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他人范文

2024-06-02

关爱他人范文(精选7篇)

关爱他人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爱

案例背景

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是几代人的寄托。在家里,他们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从出生开始,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们包办代替了,而且他们还觉得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大人们恨不得把心掏给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却无法理解其中的爱,认为这是应该的,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孩子一天天长大,习惯越来越坏,脾气越来越大。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目中无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要和别人分享、不知道自己还要去关爱别人。在我们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就是一个小公主、小霸王,大人们什么都依着他们,千方百计地哄他们,生怕孩子不高兴,家长不仅不让孩子进行自我服务,还帮着孩子做孩子自己的事。

案例过程

1.放学时,陶陶奶奶来接她,当时陶陶在画画,看到奶奶来了,她也没有耐心了,于是就跑到老师那儿把画本一放,说了一句:“老师我画好了。”老师打开画本一检查,只见陶陶在画本了乱涂了一些颜色,其他什么都没画。这时,在一旁的奶奶说:“陶陶,你快点画呀!”刚说完,“啪”的一声,陶陶一巴掌落在了奶奶手臂上,奶奶看着她什么话也没有,悄悄地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陶陶是一名很“特殊”的孩子,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闭,从不和别人交流,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不会穿衣、不会吃饭,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她的画画得也不好,而且她还会偷懒,不愿动手去画。当奶奶让她快些画画时,她还埋怨奶奶,还动手去打奶奶,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尊重长辈、体谅父母的孩子吗?她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又怎么会去爱别人呢?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在生活、学习、游戏、交往中学习本领、体验快乐。

2.在一次游戏时间,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放玩具,当发到陶陶时,她把玩具给扔了,看到旁边小朋友的玩具,她拿了过来。原来她不喜欢老师发给她的玩具,可是这时别的小朋友不高兴了,就想去抢回来,但是陶陶不让,伸手就打了那个小朋友,并且还在一旁大叫。

案例分析:很明显看出陶陶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平时在家什么都依赖父母和爷爷奶奶,她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从出生开始,她的生活及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她认为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家里没有得不到的要求。陶陶的脾气还很倔强,平时和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她,她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还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拾到东西就扔就甩。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和别人分享、去关爱别人,当然她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反思

在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不会和别人分享、关爱别人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家长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不高兴。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溺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要适时地教育他,让孩子及时地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养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是在生活中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以后长大了就会好了。幼儿的以自我中心、目中无人、任性、不讲理等坏习惯随处可见。这样的习惯养成后,将来会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吗?会尊重他人,处处为他人考虑吗?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吗?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将影响他的一生。著名文学家老舍曾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起码有百位老师,但是对我的影响最深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但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的教育很关键。每一个家长都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愿为孩子付出一切,但过度的爱是溺爱,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放开手让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交往中学会本领,体验快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时间、机会,让他自由快乐地成长,而不是像祖辈们那样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让孩子学会关爱别人,分享快乐吧!

关爱父母 关爱他人 第2篇

关爱他人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案例与反思

杨曙

两峪小学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懂事的小男孩,他知道家里不富裕,爸爸常年病着,还得给爸爸买药,他懂得心疼妈妈,所以他只站在玩具柜台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汽车而从不让妈妈买。好心的售货员阿姨送给他玩具他却不要。读完课文,我们可能会良久地沉默,会深深地叹息,更会感到深深的慰藉:为那懂事的男孩,为那心地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为那多病的爸爸,也为那无奈却又倍感欣慰的妈妈。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学习小男孩关爱父母的好品质。

学情分析:

现在的小孩,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文中的小男孩,小小年纪,将怎样忍受强烈的渴望和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这种巨大心理反差带来的痛苦!读完课文,学生自会被文中的小男孩深深感动,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对照、反思自己的行为。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重点:

1、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难点:

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学习过程:

一、预学

1、经典诵读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2、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 板书课题: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首先,我想考考同学们在预学课文时,生字掌握的怎么样?有不有信心?(3)学生读黑板上的生字,并进行扩词训练。(4)教师点拨:这些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

3、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课文讲了玩具柜台的孩子的什么事情?

(3)说说课文中有哪几个人,你最喜欢谁?读课文中的语句作为依据。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是教育学生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因此,在本课的开始让学生读一读关于孝顺父母的名言警句。然后由教师的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来引出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因此在自主学习阶段主要把读课文,感悟课文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会小男孩关爱父母的优秀品质。

二、互学

1、小组交流:(1)小组互读课文。

(2)跟同伴说说这篇课文讲了玩具柜台前的小男孩的什么故事。

(3)说说课文中有几个人,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读课文中的词句作为依据。

2、展示点拨:

(1)展示一:我来读课文、、、、、、教师点拨:可以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

(2)展示二:我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点拨: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懂事的小男孩,他知道家里不富裕,爸爸常年病着,还得给爸爸买药,他懂得心疼妈妈,所以他只站在玩具柜台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汽车而从不让妈妈买、、、、、、(3)展示三:

预设一:我喜欢课文中的小男孩,因为他懂得心疼妈妈,我在11自然段找到了句子:“他爸爸常年病着、、、、、、”。

教师点拨: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小男孩非常懂事、孝顺、关爱父母、、、、、、预设二:我喜欢课文中的售货员阿姨,因为她、、、、、、我从12自然段看出来的,我找的句子有:“多懂事的孩子呀!、、、、、、”我还从15自然段看出来,我画的是:“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小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

教师点拨:是啊,售货员阿姨真是一个关爱他人的人!

预设三:我喜欢售货员阿姨的女儿,我画的句子在14自然段:“女儿听了,连忙从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小男孩。”

教师点拨: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爱、懂事、有爱心)设计意图:

互学阶段,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其次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小男孩的一件什么事情,加深学生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最后再说说课文中有哪几个人,你喜欢谁,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课文中的小男孩、售货员阿姨以及小女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三、评学

1、拓展延伸

(1)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地孩子?

(2)读一读

写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你的目光,像晶莹的露珠。你的心灵,像芬芳的鲜花。男孩,让我们一起开始梦的旅程,请不要拒绝,梦中那一辆辆飞跑的汽车,那是我们爱的祝福。

2、评价:给中心发言组评分。

设计意图:

在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已经被文中的小男孩深深感动,小男孩关爱父母的优秀品质肯定会让学生有所感悟。因此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相信孩子们肯定会踊跃发言。最后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孩子们不仅在情感目标上有所收获,而且在知识目标上也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自主学习,发散思维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在自学阶段,我首先要求孩子们默读课文,然后了解课文大意,以“课文讲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的什么样地故事?”来提示学生,使得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故事中来。再次,让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并且说说喜欢谁,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说明。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课文,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优秀品质。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给学生两个自学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本课的大致内容,以及所喜欢的人物对象等,使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精神,合作意识,在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还超越了文本为学生多角度、有创意认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有的由小组长安排有秩序地说,也有的帮助学困生说、、、、、、学习劲头十足。

四、展示交流,秀出自我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因此,我在执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时,力图通过教学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功感,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时,以整个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顾及到其他小组的学生。不仅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且要敢于展示自我,体会成功后的喜悦。在这过程中,一个孩子说:“我体会到在小男孩的眼中,玩具不重要,爸爸更重要”;还有个孩子说:“我不要爸爸妈妈买玩具,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已经领会到了这篇课文的精髓,已经领悟到要关爱父母、关爱他们的好品质。

关爱他人 快乐自己 第3篇

今天上午,寒风迎面向我吹来,但心里还是暖暖的,我带着妈妈的嘱托,来到了敬老院。我轻轻推开一扇门,看见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我热情地向她问个好,奶奶立刻招手示意我坐在她的身旁,我和老奶奶谈得很融洽,在聊天中,我得知她退休前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战线上整整工作了35年,说到她的过去经历,她教过无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有开心的、有生气的、有难忘的,最后是无怨无悔的。我看到她的表情在不断地变化,声情并茂的,我听得津津有味。她高兴地对我说:“小朋友,我很高兴和你分享我过去的生活点滴,我曾经自豪过,但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不管用了,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马上安慰她说:“不,不,不,我觉得老人就是一块宝,什么都好,没有你们的过去贡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然后,我又跟当过警察的李爷爷、当过医生的张奶奶聊天,带给他们一点点关爱,自己却得到了更多的快乐。那天,我收获不少,心情特别舒畅。

真是“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

关爱他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妈妈总对我讲,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心和爱护,尽管是说说话、聊聊天,他们就会因此感到幸福和快乐了,不再觉得孤单。我们要多关爱老人。俗话说得好:“关爱别人,快乐自己。”我从中体会到许多的乐趣。

今天上午,寒风迎面向我吹来,但心里还是暖暖的,我带着妈妈的嘱托,来到了敬老院。我轻轻推开一扇门,看见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我热情地向她问个好,奶奶立刻招手示意我坐在她的身旁,我和老奶奶谈得很融洽,在聊天中,我得知她退休前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战线上整整工作了35年,说到她的过去经历,她教过无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有开心的、有生气的、有难忘的,最后是无怨无悔的。我看到她的表情在不断地变化,声情并茂的,我听得津津有味。她高兴地对我说:“小朋友,我很高兴和你分享我过去的生活点滴,我曾经自豪过,但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不管用了,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马上安慰她说:“不,不,不,我觉得老人就是一块宝,什么都好,没有你们的过去贡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然后,我又跟当过警察的李爷爷、当过医生的张奶奶聊天,带给他们一点点关爱,自己却得到了更多的快乐。那天,我收获不少,心情特别舒畅。

真是“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

指导老师:曾芳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中心小学学生指导老师:曾芳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中心小学学生

关爱他人 第4篇

一、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 体现关爱

在第一次的班会上, 作为班主任我率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是学生们的临时妈妈, 学生是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兄弟姐妹, 希望孩子们在这个大家庭里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和成长, 一起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自这次班会后, 学生们见到我就“莲妈、莲妈”的叫, 同学彼此间更是姐妹兄弟相互称呼, 整个班级里弥漫着满满的温情。

二、与特殊学生交流, 消除敌对和隔阂

班里既有来自边远山区的贫困生, 贫苦到一年只能回家两次, 目的是“节省路费”;也有来自于城中村的拆迁户子女, 身价几千万, 一双运动鞋一千多块, 因此,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穿着打扮上的很大不同, 更有着价值观的相悖。贫困生常认为有钱的学生是故意在他们面前炫耀, 心里认为是自己的贫穷导致了富裕同学们的看不起;而富裕学生认为贫困生太敏感和多疑, 自己根本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 纯粹是贫困生无事生非。针对以上问题, 我又及时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生命面前, 人格平等”。告诉富裕的同学们:钱是拿来生活用的, 不是拿来炫耀用的, 要学会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学会自己挣钱孝敬和感恩父母;同时也告诉贫困生:生命面前人格平等, 贫穷不是某个人错, 靠自己的双手照样可以丰衣足食、改变命运。我积极为贫困生争取各种资助, 并创造条件让贫困学生勤工俭学以满足生活需求,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贫富两极学生间的猜忌和怀疑, 使班级里减少了敌对和冲突, 增添了友好和睦的气氛。

三、以身示范, 人人效仿

我们班一位贫困生高度弱视, 医生告诉她要长期服药否则将终身失明, 口服药费用一个月接近三千块, 至少要连续用药半年, 该女孩考虑到自己当保姆的母亲一个月才挣八百块钱, 她抑郁、哭泣, 还想到过自杀。我知道后第一时间派两个班委陪同她到郑大一附院和郑州市二院重新诊疗, 最终专家告诉她需要配镜矫正, 大约需二百多块钱, 我掏出一百块钱悄悄塞给她, 没让任何人知道。可一向害羞的她竟在一次班会上大胆地站起来, 走向讲台对同学们说:“我不能要老师的钱, 我的亲妈在上海当保姆, 她不能陪我看病。可班主任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护我照顾我。我不能让我不是亲妈的老师妈妈出力还出钱。谢谢您老师, 我不能要老师您的钱!”深深地鞠躬后她捂着流泪的脸快速跑回了座位。那一刻, 掌声雷动、呼喊声震天:“我们也要捐钱, 我们也要捐钱!”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往那位女生桌子上放钱, 加上我捐的一百块钱, 第二天下午就帮她配好了眼镜, 自从眼镜挂上鼻梁的那个瞬间开始, 笑容也挂上了这位女同学的脸庞, 她从一个自卑内向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开朗的女孩子。这件事情发生后, 班级里的亲情气氛越来越浓, 每个人的心里都悄悄播下了一粒关爱他人的美好种子。

四、建立基金, 扶贫救急

上述事件发生后, 我和班委决定建立扶贫救急基金, 目的是用来帮助十分需要的学生, 基金由学生自愿捐助、班委管理。目前, 学生自愿把班级考核奖金、流动红旗奖金和寝室奖励奖金都汇总到扶贫救急基金里, 共计四百多块钱, 可是到现在为止, 没有一个人申请要求给予帮助的, 都是要捐钱的, 连最贫困的那位女生也利用发宣传单的机会挣到了一百块钱, 非要捐给班里当基金。

五、教育感恩, 培养责任

班里独生子女占到了87%, 家长都对孩子十分宠爱, 学生就慢慢养成比较自私的习惯。开班会时我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老师教授的智慧、感恩同学给予的友情、感恩学校和社会创造的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同时, 让他们学会对自己和学校、社会负责。当有了责任感, 做事才会态度严谨认真,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病人, 学生仍然会极具责任心。金钱不是世界上最无敌的东西;唯有爱, 无坚不摧, 唯有爱, 所向披靡。爱就像一粒种子, 静静地待在每个学生的心底, 只要教师用心灌溉、用心呵护, 爱就会慢慢生根、发芽, 无声地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这爱燃烧冷漠和隔阂, 这爱温暖心扉和胸怀。因为我们培养的护士学生心中有爱, 所以才能在病人需要我们护士时轻轻飘落他们身旁, 用丝丝温情润泽病人心扉, 用份份关爱救死扶伤。当死神来临, 我们的护士用针头注入人间大爱, 用体温计刻画生命的希望, 用双手构筑爱的屏障。正如冰心老人说的那样———有了爱, 就有了一切!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只要教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 我们的护生也会养成关爱病人的高尚职业情感, 成为综合型护士, 真正实现毕业后“零距离就业”。

摘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年龄较小、独生子女多, 对他人关注爱护不足, 难以自觉形成“人伤我痛”的关爱之心。教师和班主任要注意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 体现关爱;与特殊学生交流, 消除敌对和隔阂;以身示范、人人效仿;建立基金、扶贫救。通过上述措施, 推崇和培养中职护生“关爱患者、病人至上”的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情感上关心、爱护、温暖、体贴病人, 培养综合型护士, 真正实现毕业后“零距离就业”。

关爱他人 第5篇

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半年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学雷锋活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高社区干部文明素质,园丁社区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现将我社区 “三关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园丁社区非常重视“三关爱”志愿活动,在巴音门克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王莉同志任组长,15名社区干部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并制定了“三关爱”志愿者服务工作方案,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重点”的志愿者工作服务体系,确保了“三关爱”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广泛动员

通过活动方案、在机关、企业电子屏上传播活动内容、活动标语等,以多种方式加强对“三关爱”活动的宣传,广泛动员辖区居民积极参与,使“三关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动深入人心。同时我们准备着力在参与此项活动的单位、个人、服务对象中培养挖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在“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人参与,推进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一)根据街道办事处的安排,社区15名干部参加了东胜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的“学雷锋、三关爱”活动的启动仪式。随后,又开展的“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劝导活动,向广大居民宣传文明常识,普及志愿服务知识;

(二)园丁社区开展绿化美化活动。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我社区在整治环境卫生中,对乱堆乱放、私自占用绿地等进行了处理,同时,社区组织万正小学的学生举行了“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宣传活动。还市民一片绿地,护城市一方蓝天,得到了居民的支持;

(三)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在社区书记的组织下,多次开展“送知识、送关爱、送温暖”志愿活动,深入康和丽舍建筑施工工地,向农民工宣传安全文明施工等法律、法规知识,并为60多名农民工进行体检,以发放生活用品等形式把社区干部的关心送到农民工兄弟的心中。

(四)社区志愿服务队多次在城区主要干道及路口开展维护社会秩序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设立志愿服务交通岗、文明引导员等,引导人们安全文明出行,创造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

(五)园丁社区积极开展向雷锋学习,以敬老爱幼、体弱多残为主要目标群体,进行慰问等形式的志愿活动,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

(六)园丁社区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和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40多名在小区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并组织秧歌队在小区巡回演出等活动。增进了居民邻里之间的感情。

在今后,我社区将把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加强指导,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确保活动有力、有效地开展。

东胜区巴音门克街道园丁社区居民委员会

浅议如何教会学生关爱他人 第6篇

作为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对低年级学生展开关爱他人的教育呢?

让学生了解关爱、认识关爱

小学是对孩子进行关爱他人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认知事物的能力在逐渐增强。孩子这时的可塑性非常大,他们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教育。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通过大量的图片给予学生视觉冲击,锻炼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小学生给老人让座,和父母亲是怎样坐一张椅子,小朋友之间是如何互相帮助的等等。通过观看这样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关爱,可以怎样去关爱他人。

其次,利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或童谣,让学生读唱,了解如何关爱他人。如“关爱是父母在疲惫时,你递去的一杯温水;关爱是上学路上,家人对你的一声叮咛……”另外,我还组织学生阅读了《小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的100个故事》,让学生在读故事中成长,净化心灵,美化品德。

再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里、学校的一些关爱他人的行为,并且说说自己今后会怎么做?对学生的所做所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对人待事的态度,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通过这样的看、听、读、说,让学生懂得关爱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态度。

在生活中体验关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即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要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吸收内化,形成自身的良好品德。

为此,我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天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今天帮助了谁?二是我今天得到了谁的帮助?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小手林立,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有人说:“我今天借了一支铅笔给同学,他忘带了”;有人说:“我今天把我最喜欢的一本图书借给同学看了”……学生们懂得了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懂得了去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关爱与被关爱中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体会到了关爱他人不仅能让别人快乐,更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其次,我还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如亲手制作母亲节贺卡或为母亲倒杯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重阳节走进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懂得尊老爱幼等等。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更懂得了感恩,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学生搭建平台畅谈关爱

当下,多数家庭的子女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但却缺少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自私、任性,自我表现欲强。同时,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能结合活动,让学生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于是,我利用孩子表现欲强的心理,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创建了“班级广播台”,定期展示学生的“关爱”实践体验收获。“关爱”实践主题由教师确定,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并在班级开辟小组“风采展示栏”,让每个学生的实践体验成果都能得到展示,肯定每个学生取得的进步。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情感交流中,不仅让学生情感得到了宣泄,能力得到了展示,同时获得了自我认同,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这也带动了那些消极被动参与活动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这样的平台,使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懂得了关爱是一种美德。学生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分享,懂得了宽容,班级里到处充满着关爱,其乐融融。

家校联动,立足生本,为“关爱”护航

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如果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不教会孩子如何去关爱他人,学校的教育也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这样势必造成孩子的双重性格表现,家里一个样,学校一个样,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弊无利。所以,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建立了家校联动、双管齐下机制,与家长建立共同教育目标,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内在品质发展,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关爱他人是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用手机将孩子在家庭、学校关爱他人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用电子照片的形式传送给我。同时要求家长将照片洗印出来,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请学生自己亲手将照片张贴在班级的“风采墙”上,并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有人说:“母亲工作一天太累了,所以我给母亲倒了一杯水”;有人说:“我已经二年级了,我应该学会洗碗,为母亲减轻负担”……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成长——懂得了为他人考虑,能够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关爱。

我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关爱”成长档案,将学生一学期来成长的点点滴滴整理成电子图片档案。学期结束时,在班级做集中展示,带领学生回忆过往的点滴,目睹自己的成长经历,将关爱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对于条件宽裕的家庭,我建议家长将孩子的电子图片成长档案打印成册,作为对孩子的鼓励和鞭策。

关爱他人 第7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主题;关爱

G611

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这一理论充分体现出“学会关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现状:幼儿关爱情感的缺失

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追求高效率、高速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人际关系淡化,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得孩子的关爱情感缺失。其二,城市中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祖辈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在家中倍受家长的关爱和呵护,“独占、独有、独享”成了现今城市中大部分孩子的通病。其三,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关爱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或冷落,有的幼儿园比较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有的比较关注对幼儿保育工作的落实,有的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有体现社会情感教育,但由于比较零散、随机的教育,系统性不强,教育不够深入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四,重中之重的是,被保护过度的孩子们缺乏表达关爱他人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孩子关爱品质的形成,而这也正是孩子关爱他人情感培养中最应具备的条件。

二、实践:基于主题体验活动培养幼儿关爱情感

(一)创设主题教学,沐浴关爱情感

1.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活动“鸭妈妈和鸡阿姨”中,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体验角色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情感,并且结合幼儿实际经验进行延伸,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关爱行为,于无声处胜有声。

2.环境创设

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充分把握这一隐性教育因素,使它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3.活动档案

如结合主题“我有多爱你”创建成长档案,让幼儿充分了解成长档案所记载的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体验到爱妈妈的快乐,还激发和鼓励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与信心。同时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使教育者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二)开展主题游戏,体验关爱行动

1.阅读游戏

阅读是一种不以学习为主要目地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然接受教育,能无形中培养幼儿关爱情感。因此,我们通过探讨筛选,制定出符合培养幼儿关爱情感的推荐书目,以教学阅读、家庭阅读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阅读,在阅读中激发幼儿关爱情感。

2.区域游戏

教育源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创设了社会性区域“欢乐社区”,融合了娃娃家、儿童医院、自助餐厅、喜洋洋美容美发。将关爱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中,特别强调幼儿互助能力的培养。

3.小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所以在游戏中深化关爱行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园创新小组游戏形式,如:“大带小”和“友好小组”等游戏形式,培养幼儿谦让、关心、帮助、友爱等良好的品德,发展幼儿待人接物的交往能力,丰富了游戏形式,树立了榜样示范,体验到同伴互相关爱。

(三)借助主题节日,表达关爱行动

1.家园协商,引发幼儿关爱行为

幼儿思维形象具体,为了从“知”字入手,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应让幼儿在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事物中提高道德认识,为此我们家园互动协商,合力组织主题节日活动。在系列化的主题节日活动中,让孩子尽情表达对同伴、对家人的关爱之情,从而引发幼儿用行动关爱他人。

2.社区互动,促进幼儿关爱行动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迎来了有着浓郁气息的“九九重阳节”。尊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孩子和社区的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欢乐的金色重阳节。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讲故事、为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为爷爷奶奶剥桔子、给爷爷奶奶送祝福,还有老幼同乐打扮奶奶、模特秀、太极拳、书法等精彩节目,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赢得了一阵阵欢声笑语,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一朵朵鲜花一张张自制的贺卡,孩子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小行动,表达了对对老人的关爱之情,深深的打动了爷爷奶奶们的心。

三、成效:伸出温暖的小小手

1.关爱亲人长辈

在主题体验活动中,我们为孩子营造了浓烈的、全方位的关爱体验氛围,让孩子们明白了家人给予他的关爱,同时在多渠道的刺激下懂得了应该感恩,并尝试用稚嫩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反哺。如:在“爸爸也温情”主题活动中,“和爸爸一起踢足球”“和爸爸玩魔术”等互动游戏后,每个孩对爸爸说一句关心的话语、给爸爸戴上了亲手制作的领带,处处洋溢着温情的关爱。

2.关爱身边伙伴

有了“关爱”,孩子们的生活少了争吵,多了友爱;少了哭声,多了嬉笑。如在以前,每次有小朋友吃饭时发生呕吐现象时,总会引起一片哄乱,孩子都躲得远远的,甚至有些还会表现出恶心,讨厌、躲避的样子。自从实施《基于主题体验培养城市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课题研究后,再发生呕吐现象时,孩子更多的不是躲避,而是关心呕吐者为什么会呕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孩子们还会拿来纸巾、垃圾桶,端来白开水,互相关心地慰问。

3.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在传统“爱心”教育的基础上,我园成立了“温三幼爱心基金会”,从而建立起献爱心的长效机制,旨在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增强幼儿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社会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近年来,通过系列爱心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献出买玩具、买图书的钱,帮助贫困孩子,积极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到的关爱行动中来,将关爱情感落到实处。

在主题体验活动中,我们营造了和谐关爱的氛围,强化了幼儿的关爱他人意识,形成从小懂得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关爱情感得到了升华,引领孩子们在“爱”中形成的人生价值观,丰富他们儿童时期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朱薇.让关爱教育润泽幼儿的心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35):55-56.

上一篇:心理解读下一篇:脆弱的中小学生