还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以考试为“统帅”,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第三,中学课程的学习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也不同,人们常说“基础差”,就是指右脑的形象思维跟不上。如果说,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主要采用形象手段进行教育的话,那么,中学教育正处在承上启下的阶段,就更应该巩固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二、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正是说,美术教学除去它的美育任务之外,还必须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借以促进学生两半脑思维功能的交互反映,提高学生的智力。那么,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多元化智力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中学的多数学科(哲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较抽象,而美術教学是唯一能以百分之百的学时和精力填补形象思维空白的学科

美术教学从具体形象人手建立形象思维,它能培养学生正确观察事物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生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通过点、线、面、体、比例、长度、空间、质量、色调等,把可视面与透视现象统一起来,对动与静、表与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加以研究,从而加强学生形象思维的储量,有助于平衡左右半脑两种思维关系在中学各科教学中的作用。

2.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迁移转化能力

比如,中学生把几何题目看成可视图像;空间直觉强的学生可以想见地表的布局,难以理解的解剖变为深刻的记忆。在诸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转移思维角度都能奏效。通过由此及彼的迁移作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3.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提供条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工程师、数学家、物理学家达·芬奇,以卓越的天才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早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他就科学的联想并制造飞机和海底潜水运行等数以百计的附图设计。他的设计甚至为现代科学发展所借鉴。可见人类的智能并不是单因素的。

就形象思维的训练来说,中学美术教学的确为抽象思维提供了条件。曾经在美术专业理论课上,新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一次素质测试中,要求应试者以“深山藏寺庙”为题想象设计一幅图画。结果大多数应试者均以深山寺庙为形象构图。唯有一个应试者绘出深山、小径、小溪以及小溪边一和尚提水的情景。不用多谈,后者的想法更具开创性,更为可贵。因为后者能够借助形象思维的方式尽力表达自己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高度。美术教育可以使形象思维达到创造、想象的高度。

4.形象思维有助于再现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形象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中等学校里所有科目的教学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在学生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才是促进学生多元化智力发展的可靠途径。

美术教学过程中当然有多方面的任务,包括道德情操、审美能力、精神文明的培养等。这里所说的特定功能,即多元化智力发展。目前,它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常出现种种“左倾”或“右倾”问题。在知识技能化的今天,智力开发被提到相当的高度,东西方學者对美术教育都极为关注,作为美术专业学生,我们还能不对现状深思吗?

本文是笔者对《美术教育学》学习后,对我国美术教学特别是西部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关注与反思。由于能力有限,文中观点还很浅薄,成熟更无从谈起,语言也不够精练。但这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点感想,希望能藉以自勉。

浅析教育与社会的功能性关系 第4篇

一、教育与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受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规律的支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要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从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关系来分析。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求,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其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必须与生产力的新发展相适应。最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器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手段,而作为劳动力的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地联系着的。国家提倡教育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统治人才,二是“化民成俗”。读书人读的是儒家的经典,其目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能谋得一官半职。马克思、思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的教育要求同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对立的,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杜威则从民主致力于教育这一事实出发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的形式,而主要是一种交流经验的方式。[1]

由此可见,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复杂的。政点的掌握、相关能力的培养和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今后应完善的地方。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还深深体会到:沟通与协调能力的锻炼,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培养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诚信意识在外贸业务中是非常重要的。

2、在社会实践阶段,通过社会调研,了解家乡外贸或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家乡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在这样一个综合性项目下,学生不仅感悟了函电沟通的知识、技巧,同时也了解了家乡外贸、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学习了专业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里,我们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它是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组成,通过假期及毕业实习期在外贸单位的实践,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处理函电方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生产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相关外贸企业进行具体实习,如参与公司的函电收发工作。并在整个实治规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予以实现,尚决定于政治本身的性质和受教育者本身的地位以及有关的内外部条件。[2]关于教育的政治功能可归纳为: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使受教育者达到政治社会化;根据一定社会政治需要,培养一批符合一定价值标艰的、本阶级政治需要的政治人才,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促进社会的发展与革新等。[3]教育问题促使政府改变方针政策,教育使政府政策更加开明,政府指定的政策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育发展,教育公平实现的程度等。[4]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不仅对人类的个体和群体有作用,它对社会文化尤有重大的作用。教育之所以对人类有作用是它对文化产生了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很重要。一个地区的教育必定带有那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成为那座城市的名片,教育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制度,特别是学校教育制度,是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构建起来的;在现代社会里,学校,就其物质形态来说,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精神文化构成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精神文化的工具,使年轻的一代接受、继承已有的文化;教育不仅使文化得以延续,它还应承担生产精神产品的任务,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要负起更多的责任。教育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教育以传播、继承和发展文化为己任;文化通过教育得以世代相传,不断地得到继承和革新,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对教育也有其制约的一方面,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几乎把人格形成及教育学习的场所完全地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对文化保存延续、选择批判、更新创造等功能。这里的保存延续有两种方式,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社会而言只是一种手段。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并非总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符合人们愿望的结果,有时往往事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各环节具体的指导,如实习前的环境简介与操作指引、实习中的具体问题的解析以及实习后的总结与评价,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性技能。

总之,实践性教学在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积极建设好各项配套设置,并在相关教学环节中运用科学和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外贸技能,以适应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乃彦.外贸英语函电[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诸葛霖.外贸英文书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孟令超.商务英语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曹元寿.外贸英语函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摭谈

梁其庆

(高州市大井一中,广东高州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时代赋予德育工作者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使命,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作者认为,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健全德育规章制度,增强德育骨干力量;开展有益活动,培养高尚情操;“诱、堵、勤、防”齐攻关,高效转化后进生;开设心灵俱乐部,让学生时时可回“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等;都是可行的。

关键词:全面提高思想素质举措做法

作为培养“四有”新人重要基地的学校,必须把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而首位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德为首。只有以德育为先,才能更好更多更快地培养出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接班人。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呢?笔者认为,下面的举措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建立德育领导机构,健全德育规章制度,增强德育骨干力量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要迅速走上正轨必须首先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在该机构中,校长必须亲自挂帅任组长,政教处主任及团委书记要任副组长,要确立远大目标并制订德育工作各阶段的实施方案;各级级长和全体班主任任组员,要具体落实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从上到下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多管齐下。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机构,还必须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在德育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针对人员的构成情况,在德育管理机构中,有必要制订与愿违。

对固有文化的保守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国外的学者中,对教育负向功能有较为重要论述的富尔(Faure,E.)在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在一段长时期内,教育推动着、伴随着、决定着社会与政治的发展和技术经济的发展。”“如果说教育机构纯粹是保守的,甚至是压抑人的,这个看法是不确切的。一个机构就其本性而论,可能会产生一些稳定性的影响;此外,教学活动本身,如同司法活动一样,倾向于重复过去,倾向于形式化、公式化。这种双重性在迅速变革的时期尤为显著。于是教育看来既是反对社会改革的,同时又是推动社会变化的。”[5]我国教育社会学者很早也就注意到了教育负功能的问题,叶澜教授1991年指出,学校教育自身不作改造,就不可能有效发挥经济功能,甚至会出现负功能。[6]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效功能不是由于我们违背教育规律而受到的惩罚,而是教育内部诸要素或教育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部分,是教育规律的一部分表现形式而已。教育的负效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一旦条件成熟,就会表现出来。教育的发展如同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不遇到问题,况且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政教处主任德育工作责任制度》、《团委书记德育工作责任制度》、《级长德育工作责任制度》、《班主任德育工作责任制度》等制度。在这些制度中必须明确职责,订出相应的奖勤罚懒措施,设立好家访卡、信访卡、电访卡,与学生的个人档案放在一起,使学校、家庭、社会始终紧密联系,达到共同教育、齐抓共管、和谐发展的目的。

而要使有效的措施得以贯彻落实,还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那么,如何扶植这些骨干呢?

第一,组织德育工作者订阅好有关杂志、报刊,注重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

第二,要求他们做好工作笔记,及时写好总结或论文,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第三,每期确立一定的研究专题,鼓励研究者汲取、运用先进的理论,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第四,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总结、修正、补充,从而不断提高。

二、开展有益活动,培养高尚情操

中学生具有朝气蓬勃、求知欲强、充满幻想、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等特点,但也有争强好胜、意志薄弱、遇事易冲动等毛病。要较快地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里,德育工作者必须带领学生经常开展多种多样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使他们茁壮地成长、健康地发展。

在学校这一德育园地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利用校园广播站,及时报道好人好事,经常鞭笞不良行为,建立演讲台,让学生谈思想、谈政治、谈生活、讲理想、讲前途、讲感受,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第二,定期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参与、组织有关法纪和安全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要采取措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积累经验,以提高对各种问题的预防能力,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总之,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并不是第二性的东西,而是社会结构的内在机制或基本要素。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同时也是整个世界的反映。当教育在为社会的目的做出贡献时,它是服从于社会的,特别当它在保证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时,它帮助社会调动它的生产力。

摘要: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特别是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更有它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教育与社会的功能性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教育,社会,作用与反作用,促进与滞后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0.

[2]金一鸣.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3.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121,122.

[4]蔡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人口转变与教育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

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 第5篇

经常性的民主生活,使公民对民主制度由陌生到接受、适应,最终形成民主的习惯。到这时,民主就由外塑的转变成内生的;由人为的变成自然的;由外在的权力建制内化为公民的气质性格。至此,公民文化便发育成熟,而民主制度也真正确立了根基。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英等国家的管制下建立了民主制度。民主制度初建时,一般民众对民主的支持率并不高。1953年的民意调查显示,有50%的人认为民主是德国最好的政体。当问及德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最好时,45%的人选择1914年前的帝国,42%的人选择第三帝国,7%的人选择魏玛共和国,只有2%的人选择新的联邦共和国。

直到1972年,支持民主的人才达到90%.“对民主的支持以及与民主相伴随的信任感和公民能力的缓慢发展,足足用了20多年的时光”。

而情况相似的日本比德国还要慢一些。(2)?印度也符合这个模式。建国初期,印度的选民被认为教育水平低下、不开化、地方狭隘性、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由于通迅的落后和种姓制度而四分五裂。

他们依附或追随有权势、有教养和有较好社会联系的人,而不是自主的行为者。但经过30年民主制度的教育后,印度的选民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对1967年选举的研究表明,选民已经成熟了。他们了解广泛的事务并有自己的观点;对政府的表现持批评态度;要求政府成为负责任的政府。(3)

音乐教育的功能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健康教育功能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

人的素质是指有助协调发展的所有因素(能力)。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等方面的水平,还包括高尚的情操趣味,正确的审美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个性,高水平的智商(记忆、想象表达、创造力)、情商等。而音乐教育对人的上述方面的发展(德、智、体、美)能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达到一定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作基础,都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则可以为德育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它的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音乐艺术能够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培养人们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教育,这正是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显著特点。

其次,音乐教育对智力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角度看,音乐刺激有助于脑细胞生长发育,从而促进人们感觉、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以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有机地奇妙结合,产生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顿、飞跃与消逝等无穷的变化,组合构成奇特的音乐世界,刺激着人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歌唱、演奏以及音乐欣赏,都会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情感性都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想象力。同时,音乐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可以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或政治家,如爱因斯坦、希思、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在音乐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些都是音乐促进智力发展的有力证据。

最后,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是一样的,但两者又有所区别:音乐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灵的陶冶,而体育教育则侧重于学生肌体的锻炼。但两者也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在人们常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的也是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音乐教育通过陶冶学生的心灵,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健康,从而作用于学生的身体,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以情动人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音色、歌词等构建成富有内在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经过听觉、视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愉悦、激动、联想,使人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如战士将要出征时,对亲人的恋恋不舍和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发生了强烈冲突,精神上背负着一定的痛苦。此时此刻,如果听到“再见吧,妈妈”或“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时,不仅会缓解和宣泄这种痛苦,而且会使战士内心被高尚的情感充实起来。审美教育所要调动和培养的正是这种审美情感。所以,审美教育以情动人,是以审美情感启动人们的心灵,净化、塑造人们日常的生活情感,把它变成渗透着理性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音乐审美教育不是自我封闭的教育体系,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群体活动。就音乐本身来讲,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再现。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名作,不论是大型的交响乐还是一般的流行歌曲,无一不是情真意切的心灵闪光。将这些审美对象引入教学范畴,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由于人类社会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客观存在,致使音乐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多样性。因此,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鉴赏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有一些通俗歌曲的内容,有的宣扬爱情至上,有的歌唱醉生梦死,有的则充斥着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音乐格调低下,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它们所宣泄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严重地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对于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存在,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而且要大力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音乐审美教育。

三、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它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性情的净化和陶冶。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面对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也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这种感情的缘由,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他的情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音乐不是表现某个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高尚的音乐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当中变得坚强。如人在逆境中,唱一曲《从头再来》,就能鼓起生活的勇气;远在异国的游子,一曲《游子吟》就可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艺术形式的宣泄,恢复和保持了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把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实现对人性的塑造。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心理的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使他们对人生和未来产生永恒的感悟,并能直接深入到人的潜意识深层领域,使人的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学生可以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于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最终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粗野变为文雅,委琐变为豁达,量小变为大度,浅薄变为深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气质和性情,使他们和谐而全面地发展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一代新人。

四、音乐的健康教育功能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导致了一系列心理疾病。许多青年人由于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过大,致使神经衰弱、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犯罪。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调节学生的心情,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音乐教育是情感的艺术。它是针对学生的心灵、情感进行的,“乐动于内,礼动于外”,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可以将学生带入美妙的境地,产生积极美好的体验,从而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变得和谐轻松,缓解其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其次,音乐教育具有协调作用。它以悦耳的声音作用于学生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人曾说过“调和,乐也”,就是指音乐的协调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协调学生个体诸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多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平衡,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目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方面的事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我们应“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中,必将占有重要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娟.文化的反思与重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5,(2).

[4]毛莉杰.音乐审美与素质教育[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1).

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性分析 第7篇

1 新媒体概念

在学术方面来看,对于新媒体没有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著名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媒体属于一种相对性、时间性以及发展性的有关概念,首先,对于相对性概念来说,主要是指新媒体与其他媒体不同,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发展步骤才最终形成新媒体,因此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其次,说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新媒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个具体的形态存在,20世纪的新媒体是电视,现代社会的新媒体则是网络,在未来新媒体也可能以其他的形态出现。再次,说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主要是以其发展经历了数字化、互动化、移动化等发展历程。而许鹏则在这一观点基础上又提出了全新的概念,认为新媒体指的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上的数字化信息存储的媒介和传播的媒介[1]。此外,还有人认为新媒体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新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当中无论是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是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媒体有着互动性等特点,不仅在传播过程中能形成互动,同时也能在传播以后形成互动,更是一种国际性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发展以后所形成的媒介形式,一些学者认为新媒体主要指的是与传统媒体之间有差异的不同形式的媒体。只要构成形式与传统媒体不同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数字技术是其发展的基础,可以将新媒体定位为互联网媒体。在文中所指的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形态。

2 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传播渠道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给传统教育中的一本书、一根笔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血液,为能实现更加高速、有效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看出渠道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和使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内容的有效性等。所以,站在传播渠道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背景下教育传播事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异质化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同质化传播的束缚。

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教师必须要利用同质化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必然会使得学生缺少学习中的交流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淡漠了他们的交流意识[2]。在同质化教育方式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也是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填鸭式出现的主要原因。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化的互联网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途径和渠道。以一种全新的技术性为教育建立起了传播的途径,并且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就能进入到全球化的知识系统中去,并且快速实现交流和反馈。在新媒体环境中不仅能提升教学传播的效率,同时也能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地为师生们提供自由、公平的交流平台。

因此,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一种个体化的公共媒介,为新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能更加有效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促使学生和教师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并且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参与其中,这对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 新媒体技术与教育传播之间的关系

3.1 教育传播与新媒体之间关系密切

在教育传播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与新媒体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当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并且有效的拓展了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新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如果能科学合理的选择传播方式,那么自然也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但是对于教育传播学来说,其传播效果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受到相关传播技术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将传播技术与传播效果相互结合,从而来促进其发展与进步。

3.2 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传播中的重要功能

对于传播本身来说,其概念十分丰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有教育、传播以及生活等内容。将其应用到教育传播当中去,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知识传递的多样性,促使学生能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任何的一种传播活动都需要依靠媒介来进行,教育传播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传媒教育学院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些学生在未来所要面临的是多种不同的媒体,并且要利用这些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那么对他们来说这些符号的传递就显得更加重要。

3.2.1 教育传播功能

新媒体教育有着思想教育和正反面教育的功能。对于正向功能来说,主要指的是新媒体在发展中,有效为教育传播打开了新的空间,并且其交流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自由,教师在进行传播中,其传播工具愈加的丰富,促使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传播速度上也变得十分迅速,大大提升了教育的有效性。负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在新媒体当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内容,过度的使用新媒体可能会导致信息外溢,同时也容易造成知识碎片化和时间碎片化的现象,导致教育功能受到影响[4]。此外,之所以说新媒体有着思想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在新媒体当中包含着更多的先进性知识和多样性的内容,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当前社会中以手机和电脑为主的媒体已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青睐,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受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

3.2.2 教育更新功能

新技术的出现都是具有时代性的,采用新科技不仅仅能为社会添加一些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将促使教育体制得到全面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传播的理念和知识授受的关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教师的权威性,使得课堂不再是唯一获得知识的途径,这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危机感,需要时时刻刻的面对着新技术所产生的挑战。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以此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视野,并且学习各种成熟的教学技术,不断带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利用线上教育以及线下教育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带动自身的发展与进步[5]。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更新个人理念和教育观念,才能更加科学的将新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进行整合应用,促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3.2.3 新媒体所带来的负功能

新媒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功能,丰富多彩的信息传递方式能为教育系统提供更多的创新途径,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新媒体由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开放化的信息平台,在进行新媒体的应用上应当正确把握好使用的度,否则就会受到新媒体的不良影响[6]。再者自由接收和发出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很容易形成自我认可和自我满足,从而建立起一种长时间的依赖性,这对教育功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力量,传统教育当中的教师权威和社会权威等都有可能被它所控制。

4 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构成要素的影响

4.1 对教师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等特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都具有同等的机会来学习知识。很多时候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教师不一定熟悉和认识[7]。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师所扮演的不再是教学中的重要把关人,更多的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新媒体对于教师来说所产生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4.2 对学生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无条件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样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活性,过于机械化,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于新媒体技术来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通道,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自然的参与到教育传播活动中去。在情境认知理论当中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参与所实现的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进行自由的沟通,因此在学习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媒体能让学生与其他人一起形成、发展和创造关于某一个事物的知识,学生也能从一个被动的接受状态转换成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8]。此外,新媒体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及时的将自我的意识和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累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更容易接受他人给予的建议,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由于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资源的获取,不需要根据传统模式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上的效率。

4.3 对教育信息的影响

教育信息通常指的是一般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和观念等。一般来说教育信息会以不同的形式隐藏在书籍、图像等当中。在传统的教育中的信息有着稳定性的特征和专门性特征,教师需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吸收,然后再传输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对此进行吸收[9]。而在现代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彻底的改变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将传统纸质教材通过网络信息化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学生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快速进行知识的吸收,并且实现信息的传播。

新媒体不仅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来源,同时也可以将使用者直接的置身于知识海洋中去,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例如数字图书馆和各种网络资源等。新媒体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信息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现代教育中学生除了接受教师说传授的知识,同时还能实现自主学习,这对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0]。媒体学院的学生本身在毕业后就需要投入到相关的行业当中去,在学习阶段中的新媒体应用更加能为学生奠定稳定的基础,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在教育传播中新媒体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人际交往基础之上的,为师生们提供了便利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也为信息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也提供了更加新颖的传播方式,对教育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正确的利用新媒体,促使新媒体能在教育传播的过程中正确的发挥出其效果和作用。

5 结束语

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伴随社会的进步而进一步得到提升的。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为教育传播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教师们一定要全面思考新媒体的应用性和定位,要正确应用教学策略来实施教育,这样才能促使教育传播模式更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也能为传媒学院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丰富知识,促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和提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快速进步也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之间的交流能产生互补的作用,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主要对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郑太年,任友群.教育传播与技术的研究基础——《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第一部分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0(1):60-66.

[2]丘林.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传播学研究评述[J].成功(教育),2011(4):56-59.

[3]卢莎.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12(4):45-49.

[4]文志娟.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3):82-84.

[5]杨文华.对教育传播发展阶段划分的质疑[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55-60.

[6]张维忠,杨晓宏.论教育传播科学研究中的模型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12(5):63-70.

[7]余也鲁.迎接21世纪新科技对教育传播的新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4(3):78-82.

[8]成成.浅谈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性[J].内蒙古教育,2012(8):41-46.

[9]张振伟.提高教育传播效果的途径分析[J].文教资料,2012(6):23-24.

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 第8篇

1 文化课需求功能调查

文化课需求功能是指职业教育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必须满足“两个需要”, 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任务必须考虑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不同行业对文化课类别有不同要求以及学时有限和目前职业学校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文化课教学就要兼顾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 使学校在教材选择、内容取舍、时间安排、考核办法、解决方案等方面有一个最佳选择。

本课题组对秦皇岛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秦皇岛市中专学校、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秦皇岛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学校毕业生的反馈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1.1 调查结果

本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 其中秦皇岛市卫生学校200份, 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200份, 秦皇岛市中专学校50份, 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份,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50份, 秦皇岛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0份。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 000份, 样本效度高。结果采用归纳法、计数统计法处理, 结果见表1。

1.2 结果分析

用人单位对岗位从业者文化知识类别的要求是职业学校文化课改革的重要参照点。本课题调查结果发现:其一, 用人单位对岗位从业者应有的文化知识类别的要求有明显倾向性。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岗位从业者掌握的语文、计算机知识。多数单位对岗位从业者数学、英语知识的要求明显低于对语文、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 用人单位把语文、计算机知识放在第一位的最高为45.63%和40.48%, 比数学、英语的30.61%、30.57%分别高出较多。其二, 不同行业对文化知识类别的要求不同。从表1看, 护士行业对计算机、英语知识的要求较高;电子、数控类行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明显高于文秘、营销类行业;餐饮服务类行业对语文、英语知识的要求明显高于电子、数控类行业;管理、营销类行业不但对计算机知识有较高要求, 对语文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其三, 各行业对哲学类知识的要求偏低, 甚至在电子、数控类行业调查中出现了零数据, 说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偏重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等方面。

2 文化课和谐教育功能

2.1 激励功能

和谐教育以其愉悦性、形象性实现教学审美化。教学美能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 它消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 增添了教学情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 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 而这一切就能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和谐教育的“无错原则”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种令人兴奋的氛围, 从而激发其内部的“能量”,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陶冶功能

和谐教育通过生成教育美感而产生陶冶功能。教育美感是人在美的教育中所得到的精神愉悦和享受。对教育美的欣赏和创造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教育美感是经过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而产生的, 会产生寓教于乐的审美效应。通过和谐教育的陶冶功能,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这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2.3 创造性功能

在和谐教育中, 教育主体在愉悦的情绪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 其主体性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这种以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活动使人走出二维的平面世界, 进入广阔的三维立体世界, 成为一个富于想象力的人、善于开拓和创造的人。因此, 和谐教育具有激发创造性的功能。

3 文化课教育功能发挥的建议

职业院校文化课的和谐教育功能和需求功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必须吸收文化课需求功能的长处, 发挥文化课的和谐教育功能, 从而增强文化课的教学实效性。

3.1 应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 继续学习, 适应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内容的筛选应考虑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从业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 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转岗、晋升更新知识、技能的需要。

3.2 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和谐教育的渗透

从调查结果可知, 用人单位只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忽略了道德品质。有些毕业生懂专业技术, 但是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不高, 社会责任感不强;有些毕业生文化基础差, 对专业技术不能很好理解, 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低。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和谐教育功能对改变此现状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议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第9篇

一、创设情境,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思、习、行”,这四个字可以代表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主张。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认真研究美术教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绘画实践中,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那么,学生的思维力、注意力就会调节到高效学习状态,学生就会在学习和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新的知识。

1. 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内驱力。对于学生来说,它可以使学生保持经久不衰的学习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反应,以欣赏、鼓励的心态拉近师生距离,给予学生关怀与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学习美术。

比如,在静物课中,可让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熟悉的或喜欢的物体,然后亲自设计和摆放静物,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实践心理,而画的过程中也会有成就感;在人物速写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学生作品在全班展示,并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的天马行空的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以及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科学设疑

教师如果能科学地设置问题,也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钻研和思考,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启知识宝库,发展思维能力、创造力都有益处。所以,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经常设置一些引发思考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努力开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性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3. 积极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实践训练,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外出或实地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就能激发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二、观无定法,培养习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都知道,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门户,没有观察能力作基础,就谈不上艺术想象力、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力。

美术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是通过观察把握物象形体、色彩、结构、质量等外部特征,全面、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美术课的观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或局部的外部特征,另一个是把握内在变化。通过外部特征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内在变化表现作者的情感。

1. 明确观察任务

如果观察事物时对目的不明确,对任务不明确,往往就容易把握不住主、次,分不清详略,不能很好的展现整体。例如,在一些实物写生时,很多学生往往只是看上一两眼,没有仔细的观察就凭主观的印象来画。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画人物全身像时,很容易把头部画得很细致、很大,最后身体画得瘦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人的视觉活动是有选择性的,而这种选择性是受思想支配的。所以,在一些美术课上,由于兴趣的关系,学生可能注意观察被观察对象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因此在美术课上,一开始教师就要明确地提出观察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观察,这样就能使学生视觉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选择。

2. 观察方法要准确

做任何事情,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美术创作过程中,人的视觉不同于“照相机”,具有选择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还要教给学生们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是要学会鉴赏性的观察。无论什么事物,都有美的所在,在观察时切记不能盲目的看,应找出它们美的地方,学会鉴赏。比如,观察风景时,要注意是宁静的美还是壮观的美,也就是说应让观察者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激情,作画时才能立意明确而深远。另外,对画面的观察也要看出它是否色彩和谐,结构得当,例如,很多学生画画时往往画面构图过于简单,而追求色彩“丰富多样”,这样才觉得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了。但其实不然,这样的颜色既不能形成对比,又使人感到不协调,往往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二是要学会分步骤的观察。有三个步骤,先观察物体整体方面的关系,再深入局部细致的观察,然后再回到整体关系上观察,这就是被艺术家的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宏观———微观———宏观的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观察方法。这样的观察有什么用意或作用呢?首先,整体观察就是看事物的全局、整体、物质间架结构,等等。其次,局部观察是为了看得仔细、看得深入,把握好物体形象的个性特征,再次,回到整体,这样就能避免因强调物体个性而忽视事物总体,也是为了把局部巧妙的纳入整体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绘画效果。

3. 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习惯

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对于观察来说,会使观察者更仔细认真,记忆更持久,目标更明确。经常有目的有意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观察能力的提高也在于实践和锻炼。例如,老师向学生提出,公园或广场里偶尔会看到一个人在跑的交通标志,你们是否注意到,这是什么意思?而且通常都出示在什么位置?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对平时经常见到而又不善注意的问题能够留心观察。这样,学生通过有意观察,能开动脑筋,对以后的创造性劳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润物无声,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有意培养,这样的孩子在喜欢上美术课程的同时,也会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教师们要多研究多探讨,发挥美术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还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 第10篇

一、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基本内容

1. 科学文化教育。

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基地,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 形成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档案, 这对于广大师生的学习、科研、教学等工作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有利于他们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除此之外, 高校档案馆中还收藏着多年来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各院系本科毕业生的优秀论文, 这些档案如能定期向学生开放, 可以使他们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2. 爱国爱校教育。

高校档案馆, 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档案馆, 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档案史料, 它们是高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丰富的档案资源不仅再现了学校的发展历史, 还记载了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振兴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呕心沥血、努力拼搏的历史过程, 反映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近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史等情况, 是进行爱国、爱校传统教育最好的例证和范本。

3. 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知名专家、学者的珍贵资料, 广大师生通过查阅, 可以深刻体会到如何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如何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4. 社会实践教育。

高校档案馆可以吸收本校档案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 如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参与档案的整理、编目、著录等档案管理流程,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等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熟悉和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同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现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条件

1. 丰富馆藏资源, 是开发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基础。

高校档案馆要想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 优化丰富馆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果馆藏资源匮乏单一, 将从根本上制约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为此, 高校档案馆应该加强反映贯彻落实方针政策的、形象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具体微观的、有特色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要在加强馆藏建设、优化馆藏结构上多下功夫, 保证对各个专业、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接收。

2. 积极开展编研工作, 是开发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关键。

首先, 高校档案馆可以将教师、学生在教学、科研和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以及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 逐一详细地写入该汇编之内, 供教师、学生在科学研究、成果评奖、工资晋级、职称评定、查找毕业论文时参考使用。其次, 高校档案馆可以编撰学校的大事记或名人集, 为学校自身的建设服务。把本校的发展史及将毕业于本校或在本校任职的领导、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生平资料等收集在一起, 形成一本关于本校的大事记和名人集。

3. 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 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 积极转变高校档案馆的角色, 创新服务方式, 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切入点, 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 做好各方面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 完善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档案馆的教育功能。

三、开发高校档案馆教育功能的主要措施

1. 举办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

高校档案馆可根据馆藏中与学校工作相关的文字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等资料为素材, 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陈列。如开展“学校名师介绍”、“名师评比”为主题的展览, 向广大师生展示教师教书育人、克难攻坚、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还可以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实习情况”、“优秀学生介绍”为主题的展览, 这些情况和事迹都是与学生密切相连的, 对他们更有一种贴近感和认同感, 展出的资料要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刻苦努力、立志报国和不断拼搏的奋斗精神。档案馆还可以在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之上, 针对青年学生兴趣特点, 定期举办一些更具吸引力, 并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每月一日进馆活动、组织学术交流、举办档案知识竞赛等。

2. 及时做好教师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

高校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 还会参加很多科研立项、学术交流、社会兼职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是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高校档案馆应该加强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为日后编写出版各种档案教育信息奠定基础, 如与教师教学有关的教学总结, 主要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 既有优点和不足, 又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方法, 将相关的档案资料收集起来及时整理, 可以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有力的素材,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关爱性;趣味性;功能性

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性毋庸置疑,作为国家、民族、国力发展的基础行业,教育产业对国民的人文素质的栽培无可替代。但是经济社会空前繁盛的同时,社会病态丑恶现象也在增长,不断地撞击社会生活中人文精神的承载力底线,不断拷问我们的教育体系在日益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弱化甚至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培养!

本文试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爱性、趣味性角度。考查小学语文教育,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文教育功能的可能性。

一、小学阶段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性,是由儿童、少年人性成长特征决定的

在公民社会,人文素质是划分阶层晋级基本要求。低素质人格一生可能无法完成人性成长;知识、技能阶层有可能完成人性成长。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培养、塑造健康、阳光、积极、宽容、完整人性最佳时期。这是由儿童、少年成长期先天缺陷性、先天模仿性决定的。

先天缺陷,源于人类动物性本源,就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当前,小学阶段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试教育在市场机制推动下,人才培养的工业化模式不断加强。知识、技能培养列入最重要、最主要的位置,排斥、忽视人文素质、身心健康、体能健康成长等各类成长性教育。这在小学语文教学规范中表现十分突出,完成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指标任务,是整个教学工作核心指导理念。孩子的心理成长、关爱成长、志趣成长、人文素质成长完全漠视。

2.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指导思想和课程安排上定位为知识、技能等主科之外辅助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是受排斥、忽视课程。

3.语文教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无可替代,优秀文学作品对成长期人性、人格的陶冶作用,无可替代。尽管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但是语文课对孩子的人文素质培养不可小视,现场感悟模仿,会深刻作用于成长期记忆,影响人的一生!语文科的人文感动,会在人的一生中,长期不断的唤起、回味!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对人文素质培养不明确,有市场机制规避因素存在。

4.儿童、少年成长期人格、人性的先天缺陷性,决定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处于人生成长发育期。客观存在发育性格、心理不完整、人性、人格缺陷,是生理性关爱需求期,生理性无意识或意识盲动冲动期,生理性好奇渴求知识、技能期,这一切源于生命成长的竞争本能。

在这一阶段,如果强化工业化生产链式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教育,会给大部分孩子造成长期心理性厌烦压力,会对人生后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甚至厌世情绪。

5.人性关爱成长教育与知识、技能成长教育,有密切关系。按照公民社会要求,人性关爱成长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阶段缺失关爱教育投入,社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生命生长期关爱投入,就是对生命未来的责任投入。

反之,儿童、少年在成长期不断沉淀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种种怨恨,在成长之后,会不认同家庭、社会、国家基本价值,成为反叛型或纯功利型人才。此乃国家之祸、社会之患、家庭悲剧。

6.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要求在基本政治建设层面,要加大对儿童、少年成长期的关爱教育投入。

二、小学语文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期培养人文素质功能独特。应在体制、机制上鼓励、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1.爱的教育是感受教育,教师是教育行为主体。小学语文教师资质应具备一定的爱心情商和从事爱心教育的能力。

2.在体制、机制运作上,应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角色,学校的活动设计、事物安排、人事安排、课程设计,都应相当程度地体现关爱情结。

3.不论是课程设计、授课规范、教学体验、教育环境,都应不吝惜表达关爱情结,成为校园文化重要核心价值,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切感受这个国家真情关爱每一个孩子。

4.趣味性是培养天才精英的土壤,出现天才精英,乃国家、民族之幸运,是教育的最大成功。自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依然以普通教育模式为主,强调人才培养的普遍合格率;对天才精英培养,没有特殊政策,在体制、机制上有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因材施教,鼓励天才精英脱颖而出。

国家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应有特殊政策、特别投入,鼓励天才培养。对发现和培养天才精英人物的教务人员,应给予特殊奖励。

三、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关爱性、趣味性、功能性健康发展的设想

1.教学指导理论、观念的改进

应明确在小学这个儿童、少年生理成长期,教育小学生学习关爱情感,健康心态,培养^、格、人性成长,有个人志趣即人文素质培养,是第—位的,至少要同知识技能培养同等重要。

2.教材和体制、机制改进

明確小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特殊地位,应成为培养儿童、少年人文素质、关爱情感、志趣执著意志、知识、技能培养重点建设领域;完善天才精英培养选拔渠道。

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论文 第12篇

1 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创设的必要性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从教育的职能上看,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专业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完善[1]。对已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卫生人员进行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性的训练活动。

先是,我国的医务人员水平需要继续教育。在美国,培养一位医师通常需要12年的时间,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的专业能力普遍都非常高,而在我国,医生可能在接受了大学医学教育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而这在美国是远没有从医资格的[2]。当然,这种现象与我国的国情休戚相关。由于我国有13亿人口,按照医生与人口比例来看,我国对医生的需求量很大。对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和造福患者的需要,我们难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培育医护人员,这样我们的国家医护人员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是有所差距。因此,对我国来说,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弥补我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医护人员素质偏低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医学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另外,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来提高医术。由于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增加,新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很快。但是医生一般学习时间在10年以上,这就至少造成了学习期间与现代医学的脱节,这在已经工作了的医生那儿表现更为严重。为了患者的身体能够更加得到现代医学的看护,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对患者负责,实现医患关系的协调。

所以无论从提高我国医务人员水平来说,还是学习新的医学技术来讲,医生都需要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2 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存在的功能性缺失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组织上,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和医疗卫生单位的网络化的继续医学教育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法规和制度。这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科学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实践来看,制度发挥中的功能缺陷比较明显,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1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令制度的服务对象获益不足

选取它是因为它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当区域内的医学继续教育内容,本文以此为个案,希望能从中指出当前继续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具体见表1。

学习内容不新导致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发挥。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课程缺乏对于新理论的介绍,难以提高我国医务人员水平或是增加他们的新的医学技术。这样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其次,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人文精神,患者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对他们要关爱,治病还要救人,不能治病而不关怀人。中国千百年来称颂良医有仁心仁术。如澳大利亚医学会对医生的品德,要求有六项:负责、热情排前二位,其他四项是勤奋、团结、坚定、能动。负责指的是对患者、对上级医师和社会负责。青年医生在培训中都有记录册,每一专业轮转完毕,除了临床成绩审核外,对上述六项要求都要评估,并由专业主任签字。对比之下,我国对医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医德的教育是有明显差距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医德教育的忽视,这反映了当今医学继续教育方面的缺失。总之,以上内容的缺失使制度的服务对象———医护人员较难从学习中获益。

2.2 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制约着制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表1可知,传统方式并不适合现状的要求。表1的课程都是在一个下午教导完成,这样导致学习时间过短,教育效果不足。作为专门的教学,有些课程难以在3个小时内讲解完成,如此快速的讲授难免会使医护人员学不到相关的知识。这是由于大量的患者需要医生的救治,医生们没有时间造成的。在大中型医院,每位医生的工作量都比较满,根本就很难专门去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再学习。而那些乡镇医院基层医生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师资缺乏,并且脱产集中学习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3]。

因此,传统集中教育培训方式并不完全适合现今医生缺乏学习时间的实情,远程教育方式因此逐步发展起来。

远程教育的社会适应,就是一点对多点,能够对广大的群体做好点播服务,通过远程的卫星或互联网络等手段对终端客户实现视频等医学信息广播或交互的行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现了构筑网络化信息平台的理念,是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平台,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医务人员具备了参加网络学习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抽样调查示,95%的临床及医技人员认为参加远程教育是最为首选的继续教育方式[4]。远程教育对于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提供科学客观的考核依据,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远程教育必须解决中小网站发展难的问题。医学版块网站获得国家批准,开设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医疗体系的重视。大型的远程教育公司有双卫医学技术培训中心和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中心,从事广播服务的有上海文广《卫生健康》频道、数字电视《百姓健康》频道、24 h医学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数字电视《家庭健康》、《百姓数字健康》等[5],从事远程诊疗的有军卫网等,他们都得到了国家的良好支持。但是上千家以上的中小公司却因为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条件严苛等被拒之门外。如对远程医学服务多要经过审批:(1)广电局的视频服务审批(如《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2)卫生领域的认可。在中国从事远程医学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视频硬件和视频软件的公司,如保利、爱斯利、V2、华平、福瑞特、视高等公司;二类是视频技术服务公司,这类公司以专注医学领域的软件技术服务为主导,目的是解决视频技术问题;三类是从事医学服务的公司,这类公司集服务与技术于一体。这些企业中存在很多的的中小公司,它们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争取牌照,所以造成了身份发展问题。制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急需加强对制度的改革。

2.3 基层教育缺乏使教育制度的普及面不够

中国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社乡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低下且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差,也无法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哪怕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但要通过学习考取相关的资格证,对于他们都非常艰难[6]。原因有很多:(1)国家没有系统的政策支持。(2)多年的社、乡卫生经济崩溃的局面。(3)营收的状况不容许个人或很难提供培训经费,来维持自身的素质提升等。

这样的情况,基层医学继续教育就缺乏市场。没有教育经费和卫生经济环境不好,教育培训公司不愿意参与其中,这是市场化规律的结果,是一个常态。这种非社会化和非市场化的状况,只能导致教育跟不上,要么是通过政府的手段,长期的基层医生素质低下是必然的。教育制度的普及面不够就因此形成。

2.4 培训资金缺乏使继续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受挫

继续医学教育的成本是十分庞大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投入,而医院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根本不能负担医生的全部继续教育费用。资金是发展的关键,培训资金缺乏使继续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受挫。

2.5 教育主体的个人化不易发挥制度的长期作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的主体是医疗机构的医生个人,形式就是办培训班、学习班、研讨会。如前所述,医生是每天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工作人员,时间很难抽出,再面对招生、招商、落实培训场地、确立主办承办单位、收取培训费、注册报名、组织会务工作、颁发学分证等大量的工作,作为医生的个人难以完成[7]。所以有些医生会通过一定关系让医药企业来做这个事情,医药企业为此埋单不少。这种不确定性不易发挥制度的长期作用。

3 弥补制度功能性缺失的策略

发挥制度的强大功能才能是制度顺应当今的需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国外经验及自身实践经历提出以下对策:

3.1 培训资金要多方面筹集

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要通过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政府、单位、医生都要各自负担一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保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专款专用,经费要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审批、集中使用;各单位应该提高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做到逐年增长,以便提供充分的财力支持;卫生技术人员本人也应承担一定的费用。还应该提倡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

3.2 教学内容要求新求全求实

求新是指要把握好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要根据现代发展出来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当前我国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务求受到实效,另外也要注意提高基础医学的普及,以期医护人员总体创新思维的提高。

求全是指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不能局限于医疗技术的培养,还要注意医德、法律法规的灌输,这些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医患紧张局面具有治本的意义。

最后,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还要切合各类人员的实际,规范化培训应以“三基”为主,着重临床思维能力,本专业的技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学科)的常见病,某些疑难疾病的处理能力,临床科研方法,学术论文的书写,外语能力的培养。

3.3 学习方式要不断完善

首先要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根据实际操作来看,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适合我国的国情。最好还要鼓励创办教材编写、学术报告、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等活动,它们可以为繁荣继续教育提供丰富的土壤[8]。

其次,要持续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医院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登记制度,“学分证”、“合格证”、“登记手册”和业务技术考绩存档制度,成绩作为对其培养使用和技术职务晋升的依据。对违反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辽宁省肿瘤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规定,造成不良后果,或有弄虚作假行为者,视情节给予处分。

再次,对远程教育要给予政策优待。对从事医学视频服务的公司,建议加快审核速度,鼓励发展医学视频服务,这样对整个医学服务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如果政府采取堵、限、禁的做法,会阻碍对远程教育行业在制度功能上的发挥。

3.4 要补足基层教育的短板

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做好继续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是关键。而看病难,其中之一难在基层缺乏高水平医疗人才。所以,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不仅仅是改变基层医院缺医少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配置要向基层医院倾斜,努力做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现状的需要;是保障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重点在社、乡,重点在扶持政策。真正的医学教育在三级医疗网的社、乡医学教育,也是真正的目标需求,有需求但教育经费欠缺,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制订扶持中小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公司的鼓励政策,政府要鼓励大量的中小医疗服务公司都参与到中国社、乡卫生经济的建设中,基层医学教育才有强劲的人财物支持,中国的卫生经济才能得到真正地平衡发展[9,10]。

3.5 建立单位组织继续教育的制度

专家自己从事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必然导致压迫医药企业的局面产生,也就难以堵住商业贿赂。建议医学教育主要由法人单位(医疗机构、医学教育公司、科研院所)来承担,限制专家个人从事医学教育活动,这样就可以形成医学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对于医疗技术服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状况,可以估计拥有个人技术(非单位技术)的专家和企业共同成立合作公司去推广技术,鼓励医学教育、医疗技术服务在基层(社、乡)的社会化。

摘要:我国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但是从实践来看,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功能缺陷比较明显。如培训资金、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基层教育、教育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国外经验及自身实践经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使制度能够发挥出强大功能。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功能性缺失,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文秀,孟群,敬蜀青.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2)[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2):125-126.

[2]陈文峰,王立英,孙洪梅.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分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45-46.

[3]诸葛毅,应晓维,俎德玲.医学教育科研在三级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9):35-36.

[4]霍金荣.浅析数字化学习与医院继续医学教育[J].医学信息,2006,19(9):55-56.

[5]尹照玲,宋玉玲,李爱民.加强管理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J].中国医院,2006,10(9):85-86.

[6]陈庆海,张志华,洪少杰,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的优点及展望[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6):45-46.

[7]霍凤霞.继续医学教育在现代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15):77-77.

[8]李盛华,邓强,董万涛,等.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纪要[J].西部中医药,2011,24(12):106-107.

[9]张瑜,潘传迪,张启瑜,等.医院科教科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简介[J].医院管理论坛,2006,23(5):66-67.

上一篇:学生下一篇: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